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5 15:05: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考評方法
三、時間節點
市考評組于8月10日到縣,所有工作必須在8月10日之前全部完成。
四、工作內容
(一)鄉新村辦。負責軟件、宣傳資料的準備工作。
1、宣傳發動,培訓、參觀學習記錄、圖片,宣傳欄內容、模板。
2、村民理事會、保潔協會的批復文件。
3、包括清潔工程在內的村規民約、門前四包門牌,農戶衛生評比表(底根從年6月-年5月補起,每月一評比,墻面上反應的為年5月)。
(二)各村需要做的工作。
1、對保潔員的培訓。保潔員工資標準:按每戶每月3元,縣鄉財政每月補助100元付給,其中保潔員是低保戶的,每月提高20元低保標準。
2、保潔員履職情況。自然村有保潔員工作職責,保潔員能回答出垃圾處理的五個去向,有供銷部門回收員聯系方式,并有價格回收網絡圖表。
3、新村點區域內衛生保潔。每個村要注意公路沿線、眼目所及池塘無白色垃圾,無衛生死角,村莊衛生良好,農戶室內外衛生干凈整潔。
4、需要交代農戶做的幾點:(1)要懂得垃圾分揀分類處理的五個去向;(2)有九江市年、德安縣年圖表日歷張貼上墻;(3)所有農戶門口有兩桶一袋。
5、明確垃圾處理的五個去向:
(1)廚余垃圾漚肥:每個自然村必須要有一個沼氣池或漚肥窖,保潔員要備有一個較大垃圾桶放在車上,用于裝廚余垃圾,沼氣池或漚肥窖要有漚肥垃圾并在其旁有指示牌。
(2)可利用回收垃圾:有回收清單及價格表,并張榜公布,要有可回收垃圾存放處,有指示牌并選好幾名群眾作好回答。
(3)廢棄電池毒害垃圾封存:每個自然村設有廢舊電池回收箱,每斤0.5元,縣供銷社在全縣設置了封存池(在河東鄉縣垃圾填埋場處)。
(4)土建垃圾鋪路填坑:有土建垃圾堆放點,設在村旁,偏低凹處,并要堆放有土建垃圾,要有指示牌。
(5)其他垃圾無害焚燒或集中到縣以上垃圾填埋場處理:堅持垃圾不出村的原則,對上述四類垃圾以外的垃圾(如枯枝樹葉、破布碎紙類)要在村偏處山腳下或菜園空地設簡易焚燒池,并要能通板車路,有經常燒的痕跡,要有指示牌。
五、工作方式
1、由分管領導和鄉新村辦主任到各點有針對性的指導。
2、實行各村蹲點領導、干部負責制。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新農村建設工作全局,按照“一軸、一帶、四區、八景”的設計規劃,堅持高起點、寬視野、大手筆、高標準的原則,結合蘭山公園二、三期項目,加快“村園一體”建設進程,重點加快“蘭山人家”131戶農村新居建設進度,確保內實現搬遷入住,力爭將建設成為集生態旅游、休閑娛樂、農家生活體驗為一體,具有時代氣息和鮮明特點,融合自然風情和蘭山景觀,體現村園一體和示范引領的新農村建設樣板村;按照標準最高、推進最快、質量最優的原則,加快推進石溝村地質災害治理、整村搬遷和土地整理“三合一”項目建設進程,確保內405戶農戶新居開工建設,并達到一定的形象進度,完成土地整理2000畝,自來水等基礎設施配套跟進,力爭使石溝村全體村民撤出地質災害隱患區,探索建立“開發土地、整村搬遷,集中居住、集約發展”的新農村建設新模式,力爭在土地開發方面為“再造”戰略的實施率先突破、總結經驗,為加快推進全區城鄉一體化進程樹立典型和樣板。
二、主要任務
(一)樣板工程建設。根據整村改造規劃設計,拆舊建新,異地搬遷,在新址建設以分區合理、構架分明、特色鮮明、美觀大方、四季有景、基礎配套為要求,加快“蘭山人家”建設進程,大力實施農民新居建設、村莊道路、山體護坡、上水管線、排水(污)管線、公共服務設施、綠化工程、景觀打造等項目,著力將頭營新村打造成村園一體發展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樣板村。
1.規劃設計及立項。聘請設計單位編制規劃方案、初步設計、施工圖和建設概算,負責完成環評、地質災害評估等工作,并完成項目立項。全部工作在7月初完成,并通過相關報批程序。
2.建設用地。7月初以前解決建設用地問題,完善相關土地手續,確保工程正常開工建設。
3.招投標工作。根據工程設計和投資概算,于7月中旬以前完成招投標工作,選擇有資質、有實力的施工單位,確保7月底工程全面開工。
4.工程管理。工程由整村建設項目工程指揮部統一管理,綜合建設組實施。聘請專業監理公司進行監理,聘請專家指導,村上成立村民質量監督小組,多管齊下,確保工程管理和質量。工程指揮部現場辦公,解決工程進行中的相關問題。
5.拆遷安置。由區整村建設項目工程指揮部拆遷安置組實施,細化量化工作任務,狠抓任務落實,在7月15日之前,完成拆遷丈量測算、評估和登記等工作,7月25日之前,簽訂拆遷安置協議,完成每戶5萬元保證金征繳任務。建設項目完工后,按拆舊院進新居的原則,折算補差搬遷入住。舊宅和原經營用房拆除后,拆遷區域所整理土地按土地流轉相關辦法由村集體流轉給蘭山公園,用于蘭山公園二、三期開發建設。
6.驗收入住。工程完工后由整村建設項目工程指揮部綜合建設組實施。統一驗收合格后,交由拆遷安置組及街村按相關辦法組織農戶搬遷入住,并完成拆遷工作。
(二)石溝村樣板工程建設。大力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在石溝村回道溝開發整體土地2000畝。在回道溝開發區建成布局科學、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美觀大方的石溝新村,積極引導廣大村民異地搬遷,集中居住。精心做好靠“地”借“商”發展文章,加大科學種植技術推廣力度,激勵廣大村民發展高效現代農業,進一步加大新區后山開發力度,瞄準國內外知名企業,實行“招商選先、招商選優”,努力打造宜農宜商、前村后園式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樣板村。
1.土地開發整理。嚴格按照通過招投標程序,選擇有一定資質和實力的公司實施土地開發項目,并簽定施工合同。中標單位要確保于4月按要求完成1000畝土地開發整理任務。
2.規劃設計立項。確保于6月完成環評、地勘、測繪等工作,并聘請有資質、有實力、有經驗的規劃設計單位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設計方案。與此同時,負責完成項目立項報批等工作。
3.用地手續辦理。7月初以前,確保完善土地手續和工程正常開工建設。
4.工程招投標。根據規劃設計和投資概算,于7月底以前嚴格按照招投標程序,選擇有資質、有實力、有經驗的施工單位實施農民新居建設工程,確保8月初工程全面開工。
5.工程建設。由石溝村三合一項目工程指揮部統一管理,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方案,力爭于8月初啟動405戶農民新居、基礎配套等新農村建設工程,確保于20127月底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6.監督管理。成立石溝村三合一項目工程質量監督領導小組,聘請土地開發專業監理公司和建設工程專業監理公司;成立村民質量監督小組,多管齊下,全程跟蹤,確保工程管理和質量。工程指揮部現場辦公,及時協調解決工程進行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三、實施步驟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推進城鄉統籌和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原創:以促進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為重點,以提高農村婦女綜合素質為根本,以“雙學雙比”和“美德在農家”活動為載體,團結帶領廣大婦女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二、主要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核心是發展農村經濟,農村經濟不發展,農民不富裕,社會主義新農村就無從談起,這也是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是要結合開展“雙學雙比”活動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因地制宜,根據各村自然條件資源優勢和特點發展壯大一村一品發漲格局,以幫助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為重點,全面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物質文明建設、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引導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標,引導、組織廣大農村婦女以泥溝村的養殖、中溝村的制種以及野麻灣西甜瓜新城洋蔥等主導產業為中心,發展一村一品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創建1個示范作用強、帶動效果好的示范基地,發展1個具有地方特色、婦女特點的“婦字號”生產經營項目,培養樹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帶頭人。
二是以素質建設為重點,培育新女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內涵豐富,任務繁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婦女即使受益者,更是建設者,提高廣大婦女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收和改變村容村貌提供有力保障。鎮婦聯把幫助農村婦女增收致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導廣大農村婦女全面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以提高農村婦女素質為著力點,積極開展科技示范培訓。一是加強對農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訓,引導女能人、女經紀人創辦民間科技服務組織、經濟協會和示范基地,發揮她們的“二傳手”作用,輻射更多的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二是加強對普通女農民的普及培訓,積極開展對農村婦女的文化教育和實用技術等普及型培訓,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效率,促進科學種田,使婦女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增強她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領,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女農民。三是抓好農村婦女的思想道德和社會主義公德教育。當前我鎮鄉風民風總體看是好的,但各村還存在打牌、迷信、以及婆媳不和不贍待老人等丑惡現象,因此鎮婦聯加強對婦女的思想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樹立和培養文明新風,利用三八、春節等節日和動員冬訓期間,加大宣傳力度,并結合評選十星級文明戶和美德在農家活動,教育婦女,并積極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婦女的文化生活,陶藝俄婦女情操,把那些有不好惡習的婦女解救出來,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和農村文化的全面進步。每年鎮婦聯將要舉辦2次大型文體活動,并要求各村婦代會也要舉辦1-2次寓教于樂各種活動
2、以城鄉統籌為著力點,全力推進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工作。大力開展訂單培訓,提高勞動力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增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把扶貧幫困與勞務輸出工作結合起來,開展對該村貧困戶實行免費技能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創業能力。同時,通過配合農技部門舉辦科技培訓班、送文化下鄉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民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自覺遵守各種文明公約和村規民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努力用服務為婦女提供就業平臺,迎合發展趨勢,用維權促進公正公平,著力培訓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帶頭人和勞務經紀人兩支隊伍,搞好崗前培訓、婦女權益維護二項服務,暢通就地轉移、就近轉移、跨省跨地區轉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動、城鄉互動、內外互動婦女勞務協作新機制,有效調動和保護農村婦女參與“打工經濟”的熱情,五年內力爭使50%的農村富余婦女勞動力外出就業,或外地婦女勞動力來本地就業。
三是以“美德在農家”為載體,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充分發揮家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作用,在全鎮深入開展“美德在農家”活動,引導廣大婦女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文明風尚,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設主題活動,拓展文明家庭創建領域。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核心內容,廣泛開展“學習型家庭”、“綠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每組著力培植1個文化中心戶,組織全村婦女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吸引家庭成員廣泛參與,引導家庭成員增強學習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道德意識、人口意識,讓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學致富、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創建活動,原創:共同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該村建立“零家庭暴力”示范村創建工作協調小組,完善工作機制,成立專門的反家庭暴力隊伍,及時介入調解有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為婦女創造一個和平安寧、沒有暴力的世界。
3、抓好新農村、新家園、新女性創建活動,一道婦女積極參與創建活動,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科學考核。鎮婦聯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村婦女主任為成員,婦代會小組長為具體實施檢查員,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規劃,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將工作任務日程化,實行目標管理、目標考核,確保婦聯組織參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健康有序進行。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指針,以“三清、四改、五化”和文明村創建為切入點,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以“四新一好”為重點,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我“三農”問題的新突破口和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新載體,科學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
二、總體目標
----農業產業經濟發展
1、擴大白瓜籽種植面積,發展優勢產業項目。預計200*年達到1500畝。并與收購方簽訂回收合同,以保護價收購。
2、依托山產品大市場,鼓勵村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預計2006年達到10萬袋,三年內力爭達到100萬袋,成為我村的主導產業。
3、與雞西林源牧業合作開發養殖肉牛項目,加大肉牛發展規模。大力發展肉牛“放犢還牛”工程。200*年引進西門塔爾品種肉牛500—1000頭。
4、加大勞務輸出力度,把更多的剩余勞動力轉移出去。
5、項目建設工作。根據洋草村畜牧業發展較快的情況,大力發展畜牧業,在畜牧業上大做文章。200*年與雞西林源牧業合作肉牛的養殖項目發展到500--1000頭,力爭三年內發展到3000頭,實現規模化養殖,爭取更大效益。
——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全面開展“三清、四改、五化”工作,全村在今年內完成“三清”工作,“四改”工作力爭借助生態家園沼氣建設項目進一步全面落實,2006年完成“兩改”,沒完善的進一步完善,沒吃上自來水的爭取上面支持,今年能吃上放心水。村屯環境進一步改善,加大對道路等公共設施的投入力度,使村屯環境得到改善。
——農業保護體系完善。全村優勢產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達到總量的70%以上。繼續推廣測土施肥技術,實施科學配方施肥和“三三輪耕”制度,盡最大可能保護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
——農村文明法制提升。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活動,各類宣傳教育覆蓋面要達到90%以上。以創建“文明村鎮”、“新農村、新家庭”等活動為載體,開展建設文明村鎮活動,營造安全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基層組織活力增強。按照“五個好”要求,穩步建設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的班子集體。配齊配強村級班子,優化班子的年齡、文化結構。拓寬發展黨員渠道,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黨建致富鏈活動扎實開展,開展率要達到100%。
——民主管理機制健全。建立村級績效考評機制,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和承諾述諾制度,深入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切實推行“村黨支部領導、村代會決定、村委會執行”的農村民主治理新模式,確保村民自治在法制化的軌道有序運行。
三、實施步驟
按照全市統一要求的時間步驟,結合洋草村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高標準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下步工作奠定扎實基礎。
(一)調查準備階段(2006年3月至4月)
1、成立機構,落實責任。成立以支部書記為組長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安排專職工作人員推進新農村建設,明確工作職責。
2、調查摸底,掌握實情。村干部深入村組,全面了解各村道路、住房、廁所、環境衛生、村情村貌等情況。對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謀劃村屯建設和產業發展思路。
(二)啟動實施階段(2006年4月至10月)
1、宣傳發動,營造氛圍。制訂實施方案,召開新農村建設動員會,專門部署,迅速啟動,形成合力推進的氛圍。利用廣播、標語、宣傳欄、下發宣傳材料、集中培訓等形式,深入到農戶進行宣傳。
2、因地制宜,規劃設計。在搞好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搞好村屯建設、產業發展、經濟帶和景觀帶的規劃設計。
3、集中力量,穩步推開。在3至6月集中開展以“三清”為重點的村屯環境整治活動。7月至10月集中開展以“四改”、“五化”為核心的村基礎建設工作。
三、推進措施
緊緊圍繞“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把強化法律監督作為服務、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徑,采取多種措施,嚴厲打擊害農刑事犯罪,積極營建安農治安環境;依法鏟除坑農經濟犯罪,積極營建富農發展環境;嚴肅懲治損農職務犯罪,積極營建利農政策環境;監督糾正侵農執法行為,積極營建護農法治環境;及時化解涉農矛盾糾紛,積極營建穩農社會環境。通過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活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強有力的法治力量,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的組織領導,經黨組研究,決定成立活動領導小組。組長由檢察長馬治民擔任,副組長由常務副檢察長李朝宗擔任,成員由黨組成員及各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政治處,具體負責此項活動的日常工作。
三、活動安排
(一)打擊犯罪,著力維護農村穩定保障全面進步。
1、充分發揮刑事檢察職能作用,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對殺人、搶劫、盜竊、搶奪、綁架、放火、賭博等重大刑事犯罪嚴厲打擊的同時,重點打擊盜竊農業生產資料、公民生活資料、盜殺大牲畜和破壞山林、果林等嚴重犯罪。對于盜竊集團的首要分子、盜竊慣犯、累犯、盜竊活動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依法從嚴懲處,特別是對“村霸”、“鄉霸”和惡勢力犯罪,依法快捕、快訴,決不在檢察環節貽誤戰機,始終保持對嚴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2、充分發揮反貪污賄賂、反侵權瀆職職能作用,強化打擊職務犯罪力度。集中力量查處一批克扣、截留、挪用、貪占農業和農村建設的各種專項資金的職務犯罪案件,特別要嚴肅查辦國家工作人員貪污、挪用、私分救災、扶貧、救濟款物、土地征用補償費用和利用信貸、貪賄挪用等職務犯罪案件。在查辦案件過程中注重辦案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3、加大打擊破壞農業生產和坑農害農的犯罪,積極參加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深入開展打擊制假售假犯罪專項斗爭,特別是對于生產、銷售偽劣農藥、獸藥、化肥、種子的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犯罪分子懲罰的同時,注意盡最大可能挽回農民群眾的損失。
4、嚴厲打擊破壞選舉和壓制民主的犯罪。堅決查處在鄉、村民主選舉中發生的暴力、威脅、欺騙、賄賂等破壞選舉或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的行為。
5、民行檢察工作在勸慰調解上下功夫。轉變理念,不斷探索民行檢察監督的新路子。重點辦理因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導致錯誤裁判的案件,審判人員貪贓枉法,的案件,維護司法公正。著力做好正確裁判的服判息訴工作,特別是一些涉及建設、發展農村經濟和維護農民利益的案件,做好勸慰調解工作,通過雙方自愿協商辦法解決,維護農村經濟利益和農民合法權益。
(二)預防犯罪,從源頭上治理涉及“三農”的案件。
1、在批捕環節,對發生在農村的民轉刑案件、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刑事案件的發案特點、原因、規律進行分析,提出對策措施,加強綜合治理,共同做好農村治安防范工作,聯合做好外來人員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外來人員犯罪率。
2、控申工作關口前移,努力提高處理農村群眾控告申訴問題能力。完善控告申訴工作的方式和途徑,積極探索新時期處理農村涉法上訪問題的長效工作機制。轉變接待工作觀念,變上訪為下鄉走訪,積極輸導、排解矛盾,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努力將矛盾化解在源頭,問題解決在基層。對于農村工作中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向黨委政府提供對策建議或依法作出檢察建議,促進問題的解決。
3、積極做好農村職務犯罪預防工作。深入研究探索在農村預防職務犯罪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不斷開拓工作思路,深化預防措施,提高預防水平,增強預防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重點掌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重點投資和建設項目,以及物資采購、大額資金撥付、招標投標等關鍵部位的職務犯罪預防。積極開展預防職務犯罪法制宣傳和警示教育,開展法律咨詢和預防提示,提出檢察建議,幫助企業堵塞漏洞。加強對老“三位”(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的宣傳教育。促進各項監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努力從源頭上遏制和減少犯罪,使改革少受挫折,經濟少受損失,干部少犯錯誤。
(三)法制宣教,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法制建設。
1、結合檢察業務和農村特點,利用農閑、集市、廟會等時機,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法下鄉”和“法律進村”等活動進行法律知識宣傳。
2、結合辦案進行普法宣傳,通過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現身說法,以案釋法;
3、結合“法制宣傳月”,開展巡回法制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進行輿論宣傳;通過法制講座和法律知識培訓進行宣傳教育;通過出庭公訴組織農民群眾旁聽庭審,接受法制教育;通過編印資料、辦板報、制作板面進行打擊犯罪成果展進行宣傳教育等。通過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增強農民群眾的法制觀念,使他們不僅知法、懂法,更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以及積極依法參與農村各項社會事務的管理,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營造農村良好法制環境。
(四)辦好實事,努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發展。
1、采取院黨組成員分片包區、選派中層干部到各鄉鎮當聯絡員的辦法。具體負責與各鄉鎮聯絡工作,溝通感情,傳遞信息,反饋情況,為各個鄉鎮的“新農村”建設作好服務工作。
2、積極參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把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與檢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監督職能,加強與公安、法院等部門密切配合,努力構建打、防、控一體化的防控體系。認真落實檢察環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依法妥善處理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出現的矛盾、糾紛以及各種,有效化解和減少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3、提供經濟援助,切實幫助農村農民解決生產生活教育醫療衛生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需要,給農民帶來實惠,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法律援助,切實保障農村農民的合法權益。
4、開展幫扶共建。對貧困家庭、困難學生,開展“結對扶助”。對經濟薄弱鎮、村,開展“掛鉤幫扶”。加強農村黨建工作,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開展“共建堡壘”。組織公益捐助,為農村農民奉獻愛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經濟、物質、法律、組織方面給予農村大力支持架起“檢民共建、檢民連心”的橋梁。
四、活動要求
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動員會議之后,發改局駐村工作組,按照縣委要求,認真學習縣委文件和商書記講話精神,及時到崗到位開展工作,并與鎮領導和管區的同志交流情況,基本摸清了該村的現有狀況,該村現有總人口1054人,戶數270戶,5個村民小組,24名黨員。耕地面積1300畝,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無蔬菜大棚。村里沒有民辦企業,集體收入微薄。村內道路3條,全長1500米,均為砂石路。在80年代,村內曾經打了一口約100米深水井一口,但因水含氟超標而放棄使用。現水源大多為自備沙管井,飲用水含氟量嚴重超標。有線電視入戶數僅為10家左右。根據調查情況,駐村工作組及時向局黨組做了匯報,黨組書記、局長賈朝鳳親自到村作了調研,并幫助工作組研究制定了工作計劃。
一、重點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充分利用韓崗村毗鄰鎮政府駐地的有利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引導村民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擴大畜禽養殖規模,發展特種養殖,村內蔬菜大棚發展到200個。要充分發揮發改局工作職能,會同村兩委做好農業信息服務的推廣工作,健全、完善村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確保農產品銷路暢通,同時積極配合農業、畜牧部門作好動植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使特色農業產值占全村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非農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
二、積極發展公共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樣板村。
首先要徹底解決村民飲用水含氟超標的問題。在縣防疫部門對治理方案進行論證后,由發改局出資對原水井進行改造加深,直至井內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然后集中進行供水網的建設工作,使全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8以上。二要鋪設有線電視網,使全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75以上。三要作好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確保全村小學適齡兒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適齡人口的適齡兒童少年都能入學,對于因家庭貧困無法入學的少年兒童,由發改局會同教育、民政部門共同予資助。四要提高村內醫療診所的服務水平,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占全村人中總數的85以上。五是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搞好試點工作,爭取實現“一池三改”戶達到總戶數的85以上,使農作物秸桿以及人畜糞便利用率有較大提高,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三、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提高農民收入。
韓崗村位于濟兗路北側,交通優勢十分明顯。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吸納更多農民進入農產品儲運、加工、營銷等環節,提高非農業收入水平。現村內外出務工人員為200人左右,發改局要密切同縣內外大中型企業的聯系,加強對村內勞務輸出的組織引導工作,同有關部門在村內共同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鞏固和擴大村內勞務輸出規模,爭取外出人員務工人數和務工收入均提高20以上。
四、積極開展文明鄉村創建活動,培養一批新型農民。
從*縣的實際出發,縣委、縣政府決定選擇自然條件和區域位置有比較優勢、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基礎、基層干部群眾積極性高的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爭取用2—3年的時間,有所突破,取得切實的效果,積累經驗。經村、鄉申請,報縣審批,確定野韭池、松樹坪等12個村為*年啟動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柏臘樹、貓兒坪、火龍、白云、太和街、花椒園、大堰塘、涂坪、蟠龍、小西湖、孫家坪、戰場等12個村為*年新啟動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二、思路和目標
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以縣委、政府“產業*、文化*、活力*、和諧*”的戰略定位統籌推進新農村示范村的建設。
(一)指導思想上做到“六堅持”
1、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全縣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關系,堅持城鄉發展統籌,城鄉一體化。
2、處理好新農村建設目標與客觀實際的關系,堅持從村情出發,解決實際問題。
3、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自然條件、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堅持揚長避短,突出民族特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4、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發展與保護并舉,弘揚魅力,彰顯個性特色。
5、處理試點示范、率先突破與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的關系,堅持因村制宜,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進,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
6、處理好政府主導與群眾主力之間的關系,堅持政府集中捆綁投入,解決關鍵性、基礎性、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問題,充分發揮群眾主力軍的作用,充分調動群眾和全社會的積極性。
(二)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達到“六新”
1、選準確立新的經濟發展路子。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要求,建立起具有區域性優勢和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長期的主要來源。
2、建設基礎設施配套的新環境。堅持規劃為先導,在對每個村進行科學規劃的基礎上,以村莊集中整治為切入點,實行山、水、林、田、路、居家(庭院)綜合治理,建成生態小區。切實改善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基礎條件,提高村一級建設現代農業的支撐力和承載力。
3、培育高素質的新型農民。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為重點,強化引導、培訓和教育工作,每戶有1名科技致富明白人,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4、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風尚。徹底改變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整治臟亂差,破除封建迷信,弘揚美德,樹立鄰里和睦、互幫互助、競爭向上的新風氣。
5、建立村級民主管理的新機制。配強村支兩委班子和隊伍,健全黨的組織,建立完善村賬站管、村務公開、民主理財等管理制度,村有活動陣地,有積極向上、與時俱進的村規民約,有基礎設施建后管理辦法。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使村一級真正成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村民自治組織。
6、提供教育、衛生健康的新保障。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強村學校、衛生室建設,切實解決農村上學難、就醫難。
(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達到“六通”
1、通路。村級主干道要實現硬化(水泥路)或黑色化(瀝青路),組組通四級砂石路,并形成循環暢通。
2、通水。100%的農戶達到安全飲水標準。村集鎮必須建有適度規模的集中供水設施,解決未來工業商業用水。
3、通電。100%的農戶通電,村集鎮要建有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適度規模的供電設施。
4、通廣播電視。電視入戶率達到90%,農戶集中的地方通有線電視。
5、通電話。移動通信覆蓋率達到100%,村集鎮固定電話覆蓋率達到100%、寬帶網絡覆蓋率達到100%。
6、通客運班車。村級客運招呼站覆蓋率達到90%。
(四)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達到“六有”
1、有中長期的發展規劃。按城鄉一體的原則,對新農村示范村進行整體規劃和布局,并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在此基礎上制定出中長期的村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2、有支柱產業和穩定的收入來源。結合村的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確定具有該村特色的支柱產業,并形成相對規模優勢,使之成為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年戶平商品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加300元以上。
3、有完善配套的庭院和整潔、舒適的住房。農戶“一池三改”(建池、改廚、改廁、改圈)入戶率達到80%,沼氣池使用率100%,院壩硬化率達到80%。雜物農具堆放有序,垃圾集中處理,內墻、外墻清潔亮化,居室內設備齊全,功能城市化。
4、有標準的衛生室。新農村示范村必須具有標準化衛生室,開展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0%以上。
5、有戰斗力強的村“兩委”班子。選拔懂經營、善管理、群眾公認、年富力強的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增強“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強化對“兩委”班子的培訓,增強其對黨的政策的理解力、對經濟發展的把握力、對人民群眾的親和力、對各種誘惑的抵抗力。
6、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年村級集體經濟要起步,達到5000元,2008年達到10000元。
(五)以創建“和諧*”為目標達到“六無”。
無適齡兒童輟學,無計劃外生育,無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無治安刑事案件,無封建迷信活動,無重大安全事故。
三、工作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建立起縣、鄉、村“三級聯創”的工作機制,實行“聯責、聯評、聯考”。做到領導落實、人員落實、規劃落實、項目安排落實、檢查督辦落實。聯責,即圍繞同一目標層層明確責任。縣委、縣政府牽頭抓點;鄉鎮負責全面規劃,上下協調,組織實施,進村督辦落實,質量把關;村“兩委”負責具體組織實施,抓好落實;縣直各單位負責提供技術服務、項目資金安排和物資支持。建立縣“四大家”領導聯鄉包村責任制,即每個縣級領導帶一個以上的部門聯系一個鄉鎮,負責一個村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工作。從縣直部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指導組,進村駐點,一定幾年不變。聯評,即每年組織示范村群眾對鄉鎮黨委政府、縣直部門支持幫扶情況開展一次評議,作為縣委、縣政府評價鄉鎮和部門工作的重要依據。聯考,即把新農村建設目標納入基層黨建目標管理責任制。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要制訂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百分制考評細則,作為對各鄉鎮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量化考評的依據。
食品示范鄉創建工作,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按照“地方政府負責、部門分工協作、各方聯合行動”的工作方針和“因地制宜、先易后難、梯度推進、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工作要求,全面實施食品安全“三網”建設,積極推進食品放心工程和專項整治,建立健全全鄉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完善農村基層食品安全監督網絡,進一步規范從田間到餐桌各環節的生產經營行為,廣泛開展宣傳,引導農村居民安全消費,促進農村食品安全狀況實現根本性好轉。
二、工作目標
1、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完善,鄉、村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覆蓋面達100%;
2、農業投入品得到有效規范,家產品抽檢合格率在95%;
3、應建連鎖超市、農村放心店全覆蓋食品統一配送率達80%以上;
4、生產加工行為得到有效規范,小作坊全面整治和規范,地產食品抽檢合格率在95%以上,生豬定點屠宰率達95%以上;
5、大中型餐飲業、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達95%,以行政村為單位,農村土廚師上崗培訓率、健康證持證率95%,農村家宴申報備案率達80%;
6、各環節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按要求建立進貨臺帳,可追溯率達100%;
7、未發生三級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工作內容
1、完善鄉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網絡。成立鄉、村食品安全工作機構,制定工作制度,配備食品安全專、兼職工作人員,保證相關工作經費;摸清轄區內農產品種養殖基地、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含小作坊)、農村副食品商店、放心店、賓館飯店、小飲食店、學校企事業單位食堂及農貿市場的情況,建立動態監管檔案;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報告和應急處置體系,確保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2、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規范農產品種養殖行為,全年建成1至2個規范化的示范基地。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杜絕禁用農藥、獸藥、漁藥經營或使用,規范飼料添加劑的使用,減少藥物濫用,農產品抽檢合率在95%以格上。加強畜禽的免疫工作,嚴厲打擊私屠濫宰,杜絕病死畜禽流入市場,轄區內生豬定點屠宰率95%。
3、加強食品生產加工業監管。強化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的監管,認真組織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整治,基本消除無衛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的食品生產加工行為;加強對小作坊的監管,全面推行小作坊質量安全承諾等制度;督促企業嚴格按照食品質量衛生標準組織生產,杜絕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行為嚴格開展產品自檢或委托檢驗,提升產品質量控制能力。質監部門每年對轄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的監督檢查面和產品抽檢面達100%。
4、加強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優勝劣汰的長效機制,鞏固“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建設成果,積極推進放心店進學校、進社區活動,放心店食品統一配送率80%以上。嚴格規范食品經營主體資格,進一步規范農村普通食品商店的經營行為,加強準入管理,督促農村食品經營者實施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購銷臺帳、不合格食品退市和質量承諾制度,基本消除“三無”、假冒過期食品經營行為。加強對農貿市場監管,落實各項市場管理制度,經營者按規定取得有關手續。
5、加強消費領域食品衛生監管。積極推進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普及面達80%以上。按照食品衛生許可條件開展食品衛生許可整治。加強對餐飲業的日常衛生監管,落實餐具消毒、保潔和防蠅措施,督促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上崗,食堂餐飲單位食品衛生抽檢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達90%以上。食堂餐飲和大中型飯店100%,推行原料進貨索證、驗收和溯源制度。全面開展農村土廚師培訓、家宴申報、現場管理等內容的農村家庭集體聚餐管理制度,切實加強農村自辦宴席的食品衛生宣傳指導。
6、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在文化下鄉活動中,廣泛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建立固定的宣傳教育陣地,利用農村宣傳櫥窗定期刊出食品安全知識,制作路邊墻體標語,在主要場所設立食品安全宣傳廣告牌或宣傳橫幅,將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列入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組織食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和種植養殖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生產技術培訓。
四、工作步驟
創建工作從4月至7月,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4月)鄉政府制定實施方案,落實責任分工,明確創建目標、任務,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5月至7月)鄉政府協同有關部門按照實施方案開展創建工作,圍繞創建工作目標具體抓落實。
第三階段:由縣食安辦根據本實施方案的目標管理要求進行現場檢查和評分并驗收。
五、工作措施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結合總社“新網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綜合服務社,引導農村分散的經營網點向公共服務區集合,以建設村級農資供應連鎖店和日用品便利店為主體,以發展就醫、飲食、書屋、理發、縫紉、修理、廢舊收購以及信息咨詢、代收代辦等服務為配套,完善服務設施,增強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滿足農民群眾發展生產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
二、建設目標
三、基本原則
(一)運作市場化。農村綜合服務社建設可以多元投入,農資店、日用品店以及其它經營服務項目,可以由供銷社所屬企業獨資或聯合開辦,也可以村集體經濟組織開辦,也可以由村民個人開辦。所有經營服務項目均由開辦者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承擔經濟和民事責任。
(二)服務綜合化。農村綜合服務社要根據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需要,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檔次。要加強農資供應連鎖店和日用品超市(或便利店)建設,不斷創新服務方式。農資連鎖店在做好農資供應的同時,要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咨詢、測土施肥、農機具維修等服務。日用品超市(或便利店)要積極開展上門服務、電話預約服務。同時要積極開展農產品收購等活動。農村綜合服務社要圍繞群眾需要,聯合政府部門和其他組織,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技術培訓、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等多種服務,形成村級綜合服務中心。
(三)管理規范化。村級綜合服務社的日常管理以村委為主,實現統一化管理。村民委員會要確定一名主任兼任綜合服務社社長,將社區內的各經營服務組織吸收為綜合服務社的成員單位。同時要體現合作制原則,通過建立社員檔案、采取會員制等形式,鼓勵社員參與各類服務,并積極實行多種形式的返利措施。綜合服務社實行“五有”管理,即有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有服務公約、有商品標價、有商品銷售臺帳、有代辦服務臺帳。供銷社為綜合服務社統一制作照牌標識(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并開展經常性的檢查指導,推進綜合服務社管理規范化。
(四)經營現代化。農村綜合服務社要積極采取現代經營手段,大力引進連鎖經營,建立農資、日用品連鎖店,實行商品統一配送制度,配送比例煙花爆竹要求配送達到100%,農資化肥、農藥、種子要求達到80%以上,其它日用消費品配送達到60%以上。同時大力推進“放心工程”建設,保證產品源頭可追溯,過程可控制,問題產品可召回。
四、建設標準
(一)經營面積和經營品種:生活資料超市30平方米,經營品種200種以上;農資超市20平方米,經營品種(化肥、農藥、藥械、種子)30種以上。
(二)店容店貌:室內外粉刷一新,門前場地平整,門前招牌統一標識;超市要有簡易吊頂和統一貨
架,經營商品陳列美觀整潔;經營人員著裝整潔,佩戴統一服務證。
(三)服務內容:店內設有服務公約、需求登記簿和預約登記簿。農資門市和莊稼醫院設置墻報或板報,按照所在地農技部門的要求,適時農業病蟲害防治知識。
(四)管理措施:建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上墻公布,經營商品貨真價實,明碼標價,正規渠道進貨,杜絕假冒偽劣商品,無坑農害農事件和安全事故發生。
五、實施步驟
(一)調查選址。2012年6月底前,市供銷社和興達、興宏、南虹三個公司,在第一批8個省級新農村示范村,根據市規劃和建設局村級規劃建設,同當地鄉鎮、村委會協調,在人口聚居地擇址8個合適網點,制訂創建規劃。
(二)組織實施。2012年11月底前,對符合條件的村級網點,實施店堂改造、商品配送并開業,同時對經營人員培訓。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供銷社系統聯社和所屬公司聯合成立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組織、策劃、指導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的各項工作,確保工作順利開展。(二)搞好溝通協調。積極向市委、政府匯報和請示,加強與市農委、市規劃和建設局、鄉鎮村委會的溝通協調,制訂好各村的創建規劃和實施方案,協調解決創建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村級綜合服務社按計劃、按要求順利實施。
(三)發揮主體作用。各公司作為創辦村級綜合服務社的實施單位,各村委會為創建村級綜合服務社工程的主體,應共同圍繞創建工作目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組織實施,做好各項工作。
(四)提供指導服務。加強對創建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創建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促進村級綜合服務社朝著積極、務實、健康的方向順利推進,圓滿完成市委、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央、省、市一系列決策部署,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以新建改造農民新居為目標,以優化農村環境面貌為重點,積極引導農民轉變生活居住方式,建設具有現代特色、方便農民、經濟實用的新型住房;立足節約用地,加大舊村改造力度;堅持統籌協調,同步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逐步把全市農村建設改造成設施配套、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基本原則
農村實施新民居建設,遵循以下原則:
(一)農民自愿,政府引導原則。建設農村新民居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權益,不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過政策支持,市場促動,引導農民自覺自愿建設、改善居住條件,改善農村環境。
(二)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原則。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新民居建設與村莊產業發展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相結合,與“空心村”改造和集約高效利用土地相結合。村莊建設、改造既適應不同地形地貌類型、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習俗,又經濟、適用、安全、環保。
(三)改造為主,新建為輔原則。根據村莊實際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新建或改造思路,不加重農民負擔。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多戶多型,避免千村一面、千戶一型,滿足不同村莊、不同收入階層群眾的實際需要。
(四)分步實施,梯次推進原則。堅持先易后難、先重點區域后偏僻地區,有計劃、按步驟地穩步推進,確保農村和諧建設,穩步發展。
三、工作目標
到2012年,力爭全市建設農村新民居示范村220個,改造舊村450個,確保15%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設改造任務。通過新民居示范村建設和舊村改造,為農民建房和村莊建設改造提供典型示范,帶動全市農村住宅建設水平的全面提高。
環省會、環縣城周邊和沿國道、沿高速公路兩側村莊是新民居建設改造重點區域,全市力爭到2012年“兩環”、“兩沿”區域村莊新民居建設改造面達到30%以上。
2009年全市新民居建設、改造村莊180個,其中藁城、鹿泉、正定、欒城“1+4”組團縣(市)要建成一批體現現代新民居特色的示范村;其它縣(市)每縣(市)建成2—3個示范村。全市每個村莊要建成幾個體現區域特點、適應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樣板房。
四、建設改造規范
按照河北省建設廳《河北省農村民居設計導則》(冀建村〔20*〕544號)要求,參照燕趙新民居百套優秀設計方案,結合當地實際進行新民居建設和改造。
(一)示范村莊選擇要求
1.基礎條件。群眾熱情高,村集體經濟實力強,村情穩定,班子團結,基礎條件好。村民大會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表決通過。
2.重點范圍。107、307、3*國道、石閆公路(*市至溫塘段)兩側可視村莊,京石、石太高速公路兩側可視村莊,省城三環路以外可視村莊,18個縣(市)城(含礦區)駐地鎮建設規劃區以外可視村莊。
(二)樣板房選擇要求
1.農戶自愿。樣板房選擇要充分考慮不同經濟收入家庭、不同地域(地區)、不同使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使樣板房建設的成本和標準能夠適應不同階層的實際情況。
2.符合防災減災要求。樣板房選址要避開抗震不良場地、地震活斷層影響地段和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易發地段。
(三)建設改造技術要求
1.規劃布局要求。符合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布局集中緊湊,居住、出行方便,鼓勵建設二層或多層住宅樓。街坊低層建筑密度不超過35%,容積率不高于0.6;多層住宅建筑密度不超過25%,容積率不高于1.1。樣板房選址盡量利用原有宅基地進行住房的翻建、改建,或選用村內空閑地、廢棄地。
2.院落布局要求。院落內建筑平面布局與庫房、農用車輛停放場地以及花草樹木、沼氣等布局安排合理,配置給水、排水、供電、電話、網線、有線電視等管線。功能分區明確,交通流暢便捷,潔污分開。
3.建筑設計及外觀要求。樣板房戶套面積適當,結構新穎、成本低廉,材料選配經濟,就近就地取材。住宅外觀設計美觀,符合地方區域特色,體現時代感。建筑設計水平較高,新材料、新技術、新結構同步應用,符合抗震要求。
4.建筑節能要求。充分考慮沼氣、太陽能、地熱、風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冬季保溫熱效高,符合抗震、節地、節能等要求,參考借鑒CL建筑體系。
5.舊民居改造要求。臨近國道和高速公路兩側住宅,平屋頂改為坡屋頂,統一選用單坡或雙坡或四坡形式,立面美化,建筑周圍綠化,坡屋頂主色調為紅色。
五、主要支持政策及確認辦法
(一)支持政策
1.實施新民居建設、改造的村莊,經申請批準后,由市金融辦協調金融機構,對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戶給予貸款支持,市財政給予適當貸款貼息補助。
2.將新民居建設中村內街道整治、綠化、環境衛生、飲水、排污等公益事業建設內容,納入農村“一事一議”財政資金獎補范圍。
3.認真落實省財政下撥的扶持新民居建設改造專項資金,市、縣按要求予以配套,重點用于新民居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
4.新民居建設中需要繳納的基礎設施配套費、電力增容費,予以免除。
5.整村易地建設的村莊需要占用土地的,經批準可列入當年征地指標計劃。
6.列入新民居建設計劃的示范村,村民貸款建設的房屋,準予辦理房產證,由縣級政府按有關政策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7.對驗收合格的新民居建設改造示范村,根據投資規模,給予每村一定數額的獎勵補助。獎補資金納入市、縣財政預算,按照先建后補原則,根據示范村建設改造進度,逐年支持到位。
(二)確認辦法
農村新民居建設示范村按項目進行管理,實行逐級申報制,每年年初申報確定年度示范村建設計劃。符合申報條件的村莊,按下列程序申報、確認。
1.村黨支部、村委會向當地鄉鎮政府提出列為新民居建設示范村的申請,填報申請表,并提交村民大會表決同意等相關證明材料。
2.鄉鎮政府審查合格后,報縣(市)、區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核實確認。確認后,由縣(市)、區規劃建設部門組織對新民居建設示范村進行規劃。
3.實施新民居建設改造的村莊,按照規劃制定具體建設方案。方案要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并通過鄉鎮政府報縣(市)、區政府審批。
4.縣(市)、區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示范村名單,統一報市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查備案。
5.市、縣財政貸款貼息,按照規劃建設時間和建設貸款額度,逐年分期撥付到位。
6.市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各縣(市)、區農村新民居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考察、驗收,達到規定時間、進度要求的,兌現獎補資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工作機構。為確保新民居建設改造工作開展,市委、市政府成立*市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分管農村工作的領導擔任,市政府分管建設工作和分管農業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市委農工委、市建設局、市文明辦、市城鄉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市電業局、市交通局、市地震局、市金融辦、市文化局、市新聞出版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市體育局、市廣播電視局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委農工委,具體負責落實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制定全市農村新民居建設計劃,審核安排新民居建設資金的使用,綜合協調、督導檢查全市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并配合市考核辦對各縣(市)、區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進行考核等。領導小組辦公室內設綜合協調組、統計資料組、建設指導組、規劃指導組和督導檢查組,分別設在市直各有關部門。各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專人專抓,確保工作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