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0 16:34: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眼科臨床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鼻竇炎的眼部表現
臨床上鼻竇炎的炎癥擴散波及臨近結構可引起淚器感染,眼眶感染;化膿性炎癥通過血行播散可以引起眼瞼水腫、急性或慢性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等;篩竇、蝶竇的炎癥往往導致眼球后面的隱痛、復視等;篩竇及蝶竇的炎癥波及視神經孔時則引起球后視神經炎;鼻竇炎的疼痛常發射至同側三叉神經分布區引起額部、眉弓部、眶周及球后部疼痛。
2結果
2.1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比較
顯效率21.0%(17/81),有效率43.2%(35/81),無效率35.8%(29/81),治療總有效率為64.2%;研討組患者經超聲波物理治療后:顯效率29.6%(24/81),有效率50.6%(41/81),無效率19.6%(16/81),治療總有效率為80.2%。經兩種方法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兩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并發癥
經術后各項檢查未發現一過性眼壓、角膜內皮損傷、眼底情況、視力視野、眼房角出血及短暫性視力下降等并發癥的發生。術眼2年隨訪中未出現急性發作的病例,患眼未出現明顯的異常及疾病惡化的情況。有本研究可知小劑量的超聲不僅可以促進病灶出混濁物的吸收和改善眼部血液循環,而且對眼部是安全無副作用的。
大多數在出生前后已存在,及一小部分生后才逐漸形成的具有先天遺傳或發育障礙的白內障。新生兒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病率為4‰。新生盲兒中約30%為白內障致盲。
先天性白內障多為雙眼對稱性發病,也有單眼發病者,常伴有眼部和全身先天畸型如小眼球、小角膜、虹膜和脈絡膜先天性缺損以及面部四肢畸形等。嚴重影響視力的先天性白內障如不即時治療,會發生感覺性眼球震顫、斜視及弱視。一些對視力沒有影響又不發展的限局性白內障,無需特殊治療。
按晶狀體混濁不同部位的特征分類敘述于:
1.胚胎核混濁的先天性白內障混濁居晶狀體核心呈灰白粉塵樣,遂名先天性中心性,粉狀白內障。
多為雙眼對稱性。常有家族遺傳傾向。不影響視力,也不發展,不需治療。
2.胎兒核至嬰兒核混濁的先天性白內障典型的有板層白內障(又名繞核性或帶狀白內障,perinucleousorzonularcataract)。多為雙側性不發展,但可隨年齡增長新生的晶狀體纖維將混濁區擠向深層。
混濁多呈帶狀,繞核而行,可分幾層呈同心性排列,層間隔以透明帶,最外一層常有短弓形繞帶騎在核的赤道部周圍名曰騎子(riders)。在高倍裂隙燈下可見這些帶狀混濁是由致密的混濁小點組成。一般愈靠近周邊部愈致密,愈接近軸心部愈稀薄甚至于逐漸消失。這些混濁所在的部位和大小與胎生期發病的早晚和持續時間有關。即發病愈早愈偏向核心,持續愈久混濁愈濃厚。因此胎兒早期出現的混濁多在胎兒核附近,對視力可有一定的影響。散瞳后可露出透明的晶狀體周邊部,故視力會有提高。本病發病原因尚不完全了解,可能有部分遺傳因素。因常見懷孕期的母親有顯性或隱性手足搐搦、血鈣低、血磷高的歷史,同時生后的小兒常有佝僂病以及牙齒生長遲緩,指甲脆弱等上皮營養性發育不良現象,所以許多學者認為此病是由于先天營養不良,特別是與鈣質缺乏有關。因此病多在胎兒期開始形成,生后不一定缺鈣。可查血鈣、血磷濃度以助診斷。如果混濁范圍遮蓋整個瞳孔區,不能窺看視神經,應即時手術摘除,2歲以上患兒可同時植入人工晶狀體。由于人工晶狀體技術的日益完善,增視性虹膜切除本已不常用,但應根據術者的經驗及設備而定。
3.嬰兒核至皮質深層混濁的先天性白內障
(1)冠狀白內障:是一種比較多見的先天性白內障。多在青春期后不久出現。多為雙側性。有遺傳傾向。混濁呈短棒狀、啞鈴狀、圓形或橢圓形不等。排列在周邊部皮質深層,呈整齊的放射狀形如花冠,遂名冠狀白內障(Coronarycataract)。此型白內障又常合并點狀白內障,但晶狀體的中心部都是透明的,所以臨床不散瞳檢查常被忽略。此種白內障多不會進展,不影響視力時無需治療。
(2)藍色點狀白內障:多在出生時或至遲到青少年期被發現。混濁是細小點狀(間或見少許片狀)呈帶有藍色的灰白混濁,散布在皮質深層(周邊部多見),所以多不影響視力,亦不進展,不需治療。
4.中軸部混濁的先天性白內障
(1)珊瑚狀白內障(coralliformcataract):比較少見。混濁居晶狀體兩極之間的中軸部及其附近。以后極為中心向前方放射出許多桿狀、管狀混濁,且常伴有斑點狀多彩的結晶,像焰火,五彩繽紛。推測是因為繼發晶狀體纖維在前極縫處未能閉合的緣故。
(2)先天苔蘚狀白內障(dilaceratedcataract):為許多精細而多彩的花邊樣混濁集中在成人核深層。多為靜止性不影響視力。有時合并冠狀或點狀白內障。
5.縫性白內障(suturecataract)包括晶狀體前后縫附近出現的各種形式的混濁,“Y”字縫可以相當清晰。
此種白內障早的發生在胎生第3個月,晚的可遲至10~20歲。混濁出現在胎兒核直至成人核附近不等,多不發展也很少影響視力。有時合并冠狀或點狀白內障。
關鍵詞:年輕醫生,臨床科研,課題,科研素質
Abstract:Becausemostofyoungdoctorsdonotknowhowtodotheresearchwork,weputforwardtheimportanceoftheresearchwork.Inthearticle,weexplainhowtodoclinicalresearchworkfromfiveaspects,therearecombineresearchsubjectwithclinicalpractice,newideasandpracticality,thequalitiesoftheresearcher,abilityinscientificresearch,cooperationinresearchwork.Forthesakeofthedevelopmentofclinicalmedicine,youngdoctorsmustdowellinclinicalresearchwork.
KeyWords:youngdoctor,clinicalresearch,subject,qualityfortheresearcher
在當前醫學發展中,面對眾多的醫學難題,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患者,大家都在強調加強科研力度。醫學的科學研究分為基礎科學研究和臨床科學研究。臨床科學研究是指以病人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研究,其目的是提高診斷水平、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和進行疾病病因的宏觀研究。隨著臨床流行病學的發展及循證醫學的興起和應用,臨床科研由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的轉變,臨床科研不應只是認病例報告、病例分析的方式來總結臨床經驗,很多其他方法如隨機對照研究、交叉研究設計、病例對照研究、診斷研究、醫學序貫分析等方法來研究臨床問題,所采用的統計分析方法也不局限于單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更適用于臨床問題的研究。臨床科研就是從臨床需要出發提出問題,用可靠的方法進行研究,已得到可靠證據回答所提出的問題,解決臨床問題,再用于指導他人的臨床實踐。臨床與科研是相互促進的,臨床為科研提供研究的方向,為科研提供樣本,是對科研成果的檢驗;科研為臨床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新的方法,提高臨床醫生的分析能力,可以改變臨床醫生的思維方式。有的年輕的臨床醫生不免疑惑,我們是把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醫生,我們的工作主要是面對病人、為病人服務,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科研基礎,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尤其是臨床科學研究?
1科研選題要緊密結合臨床實際
任何科研都從選題開始,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科學研究的目的不外乎驗證已知、探索未知。因此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對事物有仔細的觀察和深入的了解才能提出問題。要善于捕捉臨床實踐中的研究課題:課題最好出于自己比較熟悉的、與工作實踐緊密相關的領域,不要超出距離當前工作太遠的范圍,或是探討自己一無所知的問題。臨床人員從事實驗室研究應緊密圍繞臨床,密切聯系實際去選題,希望最終能用于臨床實踐或解釋疾病的某個問題。科研選題的基本過程就是在工作中、學術交流中、意外事件中發現問題,再大量查閱文獻資料,進行可行性分析,確定課題。如在老年病房的工作中發現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較多且難于治療,經過查找文獻知道,心力衰竭是大多數原發心血管疾病的嚴重或終末階段,在心力衰竭的治療中,目前仍存在許多疑惑和難點,資料表明隨著社會的老年化及醫學的進步,心衰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根據Framingham研究,心衰2年的病死率在男性為37%、女性為33%,而心衰6年的病死率則分別達到82%和67%,病死率甚至高于多數常見惡性腫瘤。這樣就對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同時也認為對心力衰竭的研究會對臨床治療帶來益處。
2醫學科研選題強調創新與實用的原則
醫學科研選題的基本原則是課題要具有重要性、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可行性。創新性是臨床研究的“靈魂”,創新首先要有創新意識,不能只滿足于緊跟和填補空白;要有辨證思維,敢于懷疑,修正過去的常規及定律;要有魄力和毅力,敢于冒險,能持之以恒;要有明確目標———提高診療水平。這就要求花費時間看國內外在此領域的進展,若國外有而國內沒有,則可將相關技術引進并加以改進,若國內外都有,則可研究是否能夠突破。在進行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中,通過大量檢索文獻,發現目前對心力衰竭的研究已從研究血流動力學異常轉變為研究神經內分泌激活,而目前對全身炎癥反應的研究也涉及到循環系統,因此在課題的選擇上對心力衰竭的研究著眼于其與炎癥反應的關系上,從而探討新的治療方法。
創新是一個過程,提出問題,進行實驗,得出結果,加以驗證。創新包括:(1)研究問題的創新:科學的解釋研究中遇到的現象,針對已有問題提出新的解釋,發現新的現象,并提出科學合理的解釋;(2)研究方法或技術的創新:新方法或技術的建立,已有方法或技術的改進,已有方法或技術的新應用;(3)研究材料的創新;(4)研究模式的創新: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在復雜系統中把發現的問題科學解釋,發現新的實驗系統,進行學科交叉,在選題上瞄準各學科的結合點,進而積極探索。
實用性是醫學研究的“價值”體現,科研要有明確的研究目的,以解決特定的醫學問題,具有理論意義或應用價值,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醫學科研選題應注重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這三項是評價研究項目的意義和價值的指標。同時又要權衡科研選題的創新性和實用性。
3醫學科研需要的科研素質
臨床科研是醫學工作者,主要是臨床醫生把臨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研究找到解決辦法,再應用于臨床,使廣大患者受益,擺脫疾病的痛苦。這就要求臨床醫生既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質,即濃厚的研究興趣、端正的科學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又要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即具備一定的知識背景、科技技能、英語能力及網絡應用能力及具備良好的個人品質。作為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包括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有事業心、具備一定的基本功、有創新精神、力爭第一、善處逆境、團結人、體魄健壯、經得起長期艱苦磨練等。“嚴謹”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尤其是嚴謹的學風、寬廣的知識面、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表達的基本功[3]。表達的基本功也就是文字表達的基本功,文字表達的基本功的練習可以從寫科普文章練起,要善于總結,提高論文的寫作能力。
4培養獨立從事臨床科學研究的能力
臨床科研工作涉及基礎與臨床的諸多方面,要求一個人既要有臨床工作經驗,又要掌握基本科研技能,還要有一定的組織、協調和中英文寫作、表達的本領。基本科研技能包括標本采集、試劑配制、切片制作、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及鏡下觀察等等。這就要求必須盡快掌握實驗操作技能,及時與實驗室技術員有效溝通,并及時與導師和同事交流,匯報實驗進展情況和遇到的問題,不斷修正實驗方案以獲取必要的協助,必須善于發現問題,依靠自己解決問題。年輕醫生,包括一些碩士生、博士生,過于重視理論而輕實際操作,或者說不屑于做些“小事”,殊不知,正是通過“做”而不是“說”的過程才會不斷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找出解決辦法,從而提高獨立臨床科研能力,這也是科研能力訓練方面的薄弱環節。
5充分利用優勢科研資源,加強科研合作能力的培養
科學研究是一門專業化的學科,需要科學的氛圍和環境,需要專業化人才,醫學研究也需要職業化,這就要通過學習達到職業研究人員的水平或聘請職業研究人員加入研究隊伍或與職業研究單位進行合作。臨床醫生對疾病的認識過程經常會遇到局部與整體、外因與內因、分析與綜合等復雜的認識問題,所以醫生除了運用醫學知識之外,還必須與人文科學相結合,與社會科學工作者一起研究臨床上隨時遇到的思維邏輯及心理行為問題。多學科的結合及相互滲透,對解決臨床難題十分重要,常被視為醫生的基本素質。臨床與基礎也需要合作,這就要有共同的科研興趣,具有相同的研究領域或研究興趣。要有合作的基礎,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優勢互補。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協定,簽訂符合國際慣例合作協議(包括知識產權的歸屬,成果及利益的分配)。
臨床研究更需要團隊精神,要凝聚力量,在臨床科室內部要鼓勵醫生多參與科研工作,有時要激勵,有時要推動,努力營造好的學術氛圍。合理配備科研資源,統籌協調,揚長避短,努力爭取,量力而行。要加強對外交流,對學術動態要高度敏銳。
總之,臨床科研意義重大,臨床科研能力的培養是臨床醫學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在臨床實踐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只要我們采取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就能不斷改善和加強年輕醫生臨床科研能力的培養,從而更好地促進臨床醫學發展。
參考文獻
根據中華醫學會胰腺外科組制定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方案”的臨床診斷標準判定,本次研究的15例SAP患者均符合該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占9例,女性患者占6例,患者年齡段為24~63歲,平均年齡為(33.52±2.69)歲,其中膽源性患者占6例,酒精性患者為4例,高脂飲食患者占3例及原因不明的患者占2例。
1.2臨床癥狀
15例SAP患者具有:腹痛、惡心、嘔吐、同時伴有血尿淀粉酶增高等臨床癥狀,CT檢查顯示胰腺增大、腹腔積液、回聲增強、胰周滲出。15例SAP中,10例臟器功能衰竭,以腎臟、呼吸功能衰竭常見,1個臟器2例,2個臟器2例,3個臟器1例。
1.3治療方法
該次選中的患者中選擇使用非手術治療的有7例,其主要治療手段為:為能夠及早發現心、肺、腎等器官是否產生功能障礙,對心、肺、腎等器官的功能進行密切的檢測;對患者采用禁食、胃腸減壓、管喂及灌腸的方法以達到利膽導瀉的作用;為抑酸抑、制胰液的分泌,也可選擇藥物進行治療,如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及生長抑素(奧曲肽);同時對患者水、電解質失衡進行糾正;積極擴容抗休克;并給予抗感染和營養支持。選用手術治療的有8例,其主要治療手段為:對胰腺及胰周的壞死組織進行清除;對患者進行置管引流,主要含:膽囊、胃及空腸造瘺;對患者腹腔進行灌洗;對患者進行胰腺包膜進行切開術等。
2結果
2臨床藥學學科發展歷程
臨床藥學起源于西方國家,在我國的起步較晚,大約萌發于20世紀60年代,但由于當時的醫學技術并不發達,外加的影響,臨床藥學被迫停止,其間劉國杰、汪國芬、陳蘭英和張楠森等人貢獻極大。在80年代臨床藥學再度興起,其后經歷了較快速的發展:90年代后期有研究者提出構建臨床藥師制度,促使醫院藥學開始轉型;2002年衛生部在頒布的規定中提出醫療機構應逐步構建臨床藥師制度;2006年進行了臨床藥師的試點考試、2008年國家規規定在全國48所醫院實行臨床藥師試點;2010年國家批準臨床藥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并要求在未來進行重點建設。臨床藥學學科自80年代崛起后歷經了30多年的發展,主要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以藥物代謝動力學為主的實驗室研究初級階段;第二階段為以處方用藥分析、藥學情報及病歷為主的藥學研究供給階段;第三階段為藥物治療應用與臨床用藥服務的藥學研究實踐階段。此外,國家在臨床用藥制度方面也在不斷的完善,進一步規范了臨床藥師的職責,加強了管理臨床用藥[3]。
3臨床藥學學科研究進展
2008年亞洲臨床藥學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召開,大會就臨床藥學的涵蓋內容進行概括,主要包含以下2個部分:①臨床藥學實踐。臨床藥師參與疾病藥物治療,對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處理,對患者實施藥學監護,對醫護人員提供用藥咨詢,對患者及社會公眾普及合理、安全、有效用藥的知識。②臨床藥學教育與培訓。臨床藥學教育涵蓋高等醫藥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及在職教育。2009年在第69屆世界藥學大會上所做的臨床藥學學術報告內容也涵蓋了上述2部分內容,但還增加了與臨床藥學緊密相關的個體化藥物治療和藥物基因組學的藥學研究內容。目前,國內對臨床藥學的研究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臨床藥學教育在某些高等院校已經開展,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家加大了對臨床藥學學科的重視程度,并積極補充臨床藥學教材使臨床藥學教學得到基礎支持;第二,在上海已經開展了全程化藥學服務,并積極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試行,使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得到徹查;第三,改變用藥模式,臨床上已經廣泛應用全自動化的單劑量分裝新技術,極大的提高了臨床用藥的規范性及安全性[4]。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入婦產科接受治療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35.1±10.1)歲;病程持續時間最長的是10年,最短的1年,平均病程(2.5±1.2)年。本次入選的100例患者,全部為已婚或者未婚有性生活者,依據具體的治療方法將100例患者分成兩組,治療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抗生素療法:觀察組使用抗生素治療,1.2g克林霉素加入250ml生理鹽水,2次/d靜脈滴注和0.8g替硝唑,1次/d靜脈滴注,連續治療10d為1個療程,依照患者的病情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3~4個療程的治療。中藥治療:治療組使用中藥方式治療:①中藥內服:使用銀花、丹參、敗醬草各30g,川斷、桑寄生、當歸、赤芍、川楝子各12g,蒲公英、厚樸、枳殼、元胡各10g和6g香附。每日一劑用水煎服,分兩次用溫水送服,服藥時間分別是早餐后0.5h與晚餐后1.5h。②中藥外治:使用紅藤湯保留盆腔內灌注,紅藤湯藥物組成為蒲公英、紅藤、敗醬草、紫花地丁、鴨跖草各30g。患者如有包塊,可另外加入莪術、三棱和桃仁各10g,腹痛者另外加入香附和延胡索各10g,腹冷痛另外加入10g附子。所有藥物加水煎成100ml濃湯,便后保留盆腔內灌注,1次/d,在月經結束后的第3天開始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連續治療10d。
1.3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的白帶和月經恢復正常,下腹墜痛的情況明顯減輕,同時身體的各項免疫功能有顯著提升,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有效:患者的白帶和月經基本恢復正常,下腹墜痛情況有所緩解,且患者身體的各項機能有所提升,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無效:患者臨床各項表現癥狀與身體機能無明顯改善,甚至發生惡化。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組患者接受中藥內服外洗治療后,痊愈31例(62%),有效16例(32%),無效3例(6%),總有效率為94%,觀察組患者接受西藥抗生素治療后,痊愈23例(46%),有效14例(28%),無效13例(26%,)總有效率為74%,臨床治療效果治療組明顯優于觀察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治療組3例患者出現小腹疼痛,沒有進行任何處理的情況下癥狀自行消失;觀察組7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停藥后癥狀自行消失。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 科研設計方案中需注意的一些問題
3.1 盡量選擇論證強度高的方案
科研設計方案由于設計的嚴謹性科學性不同,其科學論證度也會不同。常用的臨床科研設計方案中,科學論證度最高的是隨機對照試驗,其次是前瞻性隊列研究、前與后對照研究、交叉對照研究、病例與對照研究、橫斷面研究等,最差的是敘述性研究。在現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科學論證度高的方案,這樣得出的結果科學性較強。
3.2 真正做到隨機
隨機分配是臨床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科研質量的基本保證。設計方案有條件達到隨機的,一定嚴肅認真地做到,萬萬不可將隨機分配做成“隨意”分配,否則會嚴重影響結果的可靠性。采用隨機法得出的結論比非隨機法得出的論證強度要高得多,更能令人信服。常用的簡單隨機法有拋硬幣法、抽簽法、擲骰子法及隨機數表法等。事先設定硬幣的正面或反面為試驗組或對照組,再拋硬幣,決定入組,這種方法即為拋硬幣法。抽簽法、擲骰子法與拋硬幣法大同小異,隨機數表法是根據隨機數表決定入組,該方法較為科學,隨機數表在有關的統計學書后附有。其它較復雜的隨機法如間隔抽樣、區組隨機法等可參考有關的統計學書籍。
3.3 影響盲法的一些因素
盲底應由不參與試驗的專人封存,到試驗結束的時候才能揭密,中途泄密可導致試驗失敗。試驗藥與對照藥的外觀、氣味等方面都需注意做到一致,防止研究人員和研究對象猜測藥品。試驗藥或對照藥如果有特征性的治療效果或不良反應,可能影響盲法的真實性。選擇的陽性對照藥必須是療效肯定,能得到公認的。
3.4 對照組的樣本量
一般來說,對照組的樣本量應與試驗組的樣本量相同。如果試驗的目的是為驗證某一新藥的療效是否優于目前的標準療法,選擇的陽性對照藥的療效是確定的,而病員來源較困難,經費有限,又需要盡快得結果,可采用非等量對照方法,即對照組的樣本量比試驗組少。一般可采用試驗組與對照組2:1或3:2的比例。
3.5 注意依從性
依從性是患者對規定執行的醫療或科研的試驗措施所接受和執行的客觀行為及其程度。在實際工作中,要求全部患者達到完全依從是很難做到的。對于前瞻性的研究課題,最終總結分析的病例數不應少于進入試驗時總病例數的80%,最好達到90%以上。脫失率超過20%,就會對研究質量產生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失去研究的意義。對于能堅持完成試驗的研究對象,也要保證能夠完全遵守試驗要求的各項措施。提高依從性首先是診斷正確,不正確的診斷,其治療措施必然是不正確的,要求病人執行錯誤的治療,本身就已經是錯誤的;用于治療性研究的措施或藥物要有科學依據,在這樣的基礎上鼓勵病人依從才有價值;要在方案實施前仔細考慮可能影響依從性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6 癥狀的衡量標準
對于治療效果是否有效應有明確的衡量標準,該標準必須是公認的,不能自己想當然地制定一個“獨創”的有效或無效標準。但臨床癥狀,尤其是藥物依賴性研究中的癥狀,無法用客觀的指標衡量。對這些癥狀,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制定出了癥狀評定量表,這些量表經實踐考驗,有些被淘汰,有些則留了下來,成為普遍采用的癥狀衡量工具。如果所研究的癥狀前人未做過深入的研究,缺乏測定工具,這種情況則可以自己編制相應的評定量表。但遇到這種情況要極其慎重,認真檢索文獻,很多時候不是別人沒做過,而是自己查閱文獻不夠,不知道而已。
3.7 注意醫學研究道德
臨床醫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增強病人的健康,不能為獲取個人名利而把病人當作試驗品。在試驗中如果發現可能對病人造成傷害的情況,要及時處理,必要時停止試驗。研究方法要符合醫德要求,必須貫穿于整個研究過程中,要實事求是,不隱瞞不利于自己的結果,不能偽造,更不能為了而無中生有地編造出與某某“結果一致”的研究結果,況且,簡單的重復本身就沒有多少價值。
4 查閱文獻完善設計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0-1670-01臨床醫學工作是一個不斷的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對于臨床醫學科學研究工作要有的放矢,并在臨床需要的立場上來發現、回答、解決問題。然而我國目前的狀況卻并不如人意,高水平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成果依然寥寥無幾,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以醫生角度給予深入探討。
1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我國現在的臨床科研現在的趨勢是這樣的一個不良趨勢:為了才進行科學研究,為了研究成果拿獎而進行科學研究,而不是進行科學研究出成果之后。只要有新穎的題目,只要有熱門的題目,只要是在當地或者本院內還沒有開展的并能吸引大眾的眼球,如果想要出成果并獲獎,就抓緊做實驗,不考慮本院是否具備研究實力、能力和條件,選題紙上談兵,然后將關系調動起來立項,結題時東拼西湊。與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研究者不同,臨床醫學的研究工作的水平決定在于對疾病的診斷治療上是不是有創新創意,并且其科學結果別人能重復,經得起臨床驗證的嚴格對照,基礎醫學則是從系統理論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回答。
所以,臨床醫生一定要站在臨床需要的立場,發現、回答、解決問題。而回答和解決問題是需要有充足的證據的,而證據的來源就是經過長期的隨機性前瞻性對照性研究才能夠得到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充足證據。這樣的研究并不是三天兩天三月兩月就能得出的,這種研究一般是需要經過數年的時間,且要根據其假說和選題,在實際的臨床研究過程中會不斷的有新的問題新的情況的出現,這時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對課題的設計進行調整,到時候即使經過多年的努力,當實際結果和假說不相符時,研究依然無法結題。病人的個體差異、病情演變和診療范圍都直接影響著臨床科學研究的進行和結果。
2科研成果滿天飛
我國現在依然是以科研工作成果作為領導考核的重要政績之一,科技的評價直接影響著研究者的職場,成了現實生活中的一根指揮棒,職稱的評審晉升,工資的增加,立功受獎,推薦院士等,都與其有直接的聯系,成為醫務人員為了獲得各種各樣的待遇和榮譽的一個重要的來源之一。因此,不論是醫學院校,科研院所,還是基層的醫療單位,每一層都在努力的抓科研,形成一種科研的風氣。從表面上來看,這是非常有利于國家醫療創新性建設,并又利于醫療技術提高和病人的治療及康復,但是實際卻并非如此,只不過是為了一己之私,為了自己的晉升,為了多賺取科研經費來揮霍。回過來看看我們的臨床研究,在藥物技術設備上基本上已經和國際接軌了,可是許許多多的治療和診斷方法都還是根據國外的醫療思路來進行,這只是一種重復別人的創新獲得的經驗,對于我國臨床醫學的發展和進步收效甚微,貢獻很小。
3評審制度的腐敗和學術造假
臨床醫學的科學研究是一件很艱苦的差事,因為臨床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并且需要充足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去坐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出真正的懂得臨床醫學科學研究的,能做臨床科學研究并靜下心來搞臨床科研的人,培養出這樣的人才,才能為我國臨床醫學的發展奠定非常扎實的基礎。可是當前的形式,并不能培養這樣的人才,大家都為了快出成果早出成果多出成果,這樣的做法違背了科學研究的原則。科學研究并不是為了拿一大堆獎項寫一大堆,這是一項創造性德勞動,需要很長時間對規律的總結積累和沉淀,如果一位的追求快短,必然導致臨床學術的腐敗和造假,直接導致了我國醫學的創新水平降低,影響我國臨床醫學科學的發展與進步。學術腐敗這種現象的出現,并非某個教授或者學者的人品問題,這是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學術領域出現這樣的風氣,和整個社會風氣的浮躁,學術評價機構有瑕疵,學術制度存在缺陷有著很大的聯系。學術界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風,也是造成學術腐敗的要數之一,這種作假造假的風氣已波及到我們的臨床正常診療中,比如某些醫生為了獲取所謂的臨床數據違反倫理道德,違反診療規范,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權而引發了醫療糾紛。同時,監督力的缺乏,也只導致學術腐敗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監督,許多項目結題后沒人管,便出現了抄襲剽竊造假等。
4結合實際自我管理,杜絕學術腐敗
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平衡,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病人多、病情重、病情復雜等諸多問題也始終困擾著臨床,對臨床醫生而言,這里孕育著一個巨大的科學研究領域,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結合當地情況,結合當地醫院情況,結合臨床實際,圍繞困惑臨床的問題,圍繞病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地進行思索,才能發現問題,才能在思索中不斷地提出假說,在假說的基礎上進行選題和驗證,當假說被驗證為理論后,才能改進和完善診療技術,反過來為臨床服務,進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實現醫學理論和技術的創新。在當前學術道德下滑的情況下,應當建立科技評審的回避制和盲審制,成立評審的中介機構,建立異地評審體系。同時科學研究應與領導和單位的政績、業績相脫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學術造假和腐敗的問題。
5實行分級管理,將臨床科學研究落到實處
科研經費是有限的,作為各級管理部門應當有選擇的使用,例如:對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對科研院所和省部級醫院,要加大投入比例,制定相關的政策,大力鼓勵、支持開展各種診斷和治療技術以及基礎方面的前瞻性研究,以盡快提升醫療的創新能力。醫院實行分級管理,專科醫生培養也將要實行準入制,那么科學研究與教學也必須實行分級管理和準入制,只有定位準確,才能集中優勢、發揮特長,使臨床醫學真正地做到創新與提高,醫生的專業水平和素質真正的適應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
【關鍵詞】臨床檢驗科;科學管理;管理機制;建立問題
我們知道,檢驗中心下設的檢驗科室很多,如何科學管理,保證檢驗質量,是提高檢驗水平,服務醫務人員的重要前提。例如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體液等幾個相對獨立的專業實驗室,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檢驗儀器設備的提高,應該說所開展的檢驗項目能夠達到相當高的精準度。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卻發現,有相當多的檢驗項目的精準度不高,不能很好地為醫務人員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甚至由此還引發了一些醫患糾紛。由此可見,認真貫徹《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精神,強化臨床檢驗科的科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是目前最為緊迫的任務。
一 建立技術人員管理機制要注意的問題
臨床檢驗科檢驗質量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工作人員的醫德水平和技術水平的高低。要取得高水平的檢驗質量,就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檢驗技術水平,具備廣博的理論基礎知識,和高尚的,一心為患者著想的醫風醫德。在業務技術上,要充分注意提升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培訓工作的經常化和制度化建設,制定崗前輪轉學習,考試上崗制度;建立學術交流、外地進修、項目培訓、參觀學習的規劃;建立培養業務技術骨干的目標。對開展新項目人員要進行準入性論證或考察,以保證檢驗人員在技術是合格的,并要加強在職培訓,提高檢驗人員的基礎知識和質量控制理論水平,強化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在醫風醫德上,要注意日常工作流程的規范化培養,要求工作人員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以“一切為患者服務”的奉獻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時建立嚴格的交接班制度,把檢驗質量落實在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身上,以促進良好醫德醫風快速形成。
二 建立臨床檢驗質量管理制度要注意的問題
在建立臨床檢驗質量管理制度時,一要注意制定質量保證基本措施,如儀器校準、維護、維修、室內質控、標準操作規程、記錄等質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二要制定檢驗科質量控制,如室內質控(IRC)和室間質評(EQA)的標準,三要注意質量體系、設施與環境、檢測方法、記錄、樣品等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要加強以上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建立質量保障機制。建立以科室領導或技術骨干任組長,各專業實驗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質量保障部門。同時制定各種管理措施,并且制度化,程序化。如程序標準、操作手冊、質控記錄、差錯登記等質量管理制度,并以此為工作總則,檢查質量情況,糾正不規范的操作行為。還要建立操作者、專業組長、主管技師、科主任等“四級”檢驗報告審核制度,對臨床檢驗結果應進行分析,如在質控范圍內,可發出報告,否則應查找原因,必要時復核檢驗,以保證檢驗報告的真實性和科學性。
制定標本采集及送檢制度和IRC檢查制度。建立標本拒收制度,以確保檢驗科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為此要建立相關標準單,對拒收的標本要認真做好拒收記錄,注明拒收原因。
同時要建立臨床檢驗重要分析“報警”范圍標準,當檢驗結果提示存在報警范圍時,檢驗科須重復標本,并立即回報臨床,與臨床診斷不符合情況時,須重復測定并及時與臨床聯系。同時,應做詳細記錄,包括日期、時間、負責檢驗的工作人員,通知人員和實驗結果。
對所使用的試劑、儀器,在使用前進行比對,或用標準物校對,然后按操作標準程序進行檢驗操作。與此同時,要建立IRC檢查制度,努力搞好EQA。我們知道,IRC是實驗室檢驗質量保證的基礎,而EQA則是IRC的繼續和補充,起到相互校正檢驗結果準確性的作用,對實驗室質控起到監督、促進作用。要建立EQA檢查制度,嚴格按制度對專業實驗進行檢查,以保障IRC達標。
三 建立儀器設備管理制度要注意的問題
臨床檢驗的儀器設備均為先進的高科技產品,其檢驗高自動化和精準化,是以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為前提的,因此,要建立儀器設備管理的相關制度,以保證儀器設備的完好和正常運行。
1 建立儀器設備檔案如儀器設備的注冊證、合格證、銷售證、操作規程(實驗室的法規)、維護及使用記錄(儀器狀態的證明)、校準和質控程序及記錄(準確性和精密度的證明)、計量設備的強檢記錄等,都要收集形成檔案材料,以備在儀器設備出現問題或檢驗結果有問題時查驗,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
2 建立儀器性能評價檔案要對使用的儀器設備進行主要性能參數比對評價,如精密度、線性范圍、可比性、抗干擾試驗等,并要記錄入檔,一方面保證設備正常使用,同時也為保證實驗室報告一致性提供比對依據,另一方面,為儀器維護、保養、校正,以及日后購買儀器設備提供依據。
臨床檢驗科的科學管理是建立在科學發展和創新發展的基礎之上的,要具備服務意識。臨床檢驗是為患者和醫務人員服務的,只要有嚴謹求實的質量意識,細致入微的工作態度,就能把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 陳軍政.加強檢驗科的質量管理和與臨床科室的聯系.現代檢驗醫學雜志[J].2005,20:68.
[2] 叢玉隆,秦小玲.檢驗科管理中的幾個主要問題與對策[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3,11(26):649651.
[3] 萬本愿,吳茂紅.醫學檢驗前后質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醫學檢驗雜志,1999,17(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