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9:1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畜牧獸醫實習工作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是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教材,全書 1.42萬余字,內容包括家畜屠宰加工衛生檢驗,禽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鑒定與處理,畜動物性食 品持染與控制,凍乳、的衛生檢驗和市場肉類的鮮肉、蛋魚獸醫衛生監督等章節。該課程是專門研究如何針對動物疫病防控及畜產品檢驗的一門應用學科,實踐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動物防疫與檢疫的基本技能,并且培養良好的專業素質。筆者在多年實施該課程教學過程中,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將以前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有機地與檢驗、檢疫監督相結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合理組織教學,對提高學生動物疫病檢驗、檢疫的專業素質水平,雖然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教學中還存有很大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能夠將《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踐,要改變教學現狀,加強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
1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實踐性訓練
由于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實物操作性,所以除了理論教學之外,實踐性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當前的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教學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操作上都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動手能力都比較弱。很多高校的畜牧獸醫專業用于實踐的硬件設施薄弱,例如沒有專門實踐訓練的儀器設備和場所,學生的校內實踐訓練仍然停留在簡單單一的水平上,很難全面、系統地掌握動物防疫與檢疫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學生不能體驗動物檢疫中商品動物檢疫技術流程的操作過程,如在動物外調與進入審核檢疫證、填制相關單據、報關和防范疫病傳播風險等方面都缺乏實踐經驗。在當前競爭日趨激烈的就業形勢下,學生動手能力差直接影響了他們在動物防疫與檢疫行業的就業機會。
1.2課堂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很多老師在講授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課程的過程中,一般都把教學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講解和理論的研究上。教學僅僅依靠粉筆和黑板進行抽象性的講述,其結果是形成了一種老師“講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學生“聽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的脫離實際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實際操作程度較低,結果會出現遇到具體操作時,學生往往會表現得不知所措,更不知從何處下手。這種課堂教學的模式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和運用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的各種技能操作過程中的具體流程。
1.3教學不能理論聯系實際
在當前國內大多數高校中,主講國際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課程的教師大多數是畢業后留校或者從學校直接分配過來的,他們沒有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實踐工作的經歷,在講授實務實踐課程時顯得很空洞。甚至有些老師講了多年的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課程,卻沒有見過防疫證、檢疫證、畜產品安全證等單證,根本沒有去親身體驗過防疫檢驗業務環境,也沒有參與過實際操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比較重視理論教學,非常注意理論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但是往往輕視實踐,對知識的實用性強調不夠,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效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動手能力,不能單獨完成業務。
1.4考核考試方法陳舊
當前,大多數高校的考核的方式主要采用以一張考試卷子的成績決定最終成績的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卷面成績的高低很難體現出學生實踐技能的水平,也就很難測出學生實際掌握內容的高低。而且這種考試方式,可能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些誤區,認為只要卷面成績高,就算學好了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就會忽視加強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的實踐性訓練。
2教學改革的建議
2.1鼓勵教師參與實踐鍛煉
只有具備較高實踐能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較強實務處理能力的學生。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理論知識,又擁有豐富的一線業務經驗的師資隊伍至關重要。高校應該鼓勵專業教師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利用業余時間或者寒暑假在一些畜牧企事業做兼職,直接參與動物防病防疫務的實際操作。教師走出課堂,參與實踐,就能打破紙上談兵的尷尬局面,能夠將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課內理論與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課外實訓有效地相結合。由于教師具備做業務的親身體會,在授課過程中,內容就會顯得真實而不空洞,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同時積極邀請與動物防疫與檢疫有關單位的專家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如畜產品加工集團、公司、畜牧局、海關、疫檢部門等。或者對一些操作性較強的章節,例如如何用檢疫證來證明動物健康運輸流通,可以請來自業務一線的專家來講授。通過這種請進來的方式,極大豐富了師生的專業知識,不僅能夠學習到較多的實際工作經驗,而且還能了解最新的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方面的信息和動態。
2.2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
教學需要師生雙向溝通,在本課程中,會涉及到一些動物檢疫法、動物檢疫的操作技能,這些內容需要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去學習,不能只是簡單的機械記憶。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個典型案例、一個實物、一個圖示等比較具體的現象作為導言,引出所要講的實務知識,從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多媒體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使學生了解一項畜產品進出口業務的全過程,熟悉每個環節的知識和各環節之間的連貫性,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培養學生能夠用書本知識解決現實檢疫問題的能力。為了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動物檢疫易發展狀況、進出口養殖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求發展的經驗、當代從事動物檢疫業務的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等,還應多聘請企業領導和優秀的青年員工作報告,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2.3加強學生參與實踐訓練
在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的設計上,首先要突出應用性,建立一個完整的實驗流程,從化學實驗、動物生理實驗開始,然后是動物病理實驗、動物藥理實驗、動物飼料營養分析及加工實驗、微生物侵害實驗、動物臨床診治實習最后是校外動物營養保健和動物養殖。在專業實驗實習過程中包括不同環節,有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技術實驗,專業實習等主要實踐性教學。讓學生在指導老師指導下親自操作每個實驗過程,得出實驗結果,建立起一個完整逼真的體驗和認識,為將來的實際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在教學實踐方面,建立一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是也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選擇當地動物醫院、動物研究所、動物防疫與檢疫公司等單位積作為實踐教學的基地。學生在實際業務的操作過程中,通過實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到真實的動物防疫與檢疫業務能力訓練。
2.4改革考核方式
傳統的一張卷子定最終成績考試方式不能測試出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因此必須將卷面考試成績與平時實際操作能力的高低結合起來。由于本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在考試中應加大實踐操作的考試力度和比重,比如在試卷中讓學生根據提供的資料填寫動物健康證、運輸單據和動物檢疫單據等。改變了原有重理論、輕實踐的考核方式,能夠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
3結論
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是與我國當前動物防疫與檢疫發展相適應的。為了使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地適人才市場需求,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多個層面拓寬學生的知識,積極改進原有不合理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高層次的動物防疫與檢疫人才。
一、農林類高職高專學生創業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農林類高職高專學生選擇創業與否,項目的選擇,規模、形式的界定,等等,都是自身創業能力的不斷體現和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但是,通過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等近500名學生,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國家性示范高職院校近300名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多數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創業意識及創業能力。主要表現在:
(一)缺乏一定的創業意識。
通過對農林類高職高專學生的創業意識調查發現,71%的學生沒有創業意識,只有5%的學生存在創業的想法或意識,其他學生則選擇可以培養。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創業難度預估值過高。沒有創業意識或者對創業不感興趣的同學普遍感覺創業的難度較大,成功率不高,他們沒有或缺乏承擔創業風險的能力。
2.創業企業的規模定位過低。一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認為創業是謀生的一種手段和形式,只要能夠維持生存即可,不少小商小販擺地攤都可以做到,他們一定能夠做到。
3.創業價值觀有偏差。調查中有70%以上的高職高專學生選擇自己創業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生存需要,沒有從未來及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大多數創業的學生都或曾有過一次及以上短暫的創業史,說明他們在確定創業項目時具有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二)缺乏一定的創業能力。
農林類高職高專學生的創業能力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創業機會獲取、創新思維等方面。
1.創業機會獲取能力低。通過創業計劃大賽和創業項目選擇的情況來看,高職高專學生對創業機會的識別、把握和獲取能力相對較低。以2012年“仙林科學城?挑戰杯”江蘇省第七屆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獎情況為例,競賽共評選出227件作品三個級別獎項,其中本科組187件創業計劃作品獲獎,占獲獎總數的82.38%;專科組40件創業計劃作品獲獎,占獲獎總數的17.62%。從江蘇省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數量和學生人數比較,兩者相對接近,但在獲獎比例中存在明顯差距。
2.創新思維活躍程度低。創新思維測試比較發現,高職高專學生在分析和思考問題等方面存在不足,無論是其思維能力還是知識結構,都很難將問題分析和思考全面,同時缺乏一定的創新思維。調查中還發現很多學生的創業計劃作品沒有創意,且含金量不高,根本無法滿足創業過程的長遠發展需要。
(三)創業資源條件不夠充分。
農林類高職高專學生受內、外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對創業環境的了解不夠、資源的獲取成效相對較低。
1.創業環境認知不足。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對現有的創業資源認識不夠全面,如國家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針對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系列培訓等,其中只有極少部分學生對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有所了解,一般都是接受過SYB、KAB、GYB等項目培訓的學生。多數同學由于對創業環境的不了解和認知的不足,所以對創業根本不感興趣,而不愿意參與其中,還存在一部分同學擔心與工商、稅務等部門接觸,辦理手續等相對比較麻煩,而不考慮自身創業。
2.創業條件準備不足。創業資源中幾個要素:人才、技術、資本和信息等都是重要條件,但高職高專學生顯然不存在優勢,特別是人才和技術的弱勢會直接影響他們對創業項目的選擇。
二、農林類高職高專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內容研究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思維等的觀念教育,讓他們在知識面、判斷力、能力、社會責任感等方面能夠滿足創業的需要,做好創業的思想、心理準備。
(一)創業意識的培養。
創業意識包括創業的需求、動機、理想和信念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畢業生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么,我們必須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能力培養、引導和輔導,讓他們意識到具備創業能力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大勢所趨。
(二)創業知識的積累。
創業知識的積累是創業成功的必要因素。高職高專學生不但要掌握相關創業的理論、創業的步驟、創業方法和技巧,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企業管理手段,同時,需要關注創業的相關要點和難點,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財務稅收知識,等等。
(三)提升創業實踐能力。
學院通過提供平臺、場地、資金等不同形式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比如,2009年,學院投入26萬元提供了模擬創業的孵化平臺,在校內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園,打造了一支創業預備役,現有應時鮮果、插花等12家模擬型創業社團入駐,鍛煉了我院高職高專學生的模擬實體運營能力。
(四)提高創業心理素質。
創業的心理素質不僅包括情感和心理品質,還包括自身評價、風險意識、應變能力、耐挫折力等。高職院校通過邀請相關專家舉辦系列講座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創業成功率。
三、我院培養創業創新人才模式的探索
提高大學生創業的能力主要圍繞創業價值觀、創業能力、創業資源三方面進行,根據市場的需求和導向,不斷改進和改革教學內容和模式,為學生創造形式多樣的實踐機會和平臺,確保人才培養機制有效運行。
(一)以創業教育為抓手,將創業教育融入第一課堂。
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我們嘗試將創業教育融入第一課堂。以學生的主要創業崗位為核心,確定創業教育項目,改革課程體系,改革教學理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學院圍繞主干專業首批選擇了專業性強、創業成功率高的園林綠化設計、無公害蔬菜、寵物保健、食品加工等10大創業教育項目,探索項目式教育的經驗。在項目式創業教育的實施中,帶動創業教育師資團隊的建設,目前,已形成了48個創業項目,有力地支撐了學院的創業教育發展。
立足長遠,學院在“十二五”專業建設規劃中已明確提出要以創業項目為核心,重構相關課程體系,著力打造農林特色的強勢專業群,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二)以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為核心,保障學生創業實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升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必須緊緊依托實踐平臺。近年來,學院形成了校內、校外兩大創業孵化平臺,實施了“雙輪式驅動”。
1.校內平臺――“兩園一企一街”。“兩園”。一是萬畝連片的大學生創業實踐示范園區――江蘇農博園。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核心區2500畝,輻射區8000畝,擁有寵物犬、食用菌、室內凈化植物、設施園藝等15個創業實踐全真教學工場和實訓中心,相對應的15個學生創業社團全面入駐。二是占地1850畝的江蘇茶博園。圍繞茶葉、草坪、有機農業等產業進行建設,規劃建成擁有“一院、二所、三館、四園、五場”,集教學實訓、科研開發、創業孵化、農業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學生又一個創業實踐的搖籃。
“一企”。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種業50強,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即將成為上市企業。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掌握種業生產和營銷技能,創業技能得到顯著提升,在公司進行創業實踐的學生達1500人次。
“一街”,即大學生創業一條街,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為法人型創業社團提供平臺,直接面對市場,實現從“田頭”到“街頭”的全程對接的創業一條街。目前已有園林規劃設計中心、動物醫院等5個法人型社團進駐一條街,成為學生創業的對外經營窗口。二是大學生創業園,學院投入資金提供了模擬創業的孵化平臺,在校內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園。三是農博園內展銷中心,主要是農、林、牧、生四大專業板塊成立的生產實訓型創業社團把生產的大學生創業產品直接在里面銷售。
2.校外平臺――產業示范基地、聯姻企業。建立了“草坪草”、“彩葉苗木”、“生豬”、“馬鈴薯”等5項產業示范基地,依托省政府掛縣強農戰略,教師帶領學生深入泗洪、溧陽、句容等地,開展技術和產業推廣,在實踐中強化了專業能力。校外合作企業,其中有光明乳業、紅太陽集團等知名大型企業在內的300家創業實踐基地。學生通過在校外創業實踐基地鍛煉,創業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三)以創業文化為引領,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
學院依托多種形式的校內硬件資源,形成了勵志文化、社團文化、活動文化的總體格局,營造了濃郁的校園創業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熱情,激勵學生提高自身創業素質。
1.勵志文化。為培養學生服務農業的志向,在農博園內建成面積2700平方米的農耕文化館,讓學生了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近代農業發展歷史,感知發展現代農業的歷史使命。為充分發揮典型激勵作用,學院投入50多萬元在校園內開辟了“勵志廣場”,首批選拔了72位近年來在就業創業、技術服務、管理崗位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典型校友,激發學生創業熱情,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
2.社團文化。學生創業社團是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現在我院已形成了生產實訓型創業社團38個、法人型創業社團5個、模擬型創業社團12個、興趣型創業社團36個等百花齊放的校園創業文化格局,所有學生都參加了一個創業社團。
3.活動文化。校園內無形的創業活動文化方興未艾,每年都組織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業節、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計劃大賽、創業典型報告會等活動,特別是學院科技產業處、學生工作處、教務處聯合舉辦的“禾木杯”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在校園內產生了轟動效應,充分展示了學生創新創業的風采。創業創新大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業意識,而且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四)以生產性實訓社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延伸第一課堂創業教育鏈,建成了食用菌、有機大米、畜禽產品加工等生產實訓型創業社團38個,依托校內實訓基地與專業技能相結合,開展生產經營創業實踐。通過這些創業實踐,他們當中有回鄉承包荒山創辦生態農業園的園藝專業畢業生郭翔;有把學院實踐基地當做自己創業的試驗田的風景園林專業畢業生陳斌斌;有曾經的學生插花社團會長變成今日花店老板的園林綠化專業畢業生劉華;有立志畢業回家養豬建全省最大養豬基地豪情的創業典型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付偉;有擁有三家凱利藍寵物連鎖店的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丁曉蘭;蘑菇大王郁寶鋒、養殖能手趙林軍、寵物美容創業武智斌、華眾傳媒創辦者楊士航……
(五)以服務“三農”為平臺,培養學生親農愛農情結。
當前的問題是許多新見解、新發明、新觀點、新成果還局限在實驗室里、課堂上、期刊著述中、圖書館內。廣大迫切需要脫貧致富、走向市場的農民又苦于找不到切實可行的理論指導,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擁有現代化設備、豐富藏書的農業高校圖書館,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理應承擔起開發利用農業科技文獻的歷史重任。本文試圖從云南地方農業科技文獻開發利用這個角度入手,結合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所開展的這項工作進行分析研究。
1.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的獨特性
云南是一個農業省,85%的人口在農村,75%的國民收入、70%的財政收入和80%的輕工業原料都直接或間接來自農業。農業在云南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又是多民族地區,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都十分復雜。山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90%以上。高原獨特的立體垂直氣候明顯,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云南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特征尤為突出。由于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種植技術和養殖方法必須因地制宜。因此研究好云南,對于全國各種不同地區農業都會產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這也正是云南農業文獻的獨特之處。
云南農業科技文獻是記錄農業科技與生產實踐的載體。在內容上具有地方特點的天文、水利、自然災害、氣候、土壤、物產等資料,是反映云南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有價值的記載。一個學科的發展很大程度體現在其發表的文獻中。地方農業是進行地方農業科研的情報保障。科研課題的實用性只能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情報基礎上。云南地方農業科技文獻反映了云南農業科技生產的歷史、現狀、動態和水平,記載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留存了無數理論方法、實驗數據和科學構思,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通過利用這一豐富的情報源,不但可以了解本地區農業科技發展的動態和趨勢,而且有助于研究全國其它地區農業發展的普遍情況,進一步促進教學、科研和推廣應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充分發揮地方農業文獻的優勢,有力地開發這一智力資源,對深化文獻情報工作,直接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具有重大意義。
2.云南農業科技文獻書目控制的針對性
云南農業大學是一所多學科的高等農業院校,擔負著為全省培養農業科技高級專門人才,開展推廣農業科研、科技扶貧等重任,廣大農民迫切需要大量的農業情報信息。農業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而且也是全省的農業情報中心。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云南省各地農業生產技術狀況以及種植業、養殖業的研究成果、實用技術和先進經驗。揭示出云南農業的地區特征與地方特色。針對我省特殊的省情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依靠我館54萬冊藏書,6388種期刊,4000多份內部資料的優勢,把分散在不同類型出版物中,不同藏書范圍內的云南地方農業文獻予以集中,加以報導。第一步就是對云南地方農業科技文獻進行專題書目編制工作,有針對性地全面揭示館藏,充分反映館藏特色,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現有檢索工具的不足,還可以提高文獻的利用率與查準率,具有較強的情報檢索功能。
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目錄的編制主要針對我校所開設的主干課和科研課題,包括糧作、經作、植保、園藝、畜牧獸醫等。為了方便檢索,目錄的編制體例依照《中圖法》農業科學分類表序列,目錄后附漢語拼音為序的著者索引。著錄格式完全依照國家標準檢索期刊條目著錄規則中析出文獻格式著錄,為建立云南農業文獻專題數據庫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信息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云南農大的圖書情報工作也將采用微機處理系統,加大信息容量,加快傳遞速度,增強圖書情報職能,提高服務能力,發展成以數據庫為核心,以數據通迅網絡為目標,兼有較強信息貯存和處理功能的信息檢索咨詢服務體系,目前主要是以數據庫使用為核心。
3.開發期刊文獻的重要性
期刊是重要的情報源,具有內容新、傳遞快、周期短、信息量大的特點。從已收集的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看,期刊論文占絕對數量,達90%。地方性農業期刊形式靈活、面廣量大、綜合性、時效性、地區性較強,它是本地區農業信息和科技成果的重要載體。從云南農大圖書館收集的3767篇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看,農學、植保、園藝三部分論文分布在79種期刊中,省農科院主辦的《云南農業科技》載文量最高,占30%;《云南農業大學學報》、《云南甘蔗科技》、《云南煙草》、《云南茶葉》、《云南熱作》……載文量依排序遞減。省內各地州發行的期刊如:《昆明科技》、《紅河科技》、《曲靖科技》、以及省外期刊《西南農業學報》、《中國農業科學》《中國煙草》、《中國水稻科學》等也刊登云南農業科技文獻。從期刊文獻的內容分析,我省的烤煙、甘蔗、茶葉、水稻種植資源,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論文多,研究范圍廣。文獻發表的數量隨時間的增長而遞增。由此可以看出開發利用期刊文獻,引導讀者利用,對深化本省農業技術改革,科技興農都具有重要作用。
4.利用本校文獻的實用性
云南農大的著者既是科技文獻的創造者,又是利用者。他們所生產的文獻主要特征是以提高教學質量、充實教材內容、完成科研項目為基點。所研究的課題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與指導學生課程試驗、畢業實習緊密結合。本校作者著述的論文反映了我校教學、科研水平,充分開發利用之,對于促進本省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科技扶貧、科技推廣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本校著者所發表文獻的內容上看,側重于農作物、經濟作物、果蔬花卉的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發表文獻最多的是水稻病害研究、蠶豆病害研究、花卉病害研究等。這和省屬重點植物病理學實驗室建在我校有關。近年來云南農大著者發表的《云南農業生態》、《滇型雜交水稻》、《植物病原菌》、《云南甘蔗》、《云南蘭譜》等專著,以及多種自編教材都是教學、科研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為了運用現代技術和科學方法開發本校教學、科研人員的論著及科研成果,云南農大圖書館正在自建《云南農業大學科技論文專著、專利、科技成果數據庫》預計收錄3000多條信息。我們認為要想持續性地補充數據庫內容,必須有可行的地方農業文獻呈繳制度作保障。 云南農大圖書館圍繞學校重點學科以及對碩士學位授予點的專業,開展定題、跟蹤服務,對所收集的文獻進一步深加工,撰寫了《略述蕎麥生產的現狀和開發利用》、《云南農業抗病育種研究近況》、《優質米生產現狀和開發利用概述》等三篇綜述性文章。以最實用的情報形式提供給用戶,均被國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其中《云南農業抗病育種研究近況》還被云南省農學會評為優秀論文。農大圖書館還開展了跟蹤本校重點科研課題,如:滇型雜交水稻及兩系利用,云南煙草品種資源的收集和綜合研究,云南水稻、煙草、馬鈴薯病毒鑒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云南省及其英國中部土壤侵蝕率和土壤保持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云南高原蘋果園昆蟲群落及害蟲防治研究等專題情報服務。將所收集的農業文獻以文摘或題錄的形式提供給用戶。此外還很注重情報服務投入、產出的效益分析,不斷總結經驗。
農大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和少、邊、窮地區。農村缺乏科技知識已成為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這種情況,云南農大圖書館在收集地方農業文獻的基礎上編印了《農業科技信息》,主要報道我校、我省農業科研、教學所取得的成果和科技動態,其稿件覆蓋面達60%以上。從本省實際出發,重點刊載具有云南特色的農業新技術、新方法,體現專業性、針對性以及結合農事季節的實用性的特點,到目前為止刊出60期,贈送省內外各科研單位、教學單位、農村基層單位,收到了大量的反饋信息,深得基層農技人員的好評。大學生利用節假期帶回家鄉,青年教師下鄉鍛煉、扶貧帶到農村,為廣大農民提供時效好、針對性強、信息量大、參考價值高的實用信息,為科技興農和科技扶貧服務。由此可見圖書館能夠通過對地方農業文獻的深加工,縮短與讀者需求的距離。
5.強化用戶情報意識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