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8 09:49: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工科研究生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前我國的研究生培養中,研究生培養方式已分為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兩種類型。基于工程實際的切實需要,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正在快速發展,將成為今后專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性與職業性緊密結合,這對工科專業研究生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獲得專業學位的人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的職業背景的工作。因此,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論文選題、授予學位的標準和要求等方面均與學術性學位研究生有所不同。因此對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式和論文選題進行研究具有實際意義。
一、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應用型、創新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確要求要進一步推動研究生教育類型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推動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模式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模式的轉變,加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每年招收的碩士研究生數都在50萬人左右,其中專業學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從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趨勢來看,大量畢業生特別是工科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是走向社會實際的工作領域。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創新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在基礎理論、整體素質、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規劃,使學生能夠掌握本專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專業領域工程研究、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二、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論文選題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培養模式,培養過程不能完全照搬學術性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需要把握好諸多環節。在培養過程中,應根據各專業實際情況,設置相關課程,加強基本技能培訓,特別要加強工程領域的實踐環節。對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核、課題研究、論文寫作與答辯等都要有不同于學術性研究生的培養內容。其中學位論文選題作為研究生培養過程的核心環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職業背景和發展方向,科學選題,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內容。選題的質量和方向會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就業前景。如果選題沒有新意,那么論文寫作內容也只是重復前人的工作。同樣,選題如果脫離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實際,研究內容太理論化,那么也就無法達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預期目標。因此,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碩士論文的選題,要從提升實踐創造能力的觀點和視角來思考,選題既要考慮到科學性、先進性,也要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和目標要求,確定具有一定難度的實用性課題;既要有理論分析,又要有實踐驗證;選題應為本學科、專業或工程實際等方面具有實現該課題的基本物質條件,并經過努力能按期完成。
三、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模式研究
1.論文選題范圍
一般情況下,研究生論文選題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根據導師已有課題確定選題。依據導師的科研項目進行選題,在研究經費、實驗條件等方面都有較好的保障,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導師的科研工作相融合,為學生順利完成論文提供較好的研究條件。二是結合工程實踐進行論文選題。從工程實踐中提出研究課題是專業學位研究生選題的重要來源之一。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決工程實踐的現實問題,學生在深入實踐、廣做調研的基礎上,能夠確定現實生活或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實際問題作為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在提升自己理論水平的同時,實踐能力也得到提升,為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三是與企業聯合培養確定論文題目。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是現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一種重要模式。選擇企業亟須解決的技術難題作為論文選題,這種選題不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會資源,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會設計、研究與實際制作,培養他們從事科研、學習的基本素質和開創性的科研能力。
2.論文選題模式
從生產實際出發,工科專業學位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是研究類學位論文,如應用研究論文,也可以是設計類和產品開發類論文,如產品研發、工程設計等,還可以是針對某個工程領域的軟科學論文,如調查研究報告、工程管理論文等。根據多年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體會,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具體可從五個方面進行選題。
(1)產品設計研發類論文。研究內容來源于生產實際的新產品研發、關鍵部件研發以及對國內外先進產品的引進消化和再研發,包括各種軟、硬件產品的研發。要求遵循產品研發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學、規范、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研發產品。產品達到行業規范要求,滿足相應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性能先進,有一定實用價值。
(2)工程設計類論文。該類題目綜合運用專業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與技術手段、技術經濟、人文和環保知識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工程項目、大型設備、裝備及其工藝等進行設計研究。要求按照工程類設計規范必備的輔技術文件,包括工程項目概況、所遵循的規范標準、技術經濟指標等。綜合運用工程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技術手段、技術經濟、人文和環保知識等對設計對象進行分析研究。
(3)工程應用類論文。該類題目直接來源于工程領域實際問題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可綜合運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應用性研究。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研究的命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實驗方案合理,數據翔實準確,分析過程嚴謹。研究成果能解決特定工程實際問題,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
(4)工程項目管理類論文。該類論文的主要內容是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工程任務,可以研究專業領域的各職能管理問題,也可以涉及專業領域的各方面技術管理問題等。能夠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研究的工程管理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工程項目管理問題研究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實地調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資料和數據來源可信,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并具可執行性。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進行著教育改革.與以往不同,這次教育改革的重點已經從制度和政策層面轉向了課程層面.發達國家把課程改革作為戰略措施加以推行,試圖通過課程改革來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質量,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體育學科也不再僅僅被認為是一項生物改造過程,更多的教育家希望通過體育這項基于人類最本能性活動的、濃縮各種社會現象的教學活動,為培養一代旨在準確認識世界,并創造新的世界的人才服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體育理論和實踐.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學校體育理論和實踐重新受到關注,使我國的學校體育課程理論從長期的蘇聯式走向更加豐富、全面,促進了學校體育課程的發展.通過轉變教育觀念、調整學科內容、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求得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平衡,尋求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的“范式”轉變,這種轉變也是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
1 研究的動因及理論依據
1.1研究的動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等院校設置的結構布局也在調整變化,為了滿足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廣大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一批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應運而生,這些院校大多由過去的專科學校升格而來.據資料統計,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共有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701所,其中新升格本科院校198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28%.湖南省有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8所,其中新升格本科院校16所,占湖南省普通本科院校的57.1%.從比例上講,新升格本科院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
新升格本科院校由于長期從事專科教育,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升格前的課程指導思想、培養目標都有明顯不同.在指導思想上如何準確定位,實行怎樣的體育課程才能滿足新升格本科院校發展的要求,盡快適應本科教育的需要,達到教育部對高等院校設置布局的目標要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由專科學校向本科學校的轉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2研究的理論依據
1999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指出:“面對新的形勢,由于主觀和客觀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后,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不能適應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因此,必須“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變課程過分強調學科體系、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及學生實際的狀況,抓緊建立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決定》對課程改革的要求,對于我們開展體育課程改革和創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 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現狀分析
教育部針對傳統教育的種種弊端,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觀念.然而,就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大學體育課程現狀而言,“健康第一”的思想,并未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
當前,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大學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是:
(1)教學指導思想混亂.對新升本科院校調研顯示:有42.8%的教師認為高校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應以“健康第一一”和“終身體育”為主,但是仍有26.3%的教師認為體育教育指導思想應該以“體質教育和技能教育”為主導,另有30.9%的教師認為體育教育指導思想應以“娛樂教育”為主.作為課程的具體執行者,教師在指導思想上存在觀念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必然會影響課程改革的方向性和成效.體育教學中出現的以強化素質訓練解釋為貫徹“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放羊式”教學解釋為尊重學生的個性,都是體育教師觀念偏差的表現.
(2)現行課程結構、項目設置與本科教育的定位與要求不夠協調.第一,學生以體育課學習為主,課外體育鍛煉基本上處于無序、無目標、無組織管理狀態.由于缺乏有效地管理和指導,學校和體育教師沒有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致使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隨機性大、效果較差.第二,體育知識結構單一,教材內容競技化依然嚴重.主要表現在體育課教學一味地強調運動項目的技術和身體素質以及運動技能的教與學,將體育教育停留在競技技術和身體素質教學這種簡單的知識結構中,缺少具有社會化、娛樂性和終身健身特點的課程項目.第三,缺乏“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有的學校還停留在“因人設課”的落后層面,而不是以學生需要為取向來開設課程,沒有轉到“人隨課變”的思想上來,沒有體現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沒有反映出教育全人化的價值取向.
這些問題,是需要我們從“健康第一”的角度出發,去思考、研究的現實問題.
3 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構想
3.1終身體育思想應作為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
新升格本科院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原來的課程指導思想不同.新升格本科院校課程指導思想需要重新審視,需要在課程改革上達到本科院校的要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由專科學校向本科學校的轉換.
對于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來說,首先必須在體育教育指導思想上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以什么樣的體育思想來指導體育課程,是擺在新升格本科院校面前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我們認為:終身體育思想應該作為湖南新升本科院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終身體育思想把學校體育的視角從關注學生的當前擴展到關注學生的未來,這種思想對新升本科院校的教育方法、內容、組織形式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2建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
新《綱要》明確提出:將課外體育、校外體育、運動訓練納入到體育課程中來,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一體化課程結構.目前,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在課程結構上,大多采取一年級開設以基本技術和身體素質為主的基礎課程,二年級開設選項課的模式,三、四年級的體育選修課只有少數學校開設.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運動訓練、校外拓展體育和體育俱樂部等均未納人到課程結構中來.有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和競賽偏少,基本沒有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課程局面.可見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的體育課程結構還是以單一的、不靈活的一種形式為主,與新《綱要》提出的“課內外一體化”結構還有很大的差距.
學生體質的增強,體育目標的實現,有賴于課內外一體化的實現.所以,應加強探索課外活動課程化的途徑,同時,必須加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實現課內外一體化,實現課程與終身體育接軌,使體育課程最大限度地適應社會發展對體育課程的需要,造就知識全面,對社會對未來適應性較強的合格公民.
3.3體育課程體系要體現“體育與增進健康”功能特點
通過調研、分析,結果表明:“體質教育”為主線的教學模式,目前在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體育課程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占據主導地位,而高綜合、多功能、“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學體系尚未在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確立和形成.因而,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應妥善解決好新觀念與舊體制之間“破與立”的因果問題.構建未來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體育課程體系必須充分體現“體育與增進健康”這一功能特點,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和激發大學生潛在創造力.
3.4體育課程設置要多樣化和合理化
體育課程內容選擇趨向多樣化和實用化,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改變“因人沒課”的落后層面,以學生需要為取向來開設課程,轉到“人隨課變”的思想上來.體育課程設置要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即健身性與文化性、選擇性與實效性、科學性與可接受性、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原則確定體育課程內容.通過拓展體育課程資源來更好地滿足學生在興趣、特長方面的不同需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
3.5體育課程要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態度和體育能力
《全民健身綱要》明確指出:“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的意識、技能和習慣”.終身體育包括終身從事體育運動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使學生畢業以后仍然能夠自覺的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和健康的身體娛樂.培養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愛好、獨立鍛煉身體的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這是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共同趨勢.因為體育課程與知識、情感和操作三個領域高度相關,而體育能力又包含了身體基本活動能力、運動能力,對體育的欣賞能力,自我鍛煉能力以及適應能力.同時也包含了大學生對外部環境的耐受能力,對未來社會工作的適應能力、競爭能力等綜合能力,等等.
對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意識、情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不能游離于體育運動實踐孤立的進行,要強調在發展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的過程中去培養從事體育運動的意識、情趣、習慣和能力,并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學校體育課程與學生發展要有一致性,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發展達到施教者與受教者的“同一”,使教育者的“供給”與教育對象的和國家社會的“要求”相一致,將“灌輸式”學校體育課程模式轉化為“需求式”學校體育課程模式.
3.6體育課程要育體與育心相結合
自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對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被突出的提了出來.在我們這樣一個獨生子女眾多的國度里,由于家庭教育的偏頗,孩子們大多自我中心傾向嚴重,不懂得尊重別人,不善于同別人共事合作,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素質低下.因而,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更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所以,要重視對學生自尊心、自信心、意志、品質精神、競爭與創新的意識及能力、團結協作與開拓進取的精神、自我控制與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等心理素質的培養.
3.7體育課程要與社會需要和主體需要相結合
目前,對于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較多的是關注學校本體和內部的問題與不足,而對于高校體育課程與社會體育的關系,學生在校內和畢業后體育延續性等問題研究較少.高校體育教學的任務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應通過體育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識和方法,滿足學生在校期間保持身體健康的需要,另一方面,還應根據高校學生不同的職業準備和絕大部分學生處于一生中最后學習階段的特點,充分認識并滿足學生終身鍛煉的需要,向學生提供他們感興趣且可選擇的課程學習內容,通過教學促使學生掌握一、兩項體育運動技能,最終使高校體育完成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短期效應與長期效應之間的接軌.因此,體育課程的改革,應實現高校體育課程與社會體育延續性對接,把社會需要和學生學生需要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成為具有正確的體育意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高素質人才,使學校體育在促進國民健康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使學生體育可持續發展.
3.8體育課程要為學生成功發展提供基礎和可能
成功是學校教育作用于學生,并通過學生的自身努力所達到的一種狀態.包括兩層涵義:一是主體體驗,二是社會評價.主體體驗指的是學生個性價值目標的體現,個體價值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實現個體潛能的過程;社會評價指的是社會價值目標的實現,是成功的社會屬性,反映了成功的價值和判斷,因此成功是主體實驗和社會評價相一致的狀態,也是學生發展的動力.學校體育課程要通過成功教育與訓練,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體悟能力和社會化程度,增強自信心和競爭意識,以適應復雜的社會的要求.
3.9體育課程要提高大學生的體育文化修養水平
畢業論文是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綜合考核,也是高等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本科層次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論文能使學生得到理論與實踐的綜合訓練,強化學生公安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畢業論文質量直接反映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水平。
一、公安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的現狀
目前,以我院為代表的公安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雖然在學院和教務主管部位的監管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但是各教學部門在實施畢業論文教學工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畢業論文受時間限制,教學質量不容樂觀。
學院各系部畢業論文工作通常開始于學生第七學期末,要求學生在寒假放假之前完成畢業論文選題、開題、資料查閱等工作。但是,這段時間也正是學生剛剛結束國家公務員考試并將進行各省公務員考試的關鍵時期。部分學生并未將主要精力用于畢業論文工作,而是忙于奔赴各地參加考試和聯系用人單位,勢必會影響畢業論文的文獻查閱、收集資料信息、設計研究方案和方法等的前期準備工作。畢業論文的主要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與畢業實習同時進行。雖然,學生五月初即可結束實習,返回學校,但此時距離畢業只有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而畢業論文工作包括的內容較多,研究型論文還需要準備實驗藥品,熟悉實驗場地與實驗設備,開展實驗研究工作,最后還要完成論文撰寫和答辯等環節。期間,有的學生仍要前往其他地區參加公務員考試,有的學生還要考慮畢業分配問題,等等。因此,學生真正投入論文工作的時間非常短暫,使畢業論文質量受到影響。
(二)教師精力投入有限,教學質量缺乏保障。
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的同時,還要承擔其他教學、科研和辦案工作,工作任務繁重,在畢業論文指導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有限。此外,有的青年教師參加工作時間較短,公安實戰經驗不足,指導實踐型畢業論文時自身能力不夠,使畢業論文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三)畢業論文過程管理不完善。
盡管各公安院校均有相應的畢業論文管理規定,但在實施細則方面卻不盡完善。學校對畢業論文環節的評價多注重論文格式、字數和查閱文獻數目等指標,在過程管理和論文本身質量等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從選題、收集資料、試驗(調研)、撰寫論文、修改、定稿到論文成績評定,沒有明確的標準和考核指標。與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評教、同行評價、督導專家評價等多主體質量評價相比,畢業論文監控措施并不健全。
二、公安院校本科畢業論文改革措施
在實施畢業論文改革時,應緊密結合學院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從教學計劃、管理體制、深化理念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
(一)根據專業特點適當調整教學計劃。
我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和造就政治業務素質高、實戰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公安專門人才。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教學時間上應當給予充分的保障。因此,論證新的教學計劃時,應將畢業論文工作時間規劃作為重點議題加以論證。我認為,可以結合刑偵、刑技等各專業特點,在教學計劃中,將專業課程授課計劃在學期安排方面適當提前,以便在第六個學期即可開展畢業論文的準備工作,給學生更多的畢業論文學習時間。第七學期可以適當安排專業選修課和公務員考試輔導培訓課程等,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及時補充畢業論文工作所需知識,又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備考。論文工作時間充足,學生才能得以兼顧,為畢業論文的質量提供時間條件上的保障。
(二)深化師生對畢業論文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指導教師和教務管理部門的關注度。
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關鍵在于提高院校教務管理部門和指導教師的重視程度,應該從理念上深化畢業論文的重要性。畢業論文工作是實現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畢業論文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必須在理念上引起重視和關注,從而在指導思想上保障畢業論文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強化過程管理。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日益增大,研究生培養條件也得到了逐步改善,研究生教育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卻存在諸多不不如人意之處,主要體現在工科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不足、論文水平不高、科研素質有限等方面。這些現象的形成與學校的招生、課程設置、科研環境,以及導師能力、學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但是,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質需要和內在要求,所以,高校應積極應對,加強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二、提升工科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幾大路徑
科研能力既屬于管理學的范疇也屬于教育學范疇。在質量管理領域以及教育領域,質量管理理念強調質量和效率,而教育理念強調如何定位教育。結合質量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來定義科研能力結構,將科研能力主要分為科研規劃能力、資料分析能力、科研實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等板塊構成。
本人結合自身所在的專業,對工科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路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在課程設置上增設科研方法訓練的內容
當前,很多高校工科院系碩士研究生課程的設置還只是限于傳統的理論課程,沒有專門針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開設專門的課程。對科研方法的掌握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必要途徑。教給研究生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培養研究生的科研意識和智慧,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點。在工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上,增設科研方法系列課程,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科研方法系列課程的開設,形式多樣,不拘泥于傳統的課程形式,可以通過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學校科研管理的老師、期刊編輯、圖書館館員等各領域專業人士開設各種專題講座,內容可以包含文獻綜述寫作、研究設計、課題申報書的撰寫、科學研究方法介紹、中英文專業文獻檢索等等。新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課程的同時,研究生通過查閱文獻,獨立選題,進行科研設計,嘗試撰寫各種面向研究生的課題申報書等系列科研方法課程的學習,為今后有效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2.加強對學生學位論文寫作的指導
論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生科研能力的高低。論文在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生訓練和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是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搜集和處理資料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綜合體現。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論文寫作,可以培養研究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所以學校要特別重視和加強對研究生論文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完成工作。
在初步確定選題的基礎上,導師應首先從文獻資料的搜集、文獻的閱讀、文獻的管理、利用等方面培養學生基本的科研能力;在掌握充足文獻的基礎上,進而指導學生進行論文框架的設計,論文的章節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邏輯聯系,應當在正式寫作之前,對章節布局進行大體設置,使之結構合理,以防止盲目寫作、偏離主題的現象發生;工科碩士研究生的實驗驗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導師應在實驗的設計、綜合處理與操作等方面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教會學生獨立開展實驗并正確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3.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科研實踐活動
鼓勵研究生參加學術研討會。研究生在校期間,如果能參加一次全省性、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并提交會議論文,對于研究生而言將是一次很好地鍛煉。參加學術研討會是開闊研究生學術視野,了解學科發展前沿,掌握最新專業知識的捷徑,導師應力所能及地為學生提供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會的機會。
鼓勵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日益成為高校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中的一項主導性活動,能發掘大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科研創新意識。導師應起到應有的指導性作用,帶領研究生積極參加挑戰杯項目,以提升其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行動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申報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為了鼓勵研究生學術創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很多高校都劃撥了專項經費成立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接受在校全日制二年級研究生和一年級研究生的申報。研究生通過學校創新基金項目的資助,可以大大提高科研創新的熱情,并借助這一平臺取得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關涉到整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步調的快慢,各個高校必須將培養具有較高科研素質人才的教育思路貫徹到研究生教育實踐的各個環節。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提出要從課程設置、導師指導力度、為研究生提供各種科研實踐的條件等多方面進行優化與整合,切實有效地推進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促進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以推動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學淵: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探究[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3).
[2]王淑翠,郭清,劉樂,孫鸝,李宇陽: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機制創新和實踐探索[J]. 醫學教育探索,2010(4).
[3]翁凌燕:淺談理工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J]. 中國電力教育,2009(9).
[4]阮利; 肖利民; 祝明發:研究型大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J].計算機教育,2010(13).
[5]孟萬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結構要素的調查研究及啟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01(11).
[6]章曉莉: 基于科研能力培養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07).
[8] 瞿海東, 陳慰浙: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結構及其差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01).
[9]王曉光,徐軍:工科研究生科研實驗能力評價數學模型[J]. 理 工 高 教 研 究,2006(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1-0133-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Based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NG Yan-ping, HAN Run-p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ostgraduate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indicated in this paper. This training mode of postgraduates is proposed and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is training mode that is applied to the postgraduates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at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is also summarized.
Key words: training mode for postgraduat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許多企業都面臨著缺乏高學歷應用型人才的現狀。當前,在高校研究生大面積擴招情況下,如何將研究生的培養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業務素質已成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傳統的研究生培養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強調學位論文的核心地位,研究生的專業素質和科研水平不高,于是許多高校都在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為研究生進行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利于激發其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提升。
1 工科研究生的培養現狀
研究生的培養有別于本科生,重點在于讓他們采用科學的方法和創新性的技術手段,解決應用性問題,并促使他們深入思考,最終達到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目前在我國工科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研究生的課題研究不接觸工程實際,與國外相比,研究生的課題研究只是簡單移植、簡單分析、簡單延伸和簡單推理。下面主要從研究生培養過程來分析存在的幾個問題。
1.1專業知識不扎實,創新意識不夠
隨著社會的發展,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考研在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變成了很多本科生的第一選擇。這樣就造成本科生在最后專業課學習階段花費很大的精力復習考研,專業課的學習受到影響,到研究生階段需要融會貫通解決實際問題時,需回過頭來補習以前的專業知識。另外大部分研究生是抱著理想和對專業的熱愛進入到研究生階段的,但有一部分研究生是為拿到碩士文憑將來好就業的目的而來,他們的學習態度影響其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事,是一個貫穿整個教育階段的事情,研究生階段主要是將研究生的培養和社會需求結合在一起,加強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對此進行提升。
1.2傳統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的脫節
過去傳統工科研究生的就業以充實高校、科研院所為主。現在研究生的主要就業單位是各種生產企業,以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傳統工科研究生的課題理論性較強,以理論研究、模擬仿真偏多,缺乏實踐檢驗,在工程素養培養方面存在不足。有的研究生課程不能反映出學科的發展,有的甚至只是重復和延續本科實驗教學內容,造成實踐環節的內容和形式滯后于學科的發展。對工科研究生的考核指標又過于強調學位論文的核心地位,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激勵和引導。
1.3工科研究生實踐環境建設不夠
隨著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擴招,國家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是增加的投入中真正用于研究生的教育非常有限。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實驗平臺建設有其特殊性、專業性和前沿性,需要的經費會比本科教學更大。目前研究生教育經常面臨實驗室緊張、實驗設備短缺和經費不足,限制了工科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一部分研究生沒有條件直接參與實際研究,只能在實驗室從事虛擬研究。
2校企合作的意義和合作企業的選取
加強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工科研究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工科研究生培養急需解決的問題。在高校自身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引入校企合作,可以彌補工科研究生教育經費短缺、實驗設備不足、研究課題脫離工程實際的問題。利用高校的人力資源資和企業的物力資源,將工科研究生的培養從學校實驗室轉移到企業研發的第一線,通過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來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合作企業的選取很重要。企業追求經濟效益,而工科研究生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可以在企業進行生產實踐與科研訓練,如何平衡和把握好這些因數就顯得非常重要。首先,企業要有很好的企業文化,企業領導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識、注重研發,愿意為社會輸送人才,只有與學校有趨同價值的企業才能長期合作。其次,企業應該具有行業的代表性,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有承擔相應技術研發和科學研究項目的經歷。最后,高校應該在多方面積極配合企業,支持工科研究生到生產實際中去,幫助企業提升產品的升級換代,將相關的發明專利轉讓給企業,變成真正的生產力。
總之,只有實現真正的校企合作,才能培養出社會經濟發展急需要的工科應用型人才,才能在工科研究生培養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才能提高整個社會的自主創新能力。
3工科研究生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3.1校企合作共建實踐基地
高校應該選取擁有較多項目,符合自身專業特點的企業作為實踐基地。高校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候選單位的實地考察,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實踐基地建設規劃,既要考慮到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和熱情,也要考慮到工科研究生到企業能否適應。高校要考慮課題是否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企業也要提出明確的需求,只有明確了這些,才能夠達到校企合作共建實踐基地的目的。
3.2校企合作共建工科研究生理論課程教學體系
企業應該參與到工科研究生理論教學體系的建設中來,這樣高校可以在研究生入學后的第一年對研究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為企業實踐做準備。尤其,要考慮到每位研究生的不同特點和專業背景,要盡量因人而異地設計一個較好的理論研究方向,從而保證工科研究生掌握扎實的相關理論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到企業的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3.3校企合作共建雙導師制度
在工科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中,要注重雙導師制度建設。積極鼓勵企業具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自由申報,由高校組織學術委員會進行評定,給予企業技術人員研究生導師資質。高校通過聘任實踐經驗豐富的一線工作人員參與到制定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中來,這樣研究生既能順利完成在校的理論學習,又能在企業里得到很好的工程實踐鍛煉。
3.4企業項目貫穿工科研究生的培養過程
根據企業正在進行的研發項目或者承擔的省部級科研項目,進行研究生的課題設計,在課題設計中要考慮先進性和應用性。在研究生的選課過程中要考慮到課題需要,把課程的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使研究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業的項目中,縮短磨合時間。并且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創新成果不僅能夠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還可以將創新成果反映到學術領域,將研究生培養和企業生產需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4校企合作培養工科研究生的效果
北京服裝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在校企合作培養研究生方面經過近3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院跟中紡機電研究所和北京迪安帝自動化有限公司簽訂了研究生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協議書。數名研究生的課題在培養基地已經完成,他們參與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篇,EI檢索3篇。合作企業為每位研究生配備了校外導師,所有研究生都有各自獨立的項目研究方向,研究生的研究緊密圍繞企業技術難點展開,經過理論分析、實驗測試、新產品開發等一系列研究過程的鍛煉,不僅滿足企業技術創新的要求,也為研究生論文提供了所需素材。參加了校企合作培養的研究生都認為這些課題的實用性強、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效果好,這些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受到了答辯委員會專家的高度評價。這些研究生就業競爭力強,有的直接進入培養基地企業工作,有的進入京內國內外知名企業,有的考上博士。
參考文獻:
[1] 邸明偉,張大偉,劉海英.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5(7).
一、阻礙地方院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
1.研究生課程設置
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單位大部分都是利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公共學位課、專業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學位課的學習,用剩余一年半的時間完成畢業論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歷來是重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部分地方院校基礎學科授課時數達到45%以上,專業學位課程只占35%~45%,而且大多數專業課程缺乏與實踐結合的教學環節。
2.研究生導師存在的問題
導師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最關鍵的外部因素,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直接受導師素質的影響。研究生導師只有站在學科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科技發展動態,才能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研究生。近幾年隨著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致使導師隊伍嚴重缺乏。一些普通院校降低了研究生導師隊伍的門檻。另外,個別研究生導師的科研項目偏少,科研經費明顯不足,導致很多學生并沒有直接參加科研課題,只是紙上談兵,缺少真正進行科研的機會,不能將理論知識和科研實踐結合起來。也有個別導師雖然自身學術能力很強,但只顧忙于自己的社會活動和科研課題,對學生的培養缺乏責任心,對所帶的學生采取放任的方式。這樣必然會造成所培養的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研究生招生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數量以一定的速度增長。另外,我國研究生招生以考試為主,且只考數學、英語和政治。至于專業課,一些學校考題的重復率很高,并不是考查考生的研究能力。在面試階段由于時間有限很難判斷其研究能力,并且部分院校招生困難,生源不足,報考地方院校的往往是本校中等的學生或本三的學生。還有一些跨專業的考生只匆匆學習了很少兩門考研的專業課,基礎知識可想而知,根本沒有創新的基石。這樣的學生,其創新能力可想而知。
4.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的問題
在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國外多采用寬進嚴出,如美國博士生的淘汰率為30%~40%,日本大約為45%,而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和國外研究生教育正好相反,屬于“嚴進寬出”型,研究生學位答辯通過率在95%以上。[6]我國研究生在攻讀學位過程中都需經過“開題報告—中期考查—論文答辯”幾道關。對于不負責任的導師來講,這些過程明顯存在著“走過場”的問題。真正對論文質量進行公正評價的是盲審制度,但需盲審的研究生所占比例太小。一部分研究生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在寫作論文時根據能找到的資料盲目堆砌或四處剽竊別人的研究成果。有的干脆直接移用別人的論文,更有甚者直接高薪聘請“”代勞。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的創新能力。[7-9]
二、提高地方院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對策
1.調整和改進研究生課程
研究生教育應重視學生的個性,給學生發展個性提供足夠空間。要鼓勵和支持導師與研究生任課教學老師在創新意識培養方面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徑。為了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素質和能力,要根據專業的特點設置課程,設置的原則是基本體現基礎課程的前沿性和專業課程的適用性,增設跨學科課程,增加一些專題課程,以利于培養學生的探討、分析和研究能力。特別是鼓勵學生針對感興趣的內容自己備課、給同學講一次課,老師給予補充和更正。對部分有特殊才能和專長的研究生,培養計劃可適當改變,實行個性化培養和個性化處理。比如我專業開設了強化傳熱技術、化工設備流場仿真分析及應用、化工設備有限元分析及應用、化工設備現代設計、流體機械結構創新設計等課程,使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2.強化導師隊伍建設
研究生導師研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為此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是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關鍵。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能力,研究生指導教師的遴選和聘任要堅持標準,保證質量,嚴格控制研究生導師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導師必須有一定的科研經費,并要求導師在研究生的培養方案、課程選擇、培養過程等方面要特別重視,激發研究生掌握知識、提高素質、培養能力和為社會服務的熱情、科研欲望。采取措施激勵優秀導師脫穎而出,比如只要獲得國家級項目就直接被聘為研究生導師。同時,對研究生導師進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導師不能再擔任研究生導師。
3.改革研究生招生和質量管理方法
(1)改革研究生面試制度,加大研究生面試成績比例,延長面試時間,以重點選拔具有創新潛力的人才。
(2)為保證課程體系的完善和落實,在選用國內優秀教材的同時還要引進部分國外原版的優秀教材,對于我國研究生的培養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定期舉辦學術報告講座。在研究生課題進行過程中,研究生要定期向課題組匯報研究進展,所有研究生要參加并且提出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獲取他人工作的指導。
(4)為了保證評閱的公正性,所有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均采用盲審評閱。
4.建設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和實踐平臺
為不斷滿足新形勢下企業發展對技術創新、人才素質提高的要求,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變封閉式培養為產學研聯培養模式,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話動,我專業和河北陽煤正元化工集團、河北博宇節能設備有限公司、石家莊東方石油化工機械廠等企業簽訂了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和實踐平臺,為我校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中試研究、技術服務等工作提供便利條件。研究生要積極參與指導教師和學校的科研課題,成為導師的助手和研究合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讓研究生負責整個課題或子課題的實施,以便更好地激發科研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研究生論文結合這些企業的實際問題進行闡述,提高了研究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是研究生參加科研實踐鍛煉的一個很好的機會,為研究生建立了創新平臺,營造了創新氛圍,逐步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5.營造培養創新能力的氛圍
創新能力的提高、培養離不開必要的外部條件和良好的學術氛圍,鼓勵研究生多參加學術交流,建立研究生信息和學術交流論壇,舉辦各種形式的論壇、校內外專家學者的學術講座。設置優秀研究生論文獎、優秀學位論文獎等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開拓創新的課外科技活動,資助優秀碩士生參加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研究生在參加上述活動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將所學知識與實踐密切結合,這必然會使得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三、結語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直接影響到研究生以后的工作能力和對社會的貢獻。高校研究生培養如何改革創新以適應現代化經濟、科技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當前研究生教育所面臨的緊迫而重大的研究課題。各地應當從實際出發,努力探究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采取多種措施在各個方面促使地方院校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以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崔海亭,郭彥書.強化工程實際訓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2):13-15.
[2]彭培英,崔海亭,韋玉堂.以科研促教學 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8):14-16.
[3]夏登峰,江寧,劉宏建.淺談研究生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1,(5):146-147.
[4]錢存陽.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障礙與對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1):51-53.
[5]鄭冬梅,王悅.構建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5):146-148.
[6]李孝紅,崔文國,翁杰,等.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與改革[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0,11(4):76-79.
通過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我們看到中國現行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迫切需要進行改革。發達國家研究生教育的專業設置及其培養目標均緊密地結合生產和科技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這一問題,為了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了新的專業目錄。重新調整后的專業,有利于較寬口徑培養研究生,更加適應社會的需要,加強了學科建設,保持和發展了學科優勢和特色,保證和提高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本課題組以本校化學工業研究生的培養為例,積極探了一種新的培養模式。
一、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
研究生的培養教學方式是首要方面,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鼓勵研究生任課教師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改革,逐步推行研究型的教學方式。開設系列的研究型課程培訓班和前沿特色學術講座。構建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多樣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注重采用“互動式”“討論式”“研究式”“質疑式”教學方法。逐步形成“教研交融,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地位上,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的焦點由關注教師怎樣教轉到關注研究生怎樣學上來,使研究生對學習本身感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讓研究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的信息傳輸上,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溝通。在教學管理方式上,從以教師組織教學為主轉變為以研究生自我控制為主。
二、組建團隊和梯隊,變“單人指導”為“團隊指導”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為了更好地進行研究生指導工作,組建 “化工工藝”學科研究生指導團隊,吸收部分副教授和講師形成研究生培養梯隊。教授專業特長各有側重,集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形成年齡結構合理、特長優勢互補、專業知識強強聯合的團體,為研究生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爭取獲得科研獎勵,申請專利。
三、建立完善團隊研究生研討會制度
將研究生討論會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打破導師界限、年級界限和專業界限,由多位導師組成研究生指導團隊,共同公開組織定期研究生研討會。定期布置專人進行專題講座,報告要求做成PTT 格式,事先將演講稿用電子郵件發給所有與會人員,以便讓大家有準備地進行探討,交流心得體會,學習相關專業發展新動向。通過專題講座和研討,不僅使每一個研究生得到準備專題講座文稿、演講的鍛煉機會,還促進了研究生自主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的能力,開闊了研究生的視野,營造了啟迪智慧,提高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學術研究氛圍。
四、指導研究生參與教學工作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指導研究生參與本科生教學工作,如幫助導師批改作業、輔導質疑、實驗指導、輔導本科生畢業設計,積極承擔成教教學工作等。通過各教學環節的實際鍛煉,從而提高研究生系統學習的能力。
五、引導研究生發表高質量論文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反省不斷進步的過程, 學術總結也一樣,總結有利于及時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有利于對自己的計劃進行規劃,總結給了人努力工作的動力,培養了人思考的習慣,使工作更有效率,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引導研究生及時總結科研工作,對撰寫高質量論文,積極參加國際會議,向核心期刊投稿有極大的幫助。
六、加強培養過程管理,嚴把論文質量關
研究生論文選題嚴把關。注重研究生小論文和大論文選題的把關與指導。要求研究生從研一開始有目的地進行學習,由導師根據研究方向和科研項目提出一些研究題目,在滿足研究生培養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時,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對研究生論文選題進行有針對性、有特色的指導,以便促進研究生個性發展。要求研究生論文盡可能地保持連續性,突出專業特色,把握本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立足于較高的起點和學科發展的前沿,結合實際應用,使研究內容盡可能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加強研究生培養質量管理及監控制度建設,科學把握和堅持研究生培養質量標準;采取學位論文原始資料審核制度,確保學位論文的原創性和真實性;三年內爭取獲得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七、建立畢業生跟蹤制度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追求高質量的生活,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理解、和睦相處,人們追求事業上的成功,需要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際關系歸根結底是一種社會關系,在一定的程度上人際關系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對畢業研究生進行全程跟蹤調研,加強與畢業研究生的聯系,了解研究生畢業后的去向、工作現狀,對學校工作的建議與要求,以便及時調整后繼研究生的教學和培養。而且有利于研究生校友間的聯系與合作。
八、加強學術活動建設,促進研究生學術交流
沒有大環境的熏陶,沒有親身參與、親眼所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研究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精神是很難激發的。參與性的、面對面交流的效果遠非查閱文獻所能企及。實際參與、在交流會上發言,即是對一個人研究素養的鍛煉,也是對他本人的一種肯定。—個人獲得被承認的尊嚴。對于一個真正有心從事科研的人而言,獲得承認是個人最大的尊嚴。參與國家、國際級別的學術會議,同樣可以使學生發揮最大的創造力。因為,只有最新的、最前沿的、最有創見的研究才會被允許在會上交流、演講,過時、平庸的想法會被拒絕。另外,作為參會者,可以了解到別人目前這幾個月正在做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有什么階段性成果,進而反思自己的研究和別人的相比有何優缺點,是否已被別人證實過?支持研究生積極參加各類學術交流與創新活動,開展研究生學術沙龍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開展研究生國內訪學,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學術交流。
九、結束語
研究生的教育是大學本科教育的延續,存在著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研究生的教育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和改革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研究生教育規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在高校的管理和研究生的培養中擁有廣闊的應用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徐亞清.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協同分析與實證研究[D]. 河北工業大學 2009.
[2]余峰. 基于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 2009 .
[3]孟潔. 中國研究生招生制度變革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10 .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4-0152-02
一、引言
道路工程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和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在現代運輸體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公路交通建設正在由規模擴張型向規模與質量效益并重型轉變,國家日益重視交通特種材料的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組織開展了多項技術難題的科技攻關和研究團隊建設,在基礎理論研究和新材料開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對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所要求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技術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研究和工程技術人員。然而,由于缺乏先進的實踐教學模式和創新體制,限制了廣大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利于交通材料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作為工程科學技術的承載者,新的生產力的創造者,工科研究生創新與實踐素質的水平不僅制約著工科科學與技術的傳承與發展,還決定著工程實踐的開展乃至工業化進程的推M。同時,作為一門材料科學與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相結合的學科,其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成熟模式很少。因此,為了適應現代工程教育與建設的需要,本論文結合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特點,提出合理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方案,并根據長安大學材料學院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實踐經驗,推進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隊伍、管理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二、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首先從當代公路交通建設對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特性出發,研究創新型人才的特質與具體表現形式,依賴創新學、材料學理論,研究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特質,同時調查分析目前我省各高校道路交通領域研究生的創造能力表現,采用對比分析查找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與國際上先進國家相比在創新力上存在的差距,查找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研究人才培養模式上與國外的差異,從中研究分析研究生創新培養存在的問題。然后研究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的理念、教學機理,制定適合我校的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理念和教學機理,作為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廣和系統設計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
三、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現行實踐教學發展現狀
首先,在全國分別選取5所不同類型的兄弟院校,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以及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分析,依照工科研究生創新素質的構成要素、內在結構、要素間的交互作用機理以及其三要素驅動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出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創新素質發展現狀的評價指標體系。其次,依照設計出的評價指標體系、遵循量表設計的一般原則,設計出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素質發展現狀量表,并選取研究樣本進行測量。再次,依托測量數據,從整體視角和分類視角對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創新素質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總體把握。
四、實踐教學模式框架構建和系統設計
結合我校傳統專業特色與教學經驗,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在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建立包括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和工程實驗等不同能力層次,既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又接近交通運輸、土木建筑等工程實際的綜合實驗教學體系,設計實驗教學項目與教學大綱,實行因材施教。
為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建設的有效溝通與有機結合,聯合領域內具有優質資源的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集團組建聯合培養基地,建立以培養研究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培養高層次研發型、應用型人才為重點的研究生培養平臺。其中,“長安大學―青海交科院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已獲陜西省教育廳批準,成為陜西省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如圖1所示)。
并且,已建立嚴格的校外實踐管理細則。將負責人聽課制度,以任課教師考勤為基礎、負責人聽課為輔助、管理部門不定期抽查為重點、學生評課為補充的方式,構建考勤、聽課、查課、評課四位一體的教學檢查制度。要將教學檢查結果與學生評獎評優及中期考核等環節掛鉤、與教師考核評價掛鉤,督促學生與任課教師重視課堂教學環節。要按照學校及設站單位制定的文件要求加強研究生論文開題和中期考核工作,嚴格工作紀律,對未通過開題報告及中期考核者,提出學業預警,給予延期開題、補修、延期畢業等相應處理,不允許其進入研究生培養的下一階段。研究生院組織工作人員對研究生論文開題、中期考核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審核預警制度的執行情況。將進一步加大學位論文重復率檢測力度,對重復率超過15%的,研究生院將通報導師、約談學生并要求限期整改。還將進一步加大學位論文盲審比例,尤其加大未參加盲審的碩士學位論文的抽查力度。校外研究生培養平臺的建立,不僅能加快科技轉化,還將大幅提升我國交通領域高端科技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提高學生創新性綜合素質,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五、加強實驗室管理的軟件建設
根據材料學院實驗室建設現狀,制定或修訂《高等院校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室管理條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工作規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研究中心開放管理條例》等管理文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實驗教學人員、實驗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實驗人員考核、培訓辦法;儀器設備維護與管理制度;實驗操作基本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實驗室基本信息收集制度等。
六、Y語
通過研究與國際交通建設發展水平實質對等的、基于工程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方案和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的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實踐教學培養探索了新途徑。本文提出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特質與要求,為我校高等教育發展到新階段一切以學生為本、注重專業內涵建設、重視質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王偉,王殿君,申愛明,林順英,陳亞,代峰燕.基于CDIO人才培養模式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探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3(2):136-138.
[2]王振軍,李輝,俞鵬飛,陳華鑫.材料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新舉措[J].教育教學論壇,2016,(9):48-50.
[3]閆紹峰,廖國進,曾紅,王宏祥.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6):223-226.
[4]王斌.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以T大學為個案[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G646?搖 文獻標志碼:A?搖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1-0245-02
目前,作為高端技術人才的研究生的就業形勢逐漸嚴峻,但是對用人單位來說卻難以找到合適的高級人才。據調查,目前工廠、企業對高學歷人才專業素質滿意度很低,其中77%的企業、科研機構所急需的人才為專業知識與基本素質協調統一的抗壓及復合型人才。長期以來,我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大都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所做的課題與實際生產嚴重脫節,再加上資金缺乏等原因,造成了研究生實踐機會的缺乏,培養出的研究生滿足不了企業社會對人才的全面要求。基于以上考慮,我院立足學科優勢,探索研究生培養新模式,與企業構建產、學、研、用一體的校企聯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基地。培養基地的建立使研究生在與企業人員的近距離接觸、學習中,了解到行業內部最新、最專業的生產信息,熟悉了生產管理的經驗,極大地鍛煉了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創新及動手能力。同時對企業而言,通過與高校聯合建立研究生培養基地彌補了企業理論知識的不足。
一、在基地完成的實踐教學體系
建立校企聯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基地的最重要目的在于彌補我國傳統模式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不足。我院引入了“兩段式”教學和“雙導師”培養制度。所謂“兩段式”教學就是根據工科類專業研究生的特點,將研究生的培養過程分為理論知識學習和基地實踐培養兩個階段。“雙導師”制是在“兩段式”教學模式下,設立校內和企業兩個直接對專業研究生負責的導師。其中校內導師由本學院具有導師資格的老師擔任,主要對研究生在校期間理論知識的學習階段負責,并對學生課題研究中遇到的理論問題進行學術指導等。而企業導師則由相關企業中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經驗豐富的相關技術人員擔任,對研究生在培養基地中的實踐教學階段負責,同時對課題實踐中的工程技術問題給予指導并負責實踐場地、資金的提供。在校企共建的培養基地中,研究生的教學任務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1.基地的基本實踐技能教學環節:將研究生學習的課堂直接設在培養基地,由企業導師和其他相關技術人員講授基本操作技能、綜合操作技能、經驗知識等,鍛煉研究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為下一階段學生獨立開展實踐研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課題研究環節:研究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進入研究生學位論文課題的研究階段。企業導師主要參與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并對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工程技術等專業實踐問題給予指導;而校內導師則需要定期與學生、企業導師交流、溝通,隨時了解研究生課題中遇到的學術問題并給予指導。
3.在基地完成的其他教學活動:在專業研究生培養教學的各階段穿插引入多種教學活動作為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補充,如:專家講座、課題研討會等,在不斷提高專業研究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同時兼顧培養專業研究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組織管理協調能力,從而真正的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的新型復合人才。
二、企業提出論文選題
由于專業研究生在培養基地真正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因此研究課題也必然由企業根據自身實際生產中的科研攻關項目提出論文課題題目。研究生論文課題確定后,校企雙方根據課題對崗位技能的要求、企業用人標準及研究生所需的基本素質,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研究培養計劃及評價標準。在課程設置上,校企雙方根據市場發展及課題對人才的要求,在雙方充分調研協商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靈活多變的設置。除全體專業研究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外,每個研究生的課程培養體系應著力體現論文課題對崗位要求的一致性、靈活性、自我調節性。
三、在企業引入學術活動
1.定期聘請教授、學者及工作經驗豐富的專家舉辦學術報告、工作經驗交流會等。通過他們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感染研究生,并解答、指導研究生在實踐工作中遇到的理論技術問題。
2.每月召集研究生、企業導師及有關技術人員召開課題研討會,匯報課題研究進展、分享課題研究中的實踐經驗,針對研究生遇到的實踐問題進行集中研究。
3.基地每年舉辦一次學生科研成果展覽會,會上可以展示實物作品,也可以是PPT課件展示等多種形式,通過學生、企業導師投票的方式進行評優活動,對于評選出的優秀成果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四、基地的管理
1.學校與企業在互利的基礎上通過科研合作、成果共享的方式協商共建校企聯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基地,協商達成一致后,將具體方案上報有關部門審批。經批準后,校企雙方簽訂《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協議》,以明確高校與企業雙方在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及法律責任。
2.協議簽訂后培養基地正式掛牌成立,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并以基地建設和學生培養為紐帶,與企業合作完成技術攻關、生產工藝改進等科研項目。企業每年撥出一定的專項費用用于基地的建設、研究生培養、項目研究及其他學術科研活動。
3.由于現代企業生產中的科技攻關、技術研發等項目難度高、工作量大,研究生難以獨立完成,這就需要組織課題相近的研究生成立研究生課題小組。小組內成員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在交流會上研究生運用知識對自己的課題進行實際案例分析展示,分享各自經驗,培養學生探索創新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嚴格研究生考勤和課題進展的檢查制度,除研究生校企導師主要負責外,基地管理委員會每月委派專門人員對研究生的工作進展進行審查,對于檢查不合格的研究生應做出通報批評、責令延期等處罰。
我院通過與企業聯合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改變了我國傳統模式對研究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的不足。在基地教學體系建設中,構建企業文化學習、基地基本實踐技能教學及研究生學位論文課題研究三個基本教學環節,并穿插引入學術講座、技術講座、實踐創新大賽等多種教學活動,在重點提高研究生解決實際問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文冠華,姜文忠,陳宏量.抓好專業實踐環節確保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8):1-4.
1.培養模式不利于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
專業碩士要求畢業后能夠承擔生產、研發、技術服務等的一線工作,與傳統的純學術上的研究生教育相比,高校在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培養上更著重于聯合企業生產研發的實踐環節的培養。因此,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就要求增多實踐實習類教學。以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為例,他們有一部分時間是在工廠或企業中度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必然會減少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時間和能力。
2.高校對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課程重視不夠
目前高校雖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但課程主要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及內容,學生只能學到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缺乏基礎載體,對于給定的研究對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還是無從知曉。而且,高校在專業碩士實踐教學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方面結合得還不夠,學生不能很好地將實踐成果如實驗數據等歸納整理到科技論文中去。
3.學生寫作能力差,主動性不強
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寫作水平較低,面對科技論文感到壓力很大,往往帶著強烈的排斥情緒去完成寫作,更提不上主動地開展科學問題研究。不少研究生對科技論文、研究報告甚至畢業設計都采取應付的態度,缺乏創新思維和能力。學生還存在實踐過程中不知如何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不能很好地閱讀和理解英文文獻等問題。
4.缺乏提高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活動
進行科技論文的創作,需要大量的寫作經驗和素材。科技論文寫作活動的開展,如開放高水平科研平臺資源,開展交叉學科學術交流,定期開展課題組科研報告,邀請有經驗的老師和同學做學術交流等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能夠鍛煉學生快速有效地獲取并分析科研資源和綜合運用科研知識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這方面的培養主要停留在理論課程方面,缺乏提高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活動。
二、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其知識構成既要專業又要全面。加強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充實學生的專業知識,也有助于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語言組織和總結歸納能力的提高。筆者從專業碩士的特點入手,針對這個新生的研究生群體探索和歸納了如下幾點提高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舉措:
1.提高高校對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的重視
首先,我國現有的針對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教學體系還不夠完善,高校各級領導和老師應從制度上重視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采取靈活實用的教學方法,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管理和監督機制來保證論文寫作質量。其次,我國目前研究生教育實行導師制,導師在提高研究生論文寫作水平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為此,各高校需要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打造優秀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增強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使命感,聘請具有豐富寫作經驗的老師授課。最后,高校應重視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教學,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建設國際化的課程體系,設置合理的課程結構,注重寫作課程的專業性和實用性。
2.優化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
傳統的科技論文寫作教學主要在理論層面,對于專業碩士而言,可以通過結合寫作理論課和寫作實踐課來達到優化寫作教學的目的。在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中,除了向學生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內容、要求和創作思路外,還應做到:(1)向學生介紹和演示常用的論文檢索方法。例如對材料工程碩士而言,要使學生學會利用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ISIWebofScience、EIVillage、Springer、Elsevier和Google學術搜索等檢索資源查詢文獻。(2)向學生介紹不同研究方向的中英文專業詞匯和關鍵詞,以利于學生檢索和閱讀文獻。(3)教會學生使用Excel、Origin等數據處理軟件,現場演示,增加學生學習的好奇感和積極性,讓學生學會軟件的實際操作。(4)舉例說明寫作過程,在學生心中確立參照,激發其寫作的動力。(5)實時以作業強化學生對課程的理解,進行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以撰寫綜述類論文的方式對學生的課程掌握程度進行考查。
3.建設科研平臺、舉辦科研活動
科研平臺和科研活動是提高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有力手段。為此,各高校應注重科研平臺的建設,如開設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成立專項創新基金用于學生科技立項及科學研究,讓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參與科學實驗,以及通過校企結合和科研孵化搭建研究生科技創新平臺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技論文寫作條件。學生在各種科研平臺的有力推動下可以將其科研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并結合項目內容撰寫科技論文。同時,高校應注重創造有利于學生科技發展的學術研討氛圍,利用科研活動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強化研究生課外訓練,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學術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科研競賽等,使學生掌握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科研動態,充實專業知識。此外,高校應完善研究生創新激勵機制,可設立科研基金對研究生科技論文等科研成果給予獎勵,轉化研究生科技創新成果,提高學生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4.聯合實踐教學與科技論文寫作教學
科研實驗和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的開展能夠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旨在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實踐活動,把課內教學、課外科學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較快地承擔起企業生產研發和技術服務等的實際一線工作,這就要求其培養模式中實踐教學的比例要高于傳統的研究生教學。針對專業碩士的這一特點,應強化學生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系統地構建聯合專業碩士實踐教學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來提高專業碩士科技創新能力的內容和實現方法。首先,需要學校重充分利用現有實踐教學資源,結合國內外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成功經驗,及時解決實踐教學中暴露的問題,利用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來推動研究生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其次,需要強化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理解,增強研究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能用科技論文的創作思維去進行科研實踐活動,也能將實踐中的收獲運用到科技論文的創作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校目前和重慶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有十六名材料工程碩士,學校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培養模式上實行校內和企業雙導師制,已與華益機械鑄造有限責任公司、招商局鋁業(重慶)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永紅機械公司、成量集團有限公司、都江堰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協議。課程體系上,學校為突出專業碩士特色,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群,開設有材料成型、粉末冶金、微納米材料與器件和薄膜材料四個研究方向。學校還實施專項基金,設立“材料工程研究生創新基金”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科研。既利用現有實驗室條件,組織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基于以上優勢并通過研究生的寫作課程教學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我校專業碩士近兩年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了科技論文十余篇,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