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2 12:25: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校園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微博視角下促進高校文化建設的實現途徑思考
2.1依托微博,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
在“微時代”下,社會上各種復雜的價值觀、道德觀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巨大的沖擊,要依托社會主義核心觀的影響力,引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因為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思想層面,它都是“微時代”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校園是一個重要的思想陣地,我們必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占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傳播的高地,在與其他思想的較量中掌握主動權,但堅持這一思想的我們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以與時俱進的態度來堅持思想,以我國具體實際和國情為基礎,結合,引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運用微博這一新興的工具,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入微博,對大學生的“三觀”進行導向,加強大學生對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襲的抵抗能力。
2.2建設高校官方微博,開拓高校與師生溝通新途徑。
高校應充分運用微博這一工具,開通高校“官微”,實現師生之間一種特殊形式的“面對面”交流,師生可以通過微博評論,來發表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學校通過“官微”平臺對師生的提問進行回復。這一新的溝通交流平臺的搭建,加強了師生對高校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高校“官微”作為一種官方的聲音,能夠對校園文化進行準確、真實而又豐富的宣傳,為樹立高校形象起到積極地作用,提高了學校知名度,同時增加了與師生的互動。當高校遭遇輿情危機時,可以第一時間在微博上官方消息,給予官方的回復,快速掌握話語權,安慰師生情緒,增強高校在他們心中的公信力。在“輿情危機”得到有效控制后,通過“官微”多方聽取意見,謹慎處理危機遺留問題,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對大學生有進行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
2.3合理引導微博發展,掌握話語主動權,凈化校園文化環境。
建立健全微博輿論導向機制。加強指導微博平臺上的熱點和輿論的突發事件,牢牢掌握主動權和發言權來對微博平臺上的輿論進行導向,遏制傳聞和謠言蔓延。對微博環境進行凈化,用戶采用實名制的形式進行管理。與此同時,要保證師生的言論自由,在這個前提下,對在微博客負面輿論炒作,盡快來緩和與化解;對微博上的惡意攻擊,積極開展斗爭,防止微博上的信息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不良影響。加強微博監督管理,組建微博管理機構。微博的發展對高校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須建立專業的微博管理團隊,及時適應當前形勢,對話語權進行引導,應盡可能的掌握交流話語權,加強對微博平臺上信息的把關,把握微博整體的輿論導向。
2.4挖掘微博潛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一是創建“微班級”群。目前,大多數學校通過QQ群與學生進行溝通,并對班級進行管理。微博在大學生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利用微博對班級進行管理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微博,發揮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的先進性,讓他們作為管理人員,時時反饋班級學生的思想動態。二是創建學生管理機構。將機構微博與學生個人微博連接起來,及時向學生傳播校園內外的資訊。例如,大連海洋大學黨委宣傳部主管的大連海洋大學微博協會官方微博,微博開設兩年來,擁有超過一萬人的粉絲,微博內容涉及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母校資訊,活動信息,校園福利,失物招領等話題。“海大學子,榜樣力量”校園明星評選活動中,通過大海大微博協會微博,對優秀海大學子的事跡進行宣傳,引起了學生的熱量參與討論,對激勵學生成長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豐富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內容。
2014年6月間,我們分別對大學生本科在校生、普通專科在校生和高職高專在校生等三類學生群體中有代表性的500人進行問卷調查,目的在于:通過調查,客觀真實地了解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趨向,以及處理當前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掌握一手資料。我們認為:1、絕大多數在校學生能利用網絡進行內容涉獵較廣的信息交流、交互、感情聯絡。大部分學生能處理好對信息的甄別,控制自己言論。
2、關注的問題較全面,且很實際,相對集中
在涉及自身學習和前途等問題上,對社會敏感問題也比較關注。可見,現在高校的學生已不單單認為生活只有學習了,他們渴望了解社會、認識社會、融入社會。大多數在校學生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解決問題,自立自強。同時,調查顯示,對于本科生和專科學生的單項調查結果來看,受教育環境不同、區域不同、教育層次不同、教育內容不同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他們對單一問題的觀念和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甚至差別很大,主要表現在:其一、本科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更強;其二、本科學生對本校網絡的建設要求相對默然,而專科學生對本校網站建設要求更迫切;其三、從信息交互內容看,專科學生的關注點起伏比較大,而本科學生顯得更加平衡;其四、對新的關注點的出現,本科學生相比專科學生處理態度更平緩些,而專科學生要求相對更迫切;其五、對于自己所關心問題的處理方式,本科學生相對專科學生更客觀、更有余地,而專科學生更直接、更自信;其六、對不良網絡信息的關注很廣泛,但態度和處理方式有的差別很大,有的截然不同[3]。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方面還要具體群體具體分析對待。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認為新信息時代下高校的管理工作應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高效自由地進行學生工作管理。當前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管理手段落后2、管理效率不高3、管理水平低下[7]。就我個人觀察所看,大部分高校主要聯絡方式還是靠逐個打電話,或者網頁公布、QQ群來信息,這些方式速度較慢、成本較高,且還不一定能通知到位。
而高校網站信息內容一般都比較滯后、信息更新較慢。有時有些消息學生已獲得,而校內網站還沒公布。這些嚴重導致校方和學生之間信息溝通不暢。我認為,現在高校管理工作應著手于如下幾點:一、直接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利用快捷的信息技術,我們可以建立信息互動平臺,給學生提供一個直接面對校方領導層的平臺,通過平臺直接進行對話,進行意見與觀點的交流。二、給學生自由空間,把管理工作放手一部分留給學生去做:比如清華,某些班級就自己有自己的網站,每月一位同學擔任版主,負責大小版上事務,在班內網站上校內信息,進行發帖管理。現在大部分高校班級管理都放給學生,班干部通過利用一些軟件,和其他同學之間進行手機信息交流,既快捷方便又能保證通知到位。三、及時掌握學生輿論動態,實時關注,適時引導。給學生自由但并不是足夠的放任的自由,校方應建立信息監控平臺,及時遏止外界不良信息流入校園,控制校內輿論,引導學生正確利用互聯網。目前全國高校正在統一建立的高校IPV6網絡,正適合這一點,建立一個純粹的高校間的互動平臺。四、管理工作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8]: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在與學生暢快溝通的同時,開展活動,使學生了解并積極參與到校方管理中。
3、新信息時代下對學生服務任務的分析
在目前各類高校中,學生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對互聯網信息的需求,基于經濟水平發展水平,各地高校信息技術信息設施參差不齊。
滿足學生需求,創建良好的信息技術體系,是目前高校學生服務中的首要任務。我們的問卷調查如下:
由調查內容分析可看,大部分學生是長時間頻繁利用電腦獲取信息,快捷的網絡設備是他們需要的。但信息時代競爭日趨激烈,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就必須具備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不僅要在硬件上滿足學生的需求,更應該在“軟件”上滿足學生的需求。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功能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
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處在社會文化發展的前沿,同時,它也是一所大學的精神、傳統和作風的綜合體現,是培養人和塑造人最重要的教材和教師。具體地講,高校的校園文化包括五個方面:大學物質文化、大學制度文化、大學精神文化、大學行為文化和大學媒體文化。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構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有機整體。其中,大學物質文化和大學制度文化是基礎和保障,處于較低層次;大學行為文化和媒體文化屬于方式和載體,居于中間地位;而大學精神文化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屬于較高層次,是一所大學體現出來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整體精神面貌,主要表現為大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其本質是一種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
(二)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
高校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感召力深深地熔鑄在高校校園文化之中,因此校園文化對于高校而言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文化,根本在“化”,即內化、融合、升華和超越,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創造物。高校作為典型的文化機構,就是通過文化的繼承、傳播和創造,促進受教育者的社會化、個性化、文明化,從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因此,從廣義上講,高校文化也具有一般文化所具有的普遍功能。
從狹義上講,高校文化又具有特殊的功能。
1.導向功能。高校校園文化包括學校的學術氛圍、教師的人格力量、豐富的文化信息等,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可以思考、感悟、凈化靈魂的環境,可以形成共同的風尚和氣質,從而對青年學生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言行認同,可以對學生的道德人格、倫理規范、思維方式等產生深刻影響。
2.過濾功能。高校校園文化一旦形成,可以作為一種無形的防護網,對外來的文化進行篩選,過濾掉那些低劣的、粗糙的文化因子,使高校校園文化保持相對的超越性和良好的品質。
3.朔造功能。高校校園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堅實的文化積累,開闊的文化視野,深厚的文化素養,最終轉化為一種人生智慧與文明,并鑄治成先進的思想、剛毅的性格和純正而崇高的靈魂。
二、開放時代對高校校園文化的挑戰與沖擊
當今社會的變革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各種文化觀念的沖突不可避免地發生在高校校園。其最主要的沖突表現在四個層面:現代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突、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沖突、網絡文化與現實文化的沖突、多種價值觀之間的沖突。
(一)現代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突
在全球化趨勢增強和我國經濟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結構處于急劇的分化與重組之中,思想文化的交流、意識形態的滲透渠道越來越多,文化的交融與沖突加劇,文化觀念的變革令人眼花繚亂。現代觀念對傳統文化的沖擊極大,給校園文化帶來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
(二)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沖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跨國公司日趨增多,跨國界的計算機網絡和信息高速公路,使電視、電話、計算機連成一體,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地域與地域之間在文化上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人類的活動已經得到了一種全球空間,從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發展的自由空間。然在,在文化交往頻繁的條件下,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沖突也勢必加劇,而這種沖突也鮮明地反映在校園文化中。由于青年大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非常強烈,在面對外來文化時往往不加選擇,籠統吸收,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大膽叛逆、玩世不恭等西化傾向在校園里逐漸蔓延,使校園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頹廢氣息。
(三)網絡文化與現實文化的沖突
信息技術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結構、交往方式和生存環境,并正在促成一個高關聯性、不確定性的社會系統的形成。互聯網使得個人或任意群體都可以獲取驚人的信息量,打破了以往國家和社會組織對信息的壟斷權,信息和知識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各種社會制約,網絡上的虛擬社區或虛擬社會成為人們一種全新的生存空間。雖然我們還無法預知這一虛擬空間最終將給人類帶來何種前景,但其對現實空間、現有的社會結構所具有的沖擊力和解構力已開始顯現。
(四)多種價值觀之間的沖突
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在價值觀取向上的多樣性與異質性特征突出。
多種價值觀念的存在,使部分學生在選擇上出現了錯位,關注自我生存、自我利益的傾向更趨強烈,重實惠的世俗化傾向比較嚴重,是非觀念淡漠,對社會風氣中的不良傾向、精神文明狀況滑坡等問題漠然視之,缺乏社會責任感、正義感。
三、開放時代建設高校校園文化的幾點思考
面對時代的開放性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任務艱巨。青年學生的可塑性強,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正在形成過程之中,在這個時候,文化的介入和滲透對學生的影響會非常大,只有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中,才會得到良好的心靈感染、情操陶冶以及哲理啟示。
(一)明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宗旨
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黨政領導是關鍵。領導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事業發展的規劃中,并使之與學校的總體建設相適應。可以考慮成立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委員會或相應的機構,專門負責規劃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開展相應的調查研究,采納多方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宗旨: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文化傳統,吸收世界進步文明成果,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高格調。
2.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突出人的發展,最充分地調動人的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教育與人的自由、尊嚴、幸福、終極價值緊密聯系起來,體現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
3.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立足學校實際,發掘學校歷史文化資源,以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為核心,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健康成才。
(二)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提升校園文化的品位
隨著社會歷史整體的變革和進步,高校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當今知識經濟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更是成為社會發展的“軸心機構”。大學作為一種專門的教育和學術研究機構,擁有每個社會中最優秀的精英人才,擁有最豐富的史料、圖書和知識,理應體現出高雅的文化格調、進步的價值觀念、深刻的反思批判精神和強大的文明熏染力。從中外大學教育的發展歷史來看,校園文化在社會變革中起過重要作用,例如德國的大學,在德國新人文主義運動中獲得了“大學是民族精神生活的中樞機關”的美譽;中國的大學在“五四”時期,高舉“德先生”、“賽先生”兩面大旗,積極批判封建文化,傳播,對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由于我國在解放后的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曲折和反復,使高校教育也嚴重受挫,并存在著中斷現象。從而使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和成熟的理念,校園文化普遍存在著文化品位不高、文化內涵單薄等現象。
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反思和研究是必要的,我們必須認真地思考真正的大學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真正的校園文化應該有什么樣的品位,我們應該進行哪些革新和改造,以營造和提升校園的文化品位,從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三)加強高校校園文化的載體建設和周邊環境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的生長和傳播需要一定的載體,載體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1.學生社團文化建設。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播、創新校園文化并反映校園文化特色的重要教育平臺,也是提高學生校園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美國教育家搏伊說:“我們的結論是,大學本科教育是否成功與校園生活質量有關系。它與學生在校園內度過的光陰和他們所參加活動的質量有直接關系。”高校應加強社團的規范管理,組織文化素質高、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幫助建設學生社團,將社會實踐、興趣愛好、理論研究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促進學生的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素質、發展個性特長的大舞臺。
2.校園建筑與景觀建設。大學是一個自然與人文緊密結合的教育場所,它“以物和心取得調和的自然共生型社會系統為目標”,大學里的自然環境、建筑、景觀也起著熏染性情的重要作用,對學生的成長、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將產生很大影響。古代的書院作為現代大學的原型,都會選擇山林幽勝之地而成,就是考慮到了境教的的功效。
3.網絡文化建設。網絡是大學文化的新型載體,網絡文化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師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學校要根據網絡發展規律,充分利用網絡這一載體,積極傳播文明,抵御不良影響,占領大學網絡陣地。要整合網絡資源,積極開展網絡活動,吸引學生自覺地接受網絡教育,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個人修養。營造全新的網絡文化,豐富和發展校園文化的內容。
4.加大對大學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我國多數高校周邊環境不佳,甚至相當惡劣,高校所在的地方政府往往不能充分意識到大學園區、大學社區的發展與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關聯性,對大學周邊環境缺乏治理和投入。高校周邊極少高雅的文化場所和設施,高校社區缺乏文化元素,學校變成一片“孤島”。游戲室、網吧、歌廳以及其他低位文化場所林立。產生了嚴重的文化污染,孳生著各種丑惡現象,對校園文化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提高周邊環境的文化元素,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健康休閑、娛樂的去處,而且可以促進當地文化發展,使高校和地方文化發展相互融通,互為依托,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態。
本文作者:杜淑嫻程紅勤閆素英工作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劑科
明確教學目標作為藥學專業畢業生,無論將來從事什么藥學崗位的工作,藥品調配是最基本的工作。結合實習生的教學大綱,我科制定了住院藥房實習生的培養目標:(1)培養良好的藥學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作風。(2)了解住院藥房工作性質、內容和流程。(3)鞏固所學的藥學基礎知識,培養藥品調配、藥品管理的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4)增強藥學專業服務意識,提高處方審核能力和用藥指導能力等。教學計劃的制定由于實習生在住院藥房實習的時間較短,一般為4~6周,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我科根據不同層次的實習生,如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制定相應具體的教學計劃[2],教學計劃由帶教小組討論通過后實施。
藥學職業道德教育實習生在住院藥房實習前首先應進行藥學職業道德教育,使其明白藥品調配工作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危[3]。合格的藥品正確使用可以治療疾病,而質量差的藥品或不合理使用可能損害患者的健康,使實習生感受到自己職業的特殊性和責任感。另外,也通過因藥品調配差錯給患者造成傷害的案例,激發實習生努力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興趣,養成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建立強烈的工作責任感。掌握住院藥房的基本藥品信息首先,給實習生介紹藥品的擺放規律、位置以及藥品分類,指導實習生掌握藥房的基本藥品信息,包括:藥品名稱、適應證、規格、劑型、用量、常見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為了使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最大限度地掌握各類藥品,我科改變原來盲目無規律的死記硬背說明書的方法,采取了多種教學方式。如,以問題式為中心的教學(PBL)[4],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采取縱橫教學方法[5],即把處方中的臨床診斷和所開具的藥物等做縱向聯系,把處方中各類藥物的同類品種做橫向聯系,由帶教老師采取縱向聯系講解處方用藥常規知識,然后采用橫向聯系拓展處方用藥知識。了解住院藥房工作模式讓實習生了解住院藥房的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和各個崗位的職責,如微機管理下的藥品發放系統,包括:打印藥品請領單、擺藥、取藥、退藥、庫存藥品查詢等各種應用操作規程。加強實踐操作訓練,提高專業技能在住院藥房實習,實習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為了讓實習生把藥學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我科把實習生能力的培養貫穿到具體的工作中,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模塊。模塊一:藥品調配正確性的練習正確調配藥品是藥師最基本的工作,也是藥師的基本功。為了保證實習生正確、快速地調配藥品,在調配之前,帶教老師首先對一些易混淆的藥品進行了介紹,包括名稱相似,包裝相似,通用名相同、商品名不同,同一藥品、不同規格,同一藥品、不同劑型等的易混淆藥品。其次,要求實習生嚴格按照“四查十對”的原則進行處方調配。另外,讓實習生學習《藥品調配差錯登記本》,它記錄了藥師在日常工作中調配藥品錯誤的案例。這樣,實習生在實際調配藥品時,對易出錯的藥品就可提高警惕,減少差錯發生。模塊二:樹立藥品質量、安全意識藥品的質量對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健康非常重要,帶教老師不僅要向實習生講述藥品儲存和管理制度,而且要把對實習生藥品質量意識的培養落實到每天具體操作之中。如,讓實習生親自動手進行藥品外觀質量檢查、登記冰箱溫度以及登記藥品有效期等。模塊三:提高處方審核和用藥教育指導的能力部分實習生認為藥房工作非常簡單,只要記住藥品位置,對著電腦和處方拿藥,發出去就行了。而審核醫囑和患者用藥教育,不僅是實習生把藥學知識轉化為藥學服務技能的重要環節,同時對培養實習生對未來職業的定位、培養職業成就感和自豪感都非常重要。帶教老師應指導實習生對處方用藥適宜性進行審核[6],把不合理的醫囑和處方展示給實習生,如“硝苯地平控釋片(拜新同),胃管給藥,每天一次”。由于硝苯地平控釋片不能咀嚼和研碎,所以不能胃管給藥,建議換成硝苯地平普通片。并指導實習生在出院帶藥窗口如何進行患者用藥教育,如抗菌藥物不能與地衣芽孢桿菌活菌劑(整腸生)同時服用,應最少間隔2小時;刺激性大的藥物,如琥珀酸亞鐵(速力菲)應飯后服用;胰島素應冰箱保存,但在開封后,可放置室溫,必須一個月內用完等。模塊四: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實習生解答臨床用藥咨詢的問題和提高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如,護士詢問:沐舒坦能否加入氨茶堿溶液中一起滴注?帶教老師指導實習生查閱沐舒坦的說明書,得知沐舒坦不能與pH≥6.2的藥物配伍使用,否則會出現沉淀。再查閱《中國藥典》發現,氨茶堿pH值約為9(不得超過9.6)[7],所以沐舒坦不能加入氨茶堿溶液中。另外,還有對患者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怎樣處理等。模塊五:培養協作和溝通能力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許多工作需要通過藥師與藥師、科室與科室之間共同協作才能圓滿完成,因此有效的團結協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我科住院藥房實行藥師雙核對,遇到護士詢問藥品數量少了或調配錯誤時,調配藥師和核對藥師不能互相推卸責任,應共同尋找原因,如果確實是藥師錯了,應及時給護士道歉,補發或調換藥品。還有,藥品臨時斷貨應如何向臨床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解釋;在審核處方時,也不要在患者或眾人面前直接指出用藥不合理的問題,而是非常謙虛地與醫師溝通。
在完成住院藥房實習任務后,首先由實習生寫實結,帶教老師寫出評語。然后,對實習生進行綜合素質考核:一是基本技能的考核,包括審方意識、調配準確性與患者溝通等。二是理論考核,考察實習生對藥品管理知識掌握程度,如哪些藥品需要冰箱保存?哪些藥品需避光保存?屬于高危的藥品有哪些等。除此之外,還包括紀律情況、服務態度等,由帶教小組老師一起打分。將這三部分的分數相加,作為該實習生在住院藥房的實習成績。
反饋是帶教過程的必要環節,也是實施帶教活動和完成帶教任務的重要手段。在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應認真聽取實習生、教學干事以及學校老師的意見,及時糾正帶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向藥劑科其他班組學習,取長補短,更好地完成實習帶教任務。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帶教水平,我科不斷對帶教模式進行探索,通過實行帶教小組,各個帶教老師的積極性都得到了發揮,群策群力,提升了整體帶教水平。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的制定,使教學工作更加規范、科學,而且也不會因為帶教老師的差異對帶教工作產生影響,在教學中更加注重針對性教學模塊的實施,使實習生在參與中學習,更好地將藥學知識轉化為藥學服務能力,最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1管理理念陳舊,功效低下
中小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短板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完全暴露,陳舊的管理理念導致企業效率低下,不能把勞動力資源最大化,危機來臨,只能以裁員、倒閉應對,由此,人力資源無法全面化為企業力量,也就無法全力應對危機,外來人才更難被企業吸引而加入進來,助其度過劫難,一旦全球性經濟調整時,中小企業陷入困境就不足為奇了。這個現象的原因在于:企業規模、性質限制;地緣、血緣影響;傳統企業管理模式、思維干擾。要破解這個難題,必須有公司負責人、管理決策層的全面支持、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改革方能在中小企業付諸實施。
1.2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剛性有余,企業文化意識不足
日前,管理科學發展較快,企業員工文化意識提升明顯,但因企業仍然僅關注自身效益,忽略文化建設,現代企業價值觀、文化觀難以形成,導致企業理念與個人價值觀產生錯位,企業認同感低,職員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足等,干擾了企業健康有序發展,降低了企業自身抵抗風險能力。同時,忽視人才培養、儲備、挖掘,極大限制了中小企業升級改造能力,制約了企業發展活力,降低風險抵抗力,風險來臨時,中小企業苦無應付之招,長此以往,造成惡性循環。
1.3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陳舊,激勵、考核機制缺乏
政企分開、管理科學、權責明確等是當代企業顯著特征。但國內的中小企業制度陳舊,致使它們面臨著以下困境:其一,薪酬激勵機制陳舊、單一。這種陳舊、單一、剛性有余的激勵特點決定著職工的收入水平一旦達到某種上限,不再有提升空間。而且,無論企業效益如何變化,經濟大環境如何改變,受制于政策、法規,職工收入死板、固定。其二,提拔、選用人才制度落后。由于中小企業精神、物質福利制度缺乏,薪酬激勵機制陳舊、單一,職員,尤其是管理、技術人才特征難以發揮,個性需求難以滿足。同時,這類企業考核標準變化頻繁,人的因素干擾過多等,易形成獎懲失衡,影響到企業發展的公平、效率。
1.4缺乏長遠的人力資源培養戰略
管理粗放,缺少核心技術、勞動密集、高污染、高投入等依然是國內諸多中小企業基本特征,而跨國公司以金融及產業資本掌控了國內相關產業,又逼迫中小企業只能停留于產業鏈低端,激烈競爭環境中的這些企業沒有長遠的危機應對信心、措施,其生產、管理具有明顯的短期性,不愿投入員工培訓,擔心沒回報。部分中小企業認為人才市場目前供大于求,花錢培訓員工劃不來。搞員工培訓的企業也是盲人摸象,沒有系列科學培訓制度,種種原因導致企業發展至一定規模時,人才短缺現象凸顯,最終體現為核心競爭力不強。
1.5人力資源管理基礎工作弱化
眾多中小企業沒有形成規范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有關部門調查資料顯示,僅有27.02%的中小企業建立了規范的用人機制,在國家勞動法律法規日益健全前提下,假如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還不引起相應重視的話,隱藏風險只能更大。
二、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措施
現在,全球金融危機依然在蔓延,給各國實體經濟帶來的沖擊、損失在持續,我國也無法獨善其身,且影響巨大,同時,國內中小企業會面對競爭加劇、需求不足的兩難困境。因此,國內這類企業既要爭取更多的政府層面支持,也要增強自身的風險抵抗能力,增強人力資源創新管理,變危機為機遇,這樣才能平穩、快速地向前發展。
2.1以人為本,增強人力資源管理地位
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必須發揮更大功能,全力爭取負責人支持,與其它機構通力協作,積極贏取職員信任、理解。在加強此項工作時,樹立“以人為本”人才理念,尊重、依靠、信任員工,將員工置于企業管理首要地位,把員工當成企業內部最重要資源,做到一切管理工作都圍繞開發、利用人力資源來進行,充分激活員工創新精神與活力,使員工素質可以自由、全面提升,把員工自身發展目標與公司發展目標進行有機統一。
2.2構建科學的人才選拔、聘用制度,增強企業人力資本
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內的中小企業招攬人才要注重面向世界、市場、競爭這些規律,堅持“外招內挖”原則,通過聘用、競爭等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完全讓市場來配置自身的人力資源。尊重高級人才,在薪酬待遇上實現接軌市場價位,持續發掘人才資源配置效應。堅持人才聘用工作科學化、制度化,避免人才聘用時的主觀性、隨意性。要看到金融危機讓海外高級管理、科技人才回流這個事實,及時把握人才抄底良機,尤其是技術密集型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更要利用時機,增強人事制度創新、改革,提升人才培養、引進工作力度,對高級科技人才,不但要給予他們優厚的福利、薪酬,更應在其吃、住、行以及家庭等問題上給予其充分便利,以此來發揮其潛能,帶領企業快速平穩發展。進行人才選拔、聘用時,企業應當在引進、聘用高層次人才時申請政府機構介入、協調,以免形成一擁而上,出現惡性競爭,加大引進成本;同時,可以試行“捆綁引進”,發掘更全面的人才資訊,減少引進風險。
2.3構建合理的職員職業規劃、培訓體系
企業合理、有效的培訓能拴心留人。所以,中小企業要找到自身特色,根據自身條件擬定人才培養戰略,結合企業自身發展方向來幫助職員確立他們的職業規劃,讓企業、職工個人二者的發展目標吻合。
2.4構建完善的激勵、薪酬機制
首先,把紅利、優先認股權、薪資、獎金等進行有機結合,實現所有員工自身利益需求,以此實現物質刺激的最佳效果。其次,打造積極的文化環境進行精神刺激。給職員營造較好的作業環境、氛圍,力促職員間融洽人際關系形成,讓他們熱愛公司、甘于付出;對典型人物及時表彰,讓職員學有目標、有榜樣,建立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最后,構建協調、嚴密的崗位檢查、考評機制,實現獎罰有據、到位,以此促使職員全面發揮工作主動性。
2.5打造企業文化,營造友好氛圍
企業文化能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職員之間產生凝聚力,給企業長遠發展提供動力保障。所以,中小企業務必要高度重視這一點,把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當成企業自身素質增強等的主要途徑,持續提升、整合、培育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打造和諧、有序、樂觀的工作氛圍、員工關系、生活環境,以此來激發職員的創造性、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2.6增強校企合作,構建人才基地力促產學結合,推動校企合作,發揮高校人才基地效能,給中小企業以全面、有力的技術、人才保障。國內這類企業有必要依據“資源共享,互利雙贏”規則,健全合作體系,主動實行多層次、全方位立體校企協作,以此培育適應自身需要的人才隊伍。
二、大力實施民主管理和法制管理
教育管理的現代化進程,并不僅僅存在于表面,而是需要向著深層次不斷深入。教育管理體制如何,直接決定了最終教育管理現代化的進程能否實現。希望教育現代化進程更為快速,需要堅持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方針,不斷深入教育體制改革,讓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建設更為順暢。對于教育管理來說,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越多,那么人力的治理在整個管理過程當中往往中超過法律治理的效果,如果人力治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么情感層面的判斷會超過理性的整體決策,最終造成判斷的偏差,讓整個教育決策出現失誤,對于新時代的教育管理者來說,需要更為理性地評價事物,不能夠僅僅從情感加以判斷,這樣無法獲得科學的決策。所有的高等職業院校,都應該堅持“精簡、高效、科學、民主”的原則,將學校內部的各種制度逐漸健全。傳統的教學管理,都是把管理者放在主導層面,教職工往往屬于被動狀態,只是服從命令的狀態,日常教學缺乏主動性。現代化的高等院校的管理,需要從理論層面而言,讓教職工積極參與到管理當中,強化民主管理的作用。具體實踐,不應該形式單一,而是需要采取多個方式、手段。不管是教代會還是學術委員會,都是基本的組織形式,讓教職工積極性提升,融入院校的日常管理,讓整個民主決策的渠道保證一定的順暢。教師流動制度需要與人才市場有效銜接,讓學校能夠自主選擇教師,教師也可以在學校當中流動。讓分配和獎勵制度不斷改革變化,采取各種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三、提高管理者素質
教育管理與一般的企業管理是不一樣的,教育管理面向人展開,整個對象和活動的過程都是圍繞人的發展而開展。教育過程當中,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熱情怎么樣,教育能力如何,院校的辦學質量好不好,各種因素都會受到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影響,管理者素質的高低在整個過程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樣狀態的出現,現代化的管理者,其堅持的管理的理念,不僅僅是整個學校進行管理的思想,也會成為學院人員行為開展的指引。不管以怎么樣的形式出現,無論是現代技術裝備還是規范條文,都與管理者的思維模式息息相關。如果學校的管理者無法有效改變較為傳統的思想,無法確定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如果還是用封閉的思維去進行管理,去開展日常的決策,那么再先進的設備也不能夠達到效果,無法促進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會影響師生之間的積極性,讓興趣全無。所以,教育管理當中的主體就是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改變自身的思維模式,讓知識的架構更為完善,讓整體的素質不斷提升,最終達到整個教育管理的需要。(本文來自于《職業教育》雜志。《職業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院校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一)信息化教學環境信息化教學環境是高職院校教師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基礎和前提保障。以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的硬件環境已具備一定的水準,具有多媒體教室與實訓中心,網絡覆蓋全校園。軟件方面,學校有專業的教學資源庫,也購買了大量的教學軟件。完全具備了師生應用教育技術進行專業教學和學習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但很多高職院校還沒有多媒體網絡教室設備,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緊缺,教學方面沒有資源庫,這些都是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制約因素之一。
(二)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掌握程度會直接影響其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通過調查,教師在幻燈機、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一些現代教育技術方面能達到熟練使用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在會使用的程度上能達到50%左右,還有將近10%左右不了解這些現代教育手段。而在課件制作方面,僅有不到10%的教師能夠熟練使用一些常見軟件進行復制課件的制作,還有4.8%的教師完全不會制作課件。
(三)學生信息素養能力高職院校學生與中職院校和本科院校學生有著一定的差異,他們具有自己的特點,他們自身文化基礎差,學習興趣不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網絡專業技能掌握情況一般,特別是對一些圖形處理軟件、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上明顯存在困難。在利用網絡獲取有用信息方面,大概有10%的學生幾乎不會做基本信息查詢。這些都顯示出高職院校學生在信息素養能力方面較弱。
三、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通過上述對現代教育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硬件水平不高。導致高職院校不能全面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原因之一就是經費不足使得硬件設施的先進性上及數量上受到制。一些多媒體教室只停留在給學生展示,并不能真正運用起來。而在實訓環節,也由于場地及設備體積過大等原因不能采用現代教育技術。二是教師信息水平跟不上現代教育要求。一些老教師更習慣與幾十年的黑板教學,因此并不愿意去學習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還有一些教師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課件制作軟件,只是從網上下載一些相關課件給學生用,使課件質量不高,不能很好的利用現代教學資源。三是師生間缺乏溝通。一些教師過分夸大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輕松傳統教學,忽視學科特點與真實的實驗實訓教學,以自身為中心,做一些過分裝飾的多媒體課件,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只注意幻燈片中的動畫和音響效果,忽視了學習內容。而教師忽略和學生溝通,只注意操作計算機和多媒體,不能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學校管理部門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管理不夠重視,對設備和軟件的采購方面并不能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可,教師信息觀念相對滯后,現代意識與落后觀念并存,跟不上現代教育要求。缺乏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效果評價,對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缺乏必要的考核與評價等。
當前,金融海嘯又一次波濤洶涌地席卷全球。作為我國經濟主導力量的國有企業,能否經受這場考驗、繼續發揮支撐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抵御金融海嘯的能力以及整個國民經濟能否繼續平穩運行。作為國企的基石——員工,其自身狀態和能力,又直接關系到國企的自身發展能力和潛力,因此,構建有效的國企員工培訓體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國有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1.對員工培訓重視度不夠
盡管這些年來大家一直呼吁要加強培訓,重視知識與人才,但在實際工作中,某些國有企業仍未脫胎于舊的組織模式,不但沒有設立專門培訓機構及人員,甚至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并入到企業行政或后勤事務中,不設立專門的人力資源部門。具體到管理者,有些人思想上還停留在對勞動者數量的要求上而不向勞動者素質提高方面轉變,往往注重設備、人力、工作時間而忽視員工素質及提高勞動效率和質量的方法。除此之外,一些企業領導還將培訓看成就是組織理論學習和政治思想教育,沒有將培訓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來看。
2.培訓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本投入有大幅減少的不良趨勢,根據部分國有企業抽樣調查顯示:“加強對員工人力資本投入的國有企業只占5%;20%左右的國有企業的教育培訓費用人均只有10元~30元;30%的企業只是象征性的花費一點培訓費,年人均不足10元;其余的就是一些虧損的國有型企業,已停止了人力資本投入”。而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有許多,大致歸納以下幾點:(1)管理者的錯誤觀念。一些管理者將聘用看作為培訓,當本企業員工的技能水平不能滿足要求時就直接去市場招聘來滿足要求的員工,用解聘和招聘來代替培訓。很多人認為培訓是為他人做嫁衣,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培訓不僅是提高員工技能,更在于讓員工感受到本企業的文化,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和忠誠度,這對國有企業適應未來國內外市場漸趨融合、企業間更加激烈的競爭是極其必要的。(2)員工的流動性高。這也決定了企業管理者不愿意對隨時都有可能流失的員工實施培訓。國有企業中技術、管理人員流失率高達60%,這的確是企業投資培訓最苦惱的事。(3)傳統培訓體系的缺陷。國有企業的管理受原先計劃經濟的影響,通常會將人力資源開發作為簡單的培訓以應付當前需要,導致企業培訓失效甚至中途流產。培訓計劃的失敗會挫傷管理者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4)企業經濟效益下降。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有些國有企業不適應新的經濟環境,企業效益下降從而阻礙了培訓工作的開展。據國家經貿委1999年統計,全國6.78萬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的有3萬家,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虧損面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員工的工資獎金已經成為企業的一道難題,培訓就更是日程之外的事情了。
3.培訓機制不完善
我國國有企業在培訓評估機制建設上存在許多不足:首先,對培訓效果的檢驗僅局限于培訓過程,當員工回到實際工作崗位時,培訓效果并不能從中體現,造成了培訓與實際生產服務脫節。其次,考評方法較為單一,大多數企業都慣以考試成績來說明培訓效果,培訓結束后也沒有再作跟蹤調查,使得培訓效果很難延續在實際工作中。第三,評估記錄缺乏專業管理,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完整的員工培訓記錄,使培訓效果分析缺乏數據依據,在下一次的培訓中也不利于查漏補缺。
4.培訓師資不符合要求
部分國有企業的職工培訓學校普遍存在布局分散,各自為政,“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相當多的培訓學校條件不完善,設施不配套,培訓層次低,整體效益差,有的培訓人員所教的知識并不適用于現代企業的需要,文化基礎課教師多而操作技能課教師缺乏,有時教師的學歷層次和職稱結構離規定的要求相差甚遠,最終會影響培訓效果。
二、對策與思考
1.培訓觀念的轉變
企業要樹立科學的培訓理念,提高培訓的重視度,這是建立任何一種培訓體系的思想基礎。作為企業管理者,在人才的管理、培養、使用和開發等方面一定要以人為本,力爭做到“人、事”相宜,用合適的人才做合適的事,各盡其能,把知識、品德、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努力造就出色的人才,增強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
2.增加培訓資金和建設投入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企業所需的崗位也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員工的素質不斷地提高以適應企業變化。“據1999年北京市外商投資企業薪酬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在培訓費用的投入上,75%的外企每年的培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在1%~5%,其中企業內部培訓預算每人每年1636元,外訓3384元,其中高科技企業在人均培訓費和培訓時間上都排第一。有的管理者會擔憂:目前國有企業員工流失率非常高,要是再增加培訓資金投入必定會有一定風險,但企業必須認識到,培訓的部分成本已由員工承擔,反映在員工在培訓期間的獎金、福利的減少,現行政策也鼓勵企業采取與員工簽訂培訓合同的做法,規定雙方權利和義務的關系,這種形式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由于員工流失而產生培訓損失的風險。
培訓的資金除了投入在員工自身的軟件建設上,還要加強培訓實體的建設。“職工培訓學校也好,職工培訓中心也好,都是培訓實體,是員工培訓的載體”。實體建設的好與差直接關系到員工培訓的質量,所以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精干有效的專業化培訓中心。改變過去“大而全、小而全”的辦學弊端,充分利用現有優良的教育資源,大力實施布局結構調整,按照專業性質分類,建立適應培訓需要的專業化專業培訓中心。第二,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培訓教材,使大綱內容與員工崗位職能要求和考核標準相一致,并根據企業發展需要,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及時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第三,加強員工培訓兩支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要聘任生產經營單位的優秀人員為學校兼職教師,切忌將各單位的富余人員“優化”到學校。努力建設德才兼備的學校領導班子和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第四,要注重實習培訓,這是培訓教學與傳統教學最顯著的區別。根據培訓需要,可開展校外實習教學基地,為培訓高質量人才創造條件。第五,努力拓寬員工培訓經費來源,鼓勵開展有償培訓,既減輕公司資金投入的壓力,也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努力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3.完善國有企業培訓體制
(1)我們要對員工培訓進行科學分析。培訓需求就是員工的工作能力、績效與工作要求及標準之間的差距,企業培訓就是為了通過各種手段縮小差距。培訓的需求分析是建立完善的培訓體制的基礎和前提。通常需求分析包括三部分:組織需求分析、崗位需求分析、員工個人需求分析。現在許多企業只注重企業組織需求和崗位需求分析,而忽略了員工個人需求,這種做法既達不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又不利于培訓過程中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所以我們在企業制定和實施培訓計劃時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的措施:①企業培訓計劃必須依據于企業生產及發展的需要,不能脫離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②企業提供的培訓計劃必須能協調企業組織目標和員工個人目標之間的關系。③培訓計劃和其他管理、生產計劃一樣,必須注重時空上的結合。短期培訓、中長期培訓之間應互補,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脫產培訓之間要相互協調。④企業應根據科技進步和發展做出有預見性的培訓計劃,以滿足企業縱深發展的需要,使培訓計劃及時有效。⑤培訓計劃要建立在對企業人力資源的統計分析和需求預測的量化基礎上,而不是主觀意愿的制定,必須要做到客觀、科學和合理。
(2)采取科學有效的培訓技術和方法。培訓方法和技術革新將成為培訓體系建設的重點。國有企業員工培訓方法可分兩大類:第一類方法是“請進來式”,即由企業出面請各大院校的教授或專門從事培訓的專家到企業來,對企業管理人員與技術骨干進行專門培訓。第二為“送出去式”,這類方法常用于跨國公司,盡管我國國有企業由于資金能力、企業規模等因素限制,無法為員工提供較多的出國培訓的機會,但與各大高校聯合辦班來培訓員工或將企業中有發展潛力的員工送到一些績優企業接受管理培訓和實習還是可行的。
(3)隨著企業對培訓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現代化的培訓技術和手段運用到員工培訓中來。比如世界著名的IBM公司創立了一個叫“培訓空間”的專門培訓場所,員工可以通過可視電話或電腦網絡參與各種技能訓練和管理技術培訓。實踐證明,這些靈活、便捷的現代化培訓手段不但能使企業培訓計劃順利執行,提高培訓效率,而且大大拓寬了企業員工的視野和接觸范圍,為他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機會。在國有企業的培訓實施中,就可以借鑒跨國公司的先進經驗和技術,通過改善培訓方法和技術來提高培訓效率,增加員工對培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在有先進的培訓技術方法作支撐后,我們還應對員工培訓結果進行科學評估和總結。員工培訓的評估標準可參考可卡帕切可提出的四個標準:①學員對整個培訓過程的意見或看法;②知識標準即員工通過培訓學習獲得的知識、技術、技能、態度等;③行為標準即員工在培訓后的行為變化;④成果即培訓對企業產生的影響。這四項標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供培訓信息,發現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檢驗培訓項目是否符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在設立培訓評估標準后,應積極主動地采取各種培訓評估方法和手段。具體的評估方法有:控制小組法;事前事后測試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目標評價法等,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在進行評估時,應采取多種多樣的培訓評估手段,如直接向上匯報、調查問卷評估、檢查培訓記錄、跟蹤調查等,在這些評估手段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培訓記錄系統的建立,它往往是培訓評估系統的基礎,是整個培訓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5)是要建立適當的員工培訓激勵機制,可以說培訓最終的效果就取決于激勵機制的實施。哈佛大學的詹姆斯教授在對激勵問題進行專題性研究后提出,“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僅能發揮20%~30%,如果加以激勵,則可發揮到80%~90%”。培訓激勵機制概括為三方面內容:(1)將培訓本身作為企業激勵員工積極向上的一種必要手段。人才在企業中有培訓“充電”的機會,會使他們感到企業對個人發展的重視,自覺自愿為企業服務和貢獻。(2)根據培訓的效果對參加培訓的人進行物質、精神獎勵或晉升激勵。在企業中參加培訓的人往往都希望盡早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企業如能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能的條件和環境,則是對他們最大的激勵。(3)企業可以要求受培訓員工寫培訓總結。把培訓中最好的、最有用的東西歸納出來最終會成為企業寶貴的資源。總之,任何培訓激勵方法的運用都必須堅持為人才提供發展機會這一原則,讓企業員工都能學以致用,創造出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孫健敏: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西三角人事技術研究所:外企薪酬調查浮出水面[J].中國勞動,2000,(1)
二、新制度對基建會計核算相關的有關規定
新制度增設了“在建工程”科目,并在該科目下設置“基建工程”明細科目,核算由基建賬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取消“結轉自籌基建”支出科目,基建資金轉入單位基建戶時,不在進行支出管理。新制度對事業支出科目下,要求按支出功能、資金性質、項目分類、經濟性質等層級進行明細核算,月末并賬時,按工程實際支付情況,并入教育事業支出科目核算。
三、在新制度下對高職院校代建制會計核算探討
(一)代建基建資金流動途徑
1.同級財政撥入專項基建資金零余額賬戶基建專用賬戶代建單位代建項目專戶施工單位等賬戶。2.自籌基建資金(上繳財政專戶撥款)零余額賬戶基建專用賬戶代建單位代建項目專戶施工單位等賬戶。3.銀行貸款基本賬戶基建專用賬戶代建單位代建項目專戶施工單位等賬戶。
(二)各種資金流動途徑賬務處理
1.同級財政撥入專項基建資金流動途徑賬務處理。收到銀行蓋章的《授權支付額度到賬通知書》,學院大賬會計分錄為: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預算內用款額度),貸:財政補助收入---高等職業教育92050305(支出功能分類)---項目支出(項目分類)--某工程。基建專項資金從零余額賬戶歸集基建專用賬戶,因基建賬未實際支出,學院賬上先借記:其他應收款—高等職業教育92050305(支出功能分類)-財政補助支出-某工程款,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預算內用款額度)。基建賬上,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基建撥款-本年預算撥款-高等職業教育92050305(功能分類)---財政補助支出(資金性質)--項目支出(項目分類)因本項目為代建項目,為加強對代建資金監管,在代建單位設立專用賬戶(雙方預留印鑒),單獨核算基建資金。按實際發生工程款,從基建專用賬戶轉入代建單位獨立專用賬戶,會計分錄借:其他應收款—代建某工程款,貸:銀行存款。代建單位收到資金支付給工程施工單位,基建賬根據代建單位提供付款憑證等會計資料(復印件留代建單位),會計分錄借:建筑安裝工程投資或待攤投資等-高等職業教育92050305(功能分類)-財政補助(資金性質)-項目支出(項目分類),借:其他應收款—代建某工程款。2.自籌基建資金流動途徑賬務處理。除資金來源非財政補助外,如:財政補助改為非財政補助,其他會計分錄處理同上。3.銀行貸款資金流動途徑賬務處理。銀行貸款資金轉入學院基本戶時,學院大賬借:銀行存款,貸:其他應收款—銀行基建借款。銀行貸款資金從基本戶歸集基建專用戶,學院賬務處理:借:其他應收款—銀行基建借款,貸:銀行存款。基建賬上借:銀行存款,貸:基建投資借款-XX銀行借款。
(三)月末主要賬務并賬處理
1.對財政專項基建撥款、自籌資金投入并賬處理。根據基建賬中“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其他投資”、“預付備料款”、“預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額,在學院賬上借記“在建工程———基建某工程”科目,貸記中“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時,借記教育事業支出-高等職業教育92050305(支出功能類別)-財政補助支出或非財政補助支出(資金性質分類)―項目支出(項目分類)-基本建設支出-房屋建筑物構建(經濟性質分類),貸記其他應收款—財政補助支出或非財政補助支出(資金性質分類)--某工程款。2.借入資金并賬的賬務處理。高校資金不足需要向銀行貸款投資,而且金額較大,如果用借款支付工程款全部計入事業支出,全年收支不平衡,收支相抵后,導致當年事業結余為負數,事業基金為負數,而財政部關于2007年度部門決算編審問答(第1期)中對事業基金明確規定:事業基金不能沖減為負數。單位如資金損失數額較大、事業基金不夠沖減的,有關事項應暫掛賬,以后年度用事業基金結余予以沖減。年度部門決算報表填報時,若事業基金填列負數,會出現審核不通過無法上報現象。所以每月并賬,學院賬處理按對財政專項基建撥款、自籌資金投入并賬處理方法,年終有出現事業基金負數時,負數按掛賬處理,以后年度有資金結余再結轉。
(四)資產交付使用賬務處理
根據代建單位的基建竣工決算報告等會計資料,基建賬處理:借記交付使用資產—固定資產,貸記建安投資、待攤投資、設備投資、其他投資。學院大賬上處理借記:固定資產,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同時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貸記在建工程—某工程。
當前,以產品為中心的產品導向營銷理念已逐步轉變為以顧客為中心,全方位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為內容的顧客導向營銷理念,新世紀的顧客具有良好的教育前景和追求個性化的價值觀念。雖然他們總體上保持同質化的產品或服務消費,但他們更期望產品或服務在功能和特點上更能滿足其特別的、個性化的、完全符合其要求,并融入其思想,使其得到極大的身心滿足,富含其物質的產品或服務,而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為實現這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持,這就是顧客營銷的社會基礎。在當今只有讓顧客十分滿意,才有可能得到他們的忠誠。
顧客營銷的內涵和意義
顧客營銷就是一切以顧客為中心,全方位地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為內容的營銷。顧客營銷理念是以“顧客的需求都是不同的”,“產品或服務最終要滿足顧客的需求”為理論基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保障的營銷模式,這就要求企業要根據每一個顧客的要求,進行產品或服務的不同開發設計、制作、制訂相應的營銷組合策略,以實現與每一個顧客一一映射的銷售活動。而電子商務,網絡技術為實現這種顧客營銷提供了優秀的操作平臺。
顧客營銷比較成功的企業,如美國的戴爾電腦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等。顧客營銷理念符合現代營銷思想,在與大眾營銷的博奕中,它更具生命力。
顧客營銷的原則
顧客營銷必須是以顧客為中心的營銷理念,符合現代營銷成本、方便、溝通的原則。具體為:
顧客營銷遵循“顧客為中心”的原則
顧客營銷是以顧客為中心顧客導向營銷,與產品為中心的產品導向營銷不同。顧客營銷是一切從顧客開始為顧客找產品,而不是為產品找顧客。這徹底地改變了大規模地生產產品,再通過分銷、促銷、廣告等大規模的營銷手段,銷售給目標顧客的大眾營銷模式,而是以顧客為先導,建立與顧客的聯系,運用不同的方式收集、整理顧客的需求,然后再根據需求生產出按照他想象的,融入他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滿足其渴望的產品。并且在這個產品的價值中就蘊含了顧客特質的因素,同時也反映了顧客營銷模式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它將挑戰大眾營銷中的產品占有率模式。
顧客營銷符合現代營銷中心成本領先的原則
哈佛商學院的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一個企業的產品要取得競爭優勢要實施三個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初密集型戰略”,否則,企業無法在競爭中取勝。由于“顧客營銷”目標顧客群的個性化,它就可以拋棄不必要的大眾營銷手段,省去漫無邊際的費用,避開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促銷戰、渠道戰,顯然節省了成本實現了成本領先,最終降低顧客的購買成本,為顧客提供了更為超值的利益,取得了“顧客營銷”與“大眾營銷”在成本上的比較優勢。
顧客營銷符合現代營銷中的“方便”原則
“量身定做”為顧客營銷解決了顧客為買一雙鞋,或一臺電腦桌有多少個抽屜都要進行比較,甚至是多個商場地比較選擇問題。省去了顧客在眼花繚亂的商品品牌海洋中不知所措的煩惱。顧客營銷就是一切為顧客要求而展開營銷活動,其宗旨是為顧客節省了時間,為顧客方便購買提供超值服務。并且將顧客的個人資料,個性化的要求等信息,存入數據庫,隨時根據顧客的現實要求和數據庫的數據資料等綜合起來為顧客提供更為超乎想象的服務,實現了物超所值的真正意義上的方便。
顧客營銷符合現代營銷的“溝通”原則
顧客營銷避開大眾營銷中通過大規模的廣告或等促銷手段與顧客溝通的方式。而是能通過把握每一個顧客的要求,了解每一個顧客對產品服務的意見、建議,直接掌握顧客的動態,與之形成互動,形成一支穩定的忠誠的顧客隊伍。顧客營銷要求企業具備個性化的溝通能力,這種能力是將現代科技(如互聯網技術等)、信息和企業資源再整合的能力。
顧客營銷的實施
歸納起來,顧客營銷的實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展開:
選擇目標顧客群
在經濟學上的“二八”法則。即一個企業20%的優秀忠誠顧客可以為企業帶來80%的利潤。所以顧客營銷第一步就是要根據人文、地理、行為等要素框定出自已的目標顧客群。尋找誰將成為企業的優秀目標顧客群,使具體的業務操作能夠有的放矢。顧客營銷在選擇目標顧客時體現的是密集化的營銷策略,以便配合生產上的全覆蓋策略。
目標顧客群的細分化
將目標顧客群的需求細分篩選出最有價值的細分顧客群,最終形成具體個人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收入、住址、個人愛好、個性特點等,在完成第一次交易后還需要有更為詳細的個人數據,因為“量身定做”細分理論基礎是“每個顧客的需求不同”,基于這種理念,就要對顧客實現數據庫管理和CRM管理,同時研究影響顧客個性化的需求一些因素,這些因素構成了影響“量身定做”的深層次要素,在細分目標顧客群時都必須把它考慮進去。最后形成詳實的顧客檔案系統、顧客數據系統和顧客研究系統。
與顧客互動溝通
顧客營銷中的顧客溝通形式區別在于大眾營銷中的廣告促銷溝通方式。主要表現為:電子商務。互聯網突猛進的發展,使現代社會的供求關系處于動態的互動之中。顧客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時間將自己個性化的需求,以電子商務形式傳給制造商,而制造商也可以隨時隨地的將信息資訊以電子商務形式傳達給顧客,實現雙方互動溝通。人際溝通。人際溝通需要企業有良好高素質的銷售人員,與顧客建立良好的第一次惠顧,然后通過介紹、展示、洽談……爭取建立業務關系。再按照CRM管理,建立數據庫,以便溝通。電話溝通。顧客營銷的溝通方式中電話溝通也是一種重要手段,如美國戴爾電腦公司的接洽中心每天處理6萬個顧客電話業務。
產品制做
“產品制做”是指顧客營銷業務流程的物化過程。企業按訂單要求制做,設計生產出完全符合顧客需求,融入了顧客思想,使顧客得到極大身心滿足的富含其特質的產品。
服務
“顧客營銷”本身就是一種融入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服務系統。這同樣可以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它的個性化就是把每一個單一的顧客當成一個長期的投資來對待。所以它的服務更具針對性,是具體的“一個顧客”,而不是無數無名顧客群。顧客營銷中的“老顧客的回訪”服務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樣做可以建立穩定的顧客關系,保持一個老顧客遠比爭取一個新顧客要經濟得多,并且使顧客更具可衍生性。而互聯網技術,數據庫管理為實現這種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良好的服務能夠形成良好的口碑,形成良好的人際傳播。
顧客營銷以顧客為中心,是一種“人本理念”的回歸;個性化的產品服務是現代工業設計的回歸;同樣充滿商機。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每個企業都投入了更多的資源,對顧客進行研究,力圖全方位滿足每一個顧客的需求。同時把顧客當作一項長期資產進行創新開發與管理。只要作好了顧客營銷,得到顧客絕對的忠誠,那么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