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1 23:14: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知識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傳統的鋼琴教學必須注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并把它看作是鋼琴教學的重中之重,雖然學生的基本功的訓練十分重要,沒有很好地掌握基本功就不能彈奏出美妙的音符,但是由于基本功的訓練十分單一和枯燥,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讓那個學生發揮出他的潛力,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中失去興趣,鋼琴學習時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最終會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在鋼琴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作曲家的經歷、樂曲創作的背景等,這樣才能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四,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鋼琴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能力,充分尊重學生現有的學習技術和藝術風格,對學生對樂曲的不同感悟和理解也要積極地引導和保護。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填鴨模式,要通過情感的交流與對話里實現知識的傳授,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鋼琴。
第五,注重學生人文知識的培養。當前的藝術生,只注重專業課的學習,重視鋼琴演奏技能的學習,但卻忽略了文化課的學習,鋼琴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曲目所涉及到的,相關的人文知識,積極幫助和盡到學生盡量多地接觸和學習人文知識。也可以通過文化講座、歷史講壇等來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前言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資本。有效的知識管理可以使組織中的成員擁有更多的能夠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使每個組織成員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從而提升整個組織的績效,使一個組織能夠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不斷進步和成長。
我們的各項教學活動的基本目標是更有效地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關課程的理論與方法,并能夠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這和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目標有著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因此,盡管知識管理主要是針對企業的一種新的管理思想,但我們認為,它對于學校課程的教學,同樣有著重要的思想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本文著重探討了如何將知識管理這一應用于企業中的管理思想運用到數據庫這門課程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但是由教師和學生構成的教學組織和一般的企業組織在組織形式、運作方式、目標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們首先分析了教學中應用和實施知識管理和一般的企業組織的知識管理有哪些類似的、可比的地方,又有哪些是教學活動所特有的。然后,根據數據庫課程教學的特點確定如何借鑒企業中的知識管理來實施針對數據庫課程教學活動中的知識管理。
二、教學與一般企業組織的知識管理比較
不管是企業中的員工還是在校的學生,他們的知識都是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獲得的,知識管理是圍繞知識學習活動的管理,包括知識獲取、知識交流、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的管理。如果把教師和學生看作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和一般的企業組織在知識學習的組織形式、運作方式、目標等方面存在一些差異。
通過分析比較,我們可以得出教學中的知識管理的目標、內容和企業大體相似,企業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鑒。但由于實施知識管理的環境不一樣,教學中的知識管理和企業的知識管理所注重的問題還是存在差異,主要表現在:
·教學中涉及的知識主要是顯性的,而企業更關注隱性知識的管理;
·教學中的知識主要來源于教師,因而教師如何有效地傳授知識是很關鍵的,而企業中的核心知識分布在各種企業內部資料庫、各個專家和技術骨干的頭腦中,因而如何利用知識管理工具和手段有效地組織、管理和利用這些知識是企業所關注的;
·教學中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主動性,而在企業則更注重如何激勵員工參與知識共享與交流的積極性;
·教學中的知識是為將來作準備的,注重基本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企業中知識很快就會被應用,創造價值,因而更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時效性;
·教學活動是有組織的有計劃的,教學安排合理與否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企業中的知識活動是應工作需要而隨時發生的,因而需將知識管理融入業務流程。
三、知識管理在數據庫課程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作為計算機類的有關信息處理的基礎課,數據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強調知識的應用,而不僅是理論上的、定性的分析,要求學生最終能夠根據具體的實際應用需求,綜合運用數據庫的有關理論、方法,提出一個較為合理的信息處理方案,并輔助開發成員建立一個完整的數據庫應用系統。它和其他計算機類的課程,如操作系統、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不同,它的專業覆蓋范圍比較廣。在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信息量急劇膨脹的情況下,無論哪一類專業都要面對數據分析和信息處理的問題,所以不僅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數據庫的有關知識,其他專業,特別是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也需要具備信息處理方面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是理科背景不同,這些專業的學生通常是文、理科兼收的,學生的個體差異比較大,思考問題的角度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彼此也很難說服對方,要促進他們的交流與合作,必須給他們一定的磨合的時間和機會。
通過前面的分析研究,我們認為企業知識管理的實踐中得出的許多經驗在教學中可以借鑒,但不能全部照搬,需要就教學的特點進行調整,我們主要從促教、促學、促交流三個方面,以我們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數據庫課程教學為背景進行知識管理在數據庫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有效地向學生傳授知識
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擔當專家的角色通過各項教學活動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應該課程要求的知識,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能否有效地傳授知識是決定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要有效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我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了解學生目前的知識結構狀況;然后對教學內容作精心安排;最后是建立教學方法知識庫。
對于初次參加一門課程學習的學生來說,教師所傳授的是新知識。根據知識管理理論,個體吸收新知識的能力是與其自身原有的知識水平密切相關的,一項新的知識能被吸收加入到個人的知識庫中的必要條件是新的知識和其原有的知識之間要有關聯。因此在向學生傳授新知識之前需要了解學生目前的知識結構。在正式上課之前通過查看任課班級已經學習了哪些課程、學生中文/理科背景來進行初步的了解。在第一節課,通過課堂提問這一現場調查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據此,在保證課程大綱要求的內容不變的情況下調整了原先的教學計劃安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這些教學經驗是寶貴的資源,應該加以利用。我們可以參照企業建立企業知識庫的方法建立教育教學方法知識庫,由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按課程收集、整理學生反映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的教師成功的教學方法、教學心得體會、教學案例、課堂教學組織、教案設計等等,建立教學知識資源網,供廣大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研習。這種方法可以更大程度地發揮教學知識的效用,覆蓋更多的教師,使他們受益,進而使學生受益,也使得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得以延續。這和精品課程的建設是不一樣的。精品課程是從教師的角度來進行創新性的教學設計,其中不乏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案例,但這種設計、方法是否有效,未必均已得到證實。而進入教育教學方法知識庫的教學方法已被證實是有效的、成功的。
(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和企業中員工主動地自主地學習知識不同,學生們學習知識很多是被動的,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知識所能發揮的效用不甚了解,只是為了考試、證書之類的,這不利于知識的真正吸收、能力的提高。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地學習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將課程教學和學生的職業規劃聯系起來;其次作業設計要給學生一定自由發揮的空間;最后給學生更多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
學習知識的動力來源于對知識所能發揮的效用的認識,而這和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是密切相關的。因此,首先要了解學生對未來的期望,將課程學習和未來的職業規劃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認識到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對他們將來的發展是有用的。在開學后的第一次課,除了通常的介紹課程主要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安排、考核等之外,我們一定要將課程和學生的專業背景、他們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聯系起來,使他們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程可能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所幫助。
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的過程中,需要將自己在課堂上、課本、其他參考資料上獲取的知識進行綜合化,進行知識的應用與創新,這些是知識轉化為處理問題的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作業相互抄襲的現象比較普遍,經過對學生作業的調查,我們發現:學生認為對于那些比較“死”的作業,自己做一遍和抄一遍沒有多大區別,做了也沒什么成就感。而對于比較“活”的題目,由于答案的不確定性,學生之間并不能確定誰的答案就是絕對正確的,求解這樣的題,不僅需要課本、課堂上的概念知識,還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再融入每個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技巧,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因而,學生在完成這樣的作業后會有一種成就感,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成果讓別人隨便抄。因此,在教師設計作業的時候應盡量出一些比較“活”的題,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
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勵是一個重要手段。在企業中,員工掌握知識的多少決定其在企業中的工作地位和薪資收入,同時,贏得別人的認同和尊敬也是一個重要的激勵因素。在教學中,我們很少能給學生物質上的激勵,因此,精神上的激勵應該成為主要的激勵手段。在老師和學生面前展示自己學習研究的成果可以讓學生頗有成就感,同時也可以贏得其他同學的認同,提高自己在學生中的聲望。每次作業中,我們可以選取一部分學生,讓他們以PPT報告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成果,接受其他同學的提問、建議和評判。對于作業完成得不好的學生,可以促進他們今后做出更大的努力來贏回自己的聲望,對于作業完成比較好的學生,可以使他們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對今后的學習也是一種鼓勵。
(三)促進知識的共享與交流
傳統的教學是知識從教師向學生的單向流動,傳授的主要是顯性知識,知識的來源比較單一,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這不利于知識的交流與分享。要促進教學中的知識共享與交流,我們認為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拓寬學習交流的渠道和建立有利于知識共享的學習組織。
在課堂上,我們還是應以教師講授為主,但也應該留些時間讓學生提問和討論。講完一段內容,應該稍作停留,看看學生有什么問題,請他們提出來,其他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嘗試著來回答或補充這些問題。課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電話、電子郵件、MSN等進行,及時解答學生的一些疑問。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以外的有關課程學習的交流,訪問學習資源網站、參加一些網上論壇、學習社區。通過參與課外的學習交流,學生能接觸到很多課堂上沒有講過的東西,從而能彌補僅靠教師傳授的不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建立課程網上學習社可以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更加集中、更加便捷,一些在課堂上沒有討論完的問題可以在課后、在網上得以繼續。
二、化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對知識的建構
(一)化學教師的角色定位
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要變成學生自主獲得信息的引導者和為學生分配任務和提出問題的輔助者。教師需要做的是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創設情境,促進學生在情境中不斷地進行思考、探索和建構知識。教師的作用將不再是講述“事實”,而是考慮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對化學過程和現象的觀察、推理,進行化學實驗,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從自己內部對化學過程進行識別與評價,進而形成知識體系。教師要給學生的自主探究創設適宜的氛圍,使學生能夠活躍思維,探究熱情高漲。同時,也要在學生的紀律有些混亂時,給予提醒,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制定一定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朝著這個目標開展自主學習。這是屬于學生的自主的學習過程,是富有他的個人特色的,與眾不同的。
(二)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化學教學環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盡量布置一些較真實的任務和學習領域內的一些日常實踐活動。這些接近生活的、真實的、復雜的任務整合了多重的內容和技能,它們有助于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意義。為此教師應盡可能地把學生要認識的化學過程,現象以及所要解決的化學問題提供給學生,如何利用設計實驗實地考察,形象說明等,特別是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逼真模擬,為學生創造近乎實際過程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在這種真實的環境中進行獨立或合作的探索活動。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應先分解然后再綜合,現在看來不完全是這樣,學生一開始可能就會介入到一個復雜的化學問題之中,所涉及的其他化學知識能為要學習的概念或原理的理解提供背景知識,從而學生能建構起自己的有關知識。
(三)從多重角度來探索學習材料
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含有多重信息來源和多重觀點的學習環境。教師一方面要提供學生建構理解所需要的基礎,同時又要留給學生廣闊的建構空間,讓他們針對具體情景采用適當的策略。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很自信自己對問題的處理能力,經常會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并用大量習題的固定解題模式訓練學生,用加班加點的方法,描述化學知識并灌輸給學生,這些做法實際上是扼殺了學生個體思維的獨特性,剝奪了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獨立進行化學探索的權力,反映在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試卷作答上,無處不有教師個性的烙印,因此教師對學生解決問題不能包辦,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開放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思維習慣。
(二)培養初中生對歷史的學習能力在對初中生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逐漸培養學生的時空概念,讓他們熟練地掌握正確的歷史年代計算方法以及使用和識別歷史圖表等一些基本的技能。同時,應使學生初步具備閱讀、理解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能夠熟練地進行書面和口頭表達,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明白人類的社會是由低級向著高級不斷發展的,歷史的發展是有自身的規律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讓學生學會客觀地對歷史事件、人物和現象進行評價和認識。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教學的需求作為根據,對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史料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有效信息,并且對其進行整理、分析、歸納以及判斷,從而充分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技巧。
二、關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合理運用的建議
(一)運用史料的過程中應該以教材為主體初中的歷史教材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除了正文之外還包含了圖片、陰影文字等一些其他的組成部分,其他輔助材料還包括一些音像制品。教材中的史料知識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對其進行認真解讀,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再進行一定的補充。但是不能一味地進行補充,課外史料知識運用得過多極容易淡化教材原有的材料,使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產生不了應有的作用。課外史料的應用目的是輔助教材的觀點,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歷史,進一步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二)運用史料時應該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初中時期的學生身體和心理正處在一個發育的階段,其思維方式正從具體思維向著抽象邏輯思維逐步轉換,但是有一些時候具體思維還是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時,初中生能夠很好地進行假設和邏輯推理,可以更好地去判斷推理過程本身的邏輯方法和形式上的不同。同時,具體形象也會經常影響到初中生的思維,在對問題進行剖析和了解時還是會習慣性地關注表面的直接關系,或者不能夠突破感官經驗的限制對現象的本質進行了解。初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決定著他們更加容易接受一些比較直觀易懂的內容,例如故事和圖片等。因此,在選擇史料時,在滿足教學內容的情況下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現在,在講完這些內容之后筆者會講一些相關的醫學科普知識。比如,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日益升高,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糖尿病、發現糖尿病?首先要鑒別易患人群。對下列人群應該進行常規血糖檢測(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1)糖尿病一級親屬家族史;(2)肥胖、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痛風患者;(3)或曾有妊娠糖尿病或有巨大胎兒生育史者;(4)年齡大于40歲,體力活動較少,缺乏鍛煉或有明顯生活水平改善者。其次告訴人們,要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不鼓勵作強烈運動。三要合理飲食: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多種水果,最好也不要飲酒;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纖維食物,促進機體的糖代謝;多吃含糖低的蔬菜;多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與胰島素相同的調節糖代謝的生理活性;多吃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補足這兩種元素,有利于減緩糖尿病并發癥的進程,對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腎病有利;多吃南瓜、苦瓜、洋蔥等對病人多飲、多食、多尿癥狀有明顯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調節血糖濃度的功能等等。除了這兩個章節之外,像調血脂藥、鎮靜催眠藥等章節都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醫學科普知識。這些醫學科普內容對于醫學生來講很好理解,僅需課堂上幾分鐘時間就可以了。時間雖短,但同學們擴大了知識面,培養了他們這種學習和了解醫學科普知識的意識,以便將來當了醫生可以去更好指導患者。也可能他們會利用空閑時間和更多的人一起當志愿者給老百姓講解醫學科普知識,提高全民的醫學科普知識,降低一些疾病的發病率。
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需要提高
有時教師教學的工作量比較大,會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因此,學校要想方設法減輕計算機教師的工作量,使他們能夠把工作的重心全部放到授課以及班級管理上。學校除了要減輕計算機教師的工作量外,還要不斷的培養教師的專業素質,可以采取培訓和計算機知識講座等方式來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教學,這種培訓不僅能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還能使教師的專業素養有效提高。
三、把各學科與計算機的知識聯系提高
教師在教小學生計算機過程中,有意識的把各學科知識和計算相聯系,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其他科目過程中也能想到應用計算機,小學生無形之中提高了計算機知識應用。例如,繪圖軟件的學習可以和美術課程相聯系,學習Word以后,可以應用到語文寫作當中。這樣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過程中,也掌握了計算機知識,能有效提高計算機的教學質量。
四、創立符合計算機學習的教學情境
計算機情境創設要區別于其他科目的情境教學,它的教學方式要有操作實踐,在課上要把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創設具有感知和理解的情境教學。例如,在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時,先不進行講解開機和關機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去觀察計算機,并找出計算機的開關,當學生看到計算機的開關以后,可以詢問學生:“眼前的計算機有幾個部分?名稱是什么?”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了解進行講述計算機的構成部分,以及各自功能作用等。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自覺學習放在主要位置,鼓勵學生多觀察、動腦,并且敢于實踐研究,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把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學生也能積極的去記憶所學知識。學生摸索計算機過程中,然后過度到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增加學生的興趣,計算機知識在學習過程也能很容易被接受。
目前財務會計教學所采用的教材都是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來編寫的,教師的授課也是根據這兩本書而進行的,授課內容和稅收法律中的規定有所不同。教師基本會計理念教給學生的是責權發生制,但是稅收法律制度中有關收入和費用的確定和會計有所不同,它既有責權發生制,也有收付實現制,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嚴格區分這兩者的不同,避免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二)在教學方面
在財務會計教學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第一、教學目標滯后,定位不準;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應該充分體現出“專業化”和“技能化”的特色,以為社會培養實用性和技術性人才為主要目標。但是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這一教學目標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通過初級和中級會計師考試為教學目標,偏離和社會的需求。第二、教學內容陳舊,脫離實際;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依據。但是目前財務會計專業的教材要么是使用本科教材,理論有余而實踐不足,要么是自編講義,胡編亂造,不合實際,嚴重影響和教學。第三、教學方法單一,手段落后;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顯示出其巨大的優越性,但是因為學校的擴招和教師自身素質的原因,很多現代化教學設備并沒有派上用場,教學以黑板加粉筆的形式盡興,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
(三)在成績考評方面
財務會計專業對于學生的考核和評價,沿用的是傳統的評價方式,以期末考核為主,采用卷面和分數的形式,來評價學生在本學年的學習成果。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往往平時不學習,考前瘋狂背誦,以獲得一個過得去的分數。同時在考試過程中,注重的是學生理論的理解和記憶,而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考核上,卻存在著一定的空白區域,導致學生重理論而輕實踐,實踐技能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
二、知識經濟背景下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策
(一)改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目前,財務會計專業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要進行改進。以熟練操作技能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來加強財務會計專業的實用性和技能型。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在教學方法上,改變過去灌輸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向著啟發式和師生互動式進行轉變。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拓寬學生看待問題的視野和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編寫適用教材,建設實驗室
財務會計專業的教材編寫一定要以一線企業在工作中發生的實際經濟事項以及產生和形成這些經濟事項的內外部相關經濟聯系為導向,不能夠無中生有,主觀臆斷,脫離實際。在學習理論課程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實踐,以會計核算程序、憑證和傳遞程序為模擬對象,按照真實的工作流程,使用一線企業常用的原始憑證、會計賬簿和記賬憑證來訓練學生的操作和動手能力。實驗室對于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畢業后,基本上沒有一定的適應期,就被要求上崗熟練地工作。因此,加大對于實驗室的建立的資金投入對于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后現代知識觀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在探索和交流過程中,不斷吸收陳舊的、有用的和新的實踐體驗,由此得到知識的新理解;其二,知識是認識者和認識對象在不同時間或不同地方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產物。這樣,知識就會隨著過程的發展而不斷得到修正和變化;其三,知識并不只是對封閉的、穩定的事實做客觀的反應,更多的是對開放的、復雜多變的現實情況作出相應的解釋。知識的開放性對社會變化發展的事實進行解釋,可以提升人們對于社會動態的把握,豐富人們的大腦。
1.2知識具有相對性
現代主義知識觀主要強調知識的統一性、標準性和絕對性,但從不斷滿足未來技術發展而不斷學習新的操作法來看,教育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因此,知識具有相對性。后現代知識觀主張知識的相對性,否定科學知識的絕對權威性和客觀真理性,并且認為,任何一種知識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時間空間、一定的文化體系中的,任何一門知識的確立都有其特定的情境。人類知識的這種境域性特征才能使人們以一種公正的態度看待人類知識的多樣性。知識的多樣性可以使人類更好地適應不同的生活條件。但隨著工業文明的進入,人們最初的一切都在慢慢地被消磨或泯滅,并且逐漸消失。“如果我們不想生活在由某種單一技術、語言和生活方式所構成的世界中,即不想生活在一個令人厭倦的世界中,那么我們就必須警覺起來。”面對這一問題,世界各國也相繼引起重視。正因為知識有著相對性,人類才會有著對知識探索的無限欲望,才能激發人類不斷進步。
1.3科學真理不具備唯一性,而是多樣性
科學的唯一性、確定性是現代主義知識觀的主要特征。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科學的真理性讓科學界的認知達到了盡頭。但后現代知識觀則認為,知識具有多樣性,就連真理都不具備唯一性。高科技的不斷發展,海森堡的量子力學導入了一種隨機的、不確定的元素,物理學的確定性也逐漸瓦解,精神世界的確定性更是無從談起。從這里不難看出知識生成的隨機性表明了知識具有多樣性。知識多樣性的累積會讓知識的內涵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能表達某個特殊時段和某個領域出現的現象,但絕對不是唯一的,因為探索是無止境的,說不定哪天就能發現比之前更能說明某一現象的知識內容。
1.4知識具有情境性,在動態中生成
現代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是客觀事實在人腦中的反映。它是科學與規律的靜態陳述,是一種表達的結果。后現代知識觀則相反,它認為知識不是靜態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的,在情景中產生,是主觀對象與客觀世界、個體與外界相互融合的過程。后現代知識觀反對主體與客體、個人與外界以及生活與世界的二元對立,在生活中這些被現代主義知識認為是二元對立的兩個存在體應該表現出多元化和動態的生成性。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類的每一個學習過程都是內在與外在相互作用的結果。人的身體機能也一樣,它們是一個聯系在一起的整體,是動態的生成。這也就證明了不是一種答案就能適合所有不同的或者類似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體現了知識的動態生成過程。
2中學語文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在改革。中學語文作為基礎性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在我國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經過這些年的語文新課改,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更高的有效率,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語文教學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大部分學校仍然停留在教師是課堂知識的權威代表,課堂氣氛不夠和諧;語文教學的新理念不夠、視野不開闊,很多地方依舊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不夠強烈;教師的綜合素養沒有整體提高。
3現行的中學語文教學步入“后現代知識觀”
盡管中學語文教學經歷了多次課改,效果頗豐,但對傳統教學中的教學方式仍有著一定的繼承,并且新課改后出現的一些問題也亟待解決。后現代知識觀對于知識的理解是開放的、偶然性的、不確定性的和動態生成的,基于此中學語文教學應該步入后現代知識觀的行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1講究師生平等對話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代表,具有權威性,處于課堂的中心地位,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弱勢地位。而后現代知識觀則主張課堂權威的消除,讓師生進行民主平等的對話。平等的對話建立在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上,從而與教師進行知識理解的交流與對話,而不是挑戰課堂中教師的地位。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扮演的是一個積極的支持者和平等合作的角色,甚至是一堂課的導演和幕后人員,主角是學生。在課堂上,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探討的資料、環境以及交流的機會,主張學生與教師共同探究問題。通過對話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上和諧的氣氛,教師不再是學生的領導,學生也不再是單方面接受知識的奴役。師生應該共同學習,共同為學習的過程負責。
3.2主張個體意義的主體建構
傳統教育教學范式是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教師擁有課堂的語言霸權,學生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傾聽者。后現代知識觀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心靈上的對話,通過互動與對話的方式學生將新知識與學過的知識相聯系,從而建立起更加合理的知識結構模式。我國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基本上還停留在刺激-反應的教學模式上,這種模式的缺陷在于忽視了學生的自我組織能力、看不到學生的獨特性以及不能培養學生的批判反思能力。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21世紀,學生不應該只是一味地接受和傾聽,而應該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和提問,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養成批判性反思能力,善于吸納新的知識。只有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才能深刻體會到自身的存在意義和價值。
3.3主張多元化知識的表達,豐富課堂知識
后現代知識觀主張知識的開放性和多元化。當封閉的、線性的和追求因果序列的教學模式再也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時,傳統的知識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沖擊。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知識源于課本,答案源于課本,重視知識的積累而不是建構;在后現代知識觀看來,課程是一個回歸學生成長與發展軌跡的過程,是學生發現自身價值的文化體驗。所以,課程應該是一個動態的發展變化的過程,它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知識具有境遇性,它并不遵守線性的循序漸進的法則。因此,在教學過程別是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注入知識的多元性,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更快樂地學習。
3.4培養發散性思維,增加課堂隱喻性的生成
發散性思維是引申和創造的前提,是新舊知識碰撞時發出的火花。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基地應該在學校、在課堂。傳統語文教學嚴格遵守書本原意,以書本答案為標準答案,促使學生發展直線思維。中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之間缺交流和缺少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機會。學生發散性思維不強,隱喻性效果的生成更加無從談起。隱喻性生成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收獲到意想不到的出乎老師預計范圍內的效果,這是學生自我生成的文化知識,有利于知識結構的完整和課堂效果的提高。后現代知識觀代表人多爾主張生成課堂隱喻性,一堂有效的課必然會產生一定的隱喻性效果。因此,在課堂上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對話、思想上的交流,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不斷地促進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從而達到隱喻性效果的生成,實現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真正價值。
3.5主張教學評價多元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那些年考進清華北大的孩子,那些年在班上拿第一的孩子他們現在究竟混得怎樣?調查表明,他們并不是社會各個精英行業的領航人而是在企業默默地埋頭工作。相反,那些社會各個領域的精英們卻是那些年班級里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這只能說考試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單一化的評價標準有待改進。社會功能的多樣化,要求我國教學評價的模式也應該呈現多元化。后現代知識觀主張評價的多元化,并且具有開放性。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堂的表現、情景的融入、語文素養的高低都是評價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條件。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特有的經驗、知識、視角、理想走向課程,他們對于課程的解讀各有不同,讓每個學習主體都能發出自己內心的聲音,是后現代主義評價方式的基本宗旨。后現代知識觀比較傾向于形成的評價模式,從以往的關注結果轉變為關注學生的本身發展過程,從生成、反思、轉變的角度來看待學生在各方面的變化。注重多樣型人才的培養,爭取不讓一個人才流失。
知識與經驗背景是學習的起點。從生活實際出發,從現實情境中歸納數學規律,能夠充分利用遷移效應進行觸類旁通,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要充分遵循數學思維的規律,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人類及自然的關系,增進學習數學的信心。
生活背景也是數學知識學習的目的。一方面,數學知識必須結合實際生活,才具有實際的意義,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數學知識必須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何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利用好知識背景,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數學學習的知識產生背景不僅包括學生的生產生活經驗,也包括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知識,這都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對原有知識繼續歸納引導,同時提供新的知識鋪墊,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提高教學的效益。
二、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改革存在的問題
首先,很多教師在吸取新教學手法過程中,忽視情境的引導與鋪墊。尤其是“預習—交流—展示—訓練”模式,從預習案——預習——交流——訓練。整個過程多半給學生,但知識背景的闡釋、情境的營造、知識過程的嚴密推導等被一些老師放棄,使知識缺乏系統性與完整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質量。
其次,多媒體的使用導致一些老師用畫面的切換代替傳統板書的推演。教學成為學生與多媒體的互動,師生互動減少,學生的生活與知識背景難以參與到教學過程。其實,傳統板書在數學的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放棄板書就是放棄教師對過程的推演,放棄師生互動過程的時空上的統一性與和諧性。
再次,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度強調,教師在課堂中不敢發揮必要作用。數學課堂需要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效度作為保障,表面上的熱鬧無法取代深入的思考。所以,單純的學生組織化學習難以把思維引向深入,隱形的知識形成過程被淡化,不利于學習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知識。
所以,在改革課堂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入認識數學學科的特點,合理地發揮教師在引導作用,營造教學情境、科學引領學生思維,在生活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社會的關系。
三、利用知識背景提高教學效益的途徑
1.注重數學教學情境的營造
情境的創設能夠使數學課堂更加貼近社會生活與學生的實際,使學習過程更加有意義、有現實性與趣味性。而情境激發的重要原則就是結合學生的知識狀況與生活實際。可以通過這樣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利用學生原有的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來創設情境。這是數學課堂中經常使用的方式,也就是說新知識的學習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展與升華。這樣的情境創設既有利于舊知識的鞏固,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
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過程中,可以通過對一元一次方程組的復習來為新知識奠基,創設這樣的情境:(1)請舉例說明一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步驟有哪一些?這些步驟中含有哪些數學思想與方法?(2)請你嘗試一下,運用這種數學方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組轉換為一元一次方程來解題,如果不行可以大家一起討論協作。
再如:教學“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學生提出:“圓與圓的位置關系記不清楚。”抓住這一問題,讓大家一起思考:“你是怎樣記憶的?”學生有的說按圓心距的大小來記憶;也有的說按公切線的條數來記憶。一位同學給出了一幅圖(圖1)。圖中r1、r2表示兩圓半徑(r1>r2),d表示兩圓圓心距,當d落在紅顏色部位時兩圓內含,當d落在r1-r2上時兩圓內切,當d落在綠顏色部位時兩圓相交,當d落在r1+r2上時兩圓外切,當d落在r1+r2右邊部位時兩圓外離。
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就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的思考中通過知識的遷移過程,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其次,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知識與故事、問題等引入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如對于“已知兩個同心圓的半徑,求圓環的面積”這樣的問題,如果將問題放置在以下的背景中,學生能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用比赤道長1米的繩子給地球加個圈,在地球與繩子之間會存在縫隙,這個縫隙能夠放進去一個蘋果嗎?縫隙的面積能夠有多大?”這樣的問題能夠既符合學生的經驗基礎,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積極的學習狀態。
再次,可以利用舊知識的片面性進行教學的切入。例如:在學習有理數計算的過程中,提供學生小學學過的知識:“某日最高氣溫為15度,夜晚最低氣溫下降了20度,請你求出下降以后的溫度。”通過這樣的知識陷阱,引出學生的疑難問題,引入到新知識的教學中,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同時,教科書中的很多背景材料是編者用心選擇的素材,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個素材把學生引入到教學的情境之中。如“實數的估算”中,書上設計了一個估算活動——公園有多寬,這個材料的后面有一些相關聯系題,我們可以將這些練習全部用公園多寬這個情境串聯起來,蘇建公園的寬度、花壇的高度以及水箱的高度等等。
2.注重知識與生產生活結合
首先,在數學的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各種生活素材。如:在學習幾何初步的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觀察身旁事物的形體特征,提供各種教具與材料。再如:在“利息”的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儲蓄的調查,了解存取款和利息的計算方法等;又如:在“折扣”問題教學后,選擇生活中富有挑戰性的折扣問題,設計一個符合學生特點的實踐活動課;又如:“我是一名采購員活動”,讓學生通過選擇、計算、策劃與設計等環節,選擇一個最佳的采購方案等。這樣的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要求。
其次,可以利用知識與現實生活經驗的聯系來創設生活情境,學習新知識。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或者創設與現實生活相類似的情境,讓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去發現規律,學習新課內容。這種方法直觀、實用、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生觀察生活、發現問題的能力,對于知識的應用也非常有幫助。
例如:在“統計圖的選擇”的教學中,可以先播放一段錄像或者提供一份材料(如農民工調查等新聞欄目等),從中間抽取出幾個統計圖(如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現統計圖等),引入對單只統計圖的分析與選擇。
再如:在“從不同方向看”的幾何教學中,呈現學校建筑群的照片,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受從不同的方向看會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從而引入教學內容等。這樣的情境創設,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追求,為新知識做好鋪墊。
再如:在“教學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中,采用了這樣的方式:朗讀“日出”中的片段并配以太陽從海平面升起的動畫。提問:把太陽看作圓,海平面看作直線,這里一共出現了幾種位置關系?學生馬上提出:“應該有兩種,一種是在海平面下,一種是在海平面上”“還有跳出海平面一瞬間那一種”“太陽在海平面下怎么算”“這不跟太陽在海平面上一樣的嗎?”
3.注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布魯納說:“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品”。任何新知識的產生都是建立在學生舊知識以及經驗的基礎之上而提升出來的。數學思維從具體向抽象過度的過程就是一個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已有經驗與生活背景,從中發掘出走向抽象規律的路徑,才能夠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通過聯想、推理、綜合與分析等形成新的知識。缺乏知識形成過程的數學教學,或者知識形成過程不到位的教學都是不完整的,知識是散亂的,是知識的堆積。
首先,要激發學生體驗參與的積極性。數學課堂要在學生的思維中重建知識的形成過程,就需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只有學生的思維高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才能夠得到激發調動,教學才能夠在學生這些舊知識舊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只有學生的思維高度參與,才能夠讓學生在教師主導演練或者學生自主推演過程中,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經歷與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在“條形統計圖和折現統計圖”的教學中,這個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過的內容,只不過情境比小學復雜一些。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自己去獨立探究,讓學生重新感知統計圖的畫法與要求,在獨立思考與互相合作中,通過動腦、動手,通過畫圖、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過程,研究出兩種統計圖的畫法。
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推演與指導,但是如果學生能夠完成的工作應該盡力讓學生去完成,因為親自動手的工作與聽到的知識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去探究。例如:在“定義與命題(1)”中,設計如下問題:
(1)什么是定義?為什么要下定義?理解定義的關鍵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2)什么是命題?理解命題的關鍵在哪里?請舉例。
(3)命題的結構是什么?本節課還學了命題的哪些知識?
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先自學理解,再進行辯論發言,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理解定義與命題的含義。
其次,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知識的形成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給學生去獨立思考并消化這些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要試圖找熱鬧、快節奏,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很多獨立思維的火花早早就會熄滅,很多合作活動會草草收場。所以,教師要有深層思維的意識,要精挑細選一些問題,讓問題具有開放性、應用性與隱蔽性,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例如:在軸對稱圖形中,其中判斷平行四邊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是學生都有疑惑,抓住這個機會讓有疑惑的學生代表上臺親手折疊圖形,并展示給學生看,這樣就能夠較好地澄清疑惑問題。
同時,對學生的思維要寬容。知識形成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知識不斷重構的過程,有疑惑、有彎路,只有經過了這些以后,知識才能夠更加牢固透徹。所以,不要怕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大膽思考、大膽發言,在錯誤與糾正中厘清概念與原理。
最后,要重視方法的指導。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尋找教學的起點,即熱衷研究學生對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基礎,讓學生的這個基礎上開始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通過情感的激發、主動性的發掘、思維問題的解決,不斷歸納規律,形成知識,構建知識結構。同時,從方法上進行思維的指導,讓學生學會積極思考的同時學會科學思考。如:在“證明(2)”中,面對立體的思路分析:如何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對于1800?可以這樣設置問題:
(1)回顧以前用過的實驗的方法驗證,是什么方法呢?
(2)提出如何證明此結論?怎樣才能夠得到1800?怎樣把這個三角形湊成一個平角呢?應該添加什么樣的輔助線呢?
(3)解決問題后可以提出,要證明1800?除了剛才的方法,還有新的方法嗎?
這樣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思考,教師的方法指導循循善誘,在知識構架中實現了方法的指導。
4.注重利用實際背景還原現實模型
數學知識的背景知識與經驗不僅是學生學習數學新知識的起點,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與手段。在新知識的形成以及構建學習結束以后,如果我們把這些歸納出來的抽象數學知識重新放回到現實生活中去,這樣就能夠使得知識得到應用,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這就是我們要通過生活背景還原數學模型的目的。
現在,數學知識在日常中的應用日趨多樣化。因為數學的概念、命題本身就是現實模型的抽象,它必對應著某種現實模型,但其應用性卻往往隱藏在現實情景背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創造機會,揭示數學知識與生活原型的思維牽連與內在聯系,發掘現實情景背后的數學。
例如: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在學習了解應用題的一般方法后,可以創設商場營業柜臺,讓兩名同學分別扮演營業員和學生:
學生:阿姨,我買一盒餅干和一袋牛奶(遞上10元錢)
營業員:本來你用10元錢買一盒餅干是有多的,但要再買一袋牛奶就不夠了!今天我給你買的餅干打9折,找你8角錢。(注:一盒餅干的標價是整數元。)
“非謂語動詞”可分為動詞不定式、動名詞和分詞。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很多:除了不作謂語外,它可以充當主語、賓語、表語、定語、狀語與復合賓語(主語補語或賓語補語)。有些及物動詞后面接不帶to的不定式作復合賓語。這些動詞歸納如下:一感(feel).二聽(hear,listen to),三讓(have,1et, make),四看(see,watCh,notice,observe)。再加上help somebody(to)do something和美國英語look at somebody do somthing。還有“二讓”屬特殊:ge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與keep somebody doing。而有些及物動詞后面接動名詞(the -ing form)作賓語。這些動詞歸納為一句話:Papa C makes friends。這是由如下動詞的開頭字母組成:permit,advise, practise,avoid,consider,mind, allow,keep,enjoy,suggest, finish,risk,imagine,escape,need,delay,stand(忍受)。 為了容易記住,也可以編成順口溜:“允許完成練習,建議避免冒險,考慮延期逃跑,喜歡保持想象,需要反對忍受”。其相對應的動詞依次是:permit/allow,finish,practise;
advise/suggest, avoid,risk: consider, delay, escape/miss; enjoy/appreciate, keep, imagine; need/want/require,mind. can’t help/can’t stand。
二、復合句
1、學生最容易混淆的是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的區別。
例如:A、The news that our team has won the match is true. (同位語從句)
B、The news that he told us surprised everybody here. (定語從句)
關鍵的區別在于連接或關系代詞that:有意義的是定語, 無意義的是同位。因為引導定語從句的that在從句中作主語或 賓語,而引導同位語從句的that只起到連接詞的作用。
2、接著容易混淆的是引導定語從句的關系代詞that與 which:that之前是不定(代詞)、序數(詞)、(形容詞)最高級:which之前是介詞短語與逗號(非限制性)。
例如:A、All that we have to do is to practise every day.
B、The first lesson that I learned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C、I have lost my pen,which I like very much.
D、The house in front of which there is a garden is my home.
三、It的用法
1、It除了代替人和物以外,還可以作形式主語。而真正的主語(不定式、動名詞或從句)則放于謂語或表語之后。
例如:It is nor easy to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然而有少數表語之后接動名詞作真正的主語。這些表語是:無助(no help)、無用(no use)、沒好處(no good);工作(hard work)、費時(a waste of time)、又危險(a danger)。
例如:A、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B、It is a waste of time waiting for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