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10:34: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命生態安全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國內石油天然氣這種不可再生資源也在慢慢減少,所以從國外石油天然氣儲能大國購進、儲備能源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此中緬油氣管道孕育而生。中緬油氣管道是我國四大能源管道之一,對西南地區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但中緬油氣管道的建設也是目前世界上難度最大的工程,其中包括大型穿跨越(橫穿瑞麗江、跨越瀾滄江)、穿梭隧道群(穿梭64座隧道)、游走V形溝谷等未遇難題均出現在中緬油氣管道工程中。筆者對中緬油氣管道工程(貴州段)HSE管理工作進行總結,以供參考。
1.概況
1.1工程概況:
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第三合同項第十三標段(QBN000-QBP105)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第六工程公司承建,起于都勻市與獨山縣交界處,止于貴州省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交界處,沿線經獨山縣、三都縣和荔波縣,線路全長121.76km。本段為氣管單獨敷設,總體走向為西北-東南。本施工段不設置站場,設置線路閥室5座,本段共穿越鐵路4次,高速1次。隧道穿越6次,中型河流穿越3次。輸氣管道直徑Φ1016mm;管線設計壓力10MPa,鋼管材質X80/X70。
1.2地形、氣候概況
1.2.1地形概況
1)貴州省管線沿線地帶90%以上為山區,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
圖中紅線為管線走向
2)喀斯特地貌突出,管線經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 具有“三高四活躍”的不良地質特點(高地震烈度、高地引力、高地熱、活躍的新構造運動、活躍的地熱水環境、活躍的外動力地質條件、活躍的岸坡再造過程) ,地質災害風險高(滑坡、坍塌、溶洞、泥石流)。
典型喀斯特地貌
1.2.2氣候概況
1)貴州省獨山縣、荔波縣、三都縣氣候變化異常, 冬季持續出現凍雨。
2)管線途徑地區交通狀況差、異常天氣變化頻繁,局部高地常年有大霧氣候。
2.管道建設過程中的HSE管理工作
2.1 風險管理---風險星級等級管理制度
風險管理是指對風險從識別到分析乃至采取應對措施等一系列過程。它包括將積極因素所產生的影響最大化和使消極因素產生的影響最小化兩方面內容。是為了更好地達到項目的目標而識別、分配、應對項目生命周期內的風險,使得潛在機會或回報最大化、潛在風險最小化。
在具體認識風險管理前,我們需要清楚了解風險的特性,從而才能對其進行系統地管理。首先,風險具有潛在性,正因如此,人們才不容易注意到風險的存在,才使得在事情發生時受到損失;風險具有客觀性,每個項目都有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而風險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只能說對其加以管理使得潛在風險最小化;風險同時又具有主觀性,針對每個人而言,對同一個風險的認識大不相同,也許在自己看來是很大的風險,卻在他人看來很小;雖然,風險會受到特定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但它是具有可預見性的,我們可以通過風險管理,可以減少項目風險的不確定性,從而積極采取措施應對。
針對風險的特性與項目風險管理的意義,我們可以把項目風險管理分為以下幾個流程:風險分析,風險量化,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例:中緬管道工程根據貴州地區特殊地形、特殊的氣候變化、地災點多等特點首先調動項目全員進行全面風險識別分析,對是被處來的風險進行風險量化處理(風險分等級、星級),其次對風險等級星級超過三級星級超過四星的上報監理單位近而上報業主單位,風險三級星級三級以下的由施工項目部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進行風險監控,三級以上的風險由EPC項目部業主單位與施工單位聯合監控。
2.2 安全監督---機組三員配備雙崗
由于貴州地區多以山區、丘陵為主,整編標準化機組無法全面展開作業,施工項目部將一個整編機組拆分為兩個小機組。小機組同樣以標準化要求配備三員,上崗人員均經過公司HSE部門培訓。
2.3 教育培訓
安全工作的成敗決定項目的前途和命運,良好的安全環境可以給項目帶來社會信譽和經濟效益,國家和幾天財產免遭損失,職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則就會給項目帶來重大損失,近年來,管道行業、交通行業事故屢見不鮮,從機械傷害、管溝塌方、地災事故到一件件觸目驚心的交通亡人事故,無不給我們敲響警鐘。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再不能讓我們身邊的同事付出生命代價,再不能讓國家財產遭受損失。而安全工作的前提就是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好的安全教育培訓可以從萌芽階段遏制事故的發生,結合中緬管道貴州地區人文、地理、氣候等特點,分別從三個方面介紹中緬管道安全培訓教育。
2.3.1項目安全總監深入機組進行培訓
中緬油氣管道工程難度之大,為了能讓所有參建職工高度重視自身安全,項目安全總監親自做培訓老師深入機組對所有職工進行入場安全教育。
2.3.2 每周一課與安全經驗分享同步進行
(1)施工機組每周定期召開每周一課,一方面進行理論知識培訓學習,掌握基本安全知識,另一方面讓經驗豐富的師傅進行管道施工安全經驗分享及事故案例講解(發生在身邊的事故案例)。
(2)項目部所屬職業司機每周進行交通安全學習,了解發生在身邊的事故案例,警示自身。
2.3.3 急救、地方病、少數民族禁忌等知識培訓
(1)貴州山區多有毒蛇出沒,為了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被毒蛇、蟲咬傷事件的發生,邀請局專家對如何預防被毒蛇咬傷、咬傷后如何處理等知識進行講解。
(2)做好地方病調查及水質檢驗工作,避免員工感染地方病,貴州地區多出大脖子病、砷中毒、氟中毒等地方病。
(3)加強少數民族禁忌知識的學習,避免在管道建設過程中引發民族矛盾。
2.4 作業前安全工作分析制度
工作前安全分析是識別任務關鍵環節的危害因素,并填寫工作前安全分析表。識別危害因素時應充分考慮人員、設備材料、環境、方法五個方面和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進而對存在潛在危害的關鍵活動或重要步驟進行風險評價。根據判別標準確定初始風險等級和風險是否接受。工作前安全分析是針對識別出的每個風險制定控制措施,將風險降到可接受的范圍,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考慮控制措施的優先順序。最終制定出所有風險的控制措施。中緬管道貴州段基本以山區、丘陵為主,作業施工難度大、管線進場難,因而采用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進行施工作業,在采用各種新方法過程中首先(1)對采取新工藝,如:軌道法、發送法的施工難點逐個組織編制專項方案,完善技術措施,識別出的重要風險進行重點監控,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邀請專家進行評審。(2)對采用的新設備,如山地運管車、龍門架、隧道滑輪車制定操作規程,開展風險識別。最終將所有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2.5 應急管理
應急管理包括四個階段即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其中預防有兩層含義,第一是事故的預防工作,即通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等手段盡可能的防止事故的發生,實現本質安全化(風險識別、應急預案),第二層是在假定事故必然發生的前提下,通過預先采取的預防措施,來達到降低或減緩事故的影響或后果的嚴重程度(應急演練)。例:針對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的特點,為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施工項目部成立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編制地災、塌方、爆破、交通等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并組織機組對預案進行演練。施工機組配備醫療急救藥箱、擔架等設施,并與荔波縣人民醫院、獨山縣人民醫院簽訂了醫療救護協議,保證受傷人員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2.6消防安全
遵循國家《消防法》,貴州地區多為林區覆蓋,火災隱患大,加強消防知識培訓力度,堅決杜絕林區吸煙、烤火等事件的發生,另一面施工機組為各種設備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并進行定期檢查。
2.7生態文明工程
中緬油氣管道途徑多處風景名勝區,其中漳江旅游風景區、茂蘭國家原始森林森林隸屬第三合同項十三標段,為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中緬項目業主單位首次引進環境監理、水土保持監理、環境監測監理單位專項負責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2.8炸藥、雷管等民爆物品的管理
嚴格按照公安部門要求制定炸藥申請、領取、施工、回收管理制度,由公安部門指定專人負責炸藥申請、領取、回收管理,機組設置專人對爆破施工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對于啞炮的處理必須要有專項方案。施工機組進行爆破作業提前兩天報請施工項目部,項目部相關領導親自對整個爆破過程進行監控。爆破作業相關文件除報公安局備案外還向項目部HSE部備案。
2.9 獎懲制度
大家知道,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最重要的就是珍視生命,關愛生命,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如果人的生命沒有了,還怎么體現以人為本。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必須把關系職工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安全生產工作放在第一位,擺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2004年以來,我省建筑業的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上實現了連續5年持續好轉,2003年,在我們安全形勢最黑暗的一年,死亡了100余人,2004年以后,大幅下降,到2007年我們降至了50多個人。2008年在我們上下共同努力下,更是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由2003年的100人以上,2007年的50人,下降到24人,百億元產值死亡率由超過國家平均水平三倍多,到接近了平均水平。這個成果得來不易。但是,我們萬萬不可沾沾自喜、盲目樂觀,更不能有松勁情緒,麻痹大意,掉以輕心。因為同全國的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黨和國家、省政府和廳黨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是國家安全生產年,廳黨組要求我們要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死亡事故率比去年下降30%,爭取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所以我們面臨的壓力很大,我省建筑施工安全總體上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安全生產基礎脆弱,隊伍素質差、管理水平低的問題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安全監管體制和效能與安全生產要求不適應的問題十分突出;迅速擴大的建筑施工生產規模和一些安全風險大的工程的建設,使發生安全事故的幾率明顯增加。這也是我們安全生產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認識,把頭腦里安全生產這根弦繃的更緊一些。因為抓好安全生產是我們共同的政治責任,我們共同的責任不但是包括建筑業的各級主管部門也包括建筑業的各個施工企業、監理企業、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第一的理念,特別是在工程建設量大,形勢復雜的情況下,更要把安全生產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決心,投放更大的精力,實施更有效的辦法,堅決克服一切松懈、僥幸心理和畏難厭戰情緒,把確保安全生產的各項工作切實抓緊、抓實、抓深、抓細、抓好。我們一方面對形勢不能掉以輕心,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信心,只要我們工作到位,安全生產事故不是不可避免的。總結以往發生的各種安全事故,概括起來,其原因無外乎忽視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違法違規作業、員工缺少自我防范意識和知識,監管不力等等。只要我們針對這些原因,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就能夠實現安全生產的目標。
第二,關于切實保證工程質量問題。
總理在剛剛閉幕的人大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報告中說:“我們的每一分錢都來自人民,必須對人民負責。所有工程建設都要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給子孫后代留下寶貴財富。”確保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永恒的主題。工程項目投資巨大,使用周期長,關系投資效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工程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工程量迅速增加,建設規模明顯擴大的情況下,更要堅持“好字優先”的方針,實現兩個基本目標。
首先,必須確保所有工程的質量安全,杜絕一切重大質量事故,實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這就必須確保工程基礎、結構、主體的安全,嚴格執行各項強制性標準和檢測、檢驗。重點是加強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公共工程的質量監督,杜絕“豆腐渣”工程。
其次,努力完善工程的使用功能質量,提高工程的內在品質和觀感質量,消滅質量缺陷。通過推廣黑河市綜合整治,嚴格把關,消除質量通病的經驗和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大幅度降低通病發生率,提高工程精品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放心房、滿意房。
要實現這兩個基本目標,就要切實提高三個水平。
一要切實提高工程質量的監管水平。各級工程質量監管機構和監管人員必須認真履行職責,嚴格執行省《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管理條例》和國家與省的有關規定,改進監管機制、規范監管程序,推進監管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積極推動全過程、全方位、差別化的質量監管,完善監管手段,改進監管模式,實行依法監管、廉潔監管、服務式監管,提高監管效能。強化監督巡查和層級監督提高監管效能。
二要切實提高工程的建造水平。好的工程是干出來的,因此各級各類施工企業都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建立嚴格有效的企業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嚴格執行施工工藝和各項檢測標準,絕不允許偷工減料、弄虛作假、粗制濫造。質量監管部門要發揮好指導、幫助和督促作用。
三要切實提高工程監理的水平。依法必須實行監理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監理單位進行監理,并按規定支付監理費用。監理單位則要落實項目總監負責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合同以及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實施監理,按照規定監理程序開展監理工作,保證工程項目監理人員專業配套、人員到位,確保監理工作質量,既要監理質量,也要監理安全,認真履職盡責。
第三,關于全面推進創建標準化工地活動問題。
我省的創建標準化工地活動2006年在哈爾濱松北區率先啟動,在總結經驗,編制圖集,調整安全技術措施費的基礎上,2007年在全省更大的范圍開展試點,2008年這項活動在各地市普遍開展起來。經過一年的實踐發展,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共有926個工地開展了創建標準化活動,經驗收評比,共創出省級標準化工地141個,市級標準化工地282個。通過一年的實踐,也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豐富和深化了我們對這項活動的認識。
實踐證明,創建標準化工地,是施工現場管理模式的創新和跨躍,其實質和核心,是把現代工業生產的標準化理念和管理方法運用到建筑工地管理中,用科學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和方法,代替以往粗放的、原始的作坊式的經驗管理模式,讓整個管理流程清晰,讓每一個環節可控、可靠。通過安全生產管理標準化、相關人員行為標準化和設施設備標準化,實現管理系統程序化,把科學管理細化到施工過程的每個環節,實現有序運行,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傳統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準。對于行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具有深遠影響。
實踐證明,創建標準化工地活動可以為工程建設的質量和安全提供根本性保障,從根本上改善一線建筑工人的生產生活條件,體現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并能有效地促進人員素質和積極性的提高,以及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還徹底改變了工地臟亂差的形象,符合城市環境優化、美化、凈化的要求,因而受到社會的贊譽和群眾的認可。
實踐證明,創建標準化工地主要是加強工地的集約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只要不搞超標準的標準化,并不能增加工程建設的成本。實踐也證明創建標準化工地具有普遍性,大城市、大工程、大企業能搞標準化,小城市、小工程、小企業也能搞標準化。五常市經驗證明縣一級不但能搞,而且也可以搞得很好。黑河棚改工程的標準化搞得非常好,是樣板工地。
實踐證明,創建標準化工地是建筑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戰略性措施。為此,省廳決定,從今年起把創建標準化工地活動作為我省建筑業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在全省全面開展起來,實現“三個擴展”:一是從地級市擴展到縣和縣級市,二是從部分工程擴展到全部符合條件的工程,三是從部分企業擴展到所有三級以上施工企業。
第四,關于強化建筑市場監管和搞好服務問題。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突出問題,確定了我省經濟社會必須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方針,做出了加快建設“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的重大決策。預計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將達5 000億元以上,涉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成千上萬個項目,僅“兩棚一草”改造就達3 400萬平方米以上,還有一大批“三供兩治”項目等等。都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我省振興發展的長遠大計。保證這些工程項目優質安全高效的建成,是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我省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設部最近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市場監管與服務保障擴大內需投資項目質量和效益的通知”。提出了16條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貫徹。這里我重點強調兩個問題。
第一,要以服務為前提、為主導,服務與監管相結合,以服務促監管。首先,要牢固樹立服務思想和理念。從根本上說,我們搞建筑市場監管,就是為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效益服務,為建筑業的健康發展服務,為經濟建設的大局服務,所以,我們的各級監管部門、監管人員都必須在思想上有一個自覺的強烈的服務意識,始終把服務放在第一位,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高度的責任心和真誠的態度,為工程建設的各方服好務。其次,要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積極協調,主動熱情,使服務和監管工作到位、高效。比如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在我省施工期短的情況下,格外重要。我們要努力在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我們的主動協調,加快節奏,簡化手續,縮短時間,使具備條件的工程項目盡早開工。再次,要切實改進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風。管理也是服務,因此管理不應是生硬的、僵化的、冷漠的管理,簡單的停工罰款等,而應與服務緊密結合,體現服務的精神,寓管理于服務中,使管理更富有人性化,通過熱心指導和幫助協調解決建筑市場各方的實際問題,使被管理者感到關心和溫暖、便利,從而樂于接受服從監管。
第二,以確保質量安全效益為核心,切實有效地強化監管。強調服務不是不要監管,也不是弱化監管,而是要處理好服務與監管的關系,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果不能有效地進行監管,就無法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效益,保證建筑市場各方的合法權益,最終會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在積極主動搞好服務的前提下,還要理直氣壯地依法強化監管,深化監管,完善監管。從我省建筑市場的實際出發,要突出強化五項監管。
第五,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建筑業又好又快發展問題。
進入“十一五”以來,我省建筑業保持了穩步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2006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超過700億元,實現增加值315.5億元,利稅28.4億元。2007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75.5億元,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67.5億元,利稅32.1億元。2008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邁上一個歷史性新臺階,達到1 056.7億元,實現增加值 438.3億元,利稅37.9億元。但是與建筑業大省強省相比,我省建筑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和低水平狀態,無論是行業與企業的規模、建造能力和技術水平、競爭能力和市場活力以及吸納就業的能力都遠遠不能滿足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緊緊抓住這個機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乘勢而上,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是我省各級建筑業主管部門和建筑業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光榮的歷史使命,也是省委省政府的厚望。剛才,我省30家優秀企業向全省建筑業企業發出了加快改革與發展的倡議,展現了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愿望、決心和應有的社會責任感。我希望全省的建筑業企業積極響應這個倡議,迅速行動起來,以開拓進取的姿態,踴躍加入到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為國家、社會和人民建功立業的行列中來。企業是行業的基礎,更是行業發展的主體,沒有一大批實力強大、充滿活力的優秀企業,就沒有強大的行業,沒有企業的跨躍式發展,就不會有行業的跨躍式發展。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專做精,使企業沿著健康的道路不斷發展、不斷進步是企業和企業家的永恒課題。企業怎樣才能又好又快發展,剖析省內外、國內外一些優秀企業的成功范例,可以找出以下一些有益的經驗和規律,供大家借鑒。
其一,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有一個強烈的發展意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把辦好發展企業作為一項高尚的事業,作為一種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的執著追求,因而具有一種不怕困難,堅韌不拔、永不言敗、永不退縮、永不停步的堅定信念。這就是創業者、墾荒者、奮斗者的境界和情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大荒精神、王鐵人精神、時代精神。加快企業發展首先需要的就是要有這種精神。
其二,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有一個正確的發展戰略。戰略是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全局謀劃,發展戰略包括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實現目標的步驟、措施和策略,沒有一個好的戰略,企業只能盲目發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方向,隨波逐流,觸礁擱淺,在激烈的競爭中難以立足,生存,更談不上發展。因此,制訂一個好的發展戰略至關重要。要制訂好戰略,就要認真客觀準確地研究市場、研究行業,找準需求和發展空間,把握規律,探尋順利發展的途徑。就市場而言,既存在量大面廣的低端市場,也存在技術水平高、施工和管理難度大的高端市場;既存在本地區、本省的市場,又存在廣闊的外地區、外省和海外的市場,不同的市場就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不同的投入和回報;就行業而言,既需要實力強、水平高、規模大的起領軍作用的總承包企業,也需要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不同層次的企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專長、模式和作用;就發展方向而言,有的企業適于做專做大做強,向高端企業、集團式企業、總承包企業邁進,而大量的企業適于走專業承包、勞務承包、做專做精的路子。從現狀上看 ,我省建筑企業大多是規模小實力弱、特色不突出的中小企業、產業集中度過低,有限的行業資源未能優化合理組合,能夠占據高端市場,具有強大市場開拓經營能力的大而強企業過少,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并帶動行業的整體發展。因此,每個企業都要認真分析找準自己在市場和行業中的位置,認清自己的優勢和短處,順應規律,揚長避短,定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奮斗目標和步驟措施,走出一條跨躍式發展之路。
其三,必須建立一套適應市場需要、符合行業特點,能充分激發企業內部的全部潛力、調動一切積極性、富有生機活力、靈活高效的經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一套能推進企業不斷進步、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就企業發展而言人的因素最重要,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要特別注意吸引、凝聚、用好人才,形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核心團隊,建立相對穩定的員工隊伍。
中圖分類號 F0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7326(2011)11-0086-08
一、問題的提出
聯合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淡水資源世界上排名第110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李金平等,2009)。飲水安全問題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并將影響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
關于飲水安全的定義,不同的研究機構和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飲水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作出界定。蔡勇(2008)認為農村飲水安全是指農村居民能夠及時、方便地獲得足量、潔凈、衛生的生活飲用水,并且在經濟上能夠負擔得起。姜開鵬(2009)認為飲水安全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飲水安全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建立全面的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狹義的飲水安全,僅指飲用水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本文認為,農村飲水安全是指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前提,滿足廣大農民群眾代內與代際間的用水需求,使之能夠持續、方便地獲取足量且符合水質衛生標準的生活飲用水。
國內學者針對我國飲水安全現狀和飲水安全的危害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不同層面進行經驗總結和提出若干解決措施:李仰斌(2005)認為解決農村飲水安全應注意加強飲用水水源點的保護,要有適度規模,以集中供水為主,加強技術指導。(P31)郝華勇(2006)從水資源的角度提出了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水資源管理體系。李雪松等人(2007)提出從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供給機制、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融資體制、飲用水價格制度和飲用水工程的監督管理機制等方面實施創新。郭莉、崔強(2008)認為,需要設定農村安全飲水供給與需求保障機制、飲水安全市場交易機制、飲水安全管理機制多重法律保障機制。趙旭紅、劉愛平(2008)則指出將自動化控制系統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過自動化技術手段,提高供水公司的水質安全。趙紅燕等(2008)認為要實現農村飲水安全需要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搞好供水水質管理,加強水質檢測體系建設,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進一步完善落實農村供水優惠政策等。高俊才(2009)認為,需要積極推進城鄉統籌供水,逐步提高農村供水技術標準和實際水平,縮小城鄉差距,進而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王韓民(2009)提出要加快建立水資源保護管理體制、農村水利建設投融資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新機制和水資源生態補償機制,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步伐。
但是從總體來說,我國對農村飲水安全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研究面較窄,研究角度單一,缺乏完整的理論體系,大多數研究仍停留在具體案例和政策性措施層面。本文研究范圍鎖定在經濟發達、地處“沿海豐水地區”但仍存在“水質性”問題的珠三角農村地區。研究對象定位在“農村飲水安全”。對中國從根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具有長遠的借鑒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結構:PSR模型分析
本文建立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PSR模型的目的不是對飲水安全現狀進行評價,而是對影響農村飲水安全的主導變量進行深入分析,找出主要因素和關鍵因素,為構建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機制提供邏輯依據。根據PSR模型的基本原理,正是在各種壓力和反應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的基本現狀,當采取的對策效應大于壓力效應時,表現為農村飲水安全水平的提高;反之,當壓力效應大于對策效應時,農村飲水安全就會受到威脅,表現為安全水平下降。
1 農村飲水安全PSR模型。建立農村飲水安全PSR模型時,“壓力”是指造成農村飲水不安全的水資源狀況、人類活動、消費模式、人口數量、經濟結構及影響水系統良性運行的其他因素,它是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負效應”,即造成飲水不安全;“狀態”反映農村飲水安全的現實狀況,它反映出各種壓力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飲水安全現狀,如當前水質狀況、水源狀況、供水工程狀況以及嚴峻的飲水安全形勢下產生的后果,如供水緊張、水性病的蔓延、水沖突的發生及水生態環境的惡化;“響應”則表明人們針對農村飲水安全現狀采取的補救措施,包括水源保護、治污防污、興建供水工程、適度調整產業結構及制定飲水安全法律、法規等多方面措施,是飲水安全的“正效應”。通過對農村飲水安全的PSR分析,本文提出如圖1所示的農村飲水安全PSR概念模型。
(1)壓力變量:水資源壓力、社會經濟壓力、水污染壓力和供水工程壓力共同表征了影響農村飲水安全的壓力變量。其中,生活用水及工農業用水形成水資源壓力;人口增長與人均收入的提高形成社會經濟壓力;生活污水及工農業廢水的排放形成水污染壓力;供水設施的不足形成供水工程壓力。(2)狀態變量:在壓力變量的作用下,形成了農村飲水安全的基本狀態,具體包括水資源狀態,社會經濟狀態與飲水安全狀態,其中飲水安全狀態表征了當前時期的農村飲水安全現狀,具體表現為水量、水質、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四個方面。壓力作用還對水資源狀態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可以用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資源開發利用率、可作為飲用水源的水資源比例表示。需要明確的是當前時期形成的水資源狀態同時又可視為影響今后時期飲水安全的壓力變量。(3)響應變量:響應變量是農村飲水安全系統的參與人對系統狀態作出的反應。飲水安全資金投入、供水工程建設、水源保護與水污染防治及飲水安全法律法規建設與提高飲水安全應急能力共同表征了農村飲水安全響應變量。其中供水工程響應變量同時又可視為評價當前時期飲水安全現狀的狀態變量,因為自來水等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普及率對取水方便程度與飲用水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態的好壞起決定性作用。
2 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變量集。造成珠三角農村不安全飲水現狀的因素錯綜復雜,因素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造成了珠三角地區資源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及工程性缺水并存的農村飲水安全形勢。在農村飲水安全變量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出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影響因素變量集。
(1)資源因素:水資源條件是制約飲水安全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集中反映了水資源的時空分布、降水的時間分布、地下水源與地表水源的比例、水資源的水文地質條件、水源水質等特征,重點衡量了水資源可用量的大小和水源的水質狀況。(2)社會因素:飲水安全是建立在水資源承載力的基礎上,社會系統中的人對水資源的消費和社會整體發展水平是影響水資源承載力的關鍵因素。珠三角地區人口數量的迅速增加,不僅加重了水資源供需負擔,而且使得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難以滿足較高用 水需求。而快速提升的城鎮化水平又從多個方面增加了水資源需求量。(3)經濟因素:主要反映珠三角地區農村經濟狀況與發展趨勢及當地農民的收入情況。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越高。則越有能力改善當地的飲水安全問題。而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提高也影響到對水資源需求的增加,加劇水資源的供需緊張。此外經濟因素還體現在當地的產業結構層面,三產業的結構比例可以衡量出當地最大的需水產業,進而大致反映出當地的水質狀況。(4)工程因素:主要是指珠三角地區農村供水工程基本狀況,反映當地飲水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通常分散式飲水方式要比集中式飲水方式面臨更大的安全風險,也不利于準確掌握農村飲水安全整體水平。(5)水消費因素:由于珠三角的年降水量較大,過境水資源豐富,無論是當地企業還是居民的用水態度、節水意識以及水資源安全常識等可能與國內其他地區會有較大區別。
以上是從五個大的方面分析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影響因素,而對于各個因素如何作用于珠三角農村飲水以及各因素起作用的重要程度還需對每類因素做細化、量化分解,建立影響因素變量集。本文用于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影響因素分析的變量主要來源于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PSR模型的壓力變量與響應變量,并加入水資源狀態變量(見表1)。
3 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變量結構。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對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影響因素深入分析,只有充分挖掘造成目前珠三角農村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實質,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因子分析法主要用于找出多因素間的相關性,從而達到降維的目的。本文通過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得出影響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的主因子,為解決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建立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機制提供依據。
本文選取珠三角九市(珠海、中山、江門、深圳、東莞、惠州、廣州、佛山、肇慶)為分析對象,文中主要數據來自于《2009廣東統計年鑒》,通過對珠三角九個城市的供水經營主體(供水公司)的實地調研獲得。表2展示的是依據表1的變量集整理出來的珠三角九市2008年相關變量的原始數據。
顯然,對農村飲水安全的影響效果而言,表2列出的變量有些具有正的影響效果,即對提高安全保障具有積極意義,例如X3、X9、X10等;而另外的一些變量,例如X4、X8和X12等,對維護飲水安全具有負效果。因此,需對表2中具有正向影響效果的變量進行逆向處理,即對有利于飲水安全的變量通過對原始值取倒數的形式進行反向處理,并通過SPSS13.0對數據進行標準化,結果如表3所示。
依據表3計算的相關系數矩陣以及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累計方差貢獻率分別列在表4和表5中。從表5中可以看出,前2個因子的方差累計貢獻率達到82.392%,亦即這兩個因子包含了80%以上的信息量,因此選取這2個因子作為主因子基本能夠滿足分析的需要。
表4是根據表5計算出的主因子載荷矩陣。從中可以看出,主因子1對變量X1、X2、X4、X5、X6、X7、X11、X12、X13具有較高載荷,主因子2對變量X3、X8、X9、X10具有較高載荷。
對應變量集,前者主要與水資源供給、社會經濟狀況、用水方式或習慣等幾類變量密切相關,而后者主要涉及水的質量和供水的工程建設。通過計算珠三角各市在這兩個因子上的得分、進而計算出綜合因子的分值并進行排序(表7),據此大致可以對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的影響因素做出一些基本的判斷。
第一,總體上看,目前珠三角地區農村飲水安全總體狀況并不樂觀,其中,肇慶、惠州、江門三市相對較好,而深圳、佛山、東莞、中山市的農村飲水安全隱患較為嚴重。
第二,在珠三角各市農村飲水安全的保障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以及水資源供給高度相關。深圳市在主因子1上的得分高達1.95442,表明該市的水資源狀況、社會經濟發展及傳統用水習慣都是造成該市農村飲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這與深圳市水資源稀缺、人口聚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高、用水需求量大及節水意識差的現實情況相一致。
第三,就經濟發展地位與城市化進程而言,廣州與深圳存在許多相似處。廣州農村飲水安全的保障程度明顯優于深圳,除水源供給較為豐富且水源多元化、供水設施建設長期積累等因素影響外,與近期廣州通過積極的產業結構調整在改善飲水安全狀況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以及廣州投入巨額資金對轄區范圍的河涌等水系進行治理不無關系。但是,廣州較高的人口密度和城鎮化水平的持續提高及相對較差的節水管理措施仍可能成為制約其農村飲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第四,肇慶、江門、惠州三市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相對較輕,這與三市豐富的水資源、相對緩慢的經濟發展及較低的人口密度有關,但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江門、惠州兩市需要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及供水工程建設方面做出積極的政策引導與資金扶持。
三、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調查與分析:農戶的視角
為進一步對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做出客觀評價,本文通過向珠三角地區九市農村居民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農村用水戶對于農村飲水安全狀況的切身感受和感性判斷。本次調查首先進行了預調研,選取中山市鎮村居民作為調研對象,就農村飲水安全的相關問題進行調研分析:然后根據預調研結果分析,重新考慮發放對象及其代表性,修改形成正式的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調研問卷,以提高問卷調查的信度和效度。本次調研分別從珠三角九市中選擇部分鄉鎮的相關行政村發放調查問卷,共涉及120個鄉鎮的農村居民。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700份,回收2500份,其中有效問卷2294份,有效問卷率為91.76%。主要調查結論如下:
1 農村居民對珠三角地區飲用水水量的評價。從調查結果看,近53%的居民認為珠三角地區水資源豐富:但47.35%的居民表示缺水日益明顯。對同一個問題出現數量相近但評價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個現象的出現有其現實依據。大部分參與調研的農戶認為,與全國其他地區比較,珠三角地區年降水量豐富,河流密布,相對而言并不缺水;但與以往的歷史時間段比較,近幾年由于干旱、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可用水資源量下降,缺水的情況日益增多。這一結果既說明珠三角地區與歷史縱向比較愈來愈缺水的發展趨勢。體現目前農村居民對缺水問題的關注和焦慮,同時也說明農村居民存在認識的表面化問題。
農村飲用自來水的居民17.38%選擇目前是由村辦水廠供水,56.41%選擇由鎮級以上水廠供水,26.21%的居民并不清楚供水水廠的狀況。在水壓穩定方面,26.62%的居民表示水壓很正常,61.77%的居民選擇基本正常,偶爾水壓低,有11.61%的居民選擇水壓偏低,影響生活。供水水量上有30.43%的 人選擇水量很穩定,49.09%居民認為平時供水量一般,而供水量不穩定對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的情況達到20.47%。
水壓和水量的消費者反映數據與居民對珠三角水量的評價基本一致,即農村地區日常飲水水量并不充足,并不能完全滿足居民的需求,在正常的年份下,評價度普遍不高,若遇干旱年份出現人畜飲水水源緊張的情況。生活用水無法保證,社會穩定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2 農村居民對珠三角地區飲用水水質的評價。在消費者對水質關注的問題上,47.05%居民表示高度關注飲用水水質,用水謹慎;42.50%居民表示關注,但沒有太在意;只有10%左右居民表示對水質基本不關注。在調查生活中是否受到飲用水水質影響時,59.94%居民表示生活中受到飲用水被污染、咸潮、水質顏色、味道異常等水質問題的影響,有近41%居民表示飲用水曾受到咸潮的影響。
在最安全飲用水水質選擇上(圖2),只有36.6%居民選擇了經過處理的自來水,山泉水、桶裝水及難以判斷的飲用水比例分別為19.29%、21.06%、23.05%。而不同收入階層的居民對該問題的選擇也體現出不同趨勢: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對不同選擇的趨勢較為平緩,收入在3000-4000元之間的居民對經過處理的自來水認可度最高,而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選擇山泉水和桶裝水的比例高于其他收入群體。在最擔心的水質問題選擇上,近60%居民選擇了水源污染太嚴重,水廠現有技術不能完全凈化:33%居民擔心管網老化問題,只有不到8%居民擔心咸潮及其他水質問題造成的影響。在調查消費者對村辦自來水廠是否有水凈化設備問題上,44%居民表示并不清楚,選擇有完善設備的居民占18.24%,選擇能做簡單凈化處理的占29.77%,沒有水處理設備的為8.64%。調查發現,在發生水質問題時,42.33%的人選擇停止使用并向有關部門報告;28.29%的人選擇先用一段時間,看是否會變好再決定要不要上報:12.29%的人選擇如果問題不大會照常使用;17.10%選擇購買桶裝水喝。
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的首要任務是保證足夠的水量和安全的水質,只有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要求,才能說明該地區飲水是安全的。從以上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珠三角農村地區絕大數居民都對飲用水水質問題表示關注,日常用水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咸潮等問題的影響。只有36.7%居民將經過處理的自來水視為最安全飲用水,近90%居民擔心水源污染嚴重,水廠現有技術不能處理以及管網老化導致二次污染等水質問題,說明大部分居民對飲用的自來水水質、水源地污染及技術水平的擔憂及不滿,但同時只有42.33%的人會第一時間將水質問題上報有關部門,反映出農村居民在維護自身安全飲水權益上的積極性不高。在政府部門對井水或山泉水的檢測頻率方面,近64%居民選擇從未檢測過或者多年前做過檢測,僅有36.34%居民選擇政府每年都進行檢測。
飲用水的外觀和口感是消費者對飲水水質是否安全最為直觀的判斷。在外觀上,29%居民日常飲用水混濁有雜質、顏色偏黃;在飲用水口感上,3l%居民日常飲用水有腥臭味、苦咸味、消毒水味等異常味道。通過簡單的感官就能辨別出水質是否安全的比例達到In以上,考慮到還有很多水質問題是居民無法直觀判斷的,這意味著實際存在的飲水安全問題高出1/3。
3 農村居民飲用水取用便利性評價。在飲用水便利性上,飲用山泉水或井水的居民中。取水基本不花時間的占27.05%,取水往返時間在10分鐘之內的比例為11.36%,超過10分鐘的達到60%左右。以上數據反映出飲用山泉水或井水的居民飲水方便程度不達標,造成農村居民在取水上的時間浪費。該部分人員比例較低,不具有普遍性。但在調查區域中,近三年來遭遇過井水干枯或山泉斷流而造成的飲水困難居民比例卻達到30%。
主要飲用水的選擇體現一個地區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同樣也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該地區水質情況。在珠三角地區目前消費者的主要飲用水問題上,53.64%居民用的是自來水;11%用的是山泉水,7%用的是井水,29%買桶裝水。雖然一半的居民使用自來水,但桶裝水比例明顯高于井水和山泉水的總和,這說明居民對未經處理的飲用水信任感不強,很大程度反映出水源地水質的情況。
4 農村居民對水源地污染情況的評價。水源地作為農村飲用水的來源,其保護狀況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飲用水水質的安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水源地沒有相應的保護措施,近30%居民表示家庭飲用水水源附近有垃圾場、化工廠、造紙廠、養殖場等污染源,27%居民表示不清楚,只有44%居民表示自己家庭飲用水水源附近沒有污染源。通常情況下,水源地的實際污染情況要嚴重于消費者觀察到的狀態。
上述調查結論從農村用水戶的視角揭示了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存在和具體表現。當調查居民對目前政府在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方面所做工作時,59%居民不清楚政府做了哪些工作,15.67%居民表示不滿意,僅有26%左右表示滿意。對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績效情況,95%以上農村居民表示水質環境比之前下降很多,但政府和供水企業的安全供水保障措施也加強了很多。但對飲水安全總體滿意度較低,這進一步說明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有極大的主觀改善空間。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發展的過程。綜上所述,主要結論是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現狀堪憂,水質性缺水和季節性缺水問題突出,問題的關鍵影響因素是水資源稀缺性和持續性問題。破解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難題的根本措施是構建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機制和運行機制。就如何構建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機制及運行機制,提出如下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