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5 19:01: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內部控制與審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2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控制作用內部控制制度是由一系列程序、制度和政策組成的完整體系,這個系統能夠看出管理者的管理體系和目標。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可以監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運行。為了徹底地執行內部控制的程序、政策等,就必須要進行評價和監督。評價財務報告和會計資料是否完整、可靠、不失真;是否達到了企業對營運的效果或目的;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過程中是否確實發揮了對企業有效的控制作用;關鍵的控制點是否齊全等。內部審計是獨立于會計和財務管理之外的,從傳統對財務的審計延伸到了經營管理的方面。
1.3內部審計的角色逐漸發生轉變內部審計逐漸從一個單純監督者的角色轉變為控制者。原來,內部審計相對于內部控制制度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如此才能使內部審計充分發揮客觀的監督作用,對企業的財務作出最公正的評價。內部審計起初主要是應用與內部牽制,為了確保財政的安全,因為內部審計與財務情況具有先天性一致的目的,所以決定了他們必然是相互監督,缺一不可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內部控制側重點的重心在發生著轉移,導致會計審計也在發生著轉變。“管理+效益”這四個字是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對內部審計所作出的一個定義“。確認和建議”則成為內部審計師的主要作用,而不再是從前的“監督和復核”,從而為最高層的管理者提供高質量的財務報告。
2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保障機制的完善
2.1強化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盈利。因此,企業的目標就是確定企業的股東價值和效率。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有著密切的關系,其目標存在著一致性。只要在不違背國家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不僅可以加強管理效率,提高企業運營中的收入,提高企業的信息質量報告,維護財產安全,還能夠堵塞漏洞,排查錯誤,有利于管理層對業績和盈利進行適當的監控,降低企業所面臨的風險,讓內部控制得到充分地發揮。
2.2加強對企業風險的管理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的最新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社會環境的變化,周圍的大環境對企業的生產盈利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企業所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的風險也逐漸加大,所以企業要加強風險的管理。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通過風險進行監督、審核和評價,確定風險的區域,才能在風險到來時,將風險對企業的傷害度降低到最小和運用更加從容的態度去應對風險所帶來的傷害。其實,在內部控制的初始就要進行風險評估,其實在各個部門中也存在著利益沖突,所以很難全面地去看待風險,對風險進行全面地防范,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內部控制其實也是建立在信息反饋和風險管理基礎上的一種系統,采取各種防范措施,達到轉嫁風險、預防和消除風險的目的。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成為了企業內部控制得以實施的有利保障,所以企業的風險管理是內部控制和協調內部審計的保障。
2.3完善公司管理結構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制度是創造企業良好環境的有效手段。公司的責任、盈利和權利與企業的生產和產權要素要得到合理的分工和匹配,就必須要求在企業內部進行權利的激勵和牽制,還需要擁有完善的控制程序和監督機制,同時也為了防止經營者和所有權擁有者發生嚴重的利益糾紛,導致信息目標的流向、流量和流速,還有企業的人流、資金流和物流發生錯位或背離,因此內部控制制度逐漸成為了三合一的管理框架“制度安排+關系框架+控制機制”。
2.4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人員的作用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雖然在制定時也經歷過初稿、匯總、修改、實施等一系列制式化過程,但審計人員在其中的作用卻是不可替代的。在我國,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是由總部負責對內部控制進行整體的設計,然后才由各個部門自己起草與本部門相關的內部控制,最后再從總部匯總到相應的管理部門。內部審計可以幫助協調企業內部所存在的關于信息協調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管理者的效率和擁有更加理想的執行結果。內部審計是對內部控制實施進行發現、解決問題,并進行評價和監督的一個過程,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不斷地更新,從而使制度更加完善。
3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相互協調的具體措施
3.1內部審計從事后審計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審計轉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經歷兩個基本階段就是計劃和實施。企業對每件事情都做一個計劃并進行審核的過程,就是為了盡量避免決策出現失誤。內部審計是屬于事后監控,也是屬于會計控制程序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其實市場經濟的發展,僅僅事后的監督已經不能滿足管理者對企業管理的要求,因為其監督的內容和范圍相對狹小。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就要求內部審計監督向事前和事中進行轉移,內審人員需要每天對會計工作進行審核與監督,在情況發生后立刻履行監督職責,及時進行補救和休整。內部審計目前僅依靠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單方面的力量開始向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結合的方向進行發展,這是企業對內部控制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評價和監督,但尚未讓企業獲得最大的利益。
3.2內部審計要從勘查錯誤,防止弊端向管理服務型進行轉變國家的日漸強大,意味著國家對企業的監控也越來越嚴格,約束的條件也不斷擴大。企業內控制度的建設,財務賬上的錯誤弊端也逐漸減少,會計電算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內部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種種原因都表明,內部審計從傳統的防止錯誤開始向服務型轉變,審計的重點也從簡單的內部監督和檢查開始向內部評價和分析轉變。內審人員不僅需要準確、及時向組織管理的相關政府部門報告有關防止錯誤和弊端的資產保護信息外,還需要對控制和管理方面的不足與缺陷,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確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幫助管理人員合理使用資源,更加有效地進行管理活動和各項控制活動的開展,促使企業經營效率的不斷提高。
3.3要對內部審計機構進行科學的定位與合理的設置為了能夠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企業在對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的設置以及對其定位上,應該堅持權威性原則和獨立性原則。企業應建立高效合理的內部審計組織,對內審機構應重新合理定位并提出合理的建議,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組織地位的提高不僅有利于內審人員做出一番具有成效的業績,而且增強了企業的獨立性,為充分發揮內審的作用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目前隨著企業生產經營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以及企業集團的發展壯大,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很多企業都能制定出整套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條例,但在經營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內部控制標準的固化與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不匹配,造成企業花費很大精力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得到完全執行或根本執行無效,本文就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內部控制水平的基本對策進行探討。
企業內部控制觀念落后,企業未能正確認識內部控制很多國內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階段,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監督,企業大多把內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冊、各種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業把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控制等視為控制;有的企業甚至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未理性化。同時,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業內部環境的條件限制,缺乏政府審計部門的業務指導。
組織結構不合理,內部控制制度的整體結構僅局限在業務層面,而忽略了公司層面,尤其是公司治理層面,容易形成內部人控制,造成實際監控不到位,有效制衡的治理結構不能真正建立。內部控制“中看不中用”的問題突出。我國企業的內審機構表面上是對董事會負責,實質上受經理機構及其他部門的制約和影響,獨立性太差,導致隸屬關系不清,監督不力。
內部控制風險意識十分淡薄,缺少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和科學合理的風險預警機制,對風險投資缺乏有效的投資決策審批機制。目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單一法人企業中已經有了重視,但是現實中的企業更多的是包含多層股權結構、多級法人治理的集團企業,例如企業及其母子公司之間組成的集團性企業。在這樣的集團企業中,投資、融資、業務經營、財務集中、信息無紙化等方面缺乏統一的、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管理層次越來越多,自擴大體現空前。但多數情況下,管理者職能實行間接控制,因此企業的高管需要一種保障,也就是保障企業控制系統按軌道運行,并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以此來控制職責范圍內的事務,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則提供了這種保障。現代企業制度管理框架下,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工作,應該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就企業而言,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層為內部控制機構的建立、職責分工與制約提供了基本的組織框架,同時應根據自身特點建立適合企業內部控制需要的職能機構,內部控制應包含企業的決策授權機制、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權限劃分,股東對經理人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財務部門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地位等。在組織結構的建立中應當使權力適當分散,形成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格局,由此建立的內控體系,首先要梳理流程和定義流程,明確控制流程的各個環節的控制內容和關鍵點,并與相關的績效考核體系相配套,在設計操作層面的關鍵控制點時,應充分聽取基層操作人員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激發基層操作人員參與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積極性,這樣內部控制設計才合理,運行才有效。
建立內部審計控制機構,強化內部審計組織機構和職能,內部審計不僅是實現內控目標的重要手段,還能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內部審計人員要對各環節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進行評估,提出改進建議,并對管理層是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風險進行審計等等,促使內部控制不斷完善,促進各項工作目標順利實現。業務流程上做好關鍵環節的控制,強化職責分工,建立反舞弊控制及監督機制,進行全面風險評估,落實風險控制的責任。
為防止舞弊和犯罪,提高內部控制運行的效率,企業應當構建起應對變化而動態調整的內部控制機制,激發基層操作人員參與內部控制的積極性,為內部控制動態改進提供基礎。內部制度的運行如果沒有考核考評、獎勵與獎懲,就無法保證該項制度推行和運行,必須對內控制度體系的各組織之間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肯定成績,找出問題,分析原因,綜合評價,客觀公正地給予獎勵與懲罰,才能激勵和鞭策有關部門和員工盡職盡責地做好內部控制工作。
要積極完善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體制,建設一支業務精,道德強的內審隊伍。建設好一支高素質的審計隊伍。首先要求內審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政策水平,必須對內審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才能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依據;其次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內審人員必須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外貿、金融、基建、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再次,要加強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在當今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快,因此要求抓好現有內審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更新知識,提高應變能力和隊伍的總體素質,使之適應高層次審計監督工作的需要。
總之,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有企業經營管理和經濟活動,或者說有費用管理和費用支出的單位和部門,就有內控的重點和目標,就需要完善內控制度。為了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我們應該努力健全與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健康地發展與壯大。
參考文獻:
[1] 吳荷青:內部控制制度緣何控制失靈[J].財務與會計(綜合版),2007(9).
“正確的路線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著審計工作的質量。其素質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其一是業務素質;其二是職業道德修養。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優秀的內部審計人員不但要有全面、過硬的業務能力,而且還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良好的文字寫作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同時,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紀律,從”不越雷池一步“,良好的職業道德也是審計質量的保證。
2.體現在制度方面的原因。
“無規矩不成方圓”,企業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會計制度、注冊會計的聘用制度、內控機制等等,都與內部審計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稍有不慎就會給日后埋下隱患。公司治理的一些漏洞會給內部審計的質量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現行的注冊會計師選聘制度使注冊會計師在出現意見分歧時,常面臨“職業道德”和“經濟利益”的兩難選擇,從而影響內部審計的工作,帶來水分。相反,優秀的、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則會調動注冊會計師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同時還可以抵消企業內部的不利因素,進而提高審計質量。
3.體現在技術方面的因素。
審計人員在開展內部審計過程中所采取的的技術手段、措施與方法即是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技術因素。近年來,我國廣大企業所使用的“業務入手”是由過去的“賬面入手”轉變而來的;同樣,目前的抽樣審計也是由傳統的早期詳細審計發展而來。運用現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人為因素干擾,保證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正是由于互聯網審計技術與計算機審計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從而使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得到了保證。
二、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應有的獨立性欠缺。
獨立性是審計最大的特點,也是審計人員能夠客觀公正地進行調查與報告的基本保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有以下幾種隸屬關系:(1)隸屬于企業財務部門;(2)隸屬于總經理或企業最高行政領導;(3)隸屬于公司監事會;(4)隸屬于公司董事會;(5)隸屬于公司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在這幾種隸屬關系中,最多的是第二種形式。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企業的審計部門隸屬于企業行政領導或者說是總經理的占到企業總數的42%以上。由于大多數企業內審機構是屬于管理層領導與控制,所以如何看待內部審計質量就有了許多不定因素。
2.審計工作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數量有限。
根據對某一線城市國有企業的調查數據顯示,只有四分之一的企業擁有1名審計人員,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有2~3名審計人員。而且科班出身的審計人員少之又少,捉襟見肘,根本無法完成相關的審計任務,更不要說開展有效的信息加工、項目追蹤了。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審計一直被認為是非增值服務,“棄之不舍,嚼之無味。”企業從來不舍得投入資金與人力對這方面的人才進行培訓,現有的審計人員參差不齊,大都是半路出家,對開展內部審計所需要的信息技術、內部控制、工程預算、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非常欠缺,有的甚至是空白。知識技能普遍偏低,整體素質差強人意。
3.審計質量責任制度尚未落實。
一些審計師事務所沒有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缺乏審計質量責任制度和審計責任追究制度,結果導致少數審計人員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置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于不顧,缺乏風險意識,缺乏大局意識,導致了審計行為的不規范,給以后的風險留下了隱患。近年來,隨著瓊民源、成都紅光、東方鍋爐、銀廣夏等上市公司舞弊案件不斷發生,公眾對上市公司的信息真實性產生了很大的懷疑與不信任,對注冊審計師的審計質量也大打折扣。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審計質量責任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采取有限責任制,有限責任的組織形式弱化了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執業風險意識,同時也影響了內部審計的質量,很不利于審計責任制度的落實。
4.審計操作不規范,審計方法不當。
恰當的審計方法是提高審計質量的前提。在具體的審計實務工作中,一些審計人員沒有事先做好足夠的功課,審計方案草率,內容不詳細,文檔不規范,所采取的審計方法嚴重不當抑或是方法簡單。不能嚴格按照審計制度開展工作,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抓不到主要矛盾。自然就會影響到審計工作的質量。
5.采用的審計技術、方法、手段落后,遠遠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各種信息、技術手段與方法一日千里,稍縱即逝。但是我國的審計方法、技術手段卻遠不能跟上時代的進程,遠遠落后于世界審計高科技發展的水平,審計隊伍也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國的大中型企業雖然普遍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但是計算機審計軟件系統不完善,審計功能不強,滯后于會計電算化。同時,信息系統的審計缺乏,長期適用于手工操作的傳統的審計方法給利用計算機開展審計工作帶來了諸多的難題。另外,雖然審計抽查技術已經在普遍使用,但是靠審計人員的經驗和主觀標準來確定樣本與評價樣本結果的這種老辦法,極易遺漏重要事項,而且也會因人而異,影響到審計質量。
三、如何進一步提高企業內部審計質量
1.樹立正確的審計理念。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型期,企業所采取的的內部審計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以財務審計為主的賬表審計;(2)以管理審計和業務審計為主的系統審計;(3)以風險審計為主的風險導向審計;(4)以公司治理為主的治理導向審計。這幾種審計模式各有優勢,大多是采取系統導向審計模式。由于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各不相同,內部審計的技術水平、管理模式以及風險理念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單一推行或使用某一種審計模式并不合適。筆者認為,應該根據不同的審計對象與審計內容,按照“混合導向”的審計理念,集中治理導向審計、風險導向、系統導向與賬表導向為一體,采取不同的審計模式,出“混合拳”,才能贏得主動權和話語權,盡最大可能發揮審計的職能,確保內部審計質量。
2.嚴格遵守各項審計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與《中國內部審計準則》這三個主要涉及審計工作相關的法律條文,分別對審計機關職責、審計程序、審計法律責任、審計證據、審計方法、審計報告以及計劃制定等等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為審計工作者,只有切實執行內部審計準則與實務指南,嚴格遵守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頭上長懸“達摩克利斯之劍”,“不越雷池一步”,才能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有效地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
3.有效地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審計正確的前提,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越強,審計質量就會越高,相反則越低。無數事實表明,隸屬于公司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的審計機構在與其他幾種隸屬關系中機構相比,其開展的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最高,正說明了這一問題。因此,為了確保內部審計的質量,就應該進一步提高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實行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與監事會共同領導的雙向負責、雙軌報告的組織形式,以便更好地發揮經濟監督職能的獨立性。
4.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人的因素第一”,再好的制度、政策、環境,也離不開人的執行與應用。審計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審計人員的執行,他們的思想道德、職業操守、文化內涵、業務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內部審計的質量。因此,切實提高審計人員的思想、業務水平與整體素質,對有效地提高審計質量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1)嚴格把好準入關。對每一位即將進入審計工作隊伍的人員都要進行嚴格的考核,開展公開競爭上崗、優勝劣汰。公平、公正、公開的競聘,杜絕暗箱操作,避免工作原則性不強、專業審計能力較差、綜合素質不高的人員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審計隊伍。(2)切實加強審計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打鐵先得自身硬”,只有審計工作人員自己樹立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了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在開展審計工作中始終保持公平、公正、獨立、客觀。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方法有效地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使其明白“學習者勝,學習者強”的道理,始終能夠與時俱進;另一方面,還要加強政績考核,不但要對其所取得的成績進行經常性的考核,而且還要對其誠信進行評價,“防患于未然”,扎好籬笆,有效地預防審計人員腐敗行為的發生。(3)開展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優秀的、綜合能力高的審計人員能夠在浩瀚的審計材料中敏銳地發現問題的足絲馬跡,一箭中的。這與其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養成的邏輯思維方式,能夠運用特殊的審計理念去偽存真,辨別是非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要做到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盡快提高審計人員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能力,有意識地培養與鍛煉每一位審計人員,針對不同的審計項目,分析不同的表現形態,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中找出有力的證據,抓到問題的關鍵。
5.著眼長遠,精心打造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體系。
有效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從而推動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能一躇而就。因此,要著眼未來,精心打造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體系。根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頒布的質量評估辦法,審計質量指標體系含有以下內容:(1)選擇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形式;(2)選擇評估人員(內部評估應有內部審計、人力資源、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部門人員參加,外部評估應由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或者其認定的審計機構負責評估);(3)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4)內部審計質量內容;(5)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程序;(6)內部審計評估結果應遵循的原則。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體系建立之后,可以減少人為風險,強化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質量考核,從而確保對審計質量檢查工作的公正性,獎優罰劣,調動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6.以全新的審計思維和理念開展內部審計技術創新。
內部審計的效率與效果能否有一個較大的改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現代化審計方法與技術的使用。因此,要加強對計算機審計工具智能化的投入和使用,減少內部審計方法滯后的影響。(1)進一步規范分析性復合技術。充分利用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功能和邏輯判斷功能,分析與比較信息之間的關系以及計算相關的數據,學習和掌握國際上流行的比較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比如,比率分析、回歸分析、簡易比、趨勢分析等,從而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正確的信息,得出初步的結論。(2)廣泛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比如,使用通用審計軟件(GAS),能夠使審計人員盡快完成基本的審計任務,其對于計算機儲存的數據與信息能夠很好地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測試。另外,還有嵌入式審計模塊、數據提取技術、電子表格分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等。知識經濟時代,各種信息鋪天蓋地,數不勝數,審計人員只有以全新的審計思維和理念開展內部審計技術創新,快速而有效地從海量的信息中尋找到對審計工作有用的信息,才能盡快完成自己的任務。因此,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越來越成為審計人員出奇制勝、先聲奪人的“法寶”。
關鍵詞:內部控制風險管理
1國內內部控制概述
1.1內部控制概念的演變
1)內部控制論理論是隨著企業內部控制實踐經驗的豐富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大致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系統、內部控制結構和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四個理論階段。1992年COSO委員會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標志著內部控制理論與事件進入了整體框架階段,整體框架對內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這一定義明確了四個要點:是一個過程;受人為影響;為了達到三個目標;合理保證。它由相互關聯的五項要素構成,分別是: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督。
2)控制環境:任何企業的核心是企業中的人以及這些人的個別屬性和所處的工作環境,個人的誠信正直、道德價值觀與所具備的完成組織承諾的能力、董事會與稽核委員會、管理階層的經營理念與營運風格、組織結構、職責劃分和人力資源政策與程序。
3)風險評估: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和異常激烈的競爭中,企業的經營風險越來越大,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清楚并應付其面對的各種風險。同時,企業也必須設立可辨認、分析和管理相關風險的機制,以了解自身所面臨的風險,并適時加以處理。
4)控制活動:企業必須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確保既定目標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實施。
5)信息和溝通:圍繞著這些控制活動的是信息與溝通系統,這些系統使得企業內部的員工能夠獲取和交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揮、管理和控制企業的經營。
6)監督:企業整個內部控制的過程必須受到監督,并在必要時得以修訂,這樣,系統及制度才能反應自如,并能視情況而隨時調整。
1.2我國內部控制概況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理論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但到目前為止,尚未正式提出權威性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對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個公認的標準體系。我國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指導原則、指引、規范則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門,這是由于企業的管理體制造成的。國資委管國有大中型企業;證監會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財政部管全國所有企業的財務與會計工作,并負責會計準則與制度的制定。然而,內控指導原則、指引或規范由各政府部門分別制定,有許多弊病:
1)各部門各自研究與頒布內部控制的相關指導原則或指引,不利于內控制度的統一與協調。財政部正在陸續制定并的是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截至目前已經了十多個。而其他政府部門則僅制定了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指引或對企業各項業務內部控制流程的設計與制定缺乏具體的指導。
2)關于內部控制的定義、范圍、目標等不相一致,內控要素、內控內容,以及內控方法的解釋也不一致。
3)缺乏統一的推進機構,不利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與實施。各部門頒布的內控指導原則、指導意見或指引在實務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上市公司、銀行、證券公司、未上市國有企業的頻繁出事便是佐證。
客觀地講,我國近幾年對內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會計控制和審計評價為主線的,我們可將之簡稱為“會計導向”和“審計導向”。會計導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國目前已的內部控制法律法規,它們是以內部會計控制為核心的,基本上沒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會計控制領域,甚至沒有包括審計方面的內容。審計導向下的內部控制研究則主要集中于審計程序與方法的應用、審計成本的節約、審計效率的提高和審計風險的控制等。
2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內部審計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內部審計可通過協助管理當局監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來促成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內部審計的有效性與其權限、人員的資格以及可使用的資源緊密相關。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相對獨立并且直接向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報告。我國一些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即使存在,但卻不具備真正的獨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風險評估和風險防范意識
各企業缺少對自身固有風險的評估以及制定相應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還應在對固有風險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殘存風險進行評估和預防。
2.3人力資源管理發展滯后
近年來,我國企業改革力度大,與之配套的人力資源管理卻跟不上業務的需要。許多企業在員工的崗位培訓方面,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員工的素質提高。
2.4有效的價格風險評價機制尚未建立
由于當前市場不完善,競爭激烈、惡意競爭以及“低價中標”的招投標游戲規則,都不能使企業按企業定額客觀報價,為了爭取中標,不惜壓低報價,承擔更大的價格風險。
3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途徑
3.1完險管理體系
全面風險管理是對整個機構內各個層次,各個種類風險的通盤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可使組織中各業務單位分散的決策者之間協調合作,使數據的收集、測量與處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審計和監督。企業要從全局、總體層面權衡利弊,使部門安排有關的業務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時要制定嚴密的業務操作規程及信息傳輸報告制度,建立一個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風險。
在機構內部廣泛開展“深化內控理念,落實內控措施”的創建活動,結合自身情況及上級單位的要求,通過確定風險控制環節,分解、落實機構內各部門、各崗位管理職責,并對控制狀況進行檢查、評價和考核,強化風險管理責任,提高全員風險防范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經營風險。
3.2健全內部審計控制
內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體如下:
1)內部控制受企業的成本效益原則的限制。
2)內部控制僅針對管理中的常規業務來設計。
3)內部控制可能會因執行人員的差池而失敗。
4)內部控制可能會因不同政治氣候、地方差異等環境影響而失去作用。
這些內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過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來加以克服。內部審計人員定期檢查項目的建設情況和建設成果,及時糾正各種錯誤和弊端,能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3.3營造企業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
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內部環境的基礎之上,內部環境直接影響和制約企業風險管理的成敗。內部環境的要素包括員工的誠信,職業道德和工作勝任能力,管理層的經營理念和經營風格,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的監管和指導力度,企業的權責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資源政策。要不斷提高企業風險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業層面的方法。這種企業層面的方法是由企業的組織結構,文化理念和經營管理哲學共同決定的。隨著企業文化中風險敏感程度的提高,企業管理者會進一步掌握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力。通過他們的推進、提供報告、貫徹相應的方法、構建適當的體系,以實施既定的風險戰略和政策,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將不斷提高。
3.4設計一套科學的內部控制行動指南
設立一套科學的內部控制行動指南,為管理者進行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提供指引也是當前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可統一制定各行業通用的行動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請會計師事務所設計適合各公司實際情況的行動指南。在內部控制評價方面,被評價單位可以聘請年報評價的注冊會計師以外的中介機構或有關專業人員協助對該單位的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對評價過程中發現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點進行必要的改進,保證財務報告的編報質量,降低財務風險。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應當借鑒一些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報告中的做法,在事務所內部組建由高級和資深的評價人員組成的專門小組,專門從事內部控制評價和咨詢業務。
致謝
本論文設計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業已完成,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無不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畢業論文寫作期間,老師為我提供了種種專業知識上的指導和一些富于創造性的建議,沒有這樣的幫助和關懷,我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畢業論文。在此向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臨近畢業之際,我還要借此機會向在這四年中給予了我幫助和指導的所有老師表示由衷的謝意,感謝他們四年來的辛勤栽培。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課老師認真負責,在他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下,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同時,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我還參考了有關的書籍和論文,在這里一并向有關的作者表示謝意。
我還要感謝同組的各位同學,在畢業設計的這段時間里,你們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對于你們幫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謝。
參考文獻
[]王東葉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生存環境分析[D]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5月:9
[2]林光華內部控制在實踐中的應用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馬麗萍,王澤.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商業經濟[J]
2006年5期:48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2008年“推進內部審計轉型與發展研討會”上指出,現代內部審計是部門、單位企事業組織的“免疫系統”,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內部管理的各個方面,必須以“強管理、防風險、促發展”為己任財務論文,積極探索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推動內部控制建設、強化風險管理的重要職責。這給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定下了基調。高校審計部門作為現代內部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監督的重要職責。目前,各高校審計部門所從事的業務工作大都是“事后審計”、“秋后算賬”,沒有體現出審計監督所應有的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高校內審工作需要切實轉變傳統的審計觀念,改變以往“要我審”的模式,將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樹立“防范勝于糾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內審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設性意見,為決策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財務論文,為學校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監督和服務。
一、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內涵體系
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更加注重預防”要求在審計工作的具體運用,是把事后審計變為事前、事中審計,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內涵,本文認為可以結合科學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從系統論角度豐富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內涵。
一個系統是由各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個體集合形成的整體。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一項具有復雜性、前瞻性的系統工程。其一、從系統所處的環境出發,一個動態的系統必定與它所處的系統環境有著結構性的聯系。劉家義審計長2008年3月提出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觀點之后,全面審計系統積極響應,許多審計創新理念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這種審計轉型大趨勢環境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踐行審計“免疫系統”理念,推動審計工作轉型必要途徑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其二、從系統的整體性出發,審計人員必須從審計項目的各個側面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進行系統化動態化研究分析財務論文,包括:審計的戰略目標、影響審計項目的內外部關系、被審計部門內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從控制論角度強化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監督。
控制論是信息交換過程中原因與結果不斷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標的過程控制,一個完整的控制系統必須包括三個要素:導向器、檢測器以及矯正器。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相當于導向器和檢測器,側重于事前、事中控制,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預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內部審計過程中,當控制主體(審計人員)將獲取的控制信息(審計證據)傳達給被控制對象(被審計項目或被審計部門)時,其實也就是起到了一個行為修正的作用,即相當于控制系統中的矯正器,同時也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抵御功能。
(三)從信息論角度暢通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渠道。
為了全面清晰認識高校教育系統經濟收支、專項資金管理、教育資產安全完整等情況,必須加大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在改進審計手段和提升審計效能的基礎上,暢通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財務論文,充分運用0A審計辦公系統和AO審計現場實施系統對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聯動審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強的信息傳輸、信息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儲存的動態高校內審路徑。
二、當前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的主要制約因素
審計“關口前移”是審計方式創新的結果和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延伸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從工作實踐上看,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會評價。但是,近年來,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新建項目、維修改造項目明顯增多,物資設備采購規模不斷擴大等等,現有的審計理念、審計獨立性、審計方法、審計手段以及審計范圍已經無法完全適應高校快速發展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關口前移”的認識不足
高校內審人員樹立“關口前移”審計意識淡薄,僅僅著眼于問題的解決辦法財務論文,沒有立足于促進機制建設,通過與其他部門協作共同管理學校。并且高校內審工作側重于行政監督,“事后糾弊”或“事后問責”,沒有真正擔負起為高校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的職責。目前,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權力過分集中,客觀上阻礙了高校內審工作“關口前移”的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是:審計立項主觀性較強,審計風險管理及質量控制不力,業務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隨意性,缺乏各個環節規范的文本等等。
(二)內部審計范圍比較狹窄
由于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發展較慢財務論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大都停留在財務收支審計、基建(修繕)工程審計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內部控制審計、管理審計、專項資金審計、效益審計基本上沒有開展,影響了我國高校內部審計職能的有效發展。
(三)內部審計工作手段落后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經濟活動記錄已面向電子化、數字化和無紙化的方向發展,會計技術為了跟隨市場經濟的知識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業單位已經實現了會計電算化。然而,在會計電算化信息開發時代,我國的審計電算化卻相對滯后,許多審計人員還停留在紙質賬本審計階段,對計算機審計技術掌握不夠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我國高校內部審計技術手段相對落后尤為突出。
(四)內部審計人員質量不足
隨著高校信息化快速發展,信息資源快速建設和不斷引進財務論文,許多高校已經實現了校園網絡一體化和,那么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進科學管理技術方法和高素質信息化管理人才。但從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從傳統的審計手段中解放出來,信息技術知識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體做法
高校實行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就是要實現四個轉變:在指導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實現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由注重監督到注重監督與服務并重的轉變;在審計內容上,實現由單純財務領域的差錯防弊到注重改善經營管理的轉變;在審計方式上,由單純基建(修繕)工程結算審計到全過程跟蹤審計、由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到任前或任中審計的轉變;在審計手段上,實現由手工操作向計算機審計、網絡實時審計的轉變。
(一)加快審計理念轉變速度
在審計中,既注意對結果的審計,更注重對過程的審計財務論文,實現由注重治標向重在治本的轉變、由查錯糾弊向風險型審計轉變;以加強控制、防范風險為目標,重點關注內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審計和評價,查找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促進高校內部管理中的建設性作用。
(二)拓寬內部審計覆蓋領域
除了開展基建(修繕)工程審計、財務收支和預決算審計,以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外,每年可以按照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專項資金審計和效益審計。同時,要按照“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原則,將高校經濟活動全部納入審計范圍,特別要注意從未審計或長期未審計的單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實施審計方式創新工作
由事后審計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審計并重轉變財務論文,建立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實現對審計項目的動態管理和監督,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在防范和控制風險中的積極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比如,基建(修繕)工程領域推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實現工程項目全程審計與建設工程同步,對工程建設的立項、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竣工結算等全過程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服務和監督;針對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審計為主,兼顧離任審計”的審計模式,堅持有離必有審,先審后離,先審后任財務論文,把審計評價作為任免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
(四)加強審計手段創新能力
在審計手段上,廣泛運用現代審計技術,多形式、全方位地發揮監督和服務作用。第一,實現由傳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學化的審計手段轉變,構建起集聯網審計、實時審計、在線審計為一體的現代化審計平臺,實現對重點項目資金實時的、動態的監控,全面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兩書、兩報告”制度(“兩書”即《管理建議書》和《審計建議書》,“兩報告”即《審計專項調查報告》和《審計工作報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發揮其在促進管理、服務領導決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發揮審計專項調查作用財務論文,針對熱點、重點問題積極開展審計調查,如開展教育收費專項審計調查、“小金庫”清理、工程領域專項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每個刊物的字數都是不一樣的,要是發省級刊物的話一般字數在2000字到3000字之間不等,一般多數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級職稱論文
如何加強建筑行業的內部控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建筑行業競爭趨勢日益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并得以發展,必須努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建筑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建筑行業的內部控制對建筑企業能夠取得經濟效益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建筑行業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保證提高企業的中和素質和正佳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前提,從而使生產經營理論有效的實施,確保企業資金安全和資料的可靠性,以防止經濟內部出現偏差和重要方針決策失誤,經營風險等推行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的總稱。內部管理行政控制主要包括對計劃、決策、生產、質量、技術、設備、物資、人力資源、銷售等的控制;內部會計控制主要包括對財務收支的批準權限、計劃預算、核算、審核、分析和處理各種會計信息資料及出具財務報告的手續、程序、步驟和方法等的控制。一下我們討論建筑企業內部錯在的問題,病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辦法。
一、建筑行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當今,大部分企業都存在這一種普遍的現象,即起也對自己的內部員工不夠重視,企業的管理機構和組織不夠合理,而企業的管理者對該行業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甚至根本就為學習過該行業的知識,并且,由于企業的領導對企業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你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不了相應的約束作用,這樣就導致了嚴重的內部控制出現嚴重失調現象。
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執行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切內部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大部分建筑施工我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是由相應的機構制定的,往往是各個部門一起總結后,綜合起來作為內部控制制度,這樣做也有一定的有點就是概括的比較全面,但是,制定的制度不夠專業,且約束力低。并且許多制度自之間存在沖突,發揮不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企業內?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鑰刂浦貧熱狽ψ愎壞娜鮮叮嬖諛誆靠刂浦貧炔煌晟疲蔥辛Σ畹認窒蟆?/p>
各個項目風險制定不夠完善,建筑施工企業對市場的風險預防不夠積極,且防御機構不夠完善,對風險的評定缺乏該口型的認識。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企業對市場的調查來自與一小部分的調查,對市場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夠透徹,另外,由于各種原因,歲管理和控制斷魂南國各方面帶來的不利沒有預定的估。
企業內部控制監制不夠得當,內部審核不被夠嚴謹,尤其實在建筑施工企業,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必須要嚴格的執行。通常,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對內部控制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評價和糾正體系。
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低下,在財務和建材挑選上工作態度不認真,由于企業受先前觀念的影響,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缺乏相應的培訓,導致工作人員的整體監督意識不強,法律認識弱。當今階段,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專業素質不高,學歷低,業務生,缺乏判斷能力,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差,導致建筑施工企業的監督只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
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企業應如何使建筑行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何使企業的內不控制制度嚴格有效的執行?如何提高內部員工的整體素質?我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得出以下內容:
(一)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與員工綜合素質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的整體工作人員對企業長期的經營過程中養成的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一寸的主流意識,是一個企業經營管理核心的集中體現,是一種無形的、能夠增強企業凝聚力并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力量對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內部控制是各單位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業務組織形式和相互制約的職責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的。內部控制可以保證企業經營的規范性,展示企業的精神風貌,兩者是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賴于企業文化的支持,而良好的文化氛圍才能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把內部控制的理念注入到企業的管理文化中,可以使建筑企業的全體員工都能夠進行自我管理,這樣內控實施的效果就好,企業的效益也就好,競爭力也就無形中加強了。
(二)重視對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和管理
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是保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貨幣資金作為建筑企業內流動性最強、控制難度最大的資產,企業要更加重視對其的管理。在資金管理上,主要存在資金管理分散、授權審批制度不健全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有的建筑企業圖一時的方便設立多個對外銀行賬戶,使得資金無法集中管理和使用,同時多個銀行賬戶也給資金的安全帶來了隱患,如果管理不嚴格,很容易出現資金被侵占、挪用等現象。針對上述情形,可以制定相應的制度,如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內部控制制度。單位還可以建立內部牽制制度,但凡是涉及到款項和財務收付、結算及登記的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由兩人或兩人以上分工負責,同時會計審核人員要把好關,做好憑證的復核工作。建筑企業還需要建立健全授權批準控制制度,加強對貨幣資金業務的管理,明確審批人員對貨幣資金業務的授權批準方式、程序以及具體可以批準的金額等。
(三)重視會計人員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會計人員是受所有者之托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全面可靠地計量、確認、記錄和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建筑企業參與的經濟活動最終都是通過會計人員轉換為會計信息為經營者提供決策支持的,企業管理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全面的掌握企業各種經濟活動和財務狀況;同時,會計人員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作為各部門考核激勵的依據;內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信息與溝通主要是通過會計信息的編制表現出來的,這些都離不開會計人員的工作。毋庸置疑,會計是企業管理的信息中心,由會計人員負責內部控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重視建筑企業會計人員在內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建筑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素質,經常組織學習和培訓并進行相應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四)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
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自我需要,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結合內部審計監督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有效貫徹和預期目標的取得起到重要的監督作用。內部審計部門在工作中,不斷地向管理層提出建議和意見,使得內部控制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完善。建筑企業的規模越大,管理層的級次就越多,經營面臨的風險因素也就越多,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能客觀地識別和評估風險以及內部控制的運行情況。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審計委員會,負責整個企業的風險管理,也可以視成本效益和企業人員的素質情況,將內部審計外包,減少審計過程中的舞弊現象。
三、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明確的得出,一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最主要的因素決定于公司的內部人員,所以提高內部員工的綜合素質,培養工作人員的專業意識最為重要,其次,企業的內部制度的執行力間接的影響了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逐漸完善,另外一套完整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監督不僅可以提高員工的素質,同時也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影響,企業要著重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時時監督,確保其嚴格的執行,才能是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完善,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丁玉海.論建筑行業內部控制[J].《現代商業》 2011(17) 85-86
[2]馬玉濤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現狀與對策《商情》2009(13) 34-35
[3]馬冬梅.淺析加強企業內部控制[J].《致富時代:下半月》2010(11) 91-92
[4]劉世.關于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0) 113-114
[5]羅勝強.企業內部控制:主要風險點、關鍵控制點與案例解析[M].立信會計出版社 2012(01)
[6]胡為民.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實務操作指南(第2版)[M].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9(05)
[7]梁晟耀.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合規實務指南[M].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0(04)
看了“建筑中級職稱論文的字數要求”的人還看:
1.工程類中級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2.2017年中級職稱論文格式要求
財政部等五部委于2010年a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明確提出內部控制審計的官方定義,指引指出內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部控制審計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對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用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對于此定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一)內部控制審計的執行者角度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執行者是作為獨立第三方的會計師事務所,它在目標企業的委托下,通過實施審計工作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負責任的審計意見。對于內部控制審計,企業可以選擇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也可以選擇非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
(二)特定基準日的角度
對于特定基準日,是指能夠反映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情況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它強調注冊會計師需要對截止至某基準日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而不是對企業整個會計期間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發表意見。
二、《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后對內部控制審計的相關情況分析——以2011年和2012年上市公司執行企業內控規范體系情況分析報告為例
財政部會計司與證監會會計部近兩年持續關注我國上市公司執行內控規范體系的情況,并聯合了我國上市公司2011年和2012年執行企業內控規范體系情況分析報告(以下簡稱2011年報告、2012年報告),報告總體揭示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運行平穩、實施范圍不斷擴大。對于內部控制審計情況的披露顯示,總體而言,內控審計的實施現狀有所改善但不容樂觀。
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內控披露現狀更加真實。2011年境內外同時上市公司披露的內控審計報告中僅新華制藥(000756)一家被出具非標意見,盡管在此報告期內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占比達73.1%,卻沒有一家受聘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內控審計報告中增加強調事項段提醒利益相關者關注被審計公司的一項或多項重大事項可能帶來的風險。
三、內部控制審計的實施現狀所引發的理論思考
(一)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和注冊會計師內控審計之間的關系
受聘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控進行審計的對象是以企業內控報告為主體的有關內控有效性的認定,注冊會計師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應在保持獨立性和應有職業謹慎并具備一定的專業勝任能力的前提下對公司內控有效性發表意見,因此二者是鑒證與被鑒證的關系;同時,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內控審計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考慮是否利用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內控評價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工作以及利用的程度,但前提是應當對企業內控自我評價工作進行合理評估,特別是對相關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客觀性進行充分的評價,因此二者又存在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
(二)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評價與認定
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認定直接影響對內控是否有效的審計意見的出具。《內部控制鑒證指引》中明確定將內部控制缺陷按其影響程度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但對內部控制缺陷程度的判斷仍缺乏統一且可觀察的標準。筆者認為,在這種現實狀況下,注冊會計師應采用明顯跡象與確切定義相結合的方式去認定內部控制重大缺陷。
如今,隨著內部控制審計在企業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得重要,企業對內部管理也在不斷地提高重視程度。2012年1月1日開始,企業內部控制已經進入強制性披露階段,注冊會計師作為內部控制審計的執行者,應能夠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及相關執業準則的要求,認真制訂審計計劃,合理確定審計范圍與重點審計領域,嚴格實施控制有效性測試,有效識別、評價內控缺陷,形成恰當審計意見,使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向更為完善和健全的程序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漢.會計內部控制的完善與規范[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9,(1).
一、 引言
2002年美國薩班斯法案實施、2008年我國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內部控制的指導意見,以這兩次事件為標志,內部控制開始成為國內外公司治理領域的一項重要研究內容。本文對近幾年來,尤其是2013年、2014年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熱點做了梳理,總結成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實施后果、有效性評價、內控缺陷披露、在行業中的應用等五個方面進行了綜述。在此基礎上,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現狀進行了評論。
二、 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
當前的研究主要是從董事會特征、股權結構特征、管理層特征、公司經營狀況等方面入手,研究其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1. 董事會特征對內部控制的影響。研究董事會對內部控制的影響是一條很自然的思路,因為內部控制的實施程度和執行水平取決于董事會的重視程度,董事會越重視,內部控制實施得就會越好。在這一領域,當前的研究趨勢是細化,細化是指研究者將董事會特征細化分解,研究的問題很具體,并且大多通過上市公司數據對理論假設進行實證研究。
有研究者研究董事會、監事會規模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宋寶(2014)、朱彩婕、韓小偉(2013)等均以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發現董事會、監事會規模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呈正相關。
有研究者研究監事會會議次數、審計委員會設置對內部控制的影響。步磊、范亞東(2014)研究發現,董監兩會的會議次數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有顯著正相關關系。朱彩婕、韓小偉(2013)研究發現,審計委員會的設置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林斌和饒靜(2009)發現,設置了內審部門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Hoitsh(2009)發現,審計委員會成員的會計和財務監管經驗與內部控制有效性正相關。
有研究者研究董事個體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陳漢文、王韋程(2014)的研究發現,董事長年齡、受教育程度、任職時間、薪酬水平等與內控質量正相關。步磊、范亞東(2014)的研究發現,獨立董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影響不顯著。朱彩婕、韓小偉(2013)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比例與內控信息披露水平顯著負相關。張橫峰(2014)研究發現女性董事比例與內部控制有效性顯著正相關。
2. 股權結構特征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這方面研究的思路和研究董事會相似,都是從公司治理的角度進行研究,其理論基礎都是委托-理論,其研究方法大多是以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
有研究者研究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度與內部控制的關系。朱頤和、張娥(2014)研究發現,股權集中度能夠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和減少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從而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郭桂花、岳利玲(2013)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國有控股公司的內部控制有效性顯著高于非國有控股公司。朱頤和、張娥(2014)研究發現,股權制衡度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正相關。
有研究者研究管理層持股比例與內部控制的關系。步磊、范亞東(2014)研究發現,管理層持股比例與內部控制有效性正相關。宋寶(2014)研究發現管理層持股比例與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有效性正相關。朱頤和、張娥(2014)研究發現,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正相關。
3. 管理層特征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對管理層特征和內部控制的影響,多是從公司治理結構的角度進行研究。
趙息、許寧寧(2014)的研究發現,建立在經濟動因和政治動因基礎上的激勵機制,以及源于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昂貴顯性和隱性成本,是管理層隱瞞內部控制缺陷的驅動力,而管理層所擁有的超出其特定控制權范疇的管理層權力又為其在信息披露中的機會主義行為提供了保障。張西栓(2013)的博士論文研究發現,高管權力的過度膨脹,往往導致高管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使內部控制失靈,內部控制與高管權力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4. 公司經營狀況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脫離了公司治理結構的角度對內部控制進行研究,主要分析公司一些經營特征對內部控制的影響,也有研究是從公司外部環境的角度進行分析。
有的從財務狀況分析其對內部控制的影響。Ashbaugh-Skaife等(2007)和Doyle等(2007)研究發現,財務風險較高、財務狀況較差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內部控制缺陷。這兩篇文獻在內部控制領域地位顯赫,幾乎所有研究內部控制的文獻都會引用這兩篇文獻的研究成果。Franklin(2007)的研究發現,公司的盈利能力、負債程度顯著影響其內部控制運行有效性。宋寶(2014)研究發現,公司盈利能力與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有效性水平呈正相關。林斌和饒靜(2009)發現,財務狀況差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
有的從公司業務狀況和組織結構狀況進行研究。Ashbaugh-Skaife等(2007)和Doyle等(2007)研究發現,經營業務復雜、近期組織結構發生變動、內部控制可投入資源較少的企業更有可能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林斌和饒靜(2009)發現,織變革程度高及發生違規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張旺峰(2011)的博士論文發現,審計費用與內部控制有效性之間存在著不顯著的負相關性。有的研究公司規模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宋寶(2014),朱彩婕、韓小偉(2013)均研究發現,公司規模與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有效性水平呈正相關。
有的研究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控制的關系。趙淵賢、吳偉榮(2014)研究發現,市場化程度、法律制度、媒體關注等外部制度性因素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呈顯著正相關。張仲元(2012)的博士論文研究發現,政治聯系會嚴重削弱內部控制設計的完善性和實施的有效性,而市場化程度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 內部控制的實施后果
這方面研究主要研究內部控制給公司運營帶來的影響。目前來看,對經濟后果的研究多一些,并且大多數是用財務指標來衡量經濟后果進行實證研究。
1. 內部控制對經營的效率和效果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非常關心,因為公司實施內部控制要耗費人力和物力成本,如果不能在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上有正向的影響,那無疑會降低內部控制的影響力。好在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多數研究結論是正面的。
從經營效果看,Ashbaugh-Skaife等(2007);Doyle等(2007);董望、陳漢文(2011)等均發現,內部控制可以提升應計質量。袁蓉麗、陳黎明、文雯(2014)發現,上市公司中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權益資本成本低。程智榮(2014)的博士論文研究發現,更好的內部控制和更高的經營業績、更低的股權成本正相關。宋常、徐國偉、張士強(2014)發現,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正相關。路曉穎(2011)的博士論文表明,內部控制與企業并購績效正相關,上市公司中,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和審計報告的,其并購績效好于未披露的。
從經營效率看,鐘瑋和劉洋(2011)發現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公司經營效率正相關。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內部控制對經營效率的影響研究較少,其實這也是實務界比較關心的問題。
以上這些研究都對內部控制的經濟后果得出了正面結論,但也有研究得出了反面結論。Engel等(2007)發現上市公司實施內部控制后,私有化交易的頻率有所增加。Caner等(2009)、方紅星和金玉娜(2011)、吳益兵(2012)的研究發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可以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2. 內部控制對財務報告的影響。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目標,因為公司實施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在財務報告中向投資人體現出其經營的合規性,如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不能保證,實施內部控制的意義也就打了折扣。程智榮(2014)的博士論文研究發現,更好的內部控制與更好的信息質量正相關。張旺峰(2011)、Hogan和Wilkins(2008)發現,內部控制可以降低審計費用。Goh和Li(2011)的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可以提升財務報告穩健性。Bargeron等(2010)發現,內部控制可以減少企業冒險行為。
3. 內部控制對遵守法律法規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實證研究中對遵守法律法規不好測量,因為違規公司是少數,樣本數量上受限制,另一方面可能是法律法規是紅線,公司經營中無論是否實施內部控制都不能觸碰。
李志斌(2014)研究發現,內部控制作為公司制度性體系對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有著顯著的正向作用。彭玨、陸瑤(2014)實證研究表明,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是否披露對大股東占款有顯著影響。李曉慧(2013)研究發現,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對債權人的保護越好。
四、 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
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可以說是研究內部控制的關鍵。因為幾乎在所有的實證研究中,都需要確定樣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目前,國內研究中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主要有三種方法。
一是廈門大學陳漢文教授及其項目組每年公布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該指數由廈門大學管理學院陳漢文教授帶領項目組進行研究和,目前是國內內部控制領域比較權威的指數,很多實證研究中都應用了其指數。該指數確定了四級共一百多個評價指標,從2007年開始,每年對國內所有實施內部控制的上千家上市公司進行測算,得出內部控制有效性指數,并進行。
二是深圳市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該指數由中山大學和深圳迪博公司共同研究和,目前也是國內比較權威的內部控制指數,很多實證研究中也在應用其指數。該指數的評價指標包括三級共63個評價指標,同樣每年對實施內部控制的上千家上市公司進行測算,得出內部控制有效性指數,并進行。
三是國內的一些專家學者研究的評價體系。孫h[、魏敏、伊凡、向若琪(2014)應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對內部控制進行定量評價。方紅星、金玉娜(2013)構建了一套度量方法,并且實證檢驗了這種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張蕾、李敏強、陳富贊、趙秀云(2013)構建了一個企業內部控制監督的最優投資分配模型。這些評價體系的共同點就是借助數理工具進行評價,在準確性上可能有所提高,但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研究者使用其方法進行研究時,由于數據來源不全和程序復雜,可能無法對大樣本量進行處理。
五、 內部控制的缺陷研究
侯增輝、朱頤和(2014)從對內部控制的理解、管理者的粉飾行為、相關的法律規定和懲處機制四個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問題。李瑛玫、戴榮華(2013)研究發現,聘請國際"四大"事務所的公司以及被注冊會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公司披露內控缺陷的可能性更大,被證監會等部門處罰的公司披露內控缺陷的概率更大,但會計師事務所是否變更與公司是否披露內控缺陷沒有關系。
六、 內部控制在行業中的應用
這方面研究的是某一個行業、某一家公司如何實施內部控制。這方面研究將內部控制從理論到實務操作進行了研究,對公司如何思考實施內部控制有著很好的示范意義。
鄭曉薇、紀士鵬(2014)以上海W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為例,探索構建了有效的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李鐵寧(2013)的博士論文研究了擔保集團的內部控制機制。張子英(2013)的博士論文構建了我國電信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理論模型。
七、 對內部控制研究現狀的評述
通過對內部控制領域近兩年來研究現狀的梳理,我們發現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內部控制研究都更加規范、細化,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研究不足和空白。
1. 對研究內容的評述。內部控制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各個研究者都試圖在這一領域中發現自己的研究問題,經過上述文獻梳理,我們把內部控制領域研究的優點總結成兩個方面。
一是范圍全面。目前內部控制的研究基本涵蓋上述五個方面。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研究,把內部控制作為因變量;對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研究,把內部控制作為自變量;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研究,是關于內部控制研究的關鍵;對內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以及對內部控制在行業中應用的研究,是對內部控制研究的拓展。
二是選題細化。在五個方面的每一個內部,研究者都在試圖通過細化研究問題找到創新點,因此目前每一個方面的研究選題都越來越細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研究,我們梳理出四方面研究內容;對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研究,我們梳理出三方面研究內容;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研究,我們梳理出三方面研究內容;對內部控制缺陷、內部控制在行業中應用的研究,我們也梳理了最近兩年的相關研究。
同時,通過文獻梳理,我們也發現了當前研究的兩個問題。
一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當前,研究者對“什么影響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影響什么”這兩個領域的研究趨勢是細化,研究者的出發點都是就某一更細的問題進行研究,以圖在創新性上有所突破。例如在研究董事會特征對內部控制的影響時,從研究董事會特征、到研究董事長特征、再到研究女性董事的特征,就是這樣一個細化的研究趨勢,是一個研究“樹木”的趨勢。但這樣過于細化的結果是對內部控制的整體研究不夠,結果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內部控制不論在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還是新生事物,對內部控制的整體了解還處于初步階段。尤其是在實務界,上市公司更關心的不是細節問題,而是從整體上看內部控制對上市公司到底如何產生影響、產生怎樣的影響,這樣才能決定是否真正實行內部控制。但目前,在這一點上,目前的理論研究是缺乏的,還沒有研究系統地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和實施結果進行研究,沒有畫出一張全景圖來。
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當前的研究多是以內部控制為自變量或因變量,再研究另一個變量與其相互間的關系,也就是從A到B的關系。但另一個變量通常是一個結果性的變量,是公司在運營過程中一系列行為后的結果,所以,到底在這一系列行為中哪些因素影響了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又是通過哪些因素影響了公司運營結果,目前還沒有更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說,目前的研究缺乏對內部控制影響機制方面細化的研究,真正的內在機制還沒有完全被發現。
2. 對研究方法的評述。目前對內部控制的實證研究中,大多數都采用多元回歸分析的方法,近兩年來,本文僅發現張西栓(2013)的博士論文用到了結構方程模型。這是由目前的變量設計決定的。在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變量設計上,研究者多用廈門大學內部控制指數或迪博公司的內部控制指數,或者自己設計一套評價體系,最后仍然是得出一個指數。在影響因素的變量設計上,多使用一個財務指標或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一個數據來代替。如果嘗試使用結構方程模型、跨層分析等實證研究方法,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測量變量不夠。這兩種方法都要求每一個潛變量至少有兩到三個測量變量,由于目前多用財務指標來代替變量,要找兩三個財務指標代替一個潛變量在以往文獻中還沒有出現過,況且這兩種方法都要求測量變量之間“不相關”,即使有兩三個財務指標可以代替潛變量,也難以保證“不相關”。因此,使用多元回歸分析是目前比較合適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鐵寧.擔保企業集團內部控制機制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學位論文,2013.
[2] 張西栓.內部控制、高管權利與并購績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學位論文,2013.
[3] 路曉穎.內部控制對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影響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學位論文,2011.
[4] 張旺峰.內部控制有效性與審計定價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學位論文,2011.
在現代審計模式下,CPA對上市公司的審計是建立在內部控制評價基礎之上的,因此本文從內部控制與審計意見的關系著手,對相關文獻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評述,為后續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礎。
二、文獻綜述
2002年以后,SOX法案強制要求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并披露,大部分研究文獻都得出基本一致的結論:內部控制質量對審計意見類型有著積極的影響。
(一)國外文獻綜述
1.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意見
Doyle(2007)經過相關研究發現:公司規模小、上市年限短、財務狀況差、經營業務復雜、成長速度快或經歷過重組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存在重大的內部控制缺陷,為了規避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更傾向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
Goh,Li(2011)發現公司的內部控制缺陷對會計盈余的穩健性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財務報告審計意見的類型。
2.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意見
Krishnan(2005)認為內部控制質量較差會導致審計委員會的效率低下,不能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使注冊會計師將面對重大的不確定性,更傾向于出具非標準的審計意見。
Altamuro(2010)和Beatty(2011)以內部控制目標為導向度量內部控制質量,發現上市公司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提高了財務報告信息質量,從而改善了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
3.內部控制有效性與審計意見
Franklin(2007)研究發現,內部控制有效性低的公司不但盈利能力較差,而且負債程度往往也較高。Ashbaugh-Skaife(2009)在其研究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界定,則是通過內部控制缺陷來體現的,注冊會計師為了規避風險,極有可能出具非標準的審計意見。
(二)國內文獻綜述
近年來,我國單獨研究審計意見與內部控制質量的文獻并不多,主要觀點是非標準審計意見與內部控制質量之間顯著負相關。
1.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意見
齊堡壘(2010)、田高良(2010)、陳麗蓉(2010)等以我國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為經驗數據,發現內部控制缺陷與非標準審計意見呈正相關,并且在深市中更具顯著性。
項苗(2012)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為基礎,進一步整理出內部控制的各種缺陷(組織結構缺陷、人力資源缺陷、合同管理缺陷等),并構建回歸模型來研究如何影響財務報告??計意見的類型。
2.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審計意見
林斌、饒靜(2009)和牛藝琳(2010)考察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信號傳遞效應,發現內部控制質量較好的公司更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且披露得越充分,監督越完善,更容易得到標準審計意見。
3.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意見
楊德明等(2009)選取 A 股上市公司2007年度相關數據為研究樣本,結果發現:內部控制質量高的上市公司被出具清潔審計意見的概率越大;而且上市公司在披露審計鑒證意見時,明顯存在“報喜不報憂”的披露管理行為。
李煒(2013)則認為內部控制質量越好,審計師對客戶簽發的審計意見越好。并且所簽發的審計意見判斷不受客戶的政府控制性質和客戶所處外部治理環境的影響。
4.內部控制有效性與審計意見
陳麗蓉,牛藝琳(2010)通過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會對審計意見類型產生重要影響,非標準審計意見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內部監督顯著負相關。
李鳳艷等(2014)通過理論部分的分析和實證部分的驗證得出結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總體有效性(風險評估和控制活動有效性)與非清潔審計意見顯著負相關。
三、結論及建議
通過文獻梳理與回顧,發現近些年關于內部審計與審計意見關系方面的研究已較廣泛且深入,但仍然存在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一)研究內容集中,缺乏創新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內部控制缺陷、內部控制有效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內部控制質量等層面,大部分研究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對審計意見存在一定的影響,但是沒有形成比較公認的綜合性觀點或完備的理論體系,且缺乏創新點,無法很好地指導實踐。
上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觀的角度,建議今后的研究多些更獨到的觀點、更細致的探討,比如從是否ST、經營地點、結合審計費用等角度研究二者相關性。
(二)度量指標不統一,缺乏說服力
內部控制有效性、內部控制質量等指標的度量,至今還沒有統一、權威的度量方法,削弱研究結果的說服力。
因此,理論界亟待設立統一的衡量標準,為今后的學術研究提供較為量化的指標來衡量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情況。
一、國內內部控制實踐研究
毛新述、楊有紅(2009)指出內部控制實施的研究領域主要有內部控制的實施環境和實施機制、內部控制的實施成本以及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等。
(一)內部控制實施環境和實施機制研究
1.內部控制建設方面。朱榮恩、應唯、吳承剛、鄧福賢等(2004)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有關的內部會計控制方法在我國企業實務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我國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議。吳江龍和劉興鋒(2004)認為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建立與實施必須要借助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企業的財務工程體系,同時提出了企業優化財務工程體系的措施,從而達到全面推進內部控制的實施。
于增彪、王競達、瞿衛菁(2007)從亞新科集團的內部控制得到啟發,認為內部控制設計應從實務出發,指出COSO存在的缺陷,即只強調評價而忽略設計與執行,并對內部控制概念進行擴展,提出建立組織、流程、項目為一體的三維立體內部控制框架。趙大均(2007)指出內部控制在設計過程中的四大難點:如何把握授權度、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提升規范控制度、提高控制人員的熟練度等,以及我國企業構建適應SOX 法案要求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基本思路及應該注意的問題。張堯洪(2008)針對電算化會計內部控制問題,以金華WD公司為研究對象,運用圖表闡述了采購付款、銷售收款和產品生產成本管理的業務活動、控制內容、內部會計控制措施等內部控制設計內容,并運用軟件進行內部控制設計功能的簡單實現。劉杰、傅奇蕾(2010)的研究指出不同因素對內部控制設計有效性的不同程度的影響,及如何對這些因素進行合理設計才能更好地促進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發揮。
林光華(2005)詳細闡述了我國在內部控制環境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合理的權責分配、完善企業的公司治理機制、規范授權批準制度、加強預算管理、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強調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加強人力資源控制、企業內部控制的外部化。
杜文齊(2011)針對當前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企業內部控制應做到: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監督機構的作用,建立和加強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內部控制等。
2.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繆艷娟(2007)對我國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現行規定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闡述英美兩國關于上述問題各自不同做法的背景和原因,提出建立一套相互銜接的內控信息披露制度體系的建議,對前者進行強制要求,對后者則借鑒英國“遵循或解釋”的做法進行引導。
楊有紅(2009)分析了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披露狀況,并對披露自我評估報告的公司與未披露自我評估報告的公司進行對比,發現前者在內部控制方面更有效。
蔡叢光(2011)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演變軌跡進行了梳理和比較,得出不同國家由于資本市場發展時間、發展理念、制度背景和文化理念不一樣,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存在差別,從而對我國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政策建議。
3.內部控制評價方面。
在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研究方面:王濤(2006)系統、完整地闡述了國內外內部控制的發展歷程,并對美國、英國、加拿大、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及我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進行了比較分析,提出了內部控制評價應從戰略管理和風險控制的角度出發,構建內部控制評價的基本理論,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客觀科學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戴彥(2006)依據層次分析法等設計權重指標實施評價,重點提出在企業龐大的體系運作下,要找準切入點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張先治、戴文濤(2011)從綜合評價研究方法――建立評價系統入手,構建了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張謙(2012)用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分析找出內部控制評價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并依據內部控制相關理論和規范構建以目標為導向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戴文濤(2011)分析了美英兩國內部控制評價模式,提出我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立應當在考慮模式建立視角、內部控制評價主體、內部控制外部評價主體的評價內容等方面或內容的基礎上確立。
在內部控制評價方法研究方面:陳漢文、張宜霞(2009)指出企業在對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評價時,主要采用詳細評價法和風險基礎法,且風險基礎法相對來說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政府監管部門應當規范風險基礎的評價方法,引導企業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實施風險基礎的方法來評價和審計內部控制。王立勇(2004)采用定量評價法,根據企業業務流程圖設計內部控制系統的可靠性框圖,采用模型評述企業管理層在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和評價。姚靠華、蔣玲玲(2007)對如何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內部控制評價影響因素的權重進行了重點分析,并把案例推理運用其中,推理過程通常分為案例描述、案例檢索、案例采用與方案生成三個主要步驟。戴春蘭、 彭泉(2010)總結了美國內部控制評價使用方法的情況,并與我國的內部控制評價方法進行比較,得出啟示:加強我國內部控制評價的措施、完善內部控制評價政策、將定性與定量評價方法相結合。
仲飛杰(2012)闡述了企業內部控制發展的不同階段,探討了內部控制的局限性和評價的必要性,在對內部控制評價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系統構建廣義財務戰略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基本框架。
(二)內部控制實施影響研究
林斌、李萬福、王林堅、舒偉(2010)在文獻評述的基礎上,從企業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兩大方面對內部控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以期能為我國理論界開展內部控制的實證研究提供幫助。
(三)內部控制實踐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的研究
朱華建、張盛勇、高宏偉(2011)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為比較對象,概括性地指出我國在內部控制研究力量、研究范圍、受重視程度、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六點改進建議。這對完善我國內部控制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示。
二、國外內部控制實踐研究
(一)內部控制實施環境和實施機制研究
1.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方面。Philip J. Candreva(2006)于2006年對美國審計總署(GAO)發表的兩個關于政府機關執行行政管理預算局A-123通知(該通知與SOX法案的內容高度一致)情況的報告進行了介紹,該報告顯示,三個政府機關建立了很好的內部控制措施,但是都缺乏對這些內部控制措施的監督和評價。因此,美國審計總署提出加強對內部控制措施的控制與管理的建議。
劉永澤、金花妍(2012)從日本內部控制準則首次執行效果出發,結合日本的《內部控制報告披露案例》以及盛田良久等、住田清芽等研究團體統計的數據,從評價結論、審計意見、重大缺陷的披露狀況等方面對日本內部控制準則首次執行效果進行分析,從運用自上而下的風險導向評價方法、加強控制活動和“IT 對應”、豐富內部控制報告的內容、正確認識內部控制審計的本質等方面得出了對我國內部控制的啟示意義。
2.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Ge Weili和Sarah E.McVay(2005)通過研究261家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發現內部控制缺陷主要集中在期末會計程序、收入的確認、會計調整以及職責劃分等方面,構成內部控制缺陷的絕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充分的會計資源,并且發現復雜的公司相較簡單的公司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風險更大。
內部控制影響因素方面,Doyle J,Ge W,McVay S(2007)通過對內部控制披露的重大缺陷進行研究,指出公司規模、成立時間長短、財務狀況、并購重組、財務報告、交易的復雜程度等是影響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因素。
陳武朝(2012)研究了美國 SOX 法案執行初期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認定及披露,指出披露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涉及到COSO五要素的幾乎所有內容,及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幾乎所有項目,僅有部分公司披露導致交易或賬戶層面重大缺陷的企業層面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另外僅有部分公司披露受賬戶或交易層面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影響的所有賬戶。
3.內部控制評價方面。EIPaso(2002)提出了基于COSO內部控制整合框架的5級93項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其中控制環境43個,信息與溝通14個,監督14個,控制活動10個。Goldin, Abraham S(2006)建立了內部控制評價的隨機模型,以便能夠定量地客觀評價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時能夠幫助注冊會計師準確地評價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
Arel等(2006)運用實驗法對管理層的內部控制評價對審計師判斷的影響進行檢驗,發現管理層的內部控制評價對于審計師判斷存在“光環效應”,即審計師可能基于對內部控制評價的認知而以偏概全,在降低審計成本的情況下也可能存在判斷偏差。
王霞(2007)從美國 SOX 法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對內部控制評價的有關規定及會計師事務所關于內部控制評價的研究成果四個方面介紹了美國內部控制評價的發展現狀,而由于美國的內部控制評價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因此其對其他國家的內部控制評價產生了深遠影響。
張龍平、陳作習、宋浩(2009)在對美國內部控制審計進行研究時,講述了美國內部控制評價在內部控制審計方面的發展歷史,這些發展使得美國實現了從關注內部控制評價在財務報表審計中的作用,到正式將內部控制評價規定為財務報表審計的必要程序。
(二)內部控制實施影響研究
從已有研究文獻來看,內部控制的實施影響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認為SOX法案302與404條款給企業帶來積極的影響;二是認為SOX法案302與404條款給企業帶來消極影響;三是認為SOX法案302與404條款對企業沒有產生顯著影響,研究方法的差異可能會造成結論有所不同。
Srinivasan和Piotroski(2008)研究得出SOX法案后僅僅是給小企業增加了過高成本,對大型企業并沒有太大影響的結論。
Ogneva et al(2007),Piotroski和Srinivasan(2008)發現SOX法案前后,美國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力并未下降,相對于SOX法案帶來的成本增加,一些發展中、新興國家的大型盈利企業在美國上市的效益更大。
三、簡要評述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隨著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國內外對內部控制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通過對國內外內部控制實踐研究文獻進行梳理、比較可以得出,我國內部控制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發展,但仍存在很多局限和不足:(1)研究涉及主題較多、范圍較廣、研究力量比較分散,存在淺嘗輒止的現象,研究深度不夠,可操作性較差;(2)研究方法以規范研究為主,實證分析的文獻相對較少,反映我國內部控制實證研究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3)內部控制在管理學界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研究和探討還未能跳出會計、審計界的圈子;(4)理論和實踐缺乏足夠的相關性,理論研究多從管理學、經濟學、審計學出發,很少有學者更深入地分析研究成果之間內在的更深層次的邏輯聯系;(5)從我國實踐的現實情況看,企業普遍存在對內部控制重視程度不足、管理松弛的現象。國外內部控制研究雖然可以為我國內部控制研究起到借鑒作用,但國內內部控制研究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具體情況,創新研究方法,不斷探索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發展的內部控制體系。J
參考文獻:
1.劉永澤,金花妍.日本內部控制準則的實施效果及啟示[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2,(05).
2.陳武朝.在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重大缺陷認定、披露及對我國企業的借鑒[J].審計研究,2012,(01).
3.朱華建,張盛勇,高宏偉.21世紀以來我國內部控制研究主題及述評――基于2000年到2010年〈會計研究〉等國內主要七種期刊的分析[J].會計研究,2011,(11).
4.蔡叢光.國內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比較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1,(06).
5.張先治,戴文濤.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研究[J].審計研究,2011,(01).
6.張龍平,陳作習,宋浩.美國內部控制審計的制度變遷及其啟示[J].會計研究,2009,(02).
7.顧奮玲.日本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準則及其啟示[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9,(01).
8.毛新述,楊有紅.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國會計學2009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綜述[J].財會研究,2009,(05).
9.陳漢文,張宜霞.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審計研究,2008,(03).
10.繆艷娟.英美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會計研究,2007,(09).
11.于增彪,王競達,瞿衛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基于亞新科工業技術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J].審計研究,2007,(03).
12.王霞.美國內部控制評價的發展現狀[J].財政監督,2007,(16).
13.戴彥.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基于A省電網公司的案例研究[J].會計研究,2006,(01).
14.朱榮恩,吳承剛,鄧福賢.關于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應用效果的問卷調查[J].會計研究,2004,(10).
15.王立勇.內部控制系統評價定量分析的數學模型[J].審計研究,2004,(04).
16.朱榮恩,應唯,袁敏.美國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評價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會計研究,2003,(08).
17.張謙.目標導向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8.趙大均.論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D].南京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9.林光華.內部控制在實踐中的應用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20.Doyle J, Ge W, 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
21.Piotroski J D,Srinivasan S.Regulation and Bonding:The Sarbanes-Oxley Act and the Flow of International List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
22.Engel E,Hayes R M,Wang X. The Sarbanes-Oxley Act and Firms' Going-private Decisio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7,(44).
23.Ogneva M,Raghunandan K,Subramanyam K R.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