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9: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眼科學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目前,基層部隊對衛生士官的職能定位還不太清晰,衛生士官多為全科學習,分科不細,從而造成從事專科的衛生士官較少,眼科等專科又屬于較細的分科,專業知識分化度很高,造成普通衛生士官對眼科等專科知識重視不夠;且衛生士官總體培訓目標不明確,眼科學培訓課程體系缺乏針對性,存在普通理論課程偏多,實戰和操作課偏少,職業教育特點不能實現,部隊對崗位專業人才需求還不能滿足。就如我校目前衛生士官的眼科學教學課程為4課時,傳統講的是常見的白內障,黃斑變性和屈光不正等常見眼科疾病,但衛生士官在基層部隊所常遇到的疾病如結膜炎和干眼癥,以及戰場眼科學急救的內容涉獵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衛生士官教學模式的滯后性
職能教育的教學觀念相對滯后,部分專業教員對衛生士官所需的任職教育內涵認識不夠,不能用任職教育理論指導教學行為;知識結構更新較慢,僅滿足于已有知識,對新的軍事知識和與軍事相關的交叉學科知識了解偏少;實踐和戰場教學能力欠缺,較多類同普通高校醫學的教學模式。另外,有些培訓機構存在教員更新流動過快,師資隊伍不夠穩定等問題,造成教員培養、教學研究、方法探討、經驗總結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難以開展;教員的教學準備、授課質量和課后輔導等方面,未完全實行有效管理和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教學管理與科研質量的提高。
1.3衛生士官基礎水平的參差性
受訓預選衛生士官大多沒有衛生方面的從業經歷且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在目前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確實掌握基本的臨床操作技能有不小的困難。有的經過一定的醫學培訓,具有一定醫學知識基礎;有的來自其他工作崗位,沒有任何醫學知識;有的具有大學學歷,有的僅有初高中文化,文化和專業水平差異較大,勢必影響教員對授課內容難易程度的把握。另外,也存在一些學員學習專科的主動性不足、怕難怕學等現象,給教學管理帶來相當的難度。
2衛生士官眼科教學的改革
針對上述的這些眼科學教學問題,我教研室在實施了5年衛生士官眼科學教學后進行了教學總結和思考,根據衛生士官人才培養方案,準備在以下幾點進行改革。
2.1突出眼科學急救內容
戰場急救是基層衛生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廣大官兵戰場自救互救的基本手段。眼科戰場急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應引起高度重視。戰場急救在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衛勤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衛生士官身處戰場急救一線,對于眼科急救知識的掌握及面臨急、重癥時良好的心理素質尤為重要。由于課時限制,教學改革的內容選擇非常重要,選擇范圍過廣,衛生士官一時接受不了,反而不能達到教學目的;選一般的常見疾病,遇到常見戰場的急癥疾病處理不了,不符合衛生士官的職能教學需求。所以筆者通過與有經驗的教員及衛生士官學員一起經過討論,最后建議就眼異物、眼化學傷、眼球破裂及眼瞼裂傷四種眼科急癥進行教學,考慮通過解剖生理、疾病發生發展及急救診治三步來培養教育學員。
2.2調整課堂眼科學急癥教學方法
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衛生士官學員來校學習前多半未參加過衛生隊工作,對臨床疾病認識較少,對眼科急癥和急救方法知之甚少。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將PPT和視頻相結合,與衛生士官學員充分互動,進行受傷士官和軍醫角色扮演小品等,把眼科的急癥形象而立體地展現在學員面前。同時煥發起學員求知若渴的學習動力,并加以引導,從而達到掌握急救知識的目的。比如在講解眼化學傷時,可以用一個酸燒傷的小品引出授課內容,通過對如何判斷酸堿燒傷及急救處理的討論把眼化學傷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等展現在學員面前,生動形象,便于掌握。
課堂教學是知識內容和其語言形式的統一表現,知識的科學性決定了語言的科學性,所以科學性是各科教學課堂語言所具有的根本屬性,而數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又有自己獨特的內涵。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的教學”,因此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在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上下功夫。長期以來,由于受數學的所謂“邏輯嚴謹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偏重邏輯演繹,誤以為“精確、嚴謹,符合邏輯要求”的語言就是唯一科學性的數學教學語言。實際上數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應針對學生的特點,既要講究嚴謹的邏輯演繹,又要適時的穿插能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想象、猜想、類比、歸納及洞察領悟等活動的非邏輯的語言,從而使學生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數學,積極主動的去發現數學和創造數學。
2課堂語言要形象生動,風趣幽默
數學盡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但其構成內容——空間形式及其數量關系卻以一定的“形”存在著,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數學內容及其形象融為一體,用形象化的評價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以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通過恰當的生動比喻、通俗的語言,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素養,以便引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以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獲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面對的大部分中學生都比較好動,對于每天一堂接一堂的45分鐘的課而言,可能是一種難耐的煎熬,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科學證明:人在一種心情愉悅的狀態下效率是最高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便只有正確駕馭好課堂語言,盡量用生動有趣、幽默的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風趣、幽默的課堂語言不僅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情緒,還可以拉近師生的關系,有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但是課堂教學的幽默應和教師深刻的見解、新鮮的知識結伴而行,應與無聊的耍貧嘴區分開,不能人為的穿插一些與教學無關的笑料,更不能濫用幽默去諷刺、挖苦學生,這樣就起到極大的負面影響,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課堂語言的趣味性在實際運用中要講究一個“度”,這樣才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以及獲得知識的愉悅。
3課堂語言要具有激勵性
現在的初中生在性格和心理上發育都還不健全,都需要教師點點滴滴的培養和引導,因此教師在課堂45分鐘的時間內要充分發揮語言的功能,特別是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我。那么,如何實施激勵性評價呢?我認為:只有教師的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有機結合,才能發揮激勵性評價的作用,才能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語言和手勢相結合能夠幫助把話說得更加明確,更加有力,還能幫助增加說話的形象性,強化說話的感彩,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更能讓學生感到親切。例如教師在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時,學生對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時,就馬上走到他的面前,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撫摸他的頭說“沒關系,大膽的說,你很聰明,這個問題一定難不倒你。”這樣評價,既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見,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還培養了他自信的個性品質,更能使他感到親切,把師生關系定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激勵他自主探索、勇于創新的興趣,對全體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鼓勵。學生只有在寬松、愉悅、不斷獲得鼓勵的環境之中,思維才能變得活躍,解決問題才會標新立異。語言還可以與眼神相結合,眼神的變化,可傳遞無聲的信息,維系著雙方思維的感知通道。例如,教學中如果遇到內容的不同敘述方式,問題的不同解答策略,應用的方法多樣化等問題。教師就應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你想知道它的答案嗎?你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并同時用眼神不時的對全體學生掃描說:“老師相信你們能自己想出辦法來,請試一試!”這樣使每位學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師的“注意中心”,而不是“被冷落的人”,讓學生在親歷中感悟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促使學生有更大興趣去探求新知的奧秘。同時,教師可以用嚴厲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評課堂中的違紀學生,同大聲訓斥相比,這種無聲的批評學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響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
另外,語言也可以與表情相結合。人的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緒體驗的外在表現,它蘊含著大量的情感交流信息。在課堂上學生都喜歡教師面帶微笑地面對他們,即使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不是很出色時,教師微笑著對學生進行激勵或鼓勵,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促使學生熱愛學習,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學中對學生激勵性的語言要具有真情實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之樂,可以激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同時也可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然而,激勵性的語言也要把握一個度,應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問題的難易程度等科學地進行激勵,不能對于任何學生回答了任何一個極為簡單的問題就給予一些“隆重”的夸獎。名義上是進行賞識教育、鼓勵教育,可實際上這種缺乏深層次指導的表揚學生會聽膩,也表現了教師的虛偽,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勵的作用。
除此之外,學生學習不僅要學習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探索生命的價值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適時恰當穿插一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學生“要成材先成人”的道理。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發揮語言的功能做好育人這一職責。
1.2調查方法課程結束后,根據教學相關情況,在2009級學生中進行訪談和無記名問卷調查。采用EpiData3.0和Spss11.5軟件包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
2調查結果
學生基本情況學生年齡21~25歲,平均年齡是22.37±0.06歲;男學生38名,女學生72名,男女性別比1:1.9。
3討論
3.1存在問題和解決措施
3.1.1實驗預習學生對實驗課、實驗室環境、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雖然基本滿意,但是學生在上實驗課之前并未對實驗做到充分預習,所以對實驗整體沒有概念,不能掌控實驗過程,只是機械地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網絡、模擬軟件等輔助教學和課堂教學整合到一起,讓學生在課前對所學課程有所了解,了解其實驗目的和意義,并且讓學生了解各種實驗類型的優缺點,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3.1.2實驗課時間安排預防專業實驗課開課時間與考研復習時間重合,使得大多數學生把心思都放在考研上,無心上實驗課。因此,在上課時間安排上應該重新整合,根據學生考研時間適當提前實驗課,為學生留出充足的考研復習時間。同時應根據實驗課具體內容確定學時數,不能一律都規定4學時,這樣容易造成有的實驗浪費時間,而有的實驗時間太緊,學生在規定學時數內完不成實驗。整合后的課程安排將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1.3實驗室資源學院已經把以前“各自為政”的教研室實驗室整合為預防醫學教學實驗中心,這樣使有限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由于經費投入的限制,使得:大多數學生認為實驗室有些大型設備缺乏,不能滿足多組學生同時進行實驗的需要,限制實驗進程,減少了學生動手的機會。因此學校要重視實驗室建設、加大對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或者增加輪數,減少每組學生數量來相對增加學生動手的時間。有些實驗方法、教學錄像陳舊。教師要根據自己工作經驗,與時俱進,更新實驗方法,重新錄制符合時展的錄像,從而增加學生對抽象理論的感性認識。經費來源可采取國家撥款和自籌經費相結合的辦法分步實施。
3.1.4不斷修訂完善實驗教材2012年編寫的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預防醫學實習指導》,已廣泛應用于預防實驗教學,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本書已經整合了衛生化學、衛生毒理學、衛生微生物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勞動衛生學、環境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8大學科。但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老師授課內容與教材不符、各學科實驗項目之間有交叉重復的問題,我們將對此進行及時的修訂。通過教材的實際應用,教材可進一步分為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兩個版本。這樣更有利于教師教和學生學。
3.2實驗教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3.2.1開設實驗總論課程根據各學科特點和注意事項,在所有實驗課開課前,開設實驗基礎知識總論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實驗室安全、實驗室工作程序、實驗類型和作用、所使用儀器綜合介紹、洗刷器材技術和如何配制試劑,使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實驗技術。只有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室習慣,才能確保整個實驗的有序進行。
3.2.2各學科有機融合,完善模塊式整合整合相關課程為一模塊,避免不同學科實驗重復練習,浪費時間和資源。我們已經把預防醫學專業學科整合為基礎實驗、環境因素監測和疾病控制監測三個實驗教學模塊。這樣把課堂所學的預防醫學知識和技能全面貫穿實驗實踐中去,相應地把原先分散的實驗技術整合為有機的整體,既提高了效率,又節約了資源,而且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實驗技術的能力。模塊式整合更貼近公共衛生的現實需要,更能培養適應公共衛生發展需要的人才。我們將繼續完善模塊式整合,為將來獨立或相對獨立開設實驗課打好基礎。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1]。良好的教學方式是讓同學掌握基本的臨床醫學診斷方法的重要途徑。診斷學的教學方式與基礎課程比較,存在較大的差別。基礎課程主要是在課堂上和實驗室完成,而診斷學有大量教學活動在醫院中進行。這就成為診斷學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關鍵。
1目前不同專業層次的診斷學實驗課的安排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辦學越來越趨向多樣化、綜合性。就目前中醫院校開辦的專業而言,中醫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骨傷專業、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等,實驗課學時在20學時左右;而像非醫學專業如醫學心理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醫學英語專業、口腔工藝專業等總課時相對醫學專業來說少,實驗課在10學時左右。
2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環節
診斷學實驗課根據教學的需要,有以下環節。
(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又可稱為生理見習)。按照檢體診斷的內容和順序,生理見習包括:檢體診斷的基本方法,一般狀態及其頭頸部查,肺臟檢查,心臟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遵循這樣的順序教學。(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及腹部模擬人檢查。(3)觀看診斷學基本技能及心電圖等的電教片。(4)臨床實踐。(5)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6)心電圖實驗。(7)病歷分組討論。
3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
目前,就我校的學生和教學特點而言,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如下。
3.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是診斷學實驗的關鍵,關系到學生對醫學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一般在心臟檢查之后進行)和腹部模擬人檢查穿插在檢體訓練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形象性。
3.3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因專業不同而異,例如,中醫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專業等就選擇進行此項環節,其他如非醫學專業因學時少,教學要求不同不進行此項環節。
3.4臨床實踐是教學的又一關鍵和難點。診斷學涉及許多臨床疾病,為提高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在教學環節上應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接觸患者,將疾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結果都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見習,并根據見習結果進行思考,把所學的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醫療市場的改革,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加之高校擴招,學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給臨床見習帶來一定困難。
3.5因學生專業和層次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環節。
3.6分組多以15人/組為標準。如果分組過大,學生觀察和學習、老師示教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7問診和病歷書寫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練習。這部分理論課講完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寫幾篇病歷,以便學生掌握一般的病歷格式。同時還安排學生到臨床接觸患者,親自問診,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和書寫病歷。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自覺性,病歷完成情況不好。加之學生學習診斷學時初步接觸臨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難為情等心理影響,所以教學環節效果不佳。
4就診斷學實驗課的現狀提一些個人的拙見
4.1加強診斷學基本技能的訓練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課中,老師必須做到統一手法,規范動作;學生要分組訓練(最好兩人一組),互換角色。由于實驗課堂上的練習,畢竟太少,應囑學生回寢室再自己練習。課堂訓練時,老師應進行巡視和輔導,及時糾正不規范動作和手法,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參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由于學生專業的區別,醫學專業學生可基本保證實驗課各個環節的進行,但應把重點放在檢體訓練和臨床實踐中。對于非醫學專業學生應著重進行檢體訓練,這樣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4.2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打破傳統的考試方法,即筆試和實習前臨床考核(同學之間的互相檢查),傳統的考試方式著重考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錄像考試以形象生動的具體畫面展示在受試者面前,并且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交給受試者,要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診斷學考試近乎床旁考試[2]傭拐鋃涎д嬲晌俅慘窖У幕*ぁ糞THZ〗4.3基于第2點,就一定要加強臨床實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4.3.1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3]
繚詿笱Ф曇毒涂枇俅慘窖迪胺矯嫻目緯痰取*ぁ糞THZ〗4.3.2增加臨床實踐的學時數,帶教老師最好長期從事臨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
4.4實習課分組不宜過大。搞好診斷學的教學,加強實驗課的教學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4.5目前檢體訓練的實驗課教學方法主要是經典的教師教、學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強教師的監管性和學生的自覺性尤為重要,鼓勵學生多動手。
4.6多進行病歷討論教學帶教老師選擇比較典型的、難度適中的病歷,讓學生根據病歷提供的臨床資料進行病歷分析討論,提出完整診斷和診斷依據。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臨床診斷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和工作打基礎。
4.7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投資建立臨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區投資建設了實訓中心。如果能夠建立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那會更好。
筆者認為,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應建設:
(1)模擬病房:下設心肺聽觸診訓練室,腹部檢查訓練室,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和五官檢查訓練室,急重癥搶救訓練室,病患處理訓練室。
(2)模擬門診:使用SP(標準化病人)[4]進行教學,并建立為SP的模擬候診場所。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臨床見習面臨新的困難,如病人和主管醫生不配合教學、病歷不易查閱等。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強與病人及醫護人員的溝通、采用SP(標準化病人)及多媒體教學、增加課時及交叉輪轉教學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和教學的矛盾,對保證臨床見習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臨床操作技術訓練室:選擇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術(如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靜脈插管術等),利用模擬人進行訓練。
(4)多媒體學習、評估室:利用現有診斷學課程網站,建立多媒體學習中心,同時建立網絡化的訓練評估體系,對每位訓練者進行評估。
當然,這些不是簡單的設想所能達到,需要再努力。
4.8開設臨床基本技能這門課程臨床基本技能為醫學重要橋梁課程,也是實踐新教學模式的重要課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開課條件,可選擇資深診斷學方面內、外、婦產科、兒科等專家教授,輔以護理、影像及計算機方面教師擔任,再根據需要從臨床抽調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參與教學。為學生訓練和老師示教提供優良的環境,保證基本技能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擬聽觸診訓練就是很好的臨床技能訓練的實例,只是開放程度不夠,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4.9多開展診斷學技能比賽診斷學技能比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更有效的學習了技能訓練檢體診斷的方法,并且容易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
診斷學的教學與學生的臨床實習間隔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對基本的操作內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實習前再進行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以便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個回顧性復習,到臨床實習階段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實際工作。
5總結
本文對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當然也存在著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從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9.
根據實驗的主要方法,可將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實驗劃分為7種類型:觀察類、檢測類、探究類、模擬類、調查類、設計類和搜集類[5].其中,觀察、檢測和模擬類實驗比較常見;設計類實驗是學生探索和發現真理的重要途徑;調查類實驗主要是針對已經存在的事實或現象,要求學生通過對客觀事實和現象之間的了解得出結論,培養學生收集和分析資料信息的能力;而搜集類實驗則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擬出資料收集的具體方案,然后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最后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歸類整理,并以各種形式(如黑板報、論文、報告及辯論賽等)展示.在選修模塊實驗中,選修1的實驗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全部為實驗操作,不同實驗內容的教學目標各有側重,有的側重基本概念或原理,有的側重實際應用,還有的側重科學方法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實驗類型大多數為引導式探究.在引導式探究活動中,學習資料中提出的實驗結構或程序,學生自己設計并進行實驗,通過參與探究過程有所體驗和發現,從而達到預期的實驗目標[6].根據選修2的實驗中的活動建議,主要是進行調查、討論和探究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開展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得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科學和技術,能幫助學生體會到生物科學與人類社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選修3的實驗中,除了技術要求較高的“DNA的粗提取和鑒定”外,其它實驗都不在實驗室進行,而多為口頭交流、辯論等活動,由于本模塊實驗所涉及的科學領域研究進展迅速,教師要積極引導和組織學生查閱有關資料,練習撰寫專題綜述報告并組織開展這些活動[7].
1.2高中生物實驗的特點
1.2.1實驗數量多,類型多樣化且綜合性強僅《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列舉的實驗活動建議就有68條,當然這些實驗并不要求學生全部掌握,但大多數是最基礎的,學生掌握這些后,還要了解教材以外的實驗,如試卷和課外書上出現的,要對大綱要求的實驗有所擴展和延伸,才能夠學以致用.實驗數量多則相應地要求實驗課時也多,據統計,實驗課時甚至占到生物課總教學時間的40%[8].高中生物實驗類型多.各種類型實驗的方法不同,包括顯微鏡觀察、染色鑒定、模型制作、多媒體技術模擬、戶外調查及課外收集信息等;實驗形式也不同,包括教師演示、學生分組完成及獨立完成等.高中生物實驗綜合性強.往往一個生物實驗中融合了多種實驗類型特點.如“探究影響酶活性因素”的實驗過程不僅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而且還要求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在實驗過程中要考慮單一變量并進行定量分析;又如“設計并制作生態瓶”的實驗不僅需要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制作完成,而且也是一個模擬實驗,模擬的過程充滿探究的要素,此外,實驗還要求學生對自己制作的“生態小瓶”進行長時間的觀察,這無疑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1.2.2科學探究受到重視,實驗內容貼近生活且技術比較先進課程標準的4個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導探究性學習,在能力目標別提出了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并詳細列舉了11條與探究緊密相關的能力,這為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提供了重要指導.強調和重視科學探究還具體表現在新課程實驗的結構和內容上,必修的3個模塊中,具有探究性的實驗幾乎占到全部實驗的三分之一,而選修部分的生物技術實踐模塊的13條活動建議中幾乎均包含探究性的內容,另外2個模塊的活動建議也多為可以進行資料收集探究的活動或調查[9]102.由此可見,課程標準把科學探究以不同層次和形式融合到實驗教學中.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如調查類和搜集類的實驗都要求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去調查和搜集信息,并對這些調查和搜集來的信息進行研究分析等.如選修1“生物技術與實踐”中有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等,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中對設施農業的參觀和對綠色食品生產或消費情況的調查等,這些實驗活動貼近生活,實驗材料也來源于生活.實驗技術比較先進.特別是選修部分的實驗,大都與生命科學新技術、新應用緊密聯系.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及干細胞研究等.此外,還有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如“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模擬人體某方面穩態的維持”等.
2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實驗內容及存在的不足
2.1實驗內容
在高師生物科學(師范)專業課程體系中,生物類專業必修課比重大,幾乎每門專業課程均設置了相應的實驗課程,包括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及人體生理解剖學等實驗,每門實驗課程的實驗數均在8~12個.
2.2存在的不足
2.2.1課程內容強調專業性,缺少與高中生物新課程的聯系受傳統高師生物課程觀的影響,實驗課內容傾向于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和全面性,突出學科專業性,而師范性不明顯,驗證性實驗占據主導,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欠缺,缺少與中學生物實驗教學有機聯系的問題尤其突出.生命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高中生物新課程很注重知識的時代性和前沿性[10],但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的實驗教學內容設置往往多年不變,不能反映生命科學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與學生科學素質、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不符.2.2.2實驗教學內容缺乏與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理念,就是要改變輕視學生生活的現狀,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和體驗知識.從課程標準建議了大量的調查類和搜集類的實驗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實驗更加強調與生活的聯系,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知識.但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的實驗內容大多是對理論的驗證,更強調實驗的學術性,相對而言忽視了與學生生活以及現實自然、社會的聯系,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無法讓師范生深切地體會到專業知識的價值,可能會影響到以后工作的教學質量.2.2.3實驗教學缺乏體系建構生物科學作為一門獨立形態的自然科學,應有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實驗體系,但師范院校的實驗教學缺乏這種體系的建構[11]75.每一門課程僅從單一學科的知識系統性和完備性方面設計教學內容和技能訓練,各門課程自成體系,與本專業其它課程聯系不緊密,對課程內容整合較少,因而造成一些實驗內容重復,如微生物學中的“霉菌觀察”與植物學中的“菌類植物”實驗內容基本一致.2.2.4實驗教學模式化高師生物學實驗教材編制模式化,實驗設計程式化,即實驗目的基本原理實驗內容與材料等儀器與設備等操作步驟實驗結果實驗分析報告[11]76.實驗過程以教師講解、演示為主,學生履行三步曲,即按實驗指導的要求或教師總結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觀察實驗結果完成實驗報告[12].學生對實驗材料的采集培養、藥品配制等實驗的準備過程和實驗方法步驟的設計參與度低,對實驗方法步驟缺乏必要的思考理解和創新,師范生獨立實驗能力的培養受到限制.2.2.5研究性實驗內容缺乏目前,生物科學(師范)專業開設的專業課實驗內容大多為驗證性實驗,雖然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培養基本的實驗技能,但仍屬于間接獲取知識的渠道,對培養師范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不利.
3有效銜接高中與大學的生物學實驗教學
3.1加強高中相關實驗內容的滲透,增加和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實驗內容
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的教師要致力于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的研究,了解其基本內容和方法手段.在保證實驗課內容達到本科水平的前提下,選擇與高中生物教學聯系密切并能充分發揮現有實驗條件的實驗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計劃,力爭使中學生物學實驗中的基礎部分、經典部分成為高師生物學實驗的研究主題之一,使得高師生物實驗內容與手段上形成和中學生物學實驗的包涵關系.
3.2改進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的生物學實驗手段,使實驗內容跟上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實驗內容上,應該結合當前高中生物教學崗位的要求,組織各教研室有經驗的任課教師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剔除內容陳舊、技術落后的實驗,增加反映現代定量分析、探究性、設計性和綜合應用的新實驗技術內容,跟上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此外,在實驗課程中,可以結合相關的研究課題和最新研究進展,在課堂講解或是實驗過程中穿插介紹,補充同一個實驗的不同技術與方法.有些新技術、新方法,即使因為條件所限不能親手做,但也應讓學生有所了解,如光合強度的測定既有傳統的改良半葉法、氧電極法及紅外線二氧化碳氣體分析儀法,也有較為先進的便攜式光合儀測定法.
3.3整合實驗內容
在制定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的實驗教學計劃時,要統籌規劃、互通有無、科學整合以及合理安排實驗內容,避免學科間實驗的簡單重復,以增加實驗的多樣性和豐富度,提高實驗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實驗教學中,接觸和了解更多的實驗內容與方法,這也契合高中生物實驗內容和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實際上,高中生物涉及的68個實驗,均可按照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的專業課程進行分門別類,分別歸入或融入到具體的相關課程實驗中去,使學生在大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基本能接觸到所有的中學生物實驗內容.
3.4改革實驗教學體系
將以驗證性為主的實驗教學體系改變為實驗內容要求由低到高的生物基礎實驗、綜合訓練實驗、研究設計實驗3個不同層次的新體系[9]101.生物基礎實驗主要完成中學生物學新課程標準及實驗大綱規定的基本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掌握生物學基本研究方法;綜合訓練實驗則由學生實驗小組(6~8人)自己設計方案、準備藥品儀器及獨立撰寫實驗論文,完成大綱規定的提高性內容或感興趣的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研究設計實驗為教師根據本地生物資源或結合本地生產實際而開設的科學研究性實驗項目,在教師的帶領下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研究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科研意識和自然科學研究工作所應具備的科學態度.
3.5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實驗準備工作
準備實驗也是一名生物教師應有的專業素養之一.高師院校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該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準備工作中,如動植物實驗材料的采集與培養、試劑的配制、儀器的調試、微生物菌種制作及消毒滅菌等,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實驗從始至終的全過程,這將提高師范生準備和組織生物實驗的能力.
3.6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鍛煉文字駕馭能力
教師應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對實驗內容加以組織、潤色,并且用科學、準確、生動及富于啟發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便學生理解和接受.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出發,能夠用生物專業語言表達、組織及研究實驗,還應認真對待學生的實驗報告,對表達不準確和書寫不規范等情況及時糾正.
要在短短的三年或六年的中學階段,為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任務十分艱巨。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為我校題詞:“重視以德育人,提倡因材施教”,按照這一要求,我校在德育科研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堅持采取一系列扎實、可行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幾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教育科研的著眼點。
1.加強愛國、愛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的教育
許多初進中學的孩子,自我意識強,在家庭里習慣以“我”為中心,到了一個新的集體,這種自我意識表現出來就是自私,集體主義思想淡薄,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觀念。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明確向學生指出,愛祖國的具體表現就是愛自己的學校、班級,愛自己的父母、老師和同學。
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觀校史展覽,組織同學們學習《新都一中一日常規》、《新都一中禮儀常規》、《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我們還進行了“一、二、三”評比,即:“每日一做一講”----做一件使他人愉快的事,講一講值得學的人;“做人兩善”----心地善良,不讓人難堪;舉止善意,不讓人痛苦;“說話三要”----語調輕盈、言語清楚、講話文明。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同學們的自信心樹立起來了,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同學與同學之間加強了團結,相互尊重,相互寬容,文明禮貌蔚然成風。連家長也驚訝:孩子回到家里,知道了謙讓,簡直換了一個人似的。
2.培養學生的動手自理能力,增強勞動光榮的觀念
針對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情況,我們始終把教學做合一作為實驗的基本方法,特別要求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忙做,集體的事情大家做,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
我們制定了“三從”規則:從課桌做起,書本用具擺放整齊;從課桌周圍做起,保持整潔;從床鋪做起,給自己一個清新明凈的環境。倡導同學們做“文明的新都一中人”,加強了課間10分鐘“自理活動”。數月后,實驗班的教室、寢室、公共區域成為全校最干凈的地方。孩子們回到家里也主動幫助父母干家務事,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
在班級管理上,我們實行“干部輪流制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擔任班干部,為班集體服務。通過這一措施,同學們的創造能力、組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增加了他們的責任感。
3.改革課程設置,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教學生會學不僅是個方法問題,而且是一個使學生成才的指導思想問題。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們在實驗班開設了“人才課”和“勞技課”。
“人才課”由班主任講授,課題組全體教師設計教材內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少年心理、學習策略等內容,其教育形式主要有課堂教學、活動教學和心理咨詢。我們還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成立各科“興趣學習小組”,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同學們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課題組為“成才教育”實驗班增設了“勞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自己設計制作的船模、生物標本,發明的烘干箱、多用開關等等在全國中學生發明創造展中獲得了獎牌,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二、建立多渠道育人機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歷來主張辦開放性的學校,“學校要給人看”,應該打開大門歡迎“做父母的”?都來參觀批評學校的工作。?根據這一思想,我們設立了“學校聯系卡”,成立了“家長指導小組”,定期召開家長會,歡迎家長提建議、意見。同時我們也把實驗班的辦學思想和學生們的思想、學習狀況及時向家長通報,采納家長的合理化建議。
為了聽取同學們的建議或意見,?我們在實驗班還設立了“悄悄話筆記”?、“自我啟發日記”、“自我成長卡”,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學習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對班集體建設的建議,同學之間的矛盾,家庭中出現的困惑等凡是不愿意告訴同學、父母的都可以用“悄悄話筆記”等方式,告訴班主任,使班主任能夠及時得到同學中反饋的信息,并采取適宜的教育方式進行及時調控。
從學生的課堂發言主動性及課前閱讀時間及參考資料的數量分析來看,案例導學式教學法改變了學生在傳統教學法中的地位,不僅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而且在典型案例及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廣泛查閱資料逐漸學會自學,即會學,并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分析,逐步對基礎理論與臨床疾病的聯系產生感性認識,逐漸發展為樂學,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
注重專業應用,提高教學效果
制度保障是實現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的開端。只有教師(或課題組)的相關權利得到保障,打消教師的顧慮,教師才能放心大膽地分享科研平臺。同時,要用制度規定教師(或課題組)在本科教學中應該承擔的義務,從而使本科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2.增強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的共識
目前,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未得到兼容共享的部分原因是課題組的教師不愿意共享,認為這樣會增加管理和維修上的負擔,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可否認這樣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從長期的教學規劃上來看,這有違大學“教書育人”的本質功能。因此教師需要形成共識,本科教學不僅僅是一線授課教師的責任,也是在高校里從事科研項目的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才能自覺地實現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
3.合理的科研與教學一體化團隊建設
一旦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實現兼容共享,必然要調用相應的課題組的科研資源。因此,需要形成合理的科研教學一體化梯隊,明確科研團隊的分工,保證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實現兼容共享的同時又不影響課題組科研工作的進展。實現科研反哺教學,教學促進科研!
二、學術科研平臺
反哺本科教學具有諸多優點學術科研平臺不僅僅能夠為科研服務,還能夠反哺本科教學,達到教學與科研協同作用的效果。學術科研平臺反哺本科教學具體的優點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極大提高本科教學質量
學術科研平臺反哺本科教學能夠給本科教學帶來新的變化。它極大的豐富了本科教學內容,同時解放了教學方式。學生不再是“填鴨式”的被動接受教師課堂的授課知識,而是在科研實踐中主觀能動的積極思考。這使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這樣的本科生畢業后繼續深造的,將成為科研工作優良的后備軍;畢業后直接參與科研工作,將會極大促進科研工作的發展。
2.實現學研緊密結合
通過學術科研平臺就可以將科研和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具有互利互惠的作用。學術科研平臺為教學拓寬視野,促進教學;同時教學又能培養更多的科研力量,在深入細致的教學中發現科學問題,促進科研。依托學術科研平臺,教師能夠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的教學資源,同時還能夠利用教學成果轉變成科研方向或成果。這體現了多元化、多層次的學研實踐理念。
3.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員共事科研
以教學促進科研思想拼發。眾所周知,科學研究不是一蹉而就的,它需要依靠長時間的堅持努力,但是,更需要集思廣益,迸發思想的火花,獲得科研的靈感。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員共事科研,必然使觀察問題的角度增多,認識問題也更加全面。特別地,新一代的年輕學生,在本科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固化的科研思路和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他們用非傳統的眼光發現、思考、解決科學問題。而且,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的剖析是細致深入的,如果這個過程中讓不同年齡段的人自由思考、暢所欲言,必然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促進科研思想的拼發。
三、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
在本科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雖然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平臺存在兼容共享不足,但是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應用于本科教學中則是完全可行的。諸多高校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豐富的成績,如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總結這些高校成功的經驗,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硬件條件充足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知目前大部分工科高校已經形成相應的科研硬件平臺,具有可供學生科研實踐的平臺。當然,部分高校盡管具備較為完成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但要么是這些設備為學術科研團隊專用,要么是專門管理這些大型科研儀器的人員不足,而且預約申請使用的流程繁雜,導致這些大型科研儀器的利用率極低。因此,高校的硬件條件已經準備充分,只是缺乏開放共享的推動力、以及合理的整合與規劃。
2.學校制度保障
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需要學校制度的保障。目前,以科研反哺教學、積極支持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已經是諸多工科院校的共識。但是,相關的制度與保障措施的缺乏,或者現有制度未能有效充分落實,導致科研團隊在本科實踐教學中的責、權、利不夠明確。然而,一旦相關的制度得以制定落實,讓科研團隊在一定程度上回歸本科人才培養的教學任務,學術科研團隊的教師積極承擔本科實踐教學任務是完全可行的。
3.合理的師資隊伍
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需要合理的師資隊伍作保障。目前。我國大多工科高校都已經根據各自學校的特點形成相應的師資隊伍,而且近年高校引進師資人才的方式多樣化,大量海歸人才、高層次人才都加入進來。因此,目前工科高校較為完善的師資隊伍是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的有效保障。
4.教改的迫切需求
當前的高等教育體制正在不斷與時俱進,各級主管單位和高校本身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使中國的高等教育能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以教育部“本科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等模式為導向的教學改革,迫切需要在本科生教學中盡快落實執行。通過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這樣的教改嘗試,可以為教改打開一條新的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4-0130-02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一種基于合作互動的學習,自然成為語文教學設計的一條思路。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許多教師難題,大多數學生痛苦,認為文言文晦澀難懂、枯燥無味,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又不廣泛,因此一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學文言文無用,反正考試不會再寫文言文,知道一點詞句就可以了,故而采取消極的態度對待文言文的學習。從教師這個角度講,雖然近年來有很多教師一直在探索文言文的教學,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教學模式,所以文言文究竟怎樣上才能使課堂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讓學生真正地會學樂學,一直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常規的文言教學基本的模式是由教師逐字逐句講解,學生則忙于記詞義,記譯文,這種模式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容易為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可是按照這樣的方式上課結果是,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疲勞,課堂上死氣沉沉,教學質量難以提高。面對二十一世紀對語文教學的新要求,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都在昭示著我們迫切地改變現有的狀況。
1 定位語文教學目標,認識文言教學意義
文言文,是詩文中的極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精華,表現在這些作品中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們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財富;這些作品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經營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當代凡卓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家,大多從這個寶藏中汲取過豐富的養料。中職學生,是正在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現代人,適量多讀一些古代的詩文佳作,培養一點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對他們提高文化素養、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現代職業技術人才。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職業中學文言文的教學目就是培養學生能讀懂一些淺易文言文,能記住一些名句名篇,能掌握一些文言基礎知識,能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內容,能增強文言文學習興趣。相對于普通高中,這個要求是比較低的。但這個低要求并不等于說可以放棄文言文的教學,或者輕視文言文教學。相反中職語文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調整教學目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情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文言教學質量。
2 整合文言課程,改進文言文教學的方法
現行中職語文教材與原教材相比,一是適當降低了起點和難度要求,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內容相銜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搭建了臺階;二是體現了時代性,體現了課程改革精神,注重激發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主動學習,使教材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載體;三是增加了教材的彈性和選擇性,以利于分層次教學。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內容與學生基礎和專業需求不相適應”、“教學模式與知識掌握和能力提高不相適應”、“評價方式與實際應用和素質提升不相適應”、“教學效果與課程目標和教學投入不相適應的問題”等。因此,中職語文的文言文教學必須在課程重新整合的基礎上實施。為此,筆者認為應該從這樣三個方面來整合文言文課程:
第一、根據專業特點刪選文言教學內容。 在現行中職語文教材的文言課文中,對于一些比較容易理解的文藝性和趣味性比較強的優秀文言文還要重點講讀,這是中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內容。
第二、根據學生基礎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中職學生文言文基礎薄弱,所以對文言文有了厭惡感。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妨多講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言文,或繞開課文講講課外文言小故事等等,以增加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第三、根據教學目標改變教學評價辦法。 以往我們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唯一的辦法就是考試。這種教學評價辦法是從普通教育中沿襲來的。而中職教育主要是就業準備教育,所以,中職語文教學評價也必須相應地確立“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的基本觀念,讓一切評價圍繞“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宗旨,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也只有在課堂金敖雪評價上改革,才有利于學生掌握文言文基礎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利于增強學生人文素養。
中職文言文教學評價的內容不僅包括文言基礎知識、閱讀能力,還應包括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文化意識以及潛能等方面。同時,我們還應在重視終結性評價的同時,更關注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
3 提高自身素質,豐富文言教學情感
新課程改革雖然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并沒有降低對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所以中職語文教師必須要具備以下文言文教學能力:
3.1 較強的文言文誦讀能力。聲情并茂地誦讀,是一種感染;抑揚頓挫地吟詠,是一種陶醉;字正腔圓的播音,是一種示范。誦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
另外,語感處于語文素養的核心,語感的培養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著眼點和歸宿點。在文言文教學中重要的不是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教師對某篇課文的理解,而是在教師的示范與指導下,學生在閱讀文言文中自身感受到、領悟到什么,有什么進步與提高。
3.2 厚實的古代文化知識素養。 要教好文言文,語文教師必須要有扎實而深厚的古代文化知識素養。于漪老師說,現在的語文教學缺少“文”,語文教師也缺少“文”,這個“文”就是文化底蘊。文言文教學不同于現代文的教學,它涉及到古代文學、古代歷史、古代哲學、古代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特別是古代文化知識,不同的歷史背景有不同的豐富的文化內涵。
英語新課程改革猶如一股颶風,滌蕩著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催生著嶄新的教育理念和
模式,《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中,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倡導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等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本文主要就“任務型語言教學”方式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及存在的一些問題作一些思索,以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學的需要。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含義
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的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通過運用語言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任務型語言教學在“輸入與互動”的理論基礎上,強調語言在交際活動中使用的結果,而不是單純關注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筆者認為,英語課堂中語言教學的任務就是在“變化性互動”的各項活動中而形成的。學生通過可以理解的輸入與輸出的“對語性互動”,來完成教師設計的各項任務,進而產生語言運用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為學而用,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它是一種以語言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是語言交際教學的一種具體體現,也是一種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學習過程。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步驟
任務型語言教學有三個主要環節:前任務、任務環和后任務。
1、前任務
前任務就是教師引入任務,即使學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務情景的氛圍中,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能力狀態,觸發學生完成任務的迫切需要,此時學生就進入了學生模式的“參與任務”環節。
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BookⅡ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isc?時,教師出示“不良社會公德”的宣傳畫或播放制作的“不良社會公德”的圖片內容問學生:Whatshouldwedo?誘導學生說:wecansay:Wouldyoumind(not)…?couldyouplease(not)…?
將學生分成兩組,準備一些小紙條,在紙條上面寫一些動作,每組輪流讓一人上講臺來抽取紙條,在本組的同學幫助下完成紙條上的任務(必須使用英語)。
2、任務環
任務環就是在任務實現后,學生能進入到學習新知識環節。在學習新知識環節中,學生學習的內容不是隨意的,而是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來進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習環節完全讓學生自主學習,很難把握好方向。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事先設計好的任務,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步驟進行學習。
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BookⅡ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時,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教師宣布明天是學校開放日,到時會有多位外校的教師和家長到校觀摩。小組討論:需要做哪些工作,并將所需要的內容列表(為學校開放日做準備)。
3、后任務
后任務就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新知識后,還必須對其進行鞏固。在對新的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熟練之前,學生是很難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因而要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結合任務,共同進行對話交流等活動,能對學生新知識的掌握,起到很好的鞏固作用。在學生對新知識基本掌握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相似的、具備新知識點遷移的活動情景,供學生自主運用。這一環節是學生形成新知識遷移,達到活用的關鍵。對于教師來說,主要是起組織點撥作用,并對其進行評價,使學生獲得一種發展自我的成功體驗。
例如:教學《新目標英語》BookⅡ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時,通過以上學生帶著各種任務進行合作學習后,請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看哪組細致,評出等級獎勵。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對老師的要求
(1)教師要用流利的口語。
任務型語言教學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能按照課本和準備好的教案上課。他們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而必須從“演講者”變成“交流者”,必須能夠在課堂中用流利的英語與學生自然地交流。這樣才能下達清楚的命令,適時引導,提出建議。
(2)教師要調控管理課堂。
任務型語言教學給教師的課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務完成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調控。比如,確定參與任務的人數,雖然課前有所準備,但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發生變化。
(3)教師要及時解決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任務完成的效果。對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使學生在語言交際中得到鍛煉。
(4)教師要適時評價結果。
有人說,“評價之于教學,猶春風之于花木。”然而,教師設計活動時往往會忽略對活動結果的激勵。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結果應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可因任務而異,有口頭形式的鼓勵,有小組或班級及時評比,有的要具有觀賞性和持久性等。
(5)教師要投入真正情感。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要求師生平等交流、相互合作,教學各環節應充分體現伙伴關系,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更多的是鼓勵、平等和寬容,而不是命令式或強制式。并且,教師不能有任何偏向,不要總是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忽略了差生。另外,教師要有良好的教態和體態。
四、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要解決的幾個觀念問題
1、教師要跨越狹隘的科學界限,建立起“大學科”的觀念。如果將外語教學理解為僅僅是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訓練,必然對思維訓練、對審美情趣熏陶、對自然和社會知識的擴展、對合作能力的培養、對情感體驗置于不顧,甚至會覺得它們浪費學習時間。這種觀念在保證語言訓練時間的表象下,學習環境的內容豐富性,挑戰性和開放性被削弱,教育情景的浸潤被降低了。
2、學生需要以自己速度接受語言。大部分的教科書要求學習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掌握規定的內容。這可能對學習者造成壓力。任務型的學習活動為學習者提供大量的接觸英語的機會,但允許學習者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吸收和產出的語言。它打破狹隘的單目標意識,允許學生有個沉默階段,允許他們在有把握時才輸出語言。
3、語言學習過程的嘗試與錯誤是有價值的。學生語言學習是一個嘗試與糾錯的過程。嘗試中的錯誤往往是學習發生的標志。錯誤的語言可能是學生的“中介語”,這個“中介語”系統一直處于向目標語系統的變動當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假設,積極地嘗試使用語言,促使他的“中介語”系統的形成和發展。任務型的活動重在信息的傳遞和做成事情,語言形式是第二位的,這在無形中鼓勵了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創造性地使用他們的語言經驗,如果他們能有機會接觸正確的語言形式,他們的“中介語”系統會自然地朝著目標語系統改進。
4、沉默不等于沒學習。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前期,學習者可能有一個沉默階段。學生可以在情景中理解語言,可以順利地完成任務,但他們可能說不出來。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可能迫切希望看到學生會說外語,并將此作為學習發生的證據。教師如果沒有在一節課內教“會”幾個單詞和句子,他們也會有未盡職責的內心壓力。事實上,沉默不等于無知,學生可能是在內部加工和理解所聽到的東西,當他們有了足夠的語言輸入,有話可說的時候,他就會開口的。
五、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效果
長期以來,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教師,多數是遵循傳統教學模式。如何改變這種模式,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通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踐證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但高漲且還持久,并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同程度地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筆者任教的班級,不但英語成績在學校同學科評比中獨占熬頭,而且還有幾位基礎好、語言能力強的同學當上業余英語導游。
綜上所術,選擇恰當的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是《新課標英語》的要求,也是大勢所需。在新課程改革的機遇與挑戰面前,作為基礎教育一線的英語教師,我們要提倡課堂研究,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進一步朝著教學藝術化的高水平、高境界邁進。
[參考文獻]
1.《選擇“任務型”教學途徑,在英語學科中實施素質教育》趙淑紅
2.《英語任務型教學之我見》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