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00:40: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師教育格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
3、智慧來自勤奮,成功來自智慧。養成勤奮的好習慣,讓智慧為你打開成功之門。
4、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師如何釋放對孩子的愛。
5、教師一字一句溫馨和智慧的話語,能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關愛重視指導和欣賞,這是教師職業所獨具的人性感召力。這是教師職業的大愛帶來的人性美!
6、少年時代的大量閱讀,知識的大量積累,猶如一本電腦字典,攜帶與運用都方便。
7、美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價值,更是一種生命的體驗;美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8、所謂“教師成長”,第一個是生長智慧,第二個是增加快樂。
9、我們都隨時處于正在學習的過程。
10、生活是平淡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快樂永遠與你的追求同在,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11、只有逆流而上,才能找到水的源頭。
12、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13、“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忠于自己的選擇,成功便會向你招手!
14、積極者相信只有推動自己才能推動世界,只要推動自己就能推動世界。
15、昨天已逝,明日是謎,面對今朝,盡力而為。
16、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該做的事
17、一個人從事教師職業的起始標準就是敬業。在此基礎上提出師德的第二個核心,就是愛生。愛學生是師德的一個重要核心,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感召,沒有愛就談不上教育。師德的第三個核心是師格,師格指教師的人格和品行,身為教師要嚴于律己。
18、我相信,講臺就是鍛煉我、錘打我的地方,我將永遠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19、我愿將自己全部的愛獻給孩子們,讓他們在人生起跑線上跑好第一步。
20、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1、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22、教師不只是一種職業,更擔當著一種責任。教書育人,既是對歷史和未來負責的使命,也是對于自己良心的責任。
23、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到最后要當校長,因為優秀的他當校長后還能帶動一批人優秀。
24、“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積累好你課堂上的得失,珍惜好你生活中的感受。
25、朋友般的竊竊私語,手足間的循循善誘,親子式的諄諄囑咐……溫馨的故事里,學生老師是出色的主人公,師生情則是永恒的主旋律。
26、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
27、我愿做鼓蕩著愛與溫暖的春風,使孩子只需輕輕一躍便騰空而起,在成長的天空里翅高飛。
28、成人比成才重要,會學比學會重要,進步比領先重要。
29、獲致幸福的不二選擇是珍視你所擁有的遺忘你所沒有的。
30、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
31、環境永遠不會十全十美,消極的人受環境控制,積極的人卻控制環境。
32、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
33、沒有口水與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
34、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諧的人際關系,勤奮求實的態度,崇高的道德情操,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標。
35、三寸粉筆三尺講臺育花苗,一顆丹心一生秉燭獻春華。
36、我要把微笑綻開給孩子,鼓勵傳達給孩子,關愛贈送給孩子,讓每個孩子都盡享教育的真愛。
37、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要有甘做綠葉甘當園盯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
38、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39、人生的道路,漫長而坎坷。重要的是要能主宰自己。
40、好的種子,不怕埋沒,總有出土的一天;努力的人,不怕寂寞,總有成功的一天。
41、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于改變自己。
42、學習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么呢?
43、老師糊涂一時,學生糊涂一世。
44、在逆境中要看到生活的美在希望中別忘記不斷奮斗。
45、教師的幾個不等式:有名氣≠有水平,人緣好≠威信高,有點子≠有能力,資格老≠經驗多。
46、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47、勤奮是你生命的密碼能譯出你一部壯麗的史詩。
48、掌握好的方法,是學業有成的前提;打下好的基礎,是事業發展的必需;養成好的習慣,是終生受益的偉業。
49、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本深奧的書,我要用畢生的精力去讀懂每一本書。
50、空談不如實干,踱步何不向前行。
51、我們的老師們自己要有夢,讓自己有希望,讓我們活在我們的希望中,活在我們的夢想中。
52、面對孩子,有愛才會有責任感,有責任感才會始終付出愛的行動。
53、美麗的藍圖落在懶漢手里也不過是一頁廢紙。
54、用我的真誠、執著與愛心,點擊學生智慧的鍵盤,啟迪學生美好的心靈。
55、給孩子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讓他們在一頁頁翻飛的書頁間起飛,在湛藍如洗的天空下,無憂無慮地飄飛。
56、歷日經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顯。
57、做本真教師,教本色語文,育世紀人才。
58、把簡單的事情做徹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經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
59、決心決定成功。
60、教育加贊賞等于教育的平方。
61、處處留心皆學問,肯學終為人上人。
62、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63、我要用心去傾聽學生的心聲,用幽默去融洽和學生的感情,用勉勵去點燃學生的自信。
64、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愛,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內心世界彈撥和諧動人的樂章。
65、同譜育人新篇,共架理想金橋。
66、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么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67、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
68、用心關注孩子,用心接納孩子,用心體會孩子。
69、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70、“辨忽微于毫芒,察跡象于疑似”,成功的教學往往在于細微處見精神顯功力。
71、教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
72、不要隨便給一個學生定性。
73、為自己的心靈找一塊凈土,靜下心來沉迷于育人花園之中。
74、望遠鏡可以望見遠的目標卻不能代替你走半步。
75、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76、將快樂傳遞給每一個孩子,讓孩子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精彩。
77、只要你想象得到,你就能做到;只要你能夢見,你就能實現。
78、讓我走進童心世界,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79、時時保持敬業精神,處處關心學生學習生活。
80、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對教師來說,修養是教育的載體,境界是教育的起點,人格是教育的風帆。
81、凡是別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有毅力地努力,是沒有什么事做不到的。
82、當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時,要在暗示提醒的同時,更多的是反思自己的教學。因為反思才能促進教師的成長,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更有磁性。
2、教書是我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也是幸福的所在。
3、老師的根本職責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代替學生學習。
4、兢兢業業,育小苗成長;開開心心,觀桃李滿園。
5、有序的緊張比盲目的樂觀更受歡迎。
6、用愛的橡皮擦去不快的痕跡,用善的鉛筆勾出美的世界。
7、教育是播種太陽的事業。
8、用真誠呵護學生心靈,用激情點燃智慧火花。
9、老師多一點耐心,學生就會多一點信心。
10、無怨有悔是一種思想境界,有怨無悔是一種生活境界,有怨有悔是一種能力境界,無怨無悔是一種道德境界。
11、學生喜歡幽默的老師,但是,不喜歡搞笑的老師。
12、考高分是每個中國學生必須具有的素質。
13、學生都是孩子,沒有不可饒恕的錯誤,給孩子一個機會,為學生開辟一條道路。
14、用愛關注每一個學生。
15、有容乃大,時刻保持寬容心態,放松心情,方能收獲成功,贏得美譽。
16、寬容是一種風度,尊重是一種品質,教育當無痕,需要寬容尊重,更需要以身示教。
17、教書育人,千言萬語道不盡,取其精髓匯一字——愛!
18、教育是個系統工程,要讓工程實施趨于完美,需要管理者精心策劃,更需要建設者孜孜不倦地付出睿智和才干,而不僅僅是汗水。
19、以誠在三尺講臺前耕耘,用愛在學生心靈里播種。
20、民以食為天,師以校為家。惟有傾心澆灌,方能贏得桃李芬芳。
21、有愛就有成功。
22、有信心不一定會贏;無信心一定會輸;做一個有信心的人,不必在乎輸還是贏。
23、教書先教人,以德立教;塑人先塑己,以己示人。
24、三尺講臺之上,我們四季耕耘,憑著一腔熱血,換取兩袖清風。
25、人生有限,能干好一件有意義的事,就是成功。
26、害人之心不能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幫人之心不能無,貪財之心不可有。
27、捧著一顆真心,拿出一份真誠,笑臉相對,總會有一份珍珠般晶瑩的友誼出現在你的身邊。
28、一個教師的成功之處,就是把自己的學生塑造為有德、有才之人。不要輕言放棄,追求本身就是一種精神!
29、一言一行影響學生品德,點滴知識樹立教師楷模。
30、一臉微笑,渾身陽光,做好人,做好老師。
31、用你的睿智引領學生,用你的真愛感染學生
32、讓孩子們在愛的教育下健康成長
33、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
34、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教育之花永遠燦爛!
35、平凡人生,品味平淡工作中孩子們帶來的快樂!
36、讓每個孩子在音樂中快樂地成長!
37、三尺講臺,展示教師人格風范。辛勤耕耘,培育祖國合格人才。
38、一支粉筆寫童心,三尺講臺抒人生。
39、能力培養就好比是酵母發酵的過程,速度是緩慢的,不可一蹴而就。教師就應該做那個耐心而又細心的師傅。
40、教育的成功不僅在于讓學生成為一個知識豐富的人,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懂得做人的真諦。
41、教育的成功不在于教師付出多少,而在于學生收獲多少,學生的收獲就是教師的收獲。
42、永遠記住別人對你的好,永遠記住你對別人的好,前者為了報答和掛念,后者并非為了索求,而是為了豐富人生,這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愫。
43、一句溫馨話語,可以拯救一個脆弱的生命;一顆誠摯的愛心,可把荒漠變為綠洲。
44、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45、學生是座水庫,可以種植智慧,也可以養殖知識。
46、有了愛心的教育,教育才會溫馨;有了效益的教育,教育才會興盛。
47、讓孩子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48、心甘寒暑辛苦,情愿生活清貧。守著我的一方心靈樂土,盼著我的門下桃李芬芳。
49、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
50、山腳下的小草和山頂上的小草,沒有本質的差別,但是,一定有高低的區別。
51、用一顆寬容的心,看待身邊的一切。
52、教育需要等待,等待花蕾綻放的精彩。
53、要尊重學生,不要隨便對他做出評判。
54、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只要一點一滴去努力,正確面對現實,向往未來,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才會贏得一個個美妙的成功。
55、憂傷著孩子的憂傷,快樂著孩子的快樂,讓心靈的花朵芳香四溢。
56、教育的本質是精神的創生和靈魂的感召,精神只能用信念去創生,靈魂只能用心靈來感召。
57、每一位老師,都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它的挺立應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的舒展更是一曲智慧的禮贊。
58、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祖國明天的棟梁。
59、學生健康我的心愿。
60、有序的思考者,比盲目的勤奮者更值得肯定。
61、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內容。
62、讓我們用心去呵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它會為孩子們今后不斷的學習注入源源動力。
63、育人要學太極拳,教書要學廣播操。
64、教育是一種感動,這種感動源自內心的真愛;愛是一種恒久的忍耐,這種忍耐是無數次失落卻依然堅守的那份樂觀的期待。
65、用勤奮書寫人生,用創意成就未來。
66、成功和謙虛是兄弟,驕傲和失敗是姊妹。
67、你給孩子一個微笑,孩子還你一片真情;你給孩子一份尊重,孩子還你一份愛戴;你給孩子一顆愛心,孩子給你一個世界。
68、微笑是進步的開始,謙虛是成功的開始。
69、用愛托起學生的一片藍天。
70、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可以說明學生實實在在地在學習,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精彩便從錯誤開始。
71、教育,它是一種無怨無悔的付出。
72、用知識潤澤孩子的心靈,用智慧豐富孩子的人生,用熱忱點燃孩子的生命,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用汗水揮灑三尺講臺。
2、我要把微笑綻開給孩子,鼓勵傳達給孩子,關愛贈送給孩子,讓每個孩子都盡享教育的真愛。
3、傾注心血的愛能使孩子們早日鮮花綻放!
4、我愿將自己全部的愛獻給孩子們,讓他們在人生起跑線上跑好第一步。
5、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師如何釋放對孩子的愛。
6、當你埋怨學生太笨的時候,你也該自問:什么叫誨人不倦。
7、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匯之處是愛的圣地。
8、藍如洗的天空下,無憂無慮地飄飛。
9、用心對待每個孩子,用誠對待每位家長。
10、面對孩子,有愛才會有責任感,有責任感才會始終付出愛的行動。
11、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聽孩子的世界。走進孩子的世界和他們共同生活,共同游戲,做他們的好朋友。
12、如果這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展的話,大多數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這就是早期教育。
13、抓住今天,盡可能少的依靠明天!
14、給孩子一縷陽光,孩子會給你一個太陽!用心,用愛,努力做到最好!
15、給孩子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讓他們在一頁頁翻飛的書頁間起飛,在湛藍如洗的天空下,無憂無慮地飄飛。
16、在淡泊中追求,在奮斗中奉獻。
17、生命需要燃燒激-情,教育更需要燃燒激-情,燃盡自己的一切,鑄造不朽的詩篇。
18、讓我走進童心世界,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19、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永遠保持一顆童心,做孩子們的好朋友。
20、我愿做鼓蕩著愛與溫暖的春風,使孩子只需輕輕一躍便騰空而起,在成長的天空里翅高飛。
21、太陽的幸福,是給人以光明;月亮的幸福,是給人以溫馨;園丁的幸福,是讓每一棵小樹苗茁壯成長。愿每一棵小樹都能夠接受陽光的照耀、月亮的關懷;愿每一棵小樹都能夠成為參天大樹。為此,我們努力著、奮斗著、奉獻著……
22、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天使,一個天使就是一個希望,一個希望就是一段快樂的成長故事。讓天使快樂茁壯,讓希望如花兒般綻放,讓故事如敘事般優美DD這就是我們一生無悔的追求!
23、教師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24、要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
25、傾注心血的愛能使孩子們早日鮮花綻放!
26、微笑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責任。
27、用心關注孩子,用心接納孩子,用心體會孩子。
28、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教師不存在的地方,無知就變成了聰慧。
29、將一切美好傳遞給孩子!
30、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
31、將快樂傳遞給每一個孩子,讓孩子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精彩。
32、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香。
33、在集體中,要盡可能多地要求每位同學,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每位同學,讓每位同學對自己都有信心。
34、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
3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愛,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內心世界彈撥和諧動人的樂章。
36、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小精靈,他們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愿盡我的全力去點燃學生心中求真、求善、求知的火把。
37、今天的積蘊,是為了明天的放飛,還有什么比看著自己的學生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更令教師欣慰的呢
38、花兒開放需要一定時間,孩子成才需要一個過程,做一個有愛心、有智慧的教師,用自己的汗水去澆灌每一種“植物”,讓他們開出獨特、芬芳的花朵。
39、教學相長,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會學到很多。
40、用我們的愛關心每一個幼兒。
41、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既有苦,也有樂。
42、用心做事,珍惜每天,以誠待人,知足常樂。
43、把愛心獻給孩子,誠心送給家長,信心留給自己。
44、關心多一點,放心多一點;愛心多一點,信任多一點。
45、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46、教育加贊賞等于教育的平方。
47、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學生們在成長!
48、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49、為了孩子,一定要給他們新作品,使他們敢于面對縱橫交錯的新世界,不斷發芽滋長。
2、老師,大家都說您培養著祖國的棟梁;我卻要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梁!
3、我愿做鼓蕩著愛與溫暖的春風,使孩子只需輕輕一躍便騰空而起,在成長的天空里翅高飛。
4、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么會綻開那么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5、人生旅程上,您豐富我的心靈,開發我的智力,為我點燃了希望的光芒。謝謝您,老師!
6、老師您如秋天里的一絲風,吹黃了大地,喚金了稻谷,而我們得到了豐收的碩果。
7、您的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的教學在課堂,成就卻是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8、學生眼中的您婚前比婚后親;課下比課上活;校長比學生熟;假期比開學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桃李芬芳,其樂亦融融。祝福您,節日愉快!
9、因為您的一片愛心的灌澆,一番耕耘的辛勞,才會有桃李的絢麗,稻麥的金黃。愿我的謝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鮮花,給您的生活帶來芬芳。
10、在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為我們開道。
11、我相信,講臺就是鍛煉我、錘打我的地方,我將永遠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12、用心關注孩子,用心接納孩子,用心體會孩子。
13、一旦天下無智,唯有您來破天機因為您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也許有一天,老師在您再也站不起來的時候,我們都站起來了,在您的微笑中我們站成了一排排蒼翠的大樹
14、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
15、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
16、往曰,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識的種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結出的碩果DD老師,這是您的豐收!
17、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師,您是一位偉大的園丁!看這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
18、敬愛的老師,您就是黑夜里的一盞明燈,把迷茫的孩子帶向光明的世界。您的光芒柔和,令人溫暖,親愛的老師你是沙漠里的一片綠洲,總是在孩子絕望的時候諄諄教導,你的綠色,溫和耐心,好象一股芳香,沁人心脾。
19、您像一支紅燭,為后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
20、鮮艷的花兒,踮起腳尖親吻你,甜美的氣息,撩人心醉,沁人心脾。歡喜的淚水,傾訴著心中的甜蜜,幸福的笑靨,盛滿了對事業的癡迷。
21、用我的真誠、執著與愛心,點擊學生智慧的鍵盤,啟迪學生美好的心靈。
22、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23、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而您卻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在您的節曰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獻給您。
24、忘不了您和風細雨般的話語,蕩滌了我心靈上的塵泥;忘不了您浩蕩東風般的叮嚀,鼓起我前進的勇氣。老師,我終生感激您!
25、您因材施教,善啟心靈。我們捧著優異的成績,來祝賀您的勝利!
26、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27、一雙雙清亮純凈的眸子里,洶涌著無比的崇敬與感激;干涸的心田里,灑下您辛勤的汗滴,您的肩膀上,我們看到了廣闊天地。
28、做本真教師,教本色語文,育世紀人才。
29、我最親愛的老師,你辛苦了!我只想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30、縱然歲月會重新塑造我們的容顏,我永遠是您的孩子,敬愛的吾師!
31、往日,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識的種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結出的碩果DD老師,這是您的豐收!
32、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33、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
34、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35、加減乘除,算不盡您作出的奉獻!詩詞歌賦,頌不完對您的崇敬!您用知識甘露,澆開我們理想的花朵;您用心靈清泉,潤育我們情操的美果。
36、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37、我愿將自己全部的愛獻給孩子們,讓他們在人生起跑線上跑好第一步。
38、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為我點燃了一盞最明亮的燈;再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您給了我一雙強有力的翅膀,讓我在知識的世界里遨游!
39、我要把微笑綻開給孩子,鼓勵傳達給孩子,關愛贈送給孩子,讓每個孩子都盡享教育的真愛。
40、經歷了風雨,才知道您的可貴;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偉大;——謝謝您我尊敬的老師!
41、我只對您說一句話老師,您辛苦了!我愿是一塊輕柔的紗巾,為您擦去汗水和灰塵;我愿是一束夜來香,和星星一起陪伴在您身旁。
42、我們都坐著,老師只有您站著!您站著的時候,我們看見了一棵參天大樹,您揮動的手臂搖落了滿樹的碩果。我多想再一次注視您的目光讓熱情重新把我的理想點燃我多想再一次聆聽您的講課讓知識重新給我飛翔的翅膀。
43、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么會綻開那么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44、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并不要求任何報酬。
45、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閃爍著迷人的光華;你的歌聲像春天的小溪,把歡樂帶給了大家。
46、真空堅定謙遜樸素DD這是您教給我唱的歌,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47、老師,人說您在培育祖國的棟梁,不如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梁。
48、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還要說,師恩似海,因為大海浩瀚,無法估量。
49、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50、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51、希望今天,所有的老師都會從心里微笑;為自己自豪吧,因為你是老師!希望今天,所有的老師都會從心里微笑,為了桃李滿天下!只要老師快樂,我們就快樂!
52、您諄諄的教誨,化作我腦中的智慧,胸中的熱血,行為的規范……我感謝您,感謝您對我的精心培育。
53、一個個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屆屆學生走來又走過,不變的是您深沉的愛和燦爛的笑容。祝福您,親愛的老師!一個迸射火花的身軀,肩挑著一個傳誦至今的壯舉,明天因你而美麗!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131-02
當年做學生現在當老師的筆者,深切感受到高等教育中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滿堂灌、“填鴨”式的錯誤教學方式,至今仍然相當普遍,盡管教學改革的口號已經在全國喊了多年。反觀教育質量相對較高的香港,現在依然在搞教育改革,香港的課程改革建議通過四個關鍵項目(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運用自尋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等)促進學生學習,鼓勵發展校本課程[1]。正如2011年4月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所言,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職專科教育,都屬于高等教育。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談到“十二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時,在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中要求職業教育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推進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模擬仿真等多種教學方式,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增強教學環境、教學過程的真實性和參與性[2]。
筆者乃公辦高校統招畢業,在社會工作多年之后,再執教于民辦高職院校。一直覺得中國高等教育的教學現狀非常尷尬,總結為“公辦院校學生想學,老師沒心教;民辦院校老師想教,學生沒心學”頗為經典到位。所以,高等教育的職業教育要創新改革,本科研究生層級的教育更需要創新改革。
一、課程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學的前提準備,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材。而正如教育部高教司財經政法處的武世興指出,目前高等財經教育教材教學內容陳舊、教材重復建設嚴重。在某些高校,多媒體教學變成教材搬家[3]。由于中國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停滯不前,或出版書籍的數量,是教師等事業單位職員晉升與工資掛鉤的職稱之必備條件,導致市面上教材版本泛濫,反過來又讓從事教學的老師們自己在選擇教材的時候眼花繚亂。更有甚者很多院校和老師以自編教材為業績,做面子工程,實質是粗制濫造、低水平抄襲的“山寨教材”。
筆者認為,若想達到教學目標,第一,不容輕視課堂教材版本的選擇,不選更不要自編“山寨教材”,否則誤人子弟。第二,涉及從業資格證等考證相關的重要課程,盡量選擇考證官方的指定教材。第三,同一課程不同專業,也要選擇不同的教材版本,切勿“一刀切”。比如會計專業的《證券投資》課應選用入門基本級版本的教材,投資理財專業則選擇知識結構更專業更深入的教材版本。第四,盡量選用緊跟時代的教材,或者暢銷的教材。
二、課堂教學方式改革
教育應該盡可能的理論與實際實操相結合,這個應該不僅僅只是高職教育的要求,也應當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要求。本科研究生教學應該側重理論教學,高職類專科類教育才側重實踐應用教學,純屬無稽之談。尤其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果還是紙上談兵的照本宣科,那不如讓學生自學看書來的更有效率。比如《證券投資》課程,如果院校有硬件條件的話,完全應該在前期學習完基礎的證券理論知識之后,直接到電腦實訓室進行股票實戰教學或模擬教學。
在教學上,教師還可以創新一些教育方法。比如,采用一些使用方便的制作課件的軟件,自行制作課件。如采用Articulate,Captivate、Udutu、VoiceThread、Brain等軟件利用文字、動畫、音樂、語音配音、模擬練習、自測等功能,制作互動有趣的學習課件。甚至采用這些整合式的軟件制作的互動課件,能夠下載到手機,實現我們講的移動學習,即M-Learning[4]。
最后,在課堂教學完畢后,教師要采取倒逼法,設法把作業消滅在快樂的課堂里。為什么非要留作業,尤其在大學?有些教師純粹是為了留作業而留作業,覺得一堂課上完了,如果不布置點作業,就少了點兒什么[5]。以《證券投資》課教學為例,這種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再布置純理論純概念類的作業毫無意義,反而是加重學生負擔,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師隊伍改革
教師實踐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以及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教師教學智慧是教師實踐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教師實踐知識還可以通過教學風格、格言、教學想像、教學互動等方式表現出來[6]。
應該不僅是高職類專科類老師,所有從事高等教育的老師都應當具備基本的實踐知識。以《證券投資》課教學為例,擔當課程教學的老師最好是教學過程中都一直在炒股,而最基本的要求是曾經炒過股票,且距離教學的年數不是太長。知識是不斷更新和淘汰的,實踐知識也需要更新才能符合教學的要求。不然,該老師不具備從事該門課程教學的條件。
四、學生考核方式改革
單純以死記硬背的理論考核,以期末考試試卷分數來考核學生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肯定是淘汰過時的傳統方法,尤其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比如《證券投資》課。在加入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上課出勤情況的考核之后,很多教師在很多教學研究論文中提出用股票實戰或模擬炒股的最終成績,來作為該類課程的最終成績。筆者覺得,這個考核方式比傳統試卷方法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也未必科學。首先考試時間必須是股票開盤交易的那個時間段,這種考核辦法不便于真正落實,尤其在考試班級較多的情況下。再者,股票證券行情是隨機性的,不能簡單的以股票交易盈利狀況,來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這就好比證券理論學得好,未必能炒股賺錢一樣的道理。因此筆者考慮,不妨使用理論考試結合證券炒股軟件功能的熟練程度來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而只把股票交易盈利水平作為一個參考。
香港理工大學的黃德輝主任認為,判斷一名職業院校教師是否合格應有三項標準,分別是令學生滿意、令用人單位滿意、令領導滿意。這三項是一票否決制,這其中一項不合格,就說明這名教師不合格[7]。這個標準,也適用于同屬高等教育范疇、從事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教師。教學水平是隨個人教學經驗不斷提高的,扭轉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你我每一位老師有意識的、努力的去改變才能慢慢做到的。我們不必過度強調大學教師要擔當起“社會楷模”的角色,僅單純的從教師是一份拿薪水的職業來看,做好教學工作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衷心期望同樣奮斗在課堂一線崗位的所有高等院校教師能有所啟發,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李子建.香港課程與學校改革對學校領導的啟示[J].中小學管理,2012:43-45.
[2]魯昕.圍繞中心工作服務發展大局努力開創職業教育科研新局面——在全國職業教育科研工作會議上的工作報告[J].現代教育,2011:7-9.
[3]武世興.抓住機遇走內涵發展道路推動高等財經教育科學發展[J].中國大學教學,2011:23-25.
[4]張偉遠.創建第三代網絡教學[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28-31.
[5]趙徽,荊秀紅.解決高效課堂[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97.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地提高和嚴格。除了具有豐富的知識以外,還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藝術和人格魅力。所謂教學語言藝術,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規律和審美性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系,把所教的知識和信息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活動。所謂人格魅力,就是教師模范的言行表現。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語言修養,還要鑄造一個有魅力的人格。現將時代對教師在這方面的要求闡述如下:
一、語言藝術要講究
(一)科學性要嚴密
政治課是向學生傳授理論的教育,因此,政治課的教學語言必須嚴謹、精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1. 規范使用政治專業術語。對教師來講,規范地使用專業術語,能使學生較好地把握該學科的基本理論,提高理論素養。反之,如果一味強調通俗易懂或趣味性,就會將政治術語任意簡單化,造成概念混淆、用語不確切的現象。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不是“通俗”的政治,甚至可能是一堆“垃圾”政治。對學生來說,同樣也要有專業表述的要求,才能在考試中不丟分。為此,我多次強調,中考的主觀題答卷,必須是專業的表述,切忌沒有理論表述基礎的自我語言。在課堂練習或提問中,我絕不允許學生用太多的自我語言,而要引導學生選擇專業術語或直接引用課本的專業句子來表達。如果學生結合實際來分析問題,那當然除外。
2. 掌握與專業有關的新語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知識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涌現出一批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新的學科群,這就要求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及時汲取新的“營養”,確保教師的“思維機器”既能“有米可炊”,又能給學生提供一股“活水”。
據此,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常給學生設置課前5分鐘的語言訓練活動,內容是對當前時政進行點評。學生經過精心準備,常為點評帶來最新、最受人關注的時政熱點。教師在點評中的責任是幫助學生提升對時政的認識、抨擊和分析能力。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一桶與時俱進的活水。要做到這一點,老師就需要刻苦學習,不斷汲取新的政治營養成份,如:信息不對稱、犯罪成本等跨學科概念,否則就跟不上時代所賦予的教學任務。
(二)邏輯性要合理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思緒不清則語言不明,表達上的不確切和含糊只能說明思想混亂。”所以,政治課教學要求教師思路清晰,敏銳把握問題的本質,破題簡潔明快,入題新穎獨特,論題精辟深刻,聯系實際合情合理,并且要講究表達上的啟承轉合,遵循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從“是什么”到“為什么”到“怎么樣”的思路,都要講究邏輯。這是當好政治教師的前提。
(三)生動性要加強
1. 語速適度,加強感情交融。夸美紐斯說:“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起帶進去。”教學語言應盡量如此,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結合、疏密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精華,語氣要時輕時重,語速要時緩時急,聲調要抑揚頓挫、有板有眼、錯落有致、聲情并茂,有一定節奏感和旋律美。這樣的語言才和諧動聽、賞心悅目,學生才會興趣盎然,津津有味在聽課。相反,平鋪直敘的語調,一潭死水的課堂,只能讓學生暈暈欲睡。
2. 感情充沛,激勵學生上進。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動于衷而言于表”,所以,教師的課堂語言應充滿感情,讓感情成為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成為課堂教學的靈魂,從而打動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激勵學生上進。
3. 運用修辭,增強語言表現力。妥帖的比喻,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適當的反問,能啟發學生窮根究底,積極探索;強烈的對比,能引發學生廣泛的聯想。以鮮明的例子或時政熱點為載體,以修辭為手段,把實實在在的理論知識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密切聯系的修辭,或故事、格言、成語、民間諺語、歇后語等引入課堂,并隨心所欲地運用,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堂原來也有那么的新奇有趣。
(四)啟發性要注重
教學實踐表明:思維的啟動往往以驚奇和疑問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把知識的果實塞到學生嘴里,也不是把知識的果實放在學生觸手可及的地方,而是要啟發學生怎樣“跳一跳”才能摘到蘋果,獲得自己所需的知識果實。
二、人格魅力不可無
教師的人格魅力源于淵博的學識、高超的才藝、和藹的態度、慈善的笑容、寬容的胸懷,平等地善待每一個學生。課堂上不是一味灌輸,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去獵取知識,享受成功。
(一)全面關注學生
課堂是一個心理場,里面有不同的心理鏡像在課堂中活動。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應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的語言、體態,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可以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優美的姿態、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同樣能增強政治課的魅力。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能以期待的眼神回望學生;在學生進行列舉的時候,能做到扳手指給他們盤點。實踐證明,教師細微的動作,不僅能傳達尊重、關愛的信息,還能給學生無言的鼓勵。
關鍵詞
教師教育;學校改革;大學;研究;批判性創新能力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具有完備的教師培養體系,但也都面臨一個緊迫的問題:即如何通過大學與基礎教育學校在教師教育方面的合作,為在校兒童、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教育工作者及整個社會創造最大的效益?一直以來,高校教師教育工作者與中小學教師都在為師范生培養辛勤工作,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師范人才。在英國,教師教育者對師范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實習期間常常要跑遍一個地區上百所學校。以倫敦的布魯耐爾大學為例,教育系的教育碩士課程學制一年,每年有300多名師范生,教育系教師需要到當地約300所學校指導實習工作。但遺憾的是,一旦實習課程結束,與這些學校建立起來的合作關系也就戛然而止。第二年只得重起爐灶,如此周而復始。顯然,在教師培養方面大學與實習學校之間尚未形成一個高效、有機的機制。英國傳統的師范生培養還存在另一個問題。隨著大學科研競爭力的國際排名日益受到重視,教師從事學術研究的數量和質量變得愈發重要。然而,教師教育工作者卻不得不在現行體制下花費大量精力,“維持”[1]現有的培養體系的運轉。瑣細的事務無助于學術研究,也無法提供成功的教育實踐證據,對實習學校未能形成應有的助益。在英國,高校教師教育者承擔著師范生培養的重任,但工作現實對他們個人的學術研究、對教師教育體系并未產生價值,相反,卻消耗了他們從事學術研究的時間和精力,導致教師教育者的“無產階級化”。因為他們無法從工作中釋放出更大的剩余價值,更無法利用這一價值提升個人,回饋學術。過去20年,實習學校教師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形成了高水平的專家知識,然而現行的體制對此未曾予以應有的重視。這些教師指導每一位師范生,參與設計學校整體改革方案,采集并分析數據,對課堂實踐開展行動研究和準實驗研究,此間他們的專家知識得到了長足發展。在英國,至少有一代中小學教師接受過碩士學位水平的教育和培訓,他們懂得如何指導師范生,身體力行參與校改,開展科研,與時俱進。實習學校本應在師范生培養方面大有可為,可是現行體制忽略了其中的潛能。按照慣性思維,通常只有大學幫助中小學發展,而不是相反。人們早已習慣了教師在大學接受教師教育,參加碩士、博士培養課程或者校改項目,當然這一切的確推動了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然而,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專家知識同樣是不可忽視的資源。為了整合實習學校在師范生培養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彌合個體與整體差異的構想,嘗試將師范生個體培養與實習學校整體發展綜合考慮,構建新型的大學與實習學校的關系,重新確立二者的工作范圍,力求將各自的效能最大化;同時,為教師教育工作者創造環境,為其科研助力,形成具有真正影響力的研究。目前,各個學科的教師教育者的學術地位模糊,潛能有待釋放。據此,本文提出的論點是:教師教育課程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社會空間,師范生培養本身即是一項混合型的社會實踐。所謂“混合型的社會實踐”,是指不同的活動參與者(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教育者、在校兒童等)擁有不同的知識和視角,這一多元復雜的社會實踐特點對師范生培養最終能否成功至關重要。本文將從兩個互相印證的視角來闡述以上觀點。首先是模式2知識,它起源于科學社會學,關注知識產生的新方式。第二個理論源自列夫•維果斯基(LevVygotsky)的思想,即大家熟知的心理學的文化歷史學派方法論。雖然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從理論上支持本文的論點,但由于大學普遍鼓勵研究者采用更為“科學”的方法從事研究(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也不例外),我們認為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采用科學家在研究中得出的結論(而非人們頭腦中的主觀想法),從日常生活與學術理念的辯證關系出發,探索象牙塔之外知識產生的路徑。
二、模式2知識的產生:教師教育與學校改革整合新思路
長期以來,關于教學實踐知識(knowledgeinteaching)和為教學所用的知識(knowledgeforteaching)問題,在教師教育研究領域始終存在不小的爭議。[2]“學科教學知識”[3]概念已經發展成為教師專業知識領域里的特殊門類,具有緘默、具體和情景化的特點。我們知道,優秀教師及其教學活動具有獨特的智慧,這一特點在很大程度上確立了教師的專業化地位,這也是高校教師教育課程存在的理由。不過,本文提出的論點與上述觀點有所不同。我們認為,教師教育課程復雜的社會實踐特點更符合吉本斯(Gibbons)等提出的知識產出模式———“模式2”。[4]模式2理論強調高度復雜的社會中介作用,與本文的論點十分契合。現實社會中的教師教育情形復雜多變,相關科學概念的產生無疑離不開社會中介的影響。吉本斯和他的同事指出,伴隨著人口、技術的變化以及經濟全球化,傳統的以實驗科學為主的知識產出方式作出了回應,一種全新的知識產出模式———“模式1”悄然出現。按照他們的觀點,模式1的知識產出方式取決于學術興趣,“主要是認知”[5]取向,在等級分明的“同質化”社會組織中推崇自主性原則。相比之下,模式2在社會實踐中則表現出多樣性、跨學科、社會責任感和反射性特點。社會實踐活動可能是學術性的,也可能是非學術性的;可能是工具性的,也可能是批判性的;可能是個人的,也可能是政府行為。因此,不同于以往的認知模式,教師教育領域的知識產出方式已經高度網絡化,具有參與性、多元性和分散性特點。這種知識產出模式無論對新手教師還是對各類學校都將產生深刻影響,教師教育可能是模式2知識產出方式的典型范例。諾沃特尼(Nowotny)等在論文“再論模式2”中注意到,他們的觀點在各個學術領域有不同的解讀,其中“獲益最大的學科……正在努力擺脫成熟……學科屈尊俯就的倨傲態度”。[6]有些學科即便支持模式2,對它也只是一知半解。在借用模式2理論時,往往剔除了這一概念中的經濟環境因素,忽略了研究這項“生意”的經濟屬性,因為知識的成果或“產品”,至少部分取決于全球資本的興趣(無論它來自公共研究機構,還是私人經費支持)。不管怎樣,模式2理論無疑為知識概念的轉變提供了有用的隱喻。大學的功能關乎職業、政策,具有評價和公共服務的特點,諸多功能交織滲透,知識正是在這一進程中產生。模式2理論的核心是文化歷史觀:即知識的產生是一個“對話過程,是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以及研究成果使用者之間的緊張激烈的(也許是永無止境的)‘對談’”。[7]這一交互過程使得研究者、研究對象、成果使用者、“科學同行”之間的身份關系變得模糊,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而且也顛覆了傳統的“研究項目”先收集數據,后成果的線性時間順序。顯然,如何理解知識的產生是一個挑戰。諾沃特尼用“agora”一詞闡釋了這一挑戰的實質。“agora”代表原創模式2理論的空間、討論場所和共同體。[8]“agora”是個古語,指集會的地方,也指匯集了各類資本的交易場所。吉本斯等最初使用的詞是“混合空間”(hybridspace),意指“形形的參與者會面開展公開辯論的地方”,[9]這個釋義與模式2的第三項原則“組織多樣性”相符。諾沃特尼等進一步明晰了“agora”的含義,指政治、經濟意義上的最近發展區,字面意思是“社會市場”,即概念生成的空間:“agora”指的是生成問題、解決問題的環境,知識就在這個語境和背景下產生。大量的“專家”、組織和機構匯聚于此,在這里競相生產知識,交換知識。同時,這里還聚集著各色“民眾”,他們也都爭先恐后,互不相讓。這是一個政治與商業交集的所在,人們在這里確定研究的優先順序,然后給以資助支持;在這里人們研究成果,互相交換、使用研究成果。agora是知識產出的原生地———人們從這里進入研究程序,這里的人和項目就是“模式2”知識的化身。[10]前文談到的實習學校與高校,以及二者間可能形成的教師教育專業共同體恰好構成一個社會市場(agora),他們的伙伴關系充滿張力,有問題,有對立。從組織結構上看,至少三者之間存在著溝通的渠道,而且在英國已經實施了23年。不過,由于這一空間的最近發展區復雜而且分散,他們的潛力尚未被充分挖掘,還有待被系統地認識。澤克納(Zeichner)與同事從文化歷史活動理論中借用“橫向專業知識”的概念,探索了實現更加平等、民主的教師教育實踐的可能性。具體而言,合作伙伴各方“不同的利益、價值觀和實踐方法”可由社會中介調解,達成新的、可以適時轉變的共同目標。[11]澤克納吸收了恩格斯托姆的“工作結”[12]概念,他指出,當一項活動涉及到具有不同專業知識的多重行為主體參與時,伙伴參與比傳統的組織方式需要更大的靈活性,目標導向尤為重要。“結”表示多個機構為了共同的目標開展的艱難的合作工作。在共同轉換活動目標的過程中,新的知識在創新性實踐中產生。由此也對學術界提出了挑戰,因為一種新型的知識———來自社會市場的知識,而非來自雅典衛城(acropolis)的知識———在這里獲得了優先權。這意味著為了整體的回饋和共同的抱負,參與活動的各方需要有所舍棄。就個體而言,從混雜實踐中涌現出來的知識往往是碎片化的,在一些人看來微不足道,因此要實現個人資本化(如發表研究,獲得資助)更加困難。然而,從整體和更為科學的角度來看,混雜實踐中得出的知識更為牢靠,更具社會解釋力,具有反射性,也更有利于形成民主繁榮,而這正是大學的使命所在。在園藝學中,雜交具有優勢,它意味著植物可以生長得更加強壯,更有生命力,吉本斯等和諾沃特尼等關于模式2知識產出的論斷在原理上與之異曲同工。
三、社會文化理論指導下的教師教育實踐探索
世界各國的教師教育合作方式不盡相同,高校大抵總是或多或少地起主導作用。通過考察英國本土中小學與高校在伙伴合作中各方責任的歷史發展和演變,我們認為,伙伴合作方式已經悄然支持了模式2知識產出的觀點。目前的合作方法比較隨機,偶爾雙方也會為了達成目標,組織起來協同工作。不過,顯然這個混合空間(中小學教師、教師教育者和在校兒童)的巨大潛力尚未開發出來,這也是目前許多國家在教師教育實踐中面臨的困境。要改善這一狀況,我們必須接受挑戰。起源于前蘇聯學者列夫•維果斯基思想的文化歷史方法論為我們帶來啟發。文化歷史心理學的核心觀點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對周遭世界持有自己的看法。不過,只有當我們將個人觀點與經過檢視、認真研究后形成的學術或“科學”理論聯系起來時,這些觀點才更具說服力,才可為現實所用。維果斯基在《思維和語言》一書的第5章對此進行了闡述。如書名所言,只有通過語言,尤其是開放性對話,日常觀點與學術思想才能彼此互腴,從而生發出成熟的理念。他認為,正如思維與兒童言語的關系一樣,二者相生相長是人類心智發展理論的基礎。[13]社會文化理論重視社會互動在學習中的作用,因為互動本身構成了學習過程。不論是社會互動,還是文化機構如學校或者課堂上的互動,在個體的認知發展過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維果斯基的繼承者發展了這一理論,其中最著名的學者是赫爾辛基大學的恩格斯托姆(Engestr?m),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法,旨在改善當下的實踐環境,促進教學從業人員間的合作。他認為這種新的研究方法是一種“形成性干預”,因此稱之為“工作改進研究法”(DevelopmentalWorkResearch)。[14]艾利斯(Ellis)采用恩格斯托姆的工作改進研究法開展了“發展英語教學,助力實習學習”(簡稱DETAIL)的實證研究。該研究在英國牛津大學進行,旨在通過該項研究為教師教育合作創建新的學習空間。[15-16]研究周期為一年,包括4個中學英語教研室、4名實習指導教師和16名師范生,研究設計并實施了恩格斯托姆的“變革實驗室”,[17]中學指導教師、師范生和艾利斯三方共同參與數據分析工作坊,并以活動理論為概念工具,分析取自教學實踐環境中的數據。首先,各校英語教研室選出英語教學和學習中亟待改善的“實踐難題”,然后由研究助理、師范生(作為他們的作業之一)和艾利斯將這項“實踐難題”生成為研究數據,接下來對該實踐難題進行識別和認定,這是研究的重頭戲,因為在思考如何變革之前,必須充分了解各英語教研室的教學實踐狀況。研究發現,其中一個英語教研室的實踐難題是寫作教學,主要是關于寫作模版的應用,這是當時英國語文教育政策鼓勵學校使用的教學資源。[18]寫作模版為學生提供寫作體裁(例如句子啟動詞和語篇標記語)的篇章結構。在變革實驗室的對話空間,大家以活動理論為中介工具,深入理解教學實踐難題。在這個對話空間,每個英語課堂就是一個活動系統,通過考察寫作模版的各項功能,大家得出新的認識。寫作模版不只是教學工具,不只幫助學習寫作的年輕人適應陌生的體裁,調解他們的寫作活動。寫作模板還具有規則功能,套用活動理論術語,規則功能體現了課堂這一社會組織的決定性特點。對話空間啟發了大家對體裁概念的理解,中學指導教師和師范生開始認識到: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對體裁概念的闡釋和合理運用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在英語課堂上,體裁只是被用來作為學生遵守模仿的范本,課本上羅列著優秀作文具備的種種語言特點,供學生寫作參照,可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體裁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互動模式。在研究中,我們認識到:教室、英語教研室乃至學校就是一個社會組織,這個組織連同英國英語教學的政治經濟因素共同決定了體裁教學活動的目標。英語課堂上對體裁概念的理解尚嫌膚淺,有時甚至被擅用。由于課堂活動目標就是在績效管理系統中評優,教師(特別是教研室主任)只對教學績效管理系統負責,因為只要學生考試成績好,教師就可能得到獎勵。盡管寫作模版本來可以作為一個工具,支持學生參與使用新的體裁,可現實課堂中寫作模板被挪作他用,成為另一套社會分工(divisionoflabour)中需要遵從的規則,結果是本末倒置: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教師的活動目標,學生成了衡量教師教學績效的數據。可見變革實驗室即是一個混合的社會空間,為了共同的目標,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匯聚到一起,整合了幾個方面的知識,包括大學與中學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識、相關政策知識(用政策強制推行寫作模版,以此作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方案”)、以及來自于社會學、政治學學科共同體的學術知識。該項研究對中學教師教學頗具影響,同時激發了教師共同體的討論和交流。不過,與大多教師教育活動研究一樣,此項研究的不足是,沒有就英國語文教育政策的方向同公眾展開更為廣泛的交流與對話,未能融入語文教學實踐的共同體知識。該項目研究雖未徹底“解決”教師教學實踐難題,但卻契合了本文提出的通過伙伴合作或者模式2設計改善教學實踐、創造新知識的主張。自覺地發現問題本身就是研究的價值所在,因為問題是在重新平衡職業、政策、知識的批判性和公眾的過程中碰撞激發出來的。毫無疑問,再平衡需要賦予英國教師更大的自由度,因為一旦活動中出現問題,他們可以自己對活動的社會組織進行重新組合,當然再平衡也要與他們的物質條件相符。否則,可持續性的變革就無從談起。我們需要明確指出現存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歷史條件,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使他們發揮潛能,自如應對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難題。指望用模式2、文化歷史理論或研究方法論就可以“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并不現實,不過,它們為我們提供了明晰、有用的方法,使我們重新認識在中小學和高校開展的教師教育,并對其適時調配重組。通常研究者以教師和兒童作為研究對象,獨自開展研究。我們則認為,中小學教師、教師教育者、兒童、家長、政策制定者和出資人可以在同一社會市場(agora)合作生產知識。兩相比較,后者比前者更具活力,而且這種認識已經得到了模式2知識生產理論和日常大型科學研究項目的證實。同樣,文化歷史理論否定了對心智和行為的二元論認識,要求我們關注人類活動的實體及其社會組織,真正理解人類高級心理功能的發展。因此,在教師教育活動中,對參與活動的未來教師、中小學指導教師以及高校研究人員來說,社會分工(如在中小學和大學之間、在大學內部及其以外的社區)對所有成員可能獲取和發展的知識種類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文化歷史研究還為我們提供了以發展為目的的新型干預工具,從各方的改進和發展來看,它的作用顯而易見。當然,維果斯基還強調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歷史傳承與轉型變革之間的辯證關系,辯證法同樣為文化歷史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因此,秉持文化歷史立場的教師教育研究者不會向“終端用戶”傳授“研究發現”,也不會對中小學教師一味說教。如恩格斯托姆在評價實驗方法設計時指出,線性的知識傳播觀“忽視了社會學家對我們的教導:干預意味著抗辯與爭論,會引發沖突與對抗,震驚與錯愕,因此只好不厭其煩地解釋”。[19]相反,文化歷史研究者承認自己與他人各有所長,拒絕扮演知識生產過程中最終仲裁者的角色。文化歷史研究者將公眾納入研究視野,其目的不同于某些研究范式或學派,對后者而言,公眾的作用僅僅是為了提高數據收集的有效性。[20]文化歷史研究者的目標在于:尋求“在各方參與者之間形成批判性創新能力,譬如在研究者、教師和學生之間,或者在研究者、經理、工人和客戶之間”。[21]就大學教師教育者與中小學教師目前的關系而言,雙方開展合作研究面臨巨大的挑戰,首先是在合作方式上的風險,恩格斯托姆稱之為“家長式操縱”。[22]中小學教師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通過積極參與生產新知識的過程,他們掌握了對自己的活動和發展更大的主動權,為此他們需要學會吐故納新,在保留緘默的實踐智慧的同時,甘愿放棄從前的個人“英雄主義”。從高等教育的視角出發,模式2和文化歷史理論可以在教學實踐和組織層面上為教學法的發展和學習環境的設計提供理論支撐。合作式的跨學科研究把潛在研究用戶的知識和專長植入到項目設計中,并籌劃將知識發表傳播出去,擴大影響力,這是生命和工程科學研究經常采用的方法。讓工程師和生物化學家共同參與項目絕不只是面子工程,不只是為了吸引眼球或科研經費,而是為了使研究設計更具創新性,為了產生更具活力的新知識。恩格斯托姆的形成性干預是文化歷史研究方法論一個很好的例子。但就目前而言,將形成性干預用好并非易事。文化歷史觀要求對現有的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干預,以便重構教學活動,教師必須自愿參加,并且渴望未來發生變化。轉變必然具有顛覆性,但關鍵問題是:我們(高校教師教育者和中小學教師)希望在多大程度上顛覆教學活動?我們是否對此樂見其成?這些是有志于挖掘模式2潛力,運用文化歷史方法發展教師教育,促進學校改革的人士需要面對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及對象
(一)研究方法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揭示各種教育存在方式或行為關系當事人在此行為關系中的處境和感受。教育敘事的旨趣和教育觀念的研究趨向比較契合,是表達和揭示教師教育觀念的一種適宜的話語形式。
(二)研究對象
姜,46 歲,我校教科室主任;徐,42 歲,我校體育教研組長;許,26 歲,淮安外國語體育教師。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專業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推動力
姜:大學階段學習了專業技能和專業理論,但工作中用得上的只有專業技能。在淮陰師范培訓時,不少教授都是體育教育各領域的專家,學歷進修是對教師專業技能與專業理論的一次系統集中的訓練與普及,更新了我的觀念,也開闊了我的眼界,我了解了很多新概念,如Strops(快樂體育)等,對實際工作也頗有啟發。
(二)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職業境遇中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1.重要他人
姜:我工作的第二年,很幸運和我校的一位資深教師的師徒結隊,他的教學能力有口皆碑。我觀摩了師傅一年內的各種教學活動。這種經歷對專業提升是巨大的,邊觀摩邊討教,我在一年內的成長超越了過去迷茫的大學的幾年。
徐某:在揚州假期培訓時我還認識了一位淮陰中學的老師,他進取、博學、善思,也許是志趣相投,我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他不斷地跟我分享他對教育、體育高考訓練的獨特見解。他深深影響了我的教育觀念,在很多方面甚至顛覆了我原來的觀念。畢業后我們仍經常溝通,我們常常通電話,互相介紹現在的教學、科研動態,讓我對外面的體育教育動向保持一種敏感與熟知。遇到重要事情,我會向他咨詢,總能得到有益的指點。
2.關鍵事件
(1)成功型事件。①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許:我工作時恰逢“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實施。作為大學畢業生,我和我們體育組實施新課程改革,體育課按興趣分班教學上課。半年后市領導視察,學校安排我上示范課市領導對我的新課程改革下的體育課模式給予高度評價。我認為,前期努力獲得的成功對今后的成長很重要。 ②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姜:有個學生剛訓練時候很孤僻,和家長交流后了解到他從小就有一點自閉癥,不喜歡和別人溝通。我就特意在訓練隊里讓他做隊長,告訴其他隊友他的優點,幫助樹立威信,叫他做簡單的示范,等等。后來這個學生開朗自信,考上一本,發展很好。這個學生的轉變使我很欣慰。
(2)挫折型事件。許:在一次校運動會大獲成功后,校長宣布獲得一二三等獎班級名單,結果下面一片嘩然。原來是在最后名次編排的時候由于個人失誤,一二三等獎有些班級發錯了,這次事件以后,我深深地內疚了好幾天,教育了我無論是在什么情況下都要細心認真地處理好每一件小事。
3.制度文化
(1)業務競賽。制度化的校、區、市、省各種層次的競賽、公開課和運動會,體育教師的一年一度的體能檢查, 都可以促使體育教師高度關注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
(2)同行交流。無論是正式的上課、體育訓練課、相互聽課還是私下里的自發交流, 這種同行交流通常都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理論與實踐研討,不但貼近現實,也很實用,會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帶來直接顯著的影響。許:我們喜歡集體備課,老教師多講經驗,新教師多出點子,定好的教案就是集體資源,大家共享。
(三)在實踐和理論之間不斷修正與生成個人教育觀念
徐:我是一個不迷信書本、講究實效的人。比如,很多教學參考書上設計《蛇形單足跳》一課,都是告訴學生游戲怎么玩,然后在游戲,最后評價游戲,而實際上學生對游戲怎么玩不感興趣。我就改進為直接先游戲,然后讓學生自己一起討論怎么玩就比其他隊伍好,一節課玩下來學生都興趣盎然,使想象、語言、動作能力綜合發展。我認為這樣放棄既成預設、跟隨學生興趣的做法應該就是學生中心論。
四、思考
(一)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特性是情境性、自主性、階段性、連續性與多樣性
體育教師首先關注的主題是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教育情境的改善和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并以解決實踐性問題為指歸,“為了實踐、關于實踐、在實踐中”構成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主線。教育本質的實踐性決定教師成長的情境性與自主性。情境意味著生活世界,由純粹觀念世界或所謂科學世界向教師的生活世界回歸,回到教室,回到操場。行動意味著解決問題,不是坐而論道,體育教師應該在具體教育環境中解決實際問題。
(二)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式是反思研究與自主建構
一、正確進行教育改革實驗及其重大意義
文章解剖、分析了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與河南安陽人民大道小學共同設計實施的主體性發展教育實驗這個實例。通過解剖、分析這個個案,它比較具體地探討了究竟怎樣正確地進行教育實驗改革或教育改革實驗①。文章所論甚詳,最主要之點是:第一,教師必須真正成為改革實驗的主體(還包括學生、家長),堅決突破專家提出方案、教師認同執行、外加培訓的模式。這是關鍵的關鍵。第二,堅持在現有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實際的基礎上,逐步探索,漸進改造,一開始只能有一個大致的設想,不預先設計一個確定的“完美”的課程教學體系,認為這是正待探索的。自覺防止大破大立,打亂現行學校秩序,另起爐灶。第三,理論學習研究緊緊結合實驗開展,成為教師本人進行實驗需要的自覺要求(所謂“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真正積極熱情,富有成效,能夠持續,沒有搞形式主義,因而也就無所謂負擔,并創造了個人鉆研、相互交流、專家講座自然結合的形式。所舉辦的專家講座,主要屬于“充電”性質,提供科學發展、教育發展前沿信息、動態,以資啟發,作為參考,基本上沒有專為實驗而硬性規定的培訓……這些,不僅具有一般理論意義,而且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如果聯系對照當今的某些實際情況,那么,20年前就有了這種認識并這樣做,實屬不易。雖然不能認為已經做得很理想,但值得好好總結經驗。
這篇文章著力探討教育改革實驗這個問題。這確實把握到了當今中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焦點。文章揭示了教育改革實驗的重大意義。今天,現代教師,如果不能作為主體進行教育改革實驗,就很難有效地促進其專業發展和成長。而通過教育改革實驗,使一般的教育實踐滲入了探究因素,由自發轉化為自覺,由經驗逐漸理論化。由此,具有新的形象、真正的現代教師,也就脫穎而出。安陽教育改革實驗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涌現出一大批多學科、運用多樣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教師結合組成的教師明星團隊。這一經驗與李吉林語文情境教學實驗以及我國眾多教育實驗,可以相互印證。因此,教育改革實驗對教師專業發展有重大意義。而且,文章也指出,除了對現代教師專業發展或成長具有重大意義而外,它還對我們自己創生新的教育思想理論,生成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特別是檢驗(選擇、改造和發展)外國引進的教育理論等,都有重要意義。
二、現代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機制及其對教師教育的啟示
作者敏銳觀察到并明確指出,現代教師的專業發展或專業成長,已經跟他們世世代代父祖先輩們大大不同了。古代且不論。近代以來,世界各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或專業成長的典型模式,簡單說來,就是任職前在(師范)院校專門接受教育,主要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技能,配合著一定的實踐作業(教育見習、實習);然后,進入學校任職,主要的乃至唯一的在教育實踐中學習,教學相長。
如今不同了。在職前理論學習和在職實踐學習之間,加入了一個改革實驗的環節。正如該文反復論述的,已經把實踐、實驗、理論三者融為一體了,教師已經一身三任,集實踐者、實驗者、理論研究者三種角色于一身了。這不是簡單多了一個中間環節的加法問題。多了這一新的環節,改變了教師專業發展或成長的結構整體機制,起了質的變化。其具體內容,以及三者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聯系等,該文都作了論說,不必贅述。
這一新的變化或新機制的出現,發生的直接影響,就是對于教師(師范)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要有新的思考。比如說,如果不在教師作為主體進行改革實驗上狠下工夫,而把主要注意力傾注于今天所實行的形式上的各種教師培訓,恐怕不是選擇的上策,因為跟職業技術不同,教育是具有高度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創造性的工作,它所需要的品質和條件,如理性思維、人格、教養、創新教育理念的醞釀和確立等,遠非一般培訓所能滿足和達成的。又比如說,完全拋棄現有教師(師范)教育的做法恐怕也是不妥的。職前側重學習理論,在職側重實踐學習,還應該相對分工,而不能混淆不分。有一種意見,要求師范院校的學生應該也側重實踐學習,或曰成為“準教師”。又有一種意見,要求在職教師在理論上也應該像專業教育理論家那樣。我們認為這兩種意見都是不全面的。……如此等等。總之,需要很好地深入研究。
三、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的一條必由之路
這篇著重論述教育改革實驗的文章,對于我們探索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的路徑,也給了重要的啟示。通過教育改革實驗的路徑,可能是現代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的一條新的必由之路。它完全符合“實踐-理論-實踐”的科學的認識論路線,也符合從一般到個別和從個別到一般的辯證法路線。而且,教育改革實驗把理論和實踐之鏈更加緊密、精致地貫通起來,把從一般到個別和從個別到一般這兩者統一融合了。它的簡化、典型化的特點,大大縮短了行程,而且增強了精確性。例如,實驗總要根據一定的理論,而這是經過價值的和科學的精心選擇的理論。理論要經受實踐的檢驗,而這“實踐”毋需訴諸長期、廣泛的歷史社會實踐。它既是從一般到個別,又是從個別到一般。如此等等。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今天,真正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必須經由教育改革實驗。
當然,這需要理解其實質而不能泛化或絕對化。古往今來許多杰出的教育理論的創造,并沒有經由教育改革實驗(甚至教育實驗還未出生)。即使未來的歲月,對諸多教育問題進行高度抽象的形而上的哲學的思考,而不訴諸實驗,也是不能否定的。同時我們也不能斷然說一般的教學實踐下教師就不能發展成長。現實的問題是,有的論者,對于課程改革這樣極其實際的事情(抱著確定的實際目標,硬碰硬的實際行動,追求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結果),在所謂的“國際視野、本土行動”口號下,主要專注于搬運國際上某種教育理論,既缺乏實踐基礎、又未經過實驗檢驗得到確立,便遽然把它說成“理論創新”,而且設想一經“本土行動”,就可創新出來前所未有的課程教學模式。針對這種情況,強調真正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必須經由教育改革實驗,不算是多余的。不經過教育改革實驗,其理論不僅不能轉化為我們的教育實踐,而且經過我們的教育改革實驗的檢驗,能夠鑒別其理論的真偽,做出正確的取舍選擇。果不其然,反觀十年來的課程改革,那些試圖“介入”其中的“新課程理念”,即從外國搬運來的、缺乏實踐基礎、未經實驗檢驗確立的所謂創新理論,經過我們的教育改革實驗的檢驗,情況如何呢?并沒有生成出什么像樣的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它的真理性、適合性、可行性、有效性……都是有疑問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現實的例證。
在結束本文的時候,還想談幾點感想。第一點,這篇文章所采取的方法和體現的學風很好。它不是泛泛空論,而是善于捕捉焦點問題,解剖麻雀,切實分析具體事實,總結典型經驗,從個別經驗上升到一般理論。這在今天大家公認學風不怎么好的現實情況下,是很值得稱道和應該提倡的。第二點,有一絲缺憾感:題不副文或名實不副。文章主要研究論述的是教育改革實驗,教師專業發展只是其重大成果之一。題目主要標示教師專業發展問題,關于教育改革實驗本身及其對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意義等內容的研究成果,則相對淡化了;而且,即使就教師專業發展而言,文章不是一般談論,其可貴之處在于探討了其新的機制即重點在于機制,而題目也未能突出出來,把它遮蔽了,減弱了文章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涉及內容很廣,從不同視角研究者眾多。這篇文章盡管很突出,也只是其中一(個)部分,一個方面,而題目標上“我國……”這種字樣,有勉強拔高、大而不當之嫌。這些,可能是作者與編輯溝通不夠,共同推敲不夠!科學是嚴格的,應該力爭實事求是,但愿并相信廣大讀者能看得出來并予理解。第三點,提一個希望。這篇文章作為一項研究成果,還只能小心說是提出了問題,而不能輕易說解決了問題。文章所剖析的教育改革實驗個案,雖然很典型,具有普遍性,但它本身并非已經完美,對它的總結研究工作更需要加強;并且畢竟只是個案,還需要研究更廣泛多樣的教育改革實驗,才能充分說明問題并檢驗所得出的結論。
近期,教育部宣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20個問題征集意見,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項引發熱議。為什么取消分科?理由是高中階段學生應該接受更全面的知識,過早分科會削弱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其實,不僅僅是高中階段,大學階段的通識教育被忽視也成為了中國教育界關心的話題。如何處理“通”和“專”的矛盾?有限的教育資源怎樣分配到基本知識和專業學習上才是最合理的?
下面具體介紹筑波大學教育與研究組織的一系列改革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新的教學模式,以期能給我們以啟示。
筑波大學建校于1973年10月,作為日本突破傳統大學制度改革嘗試下的新構想大學,其成立僅35年就已在日本甚至國際高等教育界和科學研究界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筑波大學以新的教育與研究組織模式開創了全新的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改革之路,而且它并非只是簡單地通過增加課程來加強通識教育,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兼顧通識與專業、教學與科研、專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一、教育組織改革――學群、學系制
日本大學傳統的教育與研究組織是“學部――學科――講座”,即學科制和講座制兩種形式。所謂學科制就是按照必要的科目設置課程和安排教師上課:講座制則是根據專業設置在同專業中開設一定的專業講座,并根據講座安排教師。其中講座既是研究單位也是教學單位,通常由教授一人和副教授一人組成。若干講座組成學科,若干學科又組成學部。講座制因其良好的承繼性、自主性、教授負責分工明確等優勢一直成為日本大學主流的教育與研究的基本組織形式,但是講座所涵蓋的學科領域過于狹窄,科研交流不足等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講座雖有良好的知識承繼等特點,但它同時有著與學術自由、學術發展格格不入的一面。于是,筑波大學以“學群、學系”的設置,試圖擯棄“學部――學科――講座”這一模式的弊病。
根據1973年2月文部省的《筑波大學全體計劃》,新成立的筑波大學下設6個學群26個學系,6個學群分別為:基礎學群、文化,生物學群、經營,工程學群、體育專門學群、藝術專門學群、醫學專門學群。
2005年筑波大學規劃今后10年發展計劃,提議改組學群、學類,2006年7月21日召開的教代會通過了新的編制案,2007年報日本文部省,決定正式改革學群學類設置,2008年入學的新生按照新的學群被編制入校。新學群設置有:人文,文化學群、社會。國際學群、人類學群、生命環境學群、理工學群、情報學群、醫學群、體育專業學群、藝術專業學群,
學群相當于傳統大學的學部,是本科階段學生的教育組織。它以一個大的學術方向將幾個相近的學科領域統合起來。
筑波大學還設置了專業方向明確的如體育、藝術等專門學群,對專門學群學生實行一貫制教育。而所謂學類,是學群內設置的具體負責本科生教育的組織,學生隸屬于各個學類。每個學類的課程都根據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以及學生的潛在能力與適應程度,由該學類的課程委員會編制。學生除學好專業課程外,還要學習綜合課、專業基礎課和公共課。學群和學類是教育組織,而學系是研究組織,學系并非狹隘的專門領域,而是由相關學科領域共同構成的研究組織,教師按各自的專業分屬某一學系。設立學群和學系遵照的是教育組織與研究組織分別設立的原則,這樣有利于教師協調開展教育活動與研究活動。各個學系的教師按照所擔任的課程參與相應學群的教學工作。而學群的課程編制、學生成績認定、招生畢業等教育組織與管理工作則由學群內的任課教師組成的教師會議具體負責。
二、配套課程改革
筑波大學的學群類似于我國的學院,但是它所涵蓋的學科范圍比一般的學院更大,它開創了一種新的教學組織模式。下面不妨比較一下筑波大學人文,文化學群和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來看看學群制在課程改革上的特點。
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下設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人類學系,但是這四個系之間無論是教學研究還是管理運營,彼此沒有任何聯系,各系有各系獨立的教學、管理系統,人文學院只是對四個系的一個總稱。我國的高校學院設置普遍采取的是與中山大學人文學院相同的模式。
筑波大學的人文?文化學群中各學系的教學工作被統一于學群的整體教學要求中。其教學關聯性表現在:1、開設人文?文化學群共通科目,如歷史――時間空間的探求、走進語言研究、學習跨學科研究等課程:2、承認學生在必要且適當范圍內的不同學類間選修的專業課成績;3、可由學群內其他學類教師指導本專業學生畢業論文;4、承認學生在必要且適當范圍內選修的其他學群開設的課程成績。
此外,筑波大學各學群在授課時,不是將基礎課同專業課按學年截然分開的,其基礎課學生在任何一個學年都可以選修。學群使得學科的交叉部分被系統化、綜合化處理,同時科目靈活設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向調整選修科目,既擴大了學生的學術視野。啟發新的思維,又有利于跨學科合作研究。與我國大學各學院:學院下各系互不聯系相比,筑波大學學群制這種綜合性教學組織更適應當代跨學科發展的需要。
2008年筑波大學公布的《2008年國立大學法人筑波大學年度計劃》中提到與教育理念相適應的課程計劃的具體方案:
1、在責任副校長領導下實施以學群教育為本的企劃、方案。平衡考量綜合科目、體育、外語、情報處理等通識教育科目和專業教育性科目的同時,編訂、實施一年級以上學生的基礎專業課程安排。
2、設置新機構――教養教育機構負責擔任通識教育,加速建構良好的通識教育的同時,切實推進綜合科目的改善問題。
3、繼續在加強學生IT技術、英語運用能力以及國際理解力等教育方法上下苦功。這一條上,2009年還特別加上“應準備實施英語教學改善計劃”一項。
由這些具體方案可見,筑波大學教學理念的核心是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并舉。學群制使得除了英語、體育等公共科目,各學群又有自己的專業基礎相關科目,專業設置注重綜合性。可以說這是筑波大學平衡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所采用的一個創新教學組織模式。
對于課程形態、學習指導方法等筑波大學也采用了一系列相關的具體措施:
1、根據不同學科的特性、教育目的,采取講授、演習、實驗、實習等多種恰當的授課形態組合搭配的形式,活用多媒體設備,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法。推進社會參與型學習;活用網絡教學;研討采用情報交流技術(ICT)的教學法等。
2、采用專業語言學習階段的助教制,同一科目平行班授課。TA重點配置和延長授課時間、小班授課等方式,充實細節教學指導。
三、我們的難題與筑波大學的啟示
我國大學現在的課程結構,基本上是參照國外高校設公共課、選修課、專業課,各種課程比例也日漸接近。總體來看我國高校的現狀依然是:專業課程多,通識教育課程少;通識教育課程公共必修課多,選修課少;單一學科課程多,跨學科課程少;理論課程多,實踐、方法類課程少。而且現有的通識教育課程含金量不高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很多通識教育課課程目標不明確,素質教育變成了知識競賽。解決當前學科建設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矛盾,首先必須改變課程設計以院系為單位、學科為本位、教師為中心的局面,轉變到以大學科領域為單位、全面性知識為本位、以學習者為中心來設計課程和培養環節。
面對人才競爭加劇的21世紀,如果我們的大學改革不加快進程,我們的教學模式仍然落后于人,我們的人才培養計劃將會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當然,事實上。正如張維迎在其《大學的邏輯》中所說,中國的大學“其實好多學校都在改革。只是改革步驟有快有慢,措施有大有小,力度有強有弱,方式也不太一樣”。大學改革的緊迫性,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了。所有這些正在進行的嘗試,都必將或多或少為以后的改革積累經驗。筑波大學作為新構想大學,在日本僅此一例,其改革也遭到了一些批評,日本文部省對這些批評采取了謹慎應對的態度。但它作為一種嘗試,給別的大學改革提供了很多借鑒,其本身良好的教學、科研口碑也使其成為躋身世界名校的日本大學之一。在大學教育改革上,政府如果能給高校更多自。一定會大大加快高校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 郭石明著:《社會變革中的大學管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