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4 15:49: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專科畢業教育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近年來專科生的隊伍越來越龐大,隨之而來的各方競爭壓力也就越來越大,所以很多專科生面對嚴峻的事實開始“充電”,提升學歷。目前,專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徑有多種,本文將對專升本的不同教育途徑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
1.專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徑
1.1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簡稱自考,是對自學者進行的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
1.2專接本
專接本又稱“特色自考”,是全日制在籍專科學生在基本完成專科階段教育的基礎上,接讀自學考試本科教育的一種自習形式。
1.3成人高考
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成人高考,是為我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選拔合格新生以進入更高層次學歷教育的入學考試。
1.4遠程教育
遠程教育又稱為網絡教育,是高校借助計算機網絡平臺,將事先錄制好的授課課件上傳到網上,學員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學習和完成作業;學員與教師、學員與教育組織之間主要采取多種媒體方式進行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教育形式。
1.5專轉本
選拔優秀專科生轉本科學習簡稱專轉本。專轉本是由省教育廳制定招生政策,編制下達專轉本選拔招生計劃,省教育考試院組織報名、命題、考試、閱卷、錄取的選拔考試。各省略有不同,本文以江蘇省“專轉本”為例。
2.招考對象和入學方式
自學考試報考條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級自學考試機構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報名。對有特殊要求的專業,考生須按有關規定報名。待考生辦理本科畢業證書時,必須交驗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及以上學歷證書原件才可辦理本科畢業證書,所以專科在讀的情況也可以報考本科,只是領取本科畢業證的時候必須具有國民教育系列的專科畢業證。
專接本招生對象必須是列入國家計劃,經省招生部門正式錄取的各類專科學校的三年級在籍學生;經市招生部門正式錄取的五年一貫制高職的五年級在籍學生。專接本沒有入學考試。
成人高考屬國民教育系列,列入國家招生計劃,參加全國招生統一考試,各省、自治區統一組織錄取。報考專科起點本科的考生必須已取得經教育部審定核準的國民教育系列高等學校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機構頒發的國民教育系列專科畢業證書。成人高考在每年8月網上報名,9月由招生辦公室進行報考考生的確認,10月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考試,并根據考生成績劃定錄取分數線,成人高考難度和錄取分數都大大低于普通高考。
遠程教育報考者須具有國民教育系列專科畢業證書,性別、年齡等不限。應屆專科畢業生應持即將畢業學校證明和學生證報名,且入學時,應獲得國民教育系列專科畢業證書。報考醫學類必須有相近專業醫學類國民教育系列專科畢業證書。遠程教育一般每年3月和9月由報考的本科學院組織入學考試,自主命題,錄取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專轉本選拔對象是列入國家普通院校招生計劃,經省級招考部門按規定程序正式錄取在本省各類普通院校的專科二年級、三年級在籍學生(含普通院校對口單獨招生學生)中,符合選拔計劃招生專業對考生專科階段所學專業要求等報考條件;思想品德較好,遵紀守法,身體健康;每門專業基礎課學習成績達到良好以上,無不及格課程;在校學習期間未受過記過及以上紀律處分的考生,經所在學校推薦,可報名參加專轉本考試。因為專轉本是省級選拔考試,報考范圍只限本省各類普通院校,因此考入外省普通院校的本省戶籍考生不能報名參加本省的專轉本考試。
專轉本所有招生專業分為文科類、藝術類、理工科類、英語類和日語類。省控線按類分別劃定。報名和填報志愿的時間一般為每年的3月,學生可根據自己在專科階段所學專業情況,在本學科門類中選擇相同或相近專業,不得跨門類報考。考試時間一般為每年的4、5月,專轉本錄取計劃總量控制在省高校高職(專科)當年畢業生的5%以內(含招收五年一貫制學生選拔計劃),考取后安排在普通民辦高校(含獨立學院、民辦二級學院)。近幾年,江蘇省專轉本的錄取率一般在30%左右。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是經市招生部門按照規定程序正式錄取的,并且是在本省各類學校的五年一貫制高職的五年級在籍學生,此類學生實行的是在學生符合條件、自愿報名的基礎上,由接受院校組織考試,擇優錄取。
3.難易程度和學習周期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為寬進嚴出,以自學為主,自考全都由國家出題且在社會上公開考試,每個專業有十多門課程,每門課程必須及格以上,最快可在兩三年內完成學業。自考是所有專升本方式中最難的一種,每年全國有一千多萬人報自考,拿到畢業證書的只占10%左右。
專接本學習周期一般為兩年,政治理論課在專科階段已學過的成績合格,承認其課程及學分;公共課按院校考試成績占40%,參加高等教育自學成績占60%來計算成績;銜接課程按院校考試成績占30%,參加高等教育自學成績占70%來計算成績;主干課程為參加高等教育自學的成績;實踐和應用課程由主考院校負責考核,所以相對自考要容易一些。
成人高考和遠程教育為寬進寬出,英語和計算機基礎課程需要參加教育部規定的統一考試,其它各門課程的考試由所在高校自主命題,通過考試相對比較容易,學習周期一般為兩到三年。專轉本錄取的學生統一轉入普通民辦高校三年級學習,培養方式、學籍管理、考試、畢業等和所在高校本科生要求相同。所以成人高考、遠程教育和專轉本的學生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順利畢業。
4.授課方式
自學考試是以自學為主,也有一些培訓機構組織的考前培訓。專接本為脫產學習,由專科院校在主考學校的指導下組織輔導授課。成人高考的授課方式有脫產、業余及函授三種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遠程教育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學習,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靈活選擇、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專轉本錄取的學生由普通民辦高校單獨組建班級,不插班學習,授課和所在高校本科生相同。
5.畢業證書和學位的含金量
自考畢業證由主考院校所在地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和主考院校聯合頒發本科畢業證書,蓋有主考大學章和省自考委的印章,由于其學歷證書獲得最難,通過率較低,因此認可度相對較高,目前國外有包括美國、英國、日本等幾十個國家承認我國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文憑。由于專接本是特色自考,因此畢業證和自考畢業證相同。成人高考和遠程教育畢業證蓋有所學習高校的印章,證書上分別顯示“成人教育脫產或函授”和“網絡教育”字樣,兩者的社會認可度低于自考和專轉本。專轉本畢業證書和普通本科畢業證書相比,證書上顯示“專科起點,兩年制本科”字樣,但是只有專轉本的學生第一學歷為本科學歷,認可度和普通民辦本科相當。如果學生是三年級考取了專轉本并且達到了原所在專科院校的畢業標準和要求,則還可以領取到專科畢業證書。
以上所述專升本方式只要課程成績和學生表現達到所在高等院校學位授予的標準和要求即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由所在高等院校授予相應學位。但是學士學位證書上會說明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等教育、網絡教育的學士學位,只有專轉本方式的學位和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畢業生的學位相同。
6.費用比較
一、大學生就業問題備受關注
國務院總理在2月27日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時曾說:“一個人能有工作,不僅解決生存問題,也能體現一個人的尊嚴。大學生是有知識的勞動者,政府始終把大學生就業擺在重要位置。”隨著國家首屆免費師范生畢業的臨近,師范生的就業問題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在6月17日,總理出席首屆免費師范生畢業典禮時,對全國師范生提出了希望。
二、師范類專科生就業現狀
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教師工資的提高,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目光瞄準了教師這一職業。但師范類專科畢業生因為學歷層次有限,在教師招考和就業招聘中屢屢受限,能夠同本科院校畢業生競爭的平臺越來越少,在激烈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就業形勢堪憂。如何抓住僅有的機會,引導學生及時轉變觀念,開發自身優勢,緩解就業壓力,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用,便成了各級師范類專科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師范類專科生就業障礙
很多師范專科院校連年大幅度“擴招”,辦學規模與在校生規模連年膨脹。招生規模雖然擴大了,但對畢業生就業問題缺很少有實際性研究,就業觀念陳舊,對生源質量、畢業生的將來流向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缺少可行性定位的研究。許多師范院校的就業指導教育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僅圍繞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開展職業和創業方面的宣傳,學生缺乏全面的就業指導教育。學生的擇業觀不成熟、就業心態不平穩、就業信息嚴重不足,在競爭中沒有自信,對于就業態度消極。很多師范類專科學生都想成為特崗教師和正式教師,而近年來教師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能夠招考成功的畢竟是少數,而大部分學生在等待招考中錯過了很多就業機會。
四、提高師范類專科生就業競爭力
1.加強就業基本功訓練
(1)加強“三字一話”技能訓練
字如其人,作為未來的一線教師,應該進行正規的“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基本功訓練,但有許多師范院校恰恰放松了對這方面的技能要求。另外,也不應忽視作為國語的普通話訓練,雖然現在的師范生都要通過國家的普通話等級考試,但是,純粹只為考試過關而不為自身素質提高者也不在少數。由于現在高等師范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多流向中小學,師范生普通話水平在就業競爭中就顯得更為重要,學校應加大力度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同時還應提供普通話朗讀技巧等相關培訓。
(2)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
由于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師范生對于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力也就相應地被列入用人單位的要求中,師范院校不僅要開設多媒體技術的課程,更應在平時讓學生多使用、多實踐。但是,也不能讓學生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以免離開了課件就不能上課。教學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部分還在于訓練學生自主備課、走向講臺并且大方自如講課的能力。
(3)加強師范生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科修養
教育學和心理學是師范生畢業后走向講臺,并且很快適應崗位與學生很好地溝通所必需的。所有的師范生都被要求修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但很多時候,學生們抱著的卻是拿了這兩門課的學分就行的心態。因此,學校要從心態和教學上同時抓好學生這兩門課程的學習。
2.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隨著中小學生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各地區的私立學校和輔導培訓機構也大規模的發展起來。雖然他們沒有公立學校的編制保障,但面對日益增長的需求,發展前景不可小覷。師范類專科畢業生憑借著專業背景,三年科班訓練與職業技能訓練,在這些院校也倍受青睞。所以在日益激烈的競爭面前,師范類專科畢業生要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先就業,后擇業”前提應該是大學畢業生對自己在學術水平,個性特點,人際溝通等方面素質有全面有全面客觀認識,并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有科學,長遠規劃的基礎上,從大形勢出發做出明確選擇,然后在自己認同并且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
3.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傳統的就業指導限于就業服務,大學生側重就業政策、面試技巧等,強調就業觀的重要性,屬于被動的感知,很難體現大學生的主動參與,遠離職業生涯規劃。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其對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了解自我及職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4.加強就業實踐指導
(1)增加學生的就業見習機會
師范生畢業后走向教育崗位,要面對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學校的專業課程大多與以后的教育實踐聯系不夠緊密。因此,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也應滲透與教育實踐的聯系,即就業教育的內容。
(2)加強信息和實踐經驗的傳承
學校的就業指導教育中心、院系領導、專業老師雖然可以給學生提供全面權威的就業指導,但是,作為學生的同齡人的學兄學姐更容易也更多地與學生接觸,他們在就業指導方面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學兄學姐尚未畢業時,可以給學生在擇業觀等方面進行指導,更可以提供專升本考試經驗教訓、各地區歷年的招聘形式等。讓學弟學妹們能夠提前一年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為他們以后的就業選擇提供幫助。
(3)強化就業實踐的演練
師范類院校畢業生以后的職業就是教學,所以各地招考招聘單位都以說課或講課的形式來考查學生的教學能力。師范類專科學校可以在這方面開展專門的訓練和指導,提高學生的講課和說課能力,為學生順利就業更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幫助。
(4)就業指導教育還應充分利用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可謂學生大學畢業前的最后真槍實彈的練兵,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實習的機會,先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然后讓學生放開手腳去實踐,積累一定的教學工作經驗,讓學生在就業競爭中提高自信,更為學生日后教學能力的迅速提高奠定基礎。
師范類專科畢業生在就業中面臨更多壓力和挑戰,各級師范類院校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全面科學的就業指導教育、系統扎實的就業實踐演練,挖掘自身優勢,健全就業指導教育系統,讓師范類專科生們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取勝。
參考文獻:
[1]顧曉明.師范生就業指導體系的建構[J].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0,(1).
打破傳統模式,以市場就業為導向,我校針對五年制大專生群體,在花大力氣培養其專業技能的同時,大膽而創新性地以校內專業教材校改的形式,對其實施專業技能配套的對口專業英語、日語雙語種特色教學模式,目的在于放眼利用地區優勢中關于蘇、錫、常高新技術產業區對口人才緊缺這一資源優勢,開闊性地培養先進歐美日外
資企業急需的復合型人才,幫助學生成功就業。通過多次實踐證明,我校的該教學創新模式意義重大。
1.我校對五年制大專生群體實施雙外語教學改革的背景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的進程的日益加強,急需一批既懂外語又有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通過長期的觀察研究和學生就業情況的分析總結,我校領導找到了增強我校應屆畢業生成功就業的突破點。分析指出,當今社會比較普遍的現象是高校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高素質畢業生對社會的經濟發展來講,固然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此類大學畢業生,往往存在文化教育素質水平較高,但是技術性動手能力差強人意的缺憾。尤其是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常遭遇“滑鐵盧”,“畢業=失業”現象十分突出。從社會學和勞動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其內在原因,可以歸為我國本科畢業生的供給量過快,雖未達到過剩,但從需求來看,本科畢業生的勞動力市場吸收能力已經很有限。實際上,整個勞動力市場的吞容量并不小,提供的就業崗位不少,就單以與我校有著長期畢業生就業合作,并且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并舉的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例,該區提供的就業機會就多達10萬,其中歐美、日資企業提供的崗位占相當大比重。和應屆本科畢業生在這些領域求職多次碰壁而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擁有專業知識的我校專科畢業生,卻能在新區眾多就業崗位的推薦上占領優勢。而我校最終能成功推薦畢業生入主新區工業園的事實證明,復合型技能人才更多地成為了人才需求重點,畢業生想成功地入主新區職場,除了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型知識外,具備其他一些相關技能,比如說專業性語言能力通關,才能為就業“籌碼”錦上添花。
語言不僅是人思維的基本工具,在實踐中,它更多地成為了一種知識、思想和文化的載體。高校高等教育把語言學作為重要課程來學習,已可以充分證明語言掌握能力的重要性。而我校看準了大學本科畢業生大多只求過語言等級而死背單詞語法,對工作中真正需要接觸運用和掌握的專業性對口語言能力卻相當欠缺的普遍現象,以此作為突破口,在我校加強實施專業性語言教學,增加專科畢業生的就業武器。長期以來,我校通過開設日、英等多語種教學,并以教材校內專業校改的形式,使之與本校的特色專業技能學習相結合,實施配套教學。最終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打好牢固基礎,成功地幫助廣大畢業生在就業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在此可以說明的是,在蘇錫常的新興工業園區,不僅有歐美企業,還有眾多日資企業,在日資企業中,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多為日籍,很多技術資料、文件也為日文,如果學生僅僅懂得英文,那么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與日方人員進行現場交流就是難題,下發的資料也無法閱讀了解。而我校相關專業畢業學生不但成功地掌握了英語溝通能力,而且有一定的日語閱讀、會話能力,可以直接與日方人員溝通,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為自身發展帶來更大的上升空間,所以學校決定在五年制高職中開展專業性日語英語知識雙教學模式,其目的和成效是顯而易見的。
2.我校實施雙外語教學改革的其他優勢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試行雙外語教學,學生首先對英語、日語的學習產生了興趣,都自覺利用起課上的授課間隙和課后自修自習的時間來學習。更好的現象是課后大多數學生會在課后用所學知識開展簡單的會話交流,以此鞏固所學,并現學現用。調查結果解釋了這一現象,95%以上的學生均認為雙外語教學對自身發展有好處,而該想法成為了其自主自覺自助學習的動力來源。通過意見反饋,對于英語、日語結合的教學法,學生評價較高。學期結束時,9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語言水平有較大的提高,對自己的學習和未來就業信心倍增。
(2)進一步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雙外語教學本身就為教師提出了新挑戰,無論年齡大小,不具備一定的實力難以勝任該工作。所以,開展雙語教學也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我校多名教師自覺參加相關培訓,認真備課、寫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
(3)開發和完善了教學課件,幫助學校建立新的考核標準。
目前,在大專教學實踐中,還沒有一套成熟、適用的教材。我校對此自編了一套與專業技能知識相配套的語言學習教材,制作了相關課程的教案,并不斷在實際應用中加以改進。
同時,為評價雙外語教學成效,我校相應地改革了以往的考核標準,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在考核中都加入了雙外語教學的內容。
3.教改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障礙
(1)缺乏交流環境。
因為非母語環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日語、英語口語教學中應增加語言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培養學生語言輸入的自主意識和通過各種渠道以各種方式獲得語言知識的能力。不能因為缺乏真實的交際環境和意圖,而使學生不開口,造成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使用范圍有限。
日語是小語種,不是日常交流的語言工具,所以日語的使用范圍相當有限。交際機會少就成了學生學習中必然會遇到的柵欄,僅通過激發學生欲望,活躍課堂氣氛,并不能真正幫助學生克服日語語序和英語、中文不一致的困難,更多的需要教師采用擴大知識等途徑,傳授必要的課內外專業技術知識詞匯,才能為其后的畢業就業創造更多機會。
(3)重視程度須再加強。
外語教學要培養的不是書面型人才,而更多的應是交際型人才,口語課應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但我校的雙外語課程設置都是以精讀為主,口語為輔,口語課時安排較少,而且僅在3、4年級開設,時間緊湊。由于口語課課時分配少,學生練習口語的機會就少,這對學生用日語的交際能力和水平造成直接影響。
(4)教學方法陳舊。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教學法就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結構的分析,通常是先輸入詞匯、句型、語法、表達方法,然后反復跟讀、模仿、背誦。這種訓練在教學初可以起到打基礎的作用,但因教學內容缺乏實際情景與真實性,學生能寫不能說,忽視了外語教學的特色,很難真正起到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作用。對學習能力的調查發現,在傳統的死記硬背教學下,25%的學生感到學起來比較輕松,55%的學生覺得學起來會有負擔,20%的學生表示學起來較有困難。
4.可待解決的方法
(1)定向培養法。
以往專科畢業生在校期間偏重專業技能知識培養,輔以普通高校的“學科”教育,接受的是名副其實的“粗略概括式”本科教育。直接導致畢業面臨就業時專科學生和本科學生相比,光有動手能力,語言、文化等后備力量欠缺,就業能力不足,難以符合企業要求。通過教育計劃定向,我校職業教育意在使學生獲得在某一特定職業或某類職業中工作所需的實用技術、專門技能、外語語言能力和態度。按企業所需崗位設專業,以職業能力要求設置專業課程和專業性外語語種培訓,強調針對性與實用性。舉例來說,我校開設的專門針對機械圖紙類的專業日語和專業英語教學,成果就十分明顯,校內從國外引入的先進技術設備操作上接觸到的日英操作規則和提示,學生皆可以自行掌握。而從已經在廠工作和實習的學生處得到的信息反饋亦是如此,掌握語言給他們帶來的直接好處是省去了四處打聽,以及和外商領導雞同鴨講的麻煩,同時也能給自己的形象加不少分。
(2)多媒體教學法。
開設視聽課,通過電視錄像給學生傳遞生動的語言信息和語言環境,讓學生進入特定的語言環境。口語與視聽相結合的外語教學手段具有傳統的口語課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它不僅使學生能親耳聽到人們在特定場合進行的言語交際,還能親眼看到他們進行的各種具有某種文化特征的非言語交際,以及各種不同的交際背景。運用和擴展通過視聽接受的語言,從而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建議的做法,可以在英、日語言學習有了一定根基的基礎上,在課上增加情境教學,讓學生模擬工廠同事交流、模擬面試問答等從而提高外語學習效果,增加學生就業籌碼。
(3)及時反饋學生信息。
強化雙語教學效果,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之上,而要全方位地拓展教學空間,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技能訓練結合語言環境培養的課外活動,定期以個別座談的形式,反饋有關信息,傳授學習方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調整課堂的教學進度。
5.結語
專科生在我國接受的一般是高等職業教育,這種教育以傳授技術知識為主,注重手工技能,高等職業教育屬于職業性教育,以高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我校針對本地區性資源優勢中外企公司的強大勞動力、吸收力及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情況,通過長期的教學課改,培養出了一批批學生,他們能憑借其綜合能力在生產和服務等工作領域走在前沿,能熟練掌握專門知識技術,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運用自身的語言能力解決關鍵技術和工藝的操作性難題。從長期的實踐來看,我校這方面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配套專業技能展開的專業雙外語教學課改這個課題,我們還要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邊交流,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它是一個認識和再認識的過程,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一、接收院校及計劃申報
1.高職(專科)學生“專轉本”計劃總量控制在我省高校高職(專科)畢業生的5%以內,共15000個,安排在普通本科高校和獨立學院。
2.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學生參軍入伍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5〕3號)要求,今年我省繼續開展普通高職(專科)退役大學生士兵“專轉本”工作,計劃500個。
3.接收高校必須單獨為“專轉本”學生組建班級,不得插班學習。
4.接收高校要將“專轉本”工作納入學校本科培養規模,根據“專轉本”生源情況、自身辦學條件和往年接收規模,合理地申報接收計劃。要按照本科專業與報考考生專科階段所學專業基本相同的要求,認真制訂“專轉本”專業計劃,于2017年12月15日前將計劃按附表數據庫格式報送省教育廳高校學生處(電子文本和紙質文本各1份,紙質文本須加蓋學校公章,電子文本發至jssjyt_xsc@163.com)。省教育廳對各校申報的計劃進行審核后下達。
5.接收高校應根據我廳下達的“專轉本”計劃,制定辦班簡章。簡章應明確招生人數、專業名稱、專業要求、辦班地點、學費標準、培養方式、學籍管理、畢業證書發放等內容。簡章應上網供考生查詢。
二、選拔對象及方法
1.選拔對象為列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經省招生部門按規定程序正式錄取的,在本省各類普通高校的專科三年級在籍學生(含普通高校對口單獨招生學生);經設區市招生部門按照規定程序正式錄取的,在本省各類學校的五年一貫制高職的五年級在籍學生;我省高職(專科)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退役,在完成高職學業后,經有關單位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審核后可參加“專轉本”選拔考試。
2.針對上述三種選拔對象采取三種選拔方法:普通高職(專科)學生、退役大學生士兵“專轉本”實行全省統一考試選拔的辦法;五年一貫制高職的五年級在籍學生“專轉本”由接收院校組織考試,擇優錄取,實施方案另行印發;少數國家和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由接收高校自主招生,實施方案另行印發。
3.適當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實現部分學生由有關接收院校直接考試錄取。2018年,自主招生計劃為950個,安排在南京曉莊學院、蘇州科技學院、常熟理工學院、鹽城工學院、淮陰工學院、徐州工程學院等6所普通公辦院校,只面向國家和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招生。自主招生工作在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報名、學校按規定的程序和條件推薦的基礎上,由接收院校采取專業理論考試與面試相結合的方法,擇優錄取,錄取工作須在普通高校“專轉本”統一考試學生報名前結束。
三、報名、志愿填報及考試
1.報名條件:(1)思想品德較好,遵紀守法,身體健康;(2)在校學習期間未受記過及以上紀律處分;(3)修完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規定內容,達到畢業要求,能正常畢業。報名工作安排在2018年1月上旬。
2.報名資格審查。普通高校申報“專轉本”的考生,由考生推薦高校根據報考條件、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對其進行資格審核,并在校區醒目處張榜公布。
3.志愿設置。2018年“專轉本”錄取工作按照考生報考類別設置平行院校志愿。考生可根據自己在專科階段所學專業情況,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頒布)》所劃分的十二個學科門類,在本學科門類中選擇相同或相近專業。每生最多可填報五所院校的五個專業。
4.考試。文科(英語、日語類)、藝術類考試科目:大學語文(150分)、英語(日語)(150分)、計算機基礎(100分);理工科類考試科目:高等數學(150分)、英語(150分)、計算機基礎(100分)。滿分均為400分。英語類考生英語試卷不同于其他類考生。省控線按文科類、英語類、日語類、理工科類、藝術類分別劃定。考試時間為2018年3月17日。
普通高校高職(專科)學生和我省普通高職(專科)退役士兵“專轉本”的報名、考試、錄取工作均由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統一監督。我省退役士兵憑身份證、普通高職(專科)畢業證書和士兵退役證等材料在指定的地點報名。
四、轉入與培養
1.全省統一考試結束后,由省教育廳統一劃出錄取資格線,有關本科院校根據公布的計劃和考生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順序錄取,省教育考試院負責組織錄取和監督。對不符合接收高校對專科所學專業要求、專業基礎課不符合招生要求的考生,學校可以不予錄取。
2.省教育廳對錄取結果進行審核和注冊,并辦理相關學籍變更手續。
3.“專轉本”新生憑專科畢業證書和錄取通知書等材料到本科院校辦理入學手續,未取得專科畢業證書的“專轉本”學生,接收院校不得辦理入學手續。“專轉本”學生統一轉入本科三年級學習。
4.普通高校“專轉本”學生學費與接收院校同專業學生實行相同標準。
5.普通高校“專轉本”自主招生錄取工作由接收院校負責,在學校招生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進行,本著德、智、體全面衡量的原則,制定錄取辦法。按考試累計總分從高到低順序確定擬錄取考生名單,經省教育廳審核后,確定錄取名單,學校發放錄取通知書。
6.接收院校要全面總結近年來“專轉本”工作,針對“專轉本”學生實際情況,確定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認真修改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五、學籍管理與就業
1.“專轉本”學生不得轉專業和轉學。
2.“專轉本”學生除國家和省有明確規定的,享受與轉入學校本科生同等待遇。“專轉本”學生畢業證書內容要按照國家規定填寫。
3“專轉本”學生畢業時,按國家有關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執行。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開學初,和院領導北上大慶、齊齊哈爾等地,檢查各教學點的教學管理工作和聯系新的辦學點,了解各辦學點專業需求情況,為制訂06年的成人招生計劃做好準備。
2、4月份,按省招辦的要求,成人高校2005年入學專升本新生專科畢業證的審驗。將05年錄取的專升本新生的專科證原件及有效證明材料,收集上來,集中到省里驗印。
3、5月19日到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教育廳報審2006年內蒙的成人招生計劃。順利審批通過。并報送省招辦。
4、為做好06年的招生計劃,與哈爾濱學區周邊各辦學點進行電話聯系,爭求需設專業。
5、報審通過06年普通高職專科定向招生計劃
6、做好哈嵩山學區人的日常工作。
二、存在問題
招生宣傳工作力度做的還不夠細。
三、下一步工作
1、進一步加大招生宣傳工作的力度。
2、參加省招辦召開的計劃工作會。
一、引言
BTEC HND是由英國愛德思(EDEXCEL)國家職業學歷與學術考試機構開辦的英國國家高等教育文憑。BTEC HND高職生畢業后會同時獲得英國的HND證書和國內高職畢業證。經過調研發現,50%的高職生都有繼續深造的意愿,但是高職生普遍認為后續深造僅專升本一條通道。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筆者進行了針對BTEC HND高職生后續發展途徑的調研。
二、BTEC HND畢業生后續深造的途徑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完善,高職教育的學生可以進行再深造,特別是BTEC HND畢業生后續深造的途徑更是多種多樣。BTEC HND的畢業生后續深造的途徑主要有以下3種。第一種,高職畢業后直接升本。拿到國內本科文憑的三種形式包括:普通高校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自學考試專升本。第二種,高職畢業后出國留學,專升本或專升碩。第三種,工作5年后,考取全日制研究生或在職研究生。
三、BTEC HND畢業生深造國內本科文憑
BTEC HND高職生在國內深造(升本),主要有三種形式:
1.普通高校專升本
普通高校專升本是學生期望的一種深造方式,其花費和時間成本都較低。招生對象為省內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優秀應屆專科畢業生。通過參加專升本考試,成績合格者可進入本科院校進行本科段專業的學習。
2.自學考試專升本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對自學者進行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高教自考中有獨立本科段考試,全部通過可獲得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
3.成人高考專升本
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是全國統一招生考試,由學校根據考試結果擇優錄取,統考每年舉行一次。專科畢業后,可通過全國成人高考中的專升本考試進入成人院校學習,一般不脫產或半脫產。
四、BTEC HND畢業生留學深造
現在中國的大專文憑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學校的認可,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都承認中國教育部頒發的大專學歷證書,這種認可包括學歷互認和學分互認,所以BTEC HND畢業生留學可選擇的國家和專業也比較多,但是申請難度要比一般的本科生大。此次調研,我們針對英國、美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進行調研,并對留學途徑進行歸納總結(見附表),為BTEC HND畢業生提供深造的選擇。
五、助力學生留學深造的建議
BTEC畢業生出國留學深造是一種快速獲得學歷提升的途徑,但是任何決策的制定都是以一定信息為依據的,有效信息的獲取能為理性決策提供基本的保障。特別是對于自費出國留學這種不可逆、高成本、高風險的教育投資決策行為而言,通過多渠道獲取相關可靠信息對于理性留學決策顯得尤為重要。
1.學校應該加強留學信息化建設,暢通留學信息渠道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2
一、造成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
與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一樣,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情況一直不容樂觀。盡管最近從有關媒體公布的統計數據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似乎呈上升的趨勢,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重視外界對媒體公布統計數據真實性的質疑。對此,筆者對最近兩年的高職院校畢業生進行了一次“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調查”活動。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總結目前江蘇省高職院校就業難的成因,主要歸納為經濟、社會、學校、自身等四個方面。
(一)經濟方面。目前,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發展, 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機關、事業單位精簡機構、壓縮編制,國有企業減員增效,一些私營企業、外資企業也在不斷的裁員,因而,社會接受應屆畢業生的力度大大減少,與此同時,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和畢業生學歷層次的提高,也給大專生的就業帶來了極大的競爭壓力。特別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直接影響到我國實體經濟,從沿海波及內地。很多企業倒閉,大量農民工返鄉。這使得本來嚴峻的就業問題“雪上加霜”。
(二)社會方面。就業是每個畢業生所面臨的重大抉擇,也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孩子上大學就是為了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么每年都會有那么多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為什么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這么的困擾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供過于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而社會上的用人需求并沒有同步的增長,這就造成了大量的高校畢業生沒有工作,更別說那些熱門的、理想的工作。而與此同時,社會用人單位也都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選材的問題,好多企業基本上是要求本科學歷或是以上,更多的單位要求的是有工作經驗、有實踐經驗的應征者。而高職院校畢業生對比本科生、研究生來講,顯然存在著就業競爭力不強、就業質量不高、就業應聘技能缺乏等問題。因此,隨著社會對學歷的要求,大專生的就業自然就成為了一道社會難題。相比本科生、研究生,高職生在學歷,社會認可度等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劣勢,一方面,很多行業和地區對高職生就業在政策上還給予一定的限制,比如,一些用人單位常常給專科畢業生設很多門檻,例如說拿到畢業證書才可以簽訂工作協議,而且是臨時用工協議;或者給專科畢業生的試用期會很長,一般來說,給本科生的試用期正常情況下為一至三個月,而給專科生,則有可能長達半年甚至一年。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另一方面,社會上對高職院校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區和偏見,人們對專科教育、專科學生不夠了解,常常片面的認為高職院校的高考成績比較低,所以專科畢業生的知識水平和職業技能都不及本科學生,影響了大專生學生的就業。
(三)學校方面。專科生就業難的問題在最近幾年里顯得尤為突出,在許多高職院校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畢業就等于失業。這句話明顯透露出很多大中專畢業生的無奈和遺憾。與此同時,同樣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抱怨,在人才市場上很難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專業人才。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市場需求對大學生就業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而很多高校專業設置并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普遍存在重理論輕技能的現象,從而造成供與需之間的相互矛盾。這就造成目前的一種狀況,即一方面,有些專業的畢業生過剩,就會導致有一批大學生成為失業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專業技術工種斷檔而導致能夠從事該技術的工人嚴重不足。因此,我國人才培養結構的嚴重失衡,無形中加大了國內的就業壓力。根據調查顯示,在已落實工作的同學中,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知識聯系緊密的僅占13.2%,這表明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的脫節很明顯,在采訪中,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員說:“每個單位肯定都是希望新員工專業對口,不需要花長時間去培訓,一上崗就能干活的”。北京高教學會心理咨詢研究會理事長林永和告訴記者,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大班上課,不講究個性化培養;傳統教學,不能與社會變化接軌;只重知識,忽略通用技能培訓;缺乏實踐,永遠都在紙上談兵。這些都導致大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適應能力不足,與職業要求存在巨大差距。這也是“企業求賢難,大學生求職難”局面產生的原因之一。
(四)自身方面。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我們所說的就業難,很大程度上不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所謂“理想”的工作。相當多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對就業的期望值明顯高于社會現實,主要體現在薪資待遇、工作單位性質、工作區域和自身綜合素質域等方面:一是畢業生期望的薪資待遇明顯高于用人單位對專科生薪酬的定位;二是畢業生在工作單位性質的選擇上,過分注重一步到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人都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份固定的收入,也就是所謂的“端鐵飯碗,拿鐵工資”。他們大多對自己個人的職業生涯缺乏明確規劃,沒有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三是在工作區域上普遍要求到發達地區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就業。殊不知越是發達地區的人才越是相對飽和;四是自身綜合素質欠缺。主要表現在:1.技術技能缺乏。部分學生在學校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理論知識和各方面的技術技能,三年畢業后不是一事無成,就是學而不精。2.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大多學生在學校不重視社會實踐,缺乏與人溝通合作及交際公關的能力。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二、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對策
(一)在面臨金融危機的前提下,能夠及時就業就是將來職業發展的最基本前提。在就業條件不理想,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畢業生必須調整好心態,及時降低擇業標準。其實,目前還有很多鄉鎮、周邊等中小型企業缺乏專業人才,畢業生應該及時抓住時機,切莫以企業小、工作環境差而不愿意選擇,每個企業都是從從小到大做起來的。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可以避開本科生、研究生的就業大軍,先選擇在報酬較低的中小企業就業。然后邊就業邊注意人力資本的積累,以便尋找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關乎社會穩定發展社會問題。作為政府和主管部門,應結合實際制定一些政策,擴大就業市場,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第一,政府應要加快發展服務業,增加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第二,有關部門應建立完善社會保障等制度,解除畢業生的后顧之憂;第三,拓寬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 第四,創建大學生創業園區,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三)從學校方面來講,應根據市場辦學,緊密聯系社會需求,培養綜合素質的人才。首先,高校應該緊密聯系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學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出的社會急需的實用型人才。其次,學校應積極安排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特別是專科生,他們的培養目標應該是應用型人才,對實踐能力和工作經驗要求更加強烈,因此,學校應積極聯系實習單位,每屆學生至少安排一年的實習,以便學生在實習中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為就業創造有利條件。三、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應該把就業指導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并安排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指導,最好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局限于臨近畢業的同學。 四、學校應與招聘單位聯系,建議提前對畢業生建立一個合理的培養模式,讓畢業生有奮斗的目標。
(四)在就業方面,大專生自身也應作出調整和努力。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轉變就業觀念,明確就業定位。調整就業心態,降低就業標準,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職業道路。第二,積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努力把握就業主動權。高職院校畢業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立于不敗之地。其三,加強社會實踐,積累工作經驗。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經常參加社會實踐,從知識學習、暑期實踐等各個方面來培養自己的全面素質。其四,先就業后擇業,逐漸提升自我價值。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下,應屆畢業生可以降低擇業標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深入工廠、社區、農村等基層單位,可以先在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逐漸得到提升,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其五,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應積極主動的尋找一切創業機會,發揮一技之長,大膽的走自主創業的道路,這不僅能夠解決自己就業的問題,同時也為社會、為更多的大學畢業生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從而緩解就業壓力。
由此次調查表明,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難是個社會問題,而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等各個方面,因此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一定能夠及時得到緩解!
參考文獻:
[1]張承東,等.提高認識 轉變觀念 促進專科生就業.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12.
[2]鄭向陽.新時期大專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及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08.07.
學生工作部、團委在此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前后做了大量認真細致的工作。首先是正確認識就業指導的定位,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加強了就業指導的實踐操作,為畢業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就業平臺。從去年9月份,中心工作人員就開始籌劃見面會的具體事宜,并向學校申報了此項活動。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及各院系派專人分五批共六小組xxx人次外出聯系用人單位,先后到了廣東、廣西、云南、貴州、重慶、福建、浙江、上海、江蘇、河北、山東、吉林、新疆等省市,并發出邀請函1000余份。2月18日,馬書記、田國祥委員組織召開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工作的聯系會,對見面會作了詳細介紹。
特點鮮明 難點凸現
第一,畢業生就業引起社會全面關注,學校影響不斷擴大
屆畢業生是全國高校擴招后的第一屆。從中央到地方,從高校到社會,各界都予以極大的關注。與往年不同的是,不少家長親自來校觀察子女就業情況。在本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不少學生家長跟隨子女與用人單位洽談,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情形。這樣的情況,一是加強了學生家長對學校的了解,二是對學生的求職選擇提供了較為理性的指導,避免了學生的盲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校對單個學生就業指導的壓力。
另外,此次供需見面會還引來了湖南師大、湘潭大學、常德師院、懷化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前來求職,說明我校供需見面會的影響在不斷擴大。
第二,“老朋友”情深,“新朋友”增多
據《吉首大學畢業生工作問卷調查》反饋上來的信息,參加本次招聘會的90多家單位中,絕大多數是我校的“老客戶”,顯示了其對我校畢業生質量的肯定。其中不少用人單位是連續三四年來我校招聘畢業生。如廣州羊城鐵路公司、新疆烏魯木齊鐵路公司、懷化鐵路公司、96301部隊等。與此同時,新用人單位數量達28家之多,他們多是慕名而來,他們的到來不僅為我校就業工作開展注入新鮮血液,更為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不斷拓寬和傳統專業外學生的就業創造了條件。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這些單位在選擇人才方面更多的是挑選那種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和較強的綜合素質且具有“三證”的優秀畢業生,而我校畢業生的情況是:學生的知識水平、實踐經驗和能力參差不齊,優秀畢業生占畢業生的總量較少。這就使他們的要求與我們的畢業生整體素質存在差異,這也是我們就業指導工作所面臨的難點。如何提高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我,使所學和所用有機地結為一體,成了我們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師范與非師范就業形勢反差大
在以往的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非教育系統的用人單位來我校選拔畢業生較少,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今年雖然有所突破,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本屆本、專科畢業生共2572人,其中專科930人(張家界校區711人),本科專業中師范類人數為834人,非師范人數1032人,然而此次前來的用人單位絕大多數是教育系統,非教育系統用人單位僅21家。關于非師范生就業問題,除了學生本人和我中心要加大力度外,教學也應增強針對性和應用性,特別是要加強實踐教學這一重要環節。
第四,專科學生面臨市場“空白”了嗎
這次招聘會邀請到21家非教育系統用人單位,而需求專科的僅有兩家。需求畢業生共17人(醫學院9人,張家界校區8人)只占專科畢業生總數1.8%。表明來我們專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比本科生要更為嚴峻,在尋求人才市場問題上,必須主動出擊;另一方面還是就業觀念的問題,先有立足之地,積累知識和經驗,然后抓住機遇,生根開花。據醫學院王書記介紹,該院的畢業生有許多這樣成功的范例。
收獲不大 遺憾多多
第一,這次外省單位雖然有所增加,但還是不能滿足畢業生到外省單位積極應聘的要求,許多外省單位招聘攤位前甚至出現了爆棚的現象。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一些省內小單位卻是門庭羅雀。究其原因,畢業生“擇高樹而棲”、“非公不嫁”、“一次到位”等就業觀念占了主導因素。當然,省外單位提供優厚的待遇,工資也相對高于省內單位,許多畢業生對省外單位總有一種美好的憧憬,認為外省無論從工作環境、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都要比省內好得多,于是蜂擁而上、盲目應聘這種做法只會讓自己碰一鼻子灰,因為外省用人單位他們的需求人數有限,需要的生源質量也較高。中國有句古話“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知彼就是要了解擇業的社會環境和工作單位,正確認識面臨的就業形勢,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大學畢業生;而知己就是要實事求是的評價自己,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缺點和短處,量體裁衣。當“先就業再擇業”的口號在大多數高校頻繁出現的時候,我校的畢業生也應該悟出其中的深刻含義。
第二,在今年的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部分學生素質不全面、基本功不扎實也暴露出來。“三字一話”本來是教育專業畢業生最基本的要求,不少畢業生雖然成績不錯,但在面試和試教中卻因為這些功底不扎實而敗下陣來,雙方都為此遺憾。還有極少數畢業生怯場,面對用人單位竟然不敢說話。某院的一男生與其女友到某單位面談,用人單位提問時,全由其女友代答,叫人哭笑不得。共2頁,當前第1頁1
第三,畢業生求職前的書面材料準備“廣種博收”本來是應該的,也是我們所提倡的,但在此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我們所看到的是:部分畢業生推薦材料不真實,班主任、院系推薦意見只有優點而缺點只字不提。學工部下發的《關于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規范化管理通知》[學生()18號]要求:“院系所寫的推薦意見必須客觀、公正,一定要指出畢業生的不足。”這些都很少體現。造成的后果不僅不利于畢業生在供需見面會上的公平競爭,而且嚴重影響到學校在社會上的形象。試想一家單位今年在這里招了一名表現平平,而推薦材料上卻天花亂墜的學生,他明年還會來么?值得思考!更有甚者,不少畢業生推薦材料中的各種獎勵證書是自己編造的,有的私制學校公章,這種行為,這樣的“產品”進入市場,其后果可想而知。
第四,今年與去年相比,在供需見面會臨近時,不少畢業生才臨時請求補發協議書。其中多數是遺失了—天知道是真的遺失了?另外少數畢業生對簽就業協議書的嚴肅性認識不足,當天與用人單位簽定協議書,第二天又找到用人單位違約,使我們和用人單位十分尷尬。這一現象,我們不能就其表面看表面,應從內在的實質上看這個問題。“誠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也是一個單位,一個人的根本。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做不到這一點,又怎么能得到市場的承認呢?
各位班主任、輔導老師、學員:
根據教學計劃進程和學校工作安排,本學期集中實踐教學工作從5月5日開始,5月31日前結束,參加范圍為我校2010年春季以及2010年秋季前(含2010春)的開放教育學員,為做好此項工作,現將有關事項安排如下:
集中實踐環節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學以致用的重要環節,也是廣播電視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具體體現。集中實踐環節由社會調查和畢業論文兩部分內容組成,占畢業學分8學分。其中社會調查占3學分,畢業論文占5學分。
一、社會調查針對所在地區或部門存在的某一現象,熱點,焦點等問題來確定,以小見大,明確具體,并根據選題列出調查提綱。以采取實地綜合考察,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問卷調查,資料調查等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一種方法,也可以是上述幾種方法結合并用。要求字數不低于3000字。
二、畢業論文
(1)寫作的基本要求
1、從文章的主題到內容,不得違背四項基本原則,不得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相違背。
2、畢業論文的選題應當在專業范圍之內。
3、畢業論文的體裁應為學術性論文。調查報告、工作總結不能作為畢業論文。
4、論文內容應觀點明確,資料翔實,結構完整,層次清楚,語言通暢,格式規范。
5、應當具有相當的學術含量和內容容量,要有分析、有認識、有新意。論文總的字數專科不得少于3000字。
6、畢業論文應當由學生本人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
(2)時間安排5月5日—5月10日,確定論文寫作題目。
5月11日—5月15日,確定論文寫作提綱。
5月16日—5月18日,完成論文初稿。
5月19日—5月21日,完成論文修改稿。
5月21日—5月24日,完成論文定稿,按要求打印成稿。
5月25日—5月31日,論文答辯。
學員在規定時間內分別完成論文的初稿、修改稿,輔導教師認定合格后完成定稿,并準備參加省、市電大組織的論文答辯,經答辯合格后,獲得5學分。社會調查及論文嚴禁抄襲和網上下載,不合格者需要重新寫作和答辯。
附:1、論文輔導教師及分組名單
2、開放教育畢業論文格式的要求
3、專科論文封面格式
焦作電大武陟分校
2012年5月5日
關于開放教育畢業論文格式的要求
開放教育畢業論文參考格式:
關于畢業論文的格式要求,《河南廣播電視大學關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開放教育試點”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實施細則(試行)》已有明確規定,現重申如下:
1、統一使用A4紙打印、左側裝訂,一式三份。畢業論文題目為小二號黑體字,大標題為小三號黑體字,正文為小四號宋體字。
2、畢業論文形式要完整,應當包括封面、論文摘要(300字左右)、正文、注釋、引用參考文獻資料等內容。
3、畢業論文須有自己的觀點。對所引用的他人的觀點、參考的文獻要注明出處(可用腳注、尾注的形式清楚地表現出來,注明作者、書籍名稱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時間、頁數等),引用其他參考資料也應注明資料來源。
4、論文結構安排請參照下列格式:
第一頁為封面(封面內容及字號參照下頁);
第二頁起為正文。正文結構為:
論文題目(小二號黑體字);
內容摘要 摘要是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左起,寫明“內容摘要”字樣,點冒號。緊接著寫摘要內容。(小四號宋體字,300字左右);
關 鍵 詞 是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的用以標示論文主要內容的名詞或名詞性詞組。與摘要不空行,左起,寫明“關鍵詞”字樣,點冒號,緊接著寫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空一格。3000字的論文。以3-5個關鍵詞為宜。
正文:其中大標題為小三號黑體字,正文為小四號宋體字;
緊接正文為注釋、參考文獻資料目錄注釋、參考文獻資料要分開列出;參考文獻與正文空一行,左起寫明“參考文獻”字樣。然后另起行,用阿拉伯數字序號開列文獻。每一條參考文獻包括的項目有:著者姓名、書的名稱、卷期號數、頁數、文獻題目、發表年份等。
5、論文封面和社會調查封面格式一樣
開放教育試點XXXX專科畢業論文
論文題目(小二黑體)
姓名
學號
指導教師
日期
論文結構
論文題目(小二號黑體字、居中)
內容摘要:(小四號宋體)
關 鍵 詞:
一、日本高等職業教育制度概況
20世紀50年代后期,為了應對經濟復蘇帶來的對于技術人才的需求,日本產業界向當時負責教育政策咨詢工作的中央教育審議會提出了增設高等教育機構的要求。[4]根據該項提議,新設的教育機構“以戰前舊制工業專科學校為模板”,以中級技術人員為主要人才培養目標。[5]高等職業學校于1962年正式開辦,法律依據為《學校教育法》第十章“高等專門學校”(1947年3月31日法律第26號制定,1961年6月17日法律第144號修訂),辦學條件則依據文部省頒布的《高等專門學校設置基準》(1961年8月30日文部省令第23號)。高等職業學校的制度概況見表1-1.
高等職業學校的學制通常為5年,通過對初中畢業生實施一貫制(不需要參加高考)的職業發展教育,為制造業等企業培養中堅技術人員。[6]學科當初僅限于“工業”領域,以做到從制度上區別于門類多樣的短期大學。而從課程設置來看,教學內容分一般教育和專業教育(工學、技術類),以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術為主(原則上不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這是高職與四年制大學最大的不同之處。其中,專業科目隨著年級增長逐漸增多,到了高年級甚至達到與大學工學院系相當的水平。從課時量來看,其5年期間的總課時量,遠遠超過普通高中與短期大學的總和,甚至稍多于大學工科學院專業課的總課時。[7]除此之外,重視試驗、實習、畢業研究等實踐教育,也是其課程設置的重要特征之一。專業、實用的課程體系,是高等職業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
據日本文部省各年度的《學校基本調查報告書》顯示,到1965年,日本共開設高職學校54所(其中國立43所),而當時全國共有大學317所(其中國立大學73所),因此,高等職業學校制度的建立為日本戰后高等教育制度的多樣化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隨著短期大學(1964年)以及專科學校(1975年)制度的相繼確立,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從1966年的16.1%迅速增長至1976年的38.6%,增加了2.4倍。與四年制大學相比,高等職業學校由于在教育內容上更加注重職業技能訓練和實踐,因此其畢業生從一開始便受到產業界的普遍歡迎。高等職業學校制度也憑借其明確的人才培養特色,一直在日本戰后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二、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現狀
據2011年版《文部科學統計要覽》統計,日本全國共有高等職業學校58所,其中國立51所,地方公立4所,私立3所。如表2-1所示,在校學生總數為59,542人(其中本科55,827人,專科3,629人,其他86人),教師人數4,373人(不包括行政人員2,555人),本科招生10,936人,畢業生10,126人(其中就業5,219人,升學4,661人,其他246人),女生比例約為15%.
日本的高等教育形式多樣,主要有四年制普通大學、兩年制短期大學、專科院校以及高等職業學校的四、五年級。在眾多的教育機構中,高等職業學校的規模十分有限。從2010年度各類高等教育機構的規模來看,大學為778所,學生2,887,414人;短期大學為395所,學生155,273人;專科院校為2,904所,學生564,640人。與此相比,高等職業學校四、五年級在學人數為21,774人,僅占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總人數的0.6%.
但是,在辦學規模上與普通大學相比,平均每所高等職業學校的在學人數為1,026人,不及普通大學平均3,711人的30%.其次,從師生比的角度來看,高職每位教師的指導人數為13.62人,相比大學的16.56人低了20%.較小的規模使日本高等職業學校得以發揮辦學自主、學制靈活的優勢;而較低的師生比,則使其教育的個性化和指導的精細化成為可能。“小而精”,可謂日本高等職業學校最重要的辦學特色。在日本社會人口減少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2010年高等教育入學率高達79.5%)的背景下,高等職業學校憑借其鮮明的辦學特色,依然在日本高等教育體系中充當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8]
三、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特色
除了前文提到的5年一貫、實施注重實踐的專業教育之外,日本高等職業教育還具有學制靈活、立足地方以及就業率高等辦學特色。
(一)靈活的學制。
高等職業學校的入學條件為初中畢業生,但普通高中畢業后也可插班編入高職四年級。同樣,高職三年級學生可參加普通大學(四年制)或短期大學(兩年制)的入學考試,也可在畢業后經過考試轉學升入大學本科(一般為長岡、豐橋技術科學大學或國立大學工科學院)三年級。1991年以后,高職畢業生可獲得“準學士”稱號,升入同年在各校開設的“專科”繼續學習。專科畢業后可獲得與四年制大學相同的“學士”稱號,擁有繼續攻讀研究生的資格。具體可見圖3-1.初中畢業進入高職院校后,在讀期間能夠選擇考上本科院校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若順利完成5年課程則可獲得“準學士”學位,可選擇升入本校專科或“專升本”繼續完成大學本科學業;專科畢業后還可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
實際上,高等職業學校(本科)畢業后,不少學生選擇升學或插班繼續學習。論文格式日本文部科學省各年度《學校基本調查》結果顯示,1991年以后,升入高職專科以及四年制國立大學(三年級插班)的畢業生呈現穩步增長趨勢。例如,據2011年版《文部科學統計要覽》統計,2008年的10,160人畢業生中,共有中4,306人選擇升學,占畢業生總數的42.38%.其中,升入專科的有1,605人,升入大學的有2,701人。
升入專科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數選擇了就業。但隨著在讀人數的不斷增加,考入研究生院繼續深造的畢業生也有一定增加,2001年以后這一比例一直維持在30%以上,具體見圖3-2.這一事實說明,高等職業學校的靈活學制為畢業生提供了繼續深造最終獲得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的機會。
同時,從另一個側面來看,高職院校能夠發揮其“小而精”的特點,及時根據產業界及社會需求不斷進行制度改革的能力。[10]例如,從20世紀70年代以后高職院校在原先以工科為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商船(1967年)、電子信息(1975年)等學科院校,1991年以后更將學科領域進一步開放,還在原先5年學制的基礎上增設了2年制的專科。在全球職業教育趨向高等化的背景下,日本高等職業教育憑借其自由連接中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靈活學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立體交叉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二)鮮明的地方特色。
目前日本全國58所高等職業學校中,有51所隸屬于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職業學校機構。加上少數公立和私立院校,幾乎所有縣級(相當于我國省級)行政單位都設有一所或多所高職院校。相比其他專科院校或四年制私立大學,高職的全國分布較為均衡,立足地方、服務地方也是日本高等職業學校的重要特征之一。
首先,從招生考試辦法來看,所有國立高職院校采取同時、使用同一套試卷進行全國統考。由于各院校考場均設在本校,該項措施大大緩解了地方學生大量涌向個別大城市的現象。加上部分地方公立高職還將報考資格限定為本地(省級行政單位)居住者,通過上述制度設計,有效地避免了學生向大城市的過度集中,從而保證了地方院校的生源數量。另外,在各地公立學校舉行中考的當天,高職院校通常會召集已錄用者到校集合,該項措施使得這些學生不能參加普通高中的入學考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證生源質量的效果。
其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一貫重視與地方社會的交流與溝通工作。在“制造立國”的口號倡導下,高職院校依照“一縣一校”的規劃原則,從誕生之時起就肩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振興地方經濟的重要任務。[12]近年,伴隨著教育社會化以及學習終身化的熱潮,高職院校進行了一系列面向社區、社會開放的改革措施,進一步拉近了學校與地區之間的距離。同時,在校企合作方面,學校不僅通過外聘地方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還專門在校內設置“地區聯合技術研究中心”,積極與地方企業進行合作研究。[13]另外,為了應對人口減少帶來的理科漸受冷落現象,各地高職院校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當地的初中學生交流活動,力圖從根本上確保工科學習人口的數量。
最后,高等職業學校畢業后的去向調查也顯示,歷年都有不少畢業生選擇在本地企業工作。據2002~2007年的統計結果表明,留在學校所在地工作的比例大多超過30%,而另一項針對高職專科畢業生的就業調查則顯示這一比例高達近40%.[14]需要特別留意的是,該比例是在高職畢業生深受包括大量上市公司在內的用人市場熱捧的條件下取得的,來之不易。這個數據說明了高職在為本地尤其是中小企業輸出人才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效。[論\文\網 LunWenData\Com]
綜上所述,日本高等職業學校無論在招生制度上,還是在教育過程和畢業導向上都十分重視與學校所在地域的聯系與溝通。較為均衡的全國分布狀況,使得高職學校成為地方教育、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同時也為各地學生提供了較為平等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由此可見,“立足地方、服務地方”,是高等職業學校重要的辦學特點之一,同時也最終成為高職在眾多高等教育機構中得以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高就業率。
據2008年12月中央教育審議會的《關于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改革的咨詢報告》對不同規模企業關于高職畢業生工作表現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超過70%的企業對高職學校畢業生的滿意度“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反映了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評價較高。相比四年制大學畢業生,高職在從事第一線工作能力、專業知識掌握與運用能力以及敬業精神等方面均表現出色。[15]
對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的高度評價,不僅來自利益相關的用人單位,根據日本學校教育法由第三方實施的學校評估結果,也對高職的教育目的、教育成果以及學生服務體系給予了高度評價。針對高職畢業生本身的問卷調查也顯示,高職教育雖然存在著英語能力偏差的弱點,但是畢業生對高職教育整體的滿意度高達90%.[16]
1967年3月,第一批畢業生走向社會,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高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全部在大公司找到工作。往后,無論高職擴充還是經濟形式變化如何,超過36萬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近100%,同時維持超過10多倍的就業職位求供比率。[17]畢業生在求職市場深受熱捧,反映了產業界對高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度評價。
日本的高等職業學校對初中畢業生采取5年一貫制的職業教育,由于入學后沒有高考壓力,高職在校學生似乎擁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而寄宿制度的采用以及較為寬松的管理制度,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展個性的空間。每年一度的全國高職院校的機器人、程序設計等比賽,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創新才能的重要舞臺。加上靈活的學制,更為學生的自身發展提供了多樣、自由的選擇空間。以上因素都是高職畢業生之所以深受各界歡迎的重要原因。
四、總結與展望
日本高等職業教育制度始于1962年,到2012年剛好走過了半個世紀的路程。在這半個世紀的歷史進程中,日本社會經歷了戰后重建和經濟高速增長、泡沫經濟破滅以及人口減少和老齡化不斷顯現的經濟全球化等考驗。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五年一貫制教育、注重實踐實習、靈活的學制、立足地方等特色,都在發展過程中得以保持和發揚。在日本多樣化的高等教育制度中,高等職業學校培養了大批動手能力較強、具有創造開拓能力的技術人員,成為支撐日本產業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當初,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企業的中層骨干技術人員,但是隨著產業技術的急速發展,不少擁有良好技術和工作熱忱的優秀畢業生逐漸成為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從技術開發到現場操作,畢業生的出色表現也大大提高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和教育價值。無論日本經濟盛衰何如,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一直深受熱捧,如實地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其教育質量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