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21:51: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文學鑒賞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有人擔心,在重理輕文十分嚴重的中學課堂上,進行文學鑒賞教學,是否有點拔苗助長之嫌,其實認真考察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序列,就不難理解中學文學鑒賞教學的可能性。
人的閱讀能力的發展,大體可分為這樣四個層面:(1)認知性閱讀;(2)理解性閱讀;(3)鑒賞性閱讀;(4)研究性閱讀。由此構成閱讀能力發展的基本序列,序列中的四個層面,盡管具有質的不同,卻又是先后相連,不可分割的。比如埋解性閱讀要以認知性閱讀為基礎性前提,同時,它又成了鑒賞性閱讀的基礎。它們之間構成了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序列關系。一般地說,認知性閱讀大體相當于小學初年級的閱讀水平,理解性閱讀基本相當于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學生的水平,鑒賞性閱讀則大概相當于高中及大學低年級的水準,而研究性閱讀由于已經進入學術性研究的范疇,則與大學高年級及研究生程度相適應。
可見,在高中階段及時進行文學鑒賞教學,以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二
高中文學教學的基本內容是進行文學閱讀訓練,它的主要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而不是系統地掌握文學史和文學理論的知識,學點必要的文學知識,也是為了培養文學鑒賞能力。就整個訓練來說,應該把培養鑒賞能力放在首位。
培養鑒賞能力的基本途徑是廣泛閱讀和深入鉆研優秀的文學作品,這是培養鑒賞能力的重要基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文學鑒賞教學,必須尊重文學自身的規律,根據各種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和具體作家作品的獨特風格,因文施教,披文入情,以至情通理達,見同見異,身臨其境,神會其中。
選入高中語文課本的現代文學作品有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諸體,尤以散文和小說為主,現以散文為例說說應該在教學中抓住哪些內容和特點來進行鑒賞。
中國現代散文是在“五四”精神推動下發展的,它有著鮮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質和人民性傳統。從魯迅始,凡進步的散文家,概莫能外。從橫向看,它還吸取了世界散文創作營養——主要是以科學和民主為內容的時代精神,特別是通過一批文通古今、學貫中西的代表性作家的創作,在短時期內便取得了豐厚的實績,達到了很高成就。
從題材看,中國現代散文繼承了古代散文注重紀實性的傳統,在取材上始終堅持“決不能仰仗虛構”的原則。這種紀實性特點就形成散文內涵的自在之美。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及其姊妹篇《記念劉和珍君》,就具備信史的意義和價值。唯其敘事真實與撰史相同,文章里的血才愈見其殷紅,淚才愈覺其熾熱,愛與憎、歌與哭也才愈顯其強烈深沉。如果我們以面對著歷史的嚴肅心態接受這類作品,那么所得就會超過一般意義上的美的享受。即使像《荷塘月色》這樣的抒情之作,所抒發的情感也決非無本之華。只要留意一下第三段里看似平和卻深含著內心矛盾的那些話語,再聯系文末所附“一九二七年七月”(正值“四·一二”大屠殺后不久)那樣的時間,以及作家本人曾傾向進步的經歷,就不難體會其中的憂憤和苦悶都隱約在描寫月色荷塘的有如夢境的字里行間了。以至景的優美是那樣朦朧,情的沉痛卻那樣真灼。而唯其真情根植于現實,這傳世的美文才同時不失為特定時代里,一名暫處于彷徨中的正直知識分子的一頁心靈史,可見散文內涵的美恰恰在于一種生活的本色,一種歷史的質地,一種不容矯飾的樸素。這種史傳化的品格經得起人們對它付以極大的信賴,使它能在讀者心里引發共鳴,達到一種相當完整與美妙的審美過程。因為讀者心里知道,它是真的。
從內容看,具有豐富性。舊時代的散文,內容難脫“綱常倫理”的舊套。而“五四”以來的散文,卻從國恥民仇到親情鄉戀,從哲人勇士到工匠農夫,從山川草木、鳥獸蟲魚,直到斷箋殘陶、片風絲雨,舉凡人間百態、世事萬端,無一不可以信手拈來,形諸筆墨。只要飽含真情實感、真知灼見,就無一不可斐然成篇,動人以至傳世。這種種的豐富多樣,構成了散文在內容上博大精深的容納力。
從結構看,具有“隨意”性。魯迅就曾感概于中國做文章的有規范,而主張“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魯迅的散文名作《朝花夕拾》,大多是不臺起承轉合之說的篇章。唐tāo@①的《瑣憶》行文扶疏自若,又筆筆飽含對前驅者的無比敬仰,疏散中見根蒂。宗璞的《西湖漫筆》看似漫不經心,而層層都以草木湖山的“綠”為著眼點,從容里見謹嚴。這種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看似閑筆交錯,仿佛言不及義,但卻句句情真意切的結構特色,實際上是一個作家藝術成熟和心態從容的表現,仍然是我們理想中的美文佳作。
從表現看,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其中。茅盾筆談“風景”,卻意在大西北戈壁灘和黃土高原懷抱中的“特別的氣氛”,鐘情于那比之偉大山川“乃是偉大之中尤其偉大者”的抗日軍民,通篇洋溢著熱情。吳伯簫寫三個獵戶,也飽含向往、懷念、敬慕之情,虛實相映,情境并美,這命筆含情、追求意境的藝術特點,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在語言的運用上,散文更以本色為重,具有個性。無論是劉半農主張的“以手寫口”、“心手相應”,還是朱自清說的“所謂‘閑話’”,大約都是作家的思想、感情、氣質、文化素養和美學趣味的自然表現。即使是敘事之作,其間的人、物、事態和景象,也都是經過作家觀察、感受、選擇和評價,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現的。那些名篇佳作,往往正是語言最富于藝術個性,最能體現作家無可替代的語言風格的本色之作。
盡管中國現代散文有著非常豐富多樣的內容和風格,但只要我們能由表及里地抓住這樣的一些基本特點,把握它內在的帶規律性的精神實質,我們就能夠在教學中做到披文入情,左右逢源,從容而自然了。散文如此,小說、詩歌、戲劇又何嘗不是?
三
根據“教無定法”的道理,文學鑒賞教學的具體方法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靈活多樣的。但文學鑒賞教學既然屬于語文教學的范疇,它自然也是有一定規律和基本方法原理的,即所謂“教有常法”。辯證地看,前者著眼于教學的藝術性,后者著眼于教學的科學性。要使文學鑒賞教學收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做到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這應該是常識范圍的事。
文學鑒賞教學由于必須尊重文學自身的內在規律和具體作品的獨特風格,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不能簡單搬用一般記敘文的教學方法,否則難免方枘圓鑿,削足適履、事倍而功半。可以嘗試的基本方法如下:
1.誦讀法。所謂誦讀,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誦。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短小精悍的詩歌、散文或詩文中精彩的段落。
進行誦讀教學,首先要抓住“理解”這一中心環節,這是誦讀教學的基本前提。其次是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準確、響亮、流利、有語氣。第三是注意培養誦讀興趣,使學生學有所得,樂在其中。如采用提綱背誦、限時背誦、接力背誦、抽簽背誦、打擂背誦、男女對抗背誦等多種方法來激發興趣和潛力,提高背誦的效率。第四是要適時復習,不斷鞏固。另外在組織誦讀訓練中,要注意糾正部分學生不良的朗讀習慣,常見的如“慢聲細氣讀書法”、“高頻快速讀書法”、“啦啦調”、“胡胡腔”、“小和尚念經法”等等,要求他們切實做到準確、響亮、流利和有語氣。
2.研討法。把一些容易產生歧義的內容或看法提出來,組織學生自由討論,鼓勵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在認真鉆研的基礎上,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包括對教材中提出的某些觀點和教師講課提出的某些看法)。如,講完《裝在套子里的人》一課,可讓學生展開別里科夫形象討論:是“衛道士”還是“犧牲品”?(引入《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書》96.8—9期的《是犧牲品不是“衛道士”》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學參考書》理論)。
用研討的方法進行文學鑒賞教學,一是要抓好認真鉆研這一基礎環節,必要時可令學生寫出書面發言提綱。二是要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課堂既要生動活潑,又要活而不亂;教師既要點撥引導又要避免喧賓奪主。三是除了一些明顯的是非問題需要恰如其分地作出適當結論外,屬一般性的認識問題,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應該允許保留意見。這樣對活躍思想,開發智力,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創造精神,都有莫大的好處。
3.比較法。在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兩篇或多篇作品之間,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識其同、辨其異,從而加深對作品的鑒賞,并從中找出規律性的認識。通過反復比較,學生學到的知識才會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有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靈活的,而不是呆板的。
比較法是一種可以廣泛運用的訓練方法。比較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可以拿同一作家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來比較,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也可以拿不同作家描寫同一事物的作品來比較,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和姚鼐的《登泰山記》。同樣描寫婦女形象,魯迅筆下的樣林嫂,孫犁筆下的水生嫂和高爾基筆下的尼洛夫娜就迥然相異。比較的內容也可以豐富多彩,可以拿作品的主題作比,如:
小說名主人公主題(人物特征)《吶喊》《明天》單四嫂子做母親而不得《彷徨》《祝福》祥林嫂做奴隸而不得
《離婚》愛姑做妻子而不得
也可以拿表現手法(語文課上講怎么寫的)作比:同一事物不同立足點特點寫法有意境
江:《長江三峽》雄擬聲明亮雄壯
潭:《綠》柔比喻濃麗明快水塘:《荷塘月色》情疊字朦朧隱曲
湖:《雨中登泰山》靜擬人素淡清新
(虎山水庫)
比較可以用研討的辦法進行,也可以用講義(以上表格的填空)的方式訓練,有時也可用作文的方法。
4.提問法。從作品起始到末尾,從主題到表現手法,從對象到過渡銜接,從內容到形式,包括針對作品的精妙之處,疑問之點,異議之論甚至瑕疵敗筆,通過精心設計的幾個乃至十幾個、幾十個問題作為全文的教學結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找到圓滿的或者能自圓其說的答案。我教《藥》一課,就設計了十大問題,(例如“小說為什么一開場便是夫婦倆沒頭沒腦的對話?”)貫穿整個教時的始終。這是區別于研討法的,因為它以問題來結構教學。
用提問法結構文學鑒賞教學,一要講究問題的思考價值,緊緊圍繞教學中心,不能偏離。二要講究問題的適度,思維的容量大小和難易程度等。此外,還要發揮教師啟發點撥引導的作用,注意開發學生的智力。
5.作文法。文學鑒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還要讓他們多動筆。結合作品研討,寫一點鑒賞札記或評論,如《“精神勝利法”之我見》、《我與“套中人”對話》、《談樣林嫂的“眼睛”》,也可以結合作文訓練,搞一點文學作品的改寫、擴寫及文學習作,比如:續寫《項鏈》;改寫《念奴嬌·赤壁懷古》。
一、學會鑒賞,掌握方法
文學鑒賞是開放性、研究性、創造性和趣味性的和諧統一,與素質教育倡導的突出鮮明個性和培養創新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尤其應該在傳授文學知識的同時,以激情去撞擊學生形象思維的火花,引發審美的創新意識,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起來,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打下生活體驗的基礎。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著名理論,他反對學科教學與現實生活脫節,主張教學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杜威認為,學習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親自實踐中學習和增長才干。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社會的今天,我們仍然借鑒這一理論,還要在此基礎上銳意創新,建立完善的課程理論。文學鑒賞具有開放性、研究性、形象性、實效性和創造性的五大特點,綜合語言學、文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美學等人文學科的知識體系,構建文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交叉匯合的框架,富有鮮明的創新精神。為了掌握文學鑒賞的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多讀中外文學名著,勤于積累,增強語言感悟,品味生活酸甜苦辣的滋味,貼近豐富的生活現實,理解文學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典型方法,理解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兩大創作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初步理解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征:第一,形象思維始終離不開具體可感的形象。第二,聯想、想象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心理形式。第三,形象思維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教師點撥文學鑒賞知識只是引路子。要相信學生,讓學生運用科學方法來鑒賞作品,講出真實的感悟和思想。學生獨立思考,“心有靈犀一點通”,心靈感應要比教師硬灌給的知識更有價值。
二、鼓勵寫作,提高水平
學而不研則淺,研而不寫則虛。作為文學愛好者的學生,對文學情有獨鐘,感悟性強,有寫作欲望,有研究靈感。筆者認為,學習與寫作是文學鑒賞的孿生姐妹。她們彼此密切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新課標把文學教育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歷年的中考和高考閱讀題都考文學作品鑒賞。于是,文學鑒賞能力的強與弱,水平的高與低,得分的多與少,牽動了莘莘學子的心,直接關系到考試成績的好壞,也涉及文學教育的深層領域,體現實施素質教育的成果。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撰寫研究性小論文,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為撰寫研究性小論文是動腦動手實踐的思維能力訓練,是提高審美能力的綜合素質的成果。所以,筆者認為這種能力訓練有助于克服學生眼高手低的通病。通過強化小論文的寫作,切實提高文學鑒賞的寫作水平。例如,鑒賞錢鐘書的小說《圍城》,筆者首先要學生到圖書館借書閱讀。以“圍城”為小說題目有什么深刻含義?思考,再思考,要求學生讀作品,勤動腦,上網找有關評價文獻,構思小論文的觀點,選擇作為論據的典型材料,運用比喻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充分論述《圍城》命題的深刻思想內涵,闡明永恒的人生哲理。然后,學生大膽探索,積極寫作,從不同角度論證了題目,并研究概括了關鍵要點:(1)《圍城》的含義是:結婚和整個人生都好比是一個“鳥籠”,好比是一座“被圍困的城堡”。(2)人生也有被圍困的感覺,錢鐘書用犀利辛辣、幽默詼諧的筆調,描寫了現代社會中的各種丑態,塑造了某類人物的畸形形象。(3)題材創新,含義深刻。小說通過對舊知識分子丑態和命運的描寫,辛辣地諷刺了不學無術、精神空虛、虛偽狡詐、道德墮落的人。他們沒有遠大理想,一個個陷進了美麗的“圍城”而不能自拔,可悲可惡。由此可見,鼓勵學生研究文學名著的精彩章節,準確鑒賞主題,撰寫研究性小論文,多管齊下,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大語文教育思想的實踐充分證明,實踐、思考、研究、寫作有機結合,形成和諧協調的教學研究新格局,拓展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視野,必將充分發揮文學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提高中學生文學鑒賞的綜合素質,切實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率。
作者:龍蓮明
當前,教育的方向已經向著“人的教育”發展。在21世紀,要求人才是全面發展的,應該提高綜合素質。對于各個方面的知識應該有所了解,無論古今,都應該有所知曉。現階段在語文教材中,知識面在不斷的擴展,其中涉及了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包含古今中外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這些歷史知識在比較系統的呈現在語文課本中,但是,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在講授本課程的同時,也要向學生滲透所穿插的一些歷史知識,介紹更多相關的歷史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歷史與語文本來就是一個結合體,為了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文史”專業,教師就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二者的結合,注重文史鑒賞的探究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
一、分析當前的教育
在當前社會中,主要的教育理念就是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目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的就是為了應對各種學科之間的考試,由于在職高的教學過程中,各個學科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在此之間主要精通于自己的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對歷史等一些文化知識的了解。同樣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只是研究了文學方面的知識,沒有延伸其他相關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學生僅僅抓住課本上的知識,忽略了全面發展。由于社會逐漸的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在相互貫通。因此,對于當前的教育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在本文的教學中要結合語文知識多了解歷史知識,讓學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展開學習。
二、文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新課標語文的教學目標中,提倡跨領域的教學,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對于現階段我國語文教學與歷史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分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二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進行直接的交流。然而,學習是沒有界限的,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各個學科之間是相互補充,相互連接的。在學習知識中,如果能將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起來,內容之間相互滲透,這就很容易達到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語文教學和歷史教學中,應該相互結合,體現文史教育在職高語文教育中的作用。
2.1分析語文與歷史的關系
通過分析總結得知:現階段我國的語文教材是文學作品的構成體。曾經說過:“為觀念形態的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應的產物”。大部分的文學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往往這些文學作品能夠反應當時的文化信息。這就使得歷史與文化緊密相連,其中有許多歷史都是記載在文學作品上的。對于歷史的考察也是對文學的作品的翻閱,同時在鑒賞文學作品的同時也是對歷史文化的深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求文史相結合,調節好二者之間的緊密性十分的關鍵。
2.2文史相結合的作用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提出了,文史相結合的說法。這其中包含的好處有:一方面:能夠不斷的拓展語文學科的學習領域,通過多方面的了解,注重學生的對于學科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習的效率。在不斷的教學改革中,拓寬語文的范圍,增加學生對知識面的了解,可以朝著文史相結合的方向發展,二者之間相互借鑒,相互吸收,這就能夠促進學生提高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能力以及對于歷史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針對語文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在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借鑒多媒體等方式來進行講解,增強本身的生動性,可以在講課的同時,多穿插一些歷史上經典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能夠更多的了解歷史知識,了解文化變化,能夠增強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使得個性得到發展。
三、探究文史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分析,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文史相結合,這樣能夠改變教學的模式,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注重過程中的方式十分的重要。
3.1語文與歷史教學互相穿插
在語文的教學中,對于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現象等一些語文知識,這時候就可以結合歷史的教學,穿插一些歷史知識,作者的簡介、歷史背景、典故等,以及一些歷史圖片,或者是在課堂上放一些歷史上流行的音樂等,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就提高了對語文的興趣,能夠改變教室的氣氛,增強了語文課堂的生動性。還能夠使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了解了歷史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2增強語文教材的多樣性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習語文教材的同時,要結合歷史背景以及歷史方面的知識進行研究,豐富語文的教學內容,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提高文史鑒賞的水平。
3.3提倡學生多了解歷史知識,增強文學素養
在對語文的學習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多了解歷史知識,來提高文學的素養,不斷的積累素材,豐富自身的知識面,增強寫作的水平。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內涵,了解五千年文化的底蘊。多積累一些名人名言、歷史案例等,這些對于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都有很強的說服力。加深了多文學素養的韻律,拓寬了知識面。
四、總結
通過了解語文以及文學素養的學科特征,其中語文用來記錄歷史,歷史來發展語言的關系,二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吸收,在文史鑒賞方面相互結合,注重教學的方式,了解歷史學科與語文學科的相關性。加深對歷史的了解,注重對文學的研究,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歷史在語文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金晨曦,于思佳.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J].新課改研究,2010(25).
[2]李鎮西,于清江.職業中學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J].職業技術教育,2011(11).
【Abstract】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the problem of a lack of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has a great negative influence. The current university in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content of student teaching method is often adopted by the traditional "cramming", undertake to the student hard and fast rules. This way for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quality has a negative effect. In this, the author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actual research mainly talk about how to guide student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0-01
當前,很多學校都存在對于學生文學鑒賞方面教學不足的情況。因此,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教師一定要對這一現象給予足夠的重視以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
1、存在的問題
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學方法方面的問題。當前,教師在進行英美文學的相關課程的時候往往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在上課的時候,教師有重點的進行相關知識點的介紹和講解然后讓學生依葫蘆畫瓢進行死記硬背。這樣一來,這些知識只能算是暫時的停留在學生的腦海之中而不是真真的為學生所擁有。學生對于文學作品完全沒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因此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對于這些內容的掌握也就慢慢的出現松動最終全部遺忘。在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和背誦之外教師還會布置一些閱讀任務讓學生完成。簡單來說就是不知一定量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課后閱讀。這是對課堂知識的一個補充。雖然這個方法很好,但是執行起來卻出現了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往往都是節選而不是完整的文學作品,因此其對作品的主體和內涵掌握的難免就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就覺得英美文學鑒賞的課程無聊枯燥,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完全沒有意義。
2、關于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一些建議
2.1、閱讀完整的作品
要幫助學生提高相關的鑒賞能力,首先就要讓學生閱讀完整的文學作品而不是快餐式的節選和介紹。雖然閱讀作品的精華部分同樣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程度上的鑒賞能力的提高,但是終究是有缺憾的。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是一個整體,如果將其拆散來進行欣賞那就破壞了作品本身的美感。這樣會給學生一種零碎、不連貫的感覺。舉個例子來講,為了全面的了解莎士比亞的魅力和思想就一定要對莎士比亞的作品進行完整的細讀以幫助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對莎士比亞的作品有一種宏觀上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夠有獨到的見解和理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品整體去了解和閱讀。
2.2、講解方法
對文學作品的講解要用新的、適應時代要求的方法,拋棄傳統的教學方式之中的精髓。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間教師往往采用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文學鑒賞的學習。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都已經邁進了信息時代。學生對于很多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甚至已經超過了教師的掌握速度。因此,學生對于文學作品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感受,要給學生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在進行文學作品的欣賞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學會怎樣才能夠客觀全面的進行文學作品的相關欣賞。
2.3、寫讀后感
幫助學生提高文學鑒賞能力的另外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寫讀后感。讀后感是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對于作品的整體理解和自我思想傾訴的表現。通過寫讀后感學生可以有效的對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進行總結和記錄,而且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以后寫作的素材。這種方法也可以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產生積極的影響,可謂是一舉兩得。另外,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間學生等于是又重溫了一遍作品,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說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文學作品的魅力在這個過程中間可以對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對學生鑒賞能力的掌握進行考核的時候最好改變傳統的試卷考核的方式而是用論文考核的方式進行。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間學生往往可以在作品中間發現自己、看見自己。學生對于文章意義的探索發現和理解同時也是對自身的一次探索和挖掘。因此,教師也要教導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作品的賞析。讓學生在閱讀時候產生的抽象的感覺的想法變化成為理性的文字和表達。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對學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2.4、任務分配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任務分配。即讓一個學生專門去了解一個作家或者一個文學流派。這樣學生的學習任務相對來說就有了一定的減輕。學生可以通過高度發達的互聯網基本找到其所需要的資料。這樣學生就能夠進行有效的研究。然后,教師可以專門安排一段時間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講解,讓學生將其工作成果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大家相互交流和學習。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調動,學習效率也會明顯的得到提高。這樣一來,學習的核心就變成了學生自己,教師所扮演的只是一個引導者和點撥者的角色。這個方法可以很好的解決傳統教育方法無法解決的學生學習懶惰性的問題。學生自己成為自己的老師。自己對自己負責。因此,學生的責任心和動手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方法。其次,通過任務分配的方法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促進和提高。
3、總結
總而言之,對學生進行英美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工作,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對這項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理解,盡最大努力幫助實現這一目標以幫助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和綜合能力的不斷發展,為社會的進一步進步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有人指出,當代世界語文教學的共同趨向之一是:在教學觀念上,語言的實際運用與文學熏陶并重,這 是現代化進程向人們提出的必然要求。隨著兩個文明建設的不斷發展,要求我們培養出一大批具有豐富的現 代科學知識、高尚道德情操和多方面藝術修養的優秀公民,這是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堅實基礎和可靠保證。
有人擔心,在重理輕文十分嚴重的中學課堂上,進行文學鑒賞教學,是否有點拔苗助長之嫌,其實認真 考察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序列,就不難理解中學文學鑒賞教學的可能性。
人的閱讀能力的發展,大體可分為這樣四個層面:(1)認知性閱讀;(2)理解性閱讀;(3)鑒賞 性閱讀;(4)研究性閱讀。由此構成閱讀能力發展的基本序列,序列中的四個層面,盡管具有質的不同, 卻又是先后相連,不可分割的。比如埋解性閱讀要以認知性閱讀為基礎性前提,同時,它又成了鑒賞性閱讀 的基礎。它們之間構成了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序列關系。一般地說,認知性閱讀大體相當于小學初年級的 閱讀水平,理解性閱讀基本相當于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學生的水平,鑒賞性閱讀則大概相當于高中及大學低年 級的水準,而研究性閱讀由于已經進入學術性研究的范疇,則與大學高年級及研究生程度相適應。
可見,在高中階段及時進行文學鑒賞教學,以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 能的。
二
高中文學教學的基本內容是進行文學閱讀訓練,它的主要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而不是系 統地掌握文學史和文學理論的知識,學點必要的文學知識,也是為了培養文學鑒賞能力。就整個訓練來說, 應該把培養鑒賞能力放在首位。
培養鑒賞能力的基本途徑是廣泛閱讀和深入鉆研優秀的文學作品,這是培養鑒賞能力的重要基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文學鑒賞教學,必須尊重文學自身的規律,根據各種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和具體 作家作品的獨特風格,因文施教,披文入情,以至情通理達,見同見異,身臨其境,神會其中。
選入高中語文課本的現代文學作品有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諸體,尤以散文和小說為主,現以散文為 例說說應該在教學中抓住哪些內容和特點來進行鑒賞。
中國現代散文是在“五四”精神推動下發展的,它有著鮮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質和人民性傳統。從魯迅始 ,凡進步的散文家,概莫能外。從橫向看,它還吸取了世界散文創作營養——主要是以科學和民主為內容的 時代精神,特別是通過一批文通古今、學貫中西的代表性作家的創作,在短時期內便取得了豐厚的實績,達 到了很高成就。
從題材看,中國現代散文繼承了古代散文注重紀實性的傳統,在取材上始終堅持“決不能仰仗虛構”的 原則。這種紀實性特點就形成散文內涵的自在之美。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及其姊妹篇《記念劉和珍君》 ,就具備信史的意義和價值。唯其敘事真實與撰史相同,文章里的血才愈見其殷紅,淚才愈覺其熾熱,愛與 憎、歌與哭也才愈顯其強烈深沉。如果我們以面對著歷史的嚴肅心態接受這類作品,那么所得就會超過一般 意義上的美的享受。即使像《荷塘月色》這樣的抒情之作,所抒發的情感也決非無本之華。只要留意一下第 三段里看似平和卻深含著內心矛盾的那些話語,再聯系文末所附“一九二七年七月”(正值“四·一二”大 屠殺后不久)那樣的時間,以及作家本人曾傾向進步的經歷,就不難體會其中的憂憤和苦悶都隱約在描寫月 色荷塘的有如夢境的字里行間了。以至景的優美是那樣朦朧,情的沉痛卻那樣真灼。而唯其真情根植于現實 ,這傳世的美文才同時不失為特定時代里,一名暫處于彷徨中的正直知識分子的一頁心靈史,可見散文內涵 的美恰恰在于一種生活的本色,一種歷史的質地,一種不容矯飾的樸素。這種史傳化的品格經得起人們對它 付以極大的信賴,使它能在讀者心里引發共鳴,達到一種相當完整與美妙的審美過程。因為讀者心里知道, 它是真的。
從內容看,具有豐富性。舊時代的散文,內容難脫“綱常倫理”的舊套。而“五四”以來的散文,卻從 國恥民仇到親情鄉戀,從哲人勇士到工匠農夫,從山川草木、鳥獸蟲魚,直到斷箋殘陶、片風絲雨,舉凡人 間百態、世事萬端,無一不可以信手拈來,形諸筆墨。只要飽含真情實感、真知灼見,就無一不可斐然成篇 ,動人以至傳世。這種種的豐富多樣,構成了散文在內容上博大精深的容納力。
從結構看,具有“隨意”性。魯迅就曾感概于中國做文章的有規范,而主張“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 以隨便的”。魯迅的散文名作《朝花夕拾》,大多是不臺起承轉合之說的篇章。唐tāo@①的《瑣憶》行 文扶疏自若,又筆筆飽含對前驅者的無比敬仰,疏散中見根蒂。宗璞的《西湖漫筆》看似漫不經心,而層層 都以草木湖山的“綠”為著眼點,從容里見謹嚴。這種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 ,看似閑筆交錯,仿佛言不及義,但卻句句情真意切的結構特色,實際上是一個作家藝術成熟和心態從容的 表現,仍然是我們理想中的美文佳作。
從表現看,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其中。茅盾筆談“風景”,卻意在大西北戈壁灘和黃土高原懷抱中的“ 特別的氣氛”,鐘情于那比之偉大山川“乃是偉大之中尤其偉大者”的抗日軍民,通篇洋溢著熱情。吳伯簫 寫三個獵戶,也飽含向往、懷念、敬慕之情,虛實相映,情境并美,這命筆含情、追求意境的藝術特點,也 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在語言的運用上,散文更以本色為重,具有個性。無論是劉半農主張的“以手寫口”、“心手相應”, 還是朱自清說的“所謂‘閑話’”,大約都是作家的思想、感情、氣質、文化素養和美學趣味的自然表現。 即使是敘事之作,其間的人、物、事態和景象,也都是經過作家觀察、感受、選擇和評價,并用自己的語言 加以表現的。那些名篇佳作,往往正是語言最富于藝術個性,最能體現作家無可替代的語言風格的本色之作 。
盡管中國現代散文有著非常豐富多樣的內容和風格,但只要我們能由表及里地抓住這樣的一些基本特點 ,把握它內在的帶規律性的精神實質,我們就能夠在教學中做到披文入情,左右逢源,從容而自然了。散文 如此,小說、詩歌、戲劇又何嘗不是?
三
根據“教無定法”的道理,文學鑒賞教學的具體方法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靈活多樣的。但文學鑒賞教學 既然屬于語文教學的范疇,它自然也是有一定規律和基本方法原理的,即所謂“教有常法”。辯證地看,前 者著眼于教學的藝術性,后者著眼于教學的科學性。要使文學鑒賞教學收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做到科學性和 藝術性的結合,這應該是常識范圍的事。
文學鑒賞教學由于必須尊重文學自身的內在規律和具體作品的獨特風格,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不能簡單搬 用一般記敘文的教學方法,否則難免方枘圓鑿,削足適履、事倍而功半。可以嘗試的基本方法如下:
1.誦讀法。所謂誦讀,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 ,直到可以背誦。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短小精悍的詩歌、散文或詩文中精彩的段落。
進行誦讀教學,首先要抓住“理解”這一中心環節,這是誦讀教學的基本前提。其次是加強朗讀訓練, 要求準確、響亮、流利、有語氣。第三是注意培養誦讀興趣,使學生學有所得,樂在其中。如采用提綱背誦 、限時背誦、接力背誦、抽簽背誦、打擂背誦、男女對抗背誦等多種方法來激發興趣和潛力,提高背誦的效 率。第四是要適時復習,不斷鞏固。另外在組織誦讀訓練中,要注意糾正部分學生不良的朗讀習慣,常見的 如“慢聲細氣讀書法”、“高頻快速讀書法”、“啦啦調”、“胡胡腔”、“小和尚念經法”等等,要求他 們切實做到準確、響亮、流利和有語氣。
2.研討法。把一些容易產生歧義的內容或看法提出來,組織學生自由討論,鼓勵他們通過獨立思考, 在認真鉆研的基礎上,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包括對教材中提出的某些觀點和教師講課提出的某些看法 )。如,講完《裝在套子里的人》一課,可讓學生展開別里科夫形象討論:是“衛道士”還是“犧牲品”? (引入《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書》96.8—9期的《是犧牲品不是“衛道士”》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 學參考書》理論)。
用研討的方法進行文學鑒賞教學,一是要抓好認真鉆研這一基礎環節,必要時可令學生寫出書面發言提 綱。二是要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課堂既要生動活潑,又要活而不亂;教師 既要點撥引導又要避免喧賓奪主。三是除了一些明顯的是非問題需要恰如其分地作出適當結論外,屬一般性 的認識問題,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應該允許保留意見。這樣對活躍思想,開發智力,發展求異思 維,培養創造精神,都有莫大的好處。
3.比較法。在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兩篇或多篇作品之間,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識其同、辨其異,從而 加深對作品的鑒賞,并從中找出規律性的認識。通過反復比較,學生學到的知識才會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 的;有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靈活的,而不是呆板的。
比較法是一種可以廣泛運用的訓練方法。比較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可以拿同一作家在不同時期的作品 來比較,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也可以拿不同作家描寫同一事物的作品來比較 ,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和姚鼐的《登泰山記》。同樣描寫婦女形象,魯迅筆下的樣林嫂,孫犁筆下的 水生嫂和高爾基筆下的尼洛夫娜就迥然相異。比較的內容也可以豐富多彩,可以拿作品的主題作比,如:
小說名 主人公 主題(人物特征) 《吶喊》 《明天》 單四嫂子 做母親而不得 《彷徨》 《祝福》 祥林嫂 做奴隸而不得
《離婚》 愛姑 做妻子而不得
也可以拿表現手法(語文課上講怎么寫的)作比: 同一事物 不同立足點 特點 寫法 有 意境
江:《長江三峽》 雄 擬聲 明亮 雄壯
潭:《綠》 柔 比喻 濃麗 明快 水 塘:《荷塘月色》 情 疊字 朦朧 隱曲
湖:《雨中登泰山》 靜 擬人 素淡 清新
(虎山水庫)
比較可以用研討的辦法進行,也可以用講義(以上表格的填空)的方式訓練,有時也可用作文的方法。
4.提問法。從作品起始到末尾,從主題到表現手法,從對象到過渡銜接,從內容到形式,包括針對作 品的精妙之處,疑問之點,異議之論甚至瑕疵敗筆,通過精心設計的幾個乃至十幾個、幾十個問題作為全文 的教學結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找到圓滿的或者能自圓其說的答案。我教《藥》一課,就設計了十大問題 ,(例如“小說為什么一開場便是夫婦倆沒頭沒腦的對話?”)貫穿整個教時的始終。這是區別于研討法的 ,因為它以問題來結構教學。
用提問法結構文學鑒賞教學,一要講究問題的思考價值,緊緊圍繞教學中心,不能偏離。二要講究問題 的適度,思維的容量大小和難易程度等。此外,還要發揮教師啟發點撥引導的作用,注意開發學生的智力。
5.作文法。文學鑒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還要讓他們多動筆。結合作品研討,寫一點 鑒賞札記或評論,如《“精神勝利法”之我見》、《我與“套中人”對話》、《談樣林嫂的“眼睛”》,也 可以結合作文訓練,搞一點文學作品的改寫、擴寫及文學習作,比如:續寫《項鏈》;改寫《念奴嬌·赤壁 懷古》。
一
我國整個人文學術界特別是哲學界對文化哲學的興趣由來已久。從20世紀第二個十年間的“”起,對“文化”的研究就被作為一種以整體論、主體論的“哲學方法”解讀當時的“中國問題”的思路。自此起近百年間,這種研究借鑒和吸收了不少西方學者的思想資料和研究構架,同時也承接和延續了中國近代學術傳統,形成了自身的哲學特色,諸多先賢的這種努力已有累累成果。現在回頭靜心細讀,對我們今天的研究當具有“重新裝備”和“重新奠基”的意義。另一方面,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文化眼光”考量社會現實,以“文化戰略”籌劃社會發展,已經蔚然成風。正是上述兩種歷史性的文化學術條件,催生了20世紀90年代“文化哲學”研究的興起。新起的研究潮流中,各家的“學科”依據不盡相同,視角和方法也各有異樣,但大多都注重從哲學層面對國人當代十分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文化執著進行學理分析和心理“制引”,確也顯出有效有益的業績。各家論著的被引用和被關注或是明證。
面對目前我國社會的文化思想態勢,我認為,文化哲學研究者的學術任務,應該主要著力于兩個問題:一個是對文化哲學形上建構的進一步探索;另一個是對解決當前文化現實問題的探索性的哲學式嘗試。
在前一個問題上,我們似乎還是應該“再一次地”回到我們的核心主題詞——“文化”上,對它進行新一輪的“哲學復述”。
關于“什么是文化”,我們不必再重復泰勒等的幾百種“文化學”的(其實大多都是“人類學”的和“社會學”的)文化定義。從哲學的高度,我們可以以對象化的思維方式直覺到文化是一種“存在著的”精神“氛圍”或者“彌漫”。而對于“他在”的觀察者來說,我們(作為剛才的觀察者)實際上也是他(周圍“場”中)的氛圍和彌漫。我們與他者的“共在”就這樣在互置和互融中構成一個統一的“場”。這就是我們與他者共同形成的“更大的我們”的“存在”之場。這“存在”包括了下述五個“領域”(或者組成部分):1、作為我們的“原初的氛圍”的自然界;2、我們在自然界養育下所創造的“文化的物質世界”;3、我們在自然界的昭示和支撐下所建構的我們的“社會”(即各個級別、不同規模和不同模態的人類文化共同體);4、我們不斷培養和教化著的人的“自身的身體和心靈”;5、人類不斷擴展著的共同的整個精神世界。這個存在是一個“整體的存在”,它是我們人的“生命之所依”,也就是我們“生命自身”。這個“存在”就是“我們的文化”,或者說,這個“文化”就是“我們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也僅僅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存在哲學”就是“文化哲學”:就我們的生命本身及其氛圍而言,沒有任何“存在”不具有文化的性質;沒有任何存在在我們談及它的時候可以不談到文化。文化就這樣“覆蓋著”我們的生命,它就是我們的“存在之場”。它就是“存在”。
更重要的是,文化在其具體內容上把形上的存在開顯為“此在”。此在就與生存(或者“實存”)在“形”的層面具有了同樣的意義。所以,文化本身兼具存在與此在的兩種性質。它既具“生之變道”,又顯為“萬象之形”。
所以,以文化哲學對形上的研究,導致對“存在”的進一步解釋。存在就是生命;而生命具有兩個相互制約、而不可對任何一方做任何棄舍的方面:“生命之動”與“生命之形”。
“生命之動”就是生命活力。它就是生命由于“生”(“活著”并“活得更好”)的欲望和追求所表現出的“活生生”的朝氣蓬勃的樣子。它是一切人的(民族的)文化運動和“存在”樣式變動不居的“原動力”。人(民族)之所以能夠“創造歷史”,正是人(民族)的活躍著的“生命力”在創造歷史;如果人(民族)的生命力萎縮了、衰弱了,甚至連“活著”的興趣和勇氣都沒有了,他就不可能創造歷史。也就不可能有自己的“進步的”歷史。反之,只有那些具有生命朝氣和對生活有更好、更高追求的人(民族),才是文化的人(民族),才能創造歷史,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生命之形”就是生命通過自我意識的自我教化塑造自我實體形象和活動的實體制度。也就是說,生命是活動的,而活動必然要落實到“形式上”,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規則來進行,同時,生命活動也必然以外在的形式(質料之物或者符號之物)為其活動的直接目的,或者為其活動的工具。也就是說,生命本身必然要用“形式”把自己“表現”出來。在嚴格意義上說,任何生命本身都是“形式的”,個體的生命形式就是“身體”。沒有無形式的生命。生命以自己的“生命力之動”永遠在“為自己塑形”,這“形”就是處于歷史流變“不定”中的暫時的“定”,由于“定”都是由生命自己規制(建構規則和制度,或者按照生命心靈的外在性活動規則設置)出來的,所以就叫做“規定”。
所以,人類的各個歷史時期,人的存在就都表現為人把自己文化(向文雅、文明而變化)的過程。之所以形成連續不斷的序列,就是因為人的生命欲望和對生活得更美好的從不間斷的、且日益強烈的追求;而這個連續不斷的過程,都無一例外地是以人類的各種暫時性的制度和“創造物”(形式)的不斷新舊更替所表現出來的。一方面是文化活力,另一方面是不斷更替的各種各樣的實體的文化形式。歷史的發展在其實質上就是文化生命力總要以其前所未有的活躍和力度(在發生學意義上)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制度和符號),或者(在歷史學意義上)否定和摧毀舊有的“文化形態”(制度和符號)而創立新的“文化形態”。
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實際上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兩種相互聯結、且相互作用的特點的表現:以生命力的活躍來推動和實現自己的發展,而以對實體的文明形式的創制來一步步把自己的發展“落到實處”。歷史就是人不斷鼓舞、激揚自己的生命的“文化活躍性”并同時也就以此來為自己創建新的“文化形態”、文明的總體過程。
二
生命力的活躍和旺盛,靠的是人(民族)以一種“狂歡”和“沖動”的態度來激發自身。中國文化的“樂”中包含了這種態度,而西方文化中的“酒神精神”直接就是這種態度。在一定意義上,這種狂歡的態度伸展人(民族)的可能的“自由”程度,沖決一切對人(民族)的“生命優化”欲望的限制性形式。這就是人(民族)的“文化創造精神”,它是一種相對于固定成型的文化形式來說的否定性力量、批判性力量。人正是靠生命的這種活躍性來不斷發展和提升自己的。
(一)指導思想系統性思考和設計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調研界定工商管理專業的職業能力,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綜合考慮各專業之間的關聯性,設計相應實踐課程;構建課程質量標準體系,規范標準化實踐過程,重點突出,層次分明。
(二)實踐教學內容優化充分調研,界定工商管理專業職業能力,精心設計與之匹配實踐課程和環]。所謂職業能力,指的是從事某種職業的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在職業活動與發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筆者通過企業調研、專家訪談等形式,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目前就業崗位所需能力以及若干年后職業發展能力進行統計與提煉,最終界定工商管理專業職業能力主要包括經營計劃與決策能力、人力資源規劃能力、物資采購與客戶管理能力以及戰略規劃與管理能力四個方面,圍繞職業能力設計建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三)實踐教學過程優化
1、實驗準備階段
首先,精心設計安排實踐教學環節,細化實踐課程目標。目前大多數實踐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實踐教學目標過于單一,大多數實踐教學課程僅僅制定了該課程的目標,而對整個實踐課程過程中的目標缺乏控制。因此,教師應精心做好實踐環節設計和安排,不僅明確課程培養目標,還應當進行目標細分,將整個實踐過程細分成若干個環節,制定出每個環節的階段性目標及實訓方式。比如《戰略研究與規劃實訓》課程,就可以細分為調研和資料收集、環境調查、分析與評價、戰略分析與決策、戰略規劃與計劃、撰寫總報告以及總結與考評六個階段,每個階段詳細列明具體的訓練內容、訓練時間和訓練方式,并明確各階段性成果。其次,準備相關資料素材。為保障實踐效果,作為教師課前必須做好相關的資料準備,比如《采購管理課程實訓》中招投標采購環節訓練,教師應準備不同行業企業的各種招標文件幫助學生加深對招標書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在提供背景企業方面,盡量選擇當地知名企業或者學生感興趣的企業,在實訓之前將相關資料發給學生,要求認真研讀。第三,構建科學合理的全過程、全方位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以過程為導向,建立各階段考核指標體系,在考核指標選擇方面,除了對專業知識和效果的考核外,應適當增加考核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思考、團隊協作,服務精神等方面指標,并清楚描述各指標標準,形成課程評分表。最后,加強溝通。為了加強實踐過程把控,教師課前可先與班委、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該班學生基本狀況,為實踐課程分組分工、重點控制打好基礎。
2、實驗實施階段
首先,合理分組、恰當分工。實踐課程的開展一般以小組或者項目組的形式展開,課程開始之初,教師可采用“自由組合”與“教師微調”的方式對是實踐學生進行分組,在組內分工方面,可指定或學生自我推薦形式產生組長或項目經理,具體任務由組長或項目經理根據組內成員特點恰當分工。其次,組織培訓、授權管理。實踐課程強調全員參與,團隊合作,但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授課特點一般是學生較多,教師在重組織和過程控制中的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可以采取組長負責制形式進行管理,對各小組組長或項目經理進行培訓,明確組長或項目經理的職責權限范圍,授權其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考勤、激勵,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教師從旁指導,做好監督和協調。第三,定期考核、階段控制。做好階段性成果驗收提升整體實踐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對于學生實踐效果必須定期驗收。對于有實質成果的實驗可采取提交相應材料的方式進行,比如《戰略研究與規劃實訓》,在環境調查、分析與評價階段,要求學生提交《戰略環境分析報告》;對于沒有實質成果的環節,可組織學生進行發言匯報,與其他小組分享實驗過程中的體會與收獲。
3、實驗考核階段
首先,以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公正客觀進行成績評定。管理類實踐課程的考核僅僅是知識應用的考核,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按照構建的質量評價體系,對學生實踐過程中的考勤、團隊合作、階段性表現以及最終成果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評價。其次,最終成果的考核可以采用“書面報告+口頭匯報”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整理匯報,學生對于整個實踐過程和環節能夠進一步總結,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第三,在成績評定主體選擇方面,可以由教師和各小組組長共同組成。各小組組長對其他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分,評分的同時可以吸收借鑒其他小組的亮點;另外,各小組組長也要對本下組其他成員的表現進行打分,組長對于各自成員的表現比教師了解更加深入,打分將更加準確客觀;教師對于各組成績以及各成員成績做最后的把握和調整。第四,教師最好實踐課程的總結和評價。不僅僅是單純成績的公布,教師應該對實踐課程過程中各小組、各成員的表現進行概括總結,中肯評價學生實踐過程中的諸如態度、團隊合作、只是理解等各方面的表現,肯定突出表現,指出不足。盡量做到關注細節,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過程的重要性。
二、提高商務英語教師能力的建議
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具備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創造能力,具備相應的教學專業知識、技能和相應的價值觀,熟悉市場環境中商務英語的需求和應用,積極參與商務社會活動,具備市場運籌能力和商務領導能力。通過加強教師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能力構成要素和教學效果和質量有著直接的聯系.為此,研究商務英語教師能力要素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有賴于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應該打造一支具有知識背景的復合型教師團隊,鼓勵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提高教師的商務實踐能力,從而適應我國商務英語教學體制的改革,提升商務英語教學的能力,制定專業的標準,做出整體的規劃,從而為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創造條件。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職業結構的變化,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產業調整背景下的必然產物。對于商務英語學科的建設應該進行教材編寫、加強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制定符合現有國情的ESP教學大綱,對課程的內容和知識結構進行調整,提出明確的指導政策,積極地推進商務英語在我國教學中的實踐和研究。此外,專業標準的制定也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有利于商務英語教師專業化進程的發展。專業標準要涵蓋語言能力、商務專業知識和教學基礎理論。在制定專業標準時,應充分考慮教師能力的設定。通過商務英語教師專業標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專業地位。商務英語教師也應該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結合自己的學習愛好,選擇合適的專業特長,通過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培訓,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鍛煉出能用英語講授商務專業課的教師,為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幫助。相關的院校應該為商務英語師資培訓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逐步把教師送到國內或國外大學進修一門專業,建設一支專業知識過硬、英語水平高和能用英語授課的專業師資隊伍,加快教師的知識更新,這樣有利于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
1.1實踐教學對崗位所需能力的培養不足。目前,很多實踐實驗教學課,授課老師的授課方式類似于理論課程的教學,老師講授的時間比較多,而且很多授課教師自身由于沒有實踐的經歷,很難根據當前電子商務崗位所需具備的能力來設計實驗內容,因而學生缺乏電子商務技能的訓練問題比較突出。
1.2理論與實踐脫節,實踐教學課程比例偏少。大部分理論課程老師都沒有電子商務方面的實踐經歷,因而在理論課程的講授中,往往是比較注重對知識點的講授,更多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沒有考慮到所講授的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崗位工作中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同時在實踐教學中,實踐課老師也沒有在實踐環節要求學生需要把哪些相關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這樣使得理論和實踐相脫離,實踐教學的效果也就比較差。近年來,雖然大多數本科院校都定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雖然增加了一些實踐課程,但實踐課程的比例總體來說還是比較低。
1.3校內實踐教學資源缺乏。目前,我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大多設立在經濟管理學院,而很多本科院校歷來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資源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沒有建立比較好的實驗實訓室,實驗室的設備陳舊,實驗實訓軟件較少,甚至有不少軟件已經落后于現有的應用。
1.4校外實踐基地空有其名,學生去校外進行實踐的機會缺乏。為了配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很多院校與企業簽訂了電子商務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希望解決學生的實踐問題,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只是停留在協議上,由于經費、管理等種種原因,大部分學生沒有去實際公司實踐,根本不了解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情況。
2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根據電子商務專業發展趨勢和企業需求,調整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形成了以六大技能(基礎技能、商務技能、網站建設技能、網絡營銷技能、數據分析技能和網絡創新創業技能)培養為核心內容的遞進式不間斷實踐教學體系。第一學期,邀請電商企業代表與學生互動交流,使剛進校學生初步接觸電子商務,通過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的興趣,初步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第二學期,學完《電子商務概論》后,與之配套的安排電子商務模擬實訓,通過模擬實訓是學生對電子商務模式及其流程有比較全面的理解。另外安排計算機基礎實踐使學生具備使用計算機及網絡的基本技能,具備信息文案的編輯技能。第三學期,除了《VB程序設計》課程實驗、還安排網頁設計與制作實踐課程,為后續網站設計與開發打下基礎。在期末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VB語言課程設計》。在實習基地,來自IT企業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從基地實際完成的工程項目中結合課程內容抽取部分模塊對學生進行項目開發指導,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編程能力和程序設計的規范性。第四學期,數據庫與動態網站開發,使學生具備一套網站開發和設計的完備技能。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以增強未來就業能力。在期末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網站開發課程設計》。在實習基地,來自IT企業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從基地實際完成的工程項目中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網站開發指導,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網站開發能力。第五學期,網絡營銷實踐與美工平面設計,使學生掌握網絡營銷各項基本技能及美工平面設計的基本技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在期末分批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網絡營銷課程設計》或《美工及平面設計課程設計》。第六學期,通過畢業生的反饋,大多數從事電子商務領域的畢業生認為數據分析對工作幫助以及未來的提升幫助很大,開設SPSS數據統計分析將能提升學生數據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數據分析技能。移動商務實踐課程將使學生跟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擴展學生的就業空間。第七學期,跨專業綜合實訓與網商創業實訓將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動手能力,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可以通過校企聯動面向畢業生提供仿真和真實項目,鍛煉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第八學期,定崗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定崗實習鍛煉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選擇畢業(論文)設計的題目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
3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
實踐教學在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必須使得實踐教學有效實施,讓學生達到預期的實踐能力提升的目的。
3.1明確崗位主要能力要求,科學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的目的必須明確,要在對電子商務核心崗位群及崗位主要能力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礎上,根據崗位能力的要求來設計實踐課程。
3.2科學設計實踐課程教學內容,促進實踐能力培養的提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并注意實踐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實踐能力真正能夠提升。
3.3加大經費投入,建設好校內實驗室。校內實驗實訓是學生實踐的主要場所之一,為此,學院要加大實踐經費的投入,購置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模擬軟件,為學生提供電子商務的模擬實踐環境。
3.4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使校外實踐基地真正成為學生實踐鍛煉的場所。學校和企業要改變觀念,校外實踐基地是企業提前介入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場所,因此,校外實踐基地要真正做深做細,讓學生真正的在崗位工作,這樣才能實現多贏。
2對易犯錯誤的改進方法
2.1突破心理障礙。在行進間投籃練習里的運球過程中一直在運球,不敢持球和邁出第一步,針對這種情況首先要用分解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原地運球練習,第一步跨步的同時持球,繼而練習在傳接球的過程中讓接球的同學在接球的同時跨出第一步。一定要鼓勵學生不要害怕犯錯,勇敢的持球并邁出第一步,讓學生克服害怕犯錯的心理,突破這種心理障礙。
2.2強調“行進間”三個字。在學習行進間單手肩上低手投籃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受“三步籃”這一俗稱的影響,原地持球后直接跨三步投籃,這樣就導致“走步”違例。這部分同學主要是忽略了“行進間”三個字。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強調這一點,同時要明確的向學生說明,行進間并不是持球奔跑,這是籃球規則所不允許的,對行進間正確的理解是運球行進間持球或是在準備行進間上籃時接到傳球。同時還要強調決不能把持接球與跨步分割開來,在行進間上籃這一技術動作中先持接球后跨步是違反規則的。在練習中可采用集體不對籃筐“三步上籃”練習。該練習要求學生排成一橫隊集體運球行進,根據教師的哨聲來開始“三步上籃”。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改掉原地跨步的錯誤動作,還可以打消部分同學單個練習時害羞怕犯錯的憂慮。
2.3牢記“一大、二小、三起跳”。“三步籃”并不是行進間跨三步投籃,正確的動作是某一只腳跨出一大步的同時接球,接著以該腳為支撐腳,另外一只腳再跨一小步就要蹬地起跳上籃。總的來說就是一大:第一步一定要大,這樣便于更快的到達籃下,同時也可以有效的擺脫防守者;二小:第二步步幅一定要適當縮短,是為了第三步全力起跳做好準備;三起跳:第三步一定要全力起跳,盡量接近籃筐,從而提高命中率。可采用不對籃筐“跨圈”的形式練習。具體方法是在學生的行進路線上劃定三個距離合適的圓圈,并在第一個圓圈之前劃出一段運球區,學生在運球區運球至第一個圓圈時準備跨步持球至第二個圓圈完成這一動作后跨出去的那只腳在第二個圈內作為支撐腳來支撐另外一只腳跨至第三個圈然后作為起跳支撐腳跳起投籃,最后一跳要求盡量跳的高。做該項練習時三個圈之間的距離要適中,不能過大或者過小。
2.4合理的步幅。運球單手肩上低手上籃跨步的距離不理想,就會導致動作變形,不能處于最佳的投籃位置。這就要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運球時要擴大自己的視野,觀察自己與籃框的的實際距離,根據自身身體條件合理的掌握跨步的步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