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7 08:17: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物理學史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系統教學法的基本特點
1.1注重信息系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論解釋學習活動,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分為動機、領會、獲得、保持、回憶、概括、動作和反饋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是分別以學習者在學習中所發生的心理活動過程為依據的,相應的八種心理過程為:期待、注意、編碼、儲存、檢索、遷移、反應和強化。從學習動機的確立到學習結果的反饋,就是從學習愿望的產生到愿望的滿足,揭示了人類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既然如此,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把教學活動看作是一個完整的信息傳輸系統,系統中的每一階段都是為學習者安排外部教學情境,以支持他們每一階段的學習。
1.2明確教學目標整個教學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將它有效地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有了明確的目的,而“當一個人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并以它來推動自己的學習時,這種學習的目的就成為一種有力的動機。”
1.3強調意義接受學生學習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義接受學習。學生學習是以間接知識為主,學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人類的知識財產。而接受法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大量知識,避免走很多彎路。但是,我們要求的是進行有意義接受,而不是機械接受。有意義接受,不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識,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2.系統教學法的課堂設計
根據加涅的學習階段理論,學生的學習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系統而完整的信息加工過程,也是信息的攝取、加工、貯存和反饋的過程,即知識的知覺選擇、理解領會、記憶貯存和作業反饋的過程。課堂教學設計必須為這一過程,特別是內部加工過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為此,我們把課堂教學設計為四個階段。
2.1自學探究;知覺選擇階段每上一節課,教師事先擬發自學提綱,提供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和要求。接著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組織學生自學教材、觀看演示、動手做實驗、展開討論等。教師巡視指導,啟發質疑,收集學生中的各種問題。
這一階段,是知覺選擇的過程。學生對教師講授的教材內容,引起注意,有意識有選擇地運用視聽知覺進行感知,定向地攝取知識,獲得感性認識,但對教材的意義尚未真正理解。
2.2重點講解;理解領會階段針對學生自學探究的情況,教師進行重點講解,澄清模糊觀念,解答疑難問題,加深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特別要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串聯精講,縱向串講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橫向串講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系,講清易錯易混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這一階段是在知覺選擇的基礎上領會和理解教材。領會,是明白、知曉知識的意義及結構、規律,在領會過程中,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釋新知,并把新知納入舊的認知結構中。理解,是揭示事物本質的過程,在理解的過程中,將個別事物、個別現象類化、概括為普遍的原理;或者將一般原理具體化,用一般規律解釋個別事物或個別現象。理解領會是知識獲得的重要環節。
2.3整理吸收;記憶貯存階段教師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要掌握的幾個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學生運用這些概念和規律時經常出現的錯誤并分析其原因。接著,創造安靜環境,讓學生默記本節所學知識。
經過理解領會,知識就進入記憶階段,通過記憶,保持知識,習得知識,實現學習知識的期望。為了保持知識,就必須根據遺忘規律,指導學生同遺忘作斗爭。
2.4練習鞏固;作業反饋階段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教師提出各種類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習題,讓學生當堂練習。根據學生反饋出來的信息,教師予以必要的矯正和輔導。
如何充分發揮測試的功能,更深層次地分析測試的數據,進一步運用測試的數據和學生答題的信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科學診斷、準確分析和有效指導,值得思考和研究.為此,嘗試構建一種針對測試結果的分析與診斷,其目的在于依據測試的試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干預和引導.幫助教師分析教學和學生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一道試題為例說明分析與診斷的設計思路和內容要求.
二、分析與診斷應建立在規范命題的基礎之上
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與診斷,應該從命題的環節開始.在試題的命制過程中,命題者要有編制清晰的命題藍圖,對整個試卷做好規劃.同時,對每一道試題都要加以認真研究和揣摩,使每一道試題都有明確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以及典型模型,便于教師和學生對測試結果的分析.
圖1
試題 如圖1所示,滑板運動員從傾角為53°的斜坡頂端滑下,滑下的過程中他突然發現在斜面底端有一個高h=1.4 m、寬L=1.2 m的長方體障礙物,為了不觸及這個障礙物,他必須距水平地面高度H=3.2 m的A點沿水平方向跳起離開斜面.已知運動員的滑板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忽略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已知sin53°=0.8,cos53°=0.6)求:
(1)運動員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的大小;
(2)若運動員不觸及障礙物,他從斜面上起跳后到落至水平面的過程所經歷的時間;
(3)運動員為了不觸及障礙物,他從A點沿水平方向起跳的最小速度.
該題的知識立意:試題所涉及的知識包括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平拋運動規律、滑動摩擦力以及牛頓運動定律等.該題的能力立意:將斜面上的直線運動和平拋運動相結合,注重考查學生對運動過程的分析能力,包括對物體受力的分析、運動性質的分析以及對運動過程的分析能力.試題采用的典型模型是質點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和平拋運動.
三、分析與診斷的內容
每次測試結束之后,要通過閱卷及時統計學生對試題的解答情況,對學生的解答給予認真的分析,不僅要給出成績的統計情況,而且要針對試題和學生的解答情況給出具體的分析,作為學生自我診斷的參考依據.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點撥思路,從試題的立意入手,分析試題的解答思路.
學生在緊張的測試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在對試題的的解答,沒有時間去深究試題的立意.因此,為了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命題者的意圖,有必要對試題進行詳盡地分析和解答.同時,對試題解答的過程也給出規范表達的范例.如對前面的試題可以給出解題的基本思路和規范的解題過程兩個方面.
解題思路.運動員的運動分為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沿斜面滑下,運動員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此過程中,運動員沿斜面方向受到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和摩擦力作用;第二個過程運動員從A點沿水平方向跳起后做拋物線運動.此過程中運動員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
解題的過程.(1)設運動員連同滑板的質量為m,運動員在斜面上滑行的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mgsin53°-μmgcos53°=ma,解得運動員在沿斜面滑下的加速度a=g(sin53°-μcos53°)=7.4 m/s2.
(2)運動員從斜面上起跳后沿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自由落體公式H=gt2/2,解得t=0.8 s.
(3)為了不觸及障礙物,運動員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起跳后豎直下落高度為H-h時,他沿水平方向的運動的距離為Hcot53°+L,設他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時間為t′,則H-h=gt′2/2;Hcot53°+L=vt′,解得v=6.0 m/s.
2.分析問題,針對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障礙進行分析
根據學生解答情況,教師歸納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供學生在診斷的過程中參考.即使一部分學生對該題的解答是正確的,這樣的問題對這些學生也會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因此,教師要從閱卷過程中認真總結學生的典型問題并加以歸納和整理.
如前題中的典型問題主要在第(1)問和第(3)問.第(1)問的錯誤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種出錯在于計算;第二種出錯在于三角函數,把重力沿著斜面向下的分力寫成了mgcos53 ,把對斜面的壓力寫成了mgsin53 ;第三種錯誤是對受力分析不明確,把正壓力想當然地認為是等于mg.第(3)問題出在三角函數和研究過程的選取.三角函數出錯的同學把運動員豎直下落高度為(H-h)時,他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寫成了L+Htan53 ;研究過程上出問題的同學認為發生(L+Hcot53 )的水平位移的過程中,下落的高度是H.
3.歸因分析,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診斷,指出其錯誤的原因所在
歸納典型問題之后,要對各種類型的問題進行相關的歸因分析,使教師和學生對問題存在的根源進行分析,診斷出存在問題的原因,以便采取恰當的彌補措施.
如前題中學生出現的問題絕大多數是在三角函數的表示上,說明學生對物理中所用到的數學關系尤其是幾何關系不夠熟練,這也是一部分學生數學能力不夠的表現.而另一部分學生在分析物理過程中出現障礙和偏差,其原因是由于對一些典型物理模型的分析方法還不夠熟練.
4.反思教學,結合試題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分別提出具體的措施建議
從測試中反映出的問題,折射出了在學和教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具體的補救措施.要依靠經驗豐富的教學人員針對問題分別對于學與教給出具體的指導.這也是對測試進行分析與診斷的真正目的.
如對上題診斷的結果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建議.從教的角度來看,因為多數學生的問題出在三角函數的表達,所以平時教學中應進一步夯實基礎,對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關系要認真落實,不能認為其比較簡單而忽略.對典型物理模型的分析過程要更加重視,尤其要帶著學生對典型的物理模型中的運動和變化過程逐步分析,使學生真正掌握分析物理過程的基本方法.同時在教學中要重視對解題過程的規范思維和表達,按照運動過程規范地進行思維,規范地畫出受力分析圖和運動過程草圖.
從學的角度看,首先分析自己在該問題上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受力分析、物理過程分析還是三角函數關系.加強解題的規范性,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按部就班地畫受力圖,明確相應的平拋過程發生的水平位移和豎直位移,搞清楚相應的三角函數關系.
5.注重提升,給學生相近的試題,對問題進行彌補
為了幫助學生彌補不足,僅僅靠前面的總結還不夠,還需要針對試題給學生幾個與原題相似的練習題,一般以2~3個習題為宜.讓學生通過練習再次鞏固相關的知識,強化有關的方法,使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同時要注意,所給的試題要與原題相匹配,不宜過難或過易.
如針對前題可以給出以下的相似試題.
圖2
(1)如圖2所示,一高度為h=0.2 m的水平面在A點處與一傾角為θ=30°的斜面連接,一小球以 0~5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運動,求小球從A點運動到地面所需的時間(平面與斜面均光滑,g取10 m/s2).
某同學對此題的解法:小球沿斜面運動,則hsinθ=v0t+12gsinθ?t2,由此可求得落地的時間t.
問:你同意上述解法嗎?若同意,求出所需的時間;若不同意,則說明理由并求出你認為正確的結果.(答案:0.2 s)
圖3
(2)傾斜雪道的長為25.0 m,頂端高為15.0 m,下端經過一小段圓弧過渡后與很長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圖3所示.一滑雪運動員在傾斜雪道的頂端以水平速度v0=8 m/s飛出.在落到傾斜雪道上時,運動員靠改變姿勢進行緩沖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彈起.除緩沖外運動員可視為質點,過渡軌道光滑,其長度可忽略.設滑雪板與雪道的動摩擦因數μ=0.2,求運動員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離(取g=10 m/s2)(答案:74.8m)
三、分析與診斷的使用效果
以上的分析與診斷在筆者所在地區的連續兩個學年度各次統一練習過程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學生反映對學習的幫助較大,而且教師也普遍反映對教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教師和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每一次的命題意圖,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加清晰,對學生的指導更加具體而且針對性更強.
一、兩種教學方式的探析
本文的綜合議題就是高三總復習物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的結合運用,要讓兩者互相聯系、融合,提高高三物理總復習的復習效果,從而為學生高考貢獻一份心力。在沒有探究兩者結合運用之前,我們先分別分析一下探究式學習方式和接受式學習方式,認真剖析一下兩者的優缺點。
1.探究式學習方式
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的主動性較強,主要倡導廣大高三學生在物理總復習中,要堅持獨立發現問題的意識,鼓勵學生去自主發展學習。展開了說,探究式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通過自我探索、鉆研的途徑去獲取知識,同時來提升獲取知識的能力,是通過學生能力的提升來實現知識學習的方式。這種學習方法的缺點是:探究式學習可能用的學習時間更多一些,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識點都適用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這種學習方式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還有一點就是如果過多地使用這種學習方式,會導致學生物理知識學習和復習得不系統、基礎性知識掌握得不牢等缺點。
2.接受式學習方式
在接受式學習中,老師的主動性更強一些,學生基本都處于被動接受型,此種學習方法主要倡導廣大高三學生在物理總復習中,跟隨老師的思路系統地、全面地、按部就班地扎扎實實復習。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更著重于鞏固記憶、強化訓練,就是“我講你聽、不會就問”“多聽、多記、多練”步步為營的教學復習方式,是比較傳統也比較見成效的方式。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在于:比較僵化、不生動,在鼓動學生積極參與和鍛煉學生動手上做得不好,有死記硬背之嫌,訓練習題過多顯得機械,有時擺脫不了“講―練―講”的“題海戰術”。
二、兩種教學方式的有效結合運用
為了能在高三物理總復習中求得最佳的教學和學習效果,需要我們把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兩種方式巧妙、科學地結合在一起。充分保證高三物理總復習普通知識的規律化、零碎知識的系統化,還要充分保證學生的物理學科能力和能力品質,保證學生在物理學科上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
1.接受式學習來奠定復習基礎
在高三物理總復習中,接受式學習是必不可少的,老師必須帶領學生按照接受式學習方式將物理中力、熱、電、光、原子五大專題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原理公式等基礎知識,都要通過接受式學習方式帶領學生進行記憶和訓練。在這一輪復習中,需要老師帶領學生把高中物理知識的所有知識點都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掃描,系統化地把檢測的知識梳理一遍,為全面復習打好堅實的基礎。除了基本概念和各類公式等,還要帶領學生熟練掌握如下10種物理基本分析方法:①受力分析方法;②運動分析方法;③過程分析方法;④狀態分析方法;⑤動量分析方法;⑥能量分析方法;⑦電路分析方法;⑧光路分析方法;⑨圖像分析方法;⑩數據處理方法。在復習基礎知識和傳授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習題訓練,通過大題量的訓練來鞏固知識和方法,這樣也為與探究式學習法很好地結合打下了基礎。
2.探究式學習來增加能力和積極性
物理不同于一般學科,不僅僅關乎高考人才的培養,也在為國家各個高、精、尖的領域培養和輸出人才,物理教學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自主研究和研發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培養,即便是在高三物理總復習時期也不要忘記物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在科學地教學、學習和復習中使用探究式教學學習方式。例如,在探究式學習“探究單擺的周期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章節時,不但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要學生自動導出相關公式,探究式教學就可以宣告成功。這節課的知識點雖然相對簡單,單擺的周期公式也比較容易記憶,但是,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決定單擺周期的各個因素,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自測定不同擺長的單擺周期,除了一些簡單的引導之外,所有計算程序都讓學生自己來完成。盡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通過自己測得的9組數據與圖像法結合起來進行數據分析,即T∝■,之后再用同樣的方法,找出T與g的關系,T∝■/■最后在輔導老師的引導和提醒下,得出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我們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把公式的來源、相關公式及其他物理知識點牢牢地記憶在腦海中,比死記硬背記憶得更牢靠。
3.兩者相輔相成的結合
在通過接受式學習讓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之后,就可以發揮他們記憶存儲的優勢,展開新一輪的總復習。可以采取對比、歸類等各種互動式的方法,實行活化性的知識再促進、再消化,當然這樣的促進和消化是以牢固的基礎知識為根本的。有了這樣一個根本,就可以有效地把接受式與探究式兩種方法成功地結合起來。比如,對高中物理中力學、熱學、電學、光學等章節圖像的深入理解,這時我們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地對v-t圖、p-v圖、u-i圖、EK-v圖等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學生的深入探究,讓他們將原來看似支離破碎的知識點綜合、有效地連接、聯絡起來。除此之外,學生在通過對圖線的縱軸、橫軸等含義的圖貌結合的理解和認識,會進一步促進學生從諸多的方面全方位認識圖線的物理意義,讓學生對很多物理知識點有更深的認識,隨之提升的還有學生的應用能力。可以說,在學生熟練、牢固掌握基本、基礎知識之后,再進行一些啟發性的操作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驗,那么,學生就會對所學的物理知識融會貫通,這個時候也就到了接受式與探究式相輔相成、最佳配合的時候,也是學生在高三物理總復習見效最快、最佳的時候。
4.兩者取長補短地推進
我們在前面已經分析過,兩種學習方法雖然是相輔相成的,但也是各自有著各自的優缺點的,所以在二者結合的時候,既要取長補短、又要揚長避短。大家都知道,高三物理復習的主要任務是對所學物理知識進行綜合提高的過程,主要分為單元復習、階段性綜合訓練、綜合復習和高考適應性訓練等幾個階段。其中有一個環節是題海戰術,這就是接受式教學的主要復習方式,如果長時間地進行“文山題海”式的復習就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所以,這個時候可以發揮一下探究式學習方式,采取精選模擬試題的方式去調動學生的興趣。另外,利用學生對精選模擬試題的重視程度,繼續地、持續地發揮精選模擬試題的作用,采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探究式學習方法,調動和培養學生聯想與變通的本領,提出幾條變通的思考點:①讓學生自己歸納一下精選模擬題中的知識點;②劃出重點題,讓學生尋求一下該題有沒有其他的求解途徑和可行性辦法;③看一看是否可以多題一解,總結題型之間的相似之處;④看一看是否可以一題多變,題中涉及的公式和原理有哪些。總之,讓兩種學習教學方式長短互補,推動高三物理總復習順利推進、有效進行,奪取高考新勝利。
接受式學習具有傳統和歷史悠久性,探究式學習具有創新和鮮活生命力,舊的與新的,傳統的與現代的,豐實的與鮮活的,這一切就是要充分發揮它們的長處,及時彌補和克服個中存在的不足,讓二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提升物理教學和復習的成效,就是我們探研的根本目的。接受式學習也興焉,探究式學習也勃焉,在漫漫征途中我們努力探索,尋求物理教學更好、更優秀、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其路也漫漫焉。
參考文獻:
[1]王燕華,李衛平.物理教學中探究式和接受式學習結合[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6(1).
[2]夏燕舞.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上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2(4).
物理學史是研究物理學發展的學科,它是物理科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已成為物理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大熱點。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呢?
一、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的意義
1、滲透物理學史有助于實現高中物理教學的目的。
物理學史教育對于發展學生科學素質影響最大。因為,一個人的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行為等大部分科學素質要素,都要建立在對科學及科學發展過程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逐漸形成,這些都與物理學史教育有密切關系。通過物理學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激發追求真理、獻身于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的精神。所以,為了實現現代中學物理教學目的,必須加強物理學史教育。
2、滲透物理學史有助于培養科學的思維模式。
物理學史可以提供豐富的物理科學發展的史料,將物理概念、定律的歷史發展過程展現給學生,使之熟悉科學家發現規律的思維過程和科研方法,并從科學家的成功中得到啟示。從長遠意義上講,學生掌握這些內容比學習物理知識、技能更為重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接受科學方法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科學的思維模式。
3、滲透物理學史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
關于物理學中的各個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規律,在歷史上都有它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有的甚至曲曲折折,只有了解了他的這些知識,才能深刻掌握它們的物理意義,而且有利于鞏固和加深理解已學過的物理知識。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的方法
1、“物理學史――歸納”方法
“物理學史――歸納”方式是以歷史為背景,以大量比較一致史料為題材,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和提煉,歸納抽取出概念規律。這是物理學史教學的常用方式。它比較簡單,便捷。上課時,教師娓娓道來,學生的思維強度較低,有很好的故事性和情趣性。學生學習時能獲得良好的心理感受。在故事中略作思考,通過歸納,便可得出結論。比較適合于文科特質學生,低年級學生,或者作為理性抽象的物理課堂的一種調節。但這種簡單的操作方式完全符合全民普及性教育、科學素養提升、人文和科學結合的時代要求。
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第1步,在教學開始時先通過描述現象或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聆聽或觀察,教師提出或學生自己得出這節課所面對和要解決的問題。
第2步,教師向學生介紹歷史上的這個問題。
第3步,提供歷史上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相關的各種現象、實驗、及類似的不成熟觀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總結。
第4步,形成對這個現象或問題的正確認識、形成概念、認清規律。
第5步,視情況對概念進行適當評價。運用概念或規律解決問題,加深理解。
2、準歷史法:
所謂“準歷史法”,就是在忠于歷史事實的情況下,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學史料進行組織后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來達到一定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要求科學的還原那些重要的歷史足跡,是對歷史最具體的重演,是很好的過程體驗教學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規律并從相關歷史事件中廣泛吸取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蘊含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把物理學史教育真正實踐在課堂教學中。
具體步驟是:
1)將物理學理論(教學內容)的歷史發展過程按問題起源――提出的工作假設――思辨以得出推論――實驗或思想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假設的修正及結論的推廣進行整理,以形成教學內容的“準歷史”過程。
2)、 將學生對物理知識(教學內容)的一般認知過程,即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提出問題――假設或猜測-實驗探索-結論及對認知過程的反思,整合到已組織形成的教學內容的“準歷史”過程中,形成具體的教學過程。
3、“物理學史――探究”方式
“物理學史――探究”方式是對歷史最具體的重演,是很好的過程體驗教學方式。重演的過程中蘊涵了大量的方法和哲學思想。這些深刻的實驗思想會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最后通過實驗,用鐵的事實告訴學生正確的科學規律。這整個過程能充分體現出物理的學科特征――理性和實證。這也是“物理學史――探究”方式最需要體現的過程和思想。
關鍵詞:
文化視野;高中物理
學生在高中畢業若干年以后,他們中很少有人記得牛頓運動定律或者動能定理,課本上所學的知識基本又還給老師了。我們高中教師如果在日常的物理教學能上升到文化的層面,注重學生素養的提升,很多年以后我們的學生可能已經不記得高中物理知識,但是他們依然記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想方法以及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滲透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很多的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文化的重要性,只注重物理知識的講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過度地側的物理知識的傳授,隱去了物理知識發現過程中的科學思想和創新智慧,淡化了科學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的人文啟示等科學本質。讓學生覺得高中物理其實就是有大量的枯燥的概念、規律、公式和習題的集合,導致了很多學生喪失了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在很多學生的眼里高中物科被公認為高中階段最枯燥最難的學科。自《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發表至今的幾百年間,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物理文化。把這些精彩的物理文化進行加工和重組,滲透到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去,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根據名師工作室的一些專家和名師提出的一些做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文化視野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環節。
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新世紀國家對教師有著很高的要求,我們教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要做到很專,同時在自己領域之外還要做到很雜。我覺我們教師什么都要懂一點。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子孫后代留下了許多輝煌燦爛的文化,對于優秀歷史傳統文化,不但需要我們教師去傳承,而且還要發揚光大。孔子是一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有弟子三千,孔子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為我們所用。所以說教師要多閱讀一些儒家思想的書籍,從而達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的目的。有很多人喜歡聽于丹講課,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于丹有著較高的人文素養,于丹的課堂散發出來的人文氣息讓人折服,聽她的課就是一種享受。我們物理老師雖然不能像于丹那般的有人文素養,但是在枯燥的物理課堂上如果能夠滲透一些文化的因素,不但能調節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重視物理文化素材的選取
高中學生正處于求知欲較強的狀態中,尤其是對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學科。高中物理因為有較多的定理、定律、模型以及太多的習題。該階段中的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稍顯乏味。在物理的教學中如果能滲透一些有趣的物理文化的元素,既能起到調節物理教材的枯燥與乏味,又能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積極性。物理文化可以使得我們的課堂變得充實,學生可以體會到探索及發現的喜悅,感覺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能夠清楚的理解某一定理或定律形成的全部情況,這是傳統的教學很難達到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萬有引力與航天這一章中有很多的物理文化,我們一定要選擇一些好的物理文化有利于物理教學。所選的物理文化最好還要兼顧傳播正能量。素材的在講到本章第五節宇宙航行時,我們可以找一些有關我國航天事業方面的視頻(新聞聯播)。這些視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斗志,還可以起到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甚至還可以幫助部分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奮斗目標。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充實了課堂,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我國近些年在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
三、以物理學史的教學為契機,對學生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由于高考對物理的考查只注重對科學知識的考查,導致了很多老師在教學上急功功利。在學校每周的物理備課組會議上,經常聽老師們說:伽利略對自由落體的認識這節課我只花了五分鐘就講完了,還有的老師說經典力學的局限性這節課我沒上只是讓學生課下自己看看,也有的老師說行星的運動這一節內容我花了二十分鐘就講完了等。其實這些課都與物理學史有關。花了幾分鐘就上完我覺得是因為老師對物理學史本身不是很清楚,講不出所以然。要么是因為老師對物理學歷史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這一節的高考的知識點部分已經講解清楚了,只是教會學生怎樣考試,忽視了物理學史的作用。使得學生喪失了一次很好的受教育機會。一部物理學史其實就是一部奮斗史,與科學知識相關的這些偉大的物理學家們成功的背后有著許多令人辛酸的故事,這些故事一定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四、總結
將文化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具有現實意義,物理教師應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措施。結合學生特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選擇物理歷史內容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從而推動我國物理教學更上一層樓。
作者:董明主 單位: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一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學科知識結構為核心的傳統課程標準體系逐漸向以個人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為主體的核心素養模型轉化,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現代教育的新目標。雖然新課程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就我國目前高中物理教學現狀而言,總體成效還是不夠高,許多教師沒有真正走出傳統教育的束縛,不能凸顯自身引導者的作用,題海戰現象不能遏制,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筆者在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中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踐行:
一、巧提原始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所謂原始物理問題,就是指社會生活、生產及自然界中客觀存在、能夠反映物理學概念、規律本質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物理現象。普遍注重原始物理問題是高中物理教學理念的新突破,假如不加強原始物理問題的訓練,就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甚至阻礙物理教育事業的發展。客觀性與開放性是原始物理問題的顯著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原始物理問題時,一定要激勵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進行發散思維,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案例1:我在執教“牛頓第二定律”這一內容時,不是直接介紹牛頓第二定律,而是通過原始的物理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逐步讓學生感悟科學來源于實踐、實踐是科學發展的動力的道理。首先,從慣性定律入手,讓學生明白質量是衡量物體慣性的標準系數,加速度與質量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其次,讓學生親自操作如下實驗:某一物體質量不變,在不受力的狀態中加速度為零;受力后加速度立即發生變化,受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把兩個不同的物體放在受到相同力的狀態下,導出質量輕的比較容易拉動,質量與加速度成反比,m(質量)小a(加速度)就大。第三,對定律進行導出,通過師生互動性實驗導出公式F合=ma,m表示質量,F合相當于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假如研究的物理對象是若干物體時,那么就用m來表示若干物體的質量和;若a作為研究對象時,則在合力F下出現加速度,a與F合的方向保持完全一致。最后,通過師生互動性討論、總結后得出如下結論:當一個物體的合力不變時,加速度也不保持不變常態,并且呈現直線運動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合力發生變化時,其加速度也發生相應的變化;當合力處于零的狀態時,加速度也是零的狀態,此時物體就處在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在這樣的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把學生的實踐操作與學習的物理知識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輕松掌握牛頓第二定律。
二、滲透物理學史,錘煉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高中物理新課標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許多物理學史滲透了與物理學有關的自然科學以及其它學科的知識,是一門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思維科學和自然科學有機統一的綜合性學科。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滲透物理學史,能使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意志得到磨礪,心智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抓住三個環節:①把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有關物理學史故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②教師選擇的物理史故事只有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自主探究氛圍;③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 可以采用學生課外進行課題研究的方法,從而有效解決科學史學習比較費時和教學課時少的矛盾問題。由于物理學史蘊含中豐富多彩的教育因素,因此,它在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能起著獨特的作用。
三、優化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基礎學科,其概念和規律只有借助實驗才能逐步形成和建立,物理學科中的理論假設非通過實驗驗證不可。學生學物理時不做實驗,那屬于紙上兵,甚至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因此,實驗與探究能力是高中物理學科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包括實驗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以及實驗數據處理能力等。2010年以來,江蘇省高考物理試題中對實驗的考查要求越來越高,創新實驗將來也是高考物理實驗命題的熱點和難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務必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案例2:我在引導學生操作“安培力方向”的實驗探究活動時,要求學生在掌握電流表的工作原理的基礎,正確運用左手定則操作。
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把一鋁箔條折成天橋形狀,用膠紙粘住兩端,使蹄形磁鐵橫跨過“天橋”,結果學生發現了如下奇妙的現象:在磁場中的鋁箔彎曲起來,從而誘發學生產生好奇心。
物理學史具有豐富的內涵,在物理知識教學,科學思維和方法的教育,培養對物理學積極的態度以及樹立科學人文精神等方面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將物理學史的內容溶入課堂教學是一種優化教學切實可行的選擇,能真正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推動學生的發展。那么,如何進行高中物理史的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加強高中物理學史教學的必要性
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人才競爭的挑戰,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我們培養的人才應有需要多方面的、綜合性的心理品質。科學素質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素質是由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與行為等要素組成。科學意識是指對科學本質及價值的正確認識,表現為對科學的積極態度,如對科學的信任、依賴、追求等。科學精神是指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索的積極心理狀態,其核心是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探索創新的思想。科學知識,是指反映客觀世界的知識體系,如物理、化學等等學科知識。這里所說的科學方法,主要指科學思維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大多蘊含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科學行為是指受科學思想意識支配表現出來的外在活動,對于中學生來說,主要指在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科學的習慣和方式。從目前中學學科設置的情況看,培養中學生科學素質的任務,主要由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教學承擔,其中,物理教學的責任最重。顯然,培養中學生的科學素質,已成為現代中學物理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因而成為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需要進一步研究物理教學中影響科學素質發展的因素,物理學史教育對于發展學生科學素質影響最大。因為,一個人的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行為等大部分科學素質要素,都要建立在對科學及科學發展過程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逐漸形成,這些都與物理學史教育有密切關系。通過物理學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激發追求真理、獻身于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的精神。所以,為了實現現代中學物理教學目的,必須加強物理學史教育。
二、進行高中物理史的教學策略
1、加強物理學史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眾所周知,能否發揮教材教育功能的關鍵在教師。同樣,為了有效發揮學史教材的教育功能,物理教師本身也必須具有較高的物理學史素養,這樣他才能在掌握學史知識的基礎上,從認識方法論的角度,把握物理科學的發展軌跡與規律,才能挖掘學史的教育功能。不僅如此,提高學史素質對教師全面理解和把握物理學科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水平,具有長遠的意義。
2、掌握物理學史的教學方法
1)滲透法:
所謂滲透法就是把與物理課程相關的物理學史知識恰當地穿插在物理課堂中來逐步開展物理學史教育的方法。物理學史的滲透可以以問題為線索來引入物理學家的軼聞趣事或者以往物理學家研究的過程或片斷,可以是大篇幅,也可以是幾句話,甚至一副圖等,此舉不僅可以緩解學習者的學習疲勞,激發物理學習的熱情,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接近科學,增加物理學對學生的親和力,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具有洞察力;還可以使他們以一種移情的方式設身處地體驗以往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促使他們主動學習和建構知識,并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2)準歷史法:
所謂“準歷史法”,就是在忠于歷史事實的情況下,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學史料進行組織后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來達到一定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要求科學的還原那些重要的歷史足跡,是對歷史最具體的重演,是很好的過程體驗教學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規律并從相關歷史事件中廣泛吸取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蘊含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把物理學史教育真正實踐在課堂教學中。
具體步驟是:
a、將物理學理論(教學內容)的歷史發展過程按問題起源——提出的工作假設——思辨以得出推論—實驗或思想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假設的修正及結論的推廣進行整理,以形成教學內容的“準歷史”過程。
b、將學生對物理知識(教學內容)的一般認知過程,即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提出問題-假設或猜測-實驗探索-結論及對認知過程的反思,整合到已組織形成的教學內容的“準歷史”過程中,形成具體的教學過程。
3、“物理學史——歸納”法
【中國分類號】G633.7
目前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系統的熱門話題,學科教學承擔著提高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主要任務,加強高中物理方法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是物理學科教學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方法教育在相當程度上涵蓋了物理學科德育教育的內容和要求,是物理學科落實德育目標的具體體現。 相當多的物理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生掌握知識,即學會。其實對學生來說,學會一些基礎知識只是形成一種學習能力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會學,即掌握探索新領域、新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有這種會學的本事,才有可能實現終身教育的目標,才能進入創造開拓新領域的更高層次。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的意義
1.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能夠優化物理教學過程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知識的學習與方法的掌握是相輔相成的。一般需要以科學的思維對知識進行思索,得出規律性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又可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物理學科是物理理論知識和物理科學方法的有機構成。學生學習物理后,如果沒有掌握物理學科包含的方法,就不算真正掌握物理。
2. 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任何學科的學習,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即提高學生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學生掌握了多方面的能力上。而要提升能力,必須掌握方法,因為掌握了方法,就具備了相應的能力。當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知識呈現爆炸式增長,掌握方法才是提升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因為這種能力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
3.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有助于培養創新性人才
英國學者貝爾納曾經說過,“在科學領域,方法的掌握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沒有方法的創新能力培養只是空談。”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只有注重方法教育,讓學生掌握創新的方法,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此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注重方法教育,讓學生較早接受方法的指導,可以讓學生在不久的最富創造力的青年時期發展得更好。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1.堅持提煉總結,長期滲透的原則。物理學科的方法是不可能離開物理知識而孤立存在的,而是滲入到具體的知識點中。物理老師在教授物理知識的時候,應該注意提煉總結物理方法,并不失時機地將隱藏在物理知識背后的方法介紹給學生。此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堂課兩堂課可以達到目的,取得效果的,應反復滲透,長期堅持。
2.堅持老師主導下的學生配合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大多數時候是老師處于教學主導地位,學生處于配合地位,即老師應該動員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高效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也不例外,老師處于引導地位,帶學生入門,學生應該在老師的啟發下主動積極地學習作為對老師的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滲透方法教育。
3. 方法寓于知識教學之中的原則。物理學科的方法是關于自然現象的思維方法的基礎,以物理知識為載體的,而且物理方法的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應該以物理知識教學為主要內容,方法教育應該結合知識教學進行。如果脫離物理知識進行方法教育,肯定是空洞無內容的,學生學起來索然無味,無法達到教學目的;如果只注重物理知識的講授,忽視方法教育的滲透,那么培養的學生就會缺少科學精神。
4. 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是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是信息處理的主體。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創設特定的情景,吸引學生深層次的投入,鼓勵學生在多種矛盾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重點在于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鍛煉,能夠獨立地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即掌握相關方法。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的途徑
1. 深入挖掘教材中科學方法因素。物理方法是以物理知識為載體,高中物理教材中并沒有花費大篇幅介紹物理方法,許多科學方法隱含在教材的知識邏輯體系之中,需要教師深入挖掘,長期滲透。比如,教師應該根據物理學史提供的線索,對比物理學科發展過程中的方法,對教材中用什么方法描述物理現象,用什么方法設計物理實驗等等進行深入思考,總結,并提煉出方法。物理老師只有充分找出物理教材中的方法,才能切實地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方法教育。
2. 針對不同的方法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不同的課程內容,隱藏著不同的方法,比如,論證課應注重邏輯推理法,驗證課應注重實驗觀察法,探索課應注重發現法等。物理老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更有效地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
3.滲透方法教育于知識講授之中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清晰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是最基本的教學目的,也是物理教學的重點。但是在講授這些物理知識的過程,適當滲透方法教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將類比方法和比值定義法引用于相似概念教學中,通過物理學史展示物理方法的發展歷程,在知識復習中總結方法。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加強方法教育勢在必行,希望所有的高中物理教師均加入這一行列,改變物理教學現狀,使之更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更多的掌握科學方法的創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物理教育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教育,所以,物理知識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起到了直觀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中物理中所涉及的現代物理知識也越來越多,所以,高考中針對現代物理的題目也是屢見不鮮的,為了將高中物理教學和社會的發展同步,我國高中物理教材中也逐步加入了現代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式的教學方法也必然成為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方法,教師將教材中每一章節的物理教學內容都與現代知識相結合,通過仔細分析每一章節的知識點,將其相結合,從而制訂出適合這本教材的滲透的物理教學模式,對于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促進物理教育的學習效率來說,都起到了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
一、現代化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中的滲透式教學
滲透式教育模式與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不同,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是以灌輸式的方法將知識點整理清晰,將物理原理列好讓學生硬性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并不能夠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也明顯使學生更加被動,真正的物理學習應該是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真正掌握物理知識,并且應用到物理教學之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只是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住物理知識,是應試教育下的學習方法,而在實際生活中卻不知如何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社會中,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是學以致用,將所學的知識用到有需要的地方去。滲透式學習法就是將知識大概交給學生,學生在掌握大量知識而又模糊不懂的時候,會發覺雜亂無章無從入手,但是隨著知識量慢慢增加,經過思考的過程,好像又不知不覺全懂了。現代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物理教學應該是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動腦思考和研究,得出結論,更好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滲透式的教學方法,在現代物理教學中更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體系,也更有利于學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識。
二、重視現代物理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滲透
現代物理教學中,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滲透對于高中生學習物理來說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物理學的研究是通過實際生活中發現的想象,經過物理學家們善于發現的眼睛,通過無數的實驗和總結而得出來的真理。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比較法、分類法、分析法等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物理學習。現代物理教學中,更需要學生勇于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分析,能夠培養學生以科學的視野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并且能夠勇于探索,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現代物理教學中思維方式的培養,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通過實驗來驗證真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驗證真理的教學方法是實用有效的,實驗能夠將生活中發生的事物以科學的角度解釋出來,并且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物理現象。學生在現代物理知識的學習中從實驗觀察中、實驗后的思考總結中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識。
三、注重物理學史的教學,注重現代物理思想的滲透
物理學史的教學對于高中物理來說,能夠讓學生提升學習物理的興趣,并且能夠使學生了解物理,正視物理,現代物理史中不僅僅包括對物理歷史的介紹,對于物理學家們的介紹也有所涵蓋,學生可以通過對物理學家的介紹更深入地了解物理這門學科,了解物理學家們是如何歷經無數實驗才最后得出一個結論的,學生對物理史的學習也應該是現代物理的一部分,通過此能夠讓學生更有學習物理的熱情,能夠真正意義上理解物理,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物理、被物理學家們崇高的精神所打動,從而提升學習物理的熱情,同時也更能夠使學生發現物理學習在人生中的重要意義,這也是不斷質疑、不斷發現的過程。例如,伽利略在比薩斜塔進行的鐵球落地實驗,了當時權威的阿里士多德運動理論。物理思想的學習實際上就是不斷探索的過程,通過不斷探索、不斷實驗,驗證理論,從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不畏權威,勇于創新的精神。
高中物理是理科中一個重要的學科。物理在高中的教學無論在以前、現在或是以后都應該重視,現代物理知識的學習能夠為人類社會建設提供很大的幫助。
一、現代化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中的滲透式教學
滲透式教育與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貫徹式教育不同,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是貫徹所有知識的細節,教學者會將物理知識整理得很清晰,思路很明確,然后直接灌輸給學生。這個教學方式,并不能使學生真正學習到物理學知識,物理知識的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在未來的社會生產中能夠學有所用,能夠將所學的物理知識學以致用。灌輸式的教學只是一種應試教育,造成了學生只會考試,離開了考試,物理知識就不懂得運用了。滲透式教學,是將知識的大概教給學生,學生在掌握大量知識而又模糊不懂的時候,會發覺雜亂無章無從入手,但是隨著知識量慢慢增加,經過思考的過程,好像又不知不覺全懂了。現代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自主思考,現代物理知識的學習與運用離不開學生自主思考研究的過程,而滲透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更多物理知識,這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運用與理解,能夠更好地使現代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中滲透。
二、突出知識的實用性,注重現代物理知識的滲透
在物理教學中,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不是如何運用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去將考試的題目做好。現代物理知識的高中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實用性。物理就是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一個學科。教學貼近生活,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后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很自然地去學習現代物理知識,減少學習枯燥的壓力。在教學中能與實際運用緊密地結合起來,對現代物理知識在高中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滲透作用。
三、注重物理學史的教學,注重現代物理思想的滲透
在現代物理知識的學習中,物理思想的滲透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現代物理學知識除了涉及物理知識的教學之外,還涵蓋著對古今物理學家的介紹,物理學家在物理學中做出的貢獻,他們是怎樣經過無數的實驗推敲出物理定理的。在現代物理知識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通過對物理史的學習,能夠正確認識物理學習的真諦、物理學家的科學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對物理學思想的熱愛,提高對物理學習的熱情。現代物理知識注重對物理學史的教學,除了能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之外,能夠使學生知道物理的學習對前人是一個不斷質疑、不斷發現的過程。例如,伽利略在比薩斜塔進行的鐵球落地實驗,了當時權威的阿里士多德運動理論。物理的思想學習是需要不斷質疑不斷探索的過程,在現代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這種不畏權威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四、重視現代物理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滲透
現代物理知識在高中教學中的教學應該重視其教育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和推敲的思維方法,物理學的研究是在人類的生活中發現的規律中剖析出來的現象再加以總結的過程。對科學學習中對科學的理解甚至從對科學的運用上說,思維方法在整個過程中占著不可取替的地位。在對物理的探究過程中,比較法、分類法、分析法、綜合法、類比法都是科學的思維方法。現代物理知識的學習需要在生活中發現真理,在實驗中驗證真理。重視對現代物理學習的思維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看待問題,能夠啟發學生在學習中的思考。使學生能用科學的眼光,在試驗中得出結論,在實踐中見真理。實驗是物理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實驗的作用能夠使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加直接地見證物理現象的過程。學生在現代物理知識的學習從實驗觀察中、實驗后的思考總結中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識。
現代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講求以科學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多思考,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現代教學中,“教”是引導,“學”才是關鍵,要使學生真正學有所需、學有所用,就要從學生的自主學習開始,這才是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關鍵。重視現代物理知識的實用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思想、重視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思維方法才能使現代物理知識在高中教學中滲透。
參考文獻:
[1]蔡鐵權.物理教學叢論[M].科學出版社,2005:7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