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0 23:58: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護士特殊護理服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 要: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形式,其社會服務功能越來越迫切。這不僅是國家對高職院校的要求,也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建筑電氣專業,以服務區域經濟為目標,大膽進行具有高職特色的社會服務模式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高職特色;社會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31-0200-02
收稿日期:2014-09-22
基金項目: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研究中心項目“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模式與功能研究-以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為例”(編號g2013c08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尹久(1973-),女 ,漢 ,湖北黃岡市人 ,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校企合作研究。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形式,其社會服務功能越來越迫切。廣義的社會服務是指高校的社會功能和角色,包括培養人才、發展科學技術以及直接為社會服務等。狹義的社會服務是指高校直接為社會所做的具體服務,如科技服務、教育服務等。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與之聯系更加緊密[1]。
高等職業院校屬于技能型、應用型院校,其社會服務的主要任務是向區域和行業提供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訓與培養,提供技術創新、推廣和服務,實施先進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使學校成為區域的技術技能培訓中心、新技術的研發中心、區域學習型社會中心。具體內容包括:文化教育傳播、師資培訓、崗前培訓、轉崗培訓、技術推廣與服務。
一、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必要性
(一)是國家對高職院校的基本要求
教高[2004]一號文(2)和[2006]16號文件都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的道路,為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這就明確規定了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是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社會和區域經濟服務,是國家對公辦高職院校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職業院校必須盡到的社會職責。
(二)是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的要求,是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要求[2]。
近年,我國高中應屆畢業生人數呈現出逐年遞減態勢,而本科院校招生規模不減反增,特別是一些民辦本科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對高職院校的生源形成極大的壓力,因此生源大戰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態勢。競爭的結果只有一個,優勝劣汰。這種競爭表面上看是生源和學校綜合實力的競爭,實質上是學校為社會提供服務和能力的競爭。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如何在競爭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如何提升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是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是高職院校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秘密武器,也是高職院校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是高職院校生存的根基,成長的沃土,也是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的動力源泉。只有扎根于區域經濟這片沃土,努力服務于區域經濟,才能獲得自身成長所需的動力。只有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才能找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才能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如果游離于需求之外,高職院校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多種模式
近年來,高職院校紛紛在服務社會的模式上進行了探索,以下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模式:
(一)“崗證培訓”社會服務模式[3]。
高職院校的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很多都是雙師型教師。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師資優勢,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面向企業的崗位群進行針對性的崗位培訓,為企業提供轉崗、在崗職工的培訓,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一種重要模式。面向社會進行相關的職業資格培訓,如各工種的上崗證,資格證的培訓與考試,也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重要模式。
(二)“訂單培養”社會服務模式。
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之道。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合同,采取企業選人、學生自愿的方法,組建“訂單班”“冠名班”,校企雙方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共同制訂課程標準,共同完成實踐環節,既為企業培養了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縮短了企業員工上崗培訓時間,減少了企業成本,又為高職院校找準了辦學方向,為學生找到理想的就業渠道。
(三)“對口支援”社會服務模式。
為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實現職業教育協調發展,開展“對口支援”社會服務模式,相關院校共享專業建設成果,共享優質辦學資源,共享優質師資,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相互促進,為共同發展高職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四)人力資源支撐社會服務模式
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主要任務。高職院校要緊盯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為這些產業培養專業對口、質量優秀的人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撐。
(五)實訓基地共建社會服務模式
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將基地建設成為學生實習的基地和企業員工培訓的中心,學生在與企業高度相似的環境中接受培訓,為將來到企業的工作鋪平了道路。企業在學校培訓員工,提高了培訓質量,節約了培訓成本。通過實訓基地共建,雙方得到雙贏。
(六)社區文化服務功能
高職院校是文化精英單位,具有很強的文化傳播、輻射和示范作用。高職院校為社區文化服務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對市民進行公益性的講座、培訓,對困難群體進行一對一的幫扶等服務,還可以將學校的大量資源,如完備的活動場所、豐富的活動設施向社會開放,使大學成為社區的科技、文化、體育活動中心。
三、我院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社會服務模式探索
目前,國內智能建筑市場發展迅猛。由于涉及專業多、配套產品和技術繁雜,且產品更新換代迅速,對智能樓宇新職業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國內智能樓宇從業人員數量巨大,已達到約100萬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資料顯示,今后10年,樓宇智能化在我國還將保持迅速發展的勢頭,從業人員將增至200萬,其中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員的需求比例在40%左右,即50萬人,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需求比例約為60%,即30萬人。因此每年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的需求在3萬人以上。目前,全國范圍內的智能樓宇人才短缺,供不應求。資料顯示,我國建筑智能化技能型專業人才極其匱乏,尤其缺乏智能建筑施工建設、運行管理的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全國此專業方向的人才缺口達40萬,而且這個缺口有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因此,智能樓宇化專業是目前高職十大綠牌專業之一。
另一個面,智能樓宇化專業需要的人才是從事現代智能化樓宇設備設施的運行維護、能源和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大型物業管理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培養的是從事樓宇智能化工程系統施工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術人才?。除了要求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建筑、機械、熱工、電工電子和計算機應用等技術基礎知識之外,還要掌握現代智能化樓宇設備設施(如暖通空調、給水排水、建筑電氣、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構造與性能、測試技術、調試方法、運行和維護等專業知識,同時具備現代智能化樓宇設備設施的維護、管理能力。由于人才培養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需求,智能樓宇化方向的絕大多數從業人員都是跟著師傅簡單學習一下就上崗了,甚至有很多都是街頭“游擊隊”,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或培訓,對現代智能化樓宇知識幾乎一無所知。生產一線的操作人員技能水平很低,職業素養幾乎為零,這也為安全生產和日后的生產管理埋下了巨大隱患。
作為中部地區的龍頭,湖北地區建筑電氣專業的建筑電氣專業人才十分緊缺,為了更好地為區域經濟服務,培養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某院開辦了建筑電氣工程專業(樓宇自動化方向),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1、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指針,構建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構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以綜合素質為目標,以技術為核心,以能力為本位,以理論和實踐結合為途徑,以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崗位要求為質量考核標準,來主導和組織教學,從而形成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
某院建筑電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智能化系統設備安裝、調試、檢測、運行、銷售與維護、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員,具備一定工作經驗后,可以發展成為會施工、會管理、會工程預決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對準這些工作崗位,我院對課程進行了調整,根據技術型教學體系的要求,通過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途徑,調整和更新了教學內容。目前開設的課程有CAD、建筑供配電與照明技術、消防電氣技術、建筑安防技術、樓宇智能化技術、綜合布線與網絡工程、樓宇智能化施工技術、可編程控制器及應用、組態軟件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預決算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等。根據崗位需要,重組教學模塊,采取現場教學,頂崗實踐,產教結合,邊學習、邊生產、邊提高的方式,來實現培養目標,突出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目前專業配套的實訓環節有:電子裝配實訓、PLC與組態綜合實訓、水電安裝實訓、消防綜合實訓(企業工程師參與)、安防綜合實訓(企業工程師參與)、電氣控制綜合實訓、樓宇智能化實訓(企業工程師參與)、樓宇智能化工程預算實訓、企業參觀、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
2、以服務行業為目標,構建開放式的人才培訓體系
高職院校在大力發展學歷教育和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還應面向行業,構建開放式的人才培訓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構建技術培訓、技能培訓、生產培訓三位一體的教學平臺,既可以擴大高職院校社會影響力,也為高職院校事業的發展提供再生社會資源。
某院建筑電氣專業,根據市場需求,充分利用學校現的教學資源,包括培訓場所、儀器設備及教學環境,大力開展專業化的技能型人才培訓工作,推出定制式企業內訓服務、技能培訓、員工崗前培訓、職工綜合素質培訓等項目,提高企業員工的崗位能力及轉崗就業能力,滿足緊缺型人力資源的教育培訓需求。
3、構建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共建社會服務模式
近年來,某院建筑電氣專業大力開展實訓基地建設,創建了樓宇智能化系統模擬實訓中心。同時,某院與香港路九號、嘉禾等多家企業合作,共同完成學生的實訓與實習,初步構建校企合作社會服務模式。
四、存在的問題分析研究
近幾年來,某院建筑電氣專業在社會服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服務目標與服務群體單一[4]
由于各種原因,服務目標以在校生為主,社會人員服務顯得比較少,服務的群體也比較單一,合作的企業比較有限,需要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
2、服務深度與能力不夠
由于服務深度和能力的不足,導致服務限制。因此,調整專業結構,豐富辦學模式,拓展服務內涵,積極參與高新技術攻關,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崔麗娟.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的探析[N].光明日報,2008-07-24
[2] 劉立紅.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有效途徑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是醫療發展的需要。為了提高患者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我科自2006年開始實施病房責任護士制度,經過三年多的實踐,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統,科學的病房責任護理管理體系,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 方法
1.1 病房責任護士的分配與實施
1.1.1 護士長根據科室護士人數與科室床位數之比,按排每位護士負責3-4個病位(病房:因為我科室多為單間病房)的管理,病情危重的患者由高年資護士負責。并要求每位護士將自已的服務用語,連同護士的照片一起貼到分管的病房。使患者及家屬能很快記住自已是病房責任護士。
1.1.2 病房責任護士的主要職能 負責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一條龍全程優質服務護理。因為我科室住院患者多為80歲以上高齡老人,患有多系統疾病,大部分日常活動能力有缺陷,多由保姆陪護。保姆護理經驗少,對患者了解少,與患者的親情少。就要求病房責任護士對患者要有全面了解,做到患者基本情況十知道,病情九了解,護理中七勤(勤看望,勤觀察,勤溝通,勤評估,勤診斷,勤落實,勤交待)。對患者或其陪護從用藥、飲食、安全、衛生特殊護理措施等全方位指導落實,使患者感受到護士的親情。
1.1.3 病房責任護士的具體要求和做法 要求病房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三天內與之見面,并使患者或陪護、家屬知道自已是其責任護士,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對患者提供哪些幫助等。另外科室開展基礎護理日,健康教育日等特殊服務日,在這些特殊時間內,要求責任護士主動到病房看望自已的病人,在基礎護理日為患者落實剪指甲、刮胡子,聯系理發,徹底整理床單位,清除病房內衛生死角等工作。健康教育日針對患者住院后的護理問題進行健康指導,用藥指導,及流行病預防措施的宣教。對患者或家人提出的問題認真解答。對患者的護理重點及難點向護士長報告,并向全科護士進行特殊交待,使大家都引起重視,以便使患者得到更周到、細致的服務,并預防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1.1.4 病房責任護士落實質量的反饋 由護士長對病房責任護士職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與評比。護士長根據情況進行不定期的檢查或抽查。其方法是通過患者及其家屬的反饋;患者整體護理狀態,水平;對病區環境進行抽查等來了解責任護士的工作質量,對存在問題的護士進行談話并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法等。對負責任做的好的護士在周會上進行表揚,并號召大家向她學習。這樣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熱情。
1.1.5 病房責任護士的報酬 實施無報酬制度,因為每位護士都承擔著病房責任護士的角色,只是分管的床位,或患者的病種不同,工作性質是一樣的。所以不提倡勞動報酬之說。
1.2 效果觀察 比較實施病房責任護士制度前后,病區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服務滿意度,以醫院護理部月查情況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表為準,隨機抽取20例患者進行調查,問卷表共設10個問題,總分100分,每項滿分10分,依次遞減2分,不滿意為0分。總分得95分為滿意,低于95分為不滿意。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病房責任護士前后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由之前的89.7%,提升為95.8%。
3 討論
3.1 增強了護士的護理服務意識,提高了患者的服務滿意度 沒實施病房責任制度之前,病情較輕的患者得到護理人員的關注較少,護士只是按等級護理進行查房,完成患者的基礎治療。實施病房責任護士制度后,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護士從生活到病情、治療、護理全方位的關心和服務,所以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對168例出院患者電話隨訪調查顯示:患者對病區護理服務滿意度為100%。[1]
3.2 鍛煉了護士的溝通能力,提升了其自我價值感 病房責任護士通過對患者護理問題的評估,診斷,收集資料,增加了護理的溝通交流檢查評價機會,從而鍛煉了護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人際交往的綜合能力,提升了護士的自我價值感和社會責任感。[2]
3.3 提高了護理質量 通過病房責任護士制度,使護士主動服務、細節服務增強,提高了護士防范和識別患得護理風險意識的能力,減少了患者壓瘡發生率,預防了護理并發癥。[1]
腎內科住院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 記憶力減退是老年患者的特點之一, 其次腎內科住院患者基礎病多, 尤其終末期腎病常累及身體多個系統, 需要完善很多實驗室及其他特殊檢查(比如血標本、腹部及泌尿系B超檢查、腹部CT及腎小球濾過率監測, 靜脈腎盂造影檢查等項目), 以往傳統護理模式, 責任護士于檢查前一天將檢查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 結果患者常常忘記或記憶不清造成檢查前準備錯誤或不全耽誤檢查結果的情況, 造成護患矛盾的同時, 延誤醫生診治, 影響到臨床檢驗科室的工作[1]。針對問題, 自2012年1月起采用護理溫馨提示卡的提示作用, 對300例住院患者進行運用取得良好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治療的住院患者共300例, 其中男158例, 女性142例, 年齡13~93歲, 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76例, 腎病綜合癥44例, 糖尿病腎病48例, 系統性紅斑狼瘡14例, 慢性痛風性腎病10例, 慢性腎衰竭患者108例, 患者均需完成實驗室及其他檢查明確診斷。采用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組的方法, 實驗組160例(采用溫馨提示卡加護士口頭交代), 對照組140例(護士口頭交代), 兩組的性別、年齡、學歷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 方法
1. 2. 1 提示卡的制作 使用透明塑料材質的卡片,正面呈長方形, 長6 cm, 寬5 cm, 底邊有底座, 以利支撐放于床頭柜上, 另外將檢查注意事項的文字電腦打印, 字跡排版于長6 cm, 寬5 cm的版面, 打印多份, 剪裁黏貼于透明塑料板上, 呈現字跡清楚的提示卡[2]。
1. 2. 2 提示卡的內容 提示卡的內容涉及明晨空腹采血, 需要晚間20時禁食, 22時禁飲;腹部B超及腹部CT需要空腹8 h以上;泌尿系膀胱B超需飲水2000 ml以上;腎小球濾過率監測晨起進食干飯, 檢查時需攜帶250 ml~300 ml液體, 檢查時飲用。提示卡的內容涉及實驗室及其他特殊檢查前的注意事項。
1. 2. 3 提示卡的發放與收取 責任護士根據化驗單及檢查預約單的時間, 于前一天提前通知住院患者抽血及特殊檢查事宜;通知時核對患者床號、姓名, 將化驗單及特殊檢查單與醫囑核對, 確認無誤后至患者床邊通知檢查, 同時攜帶相應的溫馨提示卡置于患者床頭柜, 責任護士口頭交代后, 提醒患者關注溫馨提示卡的內容。實驗室及特殊檢查完成后, 責任護士收取溫馨提示卡放于辦公室固定抽屜保管[3]。
1. 3 評價方法 ①住院患者對實驗室及特殊檢查的知曉率及檢查及時配合率, 經過溫馨提示卡的應用, 比較住院患者對檢查的知曉和配合人數。②病區制定的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 共涉及10項護士服務內容, 其中一項為護士能否解釋各項檢查的注意事項, 分級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實驗組對該項的調查中對護士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8%, 高于對照組。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χ檢驗。
2 結果
2. 1 溫馨提示卡的應用, 住院患者的知曉率和配合率實驗組高于對照組, 見表1。
2. 2 應用溫馨提示卡, 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提高 , 見表2。
3 討論
腎內科住院患者高齡化, 基礎病變多, 實驗室及特殊檢查項目多樣化, 檢查結果對臨床醫生的診治起著重要作用。住院患者對實驗室及特殊檢查的知曉和配合程度, 影響著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護士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紐帶, 護士執行醫囑, 需要住院患者的理解配合。因此針對住院患者高齡、記憶力減退的特點, 護士采用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至關重要, 影響到護理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
3. 1 護理健康教方式的多樣性及有效性 運用簡單的提示卡豐富了健康教育的形式, 傳統的健康教育形式以口頭表達為主, 忽略了住院患者的個體差異, 對于年老、記憶力減退、文化水平低的患者不適用, 患者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同, 以口頭表達的單一形式不能取得滿意效果。患者可能會遺忘或誤解護士傳遞的信息(如護士說禁食禁飲, 患者會理解成進食進飲)。溫馨提示卡簡潔明了, 置于床頭對患者有著時時刻刻的提醒, 同時病房的其他人, 包括病友、及患者家屬都知曉信息, 對患者的行為起到多重提醒的作用, 從而避免檢查準備不全或延誤檢查的情況。
3. 2 有利于護患關系, 醫護關系及護士與臨床檢驗科室關系 護理模式的轉變, “以人為本”是醫院服務的宗旨, 醫療工作的完成需要各部門之間的通力協作, 護士是與病患接觸最緊密的團體, 護士與患者有效的溝通, 保證實驗室及特殊檢查檢查結果的及時性, 對醫生的診治方案提供依據;如果病患者由于特殊檢查不充分, 需重新預約檢查單, 增加了檢驗科室的重復性工作, 引起檢驗科室的不滿。以往住院患者發生夜間進食進水后, 會抱怨護士沒有通知或是埋怨護士講得不清楚, 責任護士會覺得委屈, 這不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4]。
3. 3 強調護理工作重點, 節省護理時間, 效率提高 溫馨提示卡使護士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觀念, 可讓每位護士關注服務過程中的每個細節, 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情操和職業形象, 工作責任心進一步得到強化。由于溫馨提示卡語言簡潔、通俗易懂、重點突出、方便實用, 置于患者的床邊, 隨時提醒患者和家屬, 便于閱讀, 避免患者的重復詢問, 護士不必再口頭反復介紹和解釋, 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提示患者的同時, 也提醒了不同班次的護士, 從而有效地預防了護理缺陷和糾紛的發生。
3. 4 護理質量和滿意度的提高 護理質量管理應將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作為質量管理的首要目標, 患者在護理中感覺到關懷越深, 對護理的滿意度越高。根據患者需要設置溫馨提示卡, 患者有被重視和被尊重感, 融洽了護患關系, 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5]。
4 結論
臨床護士工作的瑣碎和繁忙, 護士與病患的溝通時間有限, 很難做到同一內容的不斷重復。采用溫馨提示卡節省護理工作時間, 提高護理率, 減少護患矛盾,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美英,何正紅.溫馨提示卡在慢性腎臟病住院患者安全服藥的應用評價.臨床合理用藥, 2012, 05(5):99-101.
[2] 潘寶環,凌少梅.床頭溫馨提示卡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現代醫院, 2010,9:88-89
急診科各種急癥、重癥患者聚集,進行急診護理時的未知因素很多,很多急診護理人員對突發、特殊情況沒有足夠的應對能力。且急診科是最容易發生醫患糾紛的科室,其醫患糾紛具有復雜、特殊、難處理的特點,很多急診護理人員對預防和應對醫患糾紛也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綜合起來,就是急診護理人員的急診護理知識不夠完整,不足以應對急診護理過程中發生的種種突況或特殊情況。
急診護士應系統地學習和了解急診護理理論知識,并在臨床實踐中加強經驗的積累,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權威的、最新的相關知識及理論,建立自身完整的知識和經驗網絡;并對某些重點環節、重點領域進行深入挖掘和探討,以積累正確的、完整的、有側重點的急診護理知識體系,使急診護理隊伍擁有強大的特殊、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急診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淡薄
究其原因是復雜的,有急診護士個人素質的原因,有醫院管理和環境的原因,也有急診患者的影響因素存在。但總的來說,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醫院內部人文氛圍不夠濃厚;二是急診護理人員對自身的定位存在偏差。急診科每天都要接收眾多的急癥、重癥患者,急診護士工作繁忙、單調,如果醫院各部門只是機械地運轉,而缺乏人文關懷,護士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而變得“不近人情”。另外,急診護士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在急診過程中的角色和價值,對自身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同,未能全心全意地服務于患者。
醫院和急診護士應充分認識到急診護理的服務性質,對患者的護理感受給予足夠的重視,建立醫院濃厚的人文氣息,改善患者就醫環境和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引導急診護理人員感受和認識自身價值和重要性,真正用心為患者服務,將急診護理工作做到最好。
急診護理中組織管理力度不夠
1 社區護理工作的概念
1.1 社區護理的含義 社區護理是在社區范圍內開展的以健康為中心,向個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宣傳指導為一體的系統化的整體護理服務。應用公共衛生與護理學理論與技術,借助有組織的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基礎、人群為對象、服務為中心,對個人、家庭、社區提供連續動態、綜合服務。最終目的是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的健康。
1.2 社區護理工作開展的必要性 首先是人口結構變化,健康老齡化觀念的提出,而帶來了許多相應的社區保健需求;隨著疾病譜與死因譜的變化,慢性病社區護理的需求量增加;其次是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還有醫療費用的高漲,居民難以承受,加之看病難、住院難的現象還客觀存在,這對社區護理的需求也就顯得越來越迫切;再有衛生資源分配不當;最后是實施計劃生育國策,家庭結構擴大化,一對夫婦應照顧4位老人,這就需要“簡、便、廉”的社區護理服務。
1.3 社區護理工作內容 主要是在城鎮居民中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再根據社區面積及人口下設若干社區衛生站,以方便附近居民就診和接受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①傳染病的防治;②精神心理衛生保健;③環境衛生;④慢性病的防治與護理管理;⑤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務;⑥職業衛生與護理;⑦學校衛生保健服務;⑧院前急救護理;⑨臨終關懷與護理。2 社區護理的對象和內容
社區護理服務對象不僅是患者,還包括健康人群;服務內容除治療性的護理工作,還有大量的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以英國社區護理及社區護士管理為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英聯邦廣泛實施了三種社區服務,即教區護理、健康訪視和學校護理。香港社區護理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社區訪視;第二:長期護理;第三:醫院—社區連貫性護理。目前,90%的病人愿意接受這種連貫性的衛生服務體系。當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的功能,對于社區護士的要求為全科培訓。3 社區護理專業的設立
我國社區護理人員數量很少且缺乏社區護理專科教育,尚不能滿足社區的健康需求。章冬瑛等的調查顯示,76.19%的在崗社區護士的學歷為中專,尚有15.19%的護理人員無正規專業學歷,職稱結構以中級和初級為主,50%以上社區護士缺乏系統、正規化的培訓,部分護士既缺乏臨床護理能力,又缺乏社區護理服務經驗。中專學歷的護士成為社區護士的主流,他們缺乏社區護理專業知識,現有的知識結構和技能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國應加強社區護士的培養:首先,在高等護理教育和大、中專護理繼續教育中,增設社區護理課程,加大社區護理臨床護理實踐的比例,給同學動手的機會,培訓其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加強社區護士的培訓,舉辦社區護理培訓班。第三,選派人員出國考察、進修,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社區護理經驗。社區衛生中心服務人員必須接受正規的大學教育和畢業后在職培訓。4 社區護理工作的特殊性
4.1 以人的健康為中心,醫院臨床護理大多以疾病恢復健康為主,而社區護理有別于醫院護理。它是把人群做為整體,應用健康促進、健康維護、健康教育的方法,對社區內服務對象提供協調、連續的護理,使居民達到健康。
4.2 以群體為主,社區護理服務對象是整個社區的人群,社區護理工作是對整個社區的人群進行資料收集、分析,然后解決群體中主要健康問題。社區護士任務促使整個人群健康。
4.3 獨立工作為主,社區護理工作從開始準備到實施至結束,都需自己去完成。醫院護士是在執行醫囑下進行工作的。
4.4 以人為本,醫院的護士屬醫務人員,服務的對象的主要是患者,在院內工作。社區護士服務對象是社區人群,社區護士不僅承擔社區護理工作,還要承擔與當地教育、行政、福利、企業、事業及社區居民等聯系。所以社區護士要有很強的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
4.5 深入社會,社區護理是一種公益型服務,服務對象是社會基層,它與醫院護理工作不同,醫院護理的對象是患者,社區護理服務對象是社區的每一戶、每個人及一些公共場所。
4.6 關系多樣,社區服務對象是相對穩定的,由于社區居民扮演著多種社會角色,社會分工和社會地位不同,社區居民年齡結構和健康狀況不同,所以護理需求也不一樣。
4.7 區別一般,社區服務對象應突出重點,老年人身體功能的衰退,患病概率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較嚴重;兒童特別是幼兒幾乎沒有自我保健意識,容易受到疾病和傷害侵襲;殘疾人行為不便,歷來是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愛;社區少數低保貧困人口,生活非常困難,其衛生健康問題應受到關注。
4.8 預防保健,由于社區護理是以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居民整體健康的維護和促進為方向,而進行長期有效的護理活動。5 結 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以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為重心的初級衛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長,社區護理發揮重要的作用。適應社區需求、經濟效益,全面、延續性的社區醫療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趙秋利.社區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 杜慧敏,于瑞英,楊曉蓉,等.現代護理城市社區居民護理服務需求調查分析及研究[J],2006,24(12):2349-2350.
[3] 趙霖,朱雪峰.社區護理管理的思考[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8,5:92-93.
[4] 張靜偉,姜麗萍.國際社區護理體系對我國社區護理開展的借鑒作用及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08,7:1257-1258.
[5] 李彩福.我國社區護理的現狀與展望[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4):245-246.
[6] 林明色,吳華琨,胡穗曦.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J].現代護理,2004,10(10):
【摘要】 社區護理是結合公共衛生學和護理學的理論與技能,提高社區群眾生活質量,以及健康水平的護理服務活動。本文主要概述了社區護理的定義,分析了我國及國外社區護理的現狀,指出了現存的問題,探討我國社區護理的發展。
【關鍵詞】 社區護理;概念;內容;特殊性
1 社區護理工作的概念
1.1 社區護理的含義 社區護理是在社區范圍內開展的以健康為中心,向個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宣傳指導為一體的系統化的整體護理服務。應用公共衛生與護理學理論與技術,借助有組織的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基礎、人群為對象、服務為中心,對個人、家庭、社區提供連續動態、綜合服務。最終目的是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的健康。
1.2 社區護理工作開展的必要性 首先是人口結構變化,健康老齡化觀念的提出,而帶來了許多相應的社區保健需求;隨著疾病譜與死因譜的變化,慢性病社區護理的需求量增加;其次是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還有醫療費用的高漲,居民難以承受,加之看病難、住院難的現象還客觀存在,這對社區護理的需求也就顯得越來越迫切;再有衛生資源分配不當;最后是實施計劃生育國策,家庭結構擴大化,一對夫婦應照顧4位老人,這就需要“簡、便、廉”的社區護理服務。
1.3 社區護理工作內容 主要是在城鎮居民中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再根據社區面積及人口下設若干社區衛生站,以方便附近居民就診和接受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①傳染病的防治;②精神心理衛生保健;③環境衛生;④慢性病的防治與護理管理;⑤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務;⑥職業衛生與護理;⑦學校衛生保健服務;⑧院前急救護理;⑨臨終關懷與護理。2 社區護理的對象和內容
社區護理服務對象不僅是患者,還包括健康人群;服務內容除治療性的護理工作,還有大量的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以英國社區護理及社區護士管理為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英聯邦廣泛實施了三種社區服務,即教區護理、健康訪視和學校護理。香港社區護理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社區訪視;第二:長期護理;第三:醫院—社區連貫性護理。目前,90%的病人愿意接受這種連貫性的衛生服務體系。當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的功能,對于社區護士的要求為全科培訓。3 社區護理專業的設立
我國社區護理人員數量很少且缺乏社區護理專科教育,尚不能滿足社區的健康需求。章冬瑛等的調查顯示,76.19%的在崗社區護士的學歷為中專,尚有15.19%的護理人員無正規專業學歷,職稱結構以中級和初級為主,50%以上社區護士缺乏系統、正規化的培訓,部分護士既缺乏臨床護理能力,又缺乏社區護理服務經驗。中專學歷的護士成為社區護士的主流,他們缺乏社區護理專業知識,現有的知識結構和技能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國應加強社區護士的培養:首先,在高等護理教育和大、中專護理繼續教育中,增設社區護理課程,加大社區護理臨床護理實踐的比例,給同學動手的機會,培訓其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加強社區護士的培訓,舉辦社區護理培訓班。第三,選派人員出國考察、進修,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社區護理經驗。社區衛生中心服務人員必須接受正規的大學教育和畢業后在職培訓。4 社區護理工作的特殊性
4.1 以人的健康為中心,醫院臨床護理大多以疾病恢復健康為主,而社區護理有別于醫院護理。它是把人群做為整體,應用健康促進、健康維護、健康教育的方法,對社區內服務對象提供協調、連續的護理,使居民達到健康。
4.2 以群體為主,社區護理服務對象是整個社區的人群,社區護理工作是對整個社區的人群進行資料收集、分析,然后解決群體中主要健康問題。社區護士任務促使整個人群健康。
4.3 獨立工作為主,社區護理工作從開始準備到實施至結束,都需自己去完成。醫院護士是在執行醫囑下進行工作的。
4.4 以人為本,醫院的護士屬醫務人員,服務的對象的主要是患者,在院內工作。社區護士服務對象是社區人群,社區護士不僅承擔社區護理工作,還要承擔與當地教育、行政、福利、企業、事業及社區居民等聯系。所以社區護士要有很強的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
4.5 深入社會,社區護理是一種公益型服務,服務對象是社會基層,它與醫院護理工作不同,醫院護理的對象是患者,社區護理服務對象是社區的每一戶、每個人及一些公共場所。
4.6 關系多樣,社區服務對象是相對穩定的,由于社區居民扮演著多種社會角色,社會分工和社會地位不同,社區居民年齡結構和健康狀況不同,所以護理需求也不一樣。
4.7 區別一般,社區服務對象應突出重點,老年人身體功能的衰退,患病概率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較嚴重;兒童特別是幼兒幾乎沒有自我保健意識,容易受到疾病和傷害侵襲;殘疾人行為不便,歷來是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愛;社區少數低保貧困人口,生活非常困難,其衛生健康問題應受到關注。
4.8 預防保健,由于社區護理是以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居民整體健康的維護和促進為方向,而進行長期有效的護理活動。5 結 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以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為重心的初級衛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長,社區護理發揮重要的作用。適應社區需求、經濟效益,全面、延續性的社區醫療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趙秋利.社區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 杜慧敏,于瑞英,楊曉蓉,等.現代護理城市社區居民護理服務需求調查分析及研究[J],2006,24(12):2349-2350.
[3] 趙霖,朱雪峰.社區護理管理的思考[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8,5:92-93.
[4] 張靜偉,姜麗萍.國際社區護理體系對我國社區護理開展的借鑒作用及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08,7:1257-1258.
【關鍵詞】 優質護理;腫瘤醫院; ICU 基礎護理; 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35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1044-5511(2011)09-0001-01
我院做為腫瘤專科醫院,收治病人以腫瘤患者為主,專科性質強,有多次住院史,我院通過認真學習并貫徹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全國護理工作會議,在全院范圍內廣泛開展了試點病房創建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活動。我院ICU作為一個特殊的無陪護科室,按照優質護理服務相關文件,結合科室實際情況開展該項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實踐與討論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ICU設有床位15張,主要收治全院各科各種急危重癥、外科大手術后病人。病人病情危重、變化快,且均為絕對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病人。我科現有35名護士,年齡21~38歲,護助10人,年齡20-24歲,其中本科學歷6名,專科29名,中專8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7名,護士12名。護士與床位比3:1,護助與床位比1:1.25。
2 實施方法
2.1:貫徹優質護理服務,提高全體護士認識
護士長帶頭組織學習有關“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文件精神,深入認識優質護理服務內涵。特別強調強化基礎護理,護士不僅注重患者的疾病護理,更注重他們的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另一方面注重三基三嚴的學習與培訓,及時進行理論考試與技能考核,切實把“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落到實處。
2.2:優化排班,責任化護理。
我科實行彈性排班制,護理組長負責本班的管理工作。在中夜班上,高低年資護士相互搭配,低年資的護士再也不用害怕單獨倒班遇到危急重的患者而慌亂,順利完成夜間病房護理工作和管理。
2.3 :簡化重癥文書書寫。
我院護理部已按照規范要求簡化了護理文件的書寫,把時間還給護士,護士還給患者。
2.4::優化ICU基礎護理流程。
強化護理人員基礎護理的意識,要求護理人員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思想。優化ICU基礎護理流程,保證護理質量。
2.4.1:基礎護理措施: 落實基礎護理,提高個性化服務。對不同病人實行按需護理,保護患者隱私,培養其自尊心,鼓勵自主活動。
2.4.2:質控檢查: 由護士長和主班護士每班隨時檢查,質控組每周組織一次科內檢查,遇到特殊問題要小組討論。方方面面做到無縫隙護理。
2.5:爭創特色服務品牌
我院主要收治腫瘤患者,專科性質強,而ICU作為特殊科室,按照醫院思路發展專科護理、專病護理,結合護理工作特點,全面打造專業護理品牌。
2.6: 綜合評價,建立獎罰制度,提高護理質量
我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對護理工作進行各專項檢查.結果將以書面形式將存在問題反饋到科室。科室再根據存在的問題擬定整改措施并評價改進后的效果。每月質控檢查小組針對性檢查,護士長利用日常查房及不定期抽查,檢查各班各崗位的護理工作質量。
2.7:強化健康教育效果。
護理組長及責任護士必須了解所管病人的病情、主要治療、目前存在的主要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主班護士于下午15:00與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家屬可以隨時電話致電ICU詢問患者病情及相關問題。
3 討論
3.1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提高了護士對護理工作的內涵認知,有利于提高患者與家屬滿意度。
在學習“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相關文件后,我科室針對具體情況制定了相應的護理工作改進措施,認為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病人住院期間存在的問題,讓病人感受到住院的方便、關愛、實惠.才能提高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才能保證護理質量。
3.2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保障了基礎護理措施的有效落實。
高質量的基礎護理不僅需要護士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責任心,還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禮儀禮貌、人文科學知識等。我科緊緊圍繞病人需求,調整核心工作流程,優化基礎護理措施,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完善護理流程,使病人及家屬普遍感受到基礎護理工作的專業化、規范化、人性化,對護理工作由不放心到放心,由滿意到感動。
3.3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提高了護理質量。
首先,排班模式的改變,開始分層次使用護士,規范工作行為,使護士工作的自律性明顯提高;其次,工作流程的優化,提高了護士對護理核心制度的執行力,減少了護理差錯的發生。同時提高了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使護士工作的自信心更足。
4 小結
我科“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開展以來,給醫院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使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使護士進一步認識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證護理人員有效地進行護理工作,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提高護理技能,改善護理服務,注重細節,從小事入手,用高度的責任心、同時改善護士工作環境,促進“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辦公廳.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10) 13號【S】.2010.
1.護士壓力的來源
根據本人日常工作中的切身感受,在護理工作中之所以造成壓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特殊的工作性質在醫院工作環境下,由于護士是患者乃至患者家屬的第一接觸者,對患者健康負有直接的、重要的責任,護士既是醫生治療措施治療執行者,又是日常醫療活動的管理者,同時還直面著患者及其家屬,護理工作繁雜且瑣碎,并且責任重大,可以這么認為,大多數的護士都長期處于超負荷體力勞動和緊張腦力勞動并存的狀態下,加之生活規律的工作狀況,因此容易產生壓力。
1.2特殊的工作環境醫院作為一個特殊的工作環境,每天接待的對象是處于非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一類特殊群體,不僅是患者,同時包括患者家屬都是處于一個充滿焦慮、擔心的狀態,護士長期的工作工作環境充滿了“應激源”。護士日常工作中要接觸不同性格的患者,應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各種情緒變化,既需要處理各種應急情況,又要承受患者治療狀態下的各種情感沖擊,在竭盡所能完成繁重的本職工作,同時還要應對各種檢查。同時在醫療環境中,護士經常會受到許多致病因子的侵害,如細菌、病毒、核放射等,這些不良的環境因素,使護士更易遭受疾病的侵襲,造成心理的壓力。
1.3較大的職業風險護理工作是一項風險大、責任重的工作。護士作為醫療手段的執行者和患者的直接面對者,在不同的患者和病情間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容不得半點疏忽,否則將直接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健康恢復乃至生命,護士必須為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杜絕醫療事故是每個護士努力的方向。因此,職業風險給護士帶來一定的的壓力。
1.4知識技能更新的要求現代醫學的發展要求護理學科必須在護理知識、護理技能方面開拓創新,發展創新才能有活力,才能適應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醫療儀器不斷更新,新技術、新設備不斷運用于臨床,各種新的檢查和治療手段層出不窮,對護士的知識技能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不斷創新,提供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的護理,才能跟上護理專業的發展,體現出新時代護理工作關愛生命的價值。這就迫使護士在完成緊張的工作之余還要努力學習,這也給護士帶來了新的知識更新挑戰壓力。
2護士心理壓力的應對措施
作為一名護士,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心理狀態,筆者認為,應從自身及外界幾方面做好準備,以應對護理工作中的種種壓力:
2.1提高護士自身應對壓力的能力首先作為一名護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持面對現實的心態,學會客觀看待問題,提高精神層面的適應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不斷充實自己,善于調整心態,盡可能減少壓力因素的侵襲。
2.2醫院為護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改善護士工作環境的硬件服務設施,組織各項活動,豐富護士業余生活,鼓勵護士積極參加體育、文娛活動,在工作之余充分放松身心,同時護理管理者要積極引導護士疏解壓力,保持護士心理健康。
2.3護理管理者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護理管理者要充分考慮輪班制度對護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針對現有人員及工作量,合理安排護士的值休時間,實行彈性工作制,使護士能夠做到工作中的勞逸結合,也有利于人力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以人為本屬人文學的范疇,在護理實踐中則集中體現在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權利與需求、人格與尊嚴的關心和關注[1]。在兒科護理中堅持以人為本既是規范人性化、優質化護理服務原則,是提高護士素養和品格的途徑,也是適應時展,豐富整體護理內涵的實踐與創新。近年來,我院在兒科護理中全面推行以人為本,取得了滿意的社會效果,也證明了堅持以人為本是豐富和發展現代兒科護理學重要組成部分。
1在兒科護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必要性
1.1以具體措施落實“五心”服務的內涵
如接待熱心做到“五主動”:主動起立、接物、問候、自我介紹、入院介紹。耐心解釋做到“四個不”:不直呼床號、對詢問不說不知道、對難辦的事不說不行、患者有主訴不說沒事。著裝儀表“四不要”:內衣不外露,發辮不過肩,化妝不過分,首飾不佩戴。這些順口溜在大家反復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逐漸轉變了大家的觀念和行為。同時也鞏固了“五心”服務的內涵。讓病人感受到溫馨規范的護理服務,一種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在廣大護士的心中逐漸形成。
1.2 以人為本等新型護理理念在兒科護理中具有特殊意義
兒科存在著特殊性,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中的小寶貝,當其生病住院時,父母格外緊張焦慮,往往會對醫護人員提出較高的要求,護士既要配合醫生醫治小兒機體上的疾病和考慮小兒心理需求,又要顧及多個家屬的情感需求,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兒心理特點和患病小兒不同的心理反應,給予恰當的護理。因此,在關注疾病的同時,關注患兒及家屬的心理需要,家庭、社會對患兒及其家屬的影響。堅持“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呵護健康、奉獻社會”的服務觀念不僅能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恢復健康,也有助于減少或防止這種糾紛的發生,化解相關矛盾。
1.3提倡以人為本有利于提高護士素養和品質
提倡“人文護理”對護士職業的品質、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進護理人員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加強人文知識培訓。
2兒科護理中如何推行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兒科護理全面推行以人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認識,轉變思想外,更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服務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為中心,采取注重個性和突出人本服務的具體措施,重點體現在環境營造、模式轉變和服務改善三個方面。
2.1營造人性化服務環境
如今絕大多數醫院都強調環境幽雅,設施完善。從人文關懷的要求上說,兒科病房則根據生理與心理特點設置獨特環境,如盡可能多擺放綠色植物和鮮花,使用防滑地板,墻上懸掛各種壁畫,以自然景色和可愛的卡通人物為主,畫面色彩溫和寧靜,使人心情愉悅、歡快。被褥以溫馨的天藍色為主,消除兒童恐怖心理。此外,還要設置便捷的傳呼系統,隨時使患兒得到護士的幫助。
2.2倡導人性化服務模式
對于患兒來講護士扮演著多種角色,母親、姐姐、老師、朋友等。護士與患兒接觸最多,護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患兒及家長以深刻的心理影響。一個訓練有素的兒科護士要注意個人儀表和風度,才堅持文明禮貌用語,態度上要熱情、和藹,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動接觸患兒,取得患兒及家屬的信賴。如對嬰幼兒多撫觸、摟抱,善于用玩具逗其開心,對比較懂事的患兒可通過講故事、玩游戲、詢問一些學習、生活方面的需求,調節醫患關系及患兒的精神和心理狀態,盡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懼感。此外,交接班時要注意真誠問候,出院時的要多叮囑與祝愿。
2.3豐富人性化服務內容
對患兒及家屬的人性化服務不僅僅是簡單的態度和藹,更重要的是按照護理程序提供全程的優質服務。就兒科護理特點而言,人性化服務可概括為“四字”、 “四送”。 “四字”是指“技”、“情” 、“忍” 、“樂”,即,提高技術操作水平,尤其是靜脈穿刺技術,以消除患兒“怕打針”的恐懼心理,減輕患兒痛苦;對患兒、家屬時時處處真情相待;對患兒的不恭言語和行為、家屬的報怨都要忍讓在先;盡可能增加患兒的歡樂情緒。“四送”是指入院時送溫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協助檢查,指導用藥對初入院者要特別關心,盡快縮短雙方距離。對兒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嚀比直接告誡作用更加強烈;康復出院時送祝福,建立一種長久的友愛。
2.4強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為本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科護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細節,講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兒童健康教育活動計劃表,在介紹疾病防治、飲食要求、用藥指導、體育鍛煉等知識時,要根據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習慣選擇恰當方式,如將健康教育內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對一方式進行、多示教、編寫講述小故事等,寓教于樂;二是可進行集體溝通,對某一季節發病率高的疾病對患兒家長進行集體溝通、宣教和檢查指導;三是辦好兒童健康教育的宣傳欄,版面上生動活潑,最好以兒童所喜聞樂見的卡通、漫畫為主。
3兒科護理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
兒科護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臨床工作中承受較大的壓力。對專業技術要求高,特別是靜脈穿刺、危重患兒的搶救與護理,也由于獨生子女這一特殊群體,患方對兒科護理工作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再加上人員編制不足,三班倒的無規律生活,使兒科護士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護士長定期與護士進行思想溝通,開展護患座談會,加強護患溝通。盡量爭取提供晉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優惠政策。對工作出色的護士進行表揚和獎勵。制定護理缺陷記錄,根據表現、工作量、承擔的風險大小實行獎金二次分配。打破“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
壞一個樣”的工作模式,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保證護理工作質量[2]。
4實踐效果評價
1一般資料:
選擇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我科在2013年8月~2014年5月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一組采取傳統的功能制護理查房模式為對照組,了解病區的規范統一,病情的處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另一組采取優質護理服務小組制查房模式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治療方法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實施以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為主的優質護理服務。
2 觀察組操作方法
2.1 護理查房前的準備:(1)物品的準備:病歷;血壓計;聽診器,血氧飽和度儀器,速干手消液等。(2)人員的準備:通知患者及家屬,責任護士準備好CT,X片等。先進行晨間護理,為患者創造整潔的環境,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療情況,睡眠和心理狀況。
2.2 參加護理查房的人員:主管醫生;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護士長;輔助護士和及大內科護士長。
2.3 查房的程序及方法:(1)責任護士協助患者擺好, 注意保護隱私。(2)主管醫師,責任護士,位于患者右側,其余其人員位于患者左側,協助配合查體。(3)責任護士匯報病情:入院時的情況,夜間的病情,疾病的觀察有無嘔血,黑便,各種管道有無脫落,24小時出入量,尿量,及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特殊用藥等情況,現存的護理難點問題,對病情的觀察和治療方案的可疑之處向主管醫師提出請教。(4)聆聽醫師查房:在醫師查房過程中,責任護士指導患者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得到相應的治療及處理。(5)護理查房完畢后,安置患者取舒適臥位,協助醫師消毒手。(6)參加查房的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對臨床治療和護理問題進行討論,及時發現現存的疑難護理問題,修正護理計劃。(7)醫護互動交流,解決護理診斷難,準確性差的問題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8)主管醫師講解疾病的臨床理論知識,幫助護理人員深入理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9)護士長針對疑難問題進行講解,并結合護理問題啟發下級人員思維護理前言的新知識增加知識面,增強解決ICU危重疑難問題的能力。再通過查房,查體,了解護士護理病人的請況,分級護理,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是否到位,所做所寫是否一致。同時提出需要注意和糾正的問題。對本科室的專科服務特色及優點推廣,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10)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效果良好。(11)大內科護士長進行點評:優質護理查房使護理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患者滿意,完善了護理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護理小組的作用,強化了護士安全意識,嚴防差錯事故發生,使護士減壓,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2.4 護理查房后的效果評價
2.4.1 護理質量的評價: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措施的落實率,使患者獲得更為安全的護理;上級護士能對下級護士進行檢查指導,發現和分析問題。
2.4.2患者滿意度的評價:責任護士發放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指導,總結評價,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大大提高。
2.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x2檢驗,P
結果:
1 兩種查房方法下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掌握和護理措施落實情況效果比較 見表1
表1兩種查房方法下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的掌握及護理措施落實情況比較
2兩種不同護理查房方法下滿意度效果比較 見表2
表2 兩種護理查房方法下的滿意度調查效果比較(%)
討論 :
圍繞2009年衛生部提出的三級醫院急診科建設與指南的工作要求,以及我院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把病人的安全目標落到實處,達到護理工作連續性、全程陪護、無縫隙的工作目標。在結合以往急診病人與手術室、病房及重癥監護室交接時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自2010年3月1日始,完善制定急診病人部門間交接登記本,到2010年10月31日止,與各部門間交接病人2438人次,無一例因交接病人而發生的投訴及糾紛。現將工作方法報告如下。
1 傳統急診病人部門間交接方法
1.1 交接方式以口頭交接為主,書面交接內容單一。口頭交接存在交接病史不完整,交接無規范;書面交接僅涉及患者姓名、年齡、診斷及現用藥物,無送出護士及接受護士簽名,無送出及到達科室時間。
1.2 護士對患者的連續性觀察不到位,責任不明確,責任意識淡薄。
1.3 由勤務人員或見習護士護送3級以下病人,未落實護士全程陪護,交接病情不完善。
據統計,2009年1-12月,我科與其他部門間交接病人4118人,發生皮膚交接不清4例,門診檢查及相關陽性結果交接不清6例,用藥交接不清12例,目前特殊狀況及特殊注意點交接不清11例,各種導管型號及留置時間交接不清22例。
2 改進后急診病人部門間交接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我科自2010年3月起,建立急診病人部門間交接登記本,從患者目前狀態、背景、評估、建議、時間和責任人5個方面進行交接,完善急診病人部門間交接流程。護送患者入院時詳細填寫,與他科交接清楚,由對方責任護士簽字確認。登記本存留急診科。急診護士與部門護士按以下5個方面來交接。
2.1 狀態
詳細填寫患者姓名、住院號、接收科室、診斷
2.2 背景
詳細填寫主訴、過敏史、過去史、主要異常檢查結果、靜脈已用、現用及未用藥物、特殊口服藥物、各種導管插入時間、插入長度、型號、引流的液量及色。皮膚完好情況。檢查報告、檢驗結果單據數量。
2.3 評估
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體溫、 脈搏 、 呼吸 、血壓 、格拉斯哥評分、 瞳孔 、目前的特殊狀況:
2.4 建議
特殊注意點:
2.5 時間及責任人
登記本上要求注明患者送出科室時間及送達科室時間 ,并由護送護士及接收護士雙簽名確認。
通過建立急診病人部門間交接登記本,自2010年3月-10月,按國際5級預檢分診要求分診[1],我科共接診1-3級病人2496人,與其他部門間交接病人2438人。其中與手術室交接128人,與重癥監護室交接66人,與相應專科病區交接2244人。無一例投訴及糾紛,科室之間病人轉運工作更加協調,確保了患者的安全。
3 護理工作體會
3.1 及時傳遞患者相關信息,為患者提供連續醫療服務。
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一個窗口,是搶救危重病人的前沿戰地,是連接病房的一條紐帶。急診病人病情急重,來院時間短,病情發展變化快,在較短時間內為患者搭建生命平臺,掌握病情,完善相關檢查后,轉入相應專科治療。責任護士根據患者搶救、治療、檢查等情況,遵醫囑通知接收科室,科室做好接收新病人的準備,特殊情況口頭通知,如準備呼吸機、除顫監護儀及使用特殊床位等。填寫部門交接本,隨同病人一起送入相應病區。
3.2 強調痕跡管理,急診病人部門間交接流程更加合理。
使用部門間交接本交接病人,杜絕了以往口頭交接病情而發生的種種不安全情況。交接內容齊全,順序清楚、重點突出、痕跡管理、責任明確。接收科室責任護士確認明白后,簽字為證。
3.3 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工作得到具體落實,達到全程陪護、無縫隙的護理。急診護士實行自接診、分診、搶救、護送檢查及入院的全程護理,及時掌握患者病情動態,用藥及陽性檢查結果,提出預見性護理,確保病人安全。
3.4 明確科室責任,避免了護理投訴及糾紛。
責任護士護送患者入科前,按登記本要求,逐項登記,核實無誤,病人生命體征平穩,確保護送途中安全,方可護送到相應專科及手術室。急診病人部門間交接登記本的使用,加強了護士的責任心,提高了護士對患者病情動態觀察的能力。護士長每月月底到各科室,聽取各科室的意見及反饋,并持續改進。
綜上所述,使用急診病人部門間交接登記本后,規范了急診護理工作流程,使護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加強了痕跡管理,責任明確,培養了護士對病人全程病情觀察的工作能力,強化護士責任意識;落實了護理工作連續性、全程陪護及無縫隙的護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