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5 16:26: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體育教師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我們對此更有切身的體會。參加體育項目的訓練是艱苦的。每個人都有惰性,這是人的本性。所以,每節課的體育課教學,往往有些學生會偷懶,沒有學習興趣,沒有訓練的興致,這就、是體育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必須邁過去的一個“門檻”。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藝術的本職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這一“興趣”被激發喚醒了,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上體育課就會輕松了許多,就能讓體育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寬松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一個寬松的環境,可以讓人產生愉悅的心情,從而更加樂于從事某項活動或工作。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寬松環境的創設也是不容小覷的,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加以落實。如在教排球移動時,我沒有單純地進行移動教學,而是在教之前,用繩子綁住球,兩人一組進行一個投一個躲的游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腳步移動,然后再把移動步伐融于排球練習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起來了。
2.多用激勵語言,強化學習信心
學習的興趣,需要信心的支撐。沒有信心,也就沒有興趣。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對體育課的興趣,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激發,才能讓興趣永葆青春活力,長盛不衰。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有時會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般從不會到會,需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有進步,也會有波動;有成功,也會有失敗。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誘。在教學中,我多采用鼓勵、激勵的語言去鼓勵學生練習。
二 構筑參與體育訓練的意識
參加體育活動意識的強弱或高低直接影響著初中體育課教學的效果。因為大家都清楚,人的意識決定著人的行動。一切人的行動都是由人的意識支配的,有什么樣的意識形,態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行動。目前,初中體育課的重視程度已經被廣大師生所接納。但體育訓練是會有波折的,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構筑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訓練的意識。
二、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的必要性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只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賞識教育要求教師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激勵學生主動成長,走向成功。一位詩人說: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請欣賞它的葉子;如果葉子不美,就請贊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請贊嘆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產生情感的沖動,那么你總該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謳歌!是的,我們的教育應該是賞識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教育。教師應盡力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通過口頭或書面的鼓勵性評價、肢體、創設表現機會等方法給予學生及時表揚。賞識教育是根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通過教育者的欣賞和贊揚受教育者的優點,從而調動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投入到學習中的一種教育方法,在學校的教學中實施賞識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正確認識自己,賞識教育是學生個性塑造的有效手段,也為學生的自我教育,終生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學校實施賞識教育的必要性。體育教學因其學科特點:社會性、競爭性、協作性、差異性,創新性。實施賞識教育就更具緊迫性。
(一)體育教學實施賞識教育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當有機體出現某一種行為后給予積極的強化,會增加行為的頻率。賞識教育在體育教學中也是如此,當一個學生跳過跳箱、投進一個籃、完成長跑任務時,教師的一句鼓勵,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大拇指的豎起,對學生而言,那是最好的獎賞,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是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的動力。
(二)體育教學實施賞識教育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水不流不活,人不激不躍”,體育教學中實施賞識教育,可以讓每個學生敢于表現自我,由于每個學生身體、生理和心理不盡相同,所以教師要區別對待,從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入手,好學生要鼓勵,后進生只要他有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表揚,當每個學生都感受到他被認可,那么他的自信心就會油然而升。
(三)體育教學實施賞識教育能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實施好賞識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本身,一個好的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還要有熱愛教育,尊重學生的素養,世上不存在絕對地聰敏,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都有他的閃光點,對待那些素質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降低要求,比如跳高教學,可以降低高度,讓他們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無形中可以克服他的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近年來,高校體育教學不斷改革,體育教學目標也不斷增多。但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手段不夠新穎,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導致教學并未達到預期效果,無法跟隨時展腳步。許多高校學生反映,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無外乎跑步和做操,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造成學習興趣下降,甚至對體育課堂產生抵觸心理。這樣不利于學生積極投入體育鍛煉,相關部門和教師應該予以重視,探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策略。
1.2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實踐表明,教師的自身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很多高校在體育教師師資力量匱乏的情況下,降低了對體育教師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導致當前許多高校體育教師在能力和素質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發展的空間。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助于不斷改進體育教學方法,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有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育鍛煉意識,積極參與體育課堂建設和改革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3教學方式有待改進
傳統體育教學方法中,體育教師以學生實踐操作為主,即學生的具體運動訓練,而并為向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導致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盲目而沒有方向,甚至會出現錯誤動作反而不利于學生身體鍛煉。體育課堂也受到天氣等客觀因素制約,例如雨雪天氣時,室外課堂無法進行,教師和學生無法按照規定計劃完成相關教學任務,導致教學體系出現斷截,不利于體育教學有序開展。這些問題都應該是學校和教師在改善體育教學質量探究實踐中應該考慮到的因素,及時發現問題并找出對策。
2體育教學質量提升途徑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發展與改進的重要階段,針對體育教學發展現狀以及出現的問題,學校相關部門和體育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解決,探討解決措施。
2.1加強趣味性教學
當前體育教學方法還較為傳統,學生參與性不強,如果能增強體育教學趣味性,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興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在高校體育教學發展中,應該注重教學模式創新,改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將體育教學與學生興趣愛好結合,增強體育運動項目的趣味性,提升學生體育鍛煉興趣。例如耐久跑等體育項目,可以通過游戲或競賽等形式,改變耐久跑訓練形式,增強趣味性,學生不僅在身體上得到了鍛煉,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放松,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做到勞逸結合。
2.2提升教師隊伍總體素質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幫助學生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因而教師素質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升有關鍵性作用。針對當前體育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的現狀,學校可以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以及思想教育,可以定期邀請國內知名院校體育專業的專家學者到學校講學,進行學術交流和互動,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開拓眼界。在招聘體育教師時,學校可以適當提對教師水平的要求,對在校體育教師可適當提升學歷水平,通過參加專業考試等形式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此外,學校還應該對體育教師定期進行相關考核,以加強教師對體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的重視,不斷促進教師體育專業知識的儲備。
2.3完善體育教學體系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理念的中心是以人為主,應該加強學生自身對體育知識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只有學生自己認識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才能加強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對于高校體育教學體系,還有待改進和完善,具體措施就是對于體育教學過程中的課前教師準備、課堂學生表現、課堂教學進度以及課后反饋,都應該有一套完備的體系和制度,教師應該根據相關規劃和制度制定課程內容,在保證課堂質量的前提下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在制定相關體育教學體系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從長遠角度出發,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和綜合素質考評,制定并完善體育教學體系,定期對體育教學效果進行考評,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改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終身體育鍛煉的目標。
2.4建設體育文化
開展校園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點,建設體育文化對體育教學質量提升以及校園文化建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優秀文化將決定學生未來發展道路,因此體育課堂中的體育文化業不容小覷。高校應該在體育教學中加強體育文化的建設,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陶冶情操,通過開展體育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擴大體育教學的空間,加深體育教學的深度。
在一些高職院校,體育教育通常處于邊緣化的位置,認為只要上課能做一些基本動作,跑一跑,跳一跳,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很少有人深入地思考一些深化教學,更好發揮其作用的問題。老師們主觀上是這種認識,客觀上學校也鮮有鼓勵體育教師改進教學的制度措施和獎勵機制,造成干好、干不好都一樣,沒有獎懲措施,造成教學改革效果不理想。
2.現行教材不利于教師組織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高職課程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設計理念上,充分突出了職業性的特點,體現了行業、企業的需求。但由于學科性影響時間之長,影響的程度之深,導致目前高職教材在內容取舍上,形式編排上,還存在著本科教學的影子,致使理論內容較多、較深,動手訓練、實訓內容較少,職業化的特點不明顯。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時的限制等因素,照顧了理論內容就沒有了實訓實踐,兼顧了實訓環節就無法講透理論內容。這樣的限制和困難更多地體現于教學中,導致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難以連貫地貫徹下去。
3.現有師資結構制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現在,在大多數高職院校,師資多數由傳統師范類教師組成,沒有企業工作經驗,也鮮有職業教育經驗。雖然很多高職院校開展了“雙師”培訓工作,但培訓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正在高職院校大力發展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式仍然沒有走出教師本位模式的束縛,使得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難以深入開展下去,從而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高職體育教育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1.圍繞職業能力培養,改革高職體育課程教學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16號)的文件精神指出:高職教育的培養是適應社會和行業、企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適應崗位的職業能力,要面向職業崗位設置課程,做好課程設計計劃。體育教學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的一項內容,要注重在課堂教學中明確培養目標。
2.搞好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把課堂搬到工地、車間、工作現場,讓學生在更真實或更仿真的環境中,學習課程理論的同時,鍛煉動手能力,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了做到這一點,實訓室或實習車間是最好的課堂環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發揮地方政府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尤其是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管理、指導功能,從政策、資金、人員、制度等方面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提供保障。其次,學校要與企業建立良性的聯動、合作機制。學校為企業培訓畢業生及頂崗實習生,企業為學校派出兼職教師,提供實習場地及機會、見習課堂等便利條件,在互利互惠的同時學校要把握讓企業先贏的前提,做好校企的深度融合。如此才能做到不論是在學校的課堂,還是企業的車間,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才能深入開展下去。
2體育法學專題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探索
我們按照專題研究性教學的實際需要,由學有專長的教師組建教學團隊,并進行相關專題的教學,改變通常一門課程由一位教師教學慣例,充分發揮教師的優勢、特長,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學術背景教師的熏陶下,多角度的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和學術思考。
2.1改革教學內容,提煉教學專題,構建課程內容體系
打破了原先教學內容和教材的章、節、目,按照學科性質、學科特點、從學生思維方式的實際和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從新編排,并凝煉和確立教學專題、構建新的教學體系,介紹前沿熱點學說和有爭議的問題,拓寬學生視野,并結合體育實踐附有思考與討論題,強化學生科學思維的訓練,有利于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個性發展。課堂講授將若干知識點進行橫向串聯,并介紹學科發展前沿和新成果,貫通后續課程,避免簡單重復。[4]共設計七個專題內容:一、體育法學基本理論(體育法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介紹);二、體育法律關系主體(重點體育社團);三、體育法律制度(學校體育法律制度、社會體育法律制度、競技體育法律制度);四、體育產業的法律制度;六、興奮劑及其相關法律制度;七、體育糾紛與解決機制。
2.2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2.2.1啟發式課堂教學筆者具有多年研究生課程教學經驗,在教學中發現即使是研究生也沒有養成課前事先閱讀和預習的習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只能依靠個人講解來完成授課內容,學生完全是被動的接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而我們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教學進度設立小專題,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大量準備工作,讓學生在講臺上講解,給學生發表獨立見解的機會。讓學生參與授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責任感,節省知識點的鋪墊時間,同時深化了相關知識,這樣的授課過程能充分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5]鼓勵課堂提問,形成互動式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及時的點撥和歸總,要起到適時適當指導性作用,指引學生勇攀科學高峰。2.2.2以探討的方式促進交流討論是實踐專題研究性教學中常用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因為要參與課堂討論,所以學生在課前會做好相關預習,他們會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數據和資料來完成課堂的討論參與,這將有意于開拓學生視野,啟發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知識面。我國《體育法》從1995年10月1日實施至今,存在著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對此體育界和法律界也存在頗多爭議。一是全民健身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如,《全民健身條例》配套制度建設、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安全保障等);二是競技體育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如,職業體育聯賽和俱樂部規范管理、職業運動員權益保障、反興奮劑有關法律問題等);三是體育社會團體的法治化建設(如,體育社會團體的性質、法律地位,與政府、社會、企業等主體間的關系等);四是體育產業相關法律制度研究(如,體育產業立法的主要問題、對體育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等);五是體育事業發展中的其它法律問題(如,建立健全體育糾紛解決機制等)。如競技體育中的賽風不正和丑惡現象的法律治理問題、體育活動中各種不同主體的法律地位問題、體育市場、產業發展的法律規制問題、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使用和法律保護的問題、體育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這些都是非常有探討價值的問題,也是我們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出的討論題。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既不是主導者也不是裁判者,而是一個參與者,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發掘學生的潛力。學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可以自由發言、辯論與討論,將激發學生處于活躍的思維狀態之下,有利于其思維的連動性、跳躍性和整合性,不僅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活躍教學氣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揮,達到了教學相長和共同提高的教學效果。2.2.3視頻資料展播與熱點案例分析最好的學習教材是視頻資料展播、熱點案例分析,可以從更加直觀的角度向學生展示體育法學在實踐中的應用,便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體育法學基本原理。改變過去體育法學的教學以單純的法條理解和法條記憶為主的模式。案例教學更能適應當今社會飛速的發展與變遷,司法實踐中就出現過許多受關注的典型體育案例,如姚明訴可口可樂公司肖像權侵權案:個人肖像與集體肖像之爭;長春亞泰俱樂部訴中國足協行政處罰不當:行業處罰的司法介入等,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爭議,這些都是課堂教學中討論分析案例的不錯選擇。教學案例的挑選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經過教師的篩選,教師在學生討論后要給予及時的點評,總結學生的觀點,并給予正確的評價,同時還要凝煉出案例中相關的法學理論。以案例為線索,利用案例進行的分析和討論,為學生提供一個基于理論學習而展示自己思維和能力的情境,不僅可以給學生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還可以使學生的樸素的想法與案例結合,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3改革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2.3.1以問題為主線,實行開放式教學啟發學生在體育法學的學習過程中提出新的問題。產生從探索未知到體驗未知和揭示未知的強烈愿望。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查閱大量參考文獻,分組討論,促發競爭,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掌握重點難點,還可以拓寬學術視野,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團隊合作精神。2.3.2研究性學習與畢業設計聯系,延伸教學效果體育法學是一門橫跨兩個領域的交叉性學科,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因此在研究領域有很多問題值得關注和探討,教師會在每個專題教學中點出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思考和分析,鼓勵每個學生勇敢的發表個人的觀點。課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書面的分析報告、論文等作為考評的依據,質量優秀的還可以推薦其發表或參與各類論壇。同時,在體育法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產生了許多新的想法、思路,新的研究選題,這些成為了一些學生畢業設計的創新理念的來源。每年都有學生在畢業設計時選擇體育法學相關課題進行研究;學生的創新設計中還有的申請了省教育廳研究生創新項目。實踐證明,自實行專題研究性教學以來,以體育法學內容進行的畢業設計,其畢業論文質量普通較高,學生創新能力可以得到持續發展。
3《體育法學》課程專題研究性教學模式的運行效果分析
專題研究性的教學模式是圍繞重點有針對性展開的,因此對于體育法學的教學效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1作為專題研究性教學的實施主體,教師的相關科研能力將獲得提升
專題研究性教學對于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活動實施的主體———教師應具有更高的理論素養,更強的教學活動駕馭能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創新意識,要有對于教育教學活動規律的深層理解。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在理念上創新,在教學觀念上創新、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思想。不僅要把書本系統化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學會解決問題。從事專題性研究教學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與時俱進的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還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樹立大學科知識觀,以培養學生認識、分析、應用和解決現實問題為教學重點,因此通過對專題研究性教學的研究,有助于教師樹立正確的研究性教學觀,使教師自身不斷學習,對前沿研究成果進行吸收和總結,從而增加了教師的知識積累,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使教師教學的內容有深度和高度,使教學的開展更加科學,更加貼近學生的思想,增加了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3.2作為專題研究性教學的主體,學生的綜合素質將獲得提升
奧蘇伯爾是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他在研究學生學習認知行為時提出兩種不同的分類。一、依據學生所學習的內容: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有意義學習;二依據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加強調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與有意義的發現學習,因為這更加符合教育規律,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體育法的專題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提出就是以此理論為指導的。體育法學專題研究性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天性,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開放式的教學課堂,積極的討論形式,讓學生在一種更為活躍的學術氛圍中加深對體育法學知識的理解,在討論,辯論式的交流中提高了人際間的溝通技巧,提高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知識轉化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專題研究性教學能夠表現出一種更為寬容的態度,它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充分思考和表達的機會,可以有效的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充滿自信。再次,又因為專題研究性教學所體現出的是一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平等的關系,無論教者或學者都在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都不會產生壓抑或強制的情緒,有利于激發和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后,專題研究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提升了學生對于體育法學課程的興趣,充分交流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收獲。這樣的興趣和愉悅的情緒往往會延續到課堂教學之后,成為他們課后自主學習的動力,他們會通過各種渠道繼續完成學習,這對于體育法學課來說是一個好的導向。
社會的主體是人類,而課堂的主體則是學生,作為技師學院的體育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既要注重傳授學生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又要注重增強學生的身體體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人為本的中職體育教學要求其必須在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下開展,因為學生只有在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下學習體育知識和進行體育鍛煉,才能夠真正對體育的學習提起興趣,而不至于在這一過程中承擔過重的壓力和負擔,從而真正實現自由體育。總而言之,中職體育教師必須要先具有一個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觀念,才能夠開展更加高效的體育教學。
2.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技師學院體育既是一門傳授學生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和衛生保健知識的課程,又是一門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注重教學合一的綜合課程。體育鍛煉不是一時的,而是終身的,只有樹立起了終身體育意識,才能夠將體育鍛煉貫徹到人生的全過程之中。因此,技師學院的體育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體育教學的目的和作用,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從而讓學生在未來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之后仍舊主動堅持體育鍛煉。
3.引進和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技師學院體育教學模式大同小異,一般都是先由教師給學生講述體育理論知識、演示體育項目動作和步驟,然后再由學生機械地模仿和不斷地重復練習。這種陳舊的體育教學模式過于單調和枯燥,已經不再適應于新時代下的學生發展需求。因此,技師學院的體育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引進和采用更多的先進教學模式,充分調動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給學生設計一些新鮮有趣的體育游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當中練習體育技能;又如,教師可以利用實踐教學模式,定期在校內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體育項目比賽,并通過豐厚的獎勵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這些比賽,從而既給予學生更多的體育訓練機會,又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另外,先進的教學模式也應當伴隨有全面的評價機制,教師應當要學會全面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果,并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體育鍛煉或比賽過程錄制下來,然后在室內課上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自己發現和分析自身的不足之處,并找到相應的改善方法。
二、強化德育功能,培養現代意識是貫徹素質教育的標志
進行素質教育,思想道德素質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是衡量素質教育能否得到強化的重要標志。德育工作并不僅只是校長、班主任和政治課教師的事,而應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去。“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化學課也不例外。
1依靠化學學科的特點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化學學科本身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方法,我們可以在化學教學中通過質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建立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通過氧化與還原、化合與分解、溶解與結晶等內容樹立學生的對立統一的觀點;通過元素周期律等內容幫助學生理解量變到質變的規律;通過酸、堿、鹽、氧化物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烴和烴的衍生物之間的衍變關系培養學生的聯系轉化的觀點;……總之,在化學教學中主觀能動地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在化學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化學發展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教學時,應確定好知識傳授與德育的最佳結合點,潛移默化地自然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如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古代的四大發明,化學方面就占了二項;愛國科學家侯德榜創造的“侯氏制堿法”填補了我國“純堿”工業的空白;我國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等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學工業迅猛發展,鋼鐵、能源、水泥、化纖等年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這樣,寓德育于化學教學之中,點燃學生的愛國之火,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堅定他們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的信心。
3在化學教學中,要加強化學與社會、化學與人的關系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現代社會的關系和影響。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適時穿插和滲透一些現代社會面臨的、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淡水資源的危機、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機、環境污染(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等)。如在教學“NO和NO2是污染大氣的重要污染物”時,可介紹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線的照射后,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形成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發生在美國的“洛杉磯煙霧”就是光化學污染的典型事件。學到SO2、SO3的性質時,告訴學生硫氧化合物會污染環境,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1952年12月發生在英國的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就屬此例。再如由CO2、CH4等引起的“溫室效應”,氯氟烴引起的臭氧層破壞,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養學生形成三個觀念:愛護淡水資源節約用水的觀念;防止污染,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觀念;節約能源,合理利用現有能源的觀念。強化兩個現代意識:科技意識和減災意識
三、養成思維習慣,學會思維方法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
21世紀更需要能力型人才。民族的進步,國家的富強是同整個國民的素質是密切相關的,因而我們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化學教學中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的培養,而發展思維能力是能力培養的核心。在教學中,我們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諸如求同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和聯想思維等。
求同思維是教學中常用的思維方式。求異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要求學生對同一材料從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聯關系去探索結論。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應注重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例如,二氯苯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四氯苯有幾種同分異構體?按常規,學生會先寫出四氯苯的一種結構式,然后用變換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錯。若能變換角度去考慮:二氯苯的三種同分異構體是二個氯原子在苯環上分別呈鄰、間、對位,如果我們改換一下觀察問題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環上兩個氫原子分別呈鄰、間、對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應做到對一式或一題要多思、多變、多解、多聯,才能使學生的思維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維模式之中,受思維定勢的束縛,表現出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發展性。
逆向思維是從順向思維的反方向去思考問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反過來想一想”。在化學知識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維的素材。如元素的“構、位、性”互推,有機物官能團與化學性質的互推,各種不同濃度的互算,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有機化合物合成路線的選擇等逆向思維訓練的教學內容,以此促進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聯想思維是指對有相似特點的事物通過對比聯想,推測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種邏輯思維方法。化學教學中,有許多物質之間存在著相似的結構特點,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學特性。如硫氰〔(SCN)2〕與鹵素有相似的結構特點,從而性質也相似。這樣,通過類比聯想,寫出硫氰與NaOH溶液、乙烯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由醛基官能團的特性,可聯想到具有這種官能團的物質,如醛類、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葡萄糖等都可能發生銀鏡反應。由相似性質的氣體可聯想到其有相同的制備裝置。如:O2、NH3、CH4組,Cl2、HCl組,H2、CO2、H2S組等。學生一旦掌握了聯想思維的方法,就可舉一反三,減輕學生負擔。
四、增強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提高學科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知識的積累,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應用。學生的化學素質不僅在于其掌握化學知識的多少,也不僅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學難題,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運用化學知識去理解、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去學習新知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應緊密聯系生活、生產、科技等方面的知識,訓練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們要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1、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問題導學的第一步,也是激發學生思維主動性的關鍵。所謂問題情境,是指提出與教學內容要求相聯系的、并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問題,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環境、氣氛等因素的綜合。它不是簡單等同于教師根據教材要求進行提問,學生被動解答,因為“問題”是學生對周圍事物認識的不解,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需要下一番功夫,從學生的思考方式、思考角度與思考深度盡可能的去分析,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激發探究的興趣,提出自己不懂、好奇的問題。例如在要求學生預習《從不同那個方向看》時,就用下面一段話來創設問題情境。我國有一首古詩中寫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為什么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角度去看會不一樣呢?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這樣就給學生造成一種懸念,使學生急于去探索知識。
2、著力于放,擴大數學教學的自主性
教師要盡量設計一些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多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具有開拓性、創新性的人才。例如在講《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時,讓學生先動手操作,固定兩根木棒,動第三根木棒,觀察形成的同位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而此時兩根木棒的位置有何變化?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前面還學習了內錯角、同旁內角,它們與兩直線平行又有何關系呢?學生的思維成長點自然而然的產生了,于是自主探索有關直線平行的條件的知識。
二、尊重、鼓勵學生,給他們一個敢于提問題的膽
學生不向老師提問題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們不敢提。尤其是對基礎差的、膽量小的學生,要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確實不容易。因為他們要承受被教師指責和被同學嘲笑的風險。要想激發學生的提問意識首先要學生敢問。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傳遞著使學生自信的價值觀,如誰先提出問題,誰敢提出問題老師就表揚他。
如果誰提的問題,使我張口結舌,不能回答,這最好,說明同學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想得比我還要深,我今天不能回答,可以留待以后解答。這些話語給了學生敢于提問題的膽,通過這樣的鼓勵,就會使學生敢于把內心的疑問大膽地提出來,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關注生活實踐、關注知識的實際應用應成為實施問題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
在每一課的開始,教師都應該對學生提出一些有關真實性、實用于現實生活的知識點或問題。但是日常生活中認為理所當然應當是這樣去解釋的現象,在學習了相應的數學知識后,我們會發現原來并不是這樣的,這與學生從生活所獲得的知識經驗相沖突。例如,平行線與相交線一章,在學習之始,先引入了數學魯教版課本46頁習題8.3圖,生活中設計師用線組成了美麗的、幻妙的圖案,除了相交線外,直線a與b直觀上看是不平行的,引導學生利用三角板平移的方法能驗證平行,學生看到了實質,他們可能對這個知識產生很深的印象,此時我們進一步引導,我們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驗證它們平行,撕掉它們的偽裝呢?
不僅揭示了學習平行線與相交線的原因,同時調動起學生對問題本身的關注以及應用數學知識的欲望。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在達成預期目標的同時,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在一種思考的狀態,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和思維的動力,沒有了問題就很難進行思維。師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在更高層次上發現新問題,是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和理解的重要途徑,并且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高低息息相關。但綜觀中學問題教學的現狀,有許多值得商榷和改進的地方:
1、學生質疑和教師提問的適當互補。
讓學生做問題的擁有者并不排斥教師的提問。有時學生質疑關注點較偏,不足以體現教學重點,教師可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路,扭回教學正軌。建立在學生問題上的引導式提問可以很好地彌補學生提問的缺憾,是學生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實質上學生仍是問題的擁有者。
2、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設計“教材化”
課堂提問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目前課堂教學中,還存在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許多不利因素,主要是: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啟發式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置于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啟發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且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創造性設計、創編一些有趣的體育活動,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1.2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啟發式教學模式可以根據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強調引導、啟迪等能力,使得體育教學充滿趣味性、競技性,豐富了體育教學模式的內容,使其變得更加生動,提高了學生體育教學的娛樂性、形式多樣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1.3全面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啟發式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整體思想素質,幫助學生適應自身環境,幫助學生克服自身弱點,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頑強的意志。在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發現學生自身問題,鼓勵學生發展自身,啟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潛移默化提高學生整體思想素質。
2.啟發式教學常用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的啟發式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非常科學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體育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方法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2.1直觀啟發
直觀啟發可以引導學生基于感性認識出發,給學生操作、演示本身熟悉的知識和體育技巧,以便幫助學生能夠直接感知,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夠正常發展。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掛圖、定向和分解示范、播放幻燈片和錄像等高等的教學手段,能夠全過程的分析體育動作,幫助學生掌握關鍵技巧,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
2.2提問啟發
體育教學講解過程中,可以采用提問啟發式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提問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層次、接受能力等設計問題,并且要善于質疑和解疑,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開動大腦和實踐動手能力。比如體育老師講解彎道技術時,可以結合物理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將向心力、離心力等基本原理應用于彎道跑體育教學過程中,講解身體內傾的原因,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能力。
2.3形象比喻啟發
形象比喻啟發可以采用類比、推理等邏輯方法,積極的引導學生掌握新的體育理論和技能,并且能夠借助聯想等思維模式理解新的體育知識和技術原理,教授學生時可以使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喻,使得問題更加的形象化和具體化,激發學生的聯想功能,使得體育教學過程更加的生動活潑,妙趣橫生。例如在前滾翻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想像鉛球和不規則石塊,哪個滾動的快?再聯想到前滾翻身體該團成什么形狀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動作?那么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都會去注意自己身體是否團身夠圓,很快解決了教學難點。
2.4對比啟發
對比啟發模式使用關聯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使用正反比較和新舊對比啟發技術,并且通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等方法實施深入的分析,以便能夠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層次的深度理解,使用觀察對比、概念對比、視覺和動覺對比等加強體育教學的效果,引導學生觀察注意體育教育的動作技能,實施分析比較,了解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本質。例如在籃球運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作按拍球運球動作與拍打球運球動作,讓學生進行觀察、運用、對比、分析,這兩種動作那種動作能夠更好的控制球?那種動作更好看?那種動作才是正確的運球方法?學生通過對比兩種練習方法,再通過教師對動作要領的提示,很快能掌握正確的運球方法。
2.5練習啟發
體育練習具有很強的啟發性,采用啟發性練習可以提高練習效果,練習存在多種多樣化,其具有很強的新異刺激能力,可以通過刺激學生的神經系統,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興奮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體育教學任務、教學目的開展誘導練習、輔助練習、組織競賽等,都具有很強的啟發性。練習啟發最為關鍵和有效的手段包括很多種,通常使用體育拓展游戲模式進行。體育拓展游戲過程中,教師、學生可以創造性的設計游戲,制定新的游戲規則,傳授游戲經驗,并且不斷的持續性創造出更多的新的體育拓展游戲,適應新的學生體育教學需求。體育拓展游戲可以改變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拓展新的教學方法,以實踐鍛煉為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的智力、體力同時發展。
2.6方法上的啟發
體育教學采用方法層次的啟發模式,需要體育教師擁有極其淵博的教學知識,并且具有較高的體育技能和技術,以便帶給學生極大的鼓動能力和教學感染能力,同時根據具體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步驟,恰當的把體育知識和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比如教授學生掌握單杠前上動作要領時,教師只需要把相關的動作講解清楚,學生即可從兩臂進行用力,幫助學生掌握體育教學方法,并且可以將其應用于同類的體育訓練過程中,較快的掌握新的技術和動作。
3.啟發式教學實踐注意事項
筆者在開展啟發教學過程中,實踐探索多個方法和途徑,取得了良好的經驗,根據自身體會,發現開展啟發式教學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啟發式教學執行方案,因此實施啟發式體育教學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3.1啟發式體育教學要具有針對性
啟發式體育教學設計和開展過程中,其需要遵循針對性原則。首先,啟發式體育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教學服務,因此設計啟發教學內容時要注意時間分配;其次,啟發教學內容要緊密結合體育專業教材,具有積極向上的重要作用;再次,教師要根據教學規劃合理安排啟發教學內容,結合實際情況,突出教育效果。
3.2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基礎組織啟發式體育教學
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身體素質和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差異,采取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的教育原則,并且在運動過程中適當安排學生的運動量和強度。
3.3啟發式體育教學要具有組織性和紀律性
在啟發式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要交代學生掌握相關啟發教學規則和要求,保持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讓學生能夠按照規則和學習計劃,開展啟發式體育教學模式。
(二)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分層教學是以不拆散原教學班,不改變原教學計劃為前提,只是針對不同的教學群體特點設立不同的教學內容難度標準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手段[6]。根據實驗班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籃球技術水平、個人意愿等,將各種情況相近的學生分別劃分成三個教學層次組,即休閑組、技能組、競技組,三個層次的學生比例大約控制在2:3:1之間;三個教學層次組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對象(見表1)。需要向學生講明的是,分層教學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進行的,各層次之間沒有優劣之分,任何層次只是在一定時限和區域內具有相對穩定狀態,其發展是相對的,分化是經常的[7]。注重以發展的觀點、動態的觀點觀察和研究學生,隨時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并根據學生的意向做靈活的調整[8]。考核標準是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表現、籃球技術在原基礎上提高幅度來衡量,解除學生的顧慮,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選擇適合自己的分層組別。
(三)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課內外一體化模式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體育活動一體化,有計劃地把課內與課外、專項活動與競賽活動、學習與鍛煉有機地結合起來[9]。增加學生參與鍛煉的時間,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身體素質的提高和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根據實驗班的三個層次教學組,教師有計劃的將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10]。以小團隊或分散式形式安排學生課后業余時間體育鍛煉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11]。教師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巡查與輔導,充分調動和發揮體育骨干和各層次小組長的作用,實行教師與學生骨干的共同輔導作用,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及相互指導作用[12],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籃球技術水平。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及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和體育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指標比較。實驗前對其身體素質、籃球運動能力進行測試,并對測試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14],從表2可以看出兩班學生P值均>0.05,故兩班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各項指標中罰球與定點跳投是指投10個球所命中的個數;滑步是指3.5m×3邊×5;往返運球跑籃是指全場往返運球跑籃投中兩球;傳接球是指雙人行進間傳接球,技評10分為滿分。
(二)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指標比較。從表3與表2對比中可以發現,經過一學期籃球課的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無論在身體素質方面還是在專項技術技能方面均有提高,但兩班對各項指標提高的幅度卻有很大的差異。從表3測試的數據來分析,9項指標中經過t檢驗,實驗班學生測試的各項指標對照班,其中只有引體向上P>0.5,說明此項兩班提高幅度的差異不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可能是此項沒有進行專門練習的結果。其它各項指標中,有3項P<0.05,這表明兩班提高幅度具有顯著差異;有5項P<0.01,這表明兩班提高幅度具有非常顯著差異。以上測試結果說明動式優化型體育教學模式在高校籃球教學中,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的參與練習,使體育教學達到最優化[15],提高了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下教學情況的比較。實驗課結束后,兩班學生進行了教學情況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下籃球教學中的反饋信息。從表4可以看出,在教學模式方面,實驗班喜歡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的學生占95%,對照班喜歡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僅占65%。可見,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能滿足大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價值取向[17],得到了大學生的認可。在學習態度方面,實驗班能自覺主動學習的學生占88%,初步掌握籃球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生占87%,經常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學生占85%,對照班學生則分別占61%、74%、72%,以上調查表明動式優化型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大學生主體需求,課內外一體化的模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學生課上課下主動學習效果均優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從而促進了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為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18]。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體驗方面,實驗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情愉悅占95%、喜歡這種學習氛圍的學生占96%、通過教學喜歡上籃球運動的學生占92%,而對照班的學生則分別為63%、58%、81%,由此可見這幾個方面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這說明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分層教學方式及不同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心情愉悅及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19],從而使學生喜歡上了籃球運動,同時促進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鍛煉,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在參與籃球競賽方面,實驗班的學生占68%、對照班的學生占52%,這說明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中的分層教學效果明顯,競技組的教學方式和理念有利于部分學生籃球競技能力的提高。在增強學習自信心及學習成績的滿意程度上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實驗班分別為92%、94%,而對照班分別為64%、78%,這說明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更適合學生的主體情況,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教學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