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5 19:34:2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團隊管理與建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中期評估的目的、內容和方式
中期評估的目的是以評促建、以評促管、重在建設。通過評估,督促項目依托單位和學科、實驗室、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在認真進行工作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方向,找準不足,在余下的兩年多的時間中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加大投入,保證重點建設項目在“*”期間形成更多的高水平的學術團隊,產生較多的標志性成果、培養更多的創新性人才,進行更廣泛的學術交流,探索更為有效的管理機制,創造更有價值的經驗。
重點建設項目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學術隊伍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條件建設、管理制度建設。本次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建設規劃的總體執行情況;依托單位管理制度建設與落實情況;學術隊伍建設、條件建設、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建設經費投入、科研工作等情況。
評估方式:采取了學校自評、材料送審評估和現場考察評估等3種形式。于20*年*月,組織專家對11個省級籌建重點項目進行了現場考察評議;于20*年*月,組織專家對對313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進行了材料送審評估;于20*年*月,組織專家對73個省屬高校強化建設重點項目和部分抽查的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進行了現場考察評估。首先聽取學校關于重點建設的總體情況介紹和重點建設項目負責人的匯報,審核《*省*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考察表》及背景材料,然后進行質詢討論,對重點建設項目進行實地考察,最后,形成考察意見,給學校進行反饋。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建議,為各高校的重點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二、重點建設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過中期評估和現場考察,專家認為,各單位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對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建設非常重視,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已形成共識,把重點建設項目作為單位一號工程,科學規劃,認真實施,加大投入,規范管理,在隊伍建設、條件建設、制度建設、環境建設等方面措施有力、成效較為顯著,基本完成了各年度規劃任務。各單位在高層次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和獲獎、為經濟社會服務、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增強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影響力,為建設教育強省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重點建設帶動了內涵發展。各單位高度重視重點項目建設,尤其是強化建設重點項目。根據自身實際,揚長避短,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學科發展規劃,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重點建設項目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省級籌建重點項目的依托高校,學校領導觀念的轉變到內涵發展上,把重點建設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科學定位,長遠規劃,全面統籌,正確處理規模與內涵、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大力加強隊伍、條件和制度建設,提升了學校的學科管理水平。
條件建設成效明顯。檢查發現,許多單位,特別是一些力爭上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已經完成新老校區轉換的高校,明顯加大了對重點建設項目的投入力度,20*年至20*年共投入建設經費4*86.5萬元。實驗室面積,儀器設備等方面有了明顯增加。據統計,“*”期間,全省重點建設的實驗室擁有儀器設備總值達11*04萬元,“*”到目前為止,儀器設備總值增加到128653萬元,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重點建設項目建設水平明顯提高。“*”期間,我省高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0個,在20*年全國重點學科評審中我省新增的2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新增的2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全部是依托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發展起來的。
重點學科建設帶動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被檢查的單位普遍認為,由于重點建設的龍頭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了相關學科(實驗室、人文基地)的建設和發展,真正地起到了全面推動內涵建設的作用。
(二)創新團隊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各單位制訂了多項優惠政策,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匯集了一批以中青年為主體的高學歷層次的人才隊伍,學術梯隊的年齡結構、職稱及學歷結構更趨于合理。在此基礎上,很多單位制定了相關激勵政策,劃撥專項經費,支持創新團隊建設。重點建設項目都設置了學科(學術)帶頭人崗位,大部分重點建設項目根據研究方向設置了3-5個關鍵學術崗位。20*至20*年,強化建設重點項目共設置關鍵學術崗位348個,集聚了一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干,博士化率明顯增加,有的學科達到了90%,形成了具有協作意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團隊,營造了濃厚的科研氛圍,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團隊建設收到明顯成效。
(三)科研實力與人才培養能力提高,科學研究取得較大突破。各單位均制定了科研激勵政策,科研氛圍不斷濃厚,與“*”期間相比,各單位的科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據初步統計,20*年至20*年強化建設項目投入科研經費139570萬元,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321項,增長幅度較大。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590項;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5519篇,達到“*”期間收錄論文總和的72.3%;主辦重要國際國內學術會議115次。高校與地方經濟相結合的產學研項目不斷增多,成果轉化加快,對區域經濟起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從而獲得了多方面資金支持,使學科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部分重點學科實驗室已經步入了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
重點建設項目承擔的高層次科研項目有較大增長,使得研究生能夠較多的參與科研,得到了較好的科研鍛煉,研究生培養質量明顯提高,發表的論文數量較“*”期間明顯增長,有的學科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的論文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人均達到2篇。20*年我省獲得的3篇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與4篇全國優秀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有6篇來自重點學科。
(四)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各單位都成立了重點建設領導小組,并確定了具體職能部門、配備高素質的管理人員,部分學校還成立了專門管理機構負責重點建設的管理工作。各單位都積極探索有利于加強學科建設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出臺了人才隊伍建設、條件建設、科研管理、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學科評價等方面的制度、措施,努力健全重點建設的科學管理體系,為學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問題與不足
(一)團隊建設亟待加強。教師隊伍與學術團隊建設仍是學科建設的核心。檢查發現不少高校在現有人員的基礎上組合成團隊,團隊中青年骨干力量發展潛力不明顯;有的高校將引進學科帶頭人與現有人員簡單組合,團隊凝聚力不夠;個別學科僅有帶頭人,未形成學術梯隊。團隊的組建不能單純理解為簡單的博士化,也不僅是引進幾個學術帶頭人的問題。如何將研究方向的前瞻性、研究基礎的比較優勢、區域或行業經濟需要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建立具有發展潛力和明確目標的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將是今后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
(二)科研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各單位的科研實力較“*”期間有了明顯的增長,但也有許多不足。科研方向不夠穩定,難以形成科研優勢。理論研究的水平普遍較弱,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特別是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和973項目偏少,缺乏高水平的研究論文。應用研究方面標志性的成果少。產學研結合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研究方向需要進一步凝練。有的學科因人設置研究方向,使得研究方向不夠集中,人員過于分散,不能形成團隊力量,在承擔大項目方面缺乏競爭力,難以產生重大成果。
(四)經費管理不夠規范。各單位在匹配建設經費上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保證了重點建設項目建設需要。但有些單位存在經費匹配不足額、不及時等現象,尤其是對非強化重點建設項目的建設經費落實不到位;有的重點建設項目存在規劃不科學,論證不細致,突擊花錢的現象,影響了建設項目的順利進展。
四、今后工作要求
經過幾年努力,“*”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與成效。但*作為教育大省,代表學校綜合實力的學科水平相對較弱。去年全國重點學科評選,盡管我省增長幅度較大,但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我省只有5個,與京滬江浙等發達地區差距很大。必須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充實條件,強化管理,不斷提高重點建設項目整體水平。為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的規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既要大力建設傳統優勢學科,又要重點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學科,如電子、控制、信息、能源、環境等學科,以及醫療電子、微電子等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
本項目的研究意義及其在現實生活的研究現狀
1,本項目的意義
團隊建設顧名思義就是要搞好整體,維護整體,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進.團隊建設注重團隊的核心目標,團隊的管理機制,團隊的精神."團隊的業績大于個體業績的總和"——這是團隊建設根本利益之所在.一個良好團隊的建設還會在公司決策執行,項目開發,企業形象,資源整合,公司效率和管理行為的執行中起極其有效的作用.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的建設又有其特殊性,它不僅具有"協作性"團隊所擁有的合作作用,同時,它也十分重視團隊個體的個性發揮.建設良好的廣告業務團隊將有助于廣告公司效率的大大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廣告業的不斷發展,廣告之間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廣義上來說,服務的競爭實質上是一種無形產品的競爭.但最終意義上的競爭是人的競爭,人的競爭是更高層次,更高品位的競爭.福州廣告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從經營業務較為單一,部門設置較為簡單,管理制度較為簡單的企業,發展成為現在的廣告業務多元化,部門設置較為齊全,管理制度較為規范化的公司.
目前,根據目前的廣告公司的資料表明,大多數都存在以下問題:(一)傳統的經營思想和淡薄的發展意識阻礙了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發展.(二)福州地區的廣告專業人才大量缺乏阻礙了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三)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監管,對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破壞了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大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朱海松.國際4a廣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l]廣東經濟出版社:XX(4)
[2]杰弗里·蘭開斯特,萊斯特·馬幸哈姆著,丁梅生馮曉波,應斌譯.戰略營銷計劃和評估[m]遠東出版社:1998(6):53-67
[3]杭州日報報業集團XX年報(l)內部刊物,XX
[4]福州博采廣告廣告調查報告(l)內部資料,XX
[5]劉大東.高效團隊建設5w1h.中國管理傳播網XX(2)
[6]陸斌,媒體廣告經營策略[l],現代廣告XX(106)
[7]朱月昌,公共廣告研究[l]國際廣告,1994(3)
[8]朱月昌,略論電視廣告解說詞的創作[l],福建廣告論文集,福建科技出版社,1998(7
[9]于曉茹,從福視廣告看廣告業的發展趨勢[l],視聽天地,XX(6):68
[10]廣告業呼喚整體策劃人才和廣告創意人才
[11]王軍光,網絡廣告業步入分眾傳播
[12]XX年中國廣告業統計分析報告
[13]新浪網.丁俊發,中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的新趨勢
[14]新浪網絡.鄭和平,世紀之交的廣告業發展方針和政策
[15]丁俊杰,中國廣電媒介集團化研究[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二)本項目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研究內容
1.1團隊建設的相關理論
本項目主要以一個具體的廣告公司為例,考察和分析其在尋求發展中,團隊建設方面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團隊建設顧名思義就是要搞好整體,維護整體,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進.團隊建設注重團隊的核心目標,團隊的管理機制,團隊的精神."團隊的業績大于個體業績的總和"——這是團隊建設根本利益之所在.
1.2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現狀
業務團隊的建設是廣告公司發展的重要管理工作,它是廣告公司各個具體工作任務的實施和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的關鍵.福州廣告公司的業務正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主要有業務項目的多元化,業務服務的多元化以及業務范圍的多元化.隨著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壯大,對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方面存在問題
導致福州地區的廣告公司在業務團隊建設上面臨了許多問題,也成為了大多廣告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業務團隊建設將直接關系到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發展.
4改善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的主要措施
調整經營思路,建設高效業務團隊是發展廣告業的關鍵.業務團隊的建設,最關鍵是加強對福州地區廣告人才的"開發,吸引和保留".建立良好的地區的行業發展的大環境,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和加大行業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來有效的管理和監管.
2.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初步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廣告業團隊建設.為同行們構建一個新經營戰略思路,實現人力資源戰略整合研究在廣告業中能蓬勃發展并得以在實際中應用和創新.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3.1.通過實際廣告業團隊建設的現狀,對其實際操作中所存在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解決實用型的人力資源戰略整合方法和建設新的團隊建設.
3.2.解決其在特定環境下廣告業如何按照地區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和加大行業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來有效的管理和監管.
(三)本研究的特色和立論依據
1.本項目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1.1.針對性.人力資源戰略問題是一個宏觀而且抽象的問題,當前許多專家和學者都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針對一個具體行業做的研究還比較少,也不夠系統和深入,不夠針對性.本文試圖在這些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聯系自己在實際的操作中的過程,綜合探討廣告業團隊建設問題.
1.2.引入人力資源戰略分析理念.近幾年來,人力資源戰略研究在我國各行各業中迅速蔓延開,短短的幾年中,已經取得巨大的成果并有很大的突破,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力資源戰略分析體系,人力資源戰略整合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結合具體的行業對其進行人力資源戰略整合問題,不僅細化了人力資源戰略整合的作用,而且突出了行業的特殊性.本文將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討.
2.立論依據
本文以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分析理論為指導,根據具體的具體的廣告公司的分析總結和調查研究,運用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和社會調查學等多學科理論,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分析對比,對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問題進行分析和對策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調研安排
1,研究方法
本文擬采用系統分析,比較分析,理論分析與實證解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著重研究分析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和措施.
2,調研安排
2.1搜集和整理各類相關文獻,統計數據等相關資料并總結廣告業中的基本數據
2.2對資料進行認真研究分析,了解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及其存在的問題
2.3根據所研究分析成果,采用上述研究方法,提出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和措施方案,寫出畢業論文初稿.
2.4征求指導老師的意見,并對論文初稿進行必要修改,最后定稿.
三,論文基本大綱
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現狀分析
二,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方面存在問題
(一),傳統的經營思想和淡薄的發展意識阻礙了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發展.
(二),福州地區的廣告專業人才大量缺乏阻礙了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
(三),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監管,對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破壞了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大環境.
三,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的主要措施
本項目的研究意義及其在現實生活的研究現狀
1,本項目的意義
團隊建設顧名思義就是要搞好整體,維護整體,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進.團隊建設注重團隊的核心目標,團隊的管理機制,團隊的精神."團隊的業績大于個體業績的總和"——這是團隊建設根本利益之所在.一個良好團隊的建設還會在公司決策執行,項目開發,企業形象,資源整合,公司效率和管理行為的執行中起極其有效的作用.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的建設又有其特殊性,它不僅具有"協作性"團隊所擁有的合作作用,同時,它也十分重視團隊個體的個性發揮.建設良好的廣告業務團隊將有助于廣告公司效率的大大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廣告業的不斷發展,廣告之間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廣義上來說,服務的競爭實質上是一種無形產品的競爭.但最終意義上的競爭是人的競爭,人的競爭是更高層次,更高品位的競爭.福州廣告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從經營業務較為單一,部門設置較為簡單,管理制度較為簡單的企業,發展成為現在的廣告業務多元化,部門設置較為齊全,管理制度較為規范化的公司.
目前,根據目前的廣告公司的資料表明,大多數都存在以下問題:(一)傳統的經營思想和淡薄的發展意識阻礙了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發展.(二)福州地區的廣告專業人才大量缺乏阻礙了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三)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監管,對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破壞了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大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朱海松.國際4A廣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L] 廣東經濟出版社: 2019(4)
[2]杰弗里·蘭開斯特,萊斯特·馬幸哈姆著,丁梅生馮曉波,應斌譯.戰略營銷計劃和評估[M] 遠東出版社 : 1998(6):53-67
[3]杭州日報報業集團2019年報(L) 內部刊物, 2019
[4]福州博采廣告廣告調查報告(L) 內部資料 , 2019
[5]劉大東. 高效團隊建設5W1H .中國管理傳播網 2019(2)
[6]陸斌,媒體廣告經營策略[L],現代廣告2019 (106)
[7]朱月昌,公共廣告研究[L] 國際廣告,1994(3)
[8]朱月昌,略論電視廣告解說詞的創作[L],福建廣告論文集,福建科技出版社,1998(7
[9]于曉茹, 從福視廣告看廣告業的發展趨勢[L],視聽天地,2019(6):68
[10]廣告業呼喚整體策劃人才和廣告創意人才[EB/OL].
[11] 王軍光,網絡廣告業步入分眾傳播[EB/OL]. tech.tom.com
[12] 2019年中國廣告業統計分析報告[EB/OL].
[13] 新浪網.丁俊發,中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的新趨勢[EB/OL].
[14] 新浪網絡.鄭和平,世紀之交的廣告業發展方針和政策[EB/OL].
[15] 丁俊杰, 中國廣電媒介集團化研究 [M] 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二)本項目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研究內容
1.1團隊建設的相關理論
本項目主要以一個具體的廣告公司為例,考察和分析其在尋求發展中,團隊建設方面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團隊建設顧名思義就是要搞好整體,維護整體,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進.團隊建設注重團隊的核心目標,團隊的管理機制,團隊的精神."團隊的業績大于個體業績的總和"——這是團隊建設根本利益之所在.
1.2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現狀
業務團隊的建設是廣告公司發展的重要管理工作,它是廣告公司各個具體工作任務的實施和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的關鍵.福州廣告公司的業務正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主要有業務項目的多元化,業務服務的多元化以及業務范圍的多元化.隨著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壯大,對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方面存在問題
導致福州地區的廣告公司在業務團隊建設上面臨了許多問題,也成為了大多廣告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業務團隊建設將直接關系到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發展.
4改善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的主要措施
調整經營思路,建設高效業務團隊是發展廣告業的關鍵.業務團隊的建設,最關鍵是加強對福州地區廣告人才的"開發,吸引和保留".建立良好的地區的行業發展的大環境,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和加大行業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來有效的管理和監管.
2.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初步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廣告業團隊建設.為同行們構建一個新經營戰略思路,實現人力資源戰略整合研究在廣告業中能蓬勃發展并得以在實際中應用和創新.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3.1.通過實際廣告業團隊建設的現狀,對其實際操作中所存在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解決實用型的人力資源戰略整合方法和建設新的團隊建設.
3.2.解決其在特定環境下廣告業如何按照地區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和加大行業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來有效的管理和監管.
(三)本研究的特色和立論依據
1.本項目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1.1.針對性.人力資源戰略問題是一個宏觀而且抽象的問題,當前許多專家和學者都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針對一個具體行業做的研究還比較少,也不夠系統和深入,不夠針對性.本文試圖在這些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聯系自己在實際的操作中的過程,綜合探討廣告業團隊建設問題.
1.2.引入人力資源戰略分析理念.近幾年來,人力資源戰略研究在我國各行各業中迅速蔓延開,短短的幾年中,已經取得巨大的成果并有很大的突破,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力資源戰略分析體系,人力資源戰略整合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結合具體的行業對其進行人力資源戰略整合問題,不僅細化了人力資源戰略整合的作用,而且突出了行業的特殊性.本文將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討.
2.立論依據
本文以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分析理論為指導,根據具體的具體的廣告公司的分析總結和調查研究,運用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和社會調查學等多學科理論,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分析對比,對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問題進行分析和對策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調研安排
1,研究方法
本文擬采用系統分析,比較分析,理論分析與實證解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著重研究分析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和措施.
2,調研安排
2.1搜集和整理各類相關文獻,統計數據等相關資料并總結廣告業中的基本數據
2.2對資料進行認真研究分析,了解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及其存在的問題
2.3根據所研究分析成果,采用上述研究方法,提出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和措施方案,寫出畢業論文初稿.
2.4征求指導老師的意見,并對論文初稿進行必要修改,最后定稿.
三,論文基本大綱
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現狀分析
二,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方面存在問題
(一),傳統的經營思想和淡薄的發展意識阻礙了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發展.
(二),福州地區的廣告專業人才大量缺乏阻礙了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
(三),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監管,對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破壞了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大環境.
三,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的主要措施
二、教學團隊建設的具體舉措
在團隊建設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始終堅持以服務教學為主導,以先進的遠程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實訓(包含虛擬實訓)基地建設等為重點,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開展教學研究和建設,全方位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努力建設一支適應國家開放大學改革與發展需要的、數量充足、梯隊合理、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逐步形成以校內專兼職課程責任教師隊伍為主,各分校教學點專業負責人組成的教學與科研專業研發隊伍;以課程為依托,形成《大連電大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方案》;以專業為平臺,形成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實踐、科研”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建立團隊QQ群等有效溝通方式,營造和諧團隊文化氛圍,加強系統建設。
(一)搭建行政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平臺
本團隊結合行政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中央電大專業規則和已有教學資源基礎上,通過對其核心課程“公共行政學”“政府經濟學”“政治學原理”“社區治理”及“社會調查與研究”等進行設計規劃,調整課程內容比例,合理分配授課時間,解決了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以及知識更新與學時有限的矛盾,進而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合理的知識體系結構。同時,結合行政管理類專業共同的知識點,進一步構建成一系列的立體結構知識群組,通過把知識群和具體課程結合起來,建立科學實用的核心課程群,從而設計出更符合現代遠程教育需要的完整有效的科學的課程體系,見圖1所示。
(二)形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
根據行政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標,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為彌補原有課程體系的不足,滿足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的社會需求,行政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應改變以往采用單一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提高各門課程理論基礎的教學效率前提下,增加實踐環節的訓練,將教學內容發展為“理論+實踐”動態流程一體化的完整教學體系。詳見圖2所示。與以往課程建設不同,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更注重關聯課程之間的聯系與銜接,要求相關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所授課程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前沿性的內容,還要知悉核心課程體系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體系,從而準確掌握教學內容,并能很好地區分哪些內容需要重點講解,哪些內容由其他課程予以深化和拓展,哪些內容需要補充等。基于此,核心課程群建設要求對課程師資隊伍以梯隊形式進行建設,優化組合,為每門課程搭建一支年齡、專業、學歷和學科結構合理搭配的師資梯隊,確保全部課程的教學工作能夠科學有效進行。為此,教學團隊采取以下具體措施:第一,采取教師專兼職配合,專本科互補,年齡段銜接,高中職稱搭配的師資隊伍。第二,實施“二級負責制”的運作機制,即從專業負責人到課程責任教師二級責任制。其中,專業負責人也是課程群負責人,負責課程之間的協調,而課程責任教師負責本課程內部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學資源的開發、實踐環節的建設等具體工作。第三,積極參與國家開放大學的教研活動、師資培訓、資源建設、課題研究、視頻公開課等重要專業活動。
(三)團隊建設的總體要求
1.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
通過參加全系統教學研討會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境界,了解全國遠程開放大學科研、教學改革信息,及時獲得教學改革經驗與最新研究成果,不斷充實自己,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學質量,培養中青年教師。具體措施包括:支持任課教師參加高校相關專業學會會議,加強同行交流;不定期舉辦各類教學觀摩活動,交流教學經驗;組織任課教師參加行政管理專業課程的師資培訓和國家精品課程的經驗交流會等。
2.深化教學改革與加大課程建設力度
充分發揮教學團隊作用和各成員的積極性,對課程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驗收等進行深入整合、改革。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側重案例教學法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加快課程網絡資源建設,實現課程資源上網,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平臺系統在課程教學中的作用。構建計算機網絡教學平臺,增加網上資源,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水平和教學水平,為學生學習提供更便捷的條件。
3.加強教學改革和學習交流
利用團隊QQ群召開教學改革研討會,或在網上進行教學討論,或合作進行教學資源建設和教材編寫,或探討考試改革,或進行教學業務培訓,或對前段教學工作進行總結講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十分活躍。通過這些活動,拉近了省校與分校教師的距離,凝聚了系統的教學力量。
4.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第一,兼職教師要在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兩方面做好教學筆記。第二,兼職老師每學期完成10個學時的聽課量并完成聽課記錄。第三,盡可能從社會各行業具有多年實踐管理經驗的辦公室經理、行政總監、高層管理者中聘請3-5名兼職教師,真正提高實際教學效果,與專職教師形成優勢互補。
5.強化實踐環節教學改革
從課程教學實施到畢業實踐環節操作,再到職業證書培訓,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和選擇教學內容,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擴大實訓課程的數量和比例,進一步落實“雙證書”制度,做好課程與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訓能力。
三、團隊建設的經驗及反思
[作者簡介]賈東榮(1968- ),男,山東齊河人,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高等教育研究室,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與管理。(山東 濟南 250103)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基于實踐的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競爭力培育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513,項目負責人:賈東榮)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8-0040-03
科學研究是高等學校的三大職能之一,科學研究和學術水平的高低,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高校公共性的重要指標。受其投入和運營體制的影響,民辦高校在發展初期把精力集中在招生和教育教學上,以爭取更多的生源維持生存和發展,對科學研究重視不夠。隨著部分民辦高校進入穩定發展期,科學研究開始受到重視,個別院校在科研和技術開發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絕大多數民辦高校還處于科學研究的起步階段甚至還未起步。民辦本科院校一般被認為是民辦高校中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較高的學校,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投入和產出也較其他民辦高校為多。本文擬以民辦本科院校為例,分析民辦高校科研工作的現狀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民辦高校科學研究的現狀
全面地評價或衡量一所高校的科學研究工作,通常從投入、產出和效益三個方面著手。但由于絕大多數民辦高校的科學研究處于起步甚至還未起步階段,無論是投入、產出或效益,都缺乏準確的可以相互比較的數據,無法像設立多年的公辦高校那樣進行準確的評價或衡量。因此,本文選擇以產出為主,結合部分投入指標來衡量,分析民辦高校科學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科學研究產出低
科學研究成果的形式較多,人們通常認可并用來衡量一個人或組織的科研水平的成果主要有學術性成果和應用性成果兩種。學術性成果包括著作、學術論文等,應用性成果有專利技術、應用性研究報告等。就著作而言,從各民辦本科院校網站搜索的結果看,各校出版的著作均不多,有的學校沒有,且多數民辦高校教職工出版的著作是教材,學術性較差,僅有的少數學術性較高的著作集中在民辦教育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自然科學和技術開發方面的基本沒有。西安外事學院組織出版了一批有關民辦教育的著作,但由其教職工撰寫的不多。就學術論文來說,民辦本科院校基本上是在晉升本科后或晉升過程中的,部分院校在高職教育階段就有。總體來看,民辦本科院校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偏少。根據中國知網學術資源總庫檢索的結果,2008年及此前批準設立的40所民辦本科院校(不含由獨立學院轉設的)中,2007~2010年分別有37所、31所、26所、29所院校的年度發文低于200篇,其中分別有27所、23所、16所、13所院校的年度發文低于100篇,個別院校(19校、11校、6校、4校)低于50篇。這樣的產出與各校在公開資料如網站、報刊等宣稱的500~1000人甚至更多的教職工形成明顯的對比,數量明顯偏低,也與民辦本科院校上萬名甚至三四萬名的在校生規模相形見絀。但如果與同期升本或稍前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相比,民辦高校論文產出低的特點并不特別突出,即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新建院校的一般特點。
至于應用性研究,雖然民辦本科院校多由高職學院發展而來,以培養應用型技術和技能人才為主,但其應用性研究成果并不突出。除自身運營需要的民辦教育研究外,民辦本科院校的應用性研究產出不多。以發明專利為例,姑且不論其效益如何,單就獲得的專利數來說,據中國知識產權局網站專利檢索頻道檢索所得數據統計,截至2011年5月底,40所民辦本科院校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可查詢到的專利僅304項,其中發明專利135項,實用新型專利71項、外觀設計專利98項。這其中的1/3集中在浙江樹人大學,發明專利的1/2集中在上海杉達學院,僅15所民辦本科院校擁有專利,且其中9校不到10項。
(二)已有成果影響低或無影響
體現一所學校或個人學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是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影響。人們通常用發表刊物的級別和論文的引用情況來評價學術論文的質量和影響,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衡量發明專利的價值。總體來看,民辦本科院校的科研成果影響不大。以學術論文為例,截至2009年底,40所民辦本科院校發表在SCI來源期刊上的論文僅24篇,EI期刊僅69篇,合計93篇,不到這些學校發文總量的4‰;用中文核心期刊來衡量,40所民辦本科院校發表在各種核心期刊的論文約3600篇,約占總發文量的14%,這其中包括了個別不看論文的學術價值、單純營利的核心期刊。
民辦本科院校發表的論文主要分布在三類期刊中:一是高職、專科學校學報和行業通訊類刊物。這是民辦高校的主流,約占到發文總量的一半。二是民辦高校自己或其他單位舉辦的內部期刊。這些內部期刊的正式名稱為內部連續性出版物,由省級新聞出版部門批準印刷。在無法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正式刊號的情況下,多數民辦高校辦有這種內部刊物。據不完全統計,40所民辦本科院校在內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大約在5000篇,約占這些學校發文總量的1/5。三是營利性期刊。這類期刊的特點是審稿周期短、出版快(一個月左右就出版)、退稿率低、版面費適中、發稿篇幅短、一號多刊等特點,發表在這些營利性期刊上的論文占到民辦高校發文總量的1/5~1/4。一般認為,發表在營利性期刊的論文純粹是為了發文而發文,沒有經過認真研究,內容多是臨時拼湊或抄襲而來,本身學術價值就低;發表在高職、專科學校學報和內部期刊的論文,有點學術價值,但學術價值不高,達不到高級別刊物的刊發標準和要求。沒有學術價值或學術價值低的論文,其影響自然就低。
下載和引用情況是反映論文影響的重要指標。下載反映了論文被人關注和閱讀的情況,即有多少人閱讀或瀏覽過這篇文章;引用是論文的觀點和材料被他人直接或間接引用于論文或著作中。與下載相比,引用更能反映論文的影響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民辦本科院校約一半論文的下載頻率在50次以下,約1/3高于100次。當然各個學校的情況差別很大,下載頻率的高低也與題目或內容的關注度和發表時間有關。在引用方面,不考慮自引與他引的區別,40所民辦本科院校在2009年底前發表的論文有引用記錄的約8100篇,約占總發文量的1/3,其中引用超過5次(含)的僅1200余篇,不到總發文量的5%,即約95%的民辦本科院校發表的論文沒有引用或引用率不到5次。這是就總體情況而言,應該看到,部分院校的少數論文下載頻率和引用頻率很高,個別論文的引用頻率超過了100次,下載頻率超過了1000次,引用超過20次的約百篇。
(三)專業集中度低與個別專業傾斜嚴重并存
按照中國知網的學科分類,民辦本科院校科學研究涉及的學科專業相對分散,民辦本科院校涉及專業多數在70個以上,有的超過90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有3所學校涉及專業超過90個,2所學校涉及專業在80~89個,17所學校涉及專業在70~79個,6所學校涉及專業在60~69個,11所學校涉及專業低于50個,平均每校每個專業發文大約在10篇。從各校涉及的專業來看,超過85%的專業發文低于15篇,只有15%的專業發文達到或超過15篇,其中超過100篇(含)的僅28個專業,另有56個專業超過50篇。這說明民辦高校的多數研究是淺嘗輒止,缺乏深入持久的研究。這種狀態很難出現有影響的論文,也阻礙了優勢學科的形成。但在總體分散的情況下,民辦本科院校又在個別專業的發文相對集中。總起來看,高等教育、外國語言文字、計算機技術及計算機應用三個專業分別在34校、34校、31校位列該校發文的前五位,各校合計發文大約2400篇、1800篇、1500篇,另有企業經濟專業超過1000篇。其他較為集中的專業有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貿易經濟、體育、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職業教育、金融、數學、旅游、建筑科學與工程、中國語言文字、美術書法與雕塑,工業經濟、新聞與傳媒、自動化技術、會計、輕工業手工業、有機化工、互聯網技術、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中國文學、投資、醫學教育與邊緣學科、農業經濟、音樂舞蹈等。這些專業,除屬于教育學門類的專業外,要么是包括公立、民辦高校開設最多的專業(如經濟管理類專業),要么是公共基礎課,或者兼具兩者特點,均是聚集學者最多的學科領域,民辦高校很難在這種重圍中成功突出,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辦高校科研成果的影響,也限制了民辦高校學術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團隊建設,教職工各自為戰
這是民辦高校科學研究的突出現象,這一現象同時也存在于教育教學和管理方面。除浙江樹人大學等少數院校或者高等教育、民辦教育等個別專業外,民辦本科院校基本上沒有形成有力的科研團隊,其教職工基本上是單打獨斗,為了各自的興趣或職稱評審而進行科學研究,科學研究處于散亂、無序狀態。四個方面的表征說明了這點。一是前述的學科專業集中度偏低,絕大多數專業的發文低于30篇。二是教職工發文偏少。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39所民辦本科院校(黑龍江東方學院沒有檢索到數據)約11000人發表過論文,其中超過30篇的僅17人,另有303人超過10篇,即發文在10篇以上(含)的教職工不到有發文記錄的教職工總數的3%。9000余人即超過80%的有發文記錄的教職工發文低于5篇,這其中還包括與他人合作發表的論文(部分是作為第二、三、四作者出現的)。三是大多數論文的署名是個人,以課題組名義出現的很少。合計40所民辦本科院校以課題組名義發表的論文不到100篇,廣東培正學院最多,有30余篇。多數民辦本科院校沒有以課題組名義發表的論文。在個人署名方面,大部分署名是個人,署名為2人或以上的約40%,主要是與領導、外單位的同學、親友聯合署名的方式出現。與外單位的同學、親友聯合署名發表的論文,多以第二、第三責任人出現,大部分應是單純的掛名,以增加個人發文的篇數和頻次,真正的合作研究不多。四是獲得的基金資助不多,據不完全統計,40所民本本科院校所發論文中受到各類基金資助的約600篇,不到發文總量的2%,而且其中大多數是民辦高校的教師與其他單位擁有科研基金的人聯合而得以掛名該基金,真正由民辦高校教職工主持的基金課題極少,部分高校甚至沒有縱向的省部級基金課題。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團隊建設、教職工各自為戰是民辦高校科研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民辦高校科研改進對策
綜合分析,民辦本科院校科學研究的現狀和問題與學校缺乏引導有密切關系。現代科學研究是一項需要綜合各方面專長力量,發揮多學科知識優勢,實行學科和知識交叉,以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為內容,以團結合作為基礎,實現科技創新的一項團隊性的工作。只有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產出有影響的成果,傳統的以個人興趣為主的研究仍然重要,但必須納入到團隊中才能實現大的突破。而團隊的建設和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學校給予適當的引導。這種引導既有人員和經費的投入,有政策方面的鼓勵,也有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引導。針對目前的現狀,民辦本科院校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科學研究的引導:
第一,學術隊伍建設。其中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培養是個關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能否組建科研團隊和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于自身體制的影響,民辦本科院校普遍缺乏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民辦本科院校應從實際出發,制定優惠政策,通過引進和培養加強學術隊伍建設,盡快養成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同時鼓勵和引導教職工的科研興趣向擁有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優勢學科轉移,以促進科研團隊的建設。
第二,政策引導。我國高校在科研考核上側重對每個教職工的個體考核,通常用項目經費、論文數量和作為質量的某些因素作為考核量化的指標,其中對多人合作論文的認定往往只認可成果第一、第二完成人(或第一、第二作者),其他參與人員不被認可或只獲得極少的賦分值。職稱評定也采用同樣的考核辦法。這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師的合作意愿,導致科研人員不愿與他人合作,不利于科研團隊的形成和發展。民辦高校本身屬于市場辦學,在各個環節都引入了市場機制,在科研考核方面不僅全盤采納了公辦高校的現有做法,而且進一步強化了面向教職工的個體考核,考核期更短,考核指標更加明確簡單,指向產出和效益,忽視團隊工作及個體的具體貢獻,對團隊合作的限制更大。民辦本科院校應從科學研究的規律出發,充分照顧團隊運行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激勵機制,既要能刺激教職工的個人積極性,也要有利于科研團隊的穩定和發展,鼓勵教職工知識共享,合作攻關。
第三,加強投入。科學研究需要投入,這種投入既需要人員和時間的投入,更需要經費的投入。特別是在科研團隊建設的初期,因力量孱弱而無法獲得縱向和橫向經費支持的情況下,需要學校的啟動資金。民辦本科院校應加大科研投入,通過校級課題和其他形式的資助給予有研究能力的個人和團隊經費支持,鼓勵團隊多出成果,出有影響的成果,為爭取外部科研基金奠定基礎。
第四,加強優勢學科建設。民辦高校為了生存,多向多學科綜合型發展,開設有數十個專業,同時發展壯大這些專業是不可能的。應結合自己的專業結構和特點,選擇若干個較有優勢的專業或交叉領域作為學科建設的重點,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適度傾斜,以促成其快速發展,形成優勢學科。
第五,注意與區域社會經濟結合。民辦高校主要是為周邊地域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技術和技能人才,在科研定位上也應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亟須解決的社會問題和技術問題為主,不要單純向往沖擊國家和國際科學難題,要更多地關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小、快、急項目,從基礎做起,慢慢培養力量。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許永旺(1953-),男,浙江平湖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講師;張良(1973-),男,浙江嵊州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助理研究員。(浙江?杭州?310028)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5-0022-01
一、實施導師團隊研究生培養的背景
1.研究生擴招后師生比例失調所提出的新要求
自2000年起,我國的研究生招生規模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增加,[1]2009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7.5萬人,比2008年增加近6%,其中碩士研究生擴招規模達到6.4%;[2]而導師數量的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研究生的規模,師生比例不協調,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加上許多導師除指導研究生之外,還要承擔課程教學、參加各種類型的會議、申報科研項目、出國訪學等等任務;有些導師還擔任部門、學院領導職務和許多社會兼職。這樣,實際上導師用于培養研究生的時間、精力十分有限,很難全身心投入到研究生的指導工作中,出現研究生一年到頭見不到導師的怪現象。
2.學科交叉對導師知識結構的要求
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科之間聯系、綜合、交叉、滲透和融合的趨勢十分明顯。一般來說,導師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領域有著專深的研究,但對其他學科包括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新興學科可能知之不多,指導研究生時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這樣,導師研究領域專門化和學科綜合化之間的矛盾對復合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導師團隊培養可以彌補單個教師知識結構不寬、研究領域過窄、思維方式呈定式的問題。
3.大平臺大項目為導師團隊研究生培養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一是涌現了優質科研平臺,如教育部基礎學科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85”工程二期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和學校組織成立的各種交叉中心等。二是出現了一些重大課題、重大科研項目,如國家基金重大招標項目、“973”計劃、“863”計劃、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這些科研平臺和重大科研項目往往涉及跨專業跨學科,需要來自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理科和工科等不同背景的導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通力合作。科研平臺和重大科研項目為導師團隊研究生培養提供了載體和舞臺。
二、實施導師團隊研究生培養的保障性措施
1.構建多學科交叉的國際化導師隊伍,制訂團隊導師考核機制
第一,在凝聚本單位導師集體智力資源的同時,充分利用本校學科綜合優勢,加強與校內其他學院(學科)教授的合作;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引進智力資源,積極探索跨校、跨國的導師合作模式,聯合培養研究生,從而建立一支由不同專業背景、不同職稱、不同學歷層次、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組成的導師團隊。
第二,建立科學的團隊導師考核與績效評估機制。圍繞團隊學術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大目標,充分考慮團隊內各導師的學科背景、特長和優勢,每位導師每年制訂合理的工作計劃和考核指標,經團隊成員討論通過后,作為團隊內的導師考核與評估的重要依據。考核內容包括研究生教學、申請科研項目、申報科研獎勵、發表學術論文、出版著作、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等方面的內容。
第三,在同一導師團隊中要充分考慮團隊內各導師的特點、尊重每位導師的研究個性、充分發揮其研究專長和優勢,在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開題、實驗研究、論文預審和答辯的整個培養過程中真正做到導師之間的分工合作和優勢互補,真正做到共同培養、和諧發展。
2.開設基于導師團隊的課程
第一,專題課程。課程要充分結合各個導師的研究重點開設專題,面向前沿,突出特點。以專業研究的學術點帶動學生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的全面把握,初步形成具有前沿性、前瞻性、國際性、系統性的課程特點。通過導師集體授課的方式,擴大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培養并強化研究生的問題意識,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Seminar前沿課程。努力了解國際一流院校的課程建設動態,積極引入先進教學理念,建設高水平的課程師資隊伍。同時進一步開放課堂,給學生更多發表自己觀點、發展自己研究個性、展示自己研究能力的平臺和機會。Seminar課程包括每位教師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來訪講學,派出教師和研究生的學習經驗心得介紹等,兼顧前沿性、系統性和實用性。
3.制訂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制度
第一,為營造嚴謹踏實的優良學風,嚴格要求所有研究生在論文寫作與學術研究中遵循學術規范,堅持學術誠信。
第二,建立較為完善的研究生管理與培養制度,規定了碩、博士研究生的學位申請條件(論文要求、讀書報告和開題報告的要求、專利申請書和項目申請書的要求)、新生獎學金發放條件、研究生助研發放條件、論文投稿和專利申請的有關規定、論文、專利、立項課題的獎勵規定、研究生表彰、申請參加境外國際會議的條件、實驗室學習紀律和環境衛生的有關規定等。
第三,鼓勵和資助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要充分利用各種資助方式鼓勵優秀研究生積極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有利于研究生了解學科前沿、提高外語水平和開闊國際眼界。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至少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兩次。
第四,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建設。利用科研項目合作單位、科研項目成果示范企業等渠道,建立校企實驗室、研發中心等實踐基地,使研究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參與生產實踐,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4.健全團隊管理制度
完善實驗室、資料室建設,為每位導師提供辦公場地,為師生科學研究提供條件。團隊各項管理工作都由專人負責,以保證日常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要建立團隊管理規定、教師崗位目標制度、研究生管理與培養規定、設備管理規定、資料管理規定、團隊與其他單位合作立項原則、團隊進人機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從而保證使團隊的各項工作目標明確、運作規范、成效顯著。
5.形成團隊組織文化
團隊要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娛樂和體育活動。團隊每學期組織一次研究生大型活動,舉辦研究生畢業歡送會,以增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聯系和交流,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團隊要建有專門的管理和交流網站,內容主要包括研究生日常管理、研究生學習計劃制訂與監督扏行、團隊對外交流與合作信息等,既有利于對外交流也提高了團隊的影響力。
三、實施導師團隊研究生培養的效果
1.有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研究生
首先,研究生從團隊的各位導師和其他研究生中廣泛汲取不同學科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形成網狀的知識結構;還能從研究方法、思維方式、為人處事等方面吸收每位導師的精華,博采眾長。其次,團隊中的每位研究生都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學會合作,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使他們畢業后能較好適應社會。
2.有利于提高團隊的持續發展與壯大
首先,團隊中的學科帶頭人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集中抓大事,抓團隊的發展目標,抓學科建設,抓人才引進,抓重大項目申報,從而為保障團隊的可持續性發展把好方向、打下扎實的基礎。其次,青年導師在團隊良好的學術氛圍中,在經驗豐富的導師“傳、幫、帶”下,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指導研究生的能力,快速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與綜合素質,從而為團隊的發展貢獻力量。
3.有利于形成學科的特色與優勢
首先團隊中引進不同知識背景的人才,尤其是來自有國外學習經歷,在國外取得學位或長期在國外從事科學研究的教師往往會產生新的研究領域,有助于拓寬新的研究方向,成為學科新的生長點。其次,團隊中每位導師的學科背景有差異,有的與現有學科之間的專業跨度非常大,而新興學科往往產生于學科之間被人忽視的空白處。在導師的研究方向與研究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交叉融合中有可能產生新興學科。新的研究領域或新興學科往往成為學科的特色與優勢所在。
隨著《關于啟動實施“本科教學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號)的出臺,專業建設成為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抓手,而教學團隊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有利于推動高校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與研究,促進教學經驗的交流,開發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在實施質量工程、提高教學質量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明確教學團隊建設的意義
1.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國際上很多高校都鼓勵教師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以團隊形式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例如在邁阿密大學,教師學習共同體(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ies,FLCs)是一個由教師和學校職員組成的學習項目團隊,人數一般是8~12人。團隊以促進教與學為目標,頻繁地組織研討活動,為成員提供申請項目資助、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參與者可以自行選擇一個焦點課程或項目,與自身工作相結合,設計案例、嘗試教學創新、評價實施效果;參與到兩周一次或更加頻繁的研討中,并把項目成果在學校或者國內的交流會上展示,借助教學團隊這一平臺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國內教育學家潘懋元先生認為,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指高校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方式的理論學習與實踐,使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持續提高,不斷完善,在發展過程中尤其強調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注重其作為教學工作者的發展。教師完成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參加到學習共同體中,通過團隊的合作探究、團隊成員之間的經驗交流和分享,逐漸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能力。
2.改革、創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質量
師資是高校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圍繞專業核心課程群,以優秀教師為帶頭人,建設熱愛本科教學、改革意識強、結構合理、教學質量高的優秀教學團隊,通過集體研討、課堂觀摩、開發教學資源等方式,可以為改革、更新教學理念提供契機,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優化教學團隊建設的策略
1.健全教學團隊的管理機制
規范順暢的管理機制是促進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保障,為促進教學團隊建設,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制定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試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關于基層教學團隊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和校級培育教學團隊評選辦法》等管理文件,開展了三級教學團隊,即基層教學團隊—校級培育教學團隊—校級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形成了教師—教學團隊—教學系—學院—學校的教學管理體系,規范了基層教學組織建設。
(1)教學團隊組建。學校規定基層教學團隊可以圍繞單一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實習課程、實踐課程組建,也可以圍繞專業系列課程,或學科性質相近的本科生課程和研究生課程構成的課程群組建。原則上本科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研究生學位課、其他學生受益面廣的課程以及重要實踐環節須以單一課程為核心組建教學團隊。在團隊人數方面,要求每個基層教學團隊的人數不少于4人,不多于12人。在團隊負責人選定方面,團隊負責人應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較好的組織、管理和領導能力并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為學生授課。
(2)教學團隊備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要求各院系根據《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關于基層教學團隊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要求負責所屬基層教學團隊的認定工作,并向教務處或研究生院備案新建設教學團隊的基本情況(名稱、承擔的課程、團隊成員名單等),以實現規范管理。
(3)教學團隊運行管理。在教學團隊的日常管理方面,學校要求各個教學團隊制訂團隊工作制度,每個學期制訂詳細的工作計劃,撰寫工作總結,工作內容應包括教學大綱制訂與實施、課程(實踐環節)建設、教材建設、青年教師培養及其他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圍繞教學質量的提高積極開展各種教學研究活動。
(4)教學團隊網站建設。為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學校還開發了教學團隊網站,由教務處牽頭組織,各院系教學團隊共同建設、管理和維護,將團隊研討紀要、教學改革論文、課程教學材料等在團隊網站上進行及時更新,為團隊之間的交流創設平臺。
(5)教學團隊評價考核。學校要求各院系負責對每個教學團隊的運行狀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報教務處或研究生院備案;學校每年從備案的基層教學團隊中評選校級培育教學團隊和校級優秀教學團隊;作為院系日常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學校每年對院系基層教學團隊的建設和運行情況進行考核。
2.構建合理的團隊結構
作為高校教學團隊,一方面要有出色的團隊帶頭人。帶頭人應為本學科或專業的專家,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學術思想,品德高尚,治學嚴謹,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較好的組織、管理和領導的能力;另一方面,團隊要具備合理的梯隊結構。團隊成員在年齡、職稱、知識結構上要科學合理,充分發揮名師的傳、幫、帶作用,實現團隊的技能互補和成員技能的共同提高。
3.豐富團隊成員的合作交流模式
多元化的、豐富的、創新的團隊合作模式可以增強團隊建設的效果。北師大的劉寶存教授在其相關論文中介紹,20世紀70年以后團隊教學在美國開始應用于高等學校,在傳統的學科組織之外,還形成了各種形式的研究和教學團隊,如同事互助小組、任務小組、項目計劃、學術沙龍、午后茶、論壇、研究中心、實驗室、研究所、課題組、首倡行動計劃、研究協作組、講座、工作站等形式,為教師交流提供了平臺,也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契機。
國外開展教學團隊合作的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整體團隊模式”,團隊成員一起作為一個整體就教學問題或某個項目開展交流,共同完成合作設計目標、任務呈現集體工作過程呈現反饋與改進合作工作評價等事項;另一種是“小組互補模式”,團隊中確定多個小組,每組一般有3~5個成員,各小組針對整體目標的若干個分解任務分別進行研究合作,不同小組之間通過交流達到整體目標的實現。
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幾年的實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探索了多種團隊成員合作的模式,主要包括模塊教學、大班教學小班研討、課程互聽互評、外出學習與分享等。
(1)模塊教學。學校不同類型教師各有特點,例如高學歷的青年教師比較擅長理論教學,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在實踐教學方面更有優勢,采取模塊教學,不同類型的教師之間分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不僅有利于提高課程教育質量,更可以為團隊成員提供一個較好的學習平臺。具體而言,模塊教學主要是將課程教學分解成多個環節,每個教師專司一兩個環節,專業化分工協作能夠使得每個環節完成得更精細化,從而提高教育質量。教學團隊具有規范的交流合作機制,更有利于模塊教學的開展。
(2)大班教學小班研討。目前很多高校采取大班教學、小班研討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有一定的教師團隊作為支撐,而教學團隊的建設為小班研討提供了師資,對于班級規模較大的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的成員分別帶若干個討論小組或討論班,圍繞課程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研討,而且教師之間可以經常性地進行小班研討內容、方式、方法的溝通交流,從而促進了小班研討的效果。
(3)課程互聽互評。課程互聽互評是教學團隊教師合作的另一種模式。這不僅是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的有效途徑,更是培養年輕教師的有效載體。青年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摩,汲取其他教師在教學上的經驗,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拓展視野、把握前沿、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為了方便團隊教師之間的互聽互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開發的綜合評教系統“同行聽課”模塊中專門設置了“教學團隊課程評價”功能,即在每位老師的聽課列表中自動顯示本團隊其他成員的課程,方便教師操作,進一步促進了教師之間教學經驗的交流。
(4)外出交流與學習。教學團隊的成員除了增強內部交流,還應“走出去”。一是與本校其他院系的教學團隊進行交流,不同學科的教學模式會風格各異,通過互相交流和學習可以豐富和革新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二是走出學校,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會或其他交流活動,拓展視野,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教學實踐。
4.營建和諧的團隊文化
為達到既定目標所表現出來的團隊成員自愿合作和協同努力的精神就是團隊精神。通過團隊精神形成團隊的凝聚力,團隊成員才能在工作中團結互助,互相認同,暢所欲言,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團隊成員所有的資源和才智創造更多的價值和更大的效益。面對各種問題,教學團隊的成員應做到平等溝通,。團隊并非要完全學方法和教學風格,而應包容多元化的觀點和做法,教師在自身教學風格的基礎上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5.改革教學團隊的評價機制
(1)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評價教學團隊的重要指標。教學團隊擔負著創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推進教學改革和提升教學質量的任務,而最終的落腳點在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對教學團隊的評價也應以能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重要標志。教學團隊在教學改革上應體現出開創性和探索性,教學團隊要成為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應具有明確的改革措施,并取得優良的教學建設成果。
一、基本情況概述
北京林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的“211工程”國家重點大學。該校園林學院是我國建立早、規模大、師資力量強的園林教育基地。園林學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為創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專業,1999年教育部學科專業調整為旅游管理專業,2002年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成為首批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截至2010年,為國家培養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600名、碩士40余名,并對全國各地高校和景區的進修教師、管理技術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圍繞人才培養建議重組旅游師資團隊,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與機構設置框架的束縛,整合院內或校內乃至校外各種旅游教育和人才資源優勢,構建面向旅游景區的“六項全能”(滿足食、宿、行、游、購、娛需求)分類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專門人才培養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檔次。在培養人才的環節上樹立“以教學為基礎,以技能培訓為推動環節,以科研為發展導向”的大旅游教育觀,按照“產— 學—研”一體化的思路,構建教學—實訓—科研一體化的開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養新模式;實行旅游景區與院校結合的管理運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區的運營,成立相應的培訓機構,為旅游人才培養鋪路架橋,保證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達到理論功底深厚、實踐技能熟練的標準;在辦學方式上以合作辦學、聯合培養、教師互訪、學術交流等形式,積極開展和加強國內外橫向聯系,實現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質量向國內高水平看齊、與國際接軌。依托所在的園林學院,面向旅游規劃、旅游景區的管理與建設,培植專業特色。應特別關注生態旅游景區的規劃、管理與建設,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農村生態景觀、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郊野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等。
二、團隊建設任務
1、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
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的組合模式,重點在學科創新與發展方面下功夫,在整體上提升旅游管理學科的學術統一性,加速本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2、平衡教學團隊的專業結構
現有教師的專業背景集中在風景園林學、地理學、林學、外國語等方面,這與旅游管理學科的跨學科特點還有一定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科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影響教學計劃的有效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力度與廣度。旅游管理學科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學、文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倫理學、人類學、美學、風景園林學和林學等多學科。在不斷完善學科專業結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該學科的優勢力量,打造北京林業大學旅游管理學科特色。
3、構建教學團隊的教學與科研平臺
目前學科沒有教學科研載體,學科團隊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鮮有機會參加專業相關課題以及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造成社會影響力與學科知名度與國內同學科相較差距逐漸擴大,使得學科在專業前沿探求等方面機會少、后勁不足,從以往研究生畢業論文可以明顯發現,目前學科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體驗、旅游影響、統計方法等方面,盡管這些研究對于夯實學科發展基礎具有重要作用,但卻較少涉及學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術與方法、旅游規劃技術、生態旅游核心技術等的相關應用性的研究,這與目前碩士研究生培養注重應用研究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由于沒有教學科研載體作為學科團隊交流的平臺,學科師資之間學術交流較少,出現研究方向與課題的重疊,無法更好地發揮學科交叉互初具優勢,研究生導師指導研究生論文課題方向較為集中,也無法體現目前學科所具有的生態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規劃和旅游文化四個研究方向。
三、團隊建設途徑
1、研究與建設
(1)團隊特色
①旅游管理學科團隊由從事旅游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擁有博士學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讀。此外,多為教師具有在美國、日本、英國、芬蘭等國的海外留學和訪學經歷,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②團隊教育背景多元,由園林、林學、地理、管理等組成,學術結構交叉性好、互補性強,學科發展比較平衡。
③團隊以青年教師為主體,思想活躍、樂于進取,有較強的團隊凝聚力,勇于探索多樣化教學方法和前沿化的科研思路。
④注重與教學、科研與實踐緊密結合,團隊教師在旅游規劃、生態旅游等方面均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
⑤團隊重視學科交流與對外拓展,與學界與業界均建立了廣泛的交流機制,這些交流與合作為學科發展了拓展視野、加速了學科總體水平提升。
(2)專業特色
北京林業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是在園林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學科,旅游管理教學團隊吸收了我校園林教育的經驗、融合了旅游學科的特點,形成了以園林學為背景,融生態旅游、旅游規劃設計、景區管理、旅行社、會展企業等方向于一體的特點鮮明的旅游管理專業特色。
(3)課程特色
①課程門數多,課程體系完備。目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分為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和專業選修模塊三種類型,專業基礎模塊包括旅游學概論、旅游地理學、旅游資源學、旅游經濟學、旅游環境解說、旅游調查方法、節事及活動策劃、旅游英語、旅游綜合實習等,專業核心模塊包括旅游規劃、旅游文化、旅游景區管理學、旅游市場營銷學、會展旅游策劃與管理等,專業選修模塊包括生態旅游導論、旅游地學基礎、旅游心理學、旅游目的地管理、世界旅游地理、旅游英語口語、世界遺產概論、旅游社會學等,形成了“金字塔結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體現“寬口徑、厚基礎、重特色”的培養目標。
②內容更新快,實踐應用性強。旅游業的高速發展,對旅游管理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為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多,與產業活動結合緊密,教學內容緊密與行業特點相適應。
2、配套建設
圍繞項目目標開展的教學條件建設、隊伍建設(包括對教學和管理人員的培訓),以及配套教學管理措施落實和制度建設等,簡要論述所在單位為保證項目研究的順利進行而采取的各項措施。
(1)創新性教學改革措施
①在對目前旅游行業發展和旅游教育對策研究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重新制定了人才培養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分布開展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
②根據不同課程的內容特點,靈活多樣地組織教學,鼓勵雙語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新教學方法的嘗試與探索。
③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通過社會實踐、第二課堂和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等形式,推行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實驗教學或實踐性教學
①旅游管理專業實驗、實習課程數量較多,主干專業課程基本上都有與理論教學相配套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實踐環節的加強,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
②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設計)一般都給工作實習或指導教師的科研和設計實題進行,科研與實踐選題比例大于80%,學生的畢業論文與設計均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
(3)教學資源建設
根據新人才培養模式重實際工作能力和技能培養的特點,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重點強化實踐基地建設,學科與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多家旅行社、飯店、會展公司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系,為學生廣泛開展科學研究和實踐性課程奠定了基礎。
(4)網絡教學
網絡教學建設主要是積極參加學校的網絡教學建設體系,部分課程已進入教學平臺,具有全套教學文件和教學課件,為學生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照項目任務書中關于在項目執行期間的改革活動規劃,深入總結自項目生效以來圍繞項目目標開展的各項研究與改革,如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以及各類教學研究的初步成果等。重點論述項目研究的整體思想、調研結果、推進情況和初步實施效果。
如何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及培養創新能力是本科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嘗試構建以“團隊設計項目”為導向的培養制度,從而實踐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為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1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1國家政策導向出現理解偏頗
近些年,很多高校總把承擔項目、科研經費、SCI文章、獲獎引以為榮,教學被邊緣化已成為無法避免的無奈現實。教師只能“沒有時間上課”,即使有時間上課也不會全身心投入教學,何況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亦不能悉心指導了,論文質量自然出現下降[1]。
1.2教師重視程度、師資不足及本身能力欠缺
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實施過程中教師本身對自己職責責任不明,認識程度不到位,有的教師缺乏責任心、缺乏熱情。對畢業論文(設計)投入精力不足,對學生論文設計及撰寫檢查審核不嚴等影響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同時高校連續擴招導致師資不足難免顧此失彼。另外指導教師業務本身能力欠缺,造成畢業論文(設計)題目陳舊,內容簡單,學術水平低下也是造成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下滑的原因[2-4]。
1.3學生主客觀因素的存在
當今中國,在雙向選擇的大學生就業制度下,供求矛盾儼然成為就業難問題的重要原因,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5]。而現在多數學校的教學計劃都是把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在最后學期,正逢就業招聘的高峰期,畢業論文只得為找工作、就業簽約讓路。同時有的單位還需要學生先實習后就業模式,畢業論文(設計)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會大量減少,自然會造成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下降。此外還有其它原因如:學生對畢業設計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忙于復習考研、出國等等也是主要原因[6]。1.4其他因素除上述導致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下滑因素外,在教學單位教學管理方面也存在欠缺,如畢業論文(設計)經費投入問題,論文質量與指導教師獎懲問題等也都制約著畢業論文(設計)水平提高。
2基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團隊畢業論文設計模式的構建
2.1教師團隊建設以科研項目為依托教師團隊的構建
以各自的科研項目為基礎,研究方向相似或相近的組成教師團隊。實施時總的項目被分解成若干的小項目,每個項目有專人負責,對子項目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以學生團隊的形式參與其中,利用教師團隊及學生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共同完成目標。
2.2學生團隊的構建
學生團隊的組建以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為契機,申報課題大多源自于教師團隊的科研項目的子項目,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方向,親自進行科研設計,經指導教師指導后撰寫申報書進行申報。學生團隊的組建方法可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選擇、以優勢互補為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效能。每個子項目的成員一般以2~3名學生為宜。在各子項目實施過程中,可根據各團隊成員的配合情況及具體操作需要可以做適當微調,以達到組建最佳實施團隊的目的。團隊與團隊之間可經常性的互動,形成團隊信息及合作網絡,提高完成效率和知識技能交叉互補[7]。
2.3教師團隊與學生團隊的互動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會貫穿于整個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如: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申報書的書寫指導;文獻資料的收集;中外文文獻的閱讀整理;課題設計;綜述、開題報告、論文的撰寫;每周固定時間的例會、研討會的交流;辦公軟件、實驗分析軟件的應用;與科研項目相關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指導等等,學生可以獲得比較系統全面的科研訓練,教師也可以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積累科研教學經驗,有助于教學相長積極氛圍的形成。
2.4整合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與畢業設計
創新性實驗計劃完成后,結合創新計劃項目,教師團隊可為學生團隊成員安排相關的畢業設計課題。由于這些同學已經歷了創新性實驗計劃的鍛煉,畢業設計又是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延續和深入,因此會省去適應期,快速進入狀態,為畢業設計的順利高質量完成提供了保障。
2.5發揮導師制在項目團隊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導師制是近年來實施的一種新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制度,是關于本科生教育的一項創新性實踐[8]。我校本科生導師制始于2012年,從大學的第一學期開始,學生和教師通過互選,每位學生都能選定的一名教師作為導師,導師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開展專業教育,指導學生學習、選課、考研、撰寫畢業論文或開展畢業設計,關注學生業余時間學習生活,兼顧指導學生進行未來人生規劃等工作。針對目前預防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時間短、經費有限的客觀事實,導師能夠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課題,提前指導學生進入科研角色,無疑是一個事半功倍的辦法。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嘗試將導師制應用到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過程中,并且效果明顯[9-10]。我教研室近幾年利用導師導學的機會適時地介紹科室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項目,鼓勵對科研有興趣的同學(一般是大三的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組成師生科研項目團隊協同工作。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時的時間和經費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在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動手能力,調動學生科研創新積極性方面獲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 專業運動隊 復合型 教練團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逐漸產生了許多的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為了競技體育的發展,作為眾多學科之一的體育,也不免要與其他學科相互交融。但是這種交融協作關系在提高運動訓練科學化程度的同時又給運動訓練增加了難度: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運動訓練不斷向科學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科學是朝著分化與整合的方向發展,教練員個人已無法完成對科學訓練的工作。在這種趨勢下,組成一個團隊負責科學訓練的支持與保障工作就成為人們的必然選擇,所以科學訓練實踐在客觀上推動了團隊合作的出現。
從國內來看,多學科聯合攻關作為教練團隊的雛形,被證明是我國備戰大型比賽的有效形式。但訓練與科研結合不密切的現象長期存在,不利于我國競技體育的繼續發展。為實現科學訓練,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加強教練團隊成員間的合作水平是建設國家隊教練團隊的首要任務。
深刻認識國家拳擊隊教練團隊的本質以及如何促進合作以實現團隊“科學訓練”是個非常重要又不能回避的問題。本論文通過對國家拳擊隊教練團隊合作的研究,加強國家拳擊隊教練員、研究人員、領隊等的合作為實施科學訓練,提高競技體育水平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路徑指導。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國內專業運動隊復合型教練團隊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對國內有關教練團隊的論文等進行了研讀和借鑒;采用專家訪談法對國家隊教練員、科研人員、隊醫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訪談;采用邏輯分析法,對調查數據的統計結果,進行邏輯歸納和理論分析,得出結論和建議。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關于教練團隊的稱號不一,但本質相差無幾。
國內有關教練團隊的具體稱號有很多,主要有“訓科醫管”一體化、“復合型教練團隊”和學習型教練團隊等。所謂“訓科醫管”一體化是以提高運動成績、奪金牌為目的,以競技運動訓練為主體、科研服務為支撐、醫務監督服務為保障、科學組織管理為前提,為了快速提高運動員訓練質量和運動技術水平,而監理一起解決團隊工作計劃、隊伍管理、后勤保障等的工作體系[1];“復合型教練團隊”是指以提高競技體育成績為目標,加強訓練過程中領導與決策、執行與保障工作,促使“訓練、科研、醫務、教育、管理”的“一體化”,形成以管理干部為龍頭、教練員為主體、科研人員和隊醫為兩翼、外聘專家為外腦,各方形成合力,實現“最高水平”的訓練管理體系[2]。所謂學習型教練團隊是指教練員團隊中的主教練、助理教練、科研教練、隊醫等每一位教練員在提高運動員運動成績共同目標的引領下,采用個體學習和團體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斷取得創新的自主管理的團體[3]。
在定義上就可以看出國內大部分學者對教練團隊的認識是一致的:隨著競技體育競爭的日趨復雜,僅僅依靠有限的知識和單一的手段已不能取得競技體育運動成績提高的目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憑借教練的一己之力櫻井不能滿足優秀運動隊的發展需要。當代的運動訓練越來越離不開科研、醫療和管理的支持與服務,必須充分認識到只有實踐以訓練為核心,科研、醫療、管理為支撐的管理方式才能促進競技體育的發展。
(二)關于教練團隊研究的切入點不同
國內眾多學者對教練團隊進行了研究,但是每個人的切入點不同。有的學者以教練團隊在訓練團隊中的重要作用為研究的落腳點,認為教練團隊中的各要素在實踐科學訓練的過程中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的學者以某一具體的運動項目為出發點,重點研究了該運動項目中構建復合型教練團隊的必要性以及該項目復合型教練團隊的組成及其成員的職責[4];有的學者從運動隊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角度對復合型教練團隊的管理結構、動力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等發面進行了研究;有的學者從團隊建設的視角,重點研究了復合型教練團隊的建設實際以及團隊建設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為復合型教練團隊的團隊建設提供了參考意見[5];還有學者從團隊合作的角度著手,對教練團隊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方法進行了研究。
(三)主教練與科研人員的合作效果不佳是當前影響國家隊教練團隊建設的主要阻力
現代競技體育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科技的競爭,這就意味著在優秀運動隊中科研人員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運動訓練要講求科學化,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將是優秀運動隊訓練的重要參考依據并且他們的工作也需要教練的大力配合和支持,而科研成果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練員;由于主教練與科研人員以及科研人員之間的不信任,雖然制定大量規章、制度來保證教練員與科研人員的合作,但是更多的表現出非合作或者表面上合作。因此,在科研成果的生產和消費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主教練和科研人員之間的沖突。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目前國內有關專業運動對教練團隊的研究尚未成熟,主要表現在:教練團隊的未有一個固定的稱謂,學者對教練團隊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統,教練員與科研人員的合作是當前研究中的主要問題。
(二)建議
建設國家隊教練團隊,就是要打破過去那種由教練員一個人說了算的訓練管理模式,取而代之以教練團隊的民主決策、科學管理、集體監督和聯合攻關,進一步提高訓練的效益和質量。破舊立新,勢必會帶來一些問題和阻力,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從推動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高度出發,以實際行動積極推進復合型團隊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 ] 史國生,張輝,錢競光等.訓科醫管一體化管理模式在運動隊備戰重大賽事中的作用――以南京體育學院運動隊備戰全運會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02(01):6-7.
[2] 韓開成.優秀運動隊復合型教練團隊管理模式及其運行機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09(0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