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1 17:24: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三歷史重點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政治歷史地理綜合組工作總結
本學期校領導和教導處的領導下,在全體老師的努力下。順利完成了各項教學教研任務,并緊跟新課改的步伐,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認真進行理論學習。
本學期圍繞新課程學習了許多優秀文章和新課改精神,重點學習了《課程標準解讀》和中考考綱等。每位認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理論學習,并都寫了。
二、抓教學常規。
本學期學校的重點工作就是抓課堂教學常規工作,所以全組全體老師都非常認真的貫徹學校的精神,都能做到課前認真備課,課堂上認真的上課,課后認真批改作業。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動中我們都會提及這些常規,并且進行強調,使全體老師不斷的去規范自己的行為,以達到提高業務水平的目的。
三、抓教研組風氣建設。
在開學初本教研組就提出一項要求,那就是力求每一次教研活動中讓每一位老師有所收獲。因此教研組全體老師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并且做到每次活動都有記錄,目的就是絕不讓教研活動流于形式,我們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然后做到讓集體水平得到提高。具體做法就是每次活動都有主題,都有中心發言人,也有各位老師的各抒己見,也有最后的匯總,任務布置下去后要有具體行動的實施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改善教研組“散”的局面。
這學期工作的重點就是初三歷史、政治,初二地理教學工作,教研組老師集體討論了初三備課組和初二地理備課組重點抓的幾項工作
1.實行集體備課制度,堅持不集體備課不上課的原則。
2.堅持教學案一體化。
3、強化鞏固基礎,堅決拿住識記層次的得分。
4.組構章節知識體系,重視知識與能力的整合。
5.適度關注熱點問題與相關歷史政治知識的聯系。
6、加強對主觀題審題思路和方法的培養,提高學生審題、解題的能力。
7、及時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8、認真作好練習的批改和評講工作
9.靈活滲透新課改理念,適當引用新教材的有關內容。
10、認真踏實做好每項工作,以高度的責任心、高尚師德感化學生;經常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
11、加強學習交流,拓寬信息渠道
五、開設校內校際的公開課。
本組每一位老師也都開設了校內公開課,每位老師都做了精心準備,課堂教學效果整體來說是十分好的,全體老師真正做到了互相學習,并且非常坦城的指出各自的不足之處,通過評課,青年老師也不斷得到鍛煉,不斷成長起來。
一、五件最滿意的事情
1、課前充分備課:潛心鉆研每一節課。
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生動高效:精心上好每一節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一般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學困生回答。桌間巡視時,注意對學困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課后及時做課后記,找出不足。
3、真誠對待學生:用愛心和責任心感動學生。
師愛是教育的"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丑小鴨"同樣也要愛。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于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4、狠抓班級學風:讓學生愛上歷史課。
我所教的四個班,學生比較喜愛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怕老師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也因為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里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5、反思感悟教學:努力打造優秀的自己。
平時積極參加校本培訓,認真閱讀各種教育教學刊物,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做好筆記,寫好心得體會,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配合運用“學、展、點、練”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認真總結教學經驗,通過不斷的反思、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學期,結合教學實際,我不斷思考,及時總結經驗,并發表文章《情境----歷史課堂活力的源泉》。
二、最值得肯定的三點變化
1、積極熱情融入
剛剛來到新的學校,不管是教學工作,還是班級管理實務都較原來的學校忙的多,尤其是學生住校,又要管理好學生的晚自習、又要處理好宿舍情況。在初三歷史面臨結業的情況下,領導學生復習、為學生明年升學做好準備的確有時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初三課程緊、科目多,歷史任務重,時間難于保證任務完成情況下。真可以說是:忙得昏天黑的,我深深體會到奉獻的含義…..我咬牙克服重重困難,天道酬勤,我所帶的七班由11名進到6名,從而大大激發了我的工作熱情。
2、大膽改革教法
把學生教好,讓學生成功,是每位教師最大的心愿、最高的榮譽。對于課程改革環境下的教師,僅僅有一桶水是不夠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我在認真學習“生本教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改革歷史教學的新方法,從創新課型上下功夫。我特別注意課堂的趣味性,根據班情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注意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歷史學習中來;努力讓學生在正確認識歷史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形成完整而系統的歷史體系,培養其正確認識、辨析、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3、做好培優補差
注重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三、存在的兩點不足
1、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還遠遠不夠深入,今后要加大步伐。
2、課后反思還需要務實和具有針對性,今后要扎實有效的進行反思感悟,形成論文爭取發表。
四、給自己提出三條優化工作的建議
1、繼續深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爭取在學業水平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2、課堂上注重小組評價機制的扎實有效運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
3、對學困生多一些關心,多一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與責任心,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有更大進步。
1.非常關注對歷史主干知識的考查,突出試題的基礎性。
2.體現開卷考試特點,考查理解能力,突出知識遷移能力的要求。
3.關注對歷史主題知識的考查,主觀題一般由專題方式呈現。對教材內容重新進行了整合,知識的跨度比較大。
4.考查政治、經濟、文化史的比例分配合理,經濟、文化史內容有所增加,不單考政治史,平時不太考的如文化史、科技史等也有所涉及。
5.注意從不同角度對某一重點知識進行考查,注意細節,而非完全主干。
6.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相結合,突出對三維目標的考查。
7.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現實,關注社會時政熱點問題,體現與時俱進。
8.運用大量史料、圖片創設新情境,考查學生在新情境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對學生審題能力、閱讀材料能力、表達能力有較高要求。有些從材料中直接概括答案,對表達能力要求較高,體現人文學科特點。
10.對平時歷史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做好初中與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
如此看來,新課程改革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必須得到落實,各種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必須得到規范,教師的歷史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必須相應提高。
二、新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反思
1.重視歷史學科。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相對于一些自然科學科目來講,它的現實應用價值也許較小,但它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公民素養等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考對學生歷史學科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不重視,不愿投入時間,那么成績的提高從何談起?
2.繼續貫徹新課改。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研究學習新課程標準,樹立新的理念,形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體系。教學理念上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高度重視課堂。課堂是師生教與學的第一陣地,加上課時的限制,每周兩節的歷史課就更顯得珍貴。課堂目標應定位準確(目標定位合理、內容安排科學、教法設計可行);課堂要高效率(講得高效、問得高效、教學手段高效、當堂鞏固);課堂要互動生成(注重過程,精心構思,巧妙設計,每一教學活動都注重調動學生主動參與)。
4.關注學生的學習。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習過程。在教學中要隨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指導,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概念,提高基本能力,了解基本理論,并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
5.規范練習、考試。對于平時的各種學案,尤其是期中、期末考試,都應根據中考要求進行一定的改革,不能一成不變。
6.除了正常的歷史教學外,還應多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如通過歷史知識競賽、歷史劇表演、歷史活動課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整個初中歷史教學來講,初三一年的歷史教學是最關鍵的。與初一、初二的教學相比,其有一定的繼承性、連續性,也有其特殊性。
三、初三歷史教學經驗總結
1.研究中考試題、中考說明。在初三正式開學之前,初三教師就應認真研究當年中考試題,了解中考命題特點,把握命題方向;還應仔細研究中考考試說明,對知識點識記、理解、應用的層次心中有數,在今后的教學中突出重點、難點、易混點,做到有的放矢。教師還應多做幾套中考真題,提高對試題的敏感性,也提高自己今后的命題水平。
2.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合理分配時間。初三一年既要完成新課教學,又要有效復習,時間非常緊張。提前制訂計劃很有必要,包括世界史新課教學、第一輪基礎復習及綜合復習、解題訓練等,都應仔細規劃,不能前松后緊。
3.平時教學夯實基礎,注重提高能力。基礎知識仍是中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新課教學中,要扎扎實實地將基礎知識講授落到實處。教師還應把握住知識點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4.增強綜合意識,做到融會貫通。在教學中應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引導學生前后聯系、不斷比較,形成認識,提高能力。
5.加強中外歷史的聯系。初三歷史學習要面臨六本書,古今中外,中國史與世界史相互交融,要把中國歷史放在世界歷史發展大環境中去學習,也要將世界史與中國史進行對照。
6.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開卷考試。開卷考試就不用背書,甚至不需要努力學習歷史,這是存在于許多學生中的思想誤區。用具體事例讓學生認識只靠臨場翻書是不行的,要適當識記一些基礎知識,同時要加強理解與應用。
7.整個復習過程循序漸進。初三歷史復習一般分為第一輪基礎知識、第二輪專題綜合、第三輪強化訓練。每一輪復習都有一定的針對性,要有所側重。
8.聯系時政,關注熱點和焦點問題。以史為鑒是歷史學習的基本目標,不能孤立地、呆板地學習歷史,要將所學知識與當今社會重大熱點問題相結合。從歷史的角度看現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2-0166-01
初三學生因為要參加中考,所以他們需要全面復習中國和世界的古代史以及近現代史,這種全面復習有著范圍廣、跨度大、時間緊的特點,學生要在短短的10來節課時中復習完6本書中全部的知識點,這會讓學生出現復習戰線拉得太長,知識點遺忘過快的弊端。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會有效避免上述問題。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認識。
1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提高復習課的課堂效率
由于初三歷史復習課的考點知識較多,而傳統復習課里,教師只會一味采用講授法,從頭至尾不停地講解知識點。學生很難通過教師的口頭表述,理解清楚6本歷史書中知識點的脈絡順序。這樣的復習過程顯得毫無生氣,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還會導致學生產生一種厭學心理,從而影響到整個歷史課的復習效果。因此改進復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歷史復習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對此我們可以在初三歷史復習課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重現歷史情境,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能夠適應學生情感需要的學習情境,而這種貫穿于整個復習過程的,具有完整特性的歷史再現情境,會讓學生始終置身在歷史情景中,從而引起學生們個人情感認知的不斷地變化,最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助于學生梳理考試知識點,激活已有的知識積淀
初三歷史復習課中會列舉很多個考點,每一個考點又會對應多個知識點,而這些考點知識則來源于初中6本歷史課本全部知識點的壓縮和提煉,它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簡潔性和重要性。正是這種特性使學生在復習時能夠抓住要點,縮短復習周期,節約復習時間。如果教師在復習課堂上逐條梳理講解這些重點,必然會占用復習課中大多數時間,使學生當堂訓練以及鞏固練習的時間相應減少,自然而然地學生的復習效率也受到了影響。
因此,在初三學生上復習課時,教師完全沒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講解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反而可以直接用多媒體將這部分知識點演示出來,讓學生自己通過教師所演示的內容去梳理、記憶。對于一些相對復雜的重難點知識,我們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幫助學生建立并梳理歷史知識體系,而這個過程對學生掌握上述知識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在復習《隋大運河示意圖》時,可以將地圖用PPT展示出來,首先在PPT上閃動一條南北縱向的大運河主線;其次浮現出一張張修建運河的假想圖,通過這個假想圖告知學生,運河是依靠200萬人手工開鑿的;緊接著在地圖上閃爍洛陽、涿郡、余杭三個地名,然后從北到南依次閃爍永濟渠、通濟渠(北永南通)、邗溝、江南河四個河段。最后橫向閃動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條河流,并告知學生隋大運河溝通了上述五大水系,促進了它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這個PPT可以很輕易的將這部分知識點總結為1、2、3、4、5,這樣既幫助學生生動形象地記住了重點內容,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3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助于學生突破復習的重難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由于歷史這門學科具有過去性和客觀性等特點,導致課堂上有些重難點知識,難以憑借教師的口頭描述講解清楚,這時只憑借傳統教學手段將很難突破這些重難點。然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重難點制作成課件,則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將無聲變為有聲,借此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進而加深理解形成記憶。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中國特區的設置以及對外開放的擴大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我國是怎樣由點到線再到面,最后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是復習中的重難點,對此學生經常混淆先后順序、搞不清具體的演變情況。針對這個重點問題,我會把來源于互聯網的淺顯資料收集整理成一張我國對外開放形成示意圖,并利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演示出來,學生觀看后就會清楚明白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演變過程,以此收到了很好的復習效果。
4依靠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增加學生課堂練習容量,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傳統的歷史復習課上,學生的隨堂練習有著題目形式單一、題量不足、知識點擴概范圍不夠廣,而這些問題顯然不利于學生對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復習。如果在復習課中引入多媒體教學,那么就能改變上述不足,使學生的課堂練習形式煥然一新,讓更多的題型進入歷史復習課堂,從而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利用多媒體還可以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增加隨堂練習的時間,這樣可以加大課堂練習的密度和容量,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每個學生的解題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初三歷史升學考試的內容比較多,歷史知識點覆蓋面廣,需要學生認真去梳理各專題的內容,找出它們的聯系。中考是一次選拔性考試,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比較高。那么,該如何去復習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要提高歷史成績,抓好初三歷史總復習,應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回歸課本,夯實基礎
課本是中考命題的根本,也是復習備考的依據,學生只有熟悉課文、打好基礎并以此為前提培養能力,才能應對各種變化。離開了基礎,能力只是空談。復習的第一階段,教師在課上要引導學生注重課本的閱讀,從中掌握最基本的史實、最基本的概念,按照每課過關、單元過關、講練結合的方法,講清每一單元的歷史發展基本線索、階段特征、關鍵史實、重要概念及相互間的內在聯系。在每個章節串線的基礎上,再把整本書串成一條線索。實踐證明,抓點理線,便于將歷史知識要點化、線索化和條理化。因此,抓住了點,復習便有了針對性;抓住了主線,就可以以線相串,記住各個部分的知識點。需注意的是:復習課不是上新課,復習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識層面上,必須對基礎知識進行必要的拓寬、深化。我的做法主要是印發考試說明給學生,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分識記、理解、運用三個層次,詳略得當。
二、加強主題練習,培養基本能力
由于學習知識的增多,學生很容易將一些相近的知識點記錯、記混淆。因此,在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把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分成主題進行復習鞏固。在加強主題復習時,要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系和前因后果的分析,要引導學生宏觀把握歷史知識,最好是讓學生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使前后所學知識相互遷移,形成新的主題、新的認知結構,從而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每一主題復習完后,要通過專題練習,特別是材料題的練習,來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從文字材料中找出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中的信息。每復習完一個主題后,就要從各地的中考題中找出類似的材料題來練習,從當地以前所考的材料題中,選擇性地出一、兩套模擬題來測試,看學生是否掌握了該主題的內容。
三、綜合復習,針對訓練,突出重點
這一階段的復習,一方面進行綜合復習,查漏補缺,突出重點知識。復習內容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點帶面。另一方面要進行強化訓練,通過練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中考復習指導》是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的重要指導用書,要從中了解考試范圍、內容、形式、題型及其要求等情況,結合近年來的中考試題,把握考試的命題方向、難易程度,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題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練題形式要多樣化,但不要搞成題海戰術。通過講解和練習,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培養。
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同時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留心也可以學到歷史知識。因此,要密切關注當今與歷史有關的時政熱點問題,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聯系現實進行總結復習。
四、專題復習,關注熱點
綜合復習是使書本由薄變厚的一個過程,學生從中掌握了大量信息,但一時難以消化、吸收。為使學生真正掌握好基礎知識,迫切需要將其系統化、專題化整理,即將書本由厚變薄。其方法是在復習時重新組合教材,以歷史主干知識為樞紐,以線索為網絡,教師進行“縱橫”聯系,搭建系統的知識框架,及時把同類型歷史知識歸并起來形成專題。這樣,就可以清晰地掌握歷史的發展脈絡。歷史知識浩如煙海,在空間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內容上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系等方面……理清同一歷史時期各方面知識及其相互關系,就是橫向聯系。每一歷史事件又都有前因后果、前后發展、依次交替。如果我們把每個歷史事件前后串聯起來,使之系統化,就是縱向聯系。只有從宏觀上把握了歷史特征、歷史線索,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才能由點發展到線、到面,并進而構建起整體歷史知識網絡,獲取規律性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教有所獲、學有所得,使學生們輕松迎考,考出水平。
五、模擬測試,規范答題
為了使教學得到可持續發展,每年的中考題都會保留一些上年中考的知識點,題型不變,難度變化不大。我們可依照《中考歷史考試說明》,結合《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和歷史教材,參照以前的中考試卷模式,出幾套中考模擬考試題,完善學生的答題技巧和方法,適應中考的要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盡量減少失分,使自己升學不受影響。
通過模擬測試,主要提升以下能力:
1、提升學生答題的審題能力。通過仔細閱讀該題的題干和材料,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關鍵性字、詞,讓學生明確應該回答哪些問題,每一問題又涉及到什么事件、是這一事件的哪些方面、回答到什么程度、在什么范圍內作答。學生通過讀題、審題,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明確了該用什么知識來回答這些問題。
2、增強學生答題的有效性。這樣可教會學生對不同的答題語、不同的疑問詞作答時采用不同的語言風格,增強答題的有效性,從而教給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另外,在回答時要看清楚一個問題又有幾個小的問題,不要遺漏了問題沒有答,影響自己的成績。
3、加強學生答題的規范性。教會學生答題時要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化。答題的內容找到了,那么就要看分答題。有幾分就要答幾點。特別是一個問題里面有幾個小問題,在回答時更應該注意:每一小問題要分開答,不要一氣呵成,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段,讓閱卷老師去找答案;否則,由于沒找到答題要點而失分的可能性很大。
綜上所述,歷史復習需要進行整體歸納。在復習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制定出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復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質,從而提高復習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一句話,教師在初三歷史復習課上,只有講究復習策略,才能做到既減輕學生負擔又保證復習效果。
中考是高中選撥新生的重要制度,顯示出選拔人才的優越性。中考沖刺階段的學生,由于時間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很難找到適合自己歷史復習的方法,經常陷于盲目的題海戰中,但是歷史成績往往不盡如人意。歷史涉及的知識面非常的廣,如果僅僅是大量背誦或大量做題是不能提高歷史復習的效率,也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所以學生急需掌握一套歷史學習的方法,提高歷史復習的質量。教師要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積極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歷史復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1 深入
所謂深入就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的過程中,能夠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實現對教材的深化,將教材中的各種有效的信息內容能夠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來,以此對歷史各史實的內在關系進行充分的探討,增加對教材內容和重難點知識的掌握。另外,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對重要理論的研究,能夠透過歷史現象去發掘出問題的本質,盡量不要通過大量的題海戰術來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一)要“讀懂、讀精、讀深”教材
讀懂就是學生能夠將歷史課本中的段落、文章、插圖客觀的聯系起來,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尤其歷史知識普遍以理論性的形式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展現出來,具有很大程度的抽象性,不利于學生的記憶。所以學生要能夠對歷史事件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有效的聯系、歸納和總結;讀精和讀深就是要求學生學會主動挖掘課本中的隱藏知識點,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思維的深化,這樣可以提高初三學生的復習效率,為其中考奠定基礎。
(二)要遵循“重兩頭、輕過程”的原則
在學習歷史事件的時候,要注重對歷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記憶,并且明確該歷史事件造成的影響,至于歷史事件的過程是怎樣的只需要有簡單的了解即可。例如,復習歷史事件的時候,學生應該主要掌握1840年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斗爭的歷史背景,以及對我們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
(三)要“延伸知識,給疑難問題定位”
歷史知識中有很多重難點內容,并且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的翻閱歷史資料,抓住歷史資料中的主要矛盾,解釋課本中的難點。例如,在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時候,學生對什么是資本主義沒有準確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封建社會的市場資本的壟斷,然后講解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資產階級一部分人的手中擁有大量資產及大量廉價貨物,所以占得市場的先機,改變了封建壟斷的現狀,所以就產生了資本主義市場。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準確的找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定位,能夠主主觀分析類似的歷史問題。
(四)要“精選和設計習題、加大練習題的講評力度”
習題是提高學生復習效率的基本途徑,但是很多學生在演練習題的時候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選擇具有針對性的習題,在習題中體現歷史教材中的重點和把難點,有效的提高初三學生復習歷史的效率,并且能夠促使學生在習題的演練中,主動聯系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達到復習的目的。
2 淺出
(一)對比分析找出規律
在歷史復習的過程中,有很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克服死記硬背的局面,學會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總結和概括,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的關鍵詞句,使學生更能對歷史知識淺顯易懂。例如,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與聯系起來,抓住二者之間的共同點,如:社會主要矛盾都是外國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革命主力都是人民群眾等。然后分析不同點:基本上是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領導者是無產階級。果實被竊取,革命任務沒完成,社會性質沒改變。最后,讓學生抓住的勝利成為社會主義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是必然結果等知識的關鍵點,加深記憶。
(二)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現象、歷史本質、歷史發展規律
歷史事件是非常復雜的,歷史的發展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學生需要抓住歷史的客觀因素和歷史發展的規律,也要看到歷史結果的主觀性和普然性。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剖析歷史意義,看清歷史活動的本質,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結合起來去看待歷史問題。例如,神學史觀,英雄史觀都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意識產物,不能主觀臆斷的判斷歷史觀正確與否,應該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看待歷史現象,通過現象了解歷史本質,看到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一方面,在對歷史人物在歷史上活動進行分析時,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對歷史人物在階級上的屬性進行準確的定位,值得一提的是階級屬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由歷史人物的出身決定的,而是取決其本身的言論偏向于哪個階級。另一方面,利用階級本身的屬性對評判一個歷史人物或者團體,如的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與軟弱的資產階級有很大的關系。另外,要站在時代和階級的角度上對歷史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切記不要帶過多的個人主觀色彩,基于歷史時代和階級本身的差異性比較明顯,所采用的方法、所持的觀點以及代表的立場均會有顯著的差異,由此得到的結論和認識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如:我們在評價和認識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和“輕徭薄賦”等政策時,需要看到的歷代封建君主在統治初期往往比較重視前朝滅亡的原因,并且還會從中吸取一定的教訓,而這些教訓通常會以各種政策的形式被推崇出來,其根本目的主要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更好的實現對自己所代表的統治階級利益的維護,進而有助于封建地主階級統治地位的穩固。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階級和制度本身的腐朽性,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王朝的盛世都是短暫的,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它終究會被先進的統治階級所取代。
(三)擺脫死記硬背的泥潭,掌握歷史學習的技巧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站在歷史的角度去分析歷史教材中的知識和問題,才能吃透歷史教材中的內容,擺脫死記硬背的復習方式。例如,歷史年代記憶的時候可以將公元零年作為對稱軸,進行前后對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后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后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則是唐武宗會昌元年等,提高復習歷史的效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僅僅依靠大量背誦或大量做題無法提高歷史復習的效率,所以初三歷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讀懂、讀精、讀深”教材,延伸知識,給疑難問題定位;對比分析找出規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現象、歷史本質,擺脫死記硬背,做到對教材“深入淺出”的復習。
參考文獻
中考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如何利用好這幾個月,爭取一個滿意的結果,科學合適的方法是必要的。在初三歷史教學十余年的摸索中,總結出一些略有成效的復習方法,希望能與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共享。
一、重視加強思想教育,重視歷史學習
初中歷史老師是比較難當的,學校把歷史作為副科看待,不僅增加了歷史老師的教學難度,而且也使學生心理形成一種輕視態度。初一初二不重視,沒有對歷史形成知識化、結構化、系統化,從而使初三歷史教學走向畸形,初三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很累。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所以我經常給我的學生加油!
1.下課與學生談心聊歷史名人、歷史電視劇,課上有時還有聊聊歷史發展,引導學生多多關注歷史,用歷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只要學習態度端正,歷史同樣也是會學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引導學生走出開卷考試的誤區,開卷不是滿無目的的抄書,不用記憶,書中自有答案,不用思考等。即使基礎差,只要你加倍努力,歷史知識你會一個個學透,學以制用。在我的努力下,很多學生愿意學習歷史,研究歷史,這樣更不用懼怕中考了。
二、重視考試說明,綜合鞏固復習
結合考試說明來進行復習,我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為考試說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針。考試說明所要求的知識層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層次。
1.牢記基礎知識和基礎觀點,加強訓練,夯實基礎。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2.重視整體把握,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單元知識結構,專題知識結構,歷史知識是一個知識網絡,孤立地掌握零碎的知識,難記也難理解,無法學好歷史,依據考試說明,復習是必須注意知識的點、線、面注意整體的把握。例如,西方列強先后發動了兩次,,,中日戰爭(即日本)等。復習中,要落實到每一個知識點,即熟知每次戰爭爆發的背景、時間、經過、結果、影響等,做到點線面結合,復習到位。另外,專題復習不僅要縱向聯系,還需橫向聯系。例如,復習資本主義社會的兩次工業革命這一專題時,同學們可以橫向思考:這兩次工業革命分別給中國帶來什么了影響。橫向思考可以讓同學們認識到:中國是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影響著世界,同樣世界也影響著中國。
3.重視知識的橫縱聯系,復習時必須通過橫縱聯系,用多樣的比較視角,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了解歷史全貌。例如,復習中國近代史,列強侵華是一條重要線索。近代列強不斷侵略中國,企圖把中國變為它的殖民地,這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是資本主義國家開拓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4.關注周年大事,與時政熱點相結合。例如,1954年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印度和緬甸總理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復習時要結合當今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對解決國際爭端問題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重視答題技巧是關鍵
1.選擇題是根據教材內容、情景設置的題干和四個不同選項組成,所要求的知識面比較大,能夠比較全面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知識的準確性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選擇題的方法是:首先,要認真審題,找準題干中的中心詞和備選項的敘述,以作出準確的選擇,根據關鍵字可以幫助你理解試題;其次,根據題型特點,可以采用排除法和使用最佳選擇法。
2.材料解析題是考查學生理解問題能力、歸納史實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題型。材料的選擇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超越教材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既沒有完全脫離教材,又是教材的繼續與延伸,即知識的遷移,這是材料解析題最基本的特點)。解答材料解析題的方法是:首先,是閱讀材料,必須作到“讀懂、讀透”材料,不僅從文字上讀懂,而且要從歷史角度讀懂材料。把材料放在歷史的背景下和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去閱讀理解材料。這樣,才能作到對材料胸有成竹,得心應手。其次,是審讀設問,弄清命題者的意圖所在,明確各題的不同要求,按要求解答。再次,是處理好設問與材料、材料與教材、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系,從材料出發,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主題,組織材料解答。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116-02
數學是哲學思考的前提或基礎。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們對數學的研究都總是在一定的哲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數學,根源于實踐,又自覺或不自覺地充滿著辯證法思維。現代基礎教育中初三數學的總復習工作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又離不開唯物辯證法的正確指導。
1 初三數學總復習中哲學思考與應用的重要性分析
哲學與數學學科的關系。哲學與包括數學學科在內的具體科學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二者主要是研究對象不同:哲學是關于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研究整個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質或規律;具體科學研究世界某一具體領域的本質和規律,數學則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和規律。另一方面,二者又緊密聯系: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總結或反思,而又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當然也為數學提供方法論基礎。
哲學對初三數學總復習教學的價值。現實中的初三數學教師掌握哲學原理并將其應用于總復習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在數學教育實踐中,哲學思考有助于促使教師形成正確、系統的數學教育觀,把握各種數學現象的本質,辯證地認識數學問題,增進數學教學工作的效果;有助于加速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靜態、絕對主義的數學觀向動態的、相對的社會性數學觀轉變。另一方面,初三數學總復習如果在正確的哲學思想指導下,有助于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實施與落實;有助于科學地系統、完善、深化和熟練運用所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從實際出發,鞏固、消化、歸納數學基礎知識,有效地再學習教材知識,以達查缺補漏之功效;有助于培養學生系統、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運用能力以及善于總結規律與不斷創新的能力,切實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 初三數學總復習中指導思想的哲學思考
2.1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現狀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初三的數學總復習中,務必從現在所教學的班級的學生學習實際即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薄弱環節或學習效果出發,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特點,因材施教。
其一,根據初中數學課程標準與中考考試說明的現實要求出發,把握教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要明確初中數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的三個層次,要求學生“了解”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分類、化歸、類比和函數的思想等,要求“理解”的或“會應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數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和圖象法等;教師應牢牢地把握住這三個層次的“度”,不要任意拔高或加深。例如,關于初中幾何中的“反證法”教學思想,只能定位在課程標準的“了解”的層次上。同時,要研討中考數學題型,探究中考命題規律,把握命題的動向,分析歸納概念性、技巧性、多解性、隱含性、閱讀性試題與解答題、作圖題、應用題以及開放性、探索性、存在性試題等,借以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二,根據初中數學教材的現實內容出發,準確把握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在初三數學總復習中,第一輪的復習要按照初中數學知識體系,把全部內容歸納成數與式、方程(組)或不等式(組)、函數及其圖像、統計初步、線段(角)與三角形、四邊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圓等知識專題或知識單元;要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質、基本技能和數學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學,讓學生真正在腦海里形成比較完整的初中數學網絡結構。
其三,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的掌握程度或薄弱點出發,有針對性地精選題目練習。
2.2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實踐規律和認識規律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要求我們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教學工作中充分練習。認識運動的總規律認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而每一次認識都比較地上升到高一級的階段;這要求我們必須在教與學的實踐中反復練習以不斷探索與強化知識。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這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唯物辯證法認為,人類認識的秩序是從矛盾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導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幫助學生善于總結數學規律,按照規律解決數學問題。
其一,要力求講練結合,少講多練;精講精練,集中演練;專題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重點問題反復練,疑難問題天天練。應該注意的是,選擇的習題要有“六性”即目的性、典型性、規律性、啟發性、靈活性和綜合性。例如,關于角平分線定理的證明及其應用,圓的證明題中圓周角、圓心角、弦心角、圓冪定理和射影定理等的應用都是應重點把握的常考的綜合性問題。
其二,要充分讓學生自思自疑自問自練,在“戰爭”中學會“戰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數學觀念,讓學生積極思考、實踐,在探索中得到知識;要重視“問題情景”的創設,改革課堂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現規律。要加強基礎知識與實際應用問題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與數學建模的能力。
其三,要學會總結歸納,舉一反三。
3 初三數學總復習中教學方法的哲學思考
3.1知識的整理,要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
在初三思想總復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用全面(矛盾)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觀點指導學生依據基礎知識的相互聯系及相互轉化關系,對知識系統歸納或整理,以使知識有條不紊、學生有效把握與效率提高。
例,在復習初中代數時,可整理為3部分
(1)函數的定義、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
(2)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二次不等式。
(3)統計初步等。
3.2例題的設計,要貼近社會生活實際
人們常說,學以致用。在初三數學總復習中,特別是應用題的設計要體現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關于實踐第一的觀點。題目的取材應盡可能聯系社會生活,并具有新穎性、鮮活性。數學的應用性題目,如果不反映社會實踐和服務社會實踐,那么它就會失去其應有的社會價值。
例,可以聯系金融危機狀況下的某些商品積壓降價問題設置題目:某公司的mp4標價為185元,若降價以八折出售(即優惠20%),仍可獲利15%(相對于進貨價),則該mp4的進貨價是多少?
3.3解題技巧的點撥,要靈活運用哲學方法
3.3.1運用聯系的觀點看數學
“數學是一個有機體,它的生命力的一個必要條件是所有各部分的不可分離的結合”。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的話深刻地揭示了不同的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性與唯物辯證法關于普遍聯系的觀點。為此,我們在初三復習課的教學實踐中應自覺應用聯系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注意把握數學現象的整體部分、因果、直接間接聯系。諸如,在研究一次函數時,我們可以聯系乘法公式類比考察;在研討二次函數的有關性質時,我們可以聯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性質作類比考察。
3.3.2運用全面的觀點看數學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矛盾的雙方既同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因此,在初三數學總復習中,要學會用矛盾的觀點全面地看待或揭示數學問題。
例,初中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根據圖象和解析表達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質(k>0或k0、k
數學實踐是不斷發展的,解決初中數學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也有一定的規律性。這就需要我們的初三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不斷地循序漸進地思考,創新思路,深入淺出地總結解題技巧或解題規律并指導進行相應的練習。
4 結語
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實踐與不斷創新的數學命題,我們的初三數學教師理應在初三數學的總體復習中必須不斷地自覺學習和自覺運用辯證唯物與唯物辯證的哲學思想去創新思維,圓滿地完成新的課程標準賦予我們和我們的學生的神圣使命: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數學觀,努力在新時代培養出適合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偉.初中代數解題方法與分析(九年級)[C].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9.
(一)按課本章節體例對教材內容展開全面梳理,著重培養學生閱讀概括、史論結合闡釋歷史的能力。
第一輪教學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每一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認識,把每一具體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背景、起因、經過、內容、性質、結果、影響、意義、局限、教訓、特點、成敗之因、歷史啟示等搞清楚,并理清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掌握歷史事件的本質特征,要求全面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使教材知識結構化、體系化。為此備課組編了每一單元的學案,通過一些圖示法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這一輪教學任務較繁重,教學速度比較慢,這就決定了此輪應著力基礎的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開展專題、國別史復習,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第二輪教學旨在通過按某一方面或某一國家、地區分類綜合考察歷史,幫助學生理清歷史的內在聯系,揭示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內在規律,進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使學生能真正全面鞏固所學知識,形成大跨度之綜合比較的歷史思維能力。如處理《》這節內容時,可將其放在中國近代探索史中考察,引導學生比較前后期的變化,從、、到。說明前期是終結之時的重大事件。最后引導學生把新文化運放到世界歷史的進程中考察分析,中國發生于世界近現代交替時期,明顯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后期轉為宣傳,為做了思想動員。
(三)回歸教材進行復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評價能力及論證能力。
最后一輪教學旨在提綱挈領地幫助學生弄清整個歷史教材的基本內容、重點和關鍵,明確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當然此輪不能成為第一輪的單純翻片,否則就不能保持學生記憶的積極性和復習興趣,達不到這輪復習的目的。應該引導學生在紛繁復雜的歷史知識中理清發展線索,提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是十分重要的。再把平時學生作業中反映出來的疏忽或不易搞清的地方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的歷史認識再次得到升華。采用的方法就是翻課本,碰到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這樣就使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不斷完善,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并結合對中考的復習把握,對于重點問題落實到位,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要求他們考前對重點問題必須全部掌握。
二、課上自主學習
初三教學任務繁重,應指導學生課上自主學習。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保持歷史課的生動性。
反思教學,課堂形式創新不夠的問題仍然存在:由于中考歷史考試內容包括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教學內容較多,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過快,教學方法不夠好,很多時候都是老師“一言堂”,課堂上每樣環節老師都包干,都是老師在匆忙地講,學生靜悄悄,預設教學目標往往很難實現,學生得不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應積極營造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從而實現教學預期目標。每堂課根據學生情況,設置問題,學生討論回答,有些重點難點要多請一些學生回答和復述。我常常看到這種情況,明明這個問題課上講過幾遍,學生做題時還是錯,關鍵在于學生沒有聽,通過不斷提問,師生互動,不失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辦法之一。歷史學習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不僅要識記而且要理解,如選擇題、材料題學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這就要求老師平時默寫時,不能單一地按照書本的知識以填空形式進行檢測,一定要以靈活多樣的方式檢測學生一堂課的內容。如第一輪中,根據編定學習提綱,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明白看書時應抓住的基本線索。再次,引導學生概括本課主要內容,弄清歷史事件的聯系與實質。指導學生概括歷史事件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掌握概括的要領,即全面、扼要,抓住本質、重點。最后,讓學生形成本課小結,使學生弄懂史論結合的方法有先史后論、先論后史、史中有論、論中有史等。
又如專題的復習,老師習慣包干一切,把每一專題老師整理好發下去,讓學生背誦后默寫,上課流程枯燥乏味,背了不久就遺忘,更不會活學活用。啟示老師可以把專題的題目告訴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因為是學生通過翻書自己整理的,相對而言容易記憶,老師只要配以相應的材料題即可。
(二)有的放矢,分層次布置教學任務。
最后一輪復習時,很多學生已經掌握得不錯了,這時要加強題型的訓練,尤其注重解題技巧的訓練。師生錯題歸類、原因歸析,對所有錯題進行分類,如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運用不靈活,對歷史概念理解不清,對題干中的關鍵詞缺少重點分析等。對錯題分析,可以采取生幫生的方式,教師進行點撥。對于錯題率比較高的題,教師重點講解。通過講解引導學生對錯題總結,避免以后在做同類題中再失誤。每類錯題講完后,要進行同類題的變式訓練,讓學生靈活運用剛剛學到的解題方法,達到學以致用。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要認真做,然后學生展示,師生點撥,最后師生共建結果。對一些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的學生,引導他們回歸到一開始的學案,利用學案結合書本,仔細讀,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Review Methods of Ninth Grade History
Abstract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ninth-grade, time is tight, heavy task, how to co-ordinate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review of the limited time each ninth-grade history teacher must solve the problem. Develop a plan for the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guiding students to master effective review method, learn to integrate knowledge, the formation of thematic understand divergent thinking, and point to an area, so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review the historical course, to get good grades in school examination.
Key words history class; ninth-grade; review methods
1 科學制定歷史科目復習計劃
1.1 吃透“課程標準”及“考試說明”,用以指導學生制定科學的復習計劃
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綜合了歷史、文化、、地理、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是一門培養學生對整個歷史知識系統的綜合認識為目標的課程。因此,作為復習課程,教師自己首先要認真學習研究課程標準、仔細研究考試說明,把握考試方向與綱領。這只有吃透了課程標準,精研了考試說明才能在指導學生復習的時候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突出。整個初中歷史課程的內容包括主要包括了:一、我們生活的世界;二、我們傳承的文明;三、我們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主題一“我們生活的世界”主要講述社會是怎樣的,這是對我們的社會生活要素的整合;主題二“我們傳承的文明”主要講述社會為什么是這樣的,這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史實的整合;主題三“我們面對的機遇與挑戰”則講述社會應該是怎樣的,這是對當代社會所共同關注的問題的整合。這三個主題既互相緊密聯系,又各有側重點,它們對學生學習目標的要求也各自不同。對于主題一我們主要要求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史料和基礎知識。對于主題二,則要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學會聯系與分析,掌握歷史發展、文明傳承的一些基本線索和規律。對于主題三,我們要更側重于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站在唯物歷史觀的角度上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把握了不同專題的不同側重點,我們才能指導學生制定科學的復習計劃。
1.2 指導學生制定復習計劃和方案
在把握住“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教師還必須根據九年級歷史課復習內容的龐雜,時間的緊迫等實際,從整體上為學生把握復習時間。在復習層次上要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等三方面加以考慮,并制定相應具體計劃與方案。復習形式上注意精講、多練、細評,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專題討論、個別輔導等。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復習計劃和方案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1)明確復習目標和落實測試目標。在指導學生制定復習計劃和方案時,要讓學生明確復習要達到什么的目標,這個目標將通過什么方式來檢驗。復習的目標我們可以“四化”來概括:一是歷史知識回憶重現, 使知識鞏固化,二是歷史知識查漏補缺, 使知識完整化;三是歷史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四是歷史知識綜合應用,使知識實用化。明確了復習目標才能使學生在制定復習計劃和方案時有目標、有方向。同時學生也才能根據教師定下的目標和檢驗方式來確定具體的復習內容與方式。一般來講,復習的目標測試主要以課堂練習、反饋糾正為手段。注意做到精選習題,定時定量,及時評講,查漏補缺。
(2)注意指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復習模式。這里注意要做到“四抓”和“四忌”。“四抓”主要是指在復習中要指導學生:一抓歷史知識的回憶,二抓歷史知識的對比,三抓歷史知識的延伸,四抓思想方法的領悟。“四忌”即在指導學生復習時要注意:一忌沒有重點,平均使力;二忌盲無目的,陷入題海;三忌沒有規劃、臨陣磨槍;四忌壓力過大,勞逸失度。在復習中只要注意做到“四抓”就能建立起有效的復習模式,掌握正確的復習方法,避免“四忌”就能在復習中少走彎路,從而達到高效復習的目的。
2 優化專題、整合知識
九年級的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歷史基礎知識和信息,但一時難以理解、吸收,更談不上運用其來解決問題。要在復習中幫助學生達到運用所學歷史知識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目的,需要指導學生將所掌握的歷史知識進行系統化、專題化。具體方法就是在復習時以歷史主干知識為樞紐,以歷史線索來編制知識網絡,進行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系,重新整合教材內容,把同類型歷史知識歸并起來形成歷史專題,這樣就可以清晰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
世界近代史上不同國家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如尼德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俄國農奴制改革等,這些革命戰爭或者改革整合起來就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歷史專題。我們可以把各國發生革命或改革的原因、當時國內、國際的政治、經濟、思潮等進行對比和聯系,從而找出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爆發的歷史必然性,這就是通過歷史的橫向聯系形成專題,幫忙學生鞏固知識,并用以分析歷史問題。一方面,歷史上每個事件都是前后聯系,一脈相承,把每個歷史事件前后聯系起來,使基礎知識系統化,這就是歷史的“縱向”聯系。這種專題復習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復雜的歷史,使零散的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便于學生對歷史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歷史學習的綜合能力。
3 以點帶面,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九年級的學生在對所學的歷史知識具備相對完整的體系、穩定的框架的基礎上,教師可以以某個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為中心,引導學生利用發散思維,以與這個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接聯系的人或者事件為圓周,組成一個圓,我們稱之為母圓。圓心可以選擇那些歷史學科中最基本的核心人物或者重大歷史事件(即第一層次)。用同樣的方法再把引申出來的相關的人物或事件(即第二層次人物或事件)組成一個圓,我們可以稱之為子圓。
在歷史上起過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都可以做圓心,以突出重點,以點帶面。例如,中國時期的專題,用點以點帶面的復習法可以作如下設計:
以晚清重臣李鴻章為圓心,運用發散思維聯系到、、不平等條約等知識點,形成一個母圓;以為圓心,聯系到、、清末立憲、等知識點,以他們為圓心,組成一個近代中國各階層探索救國圖存的子圓。以不平等條約為圓點,以《》()、《》(第二次)、《》()、《》()、《》()為圓周,就可以組成中國半殖民地化過程的子圓。這樣通過李鴻章這一歷史人物,學生能夠有條理地歸納梳理基礎知識,打破章節間的界限,將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分析、總結,在原來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使各部分知識有機結合,使各個知識點連成“線”,組成知識“面”。
實踐證明,在九年級歷史的復習必須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幫助學生科學地制定復習計劃和方案,同時必須教會學生有效的復習策略與方法,使學生從死記硬背向主動識理明義轉變,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預期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