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9: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建筑制圖實訓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1—0169—01
一、引言
《建筑制圖》課程是建筑類各專業必修的一門技術基礎課。這門課程的主要特點是介于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為學生日后學習專業課如房屋建筑學、建筑構造等課程做好準備。本門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了解國家制圖標準,學習制圖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夠繪制和識讀建筑工程圖1 。其主要任務是:學習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論,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用正投影的基本理論繪制和識讀工程圖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二、《建筑制圖》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生源方面。
高職建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應突出實際操作及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基于高職教育的實用性特點,在傳統建筑制圖課程體系基礎上,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總要求;
(二)教學課時方面。
學時減少是高等職業教育建筑制圖課程改革后面臨的現狀,而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又要求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雙重原因導致改革后課程理論學時捉襟見肘;
(三)教材方面。
《建筑制圖》是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等與建筑相關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生學習建筑構造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基礎。但由于該門課程難度較大,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難盡如人意,因此需要運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四)教學設備方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師生的互動性。利用多媒體教學對于增強師生互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師生的互動性是提高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把多媒體教學的靈活性,動態性與教師的主動性相結合,能達到建筑制圖教學的良好效果。建筑制圖課程是表達建筑物的形狀、大小、結構、設備、裝修等方面有關內容的2 ;
(五)師資力量方面。
根據教學內容及不同章節的難易程度,可分別采用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地滿堂灌,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圍繞實訓項目組織教學內容
(一)圍繞教材闡述。
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三視圖、剖視圖部分,如果能充分利用三維模型,對教學是很有幫助的。利用三維模型,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圖樣的理解,降低學習難度,增強感性認識,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制圖課程的三維模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模型:一是實物模型,二是計算機三維軟件繪制的仿真模型。實物模型最直觀,但攜帶不方便,而且模型的管理也是一個問題,時間長了容易損壞。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計算機三維軟件制作三維仿真模型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目前的三維軟件有很多,像SOLDWORKS、PRO—E、3DS MAX等。在軟件環境下,三維模型可以旋轉,進而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物體,還可以對模型進行切割,形成剖切。在SOLDWORKS中,還可以用三維模型直接生成二維工程圖。
(二)圍繞教學內容闡述。
在專業圖的學習中,應大量增加實訓內容,提高技能素養,讓學生既能識讀專業圖,又能親手繪制專業圖。在專業工程圖教學結束后,安排一周時間進行繪圖實訓,讓學生用CAD繪制一套有代表性的簡單建筑工程圖,使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制圖知識形成連貫的認識。
(三)突出實踐和計算機能力。
在教學中突出實踐課教學,增加練習課的比例,重點訓練學生提高制圖的速度和質量。鼓勵學生在大量的制圖練習中探求和總結作圖技巧,在實際作圖時加以恰當運用;并幫助學生總結經驗,求得制圖水平的整體提高。通過一周的專業圖實訓,學生增強了對專業圖的圖示內容及圖示方法的理解能力。
四、以能力培養為目標,推行項目化教學方法
(一)與現代化教學相結合。
《建筑制圖》是建筑工程專業中一門技能性很強切具有一定難度的基礎課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多利用多媒體或動畫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演示教學,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提高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但是多媒體教學并不是萬能的,在制圖課上,教師仍然要借助制圖工具進行正確地演示,以嚴謹的工作態度感染學生,使他們養成認真負責、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3 。
(二)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在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之后,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要緊密聯系工程實際。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知道學習目的。因此,每次上課前都應首先讓學生知道本次課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的。
五、以學生為主體,實行理論加實踐的考核方法
高職院應改革課程考核辦法,課程成績應以平時為主,期末考試只作為參考,或者不進行期末考試。這樣,強訓平時成績,每次課都可以達到督促學生學習的效果,避免了學生平時不學習、臨考抱佛腳的做法,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了課程的合格率。
六、結語
總之,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作為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要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一方面要不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另一方面要把今后工作重點放在不斷提高學生應用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上,積累經驗,不斷探索以應用技術為主導的建筑制圖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4-0252-02
“職業教育要培養同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性人才” [1]。這決定了我們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導,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努力提高創新能力”的“能力中心模式”。素質教育強調“以學設教”,即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掌握教材內容的思維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這在建筑制圖教學中尤為重要。而《建筑制圖》課程是一門既有系統理論又有較強實踐性的建筑工程專業必修的主干技術基礎課。它能培養訓練學生掌握工程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和認真負責精神,培養學生的制圖技能和空間想象能力、空間構思能力,能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和完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打下必要的基礎 [2]。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生產實際中對建筑制圖的要求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3]。因此,建筑制圖課的教學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實施素質教育,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培養出現代企業需要的高素質的勞動者。
一、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應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開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4]。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1.加強師德修養,塑造高尚人格,樹立良好的形象。由于教師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形成了教師職業勞動的特殊性,同時,也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質、道德情感等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作為教師,我們還應深刻地認識到,教師給予學生的教育和影響有時并不因學生的畢業而終止,還將在他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繼續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伴隨他們一生[5]。因此,與新生初次見面,首先注意在外表著裝上給學生以簡樸,整潔和大方的良好形象;在語言、態度和表情上平易近人,又不失教師的尊嚴,給學生以親其師、信其道的啟迪。因此,教師為人處事必須追求真理、尊重科學、正直誠實、光明磊落、是非分明、忠實坦誠,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2.增強業務能力,提高教學水平。“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應有一桶水。”要把建筑制圖課講得生動形象,把抽象的理論變成直觀,讓枯燥的條文變得有趣,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達能力以外,還必須具有建筑專業的相關知識 [6],如結構、施工、力學、材料等方面的知識,這在建筑制圖中的形體結構、圖樣識讀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備這些知識才能應用自如地舉出生產中的典型例子,讓建筑制圖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同時還應具備實際操作技能,這樣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熱愛本專業。
3.強調課程的重要性并注重知識的連貫性。給學生上建筑制圖第一節課時,事先準備幾張建筑布局合理,立面美觀,型式多樣的立體彩色效果圖,讓每位學生交替輪流欣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接著老師點評剖析,介紹這幾張圖是根據建筑制圖原理繪制出來,同時介紹本課程在建筑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和發展狀況等,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增強學好本課程的信心。在講解建筑制圖基本原理時,結合學生已有的建筑入門基礎知識,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根據知識的連貫性逐步引入。如引入投影理論這部分內容時,什么是投影?投影是干什么用的?對于剛接觸建筑制圖的學生來說是一無所知的。為了上好此次課,在課前先收集大量成型的立方體木塊,在課堂上學生人手一個,領著學生一步一步地玩這些木塊,邊玩邊把投影理論知識引進來。學生邊動手邊動腦,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學習和掌握投影原理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對學習建筑制圖產生了興趣。他們說:“這門課程挺好玩的,既動腦又動手”,接下來不用教師要求,學生就主動要求老師出題給他們做,教師因勢利導,把事先準備好的具有代表性的練習,結合相應的模具(棱錐、棱柱、球體等)讓其演示做題,學生們爭著搶模具去做題。
二、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逐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
建筑制圖是一門抽象難學的課程,特別對于那些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更是如此。學生大多能夠意識到建筑制圖的重要性,在建筑制圖的學習中也花了很多的時間,但效果并不理想。這其中有學生基礎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的原因。建筑制圖的學習需要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7],它是讀圖與識圖能力的基礎。在培養空間思維能力上,由于使用的教具、模型很有限,掛圖又顯得比較呆板,無論老師怎樣描述比畫,有些學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狀結構。在教學中,采用實體模型、掛圖和具體例題結合進行講解實訓。例如,在講基本形體投影特征分析時,讓學生手里拿著實體模型,對照著這些實體模型同學之間互相探討著根據投影原理分別繪制其三面正投影圖(即三視圖)。然后再由學生把自己畫的平面圖畫在黑板上,坐在下面的同學則根據黑板上畫出的三視圖,尋找相對應的實體模型。這樣課上課后反復訓練,既動腦又動手,同學們都爭著實體模型邊玩邊學,在“玩與學”的過程中,就建立了由立體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體的互相轉換的空間思維想象能力。緊接著,要求同學們根據平面圖形(三視圖)自己動手制作模型,逐步提高學生從抽象到具體的空間想象能力 [8]。有了基本的空間想象能力后,在進行組合體投影教學中進行補圖補線練習時,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設疑,把形體的空間形狀想象出來,先利用軸測投影原理繪制其空間立體直觀圖,再進行補圖補線。當學生的訓練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求直接把直觀圖構想在頭腦內部進行補圖補線,這樣可以大大地節省作圖時間,也是其空間想象能力的提高促進空間表象能力升華的培養過程。
三、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填鴨式,不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僅要著眼于現在,更要著眼于將來 [9]。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學中讓每位學生當演員唱主角,讓他們在黑板上做題,給下面的學生當老師。每位學生在黑板上不光是做題,做完題之后要把自己的思維過程,解題步驟和方法講述給在座的同學聽。這樣用同齡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進行表述時,學生們既能接受又能很好地理解,同時每位上臺的學生既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在眾多學生面前展示了自我才華,獲得成就感。
2.師生雙邊互動。在講垂直線的投影特性時,利用講臺桌、課桌這樣的模型代替長方體為例提問學生:“老師加深的這個棱相當于你們課桌的哪個棱?”學生在下面指明是課桌的哪條棱后,老師用幾秒鐘的時間畫出這個棱的三面投影圖,并用3分鐘時間講清楚這個棱(正垂線)的投影特性。同學們掌握了正垂線的投影特性之后,教師又在黑板上用黃色粉筆加深另一條棱,然后叫幾個同學到黑板上畫這條棱的三面投影圖,其他同學在下面畫,上臺的同學畫好之后,讓下面的同學指出黑板上的圖哪個正確,哪個錯誤,錯在哪里,怎樣改正過來,同學們紛紛搶著回答問題,并到黑板上改正問題。對長方體各棱逐一進行如上分析,使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動手畫,掌握了長方體各棱的三面投影圖畫法。并自己分析歸納總結其投影規律,垂直線的投影特性就歸納總結出來了。這堂課老師充當了導演的角色,全部由學生上臺表演當演員。學生們情緒高昂積極主動,熱情配合,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既深刻又透徹。
四、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學習組合體投影這部分知識時,對那些比較復雜的形體進行投影分析,學生一下難以想象出其空間形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利用繪圖軟件畫出這個復雜形體的立體圖,讓立體圖在計算機屏幕上旋轉,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全方位的觀察分析,看清這個復雜形體的整體形狀。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既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又引發了學習計算機繪圖的興趣。
2.實施開放式教學。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圖教學,講到結構施工圖中的樓板、梁、柱結構平面圖時 [10],領著學生深入到施工現場,讓學生親眼目睹已經綁扎好的板、梁、柱構件鋼筋,要求學生一邊識讀圖紙,一邊對照查看鋼筋的位置、數量、直徑、間距和形狀是否按圖紙施工?然后教師一根根鋼筋對照講解。學生們說:“識讀構件的鋼筋布置圖,沒有比現場實地進行教學效果更好的了!”這樣既完成了建筑制圖課程的教學,又讓同學們對施工中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并解決,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結論
建筑制圖作為建筑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其教學應緊跟行業發展生產實際,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較強實際操作技能的高素質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R].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
[2]陳文斌,章金良.建筑工程制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3]楊月英,李海寧.建筑制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教育部人事司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7.
[6]樂荷卿,陳美華.土木建筑制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7]張士芬.建筑制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1.引言
《建筑CAD》課程是建筑工程類相關專業,如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監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是將傳統建筑制圖與現代信息技術通用繪圖軟件AutoCAD相結合,以天正建筑(TArch)等應用軟件教學相融合性課程。《建筑CAD》課程是建筑工程制圖、工程識圖、建筑施工技術、房屋建筑學,建筑結構、施工組織與管理等課程體系的補充與延伸。
我院(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建筑CAD》課程主要任務是通過學習AutoCAD與天正建筑軟件,讓學生熟練掌握AutoCAD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學生在熟練操作基本命令及繪制工程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能夠熟練地繪制各種工程圖,能熟練地應用天正建筑軟件,快速繪制建筑工程圖,培養學生計算機繪制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及其它工程圖的技能。
2.模塊化教學法應用
2.1模塊化教學內涵
模塊化教學模式,主要以“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塊式技能培訓)和“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兩種比較具有代表性。它們的區別在于CBE是從職業普遍規律和需求出發,側重于職業基礎通用能力,而MES是從職業具體崗位工作規范出發,側重于職業崗位工作能力,它們的共性與內涵是都強調實用性和能力化,這也正是職業教育目標所強調的,職業教育就是培養具有扎實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專業人才。
2.2 模塊化教學在職業教育的應用
對模塊化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早于“項目化”教學,職教界總結出了相對適合我國國情的“寬基礎、活模塊”教育模式。所謂“寬基礎、活模塊”教育模式,就是從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發,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要求,通過模塊課程靈活劃分、合理的搭配,首先培養學生寬泛的基礎知識、從業能力,進而培養其合格的專門職業能力。
職業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讓其成為一名從事某種社會職業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層次以上的教育,高職教育突出的在于應用,在于具有某一工作技能,而模塊化教學的內涵與應用正是“能力為本”培養的體現,所以模塊化教學在職業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
2.3 模塊化教學在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中的應用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2012版)中的結構要求指出:基本資源須按照課程概要、教學單元、教學資源,或按照課程概要、課程模塊、教學單元和教學資源來組織。其中的課程模塊正是模塊化進行組織教學的重要體現與應用,各教學模塊課程模塊由模塊概要、教學單元集合、模塊作業等構成,可理解為課程的章和節。
3.建筑CAD課程模塊教學應用與實踐
3.1 關于建筑CAD課程
建筑CAD課是《建筑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簡稱,是將傳統建筑制圖與現代信息技術繪圖軟件相結合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基于行動導向的職教理論指導下,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定位,滿足高職教育專業計劃中人才規格的培養目標和職業能力的實訓要求。是從事工程設計及CAD建筑繪圖應用的基礎,課程共 60學時。
課程是通過學習AutoCAD與天正建筑軟件兩個軟件,讓學生熟練掌握與利用AutoCAD基本操作技能,熟練地操作基本命令來繪制工程圖,并通過課程學習,進一步加深對工程制圖的相關規范的理解,掌握繪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夠熟練地繪制各種工程圖,如建筑施工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大樣詳圖)、結構施工圖等。通過天正建筑軟件的學習,要求學生能熟練地利用天正建筑軟件,快速繪制建筑工程圖,培養學生計算機繪制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及其它工程圖的技能。AutoCAD通用軟件側重于基礎訓練與制圖規范的掌握,天正建筑軟件則重于實際應用。
3.2 建筑CAD課程模塊化單元的應用劃分
建筑CAD課程是在60學時內完成AutoCAD與天正建筑兩個軟件的講解、實習、實訓、考核,課程知識點多,而現行的教材編寫的關于AutoCAD教材一般以是一個學期,70左右學時編寫,所以課堂教學可以采取知識模塊單元的教學方法,不完全以教材的章節為順序教學,將兩個軟件劃分為不同的知識單元(模塊)教學。通過精心的教學模塊劃分,將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劃分到不同的教學模塊中,在大綱的編寫,課程教學組織,學生實習實訓資源的編寫都圍繞模塊進行。例如將通過矩形命令REC的寬度、標高、厚度等參數的講授時,同將AutoCAD的各種視圖模式、視覺樣式、三維動態觀察等知識點融合其中講解,還可以進一步講解平面窗、剖面窗的繪制、定數等分、點樣式的設置,對像捕捉等知識點融于其中講授。建筑CAD課程模塊劃分如表1。
模塊在劃分時要將整個課程,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劃分在不同的模塊中,如模塊6:綜合實例,模塊主要內容有:CAD的綜合實例項目(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的繪制)圖框與布圖、打印出圖技術,文字與尺寸標注等。
模塊在劃分時對于各項主要內容,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如根據不同的專業,分為了解、掌握、熟練掌握等內容。如第7模塊,CAD復結、建筑工程圖與結構施工圖、建筑大樣圖、三維圖基礎部分,要求學生了解三維實體的繪制與編輯,面域創建及布爾運算、三維視圖與觀察,掌握建筑結構施工圖,熟練掌握與應用,建筑工程大樣詳圖的繪制技巧。
3.3 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與建設中的實踐
建筑CAD課程是高職建筑類專業學生必修課程,是必須掌握的基本應用技能之一,在學院市級精品課程《建筑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建設過程中,模塊化教學模式得以應用、在2012年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申報中,明確提出以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2012版)的要求,整個課程的教學組織以模塊為教學單元,將整個課程分為15個基本模塊,AutoCAD分為7個模塊,天正建筑軟件也分為7個模塊,還有一個綜合考核模塊。無論是教學大綱,還是學習指導教學課程錄像、演示文稿、教案、實習實訓、作業等主要教學資源都是以模塊為單元進行組織教學與課程建設,
4.建筑CAD課程模塊教學提升與發展分析
建筑CAD課程是一門專業應用非常強的課程,要求教師自身具有建筑工程類相關知識、掌握常見的建筑制圖規范,并結合規范與知識進行講解,讓這門課程真正成為建筑相關專業的課程的補充與延伸。
學生通過建筑CAD課程的學習,能快速利用計算機繪制建筑工程圖,課程教學要能滿足學生在畢業后,在建筑相關單位,不同工作崗位群中對計算機繪圖需求,培養學生畢業前,就擁有能完成相關崗位繪圖的能力,實現畢業即上崗,上崗即頂崗的教學目標。
如何提升模塊化教學質量呢?如何推進模塊化教學法在建筑CAD課程中的發展應用?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部份建筑CAD教師,因歷史原因由計算機教師擔任,他們有些缺乏建筑專業背景,提升專業知識水平更利于課程的教學;
第二:建筑CAD教師與建筑制圖課程老師相互配合,提升學生在建筑制圖課程學習的質量與知識,將更利于建筑CAD課程的學習;
第三:精心制作與劃分模塊,各個教師可以根據自我教學習慣,將整個課程的知識點融合于不同模塊中進行教學,特別要模塊化與實例項目教學法相結合教學,模塊劃分知識點要完整、要靈活而不呆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學生類別、所授課程的特點等各種不同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模塊教學法來完成教學,達到所要求的教學效果。
第四:教學過程中,要將建筑制圖的相關規范引入教學課堂中,各種建筑工程制嚴格按相關規范、以及建筑相關專業知識進行學習與繪制。
第五:編寫模塊化校本教材與模塊化實習、實訓圖集或教材。將所有建筑CAD課程相關知識要點設計有圖集或教材中,利于教師教學,學后課后實訓。
5.總結
總之,模塊化教學法是應用于建筑CAD一種很好的教學法,再結合實例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模塊化教學法是建筑CAD課程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教學法。當然任何一門課程要達到理想的教學質量,都需要教師以實際的行動去研究、去總結適合于所教課程、所教學生的教學法,要以學生為本,以校為家,用心去教,用心去激發學生學的能動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這是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之根本。
參考文獻:
[1]王晶瑩,高鴻翔.高職《土建工程CAD》課程模塊化改革的教學實踐[J].中國科技縱橫.2011年16期.
[2]卞素蘭. 模塊化教學法在AutoCAD教學中的探索應用.科技風[J].2008年1月(上)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TU-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1
通過自己的現場施工工作經歷和對建筑相關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對所培養的高職土建類專業學生進行專業定位。在對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施工及施工管理相應崗位典型的工作任務,進一步對施工員崗位的工作進行分析、取舍,凝練出行動領域和相應的學習領域。構建了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以"面向工程實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一、施工員崗位任務
作為土建施工人員應該具備以下要求,能貫徹執行國家的有關各項技術方針、政策、執行各項技術規范、規程和標準;具有識讀施工圖的能力;具有常用工程材料的應用能力;具有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工程造價預算知識;具有主要工種的操作能力;具有施工質量檢驗的能力;具有處理施工中一般結構或構造問題的能力;具有計算機的應用能力,能熟練運用office軟件、AutoCAD軟件及有關專業軟件。
二、課程體系建設
通過對施工員崗位任務分析,建立課程體系結構和課程設置
1.課程體系結構
本課程體系由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三部分組成,通識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
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平臺課程,建筑制圖與識圖、建筑材料、建筑測量、建筑力學、房屋建筑學、建筑設備、建筑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筑法規、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專業方向課程,地基與基礎工程、砌體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裝飾工程施工、鋼結構施工、施工組織與管理實務、施工技術資料管理實務、建筑安全技術與管理、平法識圖;專業素質拓展課程,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建設項目管理、建筑電工基礎、市政工程概論。
實踐課程包括:集中實訓,建筑制圖實訓(平、立、剖面圖)、建筑測量實訓、建筑CAD實訓、地基基礎實訓(土工試驗)、工程計量與計價綜合實訓、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綜合實訓、工種操作實訓;專業實踐課程,認知實習、專業實踐、畢業設計、頂崗實習。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B-0053-02
建筑CAD是建筑工程施工和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基礎技能課,課程考核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技能嫻熟程度和評價教師教學質量、調控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由于原有課程下培養的學生離企業人才標準存在一定的距離,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已不能滿足現有的課程教學,對此,應結合新的課程特點與培養目標,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與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過程考核,保證考核評價的及時性、真實性,有效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原課程標準下建筑CAD課程考核體系存在的弊端
原課程標準下建筑CAD課程考核體系存在諸多弊端,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第一,不注重識圖讀圖能力的培養,未全面貫徹房屋建筑制圖標準。建筑CAD原課程標準下考核體系中,評價內容未注重識圖讀圖能力方面的考核,導致學生讀圖能力差。也沒有將房屋建筑制圖規范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繪制出的圖形不規范。如果學生貫徹制圖標準,每個學生繪制出的成果圖應該會很相似,也輕易就能判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形成優質規范的計算機繪圖文件便于共享和管理。
第二,考試成績所占比例過大,出現高分低能現象。原課程成績評定標準是:平時成績30%,期中考試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40%,這樣一來,兩次考試的成績占了總成績的70%。這極易導致學生平時不用功,不重視學習過程,學習馬虎應付,積極性不高。有些學生為了應對考試,甚至出現了考試作弊,出現了考試成績與所掌握知識、實際運用能力不相符的高分低能現象。
第三,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原有的考核方法使得學生主要精力放在應對考試上,學到的知識不能綜合運用,忽視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精神的培養,各種能力無法得到鍛煉與提高,學生的情感、自尊和個性差異無法體現,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四,考核不全面,不利于人才的選拔。原課程的評價方法沒有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在教學中所有學生使用同一任務,同一評價標準。沒有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考核,僅僅兩次考試,難以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和水平,不利于人才的選拔。
二、改革后課程標準下的考核體系
改革后的課程設計采用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項目的設計既緊密結合企業的工作實際,又符合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將課程以項目的形式編寫,各個項目分為若干個小任務,每個項目后編制了一個實訓項目,用來作為過程考核,避免了舊考核體系中的弊端。
新的考核體系總體思想是:以考核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為主,能反映學生學習的過程,激勵學生學好專業知識;診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和改善教學方法;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歷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方法、思維習慣上的長處和不足;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水平和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新課程體系下成績評定標準是:平時成績占20%,階段性、過程性的項目實訓成績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30%,取消了期中考試,轉用階段性的項目實訓成績代替。通過階段性實訓測試檢測學生各階段的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各階段的能力進行專項考核,同時,也督促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階段性總結,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發展;促使學生重視每個教學環節,循序漸進地掌握教學內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
三、階段性、過程性技能實訓考核評價的構建
階段性、過程性的項目實訓成績占了總成績的50%,如此大的一個比例,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上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建筑CAD的積極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直觀地體現學生的水平與能力,有利于人才的選拔,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方法,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操作、團結協作、自我管理、改革與創新、情感與態度等多方面進行全面評價。
(一)設計多元化評價內容。該課程設計十個項目,在每個項目后設置一個實訓技能項目,每個項目均以百分制來計量,各個項目從簡單的單項能力的訓練到綜合能力的運用,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各個實訓子項目參照技能大賽的項目,并結合企業實際生產的流程,每個項目均來自實際的工程項目,用一套完整的施工圖來進行實訓項目的技能訓練,實現了真項目真做。針對每個項目設計了不同的考核內容,在內容設計上分為兩大模塊,一塊為專業技能訓練,另一塊為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在評價內容的設定上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階段性過程化的考核。
1.專業技能占60%。在專業技能的內容設計上主要是看學生將項目完成的同時,對各個項目的知識是否熟練掌握,包含繪制圖形的能力與編輯圖形的能力,同時每個項目都將識圖讀圖能力貫穿其中。
2.職業能力占40%。在職業能力的考核內容上,設置了自我管理能力(紀律)、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與自我提高的能力。對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主要是看遇到問題時能否主動去思考,能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否愿意與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能否養成反思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二)組織多元化評價主體。在實施的過程中采用了評價主體和方式多元化,采用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指導教師評價的方法,充分發揮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作用,更好地實現了技能目標與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在實施后發現自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在教學中可以進行實時監控,隨時調整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學習是為了學到知識與技能,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
采用互評的評價方式加強了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在團體實訓項目上的互評是小組長進行評價,各組的組長以組內成員對小組的貢獻進行評分。這樣,每個小組成員為了不給小組拖后腿,會積極主動的完成合作項目,而小組成員為了小組集體榮譽,也會主動地去教沒有學好的同學,這樣形成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學習氣氛。而個人實訓技能項目的互評則是小組內成員相互評價,采用自評互評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促進了學生積極參與、自我總結、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形成了積極、平等、民主的評價關系。
教師評價除沿用以往傳統的做法外,還可邀請企業有經驗的成員參加,選擇一些學生完成的項目作品,讓企業技術人員評價在這種新課程標準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符合企業用人標準。
(三)建立實訓評價表。每個實訓后都可以建立一個實訓項目評價表,讓學生完成實訓后在電腦上填寫評價成績。自評成績由本人根據實訓的內容對自我進行打分,考核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本人填寫完自評后,寫出本次課的總結,看看本次課的得失,有何進步,自己發現了什么操作技巧,有什么問題待解決。實訓成果展示,則將本次課的實訓成果圖形展現出來。在一張評價表上,可以看出學生本人對這次實訓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能看到本人的作品,讓學生更自信、更有成就感。
小組互評由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進行組內互相評價,因為在操作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對本組成員的學習情況是非常了解的,如果換成小組之間互評,小組與小組之的學習狀況不甚了解,就會造成評價的不公平性。
教師評價是在學生提交完實訓成果后,由指導教師進行填寫。三項完成后,事先設計好的電子表格會自動進行匯總評分,按自評30%、互評30%、教師評40%進行自動計算,在10個實訓項目全部完成后,將10個實訓評價表匯總到一個文件,進行統計,并計算出實訓總成績,最后以50%的比例匯總到建筑CAD課程的總成績中。下面用表1來展示學生的評價。
表1 實訓項目八評價表
項目名稱 辦公樓立面圖的繪制 專業名稱 建筑工程施工
實訓時間 實訓地點 計算機繪圖室 機號姓名
任課教師 實訓班級 評價得分
評價項目 自評
30% 互評30% 師評40%
專業技能(60%) 繪制圖形 (25分) 熟練運用立面菜單下的命令繪制1-13軸立面(10分)
熟練運用立面菜單下的命令繪制13-1軸立面(10分)
能熟練地創建樓層表(5分)
編輯操作 (25分) 能熟練運用立面菜單下的命令替換門窗陽臺(10分)
立面圖上多余的線條刪除、少的線條添補上(10分)
熟練地進行圖案的填充(5分)
識圖能力 (10分) 識圖準確、并能快速進行圖形的繪制(10分)
職業能力(40%) 自我管理能力(10分)
團隊合作能力(10分)
解決問題的能力 (10分)
革新、創新與自我提高的能力(10分)
小計: 0 0 0
總結: 綜合評價 0
學生成果展(要求展示1-13軸立面圖)
(四)采取多元化考核評價手段與方式。在考核評價過程中除采用平時評價、實訓過程評價、期末考試評價外,在期末總評價中,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應給予二次評價的機會,讓學生擁有進步的權利。而學生往往會珍惜這個機會,認真對待二次測試的過程。二次測試就是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復習鞏固、提高和發展,經過二次測試,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超越,重新擁有了自信。
課程結束后,指導教師綜合學生各個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以樸實、生動、飽含激情的評語描述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發展狀況,提出激勵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為學生繼續學習、終身學習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孫成才.《CAD制圖》校本教材建設中課程體系和考核體系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11)
1課堂教學部分
課堂教學主要是針對理論性的知識進行講解,要求學生掌握制圖的基本知識,了解并貫徹國家標準所規定的基本制圖規格,學會正確使用繪圖工具,掌握基本的繪圖技能。
1.1嚴格認真傳授制圖要求及標準
為規范圖樣,便于技術交流,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圖標準。作為一名學習建筑工程管理的學生,理所當然要掌握這些制圖標準。建筑工程圖紙是施工的主要依據,圖紙上的一條線的疏忽或一個數字的差錯往往會造成嚴重的浪費甚至返工。所以,授課過程中嚴格認真地對制圖要求進行講解,強調標準的重要性。課堂上還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老師布置的每一道練習任務,掌握好制圖的每個細節要求和標準。通過制圖要求和標準的貫徹,要把學生培養具備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
1.2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效果
培養空間想象能力與空間分析能力是制圖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引入多媒體教學,多媒體課件當中可以制作一些形體的三維模型圖片,與二維的投影平面圖進行比較,這樣學生更易于分析清楚立體與投影之間的關系。通過多媒體課件觀察形體的空間形狀和結構,引導學生想象出各個投影面的投影;再離開形體,讓學生根據各面投影形想象出形體的空間形狀和結構。這樣反復訓練就能很快培養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分析能力,改變了傳統的板書與掛圖教學方法,這樣做之后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了。
但是,是不是意味著采用多媒體教學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采用多媒體教學會使教學速度加快,學生做筆記的時間與消化的時間會減少,反而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制圖這門課,多媒體可以演示形體的投影、繪圖的步驟,但是學生課堂上的理解能力往往跟不上演示的速度,講解的時候聽懂了,而實際做作業時根本無從下手。所以說,針對制圖這門課,多媒體課件可以用來演示物體的立體與平面之間的關系。而對于繪圖的步驟及作圖技巧,老師還是要在黑板上給學生做示范,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
1.3借助輔工具,構造空間模型,建立空間想象能力
上課時老師可以借助于一些輔工具,比如粉筆盒、水杯、粉筆等等,這些工具相比與二維的投影來說,都很形象、很具體。借助于這些工具,學生應該能很好地把形體的立體與投影聯系起來。比如,講述到圓柱體及圓柱體截切部分內容時,完全可以借助教師上課時帶的水杯進行講解。再比如,講述到構造三面正投影體系時,告訴學生可以借助教室的三面墻面或者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書本進行構造。對于更難于理解的形體,學生還可以自己動手切割、拼做一些簡單模型進行組合,邊組合邊分析,這樣做更容易加深同學們對形體投影的理解,學習興趣也更濃厚。
1.4課堂上預留練習時間,鞏固教學內容
對于每節課講解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筆者會預留好學生練習的時間,用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通過這些針對性練習,可以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講課深度,為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達到預期的教學要求和效果。
2實踐教學部分
通過課程實訓和技能競賽,把制圖國家標準中的有關規定和畫法貫穿于其中,幫助學生消化、鞏固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訓練繪圖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繪圖和識圖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2.1高度重視學生的課程實訓
制圖課理論知識部分授課結束后,學生需要對這門課進行實訓。老師要制定詳細的課程實訓計劃、實訓內容及要求,明確實訓的目的。筆者認為,實訓就是讓學生獨立練習,獨立完成實訓內容,讓學生自己在實訓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是少數同學不理解或不掌握的話,提倡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幫助,把問題解決掉;只有在大多數學生都無法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下,老師才會去幫助引導和解決問題。
2.2開展制圖和讀圖比賽
為提高學生的制圖和讀圖能力,可以開展一些制圖和讀圖方面的比賽。比如,建筑制圖比賽時,可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按照建筑制圖標準完成一幅建筑平面圖;而建筑識圖比賽時,則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識讀建筑平面圖和結構平面圖中的內容。
2建筑識圖基礎理論的培養建筑施工圖識讀過程是一個思維過程,是根據必備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實踐經驗去解讀房屋建筑圖紙所表達的建筑物的形狀、大小、構造及有關技術要求等內容。筆者在教學中發現,一年級學生初學建筑制圖課程時因空間想象能力差感到學習困難,在識讀建筑工程時因缺少感觀認識和建筑構造、建筑結構等知識難以識讀建筑施工圖;在大學二年級時,建筑識圖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懼怕在專業課中識讀工程圖,針對這些問題,采用了現場教學法,模型教學法,工程案例教學法。
2.1模型教學法
(1)觀看模型,掌握建筑工程投影原因
在學習《建筑工程制圖》課程中,教學中讓學生看基本形體如棱柱、棱錐或者基本模型,增加他們對三視圖之間投影關系的感性認識,驗證投影原理。同時課后布置根據投影圖轉換繪制作業,來提高學生空間想象力及建筑形體的表達方法。
(2)模型制作與施工圖識圖相結合
對于結構施工圖,由于現場教學不好組織,鋼筋工程屬于隱蔽工程,很難看到鋼筋的配筋情況,因此,從圖紙到實際有很大的難度,也是很多學生的薄弱環節。針對同學們對結構鋼筋圖看不懂,在課程教學中引入小型結構模型的制作,在模型的制作過程中,讓同學們明白一些鋼筋的具體布置,與結構圖識圖理解過程不謀而合。此方法作為提高識圖能力的輔助手段,發揮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尤其是在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上,省去了繁瑣的空間想象能力思維引導過程。
2.2現場教學
在學生識圖教學過程中,常常會有學生提一些看似簡單卻又不怎么好解釋的問題,如:“這是什么呀”,“什么是散水、女兒墻”等,其實這些在課堂中都已經講解過,但是由于一些構造抽象,講解過后沒有留下任何印象,有些即使了解,但也弄不清楚,其實很多問題在課堂上解釋半天,只要帶學生到現場一看就什么都知道了,于是,帶學生進入現場進行實際現場教學試必不可少的,但是對于一些在建工程的施工單位而言,由于安全問題,不愿接受學生到施工現場學生,因此,目前進行現場教學對象主要是已投入施工的工程,比如學校的教學樓,宿舍樓。對于現場教學要進行很好的組織,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筆者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如下幾點。
(1)教師應事先確定教學的實際工程,弄清該工程的構造特點,以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
(2)將學生分組,每小組5-7個人。
(3)布置適當的學習任務,以至于使學生不至于走馬觀花。甚至無所事事,比如要求學生帶好小圖版、筆記本、卷尺等用具,對實際工程構件進行測量、記錄,并繪制在圖板上。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建筑工程構造做飯建立了形象直觀的認識,加深了相關構件含義的理解。還能將建筑工程制圖方面知識加以運用,從而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建筑工程識圖方面的能力。
2.基于工程實踐案例教學
在學習完建筑工程制圖、建筑構造以及建筑結構課程后,為了學習能夠系統的接觸工程中的圖紙,安排了一周建筑識圖實訓課程。實訓時間的安排:我們的建筑識圖實訓周安排在三年級開學初,恰好在學生學習完基本專業知識之后,走入崗位之前,為以后頂崗實訓和零距離就業創造條件實訓周的任務:讓學生讀懂一套來自實際工程的建筑工程施工圖實例,精選施工圖紙很重要,圖紙的內容不易過難,由于學校是新建的學校,考慮到學生可以與實際相結合,選用的圖紙基本是學校工程的圖紙。實訓的組織方式與內容:學生進行分組,一組4-7人,一套實際工程圖紙,分組進行討論,一起進行解決問題。實訓最后進行考核。考核先進行筆試,然后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口頭答辯。
新形勢下的社會需求要求畢業生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用人單位希望人才能直接頂崗,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式,把職業能力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傳統的建筑設計教學一般都是采用“理論課+實踐課”的形式進行,理論課多安排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師對建筑設計原理與方法進行演示教學,然后布置設計任務與教學目標,安排學生集中幾周完成。由于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分開進行,學生不容易掌握設計進度,在時間安排上容易出現前松后緊的狀態,往往臨近交圖前夕加班趕工,這不僅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是誤導,而且交上來的成果也不盡如意。甚至有些課程實踐環節與理論脫節較久,更容易導致效率低下,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2006年,教育部16號文件對“教學做”一體化、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既是當前課程建設與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克服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室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基本方式的教學模式,做到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合一,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目標。本文就《建筑施工圖設計》課程如何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作一解析,以期對高職建筑設計類課程實施這一教學模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其實質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內涵是教學與生產過程、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有機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統性,把課程內容與實訓內容組合成若干個教學項目,用任務驅動法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工作后能直接頂崗。“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質是將教室與工作現場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情景教學的氛圍,在教學中學習技能,獲得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能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時間和實訓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教學過程更具有實效性,使學生由原來的坐在教室里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地在實訓場所里面實踐、驗證理論知識。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得到激發。
二、建筑設計“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解析――以《建筑施工圖設計》為例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宜采用單元課的教學安排,將設計所需理論與設計實踐過程融為一體,將實踐過程分解為若干個教學模塊,設計理論融到各教學模塊中進行講解,講練結合。這種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可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一)以職業能力目標為依據,確定課程內容
通過調研和交流我們發現:國內有不少高職院校的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其實就是“小建筑學”的培養模式,即本科院校五年制的建筑學到高職院校就壓縮為三年制的“小建筑學”,教學計劃安排中對各門課程課時數進行壓縮,這種模式勢必淡化高職教育的特色與立足之本,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特色不突出,競爭力不強。
筆者認為:高職高專層次的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應定位在培養建筑師的助手,學生通過三年的培養應該具備初步的建筑方案設計能力,能勝任設計公司的輔助設計工作,具備后續學習能力,熟練應用計算機軟件繪制建筑圖紙,掌握建筑施工圖設計能力。
在教學執行過程中要求專業內每一位任課教師都應該熟悉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只有這樣,課程教學才不會因為不同的教師教學導致教學效果偏離較大。
基于以上專業培養目標,《建筑施工圖設計》的主要教學內容可以概括為:①建筑方案的完善與深化;②建筑施工圖設計的要點與構造設計;③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軟件應用;④建筑制圖的規范性教學。
(二)以工作過程為向導,組織教學實施
在工作崗位中,建筑施工圖設計的工作過程可以簡單描述為:設計任務――施工圖設計――圖紙繪制――圖紙校對――布版成圖。在安排課程內容時,與之對應的是:建筑識圖、方案完善――建筑施工圖設計要點――計算機繪圖――設計要點的落實――校對、文本制作。因此,該課程應以設計任務(項目)為載體,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開發,以行動導向進行教學設計,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施、檢查和評估的能力目標。
教學過程分為六階段進行(表1),建筑設計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穿行,充分體現能力本位,邊學邊做,是典型的三明治教學過程,能力培養呈螺旋上升狀態。
(三)以教學需要為目標,選取教材資料
建筑設計課程的知識點不可能僅僅局限在某一本教材之上,必須根據培養目標及崗位需求,統籌考慮和選取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專業及行業新知識新技術,對教材進行必要處理,選取適合學生需要的教材及參考資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自身工程經驗對教材進行提煉,進行通俗化教學,教會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建筑施工圖設計》課程目前國內尚沒有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編寫的教材,這和該課程的教材編寫存在一定難度有關。工程案例應該是經典的、有代表性的,能基本反映設計要點;作為教材,圖紙繪制必須規范,不能有較明顯的差錯,而由于設計圖紙的著作權關系使得教師編寫教材選用案例比較局限。由中國建筑西北院主編的《建筑施工圖示例圖集》由于其案例經典,成圖規范,設計要點表達通俗易懂,與圖紙結合緊密,體現了當前設計界的較高水平,可以作為青年建筑師與學生的設計參考。在教學中,我們還精選了深圳著名建筑設計公司的優秀設計作品、任課教師設計作品、專業往屆畢業生工作后的設計作品作為圖紙參考。這些既可以加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增強其自信,又能拉近學生與企業崗位的距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根據需要不斷補充《中南地區建筑配件標準圖集》、建筑設計規范、房屋建筑制圖規范、建筑施工圖設計深度規定等設計文件作為設計指引,模擬設計公司工作情景,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引用資料,這一技能的培養至關重要。
(四)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制定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教法一:項目教學法。在建筑設計教學過程中,通過詳細的設計任務為指引,以真實的工作任務或產品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進行真題真做或真題假做,讓學生參與整個設計過程,學生參與的全過程即教學的全過程。整個過程分解為四個參與的過程:①提供設計條件,喚醒參與;②設置繪圖任務,調動參與;③繪圖訓練,強化參與;④互評總結作品,拓展參與。
教法二:案例分析法。建筑設計教學很強的特點之一在于案例的豐富性,通過遴選案例進行教學講解,可以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案例的選擇應具有多樣性:既包括往屆學生在校優秀設計成果及工作后的設計作品,也包括任課教師的設計作品,還包括國內知名建筑設計公司的優秀設計作品。學生通過多個案例的比較學習后,就可針對設計任務進行創作。
教法三: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維評價體系。課程的考核是手段而不僅僅是目標,設計類課程的成績評價更應注重平時過程的考核。總評成績由平時表現(10%)、方案完善階段成果(10%)、平立剖面設計階段成果(10%)、詳圖設計階段成果(10%)、成圖階段成果(10%)、最終設計成果(50%)幾部分組成,細化設計要點考核目標。在評價作品時,采用的是動態評價體系,讓學生先獨立自評作品,再分組合作互評作品,教師總結作品分析要點,要求學生根據評價要點進行深化作品,以確保設計成果的質量。
2.學法
學法一:學習檔案跟蹤法。由于采用單元課的授課模式,學習周期拉長,學生課后思考時間增多,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任何疑問或是創新思維都應隨時記錄在記事本上,這樣有利于將問題集中研討,鼓勵同學之間互助學習,老師給予指導。
學法二:學習情境模擬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融學習過程于工作過程中的實訓情境,開展體驗性學習,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模擬設計公司氛圍,不僅能從考勤上嚴格要求學生,而且能強調職業技能培養的必要性,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要求。譬如,講解設計出現的錯誤會出現的后果、強調成圖規范的必要性、各專業工種配合在設計中的體現、按時按量交圖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工作中應做到既能肯鉆又能吃苦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工作后會碰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就理解到,對將來走向工作崗位的職業道德培養與職業素養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以完備的實訓場所為保障,進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我院經過多方借鑒學習,大膽推進教學改革,構建了“教學做”一體化建筑設計實訓場所,其中包含兩個模擬設計公司氛圍的專業機房、建筑構造模型室、建筑模型制作室以及建筑設計師選材庫實訓室,真正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理論與實踐一體化,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教學過程更具有實效性,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補充,實踐“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教學
校內實訓場所畢竟是模擬的實習環境,與實際的工作環境仍有一定差距。要做到與企業要求的零距離,還得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在教學計劃安排中靈活安排現場實習與頂崗實習,讓學生多與企業接觸,同時成立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創業工作室,承接真實設計項目,也是“教學做”一體化的具體體現形式。這種做法既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教師既講解理論知識又傳授專業技能,與學生相處時間增加,更容易獲取學生掌握技能和知識的情況,還便于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更好地滿足和服務社會。
三、結論
建筑設計技術專業課程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圍繞“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將設計工作過程引入課堂,能夠有力地指導專業實訓室與實訓基地的建設。通過對這一模式的幾年實踐,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
(一)應加強建筑制圖規范性教學
高職類學生普遍表現為制圖的隨意性較強,建筑制圖不夠規范。很多用人單位都反饋應加強制圖規范性教學,這就要求專業任課教師要在相關設計課程中多次重復、強調。
(二)應重構課程體系,關聯學生專業知識鏈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將知識鏈脫節,這需要教師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構,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要求每個教師都要熟悉本專業各門課程的內容與能力目標,并達成共識。
(三)要杜絕學生課后拷貝
建筑設計課程成果由于使用計算機軟件繪制,容易出現復制拷貝現象,為消除這一不良現象,要強行學生使用反拷貝程序,在設計任務案例時要做到每個學生都不同,這樣做雖然增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但卻保證了教學質量。
(四)以模塊化體系完善專業教材體系編寫
目前高職類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很多課程都沒有合適的教材,國內有些出版社也出版了一些教材,但是教材編寫特色不夠明顯,內容不簡練或是插圖說服力不夠,這都是當前一些教材存在的通病。今后教材編寫應能反映“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特點。可以采用模塊-課題-(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情境)的編寫思路,結合就業崗位群,簡化理論、突出結論,強化實訓、實驗、實習的作用。
自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后,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明顯得到提高,畢業生深受企業歡迎。為了實現畢業與就業零距離,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建筑CAD課程是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該課程對于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畢業后的就業相當重要。筆者任教建筑CAD教學已經八年,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教學實踐中的問題
1.學習方法方面
建筑CAD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學效果不理想。現在的老師是“自己割草喂羊,而不是牧羊,羊不會自己找草吃”。而學生大部分沒有自學能力。目前建筑CAD制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只注重低能力和基礎知識的培養;(2)教師采取單一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3)學生學習方式以機械接受為主。老師只注重完成教的任務,忽視了學生是否達到了學習目的。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深刻理解,不重視實訓,隨意性大,缺少實效性。
2.選取教材方面
市場上的CAD課程教材,有的是純理論的教材,有的是將CAD中的編輯與繪圖命令分開介紹,對于處在初級階段的學生而言,起不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方法方面
在日常的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CAD課程,老師先說明所要學習的命令,然后通過繪制圖形將CAD命令傳授給學生,學生學會了繪圖,理論也就掌握了。該種教學方法優點在于很好地體現了“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反作用于理論”。但在這種教學方法之下,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過大,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不利于培養頂尖人才。還有一些老師采用項目教學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命令,在實際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自己解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于基礎知識扎實和綜合能力很強的學生,而對于很多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基礎知識薄弱,自信心可能會受到挫傷,達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體會
在建筑制圖課程與計算機應用教學中,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思考,不斷改進的問題。筆者從自身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經驗和體會,使學生在愉快、積極、主動中學好這門課程。
1.讓學生真正帶著問題去學習
脫離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以教師的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主。讓學生真正帶著問題去學習,讓教師真正“以問題為紐帶”去教學。問題應該是由學生自己挖掘或與老師探討產生。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獨立見解。教師每次課后除了布置本次課堂內容的作業之外,還要安排與下次課內容相關的作業。目的是要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而不是感覺被逼著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學得快樂。
(1)分組學習。將學生分成幾組學習,按電腦操作水平較好的、中等的、相對比較差的三種類型分成三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安排好每個組長管理好本小組成員,再由學習委員督促小組長。
(2)分層次教學。由教師分析并演示某個CAD命令,學生根據老師的演示完成任務,學生既掌握了本次課的理論知識,又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了技能。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既有了成就感,也增加了學習信心。分組學生要互相討論、團結協作才能完成,這樣挖掘了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目的。這樣也會提高班級的學習氛圍,加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2.與其他課程結合,同時開展教學
關鍵詞: 建筑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practice teaching;Richard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0-0246-02
0 引言
新時期,由于知識社會的發展和不斷變革,致使整個社會的人力結構、經濟結構、勞動組織結構以及職業資格等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勞動組織結構和職業資格方面的變化,對于我們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希望。
1 現行高職建筑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優缺點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類專業的傳統實踐教學方法有:參觀認識、演示驗證、工藝操作、項目設計、綜合實踐。采用參觀認識方法的有建筑構造、專業認知、施工技術等;采用演示驗證方法的有建筑材料、建筑制圖、建筑力學等;采用工藝操作方法的有建筑測量、施工技術等;采用項目設計方法的有建筑制圖、建筑CAD、工程概預算等;采用綜合實踐方法的有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實訓項目,應用不同的方法,以期望達到不盡相同的實訓目的和培養要求。參觀認識的方法側重培養學生觀察總結的能力;演示驗證的方法則側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工藝操作側重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并在一定范圍內增強學生實踐經驗(例如,對通用儀器實踐操作的經驗,對應用儀器時常見問題的處理經驗等);項目設計側重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及創新設計的能力;綜合實踐的方法側重于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處理問題及應變溝通能力。雖然,按照以上常規方法進行實驗、實訓可以達到一定的培養目標,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由于傳統實踐教學過程時間安排有限,因此,在實踐教學開始前,實訓指導教師就將理論講述一遍,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去主動驗證。然而,因為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本就有著很大的差異,高職學生大多又都屬于技能型人才,對單純的理論學習本來學習興趣就不高,在老師講授理論時學生掌握的本就有限,所以,學生在正式實訓期間,真正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理論自主進行實踐的學生寥寥無幾。最終,只能是學生一味的等候實訓指導教師的安排,實訓指導教師要求學生怎么做,學生照做。致使實訓結束時,學生所掌握的技能也僅僅只是按照老師要求操作而已。使學生實訓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
二是由于傳統實踐教學方法(例如參觀認識方法、演示驗證方法)使學生大量的刻板的、被動的接受知識,一旦離開課本,學生不知應該如何著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更是無法做到提早發現問題,防微杜漸。這樣,學生體會不到學習本專業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尤其對一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就會認為“學無所用”,逐步的喪失學習積極性,逐漸產生厭學情緒。
三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于某些構造的知識運用能力不夠,對于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自己不能自主解決,最終致使設計實訓變成了照抄或者描圖訓練。
四是綜合實踐管理難度大,學生在實訓期間個人目標不明確,很多人在工地整天走馬觀花式的走過場。對于實習日志、實習考勤等都有弄虛作假,更有甚者是直接照抄作假,缺乏甚至根本沒有個人的主見和見解。使整個綜合實習無法實現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目標,只是學生熟悉工作環境,體驗工作流程的一個過場。
2 理實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