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7 02:34: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軟件開發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進行企業調研
主要是對軟件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目前企業對軟件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進行調研,掌握軟件技術人員所需的崗位核心能力及要求。
2、培養目標的確定
通過前期對企業的走訪調研,明確了中職軟件開發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是面向軟件開發以及相關的IT信息企業,以軟件開發技術在IT信息行業中的應用,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及行為規范,能夠在相應的IT企業及需要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軟件項目開發、網頁美工、軟件項目銷售、軟件培訓以及軟件的實施和維護等工作,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初中級技術人才。
3、崗位需求及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典型工作任務是指描述一項工作行為,它反映職業工作的內容和形式。結合前期企業調研的崗位需求、相應的職業以及企業的業務方向,發揮合作企業、行業專家對課程改革的指導作用,邀請行業專家以研討會、頭腦風暴等形式,集中分析相應職業崗位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務模塊,進而對工作任務模塊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進行分析,初步構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課程體系。中職軟件開發專業的主要崗位需求有:程序員、PHP程序員、JAVA程序員、網頁美工、軟件銷售及培訓、軟件實施及維護。
4、行動領域和學習領域分析
根據工作崗位的能力需求以及典型工作任務的內容,筆者對相應的行動領域進行了分析,并且進行了歸類重組:
(1)程序員、php程序員、Java程序員的工作任務有一定的相同性,如都要進行數據庫的設計和創建、軟件開發相關文檔編輯以及服務器的搭建和配置等;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服務的業務方向(如有的做網站、有的是做管理系統軟件等)、編程語言以及開發平臺和環境不一樣,如:php主要應用于中小型網站的開發,主要應用于web應用程序、企業級應用程序開發,而Java在web應用程序、企業級應用程序開發以及移動服務應用程序開發均有較多的應用。
(2)網頁美工人員體現在行動領域上主要是進行網頁設計與制作以及網站的編輯。
(3)軟件銷售與培訓員體現在行動領域上主要是與客戶交流、溝通,進行軟件的銷售以及對軟件進行安裝、使用的培訓。
(4)軟件實施及維護員體現在行動領域上主要就是軟件的實施與維護。圍繞著行動領域和崗位能力要求,筆者整合出了相應的學習領域,再由學習領域的分析,分析得出相應的課程設置。
5、貫穿教學過程工作項目的選取
(1)選定工作項目的方法
①選擇的項目內容要分學期循序漸進,由小項目到大項目,由簡單項目到復雜項目,最終使學生通過對項目的開發實踐,能夠達到不同崗位的能力需求。
②每個學期制定一或兩個段考終極目標項目,完成項目所需的主要技術能力主要呈現在其中一或兩門專業核心課程中,而其它的知識技能經分解后需要由其他的專業基礎課及文化課中來支撐。
③結合企業需求,邀請企業專家對選定項目進行研究論證。
(2)明確工作項目經過對崗位能力及學習課程進一步分析和研究,結合企業專家提供的實踐意見,筆者整合出了6個項目(班級網站、內容管理系統、在線學習網站、OA系統、商業網站、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作為貫穿教學過程的目標工作項目,并確定相應的目標(三維目標)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6、工作項目與課程之間的關系分析
明確了貫穿教學過程中的工作項目以及其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后,筆者進一步分析了與工作項目相關專業課程及文化課程的關系,并把課程劃分為呈現課程和支撐課程,同時劃分了每個支撐課程所需要的知識模塊。
7、貫穿項目知識模塊重組
依托行業企業,根據崗位的職業標準和行業標準,結合貫穿項目的目標以及相關的知識模塊要求,分別重新整合呈現課程、支撐課程的知識模塊,并根據整合的知識模塊重新制定課程標準。
(1)呈現課程的知識模塊重組每個學期的呈現課程,主要圍繞著貫穿項目進行相應的教學,課程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相應的貫穿項目,而為了實現貫穿項目的過程中,對需要完成的專業知識模塊則通過其它的子項目或是子任務的形式進行完成,而子項目或是子任務之間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關系;對于項目需要的其它知識模塊,則在其所支撐的專業基礎課或是文化課上按模塊進行補缺。
(2)支撐課程的知識模塊重組
①專業支撐課程專業支撐課程主要是圍繞著其所支撐的貫穿項目所需知識模塊進行,項目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整合在一年級的專業支撐課程完成,表現方式也主要是以有遞進關系的子項目或是子任務的形式進行。
②文化課支撐課程文化課支撐課程主要是圍繞著其所支撐貫穿項目所需其它知識模塊進行,需要的知識模塊主要是根據貫穿項目所需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整合后進行重組,再根據所包括的知識模塊量,確定其實施的學期跨度,比如英語,根據需要,把兩年需要的英文知識模塊融合在一年級全部實現,而語文,所涉及的知識模塊量較大,那么就把所需的知識模塊在四個學期學期分別實現;表現方式主要是以體現模塊知識的子任務形式進行。
8、制定課程標準
根據重組的知識模塊及貫穿的工作項目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內容包括確定課程性質、設計思路、課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課程結構(課程結構主要包括學習模塊名、學習內容、實現的專業能力、主要教學方法、教學場所與設備要求、學時等)、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9、制定相應的教學實施方案
根據相應的課程體系、工作項目、課程標準等制定一個可行的教學實施方案。
二、軟件開發工作室的創建
為了讓學生積極更多項目實踐經驗、零距離的接觸社會企業需求、運營模式和企業環境氛圍等,可以工作室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軟件項目的設計開發,即在軟件開發工作室中,通過校企合作及其它途徑,承接企業的真實需求項目,以軟件專業的學生及老師為開發團隊,組織師生進行軟件項目的設計、開發、實施及維護等。項目開發主要是以、JAVA平臺的為主,在工作室分.NET和JAVA開發小組。工作室的負責教師應該由在企業實踐過的專業課教師或者是由有一定實戰經驗的企業人員兼職擔任,只有熟悉企業運作及相關企業文化的教師通過言傳身教,才能使學生對企業的更深;同時要求教師把辦公的地點移到工作室,并且擔任項目總經理的角色,使得教師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生產教學中,在工作室的運營中,教師不僅要“擅長專業教學、精通教育教學科研”,同時還要“熟練地進行市場經營、會從事或者指導商品生產、懂得現代管理”。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層次給學生分配不同的崗位;按照軟件項目的開發過程明確不同的崗位(項目經理、項目組長、界面設計、數據庫設計、代碼編寫、項目測試、項目維護、文案等),實現流水線生產的軟件開發模式。在工作室中,主要以項目作為引領,為學生制定長、中、短期的工作任務以及學習目標,學生在任務及目標的驅動下,通過自學、學長指導、教師解答、團隊交流等形式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
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性能力、專業能力為培養目標;在“項目一貫制”的實施過程中,以項目為引領,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混合使用任務驅動、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和方式,引導學生通過以真實企業的員工身份進行項目的實訓、開發等,使學生不斷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性能力及專業能力的水平。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使用過程中均使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反饋、遷移六大過程。
四、“項目”教學資源庫的開發
充分利用工作室的條件,組織學生、老師分析整理真實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文檔、程序資料等,并根據軟件方向的課程體系,對項目進行教學化的開發,搭建軟件項目的教學資源庫平臺,總結出一套適合開發的快速上手實訓手冊,開發校本教材,為后期的教學實訓提供更豐富的資源及更有效的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8)06-0029-02
中國對日軟件外包開發領域近5年以來一直以50%的增幅持續發展,會日語并懂得國際軟件開發規范的中國IT人才已成為國內對日軟件外包企業的最熱門人才。為適應時展需要,北航軟件學院把握時機,從實際現狀出發,依托自身強勢的品牌優勢,為國家發展及學子前程量身打造特色的專業,成為中國目前唯一能提供日文應用軟件開發方向碩士學位的正規教育機構,并摸索出一套以“產學研”為主體的教育培養模式。
1培養模式的設計思想
“產學研”模式是一種從實際到理論又到實際的全新教學模式,這種人才培養過程要求培養機構與生產企業進行緊密聯合,從而從生產、管理的一線前沿了解最新的、最為需求的工程技術、工藝方法以及新的應用理論;同時從企業那里得到設備、項目、技術。然后,利用這些教育信息和教育資源按照企業實際的要求,通過制定課程體系、編寫和研究理論聯系實際的教材來培養學生,使學生得到的知識是最新的、最實用的。
在培養過程中,學生在校不但可以學習到技術,而且可以參與學校或者企業的科研項目,實現第一次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由于該專業的學生有較多機會在日企或中日合資企業實習、就業,因此在完成了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之后,學生又有機會到國外企業中實際工作,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這樣就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第二次結合。通過以上兩次理論聯系實際、工與學的結合,培養學生將來在企業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質。
我們將研究生培養思路確立為“強化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堅持教學的基礎性和科學性。具體做法是:把當前成熟的軟件工程理論成果和思想,凝煉成基礎課體系的核心,整合和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突出學科交叉與融合;同時加強學生現代工程技術的實踐能力和外語實用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教育質量,使學生具備自主創新的潛力。
作為對日軟件開發人才的培養,日語不僅是這類人才的專業工具,而且是領會日企文化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求畢業生:日語水平達到國際交流基金日語能力考試二級以上,且具有較強的英語能力;訓練有素且深諳日本企業文化、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熟悉日文軟件開發流程與規范,具有使用全日文軟件開發環境、編寫日文開發文檔能力,可以勝任日文軟件開發各個層次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
2基本培養模式
2.1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采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進行軟件的開發和生產,是實現軟件產業化的關鍵技術手段,這就需要培養大批軟件工程領域的實用型、復合型軟件工程技術和軟件工程管理人才。設計科學實用的課程體系,是實現上述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
應用領域廣、技術更新快是當代軟件工程技術最顯著的兩大特征,因此在設計對日軟件開發專業的課程體系時,我們遵循了先進性、靈活性、復合性、工程性和創新性五個基本原則。
2.2實用外語教育
在日本的企業或對日外包的企業,不會日語幾乎無法進行溝通,限制了發展和培養機會。通過學習日本的企業文化,學生不僅了解了中日文化差異等問題,以后在日企實習、工作中可以更快適應并融入到公司中去,而且可以全面了解日本文化和設計風格,熟練掌握軟件開發技能和軟件管理,這對日文應用軟件開發設計有莫大的幫助。
在具體實施日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采取由中國教師教授日語語法,日籍教師教授會話和聽力練習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沒有放松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加強,成為能掌握中、日、英3種語言的短缺人才。
3“三級”實踐教學體系
3.1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核心課程
產學研合作應貫穿于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中。在理論教學中,要突出理論聯系實際,知識與應用的結合。例如,專業核心課程“雙語軟件工程規范化設計”,既包括從需求到軟件設計過程中的四項主要基礎技術,即需求分析、設計法、文檔、和設計審查,同時還介紹了軟件工程及軟件開發工具、環境、工程中的成熟技術、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分析、軟件工程最新話題等前沿性內容,實現了在軟件工程領域中的理論聯系實際。課程的學習強調了與工程的結合,由日籍一線軟件工程師在全日文開發環境下講授,配備實訓教材并提供日文軟件實訓。在教師指導下以團隊形式完成一定規模的項目,實施規范化的項目分析、設計、實現、測試及維護各環節訓練,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日文文檔的撰寫能力,培養協作交流精神。培養學生能真正掌握一門實用外語,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和撰寫外語資料的能力和進行國際化交流的能力。對于致力于軟件外包領域的專業學位獲得者,應精通外語,了解外包國文化和軟件工程規范。
3.2配合核心課程的系列教材
配合核心課程,我們還主編并由科學出版社等出版了軟件工程所急需的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軟件工程設計與實踐”、“計算機日語”、“軟件工程規范化設計”、“軟件工程設計案例與分析”等。學術界和工業界專家對系列教材給予較好評價:“這種內容及其組織方法在我國已出版的軟件工程專著和教材中不多見,此系列教材可以為我們樹立應用性著作的范例。”
3.3實踐教學體系
為了綜合培養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在學生畢業前還安排了三級實踐性教育。學生應能滿足面向產業和領域需求,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具有運用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具有獨立從事軟件研發,以及擔負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能力。
一級實踐:用來測試學生基本掌握的編程能力及使用基礎工具的能力;比如用C++來編寫程序,使用Oracle數據庫等;通過這級實踐的同學可以進入二級實踐的考核。
二級實踐:通過團隊協作來完成。實踐項目大都來自于各個企業,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們按照日企的標準分當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務,最后要在有日本資深專家的現場,用日語來講解自己做的項目,通過二級實踐的同學有資格去企業實習。
三級實踐――企業實習:
(1) 與Fujitsu、NEC、RICOH等200多家日文軟件開發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建日文應用軟件開發專業實習基地。NEC日本總公司、NTTdata(日本電信)、理光、富士通等公司提供專業獎學金,金額累計高達4000余萬元日元/年。
(2) 學院在日本建立了30多家實習基地。
(3) 福建最大最成功的軟件企業――福建富士通信息軟件有限公司是北航軟件學院的戰略合作伙伴。學院已在福州富士通開設了該方向軟件工程碩士點,于2004年12月正式開學。
(4) 與日本Kinsoft株式會社、NETCOM株式會社以及系統綜研株式會社等公司組建合資企業,在學院內部建立“零距離”學生實習與就業基地。
學生通過企業的面試后直接進入企業實習,在企業中完成實際項目,同時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或論文。
4工程技術與研究兼并的論文要求
(1) 兩種類型論文特點的對比分析
工程型論文要有產品;研究型論文要有理論價值。
工程型論文強調實用性和社會效益;研究型論文則需要有關調研、問題分析、方案選擇、創新驗證等的嚴格根據和論據。
工程型論文書寫格式要按國家規范;研究型論文書寫格式相對自由。
(2) 兩種類型兼有的論文要求
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實際應用意義和社會效益。
將以工程背景的項目,做有關調研的同類產品的對比分析、問題分析、方案選擇、創新結果匯報。
將工程規范和研究書寫格式進行合并。
論文選題一般應直接來源于企事業單位,具有明確的應用背景和實用價值,同時應具有先進性、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知識較好地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事軟件項目研發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創新和研究的意識。
論文一般要求結合企業實際需求選擇研究題目。對這類項目,除需指定學校指導教師外,還需指定一名企業指導教師共同負責指導,由軟件學院負責監督和管理。我們的研究生培養在畢業設計(論文)的環節中采用雙導師制,即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以保證產學研合作教育在畢業環節上的有效實施。
論文要求結構合理,層次清楚,討論研究論據充分,寫作認真,文圖標準規范,數據詳實準確,軟件文檔符合標準規范。
5教學效果分析
北航軟件學院從市場的需求出發,與國外大學和領導性的企業聯合辦學。為學生提供了國際化的實習和就業機會(學院已經安排了200多人出國實習/就業),吸引了大量的學生。通過對畢業生情況跟蹤調查看出,我們的畢業生已分布在國內的諸多大中型企業、政府部門、科教院所、外資企業。根據我們的初步統計,2005、2006年工程碩士研究生達到了98%以上就業率,平均起薪達到了6000元/月。
參考文獻
[1] 王建華. 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 提升高校服務社會能力[J]. 中國高等教育,2006,(17).
[2] 徐輝. 高等教育發展的新階段―論大學與工業的關系[M]. 杭州大學出版社,1990.
[3] 蔡克勇. 論教學、科研和生產聯合體[J]. 高等教育研究,1986,(4).
[4] 劉力. 美國產學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經驗[J]. 教育發展研究,2006,(7):16-22.
自考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 有1年準備時間,寫作時間的分配主要取決于 考生軟件開發的進度,如果考生開發的軟件很成熟,那末后續的寫作時間就較快,否則后面的寫作就會很被動。例如,一般會在每年7月份登記,9月底開題,期間開發軟件,到第二年2、3月就要完成初稿,再留一個月修改。
1、選題。選題首先要重要、有意義。例如有的考生 選擇設計木馬程序,其本身是個病毒程序,這樣的程序只能帶來危害,實際生活中沒有意義,就不能用于做畢業論文。
2、開發軟件。開發軟件要與實際相結合。實際性非常重要,要自己能開發一個能實際運行的軟件。有的考生自己并沒有參與實際工作,只是看書是不行的。自己參與的可以是一個大的項目或課題組,論文中介紹完大的系統后,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量寫清楚。
3、寫論文。開發完就可以寫論文了,論文是個總結,但是不要寫成工作總結,一定要有主題,應體現自己的開發思想和論述。寫論文要達到一定字數,一般要3萬字。其中,編程代碼一般為2-3千行,
這個不是機器自動生成的代碼,一定是自己寫的源代碼。論文結構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一般有8個部分。1、概述或引言。這個部分相當于大綱,一般要求4-5千字,主要是對軟件開發背景,使用的軟件工具、環境,最后達到的效果,自我在里面的貢獻等;2、需求分析。軟件有哪些功能、模塊,用的什么工具等;3、設計方案和主要技術。主要是對里面每一部分的詳細論述,使用的是什么技術,為什么使用。詳細的模塊分析或遇到的難點是怎樣解決的等;4、具體的實現過程;5、測試。介紹自己開發軟件實際達到的效果;6、總結。介紹自己開發軟件的體會,或自己開發的成果使用情況,有什么評價,自己還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7、致謝;8、參考文獻。另外,還可以加一個“附錄”部分。正文只能有一個中心,其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都可以放在附錄部分。例如有重要的代碼、圖表,涉及其他領域的知識,需要解釋的等都可以放在附錄部分。案例1:《家裝工程預算軟件的開放》1、概述;2、需求分析;3、總體設計;4、數據庫設計;5、軟件功能的實現;6、結論及改進;7、致謝;8、參考文獻。
案例2:《經緯中天無線短信增值服務管理軟件的設計和開放》1、
引言;2、需求分析;3、設計方案論證和主要技術介紹;4、系統設計;5、編碼實現;6、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案;7、結束語;8、致謝;9、參考文獻。
答辯程序
答辯現場會有專業老師組成的答辯小組,一般為5人左右,學生抽簽分配答辯組。答辯現場要考生做介紹和演示。考生需要提前準備幻燈片,一般不超過20張,為論文最核心部分的內容。考生結合幻燈片介紹論文,答辯小組老師會根據考生論文提出問題,考生要實事求是回答,最后答辯小組老師打分,求平均分給出考生論文成績。大部分考生都會達到優、良,個別考生沒有通過論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1、論文并不是自己真正所做,用別人的軟件為自己所用,老師一提問就能發現破綻;2、考生論得太簡單,達不到工作量。這就需要考生踏踏實實地按照要求去作論文。
零碎提醒
論文的題目不要太大,一定要具體、實際,不能吹成通用的;自考生考過全部 課程后,最好能尋求實踐機會。可以去應聘公司,真正參與一個項目,一邊工作一邊寫論文;
論文不要上網抄,一定要自己做;
1.人才培養方向目標定位不清晰
軟件工程專業碩士應當僅限于軟件工程師的培養。軟件工程具有極強的工科屬性,其人才培養,除軟件工程科學碩士和計算機科學技術一樣,可培 研究型人才外,專業學位應當清晰定位于培養具有軟件工程必備基礎知識,在軟件工程某一領域具有較強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工程師。
2.師資比較缺乏,尤其是雙師型師資缺乏
軟件工程正式成為獨立的學科時間相對較短,軟件工程師資大多來源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可以勝任軟件工程基礎課程,但這部分教師往往缺乏工程實際經驗,在教學中往往表現為重理論輕實踐。省屬高校十分缺乏來自軟件企業一線的項目經理以上的技術管理人員充任實踐課程教師。
3.培養模式陳舊,不適應國家教育部要求
由于全日制軟件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2009年才在全國開展,很多高校沿用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忽視了國家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中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未能很好地開展專業實踐教學。
4.課程設置陳舊,不適應軟件企業的人才需求
大多數高校軟件工程研究生課程設置大多套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未體現軟件工程學科特點。原因主要是因為師資缺乏、招生規模較小,出于節約培養成本的考慮。
二、一種實用的軟件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解決方案
四川師范大學作為四川省屬高校中最早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本科生培養的院校之一,在軟件工程工程碩士培養的諸多問題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與研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套適合于省屬高校軟件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解決方案,希望能為同類型高校提供人才培養的借鑒。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制定,重點需要解決課程體系設置、培養流程規劃與控制。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而言,還需要解決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這一關鍵問題。
1.課程體系設置
軟件工程學科正式確立的兩個標志性文件是2004年IEEE推出的軟件工程知識體(SWEBOK)和軟件工程教育知識體(SEEK)。兩個文件內容相近,都包含了軟件工程核心類的知識領域、基礎類或前導類的知識領域,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軟件工程研究生的培養從原則上說應遵循上述兩個文件,圍繞上述知識領域進行教學。但由于這兩個文件將軟件工程的知識體系劃分為知識點,各領域之間必然存在重復和交疊。在課程設置上無法照搬上述兩個文件。以SEEK為基礎,我們對軟件工程的課程設置進行規劃。整個課程設置被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工程基礎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軟件工程核心課程、擴展課程和實踐課程,如圖1所示。課程開設順序大體按照五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開展。其中,工程基礎課程提供軟件工程所需數學理論基礎、外語能力培養、軟件工程文檔寫作、論文寫作基本功訓練。計算機基礎課程提供軟件開發必須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如網絡、算法和數據庫知識。
相對于本科課程而言,此類課程講授內容更深入全面。軟件工程核心課程設置了高級軟件工程、軟件體系結構和軟件測試與質量保證三門課程。高級軟件工程側重于軟件分析與設計、軟件工程過程、軟件開發案例分析。軟件體系結構側重于結構風格、案例研究、共享信息系統、結構描述、結構的分析與評估、特定領域的軟件體系結構和流行的軟件體系結構等。軟件測試與質量保證著重于軟件質量的改進,討論如何提高軟件質量的方法。擴展課程包含系列領域知識課程,研究生可根據研究方向選擇兩門;軟件開發工具講授最新流行的軟件開發、過程管理所需要的軟件工具的使用,以實踐教學為主。軟件開發新技術研討課程以講座形式開展,教師和學生均可作為一個專題的主講。實踐課程包含校內實踐、校外實踐和畢業設計三個環節。
2.培養流程與實施
教育部明文規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原則上為兩年,同時要求應屆本科生進行專業實踐不少于一年。一般來說,研究生在校課程學習時間應有一年左右,加上專業實踐的一年,如何合理安排學習計劃,在兩年內完成培養環節成了一個現實的重要問題。我校以周為單位制定了四川師范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流程,如表1所示:上表規劃了研究生培養中的幾個關鍵環節,依次為報到入學、課程學習、校內實踐、校外實踐、開題、畢業設計、論文寫作和送審答辯。第一學期研究生主要是課程學習,同時在校內導師指導下開展文獻閱讀和編程能力鍛煉。第二學期前半學期結束理論課程的學習。后半學期和暑期開展校內實踐和畢業設計開題工作。第三學期研究生到實習基地進行校外實踐。從第二學期后半段和整個第三學期,學生在專業實踐的同時,需完成畢業設計。從第二個寒假開始直到第四學期前六周,研究生完成畢業論文的初稿。從第七周開始,進行論文修改、、盲評和答辯工作。
從培養流程表可以看出,這種安排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理論課程學習安排在一個半學期完成,二是實踐課程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研究生理論課程學習任務并不重,完全可壓縮到一學期半,同時可為實踐提供更多時間。校內實踐非常有必要。由于是省屬高校學生大多能力一般,為保障學生進入企業能融入研發團隊從事技術工作,必須先期培訓其實踐能力。這種安排時間較為緊湊,也比較合理,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側重于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也在兩年的學制內確保了研究生的實踐時間不少于36周。
三、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軟件開發能力是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必備的核心能力,其能力培養既是對前端課程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后端畢業設計和就業的必然需要。我校將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實踐能力培養融入了眾多環節。從前期的實驗型課程教學,到中期的校內實踐、再到后期的校外實踐和畢業設計。實驗型課程教學解決軟件設計開發的基礎技能,校內實踐解決中小規模軟件設計開發能力,校外實踐和畢業設計解決中大規模軟件設計能力。
1.實驗型課程教學
包含軟件工具的使用訓練、軟件開發環境的搭建、軟件開發案例分析和新技術研討。軟件工具的使用訓練學生單個軟件開發工具的使用,如項目管理軟件Project、開發文檔化軟件Rational、軟件測試工具LOADRUNNER、QTP、TD等。由于這些工具結構分散,還需進行開發環境的搭建訓練。開發環境搭建訓練內容一為搭建基于微軟的VSTS和VisualStudio的開發平臺,適合.net方向;內容二位、為搭建基于IBMRSA和Eclipse的開發平臺,適合J2EE方向。軟件開發案例分析中研究生將自己放在決策者的角度來思考項目所涉及到的具體問題,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應對能力。新技術研討促進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掌握了一些新興技術,拓寬了技術領域。
2.校內軟件開發實踐
采用項目驅動形式開展。要求研究生必須申報各類實際的軟件開發項目,如四川省苗子工程、學校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學院研究生科研創先項目。研究生可組織本科生參與項目實施,但必須任項目組長,在項目中擔任核心角色,完成軟件需求文檔審定、軟件架構設計、軟件詳細設計、大部分編碼工作、測試方案制定等重要工作。
3.校外軟件開發實踐
在上述環節經歷后,研究生已經掌握中小規模軟件開發的基本技能,此時將研究生派到實習基地,實戰參與企業軟件開發項目。其實踐由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負責。前期技能的培養已保證研究生勝任企業中一般性的軟件開發角色。
4.畢業設計
研究生在校內和校外實踐的36周中,還需要同時進行畢業設計的開題、實施。研究生可結合企業實習工作完成畢業設計。專業實踐的考核分為定期匯報和實踐環節結束匯報兩種形式。研究生應每隔兩個月集中匯報一次實習期工作心得,取得的成績等。實踐結束時在全院公開匯報,其成績作為實踐課程成績。
教育部規劃建設的應用科技大學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高端職業教育,主要任務是培養中高端技術應用型人才。當前我校正在創建南京軟件科技大學,我們軟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辦學定位就是要針對江蘇省大力發展軟件產業、南京市打造“世界軟件名城”對高層次軟件人才的迫切需求,為軟件企業培養能將軟件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到生產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改進、創新和再創造的軟件高端技術應用型人才,滿足軟件企業發展的需要,服務于地方軟件產業、行業和企業的發展。
二、培養目標和規格
學術學位培養主要面向學科專業需求,針對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培養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就業去向主要是學校、科研院所等,人才目標定位為專家、學者、教授、研究員等。專業學位主要面向特定行業的職業崗位需求,培養的是能將知識、技術應用到特定職業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就業去向主要是專業知識技能要求高、職業素質要求高的工作崗位,培養出來的人才目標定位為職業領域高層次人才。
學術學位培養強調理論修養,重視知識的創新,注重探索研究能力和理論創新能力,核心是培養科學研究能力,旨在培養相關學科的研究型人才。而專業學位培養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重視知識的應用,培養以理論知識、方法技術的應用和創新為核心的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具有高層次職業能力和良好職業道德的應用型人才。
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服務分會(簡稱ITSS分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研究制定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并力求標準服務于技術、產業發展,服務于市場需求,最終實現我國信息技術服務的標準化和國際化。信息技術服務標準,簡稱ITSS)中“信息技術服務從業人員能力規范評價指南一一設計與開發服務”中將信息技術服務從業人員設計與開發服務的職位體系分為六個職位系列,每個系列又分為不同的級別,具體包括:
1、軟件項目管理:
4級——項目經理,5級——高級項目經理,6級——資深項目經理
2、軟件架構設計:
5級——軟件架構師,6級——資深軟件架構師
3、軟件需求/系統分析
3級——需求分析師,4級——高級需求分析師,5級——系統分析師,6級——資深系統分析師
4、軟件開發
1級——助理軟件開發工程師,2級——初級軟件開發工程師,3級——軟件開發工程師,4級——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5級——資深軟件開發工程師
5、軟件測試
1級——助理軟件測試工程師,2級——初級軟件測試工程師,3級——軟件測試工程師,4級——高級軟件測試工程師,5級——資深軟件測試工程師
6、軟件交互設計
4級——交互設計工程師,5級——高級交互設計工程師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的目標針對的就是各個職位系列中的4級及以上軟件人才,培養規格是以軟件企業對高層次應用型軟件人才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以軟件企業高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為標準,培養具有寬厚扎實的計算機和軟件理論基礎與知識水平,具有一定軟件工程實踐經驗,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善于團結合作和組織協調,具備很強專業實踐和創新能力,能將軟件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到軟件企業生產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改進、創新和再創造的應用創新型高級軟件人才。
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學術學位培養以學校為主,主要是理論教學和參與科學研究。專業學位應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過程強調理論結合實際,突出應用創新能力培養,引入企業的實際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借助企業的環境條件和資源,把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崗位實習緊密結合。
在信息產業、軟件行業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南京、江蘇、長三角區域的信息產業和軟件行業的蓬勃發展為我校軟件工程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方面我們要針對軟件行業、軟件企業對高層次軟件人才的需要而培養人才,另一方面,我們要依托軟件行業、軟件企業的資源和力量來培養人才,借助企業的環境條件和資源,把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崗位實習緊密結合,走產學研相融合的辦學道路,探索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培養的新途徑,形成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新機制,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軟件碩士研究生培養與軟件產業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具體而言,軟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校企合作
(一)校企聯合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通過成立校企聯合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可以把企業的人才需求規格,技術應用前沿和熱點等引入學校,指導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促進學校教學內容的更新。
(二)企業科研項目驅動學校人才培養
企業為贏得市場往往需要不斷技術攻關和研發投入,而學校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技術攻關和科研能力,可以將企業的研發項目引入學校,驅動學校的人才培養,同時也可為企業降低成本,這對中小企業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三)學校人才定向服務和支持企業發展
學校按照企業所需定向培養高層次人才,人才畢業后即可投身該企業,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四)企業資源服務學校人才培養
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專業,軟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需要較好的實驗環境、條件、技術和設備支撐,并最好能有實際生產環境來進行實習實訓,為此,可以將企業資源引入,服務于學校的人才培養,充分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降低學校的實驗條件投入,避免浪費,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使用效率。作為回報,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科研、技術等服務,實現合作共贏。
四、人才評價標準
學術學位人才評價標準的核心是學位獲得者是否具備了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能夠開展科學探索、研究和創新,可以滿足科學研究工作的學科知識和科研能力需要。而專業學位人才評價標準的核心是學位獲得者是否具備了特定社會職業所要求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具備了從業的基本條件,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運用專業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滿足特定領域高層次職業崗位的能力和素質需要。
具體而言,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的評價標準與學術碩士學位人才培養的評價標準在以下方面應有所不同:
(一)畢業論文
學術學位論文的質量評價主要以科研能力考核為主,學位論文強調理論價值和在未知領域的原創性發現和探究。而專業學位論文應側重于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可以結合生產生活具體問題或者實際需求選題,強調創新性的設計和應用,突出實踐過程、應用價值和實際意義。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的畢業論文,可以結合企業的技術攻關、項目研發、產品創新等,采用系統設計、方案設計、產品設計、項目開發、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來體現,主要考核畢業論文工作的技術含量、創新性和實際應用價值。
(二)成果
攻讀學術碩士學位學生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參與縱向課題申報和研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等,而攻讀專業碩士學位學生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參與橫向課題申報和研究、解決企事業單位實際問題、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應用和轉化、社會服務、自主創業等。對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學生的成果考核,還可以將獲得專利和軟件著作權、設計開發的軟件產品或軟件系統、等納入考察范圍。
(三)職業資格
專業碩士學位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是針對特定領域高層次職業崗位培養人才,職業性是專業碩士學位的特征之一。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可以將是否獲得軟件類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作為人才評價的參考指標之一,引導學生積極對接職業需求,獲得職業資格,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雖然屬于管理學,但其主干學科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管理學等三個,該專業的綜合性、實踐性很強,但是目前各高校該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備,還未自成一家、各具特色,以致畢業生實踐能力不突出,特色彰顯不夠,就業競爭力不強,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當務之急,核心是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素養。要達到本目標,就要大力加強和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多層次、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曲靖師范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從2008年開辦至今,已經培養5屆學生,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加強和完善該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實踐教學體系的“硬件位”
實踐教學體系的“硬件位”強調實驗室建設。實驗室是開展教研的硬件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教研工作就是空中樓閣。我們一直重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實驗室建設。采購實驗設備的指導思想是實驗設備要先進、實用,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科研的需要。
該專業已經建成硬件實驗室有2個: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通信與網絡實驗室有2個:計算機通信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信息管理類的實驗室有3個:數字庫應用實驗室、信息管理與軟件實驗室、信息技術創新實驗室。同時為適應當今云計算、大數據的大趨勢,我們投資200多萬建立了云計算平臺。
這些實驗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及科研的需要。
3實踐教學體系的 “抓手位”
專業技能訓練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抓手,在學生的整個大學四年期間,為了在不同學期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我們開展了貫穿大學4年的專業技能訓練。
專業技能訓練是實踐教學體系的抓手,專業技能訓練的目的是根據訓練大綱,我們應以項目為驅動來創新該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1],提升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形成幾大子抓手,再作專項的打造。
我院的專業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兩個級別,一是課程設計訓練,本訓練以課程為依托,制定課程級別的訓練大綱和測試方案;二是綜合設計訓練,訓練學生綜合能力,要求學生能靈活應用所學課程,完成一個綜合性、設計性項目。
3.1 課程設計訓練
“課程設計”一個多義詞詞條。它可以指“為掌握某一課程內容所進行的設計”[2]。課程設計是課程實驗的高級環節,課程實驗是提升學生立體實踐能力的根本,課程實驗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課程設計實驗,我們在傳統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開展課程設計實驗,提升學生的課程綜合實踐能力。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核心課程有6門,分別是:Java程序設計、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及實驗、管理學、經濟學。我們針對這些課程,在編寫實驗大綱時,就要求編寫課程對應的課程設計,設計方案要經過教研室的審核和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委員的討論及審定。以審定通過的課程設計為依托,為后續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設計為例,課程設計的目的:利用Java語言的語法特性,結合數據結構算法、網絡知識、文件處理和數據庫等知識完成綜合題目的設計和代碼實現,并培養鍛煉分析程序、撰寫報告等能力。
3.2 綜合設計訓練
綜合設計訓練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綜合所學知識,設計和開發一個小項目的能力。這些項目有“ERP企業應用”、“Oracle運維管理”、“大數據管理”、“Java Web開發”等,這些小項目的訓練要基于幾門課的知識和技能,如“Java Web開發”就需要學生綜合數據庫、數據結構、軟件工程、計算機程序設計等知識與技能。
綜合設計訓練要與畢業設計區別開來,此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和掌握項目開發流程,同時鍛煉綜合應用所學課程來完成一個具體的小項目。
3.3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技能訓練安排
為鼓勵學生多渠道獲得技能分,我們規定,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的中級資格、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四級證書、思科(微軟、ORACLE、華為、H3C或銳捷)的工程師級別認證、中級會計師,可獲得3個學分;通過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的高級資格、思科(微軟、ORACLE、華為、H3C或銳捷)的高級工程師級別認證,可獲得4個學分。
4實踐教學體系的“信息系統開發能力位”
本專業的學生要求具體一定和信息系統開發能力,該能力通過畢業論文(設計)來煉成。畢業論文(設計)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可以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練習。[3]畢業論文(設計)是實踐教學體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對畢業論文(設計)作重大改革,著力打造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參加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分兩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實習,同時要在公司完成畢業設計工作,余下的學生在校內完成畢業論文工作,為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經向教務處請示,允許我院結合專業實踐性強的實際,改革本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點,一是我院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以畢業設計為主,弱化對學生文本的要求,強化對實踐動作能力的提升和檢查,二是做好規范管理工作,制定相關文件,如:“信息工程學院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規定”、 “信息工程學院畢業設計開發文檔的撰寫與打印規范” 、“信息工程學院畢業設計開發文檔”等。
5實踐教學體系的“校企合作位”
為提升學生的實習水平,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我們自2013年開始,與四川華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展畢業實習合作,該公司是一家集軟件外包、信息服務、學生專業技能培訓為一體的軟件公司,在全國小有名氣。學生參加校企合作實習有兩種類型,一是為期三個月的專業實習,二是為期四個月的就業培訓。三個月的專業實習分為軟件開發方向和網絡方向,軟件開發實訓重點是提升學生的軟件開發實踐能力和水平,網絡方向的實訓重點是提升學生的網絡設計、實施、部署能力。
0、引言
為滿足21世紀國家工業化發展需求,教育部啟動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旨在鼓勵各大高校推進教育體制改革。針對國家新的發展戰略,結合“國際化,工業化,高質量,高速度”辦學理念,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HIT-NPSS)提出了一套軟件工程專業逐步工業化的教學改革模式。
在過去的10年中,HIT-NPSS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深入分析,結合IT企業實際需求和反饋,借鑒歐美國家的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套面向工業化的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這種新的培養模式成功縮小了畢業生能力與企業期望之間的差距,成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體制改革的成功案例之一。
1、工業化課程體系模型
HIT-NPSS本科生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僅注重學生課堂知識的獲取,還以培養學生工業化技能(包括動手能力、交流和表達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等)為基本目標。對于軟件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在當今的工業化環境下,能否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才是衡量學生素質的首要標準。為此,HIT-NPSS本著為學生成長服務的宗旨,基于IT企業人才需求,充分吸納優秀的IT企業文化,立足學院的國際化辦學環境,提出了一套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與工業實踐緊密結合的面向工業化的本科生課程體系模型,如圖1所示。
該課程體系模型的核心包括3大知識領域: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以及IT策略與管理;4大應用領域: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服務科學與企業信息化、多媒體與信息處理以及嵌入式系統與軟件。
2、逐步工業化的教學方法
HIT-NPSS的本科課程共分為4個學年、8個學期。學生前3個學年在校內學習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第4學年到IT公司進行工業實習,不同學年的課程具有不同的針對性。
2.1 理論課程設置
第1學年以基礎課程為主,包括基礎理論類課程、專業基礎知識類課程以及基本編程技術類課程。為了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還增設了C++程序設計以及程序設計實踐2門課程。特別是,HIT-NPSS本科生第1學年還開設了IT職業道德、交流技巧以及IT企業管理3門管理類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等職業素養。基于以上課程設置,學生在完成第1學年的學習任務后,能夠扎實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提高交流和表達能力。
第2學年以計算機軟件系統類課程為重點。通過數據結構與算法、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以及計算機網絡等課程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計算機軟件系統理論基礎;通過軟件工程課程幫助學生加深對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理解;通過面向對象技術與UML、Java編程技術以及軟件開發實踐等課程提高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和實踐技能。此外,為了增強學生對現實IT工業領域的了解,該學年還開設市場營銷學、合同法以及財務管理3門管理類課程,這也是HIT-NPSS課程體系的特別之處。
第3學年是學生在校內學習的最后一年,完成第3學年的課程學習后,所有學生將到IT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工業實習。第3學年的課程主要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開設的課程包括編譯原理、多核程序設計、面向服務的計算技術、用戶界面設計、算法設計與分析以及軟件測試與質量保證等。由于軟件工程領域覆蓋面較廣,按照個性化的教育理念,HIT-NPSS軟件工程本科專業下設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服務科學與企業信息化、多媒體與信息處理以及嵌入式系統與軟件4個專業方向,各方向按照培養學生相關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分別設置不同的專業課程。在此基礎上,本學年還開設了軟件開發過程管理、項目管理、商務談判及知識產權法4門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為第4年的工業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逐步工業化實踐環節
為逐步實現工業化教育目標,HIT-NPSS在每學年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分別設置了以下實踐內容:
(1)大學生創新項目。大學生創新項目以“興趣驅動、自主實驗、重在過程”為原則,在第l學期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以項目組形式自主完成軟件研發課題。對于課題的選擇,學院并沒有統一規定,學生可以按照各自興趣選題并分組。為了鼓勵和支持學生的創新研究,學院將為各組安排一名指導教師,對軟件開發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創新項目,在第1學年結束前學院將對各組的創新項目進行評審,對前10名予以獎勵。經過幾年的實踐,大學生創新項目已經成為HIT-NPSS一大文化特色。
(2)短期企業實訓。企業實訓是HIT-NPSS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第2學年的第2學期,學生將被分配到指定的企業基地進行為期4周的學習和訓練。整個實訓過程以實際項目開發為主導,中間穿插工具類、職業規劃類等培訓課程,學生在IT企業環境中參與企業項目開發,體驗從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實現、測試及交付使用的軟件開發全過程。短期企業實訓為學生提供了接觸企業實際項目、發現自身興趣和不足的良好機會。
(3)軟件工程實踐。軟件工程實踐在第3學年的第2學期進行,是逐步工業化教育的第3步,要求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在2周時間內完成一個軟件系統的開發。與短期企業實訓相比,軟件工程實踐過程中學生要獨立完成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通過軟件工程實踐,學生的編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一般平臺應用能力、流行工具軟件的使用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這也為第4學年的工業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2.3 企業實習
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第4學年將在IT企業實習中,完成具有一定技術難度和較大工作量的技術方案設計和軟件開發等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完成(撰寫)本科畢業論文。通過工業實習,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以及自學能力都將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軟件產業人才的逐步轉變。
(1)雙導師機制。HIT-NPSS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在IT企業進行至少一年的工業實習。為了保證課堂學習向工業實踐的平穩過渡,學院不僅要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實習基地,還要幫助學生確定指導教師。為此,HIT-NPSS提出了雙導師機制,即學生在校內和校外(實習基地)各選擇一名指導教師,校外導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軟件項目開發,校內導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撰寫。HIT-NPSS要求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要基于其工業實習期間直接參與的軟件工程項目,雙導師機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填補不同領域的知識空白,還能夠有效建立起大學和IT企業的溝通橋梁,保證學生工業實踐和畢業論文的順利進行。
(2)實習監管方法。在雙導師機制的基礎上,HIT-NPSS通過開題檢查、中期檢查以及結題驗收對學生的整個實習過程進行監管。在工業實習的前3個月內,學生必須在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論文開題報告,即確定論文題目、主要內容以及關鍵技術等。在工業實習3個月后,學院將到實習基地對學生的選題情況進行檢查,爭取盡早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中期檢查將在選題后的3個月內進行,檢查過程與開題檢查相似,目的是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展是否符合開題報告中的日程安排,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的問題與困難。此外,中期檢查也是學院與實習企業交流學生實習表現、調整未來實習派遣計劃的重要手段。結題驗收是學生工業實習結束前的最后一次檢查,一般在實習基地進行,在學生展示自己的工作內容后,由企業顧問和校方專家共同評估其實習情況。
截至2013年,HIT-NPSS已有2937名學生在200家IT企業完成了工業實習。
2.4 校企合作模式
為充分發揮企業在工業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HIT-NPSS采用多種模式加強校企合作。主要合作模式包括以下幾種:
(1)校企合作高峰會。校企合作高峰會以不同的主題每年舉辦一次,是高校和企業高層以及產業高級人員共商共計的重要平臺,有效促進了校企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對全面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截至2013年,HIT-NPSS已成功舉辦了多屆校企合作高峰會,累計邀請過220余家企業參會,并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軟件有限公司、浪潮集團等50多家知名企業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
(2)校內工業實踐基地。在廣泛開展校外工業實習的同時,HIT-NPSS也與哈爾濱本地軟件公司合作,在校內建立工業實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學生可在校內工業實習基地進入企業的項目組,參與具體項目的開發。目前,哈工大首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工大慧通新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黑龍江省計算機網絡與軟件評測中心等公司已進駐校內實習基地。
(3)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是校企合作的另一種模式,主要用于教學和軟件開發實踐,由軟件學院負責提供場地和設備,由企業提供開發平臺和各種工具軟件,并由企業定期為軟件學院的師生開設專題講座,進行相關指導。目前,HIT-NPSS已與浪潮通用軟件公司、金山軟件股份公司和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的建立,為軟件學院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和工業化實踐教學管理方法,實現工業化軟件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良好條件。
(4)學生俱樂部。學生俱樂部是由軟件學院和軟件公司共同支持的實踐類學生社團組織。學生俱樂部依托實際項目、模擬企業真實經營環境,有效培養學生的IT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校企技術交流。目前HIT-NPSS已組建起亦飛、零度、騰訊等7個學生俱樂部。其中,亦飛俱樂部由阿里巴巴集團支持在2003年創建;零度俱樂部由金山軟件股份公司支持在2004年創建;騰訊俱樂部由騰訊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于2005年創建。
(5)企業家論壇。HIT-NPSS于2003年發起了企業家論壇活動,主要形式是邀請國內外著名企業家到校進行講座或演講。論壇的宗旨是讓學生了解行業動態、把握領先技術、了解企業發展歷程,以實現活躍校園氣氛、開拓學生視野、樹立企業形象的最終目標,同時促進企業與哈工大軟件學院的相互了解與廣泛合作。到目前為止,HIT-NPSS已經邀請了30余名知名企業家作為演講嘉賓。
(6)青年校友論壇。青年校友論壇是HIT-NPSS品牌活動企業家論壇的進一步延伸。青年校友論壇的演講嘉賓主要是軟件學院的畢業生,在企業工作2年以上。青年校友論壇是在校學生與學長們交流的平臺,大家一同分享上學的心得、實習的體會、工作后的經歷。青年校友論壇的創辦宗旨是進一步落實學院的工業化教育模式,深化學院工業化辦學理念。到目前為止,已邀請過10余名畢業生重返母校作為論壇嘉賓,青年校友論壇成為HIT-NPSS工業化教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學生就業情況
在工業實習期間,很多學生便已決定畢業后加盟實習公司或合作企業。工業實習機制不僅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就業環境,同時實現了高校和企業的雙贏。一方面,高校能夠與一流工業實踐基地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機會;另一方面實習生可以成為實習公司的潛在員工,這不僅解決了企業的招聘難題,也大大縮短了企業新員工培訓時間。經過9年的實踐,哈工大軟件學院已與一批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成為我國高校工業化實踐的成功案例之一。
2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理論設計
以行業、企業實際對人才需求為引導,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真實就業情況調查為依托,地方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一線教師眾多教學研究成果為參考,專業教師在企業掛職學習經驗體會為借鑒,圍繞地方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存在事實問題,來對地方本科院校軟件工程課程體系建設進行設計建設。設計建議如下:
2.1學科建設
以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和當前使用的主流開發工具或技術為依托來不斷調整專業架構,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人才培養目標,對專業進行合理定位,系統性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從而實現以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引導地方本科院校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科建設。
2.2校企辦學
學科建設以輸出滿足行業、企業需求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訓練,專業課程體系嵌入資格認證課程模塊,實訓課程以企業開發項目方式貫穿培養環節以達到提高專業人才的實際動手能力。
2.3師資建設
采取教師企業掛職鍛煉參與企業項目研究開發,共同承接開發項目等方式鍛煉提高師資隊伍實戰能力。教師在企業實戰經歷和相關經驗成果帶入到日常的教學環節,不僅能促進專業教師學術、科研能力提升,還能夠最大程度豐富、提高專業學科建設[2]。
3三層結構課程體系建設
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以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項目實戰為背景,社會需求為導向,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理論知識體系以及實踐能力為宗旨。學生完整地專業培養環節結束后具有程序設計,系統分析,軟件設計、開發,項目管理,網絡和移動通信終端應用開發能力。課程體系模式結構如圖1所示。
3.1基礎理論由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構成:①公共基礎課程主要涵括地方高校各現行必修公共課程,②專業基礎課程是專業課程堅實的理論基礎,專業必修前導課程,是對軟件工程專業基本“計算”概念理解、掌握,問題計算求解能力和構建中小規模軟件系統綜合能力的初步培養。
3.2專業理論以市場對人才需求為導向、行業最新前沿技術為引領、專業骨干課程為核心、專業素質全面拓展和綜合素養整體提高為目標來對專業主干課程進行建設[3],主要包括以下幾類課程:
3.2.1面向行業認知能力培養課程主要包括對行業、企業認知學習以及計算機專業知識學習等專業認知方面課程。一般包括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從業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經營管理常規模式,軟件項目開發流程等認知類課程。
3.2.2計算機編程與算法設計能力課程算法設計類課程主要包含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算法分析以及數據結構課程設計等方面的課程;編程課程主要包含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傳統程序設計語言課,還包括當下企業應用最為廣泛的,最流行的技術前沿課程。
3.2.3軟件工程專業系統分析課程系統分析能力課程主要包括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等系統類課程。
3.2.4系統實現與集成能力課程系統實現與集成能力方面課程主要包括網絡編程、移動互聯開發編程、編譯技術、軟件開發以及軟件測試等課程[4]。
3.3實踐以校企聯合培養為手段,一至兩學年時長為周期,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為指導,綜合技能全面提高為目的來對專業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培養,方式如下:
3.3.1校企共同建設實訓課程以項目介入為主線,企業實際效益項目和高校產學研項目為實際授課主體。引進企業優秀項目人才或具有企業項目實戰經驗的教師來對專業人才展開課程實訓,全面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綜合素養。校企共同培養模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知識轉化生產實際速度,同時反向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知識的熱情,最終提高就業競爭力[5]。
3.3.2合作企業崗位實訓針對畢業學生和部分專業老師做崗位綜合實訓:①學生崗位實訓:讓學生真實參與企業項目實戰,充分消化吸收前期所學理論和技能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就業夯實基礎。②老師崗位實訓:專業老師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并將企業項目開發經驗和技術進行梳理總結、編纂成冊,運用到實際日常教學環節,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有利于縮短理論轉化實際成果周期。
3.3.3校企合作運用項目方式指導學生做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與提升高度的一次全面的考核,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次全面的實訓。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導致大多地方院校工科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流于形式,與實際脫節。通過與企業合作運用項目方式指導學生做畢業論文(設計)弱化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的抵觸情緒,可以進一步讓學生了解行業企業實際運作規范及最新技術,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踐和技能能力的培養,為畢業后從容就業夯實基礎。
1理論課程設置
第1學年以基礎課程為主,包括基礎理論類課程、專業基礎知識類課程以及基本編程技術類課程。為了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還增設了C++程序設計以及程序設計實踐2門課程。特別是,HIT-NPSS本科生第1學年還開設了IT職業道德、交流技巧以及IT企業管理3門管理類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等職業素養。基于以上課程設置,學生在完成第1學年的學習任務后,能夠扎實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提高交流和表達能力。第2學年以計算機軟件系統類課程為重點。通過數據結構與算法、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以及計算機網絡等課程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計算機軟件系統理論基礎;通過軟件工程課程幫助學生加深對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理解;通過面向對象技術與UML、Java編程技術以及軟件開發實踐等課程提高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和實踐技能。此外,為了增強學生對現實IT工業領域的了解,該學年還開設市場營銷學、合同法以及財務管理3門管理類課程,這也是HIT-NPSS課程體系的特別之處。第3學年是學生在校內學習的最后一年,完成第3學年的課程學習后,所有學生將到IT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工業實習。第3學年的課程主要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開設的課程包括編譯原理、多核程序設計、面向服務的計算技術、用戶界面設計、算法設計與分析以及軟件測試與質量保證等。由于軟件工程領域覆蓋面較廣,按照個性化的教育理念,HIT-NPSS軟件工程本科專業下設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服務科學與企業信息化、多媒體與信息處理以及嵌入式系統與軟件4個專業方向,各方向按照培養學生相關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分別設置不同的專業課程。在此基礎上,本學年還開設了軟件開發過程管理、項目管理、商務談判及知識產權法4門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為第4年的工業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逐步工業化實踐環節
為逐步實現工業化教育目標,HIT-NPSS在每學年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分別設置了以下實踐內容:(1)大學生創新項目。大學生創新項目以“興趣驅動、自主實驗、重在過程”為原則,在第1學期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以項目組形式自主完成軟件研發課題。對于課題的選擇,學院并沒有統一規定,學生可以按照各自興趣選題并分組。為了鼓勵和支持學生的創新研究,學院將為各組安排一名指導教師,對軟件開發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創新項目,在第1學年結束前學院將對各組的創新項目進行評審,對前10名予以獎勵。經過幾年的實踐,大學生創新項目已經成為HIT-NPSS一大文化特色。(2)短期企業實訓。企業實訓是HIT-NPSS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第2學年的第2學期,學生將被分配到指定的企業基地進行為期4周的學習和訓練。整個實訓過程以實際項目開發為主導,中間穿插工具類、職業規劃類等培訓課程,學生在IT企業環境中參與企業項目開發,體驗從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實現、測試及交付使用的軟件開發全過程。短期企業實訓為學生提供了接觸企業實際項目、發現自身興趣和不足的良好機會。(3)軟件工程實踐。軟件工程實踐在第3學年的第2學期進行,是逐步工業化教育的第3步,要求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在2周時間內完成一個軟件系統的開發。與短期企業實訓相比,軟件工程實踐過程中學生要獨立完成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通過軟件工程實踐,學生的編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一般平臺應用能力、流行工具軟件的使用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這也為第4學年的工業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3企業實習
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第4學年將在IT企業實習中,完成具有一定技術難度和較大工作量的技術方案設計和軟件開發等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完成(撰寫)本科畢業論文。通過工業實習,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以及自學能力都將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軟件產業人才的逐步轉變。(1)雙導師機制。HIT-NPSS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在IT企業進行至少一年的工業實習。為了保證課堂學習向工業實踐的平穩過渡,學院不僅要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實習基地,還要幫助學生確定指導教師。為此,HIT-NPSS提出了雙導師機制,即學生在校內和校外(實習基地)各選擇一名指導教師,校外導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軟件項目開發,校內導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撰寫。HIT-NPSS要求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要基于其工業實習期間直接參與的軟件工程項目,雙導師機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填補不同領域的知識空白,還能夠有效建立起大學和IT企業的溝通橋梁,保證學生工業實踐和畢業論文的順利進行。(2)實習監管方法。在雙導師機制的基礎上,HIT-NPSS通過開題檢查、中期檢查以及結題驗收對學生的整個實習過程進行監管。在工業實習的前3個月內,學生必須在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論文開題報告,即確定論文題目、主要內容以及關鍵技術等。在工業實習3個月后,學院將到實習基地對學生的選題情況進行檢查,爭取盡早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中期檢查將在選題后的3個月內進行,檢查過程與開題檢查相似,目的是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展是否符合開題報告中的日程安排,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的問題與困難。此外,中期檢查也是學院與實習企業交流學生實習表現、調整未來實習派遣計劃的重要手段。結題驗收是學生工業實習結束前的最后一次檢查,一般在實習基地進行,在學生展示自己的工作內容后,由企業顧問和校方專家共同評估其實習情況。截至2013年,HIT-NPSS已有2937名學生在200家IT企業完成了工業實習。
4校企合作模式
為充分發揮企業在工業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HIT-NPSS采用多種模式加強校企合作。主要合作模式包括以下幾種:(1)校企合作高峰會。校企合作高峰會以不同的主題每年舉辦一次,是高校和企業高層以及產業高級人員共商共計的重要平臺,有效促進了校企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對全面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截至2013年,HIT-NPSS已成功舉辦了多屆校企合作高峰會,累計邀請過220余家企業參會,并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軟件有限公司、浪潮集團等50多家知名企業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2)校內工業實踐基地。在廣泛開展校外工業實習的同時,HIT-NPSS也與哈爾濱本地軟件公司合作,在校內建立工業實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學生可在校內工業實習基地進入企業的項目組,參與具體項目的開發。目前,哈工大首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工大慧通新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黑龍江省計算機網絡與軟件評測中心等公司已進駐校內實習基地。(3)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是校企合作的另一種模式,主要用于教學和軟件開發實踐,由軟件學院負責提供場地和設備,由企業提供開發平臺和各種工具軟件,并由企業定期為軟件學院的師生開設專題講座,進行相關指導。目前,HIT-NPSS已與浪潮通用軟件公司、金山軟件股份公司和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的建立,為軟件學院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和工業化實踐教學管理方法,實現工業化軟件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良好條件。(4)學生俱樂部。學生俱樂部是由軟件學院和軟件公司共同支持的實踐類學生社團組織。學生俱樂部依托實際項目、模擬企業真實經營環境,有效培養學生的IT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校企技術交流[3]。目前HIT-NPSS已組建起亦飛、零度、騰訊等7個學生俱樂部。其中,亦飛俱樂部由阿里巴巴集團支持在2003年創建;零度俱樂部由金山軟件股份公司支持在2004年創建;騰訊俱樂部由騰訊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于2005年創建。(5)企業家論壇。HIT-NPSS于2003年發起了企業家論壇活動,主要形式是邀請國內外著名企業家到校進行講座或演講。論壇的宗旨是讓學生了解行業動態、把握領先技術、了解企業發展歷程,以實現活躍校園氣氛、開拓學生視野、樹立企業形象的最終目標,同時促進企業與哈工大軟件學院的相互了解與廣泛合作。到目前為止,HIT-NPSS已經邀請了30余名知名企業家作為演講嘉賓。(6)青年校友論壇。青年校友論壇是HIT-NPSS品牌活動企業家論壇的進一步延伸。青年校友論壇的演講嘉賓主要是軟件學院的畢業生,在企業工作2年以上。青年校友論壇是在校學生與學長們交流的平臺,大家一同分享上學的心得、實習的體會、工作后的經歷。青年校友論壇的創辦宗旨是進一步落實學院的工業化教育模式,深化學院工業化辦學理念。到目前為止,已邀請過10余名畢業生重返母校作為論壇嘉賓,青年校友論壇成為HIT-NPSS工業化教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學生就業情況
論文是在導師***教授的悉心指導和關心下完成的,值此論文工作結束之際,學生謹向*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教授在學業、生活上給予我許多的關懷與鼓勵。特別是在科研項目中給了我莫大的信任和支持,使我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和提高。*教授敬業愛業的精神、敏銳的科學思維、誨人不倦的師者風范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方法,使我終身受益。授業恩情,永生難忘。
感謝西北工業大學系統集成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的全體工作人員。在這個充滿朝氣、勇于迎接挑戰的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順利完成了多項企業信息化推廣應用項目。作者在與課題組成員的合作中延伸和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同時也鍛煉和提高了自身的綜合能力。
另外還要感謝本組的***博士、**博士——以及研究所的其他同學,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他們在技術上及其他方面給了我許多建議、幫助、支持和鼓勵。此外,航天四院蘭凌廠的相關工作人員在課題調研、開發及實施過程中給了我極大的支持,配合課題完成了許多工作,在此也要感謝他們的幫助。
最后,感謝父母和家人對我自始至終的支持和關心,在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始終給我鼓勵和信心。衷心感謝大家!
致謝二:
在三年的研究生學習期間,我得到了很多老師、同學、同事的指導和幫助。
首先我要衷心感謝我的導師**教授的悉心指導和關心。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導師對我的課程學習和畢業設計進行了細致和全面的指導,不僅及時解決我在研究中遇到的問題,而且為我提供許多寶貴的科研資料,為我的學業和研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時,*老師以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專業素養深深感染了我,他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敏銳的洞察力、高效的作風以及在治學上的嚴謹也使我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