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0 22:08: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公共配套設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294文獻標識碼:A
我國從建國以來,一直把經濟建設作為核心國策之一。工業區的發展是其重要環節之一。而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是工業區發展的基礎與動力之源。所謂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包括與工業區建設相配套的交通設施、娛樂休閑設施及教育、商業、飲食等各種公共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其建設管理決定了產業發展水平以及產業升級的過程。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公共配套設施的建成難度較高,收回投資的周期較長,使得一些工業區的公共配套設施投資相對滯后一些。從而加大了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的難度。所以,提高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水平是勢在必行的。一般情況下,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管理的重點是設施建設完成后,通過策劃和控制手段,達到建設的初衷。更加促進工業區的發展。
二、我國目前一些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現狀
從實際角度來說,我國各級政府對工業區中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越來越重視。特別
是隨著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成為工業產業發展的主題。因此人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沒有絕對落后的產業,只有暫時未完全發育成熟的產業。一些地方政府把工業區產業配套設施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工作領域來探討。比如說上海市莘莊工業區,配套設施建設管理做得很好。擁有國際網球俱樂部、國際高爾夫球場、室內滑雪場、國際保齡球中心、國際射擊場等一批國際性娛樂設施。區內還有兩所知名醫院。環境也是相當優美,綠化覆蓋率高。人均擁有公共綠地為15.4平方米。1999年首先獲得國家級獎勵。2002年在衣袋里奪得人居環境迪拜獎;2004、2005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2006,2007年又連獲殊榮。還有蘇州工業園區,首先把工作區與生活區分開。加大力氣建設公共配套設施,并進行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從而取得了輝煌成果。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工業區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現狀自建國到現在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南方一些工業區廠區與居民區混雜,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管理混亂。環境,治安,生活均不便利,以至于高端人才流失地很嚴重。所以要腳踏實地地逐步解決問題,鼓勵并扶植產業升級,進一步加強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水平。
三、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發展建議
(一)完善交通配套設施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可見交通配套設施的完善是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發展的重中之重。近幾年來,隨著工業區規模的擴建。道路建設發展速度很快,干道之間呈網格狀分布,路面平整寬闊。出入方便快捷。對招商引資和本地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但是有些工業區在目前在車流相對寬松的情況下,道路安全情況卻不容樂觀,出現了一些人員傷亡情況。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一切呢?通過對比不難看出,主要還是因為后期硬件設施和管理未能及時到位。尤其是道路標志、標線的缺失等問題比較嚴重。
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主要就是正確認真落實各項交通管理措施,對一些商販占用正常道路進行經營、一些車輛非法占道停放的現象要加大力度進行整治。還有就是進一步加強夜間照明設施,及時安裝好相關設備,保證良好的夜間照明與正常秩序。以便于盡可能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此外,還可以開通工業區特有的公共交通車輛,方便人們的出行,為工業區企業的員工們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
(二)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提高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水平
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列寧曾經說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政府引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與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管理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而且,關系到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因此必須要時刻關注其實施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實際上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管理涉及到兩類人群。第一類人群是設施的建設與管理者,第二類人群是設施的使用者或者受益者。針對第一類人群,政府可以提高其科學管理水平,加強其基本的業務素質培訓。強化他們的職業道德建設。而對于第二類人群來說,政府要加強素質教育,不僅要發動他們積極參與這項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們愛護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并合理使用和維護好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
(三)進一步加強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體制的改革
隨著改革的腳步越邁越大,變化的大潮也是一浪高過一浪。由于現在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飛快。為了更好的生存與發展所以我們對于工業區公共設施建設管理的體制也要隨之變化得快起來。剛才提出了要加強政府引導,在管理模式上。政府的職能也要隨之發生變化,政府重點抓一些宏觀調控方面的工作,掌控全局。同時做好協調管理與推動服務工作。還有要對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屬性進行合理與科學劃分。根據市場化程度進行分類建設管理,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此外,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管理的法制建設,制定出一系列更加完善與健全的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以便于規范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并要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和可行的社會監督機制,使得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的各項工作能夠做到有法可依,使得違反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程序的行為能夠受到監督制約以及必要的處罰。
(四)構建合理的布局并進行科學規劃
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的布局問題關乎到工業區的未來發展以及經濟效率的問題,是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與管理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必須要依靠科學。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在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管理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時,還要注意講究合法性,腳踏實地往前走,不要好高騖遠。要在規劃中更多地體現出合理性與科學性,綜合各方面因素,滿足人們的需求,從而獲得更加長遠的利益。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伴隨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從建國初期對物質豐盈的渴望轉變為對精神富足的追求。相對于普通人而言,弱勢群體對物質、精神需求會更高。無障礙設計就是滿足弱勢群體在社會生活中“平等參與”的基本保障。
一、無障礙設計的探索歷程
歷史可追溯到上個世紀初,最早在建筑界出于人道主義的呼喚,無障礙設計應運而生。自美國在1961年制定《無障礙標準》開始,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也相繼制定了相關法律文件。我國在1986年制定、1989年4月頒布實施了第一部無障礙設計規范,《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試行)》。住建部組織編修于2012年8月1日頒布實施的《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更是以制定強制性條文的形式,對行業內的無障礙設計提出了要求。
與改革開放前近乎完全追求實用性不同,多元化的現代,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公共配套設施的功能性,娛樂性、公眾參與性等體現精神文化層面的設計也不斷融于其中。這其中,公眾參與性就涉及到“平等參與”的社會問題,而弱勢群體能否平等的參與到其中,就是體現社會人文環境水平高低的風向標。
無障礙設計其實并沒有太深的技術要求。大多數無障礙設計是在原有設計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改良,例如,臺階改為坡道,扶手上標識盲文。這些無障礙設計基本不增加建設成本,對工程工期也不造成影響,只需要設計與施工人員在設計和施工前,注意細節、提高無障礙意識而已。
二、無障礙設施的主要內容
無障礙設施主要包含物質環境無障礙和信息交流無障礙兩大類。物質環境無障礙是指建筑、交通、市政等項目,在立項、規劃、設計、施工、物業管理等全壽命期間,便于弱勢群體的使用及參與。信息交流無障礙是指傳播媒體應立體化覆蓋,使弱勢群體也能夠通過不同渠道及時獲得或收發、傳遞各種信息進行交流。例如,影視作品的手語或解說。
三、無障礙設計的原則
(一)無障礙性
這里的“障礙”一詞,不僅僅是指實體的、阻礙通行的障礙,也指弱勢群體,尤其是“老、弱、病、殘、孕”這類人群,他們特殊的需求與常規設施的配置產生差距,從而產生使用、通過或是參與上的困難,這里也稱障礙。無障礙設計中的無障礙性原則,更多的是解決后者所稱的障礙。
(二)易識別性
易識別性是公共配套設施乃至公共內、外空間設計中針對任何群體都需要具備的原則,甚至是一套完整的系統貫穿于整個社會環境。它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全方位的表達形式,將信息傳遞給每一位受眾,已達到提示、警告的效果。
(三)易達性
這一原則可以看做是無障礙性與易識別性相結合進而衍生的一項原則。根據易識別性原則設計的標識引導系統,指引出可出入空間的最短距離。設施的使用通過易懂的說明和無障礙操作,達到節省體力、精力或是獲得更充盈的精神滿足的需要,這也是易達性原則的作用之一。
(四)可交往性
狹義上理解,“互動”即是可交往性的具象表現。可交往性原則,可以為提供參與人群提供交往的場地,也可以是環境與參與人的交往與互動,例如游樂場。廣義上講,“平等參與”便是可交往性的抽象表現。各類人群都能夠并且樂于參與到的公共配套設施,本身就是可參與性強的設計成果。
四、無障礙設施設計的常見注意事項
無障礙設計大部分是針對細節進行的特殊處理。以下以建筑空間和園林景觀空間的無障礙設計為例。
(一)建筑無障礙空間的具體要求
1、出入口
最方便、簡單且實用的出入口,就是沒有門檻、樓梯等高差出現,能夠直接通過的出入口,但這種形式并不是很常用。出入口的位置要便于發現和到達、尺寸應滿足弱勢群體的通過。(按建筑物和出入口的功能定位不同,尺寸要求各異。)形式要便于使用、開啟方式要保證安全性和便于操作性。
2、地面
盲道的設計在公共建筑內部已經很常見,它的存在與使用已經廣為視覺障礙人群所接受。地面無障礙設計的細節不僅僅體現在盲道上,尺寸需求、防滑也是無障礙設計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3、垂直交通系統
無障礙性、易識別性以及易達性三者的經典結合之一,就是垂直交通系統。常用于公共配套設施的就是組合使用的垂直升降設備,籠統點講就是用多個廂式電梯鏈接不同高程的空間。沒有高差、一學就會、快速直達的特點,使其廣泛的應用于多種空間環境。
4、避難所
任何時候都有突發事件產生的可能性。一條快速疏散人員的救生通道,關鍵時刻可以拯救多條生命,設計中大多采用消防通道的形式設置。然而弱勢群體相較于普通人,反應力與行動力相對遲緩,很多時候難以在短時間內逃離,尤其在火災等導致電力系統癱瘓的情況下。設置專用的避難所,存放滿足一定時間使用量的避難或救生工具以待救援,這種設施在平時作用不大,但在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往往更具有實用價值。
5、衛生間
衛生間在公共配套設施中出現較早,任何人對此都有需求。在此提出衛生間的設計,主要是針對“老、弱、病、殘、孕”這類人群所使用的殘廁。尺寸上滿足輪椅的進入、設施上便于操作使用,此外保證安全是重中之重。
(二)園林無障礙空間的具體要求
1、出入口
園林景觀空間的出入口不僅僅是具象的“門”,往往是視覺或者感官對空間的區別。出入口可采用的形式很多,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
(1)封閉式
這里的封閉不是對空間的整體圍合,而是理解為具象的分隔,就是有各種形式的門。設有門的園林景觀空間,大部分都是有專門人員進行管理。例如通過閘機刷票進入的公園,他的出入口可以進行分流設計,設置專門的無障礙通道。另外,人員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設計上的疏忽,能夠更好地做好無障礙化。
(2)開放式
開放式園林景觀空間按照其功能可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形式上開放,但位置上為不可進入的孤島綠化,例如立交橋下的環島綠化。另一種是以提供游覽、休閑、娛樂環境為功能主體的景觀綠地,互動參與性強是它的最大特點。此類園林景觀空間的的入口就一定要考慮無障礙設計。可以以拓寬通道、臺階改坡道的形式使弱勢群體方便通過。
2、園路
園林景觀空間的主園路不同于次要園路的休閑、娛樂和美觀性,首要關注的是功能性。它要有快速通過的流暢性;要有所有人都能通過的無障礙性。因此,主園路在設計上要防滑、緩坡要在4度以下、寬度應滿足輪椅使用者與普通人會面時可同時通過需求。另外,園路盡量避免斷頭路,如有特殊情況,應提前進行說明。
3、坡道與臺階
臺階是連接不同高程空間的常用形式,又兼具美觀的效果。為方便老人、小孩的使用,臺階踏面尺寸應在30cm以上,級高不應大于15cm。但對于輪椅使用者,坡道才是更好的選擇。即便選擇坡道,坡度也不宜過大,盡量控制在6度以下。園林景觀的臺階或坡道一般選用石材或防腐木制作,石材盡量避免采用光面處理,荔枝面等便面肌理粗糙的面層處理方式,摩擦力較大防滑效果好,比較適合使用。如果路程太長,應每隔10m設置一段休息平臺,以供休息或停留。有條件的話應在踏步和坡道上設置扶手。
4、衛生間、垃圾箱、桌椅等公共設施
關鍵詞:公共配套設施; 社會公平
ABSTRACT: The urban functions have been improved rapidly in terms of quantities and qualiti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however, the most of the codes for the allocating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urban planning set up in the era of planned economy are no loner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s with the diversity of the beneficial. Applying marketing principle simply is prone to market failure which will lead to the lost of social justice. Realizing the tre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many cities in China have been trying to create new models of distributing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processes of urban planning.
Xiaoshan, one of the districts of Hangzhou, is located in the coastal area of East China. As it is a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 the urban size has expanded dramatically these years. To allocate the public resources evenly and justly, a set of codes have been set up to meet the demanding of new situations in Xiaoshan from 2008. The purpose of the essay is to explore the planning effectiveness by applying the new codes in a relatively developed area. It consists of five parts which are 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justice in city, the context and existing issues, the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rea, the basic standard of codes and the analysis for a typical unit in the system of local regulatory plans.
KEY WORDS:public facilities;social justice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研究背景
公共配套設施與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隨著住房由計劃經濟下的產物向市場經濟下的“商品”的特性的轉變,圍繞商品住宅開發的配建公共設施的糾紛與摩擦日益增多。原來的諸多公共設施配套標準規范源于當時的計劃經濟時代,較好的指導了當時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公共設施開發建設主體與使用主體的多元化需求,原有的配置標準難以適應當前新的形勢需求。
當前政府職能也經歷著由“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的職能轉變。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將政府對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責權明確界定為“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四大職能,其核心就是“公共服務”。同時,總理在2005年十屆人大三次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把“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作為政府改革的方向之一,將公共服務推向了新的高度。
城市規劃作為公共服務型政府提供公共政策與公共服務的重要依據與手段,其最本質的價值與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要在市場與政府的互相抗衡中,發揮應有的“規范、協調、監管、服務”作用,以實現公共利益的公平與公正【5】。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主題正引導城市規劃逐步走向“和諧規劃”,其核心是“以人為本”,故順應社會經濟變化趨勢和發展要求,國內很多城市都在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改進公共配套設施規劃的思路,積極探索“以人為本”滿足社會公平的公共配套設施體系。
2、社會公平公正
我國近些年的快速發展,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但也產生了日益嚴重的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公平問題。在城市規劃建設領域,主要表現在住房、教育、醫療、就業、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及各類社會保障設施等方面。其中公共配套設施的均等化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之一,目前公共服務均等化已經成為中國理論界的熱點話題,但關于城市規劃與社會公平的相關研究視角較為單一,多集中在規范及城鄉統籌政策支持等方面【2】。
社會公平包含公民參與經濟、政治和其他生活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分配公平,其可以分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公平:程序公平和結果公平。程序公平認為,公平的要義就是“程序公正、機會平等”;結果公平更傾向于社會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相對平均分配。建立在“機會均等”基礎上的“程序公平”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建立在對人類自身“生存權尊重”基礎上的“結果公平”是社會和諧和均衡發展的基本保障【1】。
城市規劃作為引導和控制城市發展、調節和分配城市公共資源的公共政策,理應兼顧程序公平和結果公平,合理配置城市空間資源,充分發揮其資源配置和空間協調的公共政策功能,注重“規劃公平”;構筑公平的城市空間,實施公共配套設施均衡布局的規劃策略,避免居住空間分異現象加劇,構建區域公平的公共設施體系。
城市公共配套設施分為兩類:城市公共設施和城市配套服務設施。城市公共設施是城市總體層面上的公共服務設施,主要指市級的行政辦公、大型醫療保健、音樂、會展等設施。城市配套服務設施,即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套建設的公建項目,如托幼、中小學等【5】。
公共配套設施的規劃一直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內容,國家與地方均有相應的配置標準與規范。但由于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及區域發展差異,城鄉一體的、體現區域統籌、區域公平的配置標準尚沒有。面對當前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務實地思考公共配套設施配置的均等化,以滿足公眾的社會公平需求,本文從公平公正的角度,在結合蕭山發展實際的基礎上,探討了公共配套設施的合理配置問題。
3、公共配套設施配置現狀及存在問題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將公共設施分為8類,分別為行政辦公、商業金融業、文化娛樂、體育、醫療衛生、教育科研設計、文物古跡、其他公共設施。而《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中公共服務設施按照使用功能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類設施,每一類都與居民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1994年版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對住區配套公共設施提出了明確的設置標準和要求。但當時配套要求明顯反映出計劃經濟的特征,如“糧站”、“副食品店”、“浴室”等。
后來建設部適時啟動了對1994版《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的局部修訂工作,于2002年,其中公共服務設施按照三級配置,即居住區(3-5萬人)、小區(1-1.5萬人)和組團(1000-3000人),各級按照千人指標的要求相應配套各類公共設施。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房地產開發制度的引入,以及地區發展差異,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4】。存在主要問題如下:
(1)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居住區開發規模大小不一的問題。自房地產開發制度引入以來,達到居住區規模的商品房開發項目較少,規劃管理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就是開發建設單元和居住區規模結構不一致,導致公共設施無法按照相應等級的內容進行配置,出現缺、少、小的問題,不能有效構筑“公平”的城市空間。
(2)配套公建規模變化的銜接問題。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變化,教育設施布局的思路已經從當時的強調服務半徑演變為目前更加重視的規模化經營;《規范》當時界定組團規模的重要依據是與居委會的管轄規模一致,而隨著社區(規模一般5000人左右)概念的引入,社區作為社會管理的最基本單元,將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服務和管理職能,社區居民管理委員會的規模有擴大的趨勢。
(3)配套公共設施的生存和管養問題。三級配置公共設施的辦法一定程度上有內容重疊的問題,使得多級配套的部分公共設施難以生存和管養,其居住區級和居住小區級中常有一級的配套公建處于衰落的狀態。
(4)配套公共設施管理制度的銜接問題。配套公共設施涉及教育、文化、體育、民政、衛生、商貿、園林等多部門,而原標準未涉及復雜多頭的條塊關系和管理制度。
(5)配套公共設施的內容完善和標準提高問題。城市的快速發展引起了配套公建需求的一系列變化,社會的老齡化問題日益顯現,現有社區老年配套服務設施十分缺乏,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費不能隨經濟社會發展相應增加,導致社會救助和社會服務保障范圍狹窄、標準低。
4、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合理化配置對策
(1)標準制定――規劃依據
為解決現實中住區公共設施配建不均等矛盾,體現社會公平的公共設施配置原則,很多城市都在根據本地區的實際,積極改進公共設施配套思路。杭州市為合理進行城市級公共設施和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設置,滿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參照建設部《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年版),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和相關專項規劃,制訂了《杭州市城市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基本配套規定》。
主要內容包括:對城市公共設施體系進行分級(分五級,分別為市區級、片區級、居住區級、居住小區級和基層社區級)和分類設置;對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中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商業、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設施的設置進行修編;對公益性設施、經營性設施進行分類,并采用控制性指標和指導性指標區別控制;增加新舊區的差別化配置等條款,以結合實際,更好地體現公共設施服務的均等、公平性。
規定了新的發展條件下不同級別公共設施的配置要求,按照合理的服務半徑,采取集中布局的原則,形成各級中心,無關設施不得侵占;對與市民生活聯系密切、易受市場行為侵蝕的公共設施進行強制性配套,規劃實施后,可以實現居民得到相對公平、全面的服務。
(2)規劃編制――規劃落實、體現
公共配套設施主要在城市總體規劃層面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層面進行落實。
城市總體規劃層面主要通過各專項規劃對規劃區范圍內公共配套設施進行空間布局、規模控制,包括教育、體育、衛生、文化等專項規劃。
控制性詳細規劃是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落實城市空間要素、體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而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在控制性詳細規劃層面來具體落實用地和各項指標。規劃依據《杭州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技術規定》的要求,強化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控制,特別是那些與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如養老院、老人活動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小區級綠地與體育活動設施等,在規劃中對這些設施的用地和建筑規模、項目內容和設置要求全面、細致的給予明確,而且列入強制性內容,以規劃建設區域“公平”的公共設施體系。
(3)管理實施――實施保證
規劃部門應當根據控規提出的規劃條件以及附圖,作為制定土地出讓、劃撥方案的法定依據。土地使用性質、使用強度以及其他規劃設計條件,應當作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劃撥合同的組成部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規劃設計條件。
針對剛性與彈性的不同程度,規劃管理將控制內容分為強制性、規定性、引導性三個程度進行管理控制。
①強制性內容包括“六線”(即道路紅線、綠線、藍線、紫線、公益性公共設施橙線和城市黃線)中的定性、定量、定位控制,街區主導屬性、街區總建筑面積、街區凈用地面積、單元建筑限高控制、特定意圖區的控制,是實施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內容,納入法定文件加以嚴格控制。其中公益性公共設施涉及城市整體生活水平和公共利益的設施,包括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福利、行政管理等設施,是保證社會公平的重要部分。
②規定性內容包括街區居住人口、街區高度分區,街區公共綠地規劃、地塊使用性質、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建筑限高、交通出入口方位、住宅套密度,是規劃實施中應遵照執行的內容,納入管理文件加以嚴格控制。
③引導性內容包括一般地區的城市設計導向,地塊規劃的用地可變性、適建高度、地下空間利用導向等內容,是規劃實施中宜執行的內容,納入管理文件加以引導控制。
④通過特定意圖區城市設計所提出的有關建筑空間形態的控制要求,以及通過編制地下空間控制性規劃所提出的有關地下空間建設控制要求,分別按強制性內容、規定性內容和引導性內容納入控規的相應內容進行管理控制。
5、實例研究――杭州市蕭山區北干西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
5.1項目概況
隨著《杭州市蕭山城區分區規劃(2003-2020年)》及相關專項規劃的編制完成,為進一步完善、優化城市功能與空間布局,合理配置各級公共配套設施,更好地體現公共設施配置的社會公平原則,結合蕭山城區規劃管理單元劃分規劃(圖1)、綜合交通路網調整及上版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了蕭山區北干西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
北干西單元在《蕭山城區規劃管理單元劃分規劃》中屬于北干中區,位于蕭山城區中西部,緊鄰杭州市濱江區,用地面積233.33公頃。
5.2現狀存在問題
(1)農居安置問題
單元內存在部分待開發、在開發、無規劃的農居用地,分布較亂,既防礙單元用地價值的提升,又影響周邊區域的城市建設發展。規劃需對不同開發狀態的農居用地提出合理的布局,高標準、高質量的進行安置區規劃,使整個單元的用地功能和諧,達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并促進與周邊區域的協調發展。
(2)各項公共設施的合理配置問題
①現狀中學基本滿足要求,但小學、幼兒園配置不足,且小學、幼兒園用地面積不足,服務半徑不能滿足基本需求,無法體現教育設施的社會公平性,隨著單元用地的開發建設,教育配套需要相應跟進。
②現狀有農貿市場1處,另有一處凈菜超市在建設中,參照800m服務半徑要求,存在設施簡陋、規模偏小、服務半徑不足等問題,無法適應現代居民生活要求。
③集中綠地、小區體育設施明顯不足,無法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④醫療衛生、商業金融設施相對缺乏。
⑤現狀無養老院,社會福利設施缺乏,規劃應按照標準配置。
⑥停車場地、公共廁所缺乏。(圖2)
(3)綠化、景觀的合理保護、利用問題
規劃單元內河道水系眾多,縱橫交錯,給規劃提供了很好的生態環境。北側緊靠北塘河及其綠化景觀帶,因此,規劃宜結合大區域環境,合理利用、保護現有自然生態資源,從而有效提升整個區域的環境質量和土地價值。
(4)文物古跡的保護問題
本單元涉及市級文保點北海塘的保護問題,規劃需要根據保護要求劃定保護紫線,合理保護歷史文脈,體現可持續發展原則和社會公平中的代際公平。
綜上述,現狀主要存在公共設施布局不均衡、新區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公共設施內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需要在規劃中予以落實解決,以體現公共配套設施的公正、公平。
5.3規劃應對
5.3.1規劃定位與發展規模
(1)職能定位為蕭山城區西部以人居和商務辦公為主,和諧發展的城市新區功能單元。
(2)發展規模:單元總用地面積233.33公頃,規劃確定水域等非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3.73公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19.60公頃。 可容納居住戶數約為1.4萬戶, 4.2萬人。
5.3.2總體布局
(1)規劃結構
規劃形成“一心二帶三區”的總體結構(圖3)。
一心指結合軌道交通站點、配套公建形成的居住區公共中心;
二帶指依托北塘河、濟民河濱河綠地形成的兩條生態景觀帶;
三區以道路、河道、綠化帶為分隔,結合公共配套,規劃形成三個居住小區:榮星西、湖濱花園、萬壽寺。
(2)用地布局
①居住用地
規劃按照居住區、居住小區和基層社區三級用地結構進行規劃布局,包括榮星西、湖濱花園、萬壽寺3個居住小區。規劃對榮星村農民安置采用“就地安置”原則,延續了其享有城市中心區公共資源的公平性,安置用地主要分布在金惠路兩側。規劃商住用地為金瑞大廈和德圣城品華庭沿金惠路地塊(圖4)。
②公共設施用地
為了體現公共配套設施的在空間配置上的公平合理性要求,公共設施規劃根據市區級、片區級、居住區級、居住小區級和基層社區級五級進行配套,從配置規模、數量、位置等方面進行均等化、公平性布局(圖5)。
①市區級公共設施
主要為商務辦公、行政辦公、貿易咨詢用地,沿金城路兩側分布,服務的對象是面向全區。
規劃遷建萬壽寺至原址南側,結合綠地布局,保證了部分人信仰場所的公平需求。
②片區級公共設施
社會福利設施按照市區級、片區級二級配置,在老齡化快速增長的同時,有效保證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需求,體現了社會公平:
片區級――養老院:包括生活起居、餐飲服務、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健身。可結合公園和醫院綜合設置,參照北京20%的老齡化指標,估計5%老人需要。規劃養老院1處,300床,不足122床在錢江文化單元統籌解決。
③居住區級公共設施
居住區級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主要有初級中學3所,為金山學校、規劃初中、西興中學;另有農貿市場2處,榮興農貿市場、德圣城品華庭凈菜超市。中學結合規模測算,以就近就學為基本原則布局;農貿市場結合居民出行半徑合理布局,盡量滿足居民的基本公平需求。詳見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表。
④居住小區級公共設施
居住小區級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主要有小學、幼兒園和小區體育設施。
規劃小學2所為城北中心小學、規劃小學;幼兒園3所,根據實際情況,幼兒園按照11生/百戶進行配置,滿足服務半徑需求,體現了公平原則。
小區體育設施結合小區公園設置,需要設置的體育設施項目包括室外羽毛球場、交誼舞場地、集體舞場地、老年活動場地、溜冰場、游泳池、游泳館、體育館。規劃小區體育設施用地3處,分別位于榮星西居住小區、湖濱花園居住小區、萬壽寺居住小區。
規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處,服務半徑500米。每處服務人口約2.5萬。
⑤基層社區級公共設施
規劃社區服務中心7個。基層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主要有: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養老設施(建筑面積不低于20平方米/百戶)、社區體育健身點、物業管理用房,按每2000戶居民為一個基層社區,配置上述基層社區級公共設施,其中社區服務中心建筑面積不低于每百戶30平方米,總面積不小于525平方米。
在進行較大范圍的成片開發時,居住區級以下(含居住區級)的公共服務設施的位置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可在其服務范圍內作適當調整,但其項目數量、用地面積或建筑面積均不得小于規劃圖則中的規定,以有效保證公共設施配置的量的要求,體現公平。
6、結語
在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公共服務設施的作用已經從滿足居民基本生活所需到不斷豐富和拓展, 更多的肩負了改善城市投資環境、營造城市形象、兼顧社會公平性和滿足多層次需求的責任【3】。原來的諸多標準規范源于當時的計劃經濟時代,較好的指導了當時的公共設施建設;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公共設施開發建設主體與使用主體的多元化需求,原有的配置標準難以適應當前城市建設發展要求,已不能較好地體現社會公平與公正理念。
杭州市蕭山區位于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不斷提升的同時,為解決現實中的公共設施配建矛盾,本文根據《杭州市城市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基本配套規定》和蕭山區實際,結合《杭州市蕭山區北干西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對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標準、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的配置實踐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順應社會經濟變化趨勢和發展要求,積極探索“以人為本”滿足社會公平的公共設施配套體系,以保障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相對超前性和對規劃建設的貼切指導性。
[1] 馮雨峰。程序公平兼顧結果公平――城市規劃師社會公平觀[C]。規劃師,2010(5):76―79。
[2] 丁元竹 促進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對策。宏觀經濟管理,2008(3):24―26。
[3] 胡紋,等。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新思考[A]。重慶建筑,2007(4):25―26。
這么說來,限行一段時間,效果還是不錯的。
雙限后公交地鐵承擔了一部分交通流量
但這還不夠
6月4日早晨8點,一輛停靠在江干區“新豐路機場路口”公交站的公交車上擠滿了乘客。“往里走,往里走。”司機不斷地對車內乘客說,又對還沒上車的乘客說:“擠不下了,等下趟車吧,馬上就來啦。”
這也是每天早上杭州無數上班族要經歷的情況。
“雙限后,車流量下降了17%左右,車速提高了近6%,乘坐地鐵的人每天增1萬,公交增3萬。現在看,路上車子少了不少,整體效果還是很好的。”浙江省相關部門責任人介紹,杭州雙限后,大量的市民放下車鑰匙,轉而選擇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
既然雙限能引導市民選擇公共交通,那么公共交通配套設施能否滿足杭州人口數量大這一實際情況呢?
杭州地鐵對交通的分擔率就很能說明問題。有數據顯示,東站的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了85%,也就是說,100個人當中,有85個人是通過地鐵、公交去車站的。
杭州公交集團的數據顯示,目前杭州共有570多條公交線路,年客運量超過13億人次。盡管如此,杭州的公交仍然常常遭人詬病,比如,公交站點設置不合理、公交線路不成網等等。
杭州市地鐵集團責任公司規定,每天從湘湖到文澤路的最早一班地鐵為6:04分,最末一班地鐵為22:32分。每天16個半小時的運行時間不算短,不過有時候遇上特殊情況,地鐵運營也得“加班”。例如今年端午,為了應對外來客流量,地鐵末班車就延遲運營到23點。有市民抱怨:“周末在龍翔橋、鳳起路這樣的大站經常會遇到管制導致坐不上地鐵的情況。一直說要建的地鐵2號線建了這么久為什么還沒建起來?”
杭州公共交通存在弊病
2002年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是11.5萬輛,到2013年10月份,突破110萬輛,與10年前相比,翻了近10倍。這個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另外,主城區超負荷運轉。杭州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主城區185萬規劃人口,目前已突破300萬,且等城市中心的西湖,日益吸附越來越多的人群。
但車輛和人口激增并非城市擁堵的主要原因。在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偉強看來,路網架構、公共交通體系不完整,道路交通和管理水平不高才是根本。
“杭州的交通這么堵,一方面是交通供給與交通需求失衡,也就是‘車多路少’。二是城市規劃、路網結構與城市功能布局、空間結構沒有進行良好匹配。三是快速路網密度偏低且不成網,導致交通流過度集中在主干道,這就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堵才怪。”吳偉強認為。
而杭州公交吸引力不夠,既不快速,也不舒適,也是很多人轉向私家車的原因。“有一次坐公交,天氣很熱車上也不開空調,問司機,司機說空調壞了。”杭州某大學的大四學生小肖深有感觸。
杭州地鐵日均客運量增加1萬人次,地面公交日均客運量增加3萬人次。
龐大的數字。
據了解,在2012年得到批復的杭州地鐵二號線項目工程于2011年動工,線路全長30.488km,經蕭山、江干、下城、拱墅、西湖五個行政區,共設24座車站,計劃于2017年建成。
杭州和寧波正在打造公交都市
將試行“守時公交”
最近,杭州、寧波兩地的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實施方案已通過交通運輸部的專家評審。“我們在浙江打造公交都市,終極目的就是為了緩解城市擁堵。”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此表示。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公交都市”體現了一種以城市公共交通為機動化出行主體、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為導向的城市布局結構。
根據此份創建方案,杭州市將爭取到2018年,6成市民出行靠公共交通。
還有不到5年的時間。
要達到這個目標,道路管理必須從公共交通、道路網絡、停車設施、慢行交通、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比如,今年杭州要對20條熱點擁擠路線進行專項整治;新增3000輛公共自行車……
此外,為了提升公交線路的營運效率和服務水平,今年有可能會在全省試點守時公交。
什么是守時公交?簡單說,就是發車時間、到達每站的時間都得按照時間來。
繼去年推出10條守時公交線路后,杭州今年將再推10條守時線路,并承諾始發站首末班發車做到首班不延遲,末班不提前;始發站發車間隔時間不大于計劃的20%,單程行駛時間不大于計劃的15%。
截至去年底,杭州的公交分擔率達35.7%,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杭州市治堵辦今年的目標是公交分擔率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
出租車運力投放也是交通分擔的一方面。6月底前,杭州市將新增600輛油氣混合雙燃料出租車,年底前再投放500輛純電動出租車。此外,下沙區域出租車將一次性新增100輛投放指標,并根據實際情況分3年投放市場運營,首批車輛預計今年年底前投放。
還好,這是一個不錯的新探索方向。
許睿清 整理
汽車也犯“季節病”
細節保養也很重要
自從杭城立夏以來,氣溫的攀升人人都感覺得到。雖然不像某些城市那樣,細節維護很重要躍上40度,但無論是公交車還是私家車,空調都早已經開起來了。
近日,不少朋友反映,自己的車載空調剛開的時候,就會聞到一股霉味,必須開窗通風起碼半小時,霉味才能散去。
這就是汽車的“季節病”之一――空調病。面對季節的更替,怎樣做才是正確的保養方式?一些資深汽修技師有話要說。
氣溫升高,油工作環境發生變化,這對粘度系數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汽修技師鮑國榮建議廣大車主換掉冬季使用的低粘度油,添加粘度系數較高的油。“這也是汽車換季保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檢查、添加更換各種油液。”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汽車自動變速箱的油液檢查,容易被很多車主忽視。甚至有人認為,變速箱終生不用換油。對此,老鮑給出了專業解答:“一般情況下每行駛8~10萬公里需要更換一次自動變速箱油,如果行駛環境惡劣,則每行駛4~6萬公里就必須更換。否則,可能出現不升擋、難降擋或是頻繁跳擋等故障。”
除了變速箱,剎車油和防凍液的檢查和更換,也是汽車換季保養必不可少的環節。“在經歷了長達數月的低溫運轉之后,發動機冷卻循環系統中的防凍液可能出現蒸發、變質或混入雜質等情況。因此,換季保養時,最好更換新的防凍液,以保證發動機冷卻系統和空調制冷系統正常運轉。”老鮑說,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些油液進行添加或更換。
而對于空調發出霉味,浙江申浙汽車的技術經理陳巍提醒車主們:換季期第一次開空調之前,車主應當對車載空調做一次徹底清洗:“空調進風口吸入的大量灰塵、臟物以及滋生的細菌等,都容易影響人的健康。”
1. 1 風險引起的索賠
一般包括合同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如物價暴漲、自然條件的變化、施工現場條件復雜、各種法律法規的變化、涉外項目的貨幣匯兌風險等等。由于在當前的建筑市場中,業主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在招標和合同簽訂時,采用不正當或不合法手段,把本該由業主承擔的風險轉嫁到承包商身上,導致承包商承擔的風險比例增大,所以此類施工索賠往往由承包商提出,而且雙方的分歧往往較大。近年來,由于我國建設工程施工隊伍不斷擴大,絕大部分施工企業存在著任務嚴重不足的現象,建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建設單位在招投標和合同簽訂時,采用了種種不正當手段,表面上承包商和業主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但在各種實質性條款和附加條件上,實質上存在著不平等。
1. 2 施工條件變化引起的索賠
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新的變化,尤其是設計變更。承包商的報價是以原招標文件和設計圖紙為基礎計算的,根據合同條款,施工圖紙中改變任何工作的數量和性質,或改變了工程任何部分的施工程序或施工方案,都是變更,如果此類變更影響了承包商的費用,承包商就可要求重新估價,并提出延長工期的要求,在實際施工中,此類索賠也會經常引起爭議,主要是業主和承包商因為各自利益角度的不同,對合同條款中“一個有經驗的承包商無法預見的事件”理解的偏差。
1. 3 工程量變化太大引起的索賠
實際施工時,完成的工程量往往與設計工程量有出入,第四版FIDIC52. 3 條款明確規定,當合同價變更增減超過15 %時,允許對有效合同價進行調整,引起合同價變化的原因就是工程量的變化,主要引起的索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是承包商施工設備失調造成的損失,由于承包商在投標時,根據招標文件和合同文件所述的工程量和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確定應配備的施工設備的數量、種類、型號并據此組織訂貨,運輸進場,而工程量的大量增加,勢必要求增加新的施工機械,或增加原有機械的數量,引起承包商計劃外的投資,擴大了工程的計劃成本。如果工程量大量削減,則引起原有設備的窩工或棄置不用,導致承包商的虧損,同時,工程量的變化,還使承包商已準備好的建筑材料數量變化,引起索賠。第二,由于工程量變化引起原定工期的變化,從而引起工期延長或趕工,引起索賠。
1. 4 工期延長和延誤的索賠
工期延長和延誤的索賠,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承包商要求延長工期,二是承包商要求償付由于非承包商的原因導致工程延誤而引起的損失。工程施工中,由于天氣、水文、地質等因素影響,工程延誤因素較多。當承包商額外支出的費用得不到補償時,勢必引起索賠。
1. 5 加速施工的索賠
當工程項目計劃進度受到干擾,影響了總目標工期的實現,導致項目不能按時竣工,業主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業主通過分析認為工程的推遲完工將給自己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或政治影響時,或由于部分工程的延期導致一系列工程的延期時,業主可采用趕工措施,加速施工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資源來完成該工程項目,保證總目標工期的實現,這必然導致承包商工程成本的增加,引起承包商的索賠。
1. 6 其它原因引起的索賠
業主違約未按規定及時提供施工場地,不按時支付工程款,導致承包商施工隊伍未能及時進場施工,或承包商資金周轉困難,影響工程進度,引起索賠。
2 反索賠的主要特點
2. 1 工期延誤反索賠
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承包商的原因,導致竣工日期拖后,影響到業主的使用,業主有權對承包商進行索賠,該項索賠一般在合同文件中,以每延誤一天賠償一定的款額計算,并規定有最高限額。
2. 2 施工缺陷反索賠
當承包商的施工質量不符合規范的要求,或者使用的設備、材料不符合合同規定,或在保修期未滿以前未完成應修補的工程時,業主有權向承包商追究責任。如承包商未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修補工作,業主有權雇用他人完成修補工作,并向承包商提出索賠。 轉貼于
2. 3 對指定分包商的付款索賠
如果承包商未能提供已向指定分包商付款的合理證明,業主可將承包商應付給指定分包商的所有款項付給分包商。除以上幾種反索賠外,由于承包商的過失,給業主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造成的人身傷害或經濟損失,業主提出的反索賠。
3 索賠和反索賠的關系
一、索賠的主要特點
(1)風險引起的索賠。一般包括合同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如物價暴漲、自然條件的變化、施工現場條件復雜、各種法律法規的變化、涉外項目的貨幣匯兌風險等等。由于在當前的建筑市場中,業主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在招標和合同簽訂時,采用不正當或不合法手段,把本該由業主承擔的風險轉嫁到承包商身上,導致承包商承擔的風險比例增大,所以此類施工索賠往往由承包商提出,而且雙方的分歧往往較大。近年來,由于我國建設工程施工隊伍不斷擴大,絕大部分施工企業存在著任務嚴重不足的現象,建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建設單位在招投標和合同簽訂時,采用了種種不正當手段,表面上承包商和業主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但在各種實質性條款和附加條件上,實質上存在著不平等。(2)施工條件變化引起的索賠。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新的變化,尤其是設計變更。承包商的報價是以原招標文件和設計圖紙為基礎計算的,根據合同條款,施工圖紙中改變任何工作的數量和性質,或改變了工程任何部分的施工程序或施工方案,都是變更,如果此類變更影響了承包商的費用,承包商就可要求重新估價,并提出延長工期的要求,在實際施工中,此類索賠也會經常引起爭議,主要是業主和承包商因為各自利益角度的不同,對合同條款中“一個有經驗的承包商無法預見的事件”理解的偏差。(3)工程量變化太大引起的索賠。實際施工時,完成的工程量往往與設計工程量有出入,第四版FIDIC52.3條款明確規定,當合同價變更增減超過15%時,允許對有效合同價進行調整,引起合同價變化的原因就是工程量的變化,主要引起的索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是承包商施工設備失調造成的損失,由于承包商在投標時,根據招標文件和合同文件所述的工程量和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確定應配備的施工設備的數量、種類、型號并據此組織訂貨,運輸進場,而工程量的大量增加,勢必要求增加新的施工機械,或增加原有機械的數量,引起承包商計劃外的投資,擴大了工程的計劃成本。如果工程量大量削減,則引起原有設備的窩工或棄置不用,導致承包商的虧損,同時,工程量的變化,還使承包商已準備好的建筑材料數量變化,引起索賠。第二,由于工程量變化引起原定工期的變化,從而引起工期延長或趕工,引起索賠。(4)工期延長和延誤的索賠。工期延長和延誤的索賠,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承包商要求延長工期,二是承包商要求償付由于非承包商的原因導致工程延誤而引起的損失。工程施工中,由于天氣、水文、地質等因素影響,工程延誤因素較多。當承包商額外支出的費用得不到補償時,勢必引起索賠。(5)加速施工的索賠。當工程項目計劃進度受到干擾,影響了總目標工期的實現,導致項目不能按時竣工,業主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業主通過分析認為工程的推遲完工將給自己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或政治影響時,或由于部分工程的延期導致一系列工程的延期時,業主可采用趕工措施,加速施工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資源來完成該工程項目,保證總目標工期的實現,這必然導致承包商工程成本的增加,引起承包商的索賠。
二、反索賠的主要特點
(1)工期延誤反索賠。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承包商的原因,導致竣工日期拖后,影響到業主的使用,業主有權對承包商進行索賠,該項索賠一般在合同文件中,以每延誤一天賠償一定的款額計算,并規定有最高限額。(2)施工缺陷反索賠。當承包商的施工質量不符合規范的要求,或者使用的設備、材料不符合合同規定,或在保修期未滿以前未完成應修補的工程時,業主有權向承包商追究責任。如承包商未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修補工作,業主有權雇用他人完成修補工作,并向承包商提出索賠。(3)對指定分包商的付款索賠。如果承包商未能提供已向指定分包商付款的合理證明,業主可將承包商應付給指定分包商的所有款項付給分包商。除以上幾種反索賠外,由于承包商的過失,給業主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造成的人身傷害或經濟損失,業主提出的反索賠。
在沈陽市,同一個住宅小區有兩套電氣施工圖,一套為沈陽電力勘測設計院設計的小區配電網絡工程電氣施工圖,就是通常所說的電氣外網工程圖;另一套為建筑設計院設計的單體樓的電氣施工圖。這兩套圖在交接之處多有不匹配之處,以致影響到施工的順利進行。由于沈陽市小區供電設備在完工后需移交給電業局進行維護,在移交過程中,因兩者的電氣施工圖交接處的不匹配,也造成了移交的困難。因為筆者對沈陽電力勘測設計院的小區配電網絡工程電氣施工圖接觸較多,現就其電氣施工圖進行剖析,對與建筑設計院設計的單體樓電氣施工圖交接之處進行說明,以減少相互間的設計誤差,避免造成工作失誤。
沈陽市小區住宅供電以土建變電站、箱式變電站為主,其中,箱式變電站應用最為廣泛,其次是地下土建變電站次之,地上土建變電站最少。地下變電站多設于有地下室的住宅小區。不論采用何種變電站,其設備選型的原則是相似的,都以應用可靠,維護方便,快速為中心。
1 設備選型
(1) 變壓器的容量選擇。一般的變壓器容量都會大于200kVA,小于630kVA。其原因在于800kVA以下的變壓器不需要裝設瓦斯繼電器、測溫裝置,變壓器的高壓控制柜不需要裝設繼電保護裝置,只采用高壓熔斷器保護即可。這樣可減少變壓器的維護量,便于故障恢復,也降低了維護費用。
(2) 變壓器的選型。地上變電站變壓器選用S9-M系列的低損耗全密封電力變壓器,地下變電站則選用SCB9系列環氧樹脂澆注干式電力變壓器。
(3) 高、低壓開關選型。高低壓開關多采用ABB和施耐德的產品,高壓開關型號多為TPS、BFS;低壓斷路器多為ABB的S系列和施耐德的NS系列產品,隔離開關采用全密封的可帶負荷拉開的GL開關。目的在于可靠、安全地使用,減少設備的維護量。
(4) 高、低壓電纜的選擇。從小區開閉站到變電站的高壓電纜采用交聯聚乙烯絕緣鋁芯電力電纜,具體型號為YJLV22-8.7/15-3×50,用雙條電纜敷設,且互為備用,其中的一條電纜即可滿足變電站的負荷要求。從變電站到住宅供電柜間的低壓電纜采用聚氯乙烯絕緣鋁芯電力電纜,以型號為VLV22-0.6/1KV-4×50以上,VLV22-0.6/1KV-4×150以下的電力電纜為主,供電半徑為250m,采用雙條電纜敷設,且互為備用,其中的一條電纜能滿足全部負荷的70%即可。無論用電負荷的大與小(如換熱站、水泵房、電梯的負荷容量),電力電纜的最小截面為4×50mm2這就要求設計院在設計住宅供電柜(GDZ-01-01)進線管時至少應敷設兩根電纜保護管,且其截面大于4×50mm2電力電纜的穿入截面,通常情況下為DNl00的鍍鋅鋼管。選擇鋁芯電纜主要是考慮維護費用的高低;敷設雙根電纜主要是因為如果其中一條電纜被損壞,可以將損壞的電纜摘除,用另一根電纜恢復供電,給查找、修復電纜故障點留出充裕的時間。
2 確定變電站數量的方法
變電站數量的確定首先涉及住戶用電負荷的設計標準。
①小區住戶建筑面積小于70m2,戶均容量按4~6kW設計;
②小區住戶建筑面積為70-140m2,戶均容量按6~8kW設計;
③小區住戶建筑面積大于140m2,戶均容量按8~l0kW設計。
商業網點按100W/m2設計,用電負荷低于10kW的按l0kW設計;其他公建負荷按50-60W/m2設計,同樣,用戶負荷低于10kW按10kW設計。
根據上述設計標準,如果住戶平均建筑面積為l00m2,利用系數取0.7,則一座容量為2×630kVA的變電站可供居民戶數為300戶。按小區總戶數除以300即可粗略得出小區變電站的數量。
3 開閉站設置方法及原因
若一座變電站即可滿足一個住宅小區的供電負荷,不必設置小區開閉站。若變電站數量超過兩個,不論是電業局維護變電站,還是自己維護變電站,其上級都要設置小區開閉站。其原因是便于電業管理,一個中、小型小區只允許通過一座配電設備與電業局供電網相連。通常情況下,在兩座變電站以上,六座變電站以下小區設置一座小區開閉站,原因是與開閉站的高壓受電開關柜開關的觸頭容量有關。超過六座變電站以上,則需要設置一座中心開閉站(原因同上)。兩座變電站以上設置一座小區開閉站;兩座小區開閉站以上則設置一座中心開閉站。小區開閉站內的高壓開關為不帶熔斷器的高壓負荷開關,中心開閉站內的高壓開關則必須為具有保護功能的高壓斷路器。
4 需要說明的問題
(1) 在住宅小區內,超過100kW的用電負荷,要求采用高壓計量的自維變電站,其目的在于減少電業局的維護量及線路的電量損失。
(2) 住宅小區公建、公共設施和商業網點采用單獨回路供電,單獨設供電柜與住宅供電柜分開,因為電業局接收小區供電設施時,不接收上述用電設施的供電電纜。這是設計院的電氣設計人員需注意的地方。
(3) 箱式變電站在住宅小區供電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局維箱式變電站以9.0×2.8×2.8m、6.0×2.8×2.8m兩種規格為主。9.0m箱式變電站內裝設兩臺變壓器,在高壓室內安裝三面高壓開關柜,其中一面是進線柜,兩面為主變控制柜;在低壓室內安裝八面低壓開關柜,采用BSZ型柜,其中兩面為電容器柜(電容器容量按變壓器容量的20%~30%配置)、兩面為低壓受電柜、四面為饋出柜,每面饋出柜內設四臺斷路器。6.0m箱式變電站內裝設一臺變壓器,在高壓室內安裝兩面高壓開關柜,其中一面為進線柜,另一面為主變控制柜;在低壓室內安裝四面低壓開關柜,其中一面為電容器柜,另一面為低壓受電柜,兩面饋出柜。自維箱式變電站規格以長度為4m、6m、10m的為主,寬度以3.3m為主,高度為2m、4m、6m箱式變電站。可裝設一臺變壓器,10m的箱式變電站可裝設兩臺變壓器。與局維箱式變電站不同的自維箱式變電站在高壓配電室內,進線柜后多了一面計量柜和一面受電柜,其他與局維箱式變電站雷同。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configuration based on case analysis, the proposed the immigrant settlements Public facilities to configure the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configuration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layout, services radius configuration items and configuration scale explore suitable for the immigrant settlements public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standards.Keywords: rural; immigrant settlements; public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中圖分類號:G812.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前言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前,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高低是衡量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移民居民點大多位于農村地區,做為農村地區的一部分,也應該致力于提升其公共服務水平。健全和完善移民居民點公共設施配置,滿足移民基本生活需求,這不僅能保障庫區移民得到妥當安置,使移民工作順利進行,同時關系到地區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協調發展。
1.2研究對象界定
結合《鎮規劃標準》,村莊規模分為四個等級,人口規模在1-1000之間。由于村莊公共設施配置標準的缺失,同時移民居民點項目人口規模也多小于1000人。根據《水電工程農村移民安置規劃設計規范》(DL / T 5378 ― 2007)“集中安置是集中建立移民居民點和居住點,統一布局的搬遷安置方式,一般指移民人數在100人以上的居民點。”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移民居民點指人口規模在100-1000人的村莊。規模大于1000人的居民點,按集鎮規劃標準進行建設。
2公共設施執行標準不明確、層次不清
公共設施執行標準不明確、層次不清。在居民點規劃設計過程中,具體配置哪些公共設施項目,用地規模和建設規模配置多大沒有可參考的依據和標準。
在公共設施規劃層面,由于城鄉的地區差異和面臨問題的不同,在城鄉規劃中對于農村地區的公共設施配置標準也有所差異,需要制定適宜農村地區特點的公共設施配置標準。
3公共設施配置依據及案例分析
3. 1相關規范標準
3.1.1城鄉規劃體系技術標準
目前適用的有關移民居民點公共設施配置的國家標準主要包括《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一93)第六章和《鎮規劃標準》(GB 50188-2007)第七章。這兩套標準分別針對居住區和村鎮地區公共設施的項目內容、建筑面積和用地面積規模、設置標準進行了規定。前者針對城市居住區、小區和組團,將公共服務設施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體科技、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八類;后者按照中心鎮、一般鎮來配置六類公共設施,即行政管理、教育機構、文體科技、醫療保健、商業金融和集貿市場。
《鎮規劃標準》中規定了中心鎮和一般鎮公共設施的配置項目,在移民居民點公共設施配置規劃工作中,對于移民集鎮公共設施配置有一定可參照性,而對居民點公共設施的配置沒有相關規定。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對城市居住區、小區和組團公共設施的配置項目及控制指標做了相關規定。移民居民點人口規模為100-1000人,接近居住組團規模。因此,結合移民居民點實際需求,其公共設施的配置項目及指標則參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進行。
3.1.2服務設施專項標準
移民居民點公共設施較為具體,指標需要落實在項目的用地規模和建筑規模上,而《鎮規劃標準》中對具體項目。如中學、小學、衛生院等設施的具體用地規模和建筑規模沒有做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公共設施配置中,需要參照服務設施的專項標準,如:《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城市幼兒園建筑面積定額(試行)》、《鄉鎮集貿市場規劃設計標準》等。
3.1.3公共設施復建項目要求
公共設施配置在用地允許的前提下,根據需要適當增加公共設施項目;在總用地規模不足的情況下,應該優先考慮居民點的復建項目。
3.2典型案例研究-某移民居民點公共設施配置
《鎮規劃標準》將公共設施分為行政管理、教育機構、文體科技、醫療保健、商業金融和集貿市場六類。結合實際案例,對不同等級人口規模移民居民點的公共設施進行分類配置研究。
3.2.1人口規模
該居民點規劃水平年人口規模為524人,根據《鎮規劃標準》人口在201-600人之間,屬于中小型村莊。
3.2.2區位條件
該居民點位于對坪鎮鎮區。對坪鎮為建制鎮,是鎮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區基礎設施較完善,有中小學校、衛生院、信用社會、派出所、法庭、稅務所等公共設施,商貿教發達,經濟發展水平好,是金陽縣南側的經濟文化中心。
3.2. 3布置位置
考慮到公共設施的承接以及方便居民的使用,將公共設施布置在鎮區與居民點的結合部位,位于居民點中部主要道路入口廣場處(圖1)。公共設施服務半徑小于300米,能就近滿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
圖1 居民點一公共設施位置示意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3.2.4配置項目
由于居民點位于集鎮鎮區內,集鎮現狀公共設施配置已經較為完善。因此,在公共設施配置時注重考慮對集鎮現有公共設施的共享,避免重復建設造成浪費。
居民點公共設施采用集中布置的形式,公共設施項目配置主要社區管理類、以及有服務半徑要求的設施,包括社區管理用房、活動室、醫療室、便民店等,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配置。
3.2.5配置規模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中規定的居住組團千人指標,居住組團公共建筑用地面積指標為488-1058m2/千人,建筑面積指標為362-856m2/千人。該居民點人口規模為524人,規劃公建用地面積為600m2,建筑面積為400m2。
4移民居民點公共設施配置標準探討
4.1公共設施的分類
根據《鎮規劃標準》公共設施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機構、醫療保健、文體科技、商業金融和集貿市場六類設施。
4.2規模等級劃分建議
結合移民居民點的特點,按人口規模將居民點分為三個級別(表2)。
表2公共設施規模等級劃分
人口規模 設施配置要求 設施空間布局
移民居民點 100-600人 部分設置 須集中配置
600-1000人 設施配置比較齊全 須集中配置
≥1000人 參照集鎮標準設置 參照集鎮標準設置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4.3公共設施的布置方式
公共設施布局的位置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設施功能的發揮和合理性,關系著設施利用的便捷性,信息傳遞的可達性以及設施發揮的效用。公共設施布局應結合移民居民點人口規模、地形條件以及規劃用地和周邊的交通以及建筑的環境。
公共設施的布局采用三種形式:位于主要出入口、位于居民點中部,可以結合步行道路設置、位于新建居民點與現狀建成區域結合部等。具體采用何種方式,要結合居民點的具體情況而定。
4.4公共設施的服務半徑
多數公共設施都有一定的服務半徑,服務半徑內的人口數量決定了公共設施的規模大小。設置合理的服務半徑,一方面應考慮居民利用設施的便利程度;另一方面應考慮設施運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4.5公共設施的配置項目
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主要從人口規模來考慮設置公共服務設施的種類數量和規模大小,并結合移民居民點的實際情況,項目具體應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機構、醫療保健、文體科技、商業金融以及集貿市場設施等內容。
4.6配置規模
居民點各項公共設施用地及建筑面積配置規模應參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千人指標計算,人口規模小于3000人的居民點按組團千人指標進行配置,千人指標算下來不滿足《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規定的下限值,即建筑面積362m2,用地面積488m2,應按下限值控制。人口規模大于3000人的居民點按照小區千人指標進行配置。
5結語
本文對移民居民點公共設施的相關配置標準進行分析并探討,以期為移民集中居民點公共設施配置規劃提供借鑒。同時,居民點公共設施的建設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居民點民主建設和居民行為文明逐步提升的過程,應通過村民參與、村規約束、村委監督等環節促進居民點設施與村民社區的和諧發展。
基于Workshop的《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模式
在正是開課先召開一次課程說明會,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課程的授課方式、分組情況、評分方法和標準等相關事宜,布置第一次課需要同學們預習的內容。
1教學目標和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設計游戲軟件的基本思想、工具、技術、過程和方法,為從事游戲軟件開發、測試與維護奠定良好的基礎。從實用的角度講述軟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術,強調游戲開發過程的方法研究,使學生掌握游戲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等基本技術。通過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實際運用軟件工程的原理,掌握軟件項目管理和團隊開發的基本技能。現有不同學校將該課程分別開設在大二學年或大三學年,鑒于課程的內容安排在大三學年是比較合理的。這時的面向對象相關知識同學們已經掌握,便于“統一建模語言”這一類新的軟件工程學的知識的講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主要通過理論講解和實踐展開,具體內容包括軟件工程與軟件過程概念、結構化分析、設計和實現、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和實現、軟件項目管理基礎、統一建模語言基礎等內容。其中實踐環節以小組自行設計的題目而定,這樣的題目設定方式可以激發起同學們學習熱情。
2教學模式
Workshop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老師一言堂的授課形式,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5人,每個小組就是一個設計團隊,教學活動將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和完成。這樣的學習小組不是一兩個人主導小組,其他人只是混個成績而已。在分組的時,依據學生的特點合理進行組合,指定其中一名為項目負責人,要求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關鍵的時候可以平衡利弊,解決工作過程中團隊成員之間的矛盾,做出正確的決定。其他4名同學分別完成需求分析及相關文檔的撰寫,要求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有較扎實的文字能力;游戲設計和策劃要求發散思維較強,熟悉古今中外歷史和名著;另外兩名同學分別負責編碼和測試。雖然各個環節都由不同的人負責,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工作就局限于此。在實踐環節中團隊中每個成員要認真努力,相互配合,主動參與,暢所欲言,充分交流,每個環節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在團隊中每一位成員既是管理者又是執行者。
3教學方法
教學環節包含理論教學20學時,討論12學時兩個部分。其中理論教學部分分為兩部分學生講解和老師講解。對于每部分新的知識先讓同學們預習,然后挑選一組同學就預習的情況和遇到的問題進行說明。而后由老師經行補充和答疑,指導下一階段的工作。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同學主動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小組成員之間會討論,并嘗試解決問題。在學時分配上并沒有安排實踐環節是因為學校的機房是為學生免費開放的,所學的理論知識要應用于實踐光靠教學中安排的幾十學時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將所有實踐環節去掉,改為討論。在討論課上,各個小組分別展示每個環節的完成情況。同學們和老師都可以提出問題和修改建議,此時的同學們和老師更像是公司的老板或是客戶,都會十分可觀地提出一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小組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時也感受到未來工作時的氛圍。為了能夠做出好的作品贏得“老板”和“客戶”的肯定,每個同學都必須積極努力,用大量的課外時間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果。這樣的教學方法會讓同學們的學習從被動便主動,而且調動了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都不想托后腿。
4考核方法
課程的最終成績包括兩部分:理論和實踐,其中理論部分占30%,實踐部分占70%。每個部分又分別由團隊自評、團隊互評和教師評分3個部分組成,其中團隊自評和團隊互評各占該部分成績的30%,而教師評分占40%。這樣得出的成績更加合理和客觀。教師評分可由團隊的態度分、任務完成得分、創新性得分等組成。這樣避免了學生在平時上課閑散、期末考試前沖刺復習的情況出現,真正達到了學習過程就是學習結果的目的,使學習過程變成了學習的主要目的,而不是為考試而學習。
1 概述
城市建設中,道路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證城市建設中道路建設的質量,才能更好地保證城市交通的順暢,同時道路的配套設施建設質量也為城市的運轉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新城區建設中,道路建設尤其應該受到重視,這不僅關系到城市交通的發展,更關系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進行道路施工建設。
2 準備工作
2.1 施工準備
在正式施工之前,相關的技術人員一定要掌握設計文件中的具體要求,對施工的標準進行更好地分析,并且要深入施工現場,對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定的研究,如果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一定要尋求有關部門的幫助,對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和改進。
對工程的可行性形成書面報告,并且要經過業主的批準,開工前還要提交開工報告,對施工進度進行合理安排。
要建設生活和生產所使用的車間和房屋,要保證施工現場電力和水力的正常供應,要對生活必需品,施工有關的儀器設備和原材料進行及時的購進,這樣才能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
2.2 施工測量
2.2.1 開工前的施工數據測量:要對軸線、水準點等進行精密細致的測量,這樣才能保證其符合施工的標準。
2.2.2 高程控制測量:施工測量時要采用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嚴格按照相關文件的要求進行水準測量,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施工的質量。
在對平面二級導線點進行測量時要測量出所有控制點的高度,同時在附近的高層建筑物上測出對應的高程點,最后將測量的結果以表格的形式進行保存,以方便以后的施工建設。
2.3 場地清理
施工之前一定要按照合同和相關標準的要求先將施工現場進行仔細的清理,把廢棄物放置指定地點,或者是找到合適的地點將其堆放,對施工時需要占用的場地要進行合理的利用,施工完成之后要把施工時所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及時的處理,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施工現場的環境。
3 施工方案
3.1 施工放線
3.1.1 測量項目實施時,項目的總工程師應該在全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指導,而且在測量儀器的選擇上也要符合相關要求。
3.1.2 要對永久性的標樁和放樣以及檢驗工程中所需要的標樁采取有力措施對其進行仔細認真的維護。
3.2 施工現場布置及臨建工程
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設置好臨時的休息場所和辦公地點,也要對材料和設備的擺放地點進行合理的安排,在正式開工之前要保證水和電的供應。同時也要在施工之前辦理好相關的占地手續,保證工程建設用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3 施工準備
3.3.1 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對施工圖紙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施工意圖。
3.3.2 施工前要派遣經驗豐富的人員對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如果發現特殊情況要及時對施工設計進行適當的調整。
3.3.3 要對施工所使用的大型設備進行合理的安置和存放。
4 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4.1 施工測量與放樣
開工前進行現場恢復和固定路線包括導線、中線和高程的復測、水準點的復查和增設、橫斷面的測量、工程量的復核,將施工現場的路基邊緣、坡腳等的具置放出,并標明其輪廓,提請監理工程師檢查批準。路中線和路邊線控制樁采用木樁,直線段20米放一個斷面樁,平曲線段10 米放一個斷面樁;在施工區域以外再有設兩個控制樁,為恢復提供依據,防止控制樁損壞。
4.2 特殊路基處理
填方路基原地面和路塹段路床土質不良或含水量過高以及為泥巖或紅色泥質砂巖時應挖除換填。具體處理方法由設計單位現場勘察測后作出補充設計。
4.3 路基填筑
4.3.1 填方路段:路堤邊坡坡度為1:1.5,當填方大于8m時,路堤邊坡坡度為1:1.75;挖方路段:路塹邊坡坡度為1:0.5。
施工前根據土源及土質變化情況對所采用的土測定其顆粒組成、液限、塑性指數、壓實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等指標。施工時應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內,以利壓實。
4.3.2 壓實度及壓實標準
土質路基壓實度按照相關規定均采用重型擊實標準控制,壓實度不低于下表值。
4.4 土方挖方
挖方路段邊坡坡度為1:0.5。根據路塹深度、長度以及地形、土質、土方調配情況和開挖設備條件確定開挖方式,當路塹較淺時,采用單層橫向全寬挖掘法;當路塹較深時,橫向分成幾個臺階進行開挖;路塹既長又深時,縱向分段分層開挖,每層先挖出一通道,然后開挖兩側,使各層有獨立的出土道路和臨時排水設施;在開挖過程中不得亂挖和超挖。無論工程量多大,土層多深,均嚴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在開挖中出現石方時,要測量土石方分界線,并保存真實資料,及時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邊坡,并報監理工程師批準。
4.5 砂礫墊層的施工
4.5.1 砂礫墊層的施工程序。驗收路槽運輸天然砂礫推土機初平測量放樣人工配合平地機整平碾壓成型。
4.5.2 材料要求。墊層天然砂礫要求其通過0.075毫米篩孔的顆粒含量不得大于5%。最大料徑不得大于60毫米,要求砂礫為級配砂礫,砂礫中礫石的壓碎值大30%。
4.5.3 施工方法及要求。將天然砂礫的符合性試驗數據上報監理工程師,經批準后方可使用。對所取的天然砂礫要滿足一定級配,便于碾壓成型。正式攤鋪砂礫墊層前進行試驗路段的鋪筑,確定松鋪系數,從而確定松鋪厚度。碾壓完畢后,檢測其壓實度,壓實度要求不低于95%。壓實度沒有達到設計時,找其原因,進行處理,直至達到規定壓實度時為止。
結束語
在新城區的道路和配套設施的建設中一定要對施工的程序和施工的質量予以嚴格的控制,施工技術必須要符合合同中的建設標準以及工程建設中不成文的一些規定,只有這樣,公路的建設才能更有質量的保證,新城區的運行才能更加的順暢,人們的生活質量才能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