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6 23:49: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西方經濟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代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已不可逆轉,各國之間的自有貿易,數量在增加,質量在好轉,其中各方的博弈也愈發激烈,提到自由貿易和國際分工,就不得不提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理論和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它們的理論依舊是自由貿易論者手中強大的武器。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對絕對利益說和比較利益說的異同及它們對當代世界貿易的啟示做一個簡淺的分析。
一、絕對利益理論
絕對利益理論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來的,他認為每個國家或每個地區都有對自己有利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如果各國各地區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產條件進行生產,然后將產品相互交換,互通有無,將會使各國、各地區的資源、勞動力和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將會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物質財富。
(一)絕對利益理論的概念和理解
絕對利益 是指在某種商品的生產上,一個國家在勞動生產率上占有絕對優勢,或其生產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于另一個國家。若各國都生產自己占絕對優勢的產品,繼而進行交換,那么雙方都可以通過交換得到絕對的利益,從而整個世界也可以獲得分工的好處。
如果我們對此進行1:1的商品交換,則英國獲得了1單位的酒,本國剩余了1.7單位的毛呢,顯然本國對毛呢的消費將會增加;則葡萄牙從英國獲得了1單位的毛呢,本國剩余了1.375單位的酒,顯然本國對酒的消費也將增加。從兩個國家的總和來看,毛呢的產量和酒的產量都得到了增長,也就是說分工極大地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
(二)絕對利益論的特點:
(1)亞當斯密提出了絕對優勢這一概念,來解釋國際貿易的基礎,他認為貿易之所以發生,其基礎在于各國生產成本上存在絕對差異。
(2)第一次論證了貿易互利性
(3)亞當斯密有力地抨擊了重商主義,主張自由經濟,為自由貿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后,我們來討論一下絕對利益說的局限性。亞當斯密是主張自由貿易政策的,主張依靠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來對供求關系進行自發調節,維持均衡,控制社會利益,從而使社會獲得進步和穩定。這種主張符合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為突破封建統治對生產力的束縛提供了理論根據。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它具有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它不能解釋現實中所有國家之間國際貿易的基礎,特別是當一個國家在所有部門的生產成本上都處于絕對劣勢的話,上述分析就無法解釋這一種情況。可以說絕對利益理論的一個明顯缺陷,就是沒有說明無任何絕對優勢可言的區域,如何參與分工并從中獲利。這就引出了接下去要論述的比較利益學說。
二、比較利益理論
(一)、概念及理解
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旨在說明決定國際貿易的基礎是比較利益,而不是絕對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國際分工中若兩國生產力不等,甲國生產任何一種商品的成本 都低于乙國,處于絕對優勢,而乙國相反,其勞動生產率在任何商品的生產中均低于甲國,處于絕對劣勢。這時,兩國間進行貿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為兩國間勞動生產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樣,這樣處于絕對優勢的國家不必生產全部商品,而應集中生產在本國國內具有最大優勢的商品,相應地,處于絕對劣勢的國家也要集中力量生產那些不利較小的商品,然后通過國際間的自由交換,在資本和勞動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增加生產總量,提高生產率,節約參與交換的國家的社會勞動,增加產品消費。如此形成的國際分工對貿易各國都有利。
(二)簡評與局限性:
比較成本理論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局限性的一面。其科學性的一面突出表現在該理論的核心比較優勢的思想。它從實證經濟學的角度證明,無論是生產力水平高或低的國家,按照比較優勢的思想參加分工和貿易,都可以得到實際利益,這就為世界各國參加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必要性做了理論上的證明。這種思想是現代經濟發展、物質財富增長的重要動力。同時它具有普遍意義,在其他問題上也是可利用、可借鑒的。正因為如此 ,雖然歷經100多年的發展,比較成本說至今仍然是世界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
比較成本理論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方法論上的缺陷,即以靜態的短期的觀點分析問題,缺乏動態的發展的觀點和分析方法。它所反映的主要是經濟發達國家的利益,為資產階級的對外擴張服務。
三、絕對利益說和比較利益說對當代貿易啟示:
絕對利益理論和比較利益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對各國貿易的啟示與影星可以理解為有以下幾點:
1.參與貿易的各國,不應以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為參與分工的基礎,而應該以本國利益的最大化為最基本的前提。即使葡萄牙生產葡萄酒有絕對優勢,但是生產葡萄酒并不是葡萄牙的最佳選擇,因為生產毛呢對葡萄牙來說有最大利益。
2.絕對優勢說和比較成本理論使富國越富,窮國越窮。(因為一般窮國只在低智產品生產中有絕對優勢或比較優勢。)
3. 每個國家都要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即使在高新技術產業有絕對劣勢或比較劣勢,也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各國貿易繁榮的今天,面對現代經濟發展中的許多現象和問題,兩個理論也都很難做出合理的解釋。通過對兩者的淺顯分析,最終的結論是認為當今國際分工還是應該依據最佳利益原則,使貿易國的利益達到最大。
摘要: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社會科學,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用經濟學原理來分析現實問題。在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今天,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環境,經濟學理論對我們生活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 社會科學 社會環境 指導生活
前言
剛開始學習微觀經濟學時以為這又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老師只是講些空洞的理論,可是在通過學習這一門選修課之后,卻發現這門學科其實很實用,和現實生活聯系的很緊密,雖然理論性很強,但是聯系實際生活的話還是容易理解的,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實際的例子都可以用微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進行解釋。以下為部分例子。
一.由供求均衡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眾所周知,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畢業生的人數與企業和政府的需求率和簽約率成反比的走勢,每年大學生的人數越來越多,相對而言,大學生的簽約率卻在不斷下滑。我國的高校在不斷的擴大招生的規模,導致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相對于企業和政府實際所需求的多很多,即勞動力相對過剩。
從微觀經濟學來分析,在就業市場上,大學生是勞動的供給方,企業和政府是需求方,大學畢業生的增多導致供過于求,供需不平衡。
對于需求方來說,企業會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綜合企業的成本收益等多方面的因素,來決定所需要的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的人數,政府根據各級部門工作開展的需要和人事部的結構來招聘所需的畢業生,也就是說需求方都是根據自身利益來決定最后招聘所需要的人員數目。如果從西方經濟學理論來看的話,當供給大于需求時,供給方就會通過降低價格等手段來夸大需求,以實現供求均衡,但在現實中肯定不可能,作為需求方的企業或者政府顯然不會擴大需求量,因此,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畢業生的供給與需求存在相對不平衡的狀態,所以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就業形勢很嚴峻。
雖然我國總體的勞動力相對過剩,處于富余的狀態,但是我國的專業技術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工科類的學生相對較少,一些第三產業仍然缺少大量的專業人才,因此作為供給方的大學畢業生也要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自己專業知識和能力是否能夠達到用人單位的標準。
由此可見,大學生不能只是去想就業的困難而對未來沒有了憧憬,因為雖然我國總體的勞動力相對過剩,但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應該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能夠正確認識和面對就業帶來的種種問題,調整好心態,迎接挑戰,努力學習自己專業方面的知識,全面發展,提升自身的能力,規劃自己的未來,做一個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二.由壟斷與競爭看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事件
可口可樂作為外國的品牌想要收購中國的匯源果汁,走多元化的道路。但是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未獲得通過。中國商務部經過一系列的審查認定,匯源被收購不利于我國國內果汁飲料市場的競爭,違反了反壟斷法,影響我國市場的競爭力,關系到國家利益。
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已經占據了很大的市場,匯源這個在我國還算有點名氣的飲料企業如果再被收購,外國的企業將可能控制我國大部分的飲料市場,最終形成對一個產業的壟斷,危害到我國飲料果汁市場的健康發展。
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后的市場份額雖然只有百分之二十幾,但卻足以產生限制和消除競爭的效果,不利于我國果汁飲料產業的健康發展。反壟斷法上有明確規定: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也構成壟斷行為。因此如果收購后的實際效果會限制甚至排除競爭,按照法律這也是構成壟斷的。可以想象,一旦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匯源成功,可能會借助于其在碳酸飲料市場的支配地位,集中限制國內企業在果汁飲料市場的競爭,國內的中小型果汁企業將會受到威脅,國內企業的市場競爭也將受到限制,自主創新能力也會隨之降低。
因此最終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沒有獲得通過,體現了我國的
經濟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保護民族產業的利益,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社會的整體經濟利益,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是反壟斷法的宗旨,商務部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有利于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形成良性競爭,保護民族企業的發展,有利于抵制市場壟斷,維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健康有序的發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有利于我國果汁飲料市場的良性競爭發展,反對市場壟斷,構建我國果汁飲料市場的有效競爭格局,促進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由利潤最大化來看食品安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衣食住行是我們最根本、最首要的生理需求,因此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可是面對我國最近幾年的食品安全現狀不禁讓人膽戰心驚,食品安全問題嚴重的威脅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已經成為日益嚴峻、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2008年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的超標到最近蒙牛牛奶中黃曲霉素的超標,霉變的大米、瘦肉精、蘇丹紅事件、福爾馬林等等一系列的屢禁不止的食品安全問題,讓消費者對食品都產生了恐懼心理,確實令人擔憂。
這些食品安全問題從企業來看,主要是由于企業經營者的疏忽和企業社會責任的丟失,錯誤地理解微觀經濟學關于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理論,在這個追逐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里,很多商家都片面的追求企業的利潤,采取各種手段來獲取最大利益,片面的認為企業的目標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這種不擇手段的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經營思想的背后,其實質就是違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危。企業的社會責任才是基礎,一旦缺失了社會責任,企業的利潤只是暫時的,企業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企業長期的發展。
因此,企業不能一味的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忽視道德和責任問題,應該在自身的社會責任的基礎上,不違背社會道德的前提下,通過開發新的技術來降低成本等合法的、合理的、不違背自身責任的方法去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廠家要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不能只考慮企業自身的利益追求最大化利潤。
一個追求利潤的組織,無論企業怎樣去宣揚自身的道德訴求,它最終必須能夠用所得的利潤去回報股東和員工,否則它就無法生存下去。但是同時也有大量的案例告訴我們,一個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最高目標的企業,最終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更不可能成為一個行業的排頭兵。因此面對令人擔憂的食品安全問題,目前中國的企業,最重要的是提倡全面的道德管理,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員工,以更強更有力的創新力,打造屬于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管理要注重道德的力量,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最終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四.由博弈論看商業廣告戰
在商業活動中離不開競爭,更離不開合作。面對激烈的競爭時,要懂得從雙贏的戰略出發分析問題,尋求協作的技巧,才能避免蒙受更多的損失。商業活動中經常會折射出博弈論的影子,下面以廣告競爭為例。
兩個公司的商品互為替代品,相互競爭,因此兩個公司的廣告必定會相互影響,如果一個公司的廣告容易被顧客所接受,則另一個公司的收入將會受到影響。如果兩個公司在相同時期發出質量內容方面都類似的廣告,收入增加的同時成本也在增加。但是如果不提高廣告質量的話,顧客減少,收入就會被對方奪走。面對這樣的情況,這兩個公司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兩公司相互合作,達成協議,減少廣告的開支;二是增加自己公司的廣告支出來提升自身公司廣告的質量,從而壓倒對方公司。
下面用博弈論的相關理論來分析廣告戰。說到博弈論,在這里我想跟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囚徒的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兩個被捕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為什么甚至在合作對對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商業中的廣告戰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的例子,試想一下,如果兩個公司都不信任對方,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相互合作,即背叛成為支配性的策略時,兩公司將會陷入廣告戰,而公司廣告成本的增加損害了兩個公司的利益,這也就是陷入了囚徒困境。而在現實中,要兩個相互競爭的公司達成協議確實比較困難,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缺乏合作意識,多數的公司都會陷入囚徒困境中。從博弈論的角度看,兩個公司只是理性的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而沒有從雙方共同的和長遠的角度去考慮而造成兩敗俱傷,如果他們能夠相互合作,互惠互利,最終可能會實現對兩者來說都是最好的結局。
要想走出囚徒困境,不受到其牽絆,就要實現雙方的合作,最終實現雙贏。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雙贏是現代社會商業界中經常會提到的字眼,而在這競爭日益激烈的血腥的商戰中,很多公司都會陷入類似于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在困境面前,需要的是雙方的相互了解和彼此的信任,如果彼此都存在有私心,一味的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最終將會得到對雙方來說都是最糟糕的結局。因此在商業活動中離不開競爭,更離不開合作,需要雙方的信任和合作,才能更好地實現雙贏。
結論
從上面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的問題,都是可以用微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去解釋的。學習微觀經濟學,可以讓我們擁有一個更加冷靜而又經濟的頭腦,更加理智的分析經濟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也可以幫助我們去規劃未來的生活,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學會用經濟學理論來看待現實社會問題,在生活中發現經濟學的奧妙,更理性、更科學地融入社會,用微觀經濟學理論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更好的主宰人生,在學習中和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杰弗里薩克斯、費利普拉雷恩:《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費方域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P706P733。
【2】 薩繆爾森、諾德豪斯:《微觀經濟學》(第十七版)
(2)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原則。我們培養的學生最終是要面向社會,為社會服務的。所以我們培養的學生要適應社會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性。在上課中注重理論與現實的結合,逐步培養學生能夠運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現實的能力。例如在講解乘數理論時,要結合我國近年的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政策,讓學生明白這些經濟政策的目的是通過乘數作用帶動國民收入成倍地增加。
2西方經濟學實踐教學模式應用
2.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自己對相應知識點的掌握,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找到合適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或進行發言、討論,這有利于增進學生間的交流,自然而然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其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是使經濟學原理與實際結合的良好途徑,在課堂就可以進行,會很好地提升課堂氣氛。
2.2實地考察法
實地考察法是讓學生走向社會,從單純的理論學習到了解實際情況的最直接的實踐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對現實中的經濟現象進行實踐考察,充滿樂趣,將所學的書本知識與實際狀況相聯系,進行分析,收獲頗多。西方經濟學課程中有很多章節都適合安排學生進行實踐調查,如講完供求理論后,組織學生進行房地產價格調查,對影響房地產的需求與供給的因素進行問卷走訪。最后整理、分析,并形成最后的調查實踐報告。實地考察可以使學生更加關心經濟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2.3小組討論法
小組討論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辯論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理論知識學習后,老師留論題給學生,學生準備好論題所涉及的相關理論,同時圍繞主題搜集資料。例如:春運期間火車票是否應該漲價?這個論題就是一個不錯的題目。教師在討論前布置好任務,在討論中掌握好流程,在討論后做好總結點評,也為自己今后的實踐教學不斷積累經驗。經過一次充分準備、思考、發言、總結材料會讓學生收益很多,這也是通過課后作業來鞏固書本知識的好方法。
2.4專家講座法
經濟學是一門與現實經濟密切聯系的課程,如果可以定期邀請到一些有實踐經驗的相關專家來給同學們做專題講座,這對學生的啟發和開闊視野是非常有效的。如在講授不同需求價格彈性與企業收益關系時,可邀請企業相關人員,給學生講授在實際企業運營中是如何進行定價、調價而使企業獲得更多收益的,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激發學生學習經濟學的動力。
3西方經濟學實踐教學部分主要環節設計
3.1供求理論
實地考察:進入超市等場所考查哪些商品在“薄利多銷”?總結分類,再與教材原理進行比對。案例分析:
①分析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深刻理解供求原理。
②“紐約市的房租管制”——最高限價例證,讓學生理解限制價格的優點、缺點和現實應用。小組討論:
①公共交通應不應該免費?
②禁毒是增加還是減少了與的相關犯罪?
3.2消費者行為理論
角色扮演:
①現場進行喝酸奶或者吃巧克力等體驗,驗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②設計一個買賣現場,讓學生扮演買賣雙方,以便生動地理解消費者剩余。
3.3市場理論
實地考察:到現實中去調查、分析、總結各個市場類型。案例討論:
①為什么菜場賣菜人員的收入僅夠維持他們的基本生存?最后給出答案:行業壁壘低。鼓勵大家努力提高自己能力,提高自己將來的工作行業壁壘。
②“優惠券和回扣的經濟學”深刻理解價格歧視在現實經濟中的普遍應用。
3.4生產要素市場
案例討論:近年來民工工資為何提高?深刻理解收入分配政策的調整。小組討論:是房價帶動力地價,還是地價推高了房價?就國土資源部與住建部之爭進行討論、剖析,得出正確結論。
3.5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實地考察:對市場失靈的原因,即壟斷、外部影響、公共產品、信息不對稱任一個進行實地調查,然后讓學生通俗解釋這些原因是如何導致市場失靈的。能夠激發學生所學知識與現實社會的連接,變抽象為具體。案例分析:“癌癥村地圖”“淮河殤情”“霧霾”等觸目驚心的污染案例,選擇精煉視頻,一目了然,引出學生們對污染的深層次經濟學原因的探討,并提出解決對策。
3.6國民收入核算
多媒體視頻展示:觀看關于我國物價統計的紀錄片,使學生熟悉GDP縮減指數、CPI、PPI等價格指數的測算過程。專題調查:搜集近年來世界各國GDP,人均GDP的排名,來鼓勵大家肯定成績,承認不足。案例分析:“蝴蝶效應”來解釋乘數原理,進而分析“破窗經濟”、“蜜蜂的寓言”、“節約悖論”等蘊含的經濟學原理,生動而深刻。
3.7財政政策
專題調查:對我國近些年來刺激消費的主要財政政策進行梳理,如大學擴招,大修公路、鐵路、農田水利等。專題討論:我國現階段應采取何種財政政策調控以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2.應用型本科專業基礎課程的定位。專業基礎課程是指某一專業的學生學習該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其作用是為學生掌握后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及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用型本科的特點是以應用能力為主,因此其專業基礎課程也應該是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相互融合,以用能力為主。因此專業基礎課程應該由由專業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理論課程兩類構成。而現有的財務管理專業專業基礎課程將經濟學分成理論性很強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來進行開設和講解。以及僅將就涉及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原理的管理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程進行開設。我院的財務管理專業自2009年設立以來也一直是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管理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程。而對應用型本科的學生而言,僅掌握其管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是不夠的,更需要去了解企業運行的一些管理知識。
3.從應用型本科的學生角度而言。應用型本科學生的特點由于應用型本科的學生大多數是三本院校分數錄取的學生,其文化素養本身低于一本,二本分數線錄取的學生。并且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一般是錄取的是文科出生的學生,其數學基本功底比較薄弱,綜合抽象能力也不如一本、二本等院校的學生。但是現有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材,一般多是復雜和模型的推理和深奧的理論分析,并且在理論的分析和闡述中,大多是將理論邏輯分析與數學推理相結合,即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研究。同時還有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圖標,[賈縣民,應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民辦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甚至有些還涉及到復雜的概率統計等數學方面的知識。而管理學但是該課程市面上已經出版的教材里面,大多是抽象的語言闡述和一些形象的圖表進行論述。
二、專業基礎課程整合的方法以及整合的內容
1.專業基礎課程整合的方法。專業基礎課程體系設置的首要原則,筆者認為所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程就是結合專業設置的原則,構成對專業的知識基礎內容體系。因此所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程必須符合幾個基本要求:一是所設置的某一通識課程必須能夠給予學生最必備的某一方面專業基礎知識或專業基本訓練:二是所設置的某一通識課程必須是內容覆蓋面較廣的,能夠大致體現某個專業知識體系的課程;三是所設置的所有通識課程必須能夠構該專業學生最基本的,同時又相對完整的專業基礎知識體系框架。而對于專業基礎課程的每一門課程的課程內容的確定對于應用型的本科學生而言,作為其專業基礎課程,學生只需要掌握經濟學當中的一些基本結論,懂得如何去應用這些基本結論就行即可,知道如何應用這些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去分析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從而形成一個區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同時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對那些對經濟學感興趣的同學提供一個基礎。因此需要將較為抽象的基礎理論和理解較具體的形象的專業理論知識,按照應用型本科的“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要求來進行.要針對課程整合的功能、結構和內容綜合程度、課程整合方案的效果進行全方位的慮將多門學科整合成一門專業基礎課。既要考慮學生對專業技能課學習的特殊性又要能體現促進學生發展.與應用型本科教育銜接,從而滲透到各個相關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程。
2.專業基礎課程的改革。根據上述基本要求,我院在2014級級的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專業基礎課程按照上述原則進行了修訂,取消了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將線性代數與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作為放回學校統一經管類開設的公共課程;將原來作為專業課程的財務管理概論和基礎會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課程開設,取消原來的統計學,改成經濟統計學,增加34課時的EXCEL在財會中的應用,保留原來的經濟法課程,課時由原來的68課時變為51課時。將管理學改為企業管理學,將國家稅收作為專業課程開設。對于各門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內容的確定中,根據上述的原則和要求,我院重點對經濟學和管理學做了很大的調整。以下就這兩門課程進行闡我院對2014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內容的改革。
二、構建民辦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必要性
民辦高校現有網站主要是針對教學行政管理和學生管理,缺乏專業課程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在21世紀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將先進的網絡技術理念與現實的專業課程教學資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網絡資源共享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資源,對推動西方經濟學的課程改革有著重要作用。第一,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有助于同行教師相互借鑒。很多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教學方法與經驗,因為種種原因該老師離開現在的教學崗位而沒有將其寶貴的教學資料保留下來,很是令人感到遺憾。通過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可以將前輩先進的教學經驗及時的保留下來,避免對人力資源的浪費;更有利于支持西方經濟學新進教師的學習和提高教學水平。該平臺能夠提供給教師強大的在線備課環境,有助于教師在備課時進行教學探討與交流,進行課堂教學環節的討論與設計,拓展教師教學思路。第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可以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西方經濟學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講授經濟學的原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實際經濟生活的經驗不足,造成學生對某些基礎知識與技術難于接受,通過合適的課件,可以使學生更全面的理解經濟學的知識,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第三,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極大地拓寬了課程教學空間。借助網絡在線資源與人機交互系統的支持,使學生得到及時、充分的個別輔導。尤其是對上合班課的大課堂,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同學的情況,該平臺可以在課后彌補對于課堂上沒有照顧到的群體,利用網絡平臺提升個體的學習效果。
三、構建民辦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探索
西方經濟學教學平臺資源主要由文本、幻燈片、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七種媒體類型組成,資源劃分縱向以課程、章、節、知識點為主線組織;橫向教學視頻、教學課件、講義、案例庫、試題庫,師生互動、經濟學學科前沿動態、經濟學閱讀推薦的資源為主線組織。西方經濟學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一方面支持資源的查找、鏈接、更新、上傳、下載,另一方面支持教師在線管理功能,學生在線學習及動態資源調用。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分為基礎部分和擴展部分。
1.基礎軟件部分
基礎軟件包括教學視頻、教學課件、講義、案例庫、試題庫共五個子模型。分述如下:教學視頻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形勢也是當代教育的重要資源。視頻類素材使用四種存儲格式: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和流式媒體格式。在PC平臺上要使用AVI格式,Apple系列使用QuickTime格式,單獨欣賞較大視頻素材用MPEG格式,在網上實時傳輸供實時教學使用的視頻類素材使用流式媒體格式。視頻數據以Sql數據庫存儲視頻文件屬性和路徑。在數據庫之外獨立設置視頻服務器,存放視頻文件,提供視頻流媒體服務。教學課件庫包括教材、習題點評、講座、學習專題分析、網絡課程等,主要以Word文件、幻燈片、網頁、動畫等媒體表現形式,一般根據教學知識點設計存儲于數據庫中供使用。電子講義以數據庫形式存放經濟學教學使用需要的定義、定理、公式、教學用表格、教輔材料、經濟學家信息等;每一個教學講義的內容都有如下幾個部份:學習目標、教學內容、練習題、測試題、參考的教學資源。講義時間安排、學習進度和學習方法說明等。案例庫和試題庫用以存儲教學案例、實驗案例和應用案例的資源;教學過程測評需要的資源,包括試題、試卷、試題答案等。
2.擴展軟件部分
擴展軟件包括用E-Mail或BBS實現師生互動功能和在線學習系統。用E-Mail或BBS實現師生互動功能對學生提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進行回答,對于典型問題教師可以決定是否審核、和共享該問題。在線學習系統提供全部共享的學習資源的訪問入口點,學習者通過安全登錄后,可以訪問自己定制或者系統共享提供的學習內容,為各二級學院的教師和學生提供終身學習的途徑。提供各種經濟學課外資源,如經濟學學科前沿動態介紹經濟學前沿的文章和鏈接網址;經濟學閱讀推薦部分經濟學經典電子書籍和閱讀鏈接網址,教研論文等。西方經濟學學習資源將按照所學不同專業進行分類發送,跟蹤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智能推薦學習資料、學習伙伴、學習社區等等。
3.課后促學即雙促環節。開放教育的學員中有一部分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覺性不足,做為地方電大的輔導教師,應該通過一些措施督促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我針對第二單元的學習內容,提出了兩道課后思考題,讓學員在規定時間登陸到我校教學平臺,或QQ群、微信群針對上述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學員也可登陸中央電大教學平臺進入西方經濟學的網絡課程,網絡課程中配備了單元練習題,學員可以進行自我檢測,檢驗自己對本單元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據我們對多所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查發展,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以及管理學是作為其專業基礎課程進行開設,我院自財務管理本科專業開設以來也一直是這樣開設的。就經濟學本身而言,經濟學理論不僅直接產生于現實經濟生活,而且指導反作用于現實經濟生活。學習的目的首先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懂得從多角度、多范圍、多層面來分析社會經濟問題,能從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中把握經濟問題的本質。而現有的微觀經濟學內容主要是需求、供給、均衡價格、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和市場結構理論等以個體為研究對象展開闡述。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是國民收入的相關內容、失業、通貨膨脹、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經濟增長等。主要著眼于經濟總量及其相互關系的分析。宏觀經濟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了解國家的總體經濟運行以及政府相關政策對這種經濟運行的影響。從而達到提高經濟資源整體運用效率的目的。通過對這兩門課程的學習,不僅要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更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增強學生運用基本經濟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經濟理論和模型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管理學的主要內容是決策與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管理活動的基本理論、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課程,是一門實用性,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目的是通過管理學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企業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論。經濟學和企業管理學這課程對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從西方經濟學中學到貨幣政策,利率政策,才能在后面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中深刻了解到其對我們的企業的融資成本是有影響的。而且教育部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里面也要求掌握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內容。但是經濟學和管理學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而言,只是作為專業基礎課程,而不是專業課程。
2.應用型本科專業基礎課程的定位
專業基礎課程是指某一專業的學生學習該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其作用是為學生掌握后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及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用型本科的特點是以應用能力為主,因此其專業基礎課程也應該是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相互融合,以用能力為主。因此專業基礎課程應該由由專業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理論課程兩類構成。而現有的財務管理專業專業基礎課程將經濟學分成理論性很強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來進行開設和講解。以及僅將就涉及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原理的管理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程進行開設。我院的財務管理專業自2009年設立以來也一直是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管理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程。而對應用型本科的學生而言,僅掌握其管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是不夠的,更需要去了解企業運行的一些管理知識。
3.從應用型本科的學生角度而言
應用型本科學生的特點由于應用型本科的學生大多數是三本院校分數錄取的學生,其文化素養本身低于一本,二本分數線錄取的學生。并且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一般是錄取的是文科出生的學生,其數學基本功底比較薄弱,綜合抽象能力也不如一本、二本等院校的學生。但是現有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材,一般多是復雜和模型的推理和深奧的理論分析,并且在理論的分析和闡述中,大多是將理論邏輯分析與數學推理相結合,即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研究。同時還有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圖標,賈縣民,應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民辦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甚至有些還涉及到復雜的概率統計等數學方面的知識。而管理學但是該課程市面上已經出版的教材里面,大多是抽象的語言闡述和一些形象的圖表進行論述。
二、專業基礎課程整合的方法以及整合的內容
1.專業基礎課程整合的方法
專業基礎課程體系設置的首要原則,筆者認為所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程就是結合專業設置的原則,構成對專業的知識基礎內容體系。因此所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程必須符合幾個基本要求:一是所設置的某一通識課程必須能夠給予學生最必備的某一方面專業基礎知識或專業基本訓練:二是所設置的某一通識課程必須是內容覆蓋面較廣的,能夠大致體現某個專業知識體系的課程;三是所設置的所有通識課程必須能夠構該專業學生最基本的,同時又相對完整的專業基礎知識體系框架。而對于專業基礎課程的每一門課程的課程內容的確定對于應用型的本科學生而言,作為其專業基礎課程,學生只需要掌握經濟學當中的一些基本結論,懂得如何去應用這些基本結論就行即可,知道如何應用這些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去分析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從而形成一個區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同時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對那些對經濟學感興趣的同學提供一個基礎。因此需要將較為抽象的基礎理論和理解較具體的形象的專業理論知識,按照應用型本科的“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要求來進行.要針對課程整合的功能、結構和內容綜合程度、課程整合方案的效果進行全方位的慮將多門學科整合成一門專業基礎課。既要考慮學生對專業技能課學習的特殊性又要能體現促進學生發展.與應用型本科教育銜接,從而滲透到各個相關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程。
2.專業基礎課程的改革
根據上述基本要求,我院在2014級級的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專業基礎課程按照上述原則進行了修訂,取消了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將線性代數與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作為放回學校統一經管類開設的公共課程;將原來作為專業課程的財務管理概論和基礎會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課程開設,取消原來的統計學,改成經濟統計學,增加34課時的EXCEL在財會中的應用,保留原來的經濟法課程,課時由原來的68課時變為51課時。將管理學改為企業管理學,將國家稅收作為專業課程開設。對于各門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內容的確定中,根據上述的原則和要求,我院重點對經濟學和管理學做了很大的調整。以下就這兩門課程進行闡我院對2014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內容的改革。
2.1取消管理課程
將管理學和企業管理學內容整合在企業管理學課程中開設。根據應用型本科對專業基礎課程的定位可知,對于管理學,學生不僅需要了解管理學的一般理論,更需要了解企業經營的管理活動。企業管理的基礎知識,建立相應的知識框架,以便學生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逐漸把握企業管理的內在規律。因此需要將管理的基本原理、企業管理實務和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融會到一起。目的是通過計劃、組織、領控制等一系列職能的理論學習,了解企業的資源如何進行優化配置、合理利用、以便順利實現企業的目標。因此我院在2014級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進行了改革由原來的管理學課程改為企業管理學,課程內容即課程教學大綱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管理學原理和企業管理學,其中管理學原理占40%,企業管理學內容占60%。另外,我們還開設了企業設立和運行這門選修課程進行強化對企業運行的相關的知識進行強化。
[1]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第十二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魯友章,李宗正.經濟學說史(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埃里克·羅爾.經濟思想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胡寄窗等.西方經濟學說史[M].上海: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1.
[5]張守一.對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的評論[J].經濟學動態,2009(9).
[6]張守一.經濟學拳擊:凱恩斯VS弗里德曼[J].當代財經,2009(6).
[7]劉彤.微觀經濟學理論對宏觀問題的解釋[J].經濟研究導刊,2013(35).
經濟學論文參考文獻:
[1]左金隆:諾斯制度變遷理論方法論探析[J].經濟經緯,2005年第6期
[2]龔唯平:新制度經濟學究竟“新”在哪里[J].學術研究,2003年第1期
[3]道格拉斯·C·諾斯:新制度經濟學及其發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2年第5期
[4]陸家騮:經濟學與經濟學范式轉換[J].哲學研究,1999年第3期
[5]科斯:社會成本問題[A],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中譯本)[C].上海,三聯書店,1994
[6]周海歐.經濟增長、交易費用與制度變遷的一個形式化分析框架——新興古典經濟學的貢獻[J].當代財經,2013,15(05):5-14.
[7]蔣志勇.城市化、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演進與發展關系研究——基于新興古典經濟學分工和城市化理論的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5,12(01):1-3.
[8]李颋.基于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分工理論述評[J].蘭州學刊,2010,24(03):66-70.
經濟學論文參考文獻:
[1]李繼詳.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辨析[J].江漢論壇.2000,(05).
[2]余斌.“第二屆全國現代政治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創新研討會[J].研究.2009(08).
[3]程恩富.王朝科.用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引領應用經濟學創新[J].教學與研究,2010(02).
[4]劉漢林.從經濟學的分類看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之間的關系[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
經濟學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它們分別是經濟現象、操作、理論。經濟現象是我們天天能夠看得見和體會得到的,比如雞蛋多少錢一斤,上海股票多少點,某公司雇傭多少員工。操作則是我們需要思考才能夠感覺得到的,比如企業是怎樣組織起來的,它們為什么大多數采用有限責任公司的方式。理論則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比如什么是貨幣,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經濟現象、操作、理論在經濟學中的角色是不一樣的。經濟理論是基礎,經濟現象則是豐富多彩的,經濟操作是根據經濟理論而形成的。經濟操作賴以存在的理論,既包括書面的理論,也包括實際中應用,但沒有在書面上出現的理論。由于有一部分經濟理論是在書本上找不到的,這就會使經濟現象和經濟操作在一些時候被認為沒有理論依據。經濟理論是以經濟現象和經濟操作為原料的一種邏輯思辯,它既包括書本上的經濟理論,也包括非書本上的經濟理論,如散落在普通人觀念里的經濟理論。
1、經濟現象。
在經濟現象這個層次,西方經濟學是很有欺騙性的,因為西方經濟學就是停留在這個層面。以西方微觀經濟學為例,它是以市場的存在為前提的,在這個前提下,西方微觀經濟學開始分析構成市場的兩個方面:供給和需求。以供給為核心的理論是生產、成本、利潤理論,以需求為核心的理論是效用理論、預算理論及收入理論,最后對市場的類型及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做了一個一般性的分析,從而得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的結論。這些理論,表面上都有道理,因為人們觀察到的經濟現象,是單個的、割裂的、片面的經濟現象,這和西方經濟學對經濟現象的解釋正好一致。
我們都熟悉需求曲線,它描述的是商品(或產品,下同)與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同樣的錢,如果價格越低,買到的東西越多。而需求曲線告訴我們的是:在一般情況下,價格越高,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價格越低,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至于需求量為什么會隨價格的高低發生變化,西方經濟學有一個解釋,說是邊際效用遞減,比如吃一個蘋果覺得很過癮,吃10個蘋果就難受,因為第10個蘋果的效用是負效用。由于每個蘋果的效用不一樣,自然它們的價格也不一樣,由此,消費者可以得到好處,這個好處叫做消費者剩余。
我現在要問的是:消費者買商品的錢是那里來的?是賺來的?借來的還是其他人給的?我假定錢是賺來的,消費者賺錢的過程,就是商品形成的過程,錢和商品有一種天然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存在在簡單的數字里,比如8=2*4,8=2*2*2等等。我設商品是M,錢是N,如果要讓商品和貨幣相等,我只要在商品的前面加些系數就可以了。我要加的這個系數,在微觀經濟學里叫價格。至于價格的漲跌,是擁有商品的人和擁有貨幣的人斗爭的結果。西方經濟學在這一點上,利用邏輯分析方法的缺陷及人們熟視無睹的數字之間的關系,片面地把需求僅僅看成是需求,而無視經濟學的最基本問題,生產與分配的層次問題,更無視生產與分配存在的制度基礎。在貨幣制度的基礎上,生產的過程也是分配的過程,消費者賺錢的過程,同時也是產品形成的過程。錢不能吃也不能穿,它只是一種工具,一種分配產品的工具。
貨幣作為分配工具,它是通過一系列的交換來完成的。如果我們把交換的過程斷章取義,那有什么意義呢?需求和價格的關系,在人們購買之前已經存在,因為你賺錢的時候,你已經為給你錢的人生產出了產品,你去買產品的時候,只是你憑“錢”這個憑證去把你的東西取回來而已,至于你取回多少,就要看產品的價格了。
我們再來看看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數學和經濟學兩個方面來看。從數學方面來看,一個平面上的兩條直線有三種關系,它們是平行、重合、相交。在一個坐標系里的供給曲線(直線,下同)和需求曲線,它們相交、重合或者平行都是很自然的。因為,你想要它相交,你就可以把它畫成相交。從數字的角度來看,任何數字都可以分解為一組數字的加、減、乘、除。西方經濟學就是用這些數字和圖形來證明均衡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由于西方經濟學沒有把貨幣和以貨幣表現的產品分開處理,所以才會有薩依“供給創造需求”、才會有重農、重商主義關于財富的不同認識的爭論。其實,產品和貨幣之間的關系,只要你系數給得對,就可以相等。它們的實質是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至于市場均不均衡,已經變成了經濟學家的一個游戲。
我們再來看看生產、成本和利潤。日常生活中,生產、成本、利潤是普遍使用的概念,比如養雞的成本、養牛的成本、做假奶粉的成本,與之相對應的是養雞的收入和利潤、養牛的收入和利潤。生產的過程就是分配的過程,它既包括生產要素之間的分配也包括生產者之間的分配。就生產者之間的分配而言,在使用貨幣的情況下,分配的一端是產品,另一端是貨幣,付出貨幣的一方是成本,得到貨幣的一方是收入。收入和成本是一樣的,它們之所以叫收入、成本,僅僅是因為分配的主體的差別而已。利潤是收入減去成本,它反映的是兩次分配對分配主體的影響。
從經濟學的現象來看,由于西方經濟學所要解釋的就是經濟現象,按道理它在這個層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由于經濟現象不是自然現象,用分析自然現象的方法來分析經濟現象,就有可能出問題。比如,某個自然現象受N個因素的影響,為了分析每個因素的影響,我們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在分析經濟現象時,這樣做就有問題。比如,我們分析價格的變動的時候,我們假定其他影響價格的因素不變,而只考慮需求的變化,最后的結論自然是需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由于在產品生產出來的時候,需求已經以貨幣的方式存在,而西方經濟學將這個“二次分配”的閉路循環切割成一個個小片段,它怎么可能正確呢?它怎么可能不庸俗呢?
2、經濟操作。
經濟現象是在一定的經濟操作的基礎上產生的,我們說的生產、成本、利潤一般來講,指的是企業的生產、成本與利潤。那么企業是怎樣產生的呢?是專業分工的結果?是節約“交易成本”的結果?還是一系列契約的結果?
按照交易成本的理論,企業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使用市場機制是要付成本的,而企業由于內部沒有交易,所以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節約交易成本。按照這樣的邏輯,如果取消市場機制,消滅資本主義,交易成本不就不存在了嗎?
其實,企業的存在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從產品循環運動來看,環境要素轉化為產品為企業的存在提供了基礎,沒有產品的循環運動,你怎么也不會有企業。當然,有產品的循環運動也不一定會有企業。從貨幣的循環運動來看,貨幣的循環運動是企業存在的條件,因為貨幣可以把不同的環境要素“粘合”在一起,另外企業要生存下去,它吸收的貨幣必須大于或等于它釋放的貨幣。最后,任何組織都是由人設立的,人設立企業是因為有限責任公司有“期權”的特點,風險有限,收益可以無限。
在宏觀經濟方面,西方經濟學有所謂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些政策現在在我國也開始使用.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可以通過松的財政政策,如減稅、擴大政府支出等,以此來刺激經濟的增長,進而扭轉經濟衰退的局面。就減稅而言,由于它是屬于分配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判斷的是經濟的衰退是不是分配的問題引起的,如果是分配的問題引起的,我們還要搞清楚是那個層面的分配問題引起的。在現實生活中,減稅是不能刺激經濟發展的,因為減稅對窮人沒有什么幫助,能夠幫助的只是富人,而富人是不會購買力不足的。如果政府通過擴大支出來刺激經濟發展,這樣的發展也難與維持,因為政府支出的擴大,從產品的循環運動來看,是企業的存貨轉移到政府手中的過程,從貨幣的循環運動來看,政府要么增加債務,要么減少自己的貨幣結余,政府的債務最終成了企業的利潤,富人手中增加的財富。為什么沒有什么用的財政政策會被各個國家的政府采用呢?因為政府需要這么做。
財政政策沒有用,那么貨幣政策呢?同樣沒有用。比如提高貼現率,貨幣的使用者完全可以通過價格的方式,將提高了的利率轉移出去。超級秘書網
3、經濟理論。
1.非理性的需求量概念
之所以說西方經濟學需求理論違反理性人假定,是基于兩個方面:其一是需求種類的決定;其二是需求量的決定。
這個問題在其它貼在里已經多次提到了。人的需求是自古一來就有的,最基本的需求都是天生的本能,然而經濟行為是人類存在歷史上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兒。以心理學的理論來解釋,理性人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有動機的,反過來說,有動機的行為的人才能算作理性人。從2+2的理論分析,經濟是交換的集合,交換不過是滿足人的需求的可選方法之一,盡管現在人們選擇了這種方法為主,但是絲毫不表示經濟行為是人類行為的全部。
既然如此,我們就知道,需求是基于經濟之外的東西決定的。價格是交換的比例是經濟行為的表述,故而價格不可能是決定需求的一個原因。我們吃飯,是因為我們饑餓而不是因為食物便宜;我們穿衣是因為我們寒冷或者愛美,而不是因為衣服昂貴或者低廉;我們乘車而不是徒步是因為我們要以較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我們住房是因為我們在其中可以感到安全,所以我們不愿意誰在露天野地……因此,我們需求的量也不可能是由價格這種玩意兒決定的。2+2的經濟學理論從心理學的層次需求理論出發導出“需求量”是一個基于需要而事先確定的、穩定的量,在數學表述上視為常數。“一個人只能同時開一輛汽車;不會有人一天到晚坐在餐桌邊暴食面包;游泳池或公共廁所不收費也沒人整天蹲在里面;一個客人也不會同時租住兩個房間;你不會因為向西邊去的汽車坐著舒適而不去東邊辦事;乘飛機比坐火車過癮,你也不會呆在天上不下來……”(《西方經濟學的終結》,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P48)正因為我們理性,我們才可以基于我們的需要而確定我們需求什么需求多少;正因為我們理性,我們才會在需求被滿足即解欲之后停止行為,而之所以需求可以被滿足即解欲首先就要有一個有限的需求量。我們不會把一個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多少的人看作是理性人,如果一個人是因為價格來決定自己的需求,我們恐怕只能將之視為傻瓜或者神經病人了。
而西方經濟學的需求理論恰恰是以價格決定需求量的理論,以坐標軸為漸近線的需求曲線告訴我們,當價格水平足夠低的時候,需求量可以為無窮大。
同樣,西方經濟學的供給理論也是反理性人假定的,和需求者的需求量對于的供給者的供給量或者說產量也被認為是可以無窮大的。現實中并沒有供給存在,供給不過是自我需求的一種表現形式,供給是由需求決定的,任何廠商的產量都來源于對市場需求的預測或者清楚的訂單,沒有一個廠商會從事一個沒有訂單計劃的生產,沒有一家廠商在沒有客戶需求的情況下可以維持生產下去。同樣,因為需求不是由價格決定的,所以基于需求的生產也不可能由價格所決定,價格高低和接到的訂單數量沒有什么邏輯關系。如果廠商像供給曲線所描述的那樣產量隨著價格升高而增加,他就是十足的傻瓜,何談理性?惟有依據訂單和市場需求生產才稱得上是理性的廠商。
2.非理性的價格概念
如果沒有交換就不會有價格這回事兒,因此價格由交換者決定是顯而易見的。西方經濟學價格概念的非理性表現在價格不是由交換的參與者決定的,而是由市場之外的東西決定的。瓦爾拉斯將這個交換雙方之外的第三方的東西即價格確定機制叫做“拍賣師”。
西方經濟學價格理論的非理性的另一點表現是,價格并不是我明確界定的“交換的比例”的概念。從古典到現在,價格都被看作是商品自身的某種屬性,即和價值是同一范疇的概念。這樣一來,價格概念并不涉及到第二種商品和第二個人,自然就和交換割裂開來了。我們也可以找到價格和交換比例不是一個概念的論述,比如馬歇爾的論述。如此一來,經濟學就變成了對交換者最為關心的“交換的比例”漠不關心的自言自語。而如果經濟學的對象(經濟人)作為交換者連交換比例都不關心,自己手中的東西隨便什么比例都可以交換出去,他就太不正常了。
二、非理性的效用理論
1、荒謬的效用無差異分析
效用是滿足需求的消費行為實施之后消費者需求得到的滿足的結果。既然西方經濟學需求理論是違反理性假定,以需求定律為基礎的效用理論也同樣就是非理性的理論。在效用學派看來,經濟人不是以自身需求決定自己行為的,而是以無差異作為行為原則。
人的一生當中有許多需求,一項需求滿足了,他就會追求下一個需求,這就是心理學的需求層次發展理論。人的不同需求之間,必須需求是不可替代的,而非必要需求除了因為偏好不同導致在需求序列中的排序不同之外,并沒有什么消費量上的相互影響和關系。比如,人不會因為效用的原因改變穿一件上衣、一條褲子和一雙鞋這樣的消費量比例,更不存在彼此之間的一個無差異效用關系。效用是消費后的一個結果,是滿足,是需求量達到時的解欲,而不是決定需求量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因為達到了那個需求量才解欲才有效用,而不是因為解欲了有了效用才需要這個量。
效用學派通常認為不同需求的效用不是相加關系而是連自己都說不出的某種函數關系。因此,消費兩種物品的效用函數被表述為五花八門令人匪夷所思的函數關系。但是,通常趨向于認同是某種和量正相關的乘積(包括乘方)關系。若果真如此,這類函數就是單調遞增的函數,總效用的值一定會在需求被滿足時達到最大,即最大值在函數圖形的右邊界上,根本無須考慮相互的影響問題,即每一種商品都達到各自的需求量時,多種商品的總效用自然會最大。
其實,如果邊際效用遞減成立或者說無論是否遞減只要具有最大效用點,就應該導出需求量是有限的這個結論,否則就意味著有一直需求下去的可能即效用曲線沒有最大點。理性人的特征就是行為截至于效用最低點,如果效用達到最大后繼續需求,就是非理性的了。這一點顯示出了效用理論和需求理論之間的、在理性人意義上的嚴重內部矛盾。
所謂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不僅僅將各自獨立的需求項目拉扯在一起,還試圖給出有規律的限制,即增加一種商品的消費量需要減少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會遞減。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原來的總效用是最大,說明消費者的每一種需求都得到了滿足,為何他要增加已經滿足的需求量呢?已經滿足的需求如果再增加,豈不是要獲取負效用?自愿獲取負效用的人還是理性人嗎?
西方經濟學中的無差異曲線是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無限延伸就表示商品X、Y的量可以是無限的,這顯然是因為忽略了需求量是有限的這個事實的結果。
“一個跟帖達15頁之多的經濟學故事”一貼中用“無法退貨”來嘲諷效用學派的這個人為捏造的所謂規律。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個非理性的、如同神經質般的怪人。
2、艾奇沃茲的非理性box
無差異分析方法中被廣泛采用的一個被譽為“巧妙”的工具就是艾奇沃茲盒式圖。但是,這個分析工具完全沿用了需求理論中需求量是無限的思路,因此承襲了效用理論和需求理論之間的矛盾。
效用學派壓根沒有想到,即便是假定存在的無差異曲線,它也應該是有邊界的,邊界以外的區域是沒有行為的因而也是無定義的,用數學語言講就是自變量定義域是有界的,而且效用函數的值域也是有界了。
但是,艾奇沃茲繼承了錯誤的無差異理論,在構建方塊盒的時候,用物品的自然存量作為盒子的邊長,這樣一來,兩個需求者的需求量就不是由需求本身決定的,而是由自然存量決定的,自然存量大,它就需求得多,自然存量小它就需求得少,不要說理性連簡單的主動意識都沒有了。盒子有大小,乍一看似乎一個需求有限論者,但以對角點作為最大點實則是因為自然總量的緣故,而非需求量有限。
奇怪的一點就是,艾奇沃茲盒中的兩個需求者的需求總是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的,偏好沒有任何差異。這就是說兩個人如果面對水和面包的時候,是要渴一起渴要餓一樣餓。這種需求者的理性表現在何處實在是想象不到。
《西方經濟學的終結》中指出,艾奇沃茲所研究的對象從理論上不能說不存在,但是這種情況是極其少見微乎其微的特例,用它作為一種經濟學理論就太過勉強了。更一般的要素分配已經在《西方經濟學的終結》中列舉出來了。超級秘書網
三、非理性的生產理論
西方經濟學生產論中的非理性觀點,除了上面所說的關于產量的觀點之外,就是由生產函數引出的要素決定問題。當然,歸根結底還是需求量無限論的問題。生產論不過是錯誤的需求理論和效用無差異理論在生產領域的套用而已,既然根子上出錯了,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正確的應用。
談技術水平和生產函數”一帖中已經提及。在生產論中,西方經濟學不是依據技術水平和市場需求量(即訂單)確定一組要素需求量,而是反過來根據不知從何而來的要素量決定產量,考慮勞動量時不考慮已經由技術水平限定的資本品對勞動的容納能力,似乎可以使用任意量的勞動。在西方經濟學的生產論中,總是包含著一個生產能力無窮大的企業這個潛在假定,因為只有這種企業才會考慮產量如何調整的問題。但是,廠商為何要建立過剩的生產能力?僅僅為了產量調整嗎?這種廠商很難說他是理性人。
廠商對要素的需求就是一個消費者對消費品的需求,同樣當一項需求被滿足之后會將多余的資金用在其它地方,而不是一直購買某一種要素。采購經理手中的采購單都是有數量的,不會因為某一項材料的價格便宜而增加購買,因為生產就需要那么多,多買回來也沒有用而且無端占用資金。如果采購經理因為某種材料便宜而將資金都用在其上卻忘記采購其它材料,等待他的就只有炒魷魚了。
四、有限理性論的偏差
現在有一種苗頭就是針對現有理論的百無一用,將之歸罪到理性人假定之上,于是一種有限理性的論調便產生了。其實,所謂的有限理性無非是說行為人并不精于計算利潤最大化或者效用最大化,而是憑感覺行事,而感覺被默認為是非理性的。
1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的意義
(1)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案例教學最突出的優勢之一便是采集大量的經濟事例作為教學內容,對學生具有啟發教育的作用。優秀的案例,往往以現實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并將理論知識寓于案例之中,學生可以通過對各種類型案例的剖析,運用創造性思維,將大量的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認識高度,從而進一步指導今后的實際工作。
(2)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常常會用到大量的圖形和數學論證,讓學生感到抽象枯燥且難以掌握。例如,在成本理論一章中,不斷用到平均成本曲線、邊際成本曲線、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等多條曲線;在分析宏觀經濟政策時,則是用IS-LM模型。因此,有必要尋求一種中介載體,將西方經濟學中的基本理論以一種生動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而案例教學在這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因為經濟學案例往往是以現實經濟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其中不乏一些經濟社會的熱點問題,足以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吸引他們主動思考、積極討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能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技能。學生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其理論知識會掌握得比較全面,但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往往導致能力的欠缺。案例教學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逼真的、具體的情景,迫使他們去思考、分析、處理問題,從而得到實際鍛煉的機會。同時,案例教學本身也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分析與研討,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共事和溝通交流的能力。
2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組織
(1)課前準備。首先,教師應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精心選擇案例。案例的選擇應兼顧典型示范、應用實際、現實新穎、適合國情,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也就是說,精心挑選的案例不僅要符合課堂的教學要求,而且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想聽、要聽、樂意聽,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配合默契,寓教于樂,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解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時;可以拿“吃第一個面包同吃第三個面包的感覺是不同的”或以小品《吃面》為例來說明;在講授供求規律時,可以編寫案例“2007年末至2008年初南方發生冰雪災害對食品供應和物價的影響”,通過這個案例,有效地將案例與供求規律緊密地結合起來,既提高了《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應用性,又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以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在講完貨幣政策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2007年度由于CPI屢創新高銀行提高存貸款利率”等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在講完失業理論之后,可以引入“近年來出現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種種原因及應對措施。其次,教師事先應反復閱讀案例,做好案例分析。雖然案例本身可能并無統一答案,但作為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一缸水。教師應盡可能將問題想得全面、完整、詳細,要深思熟慮。這其中可能要涉及其他一些相關的內容,必要時需查找大量的資料,否則無法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只有在占有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先對案例做個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案例教學的主角是學生,為提高案例分析的水平,學生的課前準備也是必要的,尤其是難度大、綜合性強的案例更應做充分的準備。否則課堂討論的效果很難保證,甚至課堂討論根本無法進行。學生要做的準備工作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學生應該掌握相關的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這是進行案例分析的前提條件;其次,在上課前,學生需要通讀案例,概括問題,提出決策方案。這樣才能保證案例討論課的質量。
(2)組織課堂教學。分組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主要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在上案例課之前把案例資料發到每個學生手中,要求學生要預習案例。上課時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5到10分鐘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發言,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發言,表述各自對問題的看法、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爭議分歧較大,再組織討論,最后由任課教師進行總結。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所要做的是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例分析中去。例如,教師不應隨意否定學生的分析結果,而應鼓勵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
3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正確處理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的關系。理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仍應占主要地位,如果整個西方經濟學教學以案例為主會造成學生對某些問題了解得比較深入,但知識掌握缺乏系統性。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不能像MBA那樣,完全以案例教學為主,而應以系統的理論學習為主。案例教學只是手段,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利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去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時量有限的情況下,一般來講,案例教學占用20%~25%的時間為宜,也可利用學生的課外活動組織案例討論以作為對西方經濟學教學的補充。
(2)教師要注意角色的轉換。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移:其一,案例分析課堂上的教師不再以一個單純的“知識權威”的形象出現,不再是教師站在講臺上唱“獨角戲”,課堂是由學生唱主角了,教師的前臺活動已大大減少,代之而來的是學生的大量活動,這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其二,案例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則由原來的知識講授變為指導學生動腦思考。教師一般只應對案例討論的要點和應注意的問題作必要而簡略的提示,布置案例討論的任務和要求,而把大量的時間騰給學生。即使有學生需要教師指導和答疑,教師的講解一般也是個別進行的,這里教師傳授知識的形式由集中講授變為對學生個別的有針對性的指導。
(3)案例教學的關鍵是教師素質的提高。案例教學法的特點,使其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有較深厚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很強的理論運用能力,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且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很強的課堂組織和控制能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踴躍參與,實現案例教學的目標。目前我國高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師離案例教學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加強教師培訓十分必要。案例教學教師的培養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學習培訓。即通過舉辦培訓班以提高教師的案例教學水平。二是實踐鍛煉。即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實際工作,同時請企業有經驗的管理者或外校有經驗的教師搞講座,或組織案例課的觀摩教學和經驗交流活動等,這一系列途徑都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案例教學能力。
(4)借助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完善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設計。在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設計與準備過程中,組織專業相同或相近的老師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拓寬經濟學案例信息的來源,實現資源共享;二是不同教師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在集體討論中可以使思維在相互借鑒、相互碰撞中激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拓寬經濟學教學思路,提高經濟學教學研究水平。這兩方面相互滲透,同時進行,對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設計的完善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