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3 05:02: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優化中小學生英語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
1.把握教學差異,注重過渡引導
教育的銜接問題與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質量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有關中小學教師應對教育銜接的問題產生重視,尤其是初中教師應加大對小學教育的把握,結合小學教育的實際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初中課程進行學習。就英語教學而言,有關初中院校應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與對口的小學院校進行有效的溝通,就英語教材的選用達成一致,減少學生升學后對英語教材的不適應性。另外,有關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應將初中教育與小學教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注重中小學教育之間的引導。具體來說,初中英語教師應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初期,對小學英語的部分課程進行簡單的回顧,以減少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習的陌生性。同時,初中英語教師還應對學生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習慣進行了解,有效地糾正一些錯誤的學習習慣,使得學生可以更加順利地融入到初中英語學習之中去。
2.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習熱情
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不足,因此經常會造成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的困難。鑒于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關初中英語教師應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通過多種方法的應用,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錯誤認識,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首先,有關初中英語教師應在教學方法上進行革新,讓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其次,初中英語教師還應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引入多媒體教學,應用情境教學等。通過這些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使得初中英語教學更加地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而減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過程中的不足。
3.了解學生個體,施行個性教學
小學英語教學在展開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在進行班級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而忽視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差異性。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想有效地搞好中小學英語教育的銜接問題,其可以從發掘學生個性,進行個性教學的角度入手,讓每一個學生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得到有效的關注與促進。首先,初中英語教師應對自身素質進行有效的提升,并完善英語教學中的不足。其次,教師應加大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個體學生小學階段英語的學習情況以及知識掌握程度,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
對于現階段的小學課堂教學來說,教學方式是十分豐富的。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課堂討論教學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怎樣提高這種教學的效果是我們所必須研究的。采取這種方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可以說,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討論教學法的實施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們必須結合優秀的教育理念,對原有的不適應現有課堂的教學方法加以改革,從整體上加強討論教學的實效性,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受。
1討論教學法的界定
討論教學法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就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某一既定主題,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或辯論等形式交替地發言與傾聽,以聽、說及非書面語言的方式進行信息交流與分享,從而實現一定教育目的過程。而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討論教學法更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教育意義,它還是一種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并提倡學生合作方式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2討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在實際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在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積極的探究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方法,運用討論教學的課堂施教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師生討論活動中。通過師生之間討論互動、生生之間的思維互動,培養學生提煉新思想和提高新膽識的能力。那么要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討論教學呢? 一方面,可以利用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像多媒體、投影儀等,聲音和畫面都會對學生的感知產生強烈的沖擊,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加強記憶更加深刻的理解語文。還要在平時的課堂上或是課下的交流中抓住有利時機,向學生講述學習語文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以及重要性,使對待語文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學生明白了學習語文的社會價值、現實意義就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提升師生之間的融洽程度也很重要。假如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和協,學生也很難對教師所教內容感興趣,更不愿意去跟老師交流學習體驗和請教不懂得問題,這樣討論教學就很難實施。因此,教師要著重培養師生情感,在生活中注意為人師表、在課堂上要幽默風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教學。在課下要注重與同學的交流,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從而提高討論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效率。學生通過與教師之間投入情感的討論互動中不斷發現自我、感受自我,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接受知識的熏陶,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提高討論教學的有效性。
2.2為課堂設置趣味問題
如果課堂設置本身十分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打折扣。教師在利用討論法教學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之間的興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該設置趣味問題,從而增強學生興趣,使學生踴躍參與到競答環節。問題本身的趣味性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不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的具體特點對問題進行設置,從而營造更為愉悅的教學環境,使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二年級課文“云房子”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很多有趣的問題。比如,學生見過的房子有哪些顏色和形狀;學生在看過課本中云房子的圖片之后有何感想;這些云房子是小鳥們建造的嗎……還有很多問題就不一一列舉出來。通過這些包含趣味性的問題,學生的興趣就會被激發,從而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加以設計的,可在很大程度上擴寬學生的想象空間。相比于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列出生詞并朗誦課文而言,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迫不及待地進行課堂討論,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3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課堂討論教學的效率,必須采取推動討論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教師應該科學、合理的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找出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實力,積極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討論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一、非語言交際的概念
非語言交際指交際者用身體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對方傳遞信息,表達特定語意的過程。它在特定場合與語言行為同時發生或獨立出現,表達交際者自己的思想或理會別人的意圖。“body language”就屬于非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主要包括身體動作、面部表情、空間距離、觸摸行為、聲音暗示、服飾等。
人給非語言交際下了定義,如“非語言交際是不用言詞表達的,為社會所共知的人的屬性或行動,由接收者有意識地接受并有可能進行反饋”(Burgoon and Saine,1978,見Malandro,1989:7)。加拿大語言學家F.Poyatos將“非言語交際”定義為:“個人人們相互之間,某一特定文化內的非文字的、軀體的、服飾和環境等可覺察的信號系統發出的一些信號。”美國語言學家A.Samovar等人將非言語交際定義為“在交際的環境中人為的和環境產生的對于傳播者或受傳者含有潛在信息的的刺激”,“它包括了言語行為之外的一切人為的或由環境所產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勢、身勢、觸摸、界域、服飾、副語言、時間、場景等”。美國語言學家R.Cooper把非言語交際分為體態語、副語言、客體語和環境語。由此可見,非言語交際涵蓋范圍非常廣,包括使用語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傳遞信息的方式,是不用言語表達的交際行為和刺激行為。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非語言交際的運用
正確地將非言語行為運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直接影響英語教學效果。由于小學生英語基礎非常薄弱,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才剛剛啟蒙,況且英語課堂要求教師盡量使用全英文授課,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使用非語言交際是必要的。有關專家研究估計,在人們面對面的交際中,有90%的存在于非語言的信息中。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非語言交際起到了語言交際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師的體態語
1.教師的穿著打扮
在課堂上,學生注視的對象大多是教師,因此教師的著裝就顯得尤為。教師的服裝應莊重、明快和自然,給人以高雅、大方、清新的感覺。如果教師穿得臟兮兮、衣衫不整,那么學生將會怎樣看待教師,還會認真地聽課嗎?教師走進教室,先給學生一個好的視覺,然后才會有好的感覺,才會很好地融入課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穿一些帶英文字母或單詞的衣服,或是比較西方化的服裝,以便無形中讓學生感受西方文化。
2.教師的肢體語言
教師的肢體語言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個教師整堂課都沒有一個手勢,課堂就會很呆板,沒有活力,而且學生不可能完全聽懂老師的口語,影響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準確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強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西方人講話時手舞足蹈,顯得比較有活力。學習語言,就應該學習語言的相關文化。比如在教學生語音語調的時候,教師用手在空中比劃聲調的升降,教授英語新單詞的時候,應該用升調和降調兩種語調教,以便以后學生在說英語句子時候有升有降,運用自如。
3.面部表情
人們的面部表情是心態變化的窗口,可以充分反映說話者的感情世界,探知其內心感受及對聽話者的印象。Mckerrow認為人的面部表情變化具有三大功能:第一,面部表情反映人的情感,是自我情緒的展示。第二,面部表情的變化可以闡釋信息內容。第三,面部表情可以建立談話者之間的視覺連接。
一個表情豐富的老師是最吸引學生的。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老師,要活潑、開朗,有親和力。小學生處于很情緒化的階段,對于喜歡的老師的課,會很。小學英語教師擔心全英文教學,學生會理解困難,其實不然,面部表情就可以讓學生猜出老師要表達的意思。例如,老師反問學生,如果老師表情到位,學生絕對會回答“yes”或“no”。如果學生答案正確,老師露出滿意表情,學生便會知道自己對了,如果不正確,老師露出疑問的表情,學生則知道不對,便會再說一個答案。
(二)教師的情感
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與學生交流情感,用自己的熱情感化學生,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如果老師上課無精打采,那么對于自控能力本來就不是很好的小學生來說,教學就不具有吸引力,會做些與上課無關的事。
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性格都很倔強,而且具有逆反心理。面對課堂上的頑皮學生,教師的發怒不會給學生帶來尊重,對于低年級學生,即使當時嚇住了他們,獲得片刻的安靜,卻會失去他們對老師的熱愛。教師應該多給學生一些,盡量不批評,即使要批評也應該對事不對人,以免傷害到學生。的是教師的情感要面對全體學生,不要有偏見。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是初次接觸單詞學習,只要能夠提升單詞教學效果,就可以幫助學生打好基礎。但是,英語畢竟是第二語言,學生很容易遺忘,只有再三進行鞏固才能夠提升單詞教學效果。遠程教育資料中的口型泛讀與單詞師范能夠起到很高的師范性作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效果。
1.2提升單詞發音標準化
很多英語教師的發音水平較為薄弱,不標準或者錯誤的發音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則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一問題,將其應用在口語示范中不僅可以糾正學生的口型,還可以讓學生學會標準的發音,這中學習模式將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1.3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
從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來看,很多教師都面臨著較重的壓力,他們不僅需要減負單詞教學、詞匯教學、語音教學,還面臨著職稱考試等等一系列的壓力,很多教師由于準備時間不足,導致教案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這不僅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影響教學效果。在將遠程教育資源應用在課堂上之后,就能夠將教師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這樣,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為學生來提供針對性的指導,這對于教師與學生雙方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
2.遠程教育資源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2.1資源感知單詞
在這一環節中,感知方式主要有聽覺感知法、視覺感知法、情景感知法與律動感知法幾種模式,在單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來選擇采用何種單詞感知模式,可以采用一種模式,也可以多種結合。以聽覺感知法為例,小學階段的學生十分喜歡動物,對于動物的聲音也非常敏感,為此,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來開展教學。例如,在《AtAFarm》之中,可以在單詞教學環節應用聽覺感知法,播放不同動物的聲音頻來開展動物單詞教學,經過反復的練習之后,學生就可以很快的記住所學的單詞。
2.2應用資源教學單詞法
在將遠程資源應用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注重體驗、注重創造,從小學生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出發,優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在實踐與體驗過程中進行學習,這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第一,拆分單詞法。對于音節較多的單詞,就可以采用拆分單詞法,該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記憶,也能夠讓學生學習具有相同成分的單詞。第二,資源教學法。小學階段的學習在學習英語時,必須要遵循英語的規律,為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出聽的機會,在進行單詞教學時,可以利用媒體資源來教學。例如,在《It’sWarmToday》這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播放關于Cool、Warm、Cold、Hot的口型教學資源,讓學生進行朗讀,這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也能夠幫助學生迅速掌握單詞的讀法。
2.3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幫助學生鞏固單詞
在鞏固練習環節之中,也可以采用視覺鞏固法、律動鞏固法、聽覺鞏固法、練習鞏固法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以聽覺鞏固為例,在應用這一方式時,要把握好音形的結合,讓學生可以將音形練習起來,經過一系列的聯系后,學生能夠在大腦中建立起關于音形的固定聯系。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夠邊看邊學習發音,也能夠看到與這個單詞相關的圖片,這樣,學生就可以看到單詞的音、義、形,加深自己的印象,學習效果就更好了。以律動教學為例,為小學英語的每一個教學單元之中,都配備了與這一單元教學內容相符的歌曲,在單詞教學完成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適宜的歌曲,如果教學時間緊張,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聆聽歌曲中包含的單詞,并默寫下來,這種鞏固練習可以讓學生在舒緩的氛圍中鞏固學習成果。
一直以來,人們對語言的學習只強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然而,對于非語言(主要是體態語)交流的手段則不太重視。根據美國一項探究表明摘要:在情感、態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聲調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語言來傳遞的。可見,體態語在英語教學和實際交際中有著重要地位。
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利用體態語,使英語教學效果更好呢?在新課程改革中,小學英語提倡的是任務型教學法,更加強調“雙主”功能(教師的主導功能和學生的主體功能)。假如把一堂課比作一場戲的話,作為教學的主導者的教師,便是這場戲的導演。在課堂上如能恰當地應用體態語,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等會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深刻,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我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1、表情運用的藝術(FacialExpression)
這里所說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世界語”,一個人的喜、憂、怒、悲、恐、驚全都可從面部表情上反映出來。聞名作家羅曼·羅蘭說摘要:“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是比嘴里講的復雜千百倍的語言。”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作為教師,對待學生回答新問題的對錯,就可以充分運用體態語摘要:學生答對了,老師極為興奮,笑若桃花,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贊許;學生答錯了,老師也以微笑鼓勵,使學生不感到灰心喪氣,進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假如臉部表情僵硬,就會使學生感到困惑。微笑的運用確實重要。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學習英語這一門外語是較困難、枯燥、難以理解的。這樣,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使學生產生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摘要:“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課堂,使它最大限度地發揮功能,讓學生感到學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包袱。
2、課堂“第二語言”--手勢(gesture)運用的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某一時刻下用手勢語來表示教師所想要的學生參加活動的性質。如摘要:在教英語句型時,指著自己的衣著或可能帶有的教具,來教“Thisisa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isnot……”時就搖手,“Heistall.”就用手量高處或者“Sheisfive.”時,就伸出5個手指。另外,簡單的手勢還可以表示如“Come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著自己招動),“It''''s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勢)等。再如在教小學生“car”時做開車的動作,教“watermelon”時做抱西瓜的動作,教“doll”時做抱著娃娃睡覺的動作……這些,都使小學生覺得非凡輕易理解并牢固把握,同時增進了學習英語的喜好。
總之,手勢在體態語中是動作變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豐富的表達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手勢語用得簡練、適當、自然、協調、多樣。
3、眼神的運用藝術(eyecontact)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一個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疑問、好惡及態度的贊成和否。愛默生曾說摘要:“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一切。”可見,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
教師在課堂上藝術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表情及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例如,課堂上學生時不時無目的地盯著天花板或窗戶,目光呆滯,那表明他們心猿意馬;飛眼左右,低語暗議,則表明他們發現破綻或老師講錯了;眼里迸發歡樂的閃光,表明茅塞頓開……可見,學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我國當代聞名的特級教師斯霞就非凡強調要重視學生的眼神。教師就應從眼神中了解真實的東西,提高效果。
如何看學生眼神行事呢?教師在講課時,應不時地用眼睛環視整個課堂,使學生感到你在對他講課,調動他們的參和感,個別學生聽課不認真,也可以通過這種環視,提醒他的注重,督促他認真聽講和學習。另外,局部專注能夠對學生進行仔細的心理調查,發現自己的講授效果如何,可以啟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打破課堂提問的冷場現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個別的走神或騷動。比如有學生上課不認真時,老師用眼睛盯著他,施以嚴厲的眼神,就會使他警醒。假如老師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課堂效果就不同。會藝術地應用眼神,對教學確實有很大幫助。
4、身體距離的運用藝術(bodydistance)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小組討論
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認為,重視開展小組討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腦、語言表達、探究學習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規是有效開展小組討論的重要保障
小組討論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具體來說,可從兩方面來操作: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在小組中,人人都是學習的主體,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要培養組員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討論時分工一定要明確。根據不同活動需要設立不同角色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學生的特長、個性差異等進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組成員民主協商,自行分工),向學生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要求,讓他們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確各自責任,明白“分工不分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保證活動順利實施。每個小組應設立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及其他成員等。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如果討論小組人數多還可配備協調員,監督員、資料員甚至是專提反對意見的“反對人”等。每人擔任不同角色,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實現小組角色之間的相互依賴、合作和公平競爭,增進互動的有效性。
2.培養良好的討論習慣。學會合作是時代對人的基本要求。課堂上小組討論的形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自我和欣賞他人的機會,有利于學會人際交往,優勢互補,促使個體的社會化。但如果沒有良好的討論習慣,則合作只是空談。因此,教師應利用小班人數少的優勢,切實做好對學生良好討論習慣的培養。
(1)獨立思考的習慣。小組討論要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沒有經個體精思而匆忙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只有在學生思考到一定程度時開展小組討論,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及觀點的針鋒相對和正面交鋒,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因此,在討論前一定要給予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否則易出現“搭便車”的情況。應要求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先行預習,有了初步想法后再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認真傾聽和文明發言的習慣。在小組內交流時,要多采用輪流發言式,應在“主持人”的協調下,每位學生依次發表意見(可讓后進生先發言),使每個成員不得不參與思考、討論,提高弱勢群體主動參與意識,變被動為主動,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獲和提高。若經爭論后意見仍不統一,則由記錄員記錄下來,待小組匯報時提交全班討論。在交流中應認真傾聽,注意力集中,學會尊重他人,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不僅要肯聽,更要會聽,能聽懂別人說的重難點及解題的方法與思路。不要因覺得乏味等原因就放棄或匆忙下結論,要帶著問題傾聽,在傾聽別人意見的基礎上反思自己的觀點,并學會吸收和分享別人的思維方法與學習成果。
(3)團結協作的習慣。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任何一項發明創造和創業都離不開團隊合作。但學生的合作意識并非自發形成的,需教師精心培育。
①培養小組集體,形成共同奮斗目標。在小組討論時,要使小組學生結成利益共同體。要關注弱勢群體,以其為中心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明白只有在每個組員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組才能獲得成功。這樣,使組內學生都樹立起與小組榮辱與共的意識,促使學生樂于合作。
②課堂評議突出合作意識的評價,促進團隊精神的形成。要求學生以小組名義匯報討論成果,開頭詞一般應是:我們小組的意見是。教師評議時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小組討論成果的價值,突出對合作意識的評價,突出對小組成績的肯定。教師通常可這樣說:第幾小組表現出色。比比,哪一小組的方法更多、更好。
二、合適的評價和獎勵是支撐有效小組討論的重要力量
每次小組活動后都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結果,觀點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鞏固和擴大討論成果。允許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和探討中,使思維充分發展。另一方面,對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分階段在小組內對每個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學困生)。同時在組與組之間評比,看一看哪組活動開展得最好,哪組同學最積極主動、團結友好。
在小組討論中,老師、同學正面激勵的評價有利于增強小組凝聚力,提高討論效果。可經常性的評比“配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集體智慧獎”等。采取單課評比與積分相結合的競爭方法,或以每課各組輪流推出小組發言人、主講人的形式,在諸如此類的激勵中,基礎好的學生就會感到僅僅提交自己的成績是不夠的,還必須盡力幫助組內其他成員,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認識到自己對于小組所承擔的責任,壓力能變成動力,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有利于強化合作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在討論中,教師還要積極參與其中, 讓學困生得到教師最及時的幫助,讓討論中精彩的發言和智慧的火花得到最直接的肯定和評價。
參考文獻
[1]寧德琮.談談北京市小語課本中“文詞句”的編排意圖[J].北京教育,1994年03期
一、杜威的“從做中學”教育理念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的應用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年齡通常是在7~12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普遍特點是活潑好動,對身邊的人和事物感到充滿好奇,但是他們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在這個時期,他們的抽象思維不是很發達。并且,現在的小學生一般都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正式接觸英語,學習英語。眾所周知,對于我們國家的學生來說英語是一門外語,所以小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阻礙是在所難免的。這時,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一定要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應有的一些特點,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或活動,從而讓學生們在做中學、玩中學。比如,當小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入門課程———26個字母時,教師先要教給學生這些字母的正確發音和拼寫,然后讓學生們思考這些字母的大寫形式有什么特點,或者說能不能用鉛筆鋼筆等物體把這些字母的形狀擺出來,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自己動手擺出了26個英文字母的形狀,與此同時也能鞏固他們自己所學的知識點。這種邊擺形狀邊記憶字母的活動能夠充分帶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很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這是“從做中學”的最好體現。因為筆者在自己近六年的寒暑假英語輔導班的教學當中運用了杜威的“從做中學”教育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幫助學生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成績并且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筆者把這個方法推薦給廣大的小學英語教師們,真心希望他們在各自的教學當中使用此方法并且有所收獲。除此之外,小學生英語教材的內容普遍都是通俗易懂的,書中所涉及的一些內容幾乎都是小學生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的人或事物,也就說跟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書本中的詞匯列表中就足以看出這個特點,詞匯表里的單詞涉及的范圍有文具用品、顏色種類、人體器官、家人親屬、動植物、食物、數字、衣服等的英文說法。可以說,這些單詞都很具體,很少涉及像angry(生氣),excited(興奮)等表示情感的抽象名詞。然而,當教學生這些英語單詞時,一定要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來幫助學生記憶,不能只教這些單詞的讀音和拼寫,一定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比如說,在教學生關于人體器官的單詞時可以設計如下的活動,這個活動必須在教完單詞的發音和拼寫的基礎上方可進行。活動要求如下:老師在課上發出一些指令讓學生們做,做錯或做的慢的學生自動淘汰,而對于做對的同學進行一定程度的獎勵。老師的指令是Touchyourhead,touchyournose,touchyourmouth等。所以進行這個游戲時學生們一定要掌握好這些單詞,不然就會遭淘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勝負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他們會想在老師設計的游戲或活動當中取勝。這樣一來,學生們必定會全身心投入到活動,并在活動當中鞏固自己所學知識。這也是一種“從做中學”的體現。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能盲目地強調讓學生“從做中學”,因為有些課文不適合這樣做。只強調“從做中學”(實踐)而忽略學科知識(理論)也是行不通的。所以一定掌握好“度”,要牢記“適度”才可以達到最佳效果,“過度”必然會導致失敗。小學英語教師設計活動或游戲時一定要有秩序的、循序漸進地進行,掌握不好應有的度的話,“從做中學”和“從玩中學”會變成純粹的“做”和“玩”。這樣的話,就不會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而且有的學生不喜歡“從做中學”的話,老師要一步一步地進行輔導,要做到因材施教。“從做中學”教育理念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興趣,為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因為學生們有了一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深入學習。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的關鍵鑰匙。所以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剛接觸英語時首先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是至關重要的。還有一個目的是給學生們提供一個真實的經驗的情境,并且可以在這個情境中產生一個個真實的問題,作為學生思維的刺激物。從而能夠讓他們親身體會,做中學,加深印象,又鞏固他們已學的知識。
二、結語
如果廣大的小學英語教師們都能根據自己教學的實際需要適時適當的設計一些有趣的英語活動或游戲,讓學生們在“做中學”和“玩中學”,這樣的話教師的英語教學,學生的英語學習都必將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作者:張玉紅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推動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并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措施。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導入新課,如果開頭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這個道理。
二、語文教學的開篇引趣有以下幾種
(一)審題入手,開門見山
這是一種直接導趣,誘發學生好學的方法。教師直奔主題,能引起學生極大的求知樂趣。
(二)描摹開始,創設情境
情感只能產生于一定的情境。因此,新課開始時教師要千方百計去創設情境,醞釀氣氛,讓學生觸景生情,誘發出某種情感。
(三)巧言懸念,引起注意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師巧立懸念,可以激起學生探究底細的興趣。
(四)介紹背景,作好鋪墊
小學語文教材中一些人、事描寫迄今已久,且帶著濃厚的時代特點。這類文章,教師應先介紹當時當地的情況,這樣既為學生學習下鋪墊,又引起學生對內容的興趣,樂意學。
三、描繪形象,品嘗真情之樂
形象性是美育的主要特征。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具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加之小學階段兒童的認知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要認知語言文字還必須借助語言文字形成的生動的表象,并在形象的感染中受到教育。如學習有關描寫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技精英以及同齡伙伴的課文,只有當學生一旦感受到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以后,才能從中受到應有的教育。否則,把握不住形象,所感知的僅是一串蒼白無力的文字,就沒有什么興趣可言。可見,形象是激發學生情感的客體,沒有鮮明、具體的形象,學生心中就不會有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教學也就不能取得預定的效果。
四、習題訓練,享受創造之樂
當兒童通過感受、欣賞美,并進一步對客觀事物作出審美判斷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表現美、創造美的愿望。因此,加強習題訓練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而且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根本保證。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習題訓練,可以使學生獲得應用的好處,從而懂得創造之樂而積極創造。
五、常見的習題訓練有兩種方式
(一)課堂練習
提倡課堂多練習較之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結構是一種新教學觀,它要求教師精講多練,講練結合,適當增大課堂教學密度,每節課至少穿插20分鐘左右的課堂練習。練習的內容緊密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有代表性,有針對性,有層次,有梯度。練習的形式富有情趣性,生動活潑,有口答,有筆答,有小組討論,其間還滲透著游戲和競賽的情致。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靠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等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激起現代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就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率。因此,為了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從備課入手,環環相扣,努力打造樂學、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精備課,做好提前準備。
首先,整合教學資源,創造性的利用教材。我在研究讀完英語教學的標準后,根據教材內容在《標準》中的要求和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去選擇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一切以學生需要,以學生已有的基礎為前提,制定簡約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爭取在課堂上沒有一句廢話產生。再者,在了解學生學習的知識基礎、情感興趣、心理理狀態等情況下,遵循學生認知過程和規律來確定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來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達到有效、高效的學習。
二,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培養其自學能力。
先學后教,順學而導。作為一種教學理念,教學策略,也被很多學校試驗過。如:試驗成功的‘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等。我校也在吸收他校的先進經驗進行著自己的教學嘗試。現在,我校的英語課使用‘講學稿’進行先學后教的嘗試。它的宗旨是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己自主預習,發現問題到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等步驟,把學習的自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愉快的學,主動的學。當然,讓學生先學,并不是毫無目的、沒有深淺的學,而是老師根據學生本節課的需要,準確清楚地向學生明示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學習,并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指點和幫助。這樣,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被激發,為課堂上的發展、探究和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創造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躍起來。
1、自然、生動導入新課,抓住學生注意。常言說,良好的開端便是成功了一半。課堂教學的導入不僅要給學生帶來新鮮,親切的感受,還要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欲望,從而直接提高學習效率。因此,上課之初,教師幾句健康、精彩的開場,常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常根據教材內容或學生德育的需要,每天以彥語格言開場,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或者用英語報上的精彩故事或小幽默開場,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創設英語情境,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情境中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如在教學Shopping過程中,我把教室布置成賣各種物品的商店,有文具、水果、服飾、玩具等,安排學生為營業員和購物者,進行購物交際。這次活動不僅操練了本課重點句型“Can I help you?”、I would like…”、等,而且使之以前所學的預言得到鞏固。因此,在新目標英語下,創設情境顯得尤為重要,它充分調動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也是學生的感官和心理需求得到快樂和滿足,以次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順利開展認知活動。
3,巧設提問,激發思維。課堂提問不是隨意的,而必須是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我設計提問時總是抓住教學中實質性問題。如針對新課的導入對重點句型的觀察,分析,對語法的理解運用等;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的學習程度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提出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并給予足夠的時間來思考,讓學生漸漸學會自己去總結,歸納,思索。另外,提問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師問生答而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不妨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設置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也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創建出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
4、合作探究,實踐感知,讓學生成為真正課堂的主體。我校現在嘗試的先學后教模式中,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讓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在自主預習,老師引領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營造交流、討論氛圍。一個充滿激情的課堂,需要一批充滿激情的學生。而要讓學生充滿激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動參與程度,只有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才會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這樣的學習方式正是使學生能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的參與和有效參與,學生在互動中互相幫助,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不斷產生創造性的火花。這種短時,高效,低耗而又愉快的學習方式,是英語教學中最實用,最有效的教學方式,這也是課堂教學最精彩最亮麗的風景!這樣也才能夠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使課堂活起來。
四、精選習題,分層練習,作業批改中多表揚、常鼓勵。
要讓每個學生學習都有實效,就必須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在選擇評價性練習題時也實行分層。對底層次學生設計鞏固性練習題,如由單項選擇題到詞語運用題,循序漸進地提高,時時讓他們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多設計深化練習題,一則充分發揮他們深入思考,刻苦攻堅的能力,再者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在作業批改時,在精批精改的同時,要對低層次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在班上表揚,并在其作業本上多用激勵的話語,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信心,促進他們不斷地進步。
五、重視課后反思,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即使是一節成功、有效的課也會有瑕疵,也需要教師認真反思,以促進自我成長。我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反思:
1、記錄學生境況。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課堂上的反饋信息,把學生聽課狀態,參與人數,課堂氣氛都記在心里,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備下一節課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可擴寬教師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2、總結成功經驗。每堂課都有成功之處,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并長期積累,教學經驗就日益豐富,并有助于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么成功,也不可能盡善盡美,難免有疏露之處。課后,我們要靜下心來,根據課堂記錄情況,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改進措施,使教學日臻完善。總之,教師通過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減少和消除教學的“少,慢,差,費”等現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實現高效課堂。
一節課,四十五分鐘,時間不算長,但這段時間都是最為關鍵和重要,要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實施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就必須實現有效教學,構筑高效課堂,我們教師只要抓好和發揮好課堂這幾步,就能真正使學生“一課一得,課課有得”,受啟而發,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使英語教學質量得到較快提高。(作者單位:遵化市馬蘭峪鎮滿族中學)
參考文獻:
基礎英語在中等職業教育各個專業中是一門不可缺少的基礎課,隨著科技發展及國際間合作的日益密切,社會對會英語的復合型人才需要日益增長,而目前中職學校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英語的教學就成了基礎課中的難題。面對這種情況,結合我從事中職英語教學十幾年的經歷,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一下我的中職英語教學觀:
1.面向全體學生,謀求學生的共同發展
樹立“成人”重于“成才”的觀念。作為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師首先要把心態放正,把眼光放遠,。要關注學生全體,關注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努力通過教師努力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進步,獲得發展。堅決反對單純培養少數學生,只關注高職考試有希望的學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他們的培養上,而對于那些沒有升學希望或畢業后就參加工作的學生拋在一邊,不聞不問,當成分母,看作陪襯。這樣即使我們培養了一些優秀學生,但同時更傷害了大部分學生的心.就是你特別關注的那些優秀生也不會認為你是一名合格的老師。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所遭遇的不公平將直接影響著他們成為完全的人、心理健康的人,甚至成為對社會有害的人。對于在初中時就有過類似經歷的中職生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差生。一堂課的教學意圖是否能順利得以實現,與班里有多少“差生”密切相關,一個兩個不礙大局,而十幾個的話,課就無法順利進行,但在中職英語課堂上十幾個差生的存在并不是個別現象。為了以后的教學能正常進行,一開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想方設法調動他們學習興趣,把難度降低。因此,要對差生給予特別“關照”,多提問,多鼓勵,多監督。特別是提問時要講究技巧,開始時只提問他們那些基本能回答上來的問題,并且應注意每節課都要照顧到他們,答對了及時給予表揚,使他們有一種并不比別人差的“成就感”,消除他們在初中時就形成的自卑感或自暴自棄的心理。使他們產生一種抓緊趕上,參與到競爭中來的積極心態。課后主動找他們談話,了解他們對英語的想法,告訴他們得當的方法,鼓勵他們從基礎學起,有問題大膽的問老師,讓差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有被重視的感覺,為了不讓老師失望,他們會努力試著去學英語
2.全面研究教材,轉換教學方式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將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作為中職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自2006年秋季開始使用的省編職高英語新教材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從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各種專門人才的需要出發,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體現了“以人為本,以能力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教材每單元設計一個話題,共四課,緊緊圍繞這個話題分別從單詞,聽說,語法,讀寫四個方面展開練習。我個人覺得這套教材很適合中職學生使用,在鞏固基礎英語的同時,又能應付常見的英語使用場景。教材的改變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課程體系下,教學途徑倡導以“任務型”的教學模式為主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模式,它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它強調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也是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很明顯,這里所說的任務同傳統意義上教師將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自己的教學任務是完全不同的。傳統教學法中的教學任務突出的是教師的活動,而“任務型”教學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對語言文化的感知。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將其作為唯一的教學方式使用,它只是在語言學習的鞏固階段比較適用。我們談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只是強調教師將傳統的單一的“授受式”教學方法轉變為以“任務型”教學途徑為主,以其它教學方式為輔的教學模式,在這一點上教師應認識清楚,而不應盲目地去接受。
針對每一單元的不同任務,教師可根據課時安排和學生的掌握情況靈活調整,既可以調整任務順序,也可以對任務進行增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深挖教材,仔細分析每個班的學生。
3.開展多種活動,“四會”能力均衡發展
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因此一定要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能力是練出來的,而不是講出來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少講多練,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有實際意義的,有現實環境的訓練活動,鼓勵和幫助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用英語完成任務,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如可以把每單元的聽說部分用課件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還可以把課堂搬到室外,來講問路、方位介詞等。中職學生英語基礎不是很好,但他們的動手能力很強,可以交給他們一些具體任務,留出時間讓他們討論得出結論,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會查雜志,上網。新教材每單元四課,分別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四種能力缺一不可。絕不能因為考試不考或考的不突出而放棄或忽視某項能力的培養,如目前高職考試不考聽力和口語,但絕不是說這兩方面在日常教學中就應弱化,相反,而應加強。教師在教學中要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態度加強各種能力綜合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徹底扭轉“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的現象。
4.著眼學生未來,培養自學能力
中職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學的東西只能說打了一個基礎,對社會需要來講還遠遠不夠,要想讓他們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被淘汰,必須要具備自學能力,不斷地吸收新知識,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水平,才能永遠處于不敗之地。所以老師不僅要教給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能力。超級秘書網
要讓學生有計劃的背單詞,并同時培養學生查詞典的好習慣。要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訓練的開始階段,可以在學新內容前給學生留出一些思考題。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去逐步理解課文。讓他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上課時由學生來講解,老師做適當的引導或糾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可以不再留思考題,學生自己就能發現文章中的知識點,課上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就進一步加強了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也為他們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好的把握教學重難點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雖然中職英語教學面臨生源差的難題,新教材的使用也還處在探索和摸索階段,但是只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開拓創新,將有限的學習時間進行細致合理的安排,也會使學生們的素質得到很全面的訓練和提高,使他們具備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