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31 14:55: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運動員代表宣誓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運動員: 為了確保本次比賽順利進行,我代表全體裁判員莊嚴宣誓:堅決服從裁判長指揮,嚴格遵守競賽規則和裁判員紀律,尊重參賽選手,文明裁判,嚴肅認真,不循私情,秉公辦事,圓滿完成各項裁判工作。預祝各代表隊取得優異成績!
宣誓人:
2018年7月14日
運動員代表宣誓詞
16:30-16:32 主持人出場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學們:
今天,我們齊聚在這里,共同慶祝09年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聯盛超市杯”籃球賽盛情開幕!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到場的嘉賓領導,他們是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超市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斌先生、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團委書記黃玉群、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學生會主席葉維劍、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超市事業部副總經理助理汪有浪先生,感謝你們的光臨! (財校嘉賓沒有全部確認,具體情況現場對接)
現在,我隆重宣布: 20__年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聯盛超市杯”籃球賽開幕式現在開始!儀式第一項:奏國歌、行注目禮;
16:32-16:40 奏國歌、行注目禮
16:40-16:45 現在進行儀式第二項,領導嘉賓致辭.首先有請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團委黃書記致開幕詞
黃書記致開幕詞:
尊敬的聯盛公司領導、各位同學、全體裁判員、運動員、籃球賽工作人員: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謹代表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向“聯盛超市杯”籃球賽順利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親臨比賽現場的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聯盛超市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斌先生表示熱烈歡迎,向參加比賽的裁判員、運動員以及籃球賽全體工作人員致以親切的問候!
本屆“聯盛超市杯”籃球賽得到了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和全程冠名贊助,在此,我謹代表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及籃球賽籌備小組全體工作人員向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謝。
為活躍我校的文化體育運動,豐富同學們的文化生活,提高我校籃球競技水平,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特舉辦09屆籃球賽.本屆籃球賽由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團委主辦、院體育部承辦,由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獨家冠名贊助,參賽的各位運動員都是各院系籃球運動的佼佼者,在此,我希望全體運動員要發揚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以高昂的斗志,高超的球藝,賽出友誼,賽出風格,賽出水平;同時,希望全體裁判員忠于職守,嚴肅執紀,公正裁判,努力營造公平、有序的良好競賽環境;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在校領導的親切關懷和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支持下,本次籃球賽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16:45-16:50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超市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斌先生致辭!
李總致辭
尊敬的學院團委書記,各位同學、全體裁判員、運動員、籃球賽工作人員: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很高興能代表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家一
起參加江西財經職業學院09年“聯盛超市杯”籃球賽開幕式。在此,我謹代表聯
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向“聯盛超市杯”籃球賽盛情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良
好的祝愿!
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于九江聯盛集團,現擁有超市連鎖、百貨連鎖、家電等多個業態及分公司;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奉行“愛國愛民,服務社會”的企業宗旨和“誠信、求實、創新、奉獻”的企業精神,堅持“企業惟有利于社會才有其存在價值”的企業社會觀。20__年聯盛商業目標網點總數計劃將擴展到15家,并力爭在3-5年內上市,是九江市乃至江西省的優秀品牌企業。
聯盛超市連鎖成立于20__年, 以“真誠永遠,實惠天天”作為經營理念,以不斷滿足顧客需求為經營目標,注重終端服務品質,獲得了消費者的好評和親睞。現擁有門店數量9家,會員人數14萬余人.聯盛超市湖濱店傍依在美麗的南湖之濱,座落于九江市最大的小區之一--湖濱小區的中心腹地,與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相毗鄰;營業面積20__多平方米,經營生鮮、糧油、副食、煙酒、洗化、針紡、日用百貨等,豐富的商品、優質的服務和實惠的價格,加上聯盛人專業、專注的敬業和奉獻,為湖濱小區居民及周邊院校的學生及教職工購物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今后,聯盛超市湖濱店將針對學生群體不斷豐富商品, 提供超值周到的服務,不斷滿足莘莘學子的需求。
聯盛集團注重學生群體的教育和發展,長期資助九江困難家庭學生,20__又投入巨資開展以“綠色行動”為主題的環保校園活動,發放了30000只環保購物袋,以“小手拉大手”號召全民環保,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本屆“聯盛超市杯”籃球賽,就是針對大學生群體開展的一次互動性體育文化活動, 大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不斷追求的態度是與聯盛超市相契合的,愿接下來的比賽,同學們能賽出好成績、賽出好水平!聯盛超市將與大學生一同成長!
再次祝賀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聯盛超市杯”籃球賽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16:50-16:53 儀式第三項,請運動員代表宣誓:
(運動員宣誓詞)
我代表全體運動員宣誓:
遵守紀律,尊重裁判,尊重對手,正確對待,比賽中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賽出
水平,賽出風格,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加“聯盛超市杯”籃球賽。
宣誓人:
20__年4月2日 下面有請裁判代表宣誓:
(裁判代表宣誓詞)
我代表全體裁判員鄭重宣誓:
在本屆“聯盛超市杯”籃球賽中,嚴格執行競賽規程和競賽規則,認真履行裁判員職責,做到嚴肅、認真、公正、準確,團結協作,秉公執法,為籃球賽取得圓滿成功做出貢獻。
宣誓人:
年 月 日
16:53-16:54 儀式第四項,有請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超市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斌先生宣布籃球賽開幕!
李總:現在,我宣布: 09年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聯盛超市杯”籃球賽開幕!
一、活動目的:
1、提高師生備戰中考意識;
2、激發學生學習,備戰中考斗志;
3、激發初三教職工在中考來臨前的工作熱情;
4、促進初三師生互動交流。
二、活動時間:3月8日(結合天氣等因素,具體日期待定)
三、參加人員:學校領導、相關處室主任、初三師生等
四、會議地點:學校田徑場
五、舉辦方式:勵志老師激勵演講,學生參與體驗互動
六、設備要求:音響系統(標準:室外需要雙十五寸音箱2--4只。
室內需要單十五寸音箱兩只。無線話筒3只)
七、活動流程:
(1)組織全體同學有序進場,(音樂《運動員進行曲》)按班級順序整齊就坐,每班三列縱隊。
(2)會議前奏唱國歌。
(3)學校領導主持發言,邀請演講老師(音樂《相信自己》)(演講時間3小時)演講過程中穿插互動,學生自發到臺前宣誓發言、老師宣誓發言、老師與學生的互動。
演講過程中內容包括:
1、由初三學生代表發言
2、由初三教職工代表發言
3、由初三全體學生對中考來臨前最后學習和生活進行宣誓;
4、由初三全體教職工對中考來臨前最后的工作進行宣誓;
5、活動結束由學生向演講老師獻花。
6、由學校領導(通常是校長或年級主任)發表演講,談及對初三學生及任教老師在中考來臨前100天的希望和要求。
7、活動結束由校方老師安排全體學生有序退場。(音樂《我相信》)
八、工作分工
1、場地布置及物品采購: 總務處
(1)演講主席臺布置,校領導座位;音響設備等;用電保障。
(2)主席臺背景布:崇仁一中中考勵志演講大會
(3)制作5條橫幅:初三樓一條,進校門的主干道兩條,行政樓和初三樓之間一條,高三應屆樓二樓陽臺前一條。并提前一天掛好。
2、會場秩序:師生進出場、班級位置、會場紀律等,各班督查員負責維護秩序;各班帶好班旗。 初三年級管委會
3、安全保障:制定安全保障方案,負責落實。 政教處
4、照像攝影:包括主會場的照相攝影,及校園內的幕布、條幅、標語、教室布景等相關內容的照片。 政教處、電教處
5、醫務救護:(醫務室有校醫1人值班) 總務處
6、接待安排:活動相關通知下達、宣講老師用餐等
宣傳屏幕:辦公大樓電子屏幕“熱烈歡迎中考勵志報告團專家張寶林老師蒞臨我校演講”。 辦公室
附:誓詞范文
學生誓詞:
今天,我在莊嚴的國旗下宣誓 :回首過去的時光,汗水和淚水交織成網,挫折與失敗伴我成長。為了心中的理想,我的心會變得更堅強!我承諾:在未來一百天,決不懦弱地退縮,決不做中考的逃兵,我要喚醒所有的潛能;,因為我沒有失敗的理由,我要凝聚全部的力量;因為我要實現我的夢想。我相信:只要努力奮斗,勇往直前,世界總會讓步,只要竭盡全力,中考一定成功!我--注定成才!我--必將輝煌!!!
教職工誓詞:
在這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季節。我們迎來了學校中考百日沖刺誓師大會,再過一百天,我們就要整裝上陣,踏上神圣莊嚴的中考戰場。這是黎明的前奏,是出征的戰鼓,是拼搏的號角。讓我們同心協力,奮戰一百天。奮斗一百天,讓飛翔的夢在六月張開翅膀;奮斗一百天,讓雄心與智慧在六月閃光!在此,我代表九年級全體教師鄭重宣誓:
我們宣誓:我們九年級全體教師將精誠團結,通力合作。我們將統一部署,協調步驟,統一進度,共享資源。對于九年級的每一位學生,全體教師都是你們的參謀。每個班級,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將齊抓共管;整個年級,將是上下一盤棋,交流先進,縮小差距,萬眾一心,黃土成金。
我們宣誓:我們將刻苦鉆研,潛心備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完善教學方法,中考試題是我們的藍本,日常教學是我們的手段,課堂效率是我們的追求,金榜題名是我們的愿望。我們將為你們保駕護航,我們將為你們搖旗吶喊。我們與你們同甘共苦,我們與你們風雨同舟。
老師們,同學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讓我們共同揮灑汗水,斗志昂揚,奮戰百天。讓我們一起傾注熱情,決戰中考,創造輝煌!!!
祝愿莘莘學子,共創輝煌!!!
崇仁縣第一中學主辦
“點燃激情,成就夢想”百日沖刺勵志宣講團
撫州源野山莊
中國潤智教育訓練機構聯合承辦
演講老師:張寶林
我是90年畢業于休寧師范學校的,我比較擅長文體活動,團支部給了我發揮特長的舞臺。我熱愛我的學校我的學生,總是想方設法為學校主動承擔對學生的培訓任務。學校的旗手存在著新、老交替現象,為確保我校升旗儀式的正規性和嚴肅性,每年都必須做好旗手的培訓和貯備工作,以能使每周的升旗儀式正常舉行,于是我便主動請纓;中學生廣播體操要換成第二套“時代在召喚”,而我校的專職體育教師又是將要退休的老教師,在學校左右為難之際,我主動接受了這個任務,沒有資料,就上網搜查,找音樂、找解說圖、找錄象……終于我學會了全套動作,并在沒有減少自己工作量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把全校九個班學生同時教會了;除此之外,還主動承擔一些臨時性的任務,如運動員代表的宣誓、演講人員的培訓;歌詠比賽的排練;舞蹈的編排等等。我相信付出了汗水,總會有收獲的!
二、能積極配合學校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
我校團支部在校黨支部的領導下,先后組織了校級一些大型的活動。如“迎新春文藝匯演”活動、聯合黎陽鎮黨委政府團委組織了慰問“黎陽鎮敬老院”活動、發起組織“文明學生”評選活動等等。在活動中,鍛煉了同學們的才能,培養了同學們尊老愛幼的美好品德,加強了團組織的凝聚力,為學校的德育教育增光添彩!得到了上級團組織和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在社會上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簡單的說,象限時間管理理論(即四象限法)就是把日常事務分為四類:①重要且緊急;②重要但不緊急;③不重要但緊急;④不重要且不緊急。中心觀點認為:無論工作抑或生活,都應該在強調"要事第一"的基礎上堅持做第二象限的工作,原因在于:一般情況下,重要的事項都是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的,一般有較充足的時間安排,但是,由于每天忙于瑣碎事務,經常把重要的事擱置起來或認為還有時間,結果做了次要的事反而將重要的事拖到最后一刻,不僅時間倉促,質量和效果也不能令人滿意。對于該觀點,本人深以為然,尤其是在當下烏東德施工局機構改革推行的初期。
施工局目前正推行機構改革,其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明確管理職責,理順管理關系,提高生產效率,確保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規范、有序開展,施工局履行宏觀管理職能;項目管理部代表施工局負責組織和管理施工現場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項目經理部全面負責承建項目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但在施工局授權范圍內;而作為施工局計劃合同部的一名管理者的我,需要充分理解并執行施工局這一部署和調整,同時也要深入思考未來的角色定位和肩負的任務。
一、獨特的自然條件提供了藝術素材和欣賞者
古希臘地處亞熱帶,氣候宜人。中國有句老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于希臘的人有著一種天生麗質、自然之美,是最具有完美性的身體。“可以肯定一點,在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城,大多數的小伙子一定擁有一副勻稱健美的身材。而女性們更是體態優美的風韻。”1除了具有得天獨厚的美的人體外,適宜的溫度讓人體讓希臘成為一個天然的戶外運動場,美的人體得以充分地展示。在適宜的溫度下,人們無需穿著厚重的衣服,部分甚至特定場合下完露著身體進行戶外活動,這對于人體藝術的影響是巨大的,是發現、欣賞、創造人體美的前提。
從地理環境上看,古希臘是一多島的海洋國家,海岸線長,港灣多。地理位置優越,與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的海上交通便利。地貌以丘陵和高地為主,內部平原稀少,土地貧瘠,雨量不足,不利于農作物的茁壯成長。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希臘人開動腦筋,大量栽種葡萄和橄欖兩種對土壤不挑剔的作物。在葡萄和橄欖收獲后,希臘人釀造葡萄酒,榨取橄欖油,再運往國外與埃及和西亞各國交換糧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促進了航海技術、海洋貿易的發展。這些都需要強壯的體魄,同時也鍛煉了健美的體魄。身體鍛煉和競技在希臘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男性公民的教育體系中,競技教育是必須的。這極大地促成了古希臘人對強健身體的尊崇和全民體育鍛煉風氣形成,他們敢于也愿意將健美的身體展示給人看,最典型場合的就是古代奧運會。
向神獻祭是古代奧運會的應有之義。在古希臘人的觀念中,人的身體是上天賜給人最美麗的東西,是純潔、真誠,美的化身,因此身體是神圣的,是最應該獻給神的祭禮。眾所周知,古希臘運動員是訓練、參加比賽和上臺領獎的。在面對著宙斯神像宣誓的時候,除“公平的參加競賽”等誓詞外,還有一些我們現代奧運會所不可能有的。“我們經過十個月的訓練,身體以及達到了我所能達到的極限,我要將極限的狀態獻給偉大的神。”古希臘人從來都不吝嗇在特殊的場合下將自己健美的身體展現給眾人看。
古希臘人憑借著先天得天獨厚的身體優勢和后天蔚然成風的健美習俗,擁有并贊美著人體的美,為藝術家較早地領悟、認識人體美,乃至創造出高度精確人體形象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人體藝術培養了能夠欣賞人體藝術的審美者。威蘭德在《論古希臘藝術家的理想》一文中指出,“古希臘藝術在形象方面的處理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因為這一藝術形象幾乎隨處可見。他們可以見到最優美的體態,不受任何衣物的遮擋,動態逼真,競技動作千姿百態,富有整體造型美。這種在直觀上對優美形態的觀察豐富了藝術家的想象力,使他們的創作靈感進一步升華,能夠創造出最優美的藝術形象。”丹納在《藝術哲學》一書中也指出,正是運動員受過鍛煉的良好身體激發了雕塑家的創作欲望,由此產生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對運動員刻畫的細致入微。
二、古希臘奴隸制經濟政治制度造就人體藝術的創作者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沒有奴隸制,就沒有希臘國家,就沒有希臘的哲學和藝術。”古希臘奴隸制經濟政治促使一部分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促使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在那里,自由民形成了一個比較強大的工商業階層,多數成員獲得了政治權力和參與政治生活的保證。平民進步的藝術趣味而產生的崇尚人體美的審美風尚。大批具有民主、平等觀念的“有閑人”熱衷于人體藝術,偏愛赤身表現出的自由平等;大批工匠能夠長時間停留在競技場上觀察人體的每一個細節,鉆研總結相關技藝問題,并從理論上做出了規定,能夠把身邊的美的人體用藝術展示出來,為人體藝術發展創造了主體條件。
在古典盛期,大師波留克來妥斯所創造的運動員形象已成為當時的典范。古代藝術家把他所追求的一整套規律總稱為“法式”。在他的法式中,對雕刻形式、構成原則和人體比例都有一定的規則,對一些具體細節甚至都有嚴格的要求,如形象的圓鸕、寬肩、粗胸、厚背、闊臂。此外,在姿勢上也規范為重心放到一只腳上,使另一只腳放松。他的杰作《持矛者象》就是法式的體現。
從原料來看,石頭和青銅是無生命的材質,古希臘雕塑家們用這些硬性的材料雕刻出活生生的人體結構、生動卷曲的頭發以及深刻細微的表情。這是雕塑家對材料的高度把握和技藝的高超的體現。
正是有了技藝高超的藝術家,人體藝術由可能變成了現實,自然條件作用下的人體美才能夠以藝術形式展現。
三、深厚的人本思想使得人體藝術長盛不衰
自然條件和經濟政治制度兩方面為古希臘人體藝術的產生和繁榮提供了原型素材和創作主體。然而,人體藝術普及繁榮并上長盛不衰的更為關鍵的因素則是古希臘民族精神中深厚的人本思想底蘊,它是將人體素材和藝術家連接起來的橋梁,貫穿于人體藝術的始終。從這個角度上說,人本思想是古希臘人體藝術產生和繁榮的關鍵因素。
普羅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道出了希臘人本思想的真諦。這在希臘神話上得到了很好的說明。談到古希臘神話時,常用的一個概括是“神人同形同性”。古希臘以宙斯為首的諸神恰似希臘人的一個家族,有著凡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像凡人一樣思想和生活。人和神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存在著很大范圍的交叉。世間的英雄可以做女神的情人,神也可以和人間的女子生兒育女。古羅馬著名演說家西塞羅指出,這是把人的習性搬到神身上,神的身上所體現的實質上是人自身。正因為如此,人們在贊頌神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贊頌人本身。
一、我所做的主要工作
九年級是整個初中重要的時期,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這一變化,學生的精神上有更多的壓力,而大多數的學生在這個轉折時期顯得無所適從。怎樣讓學生盡快適應這一變化,順利度過轉折時期,這是擺在我眼前的首要任務。
我當班主任力爭做到兩點:一是尊重每一個學生,滿足學生尊重的需要,承認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執己見,偏激的思維方式,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愉快的心理運動空間;二是善待每一個學生,用真誠的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于優等生,不掩飾他們的缺點,積極引導他們揚長改過,努力使其達到卓越。我班的張周同學各方面表現相當不錯,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但就是缺乏膽量,上課時很少積極發言。針對這一點,我找她談心,幫她找原因并鼓勵她大膽發言。在我上課時,有意找她回答問題,并適當給以鼓勵,鍛煉她的膽量。通過這樣的鍛煉取得了一定效。
對于后進生,不歧視他們,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激勵他們一步一步自我完善。我班的王帥同學學習很差,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經常不交,課上、課下紀律不能保證,是典型的后進生。對于這樣的孩子如果只是批評、指責,他的自信心肯定會越來越少,甚至還會自暴自棄。我發現他的足球踢得不錯,于是就鼓勵他,如果你在學習上能象踢球那么專注,你的學習成績一定會取得大進步。對于他身上的每一點進步,我都及時發現,并且及時予以鼓勵,培養他的自信心。對于后進生,我動員學習好的同學幫助他們,帶動他們把學習成績提高上去,組成一幫一學習互助小組。劉翔宇同學主動承擔起幫助王帥的任務。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王帥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個班的學生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思維活躍,反應敏捷,但就是組織紀律性差,紀律松散,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如今的孩子已經今非昔比,他們接觸面廣,思維活躍,自尊心強,但又有著現代青少年極大的弱點即缺乏勤奮刻苦拼搏的精神,這些都表現在一言一行中。在隊列隊行訓練中表現尤其明顯。他們自由散漫,在隊列里有說話的、打鬧的,無精打采,步伐隨便。我向孩子提出要求,從起步到走步,從轉體到每一個動作,都給他們提出規范化的要求,親身示范,身體力行。通過這些訓練,使孩子們體會到嚴格有序管理帶來的效果。
現在的孩子普遍自私,在小事上斤斤計較,不能寬厚待人。這表現在處理同學關系上,同學之間有了矛盾,出言不遜,動輒大打出手,拳腳相加。針對這一現象,我教育學生怎樣正確處理同學關系,并以此開展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處理鬧矛盾的學生時,我讓學生多做自我批評,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以比來培養學生寬厚待人的精神,學會以寬容和大度之心對待周圍的人。
勞動更培育學生德育思想品質的機會。現在的孩子一提起勞動就有厭煩心理,這些獨生子女平時干活的機會很少,養成了懶惰的習慣。首先必須得教會學生怎樣干活,從掃地到拖地,從擦玻璃到擦墻圍子,我都示范指導并嚴格檢查,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同學,批評做的不認真和逃跑的同學,讓孩子們知道老師不僅在意他們的學習更注重他們的人品。
二、主要收獲和體會
我覺得當班主任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把微笑送給學生
很多人在提到教師時,總會與“嚴肅”、“不茍言笑”聯系在一起。其實,“微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每天給學生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中國有句諺語:“誰也說不清哪塊云彩會下雨。”而我卻相信我的每塊“云彩”都會“下雨”。因為,我擁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們班有個學生,剛開始每天的作業總是愛拖著不做,因此考試成績總是不如人意。怎么辦呢?訓一通吧,不行!我試著尋找他的優點,結果發現他這個人還真有不少優點:比如,愛勞動,每次教室里的飲用水一吃完,他總是自告奮勇地去總務處把水給換來了。另外他非常懂禮貌,每次見了老師總會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發現他做了好事,我便在晨會課上表揚他,然后在課后再悄悄地微笑著問他:“作業好了嗎?要抓緊一點喲!”他總是邊紅著臉邊搔著頭對我說:“還有一點點了。”我還是笑著對他說:“等一下我可是要來查的。”他從我的目光里讀到了鼓勵,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后來還變得在課上敢于發言,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在學生取得成功時,我會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學生感到失落時,我會用微笑送去鼓勵;在學生犯錯時,我會用微笑送去寬容。因此,我用微笑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我想說:微笑,是一把閃閃發光的金鑰匙,能開啟教育成功的大門,幫助學生們茁壯成長。
2。把真情送給學生
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不論是家庭富裕的還是條件較差的,不論他是否犯過錯誤,班主任都要一視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見,要尊重學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對待班上每一位同學,融洽師生關系,增強師生情感交流渠道,讓學生學習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場所,這樣他們才能好好學習,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比如,學生病了,我會打個電話通知家長,或者親自把他送回家;學生病假回校,我會主動為他補課;并且時時注意天氣情況,提醒學生添減衣服。這些雖然是小事,但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記憶卻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獲的是更多的真心回報。每每讀到學生們發自真心的感激之語時,我總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充盈心頭。
3、發現選拔班干部
由于所有的學生都經歷了一個學年的不平衡發展,我決定對原有的班委會進行重大的調整。在班干部的產生過程中,我認為教師的包辦代替,必定會使班干部失去群眾基礎,給日后的工作帶來不必要的困難,是不可取的!但是,單純的所謂的民主,讓學生完全自決,一些學生往往會傾向選舉自己的好朋友,以便在以后的班級管理中得到照顧,同樣有不足。比較好的辦法應該是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讓學生進行投票選舉,再由教師權衡。
為了使學生的選舉結果更具代表性,我讓大家在規定的時間內推薦20位同學上來,然后再按所得票數的多寡進行排列,前12位的同學始得當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發表意見,而且選出的干部往往又比較理想。最后再根據所選干部的氣質、性格類型以及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工,優化班委組合。張煒,我們班的班長,在我剛接班主任工作時,他便利用機會跟我談論有關選拔班干部的事,話語中暗示我——他能當班長,從以往的班主任那里,我早就了解到該生的責任心和組織能力都很強,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而且愛好廣泛,我便決定請他出任班長;趙李,八年級時的班長,他思維靈活,反應迅速,但看問題比較膚淺、輕率,這個學生平時往往未經慎重考慮而迅速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做出一些超乎常規的夸張動作,我決定讓她當宣傳委員;馮威,七年級時的班長,活潑可愛、能歌善舞,而且處事大方,我讓她當文娛委員;考慮到出操、集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班級的精神風貌,我決定讓體育競賽成績突出、組織能力強的張旭高同學出任體育委員,同時再加多一個副班長的銜頭。
實踐證明,在民主選舉的基礎上,經過班主任的優化組合而產生的班委會,得到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擁護,具有較強的戰斗力。
4、教育培養班干部
班主任對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還應該進行教育和培養。我經常教育他們樹立為集體服務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當然,選出的干部畢竟不是完人,因此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特別是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例如負責清潔衛生督促檢查工作的歐陽偉華同學,起初對自己的工作好象不太滿意,每天只是把那些未參加清潔工作同學的名字以及清潔狀況告訴我,為此,我反復向她講述清潔衛生工作與同學們身體健康和班級精神風貌的內在聯系,同時講解該項工作的要點,讓她重新懷著滿腔的熱情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后來的情況表明,她們的工作完成得相當出色!
此外,我還堅持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組織他們學會制訂計劃及具體措施,檢查落實情況,總結得失,并加以改進,教會他們如何分辨是非,及時阻止同學中的不良行為。而對于班干部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為,決不姑息,鼓勵他們以身作則并帶動其他同學,促進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
5、增強班干部間的凝聚力
集體是在活動中產生的,大集體如此,小集體也一樣。我每月組織一次班干部集體做好事活動。例如搞大掃除等,通過活動擴大班干部在同學中的積極影響,通過活動加強班干部之間的協作精神和團體意識。這樣既能在班干部的紀律及常規管理上起到明顯的效果,又能使班干部之間也能因此養成團結友愛的習慣,在班級中孕育團結友愛的風氣,使班級成為一個大家庭。
三、存在的問題
班級管理工作有條不紊,還得加一個“嚴”字。對學生的熱愛不可無,但對學生的嚴格更不可丟。雖然我意識到這一點上,但我要求的還不很嚴。在班內雖實行了幾次嚴打,但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在這一點上,還需要向各位老師請教。
以上僅是我在班級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嘗試和努力,回首這半年的工作,幾多感慨,這其中有經驗,然而更多的是教訓。如果問我當班主任的感受的話,我會說,是很累,但很充實。是領導、家長及學生的信任使我背負著責任,是強烈的責任心使我激流勇進。我可能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功,但面對學生,我可以說一句:你們的老師面對過去,他將無怨無悔!我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上我做的還遠遠不夠,與領導的要求以及和優秀班主任相比還有差距,但我永不放棄。
八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二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說:班主任是學校最苦的崗位。班主任生涯邁進第一個年頭,可謂是在艱苦中摸索,嘗到了苦與甜的體驗。班主任,一個沉重的名詞,一旦成為一個動名詞,也就是意味著最富有挑戰性與最耐久的工作,而我,雖苦卻樂在其中,因為班主任工作事件中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讓我在往后的日子里有繼續努力的力量。下面談一下一個學期以來的班任心得和經驗教訓:
一、一學年來的工作情況:
1、重視和搞好班干部的發掘、扶持和培養。
我首先選擇一些品學兼優、責任心樂意為同學服務的學生擔任班干部,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要大膽工作,有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我還定期開班干會,一方面從他們身上了解到更多班的動態,又可以讓他們總結每星期班級好、不好的方面及下星期要改進的方向。另一方面指導他們工作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工作能力。
2、深入了解學生,多和學生溝通,經常去寢室查看,和學生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以便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我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爭取積極作好合力教育工作。主要是通過電話聯系,讓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學生最近的學習情況等,特別是有緊急情況時(如學生未到校上課)我會及時和家長取的聯系,弄清楚情況。有時路過順便到學生家中了解情況。與家長取得了共識,學生學習、品德上等問題的解決都收到了事半功倍。
二、心得體會:
1、班風的培養與建設
班風,是大多數同學情緒、言行、道德風貌和作風等方面的共同傾向。是鞏固和發展班集體的必要條件,是班集體形成的綜合標志。有良好班風的集體,首先能普遍地珍惜自己的班集體成員的身份,使自己的言行與群體的風尚協調一致,融為一體。要培養良好的班風,就要:
(1)培養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和團體感。我所擔的班是一個很活躍的集體,是一個很有潛能,很團結的班級,所以我相信這樣的班級,不會是一個差班。我在接任八(1)班班主任之前就為同學們寫好了班級誓詞,并讓全班同學起立象宣誓一樣表達自己的決心和愿望,讓他們對班充滿信心,自然而然,對班的歸屬感就上來了,也會自豪的說:我是八(1)班的學生。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適時的給予鼓勵,要有競爭精神,跟其他班競賽。慢慢的,一個班就組合起來了。
(2)重視課外活動。一個班想要有凝聚力,就要利用不同的機會讓他們做一致的事情,如籃球賽、班會課搞活動等,讓他們通過活動彼此更合更團結。如在籃球比賽時,運動員與非運動員彼此合作,沒有人是置身事外的,我讓他們結成對子,讓每個運動員配一個同學,幫他們處理事情,陪檢錄、拿水等一些需要,他們都能完成任務,每個班員都為在場上的運動員打氣,我真為他們而感動。
2。學生基礎的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610(2012)04-0088-07
儀式始終鑲嵌在大學的生活鏈條中,它以豐富的形式、充滿感情的表達方式、眾多的參與者、以及動人的口號,讓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出現迷人的一面,有時讓人期待,有時讓人回味,充滿了道德意蘊。儀式的道德教育作用可能有大小之分,但在道德價值上并無高下之分,因為道德價值是內在的,不可比較的。
一、儀式生成了道德教育的場域
儀式充當著教育的職能,但儀式不是教學,不是課程,不是學術研討,不是知性的道德教育,也不像虛擬的網絡交流,而是一個特殊的場域,以情緒體驗、觀念傳播為主要形式的道德實踐。
(一)儀式是大學生活的組成部分
物質的東西可以在空間中轉移,但諸如信仰、觀念、情感卻不能自由轉移,大學一直在思考和嘗試如何實現這些非物質文化的傳播與灌輸,除了課堂,還通過其他途徑。儀式就是一種人為創設的環境,不能因為儀式是被精心設計的生活,就把它排除在生活之外。
大學選擇需要的儀式作為教育載體。與社會環境相比,學校教育提供的個體道德成長的環境具有系統性、可控性,是有目的、有計劃的。[1]從大學儀式的變遷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從傳統禮俗還是西方文明,無論是從社會風尚還是意識形態,大學都是有選擇地把儀式安排在生活之中,作為道德教育的隱性課程。大學會選擇具有傳播功能的儀式。儀式是一個信息傳播的媒介,大學的儀式動輒幾百上千人,在儀式過程中傳播某種信息,灌輸某種思想無疑是最經濟,也是最便捷的。所以,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通常會放在升旗儀式、開學典禮這樣的環節進行。大學還會選擇具有組織功能的儀式。學生在未組織前是一個異質性很高的群體,正是在儀式中學生才能聚集到一起,體驗到共同的身份帶來的榮譽感和組織感,并產生維持群體團結性的集體意識。所以,儀式是把異質性群體向同質性群體進行整合的非常有效的辦法。軍訓的閱兵儀式、運動會中的運動員入場儀式,無疑是展示社會成員高度組織性的絕佳時機。大學還會選擇具有展示功能的儀式。大學的慶典儀式向師生、校友、社會展示曾經獲得的光榮與成就,將大學多年的成績集中地、濃縮地、藝術化地展示出來。在慶典中,學生了解了大學的聲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及影響力,培養了對母校的自豪感,培養了個人的自信心。
大學固化必要的儀式形成制度。這是大學對生活領域進行道德教育滲透比較有效的一種方式。讓儀式成為例行性活動,讓其在學生的生活中占據更多的份量,發揮更大的作用。它的積極面在于,可以將認為有益的儀式重復持久地、有規律性地操演,加強教育的效果。符合心理學的機制――重復就是強化。但它潛在的危險在于,如果過于強調儀式的習慣性存在,會導致道德內涵的式微和形式感的畸重,從而出現儀式的空洞。開學典禮似乎成為每一所大學對新生的入學教育的啟蒙。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相聚在一起,一場儀式就要形塑他們對學校的歷史的認同,對學校風格的理解和繼承,對學校傳奇人物與事件的景仰與興趣。雖然一個典禮有豐富的容量,但是除非大學文化底蘊的綿厚,在儀式之前已產生足夠大的影響,否則只依靠儀式的技巧性來達到這個功能其實是很難的。畢業典禮似乎成為每一所大學對畢業生所能抓住的最后一節道德課。以畢業為主題的歌曲縈繞在耳際,提醒著這是一個生活了四年甚至更長的地方,是一個有著師生情、同學情,甚至是產生過愛情的地方;禮堂里的橫幅、標語提示著這里將舉行與自己有關的最后一次典禮;師長的諄諄教誨和學弟學妹的祝福以及一生可能只穿一次(一種顏色)的學位服,真切地告訴畢業生,即將進入人生新旅程,摘下了校徽也就意味著摘下了母校的寬容與關愛。
大學還有條不紊地安排好歷史紀念儀式、傳統節慶儀式,以及國家交給的政治儀式,編入大學整個運行的日程表中,使之制度化。這些儀式與教學、討論、娛樂、運動等生活以系統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建構了大學的生活。
(二)儀式是大學生重要的生活經歷
學生或多或少地參與或經歷了某個或某些儀式。儀式為學生社會身份的轉換提供演出的場域,它還構成群體的生活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被分配為各種角色,在不同的儀式情境中獲得體驗,不但完成了身份的轉變,而且獲得心理與經驗的成長。
儀式是群體性生活。這里的群體不是人的數量上的集合,根據涂爾干(Emile Durkheim)的社群理論,群體是具有共同認同和團結感的人所組成的人的集合。構成社群的精神要素,涂爾干稱之為“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ence)。個人意識到他是屬于這個群體的,對這個群體有感情,愿意為它付出,個人與群體有了情感上的聯結。道德是集體意識的表達與體現,而不是冷冰冰的強加在個人身上的生硬紀律。道德的意義必須放在個人與其群體關系的角度上來理解。群體內的成員相互作用和影響,共享著特定的目標和期望。群體成員互動越頻繁,感情越深厚,活動的一致性就越高,其行為就越符合群體的規范。[2]群體充滿著組織的特性,作為組織中的成員,儀式對行為的要求具有高度的模式化特征。
儀式存在角色分配。角色是“對群體或社會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待”[3]110。在現實生活中,個人作為共同體的成員,其道德生活是通過其不同的身份來發生聯系的。每個人通過角色而存在,并在鮮活而又復雜的現實關系中具有了不同的道德規定性。學生既是儀式中的行動者、創造者,也是被動者、形塑者。學生在儀式中充當的角色有時是主人儀式的參與者和受教育的主體,有時是觀眾儀式的觀禮者,有時甚至是道具慶典儀式中的觀眾常常具有這樣的功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學生常常會根據角色的不同來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念與自我形象。學生對角色的學習就是“領會在某一特定身份被期待的或是必要的行為,把握好身份的規范,學會扮演與我們的身份聯系的角色。”[3]110
儀式就是道德實踐。儀式過程是學生親歷性學習、體驗性學習道德的過程。儀式中充滿著禮儀,禮儀的要求主要是禮節與儀表。在儀式的發展和演變中,一些與歷史發展潮流不相適應的禮儀被淘汰,繁文縟節被簡化,而那些最能體現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的禮儀,并被繼承和發展。學生在儀式中對禮儀的執行與遵守就是一個道德實踐的過程。儀式中的禮儀,不僅包括言行的外部表現――禮節,還包括儀節所蘊含的內容――思想。從禮節方面看,主要是待人接物的交際規范,比如恭敬誠懇、善良寬容、禮尚往來、入鄉隨俗等等;從禮貌方面看,包括對人的容貌顏色、視聽坐臥、衣冠飲食、行止揖讓等。儀式中參與者的行為必須合乎禮節具有道德的意味,參與儀式過程就是道德實踐的過程。
倪輝:場域、素材與情感:大學儀式的道德維度
(三)儀式是充滿德性的生活
雖然儀式并非是道德教育唯一的托付者,但儀式具有道德教育能力是不容忽視的。教育的主要效果是過一種有豐富意義的生活。所以儀式不只是成為一個道德講臺,它更應成為一種充滿德性的生活方式。
儀式不能僅僅創設規范。盡管在儀式中充滿著應該這樣,不應那樣的規范,但我們不能用規范來定義道德價值,僅僅通過規范,我們對道德仍然是隔膜的。因為,“人設立規范本來是為人著想的,如果變成只為規范自身著想,又如何能尊重人?規范是必需而且應該遵守,但卻不值得尊重,因為道德價值落實在規范之外而不是在規范之中”[4]。儀式中對秩序、角色分配、話語權的掌握,程序安排是有一套規范的,但規范的存在必須是有道德的意義做支撐,否則就是對人的精神傷害,也是對儀式自身的否定。如果規范與道德的要求相悖,則本來就不值得尊重;如果它與道德契合,那么,實際上我們所尊重的是道德而不是規范。
儀式可以創設道德情境。儀式創設的道德情境應該超越規范倫理而追求德性倫理。不同類型的儀式可以創設不同的道德教育情境。比如,宣誓儀式架起了信仰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橋梁。在宣誓儀式中,宣誓人對自己的承諾進行形式上的放大,置于公眾的視野,形成監督的壓力。宣誓儀式強化了對特殊責任或權利的邊界的標識,用道德約束力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又如,對革命英烈的紀念儀式,更迭不輟的歷史如何融入到現代的生活進程之中呢?如何讓陳舊的歷史故事仍然煥發著迷人的想象力與新鮮的感受性,而不是逐漸固化在日益失效的文字與刻板的儀式操演中呢?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從宗教儀式中覓到了法則:“借助過去留下的物質遺跡、儀式、經驗主義和傳統,并借助晚近的心理方面和社會方面的資料,也就是說現在,重構了過去”[5]。這個啟示就是如果紀念的內涵躲在歷史的陰影中,缺乏當代意識的解讀,那么,儀式可能只是單向度的對先烈、先賢的緬懷追思,而不是充滿歷史反思,那么紀念儀式很可能變成一場抒發“懷古之幽情”的藝術表演,而不是意味深長的道德教育。
儀式更應充滿德性。將德性從教育過程中抽離是教育的異化,“失去道德熱情的教育實際上是沒有方向的教育,不知何方是自己的目的地”。[6]儀式作為教育的一種方式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擺脫道德價值的無根。有研究表明,“要讓價值觀在學生生活中起著更大的作用,這要比改變價值觀的內容更重要。其任務是使價值觀人性化和個性化,并使它們之間一致。”[7]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的儀式對道德教育產生功效,不是通過改造大學生的原有價值觀,而是喚醒大學生價值觀中正確的那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儀式促進價值觀的人性化和個性化方面做文章。不幸的是,目前儀式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漠視人性和個性,強調共性。
盡管儀式中掌握話語權的不一定總是先進人物,但儀式應該更多地讓榜樣現身;盡管儀式的禮節無法回避對身份地位的考慮,但應該盡可能給不同的角色以充分的尊重與理解;盡管儀式在建立信仰方面力不從心,但儀式應該追求高尚,追求理想主義。固然,儀式不是美德袋,無法將道德的一般原則統統裝進去,但它是一個高明的設計,是一個表演性的場域,德性如何體現在儀式中正是儀式的設計者、組織者應該研究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說,儀式的功能不一定都對人的道德發展起到有效的作用,儀式需要在主體與客體、具象與抽象、明顯與隱匿、無限與有限、現實與理想之間切換、交流、滲透。所以,如何讓儀式充滿德性其實是教育的智慧。
儀式生成了道德教育的場域,所以要把儀式放在生活中進行考察,不能與生活割裂。在生活情境中,讓教育工作者和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能夠深切地感到了解事實、觀念、原則和問題的重要意義。”[8]
二、儀式提供了道德教育的素材
儀式無論是形式、內容、環境氛圍、時間與空間、象征符號、還是結構性的程序,乃至儀式自身呈現的諸多矛盾性等等,都提供了道德教育的素材。
(一)儀式蘊含禮儀――道德規范
儀式中蘊含著禮儀。杜威(John Dewey)認為,“禮儀的起源與道德的起源是同步的,禮儀的發展與道德的發展也是同步的,與此相應,禮儀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道德形態。它的本質特征與普遍的道德形態是一致的。”[9]62禮儀表現的內容,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志。禮是抽象的,由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構成,既是人際間交往的倫理準則,又成為社會的觀念和意識,規范著人們的言談舉止。而儀則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程序和形式。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曾經對儀式進行現象學的描述:“在遵守的過程中體驗莊重儀式是比語言更深的實踐層次,因為它不僅像語言或對話那樣,要遵守學到的規則或達到規定的目標,而且它實際上還培養了人的正確感。在一個儀式中出錯就是無禮,儀式中養成的行為的分寸感就是所謂正確性的基礎。”[10]他揭示了人類團結的存在論基礎,同時也說明儀式中的禮儀就是維系正常有序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落實在人際交往的分寸、尊重、秩序、氣質、風度等方面上。一個道德的人,往往是一個識禮、守禮、行禮的人,并時時操守禮范,處處體現禮態。
中國傳統的禮儀系統化的標志是“吉、兇、軍、賓、嘉”五禮,它構成了古代禮儀的基本綱目。不過,它雖然對調節傳統社會的人際關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卻強調維護了封建宗法等級關系。禮儀是文化,有精華有糟粕,學校儀式中必須有所取舍。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那些具有共通性、普遍性的禮儀,同時還要尊重當代社會多樣化的特點,適應當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讓禮儀向簡便易行的方向發展。儀式的“方位禮儀”具有特定的尊卑含義。現代方位禮儀擯棄了古代濃厚的封建等級倫理觀念,發揚了民族禮貌的優良傳統、尊敬尊長的社會美德、尊人謙己的民俗風尚。[11]現代儀式中的以上為尊,以中為尊,面南為尊,就是從中繼承而來。儀式要注重服飾禮儀。服飾反映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與內涵氣質,服飾不僅要與自身條件適切,還要與儀式性質、儀式氛圍相適應。儀式中還要注重儀表與語言的禮儀。儀表禮儀可以振奮精神與尊重他人。語言禮儀可以融洽溝通,有效地傳情達意。
總之,禮儀是一種道德精神的外顯行為,是一種向善的行為。“立于禮是處世之善,行于禮是為人之善,讓于禮是交往之善。遵守規則,是公共之善,溫良恭謙是平和之善;彬彬有禮是和諧之善;儀式莊重是尊重之善。”[9]101-108禮只有內化為道德意識,才能形成自覺的道德行為,才能發揮儀式的教育功能。
(二)儀式營造氛圍――道德體驗
儀式是一種體驗德育模式,運用品德行為、象征符號、實物演示、音像傳播等手段,借助可視、可聽、可感、可悟的介質,為學生創設情境,以情境的直觀性、形象性對學生產生刺激,激起相應的直覺體驗。納日碧力戈認同格爾茨把巴厘島的儀式看作是“國家劇場”的觀點,提出“人格融化在儀式中,儀式中充滿人格”,[12]儀式創造了一種類似于“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由此可見,儀式營造的氛圍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對人的影響之巨。大學的儀式不管是為了形式,還是屬于形式,它本身是一種社會存在方式,是公共意義得以產生的場所。它把認為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標的人們有序地聯合在一起,使其意識到他們在道德上的一致性。儀式不僅加強了參與者與儀式目標的關系,而且也加強了個人與組織之間的關系。大學使儀式成為表達情感和加強團結的一種主要途徑,也是進行教導和道德訓誡的一種重要手段,使組織成員有團結感,有意義感,有安全感,有認同感,總之,讓學生群體成為一個道德共同體。
儀式中的象征符號有助于營造氛圍。特納(Victor Turner)認為,儀式中存在著“支配性象征符號”,它“在不同的儀式語境中出現,有時候統轄著整個過程,有時候主宰著某些特殊階段,其意義內容在整個象征系統中具有高度的持續性和一致性”[13]31。支配性象征符號可以是具體的物質,也可以是抽象的某種權力。比如在升旗儀式中支配性象征符號是國旗和國歌;在入黨宣誓儀式中則是黨旗與國際歌;在哀悼儀式中支配性象征符號則是哀樂與黑色;在頒獎典禮中則是頒獎曲與紅色;在校慶儀式中支配性象征符號是凝煉著文化意涵的校標(徽)、校訓、校歌;在學位授予儀式上則是象征著學業等級的學位服和帽穗被輕輕地一撥的瞬間……由于儀式的支配性象征符號是高濃縮意義的行為符碼,所以它能夠將道德、規范與強烈的情感刺激緊密相連,在整個儀式氛圍中,興奮的情緒、感官刺激與象征符號一起發揮作用,使得“規范和價值觀滲透著情感,粗野的、原始的情感因為與社會價值的聯系而變得高貴起來。令人厭煩的道德約束轉換成為‘對美德的熱愛’”[13]29。
以汶川地震后的哀悼儀式為例,來看儀式氛圍的影響。從形式上來看,國家利用古老的儀式形式來表達哀思;從時間上來看,選擇5月19日,與災難發生日正好距7天,這又與中國傳統的“頭七”時間一致,表明尊重傳統禮俗;從哀悼行為來看,點燭、降旗、鳴笛、默哀這些象征行為既來源于禮俗(比如點燭來源于點長明燈)又超越了傳統禮俗(默哀是對哭喪習俗的革新),顯得更為理性與文明。以特納的“閾限”概念和“反結構”理論來解釋,哀悼儀式過程就是“閾限期”。閾限前代表著正常的結構和秩序,閾限期以儀式的形式打破了常規(比如降旗、鳴笛、默哀這些非常舉動)代表著反結構,閾限后則代表調整后新的結構秩序。儀式前、儀式中、儀式后就是一個“結構(日常社會)――反結構(儀式行為)――結構(日常社會)”的社會過程。古代喪葬儀式的隆重是為了表達對死的重視,以驅除不祥,達到振奮人心,恢復常態,鞏固群體的目的。而學校的儀式則是進行了一次生命教育――對生命意義的體驗。靜穆的校園停止娛樂與慶祝,唯一刺激人聽覺的是汽笛的長鳴,國旗下降象征著國殤之巨痛,默哀的三分鐘留出生者與死者心靈交流的時間,自發的燭光祭奠是生者對死難者的祈福。儀式過程彌散著對逝去生命的追思,對生命脆弱與自然偉力的重新理解,同時也是對生者哀傷心緒的心理治療,達到了悲痛感情的釋放與緩解。其次也是一次政治教育,圍繞不平凡事件舉行的儀式能夠鞏固民族情感,展示國家權力。孔子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與祭,如不祭。”[14] 這是說在祭奠儀式中,人要有誠意,要有真感情,要是沒有誠意就不如不祭。但是如果只有真情,而沒有一種適當的形式來表達,真情也會受到限制。所以儀式具有激感、放大情感的強大功能。
(三)儀式傳遞觀念――道德教化
儀式通過顯性與隱性兩種方式傳遞道德觀念。有時通過在儀式中展示道德楷模或傳播道德觀念,有時通過操演的程序暗示道德的存在。
儀式通過榜樣樹立道德標桿。“大多數人類行為是通過對榜樣的觀察而獲得的。通過觀察他人,人們形成了自己的行為準則,而且在將來的某些時候,這些被編碼的信息會為行為提供指導”[15]63。大學經常設置頒獎儀式、表彰儀式來樹立學習的榜樣,通過對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展示來表明大學所重視的價值觀,建立行動的準則。如果沒有儀式,榜樣會淹沒在日常生活的瑣碎細節中,只有親近的人才會知曉,但無法在更大范圍內激勵大眾。儀式中的榜樣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他人”的角色。榜樣提供了具有積極意義的參照價值與標準,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通過儀式,將道德的楷模從生活中抽離出來,與一般人保持距離,當然是置于比較高的位置,產生一種戲劇上稱之的“間離效果”,同時將榜樣的道德內涵抽象、濃縮、提煉,向儀式成員集中展示,給予恰當的評價,并配之以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從而達到示范效果。示范(modeling)的特殊優點是“借助特殊的符號化的榜樣媒體,將具有廣泛適用性的知識同時傳送給很多人。利用字詞和表象所表征的行為的觀念,觀察者們就能超越他們所處的環境的約束”[15]63。
儀式通過內容傳遞道德準則。在眾多的儀式中,以語言作為支配性象征符號的儀式不多,宣誓儀式可以算作特別的一種。中國的文化傳統沒有宗教意識,中國的大學里也沒有宗教情懷,但中國的大學里有政治教育和政治信仰,如果說“政治乃是被復興的宗教”[16]7對于大學有點言過其實的話,但有一點卻是不容置疑的,一些政治儀式確實是充滿著宗教般的神圣感。儀式內容以高尚的目標引導人,儀式形式以良好的氛圍陶冶人,以積極的情緒感染人。宣誓儀式通過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朗誦過程就是承諾的過程,形成對政治道德的“標定”,誓詞本身是公認的道德準則,本身具有強烈的道德約束力。
儀式通過操演暗示道德觀念。持生活德育論觀點的學者高德勝認為“個體對道德的學習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通過接受暗示來完成的”[17]。儀式操演過程常常是道德暗示過程,學生在參與儀式過程中接受了大量道德暗示的信息。首先是儀式象征符號的暗示作用。比如在儀式座次的安排和席卡的位置,暗示了誰是主誰是賓,以及地位的尊卑。換句話說,在沒有特殊安排的情況下,絕不會有學生認為主席臺或貴客席有自己的位置,也不會把設置席卡的位置作為自己的座位。其次是儀式程序的暗示。比如,儀式時間到了,有人未到不能開始,通常暗示著此人是重要人物;反之,雖然有人未到,但儀式按時正常開始,這就暗示著未到者不是重要人物。這樣的例子多了,就由此判斷,儀式時間可以為重要人物推遲,學生不是重要人物所以要準時,最遲到達的人物一定是重要角色。再者是儀式群體情緒的暗示。莫斯科維奇(Monsieur Serge Moscovici)說群體是“由易受暗示影響,易走極端,可訓練以及多變的個體組成,這些個體屈從于外部世界的變遷”[16]158。在群體中,每一種感情和行動都有傳染性,其程序足以使個人產生崇高感、神圣感、奉獻感,甚至犧牲感。思想和感情在暗示和傳染的作用下趨于一致,并能夠迅速被轉化為行動。所以幾十個人的升旗儀式很難讓人心靈觸動,而上萬人的升旗儀式則讓人熱淚盈眶了就不難理解了。
三、儀式孕育了道德教育的情感
法國社會學家勒龐(Gustave Le Bon )對大眾心理學深有研究,雖然是對集體主義持異議――群體具有“感情的強化”與“理智的欠缺”[18]的特點,但正是這一精辟的見解也提示了儀式作為一個群體活動,它的基本心理機制是:起作用的因素不是理性,而是感情。儀式既表達感情,也依賴感情。所以,儀式效果不佳,很多情況下,可能不是缺少理性,更可能是缺少感情。
(一)儀式性質定位道德情感
不同的儀式具有不同的情感基調。這一點對于參與儀式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個體最初對情境所作的定義往往是為了后續合作行為提供一個程序表,……任何一種情境定義都具有明顯的道德特征”[19]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某一個儀式只能定位一種情感。有時儀式的情感是復合的,這取決于儀式的結構與功能。
升旗儀式格外強調秩序與肅穆,并因此限制個體行動的自由(不能隨意走動,目光隨國旗移動),特別地創造出接觸的間離(觀禮者一定不能處在旗臺的位置),使觀眾處于一種對表演者深感神秘的狀態之中,給感情提供一個理想化和醞釀升騰的空間。這種儀式高度程式化,對細節精確化要求很高,所以情感基調是非戲謔的,莊重的。慶典儀式的特征是玩耍性的、戲劇性的、審美性的。它是臨時的慶祝共同體,追求短期的高峰體驗。格蘭姆斯(Ronald L. Grimes)認為慶典儀式中“不存在交易、不存在人們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標,也沒有巫術”,是“儀式化的游戲”[20]。如果說慶祝本身有目的的話,唯一的目的是自我滿足,它以藝術的形式,進行虛構的表達,當身臨其境時,一系列現實問題都會消失。所以,慶典儀式的情感基調是狂歡的、娛樂的,有時也可以是戲謔的。
涂爾干認為舉行儀式的目的主要是,“喚醒某些觀念和情感,把現在歸為過去,把個體歸為群體”[21]。情感的喚醒其實也暗含著,不僅是使人的情感變得崇高,而且也使情感變得確定。儀式就是這樣根據其性質的不同,以高度結構化、標準化的形式,既實現了對情感的表達,也實現了對情感的控制。
(二)儀式禁忌強化道德情感
民俗中的禁忌大多以趨吉避兇為目的,但隱藏著道德的胚胎。“因為禁忌的基本敘述模式是不要做什么,否則就要受到懲罰。”[22]而宗教儀式中的禁忌則是表達對神的敬畏,不過,涂爾干認為作為禁忌體系的消極膜拜對于培養個體的宗教性和道德性有著最為重要的積極作用。
大學的儀式顯然不具有民俗儀式的神秘性與功利性,也不具有宗教儀式的高度神圣性,但作為世俗的儀式,它在培養與凈化道德情感方面卻有一定的作用。大學儀式中的禁忌更多的是以對越軌行為的約束力量存在的。羅伯特?默頓對越軌的鑒別有兩種:反常越軌與不遵從越軌。前者指基本接受社會規則的合法性但卻因個人目的而違犯。后者則認為規則本身不值得遵從,所以通過蓄意地違犯進行道義上的挑戰。[3]230大學儀式中的禁忌一般是通過對反常越軌的反對與控制來強化道德情感。只有對越軌行為的有效控制,高度形式化了的秩序才能得以進行,參與者才能按規范行事,才能營造出所需要的氣氛。儀式中的禁忌通常指向禮儀。因為禮儀需要克制行為的自由與隨意性,是為了給秩序、文明、神圣等有價值的東西讓度空間。比如升旗儀式中,國旗不能倒掛、不能污損;儀式過程中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喧嘩等等,這些都是行為禁忌。如果違犯,則視為越軌。
大學是一個追求真理、科學、理性的場所,所以,學校儀式中情感的表達往往是理性的、節制的。無論是熱烈的節慶狂歡,還是紀念哀悼,都充滿著節制感和控制感。不加控制的情感是粗野的,而對行為的節制恰恰是對道德情感的強化,因為道德情感應該以理性、文明的方式表達。
(三)儀式美學升華道德情感
儀式的主要特性之一是表演性。利奇(Edmund Leach)認為儀式的行為方式是表達性的,并且主要是“美學的表達”。表演性給藝術創造提供了空間,作為教育行為和表演行為的復合體,儀式的美創造了超越庸常的體驗,而超越性是人的理想本性,是不斷面向新的意義的生成。儀式美常常借助藝術的形式達成。蘇珊?朗格對藝術與情感關系的理解是“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再現外部現實的形象,然而這些形象都為了將內在現實即主觀經驗和情感的對象化服務的。”[23]
升華本來是指被壓抑的不符合社會規范的原始沖動或欲望用符合社會要求的建設性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是對本能欲望的通過高雅形式的替代性滿足。儀式本身充滿著藝術的表現力,如果將這些沖動或欲望,導向比較崇高的方面,使其以有利于社會和本人的形式表現出來時,欲望即得到滿足,這個過程就是情感的升華。儀式需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段,對人的情感世界產生作用。藝術靠形式、色彩、節奏和韻律直接訴諸無意識,產生特殊的心理反應,通過非理性知覺觸動人的整個身心。藝術首先作用的是直覺和情感,這條通路要比理性知覺短得多,直接得多。所以,儀式可能把野性原始的情感加以“凈化”,使之理性;把消極悲觀的情感變得積極樂觀,使之平和;把緊張可怕的情感化解為明朗輕松,使之更具有建設性,也能把愉悅歡欣的情感升騰更為熱烈和夸張,激蕩人心。因此,“在某些場合,群體的品格可以高于組成群體的個體的品格,只有集體能產生高度的無私和奉獻的精神。”[24]這種精神的產生常常是因為儀式的形式美對情感的升華,也正是由于這種升華能力,參與儀式的成員才能在情境中享受愿望的滿足、精神的快慰,體驗什么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儀式作為道德學習的一種方式,有其特殊的機制。道德具有情感性,如果沒有情感的體驗、悅納和升華,道德是不會內化為人的德性的,更不可能外化為德行。情感不僅支撐著人的道德認知系統,也是形成道德信念的重要基礎。“一個完整的德育過程,應該是體驗者的認知活動、體驗活動與踐行活動的結合。”[25]
參考文獻
[1]魯潔.德育社會學[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62-63.
[2]黃建鋼.群體心態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210.
[3]波普諾,D.社會學[M].李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趙汀陽.論可能生活:一種關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0.
[5]哈布瓦赫,M.論集體記憶[M].畢然,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2:200.
[6]高德勝.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現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07.
[7]里奇,J.道德發展的理論[M].姜飛月,譯.黑龍江:黑龍江出版社,2002:82.
[8]杜威,J.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48.
[9]蔣萍.禮儀的倫理學視角[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62.
[10]張汝倫.德國文化對話、節日與儀式――伽達默爾及其哲學[EB/OL].科研工作者博客.企博網.(2003-08-05)[2008-03-05]./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459000.
[11]劉恭懋.方位禮儀[J].貴州社會科學,2001(2):105-108.
[12]納日碧力弋.都市里的象征舞臺:在京蒙古族那達慕及其符號解釋[M]//郭于華.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42.
[13]特納,V.象征之林:恩登布人儀式散論[M].趙玉燕,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14]孔子.論語?八佾[M]//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28.
[15]班杜拉,A.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M].林穎,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6]莫斯科維奇,M.群氓的時代[M].許列民,等,譯.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17]高德勝.道德學習在生活中是如何發生的[J].南京師大學報,2004(2):77.
[18]默頓,L.勒龐烏合之眾的得與失[M]//勒龐,G.烏合之眾.馮克利,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5.
[19]戈夫曼,O.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馮鋼,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0.
[20]王霄冰.儀式與信仰:當代文化人類學新視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0.
[21]涂爾干,E.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東,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498.
[22]萬建中.禁忌與中國文化[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