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7 03:04: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規劃館考察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007年4月20日在天津剛剛邀請馮驥才、馬國馨等共同出席“瑰寶”叢書建筑文化研討會,4月23日京津兩地幾十位建筑師又聚在天津院圖書館展開了紀念“世界讀書日”的非建筑弼讀的AT。自3月“風雅運河全國攝影大展”后,申報作品已十分踴躍,為此在“煙花二月”的4月24日下了揚州,確定了可供“大展”的揚州博物館的場地等事宜。26日濱海新區“京津滬”城市建筑景觀設計研討會,則體現了一種新思維,它已展示根植沃土的規劃師及建筑師濱海新區的作品。同在4月29日,上午看望了文化學大家王世襄,品讀了講述他學兼中西長、盛不衰風范的《奇人王世襄》,下午由BIAD傳媒協辦且支持的“費菁+傅剛及其中央美皖等學生設計作品”展在泰康頂層空間畫廊開幕,我認為,它更意味著一種建筑與藝術的文化教育狀態的生成,表達了一批有志向的中國青年建筑師對文化自覺的追求。
對建筑的理解建筑家有太多的定義,但作家馮驥才的一席話,會使建筑師“吃驚”:“建筑是歷史留下的活著的空間,它是一方水土的創造……”這是別有意味的文人的建筑學評說,同樣“世界讀書日”的茶座,讀到建筑師們的“非建筑閱讀”的體會,使之相互滲透,溝通的不僅僅是建筑本身,而是在推進著文化的普及。為此我在“建筑師的書緣”茶座上倡言:我們的努力是希望讓城市可讀,讓建筑可讀讓建筑師可讀。因此,所有這些活動的推進都會營造起最廣博且“原創”之沃土
在4月29日造訪學輩王世襄老人時,他送我三本書刊有“李莊瑣記”的《讀書》雜志2007年3期;名家筆下的儷松居主人《奇人王世襄》及由王世襄書的《宋李忠定公荔支前后賦》,當我向他匯報《建筑創作》雜志自2006年11期開始系列刊出“田野新考察報告”時老人連連贊同,他希望這份“報告”應是對“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的一個繼承,應該成為當下反映中國建筑傳統并能思考傳統與現代如何結合的“新”營造匯刊。4月18日的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為“文化景觀和自然紀念物”,恰恰這一天《中國文物報》刊出徐蘋芳、羅哲文謝辰生、傅熹年的專家建議督促古建筑等遺存調查修繕報告的編寫出版,我想,建筑文化考察組所堅持的“田野新考察報告”或許正為此做出了一個有益的實踐。
“寫在建筑藝術學院成立之時”是中國美術學院許江院長在4月21日《美術報》發表的文章,他提出先生是在一個民族文化行將褪色的時期提出創建藝術大學的理想,他認為中國美院是一所備受活的歷史煎養的大學,對于學院的架構,先生早年就提出四大院設想即繪畫院、雕塑院、建筑院、工藝美術學院。面列先生構想的實現,訥江認為,建筑學科落戶美術學院,本身就是對傳統的工程學科的跨界和超越,其文化指向必須更為重視建筑的文化品格。這些聯想,或許是我們探討為建筑創作營造原創“土壤”、并最終走向世界的基本立意。
該地區現為育苗中心,轄區是大兆百**畝設施農業基地,由個人經營者投資300**元,政府扶持資金500**元于今年春季建成。但因后期資金不足,無法運作而導致經營困難,現政府有意收回,希望我集團對該地塊考察后收購。
情況基本如下:育苗中心場主姓黃,聯系方式13991348888,占地約兩百畝,租金一年10**多元,簽訂合同三年,租金每畝1000元,周邊地租已漲至2000元的高位,用工以女性勞動力為主,30-50元/人/天。地面范圍以大棚占地后邊緣為界。現主要種植有柿子、辣子、黃瓜等,現有多個智能溫室每個占地3000平米,中棚16個,日光溫室18個占地50多畝。場地管理混亂前期未做好規劃。此地區開發政府對農戶大棚均有補貼,針對企業可通過立項可獲得政府補貼,例如:修路、打井(補貼1W元)、水電路配到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資金。
周邊情況:周邊鄰近南橫線和雁引路,出口大路為韋鳴路,駛入街道區域即可到**大道。鄰近已有航空植物博物館,已將周邊土地并購,后期該地區地價將會有大幅提升。如考慮土地囤積投資方向可有一定高額回報。
校處考察是指教師通過組織地理調查或考察的方式,指導學生完成既定學習任務的方法,是一種重要的實踐方法。在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使用的中國經濟地理教材(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配套教學用書)中,對學生的校外考察有明確的要求,因此,我在中國經濟地理教學中,多次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考察。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校外考察可供選擇的內容很多,教師在選擇考察內容時,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與中國經濟地理教學內容相結合,選擇離學校較近、便于成行的地點。如此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獲取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學習中國經濟地理的實用性,提高學生學習中國經濟地理的興趣。其在中國經濟地理教學中的作用還是十分明顯的。
一、增強中國經濟地理教學的直觀性
通過校外考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變抽象的課本知識為生動、直觀的地理事物形象,從而加深對所學的中國經濟地理知識的直觀印象,如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山上觀察本地土地資源的特點,登上山頂,縱目眺望,見遠處、近處多為低山、丘陵,平地少,耕地少,地塊狹小,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間河谷盆地中,這樣便能直觀地感受到教材介紹的我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69,盆地和平原占31。山地多,平地少,尤其耕地較少是我國土地的一大特色的知識點的涵義。又如在山上放眼四望,觸目所及皆是郁郁蔥蔥的植被,近處、遠處的山上皆生長著茂密的森林,邵武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真不愧為“閩北林海、綠色海西”,置身林海,直觀地感受到教材所介紹的我國四大林區(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南方林區、防護林區)之一的南方林區中的華南林區,可見邵武森林資源的豐富性。通過實地考察、直觀感受,達到教學直觀性的目的。
二、體會學習中國經濟地理的實用性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是時展的需要,也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體現。對于會計專業的中職生來說,通過校外考察掌握的一些中國經濟地理知識,對其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是有幫助的。如結合教材第二章《中國農業地理》第七節的《土特產》知識,組織學生到土特產店考察本地的土特產,諸如筍干、香菇、金坑紅菇、碎銅茶、油茶、松脂、中藥材、腳跟糍、包糍……讓學生體會家鄉土特產種類的繁多,再與教材中的土特產知識進行比對,就會了解哪些是本地沒有的,若要從事土特產貿易,應從什么地方進口何種土特產,本地的土特產應銷往何處,做好土特產的購、銷、調、存等業務,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益。這樣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可以體會到學習中國經濟地理的實用性。
三、培養中職學生學習中國經濟地理的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學習中國經濟地理,與初中、高中生學習地理是有區別的,他們不需要參加結業考或會考、高考,沒有考試分數的壓力,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課堂、課本和教師三者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習中國經濟地理的興趣,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中國經濟地理教學中,教師應適當組織學生到校外考察,讓學生融入自然和社會中,不僅有助于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識,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還會使學生對中國經濟地理知識已有的理解進入到一種嶄新的境界之中,給學生一種新奇的感覺,體會在校學習生活的豐富多彩,從而提高學習中國經濟地理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好中國經濟地理。
四、校外考察有助于學生完成中國經濟地理教材中布置的習題
校外考察構建了一種開放、生動、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為學生提供了多渠道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是溝通地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橋梁。中國經濟地理教材中布置了一些需要通過參觀考察才能完成的作業,如第三章《中國工業地理》第一節《概述》課后的思考與練習題中就有這樣一道習題:“參觀和調查學校附近的一個工廠,了解它的主要原料來源、能源供應、產品銷售情況,以及交通、勞動力與技術、環境污染及治理狀況,并分析該廠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化工企業有助于完成這一習題,在考察化工企業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化工企業的環境污染及治理狀況,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實地考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再加上教師的指導,會了解化工企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治理環境污染,實現環境效益:1.企業嚴格按照國家環保評價標準進行設計和組織生產。2.遵循“循環經濟”的理念,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術、廢物利用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再加上企業周邊有豐富的土地、森林、水資源,環境凈化能力強,有效地凈化了污染,取得了環境效益。在取得環保效益的同時,企業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每年上繳大量稅收,為地方經濟增長作了貢獻,企業還招收了大批工人,使農民在當地就可解決就業問題,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化。可見,借助校外考察這一橋梁,學生能多渠道獲取知識,并有助于完成教材中布置的習題。
五、校外考察是學生溫習、識記、鞏固中國經濟地理知識的途徑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道:“從觀察中不僅可以汲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知識借助觀察而‘進入周轉’,像工具在勞動中得到應用一樣。如果說復習是學習之母,那么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之母,教師如果善于幫助學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識進行一次又一次新的觀察,就能使學生的舊知識變得愈加牢固。”組織學生到校外考察中國經濟地理教材中要求的一些內容,如地形地貌、土地資源、林業、工業、土特產等,在考察過程中,讓學生認真觀察、用心體會,不僅可以汲取新知識,而且學生學過的知識會得到應用,并對舊知識進行溫習、識記、鞏固。另外,針對要考察的內容,在考察前,教師讓學生溫習課本上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考察時把考察的內容與課本上的知識相對照,則能溫習、鞏固和識記課本知識。
六、有利于學生完成考察報告,提高綜合能力
完成考察報告也是中國經濟地理教材對學生要求的一部分,這要求教師必須帶領學生到校外實地考察某一課題,并且考察結束回校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怎么寫考察報告。在學生完成考察報告的過程中,對于考察報告的結構與內容、所需數據、背景資料、統計資料、典型材料、文獻資料等,讓學生自己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選擇、摘錄、分析有用的信息、資料。這種搜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是很有幫助的。在完成考察報告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七、將中國經濟地理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中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便成為重要途徑。因此,中職教育明確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中國經濟地理教學中要求的校外參觀考察活動,將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可讓學生融入自然、接觸社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對工農業生產和管理活動的了解,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讓學生明白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為今后的就業提供幫助。
以上是我對校外考察對于中國經濟地理教學作用的一些看法。實踐證明,組織學生到校外考察是很受學生歡迎的,每次校外考察,學生的熱情都比較高,討論時發言都比較踴躍,對于考察后布置的作業、考察報告能認真完成,學習中國經濟地理的熱情更高,對提高中國經濟地理的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韓進崢.中國經濟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2010重印).
[2]褚紹唐,孫大文.地理教學.華東師大出版社,1988.9.20.
居住地:上海
電 話:139********(手機)
E-mail:
最近工作 [1年8個月]
公 司:XX建筑有限公司
行 業:建筑/建材/工程
職 位:工程經理
最高學歷
學 歷:本科
專 業:土木工程
學 校: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自我評價
本人土木工程本科畢業,非常熱愛建筑工程這一行業,對房屋建筑中的現場管理,施工以及放樣等工作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多年來參與現場施工過程,使自己掌握了不少現場實際的管理和工作經驗。誠實守信,吃苦耐勞,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樂于助人。對工作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勤于實踐,善于創新。
求職意向
到崗時間: 一周之內
工作性質: 全職
希望行業: 建筑/建材/工程
目標地點: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議/月
目標職能: 工程經理
工作經驗
2011/8—至今:XX建筑有限公司 [ 1年8個月 ]
所屬行業: 建筑/建材/工程
工程部 工程經理
1、負責前期工程相關報建工作;
2、負責相關參建單位的協調工作;
3、負責項目的綜合管理工作;
4、負責相關配套工程的協調工作;
5、負責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規劃、綠化、人 防、環保、環衛、消防、白蟻、安質監、檔案館等)的溝通協調工作;
6、負責決算的審計工作;負責工程竣工驗收相關工作;負責物業進場交接工作。---------------------------------------------------------------------
2009 /7—2011 /7: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 2年]
所屬行業: 房地產開發
工程部 結構/土木/土建工程師
1、協助項目負責人完成項目部的周報、月報、季報的PPT匯報工作,及項目部日常管理工作;
2、負責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等實時控制與監督,主要負責土建施工的監督與管理;
3、協調與施工總包、各分包、監理單位之間的關系。對參與工程項目各方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與協調、督促工作,以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等目標的實現;
4、負責土建圖紙的審核,督促設計單位按要求對圖紙進行修改和完善;
5、負責招標工作,配合集團成本部、材料部等進行標底和投標邀請書的編制,整理招標工程圖紙答疑,審核投標文件,參與施工、監理單位等供方考察,負責整理考察報告,提出合理建議。負責整理評標、決標報告。草擬土建專業相關合同條款;
6、審核施工單位的相關施工計劃,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技術措施,施工交底等,并編制甲供材料、設備采購清單及進場計劃,并跟蹤計劃執行情況;
7、審核土建專業的工程變更,處理施工單位提出的工程變更聯系單的簽證工作,并按程序進行批審落實。經辦施工進度款,出具工程結算核定意見,辦理結算單和竣工結算等。
教育經歷
2005 /9--2009 /6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 本科
證書
2007/6 大學英語六級
完成協議引進項目5個,堅持招商引資第一要務。協議引資總額5.9億;竣工投產項目1個,引資額5000萬元的同時,全力推進城鄉規劃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1規劃龍頭作用得以增強。
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進,2011年以來。規劃引導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一是計劃引導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職能充分發揮。2007年底,局即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結合城市發展需求,超前啟動了2011年度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編制工作。計劃》將規劃愿景細化為具體項目,實現了城鄉規劃戰略意圖的貫徹,避免了項目實施的盲目和無序。二是規劃引導城鄉科學發展職能充分發揮。圍繞高質量實現規劃全覆蓋的工作目標,起草并報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2011年中心城市規劃編制及研究計劃》同時,局又下發了2011年縣城及村鎮規劃工作要點》對全市規劃編制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項規劃編制任務中,部分規劃編制因總體規劃修編暫緩,其余18個項目均已編制完成或正在調整完善;各縣規劃編制工作也在快速推進。全市城鄉規劃全覆蓋的目標基本實現。三是政策引導城市產業發展職能充分發揮。年初即起草并報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明確市區高層建筑重點發展區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發展檔次和品位。圍繞進一步促進中心城市房地產業和商業發展,于10月初起草了關于促進中心城市房地產業和商業發展的政策規定》政策規定》實施以來,市區商品房銷售量迅速提升;大潤發超市、國泰廣場、一百三家大型商貿設施開業。四是掛鉤引導新農村建設職能充分發揮。大力開展鄉鎮和村莊規劃調研,編制并印發了市農村集中居住點規劃實施分類指導目錄》提出了分類指導、因地制宜規劃建設農村集中居住點的意見。同時,全力抓好全市15個康居示范試點村規劃指導和服務工作,開展了對15個康居示范試點村的規劃方案、建筑設計方案把關審查工作,提升了示范點建設質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個集中居住點建設規劃編制任務。規劃的指導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農村集中居住點建設快速推進。
2改革創新工作取得突破。
提出“致力創新突破”總體目標,2011年初。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工作力度,推動城鄉規劃水平的持續提升。為此,印發了市規劃局2011年創新工作實施方案》對年度改革創新工作提出了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方案》指導下,各項改革創新工作深入開展。圍繞精心精細服務,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制定下發了免費規劃報建服務實施辦法》等四項制度,使規劃行政許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發展需求;圍繞規范規劃編制工作,推動規劃設計招投標及規劃市場管理創新,出臺了市規劃編制項目招投標暫行管理辦法》市城市規劃設計市場暫行管理辦法》圍繞提高規劃管理水平,啟動了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完成總體框架編制,2.4平方公里的三維虛擬城市演示系統、元數據管理系統等三大基礎平臺建設,8555平方公里航測影像圖、400平方公里航測影像圖和市區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圖數據采集錄入工作正加速推進,地下管線數據普查工作即將開展。圍繞提升測繪院發展水平,擬定了改革創新工作方案,從企業內部管理、質量管理、標準體系等方面明確了改革目標,測繪院年內即將實現資質升級。圍繞促進規劃院科學發展,幫助企業多方開拓市場,強化內部規范性管理系統建設,確保了規劃院企業經濟效益和自身建設的齊頭并進。預計2011年度該院合同總收入將達到1200萬元,比改革前的2006年增加3倍。
3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2011年我承擔了多項重點工程牽頭推進任務,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經過精心組織,嚴格督查,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1897及東大街項目:完成項目三套規劃方案及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積極聯系,多方出擊,項目合作開發單位基本確定,項目將擇機啟動。百棟高層推進工程:制定了市區百棟高層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確立了年內已建、建高層建筑80棟的工作目標,并通過政策引導、督促檢查、現場觀摩等形式,大力推進工程進度。目前,市區已建、建高層建筑已達到105棟,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安居工程:精心組織各片區和相關主管部門,加速推進市區藍領公寓、拆遷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設。目前,市區經濟適用房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17.3萬平方米,占目標任務(15萬平方米)115.3%藍領公寓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23.02萬平方米,占目標任務(21.6萬平方米)106.6%拆遷安置房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39.6萬平方米,占目標任務(37萬平方米)110.8%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雪楓公園:積極配合公園管理單位,高標準推進公園維護和后續管理工作,積極服務好公園配套用地開發項目建設,科學嚴謹地組織好公園決算審計工作,確保公園建設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還積極協助市水務局完成大運河水利博物館選址,并積極做好規劃方案編制工作;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商檢、海關大樓、古黃河濱水核心區、明城墻遺址保護等市政府實事項目規劃服務工作,促進了項目的快速推進。
4和諧團隊創建效果顯著。
狠抓規劃干部隊伍建設,全力推進各項業務工作的同時。和諧團隊的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強化服務創新,行風建設深入推進。圍繞政(行)風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的工作目標,不斷強化工作措施,重點圍繞創新服務理念,出臺了市規劃局免費規劃報建服務實施辦法》市規劃局特別快車綠色通道服務制度》等四項規范規劃行政服務工作的新機制、新制度,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取得了實實在成效。上半年全市民主評議政(行)風活動中,局在15個行政執法單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規劃處在熱點崗位評議中排名第二。局駐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多次獲得“流動紅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強化和諧發展,爭先創優扎實開展。圍繞打造和諧社會、和諧規劃的工作目標,以扶貧、雙擁、等工作為著力點,以競爭考核為抓手,全力推進爭先創優工作。扶貧工作中,以確立發展規劃、培育致富產業、實施實事幫扶和幫扶困難戶為工作重點,大力實施實施四大幫扶工程(規劃幫扶、科技幫扶、實事幫扶、貧困戶幫扶)已完成扶貧工作投入12萬余元,較好地實現了扶貧工作目標;雙擁工作中,進一步強化與駐宿廣大官兵的聯系溝通,幫助解決他實際困難;工作中,以解決群眾的困難為出發點,堅持做到有登記、有交辦、有責任人、有處理、有結果、有監督”等“六個有”充分發揮規劃的協調和引導職能,幫助群眾化解矛盾,處理問題,并通過采取回訪、下訪、約訪等有效形式,深層次推進問題處理,得到群眾的充分肯定。三是強化競爭考核,隊伍建設逐步完善。干部隊伍建設中,全面引入競爭考核機制,以此激發干部職工的創業熱情和創優激情。完成了局機關中層干部輪崗工作,促進了業務工作交流,激發了干部職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熱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長助理公推公選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干部隊伍梯隊建設,使一部分年輕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得到充分調動;實施了部分重要崗位工作人員的公開招聘,引入了一批專業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隊伍得到進一步充實,促進了各項業務工作和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理論學習和廉政建設
1理論學習
認真學習領會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戰略部署和方針政策,堅持將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有機結合。確保做到自身素質和水平的與時俱進。堅持做到自學與制度化學習緊密結合”學習與交流緊密結合”認真抓好規劃專業理論和管理知識自學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市委中心組學習活動,全面領會和掌握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制定了市規劃局制度化學習機制,組織開展了黨組中心組學習、辦公會學法、菜單式學習等多種長期性、制度性、剛性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中,還堅持學以致用,加強調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規劃與建設的考察報告》桂林“兩江四湖”考察報告》增強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問題研究》等多篇論文,并先后兩次在市委黨校組織的干部培訓班上就自身學習成果及工作體會作了講座。
2廉政建設
完成協議引進項目5個,堅持招商引資第一要務。協議引資總額5.9億;竣工投產項目1個,引資額5000萬元的同時,全力推進城鄉規劃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1規劃龍頭作用得以增強。
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進,2011年以來。規劃引導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一是計劃引導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職能充分發揮。2007年底,局即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結合城市發展需求,超前啟動了2011年度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編制工作。計劃》將規劃愿景細化為具體項目,實現了城鄉規劃戰略意圖的貫徹,避免了項目實施的盲目和無序。二是規劃引導城鄉科學發展職能充分發揮。圍繞高質量實現規劃全覆蓋的工作目標,起草并報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2011年中心城市規劃編制及研究計劃》同時,局又下發了2011年縣城及村鎮規劃工作要點》對全市規劃編制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項規劃編制任務中,部分規劃編制因總體規劃修編暫緩,其余18個項目均已編制完成或正在調整完善;各縣規劃編制工作也在快速推進。全市城鄉規劃全覆蓋的目標基本實現。三是政策引導城市產業發展職能充分發揮。年初即起草并報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明確市區高層建筑重點發展區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發展檔次和品位。圍繞進一步促進中心城市房地產業和商業發展,于10月初起草了關于促進中心城市房地產業和商業發展的政策規定》政策規定》實施以來,市區商品房銷售量迅速提升;大潤發超市、國泰廣場、一百三家大型商貿設施開業。四是掛鉤引導新農村建設職能充分發揮。大力開展鄉鎮和村莊規劃調研,編制并印發了市農村集中居住點規劃實施分類指導目錄》提出了分類指導、因地制宜規劃建設農村集中居住點的意見。同時,全力抓好全市15個康居示范試點村規劃指導和服務工作,開展了對15個康居示范試點村的規劃方案、建筑設計方案把關審查工作,提升了示范點建設質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個集中居住點建設規劃編制任務。規劃的指導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農村集中居住點建設快速推進。
2改革創新工作取得突破。
提出“致力創新突破”總體目標,2011年初。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工作力度,推動城鄉規劃水平的持續提升。為此,印發了市規劃局2011年創新工作實施方案》對年度改革創新工作提出了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方案》指導下,各項改革創新工作深入開展。圍繞精心精細服務,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制定下發了免費規劃報建服務實施辦法》等四項制度,使規劃行政許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發展需求;圍繞規范規劃編制工作,推動規劃設計招投標及規劃市場管理創新,出臺了市規劃編制項目招投標暫行管理辦法》市城市規劃設計市場暫行管理辦法》圍繞提高規劃管理水平,啟動了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完成總體框架編制,2.4平方公里的三維虛擬城市演示系統、元數據管理系統等三大基礎平臺建設,8555平方公里航測影像圖、400平方公里航測影像圖和市區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圖數據采集錄入工作正加速推進,地下管線數據普查工作即將開展。圍繞提升測繪院發展水平,擬定了改革創新工作方案,從企業內部管理、質量管理、標準體系等方面明確了改革目標,測繪院年內即將實現資質升級。圍繞促進規劃院科學發展,幫助企業多方開拓市場,強化內部規范性管理系統建設,確保了規劃院企業經濟效益和自身建設的齊頭并進。預計2011年度該院合同總收入將達到1200萬元,比改革前的2006年增加3倍。
3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2011年我承擔了多項重點工程牽頭推進任務,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經過精心組織,嚴格督查,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1897及東大街項目:完成項目三套規劃方案及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積極聯系,多方出擊,項目合作開發單位基本確定,項目將擇機啟動。百棟高層推進工程:制定了市區百棟高層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確立了年內已建、建高層建筑80棟的工作目標,并通過政策引導、督促檢查、現場觀摩等形式,大力推進工程進度。目前,市區已建、建高層建筑已達到105棟,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安居工程:精心組織各片區和相關主管部門,加速推進市區藍領公寓、拆遷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設。目前,市區經濟適用房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17.3萬平方米,占目標任務(15萬平方米)115.3%藍領公寓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23.02萬平方米,占目標任務(21.6萬平方米)106.6%拆遷安置房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39.6萬平方米,占目標任務(37萬平方米)110.8%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雪楓公園:積極配合公園管理單位,高標準推進公園維護和后續管理工作,積極服務好公園配套用地開發項目建設,科學嚴謹地組織好公園決算審計工作,確保公園建設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還積極協助市水務局完成大運河水利博物館選址,并積極做好規劃方案編制工作;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商檢、海關大樓、古黃河濱水核心區、明城墻遺址保護等市政府實事項目規劃服務工作,促進了項目的快速推進。
4和諧團隊創建效果顯著。
狠抓規劃干部隊伍建設,全力推進各項業務工作的同時。和諧團隊的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強化服務創新,行風建設深入推進。圍繞政(行)風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的工作目標,不斷強化工作措施,重點圍繞創新服務理念,出臺了市規劃局免費規劃報建服務實施辦法》市規劃局特別快車綠色通道服務制度》等四項規范規劃行政服務工作的新機制、新制度,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取得了實實在成效。上半年全市民主評議政(行)風活動中,局在15個行政執法單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規劃處在熱點崗位評議中排名第二。局駐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多次獲得“流動紅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強化和諧發展,爭先創優扎實開展。圍繞打造和諧社會、和諧規劃的工作目標,以扶貧、雙擁、等工作為著力點,以競爭考核為抓手,全力推進爭先創優工作。扶貧工作中,以確立發展規劃、培育致富產業、實施實事幫扶和幫扶困難戶為工作重點,大力實施實施四大幫扶工程(規劃幫扶、科技幫扶、實事幫扶、貧困戶幫扶)已完成扶貧工作投入12萬余元,較好地實現了扶貧工作目標;雙擁工作中,進一步強化與駐宿廣大官兵的聯系溝通,幫助解決他實際困難;工作中,以解決群眾的困難為出發點,堅持做到有登記、有交辦、有責任人、有處理、有結果、有監督”等“六個有”充分發揮規劃的協調和引導職能,幫助群眾化解矛盾,處理問題,并通過采取回訪、下訪、約訪等有效形式,深層次推進問題處理,得到群眾的充分肯定。三是強化競爭考核,隊伍建設逐步完善。干部隊伍建設中,全面引入競爭考核機制,以此激發干部職工的創業熱情和創優激情。完成了局機關中層干部輪崗工作,促進了業務工作交流,激發了干部職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熱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長助理公推公選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干部隊伍梯隊建設,使一部分年輕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得到充分調動;實施了部分重要崗位工作人員的公開招聘,引入了一批專業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隊伍得到進一步充實,促進了各項業務工作和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理論學習和廉政建設
1理論學習
認真學習領會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戰略部署和方針政策,堅持將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有機結合。確保做到自身素質和水平的與時俱進。堅持做到自學與制度化學習緊密結合”學習與交流緊密結合”認真抓好規劃專業理論和管理知識自學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市委中心組學習活動,全面領會和掌握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制定了市規劃局制度化學習機制,組織開展了黨組中心組學習、辦公會學法、菜單式學習等多種長期性、制度性、剛性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中,還堅持學以致用,加強調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規劃與建設的考察報告》桂林“兩江四湖”考察報告》增強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問題研究》等多篇論文,并先后兩次在市委黨校組織的干部培訓班上就自身學習成果及工作體會作了講座。
2廉政建設
關鍵詞 :高職院校;職業人文素養;“寧波商幫文化”課程;體驗式教學法
作者簡介:莊丹華,女,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和地方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03-0060-03
根據2014年5月頒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而這也是許多高職院校多年努力的方向。當前,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招生人數迅速增加,分數線不斷下調,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偏低,由此帶來一系列教育問題,而對于介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之間的高職學生來說,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相對固定,要引導提升其人文素養難度也很高。為了培養高職學生具備“高素質”,為他們成為“職業人”做好準備,高職院校有必要專門開設適合學生就業所需的人文素養課程,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感染、影響學生,提升其職業人文素養。如百年老校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該校以“傳承寧波商幫精神,培養現代商幫人才”為辦學特色,致力于培養具有現代商業意識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吃苦耐勞,并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為此,該校特意開設了“寧波商幫文化”課程,以幫助學生提高職業人文素養。為提高教學實效,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推廣使用了體驗式教學法。
所謂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寧波商幫文化”課程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體驗式教學法做了深入的闡釋和演繹,經過幾年實踐,已取得明顯成效。現以該課程為例,探討體驗式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職業人文素養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寧波商幫文化”課程開設的目的與課程設計理念、主要教學內容
(一)開設目的
“寧波商幫文化”的開設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業意識、職業倫理和良好的職業人文素養,使學生通過學習,逐步具備或強化創新創業意識和誠信、務實、協作的精神,并增強愛國愛鄉的情感;同時培養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理念與思路
“寧波商幫文化”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人文素養和現代商業意識,故不以知識點的講授和掌握為目標,而重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有所觸動,有所感悟。所以在教學設計中考慮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全面實行體驗式教學,達到課內外、校內外有機結合,使以“創業、務實、誠信、協作”為核心的寧波商幫精神深入學生的心靈,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三)課程教學內容
1.課堂教學。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寧波商幫精神與人才培養、寧波商幫崛起的背景、寧波商幫的發展歷程、寧波商幫的典范人物、寧波商幫的經營謀略、寧波商幫的人文精神等。上述內容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進行有傾向性的講授。
2.參觀考察。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由主講教師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考察寧波幫文化旅游區(含寧波幫博物館、江南第一學堂、包玉剛故居等),請資深講解員隨同講解,播放相關資料片,以從多個方位體會、感悟寧波商幫精神。
二、體驗式教學法在“寧波商幫文化”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寧波商幫文化”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明確采用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互動中體驗、實踐中體驗,逐步實現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且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使學習成為“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的循環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不斷厘清自身的思想認識,對“寧波商幫精神”產生真切的感悟。
(一)教師引導,學生主導
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加入教學進程,共同探討。一方面,組織教師對“寧波幫”現象及其中的典型人物、事件作深入系統地研究,并結合其他商幫進行類比,貫穿古今,以更好地分析其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涵,以真實的材料、生動的實例感染和引導學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老師解析的方法,就自己家鄉的經濟、文化、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精神特質撰寫考察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講解交流,開闊眼界,并加深認同感和自豪感。為交流方便,打破課堂的局限,建立課程網站,內容呈現方式符合學生課外學習需要,加強師生、生生互動。同時,利用QQ空間等和學生加強溝通、聯系,拓展教學時空。
(二)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外參觀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參觀寧波幫文化園區,并請博物館提供導游和講解,實行現場教學,讓學生直觀印證教學內容,撰寫心得體會,從而對其思想、情感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為此,“寧波商幫文化”課程建立了固定的實踐體驗教學基地:寧波幫文化旅游區(含寧波幫博物館、江南第一學堂、包玉剛故居等),在導游、講解、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保證了校外教學的順利進行。
專門組織學生參加在寧波幫博物館召開的“2011全國商幫文化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是“新時期下商幫文化的融合與發展”。研討會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全國職業經理人協會聯盟、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寧波市職業經理人協會、寧波幫博物館執行承辦。本次全國商幫研討會有徽商、晉商、甬商、粵商、陜商、魯商等全國各地商幫積極與會,是國內商幫最集中、探討最深入的研討會之一,也是國內級別最高的商幫研討會。部分師生參加研討會的討論并作大會發言。
(三)課程教學與課外主題教育活動(現代商幫講壇)有機結合
現代商幫講壇以現代商業文化建設為核心,具體包括寧波商幫精神、商業經營之道、創新創業事跡、地域文化內涵等。主講人包括本省(市)寧波商幫、浙江商幫等研究專家,本省(市)地域文化研究專家,本省(市)經濟研究專家,行業協會負責人,知名企業家,創業成功的校友等。每學年開設10次以上大型講座,以達到進一步傳承寧波商幫精神,培養學生現代商業意識,營造出以現代商業文化(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的目的。
在兩年中,現代商幫講壇開設了20多場,所開設講座包括:寧波商幫在上海的崛起、保稅港區建設與寧波經濟發展、寧波商幫的經營謀略、寧波幫成長的土壤、家電業國際發展趨勢及國內發展現狀、學生理財規劃、寧波中小企業生存狀況與大學生就業、寧波市工程造價行業現狀及其發展研究、如何成為優秀的外貿業務員、甬商大講堂—放飛心靈、甬商大講堂—激情與理性、甬商大講堂——職業精神、甬商企業轉型升級與產品創新設計、從甬商成功的秘訣談大學生創業、高職學生走向職場融入社會之要領、寧波商幫文化與當代企業家價值、當代高職生如何適應民營企業文化等。講座與課堂教學互相補充、有機融合,拓展了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給他們不同視角的體會與感悟。
(四)采用體驗教學評價方式
改變傳統的以考查知識點為主的卷面考核的方式,采用新的體驗教學評價的方式,從注重結果評價轉化為注重過程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情感交流與理解溝通而不是知識的增減,更關注教學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學的知識授受結果,更關注師生在情境中參與的程度而不是結果的正誤。由單一的評價標準轉化為多元化評價標準,在學習評價上,采取包括課堂觀察、測試與練習、學生作品評價(小團隊考察報告加現場匯報)、學生體驗與反思(參觀心得等)等多元化評價標準,著重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期中考試要求學生介紹、提煉自己家鄉的經濟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制作成PPT向全班同學匯報;期末考試要求學生將參觀考察寧波幫文化園區的情況進行介紹,并結合每位同學的參觀心得,也制作成PPT匯報,與全體同學共享。考試成績由任課教師和學生代表共同評定。從任教過的班級來看,進行考核方式改革后,期中、期末考試學生普遍參與熱情很高,現場氣氛熱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效果
“寧波商幫文化”課程系公共必修課,計16學時,在模具、機電、電子、自動化、樓宇、企業管理、市場營銷、金融、投資理財、電子商務、應用英語、產品設計等10多個專業一、二年級學生中開設,5年來已開設百余個班級,學生數近五千人。就學評教的結果來看,基本上排名在前三分之一,而且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這門課從一開始純粹的傳統課堂教學到實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受學生歡迎的程度明顯提高,有時甚至很熱烈;從學生的心得來看,體會明顯加深;學生能舉一反三,用以分析體會自己家鄉的經濟文化和共同的價值取向,說明這樣的教學改革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下面列舉幾位學生的參觀心得。
“包玉剛,邵逸夫……那一個個偉大的寧波名人,用他們堅韌不撥、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創造了很多的奇跡,并對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對中國教育事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可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的前進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而這些寧波名人也確確實實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同時也把自身價值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大學生的我,通過這次活動,更是受益匪淺,對于未來大學三年有了更準確的規劃以及更明確的目標,說白了,人就這短短幾十年,我們應該實現自身的價值,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在這次博物館的參觀中,我學到了許多,堅持、努力是他們的精神;公平競爭是他們從商的原則;永不放棄是他們固有的態度;而扶貧救濟,更是他們內心的最真摯的表達。我們學習、生活,都應該不放棄,自信的面對一切。”
“通過這次寧波幫博物館的參觀,我認識到了從商的積極一面。我以前并不理解從商的真正含義。自從聽了商幫文化研討會后,我知道了,從商,就是把商人集結起來,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回饋社會,回饋消費者,努力把社會建設得更加美好。以前上商幫課的時候,一直都感覺到寧波商業歷史的魅力,在參觀完博物館后,我更加感到寧波商業實力的雄厚,我要努力學習商業知識,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采取積極扶持政策,激發企業“創新力”
玉環縣自從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后,有針對性地對科技政策環境進行優化。2001年和2004年,玉環縣分別以縣委1號文件的形式發出《關于依靠科技進步建設科技之城的意見(試行)》和《關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先進特色制造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另外,又出臺了《關于引導和鼓勵投資的若干意見》等20多個科技政策,構建和完善了縣域科技創新體系,激發了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
近年來,玉環縣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地方財政投入的科技三項經費年均增幅達到30.9%,僅去年就達1300萬元,并爭取到上級科研經費700多萬元,創下了歷史最好水平。這些資金主要用來對獲得國家級新產品和省級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發明專利產品實施獎勵,并采取補助的形式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或技術中心。這些由縣財政支出的科技經費,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應,在玉環企業界激起了一股創新的熱潮。在這股熱潮的推動下,一個個發明專利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專利申請數和授權量逐年上升。較為典型的是該縣省級專利示范企業——臺州方科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一開始就從專利起家,目前已擁有專利35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形成了方向盤系列和汽車內飾系列的專利保護群,產值從1992年的幾十萬元上升到1億多元,產品進入了國際配套市場。
與此同時,高新技術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玉環已有國家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3家,擁有省級高新技術產品51個。僅去年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的就有4項,新增國家級重點新產品4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1個,高新技術產業年產值超過40億元,年增長率達37%。
二、大力建設研發機構,打造產業“創新鏈”
企業的研發中心就像“孵化器”,讓一項項發明“呱呱落地”。玉環縣首家上市的民營企業——中捷公司通過建立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先后投入1億多元的研發經費,開發了無油機、電子套結機、電子鎖眼機、電子曲折縫等12大系列120多個品種的工業縫紉機,其中擁有自主產權的新產品2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30多項。短短10年時間,就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工業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龍頭骨干生產企業。浙江雙環集團依靠自身建立的省級研發中心,每年投入不低于2000萬元,使企業產值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遞增。目前,玉環縣擁有省、市、縣級企業研發中心28家,幾乎覆蓋了全縣所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其中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總數達到11家,有兩家研發中心還被評為省級重點高新技術研發中心。
企業研發中心的建設,不僅打造了一條產業“創新鏈”,而且聚集了一支專業科技隊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大量經費的投入,又使企業科研裝備“鳥槍換炮”,提升了技術創新能力。從玉環縣科技部門的統計資料反映,近四年來,玉環縣各企業研發中心承擔各級科技計劃項目50多項,僅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就有4項;開發新產品1000多項,申請專利200多項。其中11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開發了9個國家級新產品,4個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7項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2項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3項省重點科研項目,31個省級新產品,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
三、扎實推進“三大集聚”,完善企業創新平臺
翻開玉環的科技發展史,能夠成功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離不開產業集聚、資源集聚和人才集聚。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0月9日
一、研究背景
教育資源是社會資源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國民精神文化生活能否豐富多彩。其中,中小學教育資源又是教育資源的基礎。如何進一步促進各地中小學教育設施資源均衡配置,將是今后乃至相當長時間內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及各級地方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的形勢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校建設標準不高、功能不全、設施陳舊等問題尤為突出,滿足不了教育教學的正常需要,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發展水平的提升,導致了九年義務教育設施資源配置的不公平。本文主要通過對國外及港臺地區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情況進行研究,并從中得到啟發,繼而有助于促進我國中小學校的建設能更加適應教育教學的發展。
二、國外及港臺地區中小學校標準
(一)美國。美國是最早實行義務教育的國家,其就學政策是根據學生的居住地就近入學,即按學區入學。美國并未對中小學校建設進行統一化,它的教學關注點主要落在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美國實行小班化教學,私立學校平均約15人為一個班,公立學校平均約25人左右為一個班,極大地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由于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基礎教育是地方政府的保留權利,中小學教育行政權屬于各州而不是聯邦,州一級政府承擔了較多的義務和責任。因此,美國大部分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均以各州或縣、市為主體,只規范轄區內的中小學。
美國建筑布局靈活多樣,以適應不同教育目標下、不同地域環境及不同學校管理模式的需求。美國中小學很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建筑形態與校園文化密切相關,教學空間豐富多樣,如游戲空間、運動空間等。校園環境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美國中小學校建筑通常將學校內的大型公共設施集中設置在學校的重要位置,成為學校的“公共核心空間”。
在未來發展中,美國中小學校建筑會更重視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與同社區之間的聯系,提倡學校公共設施向社區開放,實現和社區資源共享。校園建筑設計更加彈性,以適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學校將往“信息化校園”方向發展。
(二)日本。日本采用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學生采取就近入學原則。日本的中小學教育偏向素質教育、創造力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校和班級規模嚴格按照標準設置:小學每個學校12~18班,每班人數控制在35人以內,中學每個學校24~36班,每班人數控制在40人以內。新建學校一律不許超過學生總規模限制和班額限制。在這個問題上,日本嚴格實行必須“一刀切”。在日本,義務教育階段私立學校所占比例很小,小學沒有,初中只占10%的比例,高中占30%的比例。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日本的中小學校建筑不斷發生變化,重點由量變轉向質變。學校建設不再是簡單的重復性解決某種用房數量的不足,而是強調中小學建筑功能要具有滿足中小學生進行多種多樣教學、活動的環境空間。日本中小學的每所學校建設功能都很齊全。除了國家必配的基本設施外,各地方可在最低標準上,根據自己的財力增設其他設施。日本學校建設標準很高,學校一直被作為防災抗災的重要場所。日本在中小學校基準面積標準中,除具體規定普通教室的面積和每班固定使用外,特別教室的數量和面積、體育館的面積是按學校規模定量的;管理用房和各種輔助用房在標準中均未列出名稱和面積,其指導性和靈活性較強。
均衡發展是日本教育發展的重要特點。日本對困難地區給予更大的支持。日本偏僻地區的校舍通常與大都市并無二致,甚至好于經濟發達地區。為了統一配置有限的教育資源,日本以一系列政策法規規定了基礎教育統一辦學標準。這一制度有效地縮小了地區差異。
(三)韓國。韓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6年,初中3年,實行就近入學原則。2014年班級平均學生數,小學平均23人,初中平均30人。農村學校班額要少一些,在一些偏僻的農村地區,班額少的在10~15人左右。2014年平均每個學生享有校舍建筑面積和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分別是:小學平均為16.5平方米和16.3平方米,初中平均為14.2平方米和13.4平方米。在韓國,從小學到大學的各個教育階段都存在私立學校。韓國在教學設施、師資、財政投入等方面各個學校標準一樣。基本不存在由于學校辦學條件不同而帶來的擇校現象。
韓國教育部制定了義務教育學校最低辦學標準,制定了相關法律規定學校必備的建設用地以及必備校舍等其他設備。為了使中小學校舍更趨標準并提高學校建筑設備的質量和使用效率,韓國教育部在20世紀80年代先后制定了4種標準設計圖,供建設學校時使用。韓國的辦學設施追求簡單實用,他們認為,校園環境要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建設,多給學生提供與自然接觸的空間。
韓國的城鄉教育差別較大,但這種差別是體現在學校教育質量上的差別,而不是學校之間辦學設施上的差別。可見,韓國城鄉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差異很小。
韓國的學校布局科學合理,功能教室設置科學合理。韓國義務教育學校沒有規劃建設學生宿舍,小學一般服務半徑4公里,初中5公里,學生上學一般步行幾百米,最遠不超過2公里。同時,每一所學校建設的功能齊全,且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辦學設施追求實用夠用,行政辦公條件因陋就簡。教職工集中辦公,每人的使用面積不到3平方米。
(四)德國。由于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各個邦、州在教育上教育體制各不相同,但普遍實行12年義務教育,提供義務教育的學校包括:(1)小學階段:基礎教育,絕大多數學制為4年;(2)中學階段:主體學校,學制5年,前4年是基礎定向階段,畢業前一年學生可以選擇繼續為升學做準備,也可以為接受職業教育打基礎;完全中學,學制9年,培養學生畢業后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實科中學,學制6年,重點培養學生畢業后接受各種職業教育或直接就業;綜合中學,學制9年,作為一種新興的學校,綜合了上述三類學校特點。德國把特殊教育納入了義務教育的范疇。義務教育完全免費提供,且落到實處。
德國很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個性培養,故對中小學實行小班制教學,每班人數在25~30人不等,課堂形式豐富多樣,課桌一般呈U字型,方便師生交流。
德國中小學建設沒有統一的標準。德國大部分中小學校一般不設置食堂和宿舍,由學生自己解決。學校特別注重學生的體質鍛煉,所以學校體育設施設置齊全,體育場和室內體育館共同具備。
(五)香港。香港早在1978年就已經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政策,并強制適齡兒童入學,不上學構成一種違法行為。香港的中小學教育包含6年小學教育,6年中學教育,其中中學不分設初中和高中,設置初一到初六6個年級。中小學校由投資主體的不同,將學校分為官立學校、津貼學校和私立學校,其中90%以上為津貼學校。香港對中小學校實行小班制教學,保證教師有精力關注到每位學生,極大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小學每班人數為25.5人,中學每班人數為40人。
香港特別重視中小學校的校園建設。學校占地面積雖然偏小,但校園條件優越,教學設施設備齊全,規范統一,發展均衡。香港教育部門規定,小學生生均教室面積在0.9m2以上,中學生生均教室面積在1.1m2以上。學校通過各種巧妙設置,充分利用空間,盡量滿足學生學校和生活的建設需求。《香港標準與準則》對中小學校建設用地作出相關規定:小學生生均用地面積在8m2左右,中學生生均用地面積在6m2左右。
(六)臺灣。臺灣中小學全部實行小班制教學,規定學校班額為36人左右。臺灣除規定班額外,對學校辦學規模也有限制。根據臺灣《國民中小學校設備基準》條款,中小學的班級數量不宜超過48班,超過宜設分校,重劃學區。臺灣中小學堅持“一生一特長、一校一理念”,注重學生的素質和興趣培養以及學校的辦學特色。除了重視素質教育外,臺灣更對創造性教育推崇備至,秉承“每個人都具有創造力、創造力可以傳授”的理念。為促進學校創造力教育的實行,臺灣通過立法與官方計劃的形式,為創造力教育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
臺灣學校校舍用地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校舍建筑用地,運動空間用地,綠地、庭園、步道用地,分別占用的面積為30%、30%、40%。校舍建筑教學區域除普通教室外,還包含專科教室、多目的學習空間、特殊教育教室、圖書館(室)、信息教室等。其中,規定普通教室生均面積不少于2m2,專科教室的面積按普通教室的1.5~3.0倍設置。臺灣中小學校的用地面積相對寬松,分為都市計劃區內、外的學校。對于國小,都市計劃區內人均為12m2,都市計劃區外人均為25m2;對于國中,都市計劃區內人均為14.3m2,都市計劃區外人均為25m2。臺灣中小學對體育特別重視,小學生生均所占運動場面積保證在6m2以上,中學生生均所占運動場面積在8m2以上。
臺灣在中小學的建設上很民主化。從規范條款而言,采用目標與準則相結合的方式,而不是給出具體的標準,利用各種不同的功能分區,規劃設計可以增加多樣的變化,而在用房功能上則重視空間的多種用途。校園的建筑重視文化的傳承,體現地方性特色。臺灣重視中小學校校園設計,處處體現著以生為本、處處教育的理念。臺灣重視學校綠化,特別規定校園內校舍建筑物及操場以外的空地面積50%以上要進行綠化。臺灣提倡學校資源社會化,對社會大眾開放學校的運動場、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提升學校設施設備的利用率。
各國及港臺地區中小學校建設情況總結見表1。(表1)
三、啟示
通過對國外及港臺地區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比較來看,我國中小學校建設可獲得如下啟示:
(一)推崇小班化教學。從各國的中小學教育情況來看,小班化教學是主流的教學組織形式。從表1中可看到,美國、韓國、德國中小學班額較小,小班化程度較高。日本和臺灣地區班額和我國內地相差不大。香港地區和內地相比,小學班額較小,中學相差不大。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中小學班額在50名學生左右,有些中學達到60人,教師精力有限,無法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教學達到的效果不佳,教育質量不高。推行小班化教學可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到發展,有利于我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行。
(二)統一辦學標準,縮小地區差異。我國《普通中小學建設標準》中,生均建筑面積為8~9m2/生。雖然,我國大部分城市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均高于全國標準,但大部分貧困地區建設標準與國家標準持平,甚至達不到國家標準。可見,我國城鄉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差異較大,教育設施、資源分配嚴重不均,不利于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均衡發展。針對該問題,我國可借鑒日本、韓國兩國的解決辦法:加大對貧困地區中小學的教育投資,教育優惠政策往貧困地區傾斜;制定統一的辦學標準,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全國各地區維持一定的教育財政水平,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使全國中小學基本上都具備最低限度的辦學標準,縮小地區差異。
(三)嚴格控制辦學規模。目前,我國許多城市中小學建設標準都不低,但是由于大量招生,辦學規模嚴重擴大,導致校園過度擁擠、資源缺乏等問題,大大降低了學校建設標準。而國外對辦學規模都有嚴格的控制,超出規模應建立分校。因此,為了保證我國中小學校建設水平,應對辦學規模進行嚴格控制,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四)學校教學用房功能多樣化。學校建筑應往功能多樣化方向發展,提倡一室多用,該做法在我國具有現實意義。從簡單地增加用房數量向教學空間豐富多樣方向轉變,以適應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充分利用資源,在滿足教學需求的同時,又可節約投資。日本盡管是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但仍很重視校舍的綜合利用和多功能空間的開發。
(五)重視體育設施建設。我們可以看出,各國和港臺地區均很重視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為了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體育館生均建筑面積標準均較高。為了適應并滿足中小學生不斷增強的體育鍛煉需求,我國中小學校的體育設施配備也應得到加強。
主要參考文獻:
[1]吳巍,方章東.促進城鄉中小學教育資源均等化探析――以淮南市為例[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4.
[2]楊秉翰,劉暢.日本中小學建設標準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3]胡慶芳.學校應成為社區服務的中心――美國中小學發展的趨勢[J].北京教育,1998.4.
[4]陳向陽.日本、韓國教育現代化考察報告[J].江蘇教育研究,2014.6.
[5]田祖蔭,楊宇,胡成玉等.韓國、日本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15.10.
[6]于月萍.日本、韓國基礎教育考察報告[J].遼寧教育研究,2007.9.
[7]牟子元,張必信.面向21世紀的日本中小學校建筑[J].建筑學報,1996.8.
[8]張坤.德國義務教育發展特色及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8.6.
[9]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R].2014.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12-352-02
目前,高職院校面對正在實施的內涵式發展的教育體制改革,使得高職院校圖書館正在面臨著整個管理體系和服務模式深層次多方位的機制變化。為了滿足不同專業用戶能夠享受到對口信息專業化的服務,建設專業化服務體系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刻不容緩的工作主題。無論信息環境和教育環境怎樣變化,高職院校發展依托的始終是專業建設和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圍繞專業開展創新服務,有利于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信息支持職能,促進學校教學及科研活動的蓬勃發展。
1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的前提
用戶需求是構建和發展專業化服務體系的必要前提。傳統高職院校圖書館是基于館藏資源進行服務,在新的信息環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應打破原有的以業務流程為中心服務體系,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工作方式轉變,而用戶的需求是專業化服務體系的起點和核心。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應當滿足用戶的需要,這也是圖書館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的目的。因此圖書館只有以用戶為中心來構建服務體系,服務內容以用戶的需求為指導,為用戶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務,才能使這一新型服務體系具有可行性。
2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的理論模型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的理想模型是構建專業化的圖書館機構、專業化館員隊伍和專業化的知識庫。
2.1 機構設置是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基礎
合理的機構布局對于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和學生信息素質修養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從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機構設置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是金字塔層級組織結構和線型組織機構。金字塔層級組織結構特點是根據職能組織劃分部門,按照文獻的加工管理流程設置機構,一般設置采訪、編目、流通、閱覽、咨詢、技術維護等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直接對上級領導負責,并在其業務范圍內對下級有指揮、協調和控制的能力。這種職能式的組織模式分工過于精細,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經常的交流與溝通。線型組織機構設置往往只注重圖書館圖書借閱、圖書館編目和圖書加工等簡單的圖書館工作流程,對圖書館工作一員的專業素質和學術水平沒有過高的要求,其工作過程延續中等職業學校圖書館的傳統模式。
隨著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態勢的逐步升級,高職院校圖書館以往的結構已經不能滿足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專業化圖書館機構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創新的有效選擇。專業化圖書館機構模式是按照圖書館所在高職院校的系部專業,把圖書館服務機構劃分成不同的專業服務機構。高職院校圖書館按照專業化設置機構,有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滿足用戶專業信息的特殊需求,會在資源選擇、信息反饋等方面發揮很大作用。圖書館專業化機構的建立還可以提高專業資源利用率,是實現信息資源整合的有效手段。
建立圖書館專業化機構有利于促進圖書館與所服務專業用戶的聯系,使用戶更加關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以緩解圖書館資源長期被束之高閣的現象。
2.2 建立專業化館員對口服務的新機制
將既懂得專業知識又熟悉本館各種信息資源的圖書館館員組織起來,分別為專業用戶提供深層次信息服務。結合館員的知識積累情況,重組專業化館員團隊,由該團隊對相關專業提供從采、典、基礎服務、知識服務、情報服務等成系列的全方位服務,其核心是按照專業來設計資源建設和服務流程。
建立專業化館員模式包含以下內容:
(1)確立專業化館員的服務內容。這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深入各系部,根據教學科研對專業文獻信息的需求,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技能,建立專業分類,開展專業網絡服務,有針對性地組織、加工專業的文獻信息,形成長期保存的數據庫。
(2)對一些仍不太習慣利用電子文獻的中老年科學研究者,專業化館員可以通過上門服務、進行資源檢索技能的單獨培訓、電子資源紙質化等個性化信息服務方式,滿足其教學科研的需求,充分體現圖書館工作的人文關懷,這正是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理念的另一種精神再現,是圖書館定位于專業用戶服務機構的體現。
(3)對教學科研深層的服務:傳統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的角色只是聯絡、培訓等,屬于聯絡員的性質,仍停留在淺層次上的服務。而經過重組后的專業化館員隊伍必須融入科研教學過程,成為科研教學不可缺少的伙伴。專業化館員也要逐步向嵌入式信息專員(embedded informationist)邁進,不要固守在圖書館的辦公室,要將教學一線作為服務的陣地,與科研人員結成研究團隊,將服務融入教育、嵌入科研。
各個專業服務團隊有機的整合傳統業務與專業服務,重組后的館員隊伍具有較強的文獻信息檢索、組織能力,又熟悉各專業教學科研情況。
2.3 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專業知識庫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知識庫是由學校圖書館和相關科研機構建立起來的,用于收集、保存學校內部所產生的各種數字資源,供學校內外用戶共享和交流的平臺。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知識庫即要突出重點專業的特色,也要注重內容的廣泛。在構建高職院校專業知識庫的內容結構時,要設計好各層專業知識庫的邏輯圖。構建專業知識庫不僅僅是由專業化館員隊伍整合出來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各專業知識和信息的數據庫,也包含制訂出專業化館員和用戶傳遞和獲取專業知識的方便快捷的界面和導航,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知識共享和信息交流。
除此之外,還要針對高職院校圖書館發展的實際需要建立相應專業服務平臺。專業服務平臺是開展專業服務的有效支持工具,是支持專業館員的網絡服務平臺。平臺內容按院系專業劃分,可涵蓋專業網絡資源導航、專業資源和館藏資源指引、專業參考咨詢等。高職院校可結合自身特色開發專業服務平臺系統。
高職院校圖書館知識庫可以通過互聯網向外展示本學院的教學、科研成果和智力資源,將本學院的學術資源和學術成果達到知識共享,將會提升學院特色專業在本領域的影響力。同時,也可以擴大高校學術信息傳播范圍,提高高職院校整體的學術地位。
3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確保專業服務的有效開展與實施,必須在開展服務伊始明確制定服務的目標和方案,做到有章可循。專業服務體系實施方案應對專業服務的框架、服務模式、政策規范、人力資源、組織結構、管理方法等內容做出明確的設計和規定。
在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過程中:
(1)科學的統籌與規劃建設專業型館員隊伍是創建開展專業服務主體的關鍵。
(2)根據不同用戶的特性進行用戶需求分析,確定專業服務的切入點和重點。
(3)科學合理的運行環境和技術力量,在技術選擇、硬件基礎、成本核算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論證。
(4)收集整理現有專業信息資源,包括傳統的館藏紙本資源、館藏電子資源和網絡開發獲取資源,在規劃過程中應根據不同資源的特性開展不同形式的專業型服務模式。
專業型服務體系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是一項新的創新服務,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型服務體系將面臨著實際參考案例少、建設規模的不可確定性以及資金缺口等諸多問題,所以為確保構建專業型服務體系這一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改善和修正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將信息資源建設、專業館員隊伍建設,技術平臺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預期目標的實現。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吉林省高職院校信息素質教育優勢學科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CH13541。)
參考文獻:
[1] 譚明君.高校圖書館的組織重組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