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3 11:41: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英文科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商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的詞典意義至少有20多種。那么,在商務英語中的“商務”到底指的是什么?它的界定,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科建設和課程設置都具有重大意義。有學者認為“商務”這個概念可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例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商務英語本科專業申報報告中寫道,狹義的商務指做生意,廣義的商務是指包括貿易、金融、投資、旅游、外事等在內的業務和公務活動。但這種定義太過寬泛,并沒有對商務英語中的“商務”進行準確定義。在英語中,“business”這個詞在商務用語和普通用語中含義不同。《劍橋商務英語詞典》網絡版的解釋是“買賣商品或服務的活動,或以從事此類活動的組織、公司或個人以求賺錢的工作”。在這種語境下,“business”的特點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這也是“business”最初始的內涵意義,即我們漢語中“商務”的意義范疇,可以稱其為狹義上的“business“。例如:?Ourfirmdoesalotofbusinesswithoverseascustomers.(business:theactivityofbuyingandsellinggoodsandservices)?Sheownsseveralbusinessesinthecity.(business:狂companyororganizationthatbuysandsellsgoodsorservices)?He''''sinthefrozenfoodbusiness.(business:workthatyoudotoearnmoney)在《劍橋英語高級詞典》?這部普通英語詞典(網絡版)中,"business"除了表示以上含義外,還能表示個人所做的事情或只涉及個人的事項,或是個人參與其中并給出意見的情況或活動。這種用法中的“business”的特點是不以盈利為目的,所以不能把它翻譯成“商務”,只能譯成“事務”。例如:?Whatshedoeswithherlifeisherbusiness.(business:thethingsthatyoudoorthematterswhichrelateonlytoyou)?Imakeitmybusiness(=Ifeelitismyparticularduty)tocheckthemonthlyaccounts.?Arrangingatripabroadisatime-consumingbusiness.(business:asituationoractivity,oftenonethatyouaregivingyouropinionabout)由此可見,商務英語中的“商務”應該指狹義上的“business”,即與盈利相關的商務貿易活動、組織或工作。而“以盈利為目的”是“商務”的重要特征,因為正是這一特征,最終從性質上確定了商務英語與普通英語的差異。這一意義的確定,對商務英語的學科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
1.2“英語”的定義
商務英語專業中的“英語”與英語語言文學專業(英語專業)的“英語”并非同一個概念。在現行的英語教學中,英語專業是以文學英語為文本進行的普通英語教學。而商務英語中的“英語”是國際商務活動中傳遞知識信息的載體,由于所傳遞的知識信息具有國際商務活動的特性,所以與普通英語相比,商務英語中的“英語”具有其自身獨特的語言特征,如正式、準確、精練、專業性強等。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研究應該是以合同、信函、演講、報告、貨幣支付、保險等商務內容為文本,教學研究重點是商務交際中所使用的英語語言特點,包括詞、句、篇章、語體、語用、修辭、寫作等方面的特點,以及商務英語與普通英語所存在的差異(張武保、嚴新生,2008:102)。但是從目前的教學情況看來,商務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文本與英語專業的并沒有太大區別,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應該得到充分重視和改進。
1.3“商務英語(BusinessEnglish)“的定義
“商務英語(BusinessEnglish)"一詞的定義在目前也存在很多爭議,主要分歧在于作為專業的定義與作為課程名稱的定義的混淆。我國學者根據中國的特殊國情,對商務英語給出了不同的定義。例如:張佐成(2008:28)認為:國際商務作為社會經濟活動,其活動參與人采用/化用商務慣例和程序,選擇使用英語的詞匯語法資源以及視覺、聽覺符號資源,通過書面、口頭或/及多種模態,以實現其交際目的。商務英語就是以這個策略際系統為內容的教學活動。翁鳳翔(2009:7)認為:商務英語是人們在從事國際商務活動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以及國際商務學科所1涉及的英語。簡單來說,商務英語就是普通英語+國際商務行業英語。從學科角度看,商務英語是研究商務英語教育規律、教學規律以及英語在國際商務環境中所使用的規律的科學。陳準民、王立非(2009:5)認為:商務英語指在經濟錢化的環境下,圍繞貿易、投資開展的各類經濟、公務和社會活動中所使用的語言,具體包括貿易、管理、金融、營銷、旅游、新聞、法律等。總結以上觀點,“商務英語”一詞主要指的是兩種概念:(1)指人們在國際商務活動中所使用的英語語言概念;(2)指商務英語的專業概念。當“商務英語”指人們在國際商務活動中所使用的英語語言時,它實際上是一種交際工具,是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傳遞知識信息的語言載體。根據之前提到的“商務”的概念,我們可以把“商務英語”定義為“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個人在買賣商品或服務的國際商務活動中所使用的英語語言”。當“商務英語”指商務英語專業的時候,它指的是以涉及貿易、管理、營銷、金融、法律、外事、旅游等方面的國際商務活動為內容的英語專業教學。商務英語作為滿足特殊商務目的的學科在語言層面上有自己的術語和形式,在需求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估、教學大綱上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尤亞敏、張武保,2011:160)。至于我國的“商務英語"是否應該叫做“國際商務英語”,正如翁鳳翔(2009:98)所說,我國的“商務英語”其實已經等同于“國際商務英語”了。對中國人來說,英語本身就是一門外語,我們通常所提及的商務英語就是指在從事國際商務活動過程中所使用的英語,而從事國際商務活動就必然會涉及國際支付、國際金融等涉外領域,因此商務英語自然就具有國際性。換言之,在我國,“商務英語”就是指“國際商務英語”’而“商務”就是指“國際商務”,“國際”二字只是被省略了。
2.商務英語專業中旳概念
目前我國對商務英語專業的英文表達方式主要有“BusinessEnglish”和“EnglishforInterna-tionalBusiness”兩種。雖然中文同為“商務英語”,但這兩者的關注點是否相同?另外,我國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應該是什么?下文將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2.1“BusinessEnglish”與"EnglishforInternationalBusiness”的異同
商務英語教學與研究起源于應用語言學的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簡稱ESP),它具有應用于特定職業領域的特殊目的性以及內容專門化的特點,而ESP的教學理論就是要針對學習者特定的目的和特定的需要進行英語教學。在ESP理論下,商務英語還可以分為普通商務英語(EnglishforGeneralBusinessPurposes,簡稱EGBP)和專業商務英語(Eng-lishforSpecificBusinessPurposes,簡稱ESBP)。EGBP是以各種不同的商務背景為綜合教材內容的商務語言培訓,而ESBP則對商務專門知識的要求較高,是指特定行業的專業語言培訓(張武保、王維,2011:306)。前者的培訓對象是粗放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國際商務活動中各個學科領域的商務英語有所了解,掌握基本的商務英語知識。而后者的培養對象是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學生以學習普通商務英語為基礎,同時學習較為系統的國際商務基礎知識以及某一國際商務學科的專業知識。目前’商務英語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國外的語言培訓模式,其特點是短期性、針對性、課程性、商業性等,屬典型的ESP理念研究范疇。中國早期的商務英語教學取名為“Eng-lishforInternationalBusiness",就是受了ESP理念的影響。這一類的教學模式能夠針對不同職業領域進行英語培訓,也更利于培訓機構針對市場需求做推廣,屬于專業商務英語。而另一類商務英語的教學模式就是我國大學里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模式,具有全日性、復合性(語言與專業并重)、專業性、服務性等特點,屬于普通商務英語。商務英語專業的英文名稱雖然為“Busi-nessEnglish",但實質上只是“English",其課程設置與英語專業的沒有太大區別,有些甚至連教材都是一樣的,這就導致了概念的混淆。因此我們建議,商務英語專業應該從教材、課程設置、師資等方面著手,徹底從“English"轉變為“BusinessEnglish"。為了更好地區分普通商務英語和專業商務英語,我們提議可以把普通商務英語稱為商務英語(BusinessEnglish),如我國的商務英語專業就屬于這個范疇;而把專業商務英語稱為EFX(Englishfor...),如“EnglishforMarketing"、“EnglishforManagement"等,以便于研究和區分。
2.2商務英語專業與英語專業的比較研究
2011年底,教育部把商務英語專業正式列入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一稿)?中,商務英語成為了與英語專業平行的一門專業。根據《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試行)(下稱“《要求(試行)》”),商務英語專業中英語語言能力課程、商務知識課程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課程的比重是6:3:1。然而,通過對比商務英語專業與英語專業、管理專業的教學大綱①可以發現(詳見附錄一),商務英語專業有55學分的英語課程與英語專業的相同或相似,有34學分的商務課程與管理專業的相同或相似,它們分別占了商務英語專業總125學分的44%和27.2%,合計超過70%。所以說,目前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實際上是把英語專業的英語課程和管理專業的商務課程進行了拼湊的結果。雖然這是商務英語學科建設初期的必然現象,能夠幫助一個新興專業快速成型,但如果商務英語專業一直保持這種借鑒已有專業課程設置的過渡時期產物,而沒有自己的獨創性,長此以往必然會失去生命力。一旦英語專業加大商務課程的比重,或管理專業加大英語課程的比重,那商務英語專業的存在性就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此外,?要求(試行)》中英語語言能力的課程約占了總比重的60%’在商務英語專業中處于核心地位。然而我們應探討這樣一個問題,英語作為一種技能,是一種載體,在商務英語專業中大家都將其稱之為工具。如果把工具與專業內容的比重倒置,這樣合理嗎?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從英語專業中獲得一些啟示。根據2000年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下稱“《大綱》”),此前的問卷調査早已證明,參加調査的國有企業、外經貿公司和教育部門等對于單一外語類畢業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對英語專業的大綱進行了修訂。2000年的《大綱》把英語專業的課程分為英語專業技能、英語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三種類型,其中專業技能課程占總學時的65%,專業知識課程占總學時的15%,相關專業知識課程占總學時的20%。雖然相關專業知識(指與英語專業有關聯的其他專業知識)的比例得到了增加,但從2010年開始,英語專業連續3年都被教育部列為中國大學十大“紅牌”專業?,成為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月收人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英語專業這個曾經的熱門專業如今卻變成了“紅牌”專業,它是否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核心應該是什么?在專業課程設置中,英語專業技能課程的比例是否偏重?如果把語言這種工具當做是本科專業的核心,是否欠妥?畢竟只有在大專或中專這些培養層次才是以工具或技能為培養核心的。相比之下,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大綱與英語專業如出一轍,除比例上有少許差異外’內容上幾乎趨于一致,這樣又是否恰當?從英語專業的《大綱》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國每年僅需要少量的英語與文學或語言學相結合的專業人才來從事外國文學和語言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但卻大量需要英語與其他學科,如管理、法律、科技等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復合型的國際化人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英語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順應時代新需求應運而生的商務英語專業,其專業核心內容應該是“商務”,即以英語為載體的商務學科知識。這一問題我們將在下文3.3中評述。
2.3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什么
根據《要求(試行)》,商務英語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寬闊的國際化視野、合理的國際商務知識與技能,掌握經濟、管理和法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與溝通能力,能在國際環境中用英語從事商務、經貿、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陳準民、王立非,2009:5)。而英語專業《大綱》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那么,商務英語專業和英語專業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到底有何差異呢?如果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生也能滿足《要求(試行)》所提到的人才培養目標,教育部又何必另設商務英語專業呢?此外,“英語人才”指的是什么人才?是否只要能夠用英語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就算是英語人才了?如果是的話,以此類推,只要能用漢語從事某種活動的人也算是漢語人才了。這顯然不合乎邏輯。因此,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應該是國際化的商務人才,而非英語人才。英語只是國際化人才必備的技能,而非他們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知識范疇。英語不應該、也不能夠成為高校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綜上所述,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以英語為載體,以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相關學科的主干課程為主修內容,培養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直接有效地進行各種國際商務活動的國際化人才。目前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的較權威定義是:“在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國際理念、國際競爭與國際合作意識;在繼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注重多元化的吸收,并具備良好的文化“免疫力”,注重綜合素質、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掌握一種或多種外語,并善于進行國際間的文化合作、溝通及信息處理;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但這個培養目標很寬泛,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關注點應該更為集中,即培養國際化的商務人才。那么,何謂國際化的商務人才?為了結合我國市場的實際需求,我們進行了一個《國際化商務人才知識技能調査》(下稱"《調査》”),收集了來自不同行業的108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見附錄二)。調査結果發現’受訪企業普遍認為管理知識、跨文化商務知識、市場營銷知識、國際貿易知識、經濟學知識、中國商務模式知識以及國際金融知識是國際化商務人才必備的重要專業知識,而人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應變能力、執行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商務英語聽說能力等,則是國際化商務人才應該具備的技能。總的來說,我國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在國際化商務背景下,掌握管理知識、市場營銷知識、國際貿易知識、跨文化商務知識、中國商務模式知識等商務專業知識,具備跨文化人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應變能力等技能,了解中國國情,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直接有效地從事以國際商務服務、國際商務運作、國際商務管理為主的國際商務活動的國際化商務人才。
2.4關于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討論
在討論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之前,有兩個定義必須理清,那就是“curriculum"和“sylla-bus"。“curriculum"可以翻譯為“全部課程、必須課程”,它是對一個學科或專業的總體課程規劃,包括學科或專業的基礎課、必修課、選修課等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和學習活動等;而“syl?labus"則可理解為“教學大綱、課程大綱”,是某一門課的教學計劃,重點是在一門課的教學內容選擇和組織上,同時還規定了課程的進程安排。可以說,“syllabus”與“curriculum"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是有密切的關系,但不可混淆。根據《要求(試行)》,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主要由語言能力課程、商務知識課程、跨文化交際能力課程和人文素養課程4個模塊構成,各課程群開課時數的大體比例為:語言能力:50%~60%,商務知識:20%~30%,跨文化交際能力:5%~10%,人文素養:5%~10%。雖然“試行”中的課程設置體現了跨學科的特性,但從英語語言、商務知識以及跨文化知識的課程約為6:3:1的比例中可以看出,英語語言這個“工具”所占的比重較大,而商務專業知識的比重偏少。在上文我們巳經提過,目前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實際上是把英語專業的英語課程和管理專業的商務課程進行了拼湊的過渡時期產物。為了突出商務英語專業所應有的獨特教學模式,其課程設置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目標集中原則: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順應國際化、全球化和改革開放趨勢;(2)商務名著原則:教學內容應該包括國際流行的商務教材與專著;‘(3)中外兼顧原則:教學應兼顧中外商務理念、商務實踐和教學模式;(4)專業突出原則:教學應突出本專業特色和獨創性;(5)動態變化原則:中國以往的國際化教育以“引進來”為主,現在應兼顧“走出去”。根據以上原則,商務英語的課程設置可以調整為三大主要模塊’即商務英語知識課程、商務知識課程和商務文化課程。其中,商務英語知識課程包括綜合商務英語、商務寫作、英語語言學等課程。筆者認為,此模塊的教學應定位為基于商務內容的語言教學,將目標內容域的商務知識與英語語言技能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因此,將商務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滲透到基礎階段的語言學習當中是極為必要的。具體做法可以是在英語教材中加入經典商務內容為教學文本,如MichaelPorter^AdamSmith等的名家名著,通過對商務知識與語百技能的合并交融,使學生在商務內容學習中“習得”語言,在商務語境下實際使用和操練語言。語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學習商務知識,而商務知識的學習過程又會幫助他們提高語言水平,兩者相輔相成。第二個模塊商務知識課程所傳授的知識,應該是我國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國際化商務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根據調查所反映出市場對商務英語人才專業知識的需求,本模塊的專業知識應該包括管理知識、市場營銷知識、國際貿易知識、法律知識、經濟學知識等;而且,本模塊課程應該采用靈活的雙語教學模式。例如,采用全英課本、雙語授課的教學模式,以求幫助學生把中英雙語的商務知識融會貫通,遇到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時,老師也可以用中文解釋,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學生一知半解,或只懂英文不識中文的尷她局面。最后,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加強,中國在當今國際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現在的中國除了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因此,第三個模塊商務文化課程除了有跨文化商務、西方文化、企業倫理等課程,還應該加人中國元素,如中國文化、中國商務模式等,以達到中西結合,突出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特點。另外,“6:3:1”這種固定的課程比例設置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持續性發展其實是不利的,如果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階段側重、動態調整專業課程的比重,從輸人和輸出兩個階段入手培養學生,將有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開發(張武保,2011:9)。如圖1所示,在大學一、二年級的語言能力培養階段,商務英語知識課程、商務知識課程和商務文化的比重為6:3:1,對學生進行大量密集的英語教學和訓練,使學生突破英語的聽、說、讀、寫關;同時,在這一段以培養語言技能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大量的商務背景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獲得一定的商務專業詞匯和文化背景知識,從而為第二階段的專業教學奠定基礎。此為“輸人”階段。而在大學三、四年級的商務專業學習階段,課裎比重則調整為“3:6:1”,并采用靈活的雙語教學方式。此外,學生還需要參加各類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在實戰中檢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此為“輸出”階段。商務英語專業動態教學模式體現了“雙重復合”的特征和“知技并舉、階段側重、先知后行、轉識為智”的專業發展理念,也體現了“先英后專、由淺人深、先利其器、后善其事”的實施戰略。這樣的課程設置模式能夠突出商務英語專業的獨特性,也是我國商務英語專業的成功保障之一。
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高校學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往往是非英語專業。這些學生僅僅通過兩年的課程完成對于大學英語的學習,而且教學模式僵硬,沒有脫離中學模式,其教學的內容集中于單詞、句子講解、語法等方面,這也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負面問題。對大學生尤其是剛剛進入大學的的新生來說,大學的任何事情都是新奇的,包括教學課程在內,但是當他們接觸到大學英語課程的時候發現教學模式和中學時期幾乎相同,同時大學英語的教學形式仍然是基于課本之內的,并沒有和社會生活和時事政治相結合,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對于大學英語沒有興趣,從而不能夠促使其在短短的兩年的時間認真努力的學習英語。同時大多數的學生在學學英語的時候也容易走入誤區,簡單的認為在大學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學習一點單詞,畢業生走入這樣誤區的根本原因在于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再者剛開始很多的學生對于英語抱有一定的興趣,但是由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冗長和繁瑣,使得學生逐漸的失去了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以上的原因都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任務中的開展。所以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采用微課式的教學,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成為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和開展的一大重要途徑。
三、微課教學對大學英語的促進作用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每個大學老師都會遇到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微課教學模式也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使得學生產生了對大學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使得大學英語在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得到實際的應用。所以我們更加應該嘗試利于微課教學的模式來開展大學英語的教學工作。筆者在研究一系列的資料之后認為,微課教學對于大學英語的教學開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下面我們從微課教學的本身特點來分析其促進作用。首先,“微”“小”成為微課教學模式特點之一,對于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解一個語法時,從上到下所有的相關內容集中在一節課上,對某個語法點進行長篇大論,微課教學則是集中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比較重要且細小的問題來進行著重的講解,將語法中最重要也是最實用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以微課的形式傳授給學生,這也就解決了學生接受英語教學過程的乏味性,大大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其次,教學內容的靈活性也是微課教學的模式特點之一。微課教學素材的選取相對傳統教學模式更加廣泛,其教學內容相對集中。這樣的模式對于大學英語在教學中的開展也是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由于教學素材的多樣性,教師可以選擇更加貼近生活和時事政治的素材,這樣也就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素材和課程單一性的問題。在微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主要的接受體,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專門性的學習。同時學生接觸到更多貼近生活和社會的話題,使得大學英語在學生畢業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角色。學生在短時間內接觸到不同的話題,這種多樣性的教學模式也解決了學生對于傳統大學英語缺乏興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互動性,教師和學生在微課模式下相互探討研究某一個問題,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最后,“務實”也是微課教學模式的特點之一。相對于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微課教學的選題不會按照課本的要求,固定的以某一脈絡進行選題,它的選題范圍更加活絡,而且更加注重對于當前社會需求以及社會熱點問題的選擇,其模式相對來講更加務實,更加貼近學校、教師和當代的教學內容。微課教學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也是社會需要的,如果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都會大大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在實踐中解決是微課教學的主導思想。所以微課教學不像傳統教學那樣教學和實踐活動相分離,它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教學,這樣的模式提高了學生在大學英語開展過程中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學生的經驗也隨著大量的實踐活動不斷的得到提高,同時也體現了自己獨有的特點,從而提高了學生學學英語的積極性,有利于大學英語在學生群體中的開展。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英語對于中學生來講,雖然不陌生,但是學習起來也感乏味,特別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更讓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完全顛覆以黑板為主的靜態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真實的生活場景,這樣能激發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英語是一種國際語言,英語的好壞不能局限于考試成績,而更加需要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會話情景,使學生能聽到正宗、流利的英語,在課件中設計了動態圖畫、優美的聲音以及鮮艷的色彩,這樣都能帶給學生真實的感受,將學生說的欲望激發出來,然后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充分運用現有的知識進行對話。例如:學習Whereisthepostoffice?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上靜止的插圖以立體圖的方式生動形象的呈現出來,出現兩個小朋友進行對話:A:Isthereabanknearhere?B:Yes,thereis.It’sonthecenterstreet.A:Where’sthepostoffice/hospital/super-market?B:It′s.....利用多媒體將這兩組對話放完之后,讓學生與同桌進行模擬對話,一問一答。面對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很快就活躍起來,學生在這些氛圍中愿意說,主動說。與枯燥的文字講解課堂模式來對比,學生興趣激昂,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充分利用游戲教學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從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來看,游戲推出依然是他們非常熱衷的活動,并且通過游戲來活躍活動氣氛,提升課堂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小游戲能將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快,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實際開展中,英語教師在設置小游戲時要細心,要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學習。應該選擇怎么樣的小游戲呢?小游戲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實質性的標準來評判。教師應該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設計符合本班學生口味的游戲。當然,征求學生意見,也能幫助我們找到非常有趣的小游戲。經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下面兩種游戲對教學相當有效。詞匯比賽游戲詞匯比賽當然是讓學生對已經掌握的詞匯進行各種運用的比賽。詞匯比賽也有各種各樣的開展形式。例如:接龍游戲、詞類分類比賽等等。接龍游戲,先讓一位A同學講出一個單詞,如American。B同學當然應該以“n”作為將要講出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如nose,接下來的C同學可以說eat,只要是以“t”開頭的單詞就行,這樣依次接下去。這個游戲重在詞類積累與反應速度,當然要有時間限制,若是在10秒內,沒有接出下個單詞就失敗了。這個游戲看似簡單,但是用于推動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效率來說,非常實用。另外,詞意分類。教師隨機請出幾名學生,然后給出某個范圍,例如:讓學生寫出關于水果的詞匯,能寫多少就是多少,最后當然是最多的學生取得勝利,有助于學生分類記憶。水果當然是:apple-蘋果,orange-橘子,pear-梨子等等,同學們寫完這些比較熱門的水果詞匯以后,教師應該在進一步進行擴展,補充一些:如mango-芒果,morello-黑櫻桃,longan-龍眼等等。劇情表演游戲中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掌握一定的英語應用知識的能力,可以實現一些簡單的對話。劇情表演,倡導以生為本,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自由發揮。鼓勵他們自編、自導、自演、自娛。以英語作為語言來表演,沒有題材的情況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來進行修改出新的劇情進行表演。例如:學習“Iwanttobeanactor”相關知識后,引導學生以這個為話題,自由想象劇情進行組織,然后利用英語與所學知識表達出來。這樣的方式不同于教師讀出來的方式,不僅有趣,而且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總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永恒不變的研究課題,更是我們全體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提升的手段很多,關鍵還是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抓住問題的本質,不斷創新,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大學英語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經過30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大學英語課程基本分為基礎英語課程(包括綜合英語、聽力、口語、閱讀等課程)以及專業英語課程,即跟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英語,如經貿英語、會計英語、管理英語等。而英語文學課不論在學生一二年級的基礎階段,還是在三四年級的提高階段都沒有作為獨立的課程出現過。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英語教師覺得英語文學語言程度要求較高,英語專業學生上該課程尚嫌吃力,更別提英語水平差得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了。另一方面,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文學無用論盛行,用人單位瞄準所謂的“實用型”人才,文學課難免遭受學生的冷遇。難道文學課真的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毫無益處嗎?本文試圖從英語文學課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具體實踐來闡釋這一問題。
一、文學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回溯英語教學和文學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兩者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過去尤其是20世紀之前,英語教學與英美文學被認為是不可分割的硬幣的兩面,一面是提供語言的形式,另一面則提供語言的內容。例如,為英語學習者提供巨大幫助的牛津英語大詞典就大量使用了文學作品里的引文作為例句解釋單詞。而我國解放前的學生英語學習材料主要來源于英語文學作品。但20世紀以來,不論在我國還是在西方學界都認為文學在語言學習的作用正在減弱。許多研究者如JohnPovey,RuthSpack等就認為文學是不實際的,應該從英語學習者的課程表里剔除。但我們認為,對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說,英語是語言工具,閱讀文學作品并不會成為他們提高專業水平的障礙,相反文學對人生、社會及世界的微妙表現以及文學語言的精巧優美能鍛煉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同時,文學主要表現的是人類的生存境遇和情感,它能使我們有可能體驗他人的生活,理解他人的思維方式和習慣,“使第二語言的交流更順暢”。正如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張中載教授在2006英國文學學會舉辦的專題研討會上指出的:“英美文學課程在語言、文化學習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英語文學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提高英語水平,人文素質,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下面我們將具體介紹文學課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實踐情況。
二、文學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英語文學選讀課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教育學院從2003年開始,為了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水平以及人文素養而開設的公共必修課。在開設文學課之前,相關教師調研了文學課在本校和國內其他高校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教學和學生反饋情況。我們發現,英語文學課在各高校都面臨著困境與不足。大多數院校強調培養學生實用性的語言交流和具體的實踐能力,英語文學課程的課時量和內容被大大壓縮。同時,文學課因為教學方法單一,內容枯燥而不太受學生歡迎。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對英語文學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都作了相應調整,以滿足新世紀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1.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
英語文學選讀課是根據國家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的規定,為非英語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的為期一學期的選修課。選擇在三年級開課是因為我校三年級學生大多數已經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我們認為,在此階段開設文學課能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也符合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它能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學、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識,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同時,該課程還希望幫助學生較流利地運用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培養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需要指出的是,后者是我們課程教學的重點。
2.教學內容
在一些學校的英語文學課中,往往在講文學作品的同時也講文學史,這樣的效果并不太好。因為我們面向的是非英語專業學生,所以,我們放棄了專業性很強的文學史,主要以作品選讀為教學內容。在選擇課本時,考慮到學生的非英語專業背景和實際英語水平以及課時長度,我們并沒有找到合適的課本,因此,在充分掌握學生水平和興趣的情況下,授課教師自己編寫了《英語文學選讀》講義。教材并沒有按照一般的文學課本以時間或文學流派為線索編寫,而是分成不同的和學生生活相關的主題,如selfidentity,spiritualgrowth,love,family,socialchanges等。每篇作品開始部分有作者簡介,文本中附有生詞解釋,文本后有三類思考題,分為理解、闡釋和延伸理解三部分。每單元結束前還有文學術語介紹。當然,為了讓學生擴大文學的知識面,我們也選了一些著名戲劇或長篇小說的片斷,但數量不多。對長篇的文學作品,我們主要列出了閱讀書目,希望學生課后閱讀。此外,我們在選擇作品時雖然以英美作家的作品為主,也兼選了世界其他國家,如俄國、德國、尼日利亞、沙特等國的英語翻譯作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橫向比較中引發較深入的思考。同時,我們還特意選擇了一些中國作家與各個主題相關的作品,旨在引導學生在了解別國文化的同時,通過對比更清楚地了解本國文化,激發批評性思維。3.教學方法
我們認為傳統文學課之所以讓人感覺枯燥乏味是因為教師通常采取“滿堂灌”的“一言堂”式授課方式。為此,我們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于實踐中學習的教學思想,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大膽創造。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1)啟發激勵教學法。在每篇文學作品后都設計有由淺入深,從內容理解到主題探討等各種問題。在教學中提倡個性的發展,注意啟發和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分散性思維,就各類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不是僅僅聽教師的講解或名家權威的解讀。因為如果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所謂“正確”的觀點,不會自主思考的話,久而久之思想就會僵化,更別提創造性了。同時,因為學生的思維不受教師固有思路或權威的局限,他們也有更大的表達空間,覺得有話可說。
(2)小組討論教學法。學生在表達自己思想的同時,也要求和同學交流。通常我們會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有一句英語諺語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下,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分析文學作品,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討論的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會發現自己沒有想到過的新思路、新見解,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3)實踐活動教學法。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文學實踐活動,例如,文學創作、戲劇表演等,使原本枯燥、遙不可及的文學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貼近生活,使純知識、純文本的課程成為知識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課程。比如,詩歌創作讓學生開動腦筋,創造性地用英語表現生活,表達思想。這不僅符合年輕人渴望表現個性的愿望,增強其自信心,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以便更好地表現自我。
(4)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資源的運用使文學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比如,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而這種輕松的學習方式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文學的巨大魅力,上課的積極性會更高。再如,每個單元我們都會精選一些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名畫,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可引導他們借助不同的藝術形式對同一主題進行思考。
三、結語
通過四年多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認為,我校的英語文學選讀課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和人文素質。這門課自開設以來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在由學生打分的課堂教學評估中,這門課的得分一直在90分以上。而每年由學生組織參與的英語戲劇大賽更成為他們的節日,空前地激發了學習英語的熱情。文學課的作用不僅體現在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更體現在它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許多從事跨國合作工作的畢業生的反饋也表示,文學課的訓練使他們能很快理解跨國合作對象的風俗習慣和心理傾向,有助于領會對方的意圖,從而更好地推動合作。這一特點成為他們和其他院校學生相比所具有的優勢。其實國外的英語教育者也漸漸認識到文學在ESL/EFL教學中的重要,文學課出現在越來越多的課堂上。總之,我們的探索和實踐證明,文學課不僅能在大學英語課中開展,而且還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希望我們的實踐能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參考文獻:
[1]Bay-Petersen,Ole."OntheLanguage-LiteratureRift,andtheCaseforUsingLiteratureinLanguageClasses."[J].Papersfrom
theSeventhConferenceonEnglishTeachingandLearningintheRepublicofChina,May1991:29-45.
Guessing游戲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神奇的吸引力,這一游戲對于復習、鞏固單詞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文具這一單元,課前我把所有學過的文具收到一書包中,課堂上我讓一生上前逐一取出文具,放到身后問:“What''''sthis?”然后讓其他學生猜:“Isitapencil?”如猜中,全體學生說:“Yes,itisapencil.”猜中的學生可換下,自己出迷讓別人猜。如此反復,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性高,在反復猜的活動中,學生自然記住了單詞。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令全體學生把手放到背后,教師拿出eraserpencilsharpener......等實物,一件一件給他們看,這是eraser,這是ruler等等。再令他們全體閉眼,拿出一種物品,送到任何一學生手中,然后問:“Whohasaruler?”由學生猜,沒有的學生猜“Johnhasaruler.”或者“Maryhasaruler.”等等。如果John手里有一尺子,他就站起來說“Yes,Ihavearuler.”如果他沒有也立即回答:“No,Ihavenoruler.”教師也可以同時對學生說:“DoesJohnhasaruler?”他們回答:“Yes,hehasaruler.”教師可用多種方法變更問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
二、合理利用角色游戲,增強學生主動性。
如打破應用文傳統的分類教學,把教學任務分成三個模塊。第一模塊為“生活基礎模塊”,即面向校園的常用事務文書、條據類文書、日常文書、科技文書。
二、教學組織形式多采用小組學習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教學任務,師生按一定要求組織的活動結構,是師生間的相互關系和合作形式,因此也稱為教學的社會形式。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正面課堂教學、獨立學習、雙人學習和小組學習。如何在《應用寫作》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中采用小組教學,以上述第一個模塊“生活基礎模塊”當中的一項具體教學任務為例———“招聘啟事”—“求職信”—“計劃”。1.創設情境。首先把學生分為ABC組,根據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創設具體情境,采用頭腦風暴法,讓A組學生設想三年后所學的這個領域或所要從事的行業會有何發展,這個領域又有什么樣的人才需求。根據分析與討論,讓A組學生著手試寫“招聘啟事”。然后讓B組學生根據A組學生的“招聘啟事”寫相應的“求職信”。最后讓C組同學把A組同學完成的“招聘啟事”和B組同學完成的“求職信”結合起來分析要想順利過渡為“職場人”應在大學期間學習哪些知識、具備哪些能力,并依此寫《大學三年計劃書》。2.角色討論。現場模擬企業招聘,A組扮演招聘方,B組扮演應聘方。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從企業用人角度評述“招聘啟事”,從自身角度評述“求職信”。3.明確理論。由老師梳理并提出“招聘啟事”、“求職信”和“計劃”寫作的理論知識點,并指出三組學生在具體寫作過程出現的問題。4.小組討論。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組內成員團結協作,充分進行分析討論,盡可能多地提出修改意見。5.小組點評。組內成員互相傳閱、點評,個體進行初改。6.全班點評。引導學生點評各小組優秀習作,進行第二次修改。7.歸納總結,完善習作。由教師歸納“招聘啟事、求職信、計劃”的寫作基本理論和寫作技巧。
二、需求分析在課程設置中的必要性
束定芳等總結需求分析對我國外語學習的重要作用是:(1)為制定外語教育政策和設立外語課程提供依據;(2)為外語課程的內容、設計和實施提供依據;(3)為外語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確定提供依據;(4)為現有外語課程的檢查和評估提供參考。需求分析是課程設置的關鍵步驟和重要理論依據。課程設置是學校根據既定的培養目標,在一定的教育觀和課程觀指導下,進行課程開發及選擇的一系列活動。張紹翔(2001:53-55)、吳也顯(2009:2)、Schube(1989:17-18)等認為課程設置是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由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一系列有計劃的活動,且受一定的教育價值觀和課程價值觀決定和制約。課程設置在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既要體現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的一種方式。需求分析對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也具有重要意義。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找到學生現有的語言能力和某一專業知識水平與他們預期要達到的能力之間的差距。通過需求分析,教師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課程最終達到的目標,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需求分析指導下的醫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探索
(一)對用人單位目標情景分析——明確培養目標
專門用途英語與學生今后的實際工作和職業發展密切相關,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有重要影響。醫學英語的課程設置不僅要體現英語的培養目標,還要體現該專業的復合型、應用型特色。以素質教育和突出應用能力為主線,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培養具有較強英語交際能力和醫學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醫學英語人才。
(二)對學生的需求分析——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
需求分析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需求分析特別是學習需求分析能夠幫助教師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條件、學習者知識、學習者技能和策略及學習動機等,并幫助學生認清學習目的,使他們最大可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調動起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學生學習需求分析,重新設置大學醫學英語課程,在二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學習的基礎上,第三學期開設“醫學英語術語學”和“醫學英語閱讀”兩門課程,第四學期開設“醫學英語視聽說”、“醫學英語翻譯”和“實用醫學英 語寫作”等課程,強化從事目標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專業知識。
(三)對課堂教學需求分析——突出能力訓練,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行動過程,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課堂教學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提供更多關于學習者和課堂環境的相關信息,包括學習者感到目前缺乏的能力,學習者喜歡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者對課堂教學所有因素的感知及滿意度等。通過需求分析,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認知,實現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轉變,如增加課堂討論和互動交流,精講多練,小班授課,團隊學習等。在課堂上進行醫學語境英語下的實用英語訓練,突出專業英語特色,提高學生目標場景下的應用能力。
1.來源:建構主義教學思想主要地來源于皮亞杰的認知心理學,當然,后人在此基礎上又作了一些發展。
2.哲學依據: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認為: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2)物質世界的發展總是有條件的;3)物質運動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
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的提出正是基于這一哲學思想。
二、關于建構主義教學思想
一、核心內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二、意義:通過促進師生關系及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來改進課堂教學的結構,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和體驗、探究能力的主動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的發展。這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三、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建構主義教學思想能否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答案是肯定的!
1.任何學科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都是一個建構和完善過程,本學科也不例外。
2.小學英語教材的難度不是構成對學生建構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語言能力的障礙。
3.小學英語教學過程和方法本身需要建構。
二、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如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
1.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1.1小學低年級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建構適宜采用建構主義教學方法組織教學的詞類:1)物質名詞;2)行為動詞;3)表征描述性形容詞;4)方位介詞和關系介詞;5)代詞;
1.2詞匯教學的建構任務與程序:
不同學齡段的英語詞匯教學的任務與程序是不一樣的。
1)建立感觀信息與語音信息之間的聯系(實現音與義的結合);2)建立感觀信息、語音信息與單詞字母構成之間的聯系(實現音、義與形的結合);3)建構的方法:信息輸入;直觀演示;情境教學;信息輸出
2.1小學高年級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建構
1)建構詞形: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根據字母讀音規則,實現詞匯認讀的正遷移,形成自主認讀生詞的能力。
2)建構詞義:激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培養學生在話語語境中推測、判斷生詞詞義的能力。
2.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一、借助演示手段,通過觀察,對被觀察的對象進行比較,產生新的語言知識結構。
二、在話語交際實踐中體會、感悟語言結構知識。
三、在語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建構和認知新的語言現象,了解新的語法規則。
3.在對話教學中的運用
一、提供學生話語表達話題,引導學生建構話語表達的內容。
二、通過提供話語背景支持,開啟話語交際的話論,彌補教材會話語料的不足。
4.在語篇教學中的運用
一、建構語篇內容的輪廓,讓學生帶著有準備的頭腦進入語篇的學習狀態。成功與否,重在導入。
二、建構英語語言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文化意識。
三、建構語篇學習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
四、在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只是眾多教學思想中的一個流派。不能因為它有意義而排斥其他流派有益的教學思想。
因為中職學生接受英語課堂教學的時間不太長,接觸的的詞匯量少,掌握的詞匯量更是少之又少,能運用的單詞也就少。即使學生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沒有大量的詞匯量作為基礎,根本沒有辦法較為流利的將口語表達出來。學生會覺得自己不但表達不出來流利口語,還會受到別人的嘲笑,一點好處沒有,久而久之就會放棄說英語,從而徹底對口語失去興趣。我們可以看出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課堂口語訓練的困難和阻力是相當大的。
(二)對口語交際訓練存在著心里障礙,害怕被他人否定
將外國學生學習漢語和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作比較,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困難側重于寫作練習,而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側重于口語訓練。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呢,我們發現中國學生學習外語存在著好“面子”的心里障礙,中國的學生非常渴望被他人肯定,怕同學的嘲笑、怕老師的批評。這種心里障礙導致學生在口語交際訓練時焦躁不安,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正常思維和順利表達。
(三)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
“杰斯伯森(Jesperson)說過,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是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和使用外語。”在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教學訓練過程中,教學活動受地域條件、歷史條件、文化條件的影響,我國是一個以漢語言為母語的國家,在這樣的語言背景下學習外語,平常接觸英語的機會不多,學校的英語教學課程也有限,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的機會,在課外也根本沒有復興鞏固英語的語言環境。同時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對口語交際訓練設計的不科學合理的缺陷,課堂上的口語交際訓練大多是教師在主導,根本沒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口語教學中來,教師與學生缺乏必要的溝通,造成課堂缺少學生使用目的語的氛圍和場合。這樣的英語口語訓練環境,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四)缺乏進行口語訓練的興趣
中職學生在之前雖然有學習過英語,但是英語的基礎薄弱,英語對他們而言可以說是一門比較陌生的語言。初中學生易對英語產生障礙心理,主要體現在老師在課堂上抽查他們回答問題時,出現幾次錯誤回答以后,就會覺得英語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從而阻礙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他們不想記單詞,一聽到“聽寫”就感到恐懼;更不愿自己私下朗讀背記課文,覺得這是一件煩人的差事。久而久之,他們的“欠債”越來越多。結果有一部分學生面對英語課本就如同看到“天書”一樣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有的學生他們寧愿在考試中被罰,也不愿意在平時多下點功夫看單詞和文章。這些都充分的表明學生普遍不喜歡學英語,更畏懼開口說英語。
二、 提高中專學生日常英語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行輔導教學
交際能力是一個多維的,關于語言知識及其運用的能力。其核心就是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在不同場合對不同對象進行有效的、得體的交際。信息技術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為課堂是培養學生言語交際的主要陣地。在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英語教學,通過網絡傳遞和傳播信息,由此形成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信息源。由信息源激起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欲望,從而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不僅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還在語言實踐中融入了情感交流。通過網絡,可以向能力、層次不同學生發送不同的文件(信息內容不同)。學生在不同信息源的促動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相關要了解信息產生了的強烈交際欲望,從而形成了濃厚的交際氛圍以供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際。這樣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交際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二)加強口語發音訓練
要讓學生重視發音的練習,發好每一個音標,讀準每一個單詞。同時還要加強聽音、辨音的訓練,讓學生們了解音素的特征,掌握連貫語流中音的變化。還要讓學生們學習并掌握重讀,停頓以及語調的有關知識。要糾正學生的發音,教師要主動的與學生進行交流,不能只是播放完聽力材料就了事。
關注個體差異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教育的目的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拋棄舊模式下滿堂灌的做法,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探索、實踐和總結。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有創意的教學方案。同時,應認真分析學生知識結構的差異,找準新知識學習的切入點。在整體中尋求差異,掌握個體的不同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給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備課時展開高效的集體備課活動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從多角度、多方面以學生為本,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惑的一種教研活動。它的關鍵取決于小組成員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以突破難點為重點,以合作交流為手段,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制定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所以說集體備課就是教師自我認知,自我反思,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另一方面,集體備課不能取代個體備課,因為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而集體備課又是對個體備課的提升和完善,二者互相依存,相輔相成,所以需要教師在參加集體備課前,熟悉集體備課的內容,設計教學方案,發現相關問題,記錄心得體會,以便于其他教師探討,以“個體”促進“集體”,從“集體”反饋到“個體”,有效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水平。
(三)備課時要靈活設計教學
根據新課程標準,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新課程標準要求打破傳統的單一、被動式學習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發現式的學習方式,所以在備課設計教學時要以此為核心標準。
二、有效的課上教學新課程目標的落實
已成為現在初中教師教育的重要任務。為了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需要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一)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用新理念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英語,主動地學習英語是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所上的每一節課都要把枯燥的知識要點、教學目標與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使原本單調乏味的反復訓練,變得活潑生動,易于理解。新教材貼近學生生活,從實際出發,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素質培養。此外,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與各個學科的互相聯系,努力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和興趣,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討論等不同方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作為教師,應該堅持不懈、耐心地引導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欲望,設計好每節有趣味性的英語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學生快樂地去探求英語知識。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影響
課堂效率的眾多因素中,課堂氛圍占有一席之地。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能使教師輕松自如地教學,也能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只有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尊重、信任、關愛,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才能更好地配合,學生與學生之間才能更有效的互助與合作,這樣才能使課堂交流氣氛更加熱烈,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更加高漲,思維也能更加敏捷,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順利地進行。在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作為教學的促進者、引導者,而不是傳統的權威擁護者,所以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從一個新的視角重新審視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對學生自信能力的培養
在英語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都看到進步的希望,逐步建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是很關鍵的。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把目標設定在學生經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水平上,讓學生對新舊知識連成體系或者網絡。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能夠達到的實際進度,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教學進度,把教學內容知識難點合理分解,分層推進,逐步建立學生的自信。再者,最簡單的就是鼓勵學生用英語發言,大膽說、大膽講,克服自身的恐懼弱點,在交流中產生共鳴,逐漸形成自我意識,相信自己可以,這也是提高學生自信的一種有效方式。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提高了,那么對英語學習也就產生了動力,從而更能有效地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