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03:50:1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班剪紙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設計思想:
中國民間剪紙是民間文化中群眾性最廣泛、地域性最廣闊、歷史文化內涵最豐富的源遠流長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態。而據史書可考,南京剪紙明代已流傳民間300多年。這節課它能使學生左右手并用、手腦結合,它能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提高左右半腦的靈活性,提高孩子們的專心致志的能力,對文化課的提高有積極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南京民間剪紙藝術美,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典型作品啟發學生發現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將民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南京剪紙藝術已經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南京剪紙除門箋是刀刻的,多數用剪刀剪成。藝人們以剪,不需底稿,手隨心運,有如“一筆畫”,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造型以弧線為主,流暢優美,柔中見剛,作品具有韻律感、節奏感和濃厚的裝飾趣味。一般來說北方剪紙粗獷樸拙,而南京剪紙的藝術特點為“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如喜花之類,大都在特定的花紋外廓內,圍繞主題,根據內容需要,填滿散花散葉,和諧地構成完整的圖案,顯得美滿充實,喜氣洋洋,含意豐富。剪紙的形式有陽紋、陰紋、點色、套色、分色、襯色等。剪紙使用簡化、夸張和添加的造型裝飾了法,著意藝術情趣和意境的表現。構成形式呈均衡或對稱式。剪紙經起稿、剪刻和貼裱完成。剪刻時按先細后粗、先密后疏、先內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順序進行。在剪刻時陽紋要“剪剪相連”陰紋“剪剪相斷”注意剪刻刀味。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剪紙藝術比較陌生,雖然擁有熟練運用剪刀的 經驗,但他們對剪紙的點、線、面相連的變現方法依然難以適應。并且在小學美術中加強剪紙藝術的欣賞和學習,其教學目的不僅僅是對剪紙的學習和了解,而是通過這個窗口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民間美術,樹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加強剪紙藝術為代表的民間工藝美術的學習。
四、 教學策略:
(1)學生初步學習剪紙技法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剪紙藝術
的欣賞教學。通過欣賞使學生理解有一種特有的表現規律,能夠事半功倍,是一種適合表現的捷徑。剪紙的構成大多采用對稱和多摺的手法,容易變現對稱構圖出現較繁雜的圖案。
(2)讓學生正確讀懂剪紙的藝術語言。教師示范,讓學生了解“月牙”和“鋸齒”的剪法和正確的運用,如在剪公雞時,就可以用“鋸齒”來表達公雞的羽毛。
五、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欣賞剪紙作品,使學生認識民間剪紙藝術和中國民間剪紙的特點,學生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紙作品。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一看、動一動進行剪紙練習,學習剪紙的簡單剪刻技法和創作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激發名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重點理解和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摸索簡直小竅門,運用折、剪、刻等技法進行表現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
教學難點:剪紙在設計和剪刻時要注意線線相連、面面相連。
教學準備:剪紙作品若干,各色電光紙,剪刀、刀子各一把,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看一看
l、教師出示南京剪紙作品。
“同學們,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要到來的時候,家家張燈結彩,十分熱鬧,你們看他們在干什么?
出示簡直圖片
“對!他們在剪窗花,窗花是中國傳統剪紙藝術中一種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在節日期間用彩色剪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出示課題:剪紙
(二)新授
出示圖片
請學生欣賞剪紙作品。欣賞的同時請同學討論剪紙的題材種類。
種類:
1、貼在窗戶上——窗花
2、貼在門上——門簽
3、用于喜慶——喜花
4、用來祭祀——祭紙
結合剪紙作品教師講: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北方剪紙粗獷樸拙,天真渾厚;江南剪紙精巧秀麗、玲瓏剔透。其中江南剪紙中屬南京剪紙最有特點。南京剪紙除門箋是刀刻的,多數用剪刀剪成。藝人們以剪,不需底稿,手隨心運,有如“一筆畫”,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造型以弧線為主,流暢優美,柔中見剛,作品具有韻律感、節奏感和濃厚的裝飾趣味。
出示南方南京剪紙和北方的陜北剪紙
1、象征吉祥的團花
2、表達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剪紙——風俗剪紙
3、北京奧運會福娃剪紙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點和相同點?可以分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相同點:紋樣相聚,造型生動
不同點:陜北剪紙粗普豪放,單純,南京剪紙華麗,工整。
總之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有以下幾個特點:
簡練概括,夸張傳神
善用比喻,寓意諧音
構思大膽,幽默取巧
富于裝飾,印物賦形
出示有特點的兩幅作品讓同學比一比這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陰剪”是一塊為主,把造型的線剪去。陰剪的線是線線相斷,陰剪是把形剪空,稱為負形。
陽剪”,是一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陽剪的線是線線相連。陽剪是把形留住,形以外的剪去,稱為正形。
綜合法:一幅好的剪紙作品,大多采用陰剪和陽剪結合的辦法來進行藝術處理。
(三)布置課堂作業,學生設計制作,教師輔導。
出示不同的剪紙作品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指出陽刻時應“剪剪相連”,陰刻時要“剪剪相斷”。經過比較議論得出畫紋樣時必須注意紙的連斷的結論。突破難點。
作業要求:能夠在課堂上獨立設計完成一幅窗花圖樣,做到造型
單純、簡潔、富有剪紙情趣。
(四)展評學生作品,請部分學生闡述表現意圖。
(五)第17課 剪紙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在建筑施工中,一些大跨度、大截面梁高大模板工程使用越來越頻繁。由于建筑施工各方主體安全監管不到位,施工中模板支撐系統倒塌事故時有發生,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而且嚴重威脅到施工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健康,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作為工程建設的五大責任主體之一,工程監理單位必須在施工中進行積極履行監理職責,認真貫徹執行規范和有關規定,監督施工單位實施,不斷提高監理水平,確保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的施工安全。
1工程概況
某橋梁工程主線跨線橋長度為970m,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現澆箱梁,箱梁梁高1.8~3.1m,橋梁的標準跨徑為35m,其間采用圓弧過渡。跨線橋雙幅布置,單幅8聯共計16聯箱梁,箱梁混凝土全部采用現場澆筑完成。模板采用竹膠板模,全部在現場制作、安裝。側模、底模由竹膠板方木、方木托梁形成。施工搭設排架采用WDJ碗扣型多功能腳手架,搭設區域為箱梁全寬順橋范圍內搭設,排架搭設高度約為3~9m。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件規定,該現澆箱梁模板工程為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撐體系。
2高大模板支撐架坍塌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模板支撐架坍塌事故多發生在預壓加載或卸載期間、荷載轉移期間、混凝土澆筑及振搗期間、支架拆除期間,即在荷載或承載能力發生變化時為其事故高發期。
(1)架體或其桿件、節點實際受到的荷載作用超過了其實際具有的承載能力、特別是穩定承載能力。
(2)支架產品質量不合格。支架材料進場,未按規定進行驗收;市場供應的鋼管和扣件材料質量低劣,鋼管彎曲、變形、繡蝕、裂痕、絲芽不完整等。
(3)施工組織方案不完善。如支架設計方案缺乏針對性;未實地勘測地基承載力;專項施工方案未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及相關技術人員編制。
(4)支架基礎處理未達標準要求。未對地基承載力進行確認,回填土密實度未達到要求;支架基礎混凝土澆筑厚度不足,養護不到位。
(5)現場搭設存在質量誤差。支架搭設、拆除施工未按照專項施工方案執行;立桿間距、水平桿、斜桿、門洞處設置、連墻件拉結措施等未按方案設置。
(6)施工單位管理不到位。施工管理混亂,質量和安全保證體系不全;搭設人員無上崗操作證;模板支撐體系搭設前未對搭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7)監理現場監管不力。施工單位未報送專項施工方案或未按專項方案施工,未及時制止施工或向有關單位和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施工單位質量和保證體系不全,管理不到位。
(8)綜合影響原因。從原材料、方案設計、搭設質量、現場管理等多方面不合格,都將可能引起模板支撐架坍塌事故的發生。
3 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前的安全監理措施
(1)組建合格的項目監理機構。由于高大模板具有超高、超重及大跨度等特點,在組建監理機構時,應根據其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完善現場各項監理制度,保證各專業監理人員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
(2)熟悉圖紙、學習規范。為預防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坍塌事故,保證施工安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制定了《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并于2009年10月26日組織印發。《導則》從高大模板支撐系統的定義、方案管理、驗收管理、施工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均作了相關規定。監理從業者都應認真學習《導則》和相關規范,熟悉施工安裝圖圖紙,明確重點控制部位及監理責任。
一、問題的提出與出路
1.問題的提出:高職學生大班英語聽說教學的困惑
本研究報告的立足點是非英語專業,但希冀通過非英語專業聽說課導入游戲教學來審視整個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現狀。因此,在行文中我們將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整體予以關注,以揭示所討論問題的普通性,并提出相對可行的解決辦法。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的幾個普遍現象:
現象一:傳統教學。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觀念與陳舊的教學方式只會使學生繼續深造“啞巴英語”。很多高職英語教師都是本科院校畢業的,很容易把本科的一套教學理念直接搬到高職課堂上來。忽視了本科生與高職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情感與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差異。從而教師教起來費勁,學生學起來吃力。教師過高的預期值與學生偏低的執行力,使師生之間總覺得有所缺失,找不到積極的情感聯系。很多教師要么容易把聽說課上成精讀,要么干脆不上聽說只上精讀。
現象二:“啞巴英語”。長期的應試教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只會看、不會說,重應試、輕應用的“啞巴英語”“人才”。非英語專業招收的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不扎實,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興趣不高、焦慮、自卑、甚至抵觸的心理。很多學生對英語感到懼怕、灰心、絕望,總覺得學英語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現象三:大班教學。高職擴招直接導致公共英語課堂的膨脹。公共英語作為基礎課,面臨的教學對象是少則五六十人,多則一兩百人的巨型班級。中國傳統小班外語教學方式受到了現實的沖擊,在新時期的英語教學中顯得不合時宜。
2.問題的出路
以上三個現象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都具有普遍性及不可回避性。對于第一、二個現象,有必要重新回顧語言的功能和語言教學的目的。韓禮德提出語言的7種功能,它們是工具功能(instrumental)、控制功能(regulatory)、表達功能(representational)、交互功能(interactional)、自指功能(personal)、教導功能(heuristic)和想象功能(imaginative)。(胡壯麟, 2002:8)英語教學的最終淪為應試的工具,相信這是韓禮德沒有想到的。在語言學教學中,語言是一系列的技能……而語言教學的目標則是為了讓一個人掌握一門語言。(胡壯麟, 2002:277)我們重新明確學習語言的目的和功能是必要的,這將時時提醒我們在教學當中不要因為暫時的困難而偏離了正確的教學的方向。當前聽說是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又急待解決,我們必須解決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學生不愿說、不敢說這個關鍵問題。我們提出把游戲導入聽說課堂,是希望借助游戲的輕松愉快的特點重新點燃學生內心的學習熱情,因為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游戲英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通過游戲提高高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思考》(李潔潔)中已有詳細論述,在此不再贅言。
對于第三個現象,我們應該停止發表學生人數太多、教學資源太少、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聽說教學等諸如此類的負面言論。大班教學是新時期對英語教學提出的一個難題,我們要做的是正視它、分析它、解決它。把游戲引入英語課堂不僅能緩解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而且能緩解當前師生相互抱怨、相互指責的非積極的教學關系,營造和諧快樂的課堂,為有效的英語聽說教學開設一片新的天地。
二、英語游戲的應用設計
1.明確游戲的目的性
(1)弱化負面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當我們問起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看法時,他們的答案與托尼?布贊的調查令人驚奇地相似。他說:“在我調查人們對‘學習’一詞的30年里,出現了10個主要的詞語或概念,它們是:枯燥、考試、家庭作業、浪費時間、懲罰、毫不相干、關晚學、‘令人厭惡’、憎恨、恐懼。”學習者內心對學習目標、對自己甚至是對教師的不認可均會直接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教師需要意識到,動機是決定學生是否愿意進行交流的一個重要因素……”(Nunan,1999)Jo McDonough, Christopher Shaw, 2004:9)因此,弱化、減少乃至消除學生在英語聽說心理上習慣性的負面影響是英語游戲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情感的轉移需要正確有效的引導,游戲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趣味性及其所營造的輕松的氛圍。英語游戲應根據游戲對象游戲的心理和實際能力進行設計。游戲的趣味性,可行性和競爭性,分別讓學生感覺“我想玩”、“我能做”和“我要贏”,從而可以使學生忽視英語聽說的難度以及暫時忘記過去學習中的不愉快經歷,實現負面情感的弱化過程,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達到完成游戲的目的上,英語作為游戲必需的工具已經退為輔助的工具和手段。
(2)顯性游戲目標與隱性教學目標的融合
游戲的目標是公開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隱藏不露的。游戲目標應該簡單而直白,以便讓學生迅速理解、接受并朝著該方向努力,有助于在短時間內開始組織、開展游戲以及保證游戲的有效進行。教學目標應該一直在教師的內心保持清晰的圖象,課堂上發生的一切教學內容都要緊緊圍繞著提高英語聽說能力這一目標展開,并在課堂方向發生偏移時提醒教師及時進行調整。另一方面,不強調教學目標也是為了使學生忘卻“學習的痛苦”。游戲是教學的載體,游戲的目標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顯性游戲目標與隱性教學目標兩者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2.確保全體的有效參與性
在教學時間、教學資源無法增加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最普遍、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大班對英語聽說教學提出了艱巨的任務和巨大的挑戰。“一節較好的口語課,應該是學習者講的多,機會均等,動機很高,語用也較為得體”。(Ur,1996:120)。游戲的設計會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如何能讓全班,例如七十個學生同時動起來,同時參與到以游戲為載體的課堂教學當中來?經過實踐證明,分組教學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當七十個學生分為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同時完成或爭相最有效地完成英語游戲時,教師的工作強度與學生的學習受益面在此可以找到較好的平衡點。游戲的完成或勝利往往是團隊共同合作的結果,而個人也會從中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全體學生真實有效地參與課堂活動還為團隊精神的建設與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把握教學預設性與生成性
要正確認識和對待英語聽說大班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之間的辨證關系。在游戲設計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相應制定好不止一個的后備方案。注意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機動性,這對教師本身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是教師職業技能持續性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
4.正視師生身份的轉變
學生的工作不再是學習而是游戲,他們會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學習。學生不再是觀望者、被動接受者,而是表演者、主動參與者。教師的工作不再是教學而是設計和組織游戲,他們會在游戲的過程中融入教學。教師不僅僅是教學者,還是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協助者和促進者。注意我們把教師定位為學習而不是教學的參與者,是為了調整師生之間的距離,當師生處于更為平等的地位時,游戲產生的效果會更好。
三、游戲教學實踐案例
案例一
游戲名稱:LOOK UP AND SAY(抬頭說)
班級人數:70
教學目標:培養聽說能力,逐漸擺脫對課本的依賴性,樹立開口的信心,學習交談的禮儀
教材內容:Unit 15 I’m going to see a musical: 2. CONVERSATION Talking about plans
游戲時間:10分鐘
游戲規則:看書時堅決不開口;開口時堅決不看書。(游戲結束后邀請志愿者進行脫稿角色扮演。)
游戲內容:第一步:全班分為10個小組,每組14人,圍著書桌形成面對面站成AB兩排, A1與對面的B1練習對話內容,其余同。要求低頭看一句,抬頭說一句。(圖1)
第一組 A1 A2 A3 A4 A5 A6 A7
B1 B2 B3B4 B5 B6 B7
(圖1)
對話結束后,順時針方向轉動隊伍,重復剛才的對話,但是練習對象發生了改變, B1與B2進行練習。(圖2)如此類推,直至游戲時間到了為止。
第一組 B1 A1 A2 A3 A4 A5 A6B2 B3 B4 B5 B6 B7 A7(圖2)
第二步:邀請兩到三對志愿者上臺進行脫稿角色扮演。經過10分鐘的重復練習,一般他們都能脫口而出,全班同學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背書原來這么簡單。
第三步:表揚全體學生的配合度與參與積極性,肯定表現優秀的個體學生,糾正普遍的發音錯誤。
常見問題:少數學生看書照讀;隊伍不能及時轉動;一些學生對話時看著天花板、地板或其他地方,沒有目光交流;個別學生發音錯誤;桌椅靠墻影響隊伍轉動。
解決方法:教師在游戲期間必須來回巡視,提醒學生遵守游戲規則;提示小組及時轉換練習對象;上前示范交際禮儀,暗示表達尊重誠懇的態度;糾正學生發音;改變練習的方式,如下所述。
后備方案:學生自發就近組成4至6人的練習小組進行LOOK UP AND SAY的練習;全班男女同學分成兩組集體進行LOOK UP AND SAY的練習;對于成績較好的班級可采取練習后以模仿自編對話的形式進行表演。
案例二
游戲名稱:JUST REPEAT(拷貝不走樣)
班級人數:70
教學目標:培養聽說能力,鞏固語法知識,激發記憶力,培養團隊配合度與組織策劃能力
教材內容:虛擬語氣例句、幽默小故事
游戲時間:20分鐘
游戲規則:頭腦記憶。最快最準確把英語素材傳到最后一人的小組優勝。
游戲內容:第一步:把全班分為豎行七組,每組十人。(圖3)
第一組 ……第七組
(圖3)第二步:由A1至G1七位同學讀出本組的句子和故事,教師出示答案,決定勝負。
第三步:總結虛擬語氣的用法及其在口語中的使用。
常見問題:由于人數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有時候會出現傳話速度緩慢導致部分同學處于等待狀態的情況;個別學生偷偷使用紙筆幫助記憶;學生為了贏得比賽中途會自發采取調整座位的策略使長處不同的隊友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解決方法:可以把豎行再進行切割成更小的小組;和悅告知學生其作弊行為有可能導致整個團隊的失敗;鼓勵學生自我發現自我管理。
后備方案:嘗試增加游戲的難度,把句子改為幽默小故事。效果甚至比拷貝句子更理想,學生的興趣濃郁,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英語復述能力,極大地增強了說英語的自信心。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決定懲罰贏得比賽的小組,要求正確寫出“早知道就不贏了。”的英文句子,或表演一個英文節目。對于逆向的懲罰學生們表現得很寬容,也積極配合,因為他們已經樂于使用英語了。
案例三
游戲名稱:the best interpretor(最佳口譯)
班級人數:70
教學目標:培養聽說能力,英漢口譯能力,掌握不依賴母語和字典進行英語表達的方法,學習耐心認真地聆聽并了解如何鼓勵對方繼續說地技巧
教材內容:(學生自定)
游戲時間:15分鐘
游戲規則:Less is more.用有限的詞匯口頭互譯復雜的內容。
游戲內容:第一步:Brainstorm集體討論如何不借助母語和字典表達抽象的單詞?如何鼓勵對方繼續交談?并把討論結果寫在白板上(不管結果如何荒謬);教師補充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醒大家把這些方法和技巧運用到以下的游戲中去。
第二步:全班分為7小組,每組10人圍圈練習。A說中文,B說英文。 A同時向自己左手邊的B用中文講述一個不少于五句話的真實或虛構的小故事,B把聽到的故事用英文口頭翻譯給旁邊下一個A聽,A再用中文把聽到的故事口頭翻譯成中文傳給B,如此類推。
第一組 AB AB AB AB AB BABA BA BA BA(圖1)
第三步:中途暫停游戲,請其中兩到三名A學生用英文復述他們剛剛聽到的最新的故事。
第四步:繼續游戲。這回A講英文,B講中文。
第五步:停止游戲,請其中兩到三名B學生用英文復述他們剛剛聽到的最新的故事。
第六步:點評游戲,強調Less is more.讓學生知道詞匯量有限并不能阻礙意愿的表達。
提示5個W有助于把故事描述得更完整。
常見問題:翻譯過程中遇到新單詞的困擾,輕易求助于母語。
解決方法: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換簡單易懂的詞、句去表達同樣的概念和想法,鼓勵學生采用舉例、對比、肢體語言和周圍的一切資源(字典除外)幫助自己進行表達。
后備方案:可以利用圖片或一連串的單詞作為輔助翻譯的素材。
四、結語
提高學生英語聽說應用能力是目前高職高專師生的共同愿望,我們面對著相同的難題,要解決的問題也在整個公共英語教學中帶有普遍性和迫切性。我們的英語聽說教學在新世紀面臨著挑戰也面臨著改革的機遇。在大班采用游戲英語是為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改革,還原學習的快樂作出的一種初步的嘗試。只有創新的英語教學,才具有長青的生命力,而只有思想的創新才會引發行動的創新。
參考文獻:
[1]Jack C. Richard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Jack C. Richards, Jonathan Hull, Susan Proctor. 2001. New interchange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eacher’s Ed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4]Jo McDonough, Christopher Sh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單層大跨度、超高層的建筑隨之增多,因此,在建筑施工中,高大模板支撐體系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由于建筑施工各方主體安全監管不到位,沒有認真執行安全技術標準規范,施工中模板支撐失穩倒塌事故時有發生,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而且嚴重威脅到施工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健康,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本人根據多年的施工現場安全監督管理經驗結合近年發生的高大模板支撐體系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就如何做好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探討。
1 扣件式鋼管高大模板支撐體系坍塌原因分析
縱觀全國各地形式多樣的支模架坍塌事故,根據事故成因調查資料反映,以扣件式鋼管高大模板支撐體系為例,支模架失穩坍塌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1 模板系統支撐材料不合格
施工現場使用的鋼管及扣件達不到模板專項方案提出的要求,甚至遠低于國家有關標準明確的鋼管材質、重量、壁厚尺寸等規定。根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規定,腳手架鋼管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1中規定的Q235普通鋼管,鋼管的鋼材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級鋼的規定。扣件應采用可鍛鑄或鑄鋼制作,其質量和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
1.2 支撐體系三維尺寸大于施工方案
工程項目部為了節省成本投入,加之施工、監理企業對模板支撐體系安全管理上不夠重視,現場搭設的高大模板支撐體系的三維尺寸往往偏大,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①立桿排距超過設計值;
②大梁底兩側立桿間距偏大或未設置支撐立桿;
③步距超過計算要求。模板支撐體系三維尺寸偏大,降低了支撐體系的承載能力,同時使支撐體系的立桿、水平桿的負荷劇增,極易造成模板系統整體失穩。
1.3 支撐體系構造上偷工減料嚴重
據了解,目前建筑工地支模架搭設施工普遍以“包干制”形式存在。承包人為了減少人工及材料投入,往往會出現偷工減料的行為。偷工主要表現為立桿豎向接頭位置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立桿加長(非頂步)未采用對接連接、水平及豎向剪刀撐連接扣件數量減少、扣件螺栓擰緊力矩不足、架體與周邊結構的拉結點缺少等。減料主要表現為掃地桿、水平、豎直剪刀撐缺少或未設置、縱橫向水平桿缺少一道、梁底水平小橫桿缺少、梁側穿墻螺桿間距過大等。模板系統偷工減料的行為將直接影響架體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其影響在高大支模架中尤為突出。
1.4 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不當
在模板支撐體系按照方案要求搭設完成后,混凝土澆筑的施工順序、施工工藝、施工保護等也對支模架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造成直接影響,主要表現在:
(1)柱子、梁板未分開澆筑;
(2)柱子混凝土尚未形成一定強度就進行梁板混凝土澆筑,柱腳砼壓力過大造成炸模甚至整個架體失穩;
(3)梁板混凝土未對稱澆筑,形成偏心荷載,造成架體失穩;
(4)混凝土集中堆放導致局部荷載超出設計荷載,造成坍塌事故;
(5)泵管未采取保護隔離措施,直接設置在架體上,振動搖晃導致扣件松動、架體失穩。
2 高大模板系統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 高大模板系統的辨識
按照住建部《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體系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建質[2009]254號)文件規定,所稱高大模板支撐體系是指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撐高度超過8m,或搭設跨度超過18m,或施工總荷載大于15kN/㎡,或集中線荷載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撐體系。根據支撐體系受力模式,具體可分為排架頂部水平桿傳力模式與排架頂端設置可調托座傳力模式,普通工業和民用建筑中前者使用較為普及。
2.2 專項方案編制及審核管理
(1)支撐體系驗算選型。方案編制前應熟悉施工圖紙,對高支模區域的結構梁、板、層高等進行梳理,整理出該工程線荷載和集中荷載超大的梁,對此部分梁需按照連續三跨梁進行驗算。按照安全、經濟適用的原則選擇支撐體系,一般建筑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系統,部分特殊結構、超大梁、超大荷載結構可選用碗扣式和門式腳手架。
(2)專項方案應切實可行。方案一般由文字部分和圖紙部分組成,其中文字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工程概況、編制依據、支模架設計范圍及特點、施工部署、支撐架形式選用及設計、支模架構造要求及措施、支撐架的搭設及拆除、支撐體系檢查和驗收要求、模板支撐體系監測監控措施、安全管理與維護措施、質量保證措施、文明施工措施、應急預案及各工況計算書等內容。
(3)制作模板系統節點詳圖。根據計算書要求采用CAD軟件設計高支模搭設的平面圖、剖面圖、大梁支模詳圖及節點詳圖,形象直觀的三維圖紙,反映高支模搭設的要求和節點做法,便于指導施工。如在設計梁下立桿間距時,需要根據梁截面尺寸確定,原則大梁下立桿間距為梁截面寬度左右各外伸200mm設置(如500mm寬的梁,梁底兩側立桿間距則為900mm)。沿梁的跨度方向立桿間距根據排架設置,若梁計算不能滿足可采用增設支撐立桿(要求必須設置2根)或梁的跨度方向進行加密(與排距成倍數關系)。
2.3 專項方案專家論證審查
方案編制審核完畢,施工單位集業主、監理單位管理人員及相關專業專家對方案進行論證審查。論證主要針對支撐架施工荷載取值、架體布置情況、搭設參數匯總表、不同形式支撐架連接方式、與周圍結構拉結、特殊部位的處理措施等進行評審,并提出方案改進意見。論證完畢后,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須對原方案進行修正完善,并再次提交企業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進行審核確認。
2.4高大模板支撐體系搭設
1)支撐體系受力部分
①立桿的回填土必須夯實,無論是支承于土層還是支承于樓面的支撐立桿底部均應設底座,底部木墊板厚度不小于50mm,墊板平面尺寸除計算有特別要求外不應小于200mm×200mm;
②支撐立柱的連接必須采用對接方式,嚴禁采用搭接或上段立柱與下段立柱錯開固定在水平拉桿上,相鄰立桿對接接頭不得在同一步距內,且沿豎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對接接頭中心距每步的端點中心不大于1/3步距;
③支撐立桿必須保持垂直狀態,使受力狀態與方案的計算相符;
幼兒園美術教材在編排體系、知識結構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教材的開放性、綜合性、靈活性為幼兒的動手動腦、合作交流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也給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是許多教材只能作為老師授課的依據,要使美術活動效果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老師在活動之前做好準備工作。
一、“理”促進教案科學化
1.理一理活動目標
教學目標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首要環節。如果要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效率、質量和水平,就必須全面關注教學目標,從教學整體的功能出發考慮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老師應該根據幼兒身心兩方面發展的水平和年齡特征,創設最近發展區,圍繞活動目標設計教育活動。如,在準備大班欣賞活動《中國年畫》時,年級組的老師在理課活動中所提的目標是不一樣的。(1)欣賞中國年畫的造型美。(2)感知中國年畫的色彩美。(3)激發幼兒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理課之前)
老師們經過討論后,他們一致認為此活動目標采用了展開性目標的表述方式,同時目標的表述不夠全面具體、詳細,只注意到對中國年畫形式美的欣賞,忽視了對內涵的挖掘;并且欣賞目標的內容過于籠統,教師在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無法將目標真正落實到幼兒的發展上。因此,這一活動目標在理課中被調整為:
(1)欣賞、感受中國年畫中人物憨態可掬的造型美。
(2)欣賞、感受年畫喜慶、熱鬧的氛圍,體驗其色彩美。
(3)通過對中國年畫的造型美與色彩美的欣賞,了解年畫的創作特點。
(4)初步理解人們寄托在中國年畫中的美好愿望。(理課之后)
年輕的單麗夢老師在上完這節活動后,從內心發出這樣的感受:“理課使教學目標精煉,設置細致、明確,孩子們積極性高漲。老師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教學個性化得到呈現。”
2.理一理活動過程
美術活動的關鍵在于實施,實施的主要環節是教學過程。因此,老師應該努力去實現 “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我園的園本美術教材通過幾輪的篩選、修改和補充,已具雛形,但在教學過程上還呈靜態和模式化,如果老師只按照教材去教,就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興趣,也不利于幼兒能力的發展。美術教學開展理課活動時,老師的“做一做”“改一該”等方法能促進教材的活動過程更加合理與科學。
(1)動手做一做。在美術活動的折紙教學過程中,往往教材中的示意圖是靜態且抽象的,老師在理課時按照示意圖折疊總會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在《我來制作紅綠燈》理課活動中,老師們發現在折紙時示范角度的不同,給幼兒會造成不同的理解;折疊步驟不清晰,給孩子的學習帶來困難。老師在理課的過程中既是教者,也是學者,先設身處地地從幼兒角度考慮,一個一個輪流示范折紙的方法,其他的老師扮演幼兒,不斷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直到大家都滿意才能最終通過。
(2)環節改一改。幼兒園美術教材賦予我們老師有靈活處理教材的權力,這就意味著在理課時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改造處理,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幼兒實際和認知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在對泥塑類教學活動進行理課時,大家將整個教學活動分解為以下幾個環節:
(1)引導幼兒通過與橡皮泥等材料的接觸,了解泥既柔軟,又可以粘結或任意變形的性質,知道泥工板是放泥和塑造時用的,塑料刀是用來把作品修整得光滑平整的。
(2)老師要引導幼兒學習泥工的簡單技法。這些技法包括搓長、團圓、拍壓、捏、挖、分泥、連接、拉伸。
(3)老師引導幼兒掌握泥塑的基本規律。
(4)引導幼兒學習使用泥工的輔助材料(牙簽、紐扣、木珠等)。
(5)教師應該引導兒童根據自己的或一個小組的泥工作品來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這幾個環節策略來支持幼兒活動,兼顧了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特別是最后一個環節的設置,激發了幼兒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提升和遷移了幼兒的學習經驗。
二、“理”增進同事之間的和諧關系
理課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教齡、工作經驗、能力、興趣都不一樣,新老師、發展期的老師、成熟型的老師、骨干教師結合在一起,在大家思維的碰撞下,積極有效地討論活動的設計是否合理、提問是否藝術、師幼互動是否有效,通過不斷地推敲、商榷、設計調整出有效的美術教學方案。周勤老師是剛剛畢業的新老師,在班級開展剪紙活動過程中,她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劉香老師是骨干教師,美術學科帶頭人。她在幫助周勤老師梳理剪紙活動《雪花》時,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在剪紙順序上,目測剪和沿輪廓剪時要注意先從大的輪廓開始剪,再剪小的細節,而折疊剪則要按照從里向外、從小到大、從細到粗、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剪;無論是目測剪、沿輪廓剪還是折疊剪,你都應該提醒幼兒,剪時左手要配合著右手的動作轉動紙片,防止邊剪邊拉而導致形象周圍不整齊;剪下的紙屑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要保持桌面、畫面、地面和衣服的整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再次上剪紙課,周勤老師覺得輕松多了。
另外,在制作美術教玩具的時候,就教玩具的科學、適用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深入研究。平時同軌班級的教玩具還進行資源共享,大家專業水平提高的同時關系也變得十分融洽。
三、“理”促進資源整合重組與共享
小班剪紙特色的形成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教師應該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制定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使得小班新生在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過程中逐步喜歡剪紙,學會剪紙,感受剪紙的樂趣。
1.計劃的層次性 剪紙學習應該保證孩子每周都有動手和使用小剪刀的機會。從最初的隨意撕到有目的的撕貼,再到剪貼活動的設計應體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層次性,而不是幾個剪紙活動的隨意羅列,應體現孩子小肌肉動作發展的進程。
2.計劃的詳實性 計劃的撰寫除了有一個學期的整體目標,更應該包括每個階段的分目標和階段內達到目標。每個活動內容都應該有詳細的、精彩的教案。只有教師自己準備充分,心中有數,才能對孩子的剪紙教學有的放矢。
二、有效激趣――采用創新有趣的教學策略
計劃的制定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需要,在實施計劃的同時應該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各種新穎、有趣的方法和教學策略,激發孩子學習剪紙的興趣,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創設剪紙藝術氛圍 要讓剛入園的孩子喜歡剪紙,需要給他們最直觀的視覺沖擊,創設富有濃厚民間剪紙藝術的視覺環境必不可少。
(1)剪紙風格的主題墻。教室主題墻的創設要有鮮明的剪紙特色,可以布置一些大班孩子的作品。墻面的裝飾物也可以是立體的,比如鏤空的風車,很特別,也很好玩,符合小年齡孩子的特點,一下吸引孩子的目光。
(2)欣賞藝術家的作品。欣賞民間藝術家的作品,可以讓孩子在一定的高度上感受剪紙藝術的特殊魅力。通過一些藝術欣賞活動,啟發孩子看一看、講一講,感知剪紙的風格、特點,逐步提高欣賞美的能力,激發孩子嘗試剪紙的熱情。
2.在情境中引發興趣 剪紙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保持對剪紙的濃厚興趣。創設的情境要適合小班孩子,讓他們所熟悉和喜歡。
(1)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小班的剪紙活動應創設他們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將情境創設貫穿于整個活動。比如剪紙《蔬菜湯》中,孩子們變成能干的小廚師,在廚師燒湯的情境中,他們不厭其煩地將長條形的彩紙剪成一片片,變成彩色的蔬菜葉,剪完了,貼在鍋子里。
(2)創設熱鬧的游戲情境。孩子愛玩游戲,教師可以創設他們喜歡的游戲情境,在剪剪、做做、玩玩中體驗剪紙的樂趣。比如學剪圓形,教師創設安裝紅綠燈的情境,孩子就會興趣十足地剪紅、黃、綠三個圓形的燈,剪好了貼在黑色的燈箱上。制作完成后玩玩紅燈停、綠燈停的小游戲,充分體驗成功的。
(3)創設有趣的動漫情境。小班的孩子特別愛看動畫片,其中動漫人物深入人心。有心的教師可以留心觀察孩子近階段喜歡什么卡通人物,創設相應的動漫情境,讓孩子剪一剪他們喜歡的東西。
3.與主題活動的融合 隨著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剪紙的內容應與主題融合。比如秋天的主題,孩子們撿落葉,觀察樹葉、畫樹葉,對樹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知道秋天了樹葉寶寶要離開樹媽媽。這時開展剪樹葉打扮樹媽媽的剪紙活動,孩子的積極性會非常高,剪出各種形狀的樹葉。
4.創新作品展現形式 孩子的剪紙作品因為技巧的局限特別簡單,上學期能剪一些簡單圖形已經很不錯了,如果簡單地展示,孩子感受不到剪紙的美,為此有必要創新剪紙作品的展現形式。
(1)道具變為展板。在剪紙中可以配合很多道具和輔助材料,比如剪紙《香香的面條》中,教師用廢舊的硬板紙剪成碗的形狀,在上邊裝飾簡單的花紋。
(2)折紙畫更立體。可以從平面向立體發展。比如剪紙《小裁縫》,孩子們剪了許多圓圓的紐扣,襯衫用折紙的方式折,非常立體形象,幼兒將紐扣貼上去,一件有意思的衣服就出來了。
三、科學指導――進行循序漸進的整體提高
興趣的激發,教學策略的運用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剪紙的主動性,但是剪紙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科學的指導。
1.練習從分散到集中 最初幼兒使用剪刀會出現剪不動的情況,這與平時缺少手指力量的鍛煉不無關系。要靈活運用好剪刀,光靠課上練是不夠的,需要增加鍛煉次數,可以分散在一日生活中。
(1)區域游戲。小班的區域游戲中有許多可以鍛煉孩子手部靈巧性的材料。比如穿線玩具、夾子造型、筷子夾小球、扣紐扣等等,都能鍛煉小肌肉的靈活性。
(2)手指游戲。手指游戲小朋友愛玩,也很適合小年齡的孩子,而且可以隨時練習,比如點名之前、吃飯前、課間活動后。“一根手指點點點、兩根手指剪剪剪……”邊念兒歌邊玩游戲,孩子的手指靈活了,剪刀的開合動作也就自如了。
2.難度從簡單到復雜 小班孩子剛入園,對他們進行剪紙活動的指導,要求應從最基本的最簡單的開始。可以讓孩子剪最容易的小紙片開始。從最初的隨意剪到剪直直的長條形,到需要剪刀轉方向的圖形,再到沿著邊剪,然后對折剪。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藝術領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可見,通過藝術活動來培養幼兒審美情趣是幼兒藝術教育的根本。基于對幼兒藝術教育的如此理解,我們認為幼兒藝術教育活動必須以幼兒的發展需求為本,強調引發幼兒對藝術的濃厚興趣,強調幼兒藝術情感的體驗與積累,更強調幼兒對美的感悟、理解、想象的自由顯現與流露以及藝術創新潛能的自由展現與表達。
在三年多的課題研究中,我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和要求為指導,以環境創設為抓手,充分利用藝術環境積極開展幼兒的藝術創作活動,在教學實踐探索中讓幼兒在形式多樣的創作活動中獲得和積累審美體驗,充分享受自我創作的樂趣,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一、創設豐富多彩的藝術環境,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
環境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建構主義理論家、美國學者加涅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自己對來自環境刺激的信息進行內在的認知加工而獲得能力的過程。”幼兒經常處在一個賞心悅目、豐富多彩的藝術環境中,就會引起對美好事物的興趣,產生敏銳的感知,激發幼兒參與藝術欣賞活動的欲望和興趣。為此,我們從環境的藝術性、互動性、實效性著手,努力創設豐富的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
1.環境創設要體現生活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課題開展以來,我們在幼兒生活、學習的環境里,選擇了源于幼兒生活、貼近幼兒生活、能夠激發幼兒藝術興趣的題材來創設幼兒環境。教師用靈巧的雙手制作了形象可愛、符合幼兒審美興趣的兒童畫、窗花、剪紙等,在寬闊走廊的玻璃上,貼上身穿各民族服飾的娃娃、四季分明的花鳥、惟妙惟肖的動物等;在大廳和樓梯等處張貼了世界名畫、各種優美的舞蹈動作造型、典型的西洋民族樂器圖案等,吊掛著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物品制作的藝術小掛件;在幼兒日常生活的地方,圖文并茂地展示著各種良好生活習慣的圖例;走進幼兒活動室,教師已將幼兒帶來的各種喜愛的物品進行了精心的加工和再造裝飾,有序地分類擺放,每個角落被充分利用起來,和墻面布置相映生輝,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享受。
2.環境創設要體現互動性
我們在環境創設中,注重幼兒與環境的互動,盡可能地讓幼兒積極地參與進來。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自然環境,引導幼兒利用早上來園、課間活動以及晚上放學后的時間,去觀察這些樹木、花朵有什么變化。每當樹上的花朵盛開時,幼兒就會三五成群地來到樹下進行觀察,并拿起畫筆作畫,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教師也會用攝像機等拍錄下五彩繽紛、姿態優美的花朵。在我園的電視臺里,教師按照花開的順序給幼兒進行回放。此時,幼兒能驚奇地發現,這些花開放的時間有先有后:春季廣玉蘭是先開白花后長葉,紅茶花比海棠花開得早,粉色的櫻桃花在海棠花后面綻放。幼兒由此了解了這些花卉的知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窮變化,體驗了大自然的美妙。
3.環境創設要體現實效性
要發揮環境在藝術領域的教育作用,除了向幼兒提供各種審美的藝術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能有利于教育的實施和呈現幼兒的藝術成就。因此,我園教師一方面嘗試與教學的主題有機地相結合,在布置“主題墻”時,大家將以往教師全面包辦的做法改成只向幼兒提供背景畫面,把幼兒在教學活動中自己制作的作品張貼上去;游戲長廊里,掛著小組集體完成的花紙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班級的走廊墻面等處,設置幼兒作品工作室、作品欄目等,以張揚幼兒的藝術成就,讓幼兒體驗、享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們在活動區域擺放著幼兒自制的游戲材料,為幼兒提供展示的平臺。在放學后家長來園接孩子時或在家長來園觀摩教學活動時,不時能看到幼兒拉著大人來到自己的作品邊,自豪地介紹著。又如,小舞臺里幼兒穿著用廢報紙、彩色皺紋紙制作的服飾,男孩子頭戴用掛歷紙制作的各式時裝帽,女孩子帶著用包裝袋制作的各色頭套,隨著音樂旋律像模像樣地走著時裝步,跳著充滿異國風味的曼妙舞步。
二、在藝術創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學前兒童藝術能力的發展是有規律性的,如,美術大體上經過涂鴉期、象征期、圖式期等幾個主要階段,即3歲前的嬰幼兒喜歡用筆隨意涂畫,屬于涂鴉期;3歲左右的幼兒進入象征期,開始能用初步掌握的技能表現經驗;4歲左右的幼兒開始進入形象期,能有意識地用畫筆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等。雖然幼兒的技能技巧還很幼稚,屬于初始階段。但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幼兒的想象、創造力非常豐富,他們對色彩的大膽運用也不受常規的束縛,且幼兒個性化創意的繪畫、童真的形體動作、創編的歌詞等,都是成人無法比擬的,甚至能讓一些大師級的藝術家為之感嘆不已。對此,畢加索曾經說:“學會像6歲孩子一樣作畫,用了我一生的時間。”因而,我們把藝術創作活動作為培養幼兒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
1.藝術創作活動內容源于生活,貼近生活,且與主題活動相結合
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深刻地指出:“藝術的特征就在于把客觀存在(事物)所顯現的作為真實的東西來了解和表現。”對于幼兒而言,屬于他們的童趣生活就是客觀存在的事物。為此,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教育的需要,每學期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活動內容,讓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如,在“美麗的春天”主題活動中,通過組織幼兒散步、郊游等活動,讓幼兒自主“尋找春姑娘”,幼兒從氣候的變化到花草樹木的生長,到小動物的生活,到保護大自然,這個過程是幼兒自主探索的過程,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教師則不失時機地組織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提供相關的樂曲、作畫材料等,讓幼兒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繪畫作品等充分表達自己的想象。又如,在“美麗的小魚”活動中,雖然教師提供的材料都是幼兒常見的,并不新穎特別,但幼兒的創意一個又一個,有的說應清理河道,有的講該種些水草,有的說要放些鵝卵石,幼兒仿佛身臨其境,大膽構思創作的欲望被充分地激發了起來。在主題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特長,剪剪、貼貼、畫畫、折折,制作出一幅幅稚嫩而又富有童趣的手工作品。活動結束后,教師把幼兒創作的作品進行剪輯、編排、裝飾,展示在教室里,讓幼兒體驗創作所帶來的,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過多樣的藝術手法,展露幼兒對美的感悟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的興趣。”歌曲、律動、舞蹈、節奏樂等音樂形式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也是幼兒接觸最廣泛、最喜聞樂見的音樂活動形式。色彩鮮艷的油畫棒能一下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起他們想畫畫的欲望,水粉、水墨畫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毛筆蘸顏料作畫既快又省,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而手工制作既能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又能鍛煉手的小肌肉群能力的發展。在三年多的實踐探索中,我們針對大中小不同年齡幼兒的藝術基礎,分別選擇有音樂、美術特長的教師擔任音樂、美術課題研究實踐班的班主任,并讓家長協助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班級,教師則結合平時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展相應的藝術創作活動。如,在大班“美麗的春天”主題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古詩新唱”的系列音樂教學活動,幼兒在黃梅戲曲調的伴奏下,學會演唱古詩《詠春》,并掌握了一些黃梅戲小生、花旦的舞蹈動作。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用已會的古詩替換演唱,并根據所唱古詩的內容創編舞蹈動作。又如,在“美麗的春天”主題背景下的美術系列活動中,我們提供墨汁和不同色彩的顏料,引導幼兒用學到的水墨畫技法畫出自己在春天觀察到的花鳥、樹木,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引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美妙春光的感悟。
3.提供多種表達途徑,給予幼兒創作展示的舞臺
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我們每學期都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給每個幼兒展示的舞臺,除了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表演活動、設置“幼兒作品欄”、張貼每個幼兒的作品外,我園每學期都為幼兒提供各種機會,舉辦藝術教育展示活動。如,2007年下半年,幼兒園音樂、美術、語言課題研究小組根據課題的研究目標與內容, 嘗試探索藝術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新形式,以“迎奧運、迎圣誕、迎新年”為主題設計了“綠色奧運”“愛心涌動”“歡樂滿懷”“大一歲”等藝術教育活動。在活動的策劃、開展過程中,注重了從不同的層面提供幼兒人人參與表現的平臺,讓每個幼兒都能享受、體驗藝術的魅力,并針對幼兒的不同特點和需要,發現、挖掘每個幼兒的藝術潛能。每年六月底,我園在開明大戲院舉行隆重的大班畢業典禮,讓大班的每個孩子站在大舞臺上表演,同時在影劇院大門口舉辦幼兒繪畫作品展示。此外,我們還利用節日,不定期地組織幼兒參加社區大型活動,表演節目。幼兒有了這番展示的經歷,都會老練許多,且更加自信。
4.教師的評價有效提升了幼兒的審美品位
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關于“明確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的精神和要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園教師十分重視發揮師幼互動、幼兒間互動的評價作用。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評價時,注重讓幼兒獲得更多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對他人藝術活動、藝術作品表達出自己觀點的機會。在活動中,我園教師注重鼓勵幼兒充分地自由創作,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使之體驗自己表達和創作的樂趣。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的畫面內容不豐富或色彩不鮮艷時,會從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幼兒的語氣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從而幫助他們打開思路,豐富作品的內容。我園教師通過組織幼兒分享各自的作品,逐步引導幼兒從一般知覺向審美知覺發展,讓幼兒之間相互欣賞、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園教師還注重將幼兒成功的作品、積極的行為表現直觀、形象地再現給幼兒,并給予充分的肯定。每次教學活動結束,教師會將每個幼兒的作品都展示出來,以增強孩子的成就感,使每個幼兒從教師的肯定中得到心理上的充分滿足。
(二)研究的目標。1.通過開發創意美術,構建起幼兒園創意美術的目標和內容體系,探索一套卓有成效的引領幼兒進行創意美術的途徑和方法。2.通過研究創意美術,激發幼兒創作欲望和審美情趣,引導幼兒發揚創新精神,培養創美能力。3.通過研究,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4.通過研究,培育本園創意美術教育特色,提高辦學水平。
二、研究過程與措施
本課題于2010年申報武進區級課題,2011年3月批準立項,2011年3月確立為常州市備案課題:1.準備階段;2.理論研究階段;3.行動研究階段;4.總結、結題階段。
近兩年來,圍繞此課題,我們采取切實措施,開展多項活動,以保證課題順利進行,通過扎實的研究過程推動幼兒園的主動發展。1.抓培訓;2.抓管理;3.抓實施。
研究措施:1.問卷調查。2.聘請專家指導。
三、研究內容與成果
(一)研究構建完整的系列化的目標和內容體系。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不同特點,制定創意美術目標。
(二)開發實施創意美術園本課程。為了更好地開發實施園本課程,我們利用家長資源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先后到遙觀的得園和仙湖公園參觀,積累生活素材。并開展各種各樣的實驗課,在操作材料上,我們選取隨手可取的材料,利用各種廢舊物品,充分體現樂活理念。
(三)營造開發創意美術的環境和氛圍。我們從尚美品味的高度營造“創意美術”特色課程氛圍,在接待大廳呈現“創意美術”課題的研究動態和多彩的幼兒創意美術作品;幼兒活動樓的東西兩側樓梯、墻面上分別以中國民族元素和外國西洋元素開創了創意美術的欣賞天地。
東樓梯的第一層是“創意魚”,材料是廢舊硬板紙和各種顏料瓶。第二層是“創意和平鴿”,材料是大量的螺結。第三層是“創意想象弧線”,材料是普通的PVC管。第四層是“創意隨想”,材料是枯樹枝和鐵絲。第五層是“創意組合”,材料是廢棄檔案盒。第六層墻面呈現的是“創意造型”,材料是廢棄碗筷和畫筆。
西樓梯的第六層是“創意水墨”,材料是鋼絲球。第五層是“創意表演”,材料是青花布和皮影。第四層是“創意剪紙”,材料是KT板。第三層是“創意青花”,材料是素胚白盤。第二層是“創意藤簍”,材料是藤簍和大紅花布。第一層是“創意臉譜”,材料是空白畫框、顏料和穗子。
兩個美術專用活動室一個側重于繪畫,一個側重于手工,里面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美術材料,孩子們常年在這里恣意創作。各班教室的背景墻都是用廢舊材料展現的各種名畫,各班午睡區樓梯和特色區域也都給幼兒營造了美術欣賞的氛圍。
(四)加強對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指導,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藝術素養。我們要求每位課題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積極開展研究活動,在級組里開展一課兩研活動,在活動設計時,從創意角度出發,從目標的制定到教學具、操作材料的準備處處體現創意,抓好備課、上課、評課各環節,強化課題組教師的研討意識,提高研究能力。
(五)研究建立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激勵評價機制:1.教師美術教學的考核;2.幼兒個案評價;3.幼兒的逐月發展評價
四、研究成效
通過一年來的研究和實踐,在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努力下,本課題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取得了以下成果和實踐效應。1.教師方面: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老師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真撰寫的論文獲得了較好的成績。有50多篇論文獲得了省二、三等獎。根據平時的教學活動,收集了部分教案,撰編了園本教案集。2.幼兒方面:在全國創意美術大賽中,有450幅作品獲得了金銀銅獎,其中獲得特金獎9幅,金獎62幅,銀獎204幅,并舉辦了一次幼兒畫展。另外匯編成了一份幼兒作品集。3.幼兒園方面:兩年來,幼兒園獲得了各種榮譽,接待了很多批姊妹幼兒園的老師和武進區的園長來園參觀。
五、困惑與困難
通過近兩年的研究,在開發幼兒園創意美術課程,創新幼兒園美術教學方面取得了一些理論實踐成果,但還有很多不足,還存在很多困惑。如如何與生活緊密結合來開發創意美術;如何使創意美術和五大領域有效結合,如何提高老師開發創意美術活動的能力。
六、下階段研究計劃
下階段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繼續研究:
(一)課程。完善創意美術課程體系。
(二)評價。進一步完善創意美術教學活動的評價表,創新評價機制,使研究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地得到解決或者商議。
【摘要】研究者采用事件取樣觀察法和訪談法,對6名幼兒園教師的觀察能力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常常不能觀察到幼兒的典型行為事件,記錄和分析觀察事件的能力較薄弱。可能的原因是,幼兒園班級規模過大、師幼比較低,幼兒園教師在職前教育中未接受過關于觀察的指導,幼兒園鮮有對教師觀察能力的培訓等。據此,研究者認為,可以通過適當縮減班級規模、職前教育課程中增設觀察指導類課程、開展對教師觀察能力的職后培訓等途徑加以改進。
關鍵詞 觀察能力;幼兒園教師;幼兒;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5)01/02-0046-05
通過觀察和分析幼兒在園一日學習和生活的表現,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并據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是保證教育適宜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國內外有關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標準都將“觀察幼兒”作為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之一。我國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也要求教師“能有效運用觀察、談話、家園聯系、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客觀地、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幼兒”。全教協會(NAEYC)頒布的《早期教育專業人員準備標準》則要求教師“了解系統觀察、記錄以及其他有效的評價手段,能在實踐中使用這些方法”。〔1〕本研究試圖對幼兒園教師的觀察能力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提高教師觀察能力的對策。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研究者采取“最大差異抽樣”方法,選取北京市某一級一類幼兒園小、中、大班各1個,每班選取兩名在學歷、教齡、職稱、專業等基本特征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的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二)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者采用事件取樣法,運用國內外有關兒童發展的觀察評估工具,〔2-6〕對小中大班幼兒進行觀察,并用照片、錄音、錄像等形式記錄能反映個體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與個性方面發展水平與特點的典型事件,共172件。
其次,研究者以描述、照片、錄音、錄像等形式分別向3個班級6名教師呈現在其帶班過程中發生的事件,詢問教師是否觀察到并記錄和分析過該事件,如教師有過觀察記錄,則分析其觀察記錄文本。
最后,研究者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7-14〕結合觀察到的事件和訪談結果,自編《幼兒園教師觀察能力評分標準》(見表2),從記錄的完整性、細致性、客觀性和分析的深入性、準確性、客觀性六個維度對教師的觀察能力進行評價,評價等級分為不適宜(1分)、一般(2分)、優秀(3分)。為驗證評分表的信度,所有觀察事件均由兩名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根據評分標準(見表2)單獨評分,評分的內在一致性為84.2%。
二、研究結果
(一)教師未觀察到大量典型事件
結果發現,6名教師平均有77.7%的典型事件沒有觀察到,其中區域游戲中未被觀察到的事件所占比例最高。訪談中,教師普遍認為,“區域游戲就是孩子自由活動,就是讓他們自己玩,只要不出安全問題,教師就不要去管。而且那些玩具孩子都會玩,也不要老師去教的”。所以,區域游戲時段教師通常不去觀察幼兒,而是在活動室一角寫教案、做手工或休息。有些教師也會“看”幼兒,但這個“看”不是以了解幼兒為目的的“看”,而是出于維持紀律和保障幼兒安全的“看”。教師“看”到的只是幼兒有沒有遵守紀律,對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的認知、語言、情感、社會性與個性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與特點則“視而不見”。
(二)教師記錄觀察事件的能力不足
研究者使用自編評分標準對教師記錄觀察事件的能力進行等級評定,并對評定結果進行分析,如下。
1.記錄較完整
對于被觀察到的典型事件,教師基本能寫清楚事件發生的背景信息,如班級、姓名、性別、活動區名稱、觀察時間、記錄人等。這其中,70.9%的觀察記錄能夠對事件發生的全過程進行完整描述,如中班Z老師對幼兒彤彤和浩浩參與活動區活動的整個過程,包括開始時的選區、活動進行中的看書、活動結束時的收書行為都作了記錄。29.1%的觀察記錄對事件敘述得不完整,忽略了事件的重要情節或后續進展。如小班X老師對阿仁與同伴玩“搭寶塔”游戲的觀察記錄描述了他們遇到的困難,但對他們如何解決困難的情節卻沒有加以追蹤。
2.記錄不夠細致
在被觀察到的典型事件中,60.4%的觀察記錄描述都不夠細致,主要表現為:只作了流水賬式記錄,籠統描述了幼兒先后干了什么,對體現幼兒發展水平的細節和活動的主要情節沒有加以描述。如中班A老師記錄了幼兒在美工區的剪紙活動,但只記下幼兒剪了哪些東西,并沒有細致描述幼兒是如何使用剪刀的(是直線剪、曲線剪還是鏤空剪)、剪的輪廓是否光滑、涂色是否均勻、活動的堅持性如何以及同伴交往情況如何等。只有37.5%的觀察記錄能詳細記錄游戲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以及關于幼兒發展水平和個體特征的細節。如,大班Y老師在對幼兒然然在數學區的排序行為的觀察記錄中,以畫圖的形式記下其三次不同的排序結果,對其排序依據的回答也作了簡要文字記錄。
3.記錄不夠客觀
在被觀察到的典型事件中,18.6%的觀察記錄中使用了大量主觀性詞匯,并對幼兒的想法、意愿等進行了猜測。如,大班C老師對幼兒玩多米諾骨牌游戲的描述中,出現了“配合得還不錯”“玩的比較起勁”“很不樂意”等主觀性詞匯,還夾雜著猜測幼兒想法的表述,如“來回兩次,覺得很好玩,不亦樂乎”。41.6%的觀察記錄使用到一兩個主觀性詞匯。39.8%的觀察記錄沒有使用主觀性詞匯或對幼兒的想法、意愿進行猜測。如,小班X老師對幼兒飾演“大灰狼”的動作、語言、表情等進行了客觀描述:“等到‘大灰狼’登場的時候,安安模仿‘大灰狼’的樣子,一步一步慢慢走到門口,用手捏住鼻子,用低沉的聲音唱起歌來。當他的‘尾巴’穿過門縫時,‘小兔子們’用門夾住了‘尾巴’,安安露出痛苦的表情,大喊‘啊!疼死我了’,說完就將‘尾巴’丟在地上逃走了。”
(三)分析觀察事件的能力較弱
“觀察”不僅要“觀”,更要“察”,也即要用大腦分析幼兒的行為表現。分析觀察事件就是教師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分析能力對觀察到的現象做出判斷或解釋的過程。研究者用自編評分標準對教師分析觀察事件的文本進行評定,結果見表3。
1.分析表面化
在分析所觀察到的典型事件時,僅有8.7%的事件分析關注到了幼兒行為或作品所反映的幼兒心理與行為特征及其原因。有59.0%的事件分析停留在描述層次,或籠統的概括、總結層次,未進行深入的分析。如,D老師對思思的撕紙粘貼活動的分析是“幼兒喜歡操作材料,能夠獨立完成作品。她在教師指導下,在作品空白處加上了自己喜歡的圖形裝飾,作品飽滿了很多。之后又給小動物涂色,使它更好看”。33.3%的事件分析關注到了幼兒行為或作品所反映出的操作技能的發展水平或特點,但沒有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案例簡析如表4所示。
2.分析不準確
在教師對所觀察到的典型事件的分析中,僅有4.3%是準確的。32.6%的事件分析不準確。63.1%的事件分析能部分指出事件所反映的幼兒特點,但存在一些錯誤。以Z老師對兩幅幼兒作品的分析為例,見表5。
3.分析帶有主觀色彩
在教師對所觀察到的典型事件的分析中,僅有4.4%是客觀的。70.6%的教師能夠圍繞觀察事件本身進行分析,但會使用少量主觀詞匯進行描述。25%的教師會根據個人經驗和對幼兒的刻板印象進行分析,主要表現為:給幼兒“貼標簽”,對幼兒有偏見,分析脫離了事件本身,主觀詞匯太多。案例簡析如表6所示。
三、討論
從研究結果來看,大部分教師的觀察能力較弱,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班級規模過大,師幼比較低
已有研究發現,隨著師幼比由低到高的變化,教師關注到的個體數量逐漸增加,開始關注到具體的個別幼兒,而不是模糊的“整體”幼兒。教師能夠詳細描述其學習和生活情況的個體數量明顯增加。〔16〕本研究所調查的三個班級規模都較大(小班29人、中班39人、大班42人),均超出了我國《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中的規定。雖然每個班級都配備了兩教一保人員,但因幼兒園實行的是教師輪班工作制度,在實際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時,往往是一個老師面對所有幼兒。訪談中,園長和教師們也普遍認為班級人數太多是制約教師觀察幼兒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在大班額集體教學活動中很難關注到每位幼兒。另外,因幼兒人數多、活動空間較為零散且開放度較高,教師首先考慮的往往是幼兒的安全問題,他們忙于“巡視”安全情況而無法細致、連續地觀察幼兒。
(二)職前教育中缺乏對師范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研究者訪談的6名教師中,有3名是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她們在入職前未學習過任何有關幼兒行為觀察的課程;有2名畢業于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只在幼兒心理學這門課程中學過一點關于幼兒心理發展的知識;有1名畢業于師范院校學前教育本科,在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研究方法、學前教育評價中學習過關于兒童發展的知識以及觀察兒童的方法。然而,這些學校都沒有開設專門的幼兒行為觀察課程。另外,目前高校授課仍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師范生只在短暫的見習、實習期和幼兒有過接觸,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面對千差萬別的幼兒時,他們難以通過觀察、分析幼兒來把握其個體發展水平。
(三)幼兒園缺乏對教師觀察能力的培訓
幼兒園要求教師寫觀察記錄,但很少對教師進行相關的指導和培訓。園長會給教師布置觀察任務,并將《觀察記錄表》發給教師。但因《觀察記錄表》操作性不強,教師拿到以后也不知道該怎么記錄和分析。《觀察記錄表》完成、上交后,園長和教研主任也并沒有認真加以閱讀,更沒有給予進一步的指導和培訓。
四、對策建議
(一)縮小班級規模,提高師幼比
幼兒園班級規模應符合《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的規定:小班20~25人,中班25~30人,大班30~35人。在執行輪班工作制度的工作時段內,要確保有一教一保人員在場。區域游戲時段最好兩名教師都在場,合理分工,盡量保證觀察到每位幼兒,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交流各自的觀察結果,以提高觀察效果。
(二)職前教育課程中增設觀察類課程
職前教育課程中除應開設學前心理學之類課程外,還宜獨立開設學前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學前兒童發展評價等課程。教師的授課要將理論講授與幼兒園實踐相結合,盡可能讓師范生去幼兒園觀察幼兒并寫觀察記錄,然后在課堂上分析有關幼兒行為表現的錄像和照片之類。
(三)幼兒園要加強對教師觀察能力的培訓
幼兒園要組織教師反復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教師了解幼兒在五個領域中的學習與發展特點。幼兒園可為教師提供簡便易行且科學有效的評價工具,并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或指導,如,Samuel Meisels教授的作品取樣系統就是了解幼兒個體特點的有效工具,它在我國大陸地區的部分幼兒園以及臺灣地區幼兒園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且經研究發現確實能提高教師的觀察能力。
參考文獻:
〔1〕NAEYC.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programs〔EB/OL〕.〔2013-10-15〕.naeyc.org.
〔2〕麥索爾斯,等.作品取樣系統:教室里的真實性表現評價〔M〕.廖鳳瑞,陳蘭姿,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格朗倫·英吉爾.聚焦式幼兒成長檔案:幼兒完全評估手冊〔M〕.季云飛,高曉妹,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ELIZABETH F SHORES,CATHY GRACE.幼兒學習檔案:真實記錄幼兒學習的歷程〔M〕.何厘琦,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白愛寶.幼兒發展評價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6〕陳幗眉.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評價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7〕BEATY JANICE J.Observing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child〔M〕.London:Pearson Education,2010.
〔8〕PATRICIA CLARK,GAYLE MC DOWEL.The developing child observation guidebook〔M〕.New York:The Mc Graw-hill Companies,2006.
〔9〕SHEPARD L,KAGAN S L,WURTZ E.Principl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assessments〔M〕.Washington: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1998.
〔10〕黃意舒.兒童行為觀察及省思〔M〕.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
〔11〕沙曼,等.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M〕.單敏月,王曉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2〕WARREN R BENTZEN.Seeing young children:A guide to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behavior〔M〕.Belmont: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09.
〔13〕王燁芳.學前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本學期,在街道教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我園開展了一系列的保育保教工作,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是和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分不開的,當然,我們也看到在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為了找出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開展工作,現將本學期期中工作小結如下:
一、明確辦園方向,推行目標管理
本園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的指示,始終把安全貫穿在一日活動中,時時刻刻敲響安全警鐘,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與各崗位教職工簽定了安全工作責任書,修定了考核和獎懲方面的有關制度,學期末根據各人各項工作的達成度進行考核。
為進一步增強我園師生消防安全意識,提高自救防范能力,做到在發生火警火災時,能臨危不亂,確保生命安全,我園在9月份舉行了一場地震逃生演練,11月11日舉行了一場消防逃生演練。
二、更新教師觀念,促進整體優化
本學期,我們繼續重視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加強了行風建設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組織教師反復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十不準》等,幫助教師轉變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民主、創新、服務等意識,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全面深化幼兒園的素質教育。為創建文明園風,全園實施總值、護導、等值班制度,同時,我們還主動接受家長、社會監督,期初家長會,期中分發調查問卷,廣泛聽取家長和社會各界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激勵廣大教師勤奮工作,務實創新,建立了實幼優良行風,樹立了實幼良好形象。
三、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幼兒發展
本學期,各班在實施基礎課程的同時,還根據幼兒興趣愛好,各班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月份比賽。如:大班開展了疊被子、穿衣服、講故事比賽,中班開展了穿衣服、手工剪紙、拍球比賽,小班開展了穿鞋子、涂色、走平衡木比賽。使每個幼兒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活動中,經過老師們的精心策劃和辛苦指導,孩子們得到了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個性得到了良好發展。
四、密切家園聯系,發揮教育合力
本學期,我們進一步密切了家園聯系,發揮了家長作用,提高了教育的合力:9月份,召開全園期初家長會,在班級月份比賽中,還邀請了家長共同參與輔導幼兒,12月份,還將邀請家長參與慶元旦親子聯歡活動暨家長開放日活動,元月份還將邀請家長參加期末家長會,通過這些開拓了家長的視野,增進了他們對幼兒園的了解,提高了家長的育兒水平。
本學期,由保健主管定期更換保健宣傳欄、安全主題欄,幫助家長豐富幼兒保健常識,由各班老師定期更換家長園地,使家長及時了解班級的重大活動,教育內容,交流家長教育子女的經驗,并且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家長積極參與。同時,各班靈活采用家訪,家長聯系冊,家長接送孩子時間等,針對不同家長個性與家長進行個性化交流,多渠道爭取了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持。
五、加強后勤管理,提高服務意識
1、提高保育員的素質,明確責任
在幼兒一日活動中,保育員工作瑣碎而又繁雜,為了使保育員明確工作任務,克服忙亂現象,我們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擬定了一日保育工作常規,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程序。
保育員不僅僅要搞好清潔衛生和照顧好孩子的生活,還應該配合老師組織好教育活動,并在一日活動中隨時注意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培養。我們依照所制定的一日活動保育工作細則,組織保育員學習并實施。如讓保育員帶午睡,參與班級教育活動等等。這樣不僅促進了保教結合,而且鍛煉、提高了保育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2、健全各項保健制度上規范
本學期,依據我園實際,逐步完善了各項衛生保健制度。晨檢教師每天堅持晨檢,把好入園關,對患病幼兒加強觀察和日常護理,并及時記錄、了解幼兒健康狀況,督促保育人員做好毛巾,桌椅,茶杯,玩具等物品的清洗,消毒工作,并負責檢查室內外衛生,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認真做好膳食管理,提前一周制訂好幼兒食譜,做到搭配合理,營養均衡等,促進全園衛生保健工作邁上新臺階。
總結半學期來的工作,我們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游戲活動組織的質量還有待加強,創新性還不強;各個崗位人員的職責意識不夠強;教師主動開展教科研的意識還不夠等等,特別是一日活動常規的組織方面
下半學期主要工作任務及工作措施:
一、安全工作
進一步增強教師的安全意識,嚴格按照《晉江市創建安全學校活動檢查驗收考評標準》來加強學園安全工作,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狠抓各項指標的落實,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重點抓好園舍安全、消防安全、游泳安全、食品衛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告活動安全、傳染病防控等方面的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
二、保育工作
嚴格執行衛生保健制度,加強幼兒點心、午善的采購、監督與管理,杜絕三無食品入園;規范幼兒巾杯的管理、消毒工作等。
三、教育教學工作
為了促進幼兒全面、和詣地發展,下半學期,我園將著力探索適合園本實際的早接待模式,保證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每天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并與區域活動、創造性游戲有機結合,尋求科學的一日組織活動形式。
我園將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認真計劃本學期的各項保教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師技能競賽活動,如:區角材料制作比賽、班級常規比賽等,以期達到全面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目的。
四、家長工作
要求教師通過家長會、家訪、談話、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等形式,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家長對幼兒園的意見和建議,經常性與家長交流安全方面有關知識,提高家長、幼兒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警惕性,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從而實現家園同步教育。
五、師資隊伍
積極探索科學的教師工作考評量化標準,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表現作為考評的依據,每月對教職工進行考核。合理分配工作津貼,激勵教職工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六、歸檔工作
做好安全工作計劃、總結、安全檢查、會議記錄、班級點名記錄(對缺席幼兒,教師應在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系)、活動記錄、圖片等資料的收集、積累和歸檔工作。
2016年幼兒園秋學期園務工作總結
時間飛逝,轉眼間半學期過去了。我園嚴格以《幼兒園教育綱要》為指導,認真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進行學園的保教工作,回顧半學期以來各項工作,還是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現將半學期工作小結如下:
一、抓軟件建設,以強勢取信
(1)強化教師的競爭意識。思想是一個人行動的指南,我們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和教師一起分析現階段幼教形勢的新發展,教育職工要有居安思危意識和憂患意識,激發了大家的工作主動性。
(2)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生源是一所幼兒園發展的命脈,有較高的教學質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有優質的服務,才能得到家長的信耐和認可。因此,要求教師做到四心,即關心、愛心、耐心、細心。在各班班主任的積極帶領下,在保育工作上從每日的各個環節入手,做好晨檢、洗手、喝水、進餐、入廁等各項工作,及時為幼兒換尿褲、晾曬被褥。有些老師還把工作細致到為體虛出汗的幼兒墊干毛巾,減少這些孩子的感冒機率,真正體現了教師的愛心。在衛生保健方面,各班能堅持按時消毒餐飲具,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積極配合保健員做好幼兒體檢工作,在秋季腮腺炎流行時期,做好環境消毒,成功的預防了腮腺炎的傳染。此外,在養成教育方面,教師們著力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和幫助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創造幼兒參加勞動的條件,如定期組織幼兒擦床、洗椅子,在中班和打班開展值日生值日工作等等。通過發放家長問卷調查表,反饋了教師良好的服務態度,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服務意識。
(3)以理論學習為先導,全面提高教師素質。首先,堅持每周組織一次全體教師業務學習,進一步深入學習幼教《指南》和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認真學習《教師要學陶行知》一書的精髓,引導教師轉變教育理念,一切活動以利于幼兒的終身發展為核心,強調幼兒的自主探索、快樂的學習,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時,我們用新的評價理念對教師實行針對性評價,尊重和理解每個教師,給予教師發展空間,激勵教師在促進幼兒快樂成長的過程中自身也得到快樂的發展。其次,采取派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本學期施麗妮、李昱老師前往山東師范學院進修培訓。通過教師之間互相學習觀摩,提高了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在全園教師的技能比賽中,各位參賽教師都能認真對待,利用休息時間勤學苦練,積極準備,本園蕭瑋瑋老師參加安海鎮卡拉OK比賽榮獲一等獎,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