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8 10:31: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網絡安全法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網絡安全性概述
隨著計算機網絡在全社會的普及,特別是Internet的飛速發展,網絡技術在政府、軍事、教育以及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由此帶來的網絡安全性問題也就成為一個全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
計算機網絡系統從技術上看它是一個開放系統互連環境,從應用上看它是一個資源交流和信息流通的開放環境。大量的事實讓人們感受到,對于大到因特網,小到內部網和校園網,都存在著來自內部或外部的網絡安全性威脅。要使計算機網絡系統能夠安全、可靠地運行,除了要加強對網絡使用方法、使用道德的教育外,還要必須采取完善的網絡安全性方面的各種技術措施。
2.計算機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
通常時計算機網絡安全構成威脅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個方面:
2.1自然因素。主要指由于地震、雷擊、洪水等其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害,以及因計算機硬件和網絡設備的自然磨損或老化造成的損失。
2.2操作失誤。由于管理人員或操作員的操作失誤,導致文件被刪除,磁盤被格式化,或因為網絡管理員對網絡的設置不夠嚴謹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戶的安全意識不夠等,都會給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帶來威脅。
2.3外部攻擊。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對網絡進行攻擊:利用操作系統或應用軟件的漏洞進行攻擊以破壞對方信息的有效性或完整性,另一種是網絡偵察:在不影響網絡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進行截獲、破譯、竊取以獲得重要的機密信息。
3.網絡攻擊的方式及發展趨勢
3.1拒絕服務攻擊。拒絕服務攻擊的主要目的是使計算機及網絡無法提供正常的服務,它會破壞計算機網絡的各種配置,消耗計算機及網絡中各種有限資源等。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網絡攻擊,也是最難對付的入侵攻擊之一。
3.2欺騙式攻擊。欺騙式攻擊不是利用軟件的漏洞進行攻擊,而是重點誘騙終端用戶進行攻擊。TCP/IP協議存在著很多缺陷和漏洞,攻擊者利用這些漏洞進行攻擊,或者進行DNS欺騙和Web欺騙。
3.3通過協同工具進行攻擊。各種協同工具的使用,可能導致泄漏機密商業數據。
3.4對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攻擊。近年來,手機、PDA及其他無線設備感染惡意軟件的數量在激增,但因為其使用和傳播的一些特點還沒有導致大規模爆發。但隨著WAP網和無線上網的發展,此類攻擊也會越來越普遍。
3.5電子郵件攻擊。隨著電子郵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普遍使用,和用電子郵件進行的攻擊也越來越多。這些攻擊常常針對政府部門、軍事機構及其他大型組織。
4.網絡信息安全的技術保障策略
4.1加密與解密技術。信息加密是網絡與信息安全保密的重要基礎。它是將原文用某種特定方式或規則進行重新編排,使其變為一般人無法閱讀理解的密文。當前比較成熟的加密方法有:替換加密、移位加密、序列密碼、一次性密碼本加密等。加密可以有效地對抗信息泄露,黑客非法訪問等威脅。
4.2身份鑒別。對實體聲稱的身份進行惟一性識別,以便驗證其訪問請求,或保證信息來源以驗證消息的完整性,有效地對抗非法入侵訪問、冒充、重演等威脅。鑒別的方式很多;利用通行字、密鑰、訪問控制機制等鑒別用戶身份,防止冒充、非法訪問等,當今最佳的身份鑒別方法是數字簽名。
4.3網絡訪問控制策略。訪問控制策略是網絡安全防范和保護的主要措施,是保證網絡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其主要任務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訪問。一般采用基于資源的集中式控制、基于資源和目的地址的過濾管理以及網絡簽證等技術來實現。目前進行網絡訪問控制的主要方法主要有:MAC地址過濾,VLAN隔離、IEEE802.10身份驗證、基于IP地址訪問控制列表和防火墻控制等。
4.4物理安全策略。保護路由器、交換機、工作站、網絡服務器等硬件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非人為及人為因素的破壞和攻擊。
5.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5.1 加密及數字簽名技術。加密技術的出現為全球電子商務提供了保證,從而使基于Internet上的電子交易系統成為了可能,因此完善的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技術仍是21世紀的主流。對稱加密是常規的以口令為基礎的技術,加密運算與解密運算使用同樣的密鑰。不對稱加密,即“公開密鑰密碼體制”,其中加密密鑰不同于解密密鑰,加密密鑰公之于眾,誰都可以用,解密密鑰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分別稱為“公開密鑰”和“秘密密鑰”。
5.2 網絡安全漏洞及入侵檢測。掃描安全漏洞就是掃描網絡中系統、程序、軟件的漏洞。采用漏洞掃描系統對網絡及各種系統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掃描監測,并向安全管理員提供系統最新的漏洞報告,使管理員能夠隨時了解網絡系統當前存在的漏洞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修補。入侵檢測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或計算機系統中若干關鍵點收集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從中發現網絡或系統中是否有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被攻擊的跡象。與其它安全產品不同的是,入侵檢測系統需要更多的智能,它必須可以將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有用的結果。
5.3 數據備份和恢復。網絡系統由于各種原因出現災難事件時最為重要的是恢復和分析的手段和依據。網絡運行部門應該制定完整的系統備份計劃,并嚴格實施。備份計劃中應包括網絡系統和用戶數據備份、完全和增量備份的頻度和責任人。
5.4 安裝配置防火墻。利用防火墻,在網絡通訊時執行一種訪問控制尺度,允許防火墻同意訪問的人與數據進入自己的內部網絡,同時將不允許的用戶與數據拒之門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網絡中的黑客來訪問自己的網絡,防止他們隨意更改、移動甚至刪除網絡上的重要信息。
6.結束語
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多變性,以及信息系統的脆弱性,決定了網絡安全威脅的客觀存在。總之,網絡安全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涉及技術、管理、使用等許多方面,僅僅采用一兩項安全技術是不足以全面對抗網絡上所潛在的各種威脅的。因此需要仔細考慮系統的安全需求,并將各種安全技術,如密碼技術等結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個高效、通用、安全的網絡系統。
2模糊層次分析法特征及其在計算機網絡安全評價中的實施步驟
2.1模糊層次分析法特征模糊綜合評價法是把傳統層次分析與模糊數學各方面優勢考慮其中的綜合型評價方法。層次分析法重視人的思想判斷在科學決策中的作用,把人的主觀判斷數字化,從而有助于人們對復雜的、難以精確定量的問題實施量化分析。首先我們采用模糊數構造判斷矩陣替代單純的1-9標度法解決相對應的量化問題,其次,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模糊數對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實施準確的定位于判斷[2]。
2.2模糊層次分析法步驟網絡安全是一門設計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技術。計算機網絡是現代科技化的重要信息平臺,網絡安全評價是在保障網絡系統安全性能的基礎上,實施的相關網絡技術、網絡安全管理工作,并把操作環境、人員心理等各個方面考慮其中,滿足安全上網的環境氛圍。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應用已經牽涉多個領域,人們對網絡的依賴度也日益加深,網絡安全成為重要的問題。采用模擬層次分析法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進行評價,模擬層次分析法實際使用步驟如下:
2.2.1創建層次結構模型模糊層次分析法首先要從問題的性質及達到的總目標進行分析,把問題劃分為多個組成因素,并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把不同層次聚集組合,創建多層次結構模型。
2.2.2構建模糊判斷矩陣因計算機網絡安全評價組各個專家根據1-9標度說明,采用兩兩比較法,逐層對各個因素進行分析,并對上個層次某因素的重要性展開判斷,隨之把判斷時間采用三角模糊數表示出現,從而創建模糊判斷矩陣[3]。
2.2.3層次單排序去模糊化是為把模糊判斷矩陣轉換為非模糊化判斷矩陣,隨之在非模糊狀態下使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去模糊化之后對矩陣對應的最大根λmax的特征向量進行判斷,對同一層次相對應的因素對上層某因素的重要性進行排序權值。
2.2.4一致性檢驗為確保評價思維判斷的一致性,必須對(Aa)λ實施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指標CI及比率CR采用以下公式算出:CI=(λmax-n)(/n-1);CR=CI/RI,在上述公式中,n表示判斷矩陣階數,RI表示一致性指標[4]。
2.2.5層次總排序進行層次總排序是對最底層各個方案的目標層進行權重。經過權重計算,使用自上而下的辦法,把層次單排序的結果逐層進行合成。
3模糊層次分析法在計算機網絡安全評價中的具體應用
使用模糊層分析法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展開評價,我們必須以全面科學、可比性等原則創建有價值的安全評價體系。實際進行抽象量化時,使用三分法把計算機網絡安全評價內的模糊數定義成aij=(Dij,Eij,Fij),其中Dij<Eij<Fij,Dij,Eij,Fij[1/9,1],[1,9]這些符號分別代表aij的下界、中界、上界[5]。把計算機網絡安全中多個因素考慮其中,把它劃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決策層三個等級目,其中準則層可以劃分為兩個級別,一級模塊采用物理安全(C1)、邏輯安全(C2)、安全管理(C3)等因素組成,二級模塊則劃分為一級因子細化后的子因子。依照傳統的AHP1-9標度法,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對比標度因素的重要度,標度法中把因素分別設為A、B,標度1代表A與B相同的重要性,標度3代表A比B稍微重要一點,標度5代表A比B明顯重要,標度7則表示A比B強烈重要,標度9代表A比B極端重要。如果是倒數,應該依照矩陣進行判斷。以此為基礎創建不同層次的模糊判斷矩陣,根據目標層、準基層、決策層的模糊對矩陣進行判斷,例如:當C1=(1,1,1)時,C11=C12=C13=(1,1,1)。采用這種二分法或許各個層次相對應的模糊矩陣,同時把次矩陣特征化方法進行模糊。獲取如下結果:準則層相對于目標層權重(wi),物理、邏輯、安全管理數據為:0.22、0.47、0.31。隨之對應用層次單排序方根法實施權重單排序,同時列出相對于的最大特征根λmax。為確保判斷矩陣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必須對模糊化之后的矩陣實施一致性檢驗,計算出一致性指標CI、CR數值,其中CI=(λmax-n)(/n-1),CR=CI/RI,當CR<0.1的時候,判斷矩陣一致性是否兩否,不然實施修正。最后使用乘積法對最底層的排序權重進行計算,確保或許方案層相對于目標層的總排序權重[6]。
我們應當明確立法是為了更好地為發展提供規范依據和服務,是為了確保發展能夠順利進行。針對跟網絡有聯系的部分,我們可以將其歸到傳統的法律范圍內,并盡量通過修訂或完善傳統法律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如果一些問題必須要通過制定新的法律才能解決,我們再實施新法律的制定也不遲。并且新法律必須具備良好的開放性,能夠隨時應對新問題的發生。
2.要重視適度干預手段的運用。
為了促使法律可以跟社會的現實需求相適應,我們應當積極改變那些落后的調整方式,將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重點轉移到為建設并完善網絡信息化服務,爭取為網絡信息的安全發展掃清障礙,從而通過規范發展來確保發展,并以確保發展來推動發展,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以促進我國網絡信息化的健康發展,形成一個跟網絡信息安全的實際需求高度符合的法治文化環境。
3.要充分考慮立法應當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
在立法的具體環節,我們不僅要考慮到消極性法律制定出來將造成的后果,還應當充分考慮積極性法律附帶的法律后果。因此,我們不僅要制定出管理性質的法律制度,還要制定出能夠促進網絡信息產業及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持續發展的法律制度,并涉及一些必要的、能夠積極推動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二、完善我國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具體措施
(一)及時更新我國網絡信息的立法觀念
當下,一些發展中國家及大多數發達國家正主動參與制定網絡信息化的國際規則,尤其是電子商務的立法,這些國家的參與熱情最高,歐盟、美國及日本正在想方設法將自己制定的立法草案發展成為全球網絡信息立法的范本,其他國家也在加強對立法發言權的爭取,于是國際電子商務規則的統一出臺是我們指日可待的事情。從這一緊張且迫切的國際形勢來看,中國在實施網絡信息化立法時應當要適度超前我國實際的網絡信息化發展進程,及時更新我國網絡信息的立法觀念,勇于吸取發達國家先進的立法經驗,加快建設網絡信息安全立法的速度,盡快將國內的網絡信息化立法完善。與此同時,我國也應當積極爭取在制定國際網絡信息化規則時享有更多的發言權,切實將中國的利益維護好。
(二)加強研究我國網絡信息的立法理論
發展到今天,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國人在從事我國網絡信息化的理論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為完善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必要的理論依據。然而,這些研究工作并不具備必要的組織及協調,在力度和深度上都遠遠不夠,至今也沒有得出實際的法律草案,根本無法跟立法的需求相符。為了配合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們需要更加系統、更加深入地研究立法理論。具體地,我們要做好兩個主要的工作:其一,建議我國的一些相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成立專門的學術研討會,針對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政策進行研究,掀起我國研究立法理論的熱潮,積極推動網絡信息立法的實現。其二,積極研究國外的網絡信息立法,借鑒其中較先進的法律體系及經驗,同時要處理好網絡信息安全立法跟其他法律之間的關系。
(三)積極移植國外先進的網絡信息法規
跟中國相比,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更早進行網絡信息立法的研究和實踐,并已經制定出很多保護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個別發達國家甚至已經構建了完善的網絡信息安全法律體系。所以,我們應提高對國外新的信息立法的關注度,爭取把握好他們發展網絡信息立法的趨勢。但是,對于國外已經完善的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我們并不能照搬,而是要以中國的實際國情為基礎,勇于借鑒它們先進的立法成果,致力于使我們制定出的法律制度跟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相符,從而真正提高我國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速度,提升我們的立法質量。
(四)完善網絡信息法制建設的反饋機制
在制定并完善我國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全過程中,我們堅決不能忽視反饋。反饋能夠確保我們順利實施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并為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建設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積極的參考依據。然而長時間以來,我國并沒有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安全立法的反饋渠道,從提出需求、編制條文到執行法規、監督法規,幾乎都是立法領域的主管機構在負責,這種管理方式自上而下,將法規的執行者擺在了被動的地位上,沒有跟法規的制定者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溝通關系,對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可行性、科學性等有極大的消極影響。所以,我們應當建立起通暢的網絡信息立法反饋渠道,構建完善的安全法律制度反饋機制,進一步明確各執法部門的反饋職能,全面收集運行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相關信息,確保我國的網絡信息安全立法是科學的、現實的,促使法律制度在運行時能夠達到一個良好的動態平衡狀態。
(五)健全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體系
網絡信息化最重要的保障就是網絡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因此我們應當盡快制定出這一基本法,加快健全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體系。中國至今仍不具備網絡信息安全的基本法,這對建設及完善我國的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有很大的制約作用。隨著網絡信息化在中國的快速發展,社會發展及國民經濟當中信息網絡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其作用也愈加關鍵,一旦網絡癱瘓、數據丟失,人民的財產安全及社會的穩定都將遭受無可估量的巨大損失。也就是說加強保障我國網絡信息的安全已經發展成為最重要的網絡信息化工作之一。目前,網絡安全事故造成的經濟影響及社會影響正在逐漸加大,一旦事故發生,受到影響的將是數以千百萬計的國人,我們將要遭受的經濟損失將是幾百上千億。因此,我們更要進一步健全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體系,切實維護信息網絡的數據安全、物理安全,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人頭,加強對安全管理的改革,通過法律制度的完善來嚴厲打擊利用信息網絡及針對信息網絡實施的刑事犯罪。
(六)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執行重點
完善我國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執行重點應當體現在管理體制、網絡信任、信息保護、等級保護、研發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應急處理、人才培養、監控體系以及應用推廣網絡信息安全標準、信息安全意識等各個方面。在實踐這一系列重點措施的過程中,我們應特別加強對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效率的提高。在信息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擁有的積極作用不僅僅是滯后和適應,還應當充分體現為技術發展的前瞻性及主動規范性。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必須是能夠促進網絡信息技術發展進步的,于是我們務必要提升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效率,在法律制度的創設階段要科學借鑒主流的技術中立思想,重視法律對特殊技術要求的符合程度,超前為發展技術和完善技術留下一定的空間,提高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社會適應性。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我們應當加強研究國外先進的立法模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借鑒其中有益自身發展的成分,有效解決法律制度跟技術之間存在的矛盾,積極鼓勵創新技術,大力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完善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的技術指標體系,提高法律制度的規范效率。換言之,在完善我國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時,我們不僅要遵循現有的法律體系,也要敢于跳出現行的立法理念,只要是跟現行的法律體系內容不符,我們就要將其突破;我們反對動輒立法,因為一些法律條文我們完全可以自行解釋、執行。在創制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時,我們不僅要重視制定管理性質的規范,也要頒布實施能夠促進網絡信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并積極引導從業單位自律;積極防止對網絡信息傳播有害的管理機制的出現,進一步完善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法規體系,建立起通過網絡信息弘揚我國優秀文化的激勵機制。在執行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時,我們不僅要完善其行政執法體制,還應當加強建立起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由具備專業的網絡信息知識、擁有快速的安全反應能力的人員組成,以進一步明確職責,健全我們的執法機構,力求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決策;加強完善我國網絡信息領域的司法公工作,力求通過司法的途徑切實維護好公民的合法權益,促使國家的經濟安全和政治安全得到保障,進而大力推動我國網絡信息有序、健康、安全地發展下去。
網絡安全論文參考文獻:
[1]張金輝,王衛,侯磊.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研究.計算機安全,2012,(8).
[2]肖志宏,楊倩雯.美國聯邦政府采購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及其啟示.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09,(3).
[3]沈昌祥.構建積極防御綜合防范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金融電子化,2010,(12).
[4]嚴國戈.中美軍事信息安全法律保障比較.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7,(7).
[5]楊紹蘭.信息安全的保障體系.圖書館論壇,2005,(2).
[6]侯安才,徐瑩.建設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新思路.現代電子技術,2004,(3).
網絡安全論文參考文獻:
[1]王爽.探討如何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1).
[2]田文英.淺談計算機操作系統安全問題[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3).
[3]張曉光.試論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隱患與解決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8).
[4]郭晶晶,牟勝梅,史蓓蕾.關于某金融企業網絡安全應用技術的探討[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12(09):123-125.
[5]王擁軍,李建清.淺談企業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的建設[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3,11(07):153-171.
[6]胡經珍.深入探討企業網絡安全管理中的常見問題[J].計算機安全,2013,11(07):152-160.
[7]周連兵,張萬.淺議企業網絡安全方案的設計[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3,10(02):163-175.
網絡安全論文參考文獻:
[1]古田月.一場在網絡戰場上的較量與爭奪[N].中國國防報,2013-05-20(6).
[2]蘭亭.美國秘密監視全球媒體[N].中國國防報,2010-10-24(1).
[3]李志偉.法國網絡安全戰略正興起[N].人民日報,2013-01-01(3).
本文基于網絡素養視角下探究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引導來源于2016年影響較為廣泛的“徐某某”電信詐騙事件。2016年8月,某省高考錄取新生徐某某的考生信息被犯罪分子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竊取,并假扮教育局、財政局工作人員以發放助學金名義騙取徐某某上大學的費用9900元。在得知被騙后,徐某某郁結于心,最終導致心臟驟停不幸離世。該事件發生后,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大學生網絡安全又被推向輿論的浪尖。因此,如何開展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引導,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網絡素養與網絡安全的關系
網絡素養主要由五個部分構成:信息接收、信息解讀、網絡安全、網絡利用、網絡倫理道德1。網絡安全與網絡素養的關系是包含、融合和發展的關系。網絡安全是構成網絡素養的重要部分之一,網絡安全進一步發展了網絡素養的內涵和外延;網絡素養包含了網絡安全,缺乏網絡安全的網絡素養注定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因此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缺一不可。
二、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缺失的表現
1.信息辨別能力不強
網絡信息浩如煙海,對信息判斷能力相對較弱的大學生而言一旦遇到虛假信息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計的后果。如網絡兼職,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是在校大學生接觸社會鍛煉自己的一個很好途徑,而電腦、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促使很多大學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兼職手段,而是涌現了部分網絡兼職群體,也出現了很多網絡兼職網站。雖然網絡兼職具有不受地域限制、信息流通更快捷等優點,但遇到的不確定性因素卻增多,如個人信息被盜,騙取押金、冒充親人騙取錢財等。同時,大學生對二維碼風險、公共wifi、偽基站風險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2.網絡成癮
包括“游戲癮”、“購物癮”、“社交癮”等網絡成癮問題。長期處于網絡成癮會導致大學生學業荒廢、與家人朋友關系疏遠、身心受損等嚴重后果。如網絡購物,雖然突破了傳統商務模式的障礙,無論對消費者、市場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網上商品的物美價廉和便捷性也極大吸引了大學生消費群體。但是網購是把雙刃劍,具有兩面性。雖然現在網絡支付手段和環境相對安全,但也難免有不法分子投機取巧,利用不法手段竊取用戶支付信息導致財產損失2。此外長期沉迷網絡購物、網絡游戲等,會造成大學生超前消費,意志消沉,從而構成網絡犯罪。
3.網絡犯罪
網絡犯罪也是大學生常見的網絡安全問題之一。在刷微博、朋友圈和其他APP上獲取資訊時候,“三觀”尚未成熟且理性思維尚缺的大學生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和嘗新心理,導致錯誤的信息判斷,網絡輿論暴力、網絡涉黃、網絡詐騙、網絡涉謠等現象出現。但是部分大學生不能合理規劃個人消費,盲目攀比,或者部分大學生需要資金支持個人創業,如果遇到不正規不合法的網貸渠道,風險意識較弱的大學生必定成為弱勢群體,倘若大學生欠下債務而無力償還就有可能走向犯罪。
三、開展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引導
1.建立網絡安全防護
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保障下,要建立網絡安全產業鏈,構筑網絡安全壁壘。一是從法律保障和安全監管角度出發,與時俱進地推動和完善與網絡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做好法律保障;加強網絡安全監管和綜合治理能力,提升網絡安全事件應急力和打擊力度。基于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推出為保障網絡安全,為信息化健康運行奠定了有法可依的基礎。二是從社會監督角度出發,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專業機構的作用,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社會監督舉報機制,形成行業監管氛圍;三是從運營商的角度出發,無論是個體企業還是企業之間都要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并嚴格自律。由此肅清網絡環境的不良行為,對凈化網絡環境,為互聯網良性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2.拓展高校網絡安全教育引導
將網絡安全教育引導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隊伍的作用。再次,網絡安全教育引導要貫穿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在課堂教育、教材融入和科研課題研究基礎上,在大學生之間廣泛開展網絡安全實踐教育,通過正反案例分析、情景再現互動、技能知識競賽等形式培養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大學生自我提升網絡安全意識雖然大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較高,但是由于尚未完全踏入社會,社會經驗不足,容易缺乏安全防范意識,加之法律觀念淡薄,從而導致一些不良事件發生。因此,大學生自我網絡安全意識培養是現實需要。首先,學習計算機使用知識。大學生要學會如何使用計算機、如何利用計算機為個人發展服務。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正確辨別那些是有害信息、有害軟件,通過知識的學習鑄造一道網絡安全心理防線。其次,加強自身法制觀念。因為必要的法律認知對于個人來說是一種約束,但也更是一種保護手段。再次,要提高社會實踐防范能力。大學生面臨著從學校過渡到社會人的關鍵階段,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踴躍參加的活動之一,年齡的增長并不意味著思想的成熟,對危險預判的缺乏往往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結語
網絡的發展帶來的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是現實問題,是一項緊迫且必需完成的任務。網絡安全作為網絡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加強網絡安全引導是我們實施網絡素養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關注和研究這一領域,將開辟網絡素養教育更多途徑,豐富網絡素養教育內容。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7.
[2]吳澤鵬.大學生自身網絡安全問題研究,西安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年中國手機網民網絡安全狀況報告》,2015.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在各行各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論是電子商務、金融通信還是電子政務等工作,都會產生大量數據,為了應對這些數據,提高信息化服務能力,云計算技術就應運而生。當前時期正處于云計算時代的興盛時期,如何應對網絡安全問題,提高網絡的安全性成為人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云計算時代網絡安全現狀分析
1、云計算的信任問題。一般來說,云計算服務中的數據與軟件應用管理和維護主要依托于外包機構,采用這種形式后云計算服務商將不能對外包機構進行調查與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云計算的信任問題。這種信任問題主要出現在云計算的部署和構架上。從傳統云計算的部署與構架來說,主要采用強制措施_保云數據的安全,這種依托于相關安全法則的方法信任度較高。但是對于現階段的云計算來說,誰控制了計算機基礎設施,誰就有話語權。對于公有云來說,只有盡可能降低基礎設施持有者的權限,才能有效降低風險系數;而私有云因為計算機基礎設施主要存在于私有者手中,所以難免存在額外的風險。
2、云計算時代網絡攻擊形式多樣化。在傳統的互聯網時代,網絡攻擊的主要形式無非黑客、木馬以及病毒三種,但是在云計算時代,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與光纖的逐步升級,服務形式多樣化導致網絡攻擊的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局面。當前時期,用戶終端登錄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不論在電腦端還是移動端,都給網絡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更加寬廣與多樣的渠道,其所造成的影響也日趨嚴重。
3、云計算時代的網絡安全威脅智能化。隨著分布式移動網絡、云計算技術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不斷深入發展,潛伏于網絡中的木馬、黑客和病毒等威脅、攻擊性進一步提高。隨著技術的提升,現階段的網絡威脅智能化的程度逐步加深,潛伏時間長、危害更深、破壞更加嚴重等,嚴重影響了網絡信息、數據等內容的存儲與保護。
4、數據審計環境更加復雜。在云計算時代,數據審計所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許多企業員工因為非專業出身,可能存在操作不當的問題,這就給網絡攻擊帶來了可能性。當前時期的數據審計所面臨的威脅也比較多,諸如網絡數據丟失、設備損壞、網絡日志篡改乃至拒絕服務等,給數據審計帶來不便。
二、云計算時代網絡安全防御措施探討
1、打造安全域。所謂安全域,就是以云計算中的各個實體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個較為安全的信任關系,通過這個關系利用PKI與LDAP進行病毒防御。在這個安全域系統中,通常存在一個結構合法的框架,其作用就是確保系統與組織間存在的關系獲得授權與保證。安全域的存在可以有效避免病毒攻擊的威脅,域中的各個子云之間存在獨立性,在獲得允許后利用標準接口就可以實現聯合。
2、完善網絡安全預警機制。主要包括網絡行為預警以及網絡攻擊趨勢預警、網絡漏洞預警等形式,可以極大提高網絡數據抵御攻擊、威脅的系數。網絡行為預警可以明確、清晰地看到網絡數據流,便于查找出潛伏的網絡攻擊和危險行為,便于及時報警;網絡漏洞預警可以及時將網絡操作中不當行為篩選出來,便于進行系統的升級與修復。總而言之,網絡安全預警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可以極大的提高云計算時代整個網絡系統的安全性,以更加主動的方式保障網絡安全。
3、強化網絡安全監測與保護。網絡安全監測是對病毒與風險進行主動防御的措施,主要技術有網絡實時監控技術、掃描技術、木馬入侵檢測技術等。網絡安全保護措施主要有安裝殺毒軟件、安裝網絡防火墻以及建立虛擬專用網絡等方式。前者可以有效避免網絡漏洞的存在,并能及時對攻擊數據流進行分析,實現主動防御;后者可以有效減少網絡攻擊行為的發生,保障網絡數據的安全與機密。除此之外,像是網絡安全響應、網絡恢復等技術也是其中較為常見的技術。
4、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強化數據審計。云計算時代下,要想強化安全審計,就可以引入數據挖掘技術,分析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異常、非法行為乃至攻擊數據等。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數據審計的精細度與安全性,保障數據審計的順利進行。
結語:綜上所述,在云計算時代,網絡安全更容易受到攻擊與威脅,攻擊方式與手段也日趨多樣化與智能化。如果不加以重視,那么具有高集成性的云計算服務系統則將遭受重大破壞。為此,我們必須分析當前網絡安全所面臨的威脅,有針對性地找到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網絡安全,推動云計算的進一步發展。
參 考 文 獻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們的社會生活對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信息網絡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其所帶來的網絡安全隱患問題日益嚴重。而網絡安全人才在解決安全隱患和威脅方面的作用將越來越突出。
網絡安全人才是指受過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教育或培訓,懂得計算機技術或是網絡安全方面的知識并且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專門人才。網絡安全人才在維護網絡安全、保障網絡運行中起著基礎和決定性的作用。但我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卻嚴重不足,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表明,我國目前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網絡安全人才只有2100人左右,而國內對網絡安全專業人才的需要量高達10余萬以上,每年全國能夠培養的信息安全專業學歷人才和各種安全認證人員大約不到5千人,供需缺口特別大。據統計,到2008年,全球網絡安全行業的就業人數將由目前的130萬上升到210萬。目前,我國網絡安全人員從人數和質量上都遠不能滿足市場的緊迫需求,加快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影響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速度和國家安全實現的關鍵性因素。
一、我國高校培養網絡安全人才的現狀
1.高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處于探索階段。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是隨著網絡的快速普及而展開的。2000年,我國高校開始設置信息安全本科專業,標志著我國將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正式納入高等教育體系中。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我國已有近50所高校開設了信息安全本科專業,部分高校已設立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初步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的培養層次。
2.高校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尚未形成科學的模式。由于高校培養網絡安全人才正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因此各個高校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體現出不同的辦學思路。例如有的學校把信息安全專業辦在安全工程系,以安全為教學內容的重點;有的學校把信息安全專業辦在計算機系,以計算機和網絡知識為重點;有的學校把信息安全專業辦在數學系,以數學、物理等基礎知識為其側重點;有的學校把信息安全專業辦在通信系,以密碼學作為教學的重點;還有的學校將信息安全專業設置在管理學系,以電子商務為其教學重點和方向。
不同的辦學思路,一方面是各個高校依照其自身的學科優勢和辦學格局,對信息安全學科初期發展進行的有益探索和嘗試,符合高等教育發展和高校自身建設的規律;但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整個高等教育體系在信息安全學科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還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科教育模式。
二、我國高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學科體系不成熟。我國部分高校已設置了信息安全專業,初步形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培養層次。但是信息安全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涉及數學、通信、計算機、微電子、網絡工程、密碼學、法律等諸多學科,我國高校在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還無法準確把握各學科之間的比重關系,表現在各高校在該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比較盲目,隨意性較大。目前的培養體系中,還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文憑輕素質的現象,培養的人才普遍是從理論到理論,動手實踐能力不強,不能解決現實的網絡安全問題。
2.培養目標、培養計劃和相應的課程體系還不完善。現有培養模式中,信息安全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都是各個高校根據其具體情況制定的,缺乏系統的學科指導體系和規劃。各高校都處于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況,直接導致了培養的人才水平參差不齊、知識結構不合理,不能勝任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的工作需要。
3.精通網絡安全理論和技術的尖端人才以及專門從事網絡安全研究的科研人員缺乏。網絡從其產生到現在也不過短短的幾十年,網絡安全的問題更是最近幾年才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我國進行網絡安全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網絡安全人才不足,且多是“半路出家”(即由網絡管理人員通過有關網絡安全知識的自學或短期培訓后從事這項工作的),缺乏大量精通尖端網絡安全技術的專門人才。網絡安全人才分布不均、人才隊伍不穩定。這種狀況使我國目前對網絡安全方面的研究遠遠落后于網絡技術的發展。
4.網絡安全教育的普及率較低,一些公民缺乏網絡安全意識。由于網絡安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就導致普通公民對此問題持無所謂的態度,即使是經常接觸網絡的人也沒有形成網絡安全的觀念和常識,安全隱患較多。
5.缺乏網絡安全教育所必需的實驗設備和條件。開設信息安全專業的部分高校缺乏基本的基礎課程實驗室,教學實驗和模擬設備。許多高校無法開展課程體系中所要求的實驗,學生的學習只能是從理論到理論,極大的削弱了教學效果。
6.偏重理論學習,對實踐環節重視不夠。信息安全學科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也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許多安全技術與手段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去認識、去體會。當前設有信息安全專業的高校,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很少。許多高校無法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更不用說提供處理網絡安全問題的模擬實踐。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想而知。
三、美國高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模式
美國高校的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核心課程+課程模塊”模式和“知識傳授+科學創新+技術能力”模式。“核心課程+課程模塊”模式是美國大學網絡安全專業教學中采用的一種基本模式,它類似于我國高校中采用的“基礎課+專業方向選修課”的模式。也就是說,學生在修完規定的專業基礎課后,可以根據其愛好和特長,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方向進行研究。“知識傳授+科學創新+技術能力”模式承擔著基礎知識教育、專業技能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任,對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國不僅在本科階段培養網絡安全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在碩士和博士階段更加注重對某一領域的深入研究。美國的研究生教育通過補充課程論文和考試或者通過課程論文和碩士論文項目使研究生們在信息安全學科的某一個特定領域深入下去。碩士論文通常是開發一種理論到某一個或者一些特定場合的應用;而博士階段更注重理論分析,對理論進行擴展,改進或者提出新的理論。
美國的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在于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獲取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教育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較廣的知識面和知識體系,可以滿足企業等用人單位的不同需求。通過大學及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學生不但可以很快熟悉并鞏固書本知識,并且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研究發現新問題并予以解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筆者認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為根基,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基礎之上的一個更高層次的目標和要求,因此,與“核心課程+課程模塊”模式相比,依據“知識傳授+科學創新+技術能力”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四、完善我國高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措施
我國應在借鑒美國高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優點的同時,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網絡安全人才模式。筆者認為,可以采取“核心課程+課程模塊+教學實踐”這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在核心課程設置中,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數學、通信、計算機、微電子、網絡工程、密碼學等基礎知識;在課程模塊設計中,讓學生探討研究其感興趣的網絡安全領域和內容;在教學實踐環節,讓學生總結出大量目前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并嘗試著讓其進行研究解決,以此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具體來說,高校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養網絡安全人才,使其具備較合理的知識結構:
1.研究信息安全專業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科知識體系。信息安全專業是一個交叉的新興學科,需要許多學科的知識作為鋪墊。高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目標應是造就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網絡安全管理和技術人才。我國高校應通過統一制定教學大綱和統編教材,使學生具備計算機、數學、密碼學等健全合理的知識結構。合理采用美國高校對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先進理念和模式,通過嚴格的培養使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的學生具備以下素質:寬厚扎實的計算機科學和軟件工程知識;嫻熟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將信息系統及其安全領域的知識同某一應用領域業務相結合的能力;獨立完成網絡安全相關領域問題的能力。
2.開設法律課程,使網絡安全人才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雖然我國還沒有專門的網絡安全法,但在一些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中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網絡安全的內容。例如《刑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都是有關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作為網絡安全人才必須了解上述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3.將網絡安全理論教育和實踐相結合。高校應該將“網絡安全設備操作指南”、“網絡安全注意事項”等內容列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是培養網絡安全人才,保證各項安全策略、制度、規程和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貫徹落實的重要環節。還可以定期進行網絡安全演練,如果條件成熟,甚至可以挑選一些真正的病毒加以分析、研究。這不僅是檢查網絡安全保障體系運作情況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增強學生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
4.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是一種持續教育,因此應加強和政府、公司的交流與合作,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共同培養高素質的網絡安全人才。美國高校的網絡安全教育特別重視合作與交流,例如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其COAST(Computer Operations Audit and Security Technology)項目是該校計算機科學系從事計算機安全研究的多項目、多投資的實驗室,它促使政府機構、大公司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緊密合作。如今COAST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專職的、學術的計算機安全研究群體之一,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信息安全專業人才。我國高校應借鑒其有益的經驗,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對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給予經費支持和傾斜,改變教學條件,更新試驗設備和儀器。同時,加強國內與國際的交流,搭建學校與企業的互動平臺,和一些具有綜合實力的大企業、公司合作,讓學生進行有機的、雙向的實踐活動。
《國家信息安全報告》中指出:“從事信息技術的人才匱乏是當今世界的一大緊急警報。就信息安全的人才而言,其匱乏的程度更比一般的IT技術有過之而無不及。”《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更是為我國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宏偉目標:“建設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增強國民信息安全意識。提高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國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培養信息化人才。構建以學校教育為基礎,在職培訓為重點,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結合,公益培訓與商業培訓相互補充的信息化人才培養體系。”我國高校應按照《發展戰略》的指引和要求,積極探索和建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模式,為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平臺,構建更加堅固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只有如此,才能營造出和諧、安全的網絡空間。
參考文獻:
[1]鄭志彬吳昊辛陽:建立產學研結合的信息安全人才培養道路[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06(3)
[2]劉寶旭:淺談信息安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06(3)
論文摘要:該文論述了文化對人的網絡信息行為的影響,介紹了網絡安全文化的產生背景和構成。并對網絡安全文化的內涵及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
1 引言
網絡環境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我們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其中網絡安全問題已成為日漸棘手、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項任務。以往,人們注重從技術上去著手解決這個問題,而往往忽略了其它防護,雖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網絡安全問題。事實上,信息管理的成功,關鍵在于人的因素。加強人的因素管理,是保障網絡安全的重要途徑。而人是社會的人,他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文化對人的信息安全行為產生巨大影響。因此,筆者從文化、網絡文化、安全文化三者的內在聯系入手,試圖探討一種新的文化—“網絡安全文化”。本文就“網絡安全文化”相關概念、與其它文化的聯系及其意義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有關“網絡安全文化”的結構體系與實施途徑等內容,將在另外的論文中予以研究,在此不作贅述。
2 網絡安全文化的產生背景和構成
互聯網出現以后,人們的網絡活動日見頻繁,并隨之產生網絡文化,網絡活動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包含著安全活動。因此,安全文化便自然地融入其中,引導和制約著人們的網絡信息安全行為,起到約束和管理人的網絡信息行為的作用,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而被人們忽視了的“網絡安全文化”。基于此,本文提出網絡安全文化的概念,它是安全文化的子類,是安全文化和網絡文化相互滲透的結果。它繼承了安全文化與網絡文化的共性,同時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它通過影響網絡操控者人的行為來影響網絡安全,它對網絡安全的影響貫穿人們網絡活動的始終。因此,我們認為網絡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一個子類,它指人們對網絡安全的理解和態度,以及對網絡事故的評判和處理原則, 是每個人對網絡安全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總和。如前所述,網絡安全文化是網絡文化與安全文化的交集,既是安全文化發展到網絡時代的產物,屬于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網絡文化的安全影響因素,屬于網絡文化的一部分。
參照傳統的文化結構劃分方法,我們將網絡安全文化分為三層,即網絡安全物質文化、網絡安全制度文化和網絡安全精神文化。網絡安全物質文化是網絡安全文化的外顯部分,也是最基本、最常見構成部分,它主要指包括像防火墻之類的各種網絡安全硬件設備和軟件產品,網絡安全制度文化是更深一層次的文化,包括各種維護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網絡安全精神文化是網絡安全文化的核心,包括人們對網絡安全的意識、心理、理論等。在這三層中,網絡安全物質文化是物質體現,同時也是決定因素,它決定網絡安全制度文化與網絡安全精神文化,網絡安全制度文化是中間層,既由網絡安全物質文化決定,也受網絡安全精神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反作用于網絡安全物質文化和網絡安全精神文化,網絡安全精神文化是核心,是網絡安全文化的本質,由網絡安全物質文化和網絡安全制度文化決定,同時內在于前二者,反作用于前二者,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3 網絡安全文化的作用機制
3.1 網絡安全文化的作用方式
1) 網絡安全文化影響人們的網絡安全觀念,安全觀念即人們對網絡安全的認識與評判準則,這個認識可以用幾個問題來描述:網絡應不應該安全;什么是網絡安全;怎么評價網絡安全;如何保證網絡安全。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到網絡的安全,作為一種價值觀,它可以直接影響到人的行為及其它方面。2) 網絡安全文化影響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法律法規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而這種意志毫無疑問是受價值觀影響的,安全法律法規一旦頒行后就成為強制性的手段規范人們的網絡安全行為。3) 網絡安全文化影響網絡倫理的形成,網絡倫理包括道德意識、道德關系、道德活動三個層次,與法律法規不同,網絡倫理道德是人們在網絡活動中慢慢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它雖然不像法律那樣有強制性,但它能在不知不覺中制約人們的網絡行為,起到一種軟制約的作用,這種作用有時甚至比法律更有力。4) 網絡安全文化影響技術的發展,技術總是為生產力發展服務,而生產力又受到生產關系的制約,當人們越來越注意到網絡安全的時候,那些更能滿足安全需要的技術總能得到較快的發展,像各種安全理論和防火墻之類的安全設備正變得越來越科學與可靠,從而使網絡更安全。5) 網絡安全文影響組織結構與權力分配,在網絡發展初期,人們更看重的是速度與共享,人們自愿地接入網絡而較少考慮安全方面的問題,那時的發展行成了今天網絡的雛形,隨著網絡的發展及安全事故的增加,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安全考慮也越來越融入到網絡建設中去,從而各種各樣的網絡安全管理組織應運而生,雖然在互聯網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也總存在著一些特權組織與用戶,他們擁有一般用戶所沒有的超級權限以便能夠對網絡安全進行管理與監控。
3.2 網絡安全文化的作用過程
網絡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它從一開始就是為人們通信服務,它的根本任務始終是信息共享與交流,它的主體是人,客體是信息。網絡安全文化則產生于人的網絡信息活動并影響人的網絡信息活動,它的影響過程是全過程的,即從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到傳輸的整個過程。
1) 網絡安全文化對信息選取、收集的影響。網絡安全文化通過前述各種方式對網絡主體的信息收集行為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來闡述:應該從哪些地方收集信息,原創還是下載;應該怎樣收集信息,用合法手段還是非法手段;應該收集什么樣的信息,有益信息還是有害信息,或者非法信息;為什么要收集信息,合法目的還是非法目的。網絡安全文化就是通過回答這些問題而在行為主體心中形成一定的價值取向從而制約他們的安全行為。2) 網絡安全文化對信息加工、存儲的影響。網絡安全文化對信息加工與存儲的影響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問題闡述:為什么要加工信息,合法目的還是非法目的;加工什么樣的信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或者是非法的;怎樣加工、存儲信息,安全可靠,還是不安全可靠。3) 網絡安全文化對信息、傳輸的影響。網絡安全文化對信息、傳輸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下問題來闡述:應該什么樣的信息,有益的信息還是無用信息,抑或非法信息,應該怎樣信息,通過安全合理的渠道還是相反;如何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性,用技術手段還是管理手段抑或二者兼有。
4 網絡安全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網絡安全文化存在于人的心里,是引導和規范人的網絡行為的“心鏡”。人們通過將自己的行為與之相比較,來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應該發生。它和行為主體的動機、情緒、態度等要素一起作用于主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主體的行為,并使得網絡更加安全和諧,因此培育優秀、先進的網絡安全文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1) 能減少網絡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網絡的安全系數并減少由網絡安全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
2) 它能增強網絡的安全性和提高網絡的運行效率,網絡安全文化通過影響人的行為來保證網絡的安全高效運行。
3) 它能營造和諧的網絡環境,在網絡中,沒有種族、地域、財富的限制,人人平等,人們可以自由地交流,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
4) 能促進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先進的網絡安全文化總是促使人們去自覺發掘網絡中的不安全因素并解決它們,不斷地改進網絡性能,使網絡更加安全,促進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
5) 它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展,豐富了文化的內涵,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它能促使人類文化的交融,使優秀的文化得以發揚,使落后的文化得以摒棄。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網絡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在網絡時代的發展,是網絡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產生于人們的網絡安全活動,又反過來影響和制約人們的網絡安全活動,它對解決目前日益緊迫的網絡安全問題有著重大的意義,培養積極、健康的網絡安全文化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且緊迫的任務。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本文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對應的改進和防范措施。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已普遍應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比如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社區及家庭等。但隨之而來的是,計算機網絡安全也受到全所未有的威脅,計算機病毒無處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勝防。本文將著重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1、技術層面對策
在技術方面,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主要有實時掃描技術、實時監測技術、防火墻、完整性檢驗保護技術、病毒情況分析報告技術和系統安全管理技術。綜合起來,技術層面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統管理員和用戶在內的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對重要部門和信息,嚴格做好開機查毒,及時備份數據,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2) 網絡訪問控制。訪問控制是網絡安全防范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它是保證網絡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訪問控制涉及的技術比較廣,包括入網訪問控制、網絡權限控制、目錄級控制以及屬性控制等多種手段。
3) 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是數據庫管理員維護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備份是恢復數據庫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證方法。恢復是在意外發生后利用備份來恢復數據的操作。有三種主要備份策略:只備份數據庫、備份數據庫和事務日志、增量備份。
4) 應用密碼技術。應用密碼技術是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密碼手段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證。基于密碼的數字簽名和身份認證是當前保證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碼技術主要包括古典密碼體制、單鑰密碼體制、公鑰密碼體制、數字簽名以及密鑰管理。
5) 切斷傳播途徑。對被感染的硬盤和計算機進行徹底殺毒處理,不使用來歷不明的U盤和程序,不隨意下載網絡可疑信息。
6) 提高網絡反病毒技術能力。通過安裝病毒防火墻,進行實時過濾。對網絡服務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掃描和監測,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強網絡目錄和文件訪問權限的設置。在網絡中,限制只能由服務器才允許執行的文件。
7) 研發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統。研發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統,不給病毒得以滋生的溫床才能更安全。
2、管理層面對策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理,不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術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執行計算機安全保護法律、法規的力度。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才能使計算機網絡安全確實有效。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理,包括對計算機用戶的安全教育、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不斷完善和加強計算機的管理功能、加強計算機及網絡的立法和執法力度等方面。加強計算機安全管理、加強用戶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觀念,提高計算機用戶的安全意識,對防止計算機犯罪、抵制黑客攻擊和防止計算機病毒干擾,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這就要對計算機用戶不斷進行法制教育,包括計算機安全法、計算機犯罪法、保密法、數據保護法等,明確計算機用戶和系統管理人員應履行的權利和義務,自覺遵守合法信息系統原則、合法用戶原則、信息公開原則、信息利用原則和資源限制原則,自覺地和一切違法犯罪的行為作斗爭,維護計算機及網絡系統的安全,維護信息系統的安全。除此之外,還應教育計算機用戶和全體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為維護系統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規章制度,包括人員管理制度、運行維護和管理制度、計算機處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種資料管理制度、機房保衛管理制度、專機專用和嚴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物理安全層面對策
要保證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可靠,必須保證系統實體有個安全的物理環境條件。這個安全的環境是指機房及其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計算機系統的環境條件。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腐蝕度、蟲害、振動和沖擊、電氣干擾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要求和嚴格的標準。
2) 機房場地環境的選擇。計算機系統選擇一個合適的安裝場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選擇計算機房場地,要注意其外部環境安全性、地質可靠性、場地抗電磁干擾性,避開強振動源和強噪聲源,并避免設在建筑物高層和用水設備的下層或隔壁。還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 機房的安全防護。機房的安全防護是針對環境的物理災害和防止未授權的個人或團體破壞、篡改或盜竊網絡設施、重要數據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對策。為做到區域安全,首先,應考慮物理訪問控制來識別訪問用戶的身份,并對其合法性進行驗證;其次,對來訪者必須限定其活動范圍;第三,要在計算機系統中心設備外設多層安全防護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設備所在的建筑物應具有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設施。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技術、設備、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決方案的制定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是綜合各種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將安全操作系統技術、防火墻技術、病毒防護技術、入侵檢測技術、安全掃描技術等綜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協調一致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我們必須做到管理和技術并重,安全技術必須結合安全措施,并加強計算機立法和執法的力度,建立備份和恢復機制,制定相應的安全標準。此外,由于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犯罪等技術是不分國界的,因此必須進行充分的國際合作,來共同對付日益猖獗的計算機犯罪和計算機病毒等問題。
參考文獻
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內容:真實性,保證信息的來源真實可靠;機密性,信息即使被截獲也無法理解其內容;完整性,信息的內容不會被篡改或破壞;可用性,能夠按照用戶需要提供可用信息;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不可抵賴性,用戶對其行為不能進行否認;可審查性,對出現的網絡安全問題提供調查的依據和手段。與傳統的安全問題相比,基于網絡的信息安全有一些新的特點:信息安全威脅主要來源于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計算機犯罪;人為錯誤,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黑客”行為;內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丟失;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信息戰;網絡協議自身缺陷,等等。
1我國信息安全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宏觀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產業化工作的繼續進行、對國際信息安全事務的積極參與以及關于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設環境日益完善等因素,我國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進展是迅速的。但是,由于我國的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相關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等諸多因素,我國的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安全問題。
①網絡安全的防護能力較弱。我國的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各個企業紛紛設立自己的網站,特別是“政府上網工程”全面啟動后,各級政府已陸續設立了自己的網站,但是由于許多網站沒有防火墻設備、安全審計系統、入侵監測系統等防護設備,整個系統存在著相當大的信息安全隱患。美國互聯網安全公司賽門鐵克公司2007年發表的報告稱,在網絡黑客攻擊的國家中,中國是最大的受害國。
②對引進的國外設備和軟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改造。由于我國信息技術水平的限制,很多單位和部門直接引進國外的信息設備,并不對其進行必要的監測和改造,從而給他人入侵系統或監聽信息等非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機。
③我國基礎信息產業薄弱,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國外,缺乏自主創新產品,尤其是信息安全產品。我國信息網絡所使用的網管設備和軟件基本上來自國外,這使我國的網絡安全性能大大減弱,被認為是易窺視和易打擊的“玻璃網”。由于缺乏自主技術,我國的網絡處于被竊聽、干擾、監視和欺詐等多種信息安全威脅中,網絡安全處于極脆弱的狀態。
除此之外,我國目前信息技術領域的不安全局面,也與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輸出進行控制有關。
2我國信息安全保護的策略
針對我國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要實現信息安全不但要靠先進的技術,還要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和信息安全教育。
①加強全民信息安全教育,提高警惕性。從小做起,從己做起,有效利用各種信息安全防護設備,保證個人的信息安全,提高整個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從而促進整個系統的信息安全。
②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產業,加大信息產業投入。增強自主創新意識,加大核心技術的研發,尤其是信息安全產品,減小對國外產品的依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