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3 10:55:4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十四五主要內容及意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產教融創”對接活動方案
為落實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目標,加快建設具有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紡織強國,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按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年初工作部署,制訂了2021年“創客絲路”中國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二屆紡織服裝行業創新創業項目“產教融創”對接活動方案。
一、 活動內容
1. 活動名稱
2021年“創客絲路 創新設界”中國紡織服裝中小企業
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二屆紡織服裝行業創新創業項目“產教融創”對接會
2. 主題及意義
“發現新生力 Discover Fresh Force”。
以“發現新生力”為導向,以金融投資為活力,以成果轉化和創客項目落地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或園區)為目旳,匯集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源動力,助推紡織服裝產業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3. 專題領域
聚焦“產業數字化(供應鏈)”、“產業數字化(消費升級)”、“材料科技”、“設計創新”等四個專題方向。
4. 申報主體
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集群、高職高校等,重點吸納中小微企業和創客工作室等。
二、 活動組織
1. 主辦單位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2. 承辦單位
紡織人才交流培訓中心、上海設界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3. 協辦單位
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協會、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中國紡織》雜志社、中國東方絲綢市場,桐鄉濮院針織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柯橋區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上海西虹橋商務開發有限公司等。
4. 評審委員會
行業專家及投資專家共同組成評審委員會,并擬請工
程院院士俞建勇為主任委員。
三、 活動步驟
本次活動主要包括“雙創”項目的網絡征集、初賽評審、專題復賽、現場決賽和項目“產教融創”落地對接推廣五個步驟。
四、 參賽要求
(一) 參賽主體要求
1. 企業組
(1)具有法人資格、與紡織行業有關的所有企業;
(2)參賽項目具有良好發展潛力;
(3)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無產權糾紛;
(4)無不良記錄。
2. 團隊組
(1)遵紀守法的個人或團隊(含注冊時間不滿1年的中小微企業);
(2)團隊核心成員不超過5人;
(3)參賽項目的創意、產品、技術及相關專利歸屬參賽團隊,與其它單位或個人無知識產權糾紛。
3. 機構組
(1)具有法人資格、與紡織行業有關的所有院校或科研單位;
(2)參賽項目具有良好發展潛力;
(3)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無產權糾紛;
(4)無不良記錄。
(二) 參賽項目要求
每個參賽主體限報3個項目(作品)。
五、 申報項目要求
(一)申報內容要求
申報項目具體內容包括:項目標題、專題領域、項目簡介、技術能力、商業能力、團隊能力以及包含吸納外部投資的商業計劃等。申報樣表及說明詳見附件1。
(三) 申報材料
通過報名網站申報電子版材料,同時郵寄一份紙質版材料,并在封面和承諾頁加蓋公章或簽字(團隊組)。
(三)時間安排
申報時間:2021年3月20日—2021年5月31日;
在線初審:2021年6月1日—2021年6月10日;
專題復賽:2021年6月11日—2021年8月20日;
現場決賽:2021年8月21日—2021年8月27日;
項目“產教融創”落地對接推廣:2021年8月底。
參加專題復賽和決賽的企業或團隊將在評審結束后公布到網站上及微信群;專題復賽、項目“產教融創”落地對接推廣活動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六、 大賽獎項
一等獎1名,獎金:100000元(含稅);
二等獎2名,獎金:50000元(含稅);
三等獎5名,獎金:10000元(含稅);
另設項目優勝獎、組織獎、創新企業家等獎項若干名。
一、二等獎項目將被推薦到工信部有關部門,參加工信部創新推廣項目庫;
七、 參賽費用
本次大賽不收取任何費用。
八、 賽后活動
召開第二屆紡織服裝行業創新創業項目“產教融創”對接活動(另行通知),邀請40余家投資機構(見附件2)參與,爭取產業資金支持,并落地產業園區、孵化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雙創項目落地。
九、 聯系方式
1. 中國紡聯紡織人才交流培訓中心
聯系人:王貴寶 010-85229671 手機13366819929
任姝瑾 010-85229514 手機17611671509
聯系郵箱:texhr@126.com 13366819929@163.com
申報網址:cnmaker.popshejie.com(3月20日上線)
2. 上海設界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聯系人: 溫麗霞 手機13774408946
附件:1.參賽項目申報表(樣表)
2. 本次活動擬參與投資機構名錄
附件1. 參賽項目申報表(樣表)
一
項目
名稱
要求
說明
1. 專題方向可選擇“產業數字化(供應鏈)”、“產業數字化(消費升級)”、“材料科技”、“設計創新”四類
2. 注重科學術語,避免口語化。
主要
內容
二
項目
簡介
要求
說明
1.突出項目創新特性;2.可用附件上傳跟項目有關的獲獎榮譽;3.項目成熟度自評
主要
內容
三
商業
能力
要求
說明
1.表述現有市場性;2對未來市場研判
主要
內容
四
團隊
能力
要求
說明
1.核心創客學識背景、專業特長;2.核心團隊人員分工及協同性優勢;3.創新機制
主要
內容
五
技術
能力
要求
說明
1.核心技術、專利屬性;2所處行業水平(國際、國內);3.專利特性
主要
內容
六
有關
需求
要求
說明
1.融資需求。包括額度、周期等;2.落地園區需求;3.其他需求。如政策、人才、行業資源等。
主要
內容
說明:1.每項主要內容,不得超過3000字,超出部分,可以附件形式支持。
2.產業數字化(供應鏈)指產業鏈中的數字化應用,偏向智造類,包括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提供生產效率服務體系和系統、供應鏈效率服務體系和系統;
3.“產業數字化(消費升級)”包括電商的營銷渠道變革、網紅渠道變革和營銷類服務體系和系統,比如虛擬模特、人工智能大數據等。
附件2. 本次活動擬參與投資機構名錄
序號
機構(簡稱)
1
幫實資本
2
北京同方厚持投資集團
3
大觀資本
4
點亮資本
5
東玖資本
6
紡織之光基金
7
高騰資本
8
光速中國創業投資
9
杭州同策云領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10
華納時代(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11
聚卓基金
12
昆仲資本
13
龍華星朗
14
民生銀行
15
寧波仁弘投資
16
璞聚資本
17
奇財務資本
18
啟賦資本
19
謙石投資
20
謙石星網產業基金
21
杉杉創投
22
上海東證桔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3
上海開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4
上海通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25
深圳市德迅投資有限公司
26
十方麟璽創投
27
思得投資
28
騰石資本
29
梧桐高創資本、1617科技孵化器
30
易津資本
31
寅辰資本
32
永柏領中創投基金
33
原點創投
34
浙控金誠
35
正海資本
36
知卓集團
37
中冶集團投資部
戲曲表演是一種獨特的歌舞表演。黃克保先生認為,戲曲表演的獨特性體現在它是“多種藝術手段的有機綜合。傳統的說法,把戲曲表演的藝術手段歸納為唱、念、做、打四個字,這是一種貼切的概括,把戲曲表演各種藝術手段的形態和性質都包括在內了……在戲曲表演中,唱、念屬于音樂范疇,做、打屬于舞蹈范疇。”④ 明清家樂表演所展現的聲容并美、色藝雙絕的藝術造詣,代表了明清戲劇表演藝術的審美追求。
(一)聲容并美的藝術追求
清代戲曲家兼家樂主人李漁《閑情偶寄》卷三《聲容部》“歌舞”稱:
昔人教女子以歌舞,非教歌舞,習聲容也。欲其聲音婉轉,則必使之學歌;學歌既成,則隨口發聲,皆有燕語鶯啼之致,不必歌而歌在其中矣。欲其體態輕盈,則必使之學舞;學舞既熟,則回身舉步,悉帶柳翻花笑之容,不必舞而舞在其中矣。……若知歌舞二事,原為聲容而設,別其講究歌舞,有不可茍且塞責矣。
李漁從家樂教授實踐出發,提出“歌舞二事,原為聲容而設”,也即歌舞訓練是達到聲容并美的必要手段,而聲容并美則是明清家樂歌舞表演的最高追求。諸多記載明清家樂演出史料都涉及到這一點。譬如:
“沈君張家有女樂七、八人,俱十四五女子,演雜劇及玉茗堂諸本,聲容雙美。”(葉紹袁《年譜別記》)
“其歌女之最艷者一曰‘八面觀音’一曰‘四面觀音’。聲容并美,見者莫不心醉。”(《持雅堂文鈔》卷五《李太虛別傳》)
明清家樂“聲容”之美還常借助對演員“歌容”和“舞態”的具體描述展現出來,如王士禛《觀演〈瓊花夢〉傳奇柬龍石樓宮允八首》其二有云“歌似游絲裊碧空,舞如洛浦見驚鴻”(《蠶尾續集》卷一),即以“歌”、“舞”對舉;黃圖珌《友人新買二妾并擅聲口,態度之妙,聽歌觀舞,不覺成章》詩曰“妙舞清歌各逞妍,柳腰櫻口并相傳”(《看山閣集》卷九),則以“妙舞”、“清歌”并提,二詩同為頌揚家樂聲容之美,而均以“歌”“舞”對舉并提,可謂非藉清歌妙舞無以擅聲容之勝。
受明清家樂主人審美趣味的影響,明清家樂之歌容以清婉為上。于是“清歌”一詞往往充溢卷帙。茲如:
“子夜清歌,隔簾疑在青天外。瓊簫玉管,莫把鶯喉礙。”(宋琬《點絳唇·劉峻度席上聽女郎度曲》詞中句)
“宛轉清歌度,把天邊,行云遏斷。”(趙懷玉《金縷曲·檀橋招集養春東館觀家樂》詞中句)
歌容之清婉作為明清家樂聲容之美的重要表現,它代表了以文士縉紳階層為主體的明清家樂主人的審美趨向。與歌容之清婉相映襯的是,舞態之妙媚則是明清家樂聲容之美的另一重要體現。在記錄明清家樂演出史料中,“歌容”比較注重的是演員沉靜之秀美,而“舞態”則突顯的是靈動之嫵媚。諸如:
“見說梁園事事新,清歌妙舞媚香塵。”(《方玉堂詩稿》卷六《陳念吉、如吉兩先生宴宗侯宅觀伎,歸詫其勝,戲而有作》組詩六首其一中句)
“宮樣晚妝鮮,一隊湘蘭弱。道是才人撮合成,嫵媚終難學。”(曹溶《卜算子·查伊璜攜歌姬過》詞中句)
以“媚”或“嫵媚”摹寫家樂演員絕妙動人的舞姿,可謂深得寫舞之精髓。然而,明清家樂表演的舞態之媚,常表現出纖婉與勁健、柔美與雄放之風格多樣性。如表現家樂舞態之纖婉柔美:
“女樂之最勝者惟茸城朱云來冏卿,吳門徐清之中秘,兩公所攜莫可比擬。輕謳緩舞,絕代風流,共數晨夕。”(汪汝謙《西湖紀游》)
“脈脈歌情曲外生,一回舞態一回輕。”(葉奕苞《經鋤堂詩》卷八《陽羨徐映薇先生攜女樂湘月輩數人過昆侍家大人觀劇,次韻四首》其三中句)
朱云來、徐清之女樂之輕歌緩舞,徐映薇女樂之舞態輕盈,均體現了一種纖婉秀麗之美。明清家樂舞態之美有時還呈現出一種與上述描述迥然有別的風格:
“歌唇嬌綠水,舞袖亂青霞。”(《白華樓吟稿》卷五《聞潯陽宗伯九日載酒宴鎮山司空于平望之滸,予不及從,抽毫以賦》)
“蕭娘舞態梁園雪,秦女歌喉漢苑鶯。”(《海虞文苑》卷六輯周詩《海山錢侍御夜宴》)
潯陽宗伯(董份)家樂“舞袖亂青霞”、錢侍御(錢籍)家樂“舞態梁園雪”則體現了家樂表演的雄放、勁健之美。
明清家樂的聲容之美除了見之歌容、舞態之外,家樂演員表演的情態、風致也是聲容之美的重要展現。家樂演員的神情儀態的合理展現,往往使其表演平添無窮魅力。家樂主人張岱在論述劉暉吉女樂時稱:“女戲以妖冶恕,以啴緩恕,以態度恕,故女戲者全乎其為恕也。”(《陶庵夢憶》卷五“劉暉吉女戲”)戲劇理論家潘之恒在品評鄒迪光家樂演員潘鎣然、何文倩時稱:“旦色鎣然,慧心人也,情在態先,意超曲外,余憐其宛轉無度,于旋袖飛趾之間,每為蕩心。”均強調情態對演員的表演的重要作用。
家樂演員天然風致也是其聲容之美的重要體現。潘之恒《鸞嘯小品》卷二《致節》稱:“以‘致’觀劇幾無劇矣。‘致’不尚嚴整,而尚瀟灑;不尚繁纖,而尚淡節。淡節者,淡而有節,如文人悠長之思,雋永之味,點水而不撓,飄云而不殢,故足貴也。”潘氏所推崇的天然風致往往來自家樂表演,如他稱汪季玄家樂“舉步發音,一釵橫,一帶揚,無不曲盡致。”(《鸞嘯小品》卷三《廣陵散二則》);鄒迪光家樂演員何禽華“閑情遠致,止步翹首,即有煙霞之思。”李漁稱其家樂“登場演劇時,喬(指喬姬)為婦而姬(指王姬)為男,豐致翛然,與美少年無異。”(《笠翁詩集》卷二之《后斷腸詩十首有序》)
(二)色藝雙絕的藝術展現
明清家樂在追求聲容之美的同時,還注重演員之色藝,追求色藝雙絕。
由于明清家樂主人多為精通聲律之學的縉紳士夫,他們蓄養家樂意在展現其藝術才華,或借聲樂以耗壯心,故其教演家樂不茍于技乃情理中事。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四《技藝》稱:“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樂,以其聰明寄之剩技。……吳中縉紳則留意聲律,如太倉張工部新、吳江沈吏部璟、無錫吳進士澄時,俱工度曲,每廣坐命技,即老優名倡,俱皇遽失措,真不減江東公謹。”除以上數人外,吳中縉紳精通音律且教授家樂者,大有人在,他們的家樂往往演技超絕。如吳縣申時行“所習梨園,江南稱首。”其家樂凈腳演員周鐵墩技藝超絕,“擅名梨園四十年”(《堅瓠十集》卷一“周鐵墩傳”);小旦演員張三善于揣摩所扮演的劇中人物情態,演技亦臻化境。“觀其紅娘,一音一步,居然婉弱女子,魂為之銷。”(《鸞嘯小品》卷三“醉張三”)無錫鄒迪光蓄有“梨園兩部,尤冠絕江南”(《錫山景物略》卷四“愚公谷”)。
在演員色藝不能兩全其美時,家樂主人往往舍色而取藝。如無錫黃邦禮“其選雖以貌,而妙歌舞、巧諧談者為最寵。”(《錫金識小錄》卷十《前鑒·聲色》)吳越石家樂演員才掄之,雖貌不甚揚,而演技極佳。潘之恒稱其“具婉弱之質,而氣度豪舉,視夫以貌取人者,安知真英雄哉!”(《鸞嘯小品》卷二《艷曲》)可見明清家樂對演技的重視,遠逾于對聲色的追求。當然,色藝雙絕或色藝俱佳才是明清家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譬如:
“太守名懋曙……家居蓄女伎一部,姿首明麗。正末湘月,旦妮凝香、花想,色藝尤為動人。”(《湖海樓詩集》卷十二《徐太守映薇》)
“舊郡伯張君出家優演劇,皆吳兒,色藝俱稱冠。”(葉燮《已畦詩集》卷四《元夕仍庵署中席上戲作》)
“(冒襄)每宴集名流,必出歌童演劇。有楊枝、秦簫、徐郎諸人,徐郎名紫云,色藝冠絕流輩。”(查為仁《蓮坡詩話》卷上)
可知大凡聞名于時之明清家樂,其色藝均屬一流。由于明清家樂對色藝的重視,故鮮蒙色藝俱陋之譏。有關色藝俱陋之記載,多指民間職業戲班。如明潘允端《玉華堂日記》萬歷十六年(1588)八月二十一日日記載:“楊成班戲子,極丑,略做即止。”馮夢禎《快雪堂日記》萬歷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二十日日記載:“吳親家復設酒廳事相款,有侑觴者,乃宋宗獻所薦,色藝俱陋”。
二、明清家樂表演藝術的創新追求
創新是戲劇藝術的生命,也是明清家樂不斷追求的目標,創新貫穿于家樂藝術的各個方面,而表演藝術的創新則是家樂藝術創新的核心內容。
(一)演唱方式的創新
明清家樂表演藝術創新首先體現在演唱方式的創新,其中偏嗜新聲是其創新的重要方面。吳震方《買吳兒》詩云“千金買吳兒,命工誨之歌。廣曲傳新聲,朝夕奏陽阿。”(《晚樹樓詩稿》卷五)可知演唱“新聲”為家樂表演的重要追求。“新聲”一詞在明清家樂史料中有時用來指稱新曲或新劇。如張以誠“手操管弦,自度所制樂府新聲,諸明珰、翠鈿侍左右,倚而和之。”(《鶴靜堂集》卷十七《贈張蓼匪序》)萬樹“暇則制曲為新聲,甫脫稿,大司馬即令家伶捧笙璈,按拍高歌以侑觴。”(《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卷八《人物志·文苑》)不少家樂因善為新聲而為人稱道,如陸澄源稱許范允臨家樂“妝靨如花小隊鮮,新聲一半是初傳”⑤。李念慈題贈汪懋麟家姬“新聲競盈耳,花艷并驚目”(《谷口山房詩集》卷十五《題汪蛟門舍人少壯三好小像》)。“新聲”的創調一般來自對“舊調”的改造。李漁《閑情偶寄·演習部》“變調第二”稱:“變調者,變古調為新調也。此事甚難,非其人不行。……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和李漁倡導相似的是,家樂主人阮大鋮也是新變的積極倡導者,何洯《四憶詩》并贊二人家樂云“懷寧尚書荊州守,演出新聲李笠翁”(《晴江閣集》卷三)。這種對“舊調”的改進有時則表現為舊曲的“翻新”,家樂主人查繼佐即熱衷于這種嘗試。朱一是《御街行·聽彈箏吹笛,與查伊璜、嚴修人論曲調新舊》詞有云“挑燈洗爵移籩豆。重抵掌、黃昏后。延年變調幾千秋,曲譜時時翻舊。”⑥ 毛奇齡曾稱許查氏家樂“新翻樂府最風流,簇拍新歌拂舞鳩。”(《西河集》卷一百三十八《揚州看查孝廉所攜女伎七首》其二中句)此外,吳昌時家樂“朝來別奏新翻曲,更出紅妝向柳堤”(《梅村集》卷五《鴛湖曲》)、何云壑家樂“密節未容狂客顧,新翻多自主人為”⑦,均表明了舊曲翻新在明清家樂中的風行。受家樂演唱趨新風氣的影響,在家樂繁盛的明清江南地區,舊曲翻新蔚成風尚。張潡《憶江南》詞曰:“江南憶,憶聽夜教歌。古曲新翻非古譜,吳兒妙響似吳娥,明月照歡多。”⑧ 即反映了這一現象。
(二)表演風格的創新
明清家樂表演風格的創新包含著較為豐富的內涵,其中演出關目新奇、表現手法的新變、表演程式的出新,是明清家樂表演風格創新的主要內容。
演出關目的新奇主要表現在對演出內容的生新處理,或通過舊劇翻新的形式,賦予其新的表演風格。家樂主人李漁即是舊劇翻新的成功倡導者,李漁曾頗為自負地宣稱:“若天假笠翁以年,授以黃金一斗,使得自買歌童,自編詞曲,口授而身導之,則戲場關目,日日更新,氈上詼諧,時時變相。”(《閑情偶寄·演習部》“變舊成新”)李漁后來的蓄樂終于使其愿望變為現實。其家姬喬復生是李漁戲劇表演創新理念的成功貫徹者。李漁稱喬姬:“凡予所撰新詞,及改前人諸舊劇,朝脫稿而暮登場,其舞態歌容,皆當世周郎所經見者。妍媸美惡,或有定評,非予所當自譽者。但能體貼文心,浣除優人積習,有功詞學,殆非淺鮮。”(《笠翁詩集》卷二《斷腸詩二十首哭亡姬喬氏》)家樂主人阮大鋮則結合戲劇創作實踐,致力于表演藝術的整體創新。其家樂表演為張岱等顧曲高手所激賞。張岱稱阮大鋮家樂:“講關目、講情理、講筋節,與他班孟浪不同。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筆筆勾勒,盡出苦心,與他班鹵莽者又不同。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腳腳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至于《十錯認》之龍燈,之紫姑;《摩尼珠》之走解,之猴戲;《燕子箋》之飛燕、之舞象、之波斯進寶,紙札裝束,無不盡情刻畫,故其出色也愈甚……如就戲論,則亦鏃鏃能新,不落窠臼者也。”(《陶庵夢憶》卷八“阮圓海戲”)
(三)表現手法的創新
表現手法的創新也是明清家樂表演藝術創新的重要內容。其中追求奇特、奇幻的感觀效果是務奇好異的明清家樂主人的興之所在。劉暉吉家樂之“奇情幻想,欲補從來梨園之缺陷。如《唐明皇游月宮》,葉法善作,場上一時黑魆地暗,手起劍落,霹靂一聲,黑幔忽收,露出一月,其圓如規,四下以羊角染五色云氣,中坐常儀,桂樹吳剛,白兔搗藥。輕紗幔之,內燃‘賽月明’數株,光焰青黎,色如初曙,撒布成梁,遂躡月窟,境界神奇,忘其為戲也。”(《陶庵夢憶》卷五“劉暉吉女戲”)吳越石家樂“各具情癡,而為幻為蕩,若莫知其所以然者。”(《鸞嘯小品》卷三《情癡》)施鳳來家樂的“幻妙殊絕”(《學古堂詩集》卷一《吳伶篇》)。晚明劇壇流行的以奇誕為美的思潮與家樂的追求新變甚有關聯。家樂主人張岱與戲劇家袁于令曾就此問題交換過意見。張岱《嫏嬛文集》卷三“答袁籜庵”曰:“傳奇至今日怪幻極矣。生甫登場即思易姓。旦方出色,便要改妝。兼以非想非因,無頭無緒,只求熱鬧;不論根由,但要出奇,不顧文理。近日作手,要如阮圓海之靈奇,李笠翁之冷雋,蓋不可多得者矣。吾兄近作《合浦珠》,亦犯此病,蓋鄭生關目,亦甚尋常,而狠求奇怪,故使文昌、武曲、雷公、電母奔走趨蹌,熱鬧之極,反見凄涼。”在張岱的書信中,他對家樂主人阮大鋮、李漁的匠心獨運作了充分地肯定,而對袁于令的脫離劇情、務求怪誕則直言不諱地予以批評。
(四)表演程式的創新
明清家樂表演藝術的創新還體現在表演程式的突破和新變。胡忌《昆劇發展史》稱明代一些著名的家樂“絕不是演行當套程式,使表演藝術僵化,而是在我國優秀戲曲劇本文學形象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系列不同類型的鮮明的舞臺藝術形象。”⑨ 有不拘格套,刻畫人物傳神寫照者。如吳越石家樂表演《牡丹亭》,能“飄飄忽忽,另番一局于縹緲之余,以凄愴于聲調之外”(《鸞嘯小品》卷三)。有自創歌舞表演程式者,如鄒迪光家樂“六旦、八旦之舞,分行山立,進退開闔參錯,亦極變態,最為美觀。”(《鸞嘯小品》卷三“佚舞”)有突破腳色體制限制者,如徐尚志家樂演員馬文觀“為白面,兼工副凈,……能合大面、二面為一氣,此所以白面擅場也。”(《揚州畫舫錄》卷五)有嘗試臉譜創新者,如顧可學家樂演員李玉、李珉“演大江東去,畫棗面蠶眉,指點五關千里,綽有英雄真態。”(《錫金識小錄》卷十《前鑒·優童》)也有在舞臺布景、道具、砌末上力求出新者。如米萬鐘、金習之家樂之使用真刀槍⑩;鹽商徐尚志家樂演《琵琶記》全本,“‘請郎花燭’,則用紅全堂;‘風木余恨’則用白全堂。備極其盛”;大張班演《長生殿》,“用‘黃全堂’”;小程班演《三國志》,“用‘綠蟲全堂’”;小洪班演燈戲,“點三層牌樓,二十四燈”(《揚州畫舫錄》卷五),可謂備極新奇。以上種種表現均說明了明清家樂力求擺脫固有的表演模式的限制,展現其獨特的表演風格。
三、明清家樂表演藝術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胡忌《昆劇發展史》稱:“家庭戲班的女伎和優童,在前輩昆曲藝人的教導下,在家班主人嚴格監督和教導下,含辛茹苦地勤學苦練,有不少人的演唱技藝達到很高的水平。他們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一代一代地繼承并發展前輩藝人的技藝,把昆曲演唱水平推動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在昆劇發展史上作出很大的貢獻。”“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家班女樂和優童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形成了一套昆曲生旦戲的表演藝術體系,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11) 以上論述充分肯定了明清家樂對戲劇表演的理論貢獻和實踐意義。明代另一戲劇理論家潘之恒的戲劇表演理論也主要來自于家樂的顧曲或教演實踐,如潘之恒《鸞嘯小品》卷二《技尚》之論鄒迪光家樂曰:
梁溪(筆者按:指鄒迪光,鄒為梁溪人)之奏技也,主人肅客,不煩不苛。行酒不嘩,加豆不疊,專耳目。一心志以向技。故技窮而莫能逃其為技也。不科不諢,不涂不穢,不越不和,不疾不徐,不擗不掉,不復不聯。不停不續。拜趨必簡,舞蹈必揚,獻笑不排,賓白有節,必得其意,必得其情,升于風雅之壇,合于雍熙之度,此清貴之獨尚者也。
卷三《鳳殊》之論吳用先家樂:
西園主人(筆者按:指吳用先,號西園主人)精于賞音,……客至,張屏進劇,殆無虛日。亦閱數十曹,無少爽。出外舍洎中帷,各有班次,而主人未善也。頃以重陽訂期觀技,于鳳群中出十二三歲女子四五人,揚眉舉趾,極蛾燕之飛揚;妙舞清歌,兼絳臘之宛麗。五方之彩,雜錯以成章。南北之音,協調而應拍。主人選粲十年,雖自二五始進,然覘其所習,咸自名家選之。彼固知所尚也,珠斛金籝,不暇顧惜。
此外,《鸞嘯小品》卷二《艷曲十三首》、卷三《情癡》之品題吳越石家樂演員;卷三《廣陵散二則有序》之品評汪季玄家樂;卷二《吳劇》、卷三《醉張三》之論申時行家樂等,均體現了潘之恒對戲曲表演的獨到理解。家樂表演不僅是潘氏表演理論的來源和依托,也是潘氏實踐和檢驗其表演理論的重要手段。如家樂主人汪季玄曾邀潘之恒為其教演家樂,“具十日飲,使畢技于前”(《廣陵散二則有序》);另一家樂主人吳越石則盛請潘氏為其家樂品題,“出吳兒十三人,乞品題”(《艷曲十三首》)。
家樂密切了戲劇表演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對提高明清戲劇的創作和表演水準具有重要的意義。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卷九引清代戲劇理論家梁廷枏語曰:
俗伎搬演,改節參差,雖有周郎,亦當掩耳。故得明人正譜,良工按拍,一遇佳詞,增色十倍。在昔《鳴鴻度》海寧查氏,《鈞天樂》長洲尤氏諸院本,所以聲客并美者,大抵親授家伶,朝斑管而夕氍毹耳。……
梁氏在否定某些民間戲班拙劣演技的同時,將家樂主人查繼佐、尤侗劇作的“聲容并美”,歸功于他們親撰詞曲、教演家樂,代表了明清劇壇的普遍看法。明清家樂表演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在家樂主人李漁的筆下便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今日創來人世。聽有余音,看有余妍,演處卻全無意。”(李漁《花心動·王長安席上觀女樂》)而另一家樂主人張岱則將其形容為:“余嘗見一出好戲,恨不得法錦包裹,傳之不朽。嘗比之天上一夜好月,與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實珍惜之不盡也。”(《陶庵夢憶》卷六“彭天錫串戲”)這種靈動妙幻、清空醇雅的藝術境界,不僅體現了文人士夫的風懷雅趣,也代表了明清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境界。
注釋:
①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重點科研課題“中國家樂史”(項目編號:05DB103)階段性成果之一。
②參見《中國典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頁,“戲曲”條釋詞。
③參見《昆劇發展史》,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年版,第188頁。
④參見張庚、郭漢城主編《中國戲曲通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第388頁。
⑤參見[清]沈季友著《檇李詩系》卷十九“陸職方澄源”輯《范長倩年伯納姬索贈二首》其二。
⑥參見《全明詞》,第2795頁。
⑦參見[清]李念慈《谷口山房詩集》卷十五《何云壑招同方邵村、鄧漢儀、程穆倩、宗鶴問、惲正叔及令侄仲弢夜集出家樂侑酒》。
⑧參見《全清詞·順康卷》第十七冊,第9844頁。
戲曲表演是一種獨特的歌舞表演。黃克保先生認為,戲曲表演的獨特性體現在它是“多種藝術手段的有機綜合。傳統的說法,把戲曲表演的藝術手段歸納為唱、念、做、打四個字,這是一種貼切的概括,把戲曲表演各種藝術手段的形態和性質都包括在內了……在戲曲表演中,唱、念屬于音樂范疇,做、打屬于舞蹈范疇。”④明清家樂表演所展現的聲容并美、色藝雙絕的藝術造詣,代表了明清戲劇表演藝術的審美追求。
(一)聲容并美的藝術追求
清代戲曲家兼家樂主人李漁《閑情偶寄》卷三《聲容部》“歌舞”稱:
昔人教女子以歌舞,非教歌舞,習聲容也。欲其聲音婉轉,則必使之學歌;學歌既成,則隨口發聲,皆有燕語鶯啼之致,不必歌而歌在其中矣。欲其體態輕盈,則必使之學舞;學舞既熟,則回身舉步,悉帶柳翻花笑之容,不必舞而舞在其中矣。……若知歌舞二事,原為聲容而設,別其講究歌舞,有不可茍且塞責矣。
李漁從家樂教授實踐出發,提出“歌舞二事,原為聲容而設”,也即歌舞訓練是達到聲容并美的必要手段,而聲容并美則是明清家樂歌舞表演的最高追求。諸多記載明清家樂演出史料都涉及到這一點。譬如:
“沈君張家有女樂七、八人,俱十四五女子,演雜劇及玉茗堂諸本,聲容雙美。”(葉紹袁《年譜別記》)
“其歌女之最艷者一曰‘八面觀音’一曰‘四面觀音’。聲容并美,見者莫不心醉。”(《持雅堂文鈔》卷五《李太虛別傳》)
明清家樂“聲容”之美還常借助對演員“歌容”和“舞態”的具體描述展現出來,如王士禛《觀演〈瓊花夢〉傳奇柬龍石樓宮允八首》其二有云“歌似游絲裊碧空,舞如洛浦見驚鴻”(《蠶尾續集》卷一),即以“歌”、“舞”對舉;黃圖珌《友人新買二妾并擅聲口,態度之妙,聽歌觀舞,不覺成章》詩曰“妙舞清歌各逞妍,柳腰櫻口并相傳”(《看山閣集》卷九),則以“妙舞”、“清歌”并提,二詩同為頌揚家樂聲容之美,而均以“歌”“舞”對舉并提,可謂非藉清歌妙舞無以擅聲容之勝。
受明清家樂主人審美趣味的影響,明清家樂之歌容以清婉為上。于是“清歌”一詞往往充溢卷帙。茲如:
“子夜清歌,隔簾疑在青天外。瓊簫玉管,莫把鶯喉礙。”(宋琬《點絳唇·劉峻度席上聽女郎度曲》詞中句)
“宛轉清歌度,把天邊,行云遏斷。”(趙懷玉《金縷曲·檀橋招集養春東館觀家樂》詞中句)
歌容之清婉作為明清家樂聲容之美的重要表現,它代表了以文士縉紳階層為主體的明清家樂主人的審美趨向。與歌容之清婉相映襯的是,舞態之妙媚則是明清家樂聲容之美的另一重要體現。在記錄明清家樂演出史料中,“歌容”比較注重的是演員沉靜之秀美,而“舞態”則突顯的是靈動之嫵媚。諸如:
“見說梁園事事新,清歌妙舞媚香塵。”(《方玉堂詩稿》卷六《陳念吉、如吉兩先生宴宗侯宅觀伎,歸詫其勝,戲而有作》組詩六首其一中句)
“宮樣晚妝鮮,一隊湘蘭弱。道是才人撮合成,嫵媚終難學。”(曹溶《卜算子·查伊璜攜歌姬過》詞中句)
以“媚”或“嫵媚”摹寫家樂演員絕妙動人的舞姿,可謂深得寫舞之精髓。然而,明清家樂表演的舞態之媚,常表現出纖婉與勁健、柔美與雄放之風格多樣性。如表現家樂舞態之纖婉柔美:
“女樂之最勝者惟茸城朱云來冏卿,吳門徐清之中秘,兩公所攜莫可比擬。輕謳緩舞,絕代風流,共數晨夕。”(汪汝謙《西湖紀游》)
“脈脈歌情曲外生,一回舞態一回輕。”(葉奕苞《經鋤堂詩》卷八《陽羨徐映薇先生攜女樂湘月輩數人過昆侍家大人觀劇,次韻四首》其三中句)
朱云來、徐清之女樂之輕歌緩舞,徐映薇女樂之舞態輕盈,均體現了一種纖婉秀麗之美。明清家樂舞態之美有時還呈現出一種與上述描述迥然有別的風格:
“歌唇嬌綠水,舞袖亂青霞。”(《白華樓吟稿》卷五《聞潯陽宗伯九日載酒宴鎮山司空于平望之滸,予不及從,抽毫以賦》)
“蕭娘舞態梁園雪,秦女歌喉漢苑鶯。”(《海虞文苑》卷六輯周詩《海山錢侍御夜宴》)
潯陽宗伯(董份)家樂“舞袖亂青霞”、錢侍御(錢籍)家樂“舞態梁園雪”則體現了家樂表演的雄放、勁健之美。
明清家樂的聲容之美除了見之歌容、舞態之外,家樂演員表演的情態、風致也是聲容之美的重要展現。家樂演員的神情儀態的合理展現,往往使其表演平添無窮魅力。家樂主人張岱在論述劉暉吉女樂時稱:“女戲以妖冶恕,以啴緩恕,以態度恕,故女戲者全乎其為恕也。”(《陶庵夢憶》卷五“劉暉吉女戲”)戲劇理論家潘之恒在品評鄒迪光家樂演員潘鎣然、何文倩時稱:“旦色鎣然,慧心人也,情在態先,意超曲外,余憐其宛轉無度,于旋袖飛趾之間,每為蕩心。”均強調情態對演員的表演的重要作用。
家樂演員天然風致也是其聲容之美的重要體現。潘之恒《鸞嘯小品》卷二《致節》稱:“以‘致’觀劇幾無劇矣。‘致’不尚嚴整,而尚瀟灑;不尚繁纖,而尚淡節。淡節者,淡而有節,如文人悠長之思,雋永之味,點水而不撓,飄云而不殢,故足貴也。”潘氏所推崇的天然風致往往來自家樂表演,如他稱汪季玄家樂“舉步發音,一釵橫,一帶揚,無不曲盡致。”(《鸞嘯小品》卷三《廣陵散二則》);鄒迪光家樂演員何禽華“閑情遠致,止步翹首,即有煙霞之思。”李漁稱其家樂“登場演劇時,喬(指喬姬)為婦而姬(指王姬)為男,豐致翛然,與美少年無異。”(《笠翁詩集》卷二之《后斷腸詩十首有序》)(二)色藝雙絕的藝術展現
明清家樂在追求聲容之美的同時,還注重演員之色藝,追求色藝雙絕。
由于明清家樂主人多為精通聲律之學的縉紳士夫,他們蓄養家樂意在展現其藝術才華,或借聲樂以耗壯心,故其教演家樂不茍于技乃情理中事。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四《技藝》稱:“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樂,以其聰明寄之剩技。……吳中縉紳則留意聲律,如太倉張工部新、吳江沈吏部璟、無錫吳進士澄時,俱工度曲,每廣坐命技,即老優名倡,俱皇遽失措,真不減江東公謹。”除以上數人外,吳中縉紳精通音律且教授家樂者,大有人在,他們的家樂往往演技超絕。如吳縣申時行“所習梨園,江南稱首。”其家樂凈腳演員周鐵墩技藝超絕,“擅名梨園四十年”(《堅瓠十集》卷一“周鐵墩傳”);小旦演員張三善于揣摩所扮演的劇中人物情態,演技亦臻化境。“觀其紅娘,一音一步,居然婉弱女子,魂為之銷。”(《鸞嘯小品》卷三“醉張三”)無錫鄒迪光蓄有“梨園兩部,尤冠絕江南”(《錫山景物略》卷四“愚公谷”)。
在演員色藝不能兩全其美時,家樂主人往往舍色而取藝。如無錫黃邦禮“其選雖以貌,而妙歌舞、巧諧談者為最寵。”(《錫金識小錄》卷十《前鑒·聲色》)吳越石家樂演員才掄之,雖貌不甚揚,而演技極佳。潘之恒稱其“具婉弱之質,而氣度豪舉,視夫以貌取人者,安知真英雄哉!”(《鸞嘯小品》卷二《艷曲》)可見明清家樂對演技的重視,遠逾于對聲色的追求。當然,色藝雙絕或色藝俱佳才是明清家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譬如:
“太守名懋曙……家居蓄女伎一部,姿首明麗。正末湘月,旦妮凝香、花想,色藝尤為動人。”(《湖海樓詩集》卷十二《徐太守映薇》)
“舊郡伯張君出家優演劇,皆吳兒,色藝俱稱冠。”(葉燮《已畦詩集》卷四《元夕仍庵署中席上戲作》)
“(冒襄)每宴集名流,必出歌童演劇。有楊枝、秦簫、徐郎諸人,徐郎名紫云,色藝冠絕流輩。”(查為仁《蓮坡詩話》卷上)
可知大凡聞名于時之明清家樂,其色藝均屬一流。由于明清家樂對色藝的重視,故鮮蒙色藝俱陋之譏。有關色藝俱陋之記載,多指民間職業戲班。如明潘允端《玉華堂日記》萬歷十六年(1588)八月二十一日日記載:“楊成班戲子,極丑,略做即止。”馮夢禎《快雪堂日記》萬歷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二十日日記載:“吳親家復設酒廳事相款,有侑觴者,乃宋宗獻所薦,色藝俱陋”。
二、明清家樂表演藝術的創新追求
創新是戲劇藝術的生命,也是明清家樂不斷追求的目標,創新貫穿于家樂藝術的各個方面,而表演藝術的創新則是家樂藝術創新的核心內容。
(一)演唱方式的創新
明清家樂表演藝術創新首先體現在演唱方式的創新,其中偏嗜新聲是其創新的重要方面。吳震方《買吳兒》詩云“千金買吳兒,命工誨之歌。廣曲傳新聲,朝夕奏陽阿。”(《晚樹樓詩稿》卷五)可知演唱“新聲”為家樂表演的重要追求。“新聲”一詞在明清家樂史料中有時用來指稱新曲或新劇。如張以誠“手操管弦,自度所制樂府新聲,諸明珰、翠鈿侍左右,倚而和之。”(《鶴靜堂集》卷十七《贈張蓼匪序》)萬樹“暇則制曲為新聲,甫脫稿,大司馬即令家伶捧笙璈,按拍高歌以侑觴。”(《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卷八《人物志·文苑》)不少家樂因善為新聲而為人稱道,如陸澄源稱許范允臨家樂“妝靨如花小隊鮮,新聲一半是初傳”⑤。李念慈題贈汪懋麟家姬“新聲競盈耳,花艷并驚目”(《谷口山房詩集》卷十五《題汪蛟門舍人少壯三好小像》)。“新聲”的創調一般來自對“舊調”的改造。李漁《閑情偶寄·演習部》“變調第二”稱:“變調者,變古調為新調也。此事甚難,非其人不行。……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和李漁倡導相似的是,家樂主人阮大鋮也是新變的積極倡導者,何洯《四憶詩》并贊二人家樂云“懷寧尚書荊州守,演出新聲李笠翁”(《晴江閣集》卷三)。這種對“舊調”的改進有時則表現為舊曲的“翻新”,家樂主人查繼佐即熱衷于這種嘗試。朱一是《御街行·聽彈箏吹笛,與查伊璜、嚴修人論曲調新舊》詞有云“挑燈洗爵移籩豆。重抵掌、黃昏后。延年變調幾千秋,曲譜時時翻舊。”⑥毛奇齡曾稱許查氏家樂“新翻樂府最風流,簇拍新歌拂舞鳩。”(《西河集》卷一百三十八《揚州看查孝廉所攜女伎七首》其二中句)此外,吳昌時家樂“朝來別奏新翻曲,更出紅妝向柳堤”(《梅村集》卷五《鴛湖曲》)、何云壑家樂“密節未容狂客顧,新翻多自主人為”⑦,均表明了舊曲翻新在明清家樂中的風行。受家樂演唱趨新風氣的影響,在家樂繁盛的明清江南地區,舊曲翻新蔚成風尚。張潡《憶江南》詞曰:“江南憶,憶聽夜教歌。古曲新翻非古譜,吳兒妙響似吳娥,明月照歡多。”⑧即反映了這一現象。
(二)表演風格的創新
明清家樂表演風格的創新包含著較為豐富的內涵,其中演出關目新奇、表現手法的新變、表演程式的出新,是明清家樂表演風格創新的主要內容。
演出關目的新奇主要表現在對演出內容的生新處理,或通過舊劇翻新的形式,賦予其新的表演風格。家樂主人李漁即是舊劇翻新的成功倡導者,李漁曾頗為自負地宣稱:“若天假笠翁以年,授以黃金一斗,使得自買歌童,自編詞曲,口授而身導之,則戲場關目,日日更新,氈上詼諧,時時變相。”(《閑情偶寄·演習部》“變舊成新”)李漁后來的蓄樂終于使其愿望變為現實。其家姬喬復生是李漁戲劇表演創新理念的成功貫徹者。李漁稱喬姬:“凡予所撰新詞,及改前人諸舊劇,朝脫稿而暮登場,其舞態歌容,皆當世周郎所經見者。妍媸美惡,或有定評,非予所當自譽者。但能體貼文心,浣除優人積習,有功詞學,殆非淺鮮。”(《笠翁詩集》卷二《斷腸詩二十首哭亡姬喬氏》)家樂主人阮大鋮則結合戲劇創作實踐,致力于表演藝術的整體創新。其家樂表演為張岱等顧曲高手所激賞。張岱稱阮大鋮家樂:“講關目、講情理、講筋節,與他班孟浪不同。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筆筆勾勒,盡出苦心,與他班鹵莽者又不同。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腳腳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至于《十錯認》之龍燈,之紫姑;《摩尼珠》之走解,之猴戲;《燕子箋》之飛燕、之舞象、之波斯進寶,紙札裝束,無不盡情刻畫,故其出色也愈甚……如就戲論,則亦鏃鏃能新,不落窠臼者也。”(《陶庵夢憶》卷八“阮圓海戲”)
(三)表現手法的創新
表現手法的創新也是明清家樂表演藝術創新的重要內容。其中追求奇特、奇幻的感觀效果是務奇好異的明清家樂主人的興之所在。劉暉吉家樂之“奇情幻想,欲補從來梨園之缺陷。如《唐明皇游月宮》,葉法善作,場上一時黑魆地暗,手起劍落,霹靂一聲,黑幔忽收,露出一月,其圓如規,四下以羊角染五色云氣,中坐常儀,桂樹吳剛,白兔搗藥。輕紗幔之,內燃‘賽月明’數株,光焰青黎,色如初曙,撒布成梁,遂躡月窟,境界神奇,忘其為戲也。”(《陶庵夢憶》卷五“劉暉吉女戲”)吳越石家樂“各具情癡,而為幻為蕩,若莫知其所以然者。”(《鸞嘯小品》卷三《情癡》)施鳳來家樂的“幻妙殊絕”(《學古堂詩集》卷一《吳伶篇》)。晚明劇壇流行的以奇誕為美的思潮與家樂的追求新變甚有關聯。家樂主人張岱與戲劇家袁于令曾就此問題交換過意見。張岱《嫏嬛文集》卷三“答袁籜庵”曰:“傳奇至今日怪幻極矣。生甫登場即思易姓。旦方出色,便要改妝。兼以非想非因,無頭無緒,只求熱鬧;不論根由,但要出奇,不顧文理。近日作手,要如阮圓海之靈奇,李笠翁之冷雋,蓋不可多得者矣。吾兄近作《合浦珠》,亦犯此病,蓋鄭生關目,亦甚尋常,而狠求奇怪,故使文昌、武曲、雷公、電母奔走趨蹌,熱鬧之極,反見凄涼。”在張岱的書信中,他對家樂主人阮大鋮、李漁的匠心獨運作了充分地肯定,而對袁于令的脫離劇情、務求怪誕則直言不諱地予以批評。
(四)表演程式的創新
明清家樂表演藝術的創新還體現在表演程式的突破和新變。胡忌《昆劇發展史》稱明代一些著名的家樂“絕不是演行當套程式,使表演藝術僵化,而是在我國優秀戲曲劇本文學形象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系列不同類型的鮮明的舞臺藝術形象。”⑨有不拘格套,刻畫人物傳神寫照者。如吳越石家樂表演《牡丹亭》,能“飄飄忽忽,另番一局于縹緲之余,以凄愴于聲調之外”(《鸞嘯小品》卷三)。有自創歌舞表演程式者,如鄒迪光家樂“六旦、八旦之舞,分行山立,進退開闔參錯,亦極變態,最為美觀。”(《鸞嘯小品》卷三“佚舞”)有突破腳色體制限制者,如徐尚志家樂演員馬文觀“為白面,兼工副凈,……能合大面、二面為一氣,此所以白面擅場也。”(《揚州畫舫錄》卷五)有嘗試臉譜創新者,如顧可學家樂演員李玉、李珉“演大江東去,畫棗面蠶眉,指點五關千里,綽有英雄真態。”(《錫金識小錄》卷十《前鑒·優童》)也有在舞臺布景、道具、砌末上力求出新者。如米萬鐘、金習之家樂之使用真刀槍⑩;鹽商徐尚志家樂演《琵琶記》全本,“‘請郎花燭’,則用紅全堂;‘風木余恨’則用白全堂。備極其盛”;大張班演《長生殿》,“用‘黃全堂’”;小程班演《三國志》,“用‘綠蟲全堂’”;小洪班演燈戲,“點三層牌樓,二十四燈”(《揚州畫舫錄》卷五),可謂備極新奇。以上種種表現均說明了明清家樂力求擺脫固有的表演模式的限制,展現其獨特的表演風格。
三、明清家樂表演藝術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胡忌《昆劇發展史》稱:“家庭戲班的女伎和優童,在前輩昆曲藝人的教導下,在家班主人嚴格監督和教導下,含辛茹苦地勤學苦練,有不少人的演唱技藝達到很高的水平。他們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一代一代地繼承并發展前輩藝人的技藝,把昆曲演唱水平推動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在昆劇發展史上作出很大的貢獻。”“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家班女樂和優童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形成了一套昆曲生旦戲的表演藝術體系,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11)以上論述充分肯定了明清家樂對戲劇表演的理論貢獻和實踐意義。明代另一戲劇理論家潘之恒的戲劇表演理論也主要來自于家樂的顧曲或教演實踐,如潘之恒《鸞嘯小品》卷二《技尚》之論鄒迪光家樂曰:
梁溪(筆者按:指鄒迪光,鄒為梁溪人)之奏技也,主人肅客,不煩不苛。行酒不嘩,加豆不疊,專耳目。一心志以向技。故技窮而莫能逃其為技也。不科不諢,不涂不穢,不越不和,不疾不徐,不擗不掉,不復不聯。不停不續。拜趨必簡,舞蹈必揚,獻笑不排,賓白有節,必得其意,必得其情,升于風雅之壇,合于雍熙之度,此清貴之獨尚者也。
卷三《鳳殊》之論吳用先家樂:
西園主人(筆者按:指吳用先,號西園主人)精于賞音,……客至,張屏進劇,殆無虛日。亦閱數十曹,無少爽。出外舍洎中帷,各有班次,而主人未善也。頃以重陽訂期觀技,于鳳群中出十二三歲女子四五人,揚眉舉趾,極蛾燕之飛揚;妙舞清歌,兼絳臘之宛麗。五方之彩,雜錯以成章。南北之音,協調而應拍。主人選粲十年,雖自二五始進,然覘其所習,咸自名家選之。彼固知所尚也,珠斛金籝,不暇顧惜。
此外,《鸞嘯小品》卷二《艷曲十三首》、卷三《情癡》之品題吳越石家樂演員;卷三《廣陵散二則有序》之品評汪季玄家樂;卷二《吳劇》、卷三《醉張三》之論申時行家樂等,均體現了潘之恒對戲曲表演的獨到理解。家樂表演不僅是潘氏表演理論的來源和依托,也是潘氏實踐和檢驗其表演理論的重要手段。如家樂主人汪季玄曾邀潘之恒為其教演家樂,“具十日飲,使畢技于前”(《廣陵散二則有序》);另一家樂主人吳越石則盛請潘氏為其家樂品題,“出吳兒十三人,乞品題”(《艷曲十三首》)。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執政的生命線,發展的動力源。我們必須按照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要求,以黨員領導干部為主體,以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是把心扎在基層里。深入開展領導干部“百題調研”大行動,通過定方向、定課題。使領導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下基層、到一線、深入群眾最需要、情況最復雜的地方去獲得平時在辦公室內不易聽到、難以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情況,真正摸清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困難,把群眾的心聲呼聲作為制定決策的依據。
二是把情系在群眾中。牢固樹立強烈的為民意識,高度關注民利民憂,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認真落實“一線工作法”,創新開展“下農村解矛盾促穩定、下企業解瓶頸促發展、下社區解民憂促和諧”“三下三解三促”和“百局聯百村”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是把利謀在民生上。緊緊圍繞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在完善公共服務、統籌城鄉發展、創新社會管理上下工夫。扎實推進民生基本建設。確保各項利民實事件件高效落實、事事惠及民生,讓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優化,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真正贏得群眾的擁護、支持和信賴。
二、“實”字當令,力促經濟社會大發展
實施“十二五”躍進全省十強縣、“十三五”打造龍江第一縣、“十四五”建設現代化新型城市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建設實力、活力、魅力新寶清是43萬寶清人民的“寶清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華麗樂章中的“寶清旋律”。實現“寶清夢”,關鍵是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助推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相結合,切實做到通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體現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一是實事求是抓發展。同志曾指出“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發展規律,絕不能為了發展、為了政績而弄虛作假、竭澤而漁、寅吃卯糧。寶清縣在經濟發展中,堅決不定背離實際的高指標、不喊嘩眾取寵的空口號、不搞勞民傷財的假政績,重點推進百公里農業科技示范帶、神華寶清煤電化、國電龍興煤電一體化、國電熱電聯產、中石化石油天然氣、華電風力發電、方盛煤田、商貿物流園區、建材工業園區、十萬畝金蘋果園區“十大立縣產業項目”,以建設實實在在的產業項目推動經濟發展。
二是造福群眾謀發展。如果片面追求GDP的增長,無法讓人民群眾的收入增長,那GDP增速再高再快,也是“自說自話、自彈自唱”。黨員干部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發展只是過程,惠及民生才是結果,必須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促進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為此,寶清縣在大上產業項目的同時,加快實施數字化城市、城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民生大廈、濱水新區、城市綜合體、文化創意園、寶石河大橋、兩河一渠治理、開通通哈客運列車、三條生態河流建設“十大市政民生工程”,努力為人民群眾建造保障有力、生態優美、宜業宜居的幸福家園。
三是科學持續求發展。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要始終秉持謀大局,思長遠的發展理念,追求功成不必在我、奮斗當以身先的境界,超前謀劃撤縣設市、高速公路、寶迎鐵路、支線機場、徠鳳湖水庫、東南北外環路、七星泡工業園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北大荒文化影視城、撓力河公鐵路大橋“十件關乎寶清未來發展的大事”,注重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創造潛力,切實做到不求官位有多高、仕途有多遠、權力有多大,只求從政一時、無愧一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廉”字當頭,力促工作作風大轉變
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黨員干部隊伍的工作作風,不僅體現自身的黨風和政風,而且直接影響著行風和民風。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評價、態度和感情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黨員干部的作風方面的看法。
一是把活動要求貫穿始終。按照此次活動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我們必須自覺學習、遵守、貫徹、維護,以為鏡,查找自身不足,規范自身言行;必須嚴明政治紀律,堅決防止和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對上級決策部署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的不良現象:必須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高質量召開民主生活會,不避重就輕、觸及思想深處,不回避矛盾、觸及問題實質,真正達到“團結-批評-團結”的目的;必須堅持從嚴治黨,堅決查辦勒拿卡要、、胡亂作為、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害群之馬,堅決查處貪污受賄、中飽私囊、失職瀆職、破壞黨的形象的腐敗分子,做到查處一起案件,警示一批干部,凈化一方風氣。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2)10—014—04
20世紀80年代,社區教育在我國上海、天津等一些大城市開始試驗,至今已積累不少經驗,社區教育在國家建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河北省社區教育起步較晚,盡管保定市的北市區、唐山市路南區、邯鄲市邯山區先后進人全國社區教育試驗區名單,但總體來看,社區教育對于河北民眾尤其是鄉村而言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為了推進社會進步,解決普遍存在的民生問題,發展河北社區教育工作不容忽視。本文試圖從貧困地區農民再就業問題視角,探尋河北社區教育的可行性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農村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農民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實現了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是河北省仍有一些貧困地區,農民生活質量還有待于提高,農民再就業問題等仍需緊密關注。河北省的貧困地區主要是指西部太行山區和半山區、北部壩上和壩下地區、冀北山地及東部黑龍港地區。另外,河北南部平原地區(冀南地區)也有許多貧困縣,其中魏縣、臨城、大名、廣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這些地區的農民再就業問題以及伴隨而生的民生問題比較突出,并且因為文化、經濟等原因具有很明顯的地域性特征。
一、河北農村再就業問題概述
河北農村勞動力再就業問題即與農民再就業相關的各種問題,主要包括就業崗位的選擇、農民再就業能力提高、夫妻分居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空巢老人問題等。
(一)再就業領域狹窄
河北省貧困縣一般遠離市區,城鎮化步伐比較慢,農業地被征數量很少,農民盡管失地情況不多,但僅靠農田收入無法擺脫貧窮落后局西,因此,農民再就業問題非常突出。從再就業領域來看,貧困地區農民接受基本教育不足,很少有技術專長,所以基本上是流向勞動密集型行業。從勞動類別來講,主要是從事技術含量極低的簡單勞動,常見的就業領域:建筑業、制造業(技術含量較低的鞋廠等)、服務行業。其中建筑業占絕對優勢,主要原因是收入高、沒有年齡限制、技術含量低,相對對年齡限制較多的電子廠、鞋廠(基本上不招收二十歲以上工人)則人數較少,一般初中畢業的未婚小青年居多。服務行業如餐飲業也較多,除了勤雜工,其他服務崗位及行業多要求一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客觀上限制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幾率。
1.總體來看,農民工工作環境較差。盡管農民工工資逐漸上漲并且基本能如期支付,但是工作強度特別大、工作時間也很長。以建筑工而言,日工作時間基本上都超過12個小時,并且不時有專門督工人員沒有來由的呵斥,休息場所、日常飲食狀況也比較差,露天席地而臥、沒有開水可喝等問題司空見慣。
2.有一部分農民選擇自主創業,但數目極少,不成規模。根據冀南某村兩千余戶居民的調查。在家開雜貨店的有6戶,養雞4戶,肉店2戶,草料廠2戶,饅頭房1戶,磨坊1戶,在城市做小商販2戶,在城市做肉類批發生意2戶,服裝廠和養兔廠各1家(不到一年,家庭小作坊式規模),建筑隊2支(主要在本村修房蓋屋)。也就是說,自主創業者僅占1%左右,大批的勞動力再就業的途徑就是外出打工,年齡從十五六歲到五六十歲,涵蓋青壯年及老年群體。相比之下,在家從事養殖業等不用在外風餐露宿,但農民普遍反映風險大,比如不好養(比如豬仔可能生病突然大批死掉,讓錢打水漂),價格不穩定。種菜亦然,突然的自然災害、蟲病或者難以估測的菜價都會讓一季的心血付之東流。所以,技術、技能是農村勞動力再就業的核心問題。但是,鑒于時間和環境原因,農村基本上沒有技能學習場所,很多家庭也不愿送孩子去外地上技校,因為這首先要支付一大筆費用,同時意味著放棄學習期間可能的大筆收入。
3.女性再就業途徑較窄。除了大部分未婚女性,河北農村已婚女性基本上在家務農。伴隨計劃生育政策推行,農村家庭孩子數目急劇減少;另一方面,因為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及農活外包模式出現,農村婦女盡管有掙錢養家的愿望,但很多空余時間無事可做,偶爾會有人引進手工加工零活,比如做紙花、做車墊等,每天收入10元左右。
(二)留守家庭問題
伴隨著農村打工潮的涌現,農民收入渠道一改原來單一的農業生產,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盡管打工非常辛苦,但是能借此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農村居民相當滿意。在冀南農村,對打工及生活表示“非常滿足”的達到90%以上。但是隨之而來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農村空巢老人的贍養問題等作為共性的問題,困擾著許多農村家庭。
留守家庭問題主要包括婚姻、孩子教育、老人健康問題,是伴隨打工潮而必然出現的問題。因為河北農村貧困縣打工族的數目較大,所以這些與再就業相關的問題就更為突出一些。
1.河北農村貧困縣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仍然非常濃厚,基本上是丈夫外出打工,妻子在家照顧家庭。盡管長期分居,但是基于雙方的相互體諒、家庭責任感、家庭經濟生活的改善,夫妻關系大多非常和諧,甚至更加深厚。但是,不和諧音符也時有出現,比如丈夫長期接觸外界環境以及收入增加,厭倦、背叛甚至拋棄結發妻子、妻子不忍寂寞和困苦“紅杏出墻”、丈夫聽信父母挑唆對妻子橫眉冷對等。
2.本應由夫妻共同承擔的教養任務落到了一方的肩上,家庭教育呈現出一種類似單親家庭的非常態的模式,對于孩子而言不單純是教養時間的欠缺,更重要的是因為這種父性教育缺失而引發孩子人格健康隱憂。以男孩為例,母親養育的男孩顯然得不到性別角色認同的機會,會傾向陰柔的一面。再者,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致使留守母親學歷明顯低于打工父親。以冀南某村為例,現在小學階段的400余名孩子當中,母親為文盲的近三分之一,初中畢業不到10%,因而孩子家庭作業無人指導或無力指導,學習成績進步微小。或者有一部分家長從不督促孩子學習,甚至對孩子的求助報之以呵斥、厭棄的態度,導致孩子學習積極性下降。
3.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問題突出。盡管農村家庭收入越來越高,但是農村老人生活質量偏低問題仍很嚴重。與以往相比,老年人越來越趨向于被邊緣化,主要表現為:讓老人干活毫不客氣,但給老人零花錢斤斤計較;對老人健康不闖不問;對老人態度冷漠等。所以,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失去老伴的老人盡管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但飲食結構不合理現象很普遍,肉蛋奶甚至作為“奢侈品”只在節日才會出現在餐桌上;小病不治大病扛,身體健康狀況差;田間勞作、家務活較重;甚感晚景凄涼。
根據河北各地已有的經驗,解決農民再就業問題主要有鼓勵自主創業、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辦理養老保險、勞務輸出、技能培訓等方面。這些都是比較直接的途徑,尤其是技能培訓,能解決農民再就業的核心問題。這些都是基于政策支持、經費保障的政府正式行為途徑,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但是,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何況與就業相關的家庭問題、諸多觀念問題很難因此迎刃而解。所以,還需要國家、社會支持之外的解決方案。社區教育作為一種全員、全方位、全程的教育活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
二、社區教育對于貧困地區農民再就業的意義
關于社區教育,盡管在不同國家和社區有不同的稱呼和理解,但是社區教育對于社區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卻早已達成共識。根據我國教育部的解釋,社區教育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展開的、利用社區各種資源、旨在提高社區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以促進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我國的社區教育雖然起步較晚,離全民、全程、全方位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其生命力和社會貢獻已經開始顯現,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發展必由之路。目前,社區教育實踐主要表現在成人基礎教育、技能培訓以及公民素質教育方面。河北農村再就業問題的核心主要是農民受教育層次、沒有一技之長、觀念落后等,而這些正是社區教育基本的目標和功能。所以,社區教育在解決農民再就業問題上具有重要意義。
(一)掃盲教育
在廣大貧困地區的從業農民中,還存在著一定的文盲、半文盲。這是實行科技脫貧、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攔路虎,因此,必須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掃除文盲、半文盲現象。另外,功能性文盲不斷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就業選擇機會。據河北省統計局統計數字,鄉村未上過上學的從2000年的8.7%下降到2009年的5.34%,小學文化由35.7%下降到2009年的28.7%,文盲比例有明顯下降趨勢,但低學歷比重仍然很大。初中生由41.3%上升到2009年的50%。相對來講,河北農村貧困縣文盲和低學歷數字應該高于平均數,初中畢業生則少于平均數,大批農村初中學校幾成空校不全是出生率下降所致,主要原因是大批升學無望的青少年過早輟學,所以新一代貧困地區農村勞動者(“80后”、“90后”)整體學歷有明顯下降趨勢。另外,河北省高中畢業生人數由2000年的11.3%到2009年的11%,有下降趨勢,貧困縣農村亦然,可能下降幅度更大。主要原因:伴隨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信息相對閉塞、觀念比較落后的貧困縣農村讀書無用論有抬頭趨勢,初中階段學生流失率較高,再加上一些用工單位法律意識淡薄,童工比例居高不下。這些低學歷農民工只能選擇某些高強度簡單勞動,職業領域狹窄,再就業生涯因為年老體衰或者疾病而終止。某些低齡農民工(十四五歲左右)一般流向城郊私人鞋廠、箱包廠、電子廠等需要簡單技能的領域,盡管收入會伴隨工齡增加、技能嫻熟而逐漸提高,但是長期超負荷的勞動、不良的工作環境可能影響其身體健康,從而影響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并且伴隨年齡增加,也因無法適應這些工作要求的靈活性而被淘汰,以鞋廠為例,大多是二十歲以下的員工。所以,學歷問題是貧困縣農民工就業的一大原因。靈活的社區教育正是掃除文盲或者功能性文盲以期改善就業狀況的一個重要途徑。根據各地農村掃盲的情況來看,基本上都是依托當地成人學校和社區教育基地完成該項工作。河北農村貧困地區基本上沒有成人學校,所以構建社區教育網絡是當務之急。
(二)提高再就業能力
再就業能力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在變換新的職業時所需的能力,包括職業適應能力、擇業技巧、觀念更新等,核心是職業技能。河北農民再就業范圍狹窄主要是缺乏必備的職業技能。另外,視野狹窄、信息閉塞也導致農民在再就業中極其被動。以自主創業而言,這種大家都希望但是又望而卻步的自己當老板模式,主要因素涉及行業動態、產銷鏈環、經營管理知識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是社區教育的主要職能之一,其功效在國內外社區教育實踐中已經得到印證。以美國社區學院來講,職業技術教育比重最大,主修職業技術學科的學生約占全體社區學院學生的一半以上;補償教育在提高成人基礎文化程度、掃除功能性文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北歐的社區教育機構民眾學校主要包括成人中等普通教育、成人中等職業教育,以及少量的中學后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同樣是中心部分。在再就業問題比較突出的河北農村社區,職業技能培訓也必然是社區教育的主題。
社區教育可以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技能技巧自然是就業的最現實的因素,但除此之外還涉及人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道德素養、心理素質、交往技巧等。這些間接的甚至隱形的因素無論對于企業還是農民工自身都事關重大。以建筑行業而言,因為員工偷工減料、不負責任造成的嚴重后果已屢見不鮮,這類事件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用工方不信任感增加、雙方關系緊張、員工進一步發展受限。還有,河北農村居民盡管整體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但對子女的教育期待還不夠高,甚至沒有應有的教育期待。尤其是在打工收入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一些家庭認為教育投入不合算,把打工作為最好的生活來源途徑,不斷強化讀書無用論思想,慫恿子女輟學就業。從長遠來看,這勢必影響農村家庭的生活質量提升。完善的社區教育體系可以通過文明輻射效應對農村勞動力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滲透,使農村勞動力從思想上脫貧,在繼續保持樂觀生活心態的同時,全方位提升生活質量。
與打工潮相伴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也可以通過社區教育的文明輻射等功效得到有效緩解。
三、基于勞動力再就業問題的可行性社區教育模式
(一)主要基地:農村中小學
2009年,河北省以城市涉農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和縣級職教中心為載體,開展送教下鄉,招收在鄉的青年農民和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入學。另外,河北省通過健全機制保障就業、以技能培訓促進就業、以崗位對接引領就業等三大幫扶措施促進農村勞動力進行就業轉移。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已經有1410.4萬農村勞動力實現了跨行業就業,比年初增167.8萬人。盡管如此,河北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農村仍是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盲區,農民沒有培訓機會,沒有一技之長,農民工處于社會底層沒有向上流動的機會。另外,絕大部分地方沒有鄉鎮級和村級的成教機構,因此,培訓基地設立是當務之急。在資金緊缺情況下,目前的農村社區教育只能依靠已有的教育載體——農村中小學來完成。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五大領域:面向青壯年勞動力的職業技術教育、面向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教育、面向農村婦女的文化素養教育、面向兒童少年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面向所有人的文明輻射教育。
(二)經費來源
經費來源是農村社區教育建設的難題。河北農村經濟水平本就落后,在各方面經費緊缺情況下,如何保證社區教育必備的經費,的確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在這方面比較常見的做法有:政府撥款,比如按照人均一元或者兩元的數額;個人支付,為部分學費;爭取社會支援。前兩種方式也許操作上并不是很難,因為社區教育有利于個體,也惠及社會。但是數額有限,也許以此難以支付必需的設備以及材料費。所以,還應該在社會支援上下功夫。這可以分三種情況:第一,尋求企業集團支持。第二,動員對口用人單位以培訓費方式支援。第三,擴大協作單位數目,由相關協作單位提供相關材料、設施或者基地。就河北農村地區而言,可以考慮兩種模式:職業教育類以個人支付為主;其他則采取政府撥付或者社會支援模式。就前者而言,關鍵是技能培訓是否具有針對性和極強的實用性,另外,需要有相應的就業協作網絡或者后繼創業保障,惟其如此,才能激發農民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后者以農村居民整體素養提高為目的,主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文明輻射方式實現,在費用上并不會太多,只要協作單位和相關工作人員增強社會責任感,經費不會成為活動開展的羈絆。
(三)積極組建社區教育管理隊伍和教學隊伍
社區教育隊伍,包括管理隊伍和施教隊伍。管理人員最好選用熱愛教育、有一定教育素養、理解社區教育內涵、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專業工作者,惟其如此,才能把社區教育真正做好,切實發揮社區教育的社會促進作用。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村社區教育管理任務一般由社區教育委員會承擔,委員會主要負責人一般是當地鄉鎮或村干部,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負責人擔任委員。施教隊伍則來源多樣化。既有專職教師也有兼職教師,兼職的既有本社區內外的技術專家、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具備專長的在職干部、離退休的老教師、老干部、老英模及有一技之長的專業戶、企業家或普通農民。社區教育作為社會公益事業,還應大力倡導志愿者以多種方式參與。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大學生支教是一種必要的師資來源。大學生擁有的專業技能知識盡管還不夠完備和成熟,但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而言仍然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從必備的職業素養、求職技巧到農業耕作、職業分類、各領域信息等,大學生仍能起到啟蒙或者引領作用。如果把社區教育作為大學生實習的重要領域,那么,農村發展、農民再就業能力都可能因此大幅度提升。因為大學生作為一支數量可觀、具備相當專業水平的隊伍正好彌補農村社區教育師資的不足,而且這種重要角色對于大學生自身成長也是一種很好的歷練機會。
(四)以職業教育為核心,逐步推進
社區教育內容非常廣泛,可以說涵蓋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社區成員素質提高和生活質量提升角度而言,每一方面的教育內容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農村社區教育必須分階段推進。當前最關鍵的也是最能引起大家參與興趣的無疑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再就業問題。提高再就業能力以改善生活質量與每一個農村家庭息息相關。因此,與就業有關的教育應該是社區教育的第一步。相應的,農村社區教育需要大批各行業技術人員。根據行業需求及農民短期可以達到的水平,烹調、農產品加工、養殖種植技術能比較實用的知識技能可以作為初期教育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2-0069-03
、教育部、全國學聯聯合實施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著眼于引導和幫助每一個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才的素質教育計劃,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普遍提高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為目的的一項系統工程。該計劃實施以來,各高校紛紛制定大學生素質拓展學分實施辦法,采取不同形式的拓展計劃,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以素質拓展為著眼點,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現途徑。諸多高校將素質拓展計劃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將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寫進人才培養方案。一時間,創新學分成為在校大學生口中的熱門詞匯,成為人人追求的東西。縱觀十多年來各高校素質拓展計劃實施的情況,絕大多數都已形成完整的計劃體系,并在進一步深入而有序地向前推進。南京林業大學作為一所以林科為特色,以資源、生態和環境類學科為優勢的多科性大學,多年來一直以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為著力點,堅持探索符合學校和學生特點的素質拓展學分制度,致力于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
一、推進改革,拓展工作新思路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具有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是高校的職責所在。在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南京林業大學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永恒的主題,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為實現“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的宏偉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并結合自己的特色,努力創新工作、拓寬思路。
(一)根據林業類院校專業及課程體系特點,探索、創新素質拓展計劃內容
大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技能,更需要有較高的綜合文化素養,這不僅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更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學分制下,大學生進校后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訓練等的獲得均以學分形式體現,這些都基本上靠第一課堂習得。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無論是從社會需求,還是個人發展來講要想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就必須不斷地完善自我,在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方面不斷地提高和加強。這些能力和素質的獲得不僅來自課內,更多的來自課外,來自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2003年,南京林業大學實行獎勵學分制度,這是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在學校的第一次嘗試。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獨立或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學科競賽、文藝體育及各類社會實踐等都可以按辦法規定折算成學分,所得學分可以用來置換學生公共選修課中的任一課程學分。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獎勵學分的實施也為進一步實行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大學生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實現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作為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考核而設定的一個新的量化形式,是高校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又一新途徑。各高校在調動各方面力量、整合多方面資源的前提下制定了各種大學生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實施辦法。施行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是各類創新計劃辦法得以實現的途徑。2008年,南京林業大學進行院系調整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借此機會,學校制定了《本科生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管理辦法》,并將6個拓展學分正式納入人才培養計劃。辦法規定從2008級學生開始,學生必須修滿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規定項目的6學分方可畢業。這一舉措讓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又上一個新臺階。
二、創新管理,“五化”保運行
(一)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內容模塊化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基本內容是以開發大學生的人力資源為著力點,進一步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外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涉及德、智、體各方面素養。從目前各高校開展的情況來看,基本上都是采用模塊化,主要分為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學技術與創新創業、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等幾大結構模塊。這種模塊化的分類將原本復雜繁多的內容做了歸類和簡化,不僅有利于活動的開展,更有利于后期數據的統計。
(二)學生素質拓展成績數量化
大部分高校將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納入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成為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補充和完善。明確了學生素質拓展學分涵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中除專業課程學分之外的內容,作為大學生在校必修的內容和畢業必備的條件。在具體的分值要求上,各個高校有所不同,一般6―10分不等。幾大模塊中的各活動項目均以不同的分值表示,按照學校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管理辦法規定,學生參加不同的活動項目獲得不同的學分,最終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量化素質拓展學分成績一目了然,這種將參與活動項目量化的成績統計方式非常便于后期的數據整理和畢業審核。
(三)活動項目形式多樣化
學校以教學、講座、競賽、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形式為大學生提供拓展活動的平臺,菜單式的活動項目可以供學生任意選擇。2010年經過修訂后的《南京林業大學本科生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認定管理辦法》中,每個模塊提供給學生的活動項目均在10―20條左右。好些活動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不是灌輸某種知識或者單純訓練某種技巧,而是設定一個特殊的環境,讓學生直接參與整個活動過程,在參與的同時完成一種體驗,然后進行自我反思,獲得某些感悟,充分體現出素質拓展計劃培養大學生充分個性和豐富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素質這一本質。另外,全國高校普遍開展的“挑戰杯”、“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等,也均是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載體。各種形式的比賽、社會實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了能力,更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服務社會、貢獻社會的意識。
(四)學分認證和統計網絡化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網絡給人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捷。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工作是項繁瑣的工作,當它成為高校的常規化工作之后,各個環節的數據量是相當大的。因為涉及的學生面廣,每個學生的活動項目內容多且各不相同。傳統的手工申報認證和紙質數據統計已經無法滿足工作需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學校已經逐步實現向網絡化的轉換。大學生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認證管理系統是目前被采用較多的一種網絡管理手段。它可以實現從學生的申報、院系級領導審核、校級素質拓展管理中心的審核認定、學分公示和統計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打破了以往數據層層匯總上報的傳統模式,減少統計信息加工、整理的中間環節,避免了過多的人為干擾和消除過多中間環節的累積,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各環節數據的精準性。
(五)各環節信息公開化
與第一課堂不同,第二課堂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廣泛性等特點。在這種開放性的環境中通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活動獲取的素質拓展學分可能無法像專業課程學分那樣可觀、嚴謹。因此,在活動項目的設置、學生前期的個人申請、院系級及校級的審核與認定、學分的公示與反饋、成績的記錄等環節上必須要保證信息的絕對公開化。學校在每一環節上都設置了至少7天的公示期。只有信息的公開化,才能實現最大的公平化,贏得學生對整個計劃的信賴與支持,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參加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得整個素質拓展活動向良性循環發展。
三、完善機制,確保工作扎實高效
(一)加強領導,協調行動,形成合力,確保規范
協調好各執行部門及活動項目承擔單位之間的關系是促進素質拓展計劃創新發展的前提,而良好的管理機制是素質拓展計劃有效實施的保證。最初實行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時,學校執行的是統一管理。具體操作模式是:學生申報學院初步審核教務處再次審核認定。執行幾年之后,隨著學生人數和活動項目越來越多,這種模式的不足也越來越明顯。學校各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職能部門認真組織了研討,并在教務處的牽頭下召開師生座談會,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在參考其他院校一些好的做法的基礎上,對原有的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改進,形成了集中管理之下的分級管理制度。教務處作為辦法的制定者、計劃實施的監督者和最終信息的集中和反饋者,對整個活動進行宏觀管理。具體的學分認定工作由各學院的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認定工作小組負責。該小組是由學院主管教學的副院長或副書記任組長,教學秘書、輔導員等任組員構成的,因此,完全可以保證本院創新學分認定工作的有序、規范進行。另外,教務處、團委、學工處、體育部等學分認定部門(同時也是活動項目舉辦部門)各司其職并相互監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學分認定的公平公正和真實有效。
(二)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激勵相結合
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的主要內容包括學術科技與創新活動、社團活動、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及其他各個學院的特色活動。通過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記錄卡建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評價體系,客觀記錄每位學生在校期間素質培養和發展的重要經歷和主要成績。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認定小組根據學校素質拓展管理辦法的規定合理量化、科學評價,引導和激勵廣大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拓展活動。
有了規范的實施辦法之后,還要有正確的評價機制和適當的激勵措施。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獲得了不同的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這些學分的獲得不僅體現出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綜合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每年的學生綜合測評中,該分數也被作為一項客觀的依據。另外,在獎學金的評定上均參考了一定比例的素拓分。這些均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三)因校、因時制宜,保證特色,堅持創新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從最初在63所試點高校開展到現在,已經歷了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里,各高校都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基本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素質拓展計劃體系。由于高校情況各不相同,因此,在實施和評價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時也要兼顧地區、學校、專業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南京林業大學雖然從2008年才正式實施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但多年獎勵學分的探索和實踐作為素質拓展計劃形式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08年制定暫行辦法,2009年正式辦法執行,2010和2012年兩次對辦法進行修訂。與時俱進,保證特色、堅持創新是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更是大膽探索新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的原則要求。
在學校各個相關部門的協同努力下,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的活動項目做到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學校提供的活動平臺中,學生可以很容易獲得6學分,而且6分里有2分是下放給學院的自主分數,也稱為特色分數。這是各個學院根據實際情況,特別是根據本院專業特點給學生提供一些特色的活動加分項目。比如,人文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導游證、藝術院的手繪大賽,經管院的會計資格證等。
四、實踐意義
從四年的實踐結果分析來看,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實行極大地推動了校素質拓展計劃的開展,提高了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完善學校人才培養體系
林業院校的課程設置決定了學生在人文素養、創新能力方面需要不斷地加強。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實的實施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手段,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從2008級學生的素質拓展學分數據中分析,98%以上的學生都能在畢業前順利拿滿6分,其中60%超過了規定的分數,有些學院部分學生該項分數高達十四五分。
(二)發揮大學生參與素質教育的主體作用,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自從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以來,各級各類賽事活動的參與人數以及獲獎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省級、國家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數量和質量也都在逐年提高。
(三)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業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實施后的第一屆畢業生如今已經離校,順利走上了工作崗位。從畢業生就業率和畢業去向來看,四年的素質拓展與創新訓練為學生的成長和就業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五、新階段、新目標
“素質拓展計劃”不是一個階段性的活動,而是一項具有長期規劃并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經過多年的實踐,已成為素質教育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調研和征求廣大師生的建議,在各個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現已形成一個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工作新思路。
(一)以學生為本,根據不同階段和層次學生的不同成才需求,廣泛開展多層次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社會實踐以及其他有益于學生素質提高的第二課堂活動
將素質拓展與創新學分工作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相結合起來,弱化學生對拓展分數的要求,為學生搭建自我發展的平臺,從而真正使大學生得到綜合素質的鍛煉和提高。
(二)進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大學生素質管理系統的優勢作用
減化學生申報創新學分的流程,同時加強各創新學分職能部門的相互合作與監督。系統面向各系各班級全體學生,實現對學生素質拓展學分成績情況、個人情況等的智能化管理。
(三)加強對學生技能訓練、創新方向和職業設計的指導
以非業務素質為重點,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愛好和能力,對他們進行設計指導,并就學生完善素質的具體方法和途徑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學生建立成才目標,避免盲目行事,引導他們有意識、有選擇地參加相應的素質拓展與創新活動。
(四)完善管理辦法,加強制度落實,積極探索大學生素質拓展與創新工作的長效運行和管理機制,強化內涵建設
及時處理好個別學生的消極怠慢思想和學分申請過程中的弄虛作假行為,保證創新學分工作的健康發展,實現創新學分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新提升。
參考文獻:
[1]劉俊彥,姚念隆.最新高校共青團工作指南[M].北京:中
國人事出版社,2007.
[2]王國輝等.雙嵌入素質拓展學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M].
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6.
[3]李卓慧,鄭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現狀實測調研
報告――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
2010,(2).
[4]章德勝,李海東,杜鵬舉.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提
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0,(30).
[5]莊立臣.開展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促進高校素質教育發
展[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