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7 16:43: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礦產勘查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固體礦產資源這一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的作用日益明顯,因此,對固體礦產的地質情況進行勘探,并進一步對礦產樣品進行采樣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對固體礦產樣品分析的多種方法中,刻槽樣是最常見、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預查、普查、詳查和勘查是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工作正常開展中,需要進行的四個階段,然而為了掌握礦產資源的情況,對固體礦產進行遠景調查必須在預查之前開展[1]。
1選取的樣品代表性
所謂的樣品代表性,是指所采集的樣本較好地反映了當地礦層的礦種構成及所占比例、分布和礦化程度。因此,為了避免檢測結果出現偏差,最好選擇礦區的核心位置開展樣品采集的工作。首先,為了對刻槽樣品的測試結果進行更好的掌握,在進行礦產地質勘探工作時,就必須要對礦產地質樣品進行詳細嚴密的分析和測試。其次,也要對礦產資源的數量及質量進行分析。此外,還可以對礦產資源的可采性進行評估。由此可見,對樣品的代表性進行進一步的掌握,離不開對樣品與實際構組的相似度進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在取樣過程中,刻槽樣品的選取必須具備足夠的代表性,才能夠準確而真實地反映礦產情況,反之,假如刻槽樣品的代表性差,則會誤導人們了解實際情況,對礦產的構成、分布和走向等做出錯誤的判斷。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許多礦產刻槽樣采樣工作人員并沒有根據礦區的實際情況來采取科學的采樣方法。比如隨意選取樣品采集地點、粗暴采集樣本,混入其它與檢測試驗無關的物質,如此便導致樣品代表性差,樣品檢測結果出現偏差,從而無法準確反映實際情況。因此,為了礦產開采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避免資源的浪費,刻槽樣品的選擇必須具有足夠的代表性。
2對刻槽樣品的采集方法及其適用性進行基本分析
判斷地質礦層歷經了數億年漫長歲月的演化,在固體礦產實際開采過程中,所面臨的地質環境復雜多樣、千奇百怪。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對樣品的采集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對不同的地質特征和礦產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樣品采集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一般來說,樣品的采集方法有揀塊法、剝層法、全巷法和刻槽樣以及方格法這五種方法,其中,刻槽樣是最常見、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揀塊法,這種為了得到礦石碎塊樣品而對侵蝕變化的地質巖層的露出部分進行敲打的方法,是取樣方式中較為簡單的一種。此方法所花費的時間與成本較低,一般用于區域的地質調查和礦化線索的尋找,較少用于礦產開發中的樣本采集。因為這種方法所采集的礦石代表性差,具有極大的偶然性,(特殊情況如撿拾的“狗頭金”)容易使人通過撿拾的礦石對整個礦產產生錯誤的判斷,對于精準了解區域礦產的情況適用性不大[2]。剝層法,這是一種適用于地質情況較為復雜的樣品采集方法。一是薄板狀和薄脈狀礦化脈使其他的采樣方式無法采集到足夠質量的樣品時;二是地質體的礦用物顆粒較為粗大,或是組成結構十分不均勻時;三是用于檢驗其他方法是否合理可行時。是否選擇此方法,主要依靠采樣成本和困難程度、地質體組成復雜度及均勻度等因素。此方法則連續或是有間隔地,沿著地質礦層露出部分均勻開鑿一塊礦石充當樣品。全巷法,通常在三種情況下采用:第一,是采用其他方式無法到達需要采集驗分析用的礦層區時;第二,需要采集數量較多的樣品時;第三;需要利用全巷法來對采集的樣品檢測結果進行實時監測的時。此方法則是在礦區某個指定的特殊位置來開掘一條井巷,在其中采集礦石樣本。刻槽樣,它是現在最為普遍且應用廣泛的的樣品采集方式。此方式可用于大多數礦區及礦產類型,廣泛用于地質勘查的各個階段。刻槽法基本是沿著礦巖的大致延伸方向,按一定的比例來鑿刻一條長長的礦槽來采集樣品。方格法,則是適用范圍十分狹窄的一種樣品采集方法。此種方法按照一定距離內的網格點來開鑿采樣。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受到現實條件的局限,僅在礦體厚度大、礦化對比均勻的礦體中使用[3]。
3合理選取刻槽樣斷面
自然環境的千差萬別和礦物自身特點的不同,導致同一礦種在同一礦床的分布也是極不均勻的,礦種的差異及其礦化類型的不同,自然對其采集樣槽規格要求的選取也是不同的。首先,如果是眾多礦種伴生和共生時,應該以單礦種規格要求中,占據樣槽面積最大的那一礦種為準來選取樣槽規模;其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礦物類型在同一礦床中分布時,應該以礦化不均勻、礦石類型較為復雜的那一類型為主來選擇樣槽規模;否則,則無法保證樣品具備足夠的代表性,能夠準確反映礦產分布情況。此外,某些較為特殊的礦石有特殊要求,如Ag的氧化礦采用5cm*10cm的規格截取斷面,而Fe、Mn和Cr的風化礦采用10cm*25cm的規格;其他情況則最好采取礦產的最大橫截面,不宜選擇規格較小的斷面來刻槽取樣。因為在礦產資源的勘察階段,樣槽斷面規格過小,會對樣品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影響,并對礦產資源的分析有負面影響。
4控制樣品的重量誤差
為了確保所采取的樣品分析結果的代表性,不僅需要選用合理的樣品采集方法和刻槽樣斷面的規模,還要把好采集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關。一要預防采集過程中樣品缺失和其他物質摻雜;二要確保能夠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樣槽規格來刻取巖石樣本,不能過大或過小;三要控制好樣品的重量誤差,樣品的原始重量誤差應該在規定的范圍之間,盡量使其降到最小,因為評價樣品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就是樣品質量的誤差值。此外,應當詳細填地寫采樣的記錄、樣品的登記表和送往檢驗的單據,以便使樣品有據可查,確保刻槽樣品的代表性和質量。總而言之,固體礦產勘探的重要性,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地質勘探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而日益上升。在每一次的實際勘探中,相關的工作人員都必須遵守地質勘探的行為準則,根據礦區的地質條件、礦種類型以及礦層結構等等,因地制宜地選擇實行刻槽樣品采集的方法,以確保刻槽樣品具備足夠的代表性來反映礦產情況,幫助礦產開采者省時省力地開采礦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作者:李俊鋒 單位: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大隊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840.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0-0280-01
礦產勘查中的水文地質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也是礦產勘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實踐告訴我們,在礦產勘查工作中,礦區水文地質工作不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必須做好的,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研究和探討如何有效加強水文地質工作的質量,對提高金屬礦產整體勘查水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礦產勘查中水文地質工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尋找礦藏。
通過對包裹體中水的同位素研究及現代地熱田的觀察,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承認外生成因的地下水在很多類型金屬礦床的形成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已知的熱液礦床、夕卡巖礦床以及其他脈狀金屬礦床都位于地下水的古泄水區,古地下水的運動方向主要與壓實作用有關,而壓實作用則常常是沉積礦床的主導因素。盆地下降最大、巖石壓實程度最高的部分是內補給區及內水頭形成區。壓實時沉積巖透水性各向異性極為明顯,所以水在遠距離上作側向遷移是其主要的方式,水沿透水層向壓力小的方向運動,即向地形上較高的地區運動,這些地區就成為壓實作用下沉積水運動的排泄區,因而是形成礦床的有利地段。某些原生金礦床中無論是呈溶液狀態還是懸浮狀態的金,含量都高于水圈淡水中的金的克拉克值(0.022-10 ),所以凡測定到包裹體水中有高異常的金,則都有可能指示礦置。但在具體運用時,應考慮具體的地質條件,水圈中各種水的克拉克值可以作為各種地質條件下進行水文地球化學找礦、劃分含礦異常的根據。這種方法由于測試精度的限制,目前尚處于試驗階段,相信隨著測試技術的進步,這種方法將會在未來尋找隱伏金礦床中得到廣泛應用。
2.有利于科學采礦。
(1)查明水文地質條件有利于合理、安全開采礦產資源切實做好礦區水文地質工作,查明礦區水文地質條件,預測礦井涌水量,做出工程地質條件評價,對礦產資源的合理而安全的開采,有著重要的作用。
(2)避免環境污染,綜合利用地下水人們在開發礦產的時候,會使礦山環境遭到破壞。導致水文地質環境發生變化,生態失去平衡,影響人體健康和工農業生產。如果疏于排水會使地面塌陷、地下水資源枯竭、酸性礦坑水以及金屬組分和放射性元素對水、土、生物會帶來污染等。這一系列的環境水文地質問題,已嚴重地影響著礦山建設和生產。查明礦區水文地質情況,不但可以避免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進一步對地下水進行綜合利用,變水害為水利。
(3)水文地質條件影響礦產資源開采的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礦產勘查、開采過程貫穿著經濟觀念,力求投入取得最快、最大的經濟效益。在地質勘查和報告審批過程中,常常強調勘查工作的全面、完整與系統性,而忽視水文地質投資獲取的經濟效益。
二、礦產勘查中水文地質工作現狀
1.思想上重視不夠。商業性地質勘查的工作對象多是金屬礦產,而水文地質只作為開采技術條件中的一項工作,不是專門的水文地質報告。勘查工作的重點一般都只放在礦床的控制和研究程度上,往往會忽視水文地質工作的重要性。一旦礦床、礦石特征等達到應有的查明程度,估算了資源儲量,就會急于提交報告。有的水文地質工作的程度較低,未達到相應金屬礦產勘查工作級別的要求;有的報告提交后由于礦山水文地質條件及礦床充水因素未查清,給開采帶來了困難。這些不足給未來礦山開發留下了不安全隱患。
2.水文地質工作簡單化。商業性地質勘查由于其資金來源的特殊性,都想以最小投入換回最大產出,致使野外地質工作普遍存在著簡單化的現象,表現在水文地質調查工作上尤為突出。如有的礦區只利用區域資料(1:20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忽視礦區內工作,勘查工作量不夠,沒有查清其水文地質條件;有的礦區內有水庫,僅將其范圍標示于平面圖上,不查清影響礦床的充水因素。甚至部分勘查單位的工作人員,由于缺乏責任心,在野外水文地質調查中出現觀察不夠仔細、記錄粗糙等等,不能為礦山開采設計和生產過程中的規避水害提供基礎依據,直接影響了礦產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三、 提高礦產勘查中水文地質工作質量的方法
1.嚴格執行規范。為加強礦產和地下水的管理,統一勘查技術要求,國家和國土資源部先后了一系列的相應的國家和國家地質礦產行業標準規范,這些標準是礦區水文地質調查的依據,在實際工作中,需根據礦區的實際情況,在地質、水文地質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物探、鉆探、化探、試驗等手段,綜合分析、預測礦山開采過程中礦坑充水或抽排水可能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并提出防治建議。礦床水文地質調查評價應與礦產勘查階段相適應,其普查、詳查、勘探三個階段劃分是與礦產勘查階段相互吻合的。在礦產勘查中水文地質有兩大基本任務,一是要達到各勘查階段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及礦床充水因索查明程度,預測礦坑涌水量;二是對礦床水資源綜合利用進行評價,提出供水水源方向。此外,礦區開采技術條件方面的勘查,應從社會的綜合效益出發,既要研究保障礦山安全,連續生產,又要研究將不利因素轉變為有利因素,如礦山排水的綜合利用因素等。有的地下水較大的礦區應考慮地下水作為礦山供水利用,化害為利。
2.明確勘查標準和要求,客觀實際地運用規范。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一些歷史原因和勘查者的專業、工作經歷的不同,有的不甚了解礦產勘查中的水文地質工作應遵循什么統一標準,有的則不明白如何按規范去工作,為此需注意以下:
(1)以規范為依據,明確標準要求。礦產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質工作必須以規范為依據,按照統一的國家和地質礦產行業標準規范的要求進行工作。對于礦產勘查中的水文地質工作,目前可依據的規范和要求有三種:一是《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中相應勘查階段的規定和規范要求;二是《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中相應勘查階段,勘查類型劃分,開采技術條件及工作規定和規范要求;三是《各礦種勘查規范》的相關規定和規范要求。前二者是國家標準,是各礦種勘查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工作的基本準則和要求,而后者是國家地質礦產行業標準規范,其是依據各礦種特點,配套使用的規范要求。
(2)客觀實際的運用規范。礦產勘查中的各礦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千差萬別,在工作中要結合礦區的情況客觀實際地運用規范,因為規范是一個時期的勘查工作的總結,是反映礦產勘查中水文地質工作的基本技術要求,隨著科技進步和勘查工作的發展以及新技術、新方法在勘查工作中的應用,規范也需要根據勘查工作的新經驗不斷地修訂和完善。工作中應不斷總結經驗,引進和推廣水文地質勘查新技術,以提高整體勘查工作質量。
做好礦產勘查中的水文地質工作,不僅能為日后礦山建設的設計和規劃提供了可靠和準確的基礎依據,還為礦山未來順利、安全開采提供保證,絕不能加以忽視。
參考文獻:
但是,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與其他產業相比,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行業的投資增長較慢,計劃性財政地勘投入正在逐漸淡出歷史舞臺,投資比重由1999年的11.83%下降到2003年的6.02%;企業自籌資金的比例不斷增加,由1999年的64.58%上升到2003年93.55%。但是,如果除去油氣礦產,這一比重則要大大改變,自2003年以來,我國非油氣礦產的礦產地質勘查資金還有相當大的部分是依靠國家財政投入,發展后勁顯得不足。而且,市場化程度較低,中央部門投資比重過大,社會投資和外資投資比重過小。整個資金市場規模偏小、發育不健全。投資體制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礦產地質勘查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探、采”的體制,沒有真正確立企業在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中的主體地位,形成了“國家投資低效、社會投資進入受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的發展。
2.勘查權益的保障體系不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滯后,政策法規的穩定性、透明性等還不能完全滿足商業性投資的要求。
3.市場發育的程度不高,礦產地質勘查要素市場不發育。礦業資本市場缺失,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的投入規模偏小;專業技術服務市場和中介組織不發育,數量少,不規范。市場主體改革滯后。國有地勘單位和國有老礦山作為特殊的市場主體,繼續依賴于舊的運行機制,對市場信號和市場調節不靈敏。我國符合完全市場主體要求的涉勘企業并不多,大多是事企混合運行的地勘單位。
4.探礦權流轉不暢。我國目前探礦權的流轉不活躍,轉讓方式單一。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市場仍然是為“大而全”的國有地勘單位所壟斷,缺少機制靈活、經營有進有退的中小型勘查公司和找礦人,整個礦產勘查市場缺乏活力。在礦業權融資過程中,風險投資家往往作為礦產勘查風險企業的股東參與運作,并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財務等專長,一方面保證礦業權融資的順利實現,另一方面又在談判中保障了風險企業原有股東的權利。
二、構建我國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投資運行機制的配套措施
現在將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狀,提出構建我國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投資運行機制的幾點具體配套措施如下。
1.加快礦業權市場建設
礦業權市場是礦產地質勘查和礦山開采的中介,只有礦業權市場運轉靈活而高效,中小型高風險勘查企業才能實現其潛在的高收益,真正的融入風險投資市場中。為了迅速培育和完善礦業權市場,必須從如下幾個方面著力推進礦業權市場的進程:(1)盡快完善國家法律法規體系。(2)建立合理的礦業權資產收益分配制度。礦業權資產交易成功后的收益分配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阻礙礦業權資產進入市場。因此,要制定出一個合理的分配辦法,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3)維護良好的礦管秩序,沒有良好的礦管秩序,就無法建立規范的礦業權資產交易市場,應加強礦管秩序的整頓和規范工作,為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礦業權資產市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2.努力拓寬退出渠道
風險投資只有順利地實現退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但在我國,風險投資的退出渠道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需大力加強,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做:(1)探索建立專門服務于勘查業的資本市場;(2)利用國外的勘查風險資本市場,在合適的時候可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和籌資需要選擇合適的上市地點。
3.加快地勘單位市場化改革
中小型的地勘企業是勘查風險投資機制中的客體,該機制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地勘企業的發展。要加強對企業化經營的行政指導和理論指導。地勘單位改革遇到的政策,如企事業離退休待遇的不同、財政預算管理的新規定等,以及在改革中出現的不正常現象或改革的方向性問題,都需要加強行政和理論指導。地勘單位要正確處理好事業牌子和企業化經營的關系,把工作重點放在實施企業化經營上。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盡快制定國家有關勘查風險投資的指導原則、戰略方針、中長期規劃;盡快出臺政府低息貸款制度、銀行貸款政府擔保制度、有限合伙企業制度、勘查補貼制度、勘查稅收減免政策等;進一步完善礦業法及其配套法規制度,建立勘查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完善礦權流轉市場。還要注重培養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投資人才,以運作好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投資活動。
三、結論
礦產地質勘查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而且在當代日益呈現出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的趨勢,這些特點決定了礦產地質勘查業很難像一般產業一樣從普通融資渠道獲得資金,而結合風險投資的特點,在礦產地質勘查中引入風險投資機制就成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選擇。現階段財政支出在礦產地質勘查中仍占相當比重,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還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對資源保障的需求。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礦產地質勘查的現狀和風險投資的特點,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這集中體現于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投資機制的構建研究之中。
參考文獻:
[1]胡魁.振興礦產地質勘查工作[J].資源產業,2002,(4):14-16.
[2]郭戰英.內蒙古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的保護與管理[J].礦產保護與利用,2002,(1):1-6.
[3]梁珂.我國地質勘查業與礦產開發業協調發展的途徑[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4,(9):20-23.
[4]馮建忠,續婧.礦產地質勘查項目研判ABC[J].地質找礦論叢,2007,22(4):287-290.
[5]趙振華.從超大型礦床研究對中國礦產資源的思考[J].科學通報,1999,44(8):890-894.
[6]汪東波,梅友松,徐勇.重點成礦(區)帶綜合研究的若干問題探討[J].地質與勘探,2001,37(5):1-2.
礦產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社會生產和生活中有90%的能量和70%的原材料來源礦產資源。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高速發展對礦產資源消耗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近十年來主要礦產消耗增速高于GDP增長水平,由此而產生的資源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國內主要礦產探明儲量對經濟增長所需資源的保障程度不斷降低,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大;另一方面,受國際政治經濟的影響,利用國外資源風險加大、成本持續增加。但是,我國礦產資源潛力巨大,資源探明儲量只占礦產資源潛力的1/3。因此,緩解我國資源供需矛盾問題,需立足于國內,找到和發現新的資源,增加儲量,增加資源供給,增強保障能力,必須增加對國內礦產勘查投入。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財政改革向公共支出的深化,依靠財政預算支出來加大勘查投資力度既不現實,也不符合礦產勘查的特點(參見圖1)。礦產勘查投資具有風險高、投資額大、投資回收期長等特點,其特點難以通過銀行貸款來融資。
二、資本市場的重要性
在生產要素的流動中,資本的流動居于主導地位,資本流向哪里,其他生產要素就會隨之向哪里集聚。資源市場化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資本或資金權利的投資主體決定,資本的流動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的重新配置。
1、資本市場礦產勘查資金是主要來源渠道。在礦業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中,礦業資本市場是整個礦業運行基本的、重要的紐帶。礦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一個成功的礦業項目往往需要數億至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跨國公司在短期很難拿出這筆資金,也必須要到資本市場上去融資。礦業資本市場不僅是分散礦業風險、建立多元的市場化風險配置機制最重要的制度措施,它為礦業企業創造多元化融資渠道的同時,也為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供了一個市場化的平臺,還為礦業企業的國際化即跨國礦業(集團)公司的形成,提供了恰當的資本擴展機制。
2、通過資本市場并購是增加資源儲備的重要模式。近年來,資本市場不但是礦業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而且還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投資礦業。礦業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的交易,出現了巨頭之間的并購重組,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礦業市場的控制權也進一步落入少數巨頭手中,跨國礦業巨頭控制著全球礦業市場(參見圖2、圖3)。如今許多企業的資源儲備,已從過去主要依靠增加投資進行資源的勘查、開發、儲存等儲備模式,轉化為通過資本市場收購、重組等方式來擴大生產的儲備模式。我國礦業企業要想做強、做大,較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進入礦業資本市場,通過外部擴張迅速實現資本規模的擴大和資源儲備的增加。
三、發展我國礦產勘查資本市場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上市條款和相關管理制度的規定只適應于大中型礦山開采企業,在滬深兩地的上市公司中沒有一家是專門從事資源勘查的企業。創業板上發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條件對主要從事礦產風險勘查企業來講,其門檻相對較高(參見表1)。勘查企業要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這就需要建立和發展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創建礦產風險勘查板塊。建立和發展礦產風險勘查資本市場,不僅僅是解決了勘查資金問題,還可以推動地勘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促進投資作業一體化進程,使資金和技術得到有效組合,優化資源配置。雖然礦產勘查投資風險大,但其投資回報也高,以風險投資總額回報比較,找到一定規模的經濟礦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大高于其他行業。礦產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也為我國投資者增加了一個投資渠道,同時也有利于投資者分散投資風險和增加投資收入。其必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是籌集勘查資金、分散勘查風險的必然要求。礦產風險勘查特點決定其負債融資(銀行貸款、發行債券)方式難以發揮作用,必須依靠股權融資。隨著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深入,新增資源的勘查成本不斷提高、風險加大,分散風險和大規模籌集資金必須依靠資本市場的有效支持,這需要一個健全的資本市場體系,不但有主板市場,還應建立礦產風險勘查板塊。
2、礦產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是促進勘查主體發展的客觀需要。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主體是礦山企業和地堪單位,雖然目前我國已有主板市場與中小企業板市場,但中小企業板基本上延續了主板市場的規則,上市的門檻還是很高;另一方面,礦業資本市場中沒有勘查投資板塊。因此,礦產風險勘查投資缺乏退出通道,造成礦產風險勘查投資的缺失,這樣將阻礙礦產勘查企業進一步的發展,這也不利于我國資源勘查業的發展。
3、建立和發展勘查資本市場,完善礦業資本市場體系。更大程度地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利于國有礦業企業和地勘單位的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改組,提高資源保證程度。這不但是全面振興礦業發展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我國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國外礦產勘查資本市場發展主要經驗與借鑒
國外發展實踐經驗表明,資本市場對礦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礦業發展對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有重要促進作用。澳大利亞的金融業就是與礦業的聯姻才得以發展,加拿大在1890年為促進早期的資源勘探者提供開發資金而專門成立了礦業交易所,多倫多股票交易所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與之合并而成。從國外礦業資本市場的建立與發展來看,有以下幾點經驗與借鑒。
第一,資本市場是礦產勘查資金的主要來源渠道。世界上的礦產勘查資金主要來自股市,其次來自銀行。在加拿大,從事礦產風險勘查企業占風險市場上市企業的三分之一,加拿大國內有三分之二的礦產勘查公司在上市融資。
第二,勘查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完整的資本市場體系。不但有主板市場,更需要風險資本市場,風險市場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上市條款寬松。如多倫多股票交易所分為主辦市場和風險市場,風險市場上市條件特別寬松。如對單純依靠技術勘探的公司無凈資產要求。
第三,成熟的資本市場不是一蹴而就,是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市場制度而發展起來的。如加拿大的國家法規——NI43-101就是在一系列制度的基礎上發展而成。
第四,政府、專業性組織、證券交易所等通力合作。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政府制定和實施礦業政策以保證礦業活動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和社會的要求,證券交易所為上市和融資制定細致的條款,擁有眾多專門知識(如獨立地質分析師)組成的中介服務機構為資源公司(勘查企業)上市等提供大量而細致的服務,由銀行、證券管理委員會、采礦協會、金融分析委員會、其他協會組成的團體起草和制定各種管理標準。
五、結論與建議
建立和發展我國勘查資本市場,完善礦業資本市場體系,需要政府、企業、中介的大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動。
第一,政府管理部門將建立和發展礦產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納入正式日程,確立礦產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發展目標、步驟以及相關制度改革與政策研究調整。改變政府行為方式,建立起開放、高效、穩定的礦業投資環境。
主管單位: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主辦單位:湖北省地質礦產廳;湖北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1211
國內刊號:42-1736/X
郵發代號:38-33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中圖分類號:P578文獻標識碼: A
礦產資源作為一種基礎產業,由于其廣泛應用、不可替代性等原因,不僅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時對我國的外交事務也有所影響。探月計劃的工作之一就是探索月球上的礦物資源。從小我們就知道,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礦藏豐富;但是同時人口眾多,因此人均資源占有量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針對石油、鋼鐵、銅礦產而言,儲量甚至稱得上單薄稀少,尤其是銅礦產資源,有權威部門研究稱我國在這方面的儲量僅能保證幾年到十幾年的需求,因此勘查尋找新的銅礦產資源迫在眉睫,除了傳統的找礦方法之外,也有一些新的技術被應用于勘查過程中。本文對銅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傳統勘查方法和近年來提出的新方法進行了總結和分析。
1我國銅礦產資源現狀
我國有色金屬儲量和質量最高的省份都當屬云南省。如今有色金屬及其合金更是廣泛應用于各種機械器材的制造中,在科技進步中占據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國家內政外交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我國銅礦產目前的基本情況是:(1)礦藏豐富,礦產總量多,鋅、錫、鈦等已知儲量均為世界第一,但是從地域上和種類上都比較分散,集中情況較差,缺少大型單一礦藏地帶,開采難度較大;(2)礦藏品味低,開發使用成本高,經濟效益不高,因此除了提高采礦技術,新礦的尋找也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話題;(3)在工業生產中需求量比較高的礦產較少(如銅礦和鋁土礦等),且礦產本身規模大多比較小(銅礦中小型礦占到80%以上);(4)銅礦產本身利用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廣東省有色金屬儲量不多,主要是鉛鋅、稀土、鋁、銅等,省內主要礦山包括信宜銀巖錫礦、茂名鈦礦、凡口鉛鋅礦等,但有色金屬行業資產比重(資產規模、銷售收入等)排在全國前五的行列;廣東省地質部門參與眾多國內外礦山的勘查工作,勘查水平和效果在我國名列前茅。
2傳統的銅礦產資源勘查方法
目前礦產勘查是指對礦產預查、普查、詳查和勘探的總稱。具體來說,是在區域地質調查和成礦預測的基礎上,同時根據國內外礦產品市場的需求,運用成礦理論作指導,通過采用有關的勘查技術手段和方法,對有關的礦產資源所進行的專門性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1]。
礦產勘查工作本身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需要從業人員始終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扎實的基礎、過人的耐心和抗打擊能力以及細致入微、多思考多觀察。一般來講,由于礦床本身的層次特點和勘查工作的高消耗性,勘查過程應該分階段進行,在逐步深入的同時能夠防止投資的浪費。礦產多是分布相對集中的,因此通常新礦的尋找是在已知礦山、成礦區探測并逐漸向擴展。
目前,我國由于多年的積累和對于礦床的勘查工作的逐漸深入,已經基本形成了“礦產地圖”,對于各類銅礦產資源的大致分布及儲藏地礦床本身的地質特點都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在礦產勘查理論和方法上也都有不少的積累。例如數學方法在其中的應用:數學廣泛應用于銅礦產資源勘查中的多個方面,如特征分布規律的分析,數量、品味等分布曲線,概率分布法則,數學經濟理論等。
傳統的礦產勘查方法和勘查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地槽、地臺、地洼等地質條件對成礦特征的控制,斷裂控礦與褶皺控礦,地層、巖相控礦,區域地球化學因素控礦,礦產露頭、近礦圍巖蝕變、礦物學標志,鉛同位素定位找礦法,地球化學標志、地球物理標志、生物標志、人工標志等。一般來說,礦產與地質關系最為緊密,不同的礦產對于周圍的環境也有所影響甚至一定程度反應在人們的生活中。
3新興銅礦產資源勘查方法探索
跨學科綜合的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科技的發展也為學科的綜合提供了可能性。除了上述傳統的方法之外,近年來,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電吸附、吸附相態汞、有機氣體集成等也被運用于銅礦產資源的勘查中,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強化異常找礦法的理論依據是根據將礦床對于其周圍地質環境的影響而造成的非常微弱異常線性(如電、熱、磁等的異常)進行放大的方法展開的,目前已經廣泛采用的如電吸附、偏提取等方法,經實際勘查證明對于隱伏礦的勘查效果較好,對人為干擾的抗干擾效果較好,自從采用以來已經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廣。
高光譜遙感方法作為新技術方法的一種,在有色金屬資源勘查中是一種比較新的方法。不同的物體光譜特征不同,而光譜儀產生的多光譜、高光譜圖像不僅可以獲取可見光圖像,而且對各個波段的非可見光均可成像,通過將遙感圖像提取的信息與礦田構造的要素結合在一起用來尋找礦床。遙感技術不僅對大范圍搜索上較為適用,同時也進一步開拓了電腦分析的途徑,不僅解放了人力物力,而且避免了主管判斷上的失誤,使結果更加客觀準確。光譜分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必將促進高光譜遙感在有色金屬資源勘查方面的進一步應用。
此外,結合當地傳說、地名等開展的地質普查工作仍要繼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著樸素的智慧,通常一個地方的傳說、地名等流傳時間久遠的故事都與當地的特點有關,鐵山、鐵嶺一般與金屬有關,銀山出產銀色的金屬等等,雖然有時會有所差池,但一般這種指示作用都是正確的,只有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才能最快找到銅礦藏。
4結語
銅礦產資源的勘查涉及到礦床學、選礦學、采礦學、地質學、古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甚至與經濟學、數學等都有所關聯,在學科綜合化的今天,隨著科技的發展,遙感探測、數據處理、地理信息系統等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其中,充分顯示出銅礦產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先進技術,不斷創新,在節約能源的同時尋找能源,做到“開源節流”,保證我國工業生產中對銅礦產的需要。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P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036-02
1 勘查地球化學的理論基礎
勘查地球化學的理論基礎是成礦物質在成礦過程中,在圍巖中留下元素運移軌跡或在成礦以后,通過分散在四周巖石、土壤、水系沉積物、水、植物及氣體中形成各種類型的地球化學分散模式,根據這些元素變化軌跡或分散模式去追蹤和發現新的礦床。這一理論基礎的體系可以從下列經典著作或出版物中得到體現。
1977年前蘇聯A1Beus和S1V1Grigorian的《礦床地球化學勘查方法》一書系統闡述了原生暈找礦方法和原生暈分帶理論以及利用原生暈找盲礦所取得的輝煌成就。1979年謝學錦的《區域化探》一書對區域地球化學勘查理論進行了系統闡述。2000年王學求和謝學錦所著《金的勘查地球化學)理論與方法#戰略與戰術》對金礦地球化學勘查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了系統闡述。同時, 1970年國際《地球化學勘查雜志》的創刊,使得勘查地球化學家可以更深入地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廣泛地傳播勘查地球化學知識。
近幾年以來,我國勘查地球化學的專家在地球化學填圖、深穿透地球化學與隱伏區礦產勘查、巨量金屬聚集與大型礦集區定量識別與評價、難識別類型或難識別礦種勘查、地球化學塊體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并推動勘查地球化學進入到新的一個理論階段。
2 勘查地球化學歷史回顧與發展形勢
勘查地球化學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初,歷經70多年的發展,已經從礦產勘查從屬地位的一種戰術手段上升到能夠左右整個礦產勘查全局的戰略地位,并且從一門經驗或技術,發展成為一門地學分支科學。
近十多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勘查地球化學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它也面臨如下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全球各種介質中的地球化學基準與全球地球化學填圖。(2)隱伏區三維地球化學分散模式、深穿透地球化學與隱伏區礦產勘查。(3)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與推廣。隨著較大比例尺礦產評價工作的開展和新領域的開拓,現有的方法技術尚存諸多問題,需要分類進行專門研究,以推進化探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例如,難識別礦種或難識別類型的地球化學勘查與評價方法;巨量金屬的聚集機理、地球化學塊體與大型礦集區或巨型礦床的定量評價。(4)資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5)知識及觀念的更新。(6)管理體制等問題。在新的體制和機制下,針對資料利用、項目管理、人員素質、組織協調等問題,管理工作也要隨之進一步改進。
3 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3.1 區域地球化學
我國的區域化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一套基本工作方法。近幾年,全球地球化學填圖和地球化學基準等區域性研究課題,仍是國際上的熱點。專家們普遍認為,我國76種元素地球化學填圖的試點已取得初步成果,堅持做下去,其意義將不亞于“門捷耶夫元素周期表”。
3.1.1 區域化探資料利用率偏低
我國自1979年開始/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劃0(即地球化學填圖),采樣密度從1個樣/km2至1個樣/幾百km2,覆蓋面積從幾千至上百萬km2。這些巨大的面積以及所提供的巨大信息為新礦床的發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這些“海量”數據及資料沒有達到共享機制,不利于廣泛的利用和深入研究;資料的利用程度較低,找礦信息未充分發掘,利用這些資料研究基礎地質、環境地質問題等方面的潛力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1)在戰略上將全國地質工作的戰略部署、全球氣候變化、資源環境變化放在一塊考慮,以1∶500萬~1∶1000萬比例尺,把區域化探資料與基礎地質、構造作用,以及全球尺度的淺表部和深部地質作用結合起來,作為一個大課題來研究,可為基礎地質提供更多新的信息。(2)把化探資料的區域背景與地球塊體、不同構造區、大的成礦帶聯系起來,從地球演化的角度進行綜合研究,在地質理論和基礎研究中發揮作用。(3)在區域成礦作用研究方面,過去利用的元素少,偏重于研究局部異常,很少從大的成礦角度來考慮問題。應該把區域化探資料與地質和物探很好結合起來,從成礦系列的角度反映大的成礦戰略區。據資料介紹,近期在/三江0地區所作的勘查地球化學研究表明,這種做法很好地反映成礦系列的空間分布規律,將成礦作用研究提升到了新的層面。(4)在地質填圖中解決地層、構造等問題,這種工作已有了新的開端。(5)在環境、農業、林業、牧業等方面的應用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3.1.2 方法技術的改進是實施各種戰略的保證
(1)區域性地球化學資料的采集是一項基礎性工作,特別是覆蓋、淺覆蓋和中覆蓋地區的信息采集需要很好的解決。目前,我們已經研制了深穿透方法、活動態、地氣法等方法,應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強研究。(2)測量數據的真實、可靠,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近幾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規定及規范來執行,取得的成果有時與測區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沖突,甚至嚴重沖突,這涉及到野外采樣的方法技術問題。(3)我國森林沼澤區的工作方法已做過6次研究,總的看來,理論研究程度較低,在如何利用這些資料進行填圖、找礦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現行規范只是從地球化學角度制定的,沒有考慮其他方法的綜合應用,應該走多學科綜合研究的路子。(4)對于一些特別的地球化學勘查新方法,包括野外調查方法和分析方法,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應給予支持,以利其發展;對新方法的研制,在局部試驗與面上推廣之間,應該設立過渡性研究,以便進行驗證和完善。(5)新方法的研制應該做到方便、實用,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在區域和局部工作中開發的一些新方法,如金屬活動態、地氣法、偏提取等,科研單位尚可使用,到了生產單位和生產實踐中,問題就很多。
3.2 礦產地球化學勘查
礦產勘查仍然是我國化探工作的主要任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圖1)
3.2.1 開展與區域化探掃面相銜接的大比例尺礦產評價工作
區域化探掃面統計資料顯示,自“六五”以來,區域化探完成646萬km2,1∶5萬化探完成121萬km2,更大比例尺化探完成11.8萬km2,三者的比例是83∶15.5∶1.5;自調查局成立以后,區域化探完成53.6萬km2,1∶5萬10萬km2,更大比例尺017萬km2,三者的比例是83∶16∶1,兩個時期的比例大體相同。從礦產勘查的角度說,1∶20萬以小比例尺工作是“戰略布局”,1∶5萬工作是“短兵相接”,更大比例尺工作才是“刺刀見紅”。
3.2.2 研制1∶5萬礦產快速評價技術
與1:20萬工作相比,1∶5萬評價有其特殊性。由于工作區縮小,干擾因素和景觀特點變化,沿用內地的和區域上的工作方法可能會出現問題。東天山和岡底斯帶的試點評價工作表明,在一個成礦帶內,景觀有差異,工作方法不一,所獲資料的真實可靠性難以判定,給1∶5萬化探工作造成很大困難。與區域化探工作和更大比例尺化探工作相比,1∶5萬化探工作的難度要更大一些,應該有細致的方法技術研究。此外,1∶20萬化探測試了幾十種元素,檢查了幾萬個異常,但80%的精力放在了找金礦上,其余信息遠遠未能充分利用。由此可見對1∶5萬礦產快速評價技術還相當薄弱,在今后一段時間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3.2.3 1∶5萬化探方法技術研究課題設置
對1∶5萬找礦,可以劃分三類地區進行研究。
(1)東部中低山丘陵區,工作雖相對容易,但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只依賴于經驗模式,漏礦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2)干旱半干旱荒漠區,主要指北部和西北部地區,所發現的面積大、含量低的異常應很好評價;(3)西部高寒深切割地區,這里的1∶5萬異常評價方法還不很成熟。
建議在三類地區各選3~5個省作試點,把1∶20萬評價得出的所有異常都做三級查證,做完以后再做1∶5萬工作,逐個進行評價。把1∶5萬工作階段取得的經驗向全國推廣,提高1∶20萬資料的利用程度。
3.2.4 隱伏礦勘查和危機礦山深部找礦
尋找隱伏礦是礦產勘查的熱點之一。近些年來,國內外正在積極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學找礦方法,識別大型和巨型礦的地球化學定量方法。就我國東部而言,雖然工作程度已較高,隨著工作深入和觀念更新,仍有可能找到新的隱伏礦床。危機礦山的深部找礦,也是一個急迫課題。在這方面,我們以往開發過不少技術,如原生暈、構造地球化學、熱釋汞、鹵素、相態分析等,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這些研究工作進行得較為零散,缺乏系統和持續的研究和應用,應該采取措施繼續給予支持。
3.2.5 難識別礦種或難識別類型的普查評價
勘查地球化學的特點就是它借助于分析技術,可以有效識別肉眼無法識別的礦床類型或礦種,過去在發現難識別礦種或難識別類型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現在依然有些新的難識別礦種或難識別類型礦床,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找礦技術的突破。如砂巖型鈾礦、黑色巖系中鉑族元素礦床、稀有分散元素礦床和油田中伴生金屬礦床等。其中黑色巖系區的資源調查,除找鈾、鉬、釩、稀土外,尋找復合微肥也有很大的生態意義。
3.2.6 境內外礦產對比和勘查
近幾年,有些專家指出:應加強境內外礦產對比和勘查的問題研究。如彭齊鳴專家明確指出:我國化探技術位于國際領先水平,應加強境內外的對比研究工作,特別應注重與周邊國家,如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東南亞等國家的化探交流和學習,加強與境內外化探工作的對比和方法技術研究。
4 結語
(1)應該把勘查地球化學數據共享作為一個戰略問題來對待。80年代以來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化探數據,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難題之一就是沒有共享機制。建議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地調項目內部使用、國家使用、商業使用等,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使用辦法,形成一個機制或制度。(2)規劃課題設立和成果評審應強調前瞻性、創新性,對那些“成果已經裝在口袋里”的項目,不應再予立項。(3)在化探的各個應用領域中,應從立項開始,鼓勵和引導化探與地質、物探、遙感及其它相關學科開展綜合研究。
前言
近年來我國資源勘查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其礦產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其工作內容十分復雜,不僅需要現代化先進技術的支持,同時還要不斷培養既懂得地質勘查,又懂工程設計的全面型、復合型技術人才。然后不斷深入的探索和尋找新的勘查思路,采用更為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措施,最終實現勘查工程的發展戰略目標。資源勘查工程工作中既要重視工程原則要點以及工程技術選擇要點,還要全面確保勘查結果的精準度以及工作人員的安全,順利完成每一項資源勘查工程任務。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不斷開發和利用,提升了我國資源勘查工程實施的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是由于資源勘查工程是一項復雜且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其技術使用中要注意很多問題,因此只有不斷加強技術培養和注重細節,這樣才能確保勘查工作人員的安全,勘查結果的精準度,以及勘查工程的質量。
一、資源勘查工程現狀分析
資源勘查工程隨著現代社會勘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的露頭礦、高品位以及淺部礦體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礦產資源嚴重不足,過度的開采造成許多礦山資源的枯竭,使得企業生產陷入困境中。根據專家調查分析顯示,隨著現代礦產資源的無節制開發和利用,未來社會礦產資源必將逐步枯竭,尤其我國稀有金屬礦山資源已經越來越緊缺。針對這種現象和問題,我國資源勘查工作人員只有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才能使得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二.資源勘查工程要點分析
1、技術選擇要點。資源勘查工程的實施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尤其是地質形貌和經濟效益兩個方面,應將兩者兼顧起來。首先要因地制,根據勘查區的地質、地形以及物性條件,結合現代化勘查技術手段,其次,使工作人員要堅持從單位經濟效益出發,使勘查工程達到多快好省的目的。其次,在選擇勘查手段時,一定要選用現代化先進的勘查技術,最好能做到實用性和經濟性相結合,既能確保勘查工程的質量,還能有效節約工程成本。現代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勘查學科的不斷發展和相互滲透,工作人員不僅要選擇先進的技術,同時還要不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并且掌握相關技術操作方法。如現代化衛星定位技術、超深綜合鉆探技術、物化探技術等,這些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極大的提升了資源勘查工程的質量和效率。尤其是衛星定位以及超深綜合技術能為勘查提供更好的地質信息,進一步提升勘查的精準性和可靠程度。最后,工作人員還要學會靈活應用現代化勘查技術,能在實際中操作各種技術設備。并且根據工作需要選擇一種或兩種,甚至多種勘查手段,以便達到理想的勘查效果。
2、工程原則要點。工程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統籌兼顧,適度超前,即要求工作人員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各級地質勘查工作,統籌國內勘查事業發展與對外地勘領域開放,科學合理規劃地質勘查工作。同時,還要統籌地質環境調查以及工程的公益性和經濟性,此外,工作人員還要根據多年發展工作經驗,制定5年或10年地質勘查工作規劃或部署,為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第二,遵循自然規律,科學合理的布置,資源勘查工程要既要考慮工程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要考慮工程的社會效益。科學合理的布置能優化的分配工程任務,發揮集體才智,為工程的順利完工做出貢獻。工作人員要因地制宜統籌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將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確定整體科學的布置戰略。第三,抓重點,拓展領域,這方面主要是讓資源勘查工作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積極拓展資源勘查工作的服務與應用領域,重點突出成礦帶和重要礦種的勘查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直接抓重點,節約工程勞動力資源,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確保工程的順利完工。
三、礦產勘查工程的合理布置
礦產資源勘查工作要科學合理的布置,才能取得更好的資源利用效果。合理布置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工作人員要選用科學的勘查方法,目前勘探線剖面法是常見且有效的工程勘查方法,它被廣泛應用在各類勘查工作中,并且能取得很好的實踐效果。所以,資源勘查工作人員要明確勘探線剖面勘查手段的特性,然后與自身工作經驗相結合,開展綜合研究會議,對勘探線地質剖面特性進行分析,最終通過集體討論制定完善的工程勘查方案。
第二,全面分析研究勘查地區的地質條件,這是礦產勘查工程布置的前提和基礎。礦區巖層構造、穩定性以及礦床水文地質和礦山工程地質等地質條件,都必須要在開采活動前弄清楚,只有弄清楚這些地質條件,才能確保開采活動的安全性。然后工作人員還要針對勘查結果進行分析,了解在礦山開發中各種要素所占重要程度,再將分析結果與實際工程項目任務相結合,確定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則,確保計劃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最終能順利實施布置方案。
第三,工作人員要認真開展各項工作,要發揮個體的作用,即確保每一個單項工程的質量和效益,進而使得整體工程效益得到很好的控制。資源勘查工作十分復雜,工作人員要分項目進行工作,將工程分為單項工程,實現工程的統籌優化管理,集中工作人員的集體智慧,對工程進行綜合性研究。最終確定每一個工程的布置角度以及其在整個工程中的作用,然后再將每一個單項工程成果集合起來,進而使整個工程項目能優質順利地完成,并且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結束語
資源勘查工程對我國的資源開發使用提供著有利保證,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不僅滿足了旺盛的市場需求,還可降低對外需求,大大減小了資本投入,進而提高經濟效益當前各類資源市場競爭緊張的局面,促就了積極的資源勘查行為,并愈發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都得到不斷的提高,并且資源勘查工作也取得一些巨大的成就,它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先行和重要的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支撐,占據著顯著的地位。尤其是近年來,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不斷開發和利用,更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資源勘查工程實施的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只有科學合理的安排部署,才能使資源勘察工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優勢,更創輝煌!
參考文獻:
[1]文. 遙感與地面觀測數據的找礦信息提取和處理技術及應用[D].中國6地質大學(北京),2006.
[2]劉富華. 綜合勘查技術與礦產資源快速評價有機結合 實現找礦突破的思考[A]. 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2011:10.
[3]王展. 礦產勘查的物化探技術方法的使用原則[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4:67.
中圖分類號: D918.4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都得到不斷的提高,并且資源勘查工作也取得一些巨大的成就,它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先行和重要的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支撐,占據著顯著的地位。尤其是近年來,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不斷開發和利用,更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資源勘查工程實施的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是由于資源勘查工程是一項復雜且技術性強的工作,其技術使用要注意很多問題,這樣才能確保勘查工作人員的安全,確保勘查結果的精準度,確保勘查工程質量。
1. 資源勘查工程現狀分析
資源勘查工程早在建國初期就是重點發展扶植對象,隨著現代社會勘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的露頭礦、高品位以及淺部礦體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煤礦資源嚴重不足,造成許多礦山資源的枯竭,使得企業生產陷入困境中。根據專家調查顯示,隨著現代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未來社會礦產資源將枯竭,目前我國金屬礦山資源已經越來越緊缺。針對這種現象和問題,我國資源勘查工作人員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使得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
2. 資源勘查工程要點
2.1 工程原則要點
工程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統籌兼顧,適度超前,即要求工作人員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各級地質勘查工作,統籌國內勘查事業發展與對外地勘領域開放,科學合理規劃地質勘查工作。同時,還要統籌地質環境調查以及工程的公益性和經濟性,此外,工作人員還要根據多年發展工作經驗,制定5年或10年地質勘查工作規劃或部署,為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第二,遵循自然規律,科學合理的布置,資源勘查工程要既要考慮工程的經濟效果,同時還要考慮工程的社會效益。科學合理的布置能科學的分配工程任務,發揮集體才智,為工程的順利完工做貢獻。工作人員要因地制宜統籌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將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確定整體科學的布置戰略。第三,抓重點,拓展領域,這方面主要是讓資源勘查工作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積極拓展資源勘查工作的服務與應用領域,重點突出成礦帶和重要礦種的勘查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直接抓重點,節約工程勞動力資源,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確保工程的順利完工。
2.2 技術選擇要點
資源勘查工程的實施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尤其是地質形貌和經濟效益兩個方面是,將兩者兼顧起來。首先要因地制,根據勘查區的地質、地形以及物性條件,結合現代化勘查技術手段,其次,工作人員要堅持從單位經濟效益和出發,使勘查工程達到多快好省的目的。其次,在選擇勘查手段時,一定要選用現代化先進的勘查技術,最好能做到實用性和經濟性相結合,既能確保勘查工程的質量,還能有效節約工程成本。現代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勘查學科的不斷發展和相互滲透,工作人員不僅要選擇先進的技術,同時還要不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并且掌握相關技術操作方法。如現代化衛星定位技術、超深綜合鉆探技術、物化探技術等,這些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極大的提升資源勘查工程的質量和效率。尤其是衛星定位以及超深綜合技術能為勘查提供更好的地質信息,進一步提升勘查的精準性和可靠程度。最后,工作人員要靈活使用現代化勘查技術,能在實際中操作各種技術設備。工作人員要根據工作需要選擇一種或兩種,甚至多種勘查手段,以便達到理想的勘查效果。
3. 礦產勘查工程的合理布置
礦產資源勘查工作要科學合理的布置,才能取得更好的資源利用效果。合理布置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全面分析研究勘查地區的地質條件,這是礦產勘查工程布置的前提和基礎。礦區巖層構造、穩定性以及礦床水文地質和礦山工程地質等地質條件,都必須要在開采活動前弄清楚,只有弄清楚這些地質條件,才能確保開采活動的安全性。然后工作人員還要針對勘查結果進行分析,了解在礦山開發中各種要素所占重要程度,再將分析結果與實際工程項目任務相結合,確定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則,確保計劃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最終能順利實施布置方案。第二,工作人員要認真開展各項工作,要發揮個體的作用,即確保每一個單項工程的質量和效益,進而使得整體工程效益得到很好的控制。資源勘查工作十分復雜,工作人員要分項目進行工作,將工程分為單項工程,實現工程的統籌優化管理,集中工作人員的集體智慧,對工程進行綜合性研究。最終確定每一個工程的布置角度以及其在整個工程中的作用,然后再將每一個單項工程成果集合起來,進而使整個工程項目能順利完成,并且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第三,確保單項工程的勘查工作能順利完成,主要是因為地質勘查工程需要分階段進行,每一個階段的勘查工程布置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整個工程布置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工作人員要從普查階段開始,慎重對礦產勘查工作的每一個階段進行部署,盡可能的使每一個階段工程項目能順利融合在一起,為后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四,工作人員要選用科學的勘查方法,目前勘探線剖面法是常見且有效的工程勘查方法,它被廣泛應用在各類勘查工作中,并且能取得很好的實踐效果。所以,資源勘查工作人員要明確勘探線剖面勘查手段的特性,然后與自身工作經驗相結合,開展綜合研究會議,對勘探線地質剖面特性進行分析,最終通過集體討論制定完善的工程勘查方案。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資源勘查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其礦產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其工作內容十分復雜,不僅需要現代化先進技術的支持,同時還要不斷培養既懂得地址勘查,又懂工程設計的全面型、復合型技術人才。然后不斷深入的探索和尋找新的勘查思路,探索更為先進和科學的措施和技術,最終實現勘查工程的發展戰略目標。資源工程勘查工作中重視工程原則要點以及工程技術選擇要點,全面確保勘查結果的精準度以及工作人員的安全,順利完成每一項資源勘查工程任務。
參考文獻:
[1]文. 遙感與地面觀測數據的找礦信息提取和處理技術及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8-0024-02
攀枝花冷水箐生產實習基地位于攀枝花市北西方向約20余千米處,隸屬于攀枝花市鹽邊縣漁門鎮。2014―2015年,在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六地質隊和成宗礦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對冷水箐銅鎳硫化物礦床進行了系統的參觀與調研。
一、實習區地質概況
冷水箐地區位于揚子板塊西緣,以西為松潘-甘孜褶皺帶,西側緊鄰近南北向金河-箐河斷裂,東側緊鄰近南北向攀枝花斷裂和昔格達斷裂,其所處的構造位置歷來被視為重要的構造單元與成礦帶。礦區內斷層發育,有東西向、北西向和北東向三類。區內發育大量新元古代早期侵位的閃長巖、花崗巖及基性-超基性巖體,其中閃長巖和花崗巖體形成相對早些,含銅鎳硫化物礦石的基性-超基性小巖體順層(片理)侵位于中元古代鹽邊群上亞群和早期形成的閃長巖及花崗巖中。這些基性―超基性小巖體的巖性組合大致分兩類:一類是侵入于中酸性巖體的邊部或底部,構成中酸性-超基性復合巖體;另一類是單一的超基性巖體,且多發育礦石或見礦化,礦石多產于橄欖巖相,部分產于(角閃)輝石巖相。區內已探明3個小-中型銅鎳礦床,其中Ⅲ號巖體區交通便利,巖體與圍巖露頭良好,且巖體北東部與圍巖云母石英片巖的斷層接觸關系明顯,故選取該巖體為野外觀察的主要對象。Ⅲ號巖體地表出露為長條形巖墻狀,長軸方向為北東-南西向,面積0.0435km2,巖性為超鎂鐵質(角閃)輝石橄欖巖,造巖礦物粒度為中細粒。
二、實習內容
西南石油大學地質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主要包括一年級末暑期的“廣元市旺蒼縣地質認識實習”、二年級末暑期的“重慶北碚數字地質填圖實習”,四年級秋季學期之前,學生已修完礦床學、礦相學和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保障了該學期期末寒假“攀枝花生產實習”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冷水箐銅鎳硫化物礦床是國內典型的巖漿熔離型礦床,成礦物質來自基性-超基性母巖,形成于攀西裂谷陸內拉張環境中,巖漿成分具有成礦專屬性。
生產實習內容安排由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報告編寫兩部分組成。
1.野外地質調查。野外地質調查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了解含礦巖體的圍巖及蝕變特點、含礦巖體的巖石類型、礦體形態及產狀、礦石類型、礦石品位及品級空間變化等內容,建立巖漿礦床的成礦地質模型,了解巖漿熔離礦床的成礦作用特點及該類型礦產勘查的技術方法,掌握基性―超基性巖體成礦專屬性及成礦作用方式[1-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約5~6人,每位老師指導2~3組,采用傳統野外調查與數字化野外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因此每個組組員之間要做好分工并互幫互助,且每天分工角色輪換。傳統野外調查即在地質觀察過程中按規范將地質現象記錄、描繪于野外記錄本上,在礦區大比例尺地形圖上勾繪Ⅲ號巖體及圍巖的平面形態等地質信息,并完成探槽、圓(方)井、坑道及鉆孔等原始數據記錄及最終的圖件編繪。工作完成后上交資料或后期保存及利用時,大量紙質介質帶來很多不便。數字化野外調查即采用“數字地質調查系統”中的“數字地質填圖系統(RGmap)”、“探礦工程數據編錄系統(PEData)”和“數字地質調查信息綜合平臺(DGSInfo)”,將礦區大比例尺地形圖導入掌上機后,在野外可實現觀測路線上地質點、點間界線、路線、產狀、照片、樣品及槽井坑鉆的數據采集,回室內后導入桌面系統進行綜合整理。
2.室內報告編寫。在觀測完設計路線后,結合各組收集的地質資料,編寫冷水箐銅鎳硫化物礦山生產實習報告,要求客觀實際、符合相關規范并圖文并茂。
三、地質路線設計
根據實習區野外地質調查的主要目的,設計了6條路線,具體見表1。其中前三條路線和后一條路線為基本教學路線,路線④和⑤為專題調研路線,每個小組根據前三條路線內容或自己感興趣的某科學問題,設定課題,設計觀測路線、觀察內容及采集哪些標本,可為四年級畢業論文提供野外原始資料。
四、教學方法
1.啟發討論式。在進行基本教學路線觀測時,路線前進過程中或快到某一觀測點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腳下及四周的地質特征,從理論到實踐、從日常生活到地質現象一步步啟發。先讓各個小組觀察并發表其觀察結果,再小組之間相互討論,然后指導教師再一一點評每個小組從野外地質現象獲取的信息是否合理,對于觀察結果不準確的小組,先肯定后否定,并給他們教授如何正確觀察地質現象。表揚合作協調能力強、觀測地質現象準確的小組,鼓勵其他組向他們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路線中遇到有趣的地質現象、巖石、自然美景及人文景觀等時,老師與學生一起欣賞、討論,感受地質工作中的樂趣、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4]。
2.角色互換式。在進行第④條路線時,老師與學生角色互換,即學生教授老師如何去正確觀測和研究地質現象。這樣可有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發現問題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意識[5]。
五、考核方式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索性很強的學科,野外教學實習是地質類專業的重要實踐環節。合理評定野外生產實習成績,是提高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合理的考核方式對野外實習至關重要[6]。
實習成績主要根據以下3個方面綜合評定:
1.野外實習表現占30%,主要考察野外觀測、理論聯系實際、記錄野外現象及野外考核環節的成績等情況。每條路線均設定考核環節,內容涉及巖漿熔離型銅鎳硫化物礦床、找礦、勘探、采礦、選礦和冶煉等,現場打分。
2.野外記錄本或掌上機、數字填圖桌面系統的記錄和整理情況占30%。
3.野外實習報告及相應圖件質量占40%。
六、創新點
冷水箐生產實習教學的創新點主要為:
1.在傳統礦山工作方法的基礎上,引進了數字化礦山方法,即“數字地質填圖系統(RGmap)”、“探礦工程數據編錄系統(PEData)”和“數字地質調查信息綜合平臺(DGSInfo)”,是培養模式的創新。
2.采集大量的礦石標本回校后進行定量分析(薄片及光片觀察、巖石地球化學測試等),培養學生科學的地質思維能力與研究技能,是教學手段的創新。
3.這次實習可以作為地質學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前期基礎資料階段,解決新專業畢業論文的難題,是教學方法的創新。
七、結束語
攀枝花冷水箐地區發育變質巖、巖漿巖、斷層和銅鎳硫化物礦床,既是普通地質學實習的天然場所,也是巖漿熔離型銅鎳硫化物礦床礦山實習的最佳場所之一,同時也是生產一線。盡管前人進行過詳細研究,但依然有很多科學問題有待解決,例如:冷水箐礦區為小巖體成礦,且這些巖體侵位于鹽邊群上亞群中,為何同期形成的大巖體或侵入中酸性巖體的基性-超基性巖小巖體未見礦化?顯然,該生產實習基地可建設為教學與科研密切結合并互動的基地。實習過程中采用傳統與數字化礦山工作相結合的方法,為地質學發展培養綜合型的建設者。
致謝:感謝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六地質隊和成宗礦業有限公司為培養地質學建設者付出的無私奉獻!
參考文獻:
[1]張同良,李守平.礦山地質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課程教材改革,2014,(303):137,154.
[2]王功文.“礦產勘查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3,(3):55-58.
[3]李強,肖傳桃,羅順社,等.大冶礦山地質實習基地建設可行性研究與實習意義[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1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