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3 20:57: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歐姆定律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重點是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出歐姆定律,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歐姆定律中電流I、電壓U、電阻R的同一性是本節難點,在探究過程中通過適時引導、恰當點撥,利用實物電路使學生達到理解歐姆定律的目的。
三、學習者分析
學習了電路基礎知識,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數學生能正確連接電路元件,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對于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了解。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渴望自己動手進行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但對于U、I、R三者關系知之甚少,規律性知識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他們的思維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中讓學生自主設計研究問題的方案,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
四、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會用實驗的方法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
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學習研究物理問題常用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
重點: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
弄清變形公式的含義。
五、教法設計
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當好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探究式學習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在探究新問題時使知識活化、重組,形成知識結構并向能力轉化;讓學生體會科學發現的全過程,從中感悟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l)掌握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2)理解端壓跟外電路的電阻的關系,理解斷路和短路時的端壓和電流;
(3)理解端壓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2.能力和方法目標
(l)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研究,得出結論”的探究物理規律的科學思路和方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會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探討的啟發式教學。
【教學器材】
電壓表、電阻箱、電鍵、電池組、J1203型蓄電池、導線等各24組。新電池兩節,內阻較大的電池一組(電動勢為9V以上),燈泡若干,演示用電壓表,保險絲,導線若干,單刀雙擲開關,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師:如圖1電路,將電壓表接在電源兩端,從電壓表上讀出的是什么?
生:電源電動勢。
演示實驗:測電源電動勢并觀察燈泡亮度。
師:出示圖1裝置示教板,簡介實驗裝置,分別開關打向1和2,讓學生通過電壓表的實物投影讀電源和的電動勢。
生:,。
師:(將電壓表換接成小燈泡,開關接1時。小燈泡很亮,幾乎發白光)問:開關接2時,會發生什么情況?
生:(猜測):①燒毀,②更亮。
師:(開關接通2,小燈泡還不如接1時亮。)
生:(嘩然,形成強烈反差)
師:學習了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后,我們就能解釋這一實驗現象了。
2.新課教學
2.l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完成)
師:什么樣的電路叫閉合電路呢?
生:由電源和用電器組成的完整電路。
師:電源有哪些重要的參量?
生:電源電動勢和內阻。
師:(出示圖2的動畫電路)閉合電路中,流過內電路和外電路的電流有什么關系?
生:相等。
師:電源的電動勢與端壓(外電壓)、內電壓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生:E=U=U′。
師:現設通過電路的電流強度為I,外電路的電阻為R電源電阻為r,根據歐姆定律,可以把上式進一步寫成怎樣的形式?
生:根據歐姆定律,外電壓U′=IR,內電壓U′=Ir,代入E=U+U′,可以得出:E=IR+Ir。。
師:如果我們要探討電路里的電流強度I跟哪些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還需要把公式改變成怎樣的形式?
生:可以改寫成:。
師:好,這就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它表示:閉合電路中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整個電路的電阻成反比。在公式中,R的含義是什么?
生:外電路的總電阻。
師:對給定的電源,E、r均為定值,外電阻變化時,會引起電路電流的變化,I隨R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生:由公式知,R變大則I減少,R變小則I增大。
師:根據U=IR,R變大時端壓(外電壓)會隨之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生:(猜測。有人說變大,有人說變小)
師:請兩個學生介紹判斷的過程和依據。(暫時不做評價,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過渡到學生實驗上來。)
2.2探討U隨R變化的規律
學生實驗:探討U隨R變化的規律
師:如果給你一個電源,一個電鍵,一個電壓表,一個電阻箱,讓你來探討外電壓U隨外電阻R變化的規律,你該怎樣設計電路?請畫出電路圖。
生:(畫電路圖)
師:(講評學生所畫電路,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生:(出示實驗數據記錄,得出結論)端壓隨外電阻的增大而增大,隨外電阻的減少而減少。二者變化的趨勢相同。
師:能否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從理論上分析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生:(討論,在教師誘導下得出)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理論探討了端壓隨外電阻變化的規律,得出了上述結論。請大家再思考,當外電阻很小時,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生:外電阻減少到零時,會發生短路現象。
師:短路時的電流有多大呢?
生:(可能會說無窮大教師從電路電阻出發引導,使學生得出)短路時:R=0,I=E/r,U′=E,U=0。
師:短路時的電流取決于E,r。一般情況下,電源內阻很小,像蓄電池的內阻只有0.005Ω-0.1Ω,所以短路時電流會很大,很大的電流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演示實驗:保險絲熔斷現象。
師:(出示示教板,簡單向學生介紹電路的元件,先讓電燈開始正常工作)大家說說,怎樣的外電路才算短路呢?
生:將電鍵合上,使外電路的電阻R=0。
師:(演示:合上電鍵,保險絲燒斷起煙,小燈泡熄滅)保險絲燒斷,說明短路時的電流的確很大。如果沒有保險絲,短路時很大的電流長時間通過電路,就可能損壞電源,甚至釀成火災。所以在實驗操作中和日常生活、生產中要注意避免短路,也不能圖方便用銅絲替代保險絲。那么,怎樣使電路恢復正常呢?
生:(教師引導)先排除故障,再換保險絲。
師:當外電阻很大時,又會發生什么現象呢?
生:(引導學生類比得出)斷路。
斷路時:R∞,I=0,U′=0,U=E。
師:電壓表測電動勢就是利用了這一道理.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對U隨R變化的規律有了了解,但在討論中都是以電源的E、r不變作為前提的。如果有兩個電源,它們的內阻不同,端電壓隨外電阻的變化有什么區別呢?
2.3U隨R變化的根本原因
學生實驗:探究內阻不同時U隨R變化的特點(電路如圖3)。
師:現有四節干電池組,電動勢約6V,內阻阻值大約在0.5Ω-2Ω之間;有一個蓄電池組,電動勢約6V,內阻大約在0.005Ω-0.1Ω之間。請大家再做實驗,比較這兩個電源U隨R變化的特點。
生:(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實驗結論:內電阻很小的電源,端電壓隨外電阻的變化不明顯。
師:大家推測一下,當電源內電阻為零時,外電壓還隨外電阻的變化而變化嗎?
生:不隨。
師:能否理論推導一下?
生:r=0,無論I如何變化,U′=Ir=0,故U=E-U′=E不變。
師:內電阻等于零的電源叫理想電源,它的端壓是不定值,不隨外電阻的變化而變化,初中討論的都是這樣的電源。可是,實際的電源都有內阻。正是由于r≠0,才導致U隨R的變化。可見,U隨R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生:r≠0。
3.規律應用演示實驗:(裝置見圖5)
師:(簡單介紹實驗裝置,電源為6V干電池組)逐個合上電鍵,燈泡的亮度會不會發生變化?
生:(討論,看法不一)
師:(實驗。結果發現接入電路中的小燈泡亮度逐漸變暗。)怎樣解釋看到的現象?
生:隨著燈泡逐漸接入,外電路的總電阻逐漸減小,外電路的端壓逐漸減小,由知,燈泡消耗的實際功率逐漸變小,燈泡亮度變暗。
師:(改用蓄電池作電源,再做上述實驗,結果發現燈泡亮度幾乎不變)
生:蓄電池內阻很小,外電路電阻變化時,端壓變化非常小,燈泡消耗的實際功率變化很小,因而亮度幾乎不變。
師:這一現象再次說明了……
生:內電阻不為零是端壓變化的根本原因。
師:請大家思考,開始上課時做的演示實驗為什么會出現那樣一個結果?
生:(討論后得出)電源的內阻很大,比燈泡的電阻還要大,因此內阻分壓也大,第二次加在燈泡兩端的外電壓沒有第一次的大。
師:你們的推理是否正確,實際測量一下就知道了。
演示實驗:
師:(測圖1燈泡兩端在電鍵按1和2兩種情況下的端壓。結果表明,第二次的端壓小于第一次)
生:(露出滿意的笑容)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解決了上一節課學習電動勢時產生的“端壓為什么會隨外電阻的變化而變”的疑問,得到了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搞清了端壓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有沒有新的問題?
生:實驗測量中發現,隨著外電阻的增大,端壓并不是一直增大的,這是為什么?
師:(表揚提問題的學生,引導大家討論,然后解釋)當外電阻大到一定程度時,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知,總電流極小,內電阻止的分壓趨近于零,端壓趨近于電源的電動勢,接近于發生了斷路現象。
生:老師,你是怎樣知道干電池和蓄電池的內阻的?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我們是在干電池組內阻大于蓄電池組內阻的前提下得出端壓變化的根本原因的,如果事實不是這樣,則結論也就不成立了,這個問題留做課后思考,下節課我們將通過實驗來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際上今天的課已經告訴了你一種測量方法了……大家還有問題嗎?
生:……
4.小結
4.l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高中電學中的重要規律之一,要掌握其內容并會運用它分析電流強度、端壓隨外電阻的變化規律。以及端壓跟電流強度的關系。根據I=E′(R+r)、U′=Ir、U=E-Ir可知:
RIU′U
R=0,I=E/r,U′=E,U=0(短路)
RIU′U
R∞,I=0,U′=0,U=E(斷路)
4.2在初中討論電路問題時,不考慮電源內阻。到了高中,有些問題常要考慮電源內阻。路端電壓隨外電阻變化而變化,其根本原因是因為電源有內阻。我們關心路端電壓的變化情況,是關系到用電器能否正常工作的問題,這在實際應用中有現實意義。
5.布置作業(略)。
【教學設計說明】
1.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在高中“恒定電流”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十分注意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中學生來說,創新精神主要體現在學生應具有創新的意識,其直接的表現就是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因此在課堂上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上。根據上一節課中學生對端壓會發生變化所產生的疑問,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旨在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得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形成習慣的最終目的。在這節課的最后,還留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來提問題,并討論、解答,這也是出于培養創新意識的需要。
《歐姆定律》這一節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理解電阻的概念,明確導體的電阻是由導體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理解歐姆定律,并能用來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等。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問題的設定都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確保學生在掌握基本物理知識的同時,物理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歐姆定律》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歐姆定理,并能靈活運用來解決相關的練習題。所以,這節課我選擇了實驗探究,以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出相應的貢獻。
【學情分析】
對于《歐姆定律》這節課的相關內容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有初步了解,對歐姆定律的概念以及相關應用都有初步認識和理解。而高中階段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實驗演示來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使學生在實驗現象的觀察中強化理解,提高應用能力。同時還要鍛煉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操作能力,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獲得良好發展。
【案例描述】
在上課時,為了讓學生快速了解本節內容,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為了降低課堂的枯燥感,在導入環節,我選擇的是“以舊代新”方式,首先引導學生利用初中物理中的相關知識對下面一道練習題進行思考:
在一只燈泡上標有“2.4V,0.3A”的字樣,它表示燈泡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是______,通過燈絲的電流強度是_____,如果用電壓是3伏的電池組供電,為使燈泡正常工作應給燈泡___聯一個阻值是______歐姆的電阻。之后,以一句“我們今天再來研究一下歐姆定律的相關知識”來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接著,我開始引導學生對“測量導體電流和電壓”的實驗進行自主實驗,并通過電壓表和電流表中的數據來試著繪制U―I圖象,之后,再將教材中給出的電阻、歐姆定律以及基本物理概念進行簡單學習。接著,將重點放在“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以及“測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內容,自主選擇實驗材料。之后,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對這一實驗進行操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最后,我再對本節課相關內容進行有針對地講解,比如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上的滑片位置隨意;數據分析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講解。
最后,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當堂練,對教材后面的幾道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有三個電阻:RA=5Ω,RB=10Ω,RC=2.5Ω,他們的伏安特性曲線都是過原點的直線,請在同一坐標系中作出他們的伏安特性曲線,并標明A、B、C。這是一道基礎性試題,是對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應用。最后,通過對這些練習題的講解這節課也就結束了。
【案例反思】
結束了這一節課的教學后,我開始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得失,現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總結和分析:
一、教育背景與設計理念
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經修訂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這是我國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標志,更是廣大新課程實踐者10年經驗的總結,定稿后的新課標必將作為指導性文件引領新課改持久深入健康地發展。
為實踐新課標所倡導的“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的嶄新教學理念,我們在總結反思“自主·探究·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更加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以新編蘇科版物理教科書為載體,進一步改進《歐姆定律》一節的探究案例設計。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力圖體現以下理念:一是學生發展為本;二是比結論更重要的是過程;三是把思考還給學生。
二、內容分析與學情簡析
《歐姆定律》一節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后,這既符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三者間的相互關系,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歐姆定律是電學的教學重點,也是新課標規定的重點內容之一。
學生通過電阻和串、并聯電路的學習已初步掌握了實驗探究的基本程序: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猜想假設—方案設計—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解釋現象,初步具備了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與質疑、交流與討論的學習習慣,對“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已初步適應并產生了興趣。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發展潛能,便于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合適的教學起點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三、探究案例與設計解讀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掌握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②學習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培養知識遷移的能力;③進一步學會使用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
2.過程與方法。①進一步實踐實驗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②注重實驗探究方案設計的思考與改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②聯系歐姆定律的發現史,滲透鍥而不舍科學精神的教育;③體驗分工合作、團結互助精神。
解讀:依據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設計學習目標,把傳統的“教學目標”改為“學習目標”更能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里的學習目標是指:“學生從學習的起點出發,在教師的引導、支持和促進下,通過自己積極、主動和創造性的學習能夠達成和檢測的目標。”學習目標的編寫和描述要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探究實驗的操作,用數學方法正確得出實驗結論;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變換式的意義。
2.學習難點。運用數學方法處理實驗數據,建立和理解歐姆定律;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解讀:以知識為本的傳統教學觀注重教師教的重點與難點,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標教學觀,則注重學生學的重點和難點,注重探究電流和電壓、電阻關系的過程和方法,體現了“比結論更重要的是過程”這一新課標理念。
(三)教學媒體
1.教師用具。投影設備、多媒體課件等。
2.學生用具。多媒體教學軟件,干電池4節、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個,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3只、導線若干。
解讀:投影設備主要用于展示各組設計的探究性實驗方案和實驗數據的處理,以利于小組間交流、溝通與提升。多媒體課件包括:演示實驗電路圖的動畫幻燈片;數據處理的表格和圖像;調光電燈工作原理。
(四)教學過程
1.復習設疑,激發探究欲望。(1)提出問題:①既然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那么導線中的電流與兩端的電壓有何關系呢?②既然電阻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那么導體中的電流與它本身的電阻有何關系呢?(學生舉手或隨機點名回答。)(2)猜想設疑:同學們對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作了各種猜想,那么這三者究竟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呢?點出本課主題“歐姆定律”。
解讀:①在學生猜想的過程中,教師耐心傾聽而不要急著下結論,可讓學生互評,以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多元評價,發揮評價的發展。②復習舊知是為了導入新知,引起認知沖突,激發探究欲望,為后續的科學探究活動提供“腳手架”,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2.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1)知識準備:教師向學生介紹“控制變量法”,說明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關系時,必須保持其中一個變量(例如電阻)不變,再通過改變電壓,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設問:在研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必須保持 不變,通過改變 ,來觀察 的變化。(2)方案設計和交流:在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設計過程(明確研究目的,確定研究方法,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后,通過同桌討論,利用提供的儀器,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選派幾組學生上臺交流設計的實驗方案,教師簡單評析后,投影實驗電路圖,介紹有關儀器,特別強調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3)實驗探究:學生分組實驗,實踐和體驗“控制變量法”,加深對歐姆定律的感性認識。(4)各組處理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初步結論。新教材增加了利用實驗數據描繪函數圖像的方法,理解成正比、成反比的意思,體會構建數學模型在物理研究中的運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解讀:①把教材中的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一是因為學生已初步具備做此實驗的基本技能,二是使全體學生都能動手操作,參與體驗“控制變量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②本節探究課把重點放在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與完善實驗方案上,以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③選派小組上臺交流實驗設計方案,旨在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相互取長補短,促進創新思維。④教師在這階段應不斷巡視、引導,傾聽學生討論,及時給予評價和指導,以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3.總結交流,合作共享。(1)各組匯報實驗結果,歸納得到兩個結論: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2)引導得到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3)強調:歐姆定律中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是強調同一導體,即電流、電壓、電阻對應同一導體,而且具有同時性。
解讀:這一環節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通過總結交流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學生的情感在全班共享中得到升華。同時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評價反饋。這一階段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以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4.鞏固反饋,知識遷移。“模擬調光臺燈”的工作原理,作為實驗探究的有效補充。學生通過模擬實驗,學會選擇儀器、設計簡單電路、掌握工作原理,加深對常用儀器的認識。
解讀:調光臺燈的模擬實驗,讓學生明白物理知識就在身邊,物理和生產生活有密切的聯系。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
四、感悟與反思
(一)課堂教學設計應是一個動態生成方案
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是以教師的教和書本知識為本位,從教師的主觀判斷或經驗出發,側重于教學過程的程式化、細節化的準備,這種“靜態教案”不能適應動態生成的實際教學過程,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的“現有發展區”出發,通過對教材內容的“二次開發”,精心設計動態生成方案,促進學生過渡到“最近發展區”。
(二)探究性學習的真諦是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雖然全班分成很多小組分散進行探究實驗,但各組都圍繞“探究電流和電壓、電阻的關系”有條不紊地進行,看似無序實是有序。在這中間,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參與十分關鍵。教師一定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并對組內成員的分工提出責任分工。教師一定要給小組內每位學生分配一個角色,諸如主持人、操作者、記錄員、噪音控制者、匯報人等,使每個小組成員在各司其職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
一、物理教學策略設計案例
我們來分析針對《歐姆定律》一節課分別用歸納教學策略和探究教學策略設計的兩則案例:
【案例1】 運用歸納教學策略設計的教案
1.導入:講述歐姆為探索真理,十年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地研究,最終得出歐姆定律的感人經歷,激勵學生的學習欲望。
2.演示實驗
步驟1: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記錄有關數據。
步聚2: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電阻的關系,記錄有關數據。
以上步驟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完成。
3.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推理:當導體的電阻不變時,增大導體兩端的電壓,電壓越高,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電壓增大幾倍,電流強度就隨之增大幾倍;當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時,隨著電阻的增大,流過電阻的電流強度就減小,電阻增大到原來的幾倍,電流強度就減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通過以上推理得出: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例關系;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例關系。
4.驗證推理:設計兩組實驗數據表,每一組中留有適量的空白,請學生根據推理的結果在空白處填上適當的數據,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同學生一道驗證所得結論的正確性。
5.歸納得出結論: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做歐姆定律。
【案例2】 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教案
1.提出問題:教師指出,我們曾通過實驗發現,燈泡兩端的電壓越高,燈就越亮,流過燈的電流就越大。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呢?
2.形成假設:學生通過討論認為有可能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學生通過學過的有關電壓與電阻的知識能夠比較順利的提出假設)
3.制訂方案:固定電阻、改變電壓、研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換用不同的電阻,保持電壓不變,重復上述步驟,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共同研討,確定最佳方案。
4.實施方案: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5.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結果,驗證與假設是否相符,得出結論。
6.評價:檢驗實驗過程的操作是否規范,實驗結果是否可靠。
7.交流:各小組形成實驗報告,交流實驗結果,形成最終結論(有關作業與反饋,保持與遷移等環節在兩案例中略)。
二、物理教學策略設計案例分析
一、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新型設計分析
(一)設計物理教學方法的思路
1.結合哲學方法
結合哲學方法分為:質變和量變法、否定和肯定法、內容和形式法、本質和現象法、相對和絕對法、原因和結果法、空間和時間法、統一和對立等法.
2.結合數學方法
結合數學方法:圖像法、函數法、幾何法、極限法等.
3.突出物理方法
物理有自身獨特的學習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守恒定律法、對稱法、化方法等.
4.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判斷和推理法、綜合和分析法、分類和比較法、概括法、演繹和歸納法、具體和抽象法、類比法等.
(二)設計在物理課堂教學的作用
1.是科學教授物理的需要
通過物理科學的方法,讓學生更好理解物理知識.例如:某教師在講解電容和電場強度設計教案時,應考慮電容和電場強度的定義,而它們是根據比值進行定義的,通過比值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數字化,再聯合實驗,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
2.促進中學生建立科學觀念
物理是科學學科,包含大量的科學觀念和概念,促進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觀念,懂得從現象到本質、從偶然到必然、從未知到已知.
例如:某物理老師講解《慣性定律》設計問題“靜止的小車啟動時,為什么小車上的木板向后倒?”“小車停止運動時,為什么小車上的木板會向前倒?”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全面思考,科學利用定律解決物理問題,促進學生建立科學觀念.
二、學生的個體差異
為了了解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情況,筆者對某所學校學生的力學和電學進行了調查.發放調查問卷143張,共收回137張,回收率是95.80%.數據顯示,力學中關于自行車下坡行駛時不可以用前閘剎車,77.20%的學生很清楚;15.20%的學生知道一些;6.70%的學生不太清楚;2.20%的學生完全沒聽過.電學中關于燈泡燈絲在開燈瞬間最容易被燒斷,66.30%的學生很清楚;22.80%的學生知道一些;9.80%的學生不太清楚;1.10%的學生完全沒聽過.
生活中物理學處處可見,但是調查顯示有些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缺乏了解,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因此教師應將生活實際、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因素和物理教學聯合起來,提高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三、新的教學方法
(一)注重物理生活化
結合生活實際教學,以此吸引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是兼備實用性、趣味性的科學學科.
例如:某教師講解《重力勢能》這節課結合生活實際提出“質量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下落,可以觀察到什么現象?”“質量相同的物體從不同高度下落,又可以觀察到什么現象?”讓學生清楚觀察到質量、高度與重力勢能之間的關系.
(二)物理教學方式要靈活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教學.例如:某教師講解《歐姆定律》,首先分析歐姆定律的概念和應用條件,如果學生接受情況較好,那么教師可以繼續根據歐姆定律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學生接受情況不好,教師可以做些實驗便于學生理解,還可以繪制伏安特性曲線.靈活教學,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理定義.
(三)既要針對學生者整體又要尊重個體差異教學
物理課堂是輔助學生學習的教育手段,教師要根據學生整體學習情況進行教學,綜合考慮學生知識基礎、接受知識能力、學習能力;也要尊重個體差異,降低一些學習要求,爭取讓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
“創新是不斷進步的靈魂”。在新技術革命的嚴峻挑戰面前,教育要創新機制,教師要創新教學。而如何將創新精神貫徹落實到日常教學實踐中去,增強素質教育的可操作性,發揮課堂教學的資源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電工基礎》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從整體上全面把握教材,教會學生輕松學習
《電工基礎》是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許多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電工基礎》的主要內容是分析直流電路、磁與電磁、正弦交流電路、三相正弦交流電路、非正弦周期電路等。由于電路和現象種類繁多,結構各異,解題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師應該結合專業要求、企業需要和學生實際整合教學內容,教會學生輕松學習。我總結了四個方面的知識包。
1.1 掌握電路的兩個定律及三個元件的電壓電流關系。
電路的兩個定律是指歐姆定律和基爾霍夫定律,三個定律是指電阻元件、電容元件和電感元件。兩個定律和三個元件的電壓電流關系是分析計算各種電路的基本依據,所以要熟練掌握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以及電阻、電容、電感這三個元件的電壓電流定律。掌握歐姆定律,不僅要掌握部分電路的,還要掌握全電路的。掌握基爾霍夫定律,不僅要掌握電壓定律,還要掌握電流定律。在正弦交流電路中,要注意掌握電阻、電感、電容這三個元件的電壓電流相量之間、有效值之間、相位之間的關系。
1.2 掌握磁與電磁的兩手定則及三個定律。
磁與電磁的兩手定則,是指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三個定律是指磁路歐姆定律、楞次定律和電磁感應定律。兩手定則及三個定律是學習電磁學的基礎,也是學習交流電路的基本條件,所以必須掌握運用左手定則、右手定則、磁路的歐姆定律、楞次定律和電磁感應定律。明確左手定則是判斷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的依據,右手定則是判斷導體產生感應電流方向的依據,磁路歐姆定律是定性分析磁路的依據,楞次定律是判斷線圈產生感應電流方向的依據,電磁感應定律是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依據。
1.3 掌握分析線性電阻電路的三大類方法。
由線性電阻、獨立電源組成的電路叫線性電阻電路。分析線性電阻電路有三大類方法:等效變換法、網絡方程法、網絡定理法,這三大類方法同樣適用于正弦交流電路、三相正弦交流電路、非正弦周期電路。所以,掌握分析線性電阻電路的三大類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等效變換法就是利用等效網絡的互換,將電路簡化來分析計算。要重點掌握電流源和電壓源的定義、串聯和并聯的概念以及等效條件。在解題時要正確畫出等效電路圖,可先把電路中尚未進行等效變換的部分按照原樣畫出,再找出等效網絡所接的端紐,然后在端紐間換上等效網絡,進行分析計算。
網絡方程法就是選擇一些未知量為未知數,列出方程組進行求解,它包括節點法、網孔法和支路法。要重點掌握它們分別以什么為未知數,需要列幾個方程,怎樣列方程,列出的方程有何規律可循。
網絡定理法就是應用疊加定理和戴維寧定理來解題。用疊加定理分析線性電阻電路時,首先要畫出每一獨立電源單獨作用下的電路圖,然后求出每一獨立電源單獨作用下的結果,最后疊加。用戴維寧定理解題時,首先將電路分為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網絡兩部分,然后求出有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和等效電阻,畫出等效電路,最后根據等效電路求解。
1.4 掌握各種類型電路的定義,選用正確的解題方法。
《電工基礎》分析的電路有直流電路、正弦交流電路、三相正弦交流電路、非正弦周期電路。
直流電路是電流和電壓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隨時間變化的電路,它分為簡單直流電路和復雜直流電路兩種。簡單直流電路用歐姆定律和電阻串聯、并聯、混聯的知識來進行分析計算。復雜直流電路用基爾霍夫定律和等效變換法、網絡方程法和網絡定理法來計算。正弦交流電路是電流和電壓的大小和方向都隨時間接正弦規律變化的電路。分析和計算正弦交流電路,主要是確定電阻、電容、電感電路中電壓與電流之間的數值關系、相位關系及功率。三相正弦交流電路是由三相電源供電的正弦交流電路。要掌握線電壓和相電壓的關系,線電流和相電流的關系,特別是負載作星形聯結和三角形聯結時電壓和電流的關系。非正弦周期電路是電流和電壓的大小和方向隨時間不按正弦規律做周期性變化的電路。分析非正弦周期電路,要應用正弦交流電路的基本定律,把非正弦周期電路轉化為正弦交流電路和線性電阻電路來分析計算。
2.從層次上進行教學創新,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電工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它的目的和任務是使學生獲得電工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功技能,為學習后續課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如何使學生獲得這些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他的分析能力、運算能力和創新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層次進行教學創新。
2.1 進行教學方法創新,以思維訓練為主線,引導學生在主體活動中發展創新個性。
教師是創新教育的操作者,必須樹立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自主探索學習能力的教學觀念,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素質的持續協調全面發展。在《電工基礎》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師在作教學設計時,對教學內容安排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強化教學內容的可研究性,注重充實教學內容的信息量,增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豐富學生的直觀感受。要改變現有教材中對知識點的陳述性排列結構為小課題探索研究性矩陣結構,強化知識點的建立過程教學,將平鋪直敘、權威定論式描述方法改變為論證求解、層層剝筍、曲徑通幽、引人入勝的問題研討方法。把教學的著重點放在啟發、引導學生尋找發現問題并加以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上來,變學生被動接受教材權威論斷性知識點的繼承性學習為學生主動探索、發現現象、總結規律的開拓性學習。
如我在設計“電磁感應現象”定性研究磁場產生電流的教案時,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充分發揮空間想象力并通過猜想提出自己的觀點,創新設計導體運動、磁場不動的實驗和磁場運動、導體不動的實驗,獨自進行驗證并評價觀點。把操作研究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自主探索發現變化的磁場產生感應電流的規律,讓學生分享創新發現的成功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感應電流的方向”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沒有直接給學生介紹陳述性的知識答案,而是努力創設“望梅止渴”的情境教學,把“梅子”(知識點)打扮得引人注目一些,激發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吸引學生主動進入教學環境,啟發引導學生在列舉磁鐵插入線圈或拔出線圈時會遇到幾種情況,分析比較各種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的異同,從而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2.2 進行教學手段創新,將多媒體計算機引進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認識。
教學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原有的教學手段諸如掛圖、幻燈片、錄像帶等曾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現在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我把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更便于創設情景,促進學生的認識活動。由于它能夠實現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的結合,使原來抽象、乏味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起來,從而引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培養其創新認識,特別在認知微觀世界方面,它能發揮非常巨大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比如在“電動勢,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這一節教學中,電動勢的形成是學生最難接受的知識點。僅僅依靠教師的口頭敘述和傳統掛圖,學生普遍感到難以理解。非靜電力移動正電荷這一難點,通過一個程序控制正電荷在電源兩極間移動的速度和數目,運用電路動畫的手段,逼真地模仿出電源兩極建立電場的全過程。正電荷運動的立體動畫,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了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創新認識和真實理解。
通過多媒體教學,化解了教學難點。既節省了板書和畫圖時間,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微觀的物質宏觀化,靜態的效果動態化,平面的圖形立體化,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認識,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2.3 進行教學管理創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激活創新思維。
在《電工基礎》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不僅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企業對職專生的要求和當前就業形勢的分析,讓學生重分認識到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社會對職業的挑戰將更加復雜多變,職專生要有關注自身未來前途命運發展的危機感,從而增強進取意識和開拓精神;教育學生要胸懷愛國之志,增強勤奮學習,努力成才的緊迫感。并且列舉本校優秀畢業生的自主成才的具體事例,從而激勵學生增強創業成才的自信心。
我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 10分鐘左右的自主探索學習時間,做到啟發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相互學習,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建立直接的聯系,從思維辨別中感悟學習。以思維訓練為目的,采用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通過多種學習方式激活自己的創新思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及時對學生的創新觀點及合理想法進行評價。允許學生采取逆向學習法,從質疑中學習,從體驗中學習,從論辯中學習。
通過上述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平時言談上唯唯諾諾、精神上恍恍惚惚、思想上閉門造車的學生少了,教師與學生間的相互信任增加了,課堂氣氛活躍了,教學效率提高了。
2.4 進行教學評價創新,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非智力因素的評價,走出單一以分數評價的誤區,用發展的眼光多角度評價學生。
更新傳統的以掌握知識量的多少及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學生學習質量好差的絕對靜態評價標準,代之以學生的學習態度、進取精神、課堂協作、學習行為表現、自主探索能力、成績上升幅度等發展過程的多角度、多層次的相對動態評價標準。力求全面地、客觀地、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
我在《電工基礎》課教學中,以課堂教學在多大程度上給學生提供了個發展和思維能力發展為評估依據,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在做學科成績評價時,將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協作學習時的行為表現、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是否積極完成作業等作出定性評價,按照 20-30 %的比例納入考試總成績,作為平時學生學習行為表現成績分數,以解除一部分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心理上的后顧之憂,改變原來的“辛勤耕耘者未必有好收獲”為“辛勤耕耘者一定有好回報”。讓理論基礎較差、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獲得一定的發展潛力分或教師的心理期待發展分,從而保護一部分學生的學習上進心,通過優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時代呼喚創新人才,教育擔負著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任,在《電工基礎》課教學中我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活潑的學習氛圍,用自己的語言教會學生輕松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初中做過“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的實驗,給本節課提供了一定便利,但是現在學“伏安法測電阻”,不僅僅是操作的重復,更要考慮電表本身的電阻給測量結果帶來的誤差。歐姆表測電阻的阻值,課本上這節內容已刪去,但是實驗中仍然要用,學習中重在理解歐姆表原理以及如何使用。
不同人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不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也不同。在準備這堂課時我在想:怎樣來上才能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才能關注更多的學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認為最重要是增強學生對電路探究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接著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能夠為這節課取得好效果作鋪墊,甚至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基于這樣的想法,我決定采用我校新推出的“導學式教學”法。
二、情境描述
導學式教學需要教師提前編制導學方案,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出導學方案,把伏安法測電阻和歐姆表測電阻放在一起學習,是為了加強學生對這兩種方法的認識,明白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提前把導學方案和預習提問卡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預習,晚上小助教和課代表共同整理出提問卡中的問題告訴我。以便我可以有目的修改教案,真正做到備學生。由于采用導學式教學,課堂是開放的。所以學生提出的問題、設計的電路很多,比如:“用電流表和電壓表來測”,“只用電壓表”,“只用電流表和電阻箱” ,“也有的學生所畫的電路沒有電源”等,對學生設計的電路和課前提出的問題,我把它大致歸為三類:第一類是和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第二類是和本節課內容不相關的(可以一句話帶過,如果時間不允許的話就留到課后再討論、答復),第三類是和后面內容相關的(本節課不用解釋,留給學生思考,課后再解決)。本節課主要是來解決第一類問題,用電壓表和電流表來測,這時學生所設計的電路還分兩種。(如圖)
首先我肯定學生的這兩種電路的正確性,然后把問題從簡單到難一一解決,逐漸引導學生認識事實,比如先解決“兩種電路不同的本質原因是由于電表有內阻”,然后“分析這兩種電路的誤差”,以及“什么條件下選用的電路誤差最小”,答出“內大大、外小小”的結論。然后再解決“直接用歐姆表粗測電阻阻值”,為了形象說明這一點,可以拿個歐姆表做示范。解決問題采取的方式:先把問題擺出來讓學生討論、交流再回答(必要時我就引導他們,直到把問題解決為止)。
我再根據學生設計的電路,通過講解引導學生,了解電壓表也可以間接測出電路中的電流,電流表也可以間接測出電路中的電壓,最后留下問題課后思考。
三、分析與思考問題
我上這堂課,采用的是導學式教學,有一定的開放性,那就是要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我上的這堂課,它也與以往上課的方式、風格差別很大。以前上課我注重教師的教,自己的思路很條理,可是學生接受不是很好,有的東西講過很多遍,學生還是會出錯。幾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奇怪的現象,想知道問題出在那里?直到新一輪的課改提出把學生的“被動學”變成“主動學”,給了我啟發,在參加學校的導學式教學培訓后,我嘗試這運用新的教學方式,雖然上課過程中難度比較大,因為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非常復雜的,但它不僅考驗了我處理問題的能力,還考驗了我的反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多的是考驗了我的知識面是否廣博,是對我綜合素養的一次大考驗與挑戰。經過這樣一次下來,我受益匪淺,上課也取得較好的效果,學生反映也不錯。
四、詮釋與研究
采用導學式教學法上課時,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學校的實際情況、老師本身的情況來采取導學式教學,不是每堂課都要采用這種教法,但要做就要做好。
2、采用導學式教學上課時,要把握好一個度,要做到能放能收,更不能把問題作“花”作“難”。
3、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進行歸類解決,根據時間、學生的情況來選取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不要盲目的進行,而是要有的放矢。
課后我也有一種成功的感覺,覺得一切按照我設計的方案進行,而且看學生的表情好像也都很明白,學生掌握得應該萬無一失了。可是在講《練習冊》上的習題過程中,我吃驚地發現好多同學都沒有掌握好,錯題百出。尤其是一些中上游的同學,解題思路根本不明確,這對于我來說像澆了一盆冷水,晚上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我在反思:這節課的失敗之處。知識的傳授沒問題,各個知識點的歸納,解題思路的總結也很到位,問題在哪呢 ?“學生”我腦中閃出一個詞。是啊,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進行課堂教學,沒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是我犯的最大錯誤。
第二天一早,我就找學生調查,有的說“老師,您當時講我能聽懂,可是自己做題時又想不明白了,不知從哪入手”,還有的說“老師,我依賴性強,懶得自己思考”…… 學生的話讓我恍然大悟,使我明白了問題在哪。是啊,我過高的估計了學生的水平,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專題課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于我沒有把這個專題更加深入,我應該繼續拿一節課甚至更多節課讓學生真正把這個問題搞明白。可是我為了趕進度,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消化,學生當時就是懵懵懂懂,囫圇吞棗,沒有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做原題還可以,題稍微一變化就不會了。
物理這門學科特別注重邏輯推理,不是靠死記硬背能學好的,學生對于老師講的方法并沒有真正理解變成自己的東西,當然題一變就不知所云了。而且現在的學生特別不愛動腦,不善于思考問題。痛定思痛,我決定重新進行練習,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同桌間交流、分析,反復的練習,又把前面做過的題重新練習了一遍,現在看來班上中游以上的同學基本上沒有問題了。
本節課給了我如下啟示:1、老師上了一節自我感覺良好的課,可學習的主體學生不一定買帳,要看學習情況,因勢利導。切不可自已為是,時常和學生交流談心。把握學生學習的脈搏,這樣才可以把知識教活教細。為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奠定基礎。
2、教學不是老師教了多少,而是學生學習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要以學生的掌握程度決定下一步的教學。貪多過快都是要不得的。
一、重掌握實情,有的放矢進行備課
在我的數年教程中,我每次備課都從多方面了解情況,并做到“三吃透”即吃透教學大綱、吃透教材和吃透學生,努力創造條件,掌握課堂教學的主動權。
(1)深入全面掌握教材,是教師取得教學主動權的基本條件之一。在備課中,為了做到心中有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總把教材細讀數遍,認真參考,學習有關資料,把自己感到有價值的東西及時記錄。對于演示實驗,我也總是反復的演示、捉摸、弄清它的組成構造和在演示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哪些現象,怎樣避免不利因素發生,如何來把實驗做得更好,現象更明顯等。明確各個現象、原理和定律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其內在聯系,為處理好教材和組織好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2)要使學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識并能靈活運用,關鍵在于做好練習,通常我把準備給學生的練習題按難易程度分為A、B、C組,即分單項練習、小綜合練習和大綜合練習,分別在課堂、課外、復習課布置,而習題類型則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作圖題、計算題等,這樣的練習安排既是循序漸進、又是分析與計算、具體與抽象、基礎與能力緊密結合,有能照顧全面。這樣做,即可使學生立足于基礎,提高了能力,又放眼于中考。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因此,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知識基礎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和規律的了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把學生的作業、試卷、教學效果的記錄與分析、走訪學生和有關老師以及課外輔導等,作為調查學生的重要渠道,把了解的情況作為選擇教法和編寫教案的重要依據。由于在備課中掌握了實情,對具體情況制定了相應措施,才敢于有的放矢。
二、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基礎是關鍵
中學物理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學生系統把握現代科學技術所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學生也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深刻理解物理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搞好基礎知識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也特別注重抓基礎教學,如對物理量和定律的教學,我注重避免形式主義,不是干巴巴的教給學生定義、定律的條文和公式,而是引導他們細致鉆研物理量定義的含義,定律的數學表達式的物理意義、使用條件。
三、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決定教學的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因此,我比較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法是①用溫故導新的方法把學生帶進新課;②用誘導推理的方法促進學生置身于新知識的探討活動中;③用練中求精的方法啟發學生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邁進。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探索物理規律,感受物理學科的奧妙。
四、多做演示實驗,堅持直觀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演示和學生實驗既能使學生深刻理解概念和規律,又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因此,演示實驗在中學物理的“雙基”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來我始終堅持采用從感性出發,不僅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實驗,而且設計補充演示和學生實驗,研究改進原有的實驗裝置,并動手制作儀器和模型,力求增加教學的直觀性。
五、多用形象比喻,使語言通俗化、趣味化
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對物理概念作適當的比喻,是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助于學生對定律、公式和概念的理解和記憶,能起到彌補儀器不足或無法表達充分等缺陷的作用,能化枯燥為有趣味,激發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如何進行形象比喻,使語言通俗,富有趣味性,是我經常探討教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