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12:32: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地方課程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9-0150-01
隨著醫學影像學的內容及其涉及的領域和深度不斷擴大[1],醫學影像學對臨床診治的幫助越來越大,尤其隨著介入醫學的發展,醫學影像學從簡單閱片診斷,已經發展到利用學科知識獨立對疾病進行診治并取得良好醫療效果的階段,但這也對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強課程建設,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知識,學會正確運用各種醫學影像診斷學診療技術,是當前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工作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2]。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本文總結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以學生為中心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授課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學生。為此,必須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要堅持在教學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性教學,以加強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上要實行“少而精”的授課原則,注重精選講授內容,突出重點,主要是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教給學生,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增加實踐教學的時間和內容,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進行病例分析,最后由老師針對不足進行總結,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我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都得到了培養和鍛煉,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重視影像解剖等基礎學科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醫學基礎、臨床實踐與影像圖像三者有機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它以人體解剖知識為基礎,通過不同方式的人體成像技術發現病變,并對疾病的臨床過程、轉歸預后和治療效果進行互相印證、互相補充及綜合評價[3]。影像都是以人體不同部位各種器官的系統解剖和斷面解剖的結構形態為依據,解剖基礎知識貫穿在醫學影像學的始終。只有熟悉人體組織結構的正常形態,才能真正讀懂影像所表現出的信息。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典型的病例影像與正常的組織結構圖像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授課,必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講授醫學影像學時需以影像解剖學為基礎,將二者有效結合來可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過程中要以提高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強調影像、病理、臨床以及各種影像學技術的優勢互補
醫學影像征象既是組織病理變化的反映,也與患者的臨床病程和表現有關,三者的關系密不可分;單純依靠一種或幾種有限的影像知識在臨床應用中很難提高疾病的正確診斷率[4]。因此,在指導學生分析診斷病例時應特別要強調聯系病理學基礎,結合臨床表現對影像征象進行系統分析、判斷,最后得出結論。在教學中向學生強調臨床與影像的聯系,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放射診斷的檢查手段有的放矢地解決臨床問題,同時要提示同學們注重病理學與醫學影像學的相互印證、對照,才能不斷促進醫學影像診療水平的提高。各種影像技術都有其優缺點,不能相互替代,應有機結合,則可優勢互補,有效反映病變的特征,提高診斷的正確率,作為1名全面發展的放射科醫生對它們都應掌握,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各種影像診斷方法的互相滲透和融合,讓學生學會根據各種檢查方法的優缺點進行必要的優化組合,從而有效解決各種臨床問題。
四、雙語教學是醫學影像學發展趨勢
總的說來,各醫學院校對雙語教學的重視不夠,沒有制定長期、系統和全面的雙語教學規劃,各院校、各學科自行其事,各自為政,根本沒有相應的課程建設計劃,但是醫學影像學作為生命科學中的一門重要交叉科學,其理論基礎、較多的的科研成果及大部分機器設備基本由西方國家最先掌握,為了深入掌握醫學影像,必須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從更高的層面來講,我國的醫學影像學要發展、要充實,要提高我們的學術地位,要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就要與國際接軌,就得培養大批掌握雙語的專業人才。所以必須重視雙語教學在醫學影像專業中的重要作用,雙語教學在今后的醫學影像乃至很多相關教學中都會占據很重要的作用。
醫學影像學課程建設一直都在不斷發展總結中,上述教學方法在地方醫學院校醫學影像學教學中都發揮著很重要作用。只有充分發揮這些教學方法的優勢,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醫學人才。醫學影像學的課程建設工作任重道遠,在教學中還要面臨諸多問題,因此還需要不斷努力,進一步提高醫學影像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小平,李坤成,許衛.醫學影像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06,22(9):62-621.
新課程改革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課程體系,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作為一門嶄新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本質上是一門“校本化”的課程。因此,如何有效地拓展課程資源便成了當下老師們感到最棘手、最迫切希望得到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開發地方特色教育資源的意義
課程資源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課程資源的性質和現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因此,課程資源的開發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前國家只規定了基本的授課時數和課程標準,沒有統一的教材和教參,內容來源于地方和學校的自主開發生成,需要師生走進自然,走入社會,對各種資源進行積極的探究、開發。目前,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優化問題正逐漸被提到課程改革的議事日程,并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但由于諸方面的原因,綜合實踐課程還沒有體現課程特點、富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給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開發利用地方特色資源成為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成為課程實施的必需。
地方特色教育資源的核心是地方文化。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多樣性的、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組成的,而民族文化是由獨特的地域文化組成的。因此,有機地開發和運用地方特色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在地方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實踐探索,無疑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最好途徑,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推進及實施,必須與地域文化有機整合,進一步彰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育功能。
二、地方特色教育資源開發的目標和方法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產業結構和勞動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社會需要高級技應用能型人才。職業教育承擔著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生產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其目標是培養實踐能力強、能迅速投身崗位的畢業生。因此,針對職業院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緊扣市場經濟的發展,立足于各種崗位的需求,打破學科系統化的課程觀,建立以職業能力為需求的課程觀,利用本校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對于培養出符合工作崗位要求的勞動者,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標
1、根據崗位需求,建立綜合利用職業院校校本資源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依據、課程體系、方法和途徑。
2、制定職業院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原則與目標體系。
3、圍繞不同的崗位需求,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且能夠體現職業院校辦學宗旨和特色的系列校本課程教材。
4、通過職業院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研究內容
本文研究,緊扣遼寧沿海地區的地方資源,依托船舶行業,從數控加工與服務、模具加工與服務、機械加工與服務等方面入手,整合地方資源,進行職業院校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我們首先對遼寧沿海地區的地方資源進行調查、分析,并進行篩選、歸類,確定各種崗位群。在此基礎上,我們依據不同的崗位需求,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其有地方特色符合職業院校實際的校本課程。課題研究中,我們將以教育哲學為指導,立足學校的辦學宗旨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運用系統科學的思維、原理和方法對課題進行整體設計,然后分工負責,分頭實施,把實施結果綜合起來,獲得最優化的效果。
(三)研究方法
研究以個案研究與經驗總結法為主,輔之以資料收集、教育調查法和比較研究、文獻研究等方法。
1、比較研究。本文研究中,我們將采用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的研究方法,通過與不同地區,不同時間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比較研究,總結出基于崗位需求開發職業院校校本課程的優勢及其所具有的獨特作用與價值。
2、個案研究法。在研究工作中,我們對典型的崗位需求將進行個案研究,通過對某個領域,某一個方面的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總結職業院校開發校本課程的經驗、方法,發展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
3、教育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實驗過程中取得的經驗,進行分析和概括,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律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經驗總結,對研究工作進行調控。
4、問卷調查法。實驗中,定期對學生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及時了解教育活動的狀況與發展,取得的經驗與存在問題,并進行分析綜合,得出正確結論,用以指導教育實踐。
5、資料收集。對資料進行廣泛的收集,并通過整理確定研究的范圍,再對資料進行系統分析、篩選,并依據所篩選的資料開發校本課程。
6、文獻研究。通過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的文獻進行分析研究,及時掌握校本課程開發的動態,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
三、研究特色創新
1、主動而有計劃地進行課程變革。職業院校必須主動而有計劃地進行課程變革。一方面,這是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職業院校只有主動出擊,改革自身的的課程,根據企業界需要培養學生,才能獲得生存。另一方面,這種改革中必須是有計劃進行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受當前高職師資、資源等各方面的條件所限制。課程改革的計劃性還體現在要規范職業院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上。
2、加強與企業界的合作。企業界的參與對職業院校的發展至關重要。企業界可以為職業院校提供用人信息,使得職業院校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職業院校校本課程開發中積極吸引企業的參與,可以適時根據企業需求的變化調整課程方案。職業院校與企業界的合作,一種比較普遍的方式是:學校組建“專業課程開發委員會”,邀請企業界的相關專家參與職業院校的課程開發過程。
關鍵詞 新教師 公開課
一次交流的機會聽到了某校兩位新教師開的公開課,A教師為上崗第二年教師,開課內容為《蹲踞式起跑》,基本流程如下:準備部分:全體學生成一路縱隊繞墊子來回慢跑四節徒手操跑的專門性練習(高抬腿跑、后蹬跑);基本部分:講解、示范原地練習基本技術動作上道練習(蹲踞式加速跑);結束部分:放松、總結、評價。B教師為上崗一年新教師,上課內容為《投擲壘球》,上課流程跟A教師基本相同。
上課后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們且不說兩位新教師的基本功是否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學生活動是否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教學方法是否從學生興趣出發、組織形式是否達到了最優化,我們從新課程實施的角度去評價這節課,它有新課程的一點影子嗎?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改變嗎?新課程經過六年的實驗、三年的實施,卻在第一線的教師與課堂上卻沒發現一點新課程的影子,筆者不禁對此產生了幾分擔憂。
一、對新課程實施的思考
(一)一線教師
教師在課改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師的問題。如果沒有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將不可能落到實處,也就不可能獲得成功”,這一點在新課改初始已有所顯現,值得我們深思。從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兩位新教師完全是按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新課程實施中有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但這兩位新教師連一點“穿新鞋”的意思都沒有,上課中間只是按著自己的教學設計去講解、示范、練習、糾錯、優等生示范,再練習提高,最后評價、總結,結束本課。整個課堂完全在自己的支配下去完成教學內容,學生沒有一點自由的余地,也沒有發言、表現的機會,課堂中學生成了練習的“機器”和被支配的“木偶”。在新課程實施中也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公開課、示范課按新課程的要求去上課,而平時為圖省事仍按傳統模式上課,這些教師已有了新課改的理念,但我們以上兩位新教師連一點新課程的理念都沒有。由此可見,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仍存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平衡,且一些地區與學校存在的問題嚴重,教師自身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據筆者平時的觀察,兩位新教師缺乏上進心,沒有鉆研精神,平時很把時間用在備課,鉆研教法提高業務上,而是依照老教師的傳統教案模仿備課。他們大多的時間花在游戲、聊天上,對課程改革的研究意識不強,因此上課能省事就省事,得過且過,且容易自我滿足。教研組在新課程中應發揮其導向作用,由兩位新教師的情況可以看出教研組并未起多少作用,新課程實施中教研組應該不斷地對新課程實施的情況進行監督,對存在的問題不斷解決,對實施情況不斷反思、總結,使新課程實施得以不斷完善。
(二)行政監督
1.課程管理
本次課程改革為“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優勢、確保基礎教育的高質量和和適應性”,在管理上出臺了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確立了地方和學校參與基礎教育課程管理的權力主體地位,正是這種“權力下放”給地方和學校以可乘之機,不是利用這種權力搞改革而是利用這種權力抓升學率。課程管理權力的下放雖然沒有出現設想的“一放就亂”的局面,卻出現了有權力想搞什么就搞什么的現象,因此課程改革仍處于“有想法,沒有行動”的狀態,即使有校本課程很多學校也是搞形式主義,沒有實際意義。
2.地方管理
國家、地方、學校的三級課程管理需要行政監督,下一級課程實施情況如何需要不斷的反思與總結,這就需要三級協調起來,形成共識;學校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地方行政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對課程實施中出現的疑難問題要給予及時的解決,或提供理論依據或共同解決問題,而實際上有些地方行政監督不夠,對各校課程實施的情況不管不問,只是下發上級有關部門下發的有關實施新課程的文件,這也存在地方行政部門課程改革意識不強或理論層次不夠,難以處理新課程改革出現的新問題,這也與上一級行政部門的培訓不夠有很大關系。學校課程改革實施不力、抓升學率,嚴重影響體育教師的改革熱情,也與地方的行政監督不無關系,這就造成從上到下監管不力、實施不力,也就出現新教師上課走老路的現象。
(三)上崗培訓
為了保證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有效開展,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做好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堅持通識培訓與學科培訓相結合、參與式培訓相結合,做到‘先上崗、后培訓,不培訓,不上崗’”。區行政部門雖然按要求組織了培訓,但效果并不理想,從以上兩位新教師上課就可以看得出來,培訓并沒有落到實處,也沒有按培訓的要求到各區、各校調查課程改革落實情況,因此才出現了上面監管不力,下面執行不到位的現象。高校師范院校也承擔著國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課程改革的任務,為基礎教育培訓的中小學教師應有一定的新課程理念或有較強的接受新課程思想的能力與創新能力,而不是一片空白,也不是只能承擔基本教學的普通體育老師,因為他們是教育第一線的生力軍,承擔著課程改革的重大任務。事實證明,高校師范院校在這方面存在著缺陷,需要在這方面作些努力。總之,對于師資培訓地方行政部門應建立起嚴格執行的、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新模式,以便使新課程培訓落到實處。
二、對新課程實施的建議
(一)轉變教師觀念,加強自身教育,積極探索實踐
對于體育教師自身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和課改的學習,深入領會課改精神,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適合學校、學生實際的新課程觀、學生觀。加強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融入教學,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新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因此教師除了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外,要加強自身教育,通過各種培訓方式促進自身思想水平、專業知識、文化素養等綜合素質的提高。新課程的實施會給我們體育教師帶來許多新問題、新挑戰,是過去的經驗與理論難以解答的,對于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積極探索,不斷改進教學,適應新的要求。平時多花些時間用在鉆研業務上,認真備課、及時總結,對于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難以解決的通過集體討論或咨詢專家等形式來解決,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搞好教學工作。由于體育教師自身水平不同,個性與個人追求也不同,這就需要教研組、學校、市局等相關部門領導的督促與檢查,使教師真正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而不是被動改革,聽之任之,持騎墻觀望態度。
(二)加強領導的重視、參與和監督
為了新課程的順利實施與推進,教研員、校長等領導必須認清新課程應有的價值和地位,主動、積極地為教師提供支持、幫助、咨詢和服務。為教師的發展創造條件,多提供讓教師參與培訓和外出學習的機會。且教研員、校長等領導要參與課堂教學的研究與指導,從而了解課程實施的狀況和教師存在的問題,與教師一道群策群力地進行探索。重視建立行政吸納制度,把大專院校的課程專家、第一線的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以及社會有關人士吸納到課程決策中來,主動聽取各方面人員對課程改革的意見,以便改進新課程方案。同時,還要抓好課改的專項檢查,善于發現課改進程中出現的典型與存在的問題而不是被動執行文件,以便新課程改革的健康發展。
(三)加強課改的培訓工作
新課程培訓在新課程改革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但大多數培訓只講理論不講操作,只是說教沒有具體實踐,培訓下來結果是仍是云里霧里,不知所以然。因此培訓既要講方法又要看落實,努力清除培訓內容形式方面的弊端,注重優化教師培訓方法,形成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個案分析相結合、組織考核與個人總結相結合的培訓模式。那種只停留在課程綱要和標準解讀層面上的培訓就難以滿足教師要求,必須深入課堂中解決具體問題,要盡量創造機會讓教師主動參與培訓,在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使培訓真正成為促進改革的動力。
參考文獻: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出現,可以追朔到19世紀下半葉,在哈佛大學的法學院出現并逐步興起。隨后的一個多世紀中,案例教學被廣泛的應用于法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教學實踐中。在不同的學科體系,案例教學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總體而言,盡管案例教學的具體實踐方法仍在不斷的探索中,但是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在不同學科領域依然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目前,在各高等院校的商學院或者管理學院,在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的方法已經被廣泛采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對案例教學的方法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但是,針對不同類型的本科院校,案例教學具體的教學方法并不是通用的。本人所在的學校是二本A類院校,屬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作為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師,希望能通過課堂的講授,在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理論體系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對于企業實際問題的認知和解決能力。案例教學是本人在管理類本科生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廣泛采用的教學方式,并在和學生不斷交流教與學的心得體會的過程中進行改進。以下內容是對于案例教學的認識、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嘗試采用的一些解決方法。
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案例教學方法,一般沿用哈佛的經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通過實際情景案例的教學方式,一般經過提問、傾聽、反饋的過程,主要培養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在案例教學的研究中,很多學者對于哈佛模式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并且積極運用于各自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哈佛模式為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的講授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本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是以哈佛模式為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不斷的改進和調整,以期在合理的時間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案例教學,通常包括以下主要過程――準備工作階段、提問引導階段、討論分析階段、總結反饋階段,之后針對總結和學生反饋的結果,對案例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提高,再進入下一輪的案例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
一、準備工作階段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授課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對于案例的選擇,是否和講授的理論體系相契合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可以選取經典教材里面的典型案例,也可以自己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和地方企業特色,編寫案例教學的材料。在教學實踐中,本人發現后者對于本校學生的能力提高更加有效。教師要充分了解案例的內容以及涉及的背景知識,包括宏觀的經濟環境以及微觀的企業環境。此外,在此階段要明確該案例要傳達給學生的知識點以及啟發的內容,設計案例教學過程中的疏導方案,并且給學生準備一份較為詳細的說明,包括案例的內容、需要注意的要點,期望學生能思考并嘗試解決的問題,以及本案例可以拓展的內容和方向。在布置學生進行閱讀案例的時候,把該說明文檔一并發給學生。在普通高校本科生的管理專業課的案例教學中,引導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影響案例教學最終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提問引導階段
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是很重要的,因為案例教學的主旨就是期望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能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學習不能在無序的狀態下進行,負責講授課程的教師就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做好第一階段的準備工作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是衡量學生解讀問題能力的重要指標。
三、討論分析階段
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直接體現在討論分析階段的掌控能力上。案例分析的討論階段需要挖掘學生的思維亮點,并且讓盡量多的同學有表達見解的機會。而針對具體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在恰當的時間,對恰當的人,加以適當的引導,以更好的挖掘有價值的觀點。案例討論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根據教學設施和教學時間,有不同的設計,甚至可以在同一班級的不同案例分析階段,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原則是讓學生盡可能提高分析問題的技能和洞察力。
四、總結反饋階段
在進行充分的討論之后,有價值的總結對于案例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進行了一系列自主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之后,對于案例分析方法的掌握并不完全,在整個過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么教師的總結在此時就顯得尤其重要。在總結的過程中,并不是單向的信息傳遞,而是雙向的信息溝通,既要注意把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指出來,也要傾聽學生們在案例學習、理解、分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注重信息的反饋。
五、改進及提高
在進行了上述步驟后,單一的案例教學就告一段落,但是這并不代表終結。總結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對于下一輪案例教學的開展意義重大。內容包括選取的案例的教學效果,教學方式設置的合理性,學生學習過程遇到的問題,教師進行案例總結的價值等等,各項內容都應該在改進及提高階段的考慮范圍之內。在本階段,形成系統性的文字總結材料是進行可持續的案例教學水平的提高的有效手段,對于整體的教學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二、中學地理教學中學案導學的運用
1.課程預習
作為一種圍繞學生而展開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要求學生使用比普通教學模式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課程前的預習,從而縮短教師消耗在講授教材內容的時間,使師生能有更多時間共同對教材內容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應提前將導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身對課文的理解,按照導學案上所列要求完成練習,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則劃上標志,以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通過這種預習方式,一是能夠讓學生將現有知識與新的知識聯系在一起,方便了解各個章節的學習重點;二是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閱讀教材,主動找出問題,主動分析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和總結重點的良好學習習慣。
2.課程討論
學案導學法中,課程討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教學作用。為此,教師在開始施教前,應首先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而后根據導學案內容排除過于簡單的問題,將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具體方式為:在確保學生切實完成課程預習的基礎上,按照座位次序將全班學生分成數個小組,每個小組以合作的方式針對教師給予的教材難點展開討論和學習。討論結束后,教師選出大多數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經由課程講解消除學生疑惑。
3.課程講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4-0059-01
1 引言
目前,隨著對地方院校向應用性大學轉型的要求,許多院校對理論課程的課時縮減了,這樣在有限的課時內要能很好的掌握好一門課程,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教學方法是不行的,因此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引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 信息論與編碼》課程為例,如果按照現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安排,課程中的一部分內容是沒有辦法給學生做介紹的。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一般在大三下期開設《信息論與編碼》,而在大二時就已經學過MATLAB[1]相關課程了,所以學生能夠獨立應用MATLAB編程仿真了。如果把MATLAB應用于《信息論與編碼》課程中,在課堂上提出要求,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運用程序仿真和函數運算對課程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仿真,這樣就能夠比較直觀的、形象的認識相關的現象和結果,然后根據這些現象和結果進行總結,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并且能夠減少所需要的課時。
2 應用舉例
選用教材《信息理論與編碼》[2](第二版),呂鋒等編著。以熵函數性質為例,運用MATLAB繪制二進制熵函數曲線,從而總結出熵函數的性質。二進制熵函數的性質為:二進制熵函數曲線是關于概率的上凸曲線,如果二進制信源的輸出是確定的,即概率為“1”或“0”的時候,則該信源不提供任何信息。反之,當二進制信源符號“0”和“1”等概率發生時,信源的熵達到最大值,等于1比特信息量。
3 結論
把MATLAB應用于《信息論與編碼》課程中,能夠比較直觀的、形象的認識相關的現象和結果,然后根據這些現象和結果進行總結,進一步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MATLAB程序在一般的windows系統都可以安裝,而且安裝方便[3]。學生只要有MATLAB相關的基礎知識,就能運用程序仿真和函數運算對課程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仿真。
參考文獻:
[1]王沫然.Matlab與科學計算[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課 題:本文系江西省技工院校省級教學研究課題(JXJGJY-ZD-201504)的研究成果。
為了轉變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加快技工院校改革發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09年啟動了全國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在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中有一門專業基礎課:電力拖動。很多技工院校對這門課程都進行過一體化改革,包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本次課程改革為一體化課程改革提供了范本,有著先鋒模范的作用。
但是,改革成果存在值得商榷地方:幾個一體化試點學校基本都分布在經濟發達或較發達的省份,這次改革成果可能不太適用于經濟欠發達的省份;由于當時急需給全國技工院校做范本,時間較為倉促,改革成果存在一些考慮不足的地方。
本文描述的課程一體化改革發生在經濟欠發達的城市――中部的江西南昌。本次課程改革是在對南昌及其周邊經濟開發區的公司進行大量調查研究后,遴選出實踐專家,通過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和代表性工作任務,結合學校現有設備和實際情況進行的教學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1.內容的調整
傳統學科電力拖動課程內容的安排一般是先讓學生將點動、連續動、正反轉等控制電路進行安裝,然后對生產中常遇到的設備的控制電路進行檢修。本次課程的一體化改革將傳統課程分成兩部分,即設備的電氣安裝和設備的電氣維修,并且安排在不同學期。這樣確保教師進行電氣維修的教學時,可以從容地把精力放在各種維修的實例上,無需為追趕進度而遺漏技能要點。
2.學習任務的設置
設備的電氣安裝的學習任務設置為電動葫蘆的電氣安裝、CA6140車床的電氣安裝、Z3050搖臂鉆床的電氣安裝。
設備的電氣維修的學習任務設置為CA6140車床的電氣維修、M7130平面磨床的電氣維修、X62W萬能銑床的電氣維修。
學習任務的特色在于改變了傳統模式,學生進入工作情境學習,能讓學生在練習技能時就能知道這項技能以后應用在哪些地方。
3.強調國家標準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強調進行安裝和維修時的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將課程分成兩個學期進行的優勢,教師可以在學生出現的一切不規范操作時進行過程記錄,在總結討論時,對學生進行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的詳細解讀。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我們在教學方法上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是將“項目教學”的教學方法應用在教學實施中。下面介紹一下在教學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帶著“引導問題”去觀摩
由于電氣自動化的學生對機床還很陌生,所以,在每個學習任務中都設置了一個觀摩的環節。為了達到更好地學習目標,每次去之前都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觀摩,參觀回來后,需要對引導問題進行解答。這使得學生每次觀摩新機床時都有個目標和方向。
2.“展示”的重要性
在學習活動結束后,必須要有一個總結和展示。縱觀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展示”的活動環節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將展示分成三部分,即過程展示、成果展示和問題展示。展示的環節不但可以讓學生們對自己小組的實施過程進行回顧,還可以了解其他小組任務實施時采用什么方式。展示出來后,大家自己會進行溝通比較,下次任務時會自動進行改善。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將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包含出勤率、是否承擔小組任務、任務完成效果等等。終結性評價將小組的最終成績和個人掛鉤(乘上小組表現系數)。為了鼓勵平時默不做聲,卻勤勤懇懇的學生,筆者學校還特別設立“踏實獎”“全勤獎”。為了鼓勵迷途知返,表現越來越好的學生,設立“進取獎”。
三、小結
以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特點,希望有地方值得其他職業教育工作者借鑒。當然,改革的效果還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改革并未結束,課程改革人員還會不斷地在學生中調研,也會請同行、專家對我們的改革提出建議和意見,并根據意見對課程體系進行修改調整,投入實施,評價、總結、反思,再改進,如此反復將課程改革不斷地完善。
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
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為教育決策服務
1.以“全面規劃、穩步推進”為方針,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考察全國高中課改實驗省,深入實驗樣本學校調查研究,了解我省實施高中課改的優勢和困難,協助省教育廳制定高中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具體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方案、課程設置和管理指導意見、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校課程建設指導意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新課程學科實施指導意見等。
2.加強省級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縣的教學指導。在對國家級實驗區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總結實施課程改革的先進經驗和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抓好一批學校和教師典型,組織召開義務教育課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
3.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和管理。對地方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繼續完善修訂通用地方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教材。指導各實驗區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制訂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和管理細則。
4.調查全省教學用書使用情況,制訂教學用書編寫、審定、出版、發行的指導性意見。
5.加強課程改革的協調和宣傳。協助省課改辦召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會議。積極聯系宣傳部門及多種媒體,宣傳浙江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
6.認真做好全省51個義務教育課改實驗區的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業務指導。加強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以及對市地命題工作的指導,做好全省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試卷質量分析;加強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7.繼續完善高中會考制度。加強考紀考風建設,規范會考管理,提高會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會考信息公布和運用的科學途徑和方法,加強對普通高中教學的監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輪高中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學業水平評價方案。
8.積極研究高考改革趨勢,協助做好我省高考試卷命題和閱卷的相關工作,研究與高中課改相配套的考試和評價改革。
9.探索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辦法,和部分縣(市、區)合作進行試點。
10.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園)本教研制度的內涵和實施策略,積極推進全省校(園)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評比標準,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
11.進一步推進教研工作信息化,繼續做好“浙江省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教學光盤的教學設計和現場拍攝任務。
12.研究高中學科建設,開展普通高中先進教研組評選活動。
13.加強對民辦學校教學研究的指導,建立民辦學校教學研究聯誼會制度。
14.召開省、市教研室主任會議和教研室辦公室主任會議,研究課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創新模式以及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的新思路。
15.加強省際教研工作交流和協作,承辦華東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會議。
16.以展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為重點,做好第三屆省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
17.做好年省級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和成果評比工作。
18.協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級教師的評選工作。
19.開展新課程下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總結典型經驗,推廣先進的德育模式。
(二)為教師教學服務
1.做好義務教育和高中新課程學科的培訓工作。改進省級培訓模式,提高培訓質量。
2.啟動全省教研員培訓。制訂全省教研員培訓實施方案,分層分批培訓各級教研人員。
3.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實施,參與園長和幼教教研員全員培訓。
4.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攜手行動”,加強對欠發達地區農村課程改革的引領和指導。
5.加強教學用書的開發和管理。繼續組織編寫與新課程配套的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考試標準、地圖冊等,全面修訂已經出版的教學用書。
1、學校課時安排與國家政策相差巨大,表面只做出某些相應的改變,與上級要求差距較大,通過“做材料”應付政策要求,作材料完全只是為了實施行為本身,有時以作假的方式做材料,如撰寫教學過程記錄,學生總結課程改革后英語學習心得應付上級要求。
2、學校往往利用非常規時間實施新課程改革。為避免傳統的常規教學活動不受課程改革影響,采取集中實施方式,利用課余時間,如每周下午自習時間,或假期集中上課實施改革。
3、地方教育局和學校較多的關注外在英語課程組織和管理活動方式,但是教學活動,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授課老師而定。學校各方精力不足,資源有限,指導不足很難從學生學習結果發現影響,顯然對教學中的評價工作,及總結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及時的評定。
二、英語課程改革實施困境分析
學校英語課程改革離不開組織域關鍵各方的相互影響。所謂組織域,就是組織共同體,里面有各類組織生存所需要的各類資源,有相應資源或者產品的供應者,消費者,中介機構等。顯然,學校教育符合組織域的特征:教育部,地方人民政府,大學,家長和高中學校等組織和機構不僅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也有著對學校英語教育,英語課程改革有不同期望。
教育部代表著中央政府對高中學校教育進行管理,是教育領域管理最高的管理部門,這是教育部參與學校教育這個組織域的一個重要角色。它擁有著龐大政治資源,這些資源充分保證了教育部在組織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是實施自上而下政策的首要者。地方人民政府對所轄地界中包括教育在內的各種事物具有管轄和領導權限,對轄區的教育提供各種物質支持條件。大學在學校教育組織域中扮演三方面的角色:一是學校教育質量實施的監督者;二是為學校教育提供供應者即教師(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三是為學校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家長在組織域中也是學校教育質量實施的監督者,同時也是重要資源提供者:充足的教育經費資源和優秀的學生資源。學校是組織域中最為關鍵的一方。它具有雙重性:一是服從組織域各方達成的協議,并以最完善的教學政策實施協議。二是積極參與制度邏輯的商議過程,并扮演重要角色。學校是學校教育的最終承受者,具備自主操作空間和權力;許多課程改革的政策都只是一些目標,而無具體的操作指南時,目標落實上需要學校這一組織方發揮積極地作用。同時學校是學校教育的壟斷性生產者,學校在對外宣稱上具有信息上的優勢,學校實施了什么政策,有自身最大的發言權。學校在進行英語課程改革時受到多重影響,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同時,到底應該實施素質教育,還是應該幫助學生獲取高分,學校內部各方都感受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從而影響英語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行為。
三、推進英語課程改革方案的啟示
1、尊重制度變革的路徑依賴規律學校針對英語課程改革應演化而非革命。路徑依賴意味著英語課程改革在未來發展之路上依賴于過去的發展道路。在推進方案中,不能全盤否定應試教育制度邏輯,而是對現有制度進行改良,如何做的更好,并保持組織域內部的相對穩定性。高中學校對革命性的變革具有抵觸心理,因此應保持核心利益和技術的穩定。
2、建立推進英語課程改革的利益激勵機制對推進英語課程改革的學校提供更多的利益獎勵,或獎勵經費籌集機制,對參與改革的學校進行實質獎勵,而非名聲上的獎勵(戴媛媛,2011)。學校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更高的社會認同,更多的教育經費,更好的發展機會。學校在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好的生源,優秀的教師,充足的經費時,組織與各方應建立建立推進英語課程改革的利益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