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8 01:14: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農產品調查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近年來,隨著農產品品牌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在各職能部門的積極協助下,我市出現了一批農產品品牌商標,如××、××、××牌茶葉、“××”食用菌、“××”鯽魚、“××”粉絲、“××”糕點、“××”板鴨等。這些品牌商標大大提升了對應農副產品的價值。
××山藥是××市的傳統特色產品,有___多年的歷史。過去,由于沒有自己的品牌,××山藥雖說品質優良,但銷售范圍僅限于當地市場,種植面積不到____畝,價格不過每公斤_元。____年,在××市工商局和××市工商局的幫助下,××市××山藥產業開發中心為××山藥成功注冊了“××”商標,并引導該中心加強優良品種選育,進一步改進種植技術,走“公司+商標+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不斷擴大山藥種植面積,提高山藥品質。目前,××市××山藥產業開發中心建立了____畝優質山藥基地_個,____畝優質山藥基地__個,全市優質山藥種植面積已擴大到_萬畝,涉及__個鄉鎮共_____家農戶,總產量達到____萬公斤,價格上升到每公斤__元,仍然供不應求。與____年相比,種植面積翻了兩番,產值翻了_番,農民畝種山藥純收入也翻了兩番,××全市各山區鄉鎮都在圍繞著山藥來做好“一村一品”。山藥產業的經濟效益已居瑞昌各農業支柱之首,也成為農民致富的首選產業。山藥遠銷某省、某省、武漢等十多個省市,并進入韓國、日本超市,成了山溝里飛出的金鳳凰。____年_月,××市工商局指導××市山藥產業協會申請注冊“××山藥”證明商標,并幫助制定了《“××山藥”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____年_月拿到了注冊證,進一步加強了對“××山藥”證明商標的保護。
××縣××烏雞產業化合作社,已有養殖戶___戶,年產烏雞_萬只,產量_萬公斤,產值___萬元。普通土雞市場價一般為每公斤__元-__元,而××烏雞每公斤可以賣到__元-__元,該商標的價值仍在不斷升值,目前帶動了××鄉__%的農民養殖戶從中得到明顯效益。××西瓜協會的××西瓜,可以賣到每公斤_元-_。_元,而普通西瓜市場價只有每公斤_元-_。_元,“××西瓜”商標的價值前景被看好,目前進行了連鎖經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種植網絡,現有種植農戶____戶,面積____余畝,產量__萬公斤,產值__萬元,給當地農戶帶來了規模效益。
市工商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山藥、××的“××烏雞”、“××西瓜”就是農產品品牌價值的最好例證,只有走品牌之路,農副產品才能體現它的市場價值。
___件商標處于閑置狀態
市工商局商廣科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擁有注冊商標____件,農產品注冊商標___件,約占全市注冊商標總量的__%,其中___件商標在正常使用,肉、魚、家禽類別上的有___件;茶葉、米、谷類制品、淀粉制品類別上的有___件;活的動物、新鮮水果和蔬菜類別的有__件;其余___件處于閑置狀態。地理標志商標只有“××山藥”一個證明商標。我市農民申報的集體商標“××”(水果類)已于____年_月取得商標專用權,成為我市第一件集體商標。
據了解,我市目前正在受理中的特色農產品商標有___件,其中“××云霧茶”證明商標____年_月申請,由于××市一家茶葉公司曾注冊了一個名為“××”的商標,其提出異議,造成我市“××云霧茶”商標,至今未獲取商標注冊證書。“××”鯽魚證明商標____年__月申請,____年由于無顯著地域和人文因素被駁回。目前,工商部門正準備通過其他方法申報。
對于閑置的農產品商標,工商部門將逐件進行分析,提出具體導向性意見,多渠道公布全市閑置商標的詳細資料,搭建一個便捷的交易通道,讓閑置商標資源在品牌建設中二次使用,盤活閑置商標。
多方聯動樹立品牌意識
雖然地理標志保護和商標注冊對于農產品可以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但目前農產品在地理標志保護和商標注冊使用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品牌興農戰略意識淡薄。一些企業對品牌興農認識不夠,常常僅從眼前利益出發,忽視農產品商標品牌的創建與保護工作,農業創品牌步伐不快。
二、農副產品業主法律意識不強,商標的使用不規范。我市的一些涉農企業和農戶法律意識不強,在商標的使用上較隨意。注冊商標自行改變注冊人名義、地址,自行改變注冊商標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近年來,我縣圍繞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漁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向,把加快發展漁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發展效益漁農業的重點突破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深化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改投入力度,促進了漁農產品加工業的迅猛發展,已發展成為全縣的重要支柱產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㈠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截止2011年底,全縣擁有各類漁農產品加工企業100余家,其中水產品加工企業90余家,純農產品加工企業10余家。水產品加工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定的產業特色和規模,行業整體水平明顯提高。2011年水產品加工量6.4萬噸,實現工業產值77600萬元,占全縣工業總量的28.2%。純農產品加工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11年實現產值200萬元。
㈡企業實力不斷增強
近幾年來,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加強企業管理,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裝備、工藝和技術水平,使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到2011年底,全縣現有100余家漁農水產品加工企業中,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企業4家,年產值1000-5000萬元之間的企業7家,500-1000萬元之間的企業6家。目前,有1家企業被列入省"五個一批"企業,1家企業列入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企業列入縣重點骨干企業。擁有外貿自營出口權企業17家,其中水產有限公司和水產公司獲得美國FDA認證,另有8家企業獲得韓日注冊。
㈢產品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
為適應市場和消費者多樣化的需要,水產品加工從傳統的凍、活鮮、干品逐步向小包裝、熟制品等精深加工轉化,開發了蟹肉罐頭、魚糜等精加工水產食品,全縣基本形成了凍小黃魚、凍蝦仁、凍切割蟹、方頭魚、蟹肉罐頭等品種繁多的水產品系列,產品檔次和質量不斷提升,使水產品逐步擺脫了產品結構單一的格局。純農產品加工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技術含量不斷增加。加工的產品主要有銀杏、茶葉、桂花、花生、柃木、粉絲、香干、硬糕等產品,為純農產品加工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㈣國內外市場不斷拓展
目前,全縣漁農產品外銷市場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及美國、歐盟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1年實現出口商品供貨額39000萬元,占全縣出口創匯總額的63.9%。內銷市場也不斷拓展,產品遍及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城市和周邊其他地區。
我縣漁農產品加工業雖然有了較大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我縣漁農產品加工業技術相對薄弱,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全縣100余家漁農產品加工業中,除等少數企業外,多數都是規模以下企業,加工設備簡單,工藝技術落后,產品結構單一,精深加工水平低,高附加值和品牌產品少,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二是規劃和調控力度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多,行業無序競爭現象較為突出。由于多數企業仍以漁農產品初級加工為主,產品結構類同,為爭奪市場,企業間互相壓價,導致效益低下。
三是加工原料不足,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的正常運行。由于漁業資源逐步衰退、農產品加工原料季節性生產等原因,造成漁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原料難以保證,導致企業開工不足。尤其是純農產品加工企業,由于農產品規模化生產程度低,總量偏小,受加工原料制約更加明顯。
四是企業自有資金不足,融資難度較大。我縣漁農產品加工企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剛完成經營初期的資本積累,在進行廠房、設備等改造后,流動資金普遍不足,資金周轉困難,影響了企業的規模擴展。
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重點
全縣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加強漁農產品質量監控和檢測體系建設,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大力扶持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進漁農業產業化進程,把我縣漁農產品加工業建成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為全縣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㈠水產品加工業。在鞏固經濟魚類傳統加工優勢的同時,重點要突破水產品精深加工。一是利用入世后通過引進國外水產品加工的先進設備,努力提高經濟魚類的精深加工水平,開發生產小包裝風味食品。二是加快低值水產品的加工增值。要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低值水產品資源,眼睛向內,著重開發海鮮速食產品系列,如魚肉丸子、美味魚排、魚醬、魚香腸等,打出自己的品牌,爭取進入超市銷售,以提高其附加值。三是加大海洋藥物開發力度。加強與海洋研究所、高等院校、食品研究單位等科研院所聯絡,綜合開發利用各類水產品,研制抗癌、抗衰老、益智保健等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海洋藥物產品。四是全面啟動貝類凈化項目。突破貝類凈化中性試驗技術難點,發揮我縣灘涂面積廣、宜養貝類品種多的優勢,抓住國際市場對凈化貝類需求旺的契機,努力培植,使我縣成為全省最大的凈化貝類出口基地。
㈡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我縣具有海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農產品物種資源條件,擁有為數不少的區域特色農產品,但目前部分特色農產品生產規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低,缺乏龍頭企業,市場競爭力弱,存在進行產業化開發的較大潛力。根據目前市場上對特色農產品的需求狀況,發揮區域優勢,重點發展銀杏食品、有機茶、獐系列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加工。
㈢飼料加工業。隨著水產養殖業和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為飼料加工業提供了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在"十五"期間,重點扶持1-2家飼料加工企業,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低值魚類和貝殼類廢棄物,開發富含鈣質、動物蛋白的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形成規模,創立品牌。在滿足我縣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和畜禽養殖業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外地市場。
三、加快發展漁農產品加工業的對策建議
㈠培育龍頭企業,提高行業整體實力。
以漁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為重點的龍頭企業對延長產業鏈,提高漁農產品附加值,抗御市場風險,增加市場競爭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針對我縣實際,要制訂并落實鼓勵扶持漁農產品生產加工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對一些產品有特色、科技含量高、有發展前途的加工營銷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培植其上規模、上層次,不斷增強龍頭企業科技開發能力、加工增值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漁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盡快提高漁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水平,擴大漁農產品的生產規模。
同時,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在境外建立生產加工基地、原料基地,開展"兩頭在外"業務,推動我縣漁農產品加工業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
㈡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升產業技術發展水平。
要提高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效益,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以漁農產品初加工為主的產品結構,依靠科學技術,實現產品升級換代。一是要加大技改投入。支持和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產品的開發和設備、工藝的引進和更新上,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加速與國際接軌,提高加工能力。二是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合資,充分他們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引進他們的科研成果,開發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新產品,進一步提高漁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和綜合經濟效益。三是建立和完善漁農產品加工質量監測體系。要抓緊建設全縣漁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站和基地、加工、流通漁農產品自我監控體系,對漁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實行有效的全程控制。四是加快品牌建設,積極引導企業按國際、國內的標準化要求推行產品質量認證和創名牌工作,提高我縣漁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
㈢重視行業協會建設,增強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我國入世后,企業經營必須按國際通行做法運作,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擴大協會職能,是經濟運行的必然趨勢。在進一步強化水產協會職能的同時,建立農產品行業協會,完善和發揮協會在信息服務、市場營銷、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強同行業間的溝通和協作更好規范行業行為,避免無序競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市場信息、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傳遞,有利于企業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改進產品質量管理,推動產品升級換代,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還可集中向上級反映企業的困難和問題,爭取上級重視和扶持。
㈣合理布局,營造區域性產業發展優勢。
二、各級政府對國家級貧困縣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建設的扶持政策,扶持項目的實施效果:
幾年來,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國家級貧困縣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建設的政策,但對于我們縣來講,光給政策是不夠的,因為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緩慢,資金籌措十分困難,有限的財政資金保吃飯都相當困難,搞建設就無從談起。20xx年,通過我們申請省發改委對我縣橋南蘋果批發市場給予50萬元的資助,但杯水車薪,根本不解決問題,所以談不到實際效果。
近幾年來,隨著縣委、縣政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1+5”工程的逐步實施,以開發本地資源為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并初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依靠龍頭企業帶動農民進入市場,使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經營機制。但由于龍頭企業的龍頭效應不強,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的協調機制還不完善,產業化經營的一些環節還處于游離狀態,龍頭企業尚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龍頭”。
(一)有龍頭企業,但規模小,“龍頭”功能不強。僅從產值來看,如果把我縣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龍頭企業,全縣目前已發展到174家,形成了竹木制品、葛食品、肉類食品、茶葉等幾大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年這些企業實現產值7億多元。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業發展迅速,產值100萬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業已達1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業已發展4家,新上了“竹鄉”、“慶發”、“凌氏”三家企業;茶葉加工企業發展緩慢,目前全縣有一定影響的茶葉加工企業有4家,注重品牌建設的新上企業有鸕鶿渡鎮的金山茶廠,另外3家分別為雪峰山茶廠、天問茶廠和仙圣山茶廠;肉類食品加工企業仍以“臘大哥”、“牛魔王”、“桃花江土雞”為代表;糧食加工企業有品牌影響的有“貢民”米業和修山面業公司。雖然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數量大,但企業個體規模小,產品類同,作為龍頭企業所應具備的引導生產的導向功能、占領市場的拓展功能、加工增值的開發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務功能、聯結農戶的帶動功能均不強。
(二)有品牌,但品牌效應不明顯。目前,全縣共有5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注冊了產品商標,并打造出了系列農產品品牌,如“春秋”涼席、“探坦”葛食品系列、“竹鄉”葛食品系列、“貢民”米業、“犇騰”牛肉系列、“臘大哥”中豬系列,“鄉里紅”粉絲、“美人窩”茶葉、“桃花江”土雞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犇騰”牛肉系列開發了30多個品種,被國家內貿局授予“中國肉類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涼席獲得了2002年湖南第四屆農博會金獎;羅家坪竹膠板廠的“新花”牌竹膠板被評為省級名牌;南方國立陽光木業生產的“華春”牌產品獲得了中國環保產品標志認證。同時,一些企業為做強品牌,積極與科研機構和院校聯姻,聘請技術人才,加大產品科技含量,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擴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桃花江葛食品有限公司高薪聘請2名教授,年薪達7萬元,與湖南農大、天津營養研究院進行了聯姻,保證了產品質量和生產的穩定,提升了品牌形象。雖然我縣農產品品牌多,但我縣的這些品牌大部分只在縣內或市內有一定名氣,市外或省外的知名度不高,主要是由于生產規模小,精深加工不夠,品牌宣傳受資金的制約,因而仍未打造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影響的品牌。
(三)有基地,但缺乏穩定性和規范性。我縣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橋、灰山港、浮邱山等為主的優質商品糧基地10萬余畝,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為主的葛基地5000畝,優質茶葉基地400多畝,竹資源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縣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與這些基地農民結成了利益聯結關系,如“貢民”米業去年與農戶簽定8000畝優質稻收購合同,其中80%已兌現;桃花江葛食品有限公司去年10月實現資產重組后,今年與基地30戶農戶簽訂了300畝葛根收購協議;金山茶廠“美人窩”茶葉建設了100畝規范化栽培良種茶園;雪峰山茶廠形成了200畝優質茶園;“牛魔王”投入30多萬元用于更新品種、提供種牛等基地建設,與栗山河、乍埠等10多個鄉鎮、200多戶農戶簽訂了1000多頭牛的收購訂單。但總體來看,企業與基地農戶的聯結缺乏穩定合理的有效機制,基地與企業沒有形成穩定的農產品供求關系,雙方義務和權利不明確或無規范措施,有單方面違約或毀約現象,如去年發展優質水稻訂單農業6萬畝,收購時,優質稻市場價高于合同收購價,一部分農民便將稻谷賣給糧販子。特別是作為我縣“1+5”工程重要產業鏈的葛產業、中豬產業、土雞產業和薯企業,企業與基地的聯結和合作顯得十分松散,如灰山港葛食品廠前兩年由于從農民手中收購的葛根利用率低,品種達不到要求,造成一方面葛根賣不出,另一方面葛食品廠收購原材料困難,企業和農戶均未獲取較大的利益。
(四)有市場,但市場份額小。一方面,我縣農產品具有“桃花江”這一大品牌效應,又適應市場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可挖;另一方面,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外地設立了近300個銷售窗口,建設了一支近600人的專業銷售隊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場網絡,部分農產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有的農產品加工品還打入了國際市場,如“春秋”牌涼席在浙江、長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熱銷,在一般涼席僅為90元的情況下,這一涼席銷售價達到每床200元以上,該廠產品去年還出口到東南亞和韓國等一些國家,今年出口的訂單已占該廠產量的一半,達7500床;“牛魔王”建立了企業網站,通過在互聯網上產品信息,收到了阿聯酉等一些阿拉伯國家每月訂購10噸產品的訂單。但由于我縣農產品加工規模小,有市場而無產品,加上精深加工企業少,加工粗糙,附加值不高,在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難以取得大的市場份額,如葛產業的龍頭企業桃花江葛食品有限公司也只在安徽、北京、山東和省內的長沙占有一些市場;“春秋”涼席的出口也是以廣西的一家企業為中介,而不是直接占領國際市場;“牛魔王”收到的產品出口訂單,由于實際加工能力有限而保證不了客戶的訂購需求。
問題:內困外擾的組合
目前,發展水平低、規模小、產品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裝備落后、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已成為阻礙我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的“瓶頸”。導致這種局面,既有企業自身內部因素的制約,又有外部環境的影響。
(一)缺乏發展的先進觀念,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削弱了全縣的整體競爭力。一方面有些投資者原始積累少,觀念保守,在投資方向上求取回報的心理十分迫切,注重收效快的項目,看到哪個項目賺錢快就向哪個項目投資,缺乏深入的市場調查和分析,造成重復建設。另一方面,政府考慮的重點是稅收,部門考慮的重點是利益,缺乏對行業的規范和管理,缺乏對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長遠性考慮,因而既使資源有優勢、市場有需求,但同類企業過多而且分散經營,個體規模偏小,反而削弱了全縣某一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為搞活企業,不少企業不惜以降低產品價格為代價,造成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最終步入惡性循環,如竹木膠板產業就是一個教訓深刻的例子。竹膠板在剛發展時,售價高的每立方米達到4000多元,去年降到2480元;木膠板從2001年的每張120元,降到去年的60多元。
(二)缺乏發展的融資渠道,限制了企業的規模擴大。目前,財政對龍頭企業投入和銀信部門對龍頭企業支持非常有限,特別是對企業啟動的各種扶持都非常小,尤其是很難爭取到作為主渠道的銀信部門的支持,加上企業自身吸納民間資本能力不強,投入主要是依靠企業的自身積累。由于缺乏對科技創新、擴大市場和基地建設的投入,企業生產規模難以擴大,企業檔次難以提升,不少企業仍停留在小打小鬧的基礎上。如“貢民”米業去年在接洽一浙江老板時,老板要求訂購每月4個火車皮的產品,但“貢民”米業生產設備仍是1992年的設備,加工能力達不到老板的要求,致使一大筆生意白白流失。由于資金的缺乏,大多數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遠小于設計生產能力,桃花江葛食品公司設計生產能力為5000噸,實際生產只有1500噸;牛魔王食品責任有限公司設計生產能力可創產值3000萬元,而去年實現產值僅120萬元;“春秋”涼席由于資金匱乏,規模小,年產值僅100多萬元,達不到一般納稅人的資格,產品在外地商場銷售時,每床涼席還需繳納28元的稅款,實際上造成了稅收流失到了縣外。
(三)缺乏發展的優秀人才,制約了企業的創新。企業的管理、科研、營銷等各個環節和領域,都需要優秀的人才作保障,而我縣的現實是大部分企業的投資者就是管理者、技術工和銷售員,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市場營運水平都非常低,制約了管理創新、工藝創新、科技創新和營銷手段的創新。桃花江葛食品有限公司資產重組前由于技術不過關,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生產的60噸葛奶被全部倒掉。我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在營銷方面就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營銷策劃人員,大都是老方法、老套路,在外面找市場靠關系,本縣消費靠“帶著感情”。
(四)缺乏發展的良好環境,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當前,我縣軟環境還存在部門收費過高、服務少、稅賦不公和企業周邊環境不優等問題。一些部門仍然存在重收費、輕服務的傾向,收費標準中就高不就低,企業負擔很重;一些地方的社會治安欠佳,社會閑蕩人員敲詐外地客商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水口山鄉就發生過社會閑蕩人員敲詐外地司機的事件;帶黑社會性質人員欺詐外地來桃辦廠的客商,或惡意到企業挑釁滋事;當地政府和社會治安機構未能依法維護企業和投資者的的合法權益,這些問題極壞地影響了桃江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投資者的創業熱情,動搖了創業者把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
建議:發展與提高并重
推動我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應立足我縣農業資源和企業現狀的實際,堅持以“發展與提高并重”為原則,對糧食、肉類及其他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以發展為主,對竹木產業、葛產業應以壯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檔次為主。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給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包括從資金、生產、技術、信息、銷售等方面提供支持,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和寬松的環境;另一方面要規范行業管理,企業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按照現代企業的模式運作,全面提高經營管理的水平,走現代企業的發展之路。
(一)制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規劃。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強為原則,按產業分類明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短期、中期發展目標和任務,明確扶持現有龍頭企業發展的重點,在此基礎上制定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規劃。
(二)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加強產品質量體系建設。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逐步實施,我縣不少龍頭企業的產品難以進入國內國際市場,這是入世后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因此要盡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提高產品標準化水平,規范行業管理。一是加快標準體制建設,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企業產品標準,并力爭通過ISO9000系列及相當水平的質量體系認證。二是加快安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通過與農業科技示范區、外向型農業開發區相結合,建設安全、優質、出口創匯農產品基地。三是實行準入制度,從規模、資金、技術等方面制定標準,嚴格控制新上同類產品加工企業,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三)積極擴大外貿出口,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入WTO后,一方面,外國農產品會大量引入我國,另一方面,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環境也會大為改善,龍頭企業應充分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等農產品加工品的出口創匯,并針對國際市場的變化,不斷擴大出口空間。要對重點龍頭企業賦予進出口經營權,優先安排出口配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建立窗口,拓寬對外聯系和銷售渠道,提高企業的產品檔次,增加龍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其次,加快推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是確保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必然選擇。農產品出口一方面聯系著千家萬戶農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體現"中國制造"、"中國生產"的國際形象。去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加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近幾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屢屢發生,質量安全已經不單純是一個影響民生的問題,更是一個影響到國家形象和國家穩定的政治問題,是農產品出口的生命線。加強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是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提出來的,是圍繞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確保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來實施和推進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三,加快推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是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就業和促進農業發展的有效措施。長期以來,農產品出口對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農業發展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形勢下,加強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對于穩定和擴大農產品出口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在當前國內大部分農產品供過于求的情況下,農產品出口效益普遍好于國內銷售,在一些主產區,出口農產品已經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帶動農村就業。農產品出口帶動了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為這些行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據專家測算,每1萬美元的出口農產品,能直接和間接創造約20個就業崗位,以**年的出口額計算,全市農產品出口共創造了100多萬個就業崗位。同時,有助于促進農業發展。為了適應國際市場的"高標準、嚴要求",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在基地建設、品種、品質、品牌、包裝、儲運等方面的標準更加優化,引進了大量的國外品種、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形成了一些優勢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基地,如河東的蔬菜出口基地,蒼山的大蒜出口基地,平邑的罐頭出口基地,莒南的花生出口基地,臨沭、莒南、郯城和河東的柳編出口基地等。總體來看,擴大農產品出口對促進全市農業戰略結構調整、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的嚴峻形勢下,穩定和擴大農產品出口就是穩就業、保增長、促民生。
我市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由于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涉及面廣、標準要求高、工作量大,個別地方干部群眾存在畏難發愁情緒,認識不夠到位;備案基地相對較少,縣區之間發展不夠平衡;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相對較少,品牌產品更少,出口農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農資市場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基地發展不夠規范有序等。各級各有關部門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質量安全意識,依靠抓質量安全提升競爭力,依靠品牌贏得國際市場,全力推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努力穩定和擴大農產品出口規模。
二、突出重點,扎實做好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
要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工作機制,對出口農產品各環節、全過程進行質量安全監管,推行以"企業為龍頭、基地為依托、標準為核心、品牌為引領、市場為導向"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模式,全面提升我市出口農產品國際競爭力。要在現有20萬畝出口農產品基地的基礎上,明年爭取達到50萬畝,逐步實現出口蔬菜、水果原料、干堅果、仔仁類、植物源性調料、可兼做食品的植物源性中藥材、水生動物、肉類100%來自備案基地。
(一)抓源頭治理。抓源頭是確保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要健全完善以源頭治理為前提、以全程監管為基礎、以科學有效把關為保證的管理機制,重點抓好農資市場管理,加強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的控制,嚴格實行農業化學投入品專營、專供、專用綜合管理,從源頭上杜絕禁用藥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降低出口農產品農獸藥殘留污染風險,進一步提高源頭管理水平。一是嚴格市場準入制度。要學習乳山經驗,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農獸漁藥市場準入管理辦法",凡是進入本地市場的農獸漁用藥,必須到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管理單位和有關部門進行登記備案,按國家及國際標準進行審查審核,經審查符合要求并簽訂"質量承諾書"后,方可進入市場流通,在源頭上筑起堅固的"防火墻"。二是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和違禁農藥行為。農業、林業、畜牧、漁業、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制定周密嚴格的集中整治方案,對現有農資市場經營單位和農獸漁用藥進行全面排查摸底,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和違禁農藥行為。要建立農資市場整頓長效機制,市里每年定期組織集中檢查,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開展經常性檢查,確保農資市場從根本上得到凈化,保障農民的用藥安全。三是建立規范有序的農資市場。農業部門會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質監局根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制定農業化學品投入使用規范,按照國際標準和有關要求進一步規范農資市場。對當前國家標準允許使用,但國際標準禁止使用的部分農藥,按國際標準要求規范市場,鼓勵使用同種效果的符合國際標準要求的替代用藥,保證全市出口農產品質量。要建立有效的"農業化學品投入品控制體系",對現有的農藥經營者進行資質審查和備案,抬高經營門檻,梳理規范經營隊伍;要建立可控的專業配送體系,并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二)抓基地建設。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工作重點是出口基地建設。要學習乳山的"雙備案"機制,凡是生產檔案齊全、管理達標的基地都可以申請檢驗檢疫部門和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管理單位的雙備案,備案基地生產的農產品出口可減少檢驗批次,出口產品可隨檢隨放,充分調動企業建基地、管基地的積極性。一是加強出口企業自屬基地建設。有關部門要按照"有標貫標、無標建標、缺標補標"的原則,參照國外市場要求和農業操作規范,因地制宜地制定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指導企業扎實推進基地建設。要學習乳山經驗,明確所有出口企業主要負責人為基地管理負責人,建立日常生產管理檔案,所有基地都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用藥、統一收獲"的六統一管理模式。各縣區、高新區、經濟開發區要組織有關部門對日常生產實行全過程指導服務,保證出口農產品的原料安全。二是加強農業基地建設。目前,我市現有市級農業基地87.9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基地181.7萬畝,這是發展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重要基礎和依托。檢驗檢驗、農業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將這些現有基地作為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基地進行規范提升,使其盡快成為符合國際標準的出口農產品基地。三是加強農村合作組織建設。要抓住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有利時機,強化村企優勢互補、利益聯合,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聯合村級合作組織多形式壯大出口基地。要借助村級合作組織的力量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依法、自愿、有償、有序地推進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以項目為抓手,以龍頭企業、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為載體,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實行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標準化綜合管理,加快建設和發展一批出口農產品基地。
(三)抓龍頭企業。出口企業外聯國際市場,內聯出口生產基地,是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樞紐。一要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指導企業嚴格按目標市場安全標準組織生產和出口,嚴把原料、產品質量關,引導企業靠信譽、靠質量開拓國際市場。要制定并嚴格執行失信懲戒措施,強化企業自律意識。二是鼓勵企業大力開展精深加工。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農產品加工程度,強化產品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豐富適銷品種,提高出口農產品效益,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三是加強質量檢測機構建設。依托大型骨干企業,建設區域性檢測中心,在滿足骨干企業自身檢測的同時,積極為周邊中小出口企業提供檢測服務,借此逐步完善出口農產品質量控制和可追溯體系。在充分發揮和整合農業、畜牧、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及有關縣區、龍頭企業現有檢測資源的基礎上,做好規劃調研,合理設置配備檢測資源,沒有建立的要盡快建立;每個生產基地都要配備速測儀;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村也要結合實際,添置儀器設備,建立速測室。
(四)抓品牌培育和市場開拓體系建設。品牌是打開國際市場的鑰匙,市場是擴大農產品出口規模的關鍵。按照出口國的標準組織生產是提升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必然途徑,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品牌+市場"五位一體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模式,這是對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是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措施。要采取單一型品牌創建與區域性品牌建設并重、傳統市場鞏固與新興市場拓展并舉的辦法,全面加強品牌創建和多元化市場體系建設。規模出口企業要利用自己的優勢,重點引進一批境外目標市場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生產開發目標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創出自己在國內外市場上叫得響的產品品牌。在企業爭創好產品品牌的同時,要做好區域性品牌的文章。盡管我們已經有花生出口基地、脫水蔬菜基地的品牌,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區域性、地理性、標志性品牌。因此,我們要整合部門、企業、協會、農戶的力量,改變以往各自為戰、單獨創牌的做法,共創區域性、代表性品牌,借品牌打通出口"關卡",靠品質拿到出口"綠卡"。外經貿、檢驗檢驗、農業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在全面搞好區域化建設和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做好"蒼山大蒜"、"河東脫水蔬菜"、"莒南花生"、"沂水大姜"等地域性、區域性品牌的文章,真正使其成為國際認可的知名品牌。在市場拓展上,也要學習乳山的經驗,變過去企業自己走出去參加各類博覽會、舉辦產品交易會的做法,由政府出面組織同行業企業聯合參展,并優先給予攤位費補貼,集中展示我市農產品的整體形象。注重引進、并購一批國際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品牌,利用其國際營銷渠道,帶動我市農產品進入國外市場特別是直接進入大型連鎖超市。重點引進一批境外目標市場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生產開發適合目標市場需求的農產品,提高市場開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及時向農產品出口企業傳遞國外農產品貿易政策、市場動態和商品信息,指導企業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出口規模。
(五)抓標準化體系建設。標準化是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核心,必須采取強力有效措施加以推進。一是創建完善標準體系。要加快引進國際質量安全標準,并根據目標市場質量安全標準變化,制定完善我市出口農產品生產、檢測相關標準,健全完善有關技術規范和操作流程,實現出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二是建立產品可追溯體系。以宣傳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最近頒布的《食品安全法》為契機,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廣的思路,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依托,在大宗農產品基地種養管理、原料收購貯存、產品加工包裝、成品運輸出口等各環節建立完備的管理檔案,確保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出現質量問題根據信息源迅速啟動追溯程序,做到不召回問題產品不放過、不查清問題原因不放過、不制定整改措施不放過、不限期進行整改不放過、不追究相關責任不放過、不處理問題產品不放過,力爭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百分之百的安全。
三、強化措施,形成推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強大合力
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創新,涉及部門多,標準要求高,工作量大,各級各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整體合力。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示范區是以縣區和高新區、經濟開發區為單位推進的,縣區和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是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主體。各縣區、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賦予相應的執法權限,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對該項工作總負責、總體抓。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親自研究推進示范區建設的工作方案,根據各自實際有選擇性地進行重點突破。乳山市就專門設立了區域化管理辦公室作為常設具體辦事機構,從農業、安監、質監、工商等部門抽調業務骨干常駐辦公,建立起權責一致、分工合理、運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管理體系,實行集中化、流程式監管;在鄉鎮設立質量監管站,村級實行村委負責制,實行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實現了農業與質監管理網絡的無縫對接。各縣區、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要認真學習乳山的經驗做法,建立相應的常設機構,確保有人干事、有章可循。
二要全面部署,重點推進。各縣區、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都要進行全面部署,在全市范圍內形成加快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濃厚氛圍。省里確定了我市4個縣區作為試點區重點推進,這些縣區要高度重視,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制定下發實施方案、農藥管理辦法、禁止使用名單、限制使用的名單、禁止含砷農藥使用的通知、禁止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無公害農產品農藥使用準則、生產肥料使用準則等相關規范性文件。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工作重點在縣區,具體要落實到企業、落實到農戶。要圍繞建立完善的工作責任制,采取多種形式,與各鄉鎮(街道)、重點涉農企業和有關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將目標責任逐級細化,形成以鄉鎮(街道)為功能區域、以企業為管理中堅、以村為基本單位的責任落實和追究體系,充分調動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起縱貫上下內外鏈接的管理組織體系,實現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管理工作的全領域、全方位、全覆蓋,在全市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三要部門聯動,形成整體合力。要建立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部門合作推進機制,形成推動全市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強大合力。農業、畜牧部門負責植物產品原料種植環節和動物產品原料養殖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并加強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導。漁業部門負責水產品和水生動植物原料養殖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檢驗檢疫部門負責生產企業和出口農產品原料基地的備案和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并通過監控計劃的實施及時對出口農產品的警示通報信息。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組織協調依法查處生產和經銷假冒偽劣商品活動中的質量違法行為和標準化、計量工作的管理。工商部門負責農資市場及流通環節監管。農業部門負責農產品生產區域水體、大氣、土壤等環境監測,與環保部門按照職責要求分別負責農業環境污染防治監管。外經貿部門負責出口農產品綜合協調及相關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12-0017-03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為了落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的精神,必須探索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引導學生主動實踐,激發學生自主創新興趣,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創新的教育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激發創造精神,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1]高等院校應積極進行以突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2]2011年12月,南京農業大學決定開展創新性實驗實踐教學項目立項建設工作,共建設50個項目。《農產品電子商務實驗實訓》項目獲準立項。
一、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實驗實訓》課程
創新性實驗實踐項目勘察的目的
(一)有效促進教學改革
創新性教學的本質首先在于確立大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特別是確立他們在大學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3]本項目的實施就是嘗試“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實踐型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的需要將復雜和繁瑣的課程體系模塊化,用實踐項目對模塊進行分解,并通過任務的形式來進行且學生自主地根據任務完成項目。通過項目實施,激發學生創新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此外,它也是推動現代大學教學向研究性教學轉變的必經之路。因為研究性教學是一種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教學,研究性教學還包括了問題設計、自由的環境和必要的物質設施等構成要素。[4]
(二)培養農產品電子商務技能
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對于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農產品電子商務實驗實訓》項目研究主要以南京農業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多年的教學成果為基礎,在學生在線交易和網站分析等實踐的基礎上,對現有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進行分析,同時結合消費者認知和網購行為特征考察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優化方案。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設計原理,為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策劃。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課程,要求在一個較短的學時內調動學生積極性,將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升華學生的知識和能力。[5]
(三)嘗試研究與推廣結合
農業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產業,但是如何實現農業價值是重點難點。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將對農產品電子商務有深入了解,同時學會策劃農產品電子商務,這將有利于學生將農產品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也可以大力推廣筆者所在學校相關成果的應用。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實驗實訓》課程
創新性實驗實踐項目的實施內容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課題組積極開展準備工作,當年即確定以研究蔬菜電子商務為項目載體,積極開展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教學工作。
(一)理論教學
為了更好推動教學工作,課題組在當年寒假組織人員編寫教學材料。根據學生特點,在教學材料中編寫了項目介紹、電子商務基本知識、電子商務實驗實訓模塊。根據報名學生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學生報名后,課題組發現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有農業經濟管理、市場營銷、農學、設施、信息、動物強化等專業。人數不多有利于交流,但是專業基礎差別太大。因此,又從以往教學實踐和科研實踐中收集編寫優秀電子商務網站策劃書案例、蔬菜產業知識等資料作為教學材料。在實施中期,課題組繼續編寫了教學材料,增加調查報告寫作方法與論文寫作方法。多方面的教學材料為學生業余自學提供了保證。
(二)實踐教學
2012年4月到8月,課題組在20位學生中進行了實踐教學,分為實驗室學習、實踐能力訓練、市場調查、策劃書寫作四個階段。
1.實驗室學習。
主要在經濟管理綜合實驗室進行,共三次課。主要通過對德意通電子商務模擬軟件、在線試驗、產銷模擬實驗、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對比研究的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學生在課后需要填寫實驗報告單。
2.實踐能力訓練。
學習“創新”與“需求”關系,分析目標客戶特征、蔬菜電子商務網站應用效果、農產品電子商務優化方案。共授課2次。舉辦專家講座一次:邀請銀杏114創始人做網站策劃講座。在閱讀教學材料基礎上,研究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主要運營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優化設計、保障措施。組織學生設計網站盈利模式、探尋成功秘訣。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策劃一個蔬菜網站,通過PPT等形式討論完成。
3.市場調查。
要求學生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目標客戶需求、現有網站運營效果調查。學生閱讀資料,設計問卷,對南京市消費者進行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調查,主要包括消費者網上購買農產品行為,購物決策過程,影響其購物的主要瓶頸,對現有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的認知,主要人口特征等。
學生調查隨機分布在主城區進行,以組為單位,盡量涵蓋面廣,不要集中在學校周圍。同一問卷每個家庭只能調查一人,同時盡量選擇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點調查,誠實調查。親身觀察消費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認識,獲取更多的信息,鍛煉自己的調查能力。
(4)調查報告與策劃書寫作。
小組寫作農產品電子商務調查報告。在報告基礎上,策劃一個蔬菜電子商務網站。要求學生完成調查報告、蔬菜網站策劃書。調查報告主要為分析問卷調查數據,為策劃書服務。策劃書包括建站背景、市場分析、網站設計、網站推廣、費用與收益等模塊。為了聯系學生,方便業余指導,課題組設置了公共郵箱、QQ群平臺等。課后指導包括作業指導等,學生可以通過郵箱、QQ群眾平臺等學習其他小組的報告和案例,同時與教師交流。
三、《農產品電子商務實驗實訓》
創新性實驗實踐項目的實施效果
該項目的實施效果主要通過學生的評價來實現。學生的評價主要由參加討論、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和網站策劃書等內容構成。從考查結果來看,合格率為90%,優良率為55%。實踐證明,項目對于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有重要意義,項目導入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過程考核替代閉卷考核有助于創新;輔助教學材料有利于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過程考核的要點是過程控制。
項目實施實現了下列目標:首先,有效促進了教學改革。由于經費支持,兩次為學生發放教學輔助材料,提供紙質的教學資料及參考材料。學生感覺是真實的體驗式項目學習,積極性高。其次,本項目嘗試將蔬菜技術、電子商務、營銷等學科集合,發揮了學校學科優勢,實現了大聯合,而且多專業選課非常適合這類活動,學生能積極討論,認真完成了有關學習和設計。最后,學生積極參加了課程學習,特別是參與網站設計討論、調查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面對面與專業教師、消費者討論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的贏利點,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設計了自己的網站,提高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的策劃能力。
四、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實驗實訓》課程
創新性實驗實踐項目實施效果的措施
《農產品電子商務實驗實訓》是一門全新的實驗實踐課程,從該項目的實施過程來看,有以下加強其效果的措施。
(一)加強宣傳,讓學生了解課程內容,提前選課。從實踐來看,很多同學不了解課程,所以在選擇上很猶豫,認為要具備很多計算機和農學知識,其實這是一門更強調知識和資源整合的課程,可以通過不同專業合作完成,更多鍛煉合作能力、獲取資源能力。
(二)應以具備一定基礎的二年級學生為主,大一學生不宜參加。從本項目的實施過程來看,大一學生積極性高,但不具備起碼的企業管理知識和分析能力,所以報告寫作和策劃均面臨困難,不能達到“策劃人”的要求。
(三)進一步引進有關公司經驗,加強實踐性。為了加強認知,有必要邀請一些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的經營者做一些報告、講座,這樣更加接近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四)積極開發在線課程。本次課程公共郵箱、QQ群中的課程就類似在線課程。很多國外高校近年來均開發在線課程。課程由專業教師開發,主要在公共教學平臺上建立在線平臺,教師在平臺上消息,學生按照指令完成學習任務,利用平臺與教師交流。每門課程10周,課程完成即頒發結業證書,非常受學生歡迎。創新性試驗實踐課程既然不強調現場課程學習,那么網絡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可以進行一些嘗試。另外,由一些研究中心組織,發放相應證書,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葉楓.深化實驗教學改革,不斷培養創新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10).
[2]羅三桂,蔡忠兵,李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中的課程體系建構趨勢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2(7).
隨著農產品經營模式的變化,農產品已經成為超市和大賣場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各年《超市食品安全調查報告》,消費者在大賣場和超市兩個主要的渠道中,選購了他們日常生活中大約70%的生鮮食品。同時,消費者一直都認為超市是最安全的購買場所,2009年通過對5,000名消費者的調查,消費者對超市的放心度、滿意度都是最高的。但是,仍然有20.2%的城市消費者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問題太多,令人失望”。超市農產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有重要意義。
一、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構成
根據對北京市超市的走訪調查,一般超市的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分為供應鏈的選擇、采購環節的控制、加工、配送環節的控制、內部控制幾個環節。
(一)超市農產品供應鏈模式的選擇。超市的農產品質量控制是以供應鏈模式的選擇為開端的。為提高進入超市的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超市目前在選擇供應商時,會借助一套考核標準體系和程序來對不同農產品供應商的質量保障水平進行評價。
以家樂福超市為例,在選擇供應商時,家樂福設有三道關卡:“證照檢查”、“現場審核”和“產品檢測”。在雙方談判之前,供應商必須提供其有效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組織機構代碼證。所有的供應商都必須提供合格證件后才能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談判環節。家樂福在中國始終堅持供應商審核制度,在正式合作前都需要接受家樂福的第二方審核,由家樂福區域食品安全經理和相關產品的采購負責人共同完成審核。通過第二方審核的供應商還將面臨家樂福邀請的專業第三方審核公司的審核。進入家樂福之前,供應商的產品還將接受抽樣驗貨,家樂福分布于全國的10個專業實驗室將對產品做出科學的檢測,檢驗結果將直接影響到雙方的合作。
(二)采購環節的質量控制。采購環節決定著超市農產品的質量水平,收、驗貨環節的嚴格把關更是成為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核心。各超市在收貨環節都有一整套的流程,一般包括收驗貨程序、收貨標準,包括衛生質量要求、分類分級要求、修剪要求、包裝要求、保存要求,另外還包括不同種類的農產品的具體驗貨要求。
家樂福向中國區的供貨商采購農產品時,也嚴格遵守了其全球統一的農產品采購標準和程序要求:一是定期調研,研究競爭對手所售農產品的價格與質量,以作為采購談判的依據;二是收貨檢驗。根據家樂福嚴格的驗收貨制度,農產品在進入超市前就要接受全面的質量檢驗,并必須符合其統一的農產品收貨標準。
(三)加工配送環節的質量控制。在農產品物流中,配送環節是保證農產品安全的關鍵一環,連鎖超市銷售的食品中,生鮮農產品是最復雜和最容易在物流過程中引起質量問題的產品。
家樂福超市要求對于采購的符合質量標準的農產品,配送中心必須遵照相關規章和流程在規定的期限內配送到超市的各個門店中,生鮮農產品還應迅速送入冷凍、冷藏庫內保存。由于家樂福沒有自己的物流系統,對于冷凍冷藏農產品等高危食品,只能走供應商渠道。為保障供貨不出問題,家樂福除了做好冷凍農產品的門店快速接收外,還會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檢測其中心溫度,對達不到溫度要求的產品,家樂福將拒收,并作為不良信息進行記錄,反饋給供應商。對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機構的供應商,家樂福也有相關的嚴格要求和進行相應的檢測,并把檢測結果反饋給供應商,從而為供應商選擇第三方物流機構提供參考。此外,每隔兩個月,家樂福中國區總部會派出專門的質檢人員,對全國各分店包括采購環節在內的農產品質量控制進行全面檢查并評分。
(四)內部控制。農產品配送到門店,在出售前有一定的儲存時間,需要嚴格的內部控制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包括內部質量檢測和庫存控制。
1、內部質量控制。這一過程由6個環節組成:收貨區質量控制(溫度、新鮮度、產品證件)、冷鏈(溫度控制)、清潔和消毒(專業清潔和消毒設備產品)、個人衛生(清潔的制服、干凈的手、口罩和手套、健康證),標識(供應商信息、保存條件、保質期)、產品保質期(定期檢查、及時將過期產品下架)。家樂福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在農產品質量和衛生方面做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同時,家樂福還通過外部的第三方公司加強農產品安全的監控和抽查。外部第三方公司會以“神秘顧客”等身份到各家店鋪監測農產品安全,定期反饋給家樂福進行修正。
2、庫存控制及缺貨管理。庫存控制和缺貨管理均是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兩個環節的目標是保證超市的一次訂貨量、訂貨頻率適當,以確保農產品的新鮮度,并減少在超市的損耗。為實現庫存控制及缺貨管理的目標,家樂福的做法是要求配送中心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結合歷史銷售量,確定不同類別農產品的庫存量。其中,肉類食品的庫存量控制在能保證l~2天的銷售量之內;水果為保證2天;蔬菜保證l天;魚科則要求做到無庫存,即當天賣不出去的就必須扔掉。對于各個門店,則要求依據電腦反映的銷量來定貨,盡可能做到零庫存;對門店當天沒有銷售完的生鮮農產品,只有達到家樂福存貨標準的才可以在第二天繼續銷售,否則必須當天扔掉。
二、目前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超市農產品供應鏈監控薄弱。2009年的超市食品安全調查顯示,可能給超市食品帶來危害的各項因素中,供應商和產品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據調查,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食品變質、有雜物異物、過期食品銷售(包括贈品過期)、添加劑超標等,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供應鏈控制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如上提到的農藥超標、食品添加劑超標的農副產品和生鮮食品,之所以會流入超市,實質上是對供應商的監控不力。有的超市為了不降低自己的毛利率,往往一味壓低供貨商的進價,而忽視對供貨商所提供食品的質量控制和安全檢測,從而導致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而對于農超對接,大規模企業能夠從源頭進行監控,但是很多中小超市企業沒有足夠資金,也沒有相應的人員配備,根本無法實現對小規模農戶生產過程的監控,也很難控制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
(二)超市聯營和租賃經營的農產品質量管理存在明顯漏洞。加盟店對農產品安全監管的力度不夠。按照慣例,加盟店30%的貨物由超市配送中心統一配送,另外70%可以自行采購。對于自購部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超市很難進行有效的監管,甚至可以說基本處下失控狀態。聯營和租賃部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對于這部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超市也有待加強管理。其中,超市對承租者的貨物銷售一般會進行統一結算,但對其進貨渠道卻不可能進行有效控制。失去了對進貨渠道的控制,也就失去了對農產品質量的控制權,從而難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三)冷鏈體系不完整。目前在我國,完整獨立的農產品冷鏈體系尚未形成。調查顯示,29.67%的超市擁有自己的冷藏車,36.26%的超市是由供貨商自己的冷藏車為超市配送生鮮食品,而13.19%的超市由生鮮供貨商自己尋找第三方物流,而5.395%的超市自己尋找第三方物流。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十分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大大影響了農產品物流的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同時農產品冷鏈的成本和商品損耗很高。
三、完善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思路
(一)強化供應鏈管理。在現階段,超市要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控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必須強化供應鏈管理思想,構建符合現代物流思想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農戶是我國農產品生產的主體,個體商販又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體,以點多面廣、分散經營為特征的小農戶生產、小商販經營,如果缺乏必要的約束制度和激勵機制,就難以滿足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的需要,因而要通過合理的契約設計來加強生產、流通環節的質量控制。近幾年江蘇蘇果、福建永輝等超市農產品經營的成功經驗證明,“超市+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戶”、“超市+專業合作組織+農戶”、“超市+行業協會+生產基地+農戶”等供應鏈模式,可以實現生產、流通、零售環節的有效連接,通過合理的契約設計可以使生產者、經營者等供應鏈主體的行為符合超市要求,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目標的實現,利用契約加強生產、流通環節的質量控制。
(二)加強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根據農產品種類不同,可將其分為儲存型、中轉型、直送型和加工型四種商品類型。針對不同的商品類型、不同的加工工藝和保存要求,對農產品的安全檢測流程不同。(圖1)
(三)構建生鮮農產品流通冷凍、冷藏保鮮鏈。超市要提高生鮮農產品經營的競爭力,必須著力建設生鮮農產品冷凍、冷藏保鮮供應鏈,使易腐、生鮮農產品從產地收購、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直到消費,即從田頭到餐桌各個環節都處于低溫環境之中,以保證生鮮農產品的自然屬性不受損害,減少損耗,防止流通過程中變質和被污染。(圖2)
生鮮農產品冷藏鏈由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凍運輸和冷凍銷售四個方面構成,在相關設備的支持下構成了生鮮農產品的安全保障體系。冷鏈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僅靠超市企業很難完成,需要物流企業支持和政府的補貼。
總之,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需要社會各部門的協力。農產品質量控制是關聯整個供應鏈的系統問題,涉及眾多行業、主體和區域,并受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水平、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生態環境等,以及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消費觀念等條件制約,因此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超市食品安全調查報告[R].2009.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登記認定工作的責任意識和緊迫感
我區傳統農牧業特色分明,在長期的發展進化中,形成了地域生態優勢明顯的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馬鈴薯、瓜菜五大戰略性主導產業和優質糧食、淡水魚、葡萄、紅棗、農作物制種、優質牧草六大區域性優勢特色產業,這是重要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登記和保護,不僅對提升我區特色農產品品質、創立農產品區位品牌和擴大農產品出口貿易十分重要,而且對促進農業區域經濟發展、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意義重大。做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既是農業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一項重要任務。各市縣農業部門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要以此為契機,盡快行動起來,把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作為主要職能,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機構、人員和經費等方面予以強化和保證。要按照《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要求,抓緊建立健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管理工作體系和工作制度,指定專人負責,認真做好規劃和計劃的制訂,將本地區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業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盡快推動起來,以實際行動保護好和利用好獨具特色的地域品牌農產品。
二、組織力量,抓緊開展資源普查工作
我區農牧業歷史悠久,三大特色區域的自然生態各異,地域特性明顯,產品品質獨特,且種類多、分布廣,開發利用的潛力大,登記保護的價值高。各市縣要盡快按照“底數清楚、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的原則,對照農產品地理標志固有特征特性和登記條件,依據本轄區的農業資源稟賦,抓緊做好本地區、本行業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的調查工作。調查內容包括農產品名稱、歷史形成時間、區域規模、單產、總產、年生產銷售收入、年出口創匯額、生產經營企業數量等。按要求填寫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資源調查表(附件1),并形成調查報告報*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三、積極行動,做好登記的組織申報工作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推進的目標任務,當前工作的重點是抓緊做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定的組織申報工作。各市縣對本地區本行業符合農產品地理標志條件的產品,要建立檔案,做出規劃,有計劃、分步驟地納入登記范圍,列為重點登記保護對象。對知名度高、歷史悠久、品質個性特征明顯、產業發展強勁的農產品,要優先納入登記保護范圍。對登記條件成熟的產品,要積極搞好組織動員工作,做好登記申請人資格條件的確認和生產地域范圍的劃定,并及時指導登記申請人科學擬定登記農產品的質量控制技術規范,幫助登記申請人做好登記申報材料的準備工作。各市縣要嚴格按照《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審查報告》規定和相關規定程序及技術規范的要求,認真做好受理登記、相關材料審查和意見的填報,按時限逐級上報。要按照市縣屬地質量安全的責任要求,認真做好現場核查和常規檢查工作。
四、堅持標準,扎實有效的開展登記和技術服務工作
通過認真組織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全國奔小康,保山怎么辦,單位、個人怎么干"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學習,全站上下進一步解放了思想,轉變了作風,共謀單位發展,更新觀念,重新認識農業環境保護監測工作的重要性。農業環保監測工作從意義上來說,必須站在發展可持續農業的高度,更新就農業談農田、就環保談污染,就農田污染談污染源等陳舊的觀念,從發展農業生態經濟的高度來談農業環保工作,以環保抓監測,從監測中攻農業生態技術,以生態技術來帶動生態經濟的發展,就是把觀念轉變到農業環保監測工作的最終目標上來。按照我省農業環保工作"三個服務"宗旨和目標,一是為領導提供科學決策服務,二是為大眾提供"放心食品"服務,三是為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和農民增收服務。提出我站工作"以監測為中心,靠法制抓環保,攻科研促生態發展"的方針。
加強管理,根據市農業局管理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單位制度,年初制定了“農環站規章制度”,從工作、學習、財務等各方面制定了職工一年的行為規范,突出了以制度來管理單位的宗旨。結合今年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單位各種規章制度,相應制定了《農環站人事制度改革崗位職責》、《農環站人事制度改革考核分配辦法》,于2004年5月初全面完成了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單位與個人經人事部門合同鑒證,簽定了聘用合同書,同時單位還制定了"保山市農環站2004年工作項目任務書",確定了每個職工的具體崗位和職責,使每個職工都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和目標。
二、單位各項工作得到全面發展
根據市農業局工作考核目標,認真組織落實實施,年初單位制定?quot;保山市農環站2004年工作項目任務書",明確了項目主持人、承擔人、協作人,全站職工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單位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一年來主要完成了以下幾項工作:
1、開展了監測室檢測和建設工作。我站監測室,在去年市農業局支持下,已經初步具備了蔬菜農藥殘毒快速檢測,農產品部分污染物的檢測及水質檢測能力。通過對全市部分商場、生產基地在重大節日(春節、五一、十一)期間對蔬菜、水果采樣檢測,蔬菜農藥殘毒檢測合格率92%,水果農藥殘毒檢測合格率96.5%。另外為了提高化驗人員技術水平,為今后化驗室工作打下基礎,我站決定分批選送技術人員到省上進行培訓,今年有二人經過培訓學習獲得了農業部農業環境質量監測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檢驗員上崗證,下一步將繼續派人參加培訓。近年來由于市局對我站化驗室、檢測平臺建設比較重視和支持,連續兩年都安排經費進行檢測平臺建設,所以我站化驗室已初具一定的檢測能力,加之近幾年工作也開展得比較好,今年被上級確定為"農業部農業環境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保山工作站",納入全省監測體系管理,屬全省首批。同時安排了一定的經費進行化驗室建設,完成了有機、無機樣品前處理室等8個化驗室基礎設備建設,并購置了環境監測車輛,為單位監測工作提供便利。
2、加快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的發展。①通過廣泛宣傳,積極主動幫助農業企業搞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申報認證。今年全市又有3家企業(施甸生物公司的茶葉、施甸木老元的魚腥草、保山永坤飼料公司的豬肉)獲得云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到目前全市通過認證的企業已達12家,基地面積14.3萬畝;通過對騰沖13家企業和隆陽區1家企業21萬畝的生產基地(涉及20個鄉鎮)的實地考查和環境監測評價,幫助14家企業撰寫了生產技術規程,加工規程、環境監測報告等共40余份報告。幫助14家企業申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其中有2家認證綠色食品),14家企業生產基地的191個土樣全部由我站現場取樣,室內制樣,目前已經完成了環境評價,樣品檢測。另外在已取得云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12家企業中,又選擇4家企業(施甸萬興茶廠、放甸生物工程公司、施甸坤宏食品公司、保山開心食品公司)申報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幫助企業完成了所有上報材料,已報國家認證中心。②進一步搞好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技術研究,去年我站編寫了《保山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為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提供了技術保證,在全省屬首家,得到各級的肯定,省環保站已經確定以我站所編《規程》為基礎,加以補充完善,報相關部門作省級地方標準出版。隨著技術的發展,對《規程》進行不斷的補充和完善,為加快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3、其它業務工作:①與省農科院合作開展"云南省農田(地)環境評價、動態監測及綜合治理技術研究"項目,今年通過大、小春兩季實施,試驗階段的工作基本結束,兩季試驗完成較好,得到了省環保站和省農科院的好評,認為道街登高點是全省三個實施點完成得最好的一個點,通過試驗,初步掌握了我市農田(地)污染綜合治理相關技術,為今后我市開展農田(地)綜合治理打下基礎。②參與環保局完成了“保山市畜禽養殖污染現狀調查”工作,通過調查,查清了我市養殖業的分布情況和糞尿等畜禽廢物的利用率,排放狀況,為下一步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措施,因地制宜,有的放失地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推動生態示范區、生態縣、生態鄉和生態村建設打下良好基礎。③成立了"保山市野生植物保護領導小組","保山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兩個領導小組的辦公室都是設在我站,工作已經開始起步,完成了保山市野生玉米和野生稻調查,撰寫了《保山市疣粒野生稻分布點》已上報省上,爭取列入野生植物保護目錄,完成了《保山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執法自查報告》,基本摸清了我市轉基因生物基本情況。野生玉米通過對昌寧更嘎鄉西貴村白泥塘實地調查,并采樣移栽到示范園溫室里已經成活,相關植物學性狀有待進一步研究。④抓好基本農田保護區農業環境質量監控檢測,完成了74個點的年初計劃。⑤抓好農業生態建設技術研究,做好"神內"基金的運行管理。通過對保山現有生態模式進行研究,初步摸清我市生態建設的現有基本模式,為我市生態農業發展奠定基礎。搞好生態環境調查,通過調查完成了《保山市紫莖澤蘭的生態影響》調查報告。"神內"基金通過運行周轉,大部分資金在市直及隆陽區農業系統內作為農業生態建設周轉使用,資金運行穩妥安全。⑥搞好培訓工作,參與了市局組織的示范村培訓,培訓40余人次,另外,我站還在騰沖舉辦了"蔬菜農藥殘毒檢測"培訓,為期3天,為騰沖培訓了一批檢驗人員,得到了各級的好評。⑦1000口沼氣池建設項目已經開始啟動,我站已經派人到省上參加"沼氣建設新標準"培訓,協助搞好該項目建設。
三、存在問題
1、體系建設滯后。體系建設包括技術體系建設和檢測體系建設。全市目前只有市級和昌寧縣有獨立的農業環保站,其它四縣(區)還沒有獨立機構。技術體系建設滯后,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檢測體系建設經去年和今年投資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監測能力,但離國家標準的二、三級站建設標準相差甚遠,還需投入大量資金加強建設。
2、農業環保執法宣傳不足,執法力度不夠。經過各種法律、法規培訓,現在持有農業行政執法證件的人員很多,但執法水平和執法力度都很低。近幾年來,隨著我市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田污染事件越來越多,我站接待群眾來信來訪也在逐年增加,許多事件都只能通過我們現場調查,出具調查報告,協商解決,根本無法按照法律、法規處理,執法力度不夠。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其次是宣傳力度不夠,人們對環境污染特別是農田污染的危害認識不夠,法律意識淡薄,造成執法比較困難。只有加強執法領導,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廣泛宣傳,才能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力度。
3、資金投入不足。農業環保工作越來越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但資金投入仍然不足,近兩年來隨著業務工作不斷擴大,特別是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企業越來越多,在農產品認證中,基地監測,產品檢測等都需科技人員親臨指導,還有申報材料審核等都需經費開支,單位監測車輛雖已解決,但無車輛指標,無預算經費。另外,雖然成立了"農業野生植物保護"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而且工作已經開展,但沒有具體工作經費,特別是技術培訓費用。
四、2005年工作計劃和打算
1、加強監測室工作,開展好監測室檢測工作,多方籌資,不斷添置檢測儀器,完善監測室建設,以監測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
2、宣傳農業環保法律、法規,防治面源污染,保護農業環境,接待群眾來信來訪,調查處理農業環境污染事故。
3、繼續抓好無公害農產品申報認證、生產技術研究、技術培訓等工作,計劃成立"保山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4、做好農業生態經濟發展研究,探索適合我市發展的各種生態農業模式,管理好"神內"基金運行。
5、繼續設立基本農田質量監控點,擴大監控范圍,建立點位檔案。
3月份,北京的天氣曾一天之內經歷了霧雨雪的洗禮,世界經濟在經歷洗禮后逐步復蘇。在國內,“兩會”勝利召開,為今年的經濟發展重塑信心。
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近日宣布,經中國相關當局許可,日本獲準最多可購入650億人民幣(相當于103億美元或8450億日元)中國國債。安住淳表示,購入中國國債的一些技術性手續等還需要幾個月準備時間,日方屆時將根據市場動向,判斷購入中國國債的時機。去年股市跌跌不休,今年股市云霧繚繞。如此反復的行情,讓更多的家庭在資產配置方面選擇減少股票的配置比例。深交所日前完成的《深交所2011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股票在投資者家庭資產配置中的地位有所減弱,平均約占投資者家庭總投資額的比例為29.0%,較2010年下降近6個百分點,回歸到2009年的水平。
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房價還遠未跌到位。
國家統計局網站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下降的城市有45個,持平的城市有21個,上漲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1%。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7個,比1月份增加了1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