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0: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采礦工程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當前,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專業性、合理性和規范性。同時,設計說明書還應達到一定的書寫要求,需要達到通俗易懂程度,還應具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深度和技術難度。當然,我校對畢業設計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專題研究,該部分要求和畢業設計說明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并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和創新性等,如果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當前的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一般部分(含設計、圖紙和說明書)及專題部分,部分學生的設計質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學生都不能滿足最低要求。綜上所述,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存在如下問題:
2.1畢業設計選題簡單及內容相近在進行畢業設計選題過程,一般采礦工程專業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進行,設計選題題目根據畢業實習礦山為背景,設計題目沒有針對性或比較膚淺,有的甚至不科學,重復以前的題目,缺乏對應的研究。這不僅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拓展,而且阻礙了學生對生產問題、技術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培養。
2.2書寫功底差畢業設計過程中比較嚴重的問題是設計說明書的寫作能力差,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特別是摘要和設計說明書中闡述的設計過程不夠嚴謹,表述不清,很多學生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問題解釋清楚,把說明書寫成記賬式說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畢業設計說明書的排版格式不規范、結構不合理、條理不清晰、計算錯誤,甚至有的學生把導師名字都寫錯,可見學生對本科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和寫作功底比較差,需要加強這方面的鍛煉。
2.3工程制圖漏洞百出畢業設計工程制圖要求采礦工程本科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繪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圖文表達能力,學生在制圖過程中不斷提高繪圖能力。通過畢業設計,采礦工程本科生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繪圖、手工繪圖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視觀感受。但在實際畢業設計過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畢業設計說明書和設計圖紙,還發現很多問題,比如說明書和設計圖紙不符合、CAD制圖的比例不對應、工業廣場留設不合理、代表符號混亂不合要求、礦塊布置不合理、通風線路標示錯誤、平面圖和剖面圖不對應等。這嚴重影響整個制圖效果,并直接降低了畢業設計的質量。
2.4低級錯誤多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的一個重要不足在于設計中所犯低級錯誤、原則性錯誤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礦井,很多同學沒有在設計及說明書中闡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說如何實現煤與瓦斯共采等深奧問題;在地面上有構建筑物需要保護區域沒有留設保安礦柱;通風系統混亂,污風相互混合,形成不通暢系統等。這些問題都屬于采礦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級錯誤,違反了相關安全規程和設計規程,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生經常犯這些低級錯誤,說明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最重要的是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如果一直馬虎下去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2.5設計內容高度相似由于擴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現在每個畢業設計指導老師都帶3-8個畢業生,項目多的老師相對簡單,但對于項目少的老師只能給學生為數不多的設計任務,也就說,指導老師給的任務就比較相近。有的同學的畢業設計大部分內容照抄其他同學的,或者從前幾屆畢業的學生那抄襲和照搬。雖然設計題目不盡相同,但設計內容和說明書高度相似,導致說明書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錯誤頻發等等問題。
3問題產生的因素
導致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質量低下的原因較多,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導教師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環境的影響。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3.1前期準備不充分因為采礦工程專業是一門專業性很強、實踐性強的學科,畢業設計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包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復習,經過了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的不斷進步,應該可以作出質量較高的畢業設計和說明書,畢業設計前期準備不夠充分主要表現在:
(1)礦山接受學生實習的積極性不高,指導教師聯系實習地點困難,一般靠老師的學生在礦山當了領導以后才能給安排。所以,礦山對學生實習的重視程度不夠;
(2)實習經費不足,學校提供的實習經費一壓再壓,已經完全不能適合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實習費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實習需要;
(3)實習內容不夠全面,由于實習經費不足,致使指導教師無奈把實習時間從3周壓縮成2周,甚至1周,促使實踐性很強的實習不能完全聯系實際;
(4)實習過程過于簡單,由于實習時間的壓縮,導致實習過程相對簡單,不跟班實習,不能切實體會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
(5)有些同學對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積極性不高,采礦工程專業屬于高危行業,學生對從事的專業具有一定的厭煩和恐懼感,特別是部分學生畢業后不打算到礦山工作,致使畢業設計和實習成為這些學生的艱巨的任務和負擔,使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對畢業設計和實習重視的態度不夠;
(6)指導教師人員匱乏,難以勝任繁重的實習指導任務,缺少用制度管理學生的經驗,對學生產生的眾多問題及指導教師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見后學生無動于衷的問題束手無策;
(7)考核制度不夠健全、實施不夠嚴厲,成績評定過于簡化,造成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有失公平。
3.2指導教師自身因素由于采礦工程專業就業壓力小,相對10年前,招收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大幅度提高,導致每個教師需要指導的學生數逐漸增多,因此,產生了如下問題:
(1)指導教師的投入得不到保障。從時間和精力上講,大多數高校教師承擔著大量教學和科研任務,另外還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標,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論文、獲得的科研獎勵、專利、著作、指導研究生數量、上講臺課時數、在研科研項目數、是否有縱向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職稱、無休止的會議等等,在高校激烈競爭的今天,指導教師的自由度相對較小。很多指導老師無法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來指導學生更好地完成設計,只能把握方向;
(2)指導教師相對缺乏采礦設計方面的知識。一部分高校教師本身缺乏科研與工程實踐經歷,尤其是作為畢業設計指導為主體的年輕教師,個別教師沒有很豐富的采礦工程方面的經驗來有效地指導畢業設計。同時,也存在個別教師工作責任心不強的現象,沒有很好地起到監管作用,放松了對學生畢業設計的要求。導致畢業生認為畢業設計就是走過場,不可能在最后還不讓過。
3.3外部環境因素目前,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采礦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相對容易,每個學生均有4-5個單位可以選擇,但有一部分學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國、考公務員上,從主觀上對畢業設計沒有足夠的重視,加上畢業設計期間是求職擇業的最佳時機,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均不在畢業設計上。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畢業后去礦山的學生可以完全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畢業設計上。
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加速發展,世界范圍內人才競爭日益激烈,我國煤炭行業也在大跨步地走向世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面向21世紀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對于中國高校的采礦工程專業來說,就是全面推進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素質教育,培養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采礦工程技術和研究的專業人員。
中國礦業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已有百年歷史,專業基礎厚實,學科優勢明顯。已建設為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礦業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并依托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然而現行的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會影響專業畢業生適應社會和煤炭行業發展的需要。
因此,進行采礦工程專業教學研究和優化探索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分析中國礦業大學采礦工程專業教學的現狀,并借鑒澳大利亞采礦工程專業先進的教學方法,對采礦工程專業教學進行探索優化,從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學生。
1中國礦業大學采礦工程專業教學的現狀
(1)學生普遍缺乏采礦工程專業英語和計算機技能的學習。由于中國礦業大學和神華集團等用人單位用 CET-4和計算機二級通過與否來衡量學生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水平。因此,在采礦工程專業教學中,注重通用英語和計算機基礎課程,而忽視專業英語、通用軟件和專業科研軟件課程。計算機課程教學包括《計算機基礎》和《Visual Basic》,學時較少,課程內容理論性很強,實用性較差,缺乏對一些常用的辦公軟件(如Microsoft office、Flash、PS等)的講解,導致學生計算機實際應用和編程能力相對較弱。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在大二之后,學生的英語考級壓力相對減輕,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也相對降低。采礦專業英語課程的開設都是在大三和大四階段,該課程需要將采礦專業知識與專業英語知識緊密結合,對學生英語功底要求很高。然而,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往往不夠高。事實上,很多學生即使通過了英語四、六級,閱讀專業英語文獻及撰寫科技論文時仍比較困難。
(2)實踐教學設備不足,教學時間少。實驗教學軟硬件比較陳舊,教學模型數量較少,學生的模型課課時安排較少,實踐教學設備不足。有些課程的實驗教學課時或者設計作業課時安排較少,最后都會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期末成績,比如《采礦學》實驗6學時,《礦山電工學》實驗4學時,《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實驗2學時,《非煤開采技術》實驗4學時、《采礦學》課程設計3周,《巖層控制的實驗方法和實測技術》實驗8學時,另外地質認知實習五天,礦井認識實習3周,生產實習3周,畢業實習3周,這些實踐教學環節學時的安排一般不能很好的滿足教學要求,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實習流于形式,缺乏完整的考核體系。很多實習單位和帶隊老師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會將大部分實習時間安排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參觀一些危險度很低的地方,如洗煤廠,供電中心,污水處理廠等,因此很多學生從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直至畢業實習,下井次數都很少,現場跟班參觀生產工作面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學生對礦井現場的了解十分有限。由于實習時間有限,帶隊老師一般很難對學生的實習過程和實習狀況準確掌握,基本上根據學生的實習報告內容、實習報告格式是否規范、學生是否擔任組長或班長等職務而評定學生的實習成績,缺乏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考核,這樣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
(4)學生對創新活動參與度低,參與課題項目缺乏途徑。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是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創新項目和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能力,增強成長自信心的活動。雖然每年中國礦業大學會舉辦各種各樣的課外學術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但是學生普遍參與度不高,缺乏熱情。同時,部分同學有參與采礦工程課題項目研究的想法,想通過參與課題項目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缺乏途徑。
(5)教師重視科研活動,輕視教學。目前中國大學教師的職稱評審,實際上主要依據科研,即有沒有科研論文、論著,有沒有科研立項和科研成果,教學在職稱評審中雖然也受重視,作了很多規定,但大都顯得籠統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評審職稱時,論文、科研項目是硬指標,教學是軟指標,導致了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現象的出現。有些教師沒有統籌處理好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關系,使教學水平得不到保證。
(6)實踐教學經費不足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完善。目前,各礦業院校采礦專業教育經費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給高校的財政撥款和學生學費。經費有限,使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經費不足,導致學生在礦山企業實習時間偏短、實習過程簡單,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許多企業考慮生產和安全等因素,不愿接受學生到現場實習,學生通常只進行象征性地參觀。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完善,也使教學質量難以滿足要求。
(7)學生缺乏國際視野,有出國留學經驗的教師較少。中國礦業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基礎厚實,學科優勢明顯,師資隊伍龐大,但是具有出國留學經驗的教師較少。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較難做到與國際接軌。同時,大部分采礦專業的學生限于本校本專業知識的學習,缺乏與國際進行交流的經歷與體驗,導致了他們缺乏國際視野。
2澳大利亞采礦工程專業教學的優勢
(1)先進的培養模式。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采取雙元模式,其中的“雙元”分別指學校和企業。學生在學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在企業中,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而且,企業會為學校的教學活動提供部分資金,減輕了政府的壓力,提升了學校教學設備的軟硬件能力,提高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學校培養出的優質人才,投身到企業建設發展中,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促進企業的發展,最終學校和企業達到雙贏。
(2)嚴格的教師選聘制度和考核體系。澳大利亞大學在選聘教師時,不僅要求教師專業知識基礎扎實,往往還需要具備多年的工作經驗。同時,2002年澳大利亞科學教師協會出臺了《全國優秀科學教師專業標準》,在國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實踐中具有學術權威性,為教師入職審查和在職教師考核提供標準依據,使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3)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負責引導學生的學習和討論,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倘若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見解,他們往往會在課堂上提出,然后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學生極大地融入課堂,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權威的精神。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布置一些平時作業來培養學生查資料、寫作或團隊協作能力。3~4名學生組成一個團隊,然后組內分工合作完成平時作業,在課程展示作業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內容進行打分,最后計入課程總分。期末考核方式多種多樣,閉卷考試、課程論文、課程設計、課程展示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5)完善的實踐教學。澳大利亞采礦工程本科教學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利用率高,實踐教學完善。學生通過實驗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現象、得出結論并提交報告,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理論分析能力。在課程結束后,學校會安排與該課程相關的實習,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加深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
3中國采礦工程專業教學的探索優化
3.1創新教育理念
人才培養立德為先,立學為基,既要加強專業教育,注重“厚基礎、寬領域、廣適應、強能力”,也要加強思想品格教育,注重“樹理想、強意志、勇實踐、講奉獻,”。使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廣闊的眼界胸懷,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和團隊意識,更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同時,實行教學與科研分開的雙軌制職稱評定制度,平衡教師課程與科研時間,鼓勵教師集中精力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利用學校優質資源,進行科研創新。
3.2優化教學方法
中國礦業大學與英國諾丁漢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采取“3+1”或“4+1”方式聯合培養采礦工程專業學生;與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昆士蘭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西澳大學、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等在國際采礦界有重要影響的大學合作,試辦采礦工程本科生國際班,面向全球就業。
定期邀請國外名校教授到采礦工程專業進行專業授課或者做學術報告,同時,每年選派優秀本科生和優秀教師公派出國留學澳大利亞大學,開闊師生的國際視野。
鼓勵小班教學,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教學,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專業課程由傳統的“一課一師”變為“一課多師”,教授與副教授合作講課。開設由學生和教師共同選題的自主學習課程,增加學生與老師的聯系,構建多元學習模式。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聯系與交流,鼓勵學生在本科階段參與教師的課題項目研究,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寫、交際能力;加強對學生的計算機教學,提高學生編程能力。
3.3完善培養模式
實施采礦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具有寬厚的礦業領域專業基礎和人文素養,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采礦卓越工程師的培養采用“4+2”的模式培養,即本科階段四年,專業碩士階段兩年,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實踐應用。也可以采用“2+2”的培養模式,即在本科階段,前兩年在國內接受傳統的本科教育,后兩年去國外接受開放式的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際能力。為了選拔拔尖人才,為我國礦業系統培養中堅人才,實行“3+2+3”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貫通本科三年,碩士兩年,博士三年的培養過程。卓越采礦工程師推行“三二六”教學模式,即實驗室學習、科研室研習、煤炭企業實習的“三習”教學模式,雙導師(高校導師、企業導師)合作的協同指導模式,六人一組的小組討論學習模式。
3.4加強實踐教學
改革傳統的演示型實驗教學,教師布置題目,學生分組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在課堂上師生共同討論并完善實驗方案。學生獨立進行試驗,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提交報告。增加和更新實驗設備和實驗模型,適當地增加實踐教學課時,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5改革畢業設計
推行多種畢業設計組織形式:“大專題小設計”、“小專題大設計”和“全專題”,采取不同的實習組織形式: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教師與用人單位協商、實習內容由用人單位安排,學生的安全由用人單位和指導教師共同負責,學生按實習要求提交實習報告,但實習報告需要校內教師和校外教師負責人簽字;對于少數推薦的免試研究生,可由研究生導師結合科研項目安排,直接進入課題研究,最后學生提交實習報告,實習報告上需要有研究生導師的簽字。同時,加強畢業答辯工作,增加提問時間,豐富提問內容,減少提問概念性問題,多提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問題。
3.6加強師資隊伍
改革教師評價方法,完善教學名師評選制度,表彰工作突出的優秀教師;深化改革教師聘任制度,完善遴選制度,公開對外招聘基礎扎實、經驗豐富的教師;加強中青年教師培養和延攬高層次領軍人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3.7完善考核方式
改變傳統的單一閉卷考核,增加課程論文、課程設計、課程展示等考核方式,同時注重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考核。對于閉卷考試,出題方式要靈活多變,少出概念性問題,多出論述和簡答題,重在考核學生的理解能力。
完善實習考核體系,在實習報告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實習過程的考核。同時,采用實習“一礦一工一師,定時輪崗”,即一個工人帶一個學生,負責該生實習環節,包括技能培訓、管理培訓、實習成果和實習實踐等,定時輪崗,讓學生盡可能的接觸現場,掌握專業知識。
4結語
近十年來,世界對礦產品資源的需求激增,礦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礦業人才供不應求,特別是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由此,一方面許多高校紛紛增加采礦工程專業的招生人數,新開辦采礦工程專業的高校也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辦學條件和現場實踐等方面的限制,目前我國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尚存較大欠缺!針對這一突出問題,在2010年7月22-25日于重慶大學召開的第24屆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學術年會上,許多參會的教授專家建議在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中開展有關實踐作品的競賽活動,以提高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逐步滿足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作為第25屆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學術年會(以下簡稱“年會”)承辦單位,也承擔了首屆全國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以下簡稱“大賽”)的策劃、組織和實施工作。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礦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是本次大賽的主辦單位。大賽作品的評獎委員會由教指委委員和參加25屆年會的各高校代表組成,頒獎機構為教指委;評頒獎時間定在第25屆年會召開期間。參賽對象為全國在校的采礦工程專業二至四年級的本科生;參賽學生可以是個人或集體(一個集體作品人數一般不超過3人)。作品制作經費由學生自籌或在所在學校尋求資助,大賽不收任何參賽作品的評選費用。
本次大賽設以下五類項目,參賽作品必須是與采礦工程直接相關的。1)采礦實體模型:該類作品是本次大賽最為提倡的,如開拓系統、通風系統、提升運輸系統、充填系統、給排水系統、供電系統、采礦方法、礦用設備、控制系統等實體物理模型,并配上物理模型的說明書。2)采礦數字模型:如根據某些礦用商業軟件建立的礦山(或某一部分)數字模型等,數字模型參賽作品需要提供數字文件、說明書和紙質打印材料。3)采礦數學模型:如由理論或實驗建立的各種表達采礦問題的數學模型,數學模型要求具有原創性。參賽作品要求提交研究報告。4)采礦學習模型:如采礦DV作品、采礦動漫、學習課件、網站等,參賽作品要求提交光盤材料。5)實踐環節作品:如手工制作圖紙、實習報告、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作品,參賽作品要求提交紙質材料。要求參賽作品完全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以文字形式提交的作品在評獎之前評委會將先經過重復性檢查;堅決拒絕由抄襲、請人代做等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作品。大賽作品分類評選獲獎項目,每類項目設1、2等獎和優秀紀念獎。獲獎學生將頒發由教指委蓋章的獲獎證書,由大賽承辦單位提供的經費發放一定的獎金,并承諾如果獲獎學生報考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的研究生,在滿足基本入學條件下優先錄取。
本次大賽是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一次創新和嘗試,是采礦實踐教育的一個重要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它將對我國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發揮重要的作用。而且,采礦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加強學生的實踐訓練環節非常重要,而采礦實踐作品的大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動手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當然,采礦實踐作品大賽需要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的改進、補充和完善,比如在作品的種類、制作的要求、評獎的規定、參賽的普遍性、作品知識產權的保護等等開展探討,使大賽從嘗試走向成熟。
為了進一步規范以后的作品大賽,在首屆大賽評獎工作會議上承辦單位起草了“全國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工作章程”、“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競賽作品申報書”、“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信息匯總表”等建設性文件,并請與會代表進行討論和提出改進意見,以便使大賽規范化和正常化。
作者簡介:柴修偉(1980-),男,安徽亳州人,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講師;張電吉(1963-),男,安徽靈璧人,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院長,教授。(湖北 武漢 430073)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5-0082-02
近年來,隨著國民基礎建設的穩定增長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采礦業作為經濟基礎建設的基石,既面臨著行業發展的巨大機遇,又要迎接實現科技采礦的挑戰。[1,2]科技采礦的提出對采礦工程專業人才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對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質量和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采礦業發展的趨勢是推動高校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的原動力,針對當前礦業發展的需求,國內很多學者對高等采礦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式,從專業設置到教學方法、產學研的探討等進行了探討和改革研究,[3-5]認為全面推進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素質教育,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采礦工程高級專門人才是適應目前形勢的迫切要求。[6-8]本文以武漢工程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基本情況為背景,探討采礦工程專業的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可行思路,加強“三基教育”,即“實習基地、實驗基地、實踐基地”教育,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新觀點。
一、武漢工程大學采礦工程專業概況
武漢工程大學礦業工程學科是培養化工礦山專業人才的學科,和全國其他高校一樣,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于礦業類行業處于低迷狀態,學校對采礦工程專業進行停招。隨著我國經濟的復蘇,礦產資源的需求及礦業技術的發展,對采礦工程專門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長,學校抓住機會,在2008年通過自愿調劑專業、自愿報名、專業老師面試選拔的方式在2007級理工類學生中選取26名其他專業的學生進入采礦工程專業,組建了武漢工程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停招后恢復的第1個采礦班――2007級采礦工程01班。
二、采礦工程專業實驗實踐平臺現狀
1.實驗平臺短缺
停招前采礦專業的實驗儀器和模型,如采礦模型、運輸提升模型、通風系統模型等大多已不存在,剩下一些大型儀器,如壓力機等也基本喪失其功能,現在采礦專業的實驗只能通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來代替。
2.采礦專業礦山實習基地問題
由于長期失去與礦山企業的緊密聯系,2007級采礦01班的各種實習多是通過專業教師的私人關系聯系的實習地點,造成實習環節安排不能自主,如生產實習安排是大三暑假在南京梅山鐵礦和大四開學前兩周在湖北黃麥嶺磷礦兩個地點實習,對實習效果影響比較大。
三、采礦工程實驗實踐平臺建設思路
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性及實習、設計環節多,大學四年學生需經過金工實習、地質實習、測量實習、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及專業畢業實習等許多實習環節及許多相關課程的實驗等,由于采礦工程專業中斷的時間很長,很多實驗實踐基礎都基本處于報廢狀態,恢復招生后學校又不可能將這些實驗實踐平臺一次性全部配備齊全。采礦教研室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實驗實踐平臺的建設。
1.實驗教學平臺建設
除了購置一些基本的采礦教學模型外,為配合采礦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建設和提高采礦工程專業科學研究的硬件設施,采礦教研室擬購建一套中型充填系統和一系列充填材料試驗設備。既能給學生進行演示實驗,也能進行相關的科學研究,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以及科學研究共同協調發展。
2.實踐教學實習基地建設
積極推進與礦山企業緊密聯系,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模式,探索由校企雙方共同建設、歸雙方所有、由雙方使用和經營的模式來實現實習基地的長期穩定發展,與大冶鐵礦共同建設了武漢工程大學大冶校外實踐教學示范中心。[9]
武漢工程大學黃石市大冶校外實踐教學示范中心位于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地區,由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于2005年開始建設,屬于校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并于2008年成功申報為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示范中心主要依托黃石市大冶鐵礦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為主體,并輔以大冶鐵礦周邊區域相關單位的實踐教學資源,可滿足我校采礦工程、選礦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個專業學科的各類實踐教學需要。
大冶校外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實踐教學體系是按新世紀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綜合性、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專業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來編制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計劃,并同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由淺入深、相互交融地合理設置實踐教學項目。按此原則并結合中心實際情況,示范中心設置的主要實踐教學項目內容具體包括相關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課程實習、課程設計以及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等,這些實踐教學項目均體現在各專業培養方案之中。通過這些實踐環節的教學,不僅可達到理論知識學習與工程實踐訓練的協調統一,而且可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實際應用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加強校際交流合作
武漢市有三所礦類專業學校,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和武漢工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屬于原來的武漢建材學院的,主要是針對建材類礦山;武漢科技大學原名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冶金行業特色的大學,其采礦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就業去向多為以金屬礦床為代表的固體礦物開采領域。武漢工程大學礦業工程學科是培養化工礦山專業人才的學科,全國化工礦山企業的負責人或技術骨干大多數出自該校。
2011年初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和武漢工程大學三校礦類專業建設交流會在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會議室召開,探索通過師資、實驗室、實習基地等資源的整合和共享,達到現有資源的充分合理應用,開展更為廣泛的校際合作。其中武漢工程大學2007級采礦工程的“礦山運輸與提升”專業課是聘請武漢理工大學的專業教師講授,“爆破工程”實驗課在武漢理工大學爆破實驗室進行,“采礦學”實驗課是在武漢科技大學的采礦模型實驗室參觀學習的。
四、結語
新形勢下采礦業的發展為采礦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也對采礦工程的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高等院校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采礦工程高級專門人才是適應目前形勢的迫切要求。另外礦產資源開發行業的跨越式發展使得礦類專業的建設投入也逐漸增多,出現了采礦工程專業建設資金的相對寬裕,本著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加強校際合作、校企合作,通過師資、實驗室、實習基地等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可以達到現有資源的充分合理應用,讓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欽禮.中南大學采礦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方法和途徑[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1):11-13.
[2]高喜才,伍永平.西部采礦工程專業特色實驗教學示范平臺建設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5):27-29.
[3]弓小平,木合塔爾扎日,黃滾,等.我國采礦工程專業改革現狀與問題[J].高等理科教育,2010,91(3):58-63.
[4]曹樹剛.論我國采礦工程本科教育及其改革[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7(1):82.
[5]吳寶貴.關于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層次思考[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4(3):115-119.
[6]陳清運,趙飛,張電吉,等.全球礦業發展趨勢及采礦工程專業培養導向[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32(6):106-109.
【基金項目】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k110101)
【中圖分類號】TD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22-01
《采礦新技術》課程的設置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采礦工程領域較新的理論與知識,并站在礦產資源開發的科學技術前沿,了解采礦專業一些前瞻性科學研究和發展趨勢,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們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的科研工作或進一步深造的目標中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1]。該課程要求先修課程《采礦學》、《爆破工程》、《井巷工程和提升運輸》和《巖土工程概論》,教學方式采取“講座式”的教學方式,即每個講次的教學內容均采取講授一個相關專題的形式。每個專題相對獨立,綜合起來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涵蓋礦產資源的科學技術。學生考試的方式,為開卷考查,由任課老師命出一組題目,學生自由選題,撰寫專題論文并上臺演講,培養學生具備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演講表達能力。本文根據煤炭院校采礦工程專業近幾年采礦新技術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影響采礦工程專業《采礦新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1. 采礦新技術在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在思想上對采礦新技術這門課程的認識與重視程度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采礦新技術在大綱中是作為選修課要求的,這使得學生在思想認識上錯誤的認為,采礦新技術的重要性比不了其他專業課程,因此在上課、自習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大幅度降低。②學生考試的方式為開卷考查,有任課老師命出一組題目,學生自由選題,撰寫專題論文并上臺演講。這種考試方式使得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采礦新技術的目的與作用,認為這門課程隨便對付一下就行,做的好壞都能通過考試,從而忽略了自己對知識的需求。③采礦新技術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學期,畢業生求職擇業和研究生準備筆試等工作陸續開展,還有些用人單位要求已確定工作單位的學生提前上崗,致使部分學生不能安心上課。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教學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礦新技術》作為一門前沿性課程,教師的角色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他更應該是時刻關注行業發展的業內人士,這對授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目前,高校教師基本上都承擔著一定的教學任務和大量的科研任務,對于課程的時間和精力難于保證,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學生的要求,沒能起到監管的作用且多數礦業院校承擔采礦新技術指導隊伍的主體主要是青年教師,而大部分的青年教師基本上對采礦方面的新技術、新設備接觸不多,且缺乏科研與工程實踐經驗。此外,青年教師在教學的能力與經驗欠缺,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水平降低。
2. 采礦新技術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
該課程不僅要求授課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課基礎,還要求時刻關注煤礦新技術的發展;這就要求授課教師通過共同參與科研課題,共同開展學術交流,可以實現教師的知識更新與知識補充。加強授課老師的思想建設并制定具體的懲罰措施,提高授課老師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能因為就業考研等工作就放松了對學生的要求,一定要擔負起相應的監管作用。采用靈活的上課方式提高學生上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在課堂插播相關的PPT、視頻等,亦可結合科研項目進行講授。在課堂之外,對采礦新技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采用指導其參加大學生創新課題或者協助老師從事科研項目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在這部分學生中實現采礦新技術強迫性課程學習向獨立研究性學習的轉變,有助于在部分學生中間形成濃厚的采礦新技術學習研究氛圍,從而帶動其他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相應改革考試制度,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可適當采取一定程度的閉卷考試,不僅僅要求學生了解新的技術設備,更應該對新技術有更深層次的領悟。
參考文獻:
世界上科技、經濟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的采礦高等教育均采用重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教學中體現培養方式的靈活性和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多學科交叉,培養學生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為適應我國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迎接世界知識經井的到來,采礦工程本科教育應進行徹底改革。
一、我國有美高校采礦工程本科教育改革情況
目前,孢國大多數設有采礦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其專業設置、教育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均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例如.中南工業大學,原采礦系經調整、改造后.現為資源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包括地質工程、采礦工程、測繪工程、城市規劃工程及土木工程等專業采礦工程專業本科1999年招生30名,其中1/3在湖南省單考單招,2/3在全國統考生中招收。學校對采礦、選礦、地質及測繪等四個艱苦專業的學生,在專業獎學金評定上實行優惠政策凡學科各科考試合格的學生都可評為A類獎學金,在教學內容上增加巖土工程有關內容,重點是地下工程、道路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同時添加會計、金融等經濟類的選修課程。中國礦業大學仍設采礦工程系及本科教學中的采礦工程專業。1999年采礦工程專業奉科招收四個班,計劃1~3年級合為大班教學,4年級分為四個專業方向,即地下開采、露天開采、通風與安全及工業工程等專業方向。學生在校期問均獲專業獎學金,教學內容主要圍繞礦山進行。重慶大學原有的采礦工程專業發展起來舶礦山工程物理專業和礦山環保專業現已分別發展成為土術工程專業和珂=保專業采礦工程專業新設巖土工程及檢涮技術方向.單考單捂,年招收25名本科生.教學內窖增加爆破、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和地下工程等有關巖土工程知識。北京科技大學原采礦系現改為資源工程學院,采礦工程專業改為礦物資源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包括采礦,選礦、石油等方面。教學改革目標是拓展專業面.由金屬礦開采改為以金屬礦開采為主,同時包括石油、煤礦、非金屬礦開采及海洋采礦。學生在校期聞加強CAD教學、計算機繪圖等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課程及部分巖土工程方面的課程。1999年該專業本科招生33人。武漢工業大學為原武漢建材學院,其采礦工程專業現改為礦物資源加工工程。1999年本科招生一個班。教學非金屬礦開采為主.增加化學化工、礦物資源深加工及利用方面的內容。
采礦工程本科教育進行了較大改革的高校還包括東北工業大學、山東礦業學院、湘潭工業學院(原湘潭礦業學院)等高等院校。
前述高校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選謦課改革后涉及的課程門效達150門,涉及的專業實習、實驗及設計等實踐性環節16個。原有的采礦工程專業課程門數減少或合并,學時減少。在校生所授課門散增加較多。總之,各有關高校根據自身的教學基礎和人才需求特點,均在不同程度上擴大了專業范圍,在學生招收、培養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做了較大改革。
二、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情況
采礦工程、地下工程及地面巖土工程等均屬“工程”類學科,處理的對象同為巖土.有非常接近的專業特點,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相同或相近.且實踐性強困此,了解這些相關專業的教學情況.有助于采礦工程的教學改革。
我國清華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長沙鐵道學院、長沙交通學院等高校的土術工程、交通工程、隧道工程及地下建筑工程等專業或專業方向的教學改革也各有擇重。倒如.清華大學課程門數少,每門課擇重基礎知識教育;中南工業大學課程門數多,內容細.著重地下工程及地面工程有關知識的教學;長沙鐵道學院重點在于隧道、橋粱與道路方面的教學。
課程設置中.前述諸高校開設的與巖土工程有關的課程有碧恂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材料、建筑掩工、基礎工程、工程項目管理、道路工程、地下結構設計與掩工、路基與路面工程、工程勘測、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基加固與處理、地下鐵道、地下空間利用、掩工組軹與概預算及防災硪災導論等課程及相應的實刪生環節。
三、傳統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培養特點
多年來,采礦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數學力學知識較多,還涉及機械、電工電子技術等知識。因為采礦工程專業是采礦業的主導專業,畢業生在礦山主要從事礦山生產技術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礎知識扎實,綜合性強,因此,學生在校時需學習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等基本的數學力學知識,及大學物理學、工程制圖、電工技術、液壓傳動及采掘機械、礦山提升運輔及壓氣排水機械等相關領域知識。在今后的教學培養中.可適當減少這些課程的學時.增加專業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識的學時數。
第二,專業基礎知識還包括巖土工程所需的地質測量等方面的知識。課程包括地質學基礎、礦山測量、爆破與井巷工程、地質實習及測量實習等學生必須掌握和了解地球概況、礦物與巖石、地層、古生物、地史、地質構造、礦井水、巖落塌陷、巖土層的工程地質、礦山地質勘探等地質方面的知識,礦山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測量、聯系測量、井巷貫通測量及施工測量等測量方面的知識,及鑿巖爆破、井巷斷面設計、支護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均可應用于其它行業的地面及地下的巖土工程中。
第三,專業課程門數多.專業知識劃分太細。在70年代以前的采礦工程專業基礎之上.進一步細分為露天開采專業、地下開采專業及礦山安全與通風專業等,因而涉及的專業知識更多、內容更細,導致畢業生專業適應面更窄。因此,有必要進行專業譚程及其內容的調整、綜合,在近幾年進行專業教學改造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減少專業課的門數和學時數。
第四,本專業實踐性及實習、設計環節多。大學四年,學生需經過盤工實習、電子實習、地質實習、測量實習、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及專業畢業實習等許多實習環節.機械零件設計井巷工程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及專業畢業設計等許多工程設計環節.及許多相關課程的實驗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今后,可對現有的實驗實踐性環節作適當調整增加巖土工程等方面的實習設計。
總之.傳統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及培養方式已難以適應當前及今后國民經躋建設發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礎之上,還有進一步調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紀對采礦工程教學的要求
目前,各學科知識滲透日益顯見,學科領域日益擴大.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層出不窮另外.當前許多礦山企業嚴重不景氣,資源枯竭,生產技術落后.安全環保問題突出,生產成本高.經濟狀況差,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發生較大變化。采礦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減步,對巖土、機械、化工、電子及環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質的復合型采礦工程技術人才。因此,我國采礦工程本科教育也應摒棄過去專業劃分太細、專業面太窄的局隈,以適應世界經躋發展競爭和國民經濟鴦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21世紀對采礦工程本科教育的總要求: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采礦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教育應與地下工程、地面巖土工程的知識和能力培養結合,達到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交叉、滲透,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此,應切實落實以下四點
第一.生源質量和特殊政策相結合是采礦工程專業培養
高素質畢業生的重要條件。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首先應有高素質的學生.即該專業的學生中小學基礎知識扎實,素質高。其次,學生在校期間,國家對采礦工程等艱苦專業應有優惠政策,如學費減免、獎學盤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撮性,也有利于吸納高質量的學生。
第二,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采礦工程專業教學拓展到巖土工程領域。目前,在國家對礦山沒有特殊政策的情況下,各有關的高等院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在采礦工程本科教學中增加有關巖土工程的教學內容和實驗實踐性教學環節,以利于增強學生畢業以后的社舍適應能力。
第三,加強計算機應用船力的培養。計算機應用已深入到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在企業的生產管理、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等方面.計算機已成為一種有用的工具。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中.應注意計算機知識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第四,加強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在更高層次上的學習和對外交流。在加強基礎外語學習的同時,應增加專業外語及專業課程外語教學的比重.逐步提高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外語教學的門數.全面提高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外語能力.
三、傳統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培養特點
多年來,采礦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數學力學知識較多,還涉及機械、電工電子技術等知識。因為采礦工程專業是采礦業的主導專業,畢業生在礦山主要從事礦山生產技術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礎知識扎實,綜合性強,因此,學生在校時需學習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等基本的數學力學知識,及大學物理學、工程制圖、電工技術、液壓傳動及采掘機械、礦山提升運輔及壓氣排水機械等相關領域知識。在今后的教學培養中.可適當減少這些課程的學時.增加專業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識的學時數。
第二,專業基礎知識還包括巖土工程所需的地質測量等方面的知識。課程包括地質學基礎、礦山測量、爆破與井巷工程、地質實習及測量實習等學生必須掌握和了解地球概況、礦物與巖石、地層、古生物、地史、地質構造、礦井水、巖落塌陷、巖土層的工程地質、礦山地質勘探等地質方面的知識,礦山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測量、聯系測量、井巷貫通測量及施工測量等測量方面的知識,及鑿巖爆破、井巷斷面設計、支護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均可應用于其它行業的地面及地下的巖土工程中。
第三,專業課程門數多.專業知識劃分太細。在70年代以前的采礦工程專業基礎之上.進一步細分為露天開采專業、地下開采專業及礦山安全與通風專業等,因而涉及的專業知識更多、內容更細,導致畢業生專業適應面更窄。因此,有必要進行專業譚程及其內容的調整、綜合,在近幾年進行專業教學改造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減少專業課的門數和學時數。
第四,本專業實踐性及實習、設計環節多。大學四年,學生需經過盤工實習、電子實習、地質實習、測量實習、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及專業畢業實習等許多實習環節.機械零件設計井巷工程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及專業畢業設計等許多工程設計環節.及許多相關課程的實驗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今后,可對現有的實驗實踐性環節作適當調整增加巖土工程等方面的實習設計。
總之.傳統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及培養方式已難以適應當前及今后國民經躋建設發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礎之上,還有進一步調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紀對采礦工程教學的要求
目前,各學科知識滲透日益顯見,學科領域日益擴大.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層出不窮另外.當前許多礦山企業嚴重不景氣,資源枯竭,生產技術落后.安全環保問題突出,生產成本高.經濟狀況差,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發生較大變化。采礦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減步,對巖土、機械、化工、電子及環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質的復合型采礦工程技術人才。因此,我國采礦工程本科教育也應摒棄過去專業劃分太細、專業面太窄的局隈,以適應世界經躋發展競爭和國民經濟鴦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21世紀對采礦工程本科教育的總要求: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采礦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教育應與地下工程、地面巖土工程的知識和能力培養結合,達到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交叉、滲透,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此,應切實落實以下四點
第一.生源質量和特殊政策相結合是采礦工程專業培養
高素質畢業生的重要條件。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首先應有高素質的學生.即該專業的學生中小學基礎知識扎實,素質高。其次,學生在校期間,國家對采礦工程等艱苦專業應有優惠政策,如學費減免、獎學盤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撮性,也有利于吸納高質量的學生。
關鍵詞:
采礦工程;專業外語;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采礦工程專業外語是面向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生開設的選修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涉及采礦工程領域中礦井設計與開拓、煤田地質與勘探、井巷工程、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采煤方法、礦山環境保護和系統工程等專業基礎知識,通過課程學習,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專業英語文獻的閱讀技巧,了解外文文獻檢索、寫作知識,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和專業交流能力。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如何擴大優質的教育資源,培養在德智體上全面發展并且具有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科研能力的精英人才,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目標之一[1,2]。隨著煤炭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被引入煤礦,而扎實的專業外語基礎及其應用能力成為汲取國外先進經驗、豐富學術交流和開拓視野的必備條件[3]。雖然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生進行了大學基礎英語的學習,但這無法滿足專業的發展和需要,必須在經過公共英語和四六級應試培訓后,進行外語學習內容和專業課程相結合的專業外語。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外語的教學方面缺乏成熟教學方法,作者結合近幾年采礦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勢和專業外語教學實踐,對現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學改革措施。
一、當前采礦工程專業外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師資力量薄弱且不穩定
目前,我校擔任采礦工程專業外語的教師流動性大,且教學任務繁重。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造成上課積極性差,效果低。且教學輪次少,連續性差,嚴重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高。由于專業外語教師多為本土教師,在外語學習上存在“啞巴外語”的現象,雖然具有很強的聽、寫和讀的能力,但口語表達能力差,存在開不了口的問題,采用雙語教學難度大。
(二)學生認識不足,積極性差
我校采礦專業外語為大三開設,之前已學習了大學基礎英語,很多同學將外語學習的重點放在四、六級考試,認為專業外語只要考試及格即可,學習積極性差。本專業學生在采用母語授課條件下的專業課學習存在理解困難,由于專業外語授課期間增加了外語部分,且外語聽說能力欠缺,學生經常出現聽不懂、看不懂、說不出的情況。久而久之,學生失去學習信心,造成厭學態度,學習成績不斷下降,失去了教與學的積極互動,缺乏主動性和參與性的學習氣氛逐漸影響其他同學,使得整個學習氛圍減弱,從而導致教學效果降低,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教學形式單一
在采礦工程專業外語教學中,一般采用教師講解提問,學生筆記回答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形式過于單一,顯得尤為被動,難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雖然目前很多教師已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代替了板書教學,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過于注重專業外語課文的翻譯講解,或是教師翻譯課文,或是讓學生邊讀課文邊自行翻譯,課堂氣氛沉悶,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課程考核方式不健全
目前,采礦工程專業外語的考核仍然停留在課內考核加平時考勤的方式。課內考核主要通過對詞匯、句子和短文的翻譯,無法達到深入理解的目的,沒有形成一套聽、說、讀、寫等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方式。教學期間嘗試過進行考試題型的改變,但明顯發現學生表現出嚴重不適應,考試成績下降明顯。
(五)專業教材匱乏
適合采礦工程專業外語課程教學的教材不多,原先使用的教材為蔣國安主編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采礦工程專業英語(第二版)》。就知識結構而言,該書是非常好的教學及科研參考書,但其涵蓋內容過多且內容陳舊,涉及不少淘汰落后的采煤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用途不大,沒能體現出煤礦開采技術的發展。知識點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匹配,與專業課相關性及實用性低,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進而不重視專業外語學習。由于教材廣度過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理解能力達不到要求,在有限的課時中,無法吸收全部內容,導致學生積極性差,學習氣氛低。
二、采礦工程專業外語教學改革建議
(一)加大專業外語師資力量建設
師資力量是采礦工程專業外語發展和進步的基礎,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實現加強師資力量和提高教學水平。一是引進具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的人才,特別是國外高校的采礦工程專業博士和優秀的碩士。二是加大專業外語教師的出國進修學習,通過國家、省部和學校的留學資助,鼓勵老師出國深造,提高外語表達能力和擴寬視野。三是定期組織老師到其他高校進行調研,學習國內采礦工程專業外語先進的教學經驗。四是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和交流,可采取定期舉辦專業外語教學法研討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積極性。
(二)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放棄以前的常規教學方法,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1.小組討論的方式,由教師按照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學生組成小組進行查閱資料和討論,最有由老師隨機抽取小組進行回答問題。這樣更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2.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記憶和理解常用的專業詞匯和短語外,鼓勵學生通過網絡閱讀采礦工程相關的外文文獻等方式擴大閱讀量和詞匯量。3.由于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正式學習課堂內容之前,可以先帶領學生回顧一下相關的專業知識,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講解,并在課堂內添加一部分課外專業內容和詞匯,增加學生的學習廣度。4.另外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和多媒體資源,采用圖文并茂的教學手段。例如,課堂上通過一些煤礦開采方面的外語視頻,讓學生逐步意識到專業外語的重要作用,可以將專業外語教學從課堂上延伸至課堂之外,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采礦工程專業課程相關知識融入到課件中,在必要的時候用動畫形式展示,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內容,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5.采用教師提出在煤礦生產中的虛擬情景,讓學生進行專業外語交流,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和靈活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可采用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兩部分組成。以卷面成績為主,內容主要為采礦工程方面的專業詞匯、句子和短文特別是學術論文摘要的英文表述等知識。平時成績分為平時到勤率、平時作業、課堂翻譯和課堂提問等方面,其中平時作業成績避免單調的卷面作業方式,采用規定題目,學生到圖書館和網絡等查閱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講解的方式完成;課堂翻譯可采用下課前大約15分鐘左右的時間,挑選出未講課本內容的1段讓學生進行翻譯,下課交上來,既可以督促學生認真聽課,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可避免抄襲的現象,進而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課堂提問除了采用常規的提問方法外,還可以在課堂中穿插詞匯搶答及小組討論的形式,最后由教師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和講解。通過這種改革的考核方式,采礦工程專業外語的教學效果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選用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材
目前,采礦工程專業外語在我校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最終選用的教材是蔣國安、付玲毓主編的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采礦工程專業英語》,該書難度適中,便于學生學習,學生認可度高。該書共包括五大部分24個章節,主要內容包括HistoryofCoalMining(煤炭開采史);OriginofCoal(煤的成因);CoalExploration(煤田勘探);SurveyingandMineMaps(測量和礦圖)MinePlanning(礦井設計);MineDevelopment(礦井開拓);ShaftSinkingandTunneling(井巷工程);UndergroundPressure(礦山壓力);LongwallMining(長壁開采法);Room-and-PillarMining(房柱開采);MineHaulageandHoisting(礦井運輸和提升);MineVentila-tion(礦井通風);MineDrainage(礦井排水);MineElectricalPower(礦井供電);MineEnvironmentProtection(煤礦環境保護);CoalMiningunderSpecialConditions(特殊條件下采煤)。涉及面廣,這五大部分所涉及的內容均和學生平時所學的五門專業課程(煤田地質學、煤炭開采學、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礦井通風與安全和系統工程)內容對應,學生對課堂內容熟悉,接受快,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注重專業詞匯的整理,而不再花費巨大精力糾結于個別單詞的意思,可以提高學生的對專業外語的學習興趣。為擴大學生的視野,建議學生自學的一些書目,例如煤炭工業出版社《安全工程專業英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實用礦業英語》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質學專業英語》等。
三、結束語
在了解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外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可通過加大專業外語師資力量建設、改進教學方法、建立多元化和靈活的考核方式和選用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材等方面的改革,充分發揮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明確學生學習目標,最終實現提高采礦工程專業外語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作者:呂文玉 單位: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182-01
研究生教育是以培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所需要的各種高層次人才為目標,激發和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為重點,以提高研究生的創新素質為目的的教育。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如何加強研究生能力的培養,使其適應新形勢,已成為造就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河北聯合大學正處于教學向研究型大學過渡階段,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突顯重要。培養出色的人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保障,因此探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當前我校采礦工程專業研究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經常是被動式,缺乏主動性和批判性,部分學生原有知識基礎薄弱,后期擴展不積極,導致對論文課題進展困難,缺乏原創性。
目前對于創新能力的研究非常多,但對針對專業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進行系統研究的不多。鑒于此,該文基于河北聯合大學采礦工程學科的特點,提出以科研課題為載體,導師為導向,學生為主體的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使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1 培養要素
1)知識結構
知識的積累與沉淀是創新能力培養的根基,合理的知識結構是采礦工程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采礦工程學科研究生合理創新知識結構如圖1所示,可以概括為具有基本的生活與社交知識,扎實的基礎和專業知識,廣泛的交叉學科知識,熟練使用相關工具知識(如工程專業作圖、數據分析、數值模擬軟件等)和掌握實驗與實踐知識。
2)創新思維結構
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核心,其應具有基礎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的思維。基礎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從平時課程教學中對專業知識的吸收與消化;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在基礎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對其進行重組;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是在前兩種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對知識點和問題的升華。
2 培養途徑與方法
(1)優選與專業特點匹配的礦山企業
根據河北聯合大學采礦工程專業特點,與科研能力好的企業建立培養基地,企業現場設立專門的工作室,參與現場實際課題,在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和學校導師的指導下,學會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研究課題的確定
研究課題的確定是在導師和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后確定。以生產實際問題為主,也包括前期的技術積累基礎性課題。研究的課題應具有理論與實用相互結合的特點,具有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3)建立學校與企業導師聯合的指導模式
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聯合指導研究生課題,形成學校導師與企業副導師聯合指導模式。學校導師側重基礎理論研究,企業導師側重實際問題的解決,是學生科研視角開闊,提高理論與實際能力。學生參與現場研究過程中,企業導師指導負責學生日常科研情況,聽取匯報并提出建議,定期與學校導師溝通。
(4)構建定期協同工作模式
學生完成理論課程學習后,根據自身的知識特點和研究方向確定課題題目,選擇匹配的企業單位,定期進行現場學習,參與現場項目,與課題相關專家協同工作。結合現場問題的負責性,擴展視野,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規范過程管理
構建科研定期參與制、定期匯報制、例會制、信息反饋制等管理制度,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良好運行提供保障,使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6)建立理論創新環境
定期邀請高校、研究院、企業教授與技術人員進行學術講座,使研究生了解科技前沿,掌握新技術動態。定期參加學術會議,對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定期學習匯總。
3 結語
采礦工程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實施,使其成為了高校與企業、科研機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橋梁,雙方的資源得到了充分的溝通,培養出的人才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適應采礦工程發展的需要,能為采礦工程領域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郭清,趙軍.淺析我國研究生教育現狀及創新教育對策研究[J].科技文匯,2012(3):1-2.
[2] 王培山,王永波.工科研究生創新教育中實訓模式的探索與構建[J].價值工程,2011(18):245.
作者簡介:郭惟嘉(1957-),男,山東濟南人,山東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劉音(1973-),女,陜西楊凌人,山東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山東 青島 266590)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6-0045-01
山東科技大學采礦專業已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通過近年來對采礦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調研和煤礦企業對畢業生質量的反饋,近年來山東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我校”)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有明顯弱化的現象,由此反映出目前傳統的教學環節已不能滿足卓越采礦工程師人才培養的需要。結合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探索如何通過改革采礦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提高學生教學效果,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卓越工程師,是采礦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研究重點。
一、采礦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采礦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人才培養模式單一,適應性不足;培養目標不清楚,學術化傾向嚴重;課程體系與產業結構調整不適應;工程性缺失和實踐環節薄弱;教師隊伍缺乏工程經歷;產學研合作教育不到位。
二、卓越采礦工程師教學體系的要求與設計
我校卓越采礦工程師的培養計劃依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具備創新精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煤礦行業工程技術人才。針對目前采礦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卓越采礦工程師培養體系重點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求煤礦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照煤礦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由此看出,采礦卓越工程師培養教學體系的關鍵不僅在于校內實踐,更在于在煤礦企業綜合實踐的實施效果。
為滿足以上要求,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將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案與以前的“3+1”定單式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實施校企對接,實行“3+1”培養模式,讓企業納入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學生三年在校重點學習數理基礎、人文管理和專業知識,第四年到簽約單位進行工程實踐、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這一培養模式既為煤礦企業培養了急需的人才,又可有效解決就業問題,突出了對學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
三、卓越工程師教學體系改革研究
構建突出特色、強實踐、重創新的人才培養體系。采礦工程專業依托專業豐富優質的教學科研資源,并將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貫穿整個四年的教學過程中,構建了橫向上相互關聯、縱向上相互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該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包括系統的教學體系和強有力的保障體系,其中教學體系是核心,主要包含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以及創新能力培養體系(見圖1)。
理論體系改革中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注意整體優化,突出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做起:
第一,確定能充分體現采礦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有以下7門課程組成:“巖石力學”、“煤礦開采學”、“井巷工程”、“礦井設計”、“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礦井特殊開采”。通過主干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使采礦專業課程體系趨于合理,教學內容和教材選用也將進一步優化。
第二,精煉教學內容,實現七個“結合”:著眼于專業的拓展,實現煤礦開采與非煤固體礦床開采相結合、地下開采與露天開采相結合;滿足采礦技術發展的需要,實現采礦與機電相結合、采礦與信息技術結合;體現多學科的相互滲透,實現采礦與巖土工程相結合;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實現采礦與計算機應用相結合、采礦與環境工程相結合。
第三,加強精品課程和特色教材建設。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在礦山壓力與控制、礦井特殊開采等方向具有優勢和特色,科研成果突出。將優秀科研成果引入教學全過程,教學成果突出,建設了“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礦井通風與安全”國家精品課程2門、“礦山壓力與控制”校精品課程1門;出版特色教材5本,其中《礦山壓力與控制》獲省優秀教材一等獎,《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礦井通風與安全》獲省優秀教材二等獎,實現了科研與教學有機融合。
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根據“卓越計劃”培養目標,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利用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平臺,擴大實驗室開放力度,提高實驗室綜合利用率;與煤礦企業加強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習、設計、科研實踐等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引進煤礦企業的資源和設備,模擬現場工程環境,建立實習模擬礦井,既可節約實習經費也可讓學生對礦井有全面的了解。
創建完善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人才培養方案強調課程教學、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使創新能力培養貫穿整個教學環節,通過多環節訓練使學生逐步樹立工程意識,學會工程思維方法,不斷提高綜合素質。通過主干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開放國家重點實驗室、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競賽等,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完善校內專任教師到礦山企業、科研部門學習交流及礦山企業、科研部門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職授課的制度和機制。山東科技大學已與山東能源集團簽訂了全面合作培養采礦專業人才的協議,為教師的現場實踐提供了可靠的基地;本專業每年將安排1~2名青年教師到煤礦企業工程崗位工作,或通過實際工程項目設計、科學研究等積累工程實踐經驗。其次,從煤礦企業、科研部門聘請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或擔任本科生的現場指導老師,承擔指導畢業設計等任務。
二、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特點分析
武漢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冶金行業特色的大學,擁有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采礦工程專業開辦較早。學生就業去向多為以金屬礦床為代表的固體礦物開采領域,隨著社會需求的改變,采礦工程學生在學習和擇業方面也顯現出多元性。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呈現以下主要特點。
(一)個人價值相對單一和模糊
采礦工程專業來自城市的學生僅占19.08%,并且男生數量比例高達89.31%,有的班級甚至沒有女生,多數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差。學生個人價值主要集中在實現個人理想信念上,即回報父母、找到理想的職業和過上幸福的生活之類,表現出相對單一和模糊。思想指導行動,若不能樹立遠大的理想,不可能有為之奮斗的實際行動。學生個人價值相對單一和模糊在學習上的具體表現是學習基礎薄弱,缺乏動力,學習態度不端正。
(二)專業選擇被動和對未來茫然
雖然當前就業形勢較好,但是由于傳統觀念和就業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人們普遍對采礦工程專業認識比較片面。該校有76.72%的學生是因為調劑或者僅僅因為就業率高被動選擇采礦專業的,對采礦專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同時,由于采礦行業的特殊性,其工作條件艱苦、工作地點偏遠,部分學生對專業產生厭惡情緒,對未來的就業和生活感到迷茫。
(三)家庭情況復雜和性格習慣孤僻
采礦工程專業學生80.92%來自農村,87.79%來自中西部省(市),家庭情況普遍較差,有的還來自多子女家庭或者單親家庭。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態度和行為方式中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復雜的家庭情況往往容易造成性格缺陷,直接表現是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采礦專業學生存在心理陰影和自卑感的問題較多。同時,性別比例失衡也造成了學生性格的孤僻性。具體表現是不善表達、不太自信和不愿意表現展示自己,缺乏個性,與人交流溝通能力不足,動手實踐能力弱。這種情況在女生中表現尤為突出。
三、采礦工程專業“五位一體”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構建
教育和教育管理者的主要職責之一是積極探索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獨立自主的學生管理模式。實踐證明,集思想教育管理、專業教育管理、實踐教育管理、日常教育管理和親情教育管理等“五位一體”適應采礦專業特色的學生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實際效果。
(一)開展“思想教育管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大學生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只有將對國家和民族的復興與個人理想的實現相互聯系起來,才可能做到知行合一、有所成就,才可能承擔起家庭、國家和社會的責任。結合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個人價值的單一性和模糊性,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教育管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一是加強時事政治學習,結合“構建兩型社會”、“鐵礦石價格談判”等與礦業相關的時事熱點,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大對采礦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教育,打消部分學生認為采礦工程屬于夕陽工業的疑慮,樹立學習采礦工程專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通過班會、團日活動、班級QQ群等多種途徑加大對礦業的宣傳教育,通過舉辦“主題紅、內容新、形式活”的活動,讓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注重“專業教育管理”,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風建設始終是學生教育管理應該牢牢把握的本質和核心。學生要學會學習,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必須具備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結合絕大多數學生專業選擇的被動性,進行專業教育管理。首先,樹立學生的專業自信心,從學生進校起就加強專業介紹和宣講,讓學生了解采礦工程專業的重要性。其次,嚴格課堂管理,嚴把上課、實習、考試等各個環節,督促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第三,建立以學習成績為主要參考指標的評優體系,鼓勵學生加強主干專業課程的學習,通過開展“礦山設計”、“CAD”等學科知識競賽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
(三)加強“實踐教育管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
加強實踐教育管理有助于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讓學生經受鍛煉、增長才干。通過加深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結合學生對未來的迷茫,加強實踐教育管理。為學生多到生產一線實踐創造條件,增強學生對專業的理性認識。積極征得企業贊助,搭建各種形式的技能競賽平臺,開展大型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倡導創建具有專業背景的學生社團,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學術論文,開展課題研究。鼓勵學生假期進入生產單位開展社會實踐和就業見習,提前了解就業形式和工作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
(四)嚴格“日常教育管理”,培養學生為人處世能力
良好的交流溝通和表達能力是當代社會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根本和前提,恰當的為人藝術和處事魅力更能終生受益。針對采礦工程專業學生性格習慣的孤僻性,培養學生良好的為人處世能力,從嚴格日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從言行舉止、課堂紀律、考試紀律、生活習慣、宿舍衛生狀況等各個方面規范學生的行為,加強養成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通過開展辯論賽、交流會、座談會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設立“值周班長”制度,加強培訓和鍛煉,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此外,與學生干部朝夕相處的輔導員老師更應該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和感染學生。
(五)探索“親情教育管理”,重塑學生陽光健康心態
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積極陽光的樂觀心態有助于迎接困難和挑戰。針對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家庭情況的復雜性,探索親情教育管理。以尊重學生為基本出發點,采用人性化的管理,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心靈上的溝通、情感上的相互認可消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層級概念,使學生心甘情愿地接受管理,參與集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