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7: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工商企業管理畢業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定位是困擾各個院校的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對專業要求實踐性強,與工作崗位能否有效對接,但在學習過程中如何將管理學的思想與內容更好地傳遞給學生,卻是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因此,迫使各個開設有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不斷提升建設的內涵,著力打造特色專業,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是我院的龍頭專業,具有很強的品牌效應,本文著重解決如何把我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專業特色,打造成廣西區內有一定影響力,為我區及全國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提供相關借鑒作用,現將我院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闡述。
一、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術科班簡介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于2007年開始招生,是學院重點建設、重點打造的拳頭專業,2013年獲得中央財政支持項目,2015年獲“工商企業管理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項目。自2012年9月開設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術科班,從2012級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中遴選37名學生組建術科班,進行教學改革實驗,為做好對比實驗研究2013級再次組建術科班。改革實驗將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的內容設置分為基本知識、職業素質、職業能力三個模塊,課程教學主要以講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為主,基本流程是:教師講授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針對教師提供的案例進行演練,最后再由教師通過點評向學生傳授企業管理專業知識,要求教師對術科班教學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加大學生的訓練力度。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該課程教學已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同時也顯現出一些問題。
二、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定位方面
調查2012級和2013級工商管理畢業生100人的職業現狀,為人才培養定位提供依據。方法是以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以班級為單位,隨機抽取100名畢業生進行調查,50名普通班,50名實驗班。結果顯示非實驗班的50名工商管理畢業生的職業錨多傾向于生活型和挑戰型,男女生只在管理型和創造和創業型。實驗班的50名畢業生男、女生職業現狀差異性不明顯,均傾向于挑戰型和創造型。根據調查也顯示出問題:實驗班的學生由于在校期間的教學方式采用術科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人才培訓定位傾向于中層管理者,而非實驗班的學生人才定位傾向于基層管理人員。兩者的差異從學生的就業導向可以看出,問題存在于兩個方面:首先,實驗班的同學在就業能力從理論上較本科生存在差距,本科層次人才定位為中層管理者(根據南寧市5所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人才培訓方案得出),其次,依據調查分析實驗班的學生實踐能力指標在畢業的2年左右時間段內尚未發現與普通班學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也說明實驗班的學生就業質量尚未達到人才培養的預期。
(二)畢業生就業情況
2016、2017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人數分別為296人、405人,畢業人數逐年增長。2016、2017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94%、93%,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3%左右,就業形勢保持良好。
本校2017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分布中,受雇全職工作的比例為77.8%,受雇半職工作的比例為1.2%,自主創業的比例為8.0%,畢業后入伍的比例為0.6%,畢業后讀本科的比例為4.9%,無工作繼續找工作的比例為5.6%,無工作及其他的比例為1.9%。
(三)教學體系建設方面
教材體系建設問題主要存在課程建設規劃、課程內容和課程標準這3個方面,方面存在具有學生調查表統計顯示:
(1)課程建設規劃方面,由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周期較長,定性類型的研究方法運用較多,定量的方法采用較少,在崗位要求與課程設置存在錯配性的可能。
(2)課程內容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創新創業內容存在明顯的不足。100名同學有90%不具備創業的基本理論,對開設創業課的課程類型不多,課時較少反映比較強烈。二是實踐內容上,實驗班的同學具備認為內容與就業崗位要求存在差別。三是師資大部分來源學校老師導致課程內容與就業市場具備一定的滯后性。比如:實驗班的同學很多就業于共享經濟的企業,教師可能對共享經濟的模式都不是很了解,更談不上就業前的指導與培養。
(3)課程標準上,由于課程的授課方式,內容未形成統一的標準;課程教學大綱存在不一致的現象;教師在課程講授方面存在差異等等問題未形成統一意見。
(四)教學方法方面
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一般要求理論與實踐課是3:7比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停留在灌輸式教學階段居多,大多數知識的教授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滿堂灌講授方法為手段,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雖有實驗班的學生訓練與練習,但占比比較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不能以實操為主,所以,學習的主動性欠缺,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學過程已然變成了學習主體缺失的純粹教師講授灌輸行為。
(五)學生接受方面
現在的教學手段多以多媒體教室PPT展示授課為主。即使利用實訓室授課,多數教師對實訓室的多功能掌握較少,教學仍然以播放、講解PPT為主,教學軟件、教學資源庫等共享資源未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此外,教學中涉及到的很多問題,例如虛擬建立企業、構建組織結構圖、戰略制定、決策、物力管理、信息管理、市場分析、市場投標等知識還是需要借助于特定職業情境教學來完成的。如果缺少了這些真實情境,對于學生來說對知識的掌握,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仍停留在抽象的理論思維上,學生缺乏生動直觀的實踐感受,導致學生遇到實際問題解決的實際能力相對不足。
三、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一)重新定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
我院這幾年立足廣西區域經濟發展,以服務廣西經濟建設培養管理類人才為定位,大量走訪廣西企業,充分了解企業對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情況,認真分析工商企業管理人才社會需求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進一步明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定位,結合學院的實際,立足于行業特色,設計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分方向培養模式(見下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分方向培養列表)。
提出此方案是基于以下分析得出:
專業發展方向與專業定位:
(1)專業培養方向定位:適應廣西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服務面向北部灣經濟建設,面向中小型企事業單位,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培養社會急需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
(2)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按照“知識+素質+技能”的要求,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管理類職業崗位所需的綜合素養,具有扎實的管理類技術技能知識,富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
(3)服務面向定位:立足服務廣西地方經濟,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事業單位,培養具有寬口徑、強實踐、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
(二)構建基于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
根據調研結果,管理類專業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基本上是以1-2年基層業務型工作,3-4年逐步走上管理崗位,擔任班長、組長、基層部門的負責人等,5-6年成長為企事業單位的中層領導。基于這個成長路徑制定基于工作崗位的程序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課程體系,縮短學生的成長時限,增強學生的發展后勁為突破口,開發課程體系,與企業共同形成課程標準,總結各階段所需的知識結構,構建適應學生成長的實踐教學體系。
1.制定切實可行、規范合理的教學計劃
現在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話,普遍會出現“三多”現象,即上課不能專心聽課學的知識少的多、上課看手機的低頭一族多、上課中人到心不到神游的多,這樣教學效果不能很好地實現。所以制定的教學計劃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以實訓課為主,以教師教,轉變為學生學為主。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協調發展,增加戶外課程,按照到企業學習、職業情境模擬、學生崗位角色扮演等要求設置課程,堅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實踐訓練,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2.制定詳細完整、富有創造性的課程教學大綱
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學大綱的制訂要堅持課程體系整體設計和教學基本要求,充分考慮“知識+能力+素質”三者要求的現實需求,特別是要兼顧學生就業后的3-5年內的能力培養和個性化發展需要,能夠實現人才培養規格的多元化。據調研結果分析,畢業5年后,走向中層領導崗位的學生占培養當年培養學生人數的30%左右,所以,大綱修訂時要進行優化、整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適應不同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培養方向要兼顧課程之間的銜接,使教學內容能夠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3.充分研討、積極開展課程標準建設工作
課程標準的建設是人才培養的最終落腳點,以《現代企業管理》課程為例來說,因為教學對象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考慮學生的就業方向,所講授的內容也有所不同,但這門課程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來說,是比較難上的,理論知識偏多,學生學起來比較難理解,所以課程標準的建設相對難。但總體思路可以是:立足課程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分析培養人才的規格和基本要求,將所有課程串起來,根據培養方案分析每門課程要教會學生什么,再分析具體一門課程要如何完成要教會的內容。在課程結構整體優化前提下,調整、合并、重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不斷深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同時,還要考慮在課程建設上,要加強教學團隊建設,開展集體備課會,加強教師梯隊建設。以優化教學大綱為依托,注重課程內容的重組、優化,以自編教材為突破口,要求教師開展教材編寫工作。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在教學中應要求每門課程均需設置一定比例的案例討論課,教師應適當編寫適合課堂教學的課程案例供學生討論使用。要采用現代教育手段,不斷提高課程質量和效果。
4.加強校企合作,加大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基地的建設力度
管理類專業離開企業的支持與合作,就象無根之水,難以進行下去。所以要加大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充分滿足教師實踐教學的需要。財經商貿類企業與院校合作中存在的難度比較大,主要是企業以經營獲利為主,學生去企業往往以現場參觀、企業工作人員對流程進行講解為主,學生實際參與經營并不多,所以對于開展一門課程的企業實踐還需要創新,通常以半個學期或者3個月綜合實習為主進行開展,這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如果教師個人對企業工作流程不熟悉,那么教學過程就比較枯燥,所以,也要求教師本人積極到企業實踐,同企業建立聯系,形成教師實踐——學生實習——學生就業的校企合作模式。學生通過具體工作崗位的實習,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5.加強產教融合,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要求,需要將課堂教學、在校實訓、校外實訓、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綜合實踐報告)、預就業等實踐環節有機地貫穿起來,以加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為出發點,將學生在校三年的學習時間分階段進行合理規劃和安排。實行“2+1”或者“2.5+0.5”培養模式,從目前實踐的結果來看,把學生三年學習時間分成三個階段,一是在校學習階段、二是校外學習階段、三是預就業階段,通過三個階段學習,學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寒暑假的安排,一般以完成專題調研報告為主,學生在假期與企業有效溝通,對社會問題有效分析,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三)轉變教學方法,以“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如何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已經變成一個共性問題,現在的學生對知識獲取的渠道相對比較多,對教師上課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如何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通過對現階段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學管理和教學效果的研究來來看,原有的“填鴨式教學”、“問答式教學”已經很難適應現在的教學要求。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施啟發式、討論式、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以《現代企業管理》課程為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小視頻引出要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或者以案例開篇,引導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或進行調查,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討論和解決問題。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學生普遍接受的教學方式有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職業情境模擬、公開展示、角色扮演、社會調研等等互動式學習,這樣容易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結合課程到企業參觀考察也比較受學生歡迎。比如《門店經營管理術》課程,要求學生針對某一運營中的門店,開展調查實踐活動,寫出詳細的社會調查報告。再比如《營銷管理》課程,布置學生聯系實習單位進行產品服務質量調查分析,并寫出調查研究報告。開展研究型學習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勇于創新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詠梅.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合作經濟與科技[J].2017(8),108110.
[2]韓紅蕾.國際視野下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時代金融,2017(9),322.
[3]周媚.高職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J].中國商論,2017(5),183184.
[4]龍昱.信息化環境下高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10),304305+31.
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具備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對理論學習的要求是實用、夠用、能用,不要求深入研究。高職教育重點培養的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但我們從歷年的工商專業畢業生了解到,有90%的經管類學生從事的職業與本專業不對口,就業難的問題擺在了專業學習這里,究其原因是畢業生不具備企業工作崗位所需的相關管理能力。談及管理能力,其表現不外乎是招聘的時候要求應聘者具有多少年的工作經驗,由此可見,管理能力的獲得是長期內化的一個過程,是一個人經過經歷、反思、提煉不斷反復的過程。體驗式教學就是根據這個學習規律提出的。
1體驗式課程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企業最青睞的,就業帶來的壓力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思考——“畢業生到底缺少什么,怎樣通過高職教育讓畢業生成才?”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專業技能低、工作態度不端正、綜合素質低、溝通能力不足等現象,企業在不斷“質疑”著高職教育。不可否認的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在計劃力、執行力、領導力上比不上有工作經驗但文化層次不高的管理者,難道是教育無用嗎?對于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成才,但教育卻落后于市場需求。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備相應管理能力,能協助或獨立解決企業運營或生產中產生的問題,具有獨特性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但傳統的專業教育還是停留在“填鴨式”的理論教學模式,即便是運用了多媒體、案例等豐富的教學方法,學生也只是理想化的接受專業知識,少有反思和內化、提煉的過程,這是管理類專業的通病。
筆者認為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具備的技能就是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獨立性和獨特性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但這些能力是在自我經歷、自我形成經驗、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過程中形成的,絕不是在課堂上理論“填鴨”,“理想化”案例分析,要獲得管理的經驗、獨特的方法就要通過“體驗式“的教學。
體驗式教學,即通過事件或事物發展的環境、過程的模擬或情景再現,讓學生真實融入情景中主動“試錯”,一旦發現問題讓學生主動自我反思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有一句話叫“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成為體驗式教學中很重要的教學因素,因此體驗式教學也可叫“試錯教學法”。
2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學困境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熟悉企業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規和慣例,具有較強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管理人才。從現實情況看,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困境,高職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高職教學體系中是最為薄弱的環節。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認識不足、資源不足、課程約束、創新乏力四個方面。
2.1缺乏實踐教學意識
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常將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看成是低投入、高產出的專業,把這些專業當作高校市場化的重要利潤來源。這種認識無疑造成學校對該專業的投入偏低,領導的不重視導致教學任務中的教學資源包括校外實訓資源嚴重不足,是直接導致該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嚴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職教師資狀況調查資料表明,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部分是直接大學畢業后就到高職院校任教。這些教師沒有接觸過企業和社會,實踐能力普遍低下,教學過程中,理論水平高,可到了實際操作就只能“望洋興嘆”,與社會和企業接觸少,實踐的意識自然不高。
2.2教學資源不足
實踐教學資源不足體現在多個方面:師資力量不足、實訓基地資源不足、專業投入不足。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特點和實踐教學自身的規律,決定了教師要既能教又能做。但從實際情況看,學校在引進師資時,通常對學歷、職稱比較關注,而對引進人才的專業實踐背景通常關注較少,有不少專任教師甚至沒有任何社會工作經歷,更不要說從事過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實踐鍛煉。有些學校甚至為了滿足教學任務的需要而聘請與專業不符的教師來任教,專業性受到“質疑”。另外,在實際教學中,專任教師的授課還停留在理論階段,缺乏實踐教學意識;在聘用兼職教師時,由于多種原因,一般難以找到適應實踐教學要求的高水平教師,外聘教師的角色定位與功能基本雷同于專任教師,體現不出外聘教師的真正作用。
鑒于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的性質和特點,可以說企業是工商企業管理類實踐教學最好的平臺,企業管理的經驗和教訓、企業管理生動豐富的實踐,都是實踐教學無法替代的資源,但高職院校普遍難以獲得這樣的企業資源。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成為各大高校爭相追捧的資源,但又大多處于重在掛牌、輕在建設甚至不建設層面,相當多的高校在實訓基地建設上顯得有心無力,學生的校外實習實訓無法落到實處,或者變相為為建實訓基地而建實訓基地,使用率和適用率低。
2.3實踐教學創新乏力
就高職而言,創新乏力表現為:傳統高職工商企業管理類教育思維禁錮著探索和創新的步伐,使該專業基本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體系;教學組織過程中,過于信任本科教學的一套模式,不愿或不敢進行新的嘗試;仍采用傳統評價體系,扼殺了創新動力;對創新的外在激勵不足,外部環境對工商企業管理類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推動不夠,抑制了實踐教學創新的積極性。
2.4實踐教學誤區
高職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往往錯誤地認為跟工科類專業的實踐課程一樣只要上課是操作課就能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但就管理學科本身而言,管理技能的獲得是通過經驗的積累慢慢形成,教學的教會并不能讓學生領會,要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經驗、想法才是管理學科學習的目標。所謂的管理能力就是學生自身的策劃力、領導力、控制力、預測力,這些能力要通過管理思維的形成而形成與工科的實踐課程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也就更看重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基于電子商務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體驗式教學研究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體驗式教學需要大量的實習和實訓資源,對于非盈利性組織的學校來說,從經濟方面很難能夠支持建立較多的校外實訓基地,也很難在校內組建真實團隊讓學生去培養管理的能力。因此基于電子商務的體驗式教學出現了,依托于學生自主參與電子商務項目,學校開設相關專業課程輔導,學生實戰中“試錯”,并獲取經驗、反思,再到自我提升。
電子商務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科學與技術相互滲透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經濟科學、管理科學、社會科學等多門學科的交叉學科,
涉及的課程有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與協調、物流管理、采購管理、國際貿易、報關等課程,毫不夸張地說電子商務涉及經管類各個專業,以電子商務項目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體驗資源是再好不過;另外電子商務涉及服務和管理,也涉及政府、工商、金融及用戶等諸多方面,進入門檻低、成本低的特點也是其成為體驗項目的原因。
實施基于電子商務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體驗式教學分四個階段進行:前期準備階段;“試錯”學習階段;反思、提煉階段;再實踐、檢驗階段。
3.1前期準備階段
教師應將課程分為基本課程和體驗課程兩大類,課程開始的比例為1∶1,也即一周有兩天半的課程開設都是體驗課程。在基本課程開設的是工商企業管理類的基礎課程,比如管理學基礎、電子商務、計算機基礎等,接下來是開設引導課程,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或已有的資源組建電子商務團隊,并形成電子商務項目報告書,內容包括項目調研、項目操作的方式和方法、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預算、籌資方式等,讓學生團隊做一個初期的項目規劃,并讓學生做項目答辯以及心理素質測試,教師應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項目并最終確定項目。
3.2“試錯”學習階段
當學生完成項目答辯、心理測試,項目就正式啟動,學生在自己的項目中充當主角,電子商務項目是真實的,并由團隊自負盈虧,學生有很強的參與感和真實感。當開設體驗課程時,學生可將團隊的電子商務項目帶到體驗課程上,實際的上課內容就是學生通過自有渠道去操作電子商務相關的實務,操作媒體可以是手機或筆記本電腦,而課堂上教師的作用發揮完全靠學生,教師設置相關的專業課程在課堂上教授。比如在淘寶開店后如何做活動,選擇直通車、滿優惠、滿包郵、聚劃算等,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選擇做活動的方式,并將效果通過文字或圖表、圖片的方式做記錄,以此來評價該活動方式是否有效。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經營或運行項目各活動或環節,直至“錯誤”出現,團隊自主討論修正。
3.3反思、提煉階段
由于操作電子商務的最大特點是市場反應快,每個決策可直接通過市場數據得到反應,學生通過系統、互聯網來評估每個項目的決策是否正確。最直接的如消費市場在萎縮、消費者投訴多、無人訪問等問題的出現,那只能說明團隊管理不到位、管理方式有誤,需要學生收集橫、縱向數據分析,讓團隊自己討論反思,并形成團隊的一致整改意見,如果出現分析困難、意見分歧就向教師“求助”,學生團隊將過程記錄并整理填寫入項目報告中。體驗課程可開設經營管理、溝通與協調、財務管理、采購管理、物流管理等課程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3.4再實踐、檢驗階段
市場是檢驗決策、方法最好的手段,鼓勵團隊討論形成統一意見整改,再重新操作電子商務項目,通過反饋數據來檢驗決策、管理方法是否合理,如果效果明顯、決策正確,可以將該方法總結提煉并作為下個階段的項目的準備。
四個階段的運行模式是循環的閉環,好比在做電子商務項目的質量管理,每一次的循環過后是學生管理能力、營銷能力、策劃能力、財務管理能力、采購能力的提升跟經驗的積累,并形成團隊自己獨特的競爭力,提升后的團隊可以將項目設定下個更大的目標依次循環。
4結論
1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科技進步的不斷發展,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急需創新發展。近年來,高職院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提供給學生實踐鍛煉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與此同時,對師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科研技術能力和理論知識水平,綜合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水平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大部分課程如管理學、經濟學等都是理論性偏強的課程,任課教師大部分也是直接由高校走進高校,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不足。這就需要校企合作開展過程中加強教師隊伍的實踐鍛煉,著力打造理論知識充實、專業技能過硬的高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
2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特點
除了扎實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方向的理論基礎,“雙師型”教師應熟練掌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領域內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能力,擁有企業管理相關專業技能,充分了解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方向的就業市場和前景,能制定符合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方向,能對專業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3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問題
3.1缺乏實踐教學經驗
高職院校選拔教師還是處于傳統的教育理念主導,大部分教師都是畢業于優秀高校,擁有較扎實的理論教學功底,但是缺乏企業實踐經驗,不能完全掌握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缺乏創新教學意識。目前僅僅依據專業職業技能證書來認定“雙師型”教師還遠遠不夠,擁有雙證的教師必須經過真正的實踐才能達到相應的教學質量要求,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教學指導。
3.2專家型教師普遍缺乏
盡管高職院校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引進企業的專家人才作為兼職教師,可以勝任一部分的專業實踐課程,但是并沒有參與到專業教育和建設工作中。尤其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主干課程中理論課程居多,很大一部分教學工作還是依靠高校教師本身。而高校教育體制下,教師仍然注重理論科研水平的提升,忽視了自身技能學習,真正能通過校企合作向企業專家學習的教師少之又少,教師的綜合水平總體偏低,專家型教師普遍缺乏。
3.3產學研沒有有效結合
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需要創新發展,就需要高質量、高實踐能力的教師以及完善的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方式。而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合作往往還浮于表面,社會生產、職業教學和科研三者嚴重脫節,教師的教學理論很難轉化為實踐,更不用說用實踐來檢驗科研成果。
4校企合作模式下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究
4.1培養實踐教學理念,創新專業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專業發展應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斷創新專業教學體系,采用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理念,結合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大部分課程都偏理論,需要充實專業實踐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另外,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師應充分了解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方向的發展前景和行業發展方向,將專業課程教學與就業緊密結合,培養真正符合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4.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教師培養機制
高職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機制,引進更多的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完善兼職教師機制,讓兼職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專業建設中,杜絕掛名的兼職教師,加強兼職教師的管理和考核,確保兼職教師的質量和穩定性,提升教學整體水平。鼓勵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爭取獲得更多的專業技能證書,加強教師與企業專家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實現理論和實踐資源共享,努力打造一支理論水平高、實踐技能強、綜合素質好的教師隊伍。
4.3改善實踐教學環境,優化校企合作平臺
近幾年,高職院校都在不斷完善校內實驗實訓平臺,與此同時,還應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依托企業的市場化平臺,加強企業和高職院校的合作與交流。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教師和企業專家“崗位輪換”制度,讓高職院校的教師有更多開展企業培訓和企業實踐鍛煉的機會,實現理論知識向經濟效益的轉化。同時,更多的企業專業人才也可以走進高校帶來更多的實踐經驗,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通過這種輪換機制,高職院校將發展更多“雙師型”教師,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
5總結與展望
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高職院校應制定合理的教師實踐鍛煉培養機制,探索“雙師型”教師建設的途徑和模式,加快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校企合作,讓教師真正地將理論知識結合企業鍛煉,實現高校和企業各取所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把創業教育和學科理論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加強學生的綜合創新型能力。在以往與創業有關的工商企業管理相關內容保留之基礎上,加入創業管理、創業投資等內容作為必修課程,使學生了解創業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并拓展學生選修課程范圍,設置如口才訓練、團隊為單位的拓展訓練、市場調查、創業相關合同法等可以訓練創業實踐基本能力的課程,此外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可以加入文史哲等提高學生思維研究能力的科目。
(2)著重于教學課程實效性,必須保證課程內容符合當今社會環境形勢,對于國外相關理論知識,必須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配以相關案例進行講授。
(3)把握當地經濟發展方向,結合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創業知識,對地方產業的發展方向進行合理分析,使學生在未來發展中更具競爭力。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根據當今社會對于創業教育的要求以及目標,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方式上首先要改變以往填鴨式灌輸教學模式,加入有針對性的討論式、啟發式、案例式以及模擬法教學等多種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其創業渴望。本文在此列舉幾個基本教學方法改革的相關分析:
1.案例式教學法。此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帶領學生分析成功的創業案例,通過豐富實例,讓學生從中學到值得借鑒的創業方法和創業理念,并發揮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創業熱情。此外適當分析創業失敗案例,讓學生可以從中吸取經驗,在不斷地借鑒學習中,學會規避創業風險的有效策略。并可以開展實地調查活動,讓學生組成調查小組,去企業進行調研,編寫當地案例,并組織班級討論,讓學生可以以身臨其境的姿態真切地感受到創業真諦。總而言之,案例式教學法是一種直觀、深刻的教育手段,值得推廣。
2.模擬式教學法。以往傳統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多采用程式化的灌輸式教學,顯得過于抽象,學生們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因此必須改變以往灌輸式授課方式,可以營造經營模擬氛圍,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于理論知識的運用與深化認知。例如某些學院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出市場經營環境,在其中對于經營管理問題進行分析、決策,除了使學生掌握基本經營管理程序之外,還可以模擬創業環境,以創業流程為營造對象,使學生強化創業技能的掌握。
3.項目教學法。教師先設定幾個相對獨立的項目,并將項目以組為單位下發給學生。教師首先進行相關指導,之后由學生進行獨立操作。主要項目包括信息收集、設計方案、實施和最后的結果評價。最后各組進行成果展示,并由教師和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此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將項目作為主線,并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形式來完成。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經營管理以及創業等相關實踐有一定掌握,為其日后知識技能的高效運用打下堅實基礎。
4.“頂崗實習教學法”的內容。即,學校要安排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深入企業頂崗實習,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參與企業營銷管理活動,在市場調研、產品市場開發、產品銷售、客戶關系管理、促銷活動、物流管理等業務,為學生畢業自主創業積累豐富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提高創業成本率。
三、強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由于學生的創業教育主要是由教師進行傳授,因此師資隊伍水平對于創業教育效果的成效有著直接影響。應當定期對工商企業管理教師進行創業技能知識培訓,或者鼓勵教師直接深入實踐,參與創業活動,讓教師隊伍通過豐富實踐,了解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具備敏銳的創業洞察力,并通過創業實際強化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并且可以邀請具有成功創業實例的企業人士,為師生進行宣講,講述其創業發展歷程,總結其心得體會,讓師生可以更加明確了解創業實際中應當具備的技能知識,從而使創業教育師資水平上升至新的高度。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對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無論對高職教育本身還是對創新型國家建設,意義都十分重大。作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工商管理類開設最普遍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也稱工管專業、企管專業),由于其專業技能的實用性和專業知識的綜合性,就業渠道十分廣泛,其畢業生就業率相對較高。如某非“211”本科院校的工管專業高職高專畢業生,2009年就業率達98%、2010年達100%。就業率較高,并不等于就業質量高。就業質量高低主要取決兩個指標:一是表現為工作與專業對口率,二是表現為離校時掌握的工作能力。在麥可思(MyCOS)-2009年度中國高職高專主要專業(小類)就業率排名的就業指標中,工商管理類就業率排30名,而專業對口率只有51%;高職畢業生離校時掌握的工作能力普遍不高,均在50%左右。顯然,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并不高。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創新型人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更需要創業型人才,而我國近幾年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約為1%。要提升高職工商管理類學生就業質量,關鍵要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其真正成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注重實踐的教育,創新創業型實踐教學環節是提高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助推器。本文試圖從創新和創業的視角,運用實證分析現行高職工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構建創新創業型實踐教學體系相應的對策。
一、高職工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高職工管專業創新創業型實踐教學體系主要指以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的實務技能訓練教學的總和,包括專業課的設置與課內實踐教學、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課的設置與實踐教學(實驗課、崗位實訓、企業見習、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習)以及專業技能以外(第二課堂)的創新創業實踐等教學環節。為了探討現行高職工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我們針對實踐教學情況和創業教育情況設計了39個封閉式問卷題目,對某校高職高專07級(已畢業)和08級工管專業兩屆110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文中以下有關數據均來自該問卷調查),并考察其他院校的教學情況,整理歸納以下幾個問題:
(一)專業課程部分偏離了“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特色不明顯。高職教育的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其決定了應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但是,現階段多數院校工商企業管理高職生的課程體系,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已有教學資源優勢,沒有鮮明突出高職教育課程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技能性特征。忽視了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致使一些專業理論課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如某校工管專業高職生對開設的14門“專業理論課重要性”認識的問卷結果統計,有5門課重要性沒達到6%。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潛力與興趣,各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基本相似,專業特色不明顯,造成了人才培養結構與就業市場需求存在結構性偏差,學非所用現象普遍。這是造成不少畢業生工作與專業不對口的主要原因。所以,一方面,社會急需的具有良好創業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管理人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被動地求職,“就業質量差”的問題比較普遍。
(二)實踐教學環節的效果不佳。學生對“印象最深、教學效果最好的教學實踐環節”評價是“實驗教學”36.0%、“企業見習”31.2%,其它環節評價都不高。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教學方法有待創新。教師多數仍然以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為主。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是課堂上唯一的信息源,而學生則是學習過程的客體,是被動的信息接收器。課堂教學的啟發性、互動性、討論性氛圍不夠,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踐練習等重要實踐環節置于教學的從屬地位。學生對“教師注重啟發教學,注意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評價結果是:“較好以上”31.7%、“一般”55.0%、“差”13.3%。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自我學習能力,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得學生畢業后,社會實踐和創新能力差,工作滿意度低。
第二,“創新創業型”高職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創新創業型”高職教師是指既獲有大學教師資格證書,又獲有經濟師、工程師等職業崗位技術資格證書和實踐技能師資證書,還具有一定社會創新創業實踐經歷的教師。一支優秀“創新創業型”高職的教師隊伍是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實踐技能教學效果的關鍵。但仍有不少教師缺乏業界實踐經驗,缺乏對職業崗位的了解,善于講授理論性內容,而不善于組織學生進行企業專業見習、企業崗位實訓、專業課程設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等實踐技能環節的教學。
第三,實踐教學的投入不夠、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存在誤區。現行多數院校高職工管專業實踐教學的投入不夠,學生對“實踐性教學環節哪些方面需要加強”的評價是:畢業頂崗實習42.5%、仿真實訓38.0%。顯然,畢業頂崗實習和仿真實訓實踐教學的提高,依賴于校內和校外兩個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完善。首先,校內實訓基地普遍存在實驗室的軟件不全、技能實訓的設備設施不足、學生親自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的平臺不夠等現象。其次,校企合作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有效性還不盡人意,主要存在二個誤區:一是認知差異。目前大部分企業認為培養人才的主要責任是政府和學校,企業只需選人。部分企業出于維護生產正常秩序等因素的考慮,把校企合作視為一種額外負擔;在學校方面,雖然都認為校企合作重要,但對校企合作的運作體系與本校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關聯性缺乏深入系統研究。二是制度缺失。校企合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企業、學校、協會、政府等多個部門和行業,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進行規范。目前,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但雷聲大、雨點小。就企業來說,開展校企合作,缺乏明確的獎勵機制,積極性不高;在學校方面,主要精力放在抓“校企合作”的企業數量上,忽視了對“校企合作”的質量、評價機制的建設。同時,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導致教師參與校企合作的教學改革積極性不高。
第四,過多考慮崗位證書教育,忽視了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就是麥可思研究的“高職畢業生離校時掌握的工作能力”,在這主要指專業技能以外的能力素質,包括社會溝通與協調能力、實際應用與動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誠信觀念、責任意識等,這些能力素質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往往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對“您覺得學校要提高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哪部分素養”的問卷調查數據是:社會溝通與協調能力29.6%、實際應用與動手能力24.6%、實際操作能力22.3%。對“面臨畢業的壓力來源”問卷調查結果是:實踐動手能力不強35.8%、社會適應能力差23.9%、專業知識不扎實27.5%、組織能力不強12.8%。
(三)創業教育薄弱,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創業教育在西方國家的大學中已有較長的歷史,中國高校的創業教育開始于1997年的“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至目前為止,創業教育在中國高校開展了14年,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還處于起步和試點階段。2010年5月,中國教育部提出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一些本科院校首次計劃在2010級新生中開設《創新創業教育概論》課程,而對其高職生卻被排除在外。在高職教育中推行以創業性就業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為目的的創業教育,無論對高職教育本身還是對國家的發展,意義都十分重大。在高職工管專業開展創業教育,具有獨特優勢,因為 “企業管理”等創業課程就是其專業課。我們在對某校工管專業110位高職生創業教育的問卷調查,“對創業的看法”很有興趣為22.2%、比較有興趣為39.7%、沒興趣是零,說明創業教育已得到高職大學生的共識。但現行的高職創業教育多數停留在就業指導層面上,其教學往往局限于片段性和點位式知識傳授,沒有融入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全過程,創業教育的開展僅局限于少數學生,其落后局面讓人擔憂。如“對創業計劃書的書寫要求的認知程度”熟悉僅為4.8%,“對現有創業知識和技能的滿足”滿足只有4.5%、說不清和不滿足占80.5%,“參加創業方面講座的次數”統計為0次33.3%、1~2次60.3%、3~5次6.4%,“在校期間參加的創業實踐競賽人數”統計為挑戰杯6%、職業規劃4.4%、廣告策劃1.5%、數學建模7.4%、市場調查16.2%、沒參加任何競賽63.0%。現行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只有就業體系,沒有創業體系,使得我們培養的大學生創業意識低、創業精神缺乏、創業能力不強。
二、構建高職工管專業創新創業型實踐教學體系的對策
(一)整合工商企業管理課程體系,突出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高職層次專業課程設置必須鄙棄長期追求學科系統性和完整性的頑癥,徹底改變針對已有教學資源優勢開課的做法。企業對高職學生的專業要求是“必須”、“夠用”、和“實用”。因此,高職工管專業的課程體系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為重心,圍繞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技能的培養開發課程。第一,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應用行業很廣,專業課程設置應與職業崗位相關。對地方綜合性高校,除了訂單教育外,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一般以工業企業管理應用為主,學生就業崗位主要是中小企業的生產主管、質量主管、人事主管、營銷主管等,或者自己創業。在準確判斷其崗位后,專業課程必須與其相對應。 第二,設置創業課程。創業課程包括創業專業課程和創業教育與學科課程有機結合課程兩部分,《創新創業教育概論》為創業專業課程,企業管理導論、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公關與禮儀、商務談判等專業學科都是與創業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這些課程知識對創業計劃書的撰寫以及創業能力的提高都是必需的。教師在進行專業學科授課時,應巧妙和創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將創業能力培養融入專業教育的全過程。例如,在《企業管理導論》課程中可結合“校園創業企業調查”等創業教育課程,筆者在高職財管專業和一些工科專業開設的《現代企業管理》課程中這樣做,取得較好效果。第三,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和職業素養能力的發展,應加大選修課程的比例,并實行學分制,拓寬學生自主選修的空間,例如,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選修課可多設置一些如演講與口才、人員溝通技巧、團隊訓練、拓展訓練、公司法與合同法、創業財稅基礎、企業家精神等課程及講座。
(二)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后對教學對象(學生)產生的最好效果,這種效果既包括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圓滿完成教學目標,也包括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態度等職業素養能力產生積極的、持久的、實質性的影響。有效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既關注課堂教學,也關注課外教師的備課和對學生的指導;既關注知識的傳授,更關注學習環境的營造、關注對現有知識的創造性運用;其實質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本位”,關注學生的需求、進步、成長與發展,倡導學生自主有效學習能力的培養。具備這種能力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計劃性強、課堂利用效率高、學習主動性好,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科學評價。
(三)建立有利于創新創業人才脫穎而出的教學評價體系。傳統教學評價體系使學生習慣于知識的接受和模仿,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因此,必須構建有利于創新創業人才脫穎而出的教學評價體系。一是要從注重結果評價轉化為注重過程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情感交流與理解溝通而不是知識的增減,更關注教學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學的知識授受結果,更關注師生在情境中參與的程度而不是結果的正誤。過程評價主要為學生平時作業、課堂展示、問題調研、撰寫課程論文、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二是要由單一的評價標準轉化為多元化評價標準,學生對“專業課考試應采取的形式”問卷結果是:綜合設計占45.5%、開卷為18.%、閉卷為15.6%、論文為13%,在學習評價上,應采取包括課堂觀察、測試與練習、學生作品評價、學生體驗等多元化評價標準,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標準應加大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的創新創業活動成績的比重。
(四)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師的智能儲備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建立專業教師定期到實習基地企業掛職鍛煉的制度;鼓勵教師參與社會業界的創新創業科研實踐活動;鼓勵青年專業教師參加全國各類專業技術資格和高職技能教師的資格考試,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積極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高校要從教學考核、職稱評定、培訓培養、經費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完善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校企合作教學改革的激勵機制。
一、當前高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現狀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絕大部分是從事企業基層管理性工作或被作為企業儲備干部培養使用,但正是由于缺乏實訓的機會和環境,導致本專業學生對其所學知識一知半解。學生在校期間管理意識、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則主要依靠校內實踐性教學。有關調查資料表明,目前我國高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校內實踐性教學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建立綜合實驗室
往往采用“應用軟件+使用手冊”形式。這種實訓形式能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大局意識,增強協同性。但其存在的主要缺點是:應用軟件操作復雜,教育匹配度差,教學難度大,導致教學效果不好。
2.建立專業核心課程實驗室
這種實訓形式具有針對性,操作性強,學生融入角色快,例如人力資源實訓室,市場營銷實訓室等。而其存在的主要缺點是:缺乏協同性和綜合性,“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導致學生對企業管理流程缺乏整體認識。
3.開展案例教學等實踐教學形式
通過采用實際案例和管理情景劇等多種實踐教學形式,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其主要缺點是同樣不能使學生對企業管理流程有整體認識。
無論是建立實驗室,還是開展案例等模擬實踐教學,都存在很大的不足。而沙盤模擬演練實踐性教學既能讓學生熟悉企業管理整個流程,又能便于組織教學,能有效彌補上述三種教學形式的局限性。因此,高校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中應大力開展沙盤模擬演練。
二、ERP沙盤模擬教學課程體系簡介
1.教學目標
模擬企業實際運營,通過團隊合作、企業戰略規劃、預算、ERP 流程管理等一系列活動,使企業在競爭的市場中獲得成功,最終達到深刻理解ERP 管理思想、掌握管理技能、提升管理素質的教學目的。
2.教學內容
ERP 沙盤模擬課程基于直觀的沙盤教具,讓學生親自虛擬建立一家企業,并運用所學知識模擬企業連續若干年的全面經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專家診斷于一體,要求學生在虛擬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運籌帷幄、決戰商場,仿真體驗企業數年的經營管理過程。
3.教學形式
(1)情景角色。將受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分別模擬一家處于制造類行業、規模相當、起點一致的企業。每個小組由5-7 名學生組成,分別擔任企業經營過程中需要的主要管理人員,如總經理、財務總監、營銷總監、生產總監、采購總監等。教師則擔任多重角色:一方面在模擬對抗中扮演市場和執法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指導學生演練并根據學生在教學現場的實際操作數據,動態地分析成敗的原因和關鍵因素,促使學生們將操作過程中獲得的感性體驗升華為理性認識。
(2)模擬經營。每個小組(企業)連續從事6-8個會計年度的經營活動。在運營企業前,每個小組理解企業運營規劃;在訓練中,學生將遇到企業經營中常出現的各種典型問題,他們必須一同發現機遇,分析問題,制定決策,保證公司流暢運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及不斷成長。
(3)總結與評析。每一輪模擬經營結束后,各小組要提交總結,與前期的規劃對比,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同時由教師對各組學生的表現進行評析,指出其優勢與不足,并結合實際評出優勝團隊。
三、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運用沙盤模擬教學的優勢
沙盤模擬教學體現“學員學為主,教師教為輔”的全新教學理念。這種體驗式的互動方式,為學生創造仿真的訓練環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實施過程來看,全體學生真正做到了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改變傳統的教學培養模式
傳統教學中,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雖然部分教師也會在課堂上采用一些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但由于缺乏實踐經驗,最終使學生無法獲得切身的體會。“學生學為主,老師教為輔”是沙盤模擬對抗課程的基本思路。它通過直觀的企業經營沙盤,來模擬企業運行狀況,注重實戰技能的傳授,強調演練與實踐,讓學生練中學、學后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一個企業經營者直面市場競爭的精彩與殘酷,并在此過程中體悟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所在。對于指導實驗課的教師來說,可以培養和發現學生的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和創新能力,可以看到學生們的真情流露,這是傳統課堂教學所無法感受的。
2.培養學生的溝通技能和團隊協作精神
沙盤模擬是互動的,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不同觀點需要對話交流,這使他們既學習了商業規則,又增強了溝通技能。同時該實驗涉及整體戰略、產品研發、設備投資改造、生產能力規劃、物料需求計劃、資金需求規劃、市場與銷售、財務經濟指標分析等多個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協作,凸顯團隊精神。
3.培養了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在模擬中學會了做決策
針對市場投入數量、產品研發方向、企業經營戰略等實踐中經常遇到、需要理論綜合運用的問題,現有的教學模式與訓練方法總有隔靴搔癢之感。本門課程設計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經受挑戰、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學習財務管理、進行市場開拓、制定營銷計劃、組織采購生產、致力產品研發、制定更優決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理論來源于實踐。深入淺出的經營決策“沙盤模擬”實驗課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其中的博弈機制令學生流連忘返,越做越有興趣。同時,理論指導實踐。學生在模擬實驗過程中,運用過去學過、卻沒有用過的理論于模擬實踐,使理論得到了升華。最終實現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水平這一教學目標。
四、對工商管理類專業應用ERP沙盤模擬教學的幾點建議
1.實驗室建設方面
ERP 沙盤模擬課程教學除了沙盤教具外,對硬件環境和軟件的要求比較高,如專用教學實驗室、沙盤專用桌、計算機和網絡設備、投影儀、多媒體教學系統等,實驗室初期建設需要幾十萬元的投入,后期軟件需要不斷更新,資金的保障離不開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2.師資力量方面
在ERP 沙盤模擬課程中,教師的作用十分獨特,他不再單單是講解者,而在不同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調動者、觀察家、引導者、分析評論員、業務顧問等。同時,課程具有綜合性強及跨學科、跨專業性的特點,對教師的知識面要求高,如果只單純掌握本專業知識顯然是無法勝任的,這對任課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更重要的是,任課教師要樹立就業導向觀,強化柔性教育理念,必須認識到,只有在寬松、和諧、相互尊重的氣氛中,學生才可能有獨立意識,并敢于大膽提出想法、表達思想,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3.課程體系建設方面
ERP 沙盤模擬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項目,尚無現成經驗可循,還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教學計劃的安排、與傳統課程內容的銜接、與之配套的系列課程的開發等等,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春萍:ERP沙盤模擬實訓方式探析[J].開封大學學報,2005(19)
通過三年的學習與鍛煉我的社會時間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參加了不少校內活動還做國一些社會實踐,組織過幾場精彩的足球比賽也是我認為是我課余生活中做的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因為通過組織比賽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組織能力,而且還和一些同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比賽中我們配合的淋漓盡致,也增加了我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XX年5月30日在居庸關長城腳下,我與我校800名同學與珈藍公司的員工,共計3500人表演手語操《感恩的心》。這次表演我們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包括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湖南衛視、東南衛視及《北京青年報》、《新京報》等在內的5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體參與了現場報道。寒暑假期間我還會在社會上做一些公益活動,兼職等等,雖然有時候會覺得累,但能夠幫助別人并且鍛煉自己,我樂此不彼。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夠正確看待別人的缺點,幫助他人改正,并且發揚自己的長處是我做人的基本原則之一。
出生于東北的我優點是:誠實守信,熱心待人,勇于挑戰自我。為人處世上,我堅持嚴于律已,寬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 ,良好的人際關系正是建立在理解與溝通基礎之上的。同時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2010年應屆工商企業管理的大學生,我所擁有的是年輕和知識,使我不畏困難,善于思考,但年輕也意味著閱歷淺,更需要虛心向學。我也深知,畢業只是求學的一小步,社會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學,我還要繼續努力。
而我認為自己的缺點是性格比較直率,為人處事喜歡直接,這也導致有時候想問題不全面而傷害同學,不過我今后一定會時刻提醒自己,辦事之前一定要想全面。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我認為總結只是紙上談兵,而真正的挑戰還在后面,所以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不驕不躁,冷靜的對待今后的每一次挑戰,做一個真正的全能型社會主義建設者!
相關閱讀:
2010年師范畢業生自我鑒定
畢業生登記表自我鑒定范文
2010年本科生畢業自我鑒定
電大畢業生自我鑒定范文
汽車專業大學畢業生自我鑒定
園林專業畢業生自我鑒定
我們都知道社會需求是建立在高校具體科目的主要驅動力。企業的管理問題是,為了滿足不同各種人才管理現代企業的需求的所在。本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相關的知識和對企業進行管理,不單單是用來滿足對企業和高素質人才,在其他方面也是能夠提供需求本質的能力。經不斷的磨練和學習,當代大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的實踐操作過程,這種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是為不斷提升和測試水平高低的重要利用程度。但是,某一些方面,比如教學因素影響,使得當代大學生不能夠完全適應,從而反映他們畢業設計實際運用知識能力,必須提高畢業設計來進一步的為相應教學改革質量的提高而服務。
1 高校學生畢業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和原因
使不適當的主題為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畢業設計是在紙上的實際問題的研究,然后進行分析,并在多年積累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自行解決問題。其結果是,一個工商管理畢業生的技能和靈活運用畢業設計后,知識的學習,直接會讓大學的畢業生影響畢業設計和學習的質量問題。而畢業設計的課題中,需要滿足當代實際,需要兩個方面的要求。比如,大學生在畢業設計時應該有所選擇,并在現實中一個特定的對象中,對象是一個企業構成、也可一個業務單元組合,或一個企業組織,甚至是一個特定的管理事件類,既要保證內容是實用的,也可以避免在本研究中的研究范圍不夠深入或不夠全面。然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時候只看到表面的選擇,但沒有探究式學習,甚至對學生的學習對象的知識結構不清楚,只依靠自己的興趣的話題,但不符合實際的畢業設計要求,因此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完成畢業設計。
1.1 創新能力是一個嚴重的現實問題,管理的經濟學是一個強大的“藝術”問題的一部分,它屬于文科課程的范圍之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大學生知識通常理論知識的過程,由于沒有具體的“實踐”操作,教學中的內容不能給人們產生“空間”的感覺。這是很難讓學生學習知識靈活應用到研究的特定對象中去。在大學里認識的調查,使得企業管理中主要覆蓋了學生所需要的這些缺點,但一般來說,創新能力的不足更直接,更突出地體現在畢業設計中。畢業生將更多的選擇現有的數據一起是比較簡單的,但缺乏數據分析和處理內容,既掌握了數年的學習經驗,又有很多理論知識,但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找到突破口,也不知道如何一次的分析和處理數據經驗的積累使用。所以在畢業設計,或缺乏深入的文件或數據攔截和粘貼的加工簡單的知識的題目內涵的理解的畢業生,總體上中間是缺乏創新能力。
1.2 通過尋找學生的指導和研究過程,在過程中的誤解的過程中觀察,你可以發現很多學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畢業設計
一些學生認為畢業設計的內容總結,只要對多年的積累的知識進行總結,一些其他的學生認為工作比畢業設計更重要,而不是因為畢業設計,教師和學生未來的就業,畢業設計僅僅是一個操作的規模較大,并且形式簡單地闡述了一紙來敷衍老師。思想認識只能使學生在紙上的能量的一小部分,并最終導致畢業論文的質量是非常低的。
2 相比其他專業的普通高校,企業管理專業對于學生在文字處理和文字表達兩個方面的能力更為重視
(1)社會企業或實際選擇過程結合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世界市場,面對各種競爭,不斷催生了很多新的東西,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新問題,這些新的問題,新的東西可以像商業管理研究生課程的方向。由于這些問題是非常具體的,環境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可以用不同的理論來分析,所以以社會現實和企業的主題相結合,這篇文章的主題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例如,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營銷、財務管理、廣告策劃等微應用,都能滿足畢業設計的要求。對于那些或進企業工作在實踐中可以學生實習或遇到在工作和研究中,通過個人思考,可以直接結合具體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因為他們的畢業設計,很貼近實習,畢業設計的質量會很滿意。雖然畢業設計和培訓,幫助學生和教師都面臨著一定的壓力,但在尋求指導教師學生畢業設計的具體實例有創新,之間的差異,與教師和學生的接觸更加頻繁和密切的聯系也將確保指導是有效的,所以畢業設計的質量將得到明顯改善。
(2)實驗和改善實驗,實驗過程時間的合理安排課程。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熟悉所有的專業知識來分析問題,而在實際的應用程序的基本理論知識。沙盤模擬,當然,是一個專業的操作和管理課程的主要特點,反映了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因此,這個實驗課程安排在第七學期,專業課程為基礎的實驗。使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多種教學方法真正的自由競爭下,模擬企業的氛圍,使學生,真的感覺燦爛的和殘酷的,管理風險和責任經歷了市場競爭,換位思考,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體驗團隊合作的精神,以提高整體質量和管理學生的能力。
(3)根據專業人才培養,建立未來的商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相關的教學要求,要求開放企業,的機構,經理的承擔角色不一樣。所以在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科學精神和大學畢業生具有人文精神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既要實現理論知識的不斷提高,從而實現論文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日常教學中應建立教學目標的要求,而不是以畢業設計為教學目標。例如,可以采取簡化畢業設計的教學內容本身畢業設計評價的加強,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的深度和畢業設計的要求,但結合畢業設計和實際管理問題的重點。
3 結語
通過學生的畢業設計,對他們的質量要求一直存在問題,導致在教學的諸多問題會繼續出現,這是不利于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所以通過設計和創新的發展使得這個問題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從2004年3月開始試點推行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截至2010年5月,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分院先后派出旅游管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共計393人,教師14人次前往企業生產服務第一線進行以頂崗實習為主要形式的工學結合實踐鍛煉(詳見表一)。表一:經濟管理分院學生實習情況統計表
(一)管理無盲點,層層落實,全面規范
為了保證頂崗實習的順利實施,經濟管理分院成立了實習管理與指導小組對學生的實習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和指導。實習生日常管理工作由實習帶隊老師負責,實習點有關問題由帶隊老師定期向實習管理與指導小組匯報,并建立重大問題應急反應機制。學院實習管理與指導小組老師定期到各實習地點巡視指導,了解實習生的相關情況,處理相關問題。針對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經濟管理分院制定了一系列頂崗實習管理制度規范,以嚴格的制度來保證管理到位、教育落實。具體制度包括:實習計劃、實綱、學生實習守則、實習考評制度等。
(二)創新工學結合模式,服務社會“零距離”
在旅游管理專業酒店頂崗實習取得良好效果并積累一定經驗的基礎上,經濟管理分院充分調查與分析社會需求后,結合工商企業管理專業05級的教育教學實際,創造性的制定了2007—2008學年度《工商企業管理專業05級“魚鳧班”“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實施方案》。經過前期學生自愿報名、選拔組班、崗前培訓,46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圓滿完成了在魚鳧國都溫泉大酒店為期一年的實習,并同時完成了必修課程的學習,順利完成學業。達成了學校與企業間、教育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間、學生與用人單位間的“零距離”結合,真正實現開門辦學,與社會需求、市場需求接軌,并盡可能降低學校辦學成本、學生完成學業的成本以及學生就業的機會成本。同時,方案的科學有效實施,也有利推進了05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各項工作健康、穩定、持續地不斷向縱深發展。
(三)創立學生科研方案,鼓勵學生實踐研究
2008年,06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酒店頂崗實習期間,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思考和思維創造能力,同時督促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將所學專業理論與崗位實踐結合,思考創新并形成階段性成果,經濟管理分院在2006級旅游管理專業駐金苑酒店實習生中首次實施了“實踐課題研究促進方案”。根據方案,分院成立了專門的學生課題研究促進基金,用于學生實踐課題研究的資助和獎勵。學生課題研究的范圍主要包括實習企業的日常管理、部門運營、對客服務、產品創新;實習團體學生成員的管理方法研究與正向引導;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可行性模式探索等三個方面。此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創新研究的積極性,兩年來,共計有12個學生課題小組通過了學院審定,正式開題并順利結題。
二、企業一線實踐,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選派青年教師深入行業一線,不斷實踐提高
幾年來,經濟管理分院先后選派旅游管理專業青年教師游紅霞、楊勝龍、萬婷春、王婷、葉春近等于2004年至2010年間分別前往遂寧市明星康年大酒店、成都溫江魚鳧國都大酒店、廣西南寧最佳西方(精品)紅林大酒店、廣東汕頭金苑大酒店擔任酒店實習帶隊指導教師,除了做到有效地規范學生的教學實習,加強教學實習管理與考評外,均在酒店擔任了一定職務負責相關工作。在管理學生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提高,為今后的教學工作積累了更多的實踐經驗,收獲了專業領域和酒店業管理服務方面更為豐富的理念和技能。04級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帶隊老師萬婷春在進行實習生管理的同時,更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在國際五星級紅林大酒店培訓部擔任培訓助理一職,頂崗工作達半年時間。通過酒店實際工作的鍛煉,她對整套酒店培訓管理工作體系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學習掌握,熟悉酒店人力資源部各項工作政策、程序及酒店人事管理工作實際狀況;全面了解酒店的整體管理運行體系及各部門基本情況;對高星級酒店的人才需求實際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還具備了酒店行政人員專業素質及實際工作經驗,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高星級酒店培訓管理人員。
(二)以實踐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完成實踐鍛煉后,專業教師們紛紛將實踐收獲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對旅游管理專業《飯店管理概論》、《餐飲服務管理》、《茶文化與酒文化》等多門課程進行了改革和重建,專業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和補充,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與歡迎。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楊勝龍、萬婷春將酒店企業培訓的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收到良好效果。在學院2006年度名師示范課競賽中楊勝龍老師獲院級一等獎,在學院2007年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中萬婷春老師獲院級一等獎,在學院2010年說課比賽中葉春近老師獲院級二等獎。
三、育人創新,終獲累累碩果
經濟管理分院推行在以工學結合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來,學生不僅通過頂崗實習了解到了更為豐富的行業實際,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更鍛煉了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積累了實踐工作經驗,為畢業后真正進入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理論結合實踐,增強學生專業水平
通過一線服務實踐,學生把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思考,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學生們把實踐中的所思所得寫成了實習報告,畢業論文研究的方向。2004年以來,實習學生共上交實習小結、實習報告達650余份,完成與實習相關研究論文50余篇。其中,04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鄭蔣萍以實習酒店紅林大酒店大堂吧酒水種類為研究對象寫成《大堂吧酒水種類可增加性的調查》一文被評為04級優秀畢業論文。05級旅游2班學生崔文婷將在金苑酒店前廳部的實習工作中的思考所得寫成《金苑大酒店前臺接待服務工作探析》一文被評為了校級學生優秀實踐論文。
(二)鍛煉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在酒店的實際工作鍛煉中,學生們都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社會適應能力大大增強。陌生的生活環境鍛煉了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與吃苦耐勞精神;在與同事、上司的相處中增強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溝通能力;同時酒店復雜的工作環境更是最好的教材,學生在逐漸適應的過程中慢慢體會著職場生存之道,完成了從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認知改變,極大豐富了他們的社會工作經驗。
然而,從近幾年各大高校新生研討課的探索和實踐來看,不難發現,該類課程的實踐基本集中在本科院校,其設立新生研討課的動因是“讓學生盡快完成向學術角色的轉變”,對高職院校如何開展新生研討課尚未有涉及。眾所周知,高等職業教育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根本任務,它有別于普通教育,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在新生入學教育教學模式方面也是如此。鑒于此,為進一步深入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2010級新生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并學會自主學習,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于2010年10月首次開設了13門新生研討課,其中《,走進工商管理》是針對本校工商管理專業群(包括工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四個專業)大一新生開設的一門新生研討課,作為該門課程的教學組織和實施者,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高職院校開設新生研討課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2《走進工商管理》課程的目標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明確“崗位、職業、工商企業和專業課程設置”之間的邏輯關系,明了工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各個職能部門的作用以及相應崗位員工應具備的技能和素質要求,引導新生了解所學專業所面向的崗位、職業現實要求,激發專業學習興趣。同時建立一種師生溝通的新渠道,提供教師和新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機會,能夠問所想問,知所想知,初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實現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轉變;讓新生學會項目學習的方法,為后續項目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
3《走進工商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組織形式
為達成擬實現的教學目標,根據新生研討課的要求并結合高職學生生源的特點,本課程擬采用“問題驅動、教師引導、互動交流、拓寬視野”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在設計教案時,考慮到學生對現實中的企業運作缺乏基本的感性認識,以及未來就業崗位對學生技能和素質要求的“無形性”特點,采用了現場考察、現場授課、現場答疑等以企業工廠為課堂、以學生親身“體驗”獲取直接經驗為目的的授課形式。基于上述認識《,走進工商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圍繞“認識工商管理篇、走進工商企業之感性認識篇、感性認識升華篇以及‘專業、職業與我們’剖析篇”四個循序漸進的步驟而展開。(如圖1)圖1顯示了《走進工商管理》課程的實施方案,總課時為24節。其中“,走進工商管理”這一專題為4節課,在學校“理實一體化”教室完成,屬于本課程學習“熱身”階段。
第二階段“走進工商企業:感性認識”占12課時,這一專題在本課程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教學課堂基本設在企業(工廠)現場。鑒于本校所在地寧波是服裝大市,因此選擇服裝制造和銷售、貿易企業為本課程校外合作方。具體操作是這樣的:首先進工廠現場(或銷售現場)體驗,由車間主任(市場部主管)陪同講解,參觀結束后,接著由人力資源部經理對崗位職責、崗位素質能力要求、職位晉升路徑等做一一分析,最后由公司總經理宣講企業文化、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并回答學生的提問。學生回校后對現場所見所聞進行梳理,對尚存的疑惑通過查閱專業知識或與老師討論。
第三階段“感性認識的升華”是在熱烈的討論中進行的,基本以學生為主導,即學生上講臺講解(依不同專業分四個環節)老師或其他同學提出疑問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補充。第四階段“專業、職業與我們”主要是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崗位、職業與專業課程學習”進行梳理,同時邀請已畢業優秀畢業生(以畢業后自主創業的學生為主)回校與學生分享當年的學習經驗和當前的就業環境對專業能力的要求,使得大一學生能夠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并能對三年的專業課程學習作一合理安排。
4《走進工商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走進工商管理》新生研討課目前在我校已實施一輪,在大一第二學期開設,共20名同學。考慮到現實企業生產流程以及團隊合作時能夠做到專業的互補性,選拔的學生由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四個專業組成,每個專業各5名,即每個團隊由來自四個專業的學生構成。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無論是在教室里課堂授課、小組討論還是去企業實地考察、聽企業現場報告,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男生也一改往日“學習惰性”,在小組中扮演領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的角色,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同時由于小班授課,且基本以問題導向,以“頭腦風暴法”尋找問題答案,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師生距離拉近;再者,由于本課程融合了《新生始業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內容,且以實際行業為背景,使得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目的以及個人未來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5存在的問題與下一步打算
盡管在開課之前做了精心的安排和準備《,走進工商管理》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發現存在一些問題,需在后續授課加以克服和完善。
5.1進一步完善課程基本文件,加快教學資源建設
由于沒有相應的歷史積累,所需的課程基本文件和教學資源比較缺乏,除了教學大綱、授課計劃之外,教案、教學課件、案例集、試題庫建設、教材建設、課程考核方案等相關資源相對比較缺乏或正在進一步完善之中,因此,要加快本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并爭取建立課程教學的網絡資源。
5.2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教學內容,保障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
《走進工商管理》課程學習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工商管理專業群(包括市場營銷、企業管理、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四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熟悉工業類企業和商業類企業崗位設置的原則、崗位要求,進而從職業發展的角度認知“崗位、職業、工商企業和專業課程設置”之間的邏輯關系,間接實現對新生的入學教育。那么這樣的內容設計是否合理,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需要與相關的學生以及聽取企業等方面的反饋后做出調整。
5.3進一步細化課程的評價機制,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本課程的評價機制需要進一步細化與規范,要以學校“三評聯動”(學生、教師和企業三方評價)的評價機制為基礎,結合“三維聯動”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后續新生研討課的實踐,化繁為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保證了評價的科學與客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力的保障本課程培養目標的完成,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5.4加強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提升新生研討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