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09:51: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語文病句修改,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什么是病句?顧名思義,就是不符合現代漢語句子的結構規則和組合習慣。
新課標與教材對修改病句這一考點的相關要求是:辨析并判斷句子的正誤;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對、結構混亂等方面有側重地修改病句;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在語段中找出病句進行修改;用符號修改有語病的句子。
修改病句以改通順、改正確為原因,不作語言修飾,不變句子原意。常以選擇題和辨析并修改兩種題型出現。正確把握句子結構,了解常見病句類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應對策略。中考復習中要特別注意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結構混亂四方面的語病。
1 病因與例句
常見的病句類型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重復嗦、語序不當、不合邏輯、表意不明、用詞不當、句子雜糅、關聯詞不當等。
1.1 成分殘缺。成分殘缺就是句子不完整,常見的成分殘缺有主語殘缺,謂語(中心語)殘缺,賓語(中心語)殘缺,缺少必要的定語、狀語等,使句子不完整。
例句:
(1)經過這講課,對大家的啟發很大。(主語殘缺)
修改:刪去“經過”或“對”,因介詞濫用而造成主語殘缺。
(2)這次回到故鄉,我又看到了那闊別多年的母親,那熟悉的鄉音。(謂語殘缺)
修改:在“那熟悉的鄉音”前面補上謂語動詞“聽到”。
(3)我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大力發揚了敢拼敢搏,終于奪得了冠軍。(賓語殘缺)
修改:在“大力發揚了敢拼敢搏”后面,補上賓語中心語“的精神”。
(4)要想取得優異成績,必須付出勞動。(定語殘缺)
修改:在“勞動”前面補上“艱苦的”。
(5)我校舉辦的數學、物理、化學三個短訓班,開設了農用數學、農業機電和農作物栽培等課程,使數學直接為四個現代化服務。
修改:在“開設”前面補上“分別”。
1.2 搭配不當。搭配不當就是詞語與詞語間搭配不當,常見的搭配不當有: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搭配不當,修飾語、定語、狀語、補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一面與兩面不能搭配,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
例句:
(1)今年這個縣的水稻生產,由于合理密植,加強管理,一般長勢良好。(主謂搭配不當)
修改:刪去“水稻”后面的“生產”。
(2)為了四個現代化,必須加強與提高科學技術。(動賓搭配不當)
修改:在“科學技術”后面補上“水平”。
(3)她的家鄉是湖北省黃岡市人。(主語和賓語意義上的搭配不當)
修改:刪去“人”。
(4)自己有雙聰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來。(定語與賓語中心語搭配不當)
修改:刪去“聰明”。
(5)對不起,這次我們對你們照顧得太不周全了。(補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修改:補語“周全”換“周到”。
(6)學習成績提高,取決于學生自身是否努力。(一面與兩面不呼應)
修改:刪去“是否”,加“的”。
(7)我們并不完全否認這首詩沒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說希望非常渺茫。(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
修改:刪去“沒有”。
1.3 重復嗦。 重復嗦就是成分累贅,避免重復嗦,使語言表達簡潔明快,這是寫作的一項基本要求,常見的語病有:同一句內的字面重復,同一句內的詞義重復,堆砌成語等。
例句:
(1)課業負擔和娛樂負擔造成用眼過度,影響危害了視力健康。
修改:刪去“影響”。
(2)群眾性文化活動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修改:刪去“的局面”。
1.4 語序不當。 語序不當常見的有:詞序不當和句子成分順序不當。
例句:
(1)學生、領導和老師參加了開學典禮。(詞序不當)
修改:領導、老師和學生參加了開學典禮。
(2)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定語與中心語的位置顛倒)
修改: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3)我們要及時的解決問題和發現問題。(句子成分順序不當)
修改:“解決問題”和“發現問題”互換。
(4)對我來說,這件事包含著深刻的一種教訓。(多層定語語序不當)
修改:“一種”與“深刻”位置互換。
注意:定語中數量詞組應該放在形容詞的前面。表領屬的定語,應放在表數量的定語前面,才不致于發生歧義。
(5)我們偉大的祖國再也不是一個四分五裂的、任意被帝國主義列強侮辱蹂躪和掠奪的國家了。(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修改:將“任意”與“被帝國主義列強”位置調換。
1.5 不合邏輯。 不合邏輯常見的語病有:自相矛盾、分類不當、不合事理、否定不當等。
前后矛盾就是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
(1)我國有世界上沒有的萬里長城。(自相矛盾)
修改:在“沒有”前面補上“其他國家所”。
(2)老王師傅自己生活很節約,可是看到廠里有些學徒工衣服單薄,就買了一件新絨衣送給他。(自相矛盾)
修改:把“有些”換成“一位”。
(3)我估計他今天一定不會來參加會議了。(自相矛盾)
修改:刪去“一定”。
(4)我將要在這所全市聞名的學校里度過了有意義的三年。(自相矛盾)
修改:刪去“了”。
(5)農場決心提高糧食、棉花和經濟作物的產量。(分類不當)
修改:把“棉花”刪去。
(6)誰也不否認長江不是向東流的。(否定不當)
修改:刪去第二個“不”。
1.6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就是意思表達得不清楚,使人誤導。
表意不明常見的語病有:歧義和指代不明。
例句“
(1)自行車沒鎖。(歧義)
(兩種意思:一是自行車沒安裝鎖子,二是自行車有鎖子沒有鎖。)
(2)小明收到了許多朋友送來的禮物。
修改:小明收到了許多位朋友送來的禮物。
(究竟是朋友多還是禮物多,不清楚。)
(3)她有個姐姐,在醫院工作,是個護士。
修改:“在醫院工作”前面補上“她”或者是“姐姐”。
(4)我親眼看見張師傅扶著一位老人走過來,身上挎著一個黑皮包。
修改:在“身上挎著一個黑皮包”前面補上“張師傅”或者是“老人”。
1.7 用詞不當。 用詞不當就是近義詞用錯。
例句:
(1)世博園內的中國館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國的強盛,城市的美好。
修改:“完善”換成“完美”。
(2)張文濤努力學習,老師經常夸耀他。
修改:“夸耀”換成“夸獎”。
(3)我提出展開學習競賽,大家紛紛附和。
修改:“附和”換成“贊同”。
1.8 句子雜糅。
有兩種:
兩句雜糅:同一內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說法。說話、寫作時,由于拿不定主意,既想用這種說法,又想用那種說法,結果把兩種說法糅合到一起,形成兩句混雜。
例句:
(1)聽了張連等三位同志動人的報告,對我啟發教育很大。
(把單句表達法和復句表達法混雜在一起。)
修改:①張連等三位同志動人的報告,對我啟發教育很大。
②聽了張連等三位同志動人的報告,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教育。
前后牽連: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開頭,硬把前后兩句連成一句。
例句:
(2)它是把事件的結局先寫出來,然后再按照時間的順序敘述事件發生、發展、經過叫倒敘。
(此句把“它是… …經過”和“把… …叫倒敘”硬連在一塊,應該去掉“它是”。)
1.9 關聯詞不當。關聯詞不當一般指關聯詞誤用、濫用或缺少以及關聯詞位置不對等。
例句:
(1)盡管嚴寒酷暑,我們都堅持清晨的鍛煉。(關聯詞誤用)
修改:把“盡管”換成“無論”。
(2)由于對語文不感興趣,所以對數學很喜歡。(濫用關聯詞語)
修改:刪去“由于”和“所以”。(此分句中沒有因果關系)
(3)這次學術會收獲很大,時間并不長。(缺少關系詞)
此句中兩個分句明顯是轉折關系,應加上“雖然……但是……”這一對關聯詞。
(4)鳥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憑借空氣,鳥就永遠不能飛到高空。(關聯詞位置不對)
修改:把“不管”放在“鳥的翅膀前面”。
2 辨析病句的方法
2.1 主干枝葉梳理法。 從語法入手,抓住句子主干,先將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出主干,檢查主干是否有毛病。
如:糧庫主任的失職,使40噸小麥霉爛變質,上級領導為了嚴肅法紀,決定給他行政記過處分,并賠償經濟損失。
這個句子的主干:上級領導……決定…….并賠償……。
錯誤:“賠償”的人應該是失職的糧庫主任,而不是上級領導。
2.2 語感審讀法。 調動語感,從感性上察覺語句毛病。
按習慣說法看是否別扭,找出原因,加以修改。
如: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困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不符合習慣:不管… …都極端不利。
2.3 造句類比法。 有些句子一下子不容易看出其毛病所在,可以仿照這個句子的結構形式造一個常見的類似形式的句子,進行比較。
如: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首先:將原句壓縮為“這值得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模仿造句:“這值得中小學教師重視。”
修改方法:將原句中的“的”去掉。
2.4 邏輯分析法。有的句子在結構上檢查不出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
看看句子在判斷、推理過程中,有沒有犯不合邏輯的毛病,找出不符合事實情理的地方。
如:該市有人不擇手段地仿造偽劣產品。
不合事理:產品可以仿造,但誰會去仿造偽劣的產品呢?
3 修改病句的方法
常見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刪、調(移)、換。
(1)增:增補殘缺的成分。
(2)刪:刪除贅余的成分。
(3)調:調整不當的詞序。
(4)換:換掉不恰當的詞語。
口訣:
先借助語感體會,再提主干查枝葉。
主干枝葉沒問題,要看語序當不當。
句首出現了介詞,警惕主語會殘缺。
自相矛盾與重復,刪去調換要簡潔。
是否能否關鍵詞,一面兩面要對應。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知識教學。” 同時,從人教版的課本教學內容的設置看,只是在課本后面有一個“語法修辭知識要點”的附錄。語法知識只是在書后的“附錄部分”被提及,并沒有相關的知識要點和例題鞏固。這樣的課程要求和課本設置,明確地把語法“踢出”初中語文教學體系,也導致一線語文教師對語法基本上不講、不上。
再從初中語文試卷題型的設計來看,語法已經不被列入考試的主要內容,頂多就是仿寫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這些并不需要系統的語法知識,花一定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師和學生就更不會去上繁瑣的語法課。再加上,現在各種理論和研討會對人文性的提倡,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倡導學生對文學作品主體的感悟。從而使初中語法教學徹底陷入了低谷。
二、語法教學缺失的尷尬
但一個非常尷尬的現狀就是,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并不能回避語法知識。
考試盡管不靠語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辭手法的仿寫等。這些并不難的知識點在九年級語文總復習課的教學中卻成了難點。因為學生一直沒有系統的接觸過詞、短語、句子等語法知識點。面對病句修改上的一些術語往往是不知老師講的是什么。從基礎開始重新講語法,那是不現實的,但是不講,讓學生憑語感。憑語感,學生是會改但不知錯誤的原因,誤人子弟。
不教語法帶來的弊病不僅僅是病句修改,還有很多方面。如:考試中句子的仿寫,就涉及到修辭的知識;閱讀中句子的賞析,就涉及到修辭的作用;綜合性學習中的對聯,也離不開語法知識;文言文學習中更離不開語法知識,一個詞類活用就會讓學生分不清東南西北。
三、語法教學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語法?我覺得淡化語法是有道理和應該的,那些過于繁瑣的語法知識,過于機械化的語法訓練是應該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語法知識的學習是有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減少學生的錯別字,了解了中國漢字集聲音、形象、詞義于一體的特性,學生就不會因為形近、音近而寫錯字了。其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學生了解了詞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構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錯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掌握了修辭的用法后,閱讀中句子的賞析,就能針對修辭手法的特點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學生學習古文、對聯等內容的興趣。
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并不能完全不要語法,需要的是去建構合理的初中語文語法知識體系。
四、構建合理的語法教學體系
首先可以根據學生知識梯度和具體的教學需要,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系統地向學生介紹應該掌握的語法知識要點。在專題講座之前,可以讓學生閱讀語法知識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著教師采用講解、啟發、點撥的形式進行專題講座。采用這種方式教學可以包括這些知識點:形聲字、實詞、虛詞、短語的基本類型、常見的四種句式、常見的單句、復雜的單句、常見的復句。
同時,結合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倡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活生生的語言中隨文強化。
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學習詞性和詞類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蝦蟆,鞭數十”中的“鞭”,學了詞性知識后,學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詞用做動詞,做“鞭打”解釋。在教學中,我就根據不同的文言句子,適當的引入詞類活用的現象,強化學生對實詞、虛詞的理解。這樣既完成了語法教學,也完成了文言文重點字詞的落實。
現行的語文教材體系,淡化了語法知識,只強調了病句的修改,與舊教材體系比較起來真讓語文教師無所適從。在這里我們不去探討教材體系的設置問題,我只是在思索,一個連話都不會說的人,他怎么能在語文學習中去進步、去提高?我們的大語文教學觀又怎么能夠實現呢?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說:“語法是為了讓我們會說話,修辭是為了讓我們把話說好”,以此來強調語法的重要性。我個人認為,現在學生作文詞不達意、錯字連篇、漏洞百出的直接根源就是缺失起碼的語法知識。然而,在理解文章和寫作過程中,又潛移默化的運用到了語法知識。初中語文要不要進行語法教學?作為一線教師我感到非常困惑,在此,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語法教學地位的缺失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知識教學。” 同時,從人教版的課本教學內容的設置看,只是在課本后面有一個“語法修辭知識要點”的附錄。語法知識只是在書后的“附錄部分”被提及,并沒有相關的知識要點和例題鞏固。這樣的課程要求和課本設置,明確地把語法“踢出”初中語文教學體系,也導致一線語文教師對語法基本上不講、不上。
再從初中語文試卷題型的設計來看,語法已經不被列入考試的主要內容,頂多就是仿寫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這些并不需要系統的語法知識,花一定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師和學生就更不會去上繁瑣的語法課。再加上,現在各種理論和研討會對人文性的提倡,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倡導學生對文學作品主體的感悟。從而使初中語法教學徹底陷入了低谷。
二、語法教學缺失的尷尬
但一個非常尷尬的現狀就是,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并不能回避語法知識。
考試盡管不靠語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辭手法的仿寫等。這些并不難的知識點在九年級語文總復習課的教學中卻成了難點。因為學生一直沒有系統的接觸過詞、短語、句子等語法知識點。面對病句修改上的一些術語往往是不知老師講的是什么。從基礎開始重新講語法,那是不現實的,但是不講,讓學生憑語感。憑語感,學生是會改但不知錯誤的原因,誤人子弟。
不教語法帶來的弊病不僅僅是病句修改,還有很多方面。如:考試中句子的仿寫,就涉及到修辭的知識;閱讀中句子的賞析,就涉及到修辭的作用;綜合性學習中的對聯,也離不開語法知識;文言文學習中更離不開語法知識,一個詞類活用就會讓學生分不清東南西北。
三、語法教學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語法?我覺得淡化語法是有道理和應該的,那些過于繁瑣的語法知識,過于機械化的語法訓練是應該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語法知識的學習是有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減少學生的錯別字,了解了中國漢字集聲音、形象、詞義于一體的特性,學生就不會因為形近、音近而寫錯字了。其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學生了解了詞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構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錯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掌握了修辭的用法后,閱讀中句子的賞析,就能針對修辭手法的特點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學生學習古文、對聯等內容的興趣。
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并不能完全不要語法,需要的是去建構合理的初中語文語法知識體系。
四、構建合理的語法教學體系
首先可以根據學生知識梯度和具體的教學需要,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系統地向學生介紹應該掌握的語法知識要點。在專題講座之前,可以讓學生閱讀語法知識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著教師采用講解、啟發、點撥的形式進行專題講座。采用這種方式教學可以包括這些知識點:形聲字、實詞、虛詞、短語的基本類型、常見的四種句式、常見的單句、復雜的單句、常見的復句。
同時,結合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倡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活生生的語言中隨文強化。
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學習詞性和詞類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蝦蟆,鞭數十”中的“鞭”,學了詞性知識后,學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詞用做動詞,做“鞭打”解釋。在教學中,我就根據不同的文言句子,適當的引入詞類活用的現象,強化學生對實詞、虛詞的理解。這樣既完成了語法教學,也完成了文言文重點字詞的落實。
新課標對“語法的規定: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并明確提出“語法”不作為考試的內容。于是,在教學中忽視了語法知識教學。我們了解,初中語法教學的意義是:語法可以加大學生對母語的正確認識,激發他們運用母語并維護母語的神圣地位的積極性其一;其二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和相關語言技能,提高理解語言知識的準確性以及規范使用語言的能力,加快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對此,筆者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 語法教學的地位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知識教學。” 同時,從人教版的課本教學內容的設置看,只是在課本后面有一個“語法修辭知識要點”的附錄。語法知識只是在書后的“附錄部分”被提及,并沒有相關的知識要點和例題鞏固。這樣的課程要求和課本設置,明確地把語法“踢出”初中語文教學體系,也導致一線語文教師對語法基本上不講、不上。
再從初中語文試卷題型的設計來看,語法已經不被列入考試的主要內容,頂多就是仿寫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這些并不需要系統的語法知識,花一定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師和學生就更不會去上繁瑣的語法課。再加上,現在各種理論和研討會對人文性的提倡,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倡導學生對文學作品主體的感悟。從而使初中語法教學徹底陷入了低谷。
二、語法教學的尷尬
但一個非常尷尬的現狀就是,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并不能回避語法知識。
考試盡管不考語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辭手法的仿寫等。這些并不難的知識點在九年級語文總復習課的教學中卻成了難點。因為學生一直沒有系統的接觸過詞、短語、句子等語法知識點。面對病句修改上的一些術語往往是不知老師講的是什么。從基礎開始重新講語法,那是不現實的,但是不講,讓學生憑語感。憑語感,學生是會改但不知錯誤的原因,誤人子弟。
不教語法帶來的弊病不僅僅是病句修改,還有很多方面。如:考試中句子的仿寫,就涉及到修辭的知識;閱讀中句子的賞析,就涉及到修辭的作用;綜合性學習中的對聯,也離不開語法知識;文言文學習中更離不開語法知識,一個詞類活用就會讓學生分不清東南西北。
三、語法教學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語法?我覺得淡化語法是有道理和應該的,那些過于繁瑣的語法知識,過于機械化的語法訓練是應該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語法知識的學習是有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減少學生的錯別字,了解了中國漢字集聲音、形象、詞義于一體的特性,學生就不會因為形近、音近而寫錯字了。其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學生了解了詞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構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錯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掌握了修辭的用法后,閱讀中句子的賞析,就能針對修辭手法的特點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學生學習古文、對聯等內容的興趣。
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并不能完全不要語法,需要的是去建構合理的初中語文語法知識體系。
四、構建合理的語法教學體系
首先可以根據學生知識梯度和具體的教學需要,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系統地向學生介紹應該掌握的語法知識要點。在專題講座之前,可以讓學生閱讀語法知識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著教師采用講解、啟發、點撥的形式進行專題講座。采用這種方式教學可以包括這些知識點:形聲字、實詞、虛詞、短語的基本類型、常見的四種句式、常見的單句、復雜的單句、常見的復句。
同時,結合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倡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活生生的語言中隨文強化。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學習詞性和詞類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蝦蟆,鞭數十”中的“鞭”,學了詞性知識后,學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詞用做動詞,做“鞭打”解釋。在教學中,我就根據不同的文言句子,適當的引入詞類活用的現象,強化學生對實詞、虛詞的理解。這樣既完成了語法教學,也完成了文言文重點字詞的落實。
每篇課文中的“讀一讀,寫一寫”,注釋中有讀音或意思的詞語,必須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弄懂,課堂上花三分鐘再講一下,重要字還要要求學生在草稿紙上或虛空處寫三遍。每篇或每兩篇課文的字詞要聽寫一次,每個單元的字詞要挑選最重要的出來總的聽寫一次并當堂由學生交換批改、訂正抄寫。月考等大考前再集中復習一遍。
二、詞語使用
大多數課文應該都要有句子賞析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可以讓學生把文中的四字詞在句中圈起來,理解并熟讀。因為試卷第二題經常考的是課本原文的句子并稍作修改,似是而非,極易混淆。
三、病句辨析
這是必考題,但在初中語文書中卻沒有相關內容。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應該在七、八年級時就逐步講病句類型、修改方法。也可以在八年級的時候一次性把病句概括講完,學生聽不懂不要緊,在八年級時再分三四次重復講一遍同樣的內容,到了九年級復習后肯定就能輕易完成此類題型。
四、排序、仿寫類
這類題在初中語文書中也沒有相關內容,但又會拿來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定期地出這類題目給學生做,每學期要有至少五六次各花十分鐘講解。
五、概括提煉、擬標題
就目前人們對語文人文性的逐步重視,初中語文語法教學已逐漸呈現出衰退的趨勢,語文教學更多的是倡導學生對文學作品主體的感悟,更多的是賞析文章主旨和品味文章語言,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由多年前的輝煌跌入到低谷,幾乎所有的初中語文課都不再花一定的時間分析一些相關的語法現象。
一.語法的淡化遠離
人們對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態度如此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初中語文教師本身的思想觀念問題。有人搬出歷史佐證,他們認為,回顧文學史,從吟誦《詩經》的老百姓到“詩仙”、“詩圣”的李白、杜甫,再近觀巨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他們都不曾接受過一天的語法學習,卻留下了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文學寶典;再看今天,接受多年語法學習的大學生卻連一封書信都寫不成功。可見語法學習沒什么實用價值。還有人回顧了二十年來的語文教學,尤其在八十年代,語文教學對語法的極端重視致使語文課變成了語法課,結果導致學生因語法的枯燥乏味而對語文課生厭,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最終形成了語文教學質量“慢、費、差”的不良現象。
其次是淡化語法確實迎合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試想,教師不必費神費力講解、啟發、點撥、疏理、釋疑,何樂而不為?學生不必動腦、動手、分析、歸納、理解,豈不“皆大歡喜”?沒有了“迎難而上”的痛苦,而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灑脫”,這似乎正是初中語文語法教學成為“明日黃花”而鮮有人持異議的根源。
再次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誰也無法回避的――那就是初中語文教材。對于洪宗禮先生主編的這套現行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有人欣賞它強烈的時代性和濃郁的人文性,而我卻認為這套教材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缺少初中語文語法知識的整體性,尚未建構起語文教學的體系,或者說在語法知識體系這一塊,未能確立其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教材只是把語法知識安排在附錄中出現,這樣就給初中語文教師一個錯覺――語法知識不重要,不值得為它花費課堂時間,哪還有哪個學校的哪個語文老師會利用課堂上有限的45分鐘去講解詞語分類、短語結構、復句類型等語法知識呢?同樣的道理,對于文言文中諸如通假現象、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問題也就不作要求了。
于是語法教學離我們越來越遠,甚至是“談‘法’色變”,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語文課堂的尷尬
初中語文語法的遠離給一線初中語文教師造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給自主學習的初中學生帶來的負面效應是難以衡量的,給輕松活躍的初中語文教學產生的尷尬卻是屢見不鮮的。由于現在的高考、中考會考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點,如病句修改、標點符號的運用、語句仿寫、壓縮、擴展等,而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又必須建立在對漢語語法知識掌握的基礎上。例如常見的病句修改中,就要涉及到許多語法知識,如成分殘缺,即指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它就要求學生全面了解句子的成分,如主語、謂語、賓語等,否則,學生對這類病句往往束手無策,不知所然,也就談不上對癥下藥。
筆者連續多年任教畢業班,幾乎每年都遇到這樣的尷尬:初三畢業,許多學生不懂形聲字,錯別字連篇,卻不知為什么是“錯字”、“別字”;許多學生連詞性都辨不清;句子較短還好說,句子一長,許多學生抓不住句子的主干,不能提取句子傳遞的主要信息,“一葉障目”,感到如墜云霧,不知所云……再者中考復習“病句修改”這個知識點時,問學生這個句子是缺主語還是缺賓語,學生搞不清,甚至連主語、謂語、賓語等最基本的語法常識都不知道,真讓我們語文老師痛心。如果說單句知識,學生憑借老師課堂上的講解,還能略知一二,那么對于復句,學生就更似云中霧里,迷迷糊糊,昏昏沉沉。
現在,幾乎所有初中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感慨,談到語法知識,說到語法現象,課堂一片沉寂,詢問是否清楚、明白,學生腦袋直晃動,像個撥浪鼓。筆者曾經搞了個小調查,結果全班50個學生,知道什么叫做主謂句的一個都沒有。可想而知,語法教學的缺失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么的尷尬。
三.語法教學的定位
顯然,正因為我們淡化,甚至摒棄“語法教學”,才導致今天如此尷尬的境地。那么,我們該如何看待語法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呢?也就是說語法的定位究竟怎樣呢?
我們知道,科學的認識論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這一循環往復的規律。語法學習亦如此。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是由語法、語音、詞匯三要素構成,從某個民族語言形成的那天起,相應的語法規律便在該語言系統中產生并逐漸發展壯大。古人雖然沒有系統接受語法學習,但他們從咿呀學語時就已經開始接觸并運用語法規律,他們不會將“我要學習”講成“學習要我”,這便是在不自覺地運用語法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語言表達,只不過這種語法習得是感性的,甚至是不由自主的,是脫口而出的,是水到渠成的。然后在日漸增多的語言現象中,他們從中又認識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這些規律在他們頭腦中定型后,形成一定的“語言圖式”,此后的日常交際和寫作中,他們就開始有意識地調用這些符合社會的或文學的規律來規范自己的說話或作文,并在這一過程中日漸豐富自己的言語知識,進一步提高言語能力。其實這種“語言圖式”便是后來約定俗成的語法知識。如果頭腦中不具備這些最起碼的語法知識,不要說從事習作,就連最起碼的說話也會語無倫次、顛三倒四的。
至于為什么我們許多學生越來越厭惡語文課,那是因為我們許多老師過多、過細、過繁的文章分析與語法闡述,一句話也就是教學方法運用不夠恰當。有的老師完全將語法教學與語言人文性、實踐性斷然割裂,為講語法而講語法,結果是教材被分割得支離破碎,語句被肢解得七零八落。這樣語法學到了,反而不會說話的學生比比皆是,猶如邯鄲學步,適得其反。另有一些教師為了應付當時的中考,對學生進行語法方面的反復強化訓練,也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失卻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吸取這些教訓,我們就應該充分意識到處理語法教學與教材之間關系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在語法教學與教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抑或基準點,適時調整語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適當地位。
語法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不可獨占鰲頭,但也絕對不可完全退出。關于這一點《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要求,“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知識教學。”作為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因子,語法應該在語文教學中擁有合理的地位。
四.語法教學的回歸
通過回顧歷史和實際教學我們發現,語法教學有形或無形貫穿于任何語文教學中,并且起到一種不可忽視的作用,它能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保證語言的準確性。應當說,語法的地位不可削弱,不可撼動。但在最近幾年,語法教學地位越來越淡化,直至現在完全徹底退出初中語文教科書,只在附錄中有所體現。可是,我們教師在一線教學中,又往往發現教學所遇到的需要語法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因此,我認為現在存在的問題并非是要不要教的話題,而是如何教,教多少。眾所周知,英語教材中幾乎在每一單元結束,都安排一些“Grammar”,說白了也就是語法知識。我看,這一點值得初中語文教材編寫組的專家、學者們好好借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2-185-01
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的重點還是應付高考,很多學習的內容都要圍繞著高考這個中心進行,所有學習都是為了中考或者高考這樣的硬性考試做準備,在初中的學習中,中考考什么老師就教什么,高中也是這樣,新課標在這方面規定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語法并不是考試的內容,但不是說考試的時候不會考這些內容,考試涉及的問題也和這方面相關。
一、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教學現狀
目前初中的的語文語法知識教學幾乎都已經不存在了,在初中教材中雖然涉及到語法教學的內容,但是由于考試不考語法知識內容,老師也不會在這方面下工夫,學生為了高考也不會主動去看這些內容,這樣造成學生在進入高中以后,根本不明白漢語組詞的方式,也不知道漢語詞語的分類的知識,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樣的句子是病句和病句如何修改以及句群和句群內部的關系等等。學生作文中出現詞語隨意搭配、缺少主干成分、不合事理、不合邏輯、表意不清的病句隨處可見。
例如:在學生的作文中出現:
1、幾天過后,那些關于各個學校招生分數線的報紙便訂了出來。”
2、我跑出去后,我看到的隊伍居然是一個葬禮。”
3、那個身影慢慢地穿梭在人群中。”
4、希望他們的孩子生活如魚得水。”等等很多這樣的句子,從一個初中生的作文中很容易找到這樣的句子,由此看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為問題,所以,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不應該淡化語文的語法教學,淡化語文語法教學的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初中語文語法教學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初中語文語法的內涵
從廣義的角度分析初中語文語法知識,語文語法是一種語言的結構規律,其中包含了兩種意義:一方面語文語法本身是民族語言存在的規律,要遵守一定的社會不成文規定。另一方面是一種語法的理論,是語言學家對語言的客觀認識,可以總結成抽象的理論,語法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語法著作,是先有語法后有語法著作,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要盡量的看懂這些知識,這樣才能夠使語言的組織能力上升到一定的檔次。 中學生本身就是民族語言學習的一份子,學習語言的重點在于要遵守語言的學習規則,不要只是學習語言的理論知識,要在實踐的過程中鍛煉,把語言知識服務于實踐,也就完成了語言教學的目的。
三、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好處
1、中學生學習語文語法能夠掌握語言的規律,從以往的感性認識語言上升到理性認識中,從小學開始學習的字詞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多,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的材料逐漸增加,到了中學的階段學生通過語法的學習,把這些語言材料放置在一起,形成條例性的語言,這樣就自覺、主動的提高對語言的認識能力。
2、對于語言語法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口語表達能力更加規范化,中學生在學習語法知識的時候,對語言的認識是理性的,這是學習語法的第一階段,但是學習語法的最終目的是運用這些語法規律,才能夠在語法的內容指導語言實踐,使口語和書面表達更符合語言規律、合乎語法規范,不犯或少犯語法錯誤,更好地表情達意。
3、學習語法知識能夠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能夠迅速的把握文章的內容,這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標志,閱讀能力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學習語法知識,有利于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四、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措施
初中語文語法教學,老師和學生要明確語法學習目標是什么,端正學習態度,學習語法的目的并不是要當語言學家,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不要刻意的去注重語法知識的傳授,也不要帶著應付考試的心態是教學,需要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明白語言的規律、應用習慣,提高語言知識的實踐能力。
其次,進行中學的語法教學要和教材聯系到一起,把課文作為進行教學的重點,從課文中找出一些語言的材料讓學生分析,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中,文章大都來自作家的名篇,符合語法規律,在這方面進行語法教學,學生不會感覺語法教學很枯燥,能夠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學到語法知識,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學會了語法知識,提高了語言的應用能力。
最后,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在掌握語法的知識的而基礎上,掌握文字的運用規律,能夠在寫作的實踐中,有效的運用這些知識。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要集中的講語法知識,否則會使課堂變得乏味,教學效果不好。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語法教學是必要的,中學生應該學點語法知識,以便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一、成分殘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包括主語和謂語,有時謂語后還帶著賓語;如果一句話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殘缺。答題時,同學們只要按照“誰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樣”的模式去檢查,就可以發現句子中缺少了什么成分。
二、搭配不當
句子中的詞語要搭配正確,主、謂之間,謂、賓之間,主、賓之間,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間,都要搭配正確。在判斷一個長句是否為病句時,要細心檢查句子中的前后詞語搭配是否得當,以防顧此失彼。
三、詞序不當
詞語在一個句子中的排列順序要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邏輯規律;如果詞序不當,句子的意思就會發生改變,或者表意模糊。解題時,應理清詞語之間的邏輯聯系。
四、重復唆
句子既要完整正確,又要簡潔明了。如果不恰當地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就會造成句子的意思重復唆。解題時,應逐字逐詞讀句子,刪除句中的多余部分。
五、錯用關聯詞
關聯詞是復句中起連接各分句作用的詞語,表達分句間一定的邏輯關系。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亂用,就會成為病句。因此,同學們要在平時的練習中,正確判斷各分句間的關系,熟記一些常見的關聯詞。
【實戰演練】
1.(2014年廣東中考語文試題)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珠算“中遺”成功后,不少網友認為,珠算是我國古代的重大發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應該加以發揚和傳承。(將“發揚”與“傳承”互換位置)
B.昆蟲學家法布爾把科學和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絢麗多姿的昆蟲世界。(把“刻畫”改為“描繪”)
C.我國自行設計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具有覆蓋范圍廣、受地面影響小、定位準確及時,在抗震救災中大顯身手。(在“準確及時”后加上“的特點”)
D.《標準漢語》的主要讀者是為英語國家中的中國留學生子女及漢語愛好者編寫的一套漢語學習材料。(刪去“為”)
2.(2014年云南中考語文試題)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眼鏡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如在文言文方面,學生沒有弄懂賓語前置、狀語后置、意動用法、使動用法等語法特點,就會影響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有許多語法知識,如詞類活用、成分省略、句子倒裝等,它們是讀懂文言的必備知識,一定要熟練掌握。如在《曹劌論戰》中“公將鼓之”中的“鼓”,學生學習了詞性知識之后,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詞用作了動詞,“擊鼓” 的意思;再如《馬說》中“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本來是“馬鞭”這里就是名詞用做作動詞,作“鞭打”講。雖然這些語法知識在中考的試題中沒有直接地點明,即不會直接問:“這句是什么句式?”“這是哪種詞類活用現象?”等等,但這些語法知識在考題中卻是隱性出現的。
在仿寫題上,有的要求運用何種修辭手法來仿寫;有的卻沒有直接點明,只是說按照例句來仿寫,這就需要考生對例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 比如: 中考試題中的仿寫句子,“在生活的困境中,牽掛是溫暖的春風,撫慰受傷的心靈;在人生的旅途中,牽掛是,在家庭中,牽掛是美麗的玫瑰,創造幸福的人生。“仔細看這道題目,除了要寫出比喻句之外,橫線上必須要先后寫出一個偏正短語和動賓短語,否則就是結構不一致。沒有按照題目的要求來做,必然會失分。
隨著新課改的普遍實施,中學語文教學已經逐步向著素質教育發展,越來越重視語文素養;相反,對語文基礎知識特別是漢語知識的關注卻越來越少。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將漢語知識打散,分別放在課后附錄和課文后面的補充材料里,包括詞語的性質、短語、句子成分、復句、病句修改、標點符號、修辭等,但事實上很多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都選擇了棄之不講。筆者認為,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教學的根,不但要講,還應扎扎實實地做好相應的練習。
一、初中語文教學需要基礎知識
1.就語文教學本身來說,需要講解語文基礎知識。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育在促使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掌握語言運用規范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文化底蘊,培養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在提高辨別能力的基礎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全的人格。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講好、用好母語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只有正確地處理好字詞句段篇的關系,才能講好我們的母語。就這個層面來說,語文基礎知識非常重要。
但是,隨著語法意識的淡化,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在語言運用上越來越缺少規范的指導,在近年來逐步表現為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濃、作文水平難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步不大等,廣大語文教師應該感同身受。是的,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老師們不講語法,確也無可厚非,可是我們的教學難倒只是為了考試嗎?試問,對最基本的語言規范都一無所知的學生又能有怎樣的語文素養呢?可想而知,這種舍本逐末的語文教學只能是失敗的。
2.從《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要講基礎知識。2006年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修訂稿)》在課程目標中明確規定: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
就拿文言文教學來說吧,初中文言文教學對學生的要求是能夠掌握常用的文言虛、實詞的用法,會翻譯一些文言語句等,如果沒有基本的語法知識的基礎,拋開語法知識去講解文言語句的含義,恐怕學生只有死記硬背的份了,這樣一來,還會有幾個學生愛學文言文呢?相反,如果能夠將一些基本的句式、詞語的用法總結下來,教給學生,再輔之以背誦、練習,無疑會對文言文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現代文教學也是這樣。《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的階段目標中,要求7~9年級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就是上面提到的語言難點。而要解決這個難點,也離不開漢語知識的指導,諸如詞義與語境的關系、詞語的褒貶色彩、同義詞的辨析、反義詞的作用等,這些語匯知識對于體味和推敲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是有幫助的。
3.就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的長遠目標來說,在初中階段更應該重視基礎知識。在小學六年的學習時間里,在語言文字方面的積累雖然是很扎實的,但缺少相應的語法規范。而到了高中階段,由于課業負擔的加重,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沒有過硬的語文素養是很難適應高中學習的。從這個意義來說,初中階段的漢語知識應該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這個橋梁作用失去了,初中階段的教育很明顯是失敗的。
再從橫向來看,語文學科一直被稱為是百科之母。筆者一直堅持講授基礎知識的動力,就是源于幾年前英語老師對于語文學科不講語法知識的一句慨嘆。而且從長遠看,語文能力的提高,不僅對英語一門學科有幫助,數理化的審題、政史的論述、地理和生物等學科的學習無一不需要語文基礎知識來做強大后盾。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
一直以來,漢語知識就是因為趣味性不強而被多數人摒棄。可是,根據筆者這幾年的經驗來看,每一次講解漢語知識,都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事實證明,學生對于漢語知識的學習愿望都很強烈,學習態度都很認真,
并沒有大多數老師所擔心的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
三、語文基礎知識也是中考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筆者對身邊的老師的了解,他們之所以選擇不講基礎知識,原因有很多。有的因為教材不系統,有的因為學生不愛學,有的因為課時不夠,但是在筆者看來,還是“中考”這根指揮棒的關系。自課改以來,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中,直接考核語法的題目都已經“消失”了。所幸的是近兩三年的中考命題者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病句修改”、“修辭”等題型的出現使得很多老師又將目光投到基礎知識上來。
四、教師要合理安排基礎知識的教學
1.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材編排,做到循序漸進。《語文課程標準》在附錄里對語法、修辭知識的要點進行了如下規定:
(1)詞的分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
(2)短語的結構:并列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補充式。
(3)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4)復句(限于二重)的類型:并列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轉折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條件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