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2 12:31: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刑事科學技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根據手印和指紋進行人身的同一認定手印和指紋進行人身的同一認定已經廣泛的運用在刑事案件偵查中,而且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通過指紋的人身同一認定已經相當成熟。在大部分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很難在犯罪地點不留下任何線索,所以在大部分犯罪現場經常會有犯罪人遺留下來的手印和指紋,這就要偵查人員在現場勘查時進行仔細地勘查。世界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只相同的手,每個人的手都是不一樣的。首先,每個人的手的外形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的手上有缺陷,有的人的手粗壯,有的人的手很纖細等等,通過對手的外形判斷,能夠進行人身認定。其次,每個人的掌紋和指紋也是不一樣的,通過對掌紋和指紋的提取進行鑒定,能夠對人進行統一認定。
二、昆蟲學在刑事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在殺人案件偵查中,昆蟲對尸體的作用是判斷死亡時間的重要標準之一。在人死亡之后,尸體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首先是肌肉松弛、出現尸斑等一系列反應之后,尸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昆蟲。尸體上常見的昆蟲有5目67科之多,尸體上的昆蟲不僅僅是蠶食尸體,而且還能帶入更多微生物進入尸體內,這在有很大創口的尸體上表現的尤為嚴重。蠅類是尸體上最為常見的昆蟲,通過對蠅類在尸體上的繁殖程度可以判斷人的死亡時間。比如,在常溫下,卵期的發育時間是1-2天,蠅類幼蟲可分為三個成長期,一般要6-10天。當然,不同種類的蒼蠅的發育情況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而且在判斷尸體死亡時間,要根據周圍的環境、溫度、濕度等情況判斷,不然的話,盲目判斷就會存在偏差,給偵查案件來帶困惱。對于一些死亡時間很長才發現的尸體,用昆蟲來判斷死亡時間更顯得重要。因為尸體在死亡超過3天,法醫很難通過普通的病理學知識來判斷準確的死亡時間。而通過昆蟲的繁殖等情況卻可以判斷超過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尸體的死亡時間。所以,昆蟲學的發展給刑事案件偵查提供了更加科學可靠的依據。
三、分析技術在刑事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物證是證據學里面的最重要的證據之一,在中國封建社會就講究在人證物證俱全的情況下才能定罪。而現代化學、物理學、儀器分析技術的出現,更是廣泛引用在物證的檢驗鑒定上。
(一)在司法化學里面,運用薄層分析,紫外光譜等分析儀器,可以檢驗各種成為的化學物質,為提取有機物質提供了方便。
(二)物理和化學在刑事技術上也廣泛應用,例如提取指紋的方法——硝酸銀法,就是利用硝酸銀與潛伏在指紋中的氨化鈉發生反應,從而讓指紋顯現的更加清晰。
(三)儀器分析法對科學技術的要求很高,現在很多勘查車上都配備了很多分析儀器,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充分體現了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到刑事案件偵查中。
四、高新科學技術在刑事技術中的應用
(一)DNA指紋技術對人身的同一認定自上世紀末發現可以檢驗DNA以來,DNA檢驗指紋的技術不僅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刑事案件偵查,而且范圍不斷擴大,現在DNA檢驗技術已經具有了很大的權威性。DNA檢驗的范圍非常廣泛,比如通過DNA我們可以檢驗人體的唾液、頭發、精斑、尿液等,然后通過檢驗的結果進行人身的同一認定。不僅如此,DNA檢驗還具有非常大的可靠性,其檢驗的出錯率非常低,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現在DNA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偵查案件中了,這對偵查犯罪案件的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DNA檢測的出現,還對犯罪分子起到了威懾作用。因為在案件中,犯罪現場都留有犯罪分子的DNA,而案件中累犯很多,很多犯都是多次作案,這在減少犯罪起到了很大的威懾作用。
(二)自動化技術在刑事技術中的應用隨著近年來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未來產業自動化已經不僅僅是節約勞動資源,降低成本這樣的簡單了。“科技創安”是我國建設新型警察隊伍的重要要求,在最大限度預防犯罪活動的情況下,警力資源也越來越緊張,警察隊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利用先進的自動化科學技術來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已經成為了當前的不二之選。
(三)納米技術在刑事科學技術中的應用納米是一種長度單位,納米技術在我們的科技領域起到了指導作用,曾經有人大膽預言,未來很多高端的科學技術都要需要依靠納米技術來革新和發展,具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納米技術的發展給科學發展帶來很多便利,納米技術的發展方向是把各種儀器設備小型化,在歐美很多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讓納米技術為科學技術服務,比如用納米技術生產抗菌、抗水等儀器。然后又通過納米技術制造出小型儀器,把這種儀器設備利用在證據的檢驗上,不僅使得在偵查案件中攜帶方便,而且有很大的靈敏性,便于偵查人員的操作,從而減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偵查效率。
二、模擬綜合實訓教學方法
按照犯罪情節設計模擬犯罪現場,并布置好與犯罪有關的物證。
(一)開展實訓教學前的培訓
在實訓課程開展之前,學科教師以及刑事科學技術專家要集體備課,主要討論綜合實訓的思路、方案,如何將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實訓體現出來。將實訓的內容設計為案例,要圍繞著教學內容設計犯罪現場、案情的演變以及物證,以培養學生的現場勘驗和物證處理能力。現成勘驗能力包括筆錄、繪圖、照相、攝像;物證的處理,主要是物證的檢驗鑒定,即物證的發現、提取、保存。
(二)模擬犯罪案例的抽取
為了讓學生熟悉模擬犯罪現場,并對現場的勘察做好準備,在實訓的前一個天,就讓學生抽取設計好的案例,教師則根據學生所抽取的案例布置模擬現場。學生以小組為單位,15個人為一個小組,要求學生自行根據案例進行分工,并分別承擔著不同的工作。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分別為案發現場勘察指揮、案件痕跡檢查、法醫、攝影和照相以及案件現場的保護工作等等,并根據情節需要準備必要的勘驗器材。
(三)模擬案發現場的勘驗
模擬案發現場的勘驗環節占有45%的評分。平均每一個模擬現場都有4名教師在場監督。在進行案發現成勘驗的時候,要嚴格按照勘驗程序進行。犯罪現場物證的提取包括發現物證、做好現場記錄、提取證據并做好包裝工作。
(四)模擬物證檢驗鑒定
模擬物證檢驗鑒定環節占有30%的評分。學生從模擬犯罪現場所提取的各種物證,經過分類后,包括痕跡物證、文件資料、法醫提取證據等等,這些證據都要經過檢驗鑒定后,制作為鑒定文書。每一個鑒定科目都由兩名教師參與檢驗鑒定評分。
(五)模擬匯報
模擬匯報環節占有25%的評分。學生對模擬犯罪現場所獲得的資料,包括勘驗情況、“三錄”材料以及現場物證檢驗鑒定資料經過分類、匯總之后,制作成卷宗。在模擬匯報環節,要將匯報內容制作成PPT課件,發表自己的案件分析思路,并提出案件偵查措施。模擬匯報考核組由5名教師組成。教要根據學生的匯總材料以及案件匯報情況評分。
(六)模擬綜合實訓考核評分
模擬綜合實訓考核的成績,即為模擬案發現場的勘驗、模擬物證檢驗鑒定和模擬匯報三項成績匯總。將模擬實訓的考核評分列入到評分表中。評分表制作標準以及評分項目和評分標準都要嚴格規定,給教師以明確的評分提供參考依據。為了防止教師在考核評分中缺乏客觀性,還需要請科學技術專家對模擬實訓的實施情況進行綜合,提出其中尚需改進和完善之處,以督促教師對綜合實訓課程不斷地調整。
三、刑事科學技術綜合實訓的意義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以理論知識為主。知識的抽象性,加之刑事科學技術的應用性,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存在著漏洞。實施刑事科學技術綜合演練,可以培養學生提高團隊精神,進而認識到面對刑事案件如何有調理地解決問題。學生參與到綜合演練中,憑借自身的能力完成各項任務,可以提高現場勘驗操作水平,同時還能彌補自身專業的不足。教師在監督模擬實訓現場的時候,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有所了解,以在今后的教學中適當改進。學生經歷了綜合實訓之后,不僅培養了自我學習能力,還提升了技術創新能力。
偵查取證工作是由特定司法機關或行政機關(如公安機關)為收集、證實罪犯犯罪行為及緝獲犯罪人依法采取的專門性的調查工作或是強制性措施。科學技術在偵查取證工作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豐富取證手段。在傳統取證過程中,手段較為單一且固定,很容易被罪犯掌握,從而提高罪犯的反偵察能力,增加偵查取證的難度。其二,提高取證質量。除了豐富取證手段外,科學技術在偵查取證工作中的應用,還能有效提高取證的質量。以往的偵查技術手段,大量數據的錄入基本上都靠人工完成,取證質量有待提高,存在漏洞。科學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證據的含金量,最大限度保證了證據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二)優化刑事訴訟整個流程
除了在偵查環節發揮作用外,科學技術的應用,還能優化整個刑事訴訟的流程。刑事訴訟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所有環節都是步步推進的,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優化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對數據及資料進行高效整理、保管。如科學技術在立案環節的應用來說,可以大大提高資料收集的效率,并且對資料、數據進行高效的分類處理。立案是由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進行審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實并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依法決定是否作為刑事案件交付偵查或審判的過程和活動。科學技術在這一環節的應用,能夠將犯罪行為進行系統化整理,讓公訴人在裁定和判斷的過程中能夠輕易的發現案件的線索及犯罪過程。此外,科學技術信息化的表現在審判環節也能發揮相應的作用和效果。審判環節是由人民法院,控、辯雙方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共同參與的活動,依照法定權限及程序,對依法向其提出訴訟請求的刑事案件進行審理和裁判的訴訟過程及活動。
首先,應建立管理局宏觀調控下的企業自主用工制度,企業新增人員按照面向社會、平等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自主選聘,按市場機制和實際需求調節。其次,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企業所有員工都要按照平等自愿、雙向選擇、協商一致的原則簽訂勞動合同,依法確定、變更、終止、解除勞動關系。再次,應優化勞動組織、調整隊伍結構,適應有償解除勞動合同和整體帶資分流后發生的變化,實現機構精簡、隊伍精干、效率提高的目標。三是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薪酬體系。重點處理好管理局與所屬企業之間的分配關系,進一步改進工效掛鉤辦法,加大效益調控工資總量的力度,建立并實施崗酬、技酬和勞酬相結合的能升能降的基本工資制度。
(三)進行專業化重組,提高經濟效益通過改革,進一步深化專業化管理,做到水電氣暖業務收費到戶。一是實施供熱專業化管理。充分發揮勝利電廠煤炭運輸、水煤漿加工處理、余熱利用等優勢,以熱電聯供為核心,重組整合全油田的熱力資源,組建專業化熱力公司,實現熱力公司供暖、收費到戶。二是深化水電氣專業化管理。對油田的水電氣資源進行整合,將各社區水電氣管理、檢維修、運行、收費等業務及資產、人員分別整合到供水、電力、油氣集輸公司,實行專業化管理、收費到戶。
(四)對社會化服務板塊的業務進行內部整合、移交,減輕企業負擔一是研究制定社區整合方案。完善居民小區調整總體方案和實施計劃,同時,按照物業、熱力、水電氣、市政、托幼、醫療六個板塊對社區業務進行專業化重組整合。
二是實施物業市場化經營,組建以保潔、保綠、保修、保安“四保”為主的物業管理公司,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三是整合市政服務業務。
對小區以外的城市道路、排水、防洪、道路照明、綠化、衛生保潔等市政服務業務重組整合,實行社區內部市政服務專業化運作、獨立核算。四是實施醫療衛生資源整合,按照3-5萬人設立一個衛生服務中心的要求,進行區域規劃。
五是整合職工培訓系統,撤銷部分單位內部培訓機構,對全局培訓機構進行重組心。
六是整合文化宣傳系統。撤銷二級單位電視差轉臺,組建有線電視網絡中心。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室內設計正以極大的社會需求量及迅猛發展的速度而為人們所矚目,并由此而成為新的熱門專業,致使近年來室內設計在整個藝術類專業招生比例中所占的份額逐年增加。
一方面,給廣大
整理提供有志于室內設計的學生提供了工作的機會;另一方面,室內設計向高技術、高情感方向發展,使現代室內設計師在重視技術的同時,又強調人情味。這些新動態和新趨勢,使室內設計的教學改革和研究也成為設計教學的重頭戲之一,也給從事室內設計教學和實踐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迫使我們在室內設計教學的改革和完善上加快節奏、不斷創新,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適用型設計人才。當然,這首先離不開對室內設計的市場行情和學生問題的研究。p;一、存在的問題與分析首先,從教學體制的影響來看,我們的學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受藝術類院校教學的影響,注重繪畫和理論方面的訓練,側重于藝術素養方面的培養,實用性不是很強,技術性較弱;另一種是傳承建筑類教學模式,偏愛技術性、實用性方面的訓練,但設計的藝術性較弱。從現在的市場需求及發展情況來看,這兩種情況都不能較好地適應設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由于室內設計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及要求,從事該行業的人員必須具有全面的藝術素養和良好的技術素質,例如素描、色彩、速寫的應用能力,透視、制圖的表現能力,空間、比例、尺度等概念的把握能力,各種材料與構造的搭配和處理能本論文由
整理提供力,以及對各種數據的整理、歸納能力等等。
這種由教學而導致培養的能力偏頗,使學生在工作時不能較好滿足崗位的要求。其次,室內設計行業注重不同專業之間的協調和配合。“任何一個成功的室內設計作品,不僅是室內設計師自身專業知識、藝術素養與創作才能的展現,而且同時也是室內設計師與建筑、結構、電氣、設備(采暖、空調、給水排水)等專業密切配合、各方協調、卓有成效地解決錯綜復雜矛盾的結果,隨著現代建筑領域中科學、技術與藝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這種多專業、多工種的配合和協調越來越成為現代室內設計走向成功之路的關鍵所在。”[1]由此,在現代室內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的交流、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要求。而我們的學生大多缺乏這種職業意識和觀念,畢業之后,很久不能順利地適應工作崗位,或者在設計工作中孤軍奮戰,經常陷于被動的境地,不能較好地適應設計市場的需求。
二、相應的教學對策從以上情況看,要想使我們的學生適應設計市場發展的需求,應參考國家關于室內設計職業能力本論文由無憂
規定,即學習能力、空間感、形體能力、色覺均非常重要;表達能力、計算能力重要;手指靈活性要求一般。我們的教學必須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注重基本功的練習,更注重實用性的訓練室內設計注重學生對空間的組合能力和形體的造型能力。因此,在類似設計素描和構成設計等造型課的教學中,除了基本功的培養外,應結合相應設計的應用情況,刻意訓練學生處理多個物體之間較為復雜的空間關系的能力,強化和鍛煉學生對透視和比例、尺度的感受能力和處理能力。因為室內設計實踐中,會經常碰到復雜空間的協調問題,而學生在這方面顯得較為薄弱。
這些問題可借助一些復雜場景的結構素描和構成訓練的方法來解決,如:帶建筑的場景素描、室內一角或不同界面的設計等。通過運用本論文由
整理提供形式美法則,借助線的虛實、強弱,穿插遮擋關系,培養學生的形式美感,提高對空間和結構的理解和掌握。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或在與生活相關的訓練中提高設計訓練的興趣性和方向性,同時拓展新的設計造型語言和手段,為以后的專業設計做好設計方法和技術性鋪墊。
2.培養觀察分析的能力,挖掘創新意識設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個人能力,而個人能力的高低又取決于個人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設計是創新的實踐”。
[3]由于學生長期大量作基礎課的練習或長期依賴于電腦表現與制作,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造成思維遲鈍、缺乏創新意識,以致于學生在單獨創作時,缺乏新意,沒有設計亮點。在課堂上,曾讓學生畫出50幅不同造型的家具,結果不容樂觀,而且很多學生的畫法都似曾相識,這些情況說明我們對學生該方面的能力培養和挖掘還本論文由
整理提供不夠。究其原因,也就是學生缺乏對生活和社會的關注、觀察和分析,進而缺乏獨立創造的能力。
3.引導對市場的了解,加強實踐性訓練首先,深入市場,了解設計的流程與環節,掌握不同階段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使學習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室內設計是多工種、分階段的實施性工作,在不同階段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要求。長期以來,在教學工作中,僅注重對學生構思、設計、表達等能力的培養,缺少與設計實踐的結合,導致工作時不能有效地整合自己的設計資源為設計所用。對此,我們可以借助“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深入社會實踐,加強對設計流程和環節的了解和認識。
其次,室內設計包含建筑結構、材料、電氣系統、水暖系統等不同的專業和技術,我們在加強對學生概念性思維訓練和技能培訓的同時,往往忽略對相應市場行情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運用,這對設計實踐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極大的限制和束縛。因此,設計調查課和設計實踐課,就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在室內設計課程的設置和訓練中本論文由
整理提供,有意識地加強市場調查的比例(如裝飾材料、燈具、家具、陳設和織物等),讓學生在市場中學習,充分了解和把握相關市場發展的動態和趨向,以便今后更好地為市場服務,為設計服務。此過程可借助任務教學法,由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做好任務的設計,然后分階段實施。大致可分為:
&nbs
p;①引入任務:相關理論的講述;
②任務執行:分組進行市場調查;
③任務總結:討論、分類和歸納,形成書面報告。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學生既可對某種產品或材料的類型、款式、功能、規格、材質、價格和應用情況等全方位調查,又可系統地掌握調查的方法,為將來的方案設計、實施或預算、施工作鋪墊。4.培養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室內設計成為多種專業技術分工協作綜合學科。從設計創意、電腦制作、各專業技術設計(如水、電、暖通、設備等),到企業的管理與設計施工,只有通過良好的合作,才能圓滿完成一項設計任務。
二、結束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和技術的不斷變化,室內設計的功能和定義的范疇會越來越廣泛和復雜,成為多種專業技術綜合的學科。其相關人才的培養已不能從傳統的教學思路和理念出發,應該時刻關注市場的動態與需求的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改革教學思路,緊密與市場結合,加大相關實踐教學的比例;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總之,應把教與學的重心放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上,以此提高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性,提升在社會中的綜合競爭力。這是當前國家關于職業教育辦學理念、宗旨之所在;也是專業的特殊性、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設計市場的需求所決定。
中圖分類號:R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2-0258-02
一、引言
歷史悠久療效奇特的中國傳統醫學,幾千年來護佑了中華子民世世代代的健康和幸福。中國醫學歷史上出現的偉大醫學家常常德藝雙馨為后人稱頌,而不朽的中國醫藥著作更傳承著中國醫學的精神。目前,一方面希望通過中醫進行保健和治療的人越來越多,但另一方面有人對中國傳統醫學持懷疑和貶抑,評價中醫不科學,所以中醫不可信。中醫基礎理論作為發源于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是幾千年來經中國醫界人士不斷觀察、實驗、思考而總結提煉出的原始系統論醫學理論。今天,這兩種迥然不同的現狀,形成了十分強烈的反差和貌似復雜的悖論,值得研究。本文擬以西方文化術語“科學假說”作為理論框架,對相關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
二、西方文化術語“科學假說”內涵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定義,科學假說指“根據已有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作出的一種猜測性陳述。它是將認識從已知推向未知,進而變未知為已知的思維方法,是科學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科學假說并非科學認識的目的,而是人們認識自然界事物本質和規律常用的理論思維方法和手段。
任何科學理論確立之前,往往有一個“建立假說”的階段。人們常常通過大量的觀察并積累一定的事實材料,對研究對象的某些現象和規律作出假定性的說明和判斷甚至預見。
三、西方文化術語“科學假說”視角下中醫基礎理論科學性分析
科學假說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科學假說是建立在一定實踐經驗基礎上,并經過一定實踐驗證的理論。二,具有相當推測性。其的基本思想是根據不夠完善的科學知識和不夠充分的事實材料推想出來的,還不是對研究對象的確切可靠的認識。三,具有明顯過渡性。科學假說是科學性與推測性的對立與統一,是真與假的對立與統一。這種對立統一的轉化條件在于實踐,實踐是檢驗假說的唯一客觀標準。中醫基礎理論在整體上符合科學假說的定義和特點。分析如下:
第一,中醫基礎理論中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是中醫臨床診斷治療的基本理論原則,中國傳統醫學作為經驗醫學,由中醫藥從業醫師經過幾千年臨床實踐總結出來。就像劇毒的砒霜在中醫里可以入藥,但它的用量是由嚴格限定的,這正是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以大量醫案、醫方等方式把結論記載留傳下來。
第二,中醫基礎理論中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具有一定推測性。張方,李煒芳指出,中醫藥傳統科學文化中蘊涵著大量現代科學思想,如系統論和演化論思想等。根據其“天人合一”理論,發展了豐富的象思維模型和方法,在人體生理、病理方面掌握了一定事實材料之后,根據以往掌握的確定知識,推測人體生理病理特點,總結病因病機理論,并在診斷治療中加以驗證。但這些認識仍有一些思辨成分,還不是人體生理病理方面完全可靠的確切知識和理論。但是,沒有經過實驗驗證的理論不一定是“錯誤的”或“迷信”,因為隨著人類知識的積累,原先沒有經過實驗驗證的理論可能在未來經過驗證成為科學理論;
第三,中醫基礎理論中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與現代科學概念下的科學理論相比較,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差別很大。倪培民指出,中醫里面所體現的中國傳統哲學與近代西方的理性主義、與近代科學的基本原則、公理和檢驗知識的標準有很大的不同。鄭子新[4]認為,中醫藥是我國的傳統醫學, 兩千多年來仍有頑強的生命力,正是來自于它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包括宇宙觀、自然觀、整體觀、辨證觀、論治觀和平衡觀及其治療作用順應人體生理病理規律而不干擾生命活動的自然性。因此,我們相信,隨著現代技術在中醫理論研究中的不斷應用,很多原始形態的理論與現代科學理論發生了接軌和融通,因此中醫基礎理論具有從假說到科學理論明顯的過度性特點。
對于中醫基礎理論,是中醫先師們不斷觀察、實驗、思考而總結提煉出的基本的系統論的理論思想,幾千年來從誕生一直到今天還在指導著中醫醫師進行臨床診癥治病的有效的醫療實踐。同時,中國傳統醫學是典型的經驗醫學,其診治原理、原則和方法是中醫藥從業醫師幾千年來反復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這些數據也是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只不過中醫藥以經方的方式把最精華的結論記載留傳了下來,而把幾千年來中醫藥從業醫師親自嘗試各種入藥的原料的實驗和配伍實驗過程和患者服用的效果觀察資料遺失了。不能因為這些歷史資料的遺失而簡單粗暴的認定中國傳統醫學是沒經過實驗而總結出來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中醫基礎理論沒有經過實驗驗證”。
中醫基礎理論中確實存在著假說現象,這和其他任何一門學說并無二致。假說與科學理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呢?科學的理論都是先提出一個假說,然后在經過試驗驗證,經過試驗驗證的假說就是科學理論。對于一個科學假說是否能夠成為科學理論的問題,我們分兩種情況來探討。第一種情況,在“科學”或說“實驗科學”不斷發展的時空框架下,肯定有一些假說沒有相應的實驗條件,那么,我們只能通過理論來檢驗。這種理論上的檢驗包括假說的邏輯完備性、假說的邏輯簡單性、假說的解釋和預見功能。第二種情況,我們既可以理論檢驗,又可以進行實驗驗證,包括直接驗證和間接驗證。實驗醫學的手段可以完成這樣的驗證和論證。最終,那些經過理論和實踐雙重檢驗的假說,有的直接成為科學理論,有的經過修正、補充發展成為科學理論,有的被淘汰。
科學假說的存在并不是沒有意義的,正相反,假說的作用十分重要。論者賀新華、劉奇研究認為,首先,假說是通向科學理論的橋梁,這是不言自明的,因為科學研究就是沿著“假說-理論-新假說-新理論”的路徑不斷前進發展的。第二,假說是激發思維創造性的媒介。假說體現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動性,它在科學思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第三,不同假說的爭鳴有利于學術的繁榮。最后,錯誤的假說對科學的發展同樣起著積極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言:“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
我們把中醫基礎理論基石,即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都看作假說。到目前為止,這些理論的綜合程度現代實驗科學還無法驗證,這種情況說明,我們所面臨的許多未知領域,有待于今后不懈的探索。但是,五千年來中華醫學的診療實踐證明,依據這些理論進而產生的藏象理論、病因病機理論、治則治法理論等在邏輯上的確具有完備性、簡單性以及極強的解釋和預見功能。而且,這些具體理論目前正在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實驗研究:在臨床上,研究者從整體觀念出發進行辨證論治,從“治未病”到“治已病”,診療活動都在日益深入開展。在科學研究中,從臟腑經絡到器官組織,到細胞水平,到基因分子水平,其中很多都已證明中國傳統醫學的假說確實是“科學理論”。
事實上,中國傳統醫學和其他任何一門學科一樣,不可能在理論和實踐中盡善盡美,她也是需要不斷發展前進的。假以時日,中國傳統醫學將日益朝著更深入更完善的方向發展。如果今天,打著“科學”的旗號對中國傳統醫學輕易否定或貶疑,那絕對不是科學的態度。
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科學理論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或“好的”,即“真”與“善”不是一個概念。對于醫學問題,這一點我們尤其需要討論。十七世紀以后,在西方實驗科學框架下,飛速發展起來的以生物醫學為核心、以科學實驗為手段的現代西方醫學,雖然目前全球普遍接受,但她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靜止狀態。因為醫學解決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人作為具有生命活力和主觀能動性的生物體,既具有生物學屬性,又具有社會學屬性。所以西方現代醫學的“實驗科學”或“還原醫學”模式也是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的。因此,對于醫學研究與實踐,醫學科學和醫學人文都必不可少。
中國傳統醫學,在繼承古代醫學界的經驗與智慧的過程中,應在科學研究和人文研究的立體框架下全面快速發展,更高效更精準地為人類健康服務。因此,言說“中國醫學不科學”有其合理成分,因為中國傳統醫學的所有原理不可能全部認識完成,這個其他任何一門學科的情況是一樣的;但是這個傳統醫學診療的有效性,是這門學問值得深入研究的根本原因,我們沒有理由放棄對她的發展。而言說“因為中國醫學不科學,所以它不可信”的人,則是對二者雙重的誤讀與誤解――對中國醫學的偏見,同時對“科學”的迷信。
四、結語
中醫基礎理論中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經過現代實驗驗證。但根據西方文化術語科學假說的內涵,這些理論應該具有學術價值。顯然,中國傳統醫學基礎理論已經滿足了科學理論在形式上的需要,有自己獨特的概念、模型和規律表述,是一種系統化的理論體系。我們可以先將之看成科學假說,再經過不斷實驗驗證,其中一部分理論將成為未來的科學理論,成為由科學概念、命題判斷和命題系統組成現代言語體系。當然,這一認識的達成也需要中國人早日建立充分的民族自信心和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態度。作者希望,在中國醫學新興的科學技術和傳統優秀文化實現再次騰飛、復興之前,希望國人包容、自信心態的養成過程早一天完成,對“中國傳統醫學”與“科學”的關系也能更好地認知。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2013-ZD-105):中醫藥文化國際價值及其對外翻譯傳播研究。作者為項目主持人。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編[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
[2]張方,李煒芳.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現代科學價值[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7):1773-1774.
[3]倪培民.中醫的科學性與兩種科學概念[J].哲學分析.2010,1(1):139-146.
[4]鄭子新.中醫學的科學價值與現狀和發展[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1):682-683.
對刑事科學技術學科建設的建議
完善刑事科學技術學科的建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強化對學科建設的意識,以發展帶動實踐
有目的地進行學科的建設能夠促進學科的發展,對刑事科學技術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和自覺承擔學科建設的重任的意識是每個刑事科學技術領域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做到的,這樣不僅能夠改變學科建設落后于實踐的情況,而且能夠加強學科建設促進學科發展,從而以學科的發展帶動實踐。
(二)學科建設的方向和內容的確立
學科建設的范疇很廣,包括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人才培養學術活動等。不同的學科建設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專門的知識領域的明確和建立,研究對象的明晰和研究范圍的確定是刑事科學技術領域學科建設的基本任務。學科建設中對學科體系的研究,不僅要注重對原學科層面上問題的研究,還要注意對交叉學科以及刑事科學技術各分支學科的研究。兩類學科之間及各學科內部的關系的進一步理順主要是通過研究交叉學科,這樣才能夠促進有機整體對新的領域的構建和創新,但是要注意避免在交叉學科研究中急功近利、標新立異等現象。
(三)促進對外學術交流
與國外的交流和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兩方面是對外學術交流的含義。一門成熟的學科與國際學科發展的潮流相結合才能促進該學科的研究與發展目標的確定。另外,國外發達國家在各分支領域某些方面的研究領先于我國,創新性的科研成果也多首先出自于國外研究人員的報道。所以對國外最新技術與發展趨勢的借鑒和創新,并結合本國學科建設情況促進學科的建立和完善。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刑偵基礎工作
刑偵基礎工作是打擊罪犯并成功破案全過程的根基所在,在打擊破案過程中發揮著扎實基礎、創造條件和提供線索的重要作用,刑事犯罪情報資料、刑事特情與刑事偵查技術是刑偵基礎工作的三大基礎,而且是全面提高刑偵工作整體戰斗力與工作效率的根本性工作。當前,我國刑偵基礎工作仍然處于比較薄弱的地位,充分運用刑事技術勘察現場開展刑嫌調控和運用刑事犯罪情報資料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案情的綜合能力較差,這項基礎性工作的滯后嚴重制約了打擊犯罪整體水平的提高。
(二)偵查方式
所謂偵查方式是指偵查主體綜合運用各類科學如:社會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及心理學等相關方面知識在偵破刑事案件過程中所運用的措施、手段、謀略和途徑的總稱,偵查方式并不是指偵破某一起(類)案件所運用的某一種具體的操作方法,而是指將偵查理論和偵查實踐結合起來的一個方法論體系。
為了順應當前刑事犯罪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各級刑偵部門始終要以“科技、信息、證據、事實”等為重點,不斷進行偵查方式和偵查觀念的轉變與創新,不斷提高偵查水平、偵查理念和辦案水平,努力達到“多破案、快破案、辦好案”的刑事工作目標。
二、刑偵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刑偵體制不適應實戰需要
偵查工作機制,是指偵查機關通過加強對其工作人員的組織,并就案件偵查工作進行分工的工作機制的統稱,主要包括偵查方法的選用、工作人員的激勵、執法質量的監督、技術與情報支援等方面。我國在前些年曾經進行試點采用了命案招標制、探長負責制等等偵查方式方面的有益探索,但是實踐證明這些都不是高效的偵查工作機制。所以說我國當前的偵查工作機制,任然沿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較為傳統的偵查工作機制。
(二)基層偵查機構設置不合理
很長時間以來,由于受到過去計劃體制的影響以及各部門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我國各級公安機關內部機構設置較不合理。部門設置重疊交叉,職能單一,各部門分工過細,而屬于應由多警種、多部門共同完成的綜合性業務則經常出現職責不明確、互相推諉扯皮、責任不落實的現象,部門苦樂不均,阻礙了整個公安機關合力的發揮。
(三)偵查違法現象突出
隨著刑事犯罪案件的增長,公安部領導對相關方面越來越重視,在公安部領導的帶領下,全國各級公安機關廣泛開展了對偵查活動中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治理和整治的活動。通過此類整治活動,使公安隊伍人員更新了執法觀念,摒棄錯誤認識和以暴制暴的做法,使得執法辦案的綜合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時,各級公安機關逐步形成了規范、高效的內部管理模式。但是,偵查階段程序性違法現象仍然比較突出。
三、對策研究
(一)確立信息整合的理念
所謂信息整合,是指在展開刑偵基礎工作的過程中始終應該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載體,建立起全國乃至全球一體化、可以實時更新并且資源共享的刑偵基礎工作信息平臺。信息整合一般包括幾點以下含義。
首先,為了順應新時期新形勢的需要,刑偵基礎工作必須走信息化道路。刑偵基礎工作必須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載體,以信息資源的形式充分體現出刑偵基礎工作的成果并實現實時網絡資源共享,使其完全擺脫過去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破案方式和運行模式,節約人力、時間成本,大大提高刑偵基礎工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其次,刑偵基礎工作必須堅持走一體化整合道路。一方面,應該將各項具體刑偵基礎工作項目進行有機整合,以發揮整體優勢、系統效益和綜合效益,克服過去刑偵工作中各自為戰,彼此分離的低效率做法。另一方面,刑偵基礎工作在整個刑事偵緝工作中并不是封閉、孤立的,只有將刑偵自身的信息資源與外部信息資源充分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效用。因此,在信息采集和利用等基礎性環節,必須樹立開放的觀念,提高偵查信息采集的質和量,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類刑事基礎工作所獲得和整理到的信息資源,充分利用其他政法部門提供的信息資源和社會信息資源。
第三,在刑偵基礎信息建設與應用的過程中必須對工作內容進行不斷的動態調整、不斷地剔除各類干擾信息、整合有用信息。當前,刑偵基礎工作的成果主要體現為各種類型的偵查信息,根據信息經濟學的觀點,信息整體功能的發揮主要取決于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的真偽程度高低以及信息有效性程度的高低。因此,要想獲得實時高效有用的信息,刑偵基礎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是一個動態建設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刑偵基礎工作的基本內容框架是相對穩定的,但根據社會背景的發展變化和犯罪情況的發展演變及偵查工作需求的發展變化,刑偵基礎工作的具體內容應該隨之發生變化,應該借助刑偵基礎工作信息平臺不斷擴充、調整,最大限度地獲取偵查可用信息并不斷擴大其范圍、擴充其數量,切忌因循守舊。當然,對于已經采集到的和已經獲得、充分掌握的信息,應該及時地予以更新,最大限度地確保其時效性和真實性。
(二)規范刑事案件受理、立案、辦案工作機制
派出所作為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維護治安、服務群眾、保一方平安的基層綜合性戰斗實體,是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的主力軍,必須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通過基礎工作、防范工作、群眾工作和治安管理,及時發現、依法打擊轄區內的刑事犯罪活動。
(三)加強刑事情報工作
首先對各基層所隊刑事情報監管員進行強化培訓,著力提高其刑偵陣地控制、情報信息運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其次是深入分析當前我國刑事情報工作所面臨的新問題,交流、探討當前我國刑事情報工作出現的各類新狀況,并提出應對措施。再次積極爭取各基層所隊對全國刑事情報工作的意見建議,并認真研究綜合分析改進措施。最后是對刑偵工作考核細則進行詳解,指導基層所隊開展新時期刑事情報工作。
(四)加強刑事技術建設,走技術強偵之路
刑事科學技術在刑事案件的偵破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可以說是第一破案力所在。所以,在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斷更新的今天,加強現場勘查,提高痕跡物證特別是微量物證的提取率和利用率,強化刑事偵破新技術的推廣和研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1.把好現場勘查關,努力提高取證率。破案公式≈細致的勘驗+深入的訪問+神奇的推理+保護現場+領導(媒體)重視。犯罪現場保護是指對犯罪現場進行警戒、封鎖等,使其保持案件發生或發現時的狀況。加強對犯罪現場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是現場勘查的重要前提和條件,其次可以為搜集證據和第一手犯罪信息提供保障,再次可以為現場分析提供依據,并有利于保守犯罪現場及現場勘查的秘密。
對罪案現場的保護一般可以采用多層警戒法,首先,在第一層應當設置一個或多個檢查崗,進行交通管制或限制無關人員通行,并且在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設置新聞中心;其次,第二層設在緊鄰罪案現場處,只有警方人員、急救人員、后勤人員及官方的車輛可以進入該區域,該區域可以安排級別較高的人員進入,可以接近罪案現場,但是不得進入現場,更不能破壞物證,在這一層內設立指揮中心;最后,對于進入第三層的人員應當進行嚴格的管控,在理論上只有罪案現場勘查人員方可進入第三層。
刑事案件現場是重要信息源和證據源。破案線索基本上都是來自犯罪現場。目前,公安機關多個職能部門在偵辦犯罪案件,但是有許多案件我們都忽略了對罪案現場的勘查,往往存在“重大案現場勘查,輕視小案現場勘查”等現象;因此,必須樹立刑偵人員良好的現場勘查觀,要普及現場勘查知識,培訓大批現場勘查人員,把常規勘查器材配備到責任區刑警中隊和派出所。
2.強化微量物證的發現、提取和利用。微量物證是指能夠證明犯罪的微小的物質材料或痕跡。微量物證的檢驗,需要借助科學儀器進行物理或化學分析,以確定材料的分子特性、化學成分或者外觀形態。在我國司法鑒定中,微量物證是指在案件中提取的體小量微、能以其自身結構屬性等證明其與犯罪嫌疑人、事、物、時等存在客觀聯系,從而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質性客體。
現場勘查是刑事偵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公安工作中錯案和疑案的產生都與現場勘查工作不到位有直接的關系,甚至關系到檢察院是否退卷、能否正常起訴。為了保證現場勘查工作在公安部門得到重視,勘查質量得到保障,公安部召開了《全國公安刑事科學技術工作會議》,根據會議精神,提出了公安機關在偵查辦案的過程當中應當落實“現場必須勘查、質量必須保證、鑒定必須準確”的工作目標[1]。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也為了推進現場勘查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實施,公安部連續幾年舉行了全國公安機關現場勘查考核,考核對象為從全國各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新疆建設兵團公安局隨機抽取的兩個地市級公安機關和人員。不但對現場勘查工作的技術水平進行考核,而且對現場勘查工作的軟硬件建設和技術規范進行統一。考核是全國公安機關現場勘查技術的最高水平,也為公安院校的現場勘查教學工作提供方向性的指導。
現場勘查的課程結構主要包括[2]現場勘查總論、現場指揮、現場訪問、現場勘驗和現場緊急措施實施、現場分析和現場重建、現場勘查
記錄的制作以及各類案件現場的勘查。其中的各類案件現場勘查是在對課程所學內容進行總結的基礎上,針對公安機關在日常工作當中見的幾類刑事案件開展的現場勘查工作。
一、現場勘查指揮環節的教學內容改進
現場勘查指揮是現場勘查課程教學中的難點,主要因為在公安機關的現場勘查工作當中,實施勘查指揮的指揮員都是經驗豐富的一線領導,不但熟悉刑事偵查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對公安機關其他的業務部門也是內行,通曉治安、交管等其他部門的業務,能夠根據案情果斷采取適當的偵查措施。臨場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對公安工作的督導能力是對現場勘查指揮員的基本要求。同時,一個合格的指揮人員還應當具備依法辦案的程序意識、訴訟當中的證據意識和在情報信息主導偵查背景下的信息化意識。
公安院校的教師在這個環節的教學當中,一是做不到對公安機關內部各個部門之間工作重點的全面把握,二是対警力的調配沒有來自一線長期工作的直接感知。彌補這些缺陷,僅僅依靠在基層一年兩年的調研或者見習是做不到的,只有采取走出去的辦法,請一線的公安指揮員在課程教學將要結束時到學校,開展警學合作,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現場訪問的環節
現場訪問是在案件發生后,在犯罪現場周圍開展的及時調查工作,是調查詢問這種偵查措施在現場勘查環節的應用。現場訪問主要把握幾個環節:一是調查對象的選擇,二是訪問的技巧,三是與被訪問對象的溝通。現場訪問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記錄使用標準的訪問筆錄用紙,字跡必須清晰、易于辨認。在記錄當中必須有被訪問對象的確認語言“以上筆錄我看過,與我說的相符”,在訪問記錄的正文之間與確認語言之間不留空白。筆錄應當使用規范化的語言,用詞應當采用標準的書面用語,排除地方性語言和方言俗語的影響,在改動的部分、數字和簽名等處都應當有被訪問對象捺印的手印。
在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實施現場訪問的人員思路不夠清晰,內容不夠全面。因為案件的場景是教師設計而成,對現場訪問過程當中的被訪問人員總是難以安排到位。對學生而言,語言和文字應用的基本功比較差,在調查對象的選擇上也做不到與偵查結合,現場訪問必須從偵查的角度出發選擇被訪問對象,排除被不符合標準的訪問對象,更不能丟掉關鍵的證人。法律程序方面現場《詢問通知書》、《證人權利義務告知書》等關鍵文書的使用沒有重視,這是一個嚴肅的法律程序和法律意識問題。
三、現場勘驗和現場緊急措施實施方面的改進
刑事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現場勘查技術由傳統的痕跡、文件等痕跡物證的提取勘驗發展到對生物檢材、微量物證、空間信息的綜合利用。檢驗鑒定也有對痕跡物證的單一檢驗發展到對全面檢驗鑒定關聯應用的觀念轉變。現場信息由簡單利用發展成為多元利用,綜合利用。這些轉變應當在反映到公安院校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在學生平時學習的過程中應當逐步的滲透。現場的痕跡物證,首先必須做到全面、正確的發現、提取和檢驗。已經提取的現場要考慮現有的刑事技術有哪些可以對其進行檢驗。第二,現場的痕跡物證,不能想當然的進行分析,現場勘驗人員是首先是一個信息接受的載體,全面接受案件現場的一切信息。這個過程是被動的、獨立的。但是在接受信息的過程當中,又必須的對現場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客觀考慮現場各種信息之間的關聯關系。第三對現場出現的痕跡物證要客觀分析出現的是否正常,從反常現象當中去尋找案件現場隱含的信息。不能想當然的做事。第四重視現場的空間信息,特別是在現場周圍曾經出現過的無線電信號、氣味和視頻監控的內容等傳統的技術手段不包含的內容。對手機通話記錄的使用、通信基站的信息碰撞、ATM提款機上的視頻采集等都是空間信息采集的重要內容。
現場勘查的過程當中,必須重視偵查和刑事技術的有機結合。通過偵查工作來推動現場勘查的方向和內容進行及時調整,現場勘查的結果和內容及時向偵查人員進行通報,使偵查人員在現場訪問時掌握更多的線索和依據,從而及時的對訪問對象和訪問重點進行調整。
現場勘查考核主要考核內容為殺人案件和盜竊案件,原因在于盜竊案件在公安機關接報的案件當中占最大的比例,對盜竊案件的偵查破案直接影響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到公安機關在群眾當中的威信。殺人案件是性質最嚴重的一種刑事犯罪,對現場勘查的質量要求最高,最嚴格。這就要求在教學工作當中,要根據公安機關的實際工作情況對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在盜竊案件勘查的教學當中,首先要求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除了重視盜竊案件的意義以外,還應當從思想上克服見怪不怪的麻痹心理,盜竊案件串并案的可能性很大,這就要求在現場勘查的學習當中重視對現場物證的總結歸納,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從不同地區的不同案件當中尋找共同點,進行串并案。還應注意和重視歸納不同案件之間的共性,尤其是作案習慣這種抽象的共性。這才是真正負責的現場勘查。殺人案件勘查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要結合自己學到的法醫學基礎知識、刑事技術知識綜合利用現場上的各種痕跡物證,要有對物證多重利用、全面分析的意識。還有扎實的刑偵基礎知識,重視物證現場分析能力的培養,考慮到偵查破案對物證的線索要求,考慮到采取偵查措施時對物證的要求。還要考慮到在將來刑事訴訟過程當中對證據的要求。現場痕跡的發現提取要考慮全面,視學習為實戰,由單純的對傳統的痕跡物證的提取發現到對生物物證、微量物證和電子信息的綜合考慮。學習當中對物證的登記要全面,包裝必須科學,提取物證的過程必須合法。尤其是對于易腐、有毒和傳染性生物物證等特殊檢材要重視對勘查人員的保護,養成現場勘查過程中的良好習慣。重視物證現場分析的水平和能力,通過現場勘查科目的學習帶動其他相關學科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公安業務素質和偵查破案的綜合能力。
偵查措施的運用是現場勘查學習當中的重要內容,這里的偵查措施包括了現場勘查過程當中的現場緊急措施的采取和應用。偵查措施的采取必須因現場勘查而異,必須因案而異。充分重視網監技術、行動技術、刑事技術和視頻監控等手段的綜合使用。由于當前公安院校的學生在就業去向存在不確定性,在教學當中既要考慮到偵查工作的保密性,還要盡可能的給學生講述,不必要求在學習當中對各種技術偵查手段的原理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但是要求學生在腦海里有這些偵查手段的種類概念,在工作當中能靈活的加以運用即可。
四、現場分析和現場重建
現場分析是在現場勘查基本結束時臨場舉行的首次案情分析會[3]。為了現場勘查的方便,根據刑事偵查的需要,將現場勘查的目的分解為15項問題,只要回答了這些問題,現場勘查的任務就基本完成。但是現場分析的結論做出必須建立在科學的依據之上,要發散思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尤其是對犯罪嫌疑人的作案過程、個體特征和背景的分析更是現場分析的重點,是在偵查過程當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現場勘查過程當中勘查見證人的邀請是法律對現場勘查過程和偵查過程的監督。在校學習期間學生應當按照法律程序規定的履行法律手續,保證程序合法、文書規范和內容準確。良好的學習習慣貴在養成,依法辦案的信念必須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加以貫徹。
現場重建是偵查人員通過對現場痕跡、物證的位置、狀態、相互關系的考察分析,以及對物證的實驗室檢驗結論和其他信息的利用,結合所獲得的相關客觀事實,合乎邏輯的加以抽象、形象或實物模擬的方式,重新構筑犯罪現場所發生的犯罪內容和犯罪過程,并探明與之相關的犯罪行為人的個人特點和條件的一項偵查活動。[4]在這個概念當中,已經闡明了幾個要點:第一,現場重建的基礎是現場的一切痕跡物證、與之相關的科學結論和其他相關信息,第二,現場重建的目的是模擬犯罪內容和犯罪過程的發生。現場重建的工作在重大疑難案件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督促工作人員認識犯罪現場上的痕跡物證,識別犯罪現場上的假象。在教學當中開展現場重建,可以讓學生綜合所學習的各個學科和專業知識,深刻理解刑事犯罪發案過程中各種痕跡物證的產生、遷移和變化。養成在現場勘查的過程當中對痕跡物證和物品定狀態、定位置、定方位的習慣。對現場上不符合常規增加或者減少的物品探究原因,避免現場勘查中可能出現的遺漏。
五、現場勘查記錄的制作和現場勘查信息系統的使用
在實地勘驗的過程中,將犯罪現場上一切與犯罪有關的客觀情況和勘驗情況,用文字、繪圖、照相、錄像、錄音等方法記錄、制作而形成的所有文書或視聽資料,統稱為現場勘查記錄。
在這個環節當中,首先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電腦的發展使得人們學習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帶來的問題就是對語言文字的使用能力下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所寫的文字和匯報當中有著深刻的體驗。因此必須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使用能力,其次在才能是制作筆錄當中的裝訂格式符合規范要求,現場描述條理清楚和記錄內容完善。現場勘查筆錄、繪制現場圖和現場照相(包含現場錄像)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記錄痕跡物證的一致可以表明記錄人員的程序意識、規范意識和法律意識。這種意識必須在學習當中一點一滴進行培養。
現場勘查信息系統是公安部花了很大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設起來的,這個系統的使用對提高現場勘查質量、規范現場勘查行為、提高現場勘查工作效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是金盾網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偵查模式轉變,提高現場信息的利用率、增強偵查破案的能力有重要意義。現場物證的管理能力提高也離不開現場勘查信息系統的深入應用,科學預警和實現打防并舉的公安管理模式同樣也離不開這個系統。
在校學生電腦的操作能力普遍比較好,與電腦相關的知識接受很快。這些是深入推廣這個系統的有力條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信息錄入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因為任何信息系統要想很好的發揮作用,信息的比對和綜合的基礎就是信息之間的可比條件。因此對于現場勘查信息系統的練習重點就應該是標準化和規范化。同時在校期間就應該對學生的網上比對能力開始培養,網上比對意識也必須樹立。
參考文獻】
1. 2006年9月26日公安部《全國公安刑事科學技術工作會議》
2.高春興苑軍輝鄒容合,《犯罪現場勘查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中圖分類號:TS9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7-0123-01
1 引言
書寫色痕時間的鑒定,這在法庭科學領域中十分重要但卻又是極其復雜的,不僅是因為圓珠筆具有書寫流暢、攜帶方便及色彩鮮艷等優勢,更是因為各種賬目、收據、契約和遺囑等常常用它來書寫,所以開展這個課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對圓珠筆書寫色痕進行認定和探討,不僅可以知道書寫圓珠筆的種類和成分,還可以初步認定其書寫的時間,利用鑒定的數據為法庭科學提供證據,有利于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2 實驗部分
2.1 實驗儀器、試劑及樣品
2.1.1 實驗儀器
上海棱光354PC紫外分光光度計、5mL離心管、100 L~1000 L移液槍
2.1.2 實驗試劑(表1)
2.1.3 實驗樣品
百能牌藍色圓珠筆、寶克牌藍色圓珠筆、真彩牌藍色圓珠筆、愛好牌藍色圓珠筆、得力藍色圓珠筆、齊心牌藍色圓珠筆、晨光牌藍色圓珠筆、schneider 牌藍色圓珠筆、pilot牌圓珠筆、STABILO牌圓珠筆、復印紙。
2.2 實驗條件
掃描波長:400nm~750nm;狹縫:200nm
2.3 樣品制備以及色痕的提取
2.3.1 樣品制備
取上述10種不同品牌的圓珠筆在同類復印紙上畫等距的線,在室內光線條件下(無陽光直接照射)進行自然老化,老化時間最長為8周,最短為0周。
2.3.2 色痕提取
取1cm不同時間的上述筆畫,準確移取2mL提取劑,在室溫下提取30min后進行UV-Vis掃描。
2.4 實驗提取試劑的選取
選取了無水乙醇、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DMF、DMSO,通過實驗比較分析發現幾乎所有的圓珠筆油墨痕跡在乙酸乙酯中都不溶,DMF和DMSO屬于強提取劑,紙張在兩種溶劑中會溶化不利于實驗觀察。而在無水乙醇和丙酮中溶解速度慢,綜上所述,二氯甲烷溶解的速率快、是本實驗最佳的提取劑。
2.5 紫外分光光度法對自然老化藍色圓珠筆油墨書寫色痕探究
2.5.1 藍色圓珠筆油墨的種類分析
本實驗以7天為一個實驗間隔,選取了9個時間點,以最近日期作為0周期,分為0~8周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對各個品牌的圓珠筆進行了吸光度的測定。三芳甲烷類堿性染料及銅酞菁兩種染料是藍色圓珠筆油墨中最主要的染料,但有的藍色圓珠筆油墨中含有兩種染料,有的只含三芳甲烷一種染料,為了確定UV-Vis譜圖上峰的歸屬,首先對圓珠筆油墨中兩種染料的標準品進行分析。實驗結果表明,三芳甲烷染料在560nm~580nm處有一個吸收峰,銅酞菁在660nm處有一個吸收峰。
2.5.2 藍色圓珠筆油墨字跡的自然光老化結果分析
三芳甲烷類染料屬于陽離子型,是一種堿性染料,它為平面型對稱分子,與中心碳原子相連接的碳-碳鍵具有部分雙鍵的特征,在外界條件下特別是光作用下易發生光氧化分解。其分解方式一般為脫甲基生成更穩定的染料成分,除此以外還有更復雜的變化,即醌式結構的最終變化。隨著書寫時間的延長,油墨中三芳甲烷類染料吸光度逐漸減小。但銅酞菁是酞菁分子與金屬銅結合生成的金屬配合物,分子呈平面結構,同時又由于共軛作用與金屬原子相連的共價鍵和配位鍵在本質上等同的,結構非常穩定,最大吸收波長在660nm處,在自然光照射下這種染料依然保持不變,吸光度隨時間變化很小。所以本實驗只研究在580nm左右的三芳甲烷類染料隨著時間的吸光度變化關系。
通過上述兩類藍色圓珠筆的自然老化情況來看,隨著書寫時間的延長,第Ⅰ類圓珠筆三芳甲烷類染料吸光度的比值隨著書寫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小,第Ⅱ類圓珠筆油墨成分測出的吸光度值隨著書寫時間的延長也表現出此類特征。
2.6 紫外分光光度法對人工老化藍色圓珠筆油墨書寫色痕探究
本研究用微波催化的方法,模擬人工老化的情況,這是鑒定色痕書寫時間的重要手段。本實驗在中火的條件下,對實驗中劃有圓珠筆油墨的紙張進行不同時間的加熱催化,催化時間分別為0.5min、1min、2min、5min、10min,然后再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
實驗研究表明,兩類圓珠筆人工老化的結果與自然光老化效果相同,因此可以通過人工老化模擬自然老化情況。不論是第I類圓珠筆還是第Ⅱ類圓珠筆,隨著微波催化時間的變長,吸光度的值隨之下降。
3.結論
本文利用二氯甲烷作為溶劑提取的一段時間內書寫的字跡色痕,并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對其做了自然光老化與人工老化的分析,結果表明:
(1)根據試劑性溶解性、毒性大小、價格高低、吸光度大小等因素,得到最佳溶劑為二氯甲烷。
(2)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對書寫色痕特征峰的掃描,將所有的實驗圓珠筆樣品分為兩類,一類只含有三芳甲烷類染料,在560nm~580nm處出峰,如真彩、pilot、百能牌圓珠筆,另一類既含有三芳甲烷類染料也含有銅酞菁染料,在560nm~580nm以及660nm處出峰,如deli s303、寶克、STABILO、晨光、愛好、schneider、齊心牌圓珠筆,這為鑒別圓珠筆的種類,提供了實踐依據。
(3)通過對自然老化字跡色痕進行UV-Vis檢測,三芳甲烷類染料隨著書寫時間的延長,其含量逐漸減少,而銅酞菁染料的含量基本不變。隨著書寫時間的延長,第Ⅰ類圓珠筆和第Ⅱ類圓珠筆吸光度值逐漸減小。
(4)通過對人工老化字跡色痕進行UV-Vis檢測:兩類圓珠筆人工老化的結果與自然光老化效果相同。兩類圓珠筆油墨中檢測出來的吸光度的值都隨著微波催化時間的增長(即老化時間增長)而變小。
(5)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建立染料吸光度值的變化與書寫時間的關系曲線,為圓珠筆油墨形成時間的鑒定建立了一種方法, 該方法簡便,快速,結果準確。
參考文獻
[1] 馬秋鳳.黑色圓珠筆的色譜法鑒定[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59.
基金項目
2016年江蘇警官學院學生科研項目立項,項目名稱:“全薄層掃描法在書寫色痕時間認定中的應用探討”;項目編號:yb201602。
作者簡介
2013年中國道路上的汽車已經比10年前多了1億多輛,是十年前的5倍多,私家車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由于許多交通事故現場并沒有交通攝像頭,但是交通事故留下的痕跡物證卻是最客觀、最有效的證據,地面輪胎痕跡是以輪胎作為造痕客體,與地面相互作用時,留在地面上的結構形象痕跡。地面輪胎痕跡的特征主要與輪胎的外部結構特征、作用方式及作用力的大小有關。在這三種因素中,輪胎的外部結構特征又是主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將重點放在輪胎的外部結構特征對于地面輪胎痕跡形成的影響。
1 輪胎結構特征
1.1 輪胎胎面花紋特征
胎面是輪胎直接與地面接觸的部分,因為車輛用途的不同,胎面上的花紋也不相同,根據車輛的行駛環境及用途進行劃分,輪胎胎面花紋可分為橫溝花紋、縱溝花紋、混合花紋、砌塊花紋和非對稱花紋。
1.2 輪胎胎面磨損特征
是指輪胎在汽車行駛過程中,與地面摩擦而造成輪胎磨損消耗。輪胎磨損率是衡量輪胎耐久性的重要指標。胎面磨損的類型:均勻磨損、單邊磨損、雙邊磨損、中間磨損、上局部快速磨損以及其他類型磨損。
2 輪胎痕跡及其特征
輪胎痕跡可以分為三類:(1)地面輪胎痕跡。(2)輪胎客體痕跡。(3)輪胎附著痕跡。由于地面輪胎痕跡出現的次數最多且最具有代表性,所以這三類痕跡中,本文將重點介紹地面輪胎痕跡,簡稱輪胎痕跡。
按照汽車的行駛狀態劃分,輪胎痕跡可分為滾印、壓印、拖印和側滑印。
2.1滾印,是指輪胎相對于地面純滾動留下的痕跡,非常清晰能夠完整反應輪胎的花紋類型,寬度,磨損程度,價值較高,進行同一認定成功的概率最大。
2.2壓印,是指車輪輪胎相對于路面同時做滾動、滑動的復合運動時,留在路面上的印痕。
2.3拖印,是指輪胎抱死以后在地面滑行留下的痕跡。
2.4側滑印,是指汽車在轉彎時由于慣性和離心力的作用,汽車偏離原來行駛軌跡與地面發生滑動形成的痕跡。
綜合比較四種輪胎痕跡,滾印雖然能清晰反應車輛的信息,但由于其在交通事故發生現場出現的概率并不大,所以其作用與其他幾種相比較小,但可以在了解了其他幾種痕跡判斷出車輛類型后利用其判斷車輛的來去軌跡。壓印和拖印反映了人從發現危險到踩剎車的整個動作過程,因此在交通事故現場中最為常見。
3 輪胎痕跡的確定及測量
一般情況下,交通事故現場的輪胎痕跡比較容易發現,但是,在光滑的水泥路上以及瀝青路上沒有那么容易發現輪胎痕跡,觀察者需要借助光線的作用,找到肇事車輛的輪胎痕跡,然后確定輪胎痕跡的起點和終點。
關于確定事故車輛的輪胎痕跡:如果事故車輛留在現場,那么確定事故車輛的痕跡就比較簡單;但是如果事故車輛不在現場,確定輪胎痕跡的辦法為:(1)根據痕跡的新舊程度來判斷。(2)通過測量痕跡來確定車輛的參數和輪胎花紋,測量一般包括車的軸距、輪距、痕跡接地寬度和輪胎痕跡花紋圖像,然后與事故車輛的技術參數對比,最后確認事故車輛的痕跡。
3.1 輪胎痕跡的常規測量
對于輪胎痕跡的測量,應測量輪胎痕跡的長度、寬度,測量痕跡起止點。若痕跡為不連續的痕跡,應分別測量每一段痕跡的長度,相加得到輪胎痕跡的總長度,根據情況測量輪胎痕跡間隔的距離。當各車輪留下的痕跡長度不一致時,應分別測量。如果痕跡是曲線形,應根據其突變點、拐點均勻分為若干部分,分別測量。弧線痕跡還應該計算轉彎半徑,測量外側輪胎的一段弦長s和弦高h,轉彎半徑為r,根據下面的公式可以求出轉彎半徑r:
3.2 輪距和胎面寬度的測量
胎面寬度的測量:應在痕跡上面取多個不用的點分別測量其寬度,然后取平均值。
輪距的測量,可以選擇兩個輪胎痕跡的中心連線進行測量,也可以選擇痕跡的同側的連線進行測量,也可以用輪胎痕跡內側的距離加上一個胎面寬度,或者用外側的距離減去一個胎面寬度。如果汽車后輪單側為雙輪,后輪輪距為雙輪中心的距離。車輛轉彎時,前后輪胎痕跡分離,后輪胎的輪距不變,前輪胎輪距變窄。測量的時候,可以選擇剛要轉彎時候的痕跡或者轉完以后的痕跡進行輪距的測量。
3.3 軸距的測量
軸距指的是前后輪胎的距離,測量軸距時可以選擇輪胎痕跡重點位置或者車輛轉向時可以選擇前后輪胎突變位置的距離進行測量。測量時,一般要分別測量兩側的軸距然后取平均值。
4 輪胎痕跡的提取
輪胎痕跡提取固定方法一般有拍照法和畫圖法。拍照時是要注意放置比例尺,并注意痕跡特征點的拍照。
4.1 立體輪胎痕跡的提取
在提取之前先放上比例尺M行拍照,然后將配好的石膏溶液注入立體痕跡中,放入骨架,待石膏溶液完全硬化時,小心取出石膏,并作好記錄。
4.2 平面輪胎痕跡的提取
當現場光線良好、輪胎痕跡特征明顯的時候,可直接進行拍照,拍照時要貼近體面以較小角度從不同方向進行拍照。
4.3 人體表面和衣服的輪胎痕跡的提取
在提取受害人身上的輪胎痕跡之前,先拍照固定,記錄受害人的原始位置。在確認汽車壓過受害人的身體以后,在現場勘查結束以后,對受害人的皮下出血、表皮脫落形成的輪胎痕跡用拍照法提取固定。
5 輪胎痕跡的分析及應用
對現場的輪胎痕跡進行固定提取、分析以后,可以對案件事實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分析案件發生經過,案件性質,判斷涉案車輛信息,并為抓捕嫌疑人提供重要依據。
5.1 判斷輪胎種類進而推斷汽車種類、型號
不同種類的車輛一般具有不同類型的輪胎,根據現場遺留花紋類型可以判斷輪胎花紋類型,并分析汽車種類;根據輪胎痕跡的寬度以及輪距、軸距的數值可以推斷是什么類型的車。
5.2 判斷車輛行駛方向
車輛行駛時,會使路面上的灰塵分布、痕跡狀態、痕跡顏色發生相應的變化。分析利用這些特點變化,可以判斷車輛的行駛方向。當汽車駛過時,輪胎向前滾動,輪胎后方產生空氣渦流,會在路面上產生塵土花紋。當汽車低速行駛時,塵土花紋呈弧狀,并從兩側向中心匯聚,匯聚點的指向為汽車行駛方向;汽車高速行駛時,塵土花紋呈樹枝狀,樹枝展開的方向為汽車行駛方向。若輪胎花紋是對稱的,塵土分布也是對稱的。
根據制動痕跡判斷行駛方向,汽車靠輪胎摩擦產生制動力,因此,輪胎痕跡由清晰到模糊或拖痕由輕到重的方向即為汽車行駛的方向。
5.3 分析計算車輛行駛速度
根據制動拖印的長度以及路面附著系數,可以推算出車輛的行駛速度,假設質量m的汽車在坡度為θ的路面上采取制右院罅糲鋁順ざ任s的拖印,路面附著系數為μ,速度V可根據公式V=√2gs(μcosθ±sinθ)可計算
5.4 判斷碰撞接觸點
根據輪胎痕跡的變化,在碰撞以后,雙方都會偏離原來的運動軌跡行駛,所以,研究輪胎痕跡變化發生的點,就可以判斷出碰撞的接觸點。
6 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刑事科學領域的不斷創新,對于案件的物證提取和檢驗越來越規范化、高效化,在道路交通領域,形式科學技術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特別是交通事故中痕跡等微量物證的提取,使得交通事故處理越來越方便準確,并為查明一些案件的性質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信在未來,輪胎痕跡的應用價值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更好的服務于人類社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