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2 08:05: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財稅法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加強財稅法制建設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財稅法制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于充分發揮財稅職能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此,現階段必須健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財稅體制,正確處理深化改革開放、確保社會穩定和經濟協調發展的關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強大的物質基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財稅法制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應當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一)法治原則
民主法治既是小康社會的本質特征,又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保障。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可為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服務功能和法制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現階段我國必須推行依法治國的偉大方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理財、依法治稅是法治原則在財稅領域的具體體現,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偉大方略,也必須嚴格依法理財、依法治稅。在財稅領域堅持法治原則主要包括:一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強依法理財、依法治稅為標志,加快公共財政收支法制建設,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增強公共服務功能,盡快健全完善財稅法律體系,為依法理財、依法治稅奠定重要的法律基礎,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二是注重運用法律手段,調整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調整中央和地方財稅分配關系,調節社會經濟生活,強化財稅宏觀調控,加大對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的調節力度。三是在財稅法制體系建設中,要根據輕重緩急,急用先立,當前加快財稅法制建設的重點,應當放在調整規范收入分配、健全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加強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上,從法治上促進小康社會全面建設。
(二)協調原則
協調是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又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要途徑。落實科學發展觀,財稅法制建設必須在財經領域堅持協調原則:一是從其實現的目標來說,不應局限于以經濟增長為核心,而應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為核心,堅持“五個統籌”協調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構建經濟與社會協調、人與自然協調的和諧社會。二是從其實現途徑來說,實現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發展和科技進步,要將財稅宏觀調控的重點轉向社會公共服務,加大公共服務支出,強化公共服務功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發展和科技進步,以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三是從加強財稅法制建設的整個體系來說,這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由若干分系統組成,如財政收入系統、財政支出系統等,分系統下又有若干子系統,如財政收入系統由稅收收入系統、行政收費系統、國債收入系統等組成。不僅在整個系統內部,無論是母系統、分系統、子系統的各自內部,還是這些系統上下左右、互相之間都應是協調的,而且在財稅法律體系外部,它與其他法律體系也應是互相協調的。
(三)效率原則
效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石和內在要求。在公共收入方面,講求效率原則在稅收上體現為講求稅收效率原則:一是從資源配置來看,稅收要有利于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使社會從可用資源中獲取最大的效益。二是從經濟運行來看,稅收要有利于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盡可能保持對市場機制運行的中性影響,一方面政府征稅使社會付出的代價應以征稅額為限,另一方面不能超越市場調節成為影響資源配置的決定力量。三是從稅務管理來看,要降低管理費用,提高稅務效率,適當簡化稅制,節約征納費用,使既定條件下的稅收收益最大化。在公共支出方面講求效率,重點放在提高財政資源配置使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一是由公共支出實現的資源總量在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必須符合全社會資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客觀比例性要求。二是在公共支出領域中,應當按照各種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公共需要的客觀比例,合理分配財政資源,使財政支出與公共需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三是公共支出在使用時,要統籌兼顧,確保重點,兼顧一般,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講求財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四)公平原則
公平既是小康社會的顯著標志,又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在公共收入方面,公平原則體現在稅收上應按納稅人的支付能力原則進行納稅:一是國家課稅應以納稅人的支付能力為主要依據,公平稅收負擔。二是不僅注重橫向公平,對支付能力相同的納稅人征收同等的稅款,而且注重縱向公平,對支付能力不同的納稅人課稅有所區別,支付能力低者少納稅,支付能力高者多納稅。這樣可使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相對均衡,還使個人收入在納稅后的邊際效用趨于相對均衡,緩解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在公共支出方面,講求公平原則主要體現在:一是公共支出的目的要體現政府為社會公共需要而向全體成員提供均等化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保證每個社會成員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務。二是財政轉移支付要以提供社會均等化公共服務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并以財政均等化服務能力的高低作為財政轉移支付的主要依據。三是要加大公共支出對低收入者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扶持社會弱勢群體,促進構建和諧社會。四是公共支出在預算分配中盡可能做到公開透明、公正合理。
(五)適度原則
適度就是適時有度,正確處理各種比例關系。適度既是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科學途徑。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要求辦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對于財稅部門來說,必須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堅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不僅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國家建設投資規模要適度,而且財稅收入、公共支出也要適度,科學合理處理好各方面的比例關系,堅持可持續協調發展道路。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財稅法制建設,強化財稅宏觀調控職能,既要考慮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又要考慮企業和納稅人的承受能力,還要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一是從國民收入分配來看,國家稅收負擔一定要適中,既能滿足財政支出的正常需要,又使宏觀稅負盡量從輕,減輕企業和納稅人的負擔。二是從生產建設來看,發展速度要適度,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又要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不能搞片面的發展、不計代價的發展、竭澤而漁式的發展。三是從建設規模來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及其分配要適度,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原則,堅持投資分配與國家財力相適應,嚴格控制發債規模和財政赤字,防止和化解財政風險,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財政法制建設的重點內容
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發揮財政的職能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職能的范圍主要包括:一是有效配置公共資源,提供市場機制難以有效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行政、國防、義務教育、基礎科學、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和基礎建設等。二是調節收入分配,運用財政政策工具,從宏觀上理順分配關系,調控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均衡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兼顧公平與效率。三是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實施對宏觀經濟調控的財政政策,調整產業結構,保證充分就業,防止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現階段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財政法制建設的重點應當是:理順財政分配關系,加強宏觀調控職能,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制定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關系法和財政轉移支付法,理順政府間的分配關系,構建政府間和諧的財政關系
理順財政分配關系,首先必須理順政府間的分配關系,特別是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額分配關系。
1.及時制定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關系法。一要按照集權和適當分權相結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事權和財政支出范圍,中央政府主要負責全國性的事務,地方政府主要負擔地方性的事務。二要按照受益范圍原則、公平與效率兼顧原則,劃清由中央政府承辦的事務、由地方政府承辦的事務、由中央承辦地方協助的事務、由地方承辦中央資助的事務,在此基礎上明確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權限、經濟管理權限、科教文衛等事業發展方面的權限。三要按照財權、財力與事權相適應的原則,明確劃分中央財政、地方財政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權、財力,理順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分配關系,確保各級財政正常履行相應職能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需要。
2.抓緊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法。以財政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改革和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的力度,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適當壓縮專項轉移支付的比例,在理順分配關系的基礎上,使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分配關系規范化、法制化。
(二)制定公共財政法和財政支出管理法,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建設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為此,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制定公共財政法和財政支出管理法。
1.及時制定公共財政法。從總體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公共財政框架,確定公共財政的適用范圍、基本原則,堅持五個“統籌”發展,理順財政分配關系,調整財政收支結構,促進財政職能轉變,加強公共服務功能,優化公共資源配置,特別要加大財政對科學、技術、教育和國民經濟薄弱部門的公共投入,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轉變發展方式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經濟全面可持續協調發展。同時,增強公共財政的法定性和透明度,加強公共財政監督,促進依法理財、民主理財,加快小康社會全面建設。
2.抓緊制定財政支出管理法。一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明確財政支出管理體制,劃分財政支出管理權限,規范財政支出的方向范圍、原則要求、方式方法和監督管理,綜合運用財政支出、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轉移支付等財稅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公共服務支出,嚴格支出監督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推動增長方式由低效粗放型向高效集約型轉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換代。二要實行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財稅傾斜政策,引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大力開發和使用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態環境友好的先進適用技術,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適應,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
(三)全面修改預算法,制定部門預算法和財政監督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理順分配關系,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是正確處理改革穩定發展關系的必要途徑。為此,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修訂預算法和制定部門預算法。
1.全面修改預算法。一要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按照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兼顧公平,國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兼顧效率的原則,理順預算分配關系,調整預算收支結構,通過預算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加大對“三農”、低收入部門和貧困地區的投入,運用財政支出、稅收、財政補貼、轉移支付等多種財稅杠桿,調節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之間過大的收入差異,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促進由少數先富轉向共同富裕。二要將新的預算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精簡預算級次,提高預算效能,改進預算編制辦法。三要加強人大對預算的審批監督,明確預算調整內涵,加強預算超收收入使用監督,強化預算監督管理,嚴格預算約束,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四要增強預算公共服務功能,加大對科教文衛、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等社會服務的公共投入,使人民群眾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巨大成果。
2.抓緊制定部門預算法。將部門改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明確部門預算的適應范圍、原則要求,將預算內外收支綜合起來,統一編制到部門預算中來,增強部門預算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嚴格人大對部門預算的審查批準,調節部門之間過大的收入差距,加強監督管理,增強部門預算的透明度,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參加各部門、各方面全面持續協調發展。
3.及時制定財政監督法。明確財政監督的適用范圍、基本原則,規范財政監督的實施主體、主要內容和運行程序,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嚴格依法理財,強化財經法紀,整頓財經秩序,堵塞收入流失,嚴厲打擊非法暴富活動,堅決取締非法收入,從源頭上遏制違法亂紀活動,為促進社會長治久安和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
(四)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法和財政補貼法,規范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為此,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法和財政補貼法。
1.盡快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法。一要抓緊改革目前的財政轉移支付辦法,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將“基數法”改為“因數法”,采用規范化、公式化的計算方法,測算出標準收入和標準支出及其差額,并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核定各地轉移支付的規模,健全規范轉移支付辦法,減少轉移支付的隨意性,提高透明度。二要在規范轉移支付辦法的基礎上,及時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法,促進財政轉移支付的規范化、法制化,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三要逐步擴大財政轉移支付的規模,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的力度,提高中央對地方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例,適當降低專項轉移支付的比例,以加強地方政府自主使用財力的能力,增強欠發達地區財政的造血功能,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2.及時制定財政補貼法。抓緊改革財政補貼管理制度,劃分財政補貼管理權限,規范財政補貼的方向范圍、原則要求、方式方法和監督管理,調整優化財政補貼結構,加大對“三農”和中西部地區的補貼力度,嚴格補貼資金的監督管理,提高財政補貼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
(五)制定社會保障預算法和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法,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為此,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制定社會保障預算法和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法。
1.及時制定社會保障預算法。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制度,加大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傾斜力度,多渠道籌集和積累社會保障基金,適時開征社會保障稅,確保社會保障資金的穩定來源,促進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以商業保險、慈善事業為補充,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健全,同時加強人大對社會保障資金的審查監督,提高社會保障資金的使用效益,從根本上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確保社會穩定。
2.制定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法。建立社會保障資金管理制度及其社會救濟資金、失業救濟資金、職工養老資金、醫療資金、優撫安置資金等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調整國家在社會救濟資金、失業救濟資金、職工養老資金、醫療資金、優撫安置資金等的籌集、分配、使用和管理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保障資金收支管理關系,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確保社會保障資金的穩定來源,強化資金監督管理,保證社會保障資金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促進社會長治久安。
三、加強稅收法制建設的重點內容
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發揮稅收的職能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的職能范圍主要包括:一是籌集國家財政收入,為鞏固國家政權,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提供資金保證。二是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現階段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稅收法制建設的重點應當是: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緩和收入分配不公矛盾,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有效利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稅制改革,調整稅制結構,強化服務功能。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修訂個人所得稅法,制定物業稅法和遺產與贈與稅法,加大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促進社會長治久安,必須公平收入分配,注重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為了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加大對收入分配不公的調節力度,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重點制定和修改以下稅收法律:
1.全面修改個人所得稅法。一要科學調整稅前費用扣除標準,以不能影響廣大納稅人的基本生活,特別是不能降低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為基本要求,完善稅前費用扣除辦法。二要實行綜合與分項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模式,將經常性、收入多的主要項目合并匯總計算,并課以超額累進稅率征收,加大收入調節力度。三要合理調整級距及其稅率,以適當減輕低收入者稅負、加大高收入者稅負為主要原則,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緩和個人收入分配不公。
2.抓緊制定物業稅法。開征針對房產和其他資產合并征收的物業稅,將現行的房產稅、城市房產稅和土地出讓金等稅費合并集中起來,由企業單位和居民個人的房產保有者繳納,重點是多套房產保有者和豪華別墅保有者,加大對社會貧富懸殊、居民收入過大差距的調節力度,緩解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矛盾。
3.及時制定遺產與贈與稅法。開征遺產與贈與稅,增強對繼承人繼承遺產而獲個人所得的調節,同時防止被繼承人生前通過贈與方式轉移財產非法避稅,摒棄不勞而獲觀念,倡導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作為個人所得稅的重要補充,不僅加大對社會貧富懸殊、收入過大差距的調節,而且有效防止個人所得稅的流失,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二)制定資源稅法、增值稅法和環境稅法,促進資源節約使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轉變發展方式
促進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有效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保護生態環境。為此,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需要制定資源稅法、增值稅法、環境保護稅法。
1.盡快制定資源稅法。積極推進資源稅改革,抓緊制定資源稅法,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行資源分類從價計征,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和有效保護,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
2.抓緊制定增值稅法。積極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在完善增值稅轉型試點辦法的基礎上,及時制定增值稅法,由生產型增值稅轉向消費型增值稅,提高企業的有機構成,加快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促進企業技術進步。
3.及時制定環境稅法。盡快制定環境稅法,及時開征環境稅,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改造傳統制造業,振興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正確處理經濟增長與節能、減排、降耗和保護環境的關系,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鼓勵企業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上下功夫,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三)制定社會保障稅法,開征社會保障稅,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
經濟社會全面持續協調發展,必須保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無后顧之憂。為此,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制定社會保障法,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開征社會保障稅,以嚴格規范的稅收征管辦法取代社會保障費征集辦法,切實保證社會保障基金的高效征收和穩定來源,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有效保障社會保障資金的專款專用,嚴格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督管理,促進社會保障資金的有效使用,確保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
(四)制定稅收基本法,修改稅收征管法,促進稅制改革向民生傾斜,使稅收更好服務民生
會計制度、稅法由國家機關所制定,由于兩點目的、出發點存在差異,稅法為確保國家強制力,使財政收入具有固定性與無償性。確保征管方便與稅負公平,有效約束會計核算,而會計核算是企業財務、現金量、利益的直接體現,進而達到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
2.規范內容不同。
會計核算、稅法具有不同規則、不同對象,稅法是為規范納稅人行為、機關征稅行為,有效分配社會財富,呈無償性、強制性特點。會計核算在于規范企業行為,促使會計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全面掌握企業財務狀況。所以,會計核算、稅法之間存在一定差異。
3.發展速度不同。
隨著資本市場逐漸發展,會計核算呈高速發展態勢,新會計制度日益靠攏國際會計準則,呈國際化特點。制定稅法,主要為滿足國家宏觀經濟需求。為確保國家經濟目標開展,而會計核算,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核算制度。
二、減少稅法與財務會計差異的必要性與業務差異
如上文所述,稅法、財務會計之間存在目的、規范內容與發展速度的不同,隨著社會、經濟不斷深化改革,對于稅法與財務會計之間差異,將會越來越大。筆者認為,應盡量減少兩者的差異性。只有確保兩者差異最小化,建立稅法與財務會計核算的混合模式,方可體現兩者的差異優點。
1.必要性。
對于財務會計、稅法之間的關系,目前具有分離論、統一論的觀點。按照統一論觀點,先有會計核算制度,后有稅法,稅法是會計制度發展而來,兩者是一種統一的關系。而分理論觀點,稅法、會計制度之間目標不同,具有現實性差異,主要為永久性、時間性差異,構建稅法基礎的稅務會計。因此,縮短兩者之間差異十分必要。
2.主要業務差異。
其一,收入差異。財務會計收入,主要對于勞務、商品銷售、投資收益及其他收入組成。而稅法主要為應稅收入,不僅包括會計收入,還包括會計上不做收入的價外費用及視同銷售,應納稅計算必須按照配比性、相關性原則,確認應納稅所得額。其二,費用差異。一、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稅法規定,企業的職工福利費用,按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企業的工會經費,按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企業發生的除國務院財政、稅務部門另有規定以外的職工教育經費,按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結轉以后納稅年度扣除。即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中包含了超過部分,而以上費用的發生會計上是全額作為費用予以扣除的。二、業務招待費,對于企業實際發生的與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稅法采取雙重約束標準。按實際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千分之五。三、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稅法規定企業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按當年銷售收入的15%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而會計上全部作為費用扣除,導致差異的產生。四、在固定資產方面的差異,固定資產在持有期間進行后續計量的過程中,由于稅法與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和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不同規定,會導致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差異的產生。五、在無形資產方面的差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能夠可靠確定該資產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的無形資產,可選擇的攤銷方法包括直線法以及加速折舊的方法;無法可靠確定其預期實現方式的,采用直線法攤銷。稅法規定無形資產均按照直線法計算攤銷。
三、調整稅法與財務會計差異的方法
1.強化管理配合。
對于稅法制定、會計管理,分屬于國家稅務部門、財政部門主管,為合理確保會計制度、稅法,必須加強兩部門的溝通與合作,以降低差異損失,提高財務會計核算、稅法之間的協作性。
2.加強業務協調。
對于會計處理,業務相對較為規范,稅法、財務會計核算之間的協調,稅法需堅持自身原則,適度協調會計原則。例如,企業按照稅法規定,嚴格選擇會計方法。撤除各項預計負債、減值準備時,采取入賬方法,消除時間差異。
3.結合我國國情。
我國為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我國稅法、會計核算,在滿足國際化同時,還需適應我國國情。稅法制定、財務會計核算制定,除滿足經營業績、財務狀況、會計主體核算之外,還需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要求。結合當前市場環境,不斷拓展新業務,創新稅款征收、會計核算方法。
二、意象化的信息傳達
意象作為中國古典美學中的重要范疇,應用于插畫創作中,強調的是以感物為基礎,借物抒情、以意造像等。作為一種信息表述的載體,無論是出版物插畫還是商業插畫,都是插畫師在充分理解、領悟原文字信息的基礎上,結合受眾特點、傳播媒介等因素進行的二次創作。經過插畫師的二次創作,插畫已經不單純是對文字內容的說明與圖解,更蘊含了插畫師個人的主觀意識、個人情感和獨特個性,并且,在其傳播的過程中,受眾在正確接收信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插畫獨特的視覺美感,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設計師在進行插圖創作時,運用水彩畫技法有助于主體形象的意象化表現。借用傳統繪畫工具和材料等要素在交融變化的作用下達成透明、流淌、潤澤的畫面效果。這樣的創作手法下所形成的水跡斑痕帶有很強的隨機性與抒情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繪畫手段成就了插畫的主體形象,這樣的主體形象既保留了寫實形象的真實感,又帶來了設計師高度理想化、單純化的處理,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主體信息的表達所創造出的形象屬于客觀物象本身,而插畫師的主體創作則是藝術思維與客觀物象融合的統一體,是一種精神符號和情感形式。通過插畫師們有意或無意的繪畫實體來表達內心中的“意象”,一方面體現了插畫師的主體創造意識,提升了插畫表現的豐富審美內涵,另一方面,在信息傳達過程中,受眾也可以調動自身的視覺經驗,將感知過的事物在大腦中再現的具體形象作為記憶內容,激發心理反應,產生聯想,達成情感和思想的溝通。在受眾與插畫師之間形成互動交流,使信息傳達向深度發展。
三、個性化的表現語言
插畫藝術不同于一般的傳統繪畫藝術,由于商業化的信息傳達需求,使它的審美標準必須具有獨特的個性化的特征。插畫創作中運用水彩技法,能夠賦予插畫獨特的視覺感染力和強烈的個性表現力。“水”和“彩”兼有是水彩畫技法的優勢,舍此技法便喪失了水彩技法獨立存在的價值。在插畫創作中必須充分發揮水彩畫的這一優勢,并且要想方設法的在這一點上發展運用。水彩畫有別于油畫、水粉、丙烯的渾厚、濃重。其特定的紙質需求,使它色澤被水稀釋后所產生的變換莫測的藝術效果,體現出透、薄、輕、秀等藝術特點,構成了水彩語言的個性特征。水彩技法的用色講究隨意賦彩、賦彩制形。插畫師們可以將自身對于客觀世界的認知與意念融入對主觀色彩的夸張、組合、創造之中。水彩畫中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筆觸,使畫面帶有強烈的隨意性與抒情性。畫筆運動中的水跡與斑痕,則產生出奇妙的變奏關系,形成了空靈虛遠、自然天成的視覺藝術效果,尤其適合表現空靈通透的畫面意境。
例如臺灣著名的插畫家幾米,就善于利用水彩畫的藝術手法創造出詩意浪漫的畫面,其畫面中水意的酣暢淋漓、色彩的簡練通透、用筆的灑脫自如,都賦予其插畫作品獨到的視覺感染力和含蓄內斂的語言表達。水彩畫本身具有極其寬泛的藝術包容性,不僅可以和不同的畫種間相互借鑒融合,而且還可以結合不同材質產生獨特的畫面肌理效果。例如可以與鋼筆、馬克筆、鉛筆、彩鉛、水粉、丙烯等畫材相互結合使用,產生豐富多變的畫面效果;還可以用涂蠟法、撒鹽法、滴彩法等繪畫手法創造出各種新穎的肌理效果。水彩畫是一種源自西方的繪畫種類,然而在視覺表現上它的藝術表現力卻與中國的水墨藝術極為相似,都講究水色交融、筆法寫意、空靈通透。在插畫藝術的創作中,可以將水彩技法與水墨藝術相融合,在用筆上吸收水墨寫意的骨法運筆,將筆鋒變化的韻味糅合進水彩藝術的表現之中。通過水彩繪畫來豐富插畫設計的精神內涵并拓展其形式外延,實現插畫藝術的本土化發展。豐富異常的水彩繪畫語言為插畫設計增添了強大的藝術表現力,越來越受到插畫師們的青睞。在插畫創作中采用水彩技法,能夠帶給插畫師以新的創意靈感和設計理念,為中國插畫設計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藝術元素和拓展空間,促進插畫藝術的發展。
四、數碼技術與水彩技法的融合
伴隨著電腦以及各種數字化媒體設備在設計領域的廣泛運用,很多藝術形式開始借用數碼技術進行藝術創作,插畫領域亦是如此。傳統插畫的表現是一種建立在繪畫基礎之上的藝術形式,一幅插畫作品的誕生既需要插畫師具有深厚的美術功底,同時也需要插畫師們一段時間的反復修改,才能最終成稿。而面對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迅捷的信息傳播手段每天都會向受眾展示數不勝數的圖像信息,而傳統的手繪插畫形式已不能滿足設計市場快速發展的需求,而數碼技術融入到插畫的創作與設計之中,才為水彩技法在插畫中的運用帶來技術支撐與革新。現代數碼技術中的各類制作軟件層出不窮,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這樣的設計媒介也為水彩技法的表現提供了便利的技術支撐。
首先,利用數碼科技的發展,已使插畫師們手中的調色盤、畫筆逐漸演變為計算機和鍵盤、鼠標、數位板等數字化工具。繪畫過程在“無紙”的狀態下完成。在作畫過程中,設計師可以隨時進行變動、修改、存儲和進行二次創作。將插畫師的從傳統的作畫過程中解放出來,使作品的反復修改變得快捷方便,既節省了大量的創作精力也節約了繪制的時間。
一、發達國家財稅優惠政策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在經濟信息化、全球化的基本趨勢下,美、日、歐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競相憑借自身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并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力度。在新技術革命的影響下,信息產業、生物醫藥工業、金融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通過科技進步基礎上的產業結構轉型,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的持續增長。
作為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技術進步主要依靠市場力量的推動,但政府財政在科技進步方面的作用也是極其重要的。在發達國家,在每一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政府都有一個明確的產業技術政策,并通過研發補助金、委托費和政策性融資等財政手段確保產業技術政策的貫徹落實。為了推動本國的科技進步,西方發達國家都特別注重加大對科技進步的投入力度。如美國、日本于1999年政府用于R&D財政投入占當年全國R&D總投入的比重分別為27%和22%。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用于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經費每年都維持在10多億美元的水平。根據經濟成長、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所處階段的不同,西方國家財政對科技進步的支持的范圍和手段也會有所不同。在經濟發展初期,財政一般主要通過補助金、開發委托費、政策性貸款和優惠稅收政策等形式重點支持主導產業的技術開發。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政府財政政策的重點主要轉向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政府通過資助各種基金會、研究院所和產學研聯合體等進行產業技術開發,并通過知識產權的轉讓,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在技術進步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環節上,西方國家一般通過政策性融資和稅收優惠政策予以扶持和引導。如日本政策性投資銀行根據政府有關政策意向,向民間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擔保、購買企業債券,對民間金融機構進行補充融資和獎勵。在西方國家,財政對技術進步的扶持和引導,一般都是以項目為核心,以客觀標準為尺度,實施非專向性補貼政策。
二、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具體優惠政策
在對中小企業技術進步的支持方面,美、日等西方國家都有專門針對中小企業技術進步的政策、法律和政府職能部門。美國政府通過政府采購等手段對中小企業予以扶持。具體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在對高新技術產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的環節與方式方面,西方發達國家支持科技進步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為事前扶持與事后鼓勵相結合,將對科技開發的重視與對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視有機地結合起來。基本的做法是:
一是對企業投入的研究開發經費給予優惠允許企業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或全部抵繳所得稅。如法國政府規定,凡研究開發投資比上年增加的企業,均可以申請按增加額的50%抵免所得稅。
二是普遍實施加速折舊政策。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固定資產的平均折舊年限僅10年左右,年折舊率為11%~12%。通過加速折舊政策的實施,以加快技術設備的更新。
三是建立科技發展準備金制度,即允許企業按照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發展準備金。如韓國稅法規定企業可按銷售收入的3%(技術密集型企業為4%,生產資料產業為5%)提取技術開發準備金,并允許在3年內用于技術開發費、技術信息和培訓費及有關技術革新計劃資金等方面。
四是注重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結合。如美國稅法規定公司委托大學或科研機構進行基礎研究,所支付的研究費用的65%可以從所得稅中予以抵免,并對新產品的中間實驗產品給予免稅優惠政策。在科技稅收優惠的稅種選擇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三大稅種上。發達國家一般都將公司所得稅作為科技優惠的重點。在增值稅類型的選擇方面,西方發達國家一般都選擇消費型增值稅。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對個人獲得的科技獎勵、特許權使用費收入都實施優惠措施。
西方發達國家科技財稅優惠政策的具體做法,對正處于產業結構轉型的中國而言,具有特別重要的借鑒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內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跨國公司已經開始將中、低技術向我國轉移,在部分領域,高端技術也開始向我國轉移,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開始將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制造業轉移到中國。從我國國內企業的現狀來看,整體技術水平還較為低下,受技術開發力量、技術開發經費等的制約,企業技術開發能力還相對弱小,技術創新嚴重不足。在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企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三、發達國家財稅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1.要充分利用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的有關規定,在3年過渡期內繼續保持原有的有關促進技術進步的政策的同時,應逐步建立一個以政策性銀行的低息貸款、向研究型機構的R&D活動提供財政資助和特別財稅政策為主要內容的促進技術進步的政策模式。3年過渡期滿后,政府貸款利率或貼息水平必須控制在WTO相關規則允許的范圍內。財政的資助必須是非專向性的,并不超過工業研究成本的75%或部分前技術開發活動成本的50%。2.進一步加大對技術進步的投入力度。鑒于長期以來政府研究與開發投入的嚴重不足,可以考慮規定一些硬性的指標,要求政府研究與開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及財政收入的比重必須達到規定的目標值。安排的科技經費要集中用于加快發展高科技和高新技術產業,以推動新興產業的崛起,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要用于我國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使傳統產業能夠煥發出新的活力。在科研經費的使用方面,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嚴格的招投標制和課題負責制,確保政府科技經費的有效使用。同時,政府科技經費的使用應堅持有償使用與無償使用相結合的原則,凡基礎性研究,政府應實行無償投入,應用研究及實驗發展方面的經費投入以堅持有償使用為原則,政府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以貸款的方式向科研機構、大學、企業及其他機構提供資金,這些相應機構必須用自身的科研成果轉化的收入來還本付息。
3.財政扶持項目應突出重點,講求實效。在政府財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運用財政扶持和引導技術進步必須要突出重點,講求效率,而不能遍地開花。根據我國目前的國情,技術改造項目應重點選擇關系國家安全的產業、公益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競爭性產業。
4.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的扶持力度。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提供支持的制度體系,建立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技術進步的法律法規,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制度保證。政府財政可通過稅收優惠、財政投融資及政府采購等手段,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的扶持力度。為促進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還可從信息、技術人員培訓及其他服務等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支持。
5.必須通過各種財稅政策手段的綜合運用,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在財政政策手段的運用方面,首先必須充分運用好財政貼息這一手段。高新科技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的投資領域,對這一領域,除國家進行少量的直接投資外,可以借助于財政貼息杠桿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該領域。財政貼息向高新科技產業適度傾斜,加大對該產業的政策扶持,有利于拓寬融資渠道,推動該產業的發展,并相應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使整個產業結構能從低級化狀態向高級化狀態轉化。在傳統產業部門,通過財政貼息手段的運用,使企業在技術改造缺乏資金的情況下,能夠以國家信用作支撐,獲取金融機構的貸款,充分調動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
6.必須改變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實現稅收優惠由區域傾斜轉變為向產業傾斜。稅收優惠政策措施要能體現和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的基本要求,對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及其他需要積極鼓勵發展的產業,應根據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稅收優惠。在流轉稅方面,除實現增值稅的轉型外,應對高科技產業在增值稅政策方面實行適度傾斜,使高科技產業增值稅整體負擔率能大幅度降低。對進出口稅收政策要做出適當的調整,改變目前進出口環節大面積實施稅收優惠的做法,應只局限于對高新技術及設備的進口,視不同的情況給予稅收上的優惠。在企業所得稅方面,應按照稅收的國民待遇原則,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特別是在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上要盡快統一。統一后的稅收優惠政策,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充分體現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可實行減免所得稅的稅收優惠。在運用減稅、免稅、低稅率和零稅率等直接稅做優惠的同時,更要特別關注加速折舊、納稅扣除、稅收低免、投資抵免、稅收饒讓等間接稅收優惠方式的運用,實現科技稅收優惠方式的多元化。
7.要充分發揮政府采購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作用。隨著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推廣實施,政府采購規模將越來越大,政府采購的范圍也將日益擴大,相應地政府采購活動對國民經濟總量及國民經濟結構所產生的影響將越來越大。為了扶持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企業技術進步,在政府采購方面,必須盡可能地多采購本國產品,對國內高新技術產業實行傾斜。只有在國內不能提供或技術性能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才可考慮采購外國生產的產品。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人事管理;以人為本;福利待遇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的發展觀為我們企業人事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水電施工企業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任務十分緊迫。要留住人才,做大做強施工企業,貫徹“以人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已經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
一、人事管理工作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企業管理狀況的好壞,最直接、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在于人。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依賴于企業的人文環境和管理體制。“以人為本”的理念從一個全新視角來介入企業人事管理,包括人才培育與成長、選聘與任用、團隊建設等諸多問題。建立“產權清晰、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追求的是企業、企業管理者和員工三者之間的共同和諧。
1.貫徹“以人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企業聚攏人才,實現企業持久發展的可靠保障。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逐漸加大,企業競爭日益加劇,人才競爭十分活躍。大多水電施工企業開拓國外市場,人才流動更為頻繁,嚴峻的形勢使水電施工企業面臨艱巨挑戰。為此,施工企業的人事管理工作必須在人力資源培養與開發上下功夫,改變以往人事管理模式,抓緊探索員工培養與開發新思路,營造“以人為本”的企業環境,才能使人才有用武之地。
2.貫徹“以人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員工樹立愛企如家意識的催化劑。“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于對員工人格的尊重,企業應當將尊重每一個人做為其最高的經營宗旨,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都一視同仁。“士為知己者死”是一句有名的古訓,只有對員工尊重,才能提高員工對企業、對管理者的滿意度。只有“滿意的員工”才能減少牢騷,努力工作,愛企如家,樂于奉獻。
3.貫徹“以人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激發員工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有效手段。現代的人事管理,絕不是讓員工消極、被動的適應企業,更重要的是為員工創造良好的環境,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更大程度地調動每位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物的資源只有通過人的活動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沒有高質量的員工的服務,再精良的服務設施也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因此,企業素質歸根結底是人的素質,企業活力的源泉在于員工積極性的充分發揮。
4.貫徹“以人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促進企業實現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以人為本”,其本質就是一種情感管理和人文關懷。“以人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把全體員工作為管理的主體,圍繞著如何充分利用和開發人力資源,使員工的潛在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和發揮,最終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即員工和企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5.貫徹“以人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創新人事管理體制的重要基礎。“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為一種核心理念。知識經濟時代“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充分運用激勵措施、清晰地規劃職業生涯、科學準確的進行職務分析,徹底解決好人與組織的關系問題。
二、對水電施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問題的探討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從全國來看,國有企業的人才流失呈逐年上升趨勢。據國家社會統計部門對1999年國內500家大中型國有企業的統計,各類科技人才流失率達到69.7%,且人才流失中八成以上年齡都在40歲以下。人才流失問題十分嚴重,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用人機制不活,雙向競爭尚未徹底形成。水電施工企業用人體制大都采用任命制,很少按照群眾意愿來聘任干部,個別能力低口碑差的人員反倒能得到重用和提拔,這種“伯樂相馬”式的行政任命容易造成用人失誤,無疑挫傷員工的積極性。
2.激勵機制低效,缺乏有效激勵。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雙管齊下才能發揮巨大作用。先進生產者、勞動模范的推薦沒有徹底體現出公平、公開、公正,存在著主要領導“一言堂”的現象,“官本位”現象比較普遍。
3.工資與福利待遇不佳。據有關資料顯示,近70%的人認為水電施工企業工資待遇不高。水電施工人員遠離親人,身處深山峽谷,環境艱苦,開支成本過高,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來說,勞動付出不成比例。
4.能力發揮不足,發展前景不佳。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在國企里不受重用,這對企業造成了人才閑置和浪費,這個現象的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競爭機制;其次,培訓和繼續教育力度不足。近年來,水電建設競爭激烈、建設工期緊,承擔施工的企業普遍注重進度、形象、效益,對人才的培訓和繼續教育重視不足。
(二)企業人事管理不力分析
傳統的人事管理工作注重的是對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有關政策、規定的貫徹、運用,強調的是政策性和原則性,不太關心企業業務的發展狀況,而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則強調的是人才資源的規劃與開發、薪酬制度設計、績效評價、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創新。
1.績效考評體系不完善。由于目前企業職位分類線條過粗,制定的考核標準各不相同,考核標準不規范、未量化,實際考評難以操作,考評結果精度不高,考評工作客觀上流于形式。其次,考評結果與職務晉升相脫節。導致“大鍋飯”在企業內部盛行,不能真正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
2.薪酬分配和福利政策凸顯弊端。薪酬分配是施工企業的一件大事,關系到每位員工的切身利益和忠誠感的樹立,分配欠合理會挫傷積極性。薪酬分配和福利政策大多都是采取行政措施進行實施,員工的福利待遇缺乏有效監督,隨意和變相截留各種獎金的現象還普遍存在。
3.員工內部流動不暢,人才難盡其用。這是水電施工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在用工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大中專畢業生參加工作后一般仍采取組織安排的做法,走上工作崗位后,基本上是一“上”定終身,即使個別員工經過自學成才或自培,也難以如愿。二是項目施工流動性大,一個項目結束后部分員工暫時失業,如要及時上崗,需要花費很大的氣力。
4.人事管理工作缺乏創新機制。現在的人事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停滯在傳統管理的模式之上,尚未使用先進的管理手段進行管理。
5.情感管理較薄弱,對待員工的工作方式方法生硬,不能做到一視同仁,缺乏陽光政策,缺乏民主作風。
三、貫徹“以人為本”的人才理念的思路與對策
水電施工具有施工環境的艱苦性、工作地點的流動性等特點,貫徹“以人為本”的人才理念需要做很多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領導的思想觀念,真正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意識。
2.提高員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優厚的福利待遇是穩定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關鍵所在。
3.群眾利益無小事,徹底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如資助家庭困難員工子女大學費用等舉措,切實把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創造安定團結的生產環境。
4.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充分運用現代先進的管理手段將人才開發、激勵與績效考核、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等有效結合,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5.企業可以設立自學成才獎勵辦法和獎勵基金等優惠措施,鼓勵員工自學成才,幫助員工實現“終身學習”。
6.擴大激勵覆蓋面,做實績效考評,從而為員工發展和晉升提供重要依據。
7.水電施工大多在深山峽谷,施工工地環境艱苦,員工的休閑娛樂方式單一,為加快施工進度,影響了員工的正常休假休息,應最大限度保障員工的休息休假權利。
四、水電集團公司各單位對“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實踐和探索
1.加大繼續教育力度,培養扎根企業人才。水電四局充分利用培訓的重要途徑、結合企業長遠規劃,一方面彌補人才流失缺口,另一方面提高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加強人才儲備。每年通過擇優考試在全局優秀青年職工和職工子女中選拔一批人員到西安理工大學、三峽大學學習水工、機械、電氣等工程急需的專業,穩定人才隊伍。
2.落實“三留人”政策,努力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水電四局采取一系列優惠措施吸引大專院校畢業生,一是一次性發給安家費,對到項目點報到的大學生在住房安排、生活學習工作單位調動等方面給予優惠;二是實施專業總工程師、專業工程師制度,對于被聘為“專總“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依據績效考核兌現津貼;三是每年召開科技大會,表彰全局的優秀技術干部;四是幫助員工在崗位成材,在萬家寨、三峽、小灣等工地舉辦學歷教育培訓班,五是對取得“全國一級建造師”的專業技術人才給予獎勵;六是工程局和五分局采取競爭上崗機制,對國外項目、機關部門人員進行招聘,激發員工積極進取;七是五分局對部分部門專業技術人員采取崗位輪換舉措,從多個方面開發復合性人才。
3.在國際人才選拔使用上敢于打破常規,大膽使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把人才工作擺上戰略位置,為做大做強國際工程,推動企業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對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干部,敢于破格提拔使用,在巴基斯坦帕特菲特渠道項目,孟加拉滿格拉特電廠場地項目、烏茲別克咸海拯救工程等項目的班子成員中大多數由30歲左右的年輕人組成。
關鍵詞:西部;財政轉移支付;稅收政策;政策性投融資
一、西部地區欠發達的財稅政策因素分析
1.地區財政支出總量不足、結構欠佳,經濟發展的財政基礎較為薄弱。
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影響經濟。在現行分稅制不完善,特別是中央對地方財政的轉移支付制度亟待改進的情況下,西部地區低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直接制約了其地方財政支出的快速增長;而低水平的地方財政支出,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其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據資料分析,西北西南地區的人均財政支出在近二十年中與華東地區相比呈不斷下降趨勢,人均財政支出之比(華東地區:西北西南地區)已由1980年的1∶1.123下滑到1997年的1∶0.82。從兩大地區地方財政支出的結構狀況對比看,西部地區在基本建設、城市維護、文教科衛和其它各方面支出比例明顯偏低,而行政管理費及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經費比重則大大超過全國和東部地區。這種偏低的財政支出總量和不良的財政支出結構,一方面嚴重影響了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建設、人才培養、技術進步、公共設施的維護與建設,另一方面也非常清晰地表明西部財政目前更多地體現為吃飯財政。這與地區經濟起飛時所要求的財政支出總量和結構大相徑庭。眾所周知,按照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支出增長理論,在經濟發展的起飛階段,公共投資在經濟總投資中所占比重一般都應較高,因為大量的社會基礎設施需要公共部門參與投資,這些公共投資通常被認為是促進經濟增長,使其進入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期階段的必要條件。
顯然,由于西部地區地方財政支出在總量與結構方面所表現出的種種不適應性,已使得地區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投資硬環境得不到起碼的改善。僅從鐵路密度來看,每萬平方公里面積擁有的鐵路長度,全國平均為59.8公里,東部高達132公里,西部僅為25.2公里,西部鐵路的網間距離達727公里,遠遠超出了公路運輸的有效范圍,致使許多地區處于封閉狀態。
而為了解決財政支出方面的現實困難,西部各地只能依靠大幅度提高對企業征收非稅收入來彌補財政不足,從而使得企業的平均稅費負擔遠高于東部地區企業,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地方經濟的振興。據調查,四川省1993-1996年企業平均稅收負擔為10.74%,非稅負擔為21.7%,稅費負擔合計為32.44%;西安市百戶企業調查,1993-1996年平均稅收負擔為12.91%,非稅負擔為26.39%,稅費負擔合計高達39.3%。而東南沿海的廣東省,1996年企業平均稅收負擔為7.61%,非稅負擔為15.22%,企業稅費負擔之和則為22.83%,盡管也較高,但與西部地區的企業相比,明顯要輕。事實上,由于西部地區資源型產業和國有經濟比重較大,1994年的新稅制改革,已使得其平均稅負的提高幅度均高于全國平均稅負提高幅度。
2.東西部地區投資的原有財稅政策差異明顯,嚴重阻礙了資本的西流。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基本遵循均衡發展的政策。從第六個五年計劃(1981-1985年)首次列出“地區經濟發展計劃篇”,提出沿海地區、內陸地區、少數民族和不發達地區三種不同類型地區各自發展方針起,與“非均衡布局戰略”相配套,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以區域優惠為側重點的鼓勵外商投資的財稅優惠政策,形成了從“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內陸一般地區”由低到高的梯級稅率(15%、24%、30%,經濟特區部分企業最低為10%)。盡管在有關跨國公司投資決策的決定因素的理論和經驗研究中,財稅優惠在影響外資的區位選擇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但當基本的決定因素對于一項盈利性投資具有充分的吸引力且東部的FDI地理條件比較優越時,從邊際角度來看,財稅優惠無疑會左右投資。事實上,特別優惠的財稅政策,在大幅度提高沿海地區的投資回報率的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在東部投資的政策與財務風險。相應降低了在西部投資的經濟可行性,進而促使外資、技術在區域乘數效應的作用下向東部地區快速聚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資金、人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逐漸也因收益差異而逐步東移,從而形成了《發展經濟學》中關于發展中國家因存在“地理上的二元經濟結構”差異而產生的“回波效應”。從某種意義上說,東部地區對外商投資企業所給予的“超國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東部地區與非優惠的西部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
聯合國有關投資地區優惠政策與經濟增長之關系的研究結果表明,優惠政策與經濟增長呈顯著相關(見表1)。
3.缺乏強而有力的財政政策投融資體系與政策的支持
所謂財政政策投融資,是財政為了強化宏觀調控功能,以信用為手段,直接或間接有償籌集資金和使用資金的活動。其本質是以政府為主體按照信用原則參與一部分社會產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的財政關系。由于其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特殊作用,二次大戰以來,倍受一些后起的市場經濟國家如日本、韓國的重視。我國的政策性投融資,盡管建國之初就有,并經1979年以來的不斷改革,初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新格局。但由于投資的重點復又從中西部地區轉向沿海地區;建設項目的行政審批制度與多元化投資主體、多種資金來源之間存在矛盾;政策性投融資機構資本金嚴重不足;各投融資管理機構各自為政,缺乏統籌與協調;再加上資金使用的低效率、政策投融資體制定位的不合理和運行機制不健全;政府金融優惠形式單一等原因,政策性投融資(包括政府直接投融資和金融優惠,特別是金融優惠)在西部經濟發展中應有的開發、先導、引流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發揮,致使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嚴重缺位,西部地區的投資硬環境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二、促進西部開發的財稅政策的調整與改進
1.規范中央財政對西部財政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縱橫轉移支付力度。
要改善西部地區地方財政的困難狀況,擴大西部地區的公共投資規模,增加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關系西部全局,帶動作用較大的重要項目,為西部開發創造良好的條件,逐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規范轉移支付形式,增強轉移支付機制在均衡地區間財政經濟發展差距方面的功能,應是當務之急。眾所周知,美國落后的西部和南部地區之所以能在近幾十年中迅速崛起,縮小與發達的東北部和中北部地區的經濟差距,除了得益于美國政府60年代初制定各種法案,以法律形式確保促進后進地區的經濟開發外,聯邦政府財政的轉移支付功不可沒。僅1975年就有308.49億美元從東北部和中北部流入西南部。到1984年,在聯邦政府財政支出中,各地區所占比重分別為西部占22.6%,南部占34.5%,東北部占21.6%,中北部占21.3%。財政資金的大量傾斜大大支持了西部和南部地區的發展。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由于受歷史和現實的條件制約及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方針的影響,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地區財力差距甚大。據資料分析,我國1996年人均財政收入(扣除債務收入)近600元,人均財政收入最高的上海市為1976.6元,為貴州的14.2倍。從財力自給能力系數來看,上海為578%,北京為366%,為33%,貴州為40%。這表明我國地區間的財力差距大,涉及范圍廣,具備進行縱橫交叉轉移支付的條件和可能。我國目前中央對地方的《過渡期轉移支付辦法》在近幾年中雖有所修改,但在結構及其功能方面還存在較大問題,主要表現在:財政轉移支付規模確定不規范、數量不足,屬于補質的轉移支付種類過多,稅收返還政策使得轉移地區重點不突出,一般目的的財政轉移支付與專項財政轉移支付的分工和協調不夠,縱向轉移支付缺少橫向轉移支付方式的密切配合等。為確保政府轉移支付制度的有效性,建議今后應運用立法手段確保轉移支付機制的嚴肅性、一貫性和連續性,按照方向性和透明度原則及多種措施綜合配套的原則,規范一般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發展橫向轉移支付。在現有基礎上,逐年縮減稅收返還的規模,逐年擴大中央對西部一般性轉移支付量,采用因素法科學核定,逐步提高西部居民可享受的基本社會福利或公共服務水平;根據各項基礎設施在西部開發中的重要性、規模大小、影響范圍等因素,科學確定中央財政直接負擔的專項轉移支付比例水平;積極探索經濟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對口扶持形式,逐步形成縱向轉移支付為主,橫向轉移為輔?
2.改進西部地區地方財政預算管理模式,全面推行零基預算。
綜觀西部地區財政的現狀,一方面,由于其財力供給能力較低,財力規模過小,“吃飯財政”的特征較為明顯。加上現行財政體制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有限,且往往都是“戴帽”下達,地方財政的收支壓力較大。另一方面,我們同時也看到,財政“越位”問題也相當嚴重。一些很少具備行政管理職能的后勤服務部門被劃入了行政范圍,部分有經營收入的事業單位至今仍列入財政供給范圍。于是形成與西部地區財政困難相對應的行政事業單位編制“一脹再脹”,財政供養人員有增無減。由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較低,傳統的以財源建設為己任的聚財和理財方式,導致財政在市場領域的相關支出不斷上升,財政的基本職能難以有效實現。要逐步改變西部地區財政入不敷出、越位與缺位并存的不合理狀況,光依賴中央財政的支持是不現實的,必須同時做好地方預算管理的基礎工作,徹底摒棄管理基數法,逐步推行零基預算。西部地區的部分地方近年來試行了零基預算,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于基礎管理工作沒做好等多方面的原因,效果不很明顯。從目前來看,推行零基預算的關鍵是要盡可能建立起一個較為完整、較為規范的零基預算信息體系,做好預算管理的基礎工作,如定員定額管理,在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的基礎上,嚴格確定單位人員編制。按照財政支出項目的輕重緩急,優化財政支出的結構。當然,零基預算只是預算編制的一種方法,其本身并不能對控制預算支出起決定性作用。要使零基預算能夠真正發揮預期的作用,我認為,關鍵是要堅持按《預算法》辦事,強化預算約束機制,建立健全支出監督體系;重視對預算內、外資金的統管;徹底改變重收入、輕支出管理的陳舊觀念;實行公共財政支出管理。
3.縮小東、西部地區投資的財稅優惠差距,公平投資的政策環境。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制定,原有的主要針對沿海地區的以地區傾斜為主、輔之以產業傾斜并交錯使用減低稅率、定期減免稅和再投資退稅等多種稅收優惠手段的涉外稅收優惠政策體系,已越來越不適應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局面的形成和發展的需要。調整地區傾斜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產業傾斜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已是大勢所趨。今后,為了配合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一方面,國家應在嚴格控制東西部地區之間稅收待遇差異擴大的基礎上,按照國稅發1999172號文件的指示精神,逐步把在東部沿海實施多年且行之有效的稅收優惠政策擴大到中西部地區實行,甚至可考慮建設與國際經濟接軌的通道或基地,輻射和帶動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如在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廣西防城港開辟西部保稅區。另一方面,也可考慮逐步取消對內資企業的歧視性稅負政策,將內資企業的稅負減到外資企業的水平,特別是對東部地區來西部投資開發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以吸引來自西部地區外的各種資本為我所用,最大限度地擴大財稅優惠政策的引流效應。要借這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指導目錄鼓勵類項目投資審批權下放的契機,加快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項目審批程序與方式,改串聯式審批為并聯式審批,努力在西部的投資軟環境上做足文章。
4.著力構建西部開發所需的財政政策性投融資體系與政策框架。
西部開發所需的投資環境和生態環境建設,需要大量的前期啟動資金。財政通過增加預算支出中基本建設項目的直接投資規模,顯然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縱觀世界上其他市場經濟國家或區域經濟的起飛歷程,幾乎無一例外不借助集財政性與金融性于一身的政策性投融資。韓國在經濟起飛的“一五”計劃時期,財政投融資貸款占政府農林水利投資的25.8%,社會公共投資的53.2%;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后,為振興邊遠落后地區的發展,先后于1956年和1972年建立了北海道東北開發金融公庫和沖繩振興開發金融公庫;美國聯邦政府為支持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在經濟開發區投資且符合條件的項目提供大約1/3的投資補助;荷蘭政府為鼓勵工商業擴散到蘭斯塔德(RandstadHolland)大城市區以外的地區,對在北部和南部地區擴建的企業提供10%-30%的獎勵金,而對新建企業提供15%-35%的獎勵金。英國政府則對落后地區實行多種形式的資本補貼。為鼓勵外商、國內企業和私人資本到西部欠發達地區投資設廠,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當前很有必要借鑒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鑒于我國現行的財政投融資還很不完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跳出計劃經濟下財政投融資的基本套路,尚未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投融資體制與運行機制,積極探索新體制,運用新機制,拓寬融資渠道,著力重塑西部開發所需的財政投融資體系,構建所需之政策框架,無疑將極大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進程。為此,一方面,國家要盡快理順財政與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信貸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的關系,建立資金委托、資金管理、資金運用三分離而又完全有償的投融資體系,通過編制集中統一的《政策性投融資計劃》來協調財政金融在西部開發中的地位與作用,必要時,甚至可考慮建立西部開發銀行為西部地區的開發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財政投融資的有效方式,充分發揮各種金融優惠如政府投資補助、補貼貸款、政府參股、優惠費率和政府保險等在西部開發中的積極引導作用,同時要注意政府實施的政策性投融資與民間金融的相互配合、補充,以期達到“四兩拔千斤”的引資效果。
參考文獻:
1“地方財政支出的實證分析及對策研究”課題組.地方財政支出的實證分析及管理對策J.管理世界,1999,(1).
2郭信昌.關于我國保稅區建設與發展的若干思考J.南開經濟研究,2000,(1).
3程江,符軍.美國政府是如何開發欠發達地區的J.經濟縱橫,2000,(3).
4張守凱.政府間轉移支付方式的比較及選擇J.財貿經濟,1999,1.
一、指導學生有效地利用干濕并用法,胸有整體,局部畫起。
所謂胸有整體,是指學生除了要有必備的素描色彩基礎外,還要有對畫面的整體構想:色彩基調,遠、中、近、大層次關系等。局部畫起,是指把畫面分成若干部分逐個完成。這種方法可使學生精力集中,繪畫范圍縮小,水分和時間容易控制,干濕畫法并用得當,從而避免顧此失彼的現象。水彩靜物寫生是室內水彩畫基礎訓練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靜物寫生之前,可先指導學生做幾次靜物范畫臨摹,意在使學生熟悉工具,認識各種畫法,體會水彩畫的特點。寫生要注意指導學生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起筆要細,形體準確,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線、投影等都應盡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點鉛筆線條以示位置,上色時心中有數才能涂色不亂。
2.畫前先在紙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讓紙吃水飽和,必要時可以刷兩遍,這樣紙不易干燥,干濕畫法便于施展。
3.先畫背景(一般指襯布),優點是不亂、不花,整體效果好。背景爭取一氣呵成,整個畫面的基調便得以確立。
4.畫物體時要一個一個完成,這時采用濕畫法比較得心應手。例如畫一只梨,從亮部開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黃色;未干時迅速涂中間調子土黃色,使之與淡黃色相接自然暈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與土黃色相接,暈合后未干時再涂灰綠色于反光處,或者再涂襯布色于反光部分作為環境色的影響。這樣,此梨的畫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畫面尤為重要。局部畫法往往容易使畫面出現“碎”的現象及層次上產生誤差感。所以應要求學生充分重視整理,學會調整畫面。前景物體當實,可以用線條來提形(在物體的關鍵部位狠提輪廓線);后邊物體當虛,盡量在形體和色彩上減弱,以獲得層次分明的效果。畫面單調的,可適當增加環境色,以增強色彩的豐富感;畫面色彩花而亂的,需要在基調的范圍內整理,使畫面更加和諧。
水彩風景寫生是色彩寫生的重要課題,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同時也是進一步掌握水彩畫技法的極好機會。這部分教學中,構圖、起稿、刷水同靜物畫法一樣,但風景畫作畫順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從遠至近、從左向右進行。在寫生之前也應指導學生先臨摹幾張范畫,這有助于學生領悟概括自然的三個層次(遠、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種物體的畫法。寫生時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著重指導:
1.寫生開始要先畫天空,力爭一氣呵成,這樣整體基調和氣氛便已確定,其它景物的色彩應向基調靠近,以促成色彩協調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時迅速畫出遠山或遠樹,使之與天際相接的部分自然暈合。這樣既可使遠處朦朧、深沉,又符合近實遠虛的規律。
3.從左到右,每畫一個物體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戶外氣候干燥、濕畫法難以進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樹木都要趁濕把各種顏色接涂,自然暈合滲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朧朧。等到全部干了的時候,用干畫法輕輕畫上幾道水的波紋,此時倒影就顯得真實生動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畫法描繪,使之堅實、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鮮明對比。
4.主體部分應重點刻畫,以使畫面具有凝聚力,從構圖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體刻畫的入微等方面增強其感染力。在讓學生知道自然界分成遠、中、近三個層次之外,還應讓他們懂得藝術有主次之分。即學生在掌握水彩畫技法的同時還要學會藝術處理畫面的空間。
5.風景畫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環。局部畫法有利于水分的發揮,濕畫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體畫面受到影響,故需要從層次和色彩關系上調整一下,畫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操作的幾個重要環節
1.學生欣賞范畫,教師要逐張講解其畫法及色彩的運用,使學生了解水彩畫的樣式、特點,并告訴學生為了保持水彩畫的透明、明快,調色時不宜過多,涂色時盡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過三次,否則畫面就會臟亂。臨摹時首先要讓學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調色和控制筆中水分的方法。
一、電子商務給稅收帶來的雙重影響
電子商務的發展在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為稅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是電子商務的發展直接提供了新的稅源。一種先進的交易方式出現必然會帶來經濟更快的發展,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可分配財富,給政府帶來更多的稅收收入;二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技術可被稅務機關采用,有利于改進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服務水平和稅收管理效率的提高。然而,電子商務給稅收帶來更多的是問題和挑戰。電子商務不同于傳統商務,這就使建立在傳統商務基礎上的稅收制度和征管無法適應電子商務以數據為核心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動搖了傳統稅收制度賴以生存的基礎。
(一)對稅收管轄權的影響。按照屬人原則和屬地原則,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稅收管轄權有地域管轄權、居民管轄權和公民管轄權。大多數國家都同時采用屬人和屬地兩種稅收管轄原則,由此引發的國際重復征稅問題通常以雙邊或多邊稅收協定的方式來緩解或消除。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混淆了對現行稅制中納稅地點的確定標準,如機構所在地、勞務發生地、消費地等概念的混亂,這就導致了稅制設計的困難。
雖然電子商務對屬人管轄權的沖擊并不嚴重,但由于對居民公司以及跨國納稅人的認定標準中摻雜了很多地點因素,使得這種影響也顯露出來。如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判定一個公司是否為法人居民的管理中心、總機構、主要營業地等標準不再具有一致性,因而使屬人管轄權出現爭議。
(二)對某些稅種的影響。電子商務對增值稅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對應稅行為的判斷上。原來有形的貨物在電子商務下可以數字化,最典型的如圖書報刊類,這樣就使這類產品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增值稅應稅范圍,從而為增值稅的設計帶來困難。
在營業稅方面,目前我國營業稅以勞務發生地為納稅地點,在傳統的交易中,勞務的發生地和勞務的提供地以及消費地融為一體,但對電子商務來說納稅地點就變得難以確定。如不在同一地區的甲乙兩公司,甲公司為乙公司通過網絡提供軟件的維修服務,那么這筆業務的勞務發生地到底是甲公司所在地還是乙公司所在地呢?假設甲乙同在我國的不同省份,那么兩省之間的稅收利益勢必要進行重新調整。而若甲公司是國外的企業,向我們國內的乙公司提供了這項服務,如果把甲公司所在地定為勞務發生地,按我國傳統的稅收原則征稅,我國的稅收利益就喪失了。由于營業稅范圍中的很多勞動行為都容易數字化,正如上面的例子,要區分這些行為來自哪個地方是相當困難的。
最后,電子合同和交易記錄本身就是一種數據的存儲,面對這些無形賬簿,傳統稅制中的印花稅也就無從征起了。
(三)對稅收征管的影響。電子商務對稅收征管的挑戰首先表現在稅收征管稽查難度加大,難以獲得充分的征管信息。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交易的無紙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使得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等的征收無據可依,再加上電子貨幣的使用,更使得交易無法追蹤。同時,納稅人還可以用各種密碼來隱藏有關信息,使稅務機關對交易的征管難上加難。
在征管方面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電子商務下容易產生各種形式的避稅。這種先進的交易環境可以使企業選擇在任何一個低稅或免稅的國家設立站點輕松避稅。因此,電子商務的便捷性與高流動性就為跨國公司操縱利潤、規避稅收提供了便利。跨國公司通過互聯網,只要點幾下鼠標就可以輕松地將其在高稅區的利潤轉到低稅區或避稅港。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行業實行電子商務對稅收的挑戰都是巨大的。對于那些集中度高、可控度高、中介依存度高、運用電子中介支付,以及非數字化產品,他們對現行稅制和對稅收征管的挑戰是比較小的,如金融業、證券業、網上期貨與現貨交易、電力、自來水、煤氣、電信、廣播電視業、郵政以及美容美發,實物修理等行業實行電子商務對稅收制度和稅收征管產生的影響將很小,而其他行業實行電子商務對稅收的挑戰將是巨大的。
二、對電子商務征稅的經濟理論分析
對電子商務是否征稅這一問題,曾引起激烈的爭論。反對征稅方的主要觀點有兩個:一是目前電子商務處于起步階段,應該積極扶持,而不是征稅;二是現有的稅收征管手段落后,征稅成本巨大。主張征稅方的主要觀點是:電子商務只是改變了貿易方式,對其給予任何稅收優惠,都是對傳統商業公司的不公平;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目前仍是電子交易輸入大國,如果不征稅,那么從國際的角度來看,對我們來說也是不公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主張征稅的呼聲越來越高,已逐漸成為主流。
稅收原則是制定稅收政策和稅收制度的指導思想,同時也是評價稅收政策好壞、判斷稅制優劣的標準。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對稅收原則問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對稅收原則的分析一般圍繞稅收與財政、稅收與公平、稅收與效率等方面進行,形成稅收的財政原則、公平原則和效率原則。
(一)對電子商務征稅符合稅收的財政原則。稅收是財政收入的基本來源,國家征稅的主要目的是為一定時期的政府活動籌集資金。據塞迪統計顯示:2001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是1088.2億元;2004年則達到4800億元;2005年達到6800億元。電子商務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展,產生了新的廣大的稅源,而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又十分巨大,發展勢頭強勁,如果采取妥當科學的方式對其征稅,無疑可以增加我國的稅收收入和財政收入。
(二)對電子商務征稅符合稅收的公平原則。稅收的公平是指社會成員的稅收負擔應符合公平標準。具體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條件相同者繳納數額相同的稅收;二是條件不同者繳納不同的稅收。我們可以將稅收公平理解為普遍征稅和平等征稅兩個方面。電子商務只是改變了貿易方式,并沒有改變貿易主體的市場參與者身份,也不會使其脫離社會成員的身份,因此,理所當然要按照普遍征稅的原則對其征稅。
再則,只有對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務平等征稅,才有利于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比如,各傳統的零售店就認為,如果仍舊對網上銷售免稅,他們在不久的未來將無法與網上銷售商競爭。在我國市場公平競爭機制尚不完善的今天,政府應該努力給網上、網下銷售的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三)對電子商務征稅符合稅收的效率原則。稅收的效率包括經濟效率和行政效率兩個方面。經濟效率主要體現在稅收中性上。稅收的中性,是指政府課稅對納稅人的市場行為選擇不發生影響,不給納稅人帶來超出稅款之外的額外負擔,不干擾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在一個自由的市場經濟中,市場起著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雖然市場的建立與維護離不開政府,但政策因素應該是第二位的,其發揮作用的程度應小于市場。西方的經典經濟學早已論證,完全競爭的市場是最優的市場,它能使廠商和消費者效益最大化,從而達到社會財富最大化。稅收作為一種資源再分配的方式,其實施應以最小限度地影響自由競爭市場的效率為前提。簡單說,稅收中性就是不對市場主體的行為造成扭曲,否則就會降低市場機制作用的效率。美國經濟學家古爾斯比指出:“對電子商務征稅會減少電子商務交易額的事實并不意味著不應該對這種商務征稅。出于避稅的目的而將交易從傳統的零售商店轉移到網上進行是很明顯的經濟扭曲。”也就是說,如果只對傳統商務征稅或對電子商務課征較輕的稅負,除了會產生市場公平問題之外,還必然會影響人們的市場選擇策略,降低市場運行的效率。
稅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稅收征納過程所發生的費用最小化,也就是征稅和納稅的成本都最小化。對于電子商務而言,現行的很多征管措施仍然符合其發展要求,但現有各項稅收征管措施的電子化水平急需提高,并且要通過廣泛應用新興技術提高稅收的征收效率和服務水平。對電子商務采用電子征稅的方式,將會提高申報的效率和質量,降低稅收成本。對納稅人來說,申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便、省時、省錢;對稅務機關來說,不僅減少了數據錄入所需的龐大人力、物力,還大幅度降低了輸入、審核的錯誤率。其次,由于采用現代化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了申報、稅票、稅款結算等電子信息在納稅人、銀行、國庫間的傳遞。加快了票據的傳遞速度,縮短了稅款在途滯留的環節和時間,從而確保國家稅收及時入庫。
所以,對電子商務征稅不僅是稅收經濟效率原則的要求,也是適應新技術的發展,提高稅收行政效率的必經途徑。
三、我國稅收面對電子商務應采取的措施
(一)改革完善現行稅法。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主張對電子商務不開征新稅,而是采用現有的稅種。這就需要對現有稅法進行完善。
首先,要對電子商務交易中各稅種的使用范圍進一步加以明確。按照交易的完整性,電子商務分為離線交易和在線交易。離線交易是指以電子方式締結合約,而貨物和勞務是以傳統方式提供的。在線交易則是指貨物和勞務最終也是通過網絡提供。對于在線交易的數字化產品,如無形資產、音像制品等征收營業稅,如果這些產品的提供者是居民納稅人,可以對其征收所得稅,如果是非居民納稅人,則可以征收預提稅。對于離線交易仍應征收增值稅。
其次,對現行稅法進行補充修訂,增加適用電子商務的稅收優惠政策,以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雖已有較大發展,但仍遠未達到盈利的規模,眾多的電子商務網站還處在吸引用戶的階段,即處于“培育市場階段”。就整體而言,我國電子商務仍處于起步階段,交易手段、范圍、交易人數、安全認證等均處于初級探索過程。雖然從長遠看對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務要公平稅負,但其目前作為我國的新生事物,尚未發展成熟,政府還是應該給予政策上的鼓勵和支持。
(二)制定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措施
首先,加強稅務機關信息網絡建設。盡早實現與國際互聯網全面連接以及在網上與銀行、海關、網上商業用戶的連接,真正實現電子申報、電子結算。電子申報解決了納稅人與稅務部門間的電子信息交換,實現了申報無紙化。電子結算解決了納稅人、稅務、銀行及國庫間電子信息及資金的交換,實現了稅款收付的無紙化。同時,應開發全國統一的征稅軟件,改變各地稅務機關在軟件開發中各自為戰的局面,實現信息共享,提高稅收征管效率。
其次,可以建立全國性的網絡商務中心,規范網上交易。從法律上規定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必須通過網絡商務中心進行網上交易活動,以便全面掌握網上交易情況。網絡商務中心應與稅務局信息中心、納稅人及銀行結算中心聯成一個規范的網絡,稅收各環節之間傳遞征稅所需信息。網絡商務中心可以接受稅務機關的委托,代扣代繳稅款。
再次,在尊重國際稅收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各國政府應加強合作,對國際稅收管轄權沖突問題、跨國公司內部電子商務轉讓定價問題,以及國際避稅問題進行協商,制定相關準則,以確保各國的稅收利益。同時,還要注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稅收分配問題,發達國家是電子商務的主要輸出國,由于進口征稅存在技術困難,發展中國家在電子商務輸入時失去了法律屏障,因此,國際稅收協定在保護發展中國家的稅收利益上要給予足夠重視。
一、融合
1 中國水彩畫的發展與文化品格
從十九世紀末水彩畫在上海廣泛傳播,到現在也已有一百余年。中國水彩事業經由水彩畫家如李鐵夫、關廣志、李劍晨、潘思同、王肇民等前輩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中國水彩畫的獨特面貌。中國傳統文化對水彩畫藝術的發展影響甚遠,其相對獨立的文化內核和美學思想從意境、氣韻、語言和造型等方面與中國水彩藝術的發展相映成輝。我們只有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審美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國水彩畫的審美屬性和審美品格。我們應當在藝術實踐當中不斷把握心靈世界,沉淀情感,升華境界,崇簡尚意。這種品格恰似一根紅線貫穿水彩藝術發展之路,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水彩畫審美意識,并泛化成中國水彩藝術的文化審美品格。
2 水彩畫本體語言的構成因素
水彩畫本體語言由工具材料、表現技法和審美理念三個層面構成。
(1)從媒材方砸來看水彩廁的本體語言
畫種的界定首先在于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的工具材料、不同的技巧創造出不同的效果,從而形成風格各異的藝術面貌。水彩畫作為獨立之畫種,不同的材質美感,加上水的流動性、色的透明性、水色交融的偶然性,由此而產生的透明、流暢、輕快、滋潤等藝術情趣,既是水彩畫獨特魅力之所在,也是水彩畫本體語言的首要因素。
(2)從表現技法方面來看水彩畫的本體語言
如果我們僅從媒材特點來看待一個畫種的本體語言,顯然是不夠的。十八世紀以前的水彩畫。多數是在毛筆或鋼筆的素描稿上,用淡彩渲染而成,后來才逐漸發展到用色彩直接描繪,而真正使水彩畫發展成為獨立畫種是通過英國水彩畫家們的努力來完成的。在照相機發明之前,由于用水彩作畫時間迅速而且工具輕便,于是利用它來作收集素材的速寫,或繪制油畫的草圖,例如丟勒、荷爾拜因和魯本斯經常使用此方法。這一時期,水彩畫技法幾乎等同于油畫技法,是油畫的附屬品。然而,水彩畫最終得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就在于其與油畫技法的分道揚鑣。十八世紀時,被稱為“英國水彩畫之父”的保羅,桑德比(PaulSandby。1725--1809)突破了水彩材料之局限,運用干濕不同之筆法,以多種色彩進行點染、薄涂和重疊,賦予水彩畫以新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在藝術逐漸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看待水彩畫的本體語言,怎樣重新認識水彩畫的自身語言,對水彩畫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黑格爾曾經說過:“顏色,色彩――這就是使畫家成為畫家的東西”。吳冠中先生亦言:“水彩,其特點就在于水和彩的結合,不發揮水的長處,它比不上油畫和粉畫的表現力強;不發揮彩的特點。比之水墨畫的神韻又見遜色。但它妙在水與彩的結合”。水分、色彩靠筆的帶動而留存在紙上,如果說水分賦予色彩以生機,那么也可以說筆觸給予它們以性格,由此所產生的筆觸其表現力也是無窮無盡的。不僅形體靠用筆來塑造,而且運動感、節奏感、氣氛和情緒的表達都和運筆有關。如徐青先生強調“要通過水彩畫的特殊表現技法,充分體現水彩畫輕快、透明的特色。作畫首先要對對象進行觀察研究,表達審美情調,用什么方法,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他的水彩畫功力深厚,用色鮮明、沉著而不艷俗,筆觸凝重而不凝滯。
(3)從審美理念的角度來看水彩畫的本體語言
感覺,情感,感受力在水彩畫中所呈現出的抽象形式與風格,從審美理念的角度來看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它們豐富了水彩語言的表現力,使水彩本體語言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如果說西方水彩畫崇尚“實境”的話,那么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中國水彩畫常常處于一種物與境不斷轉化的狀態之中。如李鐵夫先生把中國書畫用筆的方法融入水彩,氣魄雄渾,洋溢著中國民族的藝術風度,從其代表作《瓶菊》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有著印象派繪畫那樣明亮的陽光和流動的大氣,并且是以痛快淋漓的筆觸表現出宏大的氣概”。
二、發展與創新
1 當代中國水彩畫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及出現的問題
中國水彩藝術根植于中國千年文化中,并經歷了百余年的沿革與發展,時至今日,已經形成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中國水彩畫家充分借鑒中國畫中大量的技法和文化內涵來豐富水彩畫的語言,例如潑色、轉印及飛白等方法都是在繼承西洋水彩畫的基本特質的同時而又使其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很好見證。對水彩畫來講,獨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獨厚的肌理創造本領,這是其它畫種不可比擬的。我國著名水彩畫家王肇民在作畫時先在畫紙上打上一層粉底,這樣一來使畫面呈現出一種厚重的視覺效果。也正因為受他的影響,后來廣東的許多畫家也十分注重這種技法和效果。當代水彩畫整體水平不斷提高,表現力得以增強,形式也日趨多樣,早已不是當初那種“小畫種”的印象了。但當代中國水彩畫的發展現狀之中亦出現諸多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是題材雷同、語言匱乏、精神缺失,這些問題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藝術家遠離現實生活,以及水彩畫體系本身也不夠完善。著名水彩畫家關維興指出要加強水彩的分量感,就是要加強其內涵。內涵包括主題、畫法、色彩、情趣、制作、構圖、材料等因素的總和,但首推情趣。“很多人誤將趣味當情趣,重趣而輕情。這些人以極大的熱情去追求水的趣味、筆墨趣味、肌理趣味,有時被偶現的漂亮的肌理效果所統治”。所以肌理技法等表現手段最終都是為主題、為內容服務的,根據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情感選擇不同的表現手段,也是作品構思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在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相互交融的背景之下,當今水彩畫的發展有了更廣闊的領域。我們正以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哲學觀念、生活體驗。來審視當代水彩畫發展的新方向。
2 當代中國水彩語言內涵的延伸
繪畫藝術以創新求變,是一個萬古永恒的主題,當今水彩畫藝術也面臨著發展與演變的許多問題。水彩畫經過幾個世紀的積淀,其材料、技法與藝術性的表現性都已經有了較成熟的發展。目前一些水彩畫家為了探尋水彩畫新的發展領域,對材料和技法有了進一步的拓展。首先從紙材料來說,卡紙、有色紙、高麗紙、宣紙、工業用紙,甚至在木板及各類畫布上,都可能允許進行嘗試。由于這些材料對顏色的附著力和吸水性能各異,以及質 地的粗細不同,別開生面。其次在顏料的使用方面,水彩畫采用一些有利于畫面效果的輔助材料表達到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油畫棒、色粉筆、馬克筆等等。再次,在藝術表現手法方面,水彩畫的操作方式借鑒了大量其它畫種的表現手法,使得水彩畫結合更加豐富多彩。隨著各畫種之間相互滲透和借鑒,藝術的發展已逐漸趨于多元化。這也使水彩畫有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 在創新的基礎上需更加注重審美品格的表達
求學網為您提供“中國經濟論文探討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解決您在寫中國經濟論文中的難題
中國經濟論文探討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中國經濟論文探討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