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1 22:31: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德育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建設班級文化,創造德育氛圍
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對身邊的美與丑,真與假進行比對,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規范學生的言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在討論過程中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愛動腦筋的良好習慣。班級文化的建設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協作能力,也培養了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因此,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引領學生認識社會。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尋找德育素材。很多教材都適合作德育的素材,如,語文、政治等等。二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四、學習身邊的德育榜樣
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是構建德育工作體系的必要環節,學校應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安排學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去定點單位或企業實習,通過實習,不但可以熟練運用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體驗社會,認識社會。學生在工作環境中也可以學會與同事的相處之道,并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要求。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孝敬父母、關心他人、愛護公物等等這些品質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強奮進的動力之源,我們不僅要從博物館里、從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從普通人、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在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絕不能只安排幾門簡單的課程,它首先是堅定的理想、崇高的道德,是正確的價值觀,不能被看做可有可無的問題,而是必須奮起行之的緊迫課題。只有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才能把斷裂的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貫通,才能使其在當下復活。只有復活的傳統文化,才有真正生命力,才能不斷地傳承創新。我們作為小學教師,不僅要有匹夫有責的文化自覺,更要有舍我其誰的教育擔當。
(二)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發揮著“思想凈化器”的功能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思想發展的關鍵時刻,猶如一張白紙,畫上什么樣的圖案就呈現什么樣子的作品。小學教育作為人的啟蒙教育階段,必須對學生要進行正確的德育教育,要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要教育學生具有辨明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塑造小學生人格的關鍵時刻,德育教育千萬不可忽視。所以說,面對社會上形形、五花八門的不良行為的侵蝕,必須加強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用好的德育教育凈化學生的思想,給小學生一個健康、有利的成長環境。
(三)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主體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
在黨的十上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中國夢”的具體參與者,每一個中國人都肩負著這種神圣使命。而小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更是未來“中國夢”的主力軍,是民族的未來。在將來的日子里,他們將會成為社會的主體,他們是社會的繼承者,對社會文化具有改革和創新的能力。現代的德育教學的走向就是在社會中學習,并且終身學習,永遠都不能停止。在小學生處于成長的時候,給他們涂上濃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質的色彩,不僅會使他們終身受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祖國下一代整體的道德素質,為實現民族復興發揮頂天立地的作用。
二、當前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成績總體來說是值得肯定的,教師通過各種努力在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但是,綜合看來,當前我國小學階段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學德育教師專業性不足
教師是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的引路人,尤其是在小學教育期間,教師在課堂教育中更是擔負著重任,教師對德育課程的理解程度和專業技能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率和預期的目的。然而,在當前的小學中,德育課程的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甚至有些學校,是語文教師或者數學教師、音樂及美術教師兼任德育教師,在德育知識的專業技能方面缺乏系統的學習和培訓,教學活動經常流于形式,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教學成果。
(二)小學德育教學的形式單一
德育教育可以說是伴隨人終生的一種學習,它也是一種實踐哲學,離不開人的生活實際。而我國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和接受能力及小學德育教育的引導功能,往往只是采用課堂理論的灌輸和簡單的是非對錯的直接判斷教學,很少有學校給小學生提供深入社會實際的鍛煉機會。所以,德育教育局限于學校課堂,教師灌輸的純理論的東西,在孩子們有限的理解力下,根本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完全是泛泛而談。
(三)小學德育教材不規范
教材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一環,是決定教育內容和形式及教學時間安排的關鍵。然而,在當前我國的小學教育體系中,德育教材的內容和形式還有不規范的現象存在。有些教材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節,空洞說教的成分居多,教師的教學只能是照本宣科,學生在學習中很難理論聯系實際,對德育教育的體會不深,缺乏明確可感的對象。另外,目前的小學德育教育中也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梳理,不能從傳統文化方面對小學生進行傳統德育培養。
三、對做好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建議
改進小學德育教學是新時期小學教育改革的議題之一,也是提高小學德育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筆者在大量查閱相關資料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多年的小學教育實踐,認為改進小學德育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發揮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聯動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發育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自足以來就有父母言傳身教的優良傳統。著名的《顏氏家訓》就對子孫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德育問題提出過深刻的見解,“教者,上行下效也”,明確指出,教育就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家長應該積極行動,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從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質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應從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而學校作為孩子成長的搖籃,更是肩負著不可推卸的重任。孩子從入學開始就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家長和教師的教育使孩子能夠真正認識到為什么是對、為什么是錯,什么是真正的是非善惡,教育孩子明禮誠信,積極向上。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雙管齊下,發揮聯動作用,才能真正有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德行。
(二)積極拓展校外德育實踐
的認識論就明確指出:理論一定要聯系實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理論的認識才能更加的深刻。德育教育也應該是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學校課堂倚重教材的教育只是一種純粹理論的灌輸,如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而在實際生活中,必須讓孩子多參與校外實踐,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孤兒院去照顧殘障兒童,這些深入生活的實踐活動更能讓小學生切身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尊老愛幼。如教育孩子要愛國,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不能只是去照本宣科的講述書本知識,還必須讓孩子切實感受到國家的偉大,感受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責任意識,就應該帶小學生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紅色革命的教育,讓學生在感動中接受愛國主義的內涵。
2國學教育能讓學生了解國情國史,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國學內容中不乏出現敘述中華民族發展歷程及描述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跡,這對學生了解國情國史,增強愛國情感有很大幫助。如《二十四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作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史”,記載了歷朝歷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養愛國主義,促進國家發展。
3國學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基礎上,發散學生思維,健全學生人格。引導學生以積極、自信、開朗的良好心態面對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初中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可見、處處可循,而數學教學中穿插融入的故事、觀點、思想等,無一不是圣人賢達探索總結出的智慧結晶,意蘊深厚,發人深思。數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意義重大。1.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同時還是溝通師生、群體,促進課堂互動的橋梁。
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不僅能幫助教師游刃有余的開展教學活動;還能在平凡中發現不凡之處,從而“借題發揮”,結合教學主題,潤物無聲的滲透德育教育。比如說,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相關知識點時,筆者利用教材中提到的“雞兔同籠”為題,以趣味性、故事性的講述方法展開教學。具體為:一個籠子里關有雞、兔各若干只。由于籠子的中間部分是封閉的,所以只能看到雞、兔的頭和腿。通過計數之后發現,雞、兔的頭一共10個,而雞、兔的腿一共28條。請問,雞、兔各有幾只?學生們在看完題目之后,興致昂揚,躍躍欲試。有的學生掏出紙筆開始計算,有的學生托腮凝思。類似這樣的數學問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一反學生日常接觸的數字符號,因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待學生運算結束后,筆者適時的給予表揚,并因勢利導的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計算這個問題。那么,古人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其實,古人很有智慧,他們利用“抬腳法”,很巧妙的就計算出“雞兔同籠”的數目。我們現代人應怎樣向古人學習?”教導學生嘗試知識牽引、轉化,關注生活,提高責任感。2.激勵引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初中學生進入青春期,聰明有余而學習的柔韌性不足,熱情洋溢但缺乏成熟穩定的心智。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接受新鮮事物。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有限,因而對事物的觀點、看法往往單一而片面。比如說,喜歡某個教師,“愛屋及烏”式的喜歡這門學科;反之,則存有抵制、排斥的情緒。現代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普及,大量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信息涌入,也容易導致涉世未深的中學生迷失自我。為此,初中教師,尤其是數學教師,應勇于肩負起“育人”的偉大使命。
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增加數學課外知識。以數學史上的名人軼事、趣味見聞,豐富課堂教學,發揮榜樣的示范效應。比如說,教學“勾股定理”時,筆者對學生說:“同學們,勾股定理又稱之為商高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在我國,商朝時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特例。一個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較長的直角邊,稱為股;而三角形的斜邊,稱為玄。商高提出的勾股定理,比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利用演繹法證明還要早近半個世紀。”以這類數學小故事,激勵引導學生學習,并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3.學習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可塑造學生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求學品質。為此,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在教學“概率統計”相關知識點時,筆者按照“組間相似、組內相異”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以問卷抽樣調查的形式,統計本校八年級學生課余最喜愛的電視節目類型。
每一個小組中,有一名組長負責記錄工作,其余組員則對應各個班級開展調查(調查工作在課余及課間休息時進行,因而不會影響到學生的正常上課。)一周之后,各小組將問卷結果匯總,并加以分析、討論,最后整理成“調查數據”。通過這次活動,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與他人交際、溝通的能力,教學效果良好。4.結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數學教師,應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關愛學生,認真負責的開展教學工作。課余多與學生交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良好狀態,為德育教育的滲透做好鋪墊。
2.學生發展客觀需要。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大多是由爺爺奶奶帶著。這中隔代教育,對學生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生的內心較為自私,心里只想著自己,不想別人,缺乏愛心;學生好逸惡勞,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的是非觀念淡漠,喜歡意氣用事等等。家庭教育的不健全,使得學生在成長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學校就要狠抓德育教育,但現在的情況是,在許多學校,很多老師都是只重視學生的學習,不重視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管教得多,疏導得少,德育教育抓得不夠,不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因此,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需要狠抓德育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舉措
1.利用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插圖,這些插圖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配以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
2.利用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利用這些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通過《誠實的孩子》中的故事,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通過《幸福是什么》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幸福,體驗生活中的幸福,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通過《三個兒子》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體驗到父母的不易,體驗到父母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從而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孝敬父母,體貼關心父母是自己應該做的,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是一種美德。
二、憑借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依靠其教學手段,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從而達到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目的。德育教育、語文教學兩者的關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語文教學中占有主導地位,就需要教師以教學手段為途徑,正確樹立德育思想,將書本上有關德育內容轉變為教學知識,將德育思想融入到學生思想當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歷來都是以講授法教學的,依靠說教學,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況且這種方法也難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所以就需要教師來創造出靈活的教學方法用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組織相關的語文活動,例如慰問和采訪老革命戰士。此外至于古典文學的篇章,教師進行講解時,應與歷史背景結合,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例如教授《離騷》時,應該由學生帶感情的進行朗誦,理解詩人對國家的忠誠,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背誦去理解詩人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正面素材來引導學生塑造思想。
三、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融入社會環境來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在教授語文的過程中,應該促使學生跟上時代的步伐,融入社會這個大環境并且身臨其境地感受這個時代的變遷,不斷積累和加強情感沉淀,慢慢滲透德育教育,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質不斷提升,最大程度發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在網絡迅猛發展的影響下,還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讓學生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和閱讀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并拓展學生的視野。網絡有其優勢的一面,但也要在應用時注意其不良影響。通過網絡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這是其優勢,但網絡上也存在著大量的不良文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問題,注意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抵制網絡不良文化,避免學生沉迷網絡、誤入歧途。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對網絡的運用也已成為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任務。要選擇一些新穎的閱讀主題或閱讀任務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在使用網絡時遇到的不良文化這種現象,共同研究抵制不良文化的策略,不僅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辯論能力,還可以對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提出自己的建議。
四、在語文教學中將德育的滲透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
通過語文教學,教師在當今生活當中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而提高其道德素質。道德是通過行為來體現的,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學生通過課本學到的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團結友愛等優良品德,都只能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重視卻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行為活動,兩者無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就造成了教育與實際行動相悖,是教育最大的失敗。我們要的德育教育是通過提高學生道德水平,提高其思想境界,并用于服務生活、指導生活,使德育自然化。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生活現狀,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德育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使學生道德素養全面提高。具體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交流機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閱歷提出個人的見解,這樣有利于讓學生將道德準則與生活相統一,利于其道德規范與準則的內化。
英美國家一貫實施大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特別是美國在謀求“全球霸主”的道路上不惜利用文化滲透的手段改變他國公民的政治取向與價值觀念,最終達到影響和控制甚至顛覆他國政權的罪惡目的。語言是交際和知識傳播的工具,在當今時代也成為西方國家意識形態滲透和文化霸權的有力載體,借助英語中包含的文化和價值觀念使英語學習者在學習中不自覺的認同和接受。另外,英語教材中大多以英美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為內容,甚至存在帶有強烈政治意識的詞匯。
(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群體普遍為“90后”,他們大多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歷史文明缺乏深入透徹的了解,他們強調以自我為中心,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抱以漠視和批判的態度,卻盲目崇拜和推崇西方文化與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且缺乏科學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此外,當代社會存在的分配不公與貧富差距現象致使部分學生出現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機。高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教師理應成為實施者;英語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公共必修課程,英語教師理應在英語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德育滲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與綜合素質。
(三)英語教學的功利性傾向明顯
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充滿了濃郁的功利主義色彩,學生的學習目的或為考證,或為讀研,或為職稱,或為出國,或為增加就業籌碼……大部分學習者僅僅關注英語的實用價值;大學英語教學中亦是如此,很多學生抱著獲取學位證、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就業等功利性目的學習英語,缺少對于語言自身文化魅力的追尋與探索。
(四)大學英語教學誤區
英語教學界存在“大學英語是工具”的認識,導致教學中普遍重視技能性與操作性知識的傳授,也就是“聽說讀寫譯”能力;很多英語教師重在教學語音語法、詞匯講解、怎樣順利通過等級考試等內容,忽視了語言的育人功能,導致英語教學死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斷喪失,甚至形成惡性循環,談英語“色變”,講英語“卡殼”,英語教學的深度和感染力極度匱乏。
(五)德育滲透是創新英語教學模式的必要途徑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往往注重語法基礎和專業知識的講授,導致教學無熱情、學習無興趣,學生的學習模式單一且枯燥。在英語課堂上滲透德育必將促使教師重新思考課堂教學設計,給課程建設與教學模式提出有效的整改思路。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英語教師的榜樣示范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會給學生帶來深刻的影響。因此,英語教師需要率先垂范、言傳身教,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僅在教學過程中傳授廣博的專業知識,還要以真誠的從教態度、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創新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使課堂教學不再索然無味,令學生在潤物無聲中接受教育。另外,英語教師需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在生活中關心、在學習上指導、在情感上幫扶,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待之以誠、勉之以恒,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大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文化自覺的關鍵時期。隨著全球化進程、英語霸權以及外來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國文化呈現“失語”的狀態,晨讀學英語、宿舍聽英語、自習做英語……一些學生過于關注中國文化中的負面因素,把中國在近代的落后原因歸結于文化,從而盲目地推崇和仿效西方文化、貶低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以至于很多大學生都無法運用英語介紹、傳播和宣揚中國文化,他們普遍缺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倡導跨文化的英語交際,使學生既能運用英語流暢地表達西方文化,也可以講解中國文化,一定不能因為強調國際和全球視野而忽視了本土立場和本國文化。
(三)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理想是希望的燈塔,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引領人生的航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理想信念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帶給他們前進的力量,引導他們努力學習、勤勉工作、刻苦奮斗,對他們今后的人生之路產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英語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起來,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生活理想、職業理想、政治理想、社會理想及道德理想,進而樹立正確的做人準則和人生目標,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
(四)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養成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使學生關心集體、樂善好施,使個人主義服從集體主義,實現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辨證統一。以獨生子女為主的大學生群體當中,他們受到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和成長過程中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嚴重等問題。在王守仁主編《實用綜合教程(第二版)》第二冊第三單元TextAMyFirstDayatMcDonald’s一文中,主人公第一天在麥當勞上班,由于她不能熟練使用收銀機,一位總是對“臨時工”特別關照的麥當勞工作人員便幫助了她;如果沒有人對她施以援手,可能導致她錯誤地輸入食品金額。因此,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教育學生以集體利益為重,勇于承擔責任,以大局為重,樂于助人,講誠實守信用,懂感恩會報恩。
(五)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在經濟全球化與世界一體化的大背景下,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教育大學生養成世界眼光、具備國際知識,又要引導他們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他們在堅持民族價值規范體系的同時融入世界優秀文化潮流,努力成為“有根”的世界公民。從本土性視角看,“有根的世界公民”指人們在熱愛自己鄉土的同時更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從全球性視角來看,“有根的世界公民”不僅能傳承民族精神,更能夠欣賞和借鑒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并努力做到為我所用。
正文:
隨著現代信息網絡的高速發展,我們已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作為信息傳遞和交流的工具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和利用,并已深刻地影響和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與觀念。網絡為學校德育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也對傳統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步入網絡時代,人們的活動范圍開始從現實領域向虛擬空間擴展,原本涵蓋地域文化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更多地受到了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隨著青少年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網絡信息給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也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何應對網絡時代的新挑戰,做好青少年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這是擺在學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一、適應網絡時代,樹立終身德育教育理念。青少年學生自覺健康地涉足網絡,首先應用適合網絡時代特點的德育觀念去武裝其頭腦。網絡的多元性、交互性、開放性、創新性對極富好奇心、自我監控能力較弱的青少年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青少年學生因認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還不夠成熟,對多元價值觀往往難以作出正確選擇。當青少年學生遨游于網絡空間時,最終決定其道德言行的是其道德選擇。誠然,道德教育的目的不能只局限于讓學生僅僅接受幾條道德規范,而必須尊重其自我意識,指導他們學會如何面對復雜多變的信息環境,不斷提高道德辨析判斷的能力,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路線,培養其道德主體性,確立終身德育教育理念,并不斷更新。青少年學生德育的主題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素質、心理素質、意志品質等德育目標,主要通過幫助教育對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教育對象的自我修養能力,使其在德育認知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內化、升華、實踐,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素質,并以此貫穿于德育主體的人生的全過程。此外,學校還應當把網絡道德教育作為日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宣傳普及網絡道德知識,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確的網絡道德觀。
二、改革傳統的德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強化德育教育工作。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與日新月異的現實社會有所脫節,內容陳舊呆板,手段單一落后,與當前青少年學生的現實生活差距較大,使青少年學生知行分離,日常所見所聞與實際課堂上所授相差甚遠,尤其是對青少年學生的自我體驗和情感調動重視不夠,吸引和打動青少年之處相對較少,德育課堂教育與現實社會生活難以相融為一體。目前,青少年學生的德育教育要建立既能發揮德育宣傳教育功能,又能監控有害信息傳播的適合校園德育教育的網絡體系,其內容應從傳播道德知識逐步轉移到引導、啟發、解疑釋惑上來,實現網上網下相結合,并針對青少年學生的特點,以其樂于接受、感興趣的方式,不斷提高其辨析、判斷、選擇信息的能力,使其真正能夠接受到生動形象、有效可信的“主旋律”教育,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教育,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的教育及形勢與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等,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輿論、高尚的情操、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教育、鼓舞、激勵和塑造青少年學生,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修養。
二、禮儀教育與落實師德規范相結合
我們把教師文明禮儀規范列為教師評定職稱和年終考核的內容,??堅持開展“樹、創、獻”活動。如在第三中心小學召開“弘揚高尚師德,樹我教師形象”現場觀摩會,教師介紹了講師德、揚正氣、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學生代表作了“良師慈母暖我心”演講,學生家長熱情贊頌教師的高尚師德。可以這么說,我們的教師在學生面前,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長時,能注意禮儀規范,給人和風細雨春天般的感覺。
三、凈化校園環境,用優美的氛圍陶冶人
我們把校園環境的凈化、美化、綠化作為禮儀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要求學校對校園要整體規劃,做到安排有科學性、布置有教育性、整體上有陶冶性。
校長抓綠化,美術教師抓美化,衛生教師抓凈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負其責。
(二)搭建“學崗融合”教學平臺,培養“職業友’行為規范。依托校企合作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校中廠”,搭建“學崗融合”的教學平臺,是中職德育環境建設的獨特之處。通過實施“產訓融合”,實現學校與企業融合,實訓基地與生產車間融合,生產與教學融合,產品與作品融合,師傅與教師融合。學生在校的實訓項目與生產項目對接,實訓管理與生產管理對接,根據生產管理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工作規范,使學生在“校中廠”的實踐體驗中養成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習慣。例如,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服裝與佛山嬰姿坊嬰童用品公司、南寧華威制衣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進行服裝生產,企業派技術人員常駐實訓基地與學校教師指導生產,實施生產管理。通過生產實訓,學生體驗產品生產的全部過程,在技能提升的同時,行為規范也得到明顯提升。
二、通過“專業化”環境建設加強德育
(一)創建專業文化活動,激發學生的職業理想。通過開展專業的品牌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激發學生的職業理想。例如,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服裝專業每年都舉辦服飾文化節暨學生畢業設計作品展,展示畢業設計優秀作品。學生全過程參與作品設計、作品制作、作品靜態展示、動態展示,優秀作品設計者與作品展示模特在服飾文化節走秀活動中同臺亮相,將專業實踐活動作為實現職業理想的演練,學生的專業榮譽感高漲。服飾文化節是專業教學活動,更是專業文化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師生強烈的職業理想。服飾交化節已成為學校一張交化名片,影響力大,近年來服裝專業教學成果豐富,社會影響力增強,專業學生規模逐年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