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3 22:01: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聞稿標題,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活動:包餃子、表演節目等。
注意:
1.詞數100左右;
2.可以適當增加細節,以使行文連貫;
3.結語已為你寫好。
Dear Luc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oking forward to you reply.
Yours,
Li Hua
參考范文:
Dear Lucy,
How are you doing? I am LiHua, a 17-year-old teenager currently studying in your school. Recently, our class plan to visit the nursing home this Sunday in order to help the old there and enrich our afterschool life. As the vice monitor, 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come with us.
Here are some details about this activity. To begin with, we will leave the school by bus at 8:00 AM and return at 5:00 PM. Besides, there will be a lot of activities such as making Chinese dumplings and giving performances, which will be not only meaningful but also interesting.
Hopefully, you would like the plan and join us. I have the confidence that we will have a great time there. Thanks for reading my letter.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and your decision.
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多年,近來老感覺自己的一片苦心學生未必就懂;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備寫教案,未必就值得,關于諸如此類問題,提出來和同行探討。
問題一:什么樣的教育行為才有效果?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盡管很多時候絞盡腦汁、煞費苦心,精心設計,希望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又往往“熱臉貼個冷屁股”,學生并不買賬。究其原因,是教師的前期設計缺乏對學生心理認知、心理需求的研究,一廂情愿的成分過多,付出多、收效少,是必然的。教育教學的成功首先來自于對教育規律的遵循,今后要多學習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多基于對學生心理的準確把握和分析進行教育教學預設,才可能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
問題二:全面詳實的教案究竟值不值得提倡?以前有這樣一種認識,就是課前尤其是上公開課前的教案設計,一定要充分詳實,甚至把學生出現的錯誤都寫好,并想好應對方法。本人曾是這類教案設計的實踐者,并一直引以為自豪。那么,這種做法到底值不值得提倡呢?經過學習和思考,我認識到一種教案形式直接決定了其教學方式。預設過多的教案設計,可能會產生以下弊端:
首先,預設過分會扼殺學生的思維能力。現實的課堂中,遇到學生答不上來或答錯的情況,很多老師就會根據事先預設想盡辦法把學生引導到老師的預設答案中,并美其名曰是點撥能力的體現。但是這種教學做法實質上依然是圍繞著教師如何教展開的,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這種預設過分是一種貌似民主的灌輸式教育。雖然教學中教師也可能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但因為教師是學生發言直接的、絕對的評判者,所以學生常常不是通過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和分析問題,而是在猜測教師想要的答案是什么。長此以往,學生的問題意識會越來越淡薄,分析能力會越來越淺薄。
其次,預設過分會障礙教師的專業發展。注重預設的課堂有時會給人一種“作戲”的感覺,學生似乎都被提前訓練成了群眾演員。還記得多年前,去市素質教育大賽現場聽的一節課,教師剛拋出一個問題,一名學生就踴躍回答,而且回答得相當圓滿,定睛一看,學生是照著貼在書上的答案念的。類似這樣的現象在很多教學比賽和公開課上層出不窮,實在令人很無奈。其實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提高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教師自身,正所謂“教學相長”。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是提高教師能力,或是激發教師教育智慧的很好的契機。課前備課中的預設過多,就很容易造成教師眼中只有預設目標,而忽視了自身能力的發揮和提升。久而久之,如果課堂中真的出現了超出預設的突發事件,教師就會手足無措。
其實一堂真正的好課,一定是以對學生的研究為設計原則,是開放的,是多元的,是生成的,是尊重并允許學生闡述錯誤觀點的,是教師發自內心與學生探討和分享學習成果的課。 問題三:高中語文課到底怎么教?連續在高三實踐了三年,一個最大的發現是,高三的課比高一高二好教。因為進入高三,師生每天面對的都是應試的東西,實事求是講,這張高考考卷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技巧、套路解決大部分問題,但這些終歸是皮毛的東西,一張語文卷想得低分不容易,但是要想拿高分恐怕單純靠技巧、套路也是實現不了的。這就需要學生憑借語文功底和文學素養來實現。而高一高二的主要任務就是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這些做起來并不容易。進入高三,學生會暴露出很多能力上的問題,諸如,正確分析、合理理解、準確概括、恰當表達等等。那么,學生的這些能力來自于哪里,個人認為來自于學生的一定量的閱讀和獨立的思考習慣。基于此,今后的語文課要在這兩方面下功夫,原來的語文教學模式必須改。
科學探究,或者說知識創新,這是中學新課程標準一個突出的特點。對于教師來說,科學探究成為最重要的教學方式,會不會開展科學探究方式的教學,從根本上決定了教師能不能勝任按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對于學生來說,科學探究成為學生由被動接受性學習轉向自主創新性學習所采取的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為新一代接受教育者適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社會飛速變化而必須確立的學習目標。
所以,貫徹新課程標準,實施科學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式學習,首先就要鍛煉我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創新能力。為此,我們必須了解如何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
第一,科學探究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比如初中語文《懷疑與學問》一文,對我國神話小說論述中,提出必須有懷疑的精神,也就是有提出問題的前提。古書上舉“三皇五帝”和“腐草為螢”兩個例子,使人確信古書記載的傳說不一定可靠。提出問題很有必要尋根究底,給人具體的借鑒,給人以很大啟發。又如:清代大學問家戴震讀書善于提出問題以至后來成為著名大學問家。我國歷史檔案館中,有一些歷史資料,由于年代久遠,受潮受壓,這些資料就黏在一起,變成像磚一樣的硬塊,成為“檔案磚”,無法參閱,人們就采取了一些老辦法,如蒸汽蒸,開水泡等,非常艱難。怎么辦呢,北京大學檔案系一位老師根據存在多年的問題,又提出問題,終于研究出了用生物酶配置的一種專用液體,用筆涂在這些“生物磚”上,很快就比較完整地把資料一頁一頁地揭開,并獲得國家專利。
通過這些事例,我們知道各種類型的創新,確實都是從發現和提出問題開始的。為什么創新一定要從發現和提出問題開始,而不是從觀察試驗調查開始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為一個具有社會性的人,他們進行的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自覺的、能動的活動。人們面臨的問題,產生人們通過觀察、試驗、調查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需要,實際上是由人們所發現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決定的。其次是因為由觀察、實驗和調查獲得的經驗知識,并不能直接過渡到理論知識,其中需要經過發現問題這個環節,就是由于問題在創新中或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課程的科學探究教學中,教師就要特別注意提出問題這個環節。
第二,提出問題的主要方法。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除了要懂得一切創新都始于問題,強化師生問題意識外,最重要的環節是熟練掌握提出問題的各種方法,以下介紹幾種提出問題的主要方法。
一、通過尋找例外的反常情況而提出問題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千萬不要以為眼前的事物就一定是我們平常所認識的那樣,比如農諺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烏鴉一般黑”等,這只是通常情況。我們要敢于大膽地設想反常情況,尋找例外和反常,促進人們對習慣思維或者平常的經驗進一步思考,從而促進人類思想文化的發展。如“從來如此便對么?”,這是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一句精彩話語,魯迅先生在小說中借主人公“狂人”之口向社會發出了震耳之聲,從而準確犀利地指出了“愚昧盲從”這種嚴重阻礙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思想問題。通過尋找例外和反常情況而提出問題的方式,在我們常規的教學中隨處可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辯論的題目,鼓勵學生用反例證明。如:“人多是不是一定力量大”、“錢是不是萬惡之源”等問題。以便使學生獲得科學發展的先進思想和文化成就。
二、通過尋找對經驗事實的理論解釋而提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天天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物或現象,這些事物或現象就是我們所經驗到的事實。對于這些經驗事實,我們不滿足于知道有或沒有,我們還希望能夠追問一個“為什么”。以便能夠對經驗事實做出一個說明,這種說明就是對經驗事實的理論解釋。為了得到這個理論解釋,我們就要經常提出許多的問題。如:為什么語文教學要保證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什么進入21世紀的人類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如環境惡化、道德淪喪、精神頹廢等等。
三、通過尋找理論知識內部的不一致而提出問題
中語會會長陳金明先生一次在承德做報告,談到這樣一個細節,他說他與北大附中副校長、全國特級教師程翔和清華附中全國特級教師趙謙翔等幾位老師經常在深夜11點多通電話,那時候他們還在鉆研業務。已是名師尚還如此,相比之下我們許多人又是如何做的呢?廣大的中國教育不只是幾個名師的任務,更是我們廣大普通教師的責任。
教師必須加強業務理論學習,要充分利用業務學習、科組活動、備課組活動時間及課余時間,采取學校學習、科組學習、備課組學習、個人自學等形式,學習有關教學理論,學習國家基礎教育的指導綱要,學習《新課程標準》,研究新教材及編寫思路等。在學習中要做到“五個結合”:理論學習和理論摘抄相結合,理論學習和心得交流相結合,理論學習和觀摩、點評優質課相結合,理論學習和教師課堂教學實際相結合,理論學習和科研活動相結合。
語文課要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首先要構建教師的精神世界,教師理念的更新,個性的張揚,人文精神的豐厚,才是學生自主發展、持續發展、健康發展的最大保證。
二、加強知識儲備是前提
教材不應是道德說教和政治觀念的詮釋,語文教材“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現行教材缺少“源頭活水”,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不能激發學生研讀文本的興趣,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因而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要選編教材。選編的教材要與時俱進,聯系生活,關注人的發展,觸動生命個體發展中的敏感神經。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鼓勵學生探究創造,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強化個性解讀,挖掘人文底蘊。
三、認真研讀文本是關鍵
《語文教學通訊》2006年第12期刊登過這樣一則案例:一教師教授《燈下漫筆》一文,上課伊始,在導入部分,先介紹文學界對魯迅先生的不同評價。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文章從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什么事寫起?2.作者從這件事看到了國民怎樣的特點,又進一步把對國民的思考上升到哪里,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論?3.“第三樣時代”是什么樣的時代?4.怎樣看待這種歷史觀?作者的批判對象有哪些?情感態度一樣嗎?這些情感都是怎樣體現出來的?以上大約用了半節課時間,接下來,執教者又向學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魯迅精神對社會進步有什么積極意義?今天這個時代還需要魯迅嗎?為了證明當時的魯迅先生是在為喚起民眾、喚起民族而吶喊奮斗,執教者把中學語文教材中出現20多篇魯迅作品的題目和主題一一列出。不僅如此,執教者還把同時代的周作人寫的《烏篷船》、梁實秋的《理發》《下棋》《喝茶》等作品讀給學生聽。以證明魯迅當時在與封建專制進行斗爭,對國民麻木進行批判。最后執教者通過多媒體再次把王蒙、王朔、郁達夫、錢理群等作家、詩人對魯迅的不同評價展示給學生,并總結這堂課的教學主題:走近魯迅,做一個直立行走的人。
這節課,前半節課是好的,但后半節課的拓展,明顯游離了文本,是想當然的教學。這種“隨心所欲”的教學方式,在我們今天的教學中,其實是大量存在的,自己擅長的就大講特講,不擅長的就輕描淡寫。文本還未分析透,就急于搞拓展,看似是在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實則是對文本的褻瀆。教師在備課中,缺乏“沉”到文字里面的精神,缺乏對文本的“參透”,缺乏教師個性化的解讀,唯教參是從,唯教案是從或是為了追求所謂的“課堂效果”而任意發揮。
對語文文本的解讀,不可能離開文本,因而教師一定要靜下心來,“裸讀文本”,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走進時代,走進學生。并且要“入乎其內而出乎其外”,立足文本解讀文本,不做想當然的發揮,教會學生用文本說話。
四、培養創新意識是重點
教師只有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才能培養出新世紀的創新人才,才能讓孩子得到全面發展。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主觀題結構有調整,政史地學科間綜合試題沒有了。往年全國大綱版文綜卷的第39大題是政史地三科綜合,即三科共用一個大的背景材料,設置多個小問,最后的兩小問一般都是政治學科的問題。今年全國新課標文綜卷中政史地三學科間的綜合試題沒有了,各學科都是獨立的大題,其中,政治學科兩大題,分布在38大題和39大題,共5小問,合計52分。
2、客觀題的排列順序改變了。今年的全國新課標文綜卷的選擇題則將政治放在12至23題,替換了往年歷史題目的位置,處于客觀題題目排列的中間部分。
3、計算題不復存在了。多年來,全國大綱版文綜卷的客觀題中至少有一個經濟類的計算題目,且有些年份的計算難度很大,而今年的全國新課標文綜卷沒有計算題,
4、增添了《文化生活》的試題。往年全國大綱版文綜卷考查的知識涉及到經濟、哲學、政治三個板塊的知識。今年全國新課標文綜卷增添了《文化生活》的試題,考查的知識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四個板塊,全是必修內容,沒有選修內容。其中,《經濟生活》占34%(選擇題5個共20分,主觀題1問14分)、《政治生活》占20%(選擇題2個共8分,主觀題1問12分)、《文化生活》占16%(選擇題1個4分,主觀題1問12分)、《生活與哲學》占30%(選擇題4個共16分,主觀題2問共14分)。
5、主觀題的問題指向較往年明確。今年的主觀題設問方式對知識的指向有“直截了當”的感覺,考生很容易找到與問題相對應的知識點,作答起來感覺較輕松。
二、相對穩定
1、政治學科所占試卷分值沒變。政治部分的總分仍然是100分,其中選擇題48分,主觀題52分(第38題兩小問共26分,第39題的三小問共26分)。
2、“四選二”的組合式選擇題依然是重點考查形式。與往年全國大綱版文綜卷類似,今年全國新課標文綜卷的12個選擇題中有10個題組合式選擇題,即除了15、17小題是四選一之外,其余全都是“四選二”的組合式選擇題。
3、選擇題仍然是以“一材一題”為主。今年全國新課標文綜卷的政治選擇題,只有13小題和14小題共用同一個背景材料,即“一材二題”,其余10個小題全部是“一材一題”。這與近幾年高考全國大綱版文綜卷政治試題的選擇題的情況非常相似。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當前我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也提出了更新、更高層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決教學實踐中的諸多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應對:
1、堅持以人為本,建立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建立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實際上就是要加強師生之間的和諧相處,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師生之間應當多分享彼此的教學和學習經驗,交流思想觀念和情感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師生之間的代溝或者隔閡,才能豐富高中生態課堂教學內容,才能使每一堂課都能富有生機。對于高中生而言,其實他們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和生活壓力,因為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就要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各種影響因素幾乎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要學會如何為學生釋放壓力,而創設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氛圍,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實踐證明,在輕松而又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效率,要遠遠大于在普通環境下的學習效率,而且在環境創設過程中,也會確定一些問題參與模式,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感到學習并不累。實際上這也是快樂教學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同時,還要設計良好的課堂教學導語,這樣可以有效地引導和控制學生,尤其是學生的心理定勢,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融洽的課堂教學氣氛。由此可見,創設教學氛圍與提高教學效果,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準備狀態的及時調整,進而可以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到預定的教學領域。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創設是成功教學的一般,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氛圍營造上多下功夫。正所謂莫打不誤砍柴工,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與高中生的具體情況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
2、創新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應當不斷地創新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現代教育的本質要求——在快樂中學習。基于此,筆者認為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模式以及學習狀況特點,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去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具貼近生活,增強趣味性。采用靈活、巧妙的方法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在此過程中運用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有效地達到以樂激趣之目標和以趣激學之目的,這對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高中生物課教學過程中,如果生物教師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很可能會導致學生聽的一片茫然,甚至走神、打瞌睡。學生頓時就失去了學習興趣,而且整個學習情緒也就跌入了深谷之中,感覺乏味之極。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認真洞悉高中生的心理想法,他們渴望知道什么,對這堂課的期許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全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具體做法是要結合高中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學習基礎,創設富有趣味和質疑性的教學問題,并在課堂上故意設計一些懸念,去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以上努力,可以使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再發現新問題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比如,在講生長素作用時,可引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詞,從而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體驗到生長素在促進植物生長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應當多結合一下日常的生產生活,通過巧妙地設計疑點問題,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教案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將教學內容進行總體的規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要實現這一目標求,教案的精心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教師不但要對課程標準、大綱等進行細致的研究,同時還要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以及他們的學習和認知能力。同時要內化教材,并對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要吃透,對教材的內容背景資料也要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對學生的特點去設計教案,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終實現教學目的。
結語:總而言之,在新課標背景下不斷創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海俠.新課標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問題淺析[J]
話說在Win8.1里面有一個快捷的截屏鍵,即Win+PrtS。每次通過它們進行截圖以后,圖片都會自動保存到系統的“圖片”文件夾里面,并且屏幕截圖會以數字的方式來命名。可是當我們使用過這個功能以后,下一次再使用該功能截圖,卻發現圖片命名并不是從1開始的。那么如何讓截圖的命名數字歸零呢?
首先按快捷鍵“Win+R”打開系統的“運行”框,輸入“regedit”命令后按下回車鍵,打開注冊表編輯器。我們在注冊表編輯器中依次展開左側的項目到如下的位置: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接著在右側窗口列表中找到ScreenshotIndex這個參數(如圖1)。直接雙擊這個參數的名稱,在彈出的對話框將“數值數據”由現在的數值設置修改為0就可以了。然后點擊“確定”按鈕,關閉對話框,重新啟動系統就可以從1開始命名了。
網絡連接如何更名
在系統的網絡連接文件夾里面,保存著各種網絡連接的內容。為了更好地進行管理,有的時候需要對它們進行重命名。在Win7中打開網絡和共享中心,單擊網絡連接的小房子圖標即可修改網絡名稱,可是在Win8.1的系統里面這種方法卻不行了。那么如何對網絡連接進行重命名操作呢?
如果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在注冊表的項目列表展開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NetworkList\Profiles。接著展開Profiles項目的加號,就可以看到很多的子項目,這些項目的名稱為數字與字母組成的序列,而這每一個子項目對應的是一個網絡連接。選中任意一個子項目的名稱后,在右側窗口列表中找到ProfileName這個參數(如圖2)。同樣直接雙擊這個參數的名稱,將“數值數據”中默認的信息修改成自己需要的網絡連接名稱即可。
(一)忽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就是那個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個概念所涉及的范圍。對于概念的內涵,為突出本質屬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淺出的分析,要突出關鍵詞在本質屬性中的地位。對于外延,必須將它的每一項都講到,又必須強調這其中的每一項都是等地位的獨立的。
(二)忽視概念教學的階段性恰當地把握好各個階段的教學要求,體現概念教學的階段性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初中一年級講“絕對值”這個概念時,只要使學生清楚知道正數、負數,零的絕對值是什么就可以了,不要急于提高深化,待學生掌握了概念后可設計如下練習:1.字母a表示有理數則|a|=?2.字母m、n是有理數,則|m+n|=?從討論的結果中加深學生對代數式和絕對值概念認識。
(三)忽視定理、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入新課內容對相關概念的定義、定理的討論尚未展開,就急忙轉于解題教學。教師只要求教師會記住定理,會用公式就行。這樣的教學不能體現數學課程的發展性,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如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時,教師在推導公式后急于讓學生套用公式、對推導公式中的配方法沒有認真分析,導致學生必須死記“求根”公式,為二次函數的學習埋下了“敗筆”,結果學生對頂點坐標、“兩點”式解析式,“頂點”式解析式又陷于了死記的局面。
二、數學中的“巧解”掩蓋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數學教學中,對于某一個問題的解決,思路越來越多,方法越來越巧,教師會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巧妙構思,以期產生教學上的捷徑。其實這是教學上的一個誤區。
1.“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實用的范圍一般都比較特殊和窄小,換一條件或變一個簡單的結論,也就會使之完全喪失解題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2.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種解決題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導性,要想從根本解決問題,理應首先追求其通法―――基本思想方法,而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對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應的訓練,從而沖淡和掩蓋了對基本方法的滲透。
3.從學生的學習心理上看,當他們對于一道題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個巧解后,就對較為復雜的基本方法產生厭倦心理,也就從根本上阻礙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滲透。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擺正巧解與基本思想方法的關系,引導學生從基本思路出發,加強對基本思想方法的啟迪和訓練,在基本方法已熟練的基礎上再向學生適當介紹巧解的特殊思路,這樣才能避開這一誤區。
三、課堂上一味追求情景新穎、課堂熱鬧、精講多練,忽視對數學內容本質的學習。
1.教師從情感教學的角度出發,一味追求情景化,堂堂必有情景。但是一堂課下來學生不明白到底學了些什么內容,甚至連聽課的教師也沒法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如《位置的確定》一節,教師在創設情景中,教師進行了大量的情感教育,從國家的大好河山,到高科技的衛星定位,從電影票的設置,到課堂上互找座位,與其說課堂學習“氣氛”濃厚,不如說“亂”字當頭。而教師卻沒有真正讓學生探討位置確定的方法與本質以及方法地多樣性。
2.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憤,忽略問題的價值。一堂課下來,學生回答整齊劃一,但仔細分析,教師提問的問題大部分以記憶為主,像“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問題,而且以不加思考脫口而出的問題居多。
3.教師在課堂上出現了,不敢“講”的局面,把“少講”作為原則。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往往將呼之欲出的結論非要和學生“兜圈子”,讓學生不斷地猜。如在定理的學習過程中,課本上已經明確了探索的結論,教師硬是安排結論“猜想”環節。在小結時教師往往要求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但是一些思想方法學生是不易得出的。
四、忽視教學中的陷阱,剝奪了學生暴露問題的機會,從而造成上課一聽就懂,課后一做就錯的不良后果。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一兩個典型的例題,讓學生暴露錯解,師生共同分析出錯誤的原因,學生就能從反面吸取經驗教訓,迅速從錯誤中走出來,從而增強辨別錯誤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想少出錯,教學中就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錯誤和失敗,備課時可適當從錯誤思路去構思,課堂上應加強對典型歧路的分析,充分暴露錯誤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2-0246-02
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目標。如何進行高中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也成為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1如何理解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就是指綜合地、創造性運用各種數學知識去解決各種問題,包括實際問題和源于數學內部的問題。新課標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美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大量的思考與探究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鞏固學生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2如何落實新課標下的解決問題的教學
2.1新課標充分體現學生探究性學習:探究是體現學生的一種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活動,是學生認識知識的一種基本方式。新課標在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產生解決問題策略的關鍵點上,在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結點上,在數學問題變式的發散點上提出恰當的數學問題進行啟發引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充分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敏銳地發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的探究過程。
2.2新課標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只有當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時,才能發生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在解決問題的教學時,才能夠體現出學生是真正學習的主人,每個人都想成為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解決問題學習的條件和機會;提供現實、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的解決問題內容,促進他們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得到主動發展。
2.3新課標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數學的核心是問題”,學生的一切活動都需要載體,而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沒有問題學生也就無從探究。在新課標中每節課都有探究的載體和思考的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再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創設情境,拓寬視野,開啟學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樂趣,激發他們對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
3高中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
由于數學源自于生活,因此數學與現實生活是不開的,在現實生活中考慮解決某一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需要的相關信息,在教學中,這些信息要通過文字形式給出。解決問題不是簡單的代入公式,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情境中設置問題才是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發展,數學問題也在不斷地深化和擴展。我們就要更加注重在真實的情景中研究數學和解決問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相關的教育理論將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設計如下。
3.1創設情景:教師要把每節課盡量的設置情景,把數學問題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可以借助課件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課件上的信息為學生思維提供線索。當學生看完后,教師引導學生將信息進行整理,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觀察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為開啟學生的數學思維,也為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營造氛圍。
3.2自主探究:新課標下的數學更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在課本里設置很多相關問題來引導學生,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實際問題,自己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要列出來或者做個標記,然后和小組其他同學合作討論,這樣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孕育創新精神。
3.3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當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后,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每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策略,還可以通過小組內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到小組中去及時的指導。經過啟發指導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高中教材必修五中的基本不等式這節課,老師可以通過初中的完全平方式公式來啟發學生尋找規律。通過不同的題目引導學生逐步的發現公式的應用技巧,和公式本身的變化規律。
3.4小組間交流解決問題:交流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結合的關鍵環節,教師的主要責任在于組織學生進行有成效的數學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學生間要相互交流不同的思維方式。當組內有了確定的思路后,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研究成果。各組成員認真傾聽相互評價,表示贊同、反對,開展有競爭的合作。老師組織引導各小組提出不同的想法,發現新的思路、方法及時擴散,并給予及時評價和指導。
3.5鞏固方法拓展思維:學生有了思維與方法之后,還要不斷得在練習中深化理解。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老師設置一些基本題型。結合學生知識,能力的差異,組織學生分層練習。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解答,來達到鞏同的目的。在學生完成基礎題練習的基礎上,然后在安排一些拓展性題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3.6總結提煉:在學生做完題目之后,所有學生對所學知識都有一定的認識。這時老師要進行總結提升,把學生的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能力化,把知識內化成學生自己的,這樣就不容易忘記也不容易知識模糊,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數學概念。
4在實施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建議
4.1引導學生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教師要引導學生審題,比如:有些題目的信息比較分散,應指導學生多次閱讀,找到盡量多的信息;有些題目的信息比較隱蔽,學生很難想到有用的條件,這時要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得到有價值的信息;有些題目信息的數量較多,這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問題分類收集各自相關的信息。
4.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問”是科學探究的源頭,“提出問題就等于問題解決了一半”,因為有了問題、想解決問題,才會有探究的動力,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究的沖動與激情,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關鍵,也是新課標設計的教育理念,提出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缺乏這樣的意識,有時是教師有這樣的意識并給學生提供了機會,但學生卻不提不出來,要么提出的問題都一樣。因此,為學生營造大膽提出問題的氛圍,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顯得十分必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實際上是在喚醒學生探索的沖動,培養學生敢于質疑。
4.3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新課標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合作學習成了課改的的學習方式之一。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通過學習方式的改變,發展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產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師應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當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很清晰時或者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特別是有創新意識的方法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而學生合作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他們主動與同伴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要讓其他學生積極關心他們,與他們合作,為他們提供好的思維來解決問題,達到人人有收獲。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要著力培養學生樂于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4.4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與反思:《論語》中“吾日三省乎吾身”,課程改革以嶄新的姿態直面我們的教學,教育評價反思在變化。在教學中,除了教師恰當地評價學生的想法,注意激勵學生外,還要組織小組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積極有效的評價。讓學生通過評價他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自己對問題的明確見解。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自己所經歷的解題活動有正確的分析。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放棄;在成績面前能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在解決問題之后,要完整地回顧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反思自己的結果是否合理,還有沒有其他更好方法。從而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逐漸形成成熟的解題策略。
總之,在新課標課堂教學中實施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情感,靈感,學習興趣等得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得以充分發展,有效的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增加了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能夠解決基本的、常規的數學問題,然后鼓勵學生解決開放題等有挑戰性的非常規問題,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探尋解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是新課標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新課標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讓我們開始就要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好數學,最終達到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掌握知識技能共同進步的目標。
參考文獻
要點如下:
1、欄目介紹;
2、稿件內容
3、稿件長度:約400字
4、交稿日期:6月28日前
【參考范文】
Dear Peter,
How are you doing? (問候)Recently, our school newspaper will started a column about western life and culture in order to cultivate our interests, broaden our horizons and enrich our afterschool life.(寫信背景+白銀褲衩+萬能利) As a result, I am writing to ask you to write an article on it. (寫信目的)
Here are some details about it. (經典主題句)To begin with, you may talk about your life in your middle school, so that we Chinese students can know more about you. (簡單句+白銀褲衩)Besides, you can introduce a western festival, such as the Christmas Day, the New Year or the Thanksgiving Day, which must be not only meaningful but also interesting. (簡單句+平行并列結構+白銀褲衩+萬能利)What’s more, your article should be at least 400 words.(簡單句,不用升級,以便“長短結合”) Finally, I hope you would be so kind as to send it to be before June 28th, so that it can be published in time. (求助信套話+白銀褲衩)
Hopefully, you could do me the favor.(六大結尾句之一) I have the confidence that everyone will like your article. (六大結尾句之二)Thanks for reading my letter in such a hot summer.(書信必備結尾句)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and your article.(書信必備結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