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9: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化學學習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39-01
化學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較晚接觸和學習的一門學科,由于每位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學習方法的差別,出現部分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很有興趣,也下功夫,但學習方法不對,成績總不理想,因此加強化學學習方法指導是十分重要的。
1.認真抓好"預習、聽講、復習、記憶、作業"五個學習常規環節
1.1"預習"。上課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時間自覺地預習教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學會先預習后聽課這種良好的學習方法。預習的好處很多:(1)它能強化聽課的針對性,有利于發現問題,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2)它可以提高聽課效率;(3)它可以節省課后復習和做作業的時間;(4)它可以培養自學能力。預習的過程就是自覺或獨立思考的過程,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使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預習的方法是:(1)通讀課文。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上課時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識、有目的地聽教師講自己不懂的問題,這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2)掃清障礙。在讀課文后了解了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已學過的與之有關的基礎知識,如果有遺忘的就要及時復習加以彌補,這樣才能使新舊知識銜接,以舊帶新,溫故知新;(3)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在通讀課文和掃清有關障礙后,在對新知識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思考書后的習題,試著解答,在此過程中找出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
1.2"聽講"。聽講是學好化學的關鍵,非常重要。初三是化學系統學習的開始,只看書而不注意聽講、觀察實驗和思考,有的知識很難理解。初中化學內容比較多,知識比較零散,老師在講課時,著重圍繞重點內容進行講授。因此大家要仔細聽課,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于進行課后復習,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不過,在記筆記時,必須講究方法,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聽講時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集中注意力。課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聽講,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去專心聽講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
⑵要勤于思考。各位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學習內容,雖然聽覺通道的暢通十分重要,但僅僅把學習的主要著眼點放在"聽"的方面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是"聽",充其量是聽懂,聽懂不一定是掌握,不一定會靈活運用。因此各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課的時候,不僅要帶注意"聽",而且要勤于思考,學會思考,使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力爭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學知識。只有積極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獲得知識,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⑶注意教師所用的方法與思路。太多的人總是抱怨學不進去,記不住,思維轉得慢,大腦不好使,吸取知識的能力太差,學習效率太低。在聽講過程中,各位學生不僅要記住教師給出的結論,更應該注意教師得出這個結論所用的思路和方法,這樣的聽課就能夠不斷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拓寬自己的思路。那種只知道記答案、得數,只重"結果"而輕"過程",忽視學習思維方法的聽講是難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
⑷積極地回答和提出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各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各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了解各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通常會向各位學生提出各種問題,有時也會鼓勵各位學生自己提出相關的問題,對此,各位學生要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加討論和回答問題。同時,各位學生也要敢于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求答案,因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進。"
1.3"復習"。復習是知識的鞏固階段,它是使各位學生溫故知新,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落實課本知識為自己知識的過程。通常分為常規復習、單元復習和總復習。常規復習指各位學生每天放學后對當天所學知識的復習,常規復習每天所花時間不多,但十分重要,貴在持之以恒。
1.4"記憶"。化學學科中有不少需要記憶的概念、符號、數據、化學方程式等。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人的遺忘規律是先快后慢。識記過的事物第一天后的遺忘率達55、8%,保留率為44、2%,第二天以后的遺忘率為66、3%,保留率為33、7%,一個月后的保留率為21、9%。自此以后就基本上不再遺忘了。因此,及時復習和記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的一新起點,趣味的化學實驗、悠久的化學史,日常生活中生動的化學事實所展現的新世界,能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情況下,學生憑著一時的興趣來接受化學這門學科。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課程難度的增大,有的學生越學越覺困難,到學完初中化學了,仍會有學生說出"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我似乎沒有摸到一點學化學的門路"等類似的話。因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除了要"傳道授業"、"供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教給學法"、"授之以漁",使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受益終身。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淺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導學生科學地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發現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預習的作用。要使預習有效果,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上新課時,一般都花了5~10min來指導學生預習。在學習預習前,我都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節“碳的幾種單質”一節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如下幾個預習題綱:1.什么叫單質?一種元素只有一種單質嗎?舉例說明。2.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何異同點?3.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是同一種元素--碳所組成的?4.為什么金剛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異性?5.無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質?聯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列舉它們的用途。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未能解決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通過聽老師講來解決,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有讓學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點,又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聯系,富于思考性。長期堅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同時讀書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初中學生對化學實驗往往只是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如:在教氧氣的性質一節時,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里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象到結論;在進行氫氣性質一節的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如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個實驗就幫助學生得出一個結論;在二氧化碳一節的教學時,便與學生一起做實驗,做完后,再要求學生由現象得出結論。經這樣的引導,學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今后學習化學打下基礎。
三、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我常常教學生采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比較是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學生獲得準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和靈活運用。在比較中,要特別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異以及相異物的共性。例如:學生學完原子、分子的知識后,我與學生一起對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別列表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對比歸納能力。學完溶液的知識后,要求學生自己列表比較過濾和結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等概念。通過比較,學生對概念的深度、廣度,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記憶能力得到培養。為了使學生所學知識有系統性,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學習中,我們以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讓他們學會這種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由學生們討論、老師總結,指出優缺點。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的特殊語言,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變化的工具。化學用語掌握得不熟練、不準確,就很難學好化學。糾正化學用語中的讀、寫方面的錯誤習慣,比學習新知識更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處理這部分知識必須做到一絲不茍,嚴格強調。
使用化學用語習慣的培養,要做到兩個方面,一是規范使用,二是要經常使用。規范使用,要求學生使用化學用語要用得正確,符合規范,比如,化學符號中大小寫的區分、上下標的規范,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反應條件、生成物的狀態等,教師可以布置足夠的練習,讓學生暴露錯誤,然后抓住典型錯誤進行分析,促其進行自行訂正。經常使用,則要求教師將化學用語的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求學生養成使用化學用語解答化學問題的良好習慣。比如,書寫時遇到物質時盡可能使用化學式替代名稱,做到“名”“式”結合;描述物質的性質、用途、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時,盡量使用化學用語表達。經常練習,達到會讀、會用,逐步熟練,直至學生能做到運用化學用語思維,并形成習慣。
2 動手實驗操作習慣的培養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化學實驗操作則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通過化學實驗,既鍛煉了腦和手,又能幫助理解,使學生對知識記憶深刻,還能培養觀察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中去,在應用中發現知識,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對中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必須做到:規范操作,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正確填寫實驗報告。
培養學生規范實驗操作的習慣,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實驗的安全和成功率,進而形成基本的實驗能力和自覺的實驗態度,為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作準備,因為今天的社會就是由各種規則約束著才顯得有序。
在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良好的觀察習慣的形成也非常重要。科學觀察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或觀察儀器,對觀察對象進行感知的一種科學方法。門捷列夫曾說過:“沒有觀察就不會有接踵而來的前進。”巴甫洛夫也曾把“觀察、觀察、再觀察”作為座右銘寫在實驗室的墻壁上。實驗離不開實驗現象,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供更多、更便利的觀察機會,從而更有效地獲得實驗事實。在實驗觀察中,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性、目的性、全面性、客觀性、辯證性,正確記錄實驗現象。
另外,實驗報告的填寫也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習慣。完成實驗報告,不僅僅是對已做過實驗在紙上的再現,也不僅僅是對實驗進行簡單的總結和歸納,而是一次將所獲得的感性材料(實驗現象)升華到理性認識(化學知識系統)的過程。通過對實驗全過程的反省和思考,能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的認識;通過問題與討論,強化實驗者對實驗原理的深刻理解。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要想提高預習的效果,根據初中學生的學情,在預習前,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要使學生有目的的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進行第五單元《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教學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內容,我采用導學鞏固的方法。在預習導引中給學生列出預習提綱: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是什么?(2)計算的基本步驟分哪幾步?(3)你認為在計算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最關鍵的?(4)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類型有哪一些?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未能解決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通過老師講解來消化,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學習積極性也很高。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HT〗
初中學生對化學實驗往往只是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如在教氧氣的性質一節時,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里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象到結論。做完后,再要求學生由現象得出結論。
三、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的解題能力
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離不開解題。首先,審題是關鍵。審題時要注意把題干中的已知條件、隱含條件和題目的求解用簡潔直觀的化學語言轉化成圖式符號,排除與題目所求無關的干擾信息。其次,解題時還要反復理解推敲題意,學會從條件到問題和從問題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明確解題過程中的知識點、公式或規律等,逐步提高分析問題的靈活性。第三,驗證解題結果,反思解題過程,向自己提出解題結果是否正確,能否驗證,如何驗證。
一、做好各種實驗,指導學生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并獲得正確結論,培養學生思維方法和能力
初中生對化學實驗往往只是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通過分析獲得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教會學生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如:在教學《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我就采取邊演示邊指導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的方式,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再到化學性質――二氧化碳同水的反應。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基本思維步驟是:實驗操作―觀察現象―分析現象獲得結論;在教學《一氧化碳的性質》時,先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如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個實驗就幫助學生得出一個結論;并與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性質進行對比。在教學中,通過這樣有的矢的引導,學生可掌握用實驗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以后學習化學打下堅實基礎。
二、讓學生自學,不憤不啟
讓學生先自學其實就是課前先預習。這樣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積極作用,同時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發現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的,聽課時不能有的放矢。
要使預習有效果,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在上新課時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讓學生花10分鐘左右,有目的地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如下預習提綱:1.物理性質包含哪些方面?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有哪些?舉例說明。2.氧氣可以同哪些物質反應?3.你想怎樣表示這些物質同氧氣反應?4.這些物質同氧氣反應時,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別數量上看,有什么規律?5.這些物質同氧氣反應時,現象有何相同和不同?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未能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經老師的點撥解決,減少聽課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既有重點,又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聯系,富于思考性。長期堅持,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離不開解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解題方法。首先,審題是關鍵。審題時要注意把題干中的已知條件、隱含條件和題目的求解用簡潔直觀的化學語言表示出來,然后排除與題目所求無關的干擾信息。其次,解題時還要反復閱讀、理解、推敲題意,學會從條件到問題和從問題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明確解題過程中的知識點、規律等,逐步提高分析問題的靈活性。第三,驗證解題結果,反思解題過程,向自己提出解題結果是否正確,能否驗證,如何驗證?同時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題的不同解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記憶是化學學習成功的基礎和保證
一、學會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學生的自學能力往往較差,認為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抓不住重點,更不能發現問題.所以上新課前要給學生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還要指導學生科學預習的方法:(1)通讀全文.通過閱讀,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要把自己看不懂的問題記下來,以提醒自己上課時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識、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詳細對比跟自己的想法存在的不同.(2)掃清障礙.在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已學過的基礎知識,以舊帶新,溫故知新;(3)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在通讀課文和掃清有關障礙后,在對新知識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后的習題,試著解答,找出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
二、做到完整操作實驗
化學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學生對化學實驗往往只是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獲得知識.所以我們要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三、科學完成聽課
學生獲取的知識主要是聽課完成,聽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聽課方法,提高聽課效率.它主要包括聽講、觀察和記筆記等方面.基本要求是:要集中精力聽講,緊跟教師講授思路,積極思考,多方聯想;對演示實驗的觀察,應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能遵循觀察的目的性、客觀性、全面性和辯證性原則;課堂筆記應記綱要、思路、要點和問題,要及時做好筆記整理.記筆記的類型有:(1)補充筆記.講新課時邊看書,邊聽講,邊在書本上劃記號,標出老師所講的重點,并把老師邊講邊在黑板上寫的提綱和重點內容抄下來,還要把關鍵性的、規律性的、實質性的內容和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扼要地在書本上記下,老師講例題記下來,課后復習思考.(2)實驗筆記.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重在通過實驗驗證化學原理或掌握化學性質或物質的制法操作.可做簡明圖解、補充筆記,把老師所做的演示實驗的現象及講解記下來,書上有實驗插圖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補充.(3)改錯筆記.習題或試卷評講課是老師糾正學生在作業或試卷中的常見錯誤,并指導解題思路、規律、技巧和方法的課.在聽課時,不要只抄正確答案,關鍵是要用紅筆訂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錯解,以利于與正確答案作對比,找出答錯的原因,過一段時間還應把以前做錯的題再重做一遍,看看現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這種筆記是在作業或試題空隙處做簡明的“眉批”或“注釋”.
四、采用合理的復習方法
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復習時,要重視教科書,也要讀聽課筆記,要反復讀,邊讀邊回憶老師的講解,邊理解書上的內容.對在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并與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
五、總結知識,學會解題,及時練習鞏固
引導學生學會及時對知識進行歸納小結,并向學生介紹總結,歸納各類知識的方法.
學習稀鹽酸,稀硫酸等物質的化學性質及酸的通性時,讓學生學會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學習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時,則讓學生從所需藥品,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方法,檢驗方法,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探索.
通過總結使新知識能納入于原認知的結構中,并進行加工整理,使之成為有序結構,使原認知結構改組和升級,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系統的歸納,整理在一起.
來到高中,化學知識的深度加深了,單從方程式來看,就比初中多了幾十倍,因此單憑一個“記”字是不能把高中化學學好的。要想學好高中化學,應該“理解記憶”。高中化學學習的大都是物質的本質,以及為什么會產生一系列現象的原因,如反應2H2+O22H2O,可從這樣一個簡單的化學方程式中引出許多問題:為什么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氫氣和氧氣又是怎樣生成水的?為什么反應是放出熱量的?放出多少熱量呢?……
高中化學比起初中化學更講究聯系實際,這就要求我們對高中化學不得不講究“死學活用”。比如在學習氨氣的制法的時候,我們可以聯系氮肥的使用——把氨氣的制取方法和氨氣的化學性質以及對某些物質的腐蝕性聯系在一起。我相信通過學以致用,我們對所學知識會理解和鞏固得更好。
學好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還需要搞“題海戰術”。我們應該多做題,在做題中尋找經驗,在做題中尋找自己的不足。我們應該重視每一道錯題,因為錯題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它告訴我們在哪里還有欠缺。我相信,只要肯多做題,只要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只要你愿意彌補自己的漏洞,就沒有學不好的化學。
初中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具備初步的獨立思考和鉆研能力,但自學能力較差,往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如學化學來說,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新起點,趣味的化學實驗、悠久的化學史、日常生活中生動的化學事實所展現的新世界,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憑著一時的興趣來接受化學這門學科。隨著學習內容深入,課程難度增大,有的學生越學越感到困難,直到學完初中化學了,仍有學生會說:“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呢;我似乎沒有摸到一點學習化學的門路等類似的話語。因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除了要“傳道授業”、“授人以魚”,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法”、“授之以漁”,使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受益終身。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淺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導學生科學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發現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預習的作用。
要使預習有效果,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上新課時,一般都花了5~10分鐘來指導學生預習。在學習預習前,我都會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第五章第一節“碳的幾種單質”一節內容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幾個預習提綱:①什么叫單質?一種元素只有一種單質嗎?舉例說明。②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何異同點?③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同一種元素所組成的?④為什么金剛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異性?⑤無定形碳通常有那些物質?聯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列舉它們的用途。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通過聽教師講解來解決,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同時有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點,又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聯系,富有思考性。長期堅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同時讀書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自學能力也得到培養。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初中學生對化學實驗往往是只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獲得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例如,在進行“氧氣的性質”一節教學時,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里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象到結論。在進行“氫氣性質”一節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如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個實驗就幫助學生得出一個結論。在“二氧化碳”一節教學時,便與學生一起做實驗,做完后,再要求學生由現象得出結論。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為今后學習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我常常教學生采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比較是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學生獲得準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和靈活運用。在比較中,要特別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異以及不同物質的共性。
例如,學生學完“原子、分子”的知識后,我與學生一起對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別列表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對比歸納能力。學完溶液的知識后,要求學生自己列表比較過濾和結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等概念。通過比較,學生對概念的深度、廣度,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記憶能力也得到培養。
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系統性,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如在一至三章的學習中,我們以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讓他們學會這種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由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指出優缺點。
一、指導學生科學地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發現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預習的作用。
要使預習有效果,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上新課時,一般都花了5~10分鐘來指導學生預習。在學習預習前,我都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碳的幾種單質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如下幾個預習題綱:(1)什么叫單質?一種元素只有一種單質嗎?舉例說明。(2)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何異同點?(3)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是同一種元素碳所組成的?(4)為什么金剛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異性?(5)無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質?聯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列舉它們的用途。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未能解決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通過聽老師講來解決,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有讓學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點,又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聯系,富于思考性。長期堅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同時讀書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初中學生對化學實驗往往只是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如:在教氧氣的性質一節時,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里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象到結論;在進行氫氣性質一節的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如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個實驗就幫助學生得出一個結論;在二氧化碳一節的教學時,便與學生一起做實驗,做完后,再要求學生由現象得出結論。經這樣的引導,學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今后學習化學打下基礎。
三、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我常常教學生采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比較是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學生獲得準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和靈活運用。在比較中,要特別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異以及相異物的共性。例如:學生學完原子、分子的知識后,我與學生一起對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別列表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對比歸納能力。學完溶液的知識后,要求學生自己列表比較過濾和結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等概念。通過比較,學生對概念的深度、廣度,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記憶能力得到培養。
為了使學生所學知識有系統性,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學習中,我們以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讓他們學會這種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由學生們討論、老師總結,指出優缺點。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0020-01
摘要:初中化學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從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出發,面向大多數學生,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要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為他們今后學習化學這門學科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他們學習其他科學知識和令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正如葉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課的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說,學是教的依據、教的目的。
關鍵詞:化學 學習 方法 預習 問題
初中學生對新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具備初步的獨立思考和鉆研能力,但自學能力較差,往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學化學來說,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的又一新起點,趣味的化學實驗、悠久的化學史,日常生活中生動的化學事實所展現的新世界,這些觸動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情況下,學生憑著一時的興趣來接受化學這門學科。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課程難度的增大。有的學生越學越覺困難。到學完初中化學了。仍會有學生說出“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我似乎沒有摸到一點學化學的門路”等類似的話。因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除了要“傳道授業”、“供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教給學法”、“授之以漁”,使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受益終身。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淺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導學生科學地預習
在上課之前,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預習是很重要的。這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著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發現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預習的作用。
要使預習有效果。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一般在上新課時都花了5到10分鐘來指導學生預習。在學習預習前。我都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節“碳的幾種單質”一節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如下幾個預習題綱:1、什么叫單質?一種元素只有一種單質嗎?舉例說明。2、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何異同點?3、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是同一種元素――碳所組成的?4、為什么金剛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異性?5、無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質?聯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列舉它們的用途。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未能解決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通過聽老師講來解決。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有讓學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點,又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聯系。富于思考性。長期堅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同時讀書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大多數初中學生對化學實驗只是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如:在教氧氣的性質一節時,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里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象到結論;在進行氨氣性質一節的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如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個實驗就幫助學生得出一個結論;在二氧化碳一節的教學時,便與學生一起做實驗,做完后,再要求學生由現象得出結論。經這樣的引導,學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今后學習化學打下基礎。
三、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我常常教學生采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比較是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學生獲得準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和靈活運用。在比較中,要特別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異以及相異物的共性。例如:學生學完原子、分子的知識后,我與學生一起對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別列表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對比歸納能力。學完溶液的知識后,要求學生自己列表比較過濾和結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等概念。通過比較,學生對概念的深度、廣度。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記憶能力得到培養。
為了使學生有系統性的學習知識,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學習中,我們以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讓他們學會這種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由學生們討論、老師總結,指出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