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0 07:48: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素質教育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鋼琴教育教學中,興趣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生活中,一些家長有時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要求孩子學習鋼琴,并通過不斷地參加考級來檢驗孩子的學習程度,完全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在教學中,一些教師依然延續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興趣和接受能力,把掌握鋼琴技能作為惟一的初衷。鋼琴教育屬于審美教育的范疇,學習鋼琴是一種怡情悅性的行為,彈奏鋼琴更是一種享受,如果把鋼琴教育和文化教育畫成了等號,遵循應試教育的那一套模式,給鋼琴學習貼上功利性的標簽,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鋼琴,而且嚴重的違背了鋼琴教育的初衷,抹殺了孩子的天性。
(二)忽視學生對彈奏內容的理解
當前鋼琴教學中忽視文化素質教育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很多教師忽視引導學生理解樂曲中所表現的內容,造成學生忽略音樂的本質,鋼琴學習局限于彈奏音符。如此一來,學生必然無法勝任高深的作品,即使彈奏出來也是面目全非,意境全無。這種現象根源于教師及學生家長只重結果而不重過程的錯誤思想,一些學生家長和教師認為孩子考級的級別高低就直接決定孩子彈琴的好壞,關心的只是孩子什么時候要過幾級,無暇顧及學生對琴奏中音樂性和藝術性的理解。
(三)忽視學生正確的演奏習慣的培養
教師在鋼琴教學中忽視學生正確演奏習慣的養成。很多學生在拿到一首樂曲后,往往還沒看譜就開始彈奏,造成眼睛忙于看譜,左右手忙于找鍵,指法混亂,腦子不清。同時不少學生練琴中常存在多余的動作,例如手腕故意抬高、掌關節塌陷等,這些動作都會造成手指力量不集中,使彈奏者在演奏中總覺得力不從心,在演奏音階式音型時由于大拇指轉指動作的不積極造成轉指時手臂的積極轉動,就會影響音樂的連貫性、整體性,久而久之還會影響手指的用力及其在琴鍵上的跑動。②
二、針對鋼琴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教師必須深刻理解鋼琴教學的意義
鋼琴教學作為學生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習生的審美情操,形成學生多樣化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必須首先理解鋼琴教學的意義,深刻認識到改變原先的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1、鋼琴教學對學生的創造力形成大有裨益
鋼琴教育教學對培養創新思維十分重要。鋼琴學習者或演奏者的練習與表演不能機械照搬樂譜上的各種術語要求,而是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從樂譜旋律形態、和聲色彩、節奏疏密、力度結構布局中窺探作曲家表現意圖,將無聲的符號變成有聲的音響,使抽象的音樂符號具象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創造性,將藝術創造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通過對音樂的理解表達自己的感受。
2、鋼琴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內容,它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鋼琴教學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鋼琴的基礎知識,學生可以接觸到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各種文化背景的音樂作品;通過彈奏樂曲,學生可以對所彈音樂作品的旋律、和聲、進行分析,從深層次上理解作品的音樂風格,提升自己的音樂感受力和欣賞力。鋼琴教學還可以為學習其他樂器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音準和節奏感,拓展對音樂形象的想象力,為即興伴奏打下基礎。③3、鋼琴教學有利于學生的智能開發鋼琴演奏需眼、耳、手、腳、腦協調工作,是人體多種器官協調配合的過程。④學生在看譜時要做到眼手同步,這種復雜的手指活動和音樂心理活動,會不斷的刺激右腦神經元,增加右腦腦突觸的數量,而腦突觸眾多正是科學家與普通人的不同之處。同時,鋼琴學習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學習者持續不斷的訓練,通過長時間的手指觸動鍵盤這種精密動作訓練,會刺激腦細胞的發展,使學生的手、腦、耳、充分活動,促進智力不斷發展。
(二)鋼琴教育教學的改進策略
1、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做好的老師,鋼琴學習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活動,必然要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結合。初學階段,很多學生都是在家長的要求下開始鋼琴學習。他們沒有理解和認識鋼琴,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鋼琴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出發點,培養學生對鋼琴的興趣。在最初學習階段可以給學生放一些通俗易懂,適合他們品位的鋼琴曲,演奏一些優美動聽且簡單易學的鋼琴小品,以此來激發他們對鋼琴的熱愛之情,使學生產生嘗試演奏的沖動,以此為契機引入教學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使學生理解樂曲所要表現的內容
鋼琴演奏中表現力的培養需要加強文化教育,好的鋼琴演奏能觸動人的心靈,讓人產生共鳴,要想使演奏達到這樣的境界,就要理解樂曲所要表現的內容,“情從意生”,只有深入了解樂曲內容、內涵,才能真正詮釋音樂的真諦。⑤單純的演奏音符,如何體會音樂?演奏者的責任是把無生命的音符變成活生生的、有生命氣息的音樂,這樣才能打動、觸碰到聽者的心靈,使演奏更具感染力。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音樂知識的學習,重視生活體驗,感受多元文化知識的特點,對所要表現的東西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教師在鋼琴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查閱樂曲的相關知識,然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會使學生對樂曲的理解更加深刻,達到事半功倍。
為促進全民素質的提高,就要從娃娃抓起,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一個新起點,打好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小學教育教學的關鍵,隨著近年來國家教育局對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視,小學教育教學有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趨勢,但就目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上看,仍存在很多問題,摒棄傳統的教學內容,機械化的教學方法,成為小學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更加需要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和促進,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事業,為全面提高全民素質教育做準備。
一、現階段小學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
在素質教育全民號召的大趨勢下,小學素質教育教育改革也就成為了必然,但就目前小學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可以看出,在小學教育改革中仍存在很多阻礙因素,忽視了小學教育改革的全局性和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主體性地位。在小學推行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切實的對傳統教育進行全面改革,教學過程基本上只是教師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過程,忽視了學生知情意活動和發展過程,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師與家長的高期待給學生更多的精神壓力,素質教育改革沒有真正的落實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把教學改革從主體地位轉移為次要地位,導致小學教育改革不能深入,也導致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受到制約。
二、小學素質教育教學改革措施
(一)明確小學素質教育教學的目標
小學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特別是在小學素質教育中,教育改革的目標就要注重對兒童、青少年身心的開發,全面提高和培養他們的各方面素質,要充分發掘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內容豐富性,以社會文化的傳播為宗旨,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自覺性,促進學生非智力的發展,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思想、氣質、性格等等,特別是對學生心身發展的注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勇于面對挑戰,能夠在身心素質訓練中,從而確保學生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
(二)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提高素質教育
在提高小學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中,對教學內容的改革是關鍵,一定要摒棄傳統、單一的教學的內容,要把教學內容同學生的身心培養相結合,推行教學內容綜合化,要減少必修課時,增設選修學科和一些新課程,課外活動促進,同時小學素質教育還要確保身體素質、社會文化素質、知識素質、心理素質、智力品質素質等方方面面的提高,把教學內容全面融入到各個素質的教育上去,讓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基礎知識,還能突出各個側面的基本要求,在促進每個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各自不同的個性。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指導,培養素質教學能力
小學素質教育教學方法要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傳授知識,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多媒體等,讓教育教學的方法不再單一化,把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使知識更加生動、形象,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接收,還能吸引學生學習樂趣,同時作為小學教師的任務不單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去學知識,要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藥利用好相應的教學策略,知道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就必須重視過程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改革教學組織形式以適應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教學中,改革教學組織形式也是很重要的,要充分發揮班級教學組織形式優勢,不要過于受傳統課堂教學限制,對學生教學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及發展態勢的差異性,為班級制,分設快慢班等等,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既可以對學生深入了解,還能根據學生的特質,老師準備不同的教學方案,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充分激活學生思維。
二、加強對學生的身心素質及勞動技能素質的培養
首先,投身化學事業必須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高校招生中許多化學專業對身體素質的要求相當苛刻,尤其是對眼睛是否色盲的要求。健全的身體才能保證有健全的五官感覺,敏銳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身體感覺在化學實驗和化學工作中顯得非常重要。一個人即使擁有淵博的化學知識,但若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五官感覺也無法很好地從事化學工作。化學課除了課堂教學,還有許多實驗、實習、工廠見習等,實驗的準備和善后、教具的制作、工廠見習時的勞動都需要在付出腦力的同時付出體力,這恰是一個鍛煉身體的好機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不放過勞動鍛煉的機會,既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增強了實際工作的勞動技能,又為自己練出一副好身板。其次,化學工作尤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由于化學實驗及化工生產經常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和強腐蝕性試劑,容易引起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因此,從事化學工作總是與危險相伴。無論是教學還是工作,“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是根本的原則。安全意識既是良好心理素質的體現,也是良好勞動技能的基礎。作為化學教師,在實驗教學或工廠實習中,要結合學科特點和知識內容,不失時機地滲透安全教育的內容,要求學生安全意識時刻在心中長鳴,從而培養他們身處危險而心境從容的良好心理狀態,塑造他們既敢于面對危險,又具有獻身精神,膽大心細,科學規范的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
三、加強對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
審美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運用自然界、社會生活、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中一切美的形式與內容給受教育者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化學教學與審美教育越走越近。在中學化學教育教學中,除了教師的儀表風度、板書的工整規范、聲音的柔和甜美、講解的科學嚴密等,跟化學有關的審美對象更是無處不在:實驗室的各種各樣的儀器造型及其擺放,五顏六色的化學物質;實驗過程中正確、規范、有序、熟練的操作;實驗反應中諸如色彩繽紛、煙霧繚繞等神奇景象;實驗之后生成晶體的巧奪天工等等。教師應該按照美的規律組織化學課堂教學,將化學教學因素轉化為審美對象,將化學教學過程轉化為美的表現,從化學知識的特點出發,教會學生站在美的角度學習知識,用審美的態度去對待化學產品、實驗過程和化學工作環境。教師可以借助各種不同的條件,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美的世界,并使它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發現美、感受美,從而使化學教育浸潤于美感之中,使美的心靈陶醉并健康成長,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審美素質的人。
所謂素質教育,實際上和應試教育一樣,都是一種抽象化的概括。兩者的具體區別在于:第一是出發點不同,應試教育主要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素質教育則更加傾向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共性的和諧。第二是兩者的對象不同,應試教育主要面對的是所謂的尖子生,而素質教育則強調以全體學生為培養對象。第三是教學理念不同,應試教育主要強調對學生進行培養和加工,而素質教育則更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第四是教學模式有所不同,應試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多為模仿和重復性教學方式,而素質教育則注重發散式教學法的應用。最后一點就是教學氛圍不同。應試教育下的教學氛圍比較枯燥乏味,而素質教育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2目前素質教育實施中存在的誤區
目前教育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的實施主要存在以下幾個誤區:(1)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認為素質教育等同于無需考試的教育。(2)教育工作者普遍覺得素質教育不利于學生應對升學考試。教育工作者須知兩者教育方式選拔出的學生,均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都是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的手段。相信隨著教育模式不斷推進和深入,兩者將逐漸吻合。(3)很多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存在誤區,即認為素質教育等同于課外活動。課外活動其實只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教學形式。(4)素質教育是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實際上素質教育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無法照抄照搬。
二、教育教學過程中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
2.1打好素質教育基礎
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強調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但這并不意味著全體學生能夠得到較為均衡的發展,也不是說學生能夠自由散漫。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必要做到以下幾點:(1)培養學生特長與全面性兩者兼顧。即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培養優等生或者特長生優化發展的同時,必須照顧到全體同學的情況。(2)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平衡。(3)注意確保對學生進行加工培養的同時,要與其個性相和諧,以求徹底打好素質教育的基礎。
2.2改變傳統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的更新是素質教育實施的前提。因此,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傳統教育觀念的更新主要包括:首先,教師要實現教育對象的轉變。在傳統教學過程中,除了學習成績較好的優等生外,大部分成績一般的學生由于教學進程的需要,只能別動接受教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因此,教師必須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將教育對象從“優等生”向“全體學生”轉變。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教學目標的轉變。即將教學目標由原來的“片面性“向“全面性”轉變。最后,教師還要實現教學主動性的改變,適當引導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3轉變素質教育實施方式
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改變。首先,教師要提高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愛好的重視程度。俗話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極為重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從語言或動作等方面進行適當改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如教師在恰當環節中可以適當設置一些問題和矛盾,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其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采用故意停頓或者說錯話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實施引導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充分發揮其學習主體的作用,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從“教”向“學”的轉變。最后,教師必須靈活教學。即教學的內容及涉及的習題等都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此外,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
音樂藝術能如實反映人們的生活情感,可直接表達人的喜悲哀樂,總之,在現代藝術體系中音樂的地位極高。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音樂教學越來越被社會各界所關注。但縱觀當前高校音樂教學,其效果不佳,這是由于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教學中一味講解訓練知識技能,而忽略培養學生音樂能力和興趣所致。傳統應試教學方法只會抑制學生積極性和創新性,很難保證教學有效性,故高校音樂教學要取得更好的效果,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和思路是關鍵。
一、高校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略學生主體性。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高校音樂教學期間教師并不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忽略學生主體性,往往以完成教學任務為教學目的,教師教學思想的陳舊死板。從學生層面來說,教師不注重其興趣培養和提高,僅是任由其欣賞流行歌曲,而不引導學生鑒賞各種類型的音樂,這將會限制學生綜合發展,無法有效拓展其知識面和視野。
(二)缺乏教學資源。當前,高校音樂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即教學資源和設備短缺,通常情況下高校不會針對性購置音樂教學設備,甚至還有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師都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擔任,這種配置不但使得音樂教學毫無專業性,還會因教學設施匱乏,造成學生實踐能力無法得到鍛煉。
二、素質教育視域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所謂教育理念主要指教師以自身思想觀念、專業素養等為基礎,對教學活動的一種看法、態度,簡言之就是對教學活動內在規律的一種認識。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態度及智慧等影響極為深遠。素質教育視域下改革高校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即更新教育理念,教師必須養成民族平等的教育觀,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音樂教學質量。一方面,高校音樂教師應積極充實自我,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增強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則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動口、動腦,增進師生間和生生間互動,特別是要重視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幫助學困生夯實基礎,引導學優生強化基礎,以此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并且教學中要給學生機會表達對音樂的看法和學后感等,或是通過生生互評等手段,讓學生盡可能參與到歌唱表演中去,進而養成良好的音樂表達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傳統教學模式一味灌輸知識,明顯不適合當代教育教學需求,更無法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故此,高校音樂教學要取得理想成效,必須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多樣化教學調動學生興趣,使其主動地參與學習。現階段音樂教學方法非常豐富,包括表演教學、互動教學、合作教學等,這些教學方法的好處在于能夠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其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是說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以歌劇《江姐》中的插曲《繡紅旗》為例:雖然江姐深陷牢獄,但其愛國之心不滅,當的消息傳來,她更是歡喜地帶領獄友一起繡紅旗。針對音樂的特殊創作背景,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意蘊,然后結合表演教學,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由各組成員根據歌曲表演,這樣學生能更加深入地體會人物情感,獲得更多更深的感悟。特別是條件允許的院校,教師還可組織大型歌劇表演活動,一來是激發學生音樂興趣,使其產生愉悅的音樂情緒,進而提高音樂表達、鑒賞和感受的能力;二來則是增進生生間與師生間的互動,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精神,為其將來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三、結束語
素質教育對師生關系、課堂氛圍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素質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就使得傳統應試教學方法無法適應當代高校音樂教學。但由于傳統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再加上教學投入不足,高校音樂教學缺乏應有的設備、資源等,導致我國高校音樂教學效率相對較低。故而,基于素質教育視域下改革高校音樂教學刻不容緩,高校音樂教師必須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引進各種新型教學方法,通過多樣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讓其更主動地參與學習,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莫大尼.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北方文學:下,2015,(9):139.
(二)教育教學流程評估。作為素質教育,它與應試教育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前者注重過程而輕視結果,它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育人價值的;后者則是忽視過程,重視結果,是在追求達標中實現求知效果的。從總體來看,教學流程評估是縱向權衡的,但這是客觀的指向,實則除此之外,還須作橫向的考察,還須作復合式的考查。這是因為,活動過程本身趨于流線型,但在流線型過程中,還表現出階段性的仿似經緯網的狀態。明確地說,獲知育人就是課堂活動進程中的經緯網。對這一流程狀態的評估,須從有效度上作出全面的衡量。具體可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1.評估課堂流程的線。這是對教學過程的總體評價,是以教學內容的進行和對學生素質的訓練過程為著眼點而展開的復合式綜合評價。這是為了避免教學活動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而進行的限制性或導向性評估。2.評估課堂流程的點。如呈現學生內因心理的情意活動、情感活動、思維等活動的有效程度,表現學生外因行為的口頭活動(包括說、講、議、辯等),動作活動(包括聽、讀、寫、畫、計算、實驗等)的有效程度。3.評估課堂流程的面。這里的面包括教材內容進行的多寡,也就是課堂教育任務的完成情況;學生內外因訓練項進行的多寡以及這些訓練項涉及的有效范圍和延伸的程度等。
(三)教育教學價值評估。評估一堂課的優劣,須全景式地把握,既要對教師作出評價,又要對師生的課堂作出評價,更要對從事教育、參與教育、接受培養的學生作出評價。對教育教學的價值評估,這里主要是針對學生而言的。具體可依教材內容而定,對教育教學價值的評估大致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1.靈魂的塑造評估。素質教育,其宗旨和主要任務就是對人的塑造,就是要培養具有高尚的人格,具有健康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會思考會學習的能力、具有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人。具體到一堂有限的活動課堂之中,就要看學生對教師所利用的教材內容是否達到了人格思想的教育以及教育的程度如何;看學生對教師所采用的教育活動的方式方法是否達到了思維的開發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效果如何;看教師作用于學生的長效性的教育指向、意圖、方法和采取的手段在學生中的放映如何。但還須注意,由于學科特點不同,評估的側重點也應隨之變化。2.思維開發評估。人類所從事的一切勞動活動,都是思維意識的支配。一個人的創造、發明更是思維意識的作用。基于此,課堂教學活動,就應以思維開發訓練為主要目的,這是教師的責任。對學生而言,需要的是至高境界的創新能力。這就得在課堂上從基礎的思維訓練開始,借助教材內容進行,根據課堂整體活動而展開。評估時,必須考慮到它的這種依附性,不可形而上學地孤立進行。評估時具體可看,經思維習慣的養成訓練和思維方法的訓練后的運作情況,特別要對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運作進行考查,但重點應看思維狀態是否積極主動。3.知識獲得評估。針對素質教育的課堂來說,對學生身心的教育,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都是評估的主要方面,對學生獲知的評價也應是主要方面。這是因為正待塑造的學生,不僅需要思想的武器,而且需要知識的武裝。對此項內容進行評估時,就須從基礎知識的掌握著眼,并參照課堂教學的目的、內容、難點和重點進行考查,還應以眾多學生為考查對象,看經過課堂訓練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內容是否掌握,難點是否突破,重點是否落實。4.技能掌握評估。就單純的一堂課而言,獲取知識自然是主要的,不管采用何種方式。但在素質教育的課堂上,注重的則是獲得知識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注重獲得知識這一結果。因為素質教育的本質不只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掌握知識,而是讓學生掌握方法,會學知識會用知識。它是為學生終身著想的。故而對此項內容的評估就顯得十分必要。評估時,就要看學生在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時,是否用到了教師授予的或師生共同總結出來的科學方法,并將這種科學地方法是否用到了實踐的訓練之中。這種訓練如:學生的閱讀、書寫、筆記、口語表達、聽聞、計算、實驗、積累資料等。5.創新能力評估。創新能力就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打破傳統思維定勢,用新的思維、觀點、方法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在時展的進程中,在未來社會的生活中,創新能力必將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一種必備能力。在對學生能力評估中,應將創新能力放在更主要的地位。從素質教育課堂的目的來看,應將創新能力培養視為教育的核心;應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聯想想象等能力置于基礎地位,加強訓練。因為這些能力最終目的就是為創新能力奠基的,都是服務于創新能力的。對創新能力的考查評估,就課堂來看,應主要審視思維方式的表現,特別要注重評估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表現。如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回答問題)即運用知識時閃顯出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火花和放射的光芒。
(1)營造一個充滿人文的語文課堂,首先要充分用活現有的教材。“未經過人的積極情感強化和加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撥動人的心弦,很快就會被遺忘。”例如在教學《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是,教師講解過程中要能使學生在熟悉志愿軍戰士的事跡同時,感受到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深切地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培養學生注重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生命以及熱愛生活的情感教育,有效利用課本知識的講解,達到育人的效果。
(2)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古語“言教莫如身教”,說明身教的重要性,講的就是這一道理。例如在講授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一文時,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魏征,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魏征本人及課文寫作背景的介紹,讓學生對魏征的人格魅力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感受,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感受到人格之偉大,從中受到潛移轉默化的影響,同時得到勇于進取并且敢于說話的德育教育。
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其審美能力
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是語文教育的任務,只有通過審美教育學生才能真正地體會到語文的美好和精髓。在教學中教師就更應該了解學生的實際掌握能力,確定自己的教學目的,不能好高騖遠,更應該腳踏實地。充分提高技校生的職業素養,從而把技校語文課的作用發揮到最佳程度。
(1)從文章動情處入手,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文情醇厚處,往往字字珠璣,教學中教師就應抓住這些閃光點,“披文以人情”,把作者寄寓的感情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信客》中信客的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善良厚道等美德對學生的健康人格都有著積極的影響。這樣的教學既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道德情操,也能塑造學生完整的人格和美好的心靈,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也擁有一個健康的精神世界。
(2)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進行審美教育。一個人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不是由客觀對象決定的,而是由其自身決定的。技校語文教學發揮學生的品質,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張揚學生的人格力量。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點,把握教學技巧,巧妙地激發學生尋覓美、發現美的興趣,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
在目前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世紀,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應該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以更好的立足社會。為保證學生獲得相應的職業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建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學生立足社會。
加強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各類職業技能大賽,通過活動和比賽來錘煉他們的意志品格,讓他們不斷樹立和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例如教師在講解朗費羅的《人生頌》這篇詩歌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模塊進行學習,同時加入自己對相關知識及技巧的理解方式,加強學生自身的職業綜合素質培養。同時引導學生與社會保持聯系,通過各種聚會拓展社會資本、提高自身素質,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四、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程目標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心智健康的人才。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師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才會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1)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底蘊。教師的素養最根本的一條是高度的責任感。一個教師在學習了充分的專業知識之后,還需要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教育風格。教師得先肯負責任,才能談到循循善誘,師生合作。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師的個人素質也是導致技校生語文學習動力不足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師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底蘊,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技校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有創新意識,積極主動地改變現行僵化枯燥教學模式,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將大學語文知識在無形中滲透于學生的生活中。
(2)要有健康積極心理狀態。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學會反思,思考、反省以及探索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語文教學的本質作本質的思考和探索。只有通過廣大語文老師的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才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更能適合時代的需要。
小學英語學習處于啟蒙和入門的階段,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和交際性,教學手段的活動性,學生年齡的可塑性,都有利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思想。我對小學英語素質教育教學模式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構建小學英語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的操作
構建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的操作包括“設立模式教學目標、分析模式教學條件、提出相關策略、建立教學程序、制定評價標準和方法”等環節。素質教育教學模式要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理論所強調的教育的全面性、全體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要全面落實小學英語教學的情感、知識、智力三大目標,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在獲得簡單的基本語言知識和技能,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的同時,使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質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智力得到培養、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教學策略是依據素質教育和學科教育目標,具體分析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師水平、學生情況、時間空間、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一系列因素而提出的觀念性、策略性的方案。再把設定的方案以教學結構的形式表示出來,成為直觀的、可操作的、有序的、整體優化的教學過程。
模式評價標準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學科評價標準主要表現在手段的改革上,把傳統的選拔性測試改革為達標性、診斷性和激勵性的測試,采用自評與他評,個人評議與集體評議相結合等方式,用提倡自我對比,鼓勵進步,獎勵優秀等手段,測評群體素質和個體素質。
在構建模式的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構建素質教育教學模式過程中要善于吸收傳統教育模式的精華。傳統教育模式是教育經驗的結晶,素質教育模式應在經驗模式的基礎上注入素質教育因素加以改造,使傳統教育模式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小學英語課堂的“準備―呈現―操作―鞏固―發展”五步教學法,比較注重知識傳授的操作,符合語言學習的認知規律,只要改變授課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給予學生實踐和發展的機會,就可以改造為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新模式。
2.素質教育教學模式是多樣性的。教學模式不是針對一節課而構建的,它具有可變性,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的變化,根據社會要求的變革,可以在多元的教學目標中選取主體目標使模式操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同一類相關的內容,根據素質教育側重點的不同,可構建多種教學模式,以獲取相應的素質教育效果。
3.模式的研究不局限于課堂教學過程。對英語課堂教學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不僅研究課堂教學過程,還與教師備課,學生預習,作業布置,課外輔導等各個環節有關聯;與學科知識的認知規律,學習方法,學習情感投入,參與情緒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對模式的研究是多因素多方位的綜合研究體。
二、小學英語素質教育教學模式舉例
(一)“分層教學”模式
1.理論假設: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個體差異,提倡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2.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分類提高。
3.實施要點:
學生分層:建立學生檔案,根據階段性學習情況,成動態變化地劃分學生層次。
目標分層:根據大綱要求提出課堂教學達成目標和發展目標,學生按個人條件自定目標層次,教師鼓勵學生爭取達到更高要求。
講授分層:教師精講課文核心內容,作第一學習程度層次施教;第二層次以個體學習和小組互助形式施教,激勵情感因素,調動全員參與,在自學與互助中鞏固和提高,同時進行分類指導;開展小組交流,提倡異步發展,力求達到各得其所是第三層次施教。
操練分層:設計不同檔次的操練(如:課文問答有理解性、判斷性和思考性題目,課文操練有借助提示詞表述、背誦、表演或結合生活或社會實際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等形式),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選擇練習。通過獨立作業,小組討論,范例講評,使各類學生都有所提高。
作業分層――設計必做題與選做題,學生自選作業,鼓勵學生完成較高層次的練習。
(二)“自能學習”模式
1.理論假設:素質教育“要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創造的能力,以及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教學策略:啟動動力和智力兩大系統,通過探索性開發性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把外在影響內化為自身素質,在自我學習、自我教育中獲取終身學習的能力。
3.實施要點:
制定目標體系:根據小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動力因素系統(主動學習,養成習慣)和智力因素系統(一般能力與學科能力)制定小學階段英語學科教育目標體系。
形成學科系列性能力要求:從小學英語聽、說、讀、寫素質的要求出發,以提高交際能力為最終目標,形成階段性能力整體要求。“聽”的素質:迅速正確獲取信息能力。“說”的素質:強化自我表述心理傾向,發展觀察力和模仿力,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邏輯性,形成語言表達能力。“讀”的素質: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與閱讀速度。“寫”的素質:書面表達能力。
階段實施:根據各年級能力要求和教學內容,設立“自學手冊”,發揮主體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自學意識。
自我認識:教師指導下的課前預習,根據個人實際發現差距,記錄自己未能理解的問題,帶著問題學習。
自定目標:教師宣講目標,學生從實際出發找出目標差。
自行調節:教師精講新知識,作指導性點撥。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組外交流,理解知識,對照所帶的問題和目標,逐步縮小差距。再進入小組活動,教師分別進行指導。
自評作業:獨立完成練習,在講評和指導下,自評基礎練習,互評綜合練習,選擇針對性練習自查,記錄存在問題。
自我激勵:作課后筆記,評定知識達標程度,自我對比,總結進步,認識自我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記錄自我感覺最成功之處和最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學習方法。
(三)“全員交往”模式
1.理論假設:教育從本質來說是社會文化在交往活動中實現對完整人格的全面陶冶,提高交往素質有利于促進其它素質的發展。
2.教學策略:課堂模擬社會,在全體參與的交往活動中提高交際能力和個人素質。
3.實施要點:
制定目標:確定教材內容中的交往主題,全面制定教學目標。
創設交際情影:根據課文內容層次,分層設置情景。
組織交往活動:特定情景下的師生示范,個體學習,生生交往活動,分層呈現、操練新知識,形成交往能力。
模擬社會交往:假設問題,進行群體交往活動,充分發揮個性潛能,展現交往能力,反饋學習效果。
(四)“游戲教學”模式
1.理論假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增強素質教育的針對性。游戲把兒童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巧妙地結合起來,調動全體參與,達到群體教育中“共同發展”與“差別發展”的統一,個體教育中“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的統一。
2.教學策略: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實現“主體、生動、發展”的學習。
3.實施要點:
設情導入:以游戲的情感激勵作用激發學習動機,展示學習目標。
語文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一切素質教育都源于語文學習。因此,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質水平的體現。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從小學啟蒙到高中三年級,語文科貫徹始終,課時最多,位置突出。就學科性質和教學目的來看,對落實素質教育有著“獨當其任的責任”和“分內的責任”。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這是語文課素質教育的核心。語文又是工具,其它學科的學習,表達和交流都離不開這個工具。怎樣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葉老說得好:“聽說讀寫宜并重”。即是讓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和良好的語文習慣。培養語文能力,當然是指學生具有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習慣,是指學生在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時的讀、寫、聽、說的習慣。如普通話的習慣,字體工整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珍惜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習慣等等。這些習慣養成了,語文科的素質教育也就實現了。
既然聽、說、寫都要靠語言,那么,中國語言要塑造“中國心”,就是說,要具有中國人的靈魂。比如:中華民族崇德重義的風尚,要強務實的人生態度,見賢思齊的理想人格,盡忠報國的愛國精神,禮儀之邦的倫理原則等,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在學國語言中,理應接受、培養和發揚光大這種精神,使自己成為具有兩個文明素質的中國人。
(二)語文教育應當是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無論從學科性質還是從教學目的看,語文教育就應當是素質教育,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語文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甚至憑借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提高身體素質和其它素質。
撥開片面追求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云霧,我們看到的語文教學本來面目就應當是為全體學生打好思想道德和聽說讀寫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是語文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應做的全部工作。
(三)語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奠基工程
1.語文教育為人們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提供一種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學會聽話,學會識字寫字,進而學會讀書作文,通過訓練逐步形成用祖國的語言文學來準確地理解和表達,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條件。
2.語文教育為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基礎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受教育者比較準確、比較全面地認識世界、了解人生。有眾多的課程當中有一門課程的內容比較特殊,那就是語文,語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學科很不一樣。一部語文教材幾乎可以說是青少年認識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這對于充實和完善中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良好的素質關系極大。
3.語文教育為學生提高認識、豐富情感、激發思維提供一個有血有肉的賃借物。語文學科指導深重閱讀的那些典范的語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對于自然、對于社會、對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見解和獨特感受的集中體現。學生讀這些作品,不便從“寫什么”方面增長了知識,而且從“怎么寫”這個方面獲得啟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豐富自己情感內涵,激活自己有創造性思維。
二、小語教學要落實素質教育
(一)轉變陳舊教育觀念,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轉變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這樣一種異化了的教育現象所造成的惡劣后果———把考試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數尖子生,丟掉了大多數學生;抓了智育,丟掉了其它,甚至以損害身心健康為代價。提出素質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質回歸,提高素質教育,是力求實現教育發展人的功能,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以期為國家不斷地大量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我們要以歷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去戰勝舊的教育觀念,堅決摒棄片面追求高分數的短視行為,不斷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
(二)確立多元化教學目標
1.凸現德育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能的同時,要充分地控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地有機地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從小逐漸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2.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必須加強字、詞、名、篇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逐步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并能通過掌握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自我獲取信息,拓寬視野,進行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并為將來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3.加強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實行開放性教學開放性小語教學有自己明顯的特征:
1.語文教學從封閉的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實行“三溝通”的原則,即課堂教學與課外讀寫活動溝通,課內打好基礎,課外求發展;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溝通:語文教學與火熱的社會生活溝通。
2.實行“四維課程”。“四維課程”指小學語文課由四個塊構成:(1)語文的課堂教學;(2)語文興趣小組活動和興趣課;(3)語文的社會實踐應用;(4)環境語文,包括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這樣,構成了開放性小學語文課程結構。
3.以訓練為主。一是要突出實踐環節,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低年級突出在“讀寫中識字”;中年級“以讀為主———讀通、讀懂、讀熟、從讀到寫,在讀的基礎上落實重點訓練項目”,高年級增加自學份量———采勸四步教學:自學報告———討論深化———總結納———課外擴展”,強化實踐環節,培養自學能力。二是滲透學法指導。三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訓練的歸宿。
(四)學生———現代化語文教學的主體
1.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從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
二、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主動發展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不僅僅是普通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目標,也是職業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目標。實施素質教育要跟得上時代的更替,革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尋得主動發展的機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動參與和探索,這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能力,發揮他們的潛能,進而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讓學生主動地發展,才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才有可能使他們以后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三、體驗是最好的學習
作為教師,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觀念和要求,就應從傳統的應試教育中轉變出來,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理念,同時要引導學生體驗到學習的作用和知識的魅力。例如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這樣小小的課堂可以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大世界,而且體驗教學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從而提高了素質教育的實效性。
四、素質教育中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學生的潛能不斷得以挖掘的源動力,是他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教師要對學生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責備,千萬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僵硬的教條衡量每一個學生,更不能諷刺、挖苦、打擊、歧視學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傾注愛心,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的學習情緒才能活躍又輕松,并在自由的氛圍中馳騁,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因此素質教育過程中,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至關重要。
五、培養成功人才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學生做人,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不斷提出新的學習目標,并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成功,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因此,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塑造他們完善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使他們成為有用的人,這是我們教師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