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14:14: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醫專業自我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李幸:我與中醫的緣分
我們祖國的醫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自上古時期,就有神農嘗百草之說,從那時流傳至今的醫家經典則以《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脈經》、《神農本草經》和《百家針灸歌賦》最為著名。隨著歷史的推演和后人的不懈努力,中華醫學得以發揚光大,生生不息,惠及古今萬民。
我自幼體弱多病,是中醫屢次救我于病痛之中,于是我與中醫結下了不解之緣。還記得兒時的我,有一次高燒不退,用盡方法也不見起色,于是,父母攜我去求教中醫,幸遇一位名為曹英的兒科主任,她只用了三帖中藥就將我的熱度退盡。從此,我們全家都對中醫佩服不已。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疾病總是不時地前來騷擾,因此,我總是徘徊在家和醫院之間,去得最多的就是中醫院。7年前,我得了慢性結腸炎,再加上自己服藥不慎造成了肝損傷。母親提議可到中醫內科的金士璋醫師處就診,她相信這位醫生一定能治好我的病。而事實也是如此,金醫生的第一帖藥就控制了我的病情,隨著治療的深入,我逐漸康復。金醫生不但醫術高明,而且慈善和氣,他在與我閑談的過程中詢問病情,并教導我如何自我保護,今后,應將防病作為首要任務。金醫生開的藥方我至今仍然保存著,看到它們,回想起金醫生對我的關心和精心治療,心中總是感到很溫暖。從此,我對中醫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的外祖父也酷愛中醫,他家中的醫書很多,他有整套的《本草綱目》和《千金要方》以及《湯頭歌訣》等,還有多部藥性詞典,我經常拿著醫生的藥方去外祖父家詢問每一味藥的作用和療效以及該藥方為何如此配伍等,并查詢藥性詞典,全面地認識中藥,從而使我在治病的同時,豐富了自己的中醫藥知識。
中醫中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需要有人去繼承和發揚光大,我也曾受益于中醫,我為自己與中醫結緣而感到慶幸。因此,我特賦詩一首來贊美國寶中醫:
神農嘗草得天靈,中華醫學方聞名。 病愈多虧此神術,結緣中醫乃吾幸。
黃智生:我與中醫的故事
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在四川省涼山州一個三縣交界的鄉村中學任教,常步行往返于學校和縣城之間,路程有60多里,全是山路,往往走得全身大汗長淌。卻又要涉河而過或者冒雨前行。天長日久,雙膝得了嚴重的關節炎。每走一步都疼痛得鉆心。于是,我到公社衛生院去就醫。醫院里一位胖胖的扎著雙辮的的鄔醫生,給我開了一些消炎止痛的藥,又讓我每天兩次到醫院針灸。剛開始時,我有些害怕和擔心,看著那長長的細細的銀針,心里直打鼓。能行嗎?會不會發生事故?小鄔見我有些不放心,就解釋說:“不怕的。有的病扎針比吃藥管用。你不要緊張,緊張了,肌肉收縮容易彎針。只要放松心態。很安全的。”聽她這樣一說。我也就不再緊張,任隨她扎針。銀針扎進去,有酸、脹、麻的感覺。小鄔告訴我:“越是酸脹,效果越好。”有時,她又轉動扎進去的銀針。酸脹的感覺便增強。幾次下來,自我感覺良好。這樣。我就每天堅持按時去扎銀針。經過1個多月。我的關節疼痛完全消失了。直到現在,再也沒有發過。
后來,我調到西昌市教書。1983年的一天起床后,我發現我得了一種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怪病:頭只能略向前伸著,再抬頭或者低頭,脖頸都要疼痛。于是,我趕緊到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針灸科治療。我告訴醫生,我是用過銀針的,知道效果很好。醫生很高興,給我扎了針,又接上電,酸脹感頓時加強。扎了1個星期。脖頸的疼痛便煙消云散,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醫銀針的神奇效果。
我的父親也懂一些中醫,他是廣西大學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高級畜牧醫師。在“”期間,他常常用中草藥免費給農民治病,醫好了不少人的常見病,并且從來沒有出過事故。他長年在山區工作,每次外出,都要帶上小背兜和小鋤頭。見到草藥就挖了放進背兜,背回住地,然后攤在木樓板走廊上晾干。他用的藥全是自己采制的。患者對他的報答是逢年過節,給他送雞蛋或者豬肉。
張體英:赤手空拳治愈了我的腰肌勞損
1990年,我所在的單位因經營不善破產了。為了生活,我在一家農貿市場里擺起地攤,經營小吃。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可能是久坐的緣故,我的腰部經常疼痛,特別是陰雨天氣更為明顯。我去中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腰肌勞損,一位中醫師要為我推拿按摩治療,并自信地對我說,一定能治好。
那時,我對中醫推拿按摩治病的機理還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對不打針、不吃藥,赤手空拳能治病,有點不相信。老公得知后,就勸我說:“試試唄,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只要能治好,管它什么法!”于是,我懷著試試看的心情來到這家中醫院,并讓那位中醫師給我醫治。
她讓我俯臥,開始沿著腰部兩側,用滾法上下往返滾動,由輕到重,約5分鐘,又用雙側拇指端沿著脊柱旁向外點,按,撥,并著重在腰部痛點及有關穴位施術。接著,用掌根推擦腰部兩側,橫擦腰骶部,至有發熱感。最后,拍擊腰背部兩側。
就這樣,我堅持治療兩周,病癥逐漸減輕并銷聲匿跡了。
此后,醫師又建議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忌腰部長時間固定不動,避免腰部受風寒濕邪,睡硬板床等。我把醫師的話銘記心中。從那以后,我的腰痛病再也未曾復發。
聽醫師說,推拿按摩是中醫治病的重要方法,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代謝產物吸收,解除肌肉痙攣、消炎鎮痛等。
赤手空拳治愈了我的腰肌勞損,我深感中醫的推拿按摩療法真是太神奇了!
張偉杰:小銀針 療我頑疾
記得,上高中時有一段日子,我特別喜愛球類運動,經常在課余時間與同學們打籃球、排球,每次都玩得汗流浹背才肯罷休。當時為了貪圖一時涼快和痛快,打完球后就到風口處或電扇下吹吹風,誰知這樣天長日久,竟釀成了禍患,不幸得了風濕性肩周炎。發病時肩部廣泛疼痛,活動受限,特別是在陰雨天氣、寒冷天氣時更為難受。那時,我心里非常煩惱――這么年輕就得了這個怪病,將來會對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呀?!我去了醫院看醫生。吃了多種藥物,可效果甚微。正當我愁眉不展的時
候,我認識了一位老中醫。他是我父親的同學,姓李,我便把我的病情告訴了李醫師。他欣然答應給我治療。
由于治病心切,在次日,我就與父親一起來到李醫師家。我們彼此寒喧之后。就“言歸正傳”,各自進入了角色。李醫師讓我放松,然后認真取穴,消毒,行針。細細的銀針慢慢地扎入我的肩部、背部等處,酸酸的、麻麻的、痛痛的,那是一種特別的感覺,至今還記憶猶新。在回家的路上,我半信半疑地問父親:“這小小銀針能治好我的病嗎?”父親說:“治幾天看看再說吧。”我按照父親的吩咐,一連10余天不間斷地到李醫師家治療,病情日漸好轉,最后競奇跡般的痊愈了。且多年來一直未曾復發過。
說真的,我從心里佩服這位高明的中醫師。更為這小小的銀針能驅走病魔感到神奇莫測,不可思議。
后來,我才慢慢知道,小小銀針是中醫的瑰寶,針灸是中醫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依據人體經絡分布網,通過穴位刺激,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可治療400多種病癥,其中100多種單獨施以針灸,就可取得較好療效。
小小銀針的神奇功效,讓我感到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愿我們的國粹――中醫更快地走向世界,惠及全人類。
王秀蘭:中醫治好了我的“腰突癥”
3年前,我被確診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癥。當時,腰、臀、胯、骶、腿等部位的疼痛使我走不了路,夜不能寐,晝夜躺在床上,好像癱瘓一樣,病魔折磨得我痛不欲生。于是,趕緊去醫院就診,醫生一方面為我復位治療,一方面往痛處注射進口的“止痛藥”,治療了兩個星期,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療效不顯使我有了想法,我便同老伴商量,去中醫院治療如何?老伴點了點頭說:“那就試試吧!”市中醫院針灸科的王大夫既會針灸還會按摩,真可謂多面手,他仔細看了CT片后先按穴位針灸,然后,為我按摩腰部和腿部。看我那愁眉苦臉的樣子,王大夫風趣地說:“老周,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既來之則安之嘛,疼痛像彈簧,你強它就弱呀!”他那金子般的語言,給了我抗病的力量和信心。此后,我堅持治療了兩個療程,同時又到康復科牽引,采用中藥熱療(以乳香、沒藥等中藥裝入布袋,加熱后置于腰部、腿部);每天睡前,黃酒做引口服腰痛寧膠囊,1個多月后,我的病情緩解了,腰、骶、腿不那么痛了,能睡覺了,也能走些路了,我十分高興,以為大功告成了。這時,王大夫笑著說:“老周,別高興得過早了,這種病容易復發,不可大意。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養’,這七分養就靠你自己進行自我保健和自我調理了!”于是,我便在王醫生的指點下,進行了自我保養,并總結出了“八不”、“兩護”的經驗,即:不久坐,不久站,不負重,不彎腰(必要時蹲下取物),不坐矮板凳,不讓腰腿受風寒,不做有損腰部的動作,不勞累;“兩護”,即:寒冷天氣穿上毛背心或棉背心護背,用紙樣薄的塑料泡沫圍腰護腰。此外,我還加強了鍛煉,每天堅持做懸垂動作,前后左右彎腰,轉腰,倒退走等,這既使腰部增強了血液循環又增強了腰椎的功能。
3年過去了,我的“腰突癥”沒有復發過。看來,中醫的綜合療法還真管事哩!
吳 劍:小心中醫被中藥搞垮
一位老大爺,也是位中醫藥的鐵桿病友,來到一家中醫院就醫。他先把醫院的名老中醫了解了一遍,并對老中醫的望、聞、問、切的一舉一動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然后選擇了自己中意的一位老中醫。開方子時,為了一味中藥,老中醫斟酌再三,這位老大爺感到了老中醫下筆的分量。就是這樣一點點的差別,可能就決定了治療的效果。
到了取中藥的地方,這位老大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取藥的年輕人手里并沒有必備的戥子,而是用手非常隨便地抓藥,而且全部是憑自己的感覺在抓。到了這個環節,老中醫的嚴謹精細全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隨意和粗糙。老中醫的心血在這里化為泡影,老大爺對中醫的信任也一落千丈。于是,老大爺給醫院領導寫信投訴了!
中醫藥的存在根本是治療效果,而治療效果也取決于許多因素。既有中醫師的認真負責、理論基礎、實際經驗、謹慎診斷、創新精神、精細態度,也取決于取藥、煎藥、服藥等環節,如果哪個環節受到影響,其最終治療效果也將大打折扣。老中醫可能還不明白,自己那么認真地開藥方,為什么病人的疾病卻不見好轉。過去的傳統中醫都是自己診斷,自己開方,幫助抓藥,指導煎藥。如今,現代化了,分工合作了。由于取藥人員的工作不嚴謹,一味藥的分量是否精準、煎藥時放多少水、哪味藥什么時間下……均關系到中醫藥的治療效果。但是,正是因這一系列細小的問題,就可能毀滅了中醫藥。
由此可知,中藥是否地道、是否有污染、如何炮制等,均直接關系到中醫的生存與發展。如果傳統、規范沒有了,中醫的療效就談不上,中醫就可能會萎縮。如果沒有了中醫,誰來使用中藥?所以。中醫的災難也就意味著中藥的災難。
范永梅:我遭遇的“神奇中醫”
我是一個年輕的老胃病患者,說年輕,是因為我才二十幾歲,說老,是因為我的胃病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年輕,平日里不注重保養,生冷熱辣亂吃一通,胃疼了,就去拿幾片丙谷胺和西米替丁吃一氣,肚子不疼了,也就萬事大吉了。就這樣,斷斷續續,成了老病號。
結婚后,丈夫說不能老這樣,建議我去看看中醫。他說有一個中醫,名聲很響,極會把脈,擅長看胃病。據說,此人醫道極神,看病需排長隊。聽丈夫說得如此神奇,我也就動了心。
早早來到診所,門面很普通。還沒開門,門前就站了長長的一溜人群。一打聽,都是來看病的。看衣著打扮,絕大多數都是農村的病人。坐堂問診的中醫,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眼皮下垂,誰也不看,表情肅穆,用手放在病人的手腕上,嘴里喋喋不休,說著一些諸如受涼、血脈不通、胃有病等,中間還偶爾夾著一些新名詞。他口齒不清,說話有氣無力,想聽懂是很困難的。我排了一上午的隊,終于輪到我了。一番把脈之后,他就開始開藥,純中藥,每服二三十元錢,五服為一療程,還有一個小紙包,內有一些小藥片。醫囑喝中藥的同時必須要吃小藥片,說是藥引子。
我吃了兩個療程,花了300多元錢,也未見起效。丈夫勸我再去拿一個療程的藥試試,我堅決不同意,自己去醫藥公司買了兩瓶西米替丁。打開一看,居然跟那位中醫給我的小藥片一模一樣。我這才明白,中醫給我開中藥治胃病的同時,還給我開西藥止痛,所謂的藥引子只不過就是顯效快的西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