時間:2023-02-27 11:20: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技能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122-01
目前,我校正處于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階段,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作為重點建設專業,從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出發,以教學環境場境化、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方式理實一體化、教學評價多元化為方向,致力于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嘗試用“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指導技能課堂建設,促進課堂教學形態轉變,形成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理實一體”已成為其顯著特征,現場教學與理實一體相結合的“教學工廠”型教學模式,現以本人參與市級課題《行動導向教學在電類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心得體會,結合本人在電子技能課堂中的教學實踐,談一下電子技能課堂的建設以及電子技能教學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創設教學環境
傳統教學模式理論授課在教室,實踐操作在實訓室,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與技能的提高,因而如何更新教學觀念,實施理論實踐同步教學,提高技能教學實效,創設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技能教學環境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一)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思路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產教結合為基礎,創建集培訓、實習、生產、鑒定為一體的“教學工廠”化實訓基地。學校在實訓基地建設中,應考慮設備的選型與配套,做到先進性、真實(仿真)性、實用性、經濟性相結合,既考慮教學工位要求,又兼顧培訓和生產配套,選用生產型國標設備。做到設備功能齊全、工位足夠,滿足學校日常教學、對外培訓和協作加工需要。
(二)現代化技能教室建設。“教學工廠”內創設功能復合齊全、教學手段多樣、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的教學環境,融生產服務模擬場景、數字仿真、模擬演示、虛擬現實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技能教室”,構建網絡學習平臺,支撐理實一體化教學,生動直觀地展示知識、技術和生產服務崗位,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三)數字化教學信息資源組建。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發和優化網絡課程、虛擬課程、名師名課,建立技能大賽賽場實錄、電子產品加工過程影像等企業真實案例資源庫,不斷創新教材展示方式,實現多種介質立體化交融,便于理實一體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二、更新教學內容,重構課程體系
在崗位(群)、崗位(群)能力分析的基礎上,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服務終身發展為目標,貼近崗位實際工作過程,對接職業資格標準,調整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構建“理實一體、以崗定課、多證融通”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一是滾動修訂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以專業對接行業,專業課程對接企業崗位為切入點,在充分社會調研的情況下,每學年對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進行滾動修訂一次。二是修訂和完善專業課程標準。規范執行國家和省公共基礎課程、已有的專業課程標準,與行業企業聯合開發其它專業課程標準,并有效對接職業標準,有機滲透技能大賽標準。三是整合專業課程,創新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服務終身發展為目標,貼近崗位實際工作過程,對接職業標準,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四是建立教材建設機制,創新教材應用。建立由行業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企業和學校等多方參與的教材建設機制,針對專業崗位技能要求變化,在現有教材基礎上開發補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輔資料;依托企業研發適應專業新崗位的校本教材。
三、改變教學模式,注重理實一體
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在“教學工廠”化實訓基地的有力支撐下,大膽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以“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模式改革,形成現場教學與理實一體相結合的“教學工廠”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教、學、做的和諧統一,形成“五個合一”的鮮明教學特色。
例如:在講解電類基本技能訓練項目——萬用表的認識與使用時,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是教師講解示范操作學生練習教師講評,教室與實訓室分離、理論與實踐脫節,雖教師講解的很清晰,示范的很標準,但因教學時空的差異加之學生的理解記憶較差,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實踐操作時還是會損壞萬用表。究其原因何在呢?未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未將專業課堂與實訓車間融合,中間缺失了虛擬仿真操作——及時反饋評價環節。
以教學任務對接生產任務,以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為原則,系統設置技能訓練項目。例如:借助“教學工廠”化實訓基地內部的電子產品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以企業工作任務為載體,模擬企業設置技術部、生產制造部、質量檢驗部和生產班組,實施校內生產性實習。或讓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實際生產中,在產品制作過程中感悟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并在體驗勞動成果的同時增強學習的目的性與成就感。
【中圖分類號】G63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8-0243-01
會計實務技能教學是財會專業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加強技能教學必須加深對會計實務技能和會計實務技能教學的認識。教學中要重視會計實務技能的訓練,按照會計實務技能教學課的基本教學程序,把握會計實務技能教學的規律,提高會計實務技能教學的效率,做到“做中學,學中做”,以高效地培養學生會計實務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一、深化對會計實務技能以及教學的認識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對會計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財會工作人員的實務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隨著我國企業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場的不斷繁榮和發展,會計在企業之間的發展和競爭中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會計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因此,要做好這項工作一般要求財會人員要有比較高的實務技能,不然將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而根據我國會計實務教學的情況,可以說教學形勢很不樂觀。在我國的眾多職業學校中,絕大多數都設置了會計專業,據不完全統計,會計專業類的學生所占學生數目比重多在一半以上。由此可知我國的會計專業規模不可謂不大,然而規模大并不意味著我國就成為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大國、強國。我國會計教育在實務技能教學方面存在諸多缺陷,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并沒有達到社會的要求,其體現比較明顯的就是由于學生實務技能掌握不夠,實踐能力不強,在就業方面存在諸多困難,用人單位也時常抱怨畢業的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弱,實務技能應用不到位,致使用人單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歷練之后才可以委以重任。同樣,市場企業也對會計實務技能教學心存懷疑,在聘用人才時多有顧慮,使得會計類專業學生在就業方面呈現的困難越來越大。為此,對于會計實務技能教學學校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強化對學生的會計實務技能的教學。
二、提高會計實務技能教學
在對會計實務技能的重要性以及教學加深認識的基礎上,則應當根據實務技能教學課程的基本程序,深入把握技能教學的規律,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同步進行模式,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切實提高會計實務技能教學的效率。要提高學生的會計實務技能,關鍵就是要培養出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因此,要提高會計實務技能教學的質量,強化會計實務技能的教學,則應當從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入手。
1.教師要樹立知識傳授與提高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教學觀
知識的傳授是學生能夠進行實務操作的基本前提,若基礎知識都掌握的不好,還談何提高實務技能。不過,學生對知識掌握了,但也并不代表其會計實務技能就獲得了提高,就有了比較強的實務能力。因為知識只有獲得了有效的應用,在實際中被反復實踐才能算學生習得了技能。近些年來,我國對會計教學改革一直在不斷深化,對于實務技能教學的關注也在不斷加強。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還應當與實務操作結合起來,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將實務操作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要做到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從而使得學生財會能力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2.豐富會計實務技能教學形式,推行案例教學方式
單一的教學形式會導致教學效果的低下,因此有必要提高會計實務技能教學的形式。課堂討論,模擬實驗,社會實習等都是比較好的教學形式,通過有機的結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而對于會計實務技能,比較有效的一個教學方式就是案例教學。每一個好的案例都含有該財會人員的技能運用的智慧,學生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剖析,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根據案例自己進行相關的實踐,能夠有效的發現自己在技能運用方面的不足之處,從而學生能夠比較有針對性的提高其實務技能。從而實現學生在思考和操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和動手操作。不過教師在選取案例的時候,應當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具有較強的現代特性的案例,不然就失去了案例教學的意義了。
3.采用現場教學法
對學生會計實務技能的教學,還應帶將學生帶到相關單位的財會部門。首先讓學生觀察現場財會人員對實務技能的應用方式,其次,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到工作當中,而老師在一旁進行指導和現場教學,進而實現“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特點,縮短了理論與實務的距離,有效強化會計實務技能教學水平,實現學生會計實務技能的提高。
4.“上班做事”,深入企業
學生習得會計技能,最終還是要應用于企業實踐當中。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聯系相關企業,安排學生深入企業,在“上班做事”過程中,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生通過在企業中的實際操作,能夠比較好的發現平時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而且聯系企業實際,在技能應用上也更加貼近市場需要。不過在實施該步驟的時候,教師應當要確保被安排的學生的技能水平達到了實訓上班的水平,不然不僅起不到教學效果,還會對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害,不利于今后實訓的進行。
會計實務技能對于每一個財會人員來說是必須具備的,學校在認識會計實務技能的重要性的同時,應當加強對會計實務技能的教學。根據會計的強操作性,把握技能教學規律,著重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這是實現會計實務技能教學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CBE是英文(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縮寫,原文的含義是“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它強調的是職業或崗位所需能力的確定、學習、掌握和運用,也就是以職業或崗位所必需的知識、技能、行為意識為從業能力的基礎,以能力表現為教學目標、教學進程的基準。注重“學”,并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不受時間和環境的限制組織課程與實施教學的系統方法。
(二)CBE的發展過程
CBE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休斯敦大學在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的掌握性學習模式和反饋教學原則的基礎上,被開發出的一種新型突出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
1994年5月在加拿大召開了CBE國際研討會,大會對CBE的教學體系給予了肯定。CBE教學體系出現后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采用,尤其是西歐、北美的一些國家,如加拿大就有30多所社區學院實施這種教學體系。
1992年國家教委職教司決定把CBE引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中來,一些學校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開始試點并取得了一些成績,CBE教學體系基本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三)CBE的實質內涵
CBE體系的實質是“以崗位能力為基礎、產業界參與、適應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這里所說的能力是由知識、技能以及根據標準有效地從事某項工作或職業的能力所組成的。這種能力常常也被稱為“專項能力”(Task),可視為完成一項工作有關的可觀察到的,并且可度量的活動或行為。
(四)CBE教學的要點
CBE是圍繞從事崗位工作所要求的知識、技能、能力來組織課程與教學的系統方法,它包括下列七個要點:
1.對課程與教學進行系統開發;
2.確定與職業有關的各項能力(包括能力、技能、知識、工作態度);
3.使學員在學習或培訓開始之前就知道應掌握的能力是什么;
4.使學員在學習或培訓開始之前就知道應達到什么標準;
5.通過培訓或教學向學員提供個性化發展的機會;
6.除了知識和工作態度以外,能力的實際表現都能直接向學員進行示范;
7.學員的學習進度是按照最適宜自己的速度來掌握的。
二、什么是DACUM
(一)DACUM的定義
DACUM是DevelopingaCurriculum的縮寫,其含義是“課程開發”。它是通過職業分析(任務分析)從而確定某一職業所要求的各種綜合能力及相應的專項技能的系統方法。它借助于DACUM表——由某一職業所要求的各種綜合能力(任務領域)以及相應的專業技能(單項任務)所組成的二維圖表來開發專業所需開設的課程,詳見表1。
表1專業課程開發的目標和從事該項職業必須滿足的各種要求
綜合能力專項技能1專項技能2專項技能3專項技能4……AA1A2A3A4……BB1B2B3B4……CC1C2C3C4……………………………………
(二)DACUM的開發步驟
DACUM體系開發一般分為五個步驟:
1.首先要成立一個由8至12名本職業的專家組成的DACUM委員會。
2.進行“綜合能力”分析:認定本職業(崗位)的“綜合能力”,通常是7-12個,確認后將其排在DACUM大表的左側,縱向排列,代號為A、B、C……L等。
3.分解“綜合能力”:綜合能力確認后,將深入分析每項綜合能力中包含多少“專項能力”(SKILLS)。通常每項綜合能力含6-30個專項能力,依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在與之對應的綜合能力之右,橫向排列,代號為1、2、3……30。通常先是認識上的“知”,后為操作上的“做”。
4.專項能力分析。列出DACUM大表后,將每一個專項能力分解為:學習步驟、必備知識、所需材料、要掌握的特殊技巧、工作態度、注意事項等。
5.教學分析。對照DACUM表及專項能力分析結果,設計和開發學習內容。把每個專項能力設計成一個學習單元(或稱模塊)。每個模塊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要盡可能按崗位工作的實際需要排序。
三、CBE/DACUM的實施步驟
CBE教學模式實施一般分為10個步驟:成立課程開發小組;課程調查與分析;確定綜合能力;綜合能力分解;繪制DACUM大表;專項能力分析;編寫新的課程標準;開發學習包;完善教學條件;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反饋。下面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來說明實施步驟。
(一)成立課程開發小組
由從事會計工作的一線會計人員3名和從事本課程教學3年以上的雙師型教師3名組成財務會計課程開發小組。
(二)課程調查與分析
認真分析本課程所在專業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特別針對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認真分析本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及教學目標。并認真聽取一線人員的建議,對職業崗位進行調研,了解勝任這些工作的人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三)確定綜合能力
對調研情況進行討論,經分析后確定本課程的7項綜合能力,即出納崗位能力,材料核算員崗位能力,固定資產核算員崗位能力,工資核算員崗位能力,稅金核算員崗位能力,收入費用利潤核算員崗位能力,報表編制員崗位能力。
(四)將綜合能力分解為專項能力
對每項綜合能力進行分解,將其分解為6-14項專項能力。例如出納員崗位能力分解為:填制各種結算單據,辦理款項結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日記賬,核對銀行對賬單,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等6項專項能力。
(五)繪制DACUM大表
制定出每項專項能力后,最后繪制出DACUM綜合大表,見表2。
(六)專項能力分析
列出DACUM大表后,將每一個專項能力分解為:學習步驟、必備知識、所需材料、要掌握的特殊技巧、工作態度、注意事項等。例如專項能力填制結算單據分析如下,見表3。
(七)編寫新的課程標準
依據DACUM表及教學分析結果,設計和開發學習內容,編制課程標準代替原有的教學大綱。
課程內容選擇方面突破課程內容理論化的局限,圍繞工作任務,以技術實踐知識為主,技術理論知識以“滿足技術理解”為選擇標準;課程內容排序突破課程內容排列知識系統化,以任務的難易程度而不是知識的邏輯結構排序;課程目標從“掌握……知識,具備……能力”的模糊要求轉向“會用……知識做……事情”的具體要求;教學方法方面以項目技能教學法為主;教學評價方面以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術的實際應用即技能為依據。
課程標準包含課程概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標準、課程教學實施和附錄五大部分。每部分又詳細分為若干部分,具體見表4。
(八)開發學習包
依據DACUM表、專項能力分解表和課程標準,編制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包。每個專項能力獨立成為一個學習包,包內放有學習包目錄、課堂講稿、憑證、賬簿、報表、卡片、印鑒、期刊摘錄、參考書目、電子資料和視頻資料等,學習包開發完成后放入材料盒,并貼上專項能力標簽。依該DACUM大表的位序擺放好各專項能力學習包,學生很容易根據DACUM大表上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要學的專項能力(模塊)的全部學習資料。
(九)完善教學條件
建立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盡量按照實際工作環境進行布置。實訓室從外觀看相當于企業財務科,設置不同的崗位,配有實際工作正常使用格式的發票、支票等結算單據,正式格式的賬頁、報表;財務專用章、發票專用章等印鑒。另外配備1臺驗鈔機、算盤、多媒體投影機和1臺能上網查資料的電腦。要求設備、設施符合時代要求,是當今市場上最先進的,因為教學活動基本上是在這里進行的,而不是演示點綴。
(十)實施教學
CBE的教學實施過程,可大體分為四個步驟:
1.課前指導:課程開始前,先發給學生一張所學課程的DACUM大表,使學生對未來要從事的職業有個總體概念;
2.學生水平評估:教師在向學生明確地闡述每一項能力之后,用評價標準測量學生基礎,考核達標的專項能力可免修;
3.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起點,制定可行的授課計劃;
4.對要求自己學習的學生,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幫助其制訂學習計劃,學生按與教師商定的學習計劃,到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或在教師指導下,逐一模塊地刻苦學習掌握專項能力。
(十一)教學評價與反饋
當學生確信自己已掌握了某項專項能力后,可進行自我評估,自評合格后,可請指導教師進行審查。如教師認可,即載入DACUM表的成績欄中,一式兩份,分別由學生和教師保存。日積月累,當授課計劃或學習計劃所列各模塊均合格后,教師那份就是成績存檔,學員那份即是求職謀業證書。教師要對學生及時跟蹤并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對進度慢及不達標的同學及時發出警告。
四、應用CBE/DACUM的幾點體會
(一)把握CBE模式與傳統模式,他們的區別可簡化成表5
表5CBE與傳統模式的區別
項目傳統模式CBE模式基礎以學科、知識為基礎培養能力為基礎依據以學制、時間為依據實際表現為依據進度根據群體掌握進度根據個人掌握進度反饋滯后的反饋及時的反饋教材以課本為教材模塊、多媒體、材料場所課堂教學教學做一體化課堂、現場方式課堂為主,稍加演示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演練為主目標共性的目標目標非常具體標準大綱規定的標準師生共同客觀評價結果學生考試得分學生掌握的能力
(二)把握七個要點
1.要利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課程與教學進行系統開發;
2.確定與職業密切相關的各項能力是前提;
3.一定要使學員在學習前就清楚地知道他應掌握的能力及考核標準;
4.在培訓和教學過程中,一定向學員提供個性化發展的機會;
5.教師要向學員作出知識、能力、態度的直接示范;
6.學習進度一定要按學員的實際來掌握,不可強行劃一;
7.CBE不僅適用于職業學校,也適用于各種培訓。
(三)把握創新
聽(看)課既是教研活動,又是科研活動,它能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中小學教科研活動中,通過聽(看)課活動,教師能夠相互切磋技藝,提高教學水平,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為便于廣大體育老師展開討論,本專題擬定了以下幾個具有針對性的話題:
①聽(看)課過程中需要攜帶哪些必備的材料?
②能否設計出內容全面、比較合理的表格以便于聽(看)課與記錄?
③聽(看)課知識與聽(看)課技能是什么關系?
④青年教師的聽(看)課技能應如何培養與訓練?您有何獨到經驗與技巧?
第6期:評課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評課技能是指體育教師在看課與記錄的基礎上,對體育課進行整體的、部分的、專題的剖析,發現亮點、指出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出來的一種較為熟練的教學行為方式。為便于廣大體育老師展開討論,本專題擬定了以下幾個具有針對性的話題:
①如何整理聽(看)課的記錄(按什么思路進行整理:是優缺點?教學流程?還是專題)?
②評課的視角有哪些?小學、初中、高中評課重點有何側重?
③有哪些評課技巧?應如何對待評課過程中的不同觀點?
④年輕教師的評課技能應如何培養與訓練?您有何獨到經驗與技巧?
第7期:動作示范與講解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師的“看家本領”,但動作示范技能的培養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首先,掌握熟練的運動技能是前提;其次,還要掌握動作示范的各種技巧,如時機、方位、目的等。而講解則是通過教師簡潔有效地講述動作結構、原理、要領、方法,使學生有一個準確的動作概念認知。講解與示范同等重要,也是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為基本的能力,但講解技能的培養有時比動作示范技能的培養更難。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動作示范與講解有哪些注意要點?
②口訣化講解是一個較好的講解方式,各種常見運動技術有哪些常用的口訣?
③年輕教師的動作示范與講解技能培養途徑有哪些?
第8期:口令與隊伍調動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口令與隊伍調動是體育課教學中最為常見的現象之一,也是體育教師具備的重要技能,但近年來在體育教師各類教學技能比賽中有關這個方面的技能比較薄弱,尤其是在青年教師中比較欠缺,因此,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口令與隊伍調動運用的要求有哪些?
②口令與隊伍調動有哪些好的案例?
③口令與隊伍調動技能應如何訓練與培養?
第9期:運動技術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動作是正常的,特別是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動作,錯誤動作的出現也是必然的。體育教師的作用就是善于觀察學生的動作,發現錯誤,分析原因,并施以良好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使學生少走彎路,快速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術。但是,要掌握運動技術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技能也有很大的難度,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舉例說明如何發現學生的錯誤動作?
②運動技術診斷的視角有哪些?如何才能準確診斷運動技術?
③年輕教師如何培養運動技術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技能?
第10期:保護與幫助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由于體育活動本身的特性,體育課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也正是這個問題迫使體育教師或學校領導為了確保學生的安全性,而把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運動項目拒之于體育教學內容之外,這對于促進學生的身體發展具有較大的損失。安全問題的確很重要,但既要確保正常的教學,又不要發生傷害事故,體育教師的保護與幫助技能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實例分析各類有一定難度的動作教學過程中的保護與幫助?
②動作教學的保護與幫助有哪些方法與技巧?
(3)如何培養體育教師動作教學的保護與幫助技能?
第11期:場地器材布置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場地器材布置是體育課堂教學所特有的一項任務,體育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線條、顏色、器具等把場地裝點一新,讓學生一進入課堂,就有一個全新的直覺與美感,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為愉快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場地器材布置的原理與作用有哪些?
②實例分析場地器材布置有哪些技巧?
③體育教師的場地器材布置技能如何培養?
第12期:課堂師生溝通與突發事件處理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課堂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師為輔,生為主,教是為了更好的學。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輔助、引導、服務于學生的作用。如果在課堂中學生思維受阻,教師又不及時疏導,勢必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因此,教師積極引導、保持學生思維流暢,才能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能使課堂氣氛活躍、濃厚。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不同性格的教師如何調整自己以適應體育課堂教學?
②實例說明師生溝通有哪些技巧?突發事件處理的原則是什么?
③年輕教師如何培養課堂師生溝通與突發事件處理技能?
“課改解讀”專欄選題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已正式頒布,接下來各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工作也將陸續展開。認真學習、探討新版的課程標準,也將對于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我們希望能夠了解更多的一線體育教師、教研員以及學校管理人員對新版課標的看法,發現課標的變化之處,領會課標的精神思想,分析課標的具體要求,總結課標的優點與不足。總之,無論從什么層面,什么視角,什么背景亦或什么基礎出發,您的觀點和想法都是我們期待的,同時它也將為接踵而來的課標培訓和教學實施奠定基礎。
第5期:說說2011版課標的課程目標的設定以及四個學習方面的目標。
第6期:您怎么看待新版課標中“課程內容”的說明,這些內容與實際教學中的內容有什么關系?
注:此專題討論在《體育教學》論壇(bbs.省略)進行,欲參與討論、查看詳情請登錄論壇“課改解讀”欄目。學校體育理論專家、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杜曉紅博士作為此專欄版主將組織大家在線討論與交流。
“實案選登”專欄選題
“實案選登”欄目為進一步提高實用性、針對性、互動性,2012年對刊登形式進行重新改造,將以“教學設計+自我分析+網友點評”的多元形式呈現。教學設計:可以是完整過程,也可以是教學片斷。完整篇包括目標、內容、結構、時間、次數和預計內容;片段式呈現最有特色、操作性強的設計步驟部分,并配教學反思文字論述,包括設計意圖、注意事項和教學特色等,避免一些套話、空話和大話,只需要加入實踐后的一些注意點即可。自我分析:需要老師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剖析,針對教學環節、練習手段、組織形式,簡明扼要分析其設計的優點是什么,符合什么樣的教學規律。網友點評則是編輯在初步定稿的基礎上,把稿件呈現在《體育教學》論壇(bbs.省略)的 “教案選登”版塊,進行網上討論交流,屆時我們將選擇一些精彩點評同步刊出。
第5期:投 (小學:輕物投擲,中學:實心球、耐久跑途中跑技術)
投擲教學是田徑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通過各種投擲物的投擲練習,發展投擲能力,可以設計一些發展上肢力量的課課練。設計要符合學生身心特點,提高練習的趣味性,避免枯燥機械的重復練習。
第6期:經典教學設計匯總
這一期將收集2011年上半年各地區的經典教學設計,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現,篇幅將縮減,但版面會有增加,參與的作者將增多,并有一些互動。
第7期:跳躍類項目
跳躍類項目在現行中小學體育教材中以立定跳遠、蹲踞式跳遠以及跨越式跳高等項目出現,但由于教學手段與方法的程式化,趣味性不是很強,因此學生不怎么喜歡此類教材。本期希望老師們能夠在以往的基礎上求新、求變,通過設計練習、借助器材等手段讓學生產生新鮮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更好吸引學生參與這一類內容的學習中來。
第8期:籃球教學
籃球教學包括中小學教學中各種球性、運球、傳球、投籃、技戰術配合以及一些籃球的拓展類游戲等。對于這些教學設計需要注重教學步驟、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點、難點的解決措施。由于不同學校在場地條件上存在差異,老師們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對籃球學習內容作出設計,以便不同層面的學校加以借鑒。
第9期:排球教學
以往的排球教學設計,更多體現了技能教學的過程,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技能學習的有效性還研究不深。所以本期希望老師們能夠更多探索運用典型的新型學習方式來進行排球教學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習方式運用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學生學習與教師指導,追求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第10期:民族傳統項目
武術作為民族傳統項目的代表,在學校層面開展的情況并不如人意,雖然在教材中一直存在,但缺乏引導和推廣,我們迫切需要這方面的經典設計來為大家做出典范,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武術教學的特點、注意點。同時老師們也可以把自己已經引進課堂的地域性項目教學設計呈現出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與分享中國的民族文化。
第11期:耐力性項目
進入冬季,正是耐力素質發展的最佳時機,教師們可以圍繞發展耐力素質為主題,力求改變耐力素質枯燥、單一的形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知識儲備,設計趣味的游戲,或創設適宜的情境,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有一定運動強度的耐力練習。
第12期:經典教學設計展示
拿出自己已經實踐過的、最為得意的教學設計,無論主題、篇幅、片段還是一個具體的細節設計也好,都可以在此期中展示。因為是已經實踐的教學設計,請對自己的設計進行點評和反思,與大家一起分享。
(注:詳情請登陸《體育教學》論壇“實案選登”專欄查詢)
“教研園地”專欄選題
本專題從大教研觀展開對教研問題的多視角討論。討論活動以“研究促教學”為出發點和歸宿,教與研的關系密不可分,如談教學問題是從研究的角度探討哪些是真問題。因此,教學研究也好,研究教學也好,討論自始至終以教學為主線,以研究為手段展開本專題的討論。
討論題目:
第5期:影響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場地器材因素
第6期:影響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內容、目標與方法因素
第7期:談體育教學經驗――準備活動內容的選擇
第8期:談體育教學經驗――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運用
第9期:談體育教學經驗――放松活動內容的選擇
第10期:談體育教學經驗――場地器材的布置
第11期:談體育教學經驗――突發事件的處理
第12期:談體育教學經驗――安全隱患的防范
注:此專題討論的進一步解讀和背景資料請登錄《體育教學》論壇(bbs.省略)的“教研園地”專欄進行查看。學校體育理論專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于素梅博士將作為此專欄版主組織大家在線討論和交流。
“場地器材”專欄選題
體育場地器材是學校進行體育教學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必要物質條件和載體,它直接關系到整個學校開展體育工作的效果。面對當前短期內無法解決的瓶頸,體育教師要不斷探索、化解體育場地器材不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積極開發體育課程的各種物力資源,形成豐富的課程資源,補充和緩解場地器材的不足,為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際操作提供理論支撐。在此方面,從事教育實踐的一線體育教師最知情、最有發言權。為此,本欄目特邀請廣大體育教師獻計獻策,將自己在實踐教學中實用的場地器材新方法、新做法分享出來,讓我們共享成果,服務學生。
“游戲百花園”專欄選題
“游戲百花園”專欄以介紹新穎、優秀、實用的原創或改編的游戲作品為主。2012年以來,經過編讀的充分溝通,大家對游戲百花園的內容定位、簡潔明快的格式要求取得了共識,陸續刊發的游戲體現了生動、實用、簡潔的特色。
1.欄目結構設計
“一事一議”
專門就大家關注的游戲問題進行討論和爭鳴,投稿要求觀點鮮明,字數控制在600字以內。
“游戲案例與點評”
圍繞每期“一事一議”中的熱點問題,刊登廣大中小學教師在實踐中創編或改編的游戲,通過點評得到進一步提升和推廣,投稿要求簡潔明了,每則游戲字數控制在300字左右,可附照片或插圖。
“游戲小貼士”
以簡短明快、有血有肉的風格,介紹游戲教學與創編的真知灼見,投稿字數200字。
2.“一事一議”主題側重
第5期:水平四傳統體育游戲與拓展相結合
第6期:高中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游戲
第7期:spark游戲;
第8期:實用徒手游戲;
第9期:雨天室內游戲;
第10期:課間教學調節性游戲;
第11期:整理放松游戲;
第12期:團隊合作游戲;
同時,優秀的水上游戲、冰雪游戲、地方特色游戲和外國體育教學游戲介紹也歡迎投稿。
注:此專題討論的進一步解讀和背景資料請登錄《體育教學》論壇(bbs.省略)的“游戲百花園”專題板塊查看。全國優秀體育教師,被譽為“中國游戲大王”的吳紀安特級教師將作為此板塊版主組織大家在線討論和交流。
重要提示
1.上述各欄目專題討論投稿最佳時間:
第 5 期――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15日
第 6 期――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15日
第 7 期――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15日
第 8 期――2012年6月1日-2012年7月15日
第 9 期――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15日
第10期――2012年8月1日-2012年9月15日
第11期――2012年9月1日-2012年10月15日
第12期――2012年10月1日-2012年11月15日
2.投稿及參與討論形式:
《體育教學》網站(省略)投稿系統投稿;
《體育教學》論壇(bbs.省略)各版塊查閱相關資料和交流、討論。
3.投稿說明:
(1)請大家圍繞主題,按時間投稿,在《體育教學》網站(省略)投稿系統平臺投稿的基礎上,同時將核心思想直接發帖在《體育教學》論壇(bbs.省略)中的相關欄目中。
教學設計不是傳統意義的“備課”,而是以學生的“學”為基點,探究如何“教”,即“以學定教”。教學設計以預設開始,對課堂新情況的隨機調整是教學設計的繼續和發展,課后總結則是對之前設計的沉淀和提升,并為之后新的教學設計再延伸與上升奠定基礎。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
1.2教學設計體現“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學設計出發點是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情緒、知識背景,終極目標是順利使學生學有所獲。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能把握學生學習不同情況并及時調整,并善于反思和完善,使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能發展自我。
2教學設計技能構成
(1)課程標準解讀技能。
課程標準的解讀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具體應重點把握以下內容:課程標準制定的背景、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比如:新時期高職教育要求。高職教師如能正確把握這一指導思想,就能真正著眼于高職教育開始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設定技能。教學目標的設定既是基礎,又是方向。目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尚在進行,新舊課程交替。我們首要注意的就是教學標準的設定。高職教育以技能培養為主,但不應僅限于此,教學的目標應更廣泛地體現在認知、情感、社交、學習方法與思維等多個領域。切忌將教學的具體內容標準替代教學目標。
(3)教學要素分析技能。
教學活動是由學生、目的、課程、方法、環境、反饋和教師七個要素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所有各因素的中介。在教學設計中,我們不是簡單地疊加要素,而是先規劃哪一要素實施何教學活動,即先進行單個的功能分配,而后對各要素綜合整體調配,使之互相配合,協調統一。
(4)教學資源開發加工技能。
課程資源是教育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校內資源空間范圍限于校內,校外資源包括網絡、實訓基地、社會資源等。高職教師在課程設計上,一方面對校內資源,應加重實訓室利用比例,另一方面要注意開發校外實習基地等資源,盡可能地對各資源綜合開發加工,實現校內教師的校外延展,突出學生“技能”的培訓。
(5)教學結構布局的技能。
教學結構布局技能是指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各教學要素統籌思考,各模塊優化組合。設計過程除了有整體全局觀的視野外,特別要關注“同課異構”的實踐。高職教師面對的學生來源較為復雜,必然地要求同一教師,同樣的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教學結構設計。“同課異構”體現了對教學本身多樣性,個性化的理解,是高職教師教學技能的特殊體現。
(6)教學情境構想技能。
高職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學生的接受水平決定了教學活動必然要突出實訓實操,場景再現是最為合適的教學情境。教師在“任務驅動”的前提下,應當在教學活動進行前充當一個優秀的編劇,一個稱職的導演,一個成熟的心理分析師,多角度綜合地構思和預設教學活動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練習的積極性。保障教學活動流暢進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7)教學效果預測技能。
教學效果預測技能并非在教學活動后自由呈現,而應當由教師在教學活動前能夠基本預測。教師有策略地預測教學效果,是對自己教學設計的一種檢驗,是教學目的的有力保障。預測的內容主要在于預測學生課堂的心理狀態,學生融入教學情境的過程和狀態。顯然,這種預測技能對于我們宏觀把握教學任務,有效落實教學預設,了解學生學習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增強教學的靈活性起著重要作用。
(8)教案撰寫技能。
教案撰寫是教師教學設計的物質表現,教案撰寫體現了教師教學設計的基本功,建議高職教師采用“任務式”或“問題式”,即教案以模塊任務形式出現,以具體工作情境中的問題引入,以問題舉例,以任務牽引,以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為小結。這種方案可以少一點教師講,多一點學生“做”與“思”。在選擇任務和問題時,切忌任務太大或任務太多,問題太亂或問題太難,任務和問題要能反映教學本質,要使學生能夠破解與完成。
(9)教學臨變設計技能。
教學活動是一個多信息交匯與撞擊的動態過程,永遠存在變數,教師不應一成不變,或“臨時抱佛腳”應對變化,針對不同變數,預先設計迅速生成教學,針對性地提出新方案,設計使教學能夠流暢進行的技巧與方法,如:順勢力導,溯源回望,疏堵變通等等。當然具備該技能需要長期、持續、有意識的訓練,但只要堅持,總會有成效。
筆者發現這個辦法能夠有效的解決技能教學中的難題現具體展開:學.可以有效的完成理論教學任務,把應知應會的理論內容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學要在教室里完成的.這可以避免由于實訓車間過大.及影響學生注意力的因素過多.這會造成教師講課效果、學生聽課的效率變差。當然.在一些具有共性的地方,且內容比較少的時候.也可以在車間組織學.這時應該把學生組織在一起,集中講解這時教師不能嫌麻煩.一定要組織好學生.千萬不能出現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工位上聽,這種授課效果是最差的,也是最為要不得的。由于采用了分組的辦法.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可以根據每組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或詳或簡,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教會每一組的“領頭羊”.然后讓其代替教師工作去教會自己的成員。由于分組時是采用自由組合的.
學生之間相對關系較好,他們更愿意相互幫助.也不存在不好意思問問題加上我們采用抽考的形式,本組的任何一名成員的成績都可能代表自己的成績.這對于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來說.是個不少的壓力。同樣學習較差的學生也會有一定的壓力,因為他的成績也代表著他好朋友的成績因為抽考到的人往往是本組學的最差的一個這樣,好的學生就有動力和壓力去幫助學的較差的學生,學的差的學生為了朋友也會盡力的學習,這樣也發揮了互幫互助的精神而且.對于去幫助別人的人,這其實也是對他本人一個很好的語言及技能的訓練.從而取得雙贏的局面。采用分組的辦法能有效地解決教師課堂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因為采用了分組.本組成員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在小組內先自行想辦法解決.如果本組的成員無法自己解決的,再向教師求助。這樣能把很多小的問題消化在小組內.教師只需解決相對問題比較大的東西,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及老師的時間.
教學技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標,運用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和經驗,表現出的運用自如的、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行為,它是可描述、可觀察、可訓練的具體教學行為。教學技能通過學習來掌握,在練習實踐中得到鞏固和發展。教學技能是一種特殊領域的程序性知識,它具有個體性、實踐性、內隱性、領域特殊性與程序性特征。
教學技能不同于教學能力。教學能力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本領,教師需要在教育方針、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鉆研教學大綱、教材,分析學生情況等一系列備課活動,從而弄懂所教的知識,明確教什么,解決什么問題,以及怎樣教的方法,進而形成現實的教學能力。教學能力還體現為三個方面:教育能力、課堂教學能力和探究能力,這三者相輔相成。
比如在古埃及時,由于尼羅河泛濫,經常要丈量土地,于是總結出一些幾何學的定理與公式,這些經驗的概括,形成了幾何學的知識。而如何去丈量土地,是以行動方式概括出來的,形成了人們的一些技能、技巧。在丈量土地時,人們如何分析、概括問題,如何嚴密推理思考問題,這就是屬于能力的范疇了。又如:學生懂得換元法是知識,學生掌握換元步驟和過程是技能。但是判斷何時使用換元法,在"元"不明顯時,怎樣構造"元"則是能力。教師只有正確區分"教學技能"和"教學能力",才不會把訓練教學技能誤作為訓練教學能力。否則,雖然時時刻刻想著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但事實上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但教學技能又是發展教學能力的基礎。不能脫離技能的訓練來發展能力,正如不能脫離知識的理解來發展能力一樣。能力中含有技能的因素,有時似乎難以把它們加以區別,比如分解一個需要一定技巧和綜合性較大的多項式的因式一樣。不過在通常情況下教學技能和教學能力還是可以區分清楚的,因為它們終究存在著質的差別。下面將從若干角度討論教學技能和教學能力的聯系與區別:
1.教學技能是對一系列行動、方式的概括,而教學能力則是對思想材料進行加工的活動過程的概括;教學技能偏重操作方面,而教學能力則偏重在個性心理特征方面,反映人的認知過程中的心理差異。比如:就寫字而言,讓學生領會筆劃、筆順是教學能力范疇,而流暢順利的書寫是教學技能范疇。再比如:上課記筆記,聽教師講課并理解講課內容是一個人的能力,而用幾乎是自動化的動作筆記則是一個人的技能方面。
2.教學能力是逐漸形成的,教學技能是經過模仿和練習獲得的;教學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教學技能的掌握是一個相對較短的過程;教學能力是學生畢業后,在教學實踐中各項教學技能和一般能力的綜合體現,教學技能是學生在學期間為形成教學能力而打下的基礎。
3.教學技能的掌握有助于教學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形成和提高某種教學能力,必須掌握與之相應的基本教學技能。只有在教學技能的實際使用過程中,教學能力才能更順利地形成和提高。學生學習的各種知識不能直接轉化為教學能力,只有把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去,經過教學技能形成這個環節,才可能形成某種教學能力。所以教學技能是教學能力形成的橋梁。
4.教學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教學能力為前提。在教學技能形成的過程中體現了教學能力發展的水平和個體差異。順利完成某種動作系統,不僅需要一定的教學能力,同時也需要相應的教學技能。教學能力的作用表現在: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就易于掌握相應的教學技能和對教學技能的調節。一個人掌握教學技能的難易程度和快慢程度有賴于教學能力的發展。
5.教學能力是人在多次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并作為心理理解能力保留下來,成為人們掌握知識、技能不可缺少的條件。而教學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對多種事物分析,綜合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它具有較為一般的概括性,它一旦成為個人的個性特征,在新的情況下就能廣泛地遷移,同一種能力可以掌握若干知識與技能,而知識與技能雖然也具有概括性,但它們和能力概括化的性質與遷移程度是不同的,知識只是對其所反映的相應客觀現實的經驗概括,只能在此經驗范圍內遷移,范圍也是及其狹窄的。舉例說,教師在教學時利用教學知識,教學原則,方法等,屬于他的掌握的知識、教學技能系統,而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教學策略的有效性,課堂組織調控的靈活性,則屬于教學能力范疇。
6.教學技能與教學理論知識、教學能力是相互聯系的。教學理論知識是人腦中形成的教學經驗系統,教學能力則是個體順利完成教學活動任務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這兩者是掌握教學技能的前提,并制約著掌握教學技能的速度和深度。例如,教師對學習動機理論的掌握,是形成"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教學的先決條件。該技能就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反復運用學習動機理論,逐漸固定下來的。教師掌握的學習動機理論知識越多,理解越深,獲得和改進該技能的可能性就越大,形成的技能水平就越高。反過來,教學技能的形成和發展亦有助于教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教學能力的發展。例如,已形成的"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技能使個體不僅能從感性和理性領悟新的學習動機理論知識,而且能使個體順利地將新學到的學習動機理論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去,并且在運用過程中,教學能力也能得到豐富和發展.教師通過了解這些方面就能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提高學生能力。
加強自身專業技能訓練,提高教學能力,讓自己不僅明白"教什么",還要懂得"如何教",這也是作為現代教師教育發展的一種潮流。作為教師,案頭要有一本和自已專業技能密切相關的書,隨手翻來,便與平時教學工作發生聯系。但是想把所有的教學技能全部從中找到絕非易事,幾乎不可能。于是就應把我們平時積累的經驗與感悟(如聽課記錄、課后反思、小結等等)記錄下來,變成文字融合在書中,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就可迎仞而解,教學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1.1先期、分散實行院外醫教結合。學習與進修是提高教師技能的常規手段,在此基礎上,該團隊教師首先采取先期、分散、較長期地實行院外醫教結合。一位擔任超聲技術課的老師一直在附屬醫院連續上班11年,一位擔任放射技術課的老師多年來一直在本市中醫院上班,數名老師多次利用寒署假到市醫院上班。
1.2整體實行院內醫教結合。2007年下半年以后,醫學影像教研室全體教師到附屬醫院放射科和超聲科統一排班值班,整體實行院內醫教結合,通過臨床“大練兵”,提高了處理臨床病人的能力,豐富了臨床案例,為突出技能教學打下了基礎,教師們講課生動,設計實驗、實訓更切合實際,達到教學與實際的“零距離”,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2.教研活動,針對臨床需求剖析教材實踐性知識點,明確教學重點
該團隊教師融入臨床工作后,對現階段專業崗位現狀及科室用人需求有深刻的把握,在教研業務活動中緊緊結合臨床實際,逐一剖析出教材各章各節的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實踐性知識點。此時,在制定教案、書寫講稿、制作課件及實時授課等教學各環節活動中以此為中心來進行,明確教學重點。這樣,徹底改革舊時課前準備模式,保證了課前準備突出技能,有效設計各環節的教學文件,做到所講的每一個理論都要聯系所指導的實踐,理論知識與實踐緊緊相扣,保證了所授知識點對臨床應用的指導價值。該課程每章末均布置了突出技能訓練特征的課后練習題,形式多樣且與國家上崗證統一考試接軌,內容切合目前醫院發展實際需要。
3.突出臨床實訓,提高學生技能。
3.1多手段設計訓練方案。醫學影像技術課特別注重實踐技能訓練,根據大綱要求,設計多手段訓練方案。大體分為基礎性實驗和操作性實訓,分別采取教師示教、學生訓練、小組配對(醫生與病人)訓練等方式,實驗實訓時間分為課堂訓練、課間訓練和周末節假日訓練,實驗實訓場所分為校內實驗室和附屬醫院臨床實訓場所。在執行大綱的基礎上對重點章節增設了實踐技能訓練與考核。如“普通攝影”一章,設計了一百多個攝影位置,印制了書面的操作考核標準、考核評分標準、補訓練計劃,學生單人進行、人人合格,做到一章一節地過關,切實保障每位學生達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進入后續章節的學習。
3.2拓展實訓場所。為進一步提高學生技能,醫學影像技術課的實驗實訓由原來的校內實驗室擴展到附屬醫院放射科及超聲科進行,校內實驗室主要用于安排基礎性實驗,附屬醫院放射科及超聲科主要用于安排臨床操作性的實訓。醫學影像教研室整體實施醫教結合以后,為安排學生到本院附屬醫院放射科和超聲科提供了條件和保障,在協調安排好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到醫院實訓,現場病人真實,身臨其境,實時操作,效果好。
4.崗前培訓,與畢業實習接軌
數年來,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離院實習前安排了崗前操作培訓與考核,針對實習操作科目進行實訓指導與檢測,人人過關。對檢測不過關者須補操作訓練,合格后方可安排實習。此舉有助于學生到實習單位后很快進入崗位角色,受到實習單位的肯定。
5.利用外部醫院資源,提高學生技能
醫學影像技術課長期、系統聘用市內三家醫院影像科中級以上的醫技師擔任部分專業技能課教學和見實習帶教工作。外聘教師富含實踐成分的授課內容與方式促進了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彌補了如MRI、DSA和核醫學等我院目前無校內實驗、實訓條件的科目的實踐性教學;外聘教師結合崗位工作實際,創造“身臨其境”的教學意境,體現了教學與崗位的“零距離”,學生專業熱情高;同進加強了師生感情,方便學生利用周末、節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師所在醫院見實習。
二、創新點:該成果的創新點:凸顯實踐技能特征,教學活動過程各具特色。
1.教師提高技能的醫教結合手段有特色:整體醫教結合,大面積提高教師技能。學習與進修是提高教師技能的常規手段,而該團隊教師則重點采取醫教結合“大練兵”手段。部分教師先期、分散到市醫院及市中醫院進行院外醫教結合,從2007年下半年起全體教研室整體實行院內醫教結合,系統排班值班,充分利用教學之余參與臨床實踐,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2.緊扣臨床剖析教材知識點有特色:保證每個知識點的臨床指導作用。該團隊教師融入臨床工作后,對專業崗位需求及科室用人設置有深刻的把握,因此緊緊結合臨床實際,逐一剖析教材各章各節知識點,保證了解析出的知識點對臨床應用的指導價值。深層次知識點的剖析,保證了課前準備的突出技能,為授課、實驗實訓提供了重點。作為設計教案、制定講稿、制作多媒體課件等結合臨床實際有效調整理論與實訓的關系。多方法授課,突出技能知識的講授與操作訓練。
3.設計技能考核及崗前訓練有特色:促進學生進入臨床盡快上崗。數年來,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課對重點章節都增設了課間的實踐技能考核,單獨制表,有技能操作標準,有考核評分標準,有補訓練計劃,切實保障每位學生達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進入后續章節的學習。數年來,在該專業學生離院實習前安排了崗前操作培訓與考核,針對實習操作科目進行實訓指導與檢測,人人過關,有助于學生到實習單位后很快進入角色,受到實習單位的肯定。
4.拓展實訓場所有特色:突破性地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為進一步提高學生技能,醫學影像技術課的實驗實訓由原來的校內實驗室擴展到附屬醫院放射科及超聲科進行,前者主要用于安排基礎性實驗,后者主要用于安排臨床操作性的實訓,到醫院實訓,現場病人真實,身臨其境,效果好。5.利用外部資源提高學生技能有特色:常年外聘醫院醫技師任教,實踐生教學效果顯著。醫學影像技術課長期、系統聘用醫院影像科中級以上的醫技師擔任部分專業技能課教學和見實習帶教工作。外聘教師實踐性強,教學身臨其境,實現了教學與崗位的“零距離”,學生專業熱情高;對如MRI、DSA和核醫學等我院目前無校內實驗、實訓條件的科目教學提供了彌補措施;加強了師生感情,方便學生利用周末、節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師所在醫院見實習。
三、應用情況:該成果的應用與推廣正在不斷深化之中
1.已應用情況
在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中,倡導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是它的價值文化核心所在。怎樣倡導?怎樣提高?一直是職業教育者研究的方向,職業院校的教學如何把準市場脈搏,使學生學以致用,各級各類技能大賽是非常難得的導向標。例如2011年江蘇省“建筑CAD”項目,采用計算機上機操作方式進行,軟件為中望ZWCAD2011教育版,考察參賽選手使用該軟件繪制建筑工程圖的能力,如:按圖錄入、圖紙轉換與保存打印等。要求參賽選手熟練掌握建筑工程圖的圖示內容和圖示方法,具備建筑工程圖識讀的基本能力,能夠按照國家建筑制圖標準和規范繪制建筑工程圖。熟悉國家相關制圖標準:《建筑制圖標準》GB/T50104-2001、《總圖制圖標準》GB/T50103-2001、《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GB/T500014-2001、《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50105-2001。顯而易見,它所顯示的是典型的項目化、工程化教學要求,這正是職業院校課程內容的改革方向,通過參加技能大賽,職業院校就能明白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以及人才應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這有利于職業院校明確教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也有利于職業院校課程內容的調整。技能大賽為職業院校確立教學內容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也為實踐教學中,如何解決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給出了明確的導向。
二、從職業技能大賽入手,推動教師隊伍的建設,給技能教學帶來生命線。
在職業技能大賽中,衡量專業能力的是崗位任務完成情況,主要評價標準是學生的綜合實力,與過去老“三段式”教學方式相比,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使職業教育中專業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形成更加務實。(1)技能比賽的開展有效地更新了教師職業教育理念,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培養的就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學內容必須以實用為目標。通過研究技能大賽組委會的文件,下到企業生產一線參觀學習等途徑、方式學習比賽項目的內容,邀請企業專家來現場指導,這更清楚地表明了職校學生所必需掌握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實用操作技能,以及所需技能的深入與廣度,同時幫助職校解決教學與實際需要脫節的原因,明確教學內容的教授程度,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與實用性。(2)職業學校教師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的具體實現者。所以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高低,關系到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高低。我國的職業教育與企業要求還有很大距離,而職業技能大賽則是一個促進教師技能學習的良好平臺。從我校的具體參賽情況分析,專業教師帶隊參賽,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很明顯的作用。要想在大賽中取得好成績,教師就必須要掌握嫻熟的職業技能,從原有的單純完成教學任務轉向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帶學生實踐操作,把知識真正轉化為技能。通過組織教師直接參與、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促使教師全面掌握用人單位對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和相關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使職業教育能真正走向實踐、走進企業、走入社會。而且教師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學校都會組織一些集訓,教師會接觸到很多新設備、新技能,從而提升了教師的能力,開闊了教師的視野。
二、實驗內容設計
由于傳統植物學實驗教學中,實驗內容單一且驗證性實驗較多,學生的基本技能得不到提高。通過安排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植物分類部分的實驗課程中,指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校園植物資源調查。從而使學生認識了華南地區的特色植物,如夾竹桃、鳳凰木、野牡丹等。通過比較教學,學生學會了如何區分荔枝和龍眼,學習興趣高漲。
三、數碼互動顯微鏡的應用
數碼互動顯微鏡教室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一種新型網絡化教學設施。顯微鏡下的圖像通過百萬像素高清晰度的數字攝像機采集到微機中進行圖像處理,并通過網絡互動教學軟件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教學活動。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形態結構部分內容多為微觀結構,單純依靠老師對顯微鏡下圖片的描述,學生難以快速找到相應的結構,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教學內容。數碼互動顯微鏡能夠將顯微結構以真實、放大的圖像展現出來,既便于教師示范講解,也便于學生觀察、學習和掌握,是優化植物學實驗教學的理想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植物根的初生結構觀察過程中,學生通常難以找到凱氏帶或凱氏點。通過數碼互動顯微鏡,教師可以通過電腦屏幕上放大的圖片,指導學生尋找內皮層和凱氏帶,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此外,通過數碼互動顯微鏡,學生可以將觀察的照片存盤,作為學習和復習的資料。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教學中,學生實驗課成績主要由實驗報告所反映,導致學生過度重視實驗報告,反而忽視實驗過程中的動手操作和觀察,因此不能較好地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實驗是一項復雜的表現性活動,教師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實驗操作,將操作過程作為考核的一項內容。此外,可以通過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配制試劑、完成實驗并撰寫小論文,從多個角度培養了學生的學術能力。
五、規范操作
在生物學研究中,實驗的成敗直接受到學生操作的影響,因此動手能力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學生從開始進入實驗室就要養成良好的、規范的實驗操作手法。例如,顯微鏡操作中,要求學生從低倍鏡到高倍鏡逐步更換,且在物鏡轉換時,手握物鏡轉換器,而不能直接用手扳物鏡,這樣會導致物鏡脫落。
六、良好的科研習慣
良好的科研習慣可使學生獲益終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和科研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植物學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如何擺放各物品、實驗后如何收拾臺面等。例如,試劑瓶等應盡量擺放在桌子里面,防止不小心碰倒打碎。剪刀、鑷子等工具用完應放回盒子,防止扎傷等。
七、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