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8 22:13: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德育答辯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克敵制勝。
一、明理駁“刁”1847年,林肯與的卡特萊特對壘,競爭國會眾議院席位。卡特萊特是一
個有名的舊派巡回牧師,也是一個富有能量的煽動家。他不斷散布謠言,說林肯只相信上帝,但不承認耶穌
,不承認贖罪和報應的基督教教義。他舉行了一次宗教集會,特邀林肯參加。會上,卡特萊特面對聽眾煽動
說:“一切不愿下地獄的人,請站起來!”除林肯之外,所有的人都站起來了。卡特萊特又以挑畔的
口氣說:“我看到除林肯先生之外,你們所有的人都表示不愿下地獄。林肯先生,我要問你,你要到哪里
呢?”林肯不緊不慢地從座上站起來,作了這樣的回答:我認為應該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嚴肅的宗教問題
,但我并不感到必須像其他人一樣來回答問題。卡特萊特先生問我要到哪里去,我可以坦率地告訴你:我要
到國會去。“在這里,林肯先是一語破的地指明對手不該抱著不嚴肅的態度對待嚴肅的宗教問題,然后用
一“但”字說明對方不該像要求其他人一樣來要求他回答問題;最后言簡意駭地向對方表明要到要國
會去,而這是卡特萊特先生不該阻擋也無法阻擋的。林肯先明理駁刁,又駁刁明理,把卡特萊特的荒謬可笑
提示在聽眾面前,也就難怪他張口結舌,在一片哄笑中灰溜溜地離開了會場。
二、借“刁”發揮
艾倫第一次參加議員競選時,同他爭一席之位的是他服兵役隊的上司陶克將軍。陶克在美國南北戰爭
期間擔任北軍將領,后又擔任過數屆國會議員。艾倫不過是陶克部下的一個無名小卒,又是首次參加議員競
選。在競選演說時,陶克說:“諸位親愛的同胞,我相信你們一定還記得,17年前的昨天夜里,我正
率領我的士兵在山上與敵人浴血奮戰,那次戰斗勝利后,我們只能在山上的樹叢中露宿。如果還沒有忘記那
次艱苦卓絕的戰斗,諸位在投票時,請不要忘記吃盡苦頭為國家帶來和平的人!”選民們高呼:“我
們要掏克,我們要陶克!”別激動,聽聽艾倫的演說:女士們,先生們:陶克將軍剛才說的沒有錯,他
的確在那場戰斗中立下了戰功。但當時,我是他手下的一員。當戰斗結束,他在樹叢中安睡時,是我滿身鮮
血,緊握武器,整夜保護他。諸位想想當時的情景。如果你們佩服陶克將軍,當然應該選取他,相反,如果
認為像我這樣的士兵更什得欽佩,當然要選我了---我可以對你們的信任當之無愧!在這里,艾倫籠統
地肯定了陶克的戰功,也就是為他報了喜。然而,卻在“但是”后面大作了具體的文章,實際上也就
為他報了優。因而,顯得陶克表功有余,講過不足。更有說服力的是艾倫運用了對比的方法,用即興發揮出
來的一個請諸位想想當時的情景和兩個如果的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其攻擊力量“攻無不克”---攻得陶
克“由強變弱”,也就使得艾倫轉弱為強。假如當時在場,也會先喊“我們要陶克”,但聽了艾
倫的一番陳辭以后,便會斷定艾倫更值得欽佩而投他一票。
三、反“刁”一擊
1972年,美蘇舉行關于簽署限制戰略核武器的最高級會談時,基辛格向美國代表團的隨行記者介紹情
況:“蘇聯生產導彈的速度每年大約250枚。先生們,如果在這時把我當成間諜抓起來,我們應該怪誰
呢?”美國記者立即接過話頭發問:“我們的情況呢?我們有多少潛艇導彈在裝配分導式多彈頭?有
多少民兵導彈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面對這個二難之問,說不知道,那是撒謊;說出實情,那是違法-
-基辛格博士可不會做那種傻事。只見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們有多少潛艇,我知道;我們有多少民
兵導彈在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我也知道。”記者們以為得計了,不料基辛格博士一轉話題于記者:“
勒腳是外墻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由于勒腳位于建筑墻體的底部。承擔的上部荷載多,容易受到雨,雪的侵蝕和人為因素的破壞。因此需要對這部分加以特殊的保護。 自室外地面算起。勒腳的高度一般應在500mm以上,有時為了建筑立面形象的要求,經常把勒腳頂部提高到首層窗臺處。主要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蝕,從而保護墻面,保證室內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勒腳高度并沒有嚴格規定,普通按室內外地坪高差取值。
2.墻身防潮層有哪幾種做法?特點如何?你在設計中如何考慮?
墻身水平防潮層:阻斷地下水,保持墻身干燥。防潮層的位置與所在的墻及地面情況有關。墻身防潮層一般有油氈防潮層、防水砂漿防潮層、細石混凝土帶防潮層等不同種類如果是建房之前,應該在基座處放油氈,結合部刷瀝青或防水水涂料,防止毛細作用,地面潮濕上行,外墻粉刷后涂防水涂料。如果已經建好,就只能通過刷防水涂料和通風來解決了,能找到潮濕源直接處理效果最好。
3.防潮與防水有什么不同?
防潮:防因毛細現象上升的水分,在地下水位以上設置。 防水:地下水位以下的部分要防水。
4.樓面,地面各由那些幾本層組成?各層的作用是什么?
地面:是指建筑物底層的地坪。其基本組成有面層、墊層和基層三部分。對于有特殊要求的地面,還設有防潮層、保溫層、找平層等構造層次。每層樓板上的面層通常叫樓面,樓板所起的作用類似地面中的墊層和基層。l 面層:是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生產直接接觸的地方,是直接承受各種物理和化學作用的地面與樓面表層。l 墊層:在面層之下、基層之上,承受由面層傳來的荷載,并將荷載均勻地傳至基層。l 基層:墊層下面的土層就是基層。
5.廁所,衛生間,廚房的樓板為什么常用現澆鋼筋混凝土,而不采用預制空心板?
廁所,衛生間,廚房用水比較平凡,為了防止漏水,一般采用澆鋼筋混凝土,而不采用預制空心板,如過才用預制板樓蓋的預制板板縫寬度不宜小于40mm,板縫大于40mm時應在板縫內配置鋼筋,并宜貫通整個結構單元。預制板板縫、板縫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高于預制板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且不應低于C20.
6.頂棚有哪幾種做法?其作用是什么?
頂棚按飾面與基層的關系可歸納為直接式頂棚與懸吊式頂棚兩大類。
頂棚的作用
1.改善室內環境,滿足使用要求
2.裝飾室內空間
7.公共建筑的樓梯位置、數量、寬度,因該考慮哪些主要因素?
一、樓梯的數量、位置和樓梯間形式應滿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梯段凈寬除應符合防火規范的規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樓梯的梯段凈寬應根據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寬為0.55+(0~0.15)m的人流股數確定,并不應少于兩股人流。
三、每個梯段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18級,亦不應少于3級。注:0~0.15m為人流在行進中人體的擺幅,公共建筑人流眾多的場所應取上限值。
8.當樓梯平臺下凈高不能滿足通行是,應采取哪些保證措施?
平臺下作通道不能滿足2m的凈高要求時,可以采取以下辦法解決:1)將底層第一梯段增長,形成級數不等的梯段。這種處理必須加大進深2)樓梯段長度不變,降低梯間底層的室內地面標高,這種處理,梯段構件統一,但是室內外地坪高差要滿足使用要求。3)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即利用部分室內外高差,又做成不等跑梯段,滿足樓梯凈空要求,這種方法較常用。4)底層用直跑樓梯,直達二樓。這種處理樓梯段較長,需樓梯間也較長。
9.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梯按結構形式分,有哪幾種常見形式?其受力特點和適用范圍個是什么?
常見形式:板式樓梯,梁式樓梯。板式樓梯適用于梯段投影長與3.0M時較為經濟,梁式樓梯適用于梯段投影長與3.0M時較為合理。
10.預制“L”型懸挑樓梯的使用范圍怎樣?安裝時應注意什么?
僅用于懸挑長度大于1500的非地震區建筑。位置準確。
11.門和窗的位置數量,洞口寬度高度尺寸,開啟方式如何確定?
應該根據,建筑使用要求,人流量大小 .房間采光,通風要求確定。
12.什么是建筑模數?它有哪幾種?多適用于哪些情況?
建筑模數指建筑設計中選定的標準尺寸單位。它是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建筑材料與制品、建筑設備、建筑組合件等各部門進行尺度協調的基礎。就象隨便來個尺寸,建筑構件就無法標準化了,難統一。
基本模數的數值規定為100mm,以M表示,即1M= 100mm.導出模數分為擴大模數和分模數,擴大模數的基數為3M,6M,12M,15M,30M,60M共6個;分模數的基數為1/10M,1/5M, 1/2M共3個。使用3M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統一模數制》中為了既能滿足適用要求,又能減少構配件規格類型而規定的
13.什么是建筑尺寸,構造尺寸,實際尺寸?它們有怎樣的聯系?
標志尺寸是用以標注建筑物定位軸線之間(開間、進深)的距離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構配件、有關設備位置的界限之間的尺寸。標志尺寸應符合模數制的規定。(2)、構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構配件的設計尺寸。構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標志尺寸。一般情況下,構造尺寸加上預留的縫隙尺寸或減去必要的支撐尺寸等于標志尺寸。(3)、實際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構配件的實有尺寸。實際尺寸與構造尺寸的差值,應為允許的建筑公差數值。
14.什么挑檐?
挑檐即:樓頂平面凸出墻體的部分,主要是為了方便做屋面排水
15.為什么要對梁端彎矩進行調幅?
答:按照框架結構的合理破壞形式,在梁端出現塑性鉸是允許的,為了便于澆搗混凝土,也往往希望節點處梁的負鋼筋放得少些;而對于裝配式或裝配整體式框架,節點并非絕對剛性,梁端實際彎矩將小于其彈性計算值。因此,在進行框架結構設計時,一般均對梁端彎矩進行調幅,即人為地減小梁端負彎矩,減少節點附近梁頂面的配筋量
16.何謂零號砂漿?采用零號砂漿時砌體強度是否為零?
M0號砂漿是為未硬化狀態的砂漿。
看看規范表格,其有抗壓強度,無抗剪,抗拉強度。
沒用過類似的指標。 其有抗壓強度,無抗剪,抗拉強度。
17. 為什么要進行放火區分?
所謂防火分區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劃分出的、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區域(空間單元)。在建筑物內采用劃分防火分區這一措施,可以在建筑物一旦發生火災時,有效地把火勢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減少火災損失,同時可以為人員安全疏散、消防撲救提供有利條件。
防火分區,按照防止火災向防火分區以外擴大蔓延的功能可分為兩類:其一是豎向防火分區,用以防止多層或高層建筑物層與層之間豎向發生火災蔓延;其二是水平防火分區,用以防止火災在水平方向擴大蔓延。
18.灰縫厚度對砌體有何影響?
灰縫的主要作用是均勻傳遞壓力和粘結,增加墻體的整體性。灰縫小了影響粘結,灰縫大了由于沙漿的干縮影響墻體尺寸準確和抗壓能力。所以規范規定灰縫的厚度為8-12mm.
19.何為界限受壓區高度?
混凝土結構構件正截面受壓邊緣混凝土達到彎曲受壓的極限壓應變,而受拉區縱向鋼筋同時達到屈服拉應變所對應的受壓區高度。
20.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
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混凝土基本能夠抵抗冰脹應力的最低強度(受凍后,最終強度損失不超過5%的預養強度值)。
21.旅館室外臺階的寬度和高度是多少?
臺階高度不得大于220mm,寬度大于260mm.一般而言,室外臺階的高度要小于室內臺階,通常尾150mm.室外臺階的寬度通常為300~350mm.
22.什么是高跨比?限值是多少?
梁的高度和跨度的比值。h/b=2-3
23.女兒墻的最高限度?
女兒墻分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兩種,不上人屋面女兒墻不低于300mm高,上人屋面女兒墻不低于1100
24.構造柱的設置位置?
(1)。一般外墻和內橫墻交接處是必定設置的(2)。開大洞口(〉3.0米)的墻體中,洞口兩側應設置。(3)。樓梯間四角最好設置。(4)。上人屋面的女兒墻。(5)。跨度比較大的梁,如果不設置墻垛或墊塊(6)。其余的你參考一下抗震規范中的砌體部分。
25.何為地基液化 ?
地基土受到震動,達到一定的頻率,加上土中一定的含水率,地基就會突然失去承載能力,成為液態,像這樣的地基土叫做地基液化。
26.如何確定框架梁,柱箍筋的加密范圍?
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層柱子的兩端都要進行加密。梁端的加密區長度一般取1.5倍的梁高。柱子加密區長度一般區1/6每層柱子的高度。但最底層(一層)柱子的根部應取1/3的高度。對于特別情況下的柱子還應全部加密。
27.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破壞有哪幾種形態 ?
1、適筋梁 .2、超筋梁。 3、少筋梁。
28.如何保證框架結構強剪弱彎?
避免構件(梁、柱、墻)剪力較大的部位在梁端達到塑性變形能力極限之前發生非延性破壞,即控制脆性破壞形式的發生。按要求箍筋加密,按要求滿足搭接長度,錨固長度,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等。
29.框架柱施工時出現蜂窩現象如何處理?
小蜂窩: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刷洗凈后,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筑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30.相對標高/絕對標高
絕對標高:相對對海平面的高度, 海平面的標高規定為0,在以上的為正值, 以下的為負值,相平的為0,也叫海拔高度,高程
相對標高:對于一個地區, 通常市政國土部門會測量出某個特定的、固定的點的絕對標高, 其他的測點相對于絕對標高的高度,其上為正,下為負;
31.墻面抹灰為何要設置灰餅?
用來控制建墻面的平整度、垂直度。
32.什么是氣硬性材料,什么是水硬性材料?
水硬性膠結材料--這類膠結材料,除能在空氣中硬化和保持強度外能在水中繼續硬化,并長期的保持和繼續提高其強度。各種水泥就屬于此類材料。氣硬性膠結材料,一般只適用于地上及干燥環境,不適用過分潮濕之處,更不能用于水中。而水硬性膠結材料不但可用于較干燥的地方,同時,也可用于水中,地上及地下潮濕之處
33.磚砌體的質量要求?
表面平整度,灰縫飽滿,水平灰縫平直,垂直度符合要求,施工洞口的留置,等等
34.什么是軸壓比?為什么要限制其軸壓比?
軸壓比的定義是指柱組合的軸壓力設計值與柱的全截面面積和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乘積的比值。軸壓比提高,極限變形能力\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都會降低
34.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注意的問題?
1)大體積混凝土應采用分層施工,每層厚度可為1~1.5M,應視混凝土澆筑能力和降溫措施而定。后一層混凝土澆筑前需對已澆好的混凝土面進行鑿毛、清除浮漿,確保混凝土結合面粘結良好。層間間歇宜為4~7D.
2)根據錨碇的結構型式、大小等采取分塊施工,塊與塊之間預留濕接縫,槽縫寬度宜為1.5~2M,槽縫內宜澆筑微膨脹混凝土。
3)混凝土澆筑完后應按照規定覆蓋并灑水進 行養護 .當氣溫急劇下降時須注意保溫 ,并應將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0℃以內。
35.防止砼產生離析現象?
A嚴格控制用水量B添加砼外加劑C采用正確的振搗方法和適當的運輸方法。
36.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中,泥漿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原理是將鉆渣利用泥漿帶出,并保護孔壁不致坍塌。再使用水下混凝土澆筑的方法將泥漿置換出來,從而完成鉆孔灌注樁的施工
37、 什么是房屋的開間、進深?答:開間指一間房屋的面寬,及兩條橫向軸線之間的距離;進深指一間房屋的深度,及兩條縱向軸線之間的距離。
38、 什么是層高?什么是凈高?答:層高指建筑物的層間高度,及本層樓面或地面至上一層樓面或地面的高度;凈高指房間的凈空高度,及地面至天花板下皮的高度
39、 什么是建筑總高度?答:建筑總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頂部的總高度。
40、 什么是標高?什么是絕對標高、相對標高?答:(1)、建筑物的某一部位與確定的水基準點的高差,稱為該部位的標高。
41、 什么是紅線?答:紅線指規劃部門批給建設單位的占地面積,一般用紅筆圈在圖紙上,具有法律效力。
42、 建筑物如何劃分等級?答:建筑物的等級是依據耐久等級(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級(耐火年限)進行劃分的。
(1)、按耐久等級劃分,共分為四級:一級,耐久年限100年以上;二級,耐久年限50~100年;三級,耐久年限25~50年;四級,耐久年限15年以下。
(2)、按耐火等級劃分,共分為四級:從一級到四級,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43.什么是剪力墻?答:剪力墻指在框架結構內增設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墻體。因高層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墻又稱抗震墻
什么是防潮層?答:為了防止地下潮氣沿墻體上升和地表水對墻面的侵蝕,采用防水材料將下部墻體與上部墻體隔開,這個阻斷層就是防潮層。防潮層的位置一般在首層室內地面(+0.00)下60mm~70mm處,及標高-0.06m~-0.07m處。
44、 什么是勒腳?什么是踢腳?其作用各是什么?
答:(1)、外墻墻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腳。勒腳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蝕,從而保護墻面,保證室內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勒腳的高度一般為室內地坪與室外地坪的高差。(2)、踢腳是外墻內側和內墻兩側與室內地坪交接處的構造。踢腳的作用是防止掃地時污染墻面。踢腳的高度一般在120mm~150mm.
45.什么是散水?什么是明溝?其作用是什么?
答:散水是靠近勒腳下部的排水坡;明溝是靠近勒腳下部設置的排水溝。它們的作用都是為了迅速排除從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積水滲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46.普通粘土磚的標準規格是多少?
答:一塊普通粘土磚的標準規格是長240mm、寬115mm、厚53mm.灰縫寬度按10mm考慮,這樣標準磚的長、寬、厚度之比為(240+10)∶(115+10)∶(53+10)=4∶2∶1的比例關系。
1立方米體量磚砌體的標準磚用量為512塊(含灰縫)。
47.什么是構造柱?其作用是什么?
答:構造柱是在墻身的主要轉角部位設置的豎直構件,其作用是與圈梁一起組成空間骨架,以提高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和整體的延展性,約束墻體裂縫的開展,從而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8. 梁斜截面的破壞形式有哪些?
答:a. 斜壓破壞,多發生在剪跨比較小,或者腹筋配置過多的時候,多發生在剪力大,彎矩小的區段內,危險性大。類似于彎曲破壞中的超筋破壞。
b. 斜拉破壞,多發生在剪跨比較大,無腹筋或者腹筋配置過少的時候,危險性大。類似于彎曲破壞中的少筋破壞。
c. 剪壓破壞,發生在腹筋配置適合的時候,無腹筋梁剪跨比合適時候也可能發生剪壓破壞,彎矩小的區段內。類似于彎曲破壞中的適筋破壞。
三種破壞形式都是脆性破壞,但是我們希望的破壞形式是剪壓破壞(通俗的說,這種破壞形式是最接近于塑性破壞的)。一般通過剪跨比和配置腹筋來控制。
49. D值法和反彎點法的區別?
答:D值法考慮了柱所在樓層的位置,考慮上下柱和梁線剛度影響,還有上下樓層層。
50. 在框架梁跨中彎矩的計算中,如何確定跨中最大彎矩?
答:首先計算處剪力為0點的彎矩,還要計算處有集中力作用處的彎矩。
51.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優點?
預應力筋套管布置簡單,調整容易,簡化了后張法的操作程序,大大縮短了施工時間;同時由于預應力筋布置于腹板外面,使得澆注砼方便;由于預應力筋的位置,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的摩擦損失且更換預應力筋方便易行。
52.屋面排水有哪幾種?
一般的排水方式就幾種主要的,外檐自由落水,外檐溝排水,女兒墻外排水,和外檐排水。
53.混凝土質量缺陷?
露筋、峰窩、夾渣、裂縫、疏松(內部不密實)、與鋼構件連接部位松動、外形缺陷(缺棱掉角、凸凹不平、麻面、起砂、掉皮)、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8類
54.混凝土澆注自由下傾落高度?
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度不應超過2m,在豎向結構中限制自由度傾落高度不宜超過3m,否則應沿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55.冷拉和冷拔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自然地將一些符號與一定的含義聯系在一起,例如提到國旗,我們會自然地聯系到愛國,這些習以為常的聯系正是社會生活中的習慣性表達。在學校的德育活動中亦存在這樣的例子。
(一)讀重要的書
對于學校而言,設計文化墻是德育活動的重要環節,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教育者常常希望每面墻壁都說話。筆者參觀過一所小學,在該校德育主任重點推薦的一個班級里,作為講解員的小女生熟練地介紹著他們的班級文化墻(以儒家文化為主題設計)。當問及墻上手抄報的內容時,這位女生先是有些困惑,隨即乖巧地解釋,主題是老師定的,內容是家長選的。之后,她有些自豪地說,她們班的同學都喜歡讀經典,不看漫畫。筆者問她是否喜歡看漫畫,女生猶豫了一下,堅定地說:不喜歡,我們喜歡看重要的書。筆者繼續追問什么是重要的書,她思考了一會兒說名著,旁邊的女生補充道有學問的。
這位只讀重要的書的小學女生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筆者很難判斷她是否真的不愛看漫畫,也不能斷言只有看漫畫才是小孩子的常態。但在這次顯然有表演痕跡的介紹中不難看出,當學生處于一種充斥了價值表達的符號空間中時,這一價值似乎被學生自然地接受了:即使不理解意思,也可以在老師、家長的協助下完成作品;或許有遲疑,也自然地認為要讀重要的書,而這個重要的內涵已經由成人確立。
(二)紅領巾是烈士的鮮血染紅的
在小學,少先隊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先進的群體,而成為少先隊員、佩戴紅領巾,也曾經是十分光榮且神圣的事情。在少先隊教育中,紅領巾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這樣的表述被用來喚起學生對革命英雄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
這種表達至今仍被沿用,但是這一表達背后的敬畏感卻似乎正在減弱甚至消失。事實層面,不斷生產的紅領巾本身不可能是被鮮血染紅的,更不可能是烈士的血,這不符合事實,只是修辭的游戲;價值層面,革命烈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長期使用類似的大詞,會使學生言不由衷。[2]
基于對這種表達的質疑,另一種戲謔的表達產生了:紅領巾就是一塊紅布。現代社會對傳統權威的質疑很多,在試圖解構這些權威表述時,一種常見的做法便是解構神圣性,但這樣擊碎的僅僅是所謂的權威嗎?在學校德育活動中,當我們將原本由烈士的鮮血染紅的紅領巾解構為一塊紅布時,我們能夠傳遞給學生的價值是什么?
在學校德育活動中,上述兩種習慣性表達同時存在,構成我們處理價值表達的兩個方向。一方面,我們簡單地將我們認定的價值輸出給學生;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傳統的價值表達簡單地提出質疑。顯然,這兩種處理方式對于德育活動中的價值引導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面對這樣的習慣性表達,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邏輯、進而提出新的處理方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建構:習慣性表達的邊界分析
如上文所述,習慣性表達作為一種語言符號,總是與創造者試圖表達的價值相關。當符號和價值之間形成固定的聯結時,神話便形成了。德育活動中的習慣性表達使表達中的事實部分與特定價值相聯系,由此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神話。
現代神話這個概念由羅蘭巴特提出,是指一種傳播的體系[3],它的創造者在傳播之初已經預設了動機,所以,當人們接收到這個經過加工的內容時,甚至可以忽略傳播內容就自然聯系到特定的價值。例如,在一幅名為愛國的畫作中,我們看到的事實是:一群孩子簇擁著國旗。而我們往往會自動地表達為:人民熱愛祖國。在這個過程中,圖畫本身的內容已經不重要,它已經近乎自然地導向了愛國這一價值,這就是神話形成的過程使需要推導得出的價值成為事實而被接受。
德育活動中,人們對于一些流行的盲目追逐,形成的正是對這些習慣性表達的自然接受;而對于傳統的質疑甚至顛覆,則源于對習慣性表達的反思和解構。在學校德育中,這兩種相反的情形同時存在,共同指向德育活動中意欲進行的價值傳遞,所以,我們需要對習慣性表達的邊界進行界定。
(一)習慣性表達的危險性
當符號發展為神話時,形式遠遠重于內容,接受者自動地對意義進行闡發,原本結合于一體的形式與內容間的張力擴大,極端的表現就是二者的脫節。
學校為了形成育人的氛圍,往往將整個校園裝扮成一個封閉的意義空間,其中充斥著各種育人的裝飾:貼滿墻壁的名人名言、教室前方的國旗、以學生為本的一輪又一輪的活動展示。教育現場的育人體系以形形的活動和標語構建出一副熱鬧的場景,但豐富的形式并不意味著充實的內容,一定程度而言,這些熱鬧本身成為了教育者的目的,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使學校自然地成為一個具有德育意味的空間。
此時,習慣性表達的第一重危險性顯現:原本作為工具的各種價值符號本身成為目的,德育活動試圖進行的價值傳遞則被拋之腦后,這樣的熱鬧對于學校德育而言是本末倒置的。
神話形成的關鍵步驟在于事實與特定價值的自然化聯結,而這種自然化取消了其所生產或再生產的文化的正當性,使其蛻變為一種符號游戲,而接受者在接受神話時已經被符號生產者的意識形態所控制。在德育活動中,意識形態對內容或價值的選擇往往受到權力、利益的影響,一定的價值表達正是一定的意識形態輸出,其背后是權力和利益的再分配。學生自然地接受這些習慣性表達,實際上是一個過于簡單且被動的價值輸入過程,不經解釋的表達與灌輸的基本特征大致相同,而不經反思的接受使接受者成為這些價值表達的盲目信徒。
此時,習慣性表達的第二重危險性顯現:學生如果只是被動地將價值作為事實接受,這與現代教育強調人的理性與自由的培育相悖;同時,這種簡單的價值傳遞過程難以真正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接納其所接受的內容,這樣形成的價值觀是很容易發生動搖的。
(二)習慣性表達的正當性
當然,德育活動中不僅有對于習慣性表達未加審視的盡信,也有對其進行破解的質疑。就像破解紅領巾由烈士的鮮血染紅的神話時,質疑者提出這不過是一塊紅布,由此,紅領巾的神圣性被瞬間消解,原先對紅領巾的尊敬與向往也極有可能在破解之后蕩然無存。對神話的質疑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權威的挑戰,而對于神話的解構與批判是后現代思維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拓更廣闊領域的起點。在符號與人、社會、文化相互交織的復雜網絡中,對于神話的這種意識形態批判,有助于更全面且深入地對其中的權力、利益博弈進行探索,而其邏輯前提在于社會的民主與自由以及價值的多元化,這無疑是批判的合法性來源。
但對于習慣性表達的批判不僅僅是將權威拉下神壇,對于神圣性的解構一方面帶來人們更多的自由表達,但其危險性在于只破不立會摧毀德育的價值性繼上帝死了人類死了之后,再度出現德育精神性死了的情形。在提倡價值多元的背景中,如果否定神圣性的存在,這種否定本身就是一種一元論,而這一思維方式恰恰是價值多元所批判的。
德育活動之所以具有精神性特征,恰恰是因為它具有明確的價值性,但一味強調價值的多元使價值本身成為一種可供選擇的知識性存在和可供消費的商品,從而喪失應有的神圣性,喪失人們對它的敬畏,這恰恰違背了德育的初衷。所以,德育活動需要類似于宗教的神圣性以保護其價值不被消解,被神話化的習慣性表達在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合理性,僅僅是一塊紅布的紅領巾是無法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的。
(三)習慣性表達的邊界
既然習慣性表達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其邊界的劃分主要取決于形成這種神話的內容,即具體情境中表達價值的內容的性質。在德育活動中,進行價值引導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實體性的內容與精神性的內容。教育者首先需要對內容的性質進行區分,然后再選取合適的方式進行處理。
實體性內容主要是指具體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對于這一性質的內容而言,與其對內容進行神秘化處理或簡單進行灌輸、強制規定,倒不如對學生進行說理教育。像對待其他學科知識一樣將規范、價值觀的準確含義告訴學生,同時,也要向學生說明如此踐行的意義。
一方面,說理這一形式本身符合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訴求;另一方面,說理過程本身恰恰是對學生進行理性培育的過程。學生在這樣的德育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接納價值引導,并且形成批判性思維和開放包容的態度。教師當然可以、也應當引導學生讀重要的書,但僅僅告訴學生這個結論是不夠的。在價值引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表明重要的書有哪些核心的特征,閱讀重要的書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哪些實質的益處,進而使學生具體地認識到自己的確應當閱讀重要的書,并自覺自愿地去實踐。
四月維夏,山有嘉卉。初春的綠城早已艷陽朝天,花滿枝頭,欣欣向榮。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我在電腦上敲出了最后一個字,心中涌現的不是想象已久的歡欣,卻是難以言喻的失落。是的,隨著論文的終結,意味著我生命中最純美的學生時代即將結束,盡管百般不舍,這一天終究會在熙熙攘攘的喧囂中決絕的來臨。
三年寒窗,所收獲的不僅僅是愈加豐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實踐中所培養的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和廣闊視野。很慶幸這些年來我遇到了許多恩師益友,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熱心的照顧,讓我在諸多方面都有所成長。感恩之情難以用語言量度,謹以最樸實的話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謝我的恩師岳曉華老師。三年來,岳老師對我的學習和研究都非常嚴格,并給予了悉心的指導,使我受益菲淺。從恩師身上我體味到了豐富的學養、嚴謹的作風、求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這都成為了我不斷前行的動力和標桿。
感謝我的校外導師于起翔老師。于老師身為《廣西日報》的領導,還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與我們聊天,指導我們的論文和工作。于老師作為一個優秀傳媒人的品質和熱情深深的打動了我,其諄諄教誨也銘記于我心,對此我深深感激。
同時還感謝三年來幫助和教育過我的商娜紅老師、黎明潔老師、江建文老師、周瑩老師、靖鳴老師、李勤老師、李慶林老師……一路走來,從你們的身上我收獲無數,卻無以回報,謹此一并表達我的謝意。
還要感謝我的父母,給予我生命并竭盡全力給予了我接受教育的機會,養育之恩沒齒難忘;感謝我的伴侶雷德坤,無論在精神還是在物質上都給予我莫大的支持;感謝我的同窗好友李靜,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總能給予我安慰和鼓勵,讓我重拾信心。
還有許多人,也許他們只是我生命中匆匆的過客,但他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依然在我記憶中留底了深刻的印象。在此無法一一羅列,但對他們,我始終心懷感激。
最后,我以《瓦爾登湖》里的一句話結束我的論文,并以此作為未來乘風破浪的心靈腳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于我們就是黑暗。但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以此為記。
論文致謝感謝老師的話范文二
很感慨,我在長舒一口氣后開始寫我的畢業論文的致謝辭了。論文的完成標志著我的大學四年即將結束,也意味著,新的生活又將開始了。最近的半年則并行著找工作和寫論文。其間的起起伏伏、悲喜得失,今天想來仍舊唏噓不已。所幸我沒有被失敗擊垮。自信、堅強、樂觀的態度讓我堅持到了最后,并且爭取了最好的結局。
這篇論文所涉及到的議題是我大一時代捧讀《西瀅閑話》及與幾個教授交流看法后定下來的畢業論文自擬題。我由此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夠寫出一點真正有現實意義的文字。事情的最后結果就是這篇論文,似乎總有些丑陋;但是閱讀、思考和寫作的過程并不輕松,有靈光乍現、興奮不已的時候,而更多的則是近乎“案牘勞神”,痛苦和疲憊相交。
衷心感謝我的導師羅宗宇老師對我的指導和教誨。您開闊的思維、敏銳的洞察力以及詳細的修改意見一直給我很大的啟發。唯一的遺憾是我自己不夠主動,錯過了許多與您交流的機會。
感謝同一小組的曾璐敏、周雙玉、歐陽艷平同學對于我的鼓勵與建議。
感謝愛晚紅楓的朋友們熱切關心我的論文進度,及時督促我認真扎實地完成論文寫作,為我提供免費的論文數據庫檢索賬號并幫忙我收集查找資料。
感謝09級李新建、余亮兩位學長認真幫忙提出論文修改意見。
感謝范寧同學一如既往的支持與鼓勵。
高職高專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目前面臨很多困境:首先,大學語文課程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中的目標定位究竟是什么,直到今天還在爭論。其次,不少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師在授課時沿襲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思路,對文學作品的分析從作家生平、寫作背景到字詞、段落、主題等一一道來,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影響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是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法陳舊落后,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本文主要就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在教學中如何運用辯論式教學法,提高高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能力,提高高職學生的思維水平進行總結,以期提高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實現大學語文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目標。
一、辯論式教學及其理論依據
辯論式教學是在辯論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素養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以學生為主體,以反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為特征,由小組或全班成員圍繞特定的論題辯駁問難,各抒己見,互相學習。
辯論式教學是一種有深厚的理論依據的高效的教學方法,包括以人本主義和自主學習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力理論等。幾種理論,相互配合,支撐了這種教學方式。
二、辯論式教學法的作用
(一)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發揮
辯論式教學先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先思考,先探究,查閱相關資料,在合作和自主及辯論中去解決問題。教師成為導演,學生成為演員。這種主體意識的強化,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辯論式教學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能力有利,體現了職業教育教學理念。
1.表達能力。辯論式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學生就業能力中的關鍵能力。
2.交往能力。辯論的過程是個思想交鋒和語言交鋒的過程,在辯論中如何做到和而不同、、不卑不亢、有禮有節,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交往能力的基礎。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學生就業和發展的核心能力。
3.認知能力。辯論的過程中,要會說,還要會聽。聽時要注意收集信息,抓住關鍵,為進一步闡述和反駁做準備。
4.協作能力。辯論是分組對抗進行,是一項集體活動,整個過程都有分工,有協助,有相互之間的鼓勵。這種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一種素質。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
辯論的題目,其觀點往往具有雙面性或多面性,無所謂對于錯的觀點,在辯論中,怎樣做到堅守我方觀點,不被對方的辯駁所左右,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通過辯論,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四)有利于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
辯論式教學能夠有助于教師形成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觀;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觀;形成語文是練會的的教學觀;形成自主性、合作性統一的發展觀;形成面向生活學會學習的學習觀。
三、辯論式教學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辯論式教學是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教學方法之一,它的具體實施分為辯論前的準備,課堂辯論和課后小結。
(一) 準備階段
1.辯題選擇。選擇合適的辯題是辯論式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
第一,辯題要有可辯性。一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辯題。
第二,辯題要有趣味性。要選擇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話說的話題。
第四,辯題要有效益性。辯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當前的教學內容有聯系。
2.辯題解剖。引導學生剖析辯題是教師的職責,從概念入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辯題的內函,設定正方雙方的論點。
3.資料收集。學生收集資料的途徑很多,比如網絡、閱讀材料、經典文獻、時事評論等,要引導學生高效的收集資料、整理資料。
4.論據交流。小組成員之間根據辯論觀點收集整理資料后,要交流資料(論據),共擬發言提綱,并根據對方可能使用對方的資料(論據),準備反駁的資料(論據)。
5.明確辯論的規則和程序。正式辯論前,教師要告知學生辯論規則、注意事項、評判標準等。
(二) 辯論階段
1.氛圍和諧。辯論式教學中,雙方觀點爭鋒相對,辯論中難免言辭犀利,在此過程中,需要營造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你不可以同意對方的觀點,但也一定要尊重對方辯友,不能有進行人生攻擊的言語與行動。
2.辯論自由。教師是辯論的組織者,最好由學生來進行主持。在辯論進程中,教師盡量不進行干預,不影響辯論的連續性,讓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自由展示學生的個性與能力。
3.鼓勵引導。每一次辯論,都要經過精心的準備,辯論結束以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結,找優點、找差距,要注意以鼓勵為主,看到學生每一次的進步,并可以通過學生組成的評委團裁決勝負,評選最佳辯手等。
總之,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辯論式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實現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浦艷秋. 辯論式教學法中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J]. 黑河學刊,2011,05:127-128.
[2]任守義. 辯論式教學的嘗試與反思[J]. 現代教育,2012,Z1:180.
[3]劉亞丁. 辯論式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J]. 當代教育科學,2008,15:25-27.
一、漢語語言文學教學特點
1. 漢語語言文學是我國大學教育中發展歷史較為悠久的學科,傳統的漢語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目的就是向社會輸送懂得漢語文學知識的人才,并不注重培養學生對于文學技能的使用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漢語語言文學的教學目的轉為培養高素質高能力人才,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主要是通過寫作來體現自身的能力,常見的工作崗位一般有宣傳推廣員、秘書類及行政管理類等。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要在大學期間要扎實記憶掌握基礎文學知識,培養自身的文學素養。
2. 漢語語言文學沒有清晰的就業定位,換句話說漢語語言知識沒有較強的使用專業性及實用性。漢語語言注重的是精神層面的培養提高,提升我國整體文化涵養是其教育的最終目標。傳統教育重點主要是向學生傳授一些文化遺產,培養學生懂得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漢語語言文學專業提高的是我國無形的資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目標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逐漸開始向著實用型教學模式轉變,尤其是漢語語言文學教育而言,在堅持傳統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逐漸與時下社會發展特點相融合迫在眉睫。
二、網絡文化的特征
1. 內容多元化
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里,沒有硬性制度限制,任何文化任何民族任何地區的網民都可以互相交流溝通,網絡文化交流開放性、可選擇性更強,交流內容更加豐富,網民利用互聯網交流沒有心理壓力,受客觀因素影響較小,使交流擺脫了空間上的束縛,利用互聯網交流的個體可以擺脫社會風氣及傳統問題的偏見,從這個層面上看網絡文化有著極大的包容性,在網絡文化中高雅與低俗并存,既有抽象嚴肅的文字也有娛樂方面的文章。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另一個不同點是網絡文化是單純以傳播信息與相關知識為主要內容,超越了物質層面。在互聯網世界中使用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彰顯自我個性,人們可以隨心所欲真正按照自我的喜好來安排自己的網絡生活,滿足了人們對于自由的向往與追求。
2.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網絡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計算機語言不同于傳統定義上的語言,計算機不受地域的限制是真正意義上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基于操作系統及應用軟件上的網絡文化有著傳統文化無法企及的統一性。就目前現狀而言,網絡文化的發展對于青少年的影響尤其明顯,新型的網絡語言的發明及使用對象都是青少年,加之我國計劃生育國策的深入,家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的成長過程中由于缺少玩伴,網絡就成了其了解世界的工具。這也為網絡文化的傳播發展提供了社會環境。
3. 信息的時效性
網絡文化有效彌補了傳統文化傳播的弊端。基于互聯網技術上的網絡文化,對于信息的采集處理及都能做到第一時間。可以瞬間實現向所有網絡用戶傳輸信息,用戶通過互聯網終端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信息,使社會變為一個信息整體,節約了不必要的時間及資源浪費。網絡的時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活節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
三、大學漢語語言文學教學重點轉變策略
1. 隨著網絡文化的不斷強化發展,傳統教育重點也必須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進行相應改變。教師不應再只重視學生漢語語言文學的基礎知識的教育,單純的知識性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對于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要求,必須結合網絡文化的特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用性寫作能力,集合新聞學及現代傳媒的要求,結合多種方面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實際靈活運用能力。針對現階段學生寫作能力普遍較差的現狀,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私人空間及論壇,從最初的命題作文變為定期的更新文章,利用互聯網的特性,學生之間可以隨意交流,互相欣賞彼此文章,教師定期進行集體修改點評,通過點擊量的差距來刺激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積極性,在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自己對于文章的點評能力,從別人的問題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2. 傳統教育教學重點只是注重對于學生硬性知識的培養,往往忽視了學生實踐性的培養。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漢語語言文學的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知識實用性的培養。要為社會培養既懂得專業知識又懂得如何運用的雙重型人才。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與社會網絡媒體制定聯合辦學的目標,通過網絡發展實際需要,培養定向專業人才,從根本上提高大學漢語語言文學的實用性。現代漢語語言文學的具體實用性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要有基于網絡技術對實時發表評論及看法的能力,要將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與網絡文化的大眾化特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總結語
網路文化雖然是一種新型的文化載體,但是其影響正在逐步擴大,大學漢語語言文學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網絡文化的巨大潛力及優勢,積極改革教育教學重點,努力提高現代漢語語言文學與時代的結合度,提高漢語語言文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拓寬該專業生的就業范圍。在享受現代技術帶來的資源共享時代的過程中,完成新課標對大學漢語語言文學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永軍.新形勢下大學漢語語言文學的教學改革方案[J].中南大學出版社.2012
關鍵詞 :對外漢語教學 伴隨性動作表達方式 語法 辨析 碩士論文
一、對外漢語語法辨析的價值和意義
本文選擇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辨析性論文寫作來作為核心問題進行討論,探討這一類論文寫作的核心指導思想、寫作方式、論文思路、價值和意義等等一系列問題,以期對對外漢語教學、國際漢語教育碩士方向的教師有所啟發,對學生有所指導。
在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各項研究中,語法辨析研究最具有典型意義,它涉及到二語習得的過程考察、偏誤形成的原理分析以及漢語本體的規則細化。我們用下面這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1)*我們看著電影吃爆米花。
這是留學生習得漢語過程中所產生的偏誤。碰到這種問題,最簡單的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糾正偏誤,判斷其為表達結構使用不當,應當改為:
(2)我們一邊吃爆米花一邊看電影。
問題是,這個偏誤有沒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值不值得研究?是一個偶然的失誤還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呢?我們發現造成偏誤的主要成因有二:第一,目的語規則不明。漢語“VP1著VP2”可以表示兩個動作相伴隨發生,例如“聽著音樂做作業”“哭著說”“躺著看書”。而漢語中還有其他方式來表示動作相伴隨發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做作業”“一邊哭一邊說”“做作業的時候聽音樂”“看電影的時候吃爆米花”等等。這樣一來問題就出來了:“VP1著VP2V”和“一邊VP1一邊VP2V”以及“VP1時VP2V”“VP1的時候VP2V”這些表達格式究竟在什么條件下可以互相替代?在什么條件下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必須各司其職?教材、詞典中都沒有提到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母語相關規則不明確。第二,教學誤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很好的材料可以加以參考,因此可能進行隨意的解釋,形成典型的教學誤導性偏誤。在這個分析基礎上,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問卷調查,看看我們收集到的偏誤材料是否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如果經過針對性調查測試,發現問題確實廣泛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確實是難點,這就增強了研究這個問題的必要性,說明我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研究題目。
目前很多現代漢語本體問題再次被提到研究視野中來,就是因為對外漢語教學中出現了上述類似的情況。由留學生習得漢語時產生的偏誤提出的這些問題,說明目的語的規則還很不清楚。
在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研究中,“V起來”和“開始V”之間的比較,“不能去”和“去不了”之間的辨析,“繼續V”和“V下去”之間的辨析,“一邊VP1一邊VP2”與“VP1的時候VP2”之間的辨析,這些辨析所涉及的內容往往不是簡單的兩個詞,而是語法結構完全不同的兩個表達式,這些表達式出現頻率極高,意義極其相似,很難習得和掌握,而相關的語法規則又不夠細致,很容易引發泛化使用現象。
同時,語法辨析還包括那些句法功能強大的同義詞辨析。如“朝”“往”“向”的辨析,“在”“于”的辨析,“還”“更”的辨析,“馬上”“立即”“立刻”的辨析,“就”“才”的辨析,“里”“內”“中”的辨析,“全”“都”的辨析,“可以”“會”“能”的辨析,“短時體”副詞“就,馬上,立即,迅速,即”的辨析等等。
這類選題意義在于:一是直接面向對外漢語教學。從對外漢語教學中發現問題,回歸到本體研究,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將到教學實踐中去驗證。二是把該類格式看做一個特殊系統,這個系統內的成員均具有共性、相互重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替換,又各自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功能。三是嘗試對該系統從句法、語義、語用角度加以闡釋,運用多種方法來全面地展開對比分析,使得其最后結論能夠真正具備應用價值,為對外漢語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二、語法辨析性碩士論文寫作程序
(一)提出問題與綜合分析
怎樣發現并提出研究問題呢?我們從下面這個例子談起。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時,很容易出現一系列偏誤。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遇到這么一個句子:
(3)他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老師一般會解釋說這個句子的意思就是:
(4)他吃飯的時候看電視。
也就是在教學活動中老師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把“一邊VP1一邊VP2”臨時看作“VP1的時候VP2”。這個解釋在中國人來看是再自然不過的,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作此解釋則隱含著一系列問題。
第一,“一邊VP1一邊VP2”等于“VP1的時候VP2”嗎?這個目的語知識點相當不可靠,因為沒有人對此進行過論證,隱含誘導偏誤產生的潛在危險。
第二,“一邊VP1一邊VP2”與“VP1的時候VP2”等義嗎?對于這個問題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就得像馬真(2004)對“還”和“更”進行辨析、劉月華(1980)對“V不得”和“不能V”進行辨析一樣,只有通過辨析,才能發現二者之間的差異。
第三,“一邊VP1一邊VP2”與“VP1的時候VP2”可以自由替換嗎?現有的詞典、教材都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闡釋,也沒有現成的成果、結論供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和編寫教材的時候來加以參考使用,那么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碰到這一類問題就只能是憑借自己的語感和經驗來應對。
第四,“一邊VP1一邊VP2”與“VP1的時候VP2”的辨析到底屬于一個什么問題呢?應歸屬到什么范疇?本體研究到現在為止沒有給出可供對外漢語教學參考的滿意答案。
就我們目前收集的部分相關偏誤語料來看,作為目的語的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的規則闡釋得不夠清晰,各項格式的特征分析還不夠深入細致,相關詞典和教材在解釋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時都不是很透徹,經不起推敲。因此,要解決與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相關的各類偏誤,最重要的工作還是要完善目的語知識,要系統、深入、細致、準確、完整地挖掘整理出一系列相關規律,用以杜絕目的語規則泛化引發的偏誤,杜絕目的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僅憑語感的任意解釋、教材編寫理論依據不足等現象。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系統中的各個成員之間關系密切,它們有很多共同之處,在特定條件下互相替換之后仍然能夠表達相似意義,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成為相互印證和相互解釋的手段;但是在許多條件下,各個格式之間又不能互相替換,更不能作為相互印證與解釋的手段。
從句法層面上來看,格式不同,句法當然有差異,不同格式的替換實質上就是不同句法形態的轉換,其規律有待挖掘,就像“把”字句和一般陳述句的轉換規律一樣,也是有很多限制性條件的。從語義層面來看,不同格式在一定限制性條件下可以表達相近意義,而在一定限制性條件下不能表達相近意義,發現這些限制條件是我們本課題研究的重中之重。從語用上來看,即使是在一定限制性條件下可以比較自由地選擇格式A或者格式B或者格式C,但是放到特定語境中去看,又會有一些超出句法語義層面的新的制約條件,這有待于深入研究與發掘。
在確立好問題之后,第二步就是做綜述。筆者認為,前期文獻綜述是考核碩士研究生學術能力的一項最為重要的標準。一般在撰寫碩士論文中,很多學生都是簡單地將一些研究成果進行羅列,沒有達到寫綜述的要求。真正要寫好綜述,就要把前期的相關成果進行一個系統的評論,哪些規律經過驗證是可行的,哪些規律可以用來指導教學實踐,哪些規律論證不充分、覆蓋率不強、例外太多,說明不了問題,都應詳細說明。
綜述的寫法不是簡單羅列,而是對相關觀點進行梳理,看看關于某一個問題都有哪些觀點,最早提出該觀點的是什么時候,由哪位學者提出,再看看后來的學者對該觀點進行了怎么的修正和補充。
辨析型論文的綜述寫法要更加復雜一些,那就是往往進入辨析研究范圍的幾個單位(詞、短語、結構)先要分別加以闡述,再將辨析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然后對這些結論進行考察分析,看看先行研究成果是否準確可靠,是否具有指導意義,是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辨析研究雖然是從兩三個近義語言單位入手,但是在撰寫綜述的時候,就不能局限在兩三個語言單位的對比上。例如所舉“一邊V1一邊V2”與“又V1又V2”的辨析研究問題,實際上通過深入研究,我們發現可以進一步挖掘到一個系列的問題,這個系列我們可以暫時命名為“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伴隨”又常被解釋為“同時”。所謂“伴隨發生”,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作行為在同一時段相伴發生的情況,最為典型的格式就是“一邊VP1一邊VP2”,它還包括:“一邊VP1一邊VP2”“連VP1帶VP2”“VP1的時候VP2”“即VP1又VP2”“VP1、VP2”“VP1著VP2”“一VP1就VP2”“VP1和VP2”等等。這些格式所表達的語義都是“伴隨發生”的行為,它們之間關系密切,功能相似,類似于近義詞,因此我們可以稱之為近義結構。因此這些內容也應該在綜述中加以說明,才能夠真正凸顯文章的理論價值。
(二)近義語法單位辨析的多角度思考
近義語法單位辨析的最好方法當然是轉換分析法,例舉轉換矩陣圖,如:
1.“一邊VP1一邊VP2”“VP1的時候VP2”
(5)他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聊著圈內的趣聞。 他們喝咖啡的時候聊著圈內的趣聞。
(6)他現在一邊打工一邊讀自考。≠ *他現在打工的時候讀自考。
(7)這堆人一邊說說笑笑一邊拐進了一條小胡同。≠ *這堆人說說笑笑的時候拐進了一條小胡同。
2.“VP1的時候VP2” “一邊VP1一邊VP2”
(8)他喜歡吃飯的時候看電視。 他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9)小張看書的時候,認真地把重點打記下來。 小張一邊看書,一邊認真地把重點記下來。
(10)開車的時候聊天會影響注意力。 一邊開車一邊聊天會影響注意力。
(11)投籃的時候眼睛給防守隊員打了一下。≠ *一邊投籃眼睛一邊給防守隊員打了一下。
(12)急停的時候崴了腳踝。≠ *一邊急停一邊崴了腳踝。
(13)我吃飯的時候,爸爸正在看報紙。≠ *我一邊吃飯,爸爸一邊看報紙。
(14)他笑的時候露出一個淺淺的酒窩。≠ *他一邊笑一邊露出一個淺淺的酒窩。
只要矩陣圖一列,好多問題就一目了然了。“去不了”與“不能去”的對比也是如此。
(15)我生病了去不了。≠我生病了不能去。
(16)他喝不了二兩酒。≠他不能喝二兩酒。
(17)放心,放冰箱里壞不了。≠ *放心,放冰箱里不能壞。
“開始V”和“V起來”也都可以通過轉換分析的矩陣圖來展示它們的異同,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分析就很容易發現其背后的規則。
(18)我們開始喝吧。 我們喝起來吧。
(19)明天上午8點開始上課。≠ *明天上午8點上起課來。
(20)我們是昨天下午開始比賽的。≠ *我們是昨天下午比起賽來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辨析語法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轉換分析法。從動作行為延續的時間條件來設計轉換矩陣,從句型條件來設計轉換矩陣,從意義搭配角度來設計轉換矩陣,甚至從語用環境角度來設計轉換矩陣,就是說可以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來設計轉換矩陣。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考察不同表達方式為什么有的能互相轉換,為什么有的不能互相轉換,尋找其中的限定性條件,進行歸納和整理。例如,在“伴隨性表達格式”中,我們就可以從動作行為的時間長度、連續性特征、主次關系等方面找到一系列限制性條件。
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相互之間關系密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而在一定條件下則轉換不能成立。例如“一邊VP1一邊VP2”和“VP1的時候VP2”之間就有下列情形:
(21)吃飯的時候聊天。
一邊吃飯一邊聊天。
(22)打球的時候崴了腳。
*一邊打球一邊崴了腳。
格式“一邊VP1一邊VP2”和“VP1著VP2”也是如此:
(23)一邊聽音樂一邊做作業。
聽著音樂做作業。
(24)一邊填土一邊聊天。
*填著土聊天。
可以看出這些格式在表達意義上有時差不多,有時則差很遠。實際上,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系統中的各個成員相互之間都可以構成類似關系,各個成員就像一個排列組合一樣可以配對成為研究對象,共同隸屬于一個系統之中,既有很多相同點,也有不少相異之處。各種“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的特征和規律的發掘,可以幫助預測二語習得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偏誤,據此再進一步研究對策,指導教學以及教材的編寫。
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辨析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一般有:有針對性地建立小型的相關偏誤語料庫,進行一些問卷調查,注意收集測試、作業等。對既有文獻進行梳理,把能夠最后具備應用價值的規律一一列舉,運用造句方式來檢驗這些規則實用程度。將各種格式互相進行對比辨析,挖掘細致的差異,凸顯不同格式的特征,找出有應用價值的制約條件,嘗試探討不同格式背后隱藏的認知原理,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更豐富的解釋。因此,對比分析法、轉換分析法、分布分析、統計調查等等方法都需要熟練使用,最后提煉出最有實用價值的觀點。
三、總結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碩士生來撰寫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辨析方面的論文,基本上可以遵循下列步驟來進行:
a.從偏誤中去發現哪些現代漢語近義語法單位最容易混淆,最難學。
b.驗證相關偏誤是否具有普遍性、典型性。
c.一旦確定偏誤成因是現代漢語近義語法單位的使用規則不夠清楚仔細而導致的,就可以進一步調動邏輯思維,來預測哪些現代漢語相關的語法規則可能會誘發偏誤的產生。
d.通過收集整理相關研究成果,看看是否找得到足以區辨近義語言單位的條件,如果條件不充分,就確立自己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e.在語法辨析過程中,要以轉換分析方法為核心,從句法、語義、語用3個層面來設置轉換矩陣,充分挖掘和厘清各項轉換細則。要充分運用一切有效方法和理論來進行辨析和分析,包括對比分析法、轉換分析法、分布分析、統計調查等方法,包括傳統描段、構式語法、認知語言學、二語習得等理論。
f.對區辨性條件加以提煉,凸顯各自特征,用以指導對外漢語教學實踐。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目的語中近義語言單位都存在容易混淆的特征,語音、文字、詞匯、短語、句子各個領域都有,都可以去研究探討,撰寫碩士論文。本文主要討論的是語法方面的論文寫作,于其他領域的研究也有借鑒作用。
(湖南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08YBB169。)
參考文獻:
[1]陸儉明.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本體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劉月華.可能補語的研究[J].中國語文,1980,(4).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6-0023-03
多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并把德育作為學校辦學育人的首要根本任務。作為培養醫藥人才重要基地的醫科院校,其培養的人才關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醫藥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須抓住其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即學校教育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和改進醫科院校德育工作,無疑具有極端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和改進醫科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現實性
目前,多數學者肯定德育的功能。中國教育學會德育學術委員會理事長檀傳寶教授從多方面論述了德育的教育功能,社會性功能以及個體性功能。他指出德育功能認識對德育實際的意義和影響不僅是一種理論分析,也是我國德育理論與實踐的歷史線索之一。德育答辯是高校德育的一種形式,其功能和意義也受到了很多學者的關注和肯定。高博從道德認知的嘗試與解讀中探討德育答辯的理論和意義,他認為“道德認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需要認知主體的參與,也需要制度化的程序設計,高校德育答辯是道德認知新的嘗試。它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有效系統地參與道德認知過程”。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高校開展的德育工作以及整個德育體系缺少人性化、動態化和多元化,影響了評價結論的客觀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進而影響了德育的實效性,無論是其形式和內容,還是體系和定位都有待逐步完善,深入拓展。實踐證明,德育答辯是實現高校德育評價體系改革的一個重要平臺。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首次開展德育答辯,這次新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者魏俊興認為德育答辯是畢業生走向成熟的良方,是引導教育學生將被動接受教育轉化為主動進行自我教育的方式”,這種教書與育人同步運行的教育方式,不僅符合教書育人的主旨,且收到了良好效果。為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全面考核,檢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完善學生德育的評價體系,2013年云南中醫學院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本科畢業生德育答辯工作,經過三年的實踐,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當前,我國醫療行業現狀,存在醫患關系持續惡化,究其原因,有醫療體制不健全、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醫院過于功利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患者維權意識高等因素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醫務人員職業道德和做人操守較低。
醫德作為一種職業道德,“是調整醫務人員與病人以及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作為培養醫藥人才重要基地的醫科院校,其培養的人才關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醫藥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須抓住其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即學校教育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和改進醫科院校德育工作,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云南中醫學院本科畢業生德育答辯工作實踐
為確保德育答辯教育效果,更好的提升德育水平,云南中醫學院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德育答辯具體實施細則,成立了由校黨政領導牽頭,學工部、團委、宣傳部、思政部、教務處等部門組成的畢業生德育答辯指導委員會,全面負責畢業生的德育答辯工作,并投入專項工作經費為德育答辯的順利開展提供資金保障,同時按照學院德育答辯的具體工作安排,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實施,分為宣傳準備、撰寫論文、審核評閱、現場答辯、總結整理五個階段。
在宣傳準備階段,云南中醫學院要求各學院結合實際制訂周密、詳盡、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并通過各種途經,向本科畢業生闡述德育答辯的目的、意義以及撰寫答辯論文的基本要求及答辯方式。引導畢業生妥善處理好求職就業、畢業綜合考試、實踐技能考試、職業資格考試與德育答辯的關系,集中必要的時間精力做好德育答辯準備。落實好每名畢業生德育論文指導教師。
在撰寫論文階段,要求每位畢業生回顧大學歷程,認真梳理生活、學習思想成長過程及對人生的感悟,全面總結成功的經驗和挫折的教訓,找準差距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撰寫符合本人實際情況、個性化的德育總結答辯論文。
學生在撰寫德育論文前,先與指導教師充分交換意見基礎上,擬訂德育總結的論文提綱,成稿后先在班級內部互評修改,再根據指導教師審閱意見反復修改完善,經指導教師審核簽字通過后,按規定格式打印裝訂,經本院“畢業生德育答辯評審委員會”審核同意,方可提交答辯。
在現場答辯階段,各二級學院“畢業生德育答辯評審委員會”組織畢業生以班級為單位,嚴格按照學校本科畢業生德育答辯規程組織答辯,要求每位畢業生必須參加,并安排低年級學生代表現場觀摩。畢業班級的答辯由“畢業生德育答辯評審委員會”指定評審小組具體負責,答辯評委應不少于3人,要求嚴格按照學校本科畢業生德育答辯成績評分細則進行評分,并指定專人負責記錄。
現場答辯結束后,各學院綜合每名畢業生平時成績、論文成績、答辯成績,計算最終成績,填寫《云南中醫學院畢業生德育答辯評審登記表》。按答辯人數5%的比例推薦“德育優秀論文”報學工部,同時在對撰寫畢業生鑒定中使用好德育答辯評審意見。
整個德育答辯過程中,云南中醫學院堅持德育與專業教育并重、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既注重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又切實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強化畢業生對自身思想道德的內省和行為的自律。
通過三年的實踐,云南中醫學院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德育答辯,應該說達到了預期目標。2013年、2014年、2015年全校分別有1288名、1415名、1445本科畢業生參加德育答辯,且全部都通過德育答辯,其中綜合優秀的比例達到90%以上。從實施過程以及最后結果看,云南中醫學院德育答辯從制度上確保了德育論文答辯的強力推行。事實也有力證明,德育答辯制度不僅較好地豐富完善了德育工作體系,而且還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云南中醫學院德育答辯成效和經驗
通過三年來的實踐證明,實行德育答辯對把德育落到實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德育答辯有效引導學生德育知行合一
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通過確定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以及課程的教學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將一定的思想理論、社會道德傳遞給受教育的青年一代,以促使大學生政治思想品德由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使青年學生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的系統活動過程。”德育答辯是德育過程中的一個有機部分,通過宣傳教育、引導以及論文的撰寫影響學生的思想,其過程的基本要素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手段構成的。德育答辯其實質是通過制度設計,由學生完成建構內心道德境界、發展道德知識直至指導自身行為、激發道德情感的過程,使學生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動之以情,由外在的強制內化為內心信念及準則,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德育答辯有效把握人才培養薄弱環節
德育答辯正值畢業生畢業之際,他們渴望理解與溝通,希望心靈得到關切,渴望困惑的問題得到明確的答案。德育答辯通過對大學生活的回顧,總結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其思想動態,是大學生心路歷程的反應,能很好地呈現大學生內心世界與心靈成長的軌跡。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題之一就是研究和回答學生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幫助他們解疑釋惑,提高認識,其過程實際上是“德育對象在道德等方面的建構的過程,是環境與成長的統一,價值引導與個人價值建構的統一。”
通過德育答辯,教師能了解到個體成長中的困惑問題以及學生內心世界成長軌跡,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引導激勵學生走向至善。發展學生良好的思想觀念是德育目標之一,同時還要改造學生已經形成的錯誤觀念并建構學生內在的良好思想道德境界及行為習慣。德育答辯通過論文的撰寫,德育指導教師一對一的引導,促使畢業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得到完善。
德育答辯過程可以說是畢業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無論對個體還是對學校、老師都具有顯而易見的作用。就德育主體而言,開展德育答辯可以引導其回顧在校成長、成才歷程,總結收獲,找準缺失,增強學生主體自覺意識。就學校辦學育人實踐而言,通過德育答辯,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學生成長軌跡,檢驗人才培養和德育實施效果,總結得失,改進工作。
(三)通過德育答辨,充實畢業教育內容
德育答辯正值畢業生進入實習求職階段,群體分化明顯,班集體難以統一組織活動,畢業生處于松散狀態,極易誘發事端。“德育不是“回歸”生活,而是“建構”生活;德育不是建構“所有生活”,而是建構“道德生活”。德育不僅關注道德“生活內容”,而且關注“道德生活方式”。開展德育答辯,旨在激發“潛藏的自我意識,使畢業生更為熱愛生活、體驗生活,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養成德性,而非脫離現實生活,在虛無縹緲的世界中培養人的道德品質。”同時,增強畢業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密切師生、同學關系,疏導離校前的各種不良情緒,引導畢業生珍惜時光,順利度過大學的最后寶貴時光。
(四)通過德育答辨,促進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通過德育答辯系統工作,一是加強畢業生教育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質,又依據學生個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指導和幫助,強化學生對其自身思想道德的內省和行為的自律;二是要求教師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發揮主導作用,從與學生充分交流思想,到指導論文選題、撰寫審改,強化對學生成才的理性指導,有效彌合高校新校區顯示存在的師生時空距離疏遠的不足。三是充分發揮優秀畢業生的榜樣示范作用,帶動和鼓勵在校生學習成長,傳承優良校風學風。
(五)通過德育答辯,全面衡量人才培養質量
云南中醫學院對本科畢業生知識能力和學術水準的評判,已經有成熟完整的考查、考試、答辯制度,但對于其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的評判,尚未形成和建立一套系統性、痕跡化、規范化和總結性評價體系。通過開展德育答辯,為云南中醫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創新、新生教育、全面衡量和改進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實證材料。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7-0170-02
黨的十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呈現德育教育具體化、有形化,這是擺在高校育人工作面前的命題,這就要求高校育人工作既要遵循教育規律,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又必須通過路徑創新,在方法、內容、形式上下功夫,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云南中醫學院將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從2013屆本科畢業生起,推行德育答辯制度。為什么要在畢業生中推行德育答辯制度呢?基于云南中醫學院對300多家用人單位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在選用畢業生時,錄用原則排在前列的是“思想品德”。然而,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還有許多不足,存在教師難教,學生厭學,形式單一、方法簡單、目標空泛等問題。推行德育答辯制度,為創新德育評價形式提供了一個平臺,畢業生通過德育答辯的形式,梳理、總結、匯報、提交大學以來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完成情況,獲得學分,原則上德育答辯不通過者不準予畢業。
一、德育答辯的基本概念
德育答辯制度是構建大學生德育工作體系的重要載體。德育答辯是將“立德樹人、以德為先、全面發展”的德育方針貫穿始終的主要體現,是畢業生通過梳理專業學習、身心成長、思想意識、價值取向、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收獲、得失及感悟,在總結中反思與成長,是對學校德育實施效果的全面檢驗,是畢業生德育評價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二、推行德育答辯制度的現實意義
(一)推行德育答辯制度是實施“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有效創新
黨的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推行德育答辯制度是踐行立德樹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具有建設性和探索性的意義。
(二)推行德育答辯制度是凸顯“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德育實踐的重要舉措
為保證質量,學校規定每個畢業生都要有教師指導,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不超過8人,參與德育答辯工作的不僅有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還有校院領導、專業課教師、機關工作人員,從2013年至2016年,云南中醫學院德育答辯指導教師已占全校教職工總數的45%,這樣的全員參與,大大提高了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三)推行德育答辯制度是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具體體現
德育答辯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是實現德育教育有形化、可視化的具體體現,是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德育答辯要求學生按照相關規定格式,將自己在大學期間所接受的專業學習、思想道德、身心成長等教育效果進行全面系統的回顧總結,形成德育論文,并以班級為單位用答辯的形式進行陳述,同時接受提問并作回答,由答辯評審委員會綜合其平時表現,就其德育表現做出評價。畢業生通過德育答辯這個平臺,可以多角度審視自我,總結成敗得失,為走好新的人生征途、開創美好未來奠定基礎。
三、德育答辯制度開展的基本做法和經驗
(一)領導重視,保障到位
學校黨政把開展畢業生德育答辯工作作為檢驗全校“立德樹人”成效的重要手段,專題研究制訂實施方案,同時還制訂了《德育答辯規程》、《德育答辯論文撰寫規范》、《德育答辯成績評分細則》等相關配套文件,為開展德育答辯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校院兩級在工作中,領導重視到位、思想認識到位、宣傳動員到位、措施落實到位、協調配合到位。均成立“畢業生德育答辯指導委員會”,職責明確,責任到人,負責協調指導和具體工作。學校安排專項經費予以條件保障。
(二)精心組織,全員參與
整個答辯共分為宣傳動員、論文撰寫、交流答辯、總結整理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均明確提出時間節點要求,校領導多次到二級學院檢查指導,了解工作進展情況,確保了答辯工作順利進行。學校制定了德育論文開題報告提綱、德育論文撰寫規范、德育答辯鑒定表、互評表等,為規范德育答辯工作提供了明確的依據。
(三)過程管理,嚴格要求。
1.嚴格遴選指導教師
德育論文指導教師按照專業論文基本要求,師生雙向選擇確定。教師與學生深入交換意見后確定題目,指導開題撰寫,及時審讀評閱。不少指導教師與學生多次面對面交談,或在網絡上保持密切交流,幫助畢業生正確認識自我、全面總結得失。
2.嚴把論文質量關
要求德育論文力求用準確精練的語言,通過自我總結、交流、答辯等互動過程,促使學生對自己大學生活進行全面的梳理與反思,總結經驗與體會,分析成功與失敗,剖析優點與不足,許多學生還為自己制定了短期或中長期的生涯規劃和努力方向,進一步理解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為端正學風,明確要求論文務必本人原創,抄襲者一經發現按不合格處理。
3.強調正面引導
在論文答辯過程中明確規定對每名畢業生的德育總結陳述和答辯中存在的偏頗問題,專家必須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的基本要求,及時糾正,以理服人,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認識。
4.注重總結,典型示范
推薦“優秀德育論文”印刷成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作為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教材。
(四)創新舉措,成效顯著
推行本科畢業生德育答辯制度,可真實檢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方法和手段,有力推進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構建,充實了畢業教育內容,對畢業生實現成才夢想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德育答辯制度的創新舉措,引起主管部門、兄弟院校、社會輿論的良好反響。應邀出席學校德育答辯工作總結匯報會的省委高校工委領導在現場點評時指出,“德育答辯給同學們的人生留下了一個很深的記憶,給他們注入了人生放飛理想與希望的動力。通過這樣一個答辯過程,開啟同學們的心智,傳承醫術,鍛造品德,同時也讓我們得到一次人生境界的再提升,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成為當前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種有益探索,應積極倡導和推廣”。新華網、鳳凰網、云南日報等多家媒體及新華社云南分社分別報道了云南中醫學院的德育答辯工作。
四、完善德育答辯制度的思考
德育答辯制度的推行應重在過程,應貫穿大學四年、五年的學習生活中去,使其延伸至各年級的學生中,大學一年級進行德育論文選題開題、大二大三進行德育實踐回顧、畢業班進行德育答辯。通過對低年級學生參與到德育答辯工作的調查得知,許多學生通過學長、學姐的感悟,清楚了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時光,明白了該如何度過自己的青春年華,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對教師來說,學生在德育答辯過程中的自我剖析,是通過其他渠道很難了解到的,特別是為輔導員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工作平臺,大一的選題開題、大二大三的實踐回顧、畢業時德育答辯,能全方位的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推行德育答辯制度,凸顯“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德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須融合入學教育、日常教育和畢業教育“首尾相連”的全程化,將德育答辯制度貫穿學生教育的始終,最終形成全過程德育教育常態化。其次,適應教育環境不斷變化的新常態,積極探索推行德育答辯制度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把德育答辯制度的推行作為加強學風、教風、校風建設的重要手段。
推行德育答辯制度不是一個簡單的活動,也不是一個單一的設計,而是著眼于大學生德育工作體系的整體構建,是“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落小落細落實的重要舉措。相信在各方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德育答辯制度會日臻完善,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何獨明,李景國.論德育答辯體系的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6):101-102.
[2]張海燕,饒亞林.德育答辯——創新大學生德育評價的新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4,16:134-136.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11-01
在就業過程中,高職生出現了缺乏誠信的問題,這給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育和培養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要求,意思是誠懇老實,有信無欺,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誠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高職生就業過程中誠信問題的主要表現
1、修改學習成績。用人單位在收集學生的有關資料時,往往都是先要復印件,這樣有的學生就利用這一空隙進行復印作假。
2、制作假證件。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有的學生制作了各式各樣的榮譽證書,更有甚者直接制作出假文憑。
3、給自己“加官封爵”。近年來,由于高職生就業競爭激烈,有些畢業生為了順利找到工作,在準備個人資料時,進行“注水”處理,本來沒有擔任過學生干部或擔任了職位較低的學生干部,卻給自己“加官封爵”。
4、簽訂協議后無故違約。高職生與用人單位之間可以存在違約的問題,有的高職生與兩個以上用人單位簽約,而最終只能去一家單位,只能對其他單位惡意違約,這必然會影響用人單位的人才招聘和使用。
5、畢業報道后又頻繁目盲“跳槽”。有的高職生畢業一個月換了三份工作,更有甚者,自己“跳槽”時還帶走企業的客戶,甚至是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重要資料,給用人單位帶來較大損失。
二、辯證地分析和評價高職生的誠信道德
1、高職生失信受到家庭和學校偏執教育的影響。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只“擅長”對孩子提出要勤奮、要競爭等要求,卻漠視做人這一根本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只把追求高升學率當做根本任務,而不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這樣的教育環境,必然影響學生養成誠信的品格。
2、高職生的誠信問題受到社會環境的直接引誘和影響。高職生作為一個社會中的群體,本質上是由獨立的個人組成的,作為社會人、個體人,高職生也會受到社會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社會上存在的一些 “誠信危機”,對高職生的思想行為造成了嚴重影響,導致高職生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效仿欺騙行為,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誠信問題。
3、高職生的誠信問題體現在其責任意識淡薄,缺乏反思能力,知行不能統一。當代高職生的社會生活經歷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對個人與社會、現實與未來的全面理解和認識。同時由于高職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選擇能力,也容易使他們將觀察了解的一些片面社會現象當作社會本質,從而誤導他們失去誠信觀念,甚至做出與公民道德規范相背離的行為。還有的高職生什么道理都懂,可是做起來就是不用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失信問題就出現了。
4、學校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窗口,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經濟生活終不以誠實為本的短期行為等現象,必然反映到學校,影響學生誠信道德的形成。
三、解決高職生誠信問題的對策及措施
1、倡導高職生從自我做起、誠信就業。要讓高職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有很多機會,因此他們應首先成為誠實守信的人,以認真踏實的作風積極參與到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中,鄭重邁好就業第一步,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高職生要學會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增強法律意識,作好艱苦創業的思想準備,頑強拼搏,走向成功之路。
2、媒體介入,加強社會監督。社會媒體及時報道高職生就業過程的誠信問題,及時曝光學生的作假行為,在強大的輿論面前,有作假心理的學生也會望而卻步。
3、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完善人格。一是讓學生懂得起碼的做人道理,遵守基本的規則;二是規則本身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三是體現對人的尊重。
4、建立高職生誠信檔案。高職生可以通過誠信檔案證明自己的誠信度,實現與用人單位的便捷溝通,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早日建立誠信檔案,積累自己的誠實和守信,提高信用度,以便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
5、開展高職生德育答辯。所謂德育答辯,即要求每個畢業生結合自己的高職經歷,撰寫3000至5000字的道德答辯論文,然后進行答辯,答辯委員會再就其德育表現作出評價。德育答辯的目的在于讓大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對自己的德育做一次全面的檢閱和洗禮。
6、強化法制教育,培養高職生的誠信意識。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在就業過程中,指導法制教育,指導高職生學習就業簽約的有關法律知識,通過就業簽約的指導,幫助他們明確自己作為簽約一方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促進高職生誠信意識的培養。
7、開展全員、全程誠信道德教育。對高職生從入學教育到畢業教育,從德育課、就業指導課到各科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都要加強誠信教育。同時,通過多種方式,用社會上的一些失信、敗德現象及其造成的危害教育學生,使學生認識到誠信并非僅僅是一種個人美德,更是一名優秀高職生不可或缺的素質。
8、建立高職生誠信體系。高職生樹立誠信觀念、解決誠信問題需要從高職生入學開始就進行科學、有效的誠信教育,把誠信教育貫穿于高職生教育過程的始終,這樣,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可行的、科學的、規范的就業管理誠信體系,從而保證高職生的誠信度。
總之,全面推進和加強誠信教育,提高高職生的誠信意識,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是提高高職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有力保障,因此,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高職生本人都應該在思想和行動上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