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0 00:37: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診斷學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診斷學是醫學院校學生首先接觸的臨床醫學課程,它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的學科,對醫學生尤其是臨床醫學生而言,既是學習臨床醫學課程的基礎,也是將來從事臨床醫學工作的基石。現代醫學科學發展迅速,其趨勢是由傳統的經驗醫學向實驗醫學模式發展,但是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經驗性很強的學科,新的診斷技術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診斷學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診斷中,問診、體檢等物理診斷方法與實驗室檢查及影像檢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診斷學是臨床醫師必備的基本功,任何時候都不應忽視[1]。但是,由于教學方法、內容和時間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診斷學臨床實踐和體檢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過關,這就要求我們在診斷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學方法非常值得探討,現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診斷學教學實踐中的感受,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重視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重視物理診斷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物理診斷學教學內容看似簡單,但其內容多而枯燥,有些內容還比較抽象,難以講解,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理論課最好由具有良好臨床技能及教學經驗的高年資醫師講解。為了讓學生得到正確、標準、統一的診斷學知識,必須重視集體備課,共同參照國內外重點醫學院校編寫、拍攝的教學資料,統一標準、規范的操作程序和檢查手法,學方案。對于初次從事診斷學教學的年輕醫師,應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以老帶新,互助互學,幫助其明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及講解技巧,并從帶教實習課和見習課開始,不斷積累經驗,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加強技能訓練
(一)改變教學模式。目前我們的教學模式仍然多是傳統的“灌輸式”及“填鴨式”[2]。教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學生在下面埋頭記筆記;見習時,教師示范,學生則多以看為主,動手機會少,也沒有動手的意識;考試時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互動少,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變“填鴨式”為“啟發式”,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和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提問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二)關于理論課教學的教學方法。物理診斷學教學過程一般分三個環節,一是課堂講授,二是實驗課,三是臨床見習。課堂講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教學法,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講授中教師可以親自向學生呈現學科的基本內容,直接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可用學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學科內容。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備課,教師首先應該對所講授的內容加以深刻理解,對內容結構進行合理安排設計,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工作體會融合于教學中,并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進行備課并反映到教案中。診斷學內容繁多,理論課講授應該做到基本內容少而精,重點突出[3],易于理解的內容和查體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實驗課或見習課結合實際進行講解、練習。物理診斷學中,有些內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論課講授中,應充分利用診斷學教師多為臨床醫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的優勢,在講解中多舉臨床病例,以增加系統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學生猶如接觸病人一樣,提高學習物理診斷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理解中記憶。比如,在講解胸部的體表標志“胸骨角”時,可以穿插一張自發性氣胸的胸片,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簡單介紹該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療方法——胸腔穿刺術,并介紹胸腔穿刺抽氣時,胸骨角是一個重要的定位標志,使學生在理解中記住了這個重要內容。教師要善于調動和控制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下降,為克服這一缺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舉一些易引起學生興趣的臨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簡短的提問和對話。隨著科技發展,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已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多媒體在教學中地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儲存、傳播和提取方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交互性強,共享性好,知識組織形式更佳,利于知識同化[4]。通過教學設計,以多種媒體地交互作用,形成了聲、光、形、色、動等直接對學生地視覺和聽覺器官共同進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強化效果和整體效應,有利于最佳教學效果的獲得,又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簡潔性,使一些抽象的癥狀、體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與記憶。比如心臟檢查這部分,利用多媒體制作技術,可以動態顯示心臟的“泵”作用機制,結合血流動力學變化圖譜,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記憶。做為一名診斷學教師,應該熟練掌握網絡教學技術,以其能將自己精彩的教學構思用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進行淋漓盡致的表現。診斷學是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對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內容,可以運用已學過的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知識,應用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使其變得通俗易懂,簡明扼要。比如在講解肺與胸膜的觸診時,先講解觸覺語顫的檢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觸到的震顫是如何產生的,引出產生原因為喉發音沿氣管、支氣管、肺泡、胸膜腔,傳導到胸壁,由手掌觸及。理解了產生機制,語顫增強及減弱的臨床意義,學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與記憶了。物理診斷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就是檢體診斷,檢體診斷的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學習,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檢體診斷的理論教學應采取小班教學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師授課輔導,個別答疑,還可以手把手進行操作示范,近距離接觸還有利于師生互動了解、因人施教。課堂講授時,教師還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掛圖、標本來輔助教學,比如講授肺與胸膜的體表投影時,可利用肺的解剖標本講解,可以增加學習興趣,加深印象,便于記憶。為增加趣味性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講授一些簡單的體檢時,可以穿插1~2分鐘學生自檢或相互檢查,以活躍氣氛,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體征,比如各種呼吸音、心臟雜音等,可以利用錄音、錄象、VCD等直觀形式輔助教學,往往可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實驗課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加強基本技能訓練。學習物理診斷學,要適應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的轉變,講究學習方法,不應一味的死記硬背,而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為了增加更多的實踐機會,物理診斷學課程安排可適當壓縮理論課時,安排一定比例的實驗示教課,播放生動形象的體檢錄象或光盤進行示范,統一手法,規范操作,再由教師示范并指出常見體檢錯誤和注意事項,最后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相互之間檢體練習,教師巡回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及時糾正錯誤手法。隨著科技發展及教學條件的改善,我院自2000年已建立了物理診斷實驗室,學生在學完理論課進入臨床見習前,可采用教師輔導或自學形式在全天開放的物理診斷實驗室的電子標準化病人模擬教學系統上進行檢體訓練,加深對理論課的理解記憶,熟練檢體內容,培養正確的檢體手法,為進入臨床見習打下基礎。同時,這一教學手段也有效的彌補了教學資源的不足。
(四)通過臨床見習,強化臨床技能。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問診、體檢及病歷書寫是醫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學好這些技能對臨床醫生是終生受益的。由于臨床教學資源的不足,目前的物理診斷教學大多是理論講的多,實踐體驗少,學生缺乏與病人接觸與交流的親身體驗,不知如何進行問診與體檢[5]。物理診斷學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與患者良好的溝通,熟練問診、查體。這一步的完成主要依靠臨床見習。臨床見習是完成理論向實踐過渡的重要一步。在課時分配時,應增加見習課時,如肺與胸膜的檢體診斷應安排兩次以上的見習。見習前帶教老師應精心挑選病人,向病人解釋以取得配合幫助,并安排好見習順序,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多接觸各種病種和體征。見習可以分為四步完成,第一步是安排觀看體格檢查錄象或光盤熟悉見習內容;第二步是教師示范問診、查體,囑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如何問診、查體;第三步是學生與患者直接接觸,鍛煉溝通交流技巧,練習問診方法及檢體手法,學習異常體征,教師在一旁指導糾正;第四步是設計、組織典型病例討論,聯系學生所學內容進行分析,啟發學生主動性思維,使學生從中得到診斷疾病的樂趣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理解。見習中教師還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醫德醫風的教育培養。為解決臨床見習中學生多病例少的矛盾,可以通過增加教學醫院、適當給患者一些報酬以取得配合、收集并制作典型少見病例的聲像教材等方法改善教學條件。
三、完善考試制度,促進學習積極性
考試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通過考試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牢記所學內容。我院物理診斷學考試一直采取理論考試和體檢操作考試相結合的考試模式,經過實習期后,畢業前再進行一次檢體操作考試和一次問診、病歷書寫考試。通過以上考核制度,促使學生即重視理論課學習,也不會忽視臨床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畢業時不但熟練掌握了物理診斷學的理論知識,也強化了臨床技能,為走上臨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診斷學是醫學教育的一門主干課程,為了給國家和人民培養更多、更好的合格醫生,做為一名物理診斷學教師,應該不斷努力探索,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黃云劍,趙景宏,楊惠標,等.診斷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12(5):606~607
2.林宇.提高《診斷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26(10):1192~1193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良好的教學方式是讓同學掌握基本的臨床醫學診斷方法的重要途徑。診斷學的教學方式與基礎課程比較,存在較大的差別。基礎課程主要是在課堂上和實驗室完成,而診斷學有大量教學活動在醫院中進行。這就成為診斷學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關鍵。
1目前不同專業層次的診斷學實驗課的安排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辦學越來越趨向多樣化、綜合性。就目前中醫院校開辦的專業而言,中醫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骨傷專業、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等,實驗課學時在20學時左右;而像非醫學專業如醫學心理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醫學英語專業、口腔工藝專業等總課時相對醫學專業來說少,實驗課在10學時左右。
2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環節
診斷學實驗課根據教學的需要,有以下環節。
(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又可稱為生理見習)。按照檢體診斷的內容和順序,生理見習包括:檢體診斷的基本方法,一般狀態及其頭頸部查,肺臟檢查,心臟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遵循這樣的順序教學。(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及腹部模擬人檢查。(3)觀看診斷學基本技能及心電圖等的電教片。(4)臨床實踐。(5)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6)心電圖實驗。(7)病歷分組討論。
3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
目前,就我校的學生和教學特點而言,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如下。
3.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是診斷學實驗的關鍵,關系到學生對醫學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一般在心臟檢查之后進行)和腹部模擬人檢查穿插在檢體訓練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形象性。
3.3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因專業不同而異,例如,中醫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專業等就選擇進行此項環節,其他如非醫學專業因學時少,教學要求不同不進行此項環節。
3.4臨床實踐是教學的又一關鍵和難點。診斷學涉及許多臨床疾病,為提高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在教學環節上應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接觸患者,將疾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結果都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見習,并根據見習結果進行思考,把所學的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醫療市場的改革,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加之高校擴招,學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給臨床見習帶來一定困難。
3.5因學生專業和層次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環節。
3.6分組多以15人/組為標準。如果分組過大,學生觀察和學習、老師示教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7問診和病歷書寫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練習。這部分理論課講完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寫幾篇病歷,以便學生掌握一般的病歷格式。同時還安排學生到臨床接觸患者,親自問診,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和書寫病歷。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自覺性,病歷完成情況不好。加之學生學習診斷學時初步接觸臨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難為情等心理影響,所以教學環節效果不佳。
4就診斷學實驗課的現狀提一些個人的拙見
4.1加強診斷學基本技能的訓練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課中,老師必須做到統一手法,規范動作;學生要分組訓練(最好兩人一組),互換角色。由于實驗課堂上的練習,畢竟太少,應囑學生回寢室再自己練習。課堂訓練時,老師應進行巡視和輔導,及時糾正不規范動作和手法,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參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由于學生專業的區別,醫學專業學生可基本保證實驗課各個環節的進行,但應把重點放在檢體訓練和臨床實踐中。對于非醫學專業學生應著重進行檢體訓練,這樣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4.2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打破傳統的考試方法,即筆試和實習前臨床考核(同學之間的互相檢查),傳統的考試方式著重考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錄像考試以形象生動的具體畫面展示在受試者面前,并且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交給受試者,要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診斷學考試近乎床旁考試
4.3實習課分組不宜過大。搞好診斷學的教學,加強實驗課的教學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4.4目前檢體訓練的實驗課教學方法主要是經典的教師教、學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強教師的監管性和學生的自覺性尤為重要,鼓勵學生多動手。
4.5多進行病歷討論教學帶教老師選擇比較典型的、難度適中的病歷,讓學生根據病歷提供的臨床資料進行病歷分析討論,提出完整診斷和診斷依據。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臨床診斷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和工作打基礎。
4.6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投資建立臨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區投資建設了實訓中心。如果能夠建立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那會更好。
筆者認為,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應建設:
(1)模擬病房:下設心肺聽觸診訓練室,腹部檢查訓練室,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和五官檢查訓練室,急重癥搶救訓練室,病患處理訓練室。
(2)模擬門診:使用SP(標準化病人)[4]進行教學,并建立為SP的模擬候診場所。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臨床見習面臨新的困難,如病人和主管醫生不配合教學、病歷不易查閱等。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強與病人及醫護人員的溝通、采用SP(標準化病人)及多媒體教學、增加課時及交叉輪轉教學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和教學的矛盾,對保證臨床見習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臨床操作技術訓練室:選擇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術(如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靜脈插管術等),利用模擬人進行訓練。
(4)多媒體學習、評估室:利用現有診斷學課程網站,建立多媒體學習中心,同時建立網絡化的訓練評估體系,對每位訓練者進行評估。
當然,這些不是簡單的設想所能達到,需要再努力。
4.8開設臨床基本技能這門課程臨床基本技能為醫學重要橋梁課程,也是實踐新教學模式的重要課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開課條件,可選擇資深診斷學方面內、外、婦產科、兒科等專家教授,輔以護理、影像及計算機方面教師擔任,再根據需要從臨床抽調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參與教學。為學生訓練和老師示教提供優良的環境,保證基本技能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擬聽觸診訓練就是很好的臨床技能訓練的實例,只是開放程度不夠,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4.9多開展診斷學技能比賽 診斷學技能比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更有效的學習了技能訓練檢體診斷的方法,并且容易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
診斷學的教學與學生的臨床實習間隔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對基本的操作內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實習前再進行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以便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個回顧性復習,到臨床實習階段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實際工作。
5總結
本文對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當然也存在著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從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199.
[2] 羊裔明,吳謹渚,歐陽飲.醫學生診斷學考試方法的探討.
醫學教育,1991,(6):27-29.
[3] 梁仁,陳遠存.高等醫學院校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初探.
【中圖分類號】TU501-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549-01
實驗診斷學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一門重要的臨床基礎課程,對各門臨床專業課的學習起到橋梁過渡和支撐作用,也是一門直接為臨床一線服務的應用性學科。雖然實驗診斷學的發展極為迅速,但具有內容多、較抽象、難理解的特點。如何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掌握其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并且能與實踐相結合就成為我們教學過程中重點注意的問題。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其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們針對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探索。
1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1檢驗結果與案例分析相結合:我們在教學中始終強調實驗診斷學要服務于臨床和服務于病人,一定要以疾病為中心。因為它是臨床診斷、病情分析、療效評價、預后評估、疾病預防和健康保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為了使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實驗診斷與疾病的內在聯系,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典型臨床病例來分析講解。通過啟發教學,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專業知識對病例展開深入分析、討論,得出初步的診斷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歸納和總結,得出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較好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枯燥生硬的實驗診斷學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效果極佳[2]。
1.2授課內容與實際檢驗儀器相結合: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檢驗技術、檢驗儀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學時數限制,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在理論課上不能一一介紹,這就需要充分利用學生實驗課時間來彌補理論課的不足。實驗課上,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某個檢驗項目的測試,這樣學生從了解認識實驗設備儀器開始,逐漸認識檢驗項目的原理、操作過程、臨床意義。通過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于檢驗項目的理解認識;同時,通過儀器的學習和使用,接觸了醫學檢驗和實驗診斷的前沿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挑選資歷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向學生介紹醫學檢驗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成果,補充如何運用理論知識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并為臨床診斷提供科學依據等教學內容[3]。在教學內容上的補充,不但讓學生了解了學科前沿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形象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實驗診斷課程中,包括很多原理及圖像,如果采用平時授課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的圖像和視頻的加入,增加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們在生動、充滿樂趣的過程中獲得了非常感性的知識。由于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課件中圖文并茂,動靜結合,Flas形象生動、具體逼真,便于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我們又根據近年來多次再版的實驗診斷學教材制作了1100多張教學幻燈片,不僅教師可以應用于實驗診斷教學中,而且發表于中國醫科大學校園網上,網站上還提供了學科中重點難點知識的詳解,圖文并茂,方便學生在業余時間對于難點知識的查閱和學習。
對實驗診斷學教學和學習起到了資源共享的作用。
3根據培養方向,合理進行考核管理
教學的目的是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因此實驗診斷學的課程考核方式也應充分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傳統的筆試考試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驗診斷學課程的需要,我們在實驗課中采用了“筆試+操作”的考核方式,更能體現出實驗診斷學課程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特點。其中理論考試,主要涉及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內容;實際操作考試,則考察學生如何更好的利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通過雙向的綜合評定,更好的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實驗診斷學承擔著為醫學生打基礎的重任,是大多數未來醫生接受系統規范實驗室訓練的唯一機會,其教學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未來醫生質量的好壞。所以我們不能安于現狀、而應該適應形勢,探索出更科學、更合理、更全面、更系統的實驗診斷教學模式。為臨床醫學生早日適應臨床工作的需要做好準備,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1]。良好的教學方式是讓同學掌握基本的臨床醫學診斷方法的重要途徑。診斷學的教學方式與基礎課程比較,存在較大的差別。基礎課程主要是在課堂上和實驗室完成,而診斷學有大量教學活動在醫院中進行。這就成為診斷學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關鍵。
1目前不同專業層次的診斷學實驗課的安排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辦學越來越趨向多樣化、綜合性。就目前中醫院校開辦的專業而言,中醫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骨傷專業、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等,實驗課學時在20學時左右;而像非醫學專業如醫學心理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醫學英語專業、口腔工藝專業等總課時相對醫學專業來說少,實驗課在10學時左右。
2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環節
診斷學實驗課根據教學的需要,有以下環節。
(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又可稱為生理見習)。按照檢體診斷的內容和順序,生理見習包括:檢體診斷的基本方法,一般狀態及其頭頸部查,肺臟檢查,心臟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遵循這樣的順序教學。(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及腹部模擬人檢查。(3)觀看診斷學基本技能及心電圖等的電教片。(4)臨床實踐。(5)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6)心電圖實驗。(7)病歷分組討論。
3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
目前,就我校的學生和教學特點而言,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如下。
3.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是診斷學實驗的關鍵,關系到學生對醫學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一般在心臟檢查之后進行)和腹部模擬人檢查穿插在檢體訓練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形象性。
3.3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因專業不同而異,例如,中醫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專業等就選擇進行此項環節,其他如非醫學專業因學時少,教學要求不同不進行此項環節。
3.4臨床實踐是教學的又一關鍵和難點。診斷學涉及許多臨床疾病,為提高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在教學環節上應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接觸患者,將疾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結果都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見習,并根據見習結果進行思考,把所學的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醫療市場的改革,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加之高校擴招,學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給臨床見習帶來一定困難。
3.5因學生專業和層次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環節。
3.6分組多以15人/組為標準。如果分組過大,學生觀察和學習、老師示教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7問診和病歷書寫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練習。這部分理論課講完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寫幾篇病歷,以便學生掌握一般的病歷格式。同時還安排學生到臨床接觸患者,親自問診,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和書寫病歷。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自覺性,病歷完成情況不好。加之學生學習診斷學時初步接觸臨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難為情等心理影響,所以教學環節效果不佳。
4就診斷學實驗課的現狀提一些個人的拙見
4.1加強診斷學基本技能的訓練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課中,老師必須做到統一手法,規范動作;學生要分組訓練(最好兩人一組),互換角色。由于實驗課堂上的練習,畢竟太少,應囑學生回寢室再自己練習。課堂訓練時,老師應進行巡視和輔導,及時糾正不規范動作和手法,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參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由于學生專業的區別,醫學專業學生可基本保證實驗課各個環節的進行,但應把重點放在檢體訓練和臨床實踐中。對于非醫學專業學生應著重進行檢體訓練,這樣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4.2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打破傳統的考試方法,即筆試和實習前臨床考核(同學之間的互相檢查),傳統的考試方式著重考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錄像考試以形象生動的具體畫面展示在受試者面前,并且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交給受試者,要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診斷學考試近乎床旁考試[2]傭拐鋃涎д嬲晌俅慘窖У幕*ぁ糞THZ〗4.3基于第2點,就一定要加強臨床實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4.3.1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3]
繚詿笱Ф曇毒涂枇俅慘窖迪胺矯嫻目緯痰取*ぁ糞THZ〗4.3.2增加臨床實踐的學時數,帶教老師最好長期從事臨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
4.4實習課分組不宜過大。搞好診斷學的教學,加強實驗課的教學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4.5目前檢體訓練的實驗課教學方法主要是經典的教師教、學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強教師的監管性和學生的自覺性尤為重要,鼓勵學生多動手。
4.6多進行病歷討論教學帶教老師選擇比較典型的、難度適中的病歷,讓學生根據病歷提供的臨床資料進行病歷分析討論,提出完整診斷和診斷依據。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臨床診斷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和工作打基礎。
4.7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投資建立臨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區投資建設了實訓中心。如果能夠建立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那會更好。
筆者認為,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應建設:
(1)模擬病房:下設心肺聽觸診訓練室,腹部檢查訓練室,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和五官檢查訓練室,急重癥搶救訓練室,病患處理訓練室。
(2)模擬門診:使用SP(標準化病人)[4]進行教學,并建立為SP的模擬候診場所。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臨床見習面臨新的困難,如病人和主管醫生不配合教學、病歷不易查閱等。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強與病人及醫護人員的溝通、采用SP(標準化病人)及多媒體教學、增加課時及交叉輪轉教學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和教學的矛盾,對保證臨床見習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臨床操作技術訓練室:選擇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術(如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靜脈插管術等),利用模擬人進行訓練。
(4)多媒體學習、評估室:利用現有診斷學課程網站,建立多媒體學習中心,同時建立網絡化的訓練評估體系,對每位訓練者進行評估。
當然,這些不是簡單的設想所能達到,需要再努力。
4.8開設臨床基本技能這門課程臨床基本技能為醫學重要橋梁課程,也是實踐新教學模式的重要課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開課條件,可選擇資深診斷學方面內、外、婦產科、兒科等專家教授,輔以護理、影像及計算機方面教師擔任,再根據需要從臨床抽調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參與教學。為學生訓練和老師示教提供優良的環境,保證基本技能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擬聽觸診訓練就是很好的臨床技能訓練的實例,只是開放程度不夠,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4.9多開展診斷學技能比賽診斷學技能比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更有效的學習了技能訓練檢體診斷的方法,并且容易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
診斷學的教學與學生的臨床實習間隔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對基本的操作內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實習前再進行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以便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個回顧性復習,到臨床實習階段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實際工作。
5總結
本文對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當然也存在著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從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9.
1 充分的課前準備
作為一名老師,必須懂得“要想給學生舀出一碗水,自己得準備一桶水”這個道理。只有做到充分的課前準備,心理才有數,講課時才能夠得心應手,才能講得好,講得透,使學生易于接受,保證在授課過程中學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充分的課前準備包括思想、知識、技能及教具的準備,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首先是思想準備。教師必須改變重科研及臨床而輕教學的不良認識,將教學工作放在首位,要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熱愛教學,這樣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診斷學教學實踐中,才能教好診斷學。其次是知識準備。教師必須熟悉教學大綱要求,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及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我們在診斷學教學開課前1月,授課老師進行集中備課。對照課本、朗讀課文,精通問診、查體及病歷書寫的基本要求、基本手法、基本格式,書寫教案。授課老師相互幫帶,將整本課本吃透,從而優化知識結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再有是技能的準備。有了充分的思想及知識準備,但要用自己的語言簡明扼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之事。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技能,特別是對青年老師來說,要上好診斷學課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進行教學技能的訓練即試講預練。首先是試講。試講是在正式授課前的模擬上課,是提高和鍛煉老師授課能力和技巧的重要手段。試講是年輕老師了解、學習和適應教學改革新要求的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是對教師備課情況及教學技能的全面考核,也是高年資老師對年輕老師進行傳、幫、帶的最佳時機,同時為教學經驗的交流營造了融洽的氛圍。而老教師通過言傳身教既培育了新人,又有利于教學經驗的不斷總結與升華。如本院在上課前1周,所有授課老師都進行試講。這樣試講可以了解老師對知識的熟悉程度及檢驗前期的工作,并可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另外,年輕老師通過聆聽教學經驗豐富的資深老師進行的試講,可以總結他們是如何上好這節課的,怎樣用激昂的情緒感染學生,怎樣巧妙地運用教具或多媒體來處理難點內容,又是怎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為上好診斷學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預練,即進行體檢操作。首先集體觀摩錄像,統一體檢手法,做到統一標準和規范。然后兩人一組輪流示教,邊講邊做,講解內容由抽簽決定。觀摩老師指出缺點,當場糾正。教學用具準備,內容包括教學工具準備(聽診器、血壓計、壓舌板、叩診錘、手電筒、皮尺直尺等),教學錄像帶、VCD、多媒體光盤、教學場地(大、小課地點,臨床實習科室等)。
2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
通過診斷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學生對本門課程有了初步的認識,而臨床操作技能的強化、學生動腦與動手能力的培養、臨床資料的綜合運用、正確診斷思維方法的建立,均需通過檢體課來完成。帶教老師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后,適當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則只能起到負面的效應。
傳統教學模式以老師為中心,以學生為客體的灌輸式教學會極大地減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我們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的新模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列出提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出技能操作步驟、操作要點,然后老師對操作的要領進行提問,并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最后老師講授技能操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項并引入典型病例及采用病人模型逐步示教。學生2~3人為1小組進行技能訓練,對不懂的問題,學生再次回看錄像,并且老師巡回指導,對學生操作中出現的問題當場指正。另外,由于女生較害羞,一些查體不完善。對此,在分組訓練時,將2個男生及1個女生分為1組,女生查體時男生做模特,男生查體時女生做模特,這樣就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體檢學習。每次檢體練習課結束前10~20分鐘,每組隨機抽取1人作為操作者,對當天的操作進行示范,老師當場指出存在的問題,并糾正。最后老師對授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對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再次進行糾正并布置作業。通過上述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對診斷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可將知識傳遞給每位學生。
3 堅持不懈的課后輔導
由于師資少、學生多,加上學生的水平不一,特別是一些難點、重點的掌握,效果不理想。我們利用自習時間,重點培養操作優秀的學生,讓他們進行競賽表演,并在課余時間輔導操作能力差的學生,既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參與意識,又由骨干帶動其他人,這樣以點帶面,整體提高比較快。通過以上的措施,有利于學生操作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縮短了教室與病房的距離,為日后的臨床實習或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影像診斷學目的在于讓醫學生了解影像診斷中各項檢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見疾病的影像學表現特點及在臨床工作中的正確應用。近年來影像診斷技術飛速發展,新技術、新序列不斷推出,但每種檢查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大多疾病診斷是通過多種影像手段協同完成的,這種多元化的影像診斷模式,形成了一種新的影像學教學方法——比較影像學(comparativeimageology,CI)。比較影像學是將同一疾病不同檢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相比較、將不同疾病間影像圖像的異同之處相比較、將形態影像與功能影像相比較、將不同影像診斷方法的時間-經濟效價比相比較,同時,將疾病的影像表現與臨床、解剖、病理相結合,進而綜合比較,它是一種能使學生了解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合理組合與使用的新型教學模式[1]。筆者在臨床專業本科生的理論授課及帶教實習過程中,運用了比較影像學教學法,現將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1我國醫學教育的教學模式
當今世界通用的醫學教育體系大致分為“學科型”、“問題型”、“器官系統型”三種模式[2]。以學科為主的課程體系仍是我國主要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分為醫學基礎課、臨床專業課和見習實習三個階段。此類教學法優勢在于兼顧了醫學教育的基礎性、應用性和系統性,方便教學的實施和管理;劣勢在于各學科間缺乏橫向對比、縱向聯系,教與學易脫節,學生被動接收、被動記憶,雖然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績優異,但常常出現臨床思維鍛煉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因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無法勝任工作。在全球醫學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也在積極地進行探索及改革,以問題式學習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標準化病人臨床教學等國際流行的教學方法在部分院校實施了探索性的開展,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影像診斷學教學中,引入比較思維模式,以期學生的知識儲備、整合能力能盡快跟上對臨床醫生要求日益增高的社會發展需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加深學生思維的深度,以利于提高學生思考推斷、綜合分析能力,為今后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可行性
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的臨床應用,為比較影像學教學法提供了方便條件。以數字信息對影像學圖像進行保存、管理、傳送、讀取,同時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的聯網為每位就診患者建立了唯一的身份標識號碼(ID號),患者的全部資料信息,包括影像學圖像及報告、血液學檢查結果、臨床資料等,影像科醫生可以隨時調閱參考。PACS系統具有圖像質量高、信息完整、傳送迅捷、實時共享的優點,輔助實現了影像學各分支間的橫向聯系。
3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作用
3.1學生更全面系統的掌握影像學知識
影像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影像診斷從早期單一的X線成像發展為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等多元化的影像技術手段,放射診斷學也隨之演變成為醫學影像學[3]。目前醫學影像學的教學主要是按照各組織系統介紹成像方法、正常及異常影像學表現,講授過程中輔以示教典型病例影像圖像,但較少涉及其他相關影像學表現,此類教學法不利于學生對不同影像手段進行系統了解。醫學生是未來工作在一線的臨床醫生,對各類檢查方法的全面掌握關系到日后是否能夠正確選擇并應用最有效合理的疾病診斷檢查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比較教學法的應用,向學生詳細介紹各種診斷方法的利弊。比如在腹部消化系統疾病的授課中,對于肝臟疾病,超聲檢查安全無創、費用低廉,具有可重復性,是肝臟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特別是對肝臟囊性病變具有較高的價值;而在肝臟實性占位性病變如肝癌的診斷及鑒別中,多排螺旋CT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手段,其多方位重建模式及CT血管造影(CTA)檢查在肝癌的定位定性方面具有重要價值;MRI是通過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信息的一種成像方式,對肝臟疾病也可很好的顯示,特別是在超聲、CT對疾病鑒別困難時,MRI可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病變信息。又如冠狀動脈造影(CAG)是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狹窄閉塞性病變的金標準,但其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與心肌細胞的活性,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SPECT)心肌灌注顯像不僅可以診斷有無心肌缺血,而且還能判定缺血是否可逆以及冠狀動脈的貯備功能,部分冠心病患者CAG結果正常,而心肌灌注顯像卻顯示異常[4];冠狀動脈CTA檢查是一種無創的檢查手段,可以較準確的判斷病變有無及程度,需要進一步確診或治療者再進行冠脈造影檢查,從而避免過度使用價格昂貴、有創性的冠脈造影檢查。因此每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在疾病的診斷中都有各自的優勢及不足,在教學中比較一種疾病的不同成像技術及檢查方法的優劣有利于學生全面認識、掌握疾病診斷。
3.2學生更準確地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疾病的影像學表現具有多樣性,臨床診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異病同影或同病異影的情況,學生學習困難,往往對這種現象不知所措。應用比較影像學的方法,將影像學表現相似的不同疾病圖像進行比較,列出它們的異同點,同時介紹每個疾病的特征性表現,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性思維,系統認識圖像所反映的疾病的病理改變,增加學生疾病診斷能力及鑒別能力。因此在醫學影像教學中介紹疾病的某種影像學表現時,同時適當介紹該疾病的其他影像學表現,歸納同一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現間相同及相異,從解剖、病理等基礎醫學角度,分析各影像出現的原理,此類教學法即滿足了深度又兼顧了廣度,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3.3學生更合理地選擇影像檢查方法
影像檢查的基本原理相對枯燥、抽象,授課難度較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引起學習興趣。教師講解過程中如果采用比較教學法可使學生了解不同影像檢查方法在行業領域中的地位及價值;相對容易掌握不同影像設備的成像原理、應用范圍、優勢及局限性;引導他們思考臨床工作中對不同疾病首選和配伍的影像檢查方法[5]。放射學前輩們從實踐中積累經驗,總結出了一些針對特定疾病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6],如骨關節外傷性病變首選普通X線平片,必要時行CT進一步檢查;顱腦外傷,出血性腦卒中患者首選CT檢查;脊柱脊髓病變首選MRI檢查;膽管、尿路梗阻先考慮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檢查;而超聲檢查無創、價廉,在實質臟器病變、軟組織、小器官病變、婦科病變、胎兒健康篩查方面診斷準確率高,是首選檢查方式。各種影像檢查價格、特點各異,X線、超聲、CT價格相對低廉,特別是在進行疾病的初步篩查及急診患者廣泛應用,并被廣大患者及臨床醫生所接受;MRI序列齊全,可兼顧形態學及功能檢查,但價格略顯昂貴;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可檢查全身骨骼、軟組織病變,尤其近年來PET/CT、PET/MRI一體化檢查的推進,在神經系統病變等方面較傳統影像檢查手段優勢更為明顯,但價格昂貴且具有放射藥物輻射風險。因此,比較影像學不僅是要學生們了解各類影像檢查在診斷疾病中的不同價值,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能為患者選擇更準確的影像檢查方法打下堅實基礎。
4應用比較影像學教學法時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發展迅速的應用性學科,在實際教學中引入比較影像學方法會給從事影像學教學的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作為影像醫學授課教師不但要具備全面的影像醫學專業知識,包括X線、CT、MRI、超聲、核醫學,還必須具備較豐富的臨床及病理等相關知識,并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明確進行比較的目的和意義,有計劃地準備相關影像學資料,重點突出。受課時所限,對于在臨床上應用價值不大或已被證實不適用于當今診斷要求的技術內容,教師授課時只做簡單介紹,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又能突出教學重點[7]。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的比較分析各種影像檢查手段的特點、優勢與不足,根據疾病特點總結不同疾病首選的影像診斷方法,使學生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從而達到提高醫學影像學科教學質量的目的。綜上所述,將比較影像學應用到醫學影像學教學工作中,利用其比較性、綜合性等特點,將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系統的掌握影像學知識,更準確地診斷和鑒別診斷疾病,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成為臨床醫生后,更合理地選擇影像檢查方法。希望我們的教學經驗對各醫學院附屬醫院、教學醫院更新教學觀念,建立適應時展要求的醫學生培養機制做出綿薄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呂富榮,呂發金,肖智博,等.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比較影像學的重要性[J].醫學教育探索,2009,8(2):177-178.
[2]張傳標,路學一.當前國內外醫學教學改革的現狀比較分析[J].醫學教育管理,2015,1(3):174-178.
[3]關泓.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3):111-113.
[4]譚天秩.臨床核醫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24-452.
[5]倪雪君,成建萍,謝陽桂,等.比較影像學在超聲診斷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交通醫學,2012,26(5):513-514.
關鍵詞:診斷學 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
臨床醫學本科教育是以輸送合格執業醫師為主要目標的基礎教育。診斷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醫學生臨床問診與體格檢查的基本能力,并使其對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診斷,這些內容也是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的重點,對該門課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臨床實習和工作。因此,重視診斷學教學方法,提高診斷學教學水平很有必要。筆者在本學期診斷學教學工作結束后,對教學情況進行總結并介紹如下。
1 重視診斷學師資隊伍建設
1.1重視診斷學教師的人選
診斷學教師最好由具有良好臨床技能、較豐富臨床工作經驗的高年資醫師擔任,其最好擔任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考官。臨床醫學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診斷學是臨床醫學課程的重要基礎,因此要學好診斷學,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訓練和實踐過程。很多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像教科書上寫的那樣典型,疾病的個體化、多樣化遠遠超出了書本內容。另外,診斷學內容多而枯燥,有些內容還比較抽象,難以講解,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診斷學教師必須具有多年教學經驗(包括長期帶教、經常進行學術講座等),表達能力強,語言生動、普通話標準等。即要求診斷學教師既會治病還會教書,比醫生會講課,比教師更懂醫。應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通過舉行各種講課評比、優秀教師評比、教師考評等活動激發教師教學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利用現有醫學資源,充分發揮高年資醫師在診斷學教學中的作用。
1.2重視集體備課
通過集體備課可達到使教師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
1.3重視教師聽課
要求教師講課前到其他教學醫院聽課,參加本院前一輪大課聽課活動,學習其他教師教學優點,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2 重視醫德教育
加強醫德教育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必要條件,也是緩和醫患矛盾的有效途徑。行醫必須有德,無德不能行醫。《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強調醫師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所以筆者在診斷學教學中反復強調樹立高尚醫德和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思想的重要性。同時,告知學生目前我國醫患關系緊張是不爭的事實,部分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忽視患者感受、語言生硬、態度冷漠、不尊重患者人格,是造成醫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告誡學生必須以愛心和對患者的尊重贏得他們的信任,并在課堂上以一道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模擬題提問:“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你給患者進行胸部體格檢查時會怎么做(也就是說在冬天檢查時怎樣使患者不冷)?”有的學生答“用烤火爐”,有的說“開熱空調”。筆者在肯定其答案正確的同時,提示學生應向年資高的醫生學習,將自己的雙手、聽診器捂熱后再為患者進行檢查。
3 教學方法
3.1充分備課
教研組根據每名教師的臨床專長,安排他們講授自己最熟悉的章節。強調教師備課三部曲:(1)反復熟讀課本和教學大綱。(2)制作課件和準備教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課本為基礎,查閱大量文獻資;降},同時利用網絡資源及在工作中拍攝的具有典型癥狀、體征的圖片制作幻燈片。要求幻燈片具有提綱挈領、文字醒目、圖文并茂、重點突出的特點。(3)試講。每名教師備課后都要在教研組試講,在試講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比如在試講時發現有的教師講課重點偏離教學大綱,有的教師講課超時,有的教師講課速度過快、不能給學生留有思考時間等這些問題都要在試講后得到解決。
3.2重視課堂教學效果
有教師反映,現在大學生上課講話、玩手機、打瞌睡、隨意進出教室的現象很普遍,但筆者上課時的課堂秩序和講課效果卻出奇地好,原因是筆者應用了生動、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語言標準、流利,結合大量真實的臨床案例傳授課本知識筆者認為要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重視講課技巧。包括語言生動(用詞準確、形象),吐字清楚、抑揚頓挫,風趣幽默(但不強調一味搞笑),穿插小故事及案例,加入適當的肢體語言,講課富有激情。(2)以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思維。比如講授大葉性肺炎的實變體征時,講到:“老師在大學實習時有一個男同學‘很配合’地患上了大葉性肺炎,當時我們大多數同學都去看望他,而且每個人手里都拿了東西,大家猜猜,我們都拿了什么東西?”學生正準備猜的時候,筆者笑著告訴他們:“我們手里都拿了聽診器!”筆者問:“我們當時會在他身上聽到什么體征?”多數學生笑著回答:“管樣呼吸音。”筆者又問:“為什么會聽到管樣呼吸音?”他們回答:“肺組織實變有利于支氣管音的傳導。”這樣的教學方法會讓大多數學生記住大葉性肺炎的陽性體征之一是管樣呼吸音。
3.3重視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和目的性
診斷學的很多內容都是執業醫師資格技能考試的重點,在講課時應該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內容滲透其中并加以強調,以便學生今后順利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比如在講解肺和胸膜觸診時提醒學生,參加考試時,如果只做語音震顫檢查,而沒有做胸廓擴張度和胸膜摩擦感檢查,只能得1/3的分。
3.4課堂講授中強調重點
這里所說的重點是以后在臨床上隨時要用到的內容、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內容、診斷學考試內容,傳統教學方法提倡全面復習,希望學生把課本上的內容都記住。事實上,人的大腦是有限的,應使學生把握重點,了解非重點。比如在教學中告訴學生,肺和胸膜的視觸叩聽是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并提示他們記住這些內容,在臨床技能操作時重點練習。
4 改革實踐教學
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靠背書不可行。但就我國目前醫療現狀,一味強調在患者身上實踐也不現實。患者不斷增強的維權意識與相對滯后的衛生法規相沖突,教學醫院的臨床教育活動容易招來患者的質疑與拒絕。因此,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解決學生實踐與患者維權的矛盾。
4.1教師各項示范操作標準化
要求帶教教師盡可能由主治醫師以上的高年資醫師擔任,且所有教師要觀看體格檢查錄像,使其體格檢查技能操作標準化。
4.2學生反復觀看體格檢查錄像
目前診斷學教學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訓,教學和考核方法傳統、單一等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1] ,針對上述問題,我校近年來對診斷學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并取得了一些成績和體會,總結如下:
1 教學改革的思路和重點
針對我們醫學專科學校臨床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要去最基層的鄉鎮衛生院工作,這些醫療單位大部分沒有高精尖的診療儀器,如果沒有熟練扎實的臨床技能操作水平,那就無法承擔診療基層常見疾病的重任,據此,我們從2003年開始對原有的診斷學教學計劃和大綱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把重點放在物理診斷上,通過加強課外實訓、改革臨床技能考試方法、增加技能考試在學習成績中的比例等措施,真正培養理論知識過硬動手能力強的基層醫務工作者。
2 教學改革的內容
2.1突出重點,強化實訓 隨著醫學的發展,臨床上各種輔助檢查的項目和方法都越來越先進,如果因此而在有限的課時數中增加這些新的內容,無疑會影響基本教學內容和重點內容,但如果不增加這部分內容,則學生會因此而對新的醫學知識閉塞,影響他們以后的深造。因此我們一方面把教學重點內容放在臨床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上,對一些基層醫院尚未普及的先進檢查項目和方法列為自學或開設專題講座,如“分子生物學在臨床診斷的應用和進展”、“心血管疾病常用臨床檢查項目”、“艾滋病的臨床診斷”等講座,使學生既能有重點地學好臨床基本技能,又能了解醫學領域新的發展動態。同時我們在保證理論課時數的同時,大量增加課外實訓時數,學時數由原來的20增加到60學時,理論實踐比例達到1:1.2,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臨床技能操作機會。
2.2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多媒體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板書、掛圖由于缺少聲像,動態不足,對培養學生診斷學的學習興趣和啟發學生的臨床思維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們教研室的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制了完整的診斷學課程多媒體課件,同時在教學中大量引用檢體診斷的聲像錄像和錄音,還先后配備了心肺聽診、腹部觸診模擬人、綜合模擬人等供教學用。在實訓帶教中還采用了學生操作,教師和學生一起點評的方法,使學生學得更有興趣,操作手法也更規范。由于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死板、沉悶,教學手段、方法更加豐富多彩,不僅強化了理論教學內容,還強化了學生臨床技能操作的機會,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臨床診療能力,在近2年的臨床綜合技能操作考試中平均成績由原來的70.86分提高到81.72分和85.24分。
2.3改進考核方法,突出綜合技能 以往診斷學的考核方法以理論考試為主,技能考試考試成績按10%的比例計入理論考成績中,而且在多項技能項目中僅抽考一項或二項,因此往往造成學生忽視實訓教學,實訓時只看老師做而自己不愿動手,學生中高分低能的現象比較普遍。為此我校在2002年就改革了考試方法,診斷學理論考試采用試卷庫的方法進行教考分離,同時把診斷學的臨床技能操作考核單列為一門考試科目,從去年開始我們又采用與國家助理執業醫師考試接軌的客觀結構臨床考試(OSCE)考核辦法,讓每一位學生都經過病史詢問、病歷書寫和病歷分析、體格檢查、技能操作、心電圖、X線片、化驗單的辨認和分析等多站式綜合測試,每站的測試時間根據考核項目的不同要求學生在10分鐘~30分鐘內完成,否則給于適當的扣分。通過對考試方法的改革,學生不僅在上實訓課時能認真對待,還積極參與課外實訓,其綜合實訓能力因此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據實習醫院反饋近2年我校實習生的臨床動手能力、病歷書寫質量有較大的進步。
2.4自編實驗教材 保證實訓質量 2003年來,為了更好的配合診斷學教學改革,診斷學教研室教師針對基層醫療單位臨床診療特點,編寫了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實驗指導教材,同時也編寫了常用心電圖圖譜、診斷學習題集、病歷書寫規范等輔助教材,這些實用、經濟的輔助教材對診斷學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5實習前強化技能訓練,提高實習質量 診斷學課程通常開設在第三學期,距第五學期的畢業實習相隔了一個學期,學生在下臨床臨床實習時對一些臨床技能操作已生疏,再加上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不愿讓學生在其身體上進行操作,因此很大程度上影響實習質量。為此三年來我們在學生下臨床畢業實習前在給與20~30個學時進行臨床技能操作的強化訓練,對病史采集、病歷書寫、體格檢查等技能再次進行規范和強化訓練,使學生下臨床后能很快地適應實習生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臨床實習質量。
3 體會
3.1 由于診斷學是聯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又是所有臨床學科的基礎,因此診斷學的教學改革是醫學教育整體質量提高的關鍵之一[2],傳統的教學模式已嚴重制約了這門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和突破。
3.2 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臨床技能校內實訓中心是診斷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正規訓練,而且能減少學生在病人身上進行操作訓練帶來的各種醫療糾紛。因此我校近年來在臨床技能實驗室的建設中投入了近百萬元的資金,用于購置心肺聽診、腹部觸診電子模擬人、心肺復蘇急救模擬人、各種穿刺模擬人、多媒體設備等,現已建成了由體檢室、技能操作室、多媒體模擬心肺聽診室組成400平米的臨床實訓中心,為學生課內外實訓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3.3 教學改革是學校提升竟爭力的重要工作之一,學校必須給與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給參加教改的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他們嘗到教學改革的甜頭,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學校的教改工作走上一個良性的循環。
2教學內容脫離臨床
在臨床醫學生實驗診斷學教學中應以“臨床應用為導向,兼顧檢驗醫學”。
2.1應向學生介紹實驗方法學,了解每種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根據不同需要合理選擇檢測方法。比如梅毒的血清學檢測,在臨床應用中主要有3種方法: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檢測、非特異性快速梅毒過篩實驗、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那么,哪種試驗適合作為初篩,哪種試驗適合作為確診,哪種試驗適合判斷療程等,應結合實際病例進行講解。目前臨床實驗室已采用化學發光法進行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以前的檢測方法高,且方便快捷,可更好地服務臨床,尤其是急診患者,但臨床醫生對此還不太了解。另外,梗阻性黃疸時,理論上尿膽紅素檢測為強陽性,尿膽原檢測為陰性。但因為尿膽原檢測過程中,當尿膽紅素水平較高時,會干擾尿膽原的檢測,所以會導致梗阻性黃疸患者尿膽原假性輕度增高的現象。
一、PBL教學的概況簡介與診斷學教學實踐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方法是指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在1969年由美國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的,后來被延伸到很多不同的專業的教學中。應用在臨床教學中,就是讓學生組成各個小組,由老師提出一個病例,讓學生們在教師的輔導下,去討論病例的特點、診治等情況。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開發學生們的創造性和思考力,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一個疾病的發生、發展等。以下從五個方面展示PBL在診斷學教學中的實踐:第一,在明確教學目的的基礎上,甄選教學內容。PBL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診斷學教學中,學生們能夠發揮自主能動性,主動去在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思考解決辦法,然后發現新的問題,再去解決。通過不斷的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交替過程中,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讓學生走上臨床的時候能夠有獨立診斷疾病,治療疾病的能力。但是要教學者要認識到,診斷學中有很多章節是不適用PBL的教學方法的。因此,為了讓PBL教學發揮到最好的效果,問題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在診斷學的教學中,不應該盲目的在每個章節都實行PBL教學,而應該科學地選取幾個章節,比如在診斷學的癥狀學或是檢體學部分,可以選取幾個對應教學內容的特殊病例,提供給學生探討,提出結論。有所側重的選取章節實行PBL教學法,能夠最有效地發揮其效力,又不會耽誤教學進度和大綱的課程時間。第二,教學者課前備課充分,全面思考病例。由于PBL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這對教學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PBL教學順利實施需要教學者在課前對于所教授的內容有充分的準備,更換以往陳舊的教學大綱,實施新的教學方法。教學者需要對提出的病例有全面的思考,發現在病例的教學中,學生們可能會提出的問題,以及忽略的問題,思考出好的方法去解決學生們的問題,提點他們忽略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教學者更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的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們發揮潛力。第三,教學手段多樣化,課內討論,課后總結。實行PBL教學時最關鍵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們愿意在小組內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對病例進行準確的分析。因此教學的手段不能單一而死板,應該多元化,關注每個學生在發現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去適時改變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在多樣化教學手段的基礎上,要保證每個問題的討論是充分且有效的,教學者提出的問題是否得到學生們的充分思考,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是否得到了準確的解答,這些應該成為診斷學中PBL教學的所關注的重點。并且很有必要在教學過后進行充分的課后總結,將所有問題整理匯總,才能最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第四,不斷發現問題,進行深層剖析。在PBL教學中,教學者提出一個問題后,不應該粗略討論后就一筆帶過,應該在相同的病例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在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去更深層次地剖析。比如在癌癥的病例中,學生們能夠思考癌癥的病因,從簡單的環境因素開始思考到危險因素,再到生理原因,甚至到基因層面。層層剖析同一個問題,深化一個疾病的情況,讓學生們更深入的思考問題,才能夠充分調動他們所學的知識,更了解一個疾病,才能更好的解決一個疾病。
二、SP教學的概況簡介與診斷學教學實踐
SP(standardizedpatient)標準化病人,又稱為模擬病人(simulatedpatient)或病人指導者(patientinstructor),是選擇正常人,經特殊培訓后,能準確模擬表現相關疾病病史、臨床癥狀、體征而接受臨床檢查者。由于形象生動,可以讓醫學生充分發揮實踐操作,而廣泛運用在臨床教學及考試中。以下通過四個方面簡介PBL在診斷學教學中的實踐:第一,SP病人準確模擬疾病臨床癥狀及體征。訓練后的SP能夠準確地表現出疾病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更直觀、更深刻的讓學生們認識到疾病的臨床表現和體征。在教學中,學生們能直接上手體差,自主提問SP,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一個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有助于學生們更好吸收一個疾病的相關內容。第二,SP能夠解決臨床教學資源的不足。在臨床教學中,很多典型和不典型的疾病都找不到病例可以直觀地提供給學生們學習,教學資源的不足很難做到全面教學。而SP病人通過訓練能夠提供更多典型和不典型的疾病示例,解決因為教學資源不足而產生的教學缺漏。第三,SP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在當今的社會,醫患糾紛是一個很大的困擾,其實醫患糾紛除了患者本身醫療知識不充足的原因之外,和醫生的交流能力也有很大的關系。SP比電子標準化病人更優越的地方就在于,SP能夠與學生進行交流的反饋。通過更直觀的問診過程,讓學生們更好地學習如何關懷病人,如何合理地詢問病史,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為學生們走上臨床工作做足準備。
三、結束語
在診斷學的教學過程中,將SP引入PBL的教學中,能夠更直觀地讓學生們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啟發學生們對于疾病更多的思考,將問題帶入實踐的診斷操作中,能夠有效的提高診斷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耀防.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及其發展淺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3,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