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0: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采礦工程專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1教學方法不同
中國采礦工程專業教學是一個“pushsystem”,即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實驗教學內容陳舊,以驗證性和演示性案例為主,老師講解案例原理并演示操作步驟,之后學生再機械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思考。雖然使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基于互聯網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和活動還沒有得到有效的展開。[1]澳大利亞采礦工程專業則是一個“pullsystem”,即以學生為中心,啟發式教學,學生主觀能動性高,自主學習能力強。案例教學新穎,以設計性和研究性為主,學生得到一手數據和資料后,自主構思,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創新和主動學習能力。借助互聯網平臺,教師可以在課前課后登錄網絡教學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自身的教學效果情況。
2.2管理模式不同
在中國,學生以行政班級為單位進行管理,并通過無記名投票選舉出班委成員,負責管理學生并處理一些生活瑣事。同時,為每個班級安排班主任老師和輔導員,解決學生的日常事務。在專業課教學中,學生每天接觸的同學基本都是本專業的,社交范圍相對狹小。在澳大利亞,管理相對比較開放,一般情況下只有專業和年級,沒有固定的班級。因此,在同一個課堂上,會有不同專業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甚至有已經參加工作的在職學生,他們有著不同的學習和生活閱歷,為了一門共同感興趣的課程而走在一起,共同學習與討論,活躍了課堂氛圍,增強了學習的樂趣。
2.3教師來源不同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中國的高校采取“自給自足”的方式補充師資,就是在自己培養的優秀博士畢業生中挑選一些愿意留校的學生當老師,他們從學生轉變為教師,系統的師范教育接觸較少,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上仍受到其做學生時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同時缺乏在煤礦工作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上,比較難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在澳大利亞,師資力量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同時有嚴格的招聘制度。招聘制度中明確規定了求職者應具備的學歷和正式的資格證書,往往要求應聘者最好能有相關的現場實踐經歷。這樣,教師既是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實用技能傳授的指導者,在實踐教學中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程的趣味性。
2.4師生地位不同
在中國,教師在課堂的地位是主導的。學生很少挑戰老師的觀點或者與老師進行辯論,而是基本認同并且接受,對老師絕對服從。即使有不同或者相悖的觀點也不會當場提出,避免對老師不尊敬。在澳大利亞,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或站或坐,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當學生認為教師講解的內容有問題,會當面提出,然后師生一起討論,得出合理的答案。老師不僅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更是與學生交流、互相學習的伙伴。
2.5學生團隊意識不同
中國學生團隊意識比較薄弱,我國教育重視對個人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雖然每年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如節能減排競賽、創業計劃競賽、機器人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但學生個體的參與度不高、缺乏獨立動手能力,同時團結協作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比較欠缺。在澳大利亞的大學里,團結協作是一個亮點。一個團隊作業通常需要3-4人合作完成,從查找資料、設計文章框架、內容分工、制作演講幻燈片,到最后的演講,都由一個團隊協調完成。這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技活動,開闊視野,提高了自身能力。
2.6課程內容更新速度不同
在中國,教材和講義一般會使用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才進行更新,更新速度太慢,而且,教材注重理論知識,缺乏對理論應用于實際的事例講解。比如:目前采礦工程專業使用的“采礦地球物理學概論”仍舊是2005年8月出版的,至今還未進行課程教材的更新。在澳大利亞,教材和講義更新速度很快。同時,教師會在講義中加入自己最新的科研項目成果,理論應用于實際中,使同學們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論知識。
2.7培養內容不同
在中國,中國礦業大學采礦工程專業重視地下開采的教學。每年只開設一個露采班級,其余班級均為地采班級。而且局限于煤礦,對金屬礦床或其他非金屬礦床開采方法講解少。在澳大利亞,采礦工程并不局限于煤礦,還包含金屬礦床和其他非金屬礦床,而且對露天開采教學和地下開采教學同等重視。培養內容豐富多樣,同學選擇的空間較大,就業選擇空間也更大。
2.8教師評估機制不同
在中國,學生在考試前登錄教務系統對老師教學質量進行評估,評估形式簡單,而且大部分同學礙于教師原因,都會給予最高等級的評價。我國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還沒有建立,職業資格鑒定監督不嚴。在澳大利亞,課程需要學生對上課教師進行系統的評價,同時同學們會收到一個評價單,他們會對老師上課內容、課堂情況、知識接受程度和教學效果等進行全方位評價,往往由第三方或者助教直接收集所有評價單并當場密封,最后將材料上交學校。同學也一般不會礙于教師而做出不客觀的評價。澳大利亞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與工作崗位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低一級與高一級證書之間建有銜接關系,采取的學分制可以使各模塊之間進行轉換。
2.9考查形式不同
在中國工科類專業中,考查一般以學期末的最終考試為主,比較關注最終結果。題型大都是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這幾類題型的答案唯一。注重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缺乏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考核。在澳大利亞工科專業中,考查一般以隨堂考試和學期末的最終考試并重的方式為主。題型相對比較靈活,只要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驗證,合情合理就可以得分,這樣會極大地開拓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性。
3中國和澳大利亞采礦專業教學的各自優勢
3.1澳大利亞采礦專業教學的優勢
3.1.1先進的培養模式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采取雙元模式,其中的“雙元”分別指學校和企業。[6]學生在學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在企業中,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企業會為學校的教學活動提供部分資金,減輕了政府的壓力,提升了學校教學設備的軟硬件能力,提高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3.1.2嚴格的教師選聘制度和考核體系澳大利亞大學在選聘教師時,不僅要求教師專業知識基礎扎實,往往還需要具備多年的工作經驗。同時,成立教師行會,在國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實踐中具有學術權威性,為教師入職審查和在職教師考核提供標準依據,使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3.1.3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負責引導學生的學習和討論,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倘若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見解,他們往往會當面提出,然后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學生極大地融入課堂,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權威的精神。
3.1.4加強體育與健康教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活動,提高身體素質。同時,學校還開展了一些關于營養學和健康教育的課程,增進對使用食物提供能力、維持生長、正常生理功能的理解,對科學飲食習慣和營養方面提供建議。
3.2中國采礦工程專業教學的優勢
3.2.1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并重把“中國近現代歷史綱要”、“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綱要”等作為通識教育必修課在全校范圍內實施教學活動,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促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使之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益的人。
3.2.2圖書館教學文獻資源豐富經過百年的發展,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形成了以礦業為特色,以理工為重點,文、管、經、法協調發展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截至2012年底,圖書館紙質圖書200萬冊,中外文數據庫70多個,中外文電子圖書220萬冊。自建有“礦業工程數字圖書館”、“礦業工程數據庫”、“低碳新能源數據庫”等特色數據庫。
3.2.3創新的學生素質培養機制學校采用成績與發展素質分相結合的評定方式評選獎學金。每年,學校會設立各類獎學金,比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企業獎學金、中國礦業大學一類、二類、三類獎學金等。在評選時,學生需要匯總并提交上一年度獲得的發展素質分,然后匯總本專業所有同學的成績和發展素質分,按成績高低排名,在成績符合評定要求時,再按素質分進行排名,進而確定每位同學獲得獎學金類型。這種創新型的獎學金評選規則,促進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活動,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3.2.4教師責任心較強課前教師會進行認真備課,課后會留一部分作業,使學生鞏固和復習所學的知識。教師認真批改學生提交的作業,并集中講解存在的問題。上課提前10-15分鐘進入教室,準備上課的東西并解答學生的問題。老師承擔了某個課程的教學任務后,一般情況下會堅持獨立上完整個課程。
將社會進步的需求和能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依托,對當前采礦工程專業的優勢和特色進行保留,在這個基礎之上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都貫穿著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人才培養的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對教學的內容和專業內涵進行擴充,要對新教材的建設進行加強,還要推動教學管理和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提升教學團隊的能力,提高院校實踐教學的硬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更多的基礎扎實、能力強、知識廣、綜合素質高的采礦人才。
1.2建設方案
1.2.1對于采礦專業國內國外發展的動態進行充分的掌握和全面的調研,在此基礎之上,將“學習、創新、實踐、交流、適應”這5項能力作為培養采礦專業人才的標準,將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對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
1.2.2要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要將專業實驗室作為建設的重點,在這個基礎之上,要對獨立實驗課程的建設力度進行加大,對實驗內容和實驗程度要更強調綜合性、創新性、研究性,對于實驗室的開放程度也要加強。
1.2.3要對建設新教材的步伐進行快速的推動,在教材中要引入最新科研成果的內容,對于重點主干課程的新教材的編寫要加大力度,還要設計新的畢業設計配套圖冊,教育部將一些采礦工程專業的課程教材的修訂納入了國家級規劃教材的建設。
1.2.4要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強化,對于實踐教學的改革要進一步的深入,更好的實行系統化的改革,其改革重點是專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要對專業實習的模式進行改變,傳統專業實習模式中,老師充當主導者的角色,要對這一點進行改革,要讓學生在專業實習中充當主角,要對學生的交流和適應能力進行培養和加強。在對課程設計進行改革強化的時候,還要對畢業設計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這樣有利于學校培養出適應不同社會層次需求的人才。
1.2.5要將課程負責制在教學中推行,還要推行對教學團隊的建設,要對教學團隊中人員的搭配中要注意老中青的合理配置,還要根據教師的研究方向和不同老師的不同教學特長組建最好的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為了使教師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可以通過實行課程負責制來達到目的。對于課程負責人的選擇,要根據教學經驗豐富程度和教學效果的好壞來確定,盡量選擇教授或者教學骨干擔當課程負責人,其他相關的教師為課程設計團隊的成員,課程教學工作由教學團隊來完成,和教學相關的教材的編寫工作也要有教學團隊來完成,對于創新能力培養課程的改革需要課程組織形式的保證,實踐環節的改革也需要課程組織形式的保證。
1.2.6要將國家級重點學科的優勢作為依托來將本科導師制進行全面的推廣,要讓學生在課題研究早期就進入課題組,和導師一起完成科研工作,要將畢業設計分組和導師制培養進行有機的結合,這樣有利于科研訓練連貫性的加強。
二、采礦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進展
2.1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在過去采礦工程專業教學中,主要是對大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的,而為了順應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變化,要調整人才的培養方案,將培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這也是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調整的目的。要培養更加全面的的采礦工程專業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采礦專業知識基礎,而且綜合能力要強,具備很好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夠在采礦一線從事生產管理、施工管理、科學研究的全方面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
2.2優化畢業設計環節
應該將多種畢業設計組織方式在人才培養中推行,例如面向設計單位、部分研究生可以推行“大設計、小專題”的組織方式;面向非煤系統、研究生、科研院校可以推行“小設計、大專題”的組織方式;面向研究生、科研院校可以推行“全專題”(類似研究生論文)研究方式。對于實習組織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要以指導教師支持為輔,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為輔。可以采取下述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對于那些被分配到同一實習單位的學生,讓這些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現場導師負責指導工作,學生進行自主室習;第二種是校內的導師聯系實習點,校內和現場雙導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實習;第三種是推薦的研究生,還有就是參加導師制的學生,直接和導師進行聯系,進行自主實習。對于畢業答辯工作也要加強,在改變了畢業設計內容和形式之后,應該嚴格的把好出口關。可以通過分小組的形式進行畢業答辯,一個小組的成員共同完成一個礦井的設計,然后一起答辯,對于在這個礦井設計中自己負責的部分進行內容的介紹,然后老師進行適當的提問。
2.3充實實驗教學內容
為了使學生可以更方便的對實驗課程進行預習,對實驗內容的具體操作進行了解,要制作全過程的視頻。還要通過互聯網建立虛擬實驗室,可以采用虛擬現場、三維動畫等軟件。開發出“煤礦綠色開采技術”、“現代化礦井漫游系統”、“頂板離層指示儀安裝”、“深基點多點位移計安裝”、“頂板離層指示儀安裝”等。學生可網上共享。還要增建“巷道支護質量監測監控技術”,能夠對不同的斷面巷道進行變形和應力的監測,利于學生使用各種儀器儀表。
前言:鑒于采礦業在工業化進程中的龍頭地位,世界各國均對其理論研究和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極為重視,向自動化、環保化發展的專業發展動態和趨勢業已形成,并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取得了大量的應用和推廣。
一、人才培養
對于采礦工程專業來說,全面推進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素質教育,也是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采礦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的要求。
1、人才素質教育的內涵。在現階段,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較高的政治覺悟、良好的道德品質、堅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身體素質,有艱苦樸素、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扎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能很好地適應采礦工作的能力,有較寬知識面,在一定范圍內改變工作崗位,對新技術和新知識的更新適應能力較強的綜合素質人才。
2、人才素質教育的必要。中國能源分布的特點是豐富的煤炭資源和貧乏的油、氣資源,據中國地質部門統計,煤炭貯量應是10000億噸多一點,可開采500年左右。未來20年以至更長的時間,中國國民經濟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由此對能源的需求量也將增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把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煤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液化及多聯產等研究作為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可見,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采礦工程專業人才仍是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在當今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煤炭開采技術的研究必須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立足于煤炭開采技術的前沿,立足于中國煤炭發展戰略所必要的技術儲備,立足于煤炭工業中長期發展戰略所必須的關鍵技術的攻關,立足于煤炭工業工程實際問題的解決,重點從事中長期研究開發和技術儲備,跟蹤產業科技前沿,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以煤礦開采技術及配套裝備為主導的核心技術,占領技術制高點,許多采礦業相關的技術難題需要專門人才去解決。
3、人才素質教育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如何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創新型人才,我們必須從應用創新的內涵、基本特征、創新能力的標志、人才培養理念、培養模式、培養途徑與方法、人才培養計劃、教學教育方法、考核方法等各方面進行研究,進行大膽改革與實踐,應結合采礦工程專業面向煤炭、面向礦山現場的特點,研究如何培養在煤炭行業能夠創造性地工作的高級人才,能夠使本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在短時間內適應礦山、創造性地開展礦山技術、管理工作,能夠為礦山企業真正更實現安全、高效、潔凈開采,使礦山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現代化和經濟效益最大化。要培養滿足上述要求的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必須在現有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式基礎上進行根本性地改革,通過邊改革邊實踐的方法,探索采礦工程專業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應具備很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具有很強的綜合素質,很強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具有現代化意識,具有吃苦耐勞、勇于奉獻、踏實肯干的精神。
二、就業狀況
1、采礦工程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級采礦工程專門人才,畢業后分配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業、非金屬和煤炭等六類礦業和水利、鐵道、地下、工程和環保部門的生產開發、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2、但不必諱言,該專業人才培養及就業正面臨著暫時的供大于求的狀況。之所以出現這種較為悲觀的狀況,一方面和許多人對其重要性的片面認識有關,另一方面需要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的大膽探索,進行學科建設的新穎性,積極和先進技術相結合,拓寬研究領域,使其符合社會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市場的需要采礦工程,其次還需國家正確地評價該專業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政策的改進。
3、采礦工程專業因其具有的重要性,國家歷來的出臺政策無不對此極為重視。如對環保投入力度的加大,對該專人才培養的優惠政策,對國有礦山企業的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引用競爭機制,堅持優勝劣汰,所有這些政策對礦山企業的生產力的進步,相關院校科研單位理論研究的深化細化的提高,將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三、后續發展
中國采礦業面臨世界性的競爭,這對中國采礦業的理論研究和工業水平的進展提出更為迫切的要求和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世界各國,國內各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的關鍵是科技水平科研實力的競爭,因此采礦工程的理論研究的不斷加深和細化已提到議事日程中來。
首先,中國的采礦工程理論研究必須和世界接軌,封閉就會落后,落后就是沉淪,沉淪就是滅亡,知識經濟,一體化進程是任何國家任何個人都不能回避的。這個接軌就是借鑒世界各國研究的先進經驗和計算機,自動控制等先進生產技術大膽結合并和中國生產特點相結合,形成具有特色的采礦工程研究模式。
采礦工程專業主要課程:《礦山巖體力學》、《煤礦地質》、《地貌學與第四季地質學》、《光電子技術及應用》、《井巷工程》、《采礦學》、《巖石力學》、《礦山壓力及其巖層控制》、《礦井通風與安全》、《液壓傳動與采掘機械》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煤與煤層氣。
采礦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采礦領域等方面從事礦區開發規劃、礦山(露天、井下)設計、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監察、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的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采掘業、石油、建筑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采掘業/冶煉;
2 石油/化工/礦產/地質;
3 其他行業;
4 建筑/建材/工程;
5 專業服務(咨詢、人力資源、財會);
6 新能源;
7 環保;
8 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采礦工程師、安全評價師、銷售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采礦工程師;
2 安全評價師;
3 銷售工程師;
4 地質工程師。
采礦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在如此好的賦存條件和政策扶持下,從自治區到哈密地區對未來的發展,特別是對采礦類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培養更多、更專的采礦技術型人才來滿足將來哈密大開發所需的采礦技術工人。
一本地區中職采礦工程專業教學現狀
1中職采礦工程教學起步較晚
哈密地區長久以來就以礦物儲量豐富著稱,從80年代的有色金屬到如今的煤炭,礦業開采在哈密地區發展時間較長,但是始終沒有形成自己的采礦人才培訓學校和一整套有效的培訓機制。采礦人才的引進基本靠企業內部的傳、幫、帶;從外招聘有經驗的人才以及直接吸收采礦相關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但是這些引進人才的形式在系統上有所欠缺。在西部大開發和新疆跨越式發展的形勢下,以哈密職業技術學校為首的哈密中職院校開始依托本地條件、嫁接內地高校先進的采礦教學方法,開設了采礦工程專業。但就現階段來看,起步較晚,存在的問題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難也不少。
2師資數量不足、水平有限
師資水平是影響中職采礦工程教學的首要環節。現階段,中職采礦教學師資隊伍不足、水平參差不齊。主要還是缺乏自己的采礦工程師資隊伍,大多教師是從外地高校或者涉礦企業聘請而來。這樣一方面無法適應中職教學的學生接受水平,另一方面又無法將實際操作與書本相結合,使得師生雙方在講授和接受之間存在脫節。
3缺少適應中職教育的采礦工程教育體系
中職教育有別于高等教育,它更專注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了更好的向本地區企業輸送合格的技術性人才,中職采礦工程教學不能對大學采礦課程進行照搬照抄。現階段,本區的中職采礦教育缺乏專注于本區煤礦賦存條件、地質條件以及瓦斯、煤塵條件而設置的一整套教育體系。從專業的教材、合理的課時安排、實訓、現場實地考察到最終的畢業設計都沒有形成適應本地區和中職層次的教育體系。
4專業認同度較低,學生的入學和學習積極性不高
采礦行業在我國起步早,發展時間長。但在技術和設備不斷革新的同時也伴隨著相關的負面消息。眾多家長認為采礦行業工作環境艱苦、工作強度大且安全得不到保障,從而反對學生從事采礦專業學習。另一方面采礦專業的學習,內容多、重實踐,有一定的難度。而中職學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進入學習瓶頸。同時,對自身職業規劃的欠缺,也使學生感到迷茫,對礦山企業和采礦工程專業有一定的誤解,對今后的工作環境和待遇落差也同樣使學生喪失學習動力。
5實踐教學欠缺
采礦工程是一門依托于工作面現場綜合管理的技術型學科,因此采礦工程的教學也應著重于實踐,特別是中職教育的方針就是培養技術型人才。但是現階段的中職采礦教育多以書本為主、以課堂為主,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后無法在現場進行重現和比較,一方面影響了授課質量和學生吸納程度,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創造性、改造性思維有一定的束縛。現階段實踐教學的問題主要集中為以下兩個方面:
(1)在校期間的實訓環節
學生在現場實習前,在每個采礦教學環節中都要有相應的實訓,目的就是將書本所涉及的重點設備、輸運方式、通風方式、車場設計等內容以一定的實體輔助教學方式穿來,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有層次。由于采礦設備及采礦相關實訓裝備的生產、購置、價格方面的因素,現階段還沒有建立配備良好的實訓教學基地。
(2)畢業實習以及現場實訓階段
不論是中職采礦教學還是大學采礦教學,畢業實習和現場實訓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甚至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它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檢驗和串聯;同時對學生來說更是一種檢測和運用。但是現階段,本區中職采礦教學的畢業實習和現場實訓大多沒有給予重視,放任學生或流于形式,沒有很好的組織起這最后的學習檢驗機會。同時與本區的相關礦業能源企業欠缺溝通,由于安全、生活等因素,相關企業沒能很好地建立學生的實習、實訓過程管理控制機制,使得大多數實習、實訓流于形式,走馬觀花,沒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從而使最終的畢業設計環節困難重重。
二中職采礦工程專業教學中問題的解決方案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
中職采礦工程教學的核心是“教”。要徹底改變現階段師資隊伍構架不合理、人員不足、水平不高的問題。對此,我們要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針。
聘用省外高校素質水平較高的教師來我校任教并指導,有效的填補本區中職采礦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的問題,以扎實的理論知識先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之后的學科和專業建設奠定好的基礎;邀請礦山企業現場管理人員、技術總工為特聘教師。有步驟、有計劃的講授現場知識,增加學生的現場實際管理和操作經驗。
要加大本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積極組織年輕教師外出學習。一方面“回爐”———回到學校,認真的學習采礦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鍛煉”———積極深入礦山企業,了解本區現階段的礦業發展狀況、開采水平。真正的進入采區、下到工作面,在現場進行學習。
2建立符合本區域礦業特征的中職采礦工程學科體系
建立一個完善的學科體系是開展專業教學的先決條件,它是一個框架,保證了其中的各類教學活動能夠有序、有效的開展下去。因此,必須根據本區域礦業開采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出相應的教材。同時制定合理的課時安排,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及三維技術更加直觀的向學生展示礦井內部、運輸、通風、排水排矸等礦山各大系統的運行情況,加深學生的認知程度,同時改變枯燥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大投入力度,保證硬件的配套輔助
積極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向哈密地區、自治區、國家以及地方企業申請資金,建立相應的采礦工程實訓教室、實驗室。添置各類采礦實訓設備、模型、實驗儀器等。從硬件上保證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撥出一部分經費增加學生的助學金、獎學金力度,加大指導教師的補助力度,從而增強學生和教師的學習工作積極性。
4拓展校際合作
中職采礦工程教育的目的是不斷的完善發展我們的中職采礦教育水平,以期為今后學校上升為大專甚至本科院校時,我們的采礦專業也能有相應的提升。因此,從現階段開始在做好“自家事”的同時,要加強與其他高校的聯系與合作,學習經驗。扶持共同設立省級、國家級采礦工程相關實驗室、合作開發研究課題和項目,從而提升本校的學科綜合能力和知名度。
5加強專業宣傳力度,提高專業認同感,增加學習信心
通過各類方式,加大宣傳中職采礦專業的介紹,消除學生和家長對采礦專業的偏見和誤解。中職學生的基礎起點低、底子薄,首先學校應加大新生入學時的專業思想教育力度,從各級領導到班主任、各任課教師都要幫助學生樹立專業信心,明確努力方向,端正動機,增強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從學生入學到畢業,不斷邀請礦業專家、技術能手、成功人士到校做學術講座或報告,全方位向學生介紹專業技能、發展方向和就業前景等,組織學生到礦山實地考察,了解礦山真實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讓學生親身感受并消除對礦山偏見,增強學生的專業興趣,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
6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改善實訓條件,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首先,通過訂單培養方式,加強與本地礦業能源企業的聯系。力求將其作為本校的實習基地。定期或不定期邀請實習基地的領導和主要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開設講座并與學生交流,向實習基地介紹實習教學的意義、目的和要求,積極尋求企業的支持與配合,并根據各實習基地的特點,與基地共同制訂實習計劃和實習安排。其次,在各實習基地聘請富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發放聘書,并根據工作量支付一定的報酬,增強指導老師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第三,學校要加大實習實訓的投入,改善實習條件。
今后50年,哈密地區將以能源產業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而以哈密職業技術學校為首的本地區中職院校承載著輸出高素質技術型采礦人才的重要使命。本區中職院校必須認清形勢、發現問題、尋找特色、積極聯動,在不斷的探索、創新中最終形成符合哈密地區礦業發展特色的采礦工程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劉洪濤,馬念杰.采礦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教育,2010(9).
[2]李寶富,韋四江.采礦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探索[J].陜西煤炭,2009(3).
[3]劉玲.中鋁礦業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有色金屬,2009(15).
一、模型制作與采礦工程專業課程特點
1.模型制作
模型直觀、易懂,能構建起專業知識的內部聯系、空間形態,可以將形式與內容完美地結合起來,以獨特的造型展示出立體的視覺形象,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模型設計中布局是否合理、比例是否恰當、造型是否協調等問題都可以通過模型制作來發現。模型制作主要是通過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把專業概念或知識體系動手實踐做成知識模型,從而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它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是一種能改變學生行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比如建筑專業、園林專業等都可以把專業知識動手實踐綜合成建筑模型、園林模型,用于課堂的教學[6-7]。尤其對一些工科院校的專業課教學,模型制作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把枯燥專業知識變為制作模型的樂趣,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吸收與靈活應用。此外,信息獲取、動手實踐、團隊協作、人際交流等能力都可以通過模型制作來實現。
2.采礦工程專業課程特點
采礦工程屬于礦業類學科,是一門學科綜合性較強的專業,涉及采礦、井巷、力學、機械、管理與制圖等多學科的基礎知識。專業課程具有概念較多、知識點零碎、知識體系環環相扣的特點,需要有一定的立體思維能力,才能把知識架構的空間關系搞清楚。單純的課堂教學往往使學生一知半解,而教學模型參觀也僅是對知識的一種表象理解,不能從根本上掌握主要知識點的本質關系。專業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應用一直是采礦工程專業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模型制作則能把一些抽象的專業概念、知識體系構建起來,使知識結構立體化,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深刻理解。因而,選擇模型制作進行采礦工程專業課的教學實踐是課程教學方法的一種有益嘗試。
二、模型制作在教學中的應用
1.模型制作的課堂引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何增加學生對課程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興趣,教師對課程的掌控力和對專業知識的熟悉程度是一個關鍵點。教師應認識到課堂引導的重要性,在模型制作授課中應循循善誘,適時教導。剛開始進行模型制作的學生會毫無頭緒、不知所措,此時教師應進行課堂引導,可準備若干個模型制作的選題,講解一些相關的模型案例,開拓學生的思維;也可安排學生參觀教學模型,增強他們對模型的直觀感受,使他們認識到模型制作并不難,還有一定的趣味性。其次給他們講解模型制作的益處,提高他們對復雜空間的表現和認知能力,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等。最后將學生分組,1組4~6人為宜,每組設定1名小組長,組長分工明確,組員各負其責,并納入最終的考核評分中。
2.教學中的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過程:首先進行模型的選題,教師準備若干個模型制作的選題,由學生自由選擇,也可由學生根據專業課程知識自選課題;選題完成后,模型小組要搜集資料、完成模型設計并繪制方案草圖,依據草圖繪制出詳細的CAD施工圖;然后根據選題的不同確定模型制作材料;此后,各小組分別進行模型制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拍攝具體實施模型制作的關鍵步驟照片,為下一步小組匯報或上交報告提供素材;最后,各小組將自己制作的模型成品進行展示,各組推選代表進行PPT匯報,師生針對各組的匯報情況進行點評、討論,教師對最終結果進行考核評分。模型制作要求: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課時,給學生分配模型制作任務,要求模型能自成系統,甚至能簡單運轉,并符合實際情況。在學時較少的課程中,可進行專業課中一些主要概念、知識點的模型或模型部件制作,可利用塑料板、紙盒、泡沫板等材料進行模型制作。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有學生重復之前的教學模型,則要求學生做出更精細的模型,可添加二極管等電子元件進行電動演示,可改進模型材料使做出的模型更逼真等,要求重復的模型趨于精細化、形象化。在學時較多的課程中,可進行專業知識體系模型的制作,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應用。根據課程知識點,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探索自己的表現形式。學生如果繼續之前的模型,則需要進一步完善模型系統,可借助光電、機械等方法使模型更真實化,易于理解。課程關注的焦點是完成模型制作所獲得的成果,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能靠自己和團隊做成事情的信心。
3.模型制作的實踐競賽
教師應鼓勵學生全員積極參與模型制作,可推薦模型制作興趣濃厚的學生參加全國的采礦工程專業實踐作品大賽。例如,采礦工程2015級學生參加競賽模型作品,獲得了獎項。這些結合專業知識把想法變成模型作品的經歷,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增長了見識,增強了他們做成事情的自信心。
4.模型制作的教學反饋與持續改進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2-0050-02
畢業設計是采礦工程專業最后一個本科實踐教學環節,旨在鞏固學生本科階段的所學知識,對井巷工程、采礦學、工程制圖、通風與安全工程學、礦山機械、礦山經濟學等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對礦井設計形成一個系統工程,培養學生的運算、邏輯推理、工程制圖、科技論文撰寫與科研創新能力,為采礦工程本科就業提供可靠保障,并為煤礦企業輸送合格專業技術人員奠定堅實基礎[1]。然而,隨著煤炭不斷高強度開采,越來越多的生產礦井正在步入“深部開采”行列,對于采礦新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科學的設計方法與技術的發展迫在眉睫,所以,作為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畢業設計的發展,對于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傳統的畢業設計是對實際生產礦井的地質資料進行修改后,根據設計大綱的要求進行新建礦井設計,共需完成《井田開拓方式平面圖》、《井田開拓方式剖面圖》、《采區平面圖》、《采區剖面圖》與《工作面布置圖》,共5張二維平面設計圖紙,設計工作量較大,且傳統設計存在諸多不足,難以實現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需求。這種傳統設計理念已經無法滿足“安全高效”現代化礦井的建設需求。因此,對現有的畢業設計形式、設計內容與成績評定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畢業設計改革方案,對于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分析與創新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
一、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圖形結構形式單一
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礦井的初步設計,包括設計說明書、配套圖紙等內容;其中主要包括礦井的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的確定、井田開拓、井底車場的設計、采區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藝、礦井通風與安全等;井田開拓方式平面圖、井田開拓方式剖面圖、采區平面圖、采區剖面圖與工作面布置圖,共5張二維平面設計圖紙,圖形結構形式單一,二維圖形能夠充分表現出巷道的長度與斷面尺寸,而在刻畫巷道間的系統關系時,只能通過標注在巷道上的標高來完成,缺乏直觀性,學生往往對二維圖形“不感冒”,設計的興趣不大。
(二)設計成果應用效果不好
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最終提交設計說明書以及相關配套圖紙,成果提交后對設計進行審核與答辯并歸檔。畢業設計成果中的一小部分會應用在本科教學中,例如,在采礦CAD繪圖、采礦學、井巷工程與通風與安全工程學等課程的本科教學環節中,所應用的內容多為一些二維平面圖形,在應用這些圖形進行教學時,需要對其進行人為的“三維”化處理,費時費力,教師也很少對這些圖形進行更新,由于學生的本體差異,對圖形的領會程度不一,總之,畢業設計成果應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3]。
(三)設計呆板,缺少合作創新意識
學生每個人獨立完成一份設計,相互間沒有合作的關系存在,這就導致學生設計機械化,比較呆板,設計內容層次較低,總體完成質量不高,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使每名學生都能夠從畢業設計中得到真正的實踐學習和團隊合作意識。
(四)畢業設計成績綜合評價能力不足
傳統畢業設計成績評定方法,主要由指導教師審核評閱后,給出評閱成績,然后進行答辯。畢業設計成績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學生的工作態度、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獨立思考與工作能力綜合成績;畢業設計圖紙與說明書完成質量綜合成績;畢業答辯成績綜合成績;專題論文的質量及應用程度綜合成績。最終形成五級分制,即優、良、中、及格、不及格。由于畢業設計人數較多,指導教師偏少等諸多問題的影響,采用該方法對學生畢業設計進行綜合評定時,設計指導組間教師知識的互補性難以得到實現,由于答辯采用分組方式進行,答辯中難以實現統一評定標準。
二、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探討
(一)加強引導,激發學生對采礦工程專業的主觀能動性
在大一入學時開設專業導論課程,在專業導論課程教學中主要以認識礦山、認識采礦專業、了解現代化礦井、了解大型設備、了解煤炭企業文化,引入二維圖形與三維圖形進行專業興趣培養,以二維圖形的“復雜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三維圖形刻畫實際生產礦井巷道關系的“直觀性”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培養。
(二)對設計內容進行調整,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在開展畢業設計前期,可針對學生的簽約單位進行設計題目分配。以往的畢業設計是根據實際生產礦井的地質資料進行修改與模擬,以完成新建礦井的初步設計。然而,學生畢業后大多以“采區設計”為主,很難涉及新建礦井設計,對于采區設計的諸多細節,由于時間原因很難全面涉及。因此,可以對設計內容進行調整,對相同或相近地質資料進行同組分配,
(三)加強中間環節的培養,強化答辯管理
在畢業設計分階段指導過程中,結合二維平面圖形與三維立體圖形進行綜合對比分析與講解,學生理解透徹,教師在指導過程中省時省力,且對學生整體把握設計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學生可以做到“面向對象”設計,而不是以往的“程序化”設計[4]。
以往畢業設計成績評定,主要包括設計內容、設計圖紙評定(二維平面)、設計說明書、出勤和設計態度評定等內容,該種評定方法往往存在以下問題:學生設計內容相似度較高;對于巷道的層位關系把握不準,導致工程繪圖不科學,且欠美觀;由于學生專業知識掌握不同,教師在指導設計過程中重復工作量較大;由于學生的本體差異,對于問題的理解存在誤差,導致原則性的問題過多。
畢業答辯時,結合二維圖形與三維圖形進行答辯,能夠做到既有針對性,又有實效性。讓學生以講座的形式,把整個設計的設計思路、設計成果體現出來,完成畢業答辯的同時,又給學生留下最難忘的一次課。設計成績評定體系中引入三維圖形的評定,做到有約束的同時,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建立“三維圖形庫”,充分應用畢業設計成果
由于畢業設計內容的“穩定”,工程圖紙未能較好地應用到教學中,無法對資源進行共享。在《煤礦地質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礦圖”知識,例如,如何繪制剖面,如何確定立井工業場地壓煤、斷層對于采礦的影響,煤層賦存條件的改變對于采煤方法的影響等,無非是學生對于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的構建過程;又如,對于礦井通風,在二維平面中很難構建整個礦井的通風系統。
畢業設計改革的“三維圖形”可以積累成圖形庫,形成教學共享資源,使學生的畢業設計成果轉化成應用模型,對于采礦工程專業思想的培養,專業術語、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的理解,對于培養一名合格的采礦工程技術人員都具有重要意義。
(五)建立成績綜合評價模型
針對傳統成績評定方法的諸多不足,建立成績綜合評價模型。評價指標由工作態度與出勤、專業理論知識運用能力、方案論證與比較能力、說明書排版情況、相關規范與規程應用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圖紙規范性、圖紙綜合完成情況、手繪圖完成情況、答辯自述情況和回答問題綜合情況組成,構成綜合評價指標B={B1,B2,…,B11};在論文答辯前,由指導教師與答辯組統一制定各指標權重W={W1,W2,…,W11}, 在答辯過程中,由答辯組根據學生的綜合情況給出相應指標分值,該分值與指導教師給定的相應指標分值共同構成綜合評價指標矩陣:
并與指標權重W={W1,W2,…,W11}進行矩陣運算,例如有n名教師參與給一名學生打分,則有:
最后,根據矩陣運算結果得出該生畢業設計成績P=(P1+P2+…+Pn)/n。
綜上所述,通過原有畢業設計中加入三維圖形制作元素,能夠直接、有效地描述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加強對設計中一些細節的理解,串聯各系統的同時,能夠綜合考慮實際,也能對其他同學、甚至下年級學生起到積極的輻射作用。通過畢業設計三維圖形的積累,能夠建立采礦三維圖形庫。對于畢業設計內容進行改革,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豐富設計內容的同時,設計更有針對性與實效性。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分組,以小組協同作戰形式,學習內容適當拓展到教學課程之外,即加強針對性的理論強化學習和制圖方法學習,協同作戰以形成資源共享,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建立成績綜合評價模型,能夠更加客觀地對學生設計成果進行綜合評定,便于通過成績分析進一步調整授課方案與布置設計任務,可以針對煤礦企業需求及時調整成績評價指標體系與指標權重,可操作性較強。對畢業設計成果加強管理,特別是建立“三維圖形庫”,能夠充分利用畢業設計成果,對于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教學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文華.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現狀及對策分
析[J].教學園地,2009,(7).
[2]余偉健.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問題分析及體會
[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
[3]李懷珍,武俐.采礦工程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與教
跨學科的研究生由于是跨學科報考,備考耗時長和付出努力較多,因此,考上研究生后,由于入校第一年為基本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過程,專業課程的學習相對本科的考核手段和方法較寬松和自由,故對研究生的自覺性要求較高,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中,主動發現問題并及時和導師進行溝通探討,這樣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對知識融會貫通。但是,由于研究生階段有部分本專業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屬于重復學習,學習可能存在不認真現象,態度的不同對跨專業的學生也有不利的影響,因此,研究生的學習對跨學科的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較高的要求。
1.2培養方式的不合理性跨
學科報考研究生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但現行的培養方案為統一的培養方法,研究生第一年統一進行基礎課學習,第二年和第三年進入科研完成畢業論文和呈現成果階段,但是,由于跨學科的學生本科大多沒有采礦工程專業理論基礎,因此,在統一的培養方案實施下,存在不能明確自己研究方向,科研無從下手的現象。
1.3研究生課程的設置時間不盡合理
由于跨學科研究生缺少本專業基礎知識,故大多數的跨學科學生需要進行本科知識的補習,即跟隨本科生課堂學習,但是,本專業的研究生課程的學習時間大部分和采礦本科生的主干課程學習時間沖突。另外,采礦工程是一門以力學為基礎的學科,因為其的研究對象比較復雜,故所需要學習的力學知識比較多,比如:彈性力學、材料力學、彈塑性力學和流體力學等知識,如果研究生學習基礎課時間和本科專業課相互沖突,會極大的限制跨學科學生補習本科的基礎知識。
1.4沒有明確的研究目標問題
由于跨學科學生沒有本專業的知識背景,在研究生階段既要完成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又要對本專業的本科知識進行系統的補習,且還需要參加導師的科研項目,時間相對比較緊張。因此,當跨學科研究生渡過研究生第一年的學習期之后,再無理論上存在的課程學習,在從學習完畢過渡到進行科研的過程,是否已經設定了自己的研究目標,并對其的實現過程有明確的思路,通過筆者和參與本論文完成的在讀博士生和相關學生進行交談,總結出,在這個過渡過程中,跨專業研究生普遍存在焦慮感,一方面,課程學習結束進入無課階段,另一方面,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且本科畢業設計絕大部分和采礦工程沒有聯系,普遍感到茫然。
2.針對以上存在的4個方面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2.1增加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
改變學生復試見過導師后進入學習階段很少能碰到導師的情況,建議導師應該在學生入學后第一周召開見面座談會,最佳的方式是高年級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通過言傳身教,使剛從本科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學生意識到研究生首要具備的素質和研究生主要的培養目標,縮短學生從剛入學時的新奇茫然轉換為有明確目標并為之努力的時間,尤其針對跨學科的研究生,充分了解這部分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其一起初步制定學習規劃,使得學生懂得研究生的道路任重且道遠。
2.2改變培養模式分類教育
針對研究生不分跨學科還是本學科統一上課的問題,筆者認為除過公共課等科目外,專業課授課形式分類教育勢在必行,針對不同的學生本科專業的學術背景進行引導,多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例如:跨學科學生具有化工背景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化學方法在采礦中的應用;具有計算機知識背景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和采礦相關的軟件學習等,彌補跨學科學生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專業之間的不連續性,這樣也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因勢利導。
2.3課程設置的時間進行合理的調整
對于跨學科的采礦工程專業研究生來說,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研究生設置專業課的時間應該盡量靈活的和本專業本科生的上課時間進行時間上的互補,這樣,跨學科的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補習本專業的專業課,對他們的專業知識的增加大有裨益。研究生課程的設置決定著研究生的知識面,針對非采礦專業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上應充分體現打好基礎和建立知識結構體系的特點。
2.4跨學科研究生多和導師、同學進行學術探討
跨學科的學生在打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應多和導師、同學進行交流,帶著問題討論專業問題,不斷地對自己的研究目標和在研究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定位。例如,學化工的本科生考取了采礦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是典型的跨學科研究生,如果導師和學生本人可以找到學科和學科之間的交叉點,不但有利于建立學生的科研知識構架,更可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
0引言
為了適應湘潭大學采礦工程學科發展的需要以及新的本科培養方案的要求,《巖土工程》課程作為我校采礦工程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提高其教學質量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講授這門課程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以下問題比較突出:一方面,學生的內心感覺雖然是一門必修課,但是與專業相關性不夠強而表現出不夠重視;另一方面,教師很難選擇出適應專業發展的教材,使學生在課堂及課后沒有辦法真正掌握與采礦工程密切相關的巖土工程問題等等。為此,為達到采礦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及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的需求,緊密與自身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探討《巖土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探索具有學科特色的、可以培養出優秀人才的教學途徑,最終目的是獲得使師生都認可的、完善的教學質量。
1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
1.1自編與專業相適應的教材
現階段該課程主要是選擇高等學校《十二五》規劃教材———巖土工程(王幼清等編寫),該教材主要是面向隧道,水力工程專業的,有的章節與采礦工程專業的聯系不夠緊密甚至是沒有多大聯系,且教材中的公式推導較多,使得學生一見到就頭疼。此外,教材中多以文字和公式為主,圖形較少,計算較多,為了彌補該教材的缺陷,筆者結合采礦工程專業的自身特點,根據湘潭大學該專業的歷史和特色,著手編寫教材,或者在教材未出版前,可選取其他的相關教材,借此補充所選教材的不足之處,讓學生深刻理解采礦中所要遇到或面臨的巖土工程問題。
1.2提高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可提供與該專業相關的若干本教材,由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到兩本進行閱讀[1],可以此提高學生對該課程乃至專業的興趣,最大程度地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習慣,從思維和意識層面上提高與巖體相關的采礦理論和技術知識[2]。
1.3適當降低理論深度,擴大學生知識面
《巖土工程》這門課程作為采礦工程專業的必修課,對該課程的廣度和深度都要做到有所均衡,有所取舍。重點部分要做到仔細講解,但是考慮到采礦工程專業的就業去向有可能會朝著水利工程,隧道工程或公路工程等發展,因此,教師也應適當地傳授與其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大體上對跨學科,跨專業的內容做到有所了解,若學生確實對其他學科感興趣,且在今后的工作方面有轉專業的意向或打算,可在課后再與學生多溝通,這樣就對教師的能力和知識結構、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教學形式方面的改革
2.1主觀上應讓巖土工程盡量向采礦工程靠攏
許多學生通常會認為兩個專業聯系性不強,因而,潛意識里就會忽視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感覺只要拿到學分就萬事大吉。首先,應從思想層面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4],可在課堂上展現兩者之間關系性較強的一些案例,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其知識范圍,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性。
2.2在教學形式上應有所改進
在教學形式上,應充分利用人對于直觀性的東西更易于掌握的特點[5],且單純地講解ppt已無法適應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還需引入動畫,視頻等緩解學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乏味,還可通過課堂隨機問答等形式,調動課堂氣氛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逐步建立和培養自主思考和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巖土工程專業性質是工程實踐性很強,這和采礦工程專業一樣,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帶領學生到工地現場走走、看看、動動手,并邀請經驗豐富的現場工作人員實地講解[6],分享他們的一些工程經驗,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學生的知識面,今后走到工作崗位上遇到同樣的類似問題也不會表現出手足無措。
2.3學生自主學習和興趣的培養應更積極穩妥
學生上大學之前,學生對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已習以為常[7],并且要從根本上扭轉很困難,并且大學生的課余活動較多,大學前兩年所開課程也較多,課程安排很密集,這就導致大多數學生并未做好課程預習和課后復習[8],所以對教師教授的內容無法深入理解和跟不上教師的進度也很正常。因此,有必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前課后資料供學生找準專業的方向,亦或是可以錄制“微課”[9,10],讓學生通過網絡的形式獲取知識。
2.4學生課堂上問答情況應有所改觀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體制。其根本目標是保證和加強學生的培養質量,促進高校通過改革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章程》,我國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目標是構建我國工程教育的質量監控體系,建立與注冊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促進我國工程教育與國際接軌,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二、采礦工程專業教學現狀
目前采礦工程專業的實際教學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實踐教學課時比例低,基礎寬泛,方向分散。我國的采礦工程專業在制定學生培養計劃時,公共課、基礎課課時較多,這樣的課程設計壓縮了專業課的課時,專業課程的設置深度相對較淺,專業內涵培養不夠明晰,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而且在專業課時與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上,理論教學課時多而實踐教學課時少,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制約了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1]。第二,井下實習效果不明顯。學生井下實習的機會多是由教師聯系企業得來的,但是企業考慮到學生下井的安全問題及礦井安全生產,很少安排學生下井參觀學習,即便是下井參觀學習,由于井下的空間有限,學生實際參觀學習的內容不多,學生對實際生產的環節了解不足。
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采礦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采礦工程專業要利用學科的優勢和特點來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一)優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決定著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的培養。采礦工程專業要按照工程教學專業認證的標準來突出專業知識功底,突出專業基礎,保證專業知識體系的邏輯性、完整性、系統性,讓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首先,采礦工程專業的教學內容框架要進行優化整合,教師應根據專業教學的內容將專業知識分為不同的層次,再根據專業科目的特點將課程內容重新進行整合,以達到精簡優化的目的;其次,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根據最新的采礦技術理論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不斷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來選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
(二)加強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