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5 16:55: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畜牧科技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基層畜牧獸醫工作留不住年輕人才針對基層畜牧
獸醫工作人才匱乏的問題,一些區縣近幾年也通過事業單位統一招考的辦法來補充人才,招聘到一些大學本科以及碩士研究生。但是受基層的辦公條件、工資待遇、人才激勵機制等條件的制約,很多年輕人才很快又選擇辭職進入企業或報考市縣以上單位離開了,基層留不住年輕人才成為了普遍性的問題。
3一些好的做法和建議
3.1加快基層畜牧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
基層要想留住人才,先要做好硬件建設。日照市在畜牧獸醫系統機構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針對某些鄉鎮獸醫站無房辦公和辦公條件簡陋的情況,積極進行協調,爭取鄉鎮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各鄉鎮站所均有了正規的辦公場所。
3.2加強畜牧科技推廣人員的培訓
日照市加強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每年舉辦全市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培訓班、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工作培訓班、獸藥法規培訓班等培訓班6期以上。同時,自2012年,日照市畜牧獸醫局連續3年同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組織市、縣、鄉三級技術人員進行為期一周的業務培訓,由青島農業大學的教授系統講授當前國內外畜牧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動物常見病診療、畜禽糞污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合作社運營與發展等業務知識。通過培訓,切實提高了畜牧科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
3.3對基層工作人員在工資待遇等方面適當傾斜
一是工資待遇上可以有適當提高。日照市各區縣自2014年1月1日起,依據鄉鎮財政經濟困難程度、交通便利程度、距離縣城遠近等因素,劃分“一般鄉鎮”和“偏遠鄉鎮”,根據工作年限給予了工作人員不同程度的津貼補貼,強化了人才向基層流動、在一線干事創業的激勵機制。二是對縣以下專業技術人員,在業績評價、職稱評聘等方面應繼續給予照顧。同時支持畜牧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科技開發、技術推廣、試驗示范等有償技術服務,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和經營所得。
近年來,我縣畜牧業在黨的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和市場機制的牽動下,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生產方式逐步轉變、畜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畜牧業產值已占到農業總產值的40%左右。但是,與建設現代畜牧業的要求相比,目前我縣畜牧業還存在科技含量和組織化程度比較低、保障體系不健全、抵御風險能力差的問題。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加快發展畜牧業,支持規模化飼養,加強品種改良和疫病防控”的要求,結合我縣正在深入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使“雙輪驅動促統籌、破解難題惠民生”的活動主題落到實處,從而全面提升畜牧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切實加快規模健康養殖發展,特提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畜牧推廣工作的發展應建立畜牧推廣基金的設想和建議,通過建立畜牧業發展風險基金,扶持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畜牧業結構可進一步優化,標準化、良種化、規模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畜禽養殖新技術進一步普及,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抵御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逐步實現畜牧業向技術集約型、資源高效利用型、環境友好型轉變。
“基金”有兩個用途,一是利用基金的作用,來解決當今由于受市場經濟沖擊而出現推廣工作中的不適應問題,加強壯大推廣體系建設。二是促進推廣項目的轉化,抓好推廣典型鼓勵農民提高飼養業中的科技含量。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
畜牧推廣是以追求社會效益為主的公益事業,它將畜牧新成果、新技術介紹給農民,使其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并應用于生產過程中,從而增產增收。提高農民素質、追求社會效益,是其出發點和歸宿。畜牧推廣的這一屬性不應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而改變,而應繼續強化。
但是,處于市場經濟中的具體推廣部門和個人,又不能不追求自身利益,努力增加收入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因此,也都在探索通過有償服務和經營來創收。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但是面對千家萬戶的小規模經營,面對非常分散的服務對象,面對相對低下的農業效益,面對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交織、制約因素很多的農牧業,推廣工作不可能多是有償服務,有償服務的領域是很小的,況且服務收費的標準也很難確定。
圍繞推廣工作開展經營服務,不失為一種創收手段,也有不少好的事例證明這一手段的作用。但是,開展經營勢必牽扯推廣部門的精力,弄不好也易使推廣偏離其正常軌道。要解決好推廣部門自身效益與推廣對象的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使其自身建設與事業發展同步進行,筆者認為建立畜牧推廣基金的辦法是可行的。基金由國家投入專款,由畜牧推廣部門掌握使用,主要用于:(1)畜牧推廣自身開展有償服務項目的投入,通過開展有償服務增強自身活力,促進推廣事業的發展。對于好的項目要集中投入。(2)有發展前途的大型農牧場戶的科技項目。(3)專業戶或科技示范戶由于資金短缺不能提高科技含量的可使用“基金”。實施上述計劃必須有以下兩個條件的保證。一是制定具體法規和政策,保證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落實。要以法律形式保證國家和集體對推廣工作資金投放而不以某位領導和某級政府對推廣工作好惡確定投入量。二是政府要保證畜牧推廣的計劃性投入,計劃和市場,這是促進科技進步的兩種手段,有各自服務與經濟建設的不同目標和適用范圍。對于社會公益性非常顯著的農技推廣工作,其經費還應主要靠政府的計劃性投入。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即使在實行市場經濟多年的國家,也多是這樣做的。在目前我國市場機制尚不發達的情況下,促進農技推廣工作,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期待于市場的只能是輔助作用。所以農技推廣部門、推廣工作者自身利益的保證,還主要靠政府的計劃性投入。尤其是基礎設施的投入,知識更新,新項目的引進更需政府的扶持。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04.031
Analysis of Output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Papers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ZHANG Yu-wei, WANG Xiao-rong, JIA Bao-hong, SONG 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AS) between 2003―2013, bas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disciplines of TAAS has been analyzed through the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s,the cited frequency, H index, the distribution of cited countries,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etc.
Key words: TAAS; Web of Science; SCIE; paper output; cited frequency; 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天津農科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個以應用研究為主,具有較強實力和地方特色的社會公益類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歷經幾代農科人的艱苦創業,天津市農科院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已成為天津農業科技戰線的主力軍,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位居全國先進行列,為天津乃至全國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0年來,天津農科院注重頂層設計,強化全院協同創新,打造了一支由院士、國家和市級專家、高中級研究員為主體的500余人規模的科技創新隊伍,各研究機構呈現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可喜局面。目前,已經建成了14個研究機構,分別為: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簡稱黃瓜所)、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簡稱蔬菜所)、天津市農作物(水稻)研究所(簡稱作物所)、天津市畜牧獸醫研究所(簡稱畜牧所)、天津市林業果樹研究所(簡稱林果所)、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簡稱植保所)、天津市園藝工程研究所(簡稱園藝所)、天津市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簡稱資環所)、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簡稱保鮮中心)、天津市農村經濟與區劃研究所(簡稱區劃所)、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簡稱信息所)、天津市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簡稱生物中心)、天津市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簡稱質標所)、天津市設施農業研究所(簡稱設施所)等。
科研論文是體現科研單位工作成效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個單位、一個學科和一名科技人員產出科研論文是體現該部門、領域或該人的科研活力的重要參考。Web of Science是一個基于Web而構建的動態的數字研究環境,兼具知識的檢索、提取、分析、評價、管理與發表等多項功能。在內容上,Web of Science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為核心,有效地整合了學術期刊等重要的學術信息資源。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和高校都將Web of Science的信息產品作為評價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據。在我國,Web of Science的信息產品,尤其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簡稱SCIE)收錄及引用論文的統計分析結果成為評價學術單位科研成效和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年來,天津農科院科研水平不斷進步、重視國際間合作,陸續有優秀論文被SCIE收錄。分析天津農科院科研論文的SCIE收錄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客觀地評價該單位的科研現狀和水平。
1 數據收集
通過Web of Science的SCIE數據庫,于2014年11月對天津農科院各研究所2003―2013年被收錄的論文進行檢索。利用數據庫的檢索、分析功能結合手工統計,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天津農科院論文發文量及變化趨勢
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共有76篇論文被SCI收入,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為33篇,如圖1所示。11年間,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總體呈波動上漲趨勢,其中2003―2005年無,2010年以后增長較快。
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各研究所發文量中,如圖2所示,保鮮中心發文量最多。保鮮中心、植保所、畜牧所發文量大于5篇,蔬菜所、黃瓜所、作物所、生物中心、林果所發文量小于5篇。質標所、園藝所、資環所、信息所、區劃所、設施所無。
2.2 天津農科院論文學術影響力分析
為反映天津農科院的發文質量,分別統計了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各研究所的SCI科技論文被引頻次(以后簡寫為TC)、篇均被引量、TC≥20、10≤TC<20、1≤TC<9、TC=0的占比,以及潛在被引指數和H指數,從而反映學術論文影響力。
表1顯示,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SCI發表的論文總被引量為175,篇均被引量為5.30,潛在被引指數為-3.03,H指數為7。被引頻次1≤TC<9的論文最多,占到了發文總量的60.61%。其次是TC=0的論文,占發文總量的24.24%。TC≥20、10≤TC<20的論文分別只占6.06%和9.09%。
農科院各研究所中,保鮮中心的總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頻次均為最高,分別達到了87次和10.88次。總被引量排名前4的從高到低依次為保鮮中心、植保所、作物所、蔬菜所。篇均被引量排名前4的從高到低依次為保鮮中心、作物所、植保所、蔬菜所。
潛在被引指數統計的為各單位零引用發文占比與最近一年(2013年)發文量占比例之間的差,差值越小,被關注度越高。各研究所的潛在被引指數,黃瓜所最低為-66.67,畜牧所最高為33.33。發文被國內外同行關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為黃瓜所、作物所、植保所。
各研究所的H指數方面,保鮮中心的H指數最高為4,其次植保所、蔬菜所的H指數為3。
2.3 天津農科院論文施引文獻的國家分布
施引文獻是指引用天津農科院發文的SCI文章。通過分析2014年11月統計的引用了天津農科院2003―2013年發表SCI文章的施引文獻的分布情況,可以了解天津農科院的研究成果被哪些國家所關注,從這個角度可以反映天津農科院科研的影響力。
從圖3中可以看到,天津農科院的研究論文受到22個國家科研人員的關注,關注度(引用次數)最高的為中國,引用次數占所有國家的42.44%。對天津農科院論文關注度最高的前5個國家從高到低依次是中國、美國、巴西、伊朗、韓國,5個國家的引用次數超過了總引用次數的70%。
2.4 天津農科院各學科論文產出量分析
天津農科院整合院內科技力量,促進軟硬學科協調發展,形成了學科齊全、優勢突出的良好局面。目前,該院已形成了作物、蔬菜、林業果樹、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農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測、農業信息技術、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觀賞園藝等11個學科大類。
如圖4所示,天津農科院2003―2013年被SCI收入的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集中在林業果樹、作物、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6個學科,其中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兩個學科的論文最多,分別為8篇。觀賞園藝、農業信息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測、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等學科還未有論文被SCI收入。
2.5 天津農科院各學科論文學術影響力
表2顯示,天津農科院各學科論文中,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的總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量均為最高,分別達到了87次和10.88次。總被引量排名前3的學科從高到低依次為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植物保護、蔬菜。篇均被引量排名前3的學科從高到低依次為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作物、植物保護。作物學科的總被引量排名第4,但篇均被引量排名較高,排名第2。
各學科中,被引頻次1≤TC<9的論文,林業果樹、作物、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4個學科均超過了學科論文總量的50%。畜牧獸醫學科1≤TC<9,TC=0的論文分別占50%。植物保護學科TC=0的論文最多,占到了57.13%。
各學科的潛在被引指數,作物最低為-33.33,畜牧獸醫最高為33.33。發文被國內外同行關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為作物、蔬菜、植物保護。
各學科的H指數方面,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的H指數最高為4,其次植物保護、蔬菜的H指數為3。
3 結 論
2003年以來,天津農科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總體呈上漲趨勢,2010年以后增長較快。盡管論文數量還不算多,但表現出了較好的增長趨勢。這是天津農科院近年來重視科研工作、積極引進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的結果。
天津農科院下設14個研究機構,分為11個學科大類。2003―2013年發表的SCI論文集中在8個研究所、6個學科。這說明天津農科院學科優勢明顯,在林業果樹、作物、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等學科論文產出量較多。而在觀賞園藝、農業信息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測、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等學科還未有論文被SCI收入,反映出天津農科院在學科布局的完整性、均衡性上欠佳。今后,天津農科院在保證優勢學科發展更強、更高的基礎上,要注意學科的均衡發展,通過引進和培養領軍人才、年輕力量加強薄弱學科的建設,提高整體的科研水平,逐步形成優勢學科突顯、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
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SCI發表的論文總被引量為175,篇均被引量為5.30,受到22個國家科研人員的關注。天津農科院的科研成果正在受到世界上科技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但是,發表的論文中被引頻次1≤TC<9的論文最多,占到了發文總量的60.61%,TC≥ 10的論文只占15.15%,高質量論文較少,在提高論文質量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天津農科院要通過制定各種獎勵機制、培訓機制、考核機制,鼓勵與其他科研機構進行交流合作,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發表更高質量的論文。
參考文獻:
[1] 王婷,劉敏娟.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產出及學術影響力評價:基于論文、專利產出的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 王婷,顏蘊,續玉紅,孟憲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論文產出及國際學術影響力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2):54-63.
[3] 馬桂蓮,張琴,姚佳,等.基于Web of Science收錄的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科研論文統計分析[J].上海農業學報,2014(2):115-119.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汪懋華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微生態學分會理事長、四川農業大學程安春教授,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印遇龍研究員,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劉波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朱偉云教授,荷蘭瓦赫寧根大學André Aarnink研究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豬生產咨詢委員會主任、推廣教育主任Wayne Martin,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熱帶農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Liang Juan Boo,哈佛大學副教授Haining Shi,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李玉芝副教授,美國蛋品工業中心主任、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Hongwei Xin教授,丹麥DLG公司技術總監Plamen Nikolov等知名專家作了《工程技術與中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動物微生態與粘膜免疫》、《生豬機體氮代謝及其減排調控研究進展》、《保障生態安全的無害化養豬微生物發酵床工程化技術體系》、《反芻動物瘤胃甲烷生成機理及其營養調控》、《環境與福利友好型豬舍系統》、《豬和雞的小規模生產和市場系統》、《利用水稻秸稈日糧減少瘤胃的甲烷排放》、《粘膜免疫與腸道感染》、《對美國豬舍系統的評估》、《美國蛋雞產業現狀與研發機遇及蛋品工業中心(EIC)的作用》、《環境控制與飼養管理》的報告。
上海自然科學領域中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分別名列前三位,占據上海自然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主導地位。排在后面的依次為信息與系統科學、地學、數學、天文學和力學。除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三個學科科技發展的主成分得分為正外,其他五個學科科技發展的主成分得分均小于零,表明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的多數學科的科技發展低于整體水平(見表1)。
表1 上海自然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綜合評價
投入
產出
綜合
排序
生物學
1.7461
0.98206
1.79619
1
化學
0.87113
1.18576
0.83031
2
物理學
0.81642
1.32005
0.76775
3
信息與系統科學 -0.41952 -0.77932 -0.37558 4
地學
-0.54201 -0.6447
-0.52783 5
數學
-0.71232 -0.20092 -0.7645
6
天文學
-0.88765 -1.14172 -0.84543 7
力學
-0.87214 -0.7212
-0.8809
8
2)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的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但與北京差距明顯。
在自然科學學科中,上海除地學外,其他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數均進入前三名,其中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六個學科在大陸排名第二(僅次于北京),信息與系統科學國際科技論文數排在北京、湖南之后,名列第三(見表2)。雖然上海自然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數均位居前列,但與北京相比,差距明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天文學外,上海其他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數均不足北京的1/2。在國內科技論文方面,上海自然科學領域中的力學、物理學、化學、信息與系統科學、天文學和生物學有明顯優勢,數學與地學國內科技論文未能進入前三名(見表2)。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數學外,上海其他學科國內科技論文均不足北京的1/2。
表2 2001年自然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國內前三名地區
國際論文
國內論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數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江蘇 湖北
力學
北京 上海 陜西
北京 上海 陜西
信息與系統科學 北京 湖南 上海
北京 湖北 上海
物理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上海 安徽
化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上海 江蘇
天文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江蘇 上海
地學
北京 湖北 江蘇
北京 江蘇 湖北
生物學
北京 上海 湖北
北京 廣東 上海
資料來源:200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2,23-24。
3)知識流動不足、系統失靈是制約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瓶頸。
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效率,就其實質而言,是新的知識在一個系統中創造、流動和利用的效率。它取決于諸創新要素的創新動力、能力和互相之間相互作用的效率。而決定創新要素的創新動力、能力和互相作用則取決于經濟科技制度的安排,政策體系的設計,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和創新文化的氛圍。建設知識創新體系,提升學科建設與科技發展能力的關鍵是通過制度、政策和環境的作用,提高創新各要素的創新動力、能力和達到創新目標的要素間的互動。從本質上看,創新體系是由存在于企業、政府和學術界的關于科技發展方面的相互關系與交流所構成的。在這個系統中,相互之間的互動作用直接影響著創新的成效和整個經濟體系。創新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科學技術知識的循環流轉。表3所示上海自然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2/3左右的項目為獨立完成,表明知識流動不足、系統失靈成為制約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瓶頸,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速知識流轉、戰勝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中的系統失靈是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知識創新體系建設面臨的長期任務。
表3 上海自然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
項目數 項目參加人員全時當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項目經費支出
與境外機構合作
114
343
275
5122
與國內高校合作
127
305
221
7258
與國內獨立研究院所合作
107
243
177
2526
與境內注冊外商獨資企業合作 38
127
118
2360
與境內注冊其他企業合作
915
2103
1895
25427
獨立完成
2545
4408
2707
32311
其他
26
124
102
1384
資料來源:上海市全社會R&D資源清查工作小組。上海市R&D清查數據匯編,2001,72。
2 上海工程與技術領域科技發展的學科結構與績效評價
1)學科在國內的比較優勢。
在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20個學科的國際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包攬了20個學科的第一名,上海只有材料科學、冶金與金屬學、機械與儀表、動力與電氣、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化工、土木建筑、交通運輸9個學科排名第二(僅次于北京),上海能源科學技術和環境工程兩個學科國際論文排名第三(見表4)。
表4 2001年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國內前三名地區
國際論文
國內論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工程與技術基礎學科 北京 河北 山西
北京 陜西 江蘇
測繪科學技術
北京 四川 陜西
北京 湖北 江蘇
材料科學
北京 上海 遼寧
北京 上海 陜西
礦山工程技術
北京 江蘇 湖南
北京 湖南 江蘇
冶金、金屬學
北京 上海 遼寧
北京 遼寧 上海
機械、儀表
北京 上海 陜西
北京 江蘇 陜西
動力與電氣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湖北 陜西
能源科學技術
北京 湖北 上海
北京 山東 黑龍江
核科學技術
北京 安徽 四川
北京 四川 甘肅
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 北京 上海 陜西
北京 陜西 上海
計算技術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江蘇 上海
化工
北京 上海 湖北
北京 江蘇 上海
輕工、紡織
上海 北京 四川
北京 廣東 上海
食品
北京 江蘇 廣東
廣東 浙江 江蘇
土木建筑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上海 江蘇
水利
北京 湖北 江蘇
湖北 北京 江蘇
交通運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上海 湖南
航空航天
北京 陜西 黑龍江
北京 陜西 江蘇
環境
北京 江蘇 上海
北京 江蘇 上海
安全科學技術
北京 湖南 安徽
北京 湖南 江蘇
資料來源:200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2,23-24。
在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20個學科國內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有18個學科排名第一,只有食品和水利分別由廣東和湖北名列第一,而上海只有9個學科進入前3名,其中材料科學、土木建筑、交通運輸3個學科名列第二,冶金與金屬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化工、輕工與紡織、環境工程名列第三(見表3)。
2)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占主導地位的學科。
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中占據科技發展主導地位的8個學科依次是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機械與儀表、航空航天、材料科學、化工、計算技術、動力與電氣、交通運輸。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科技發展最為薄弱的5個學科是測繪科學與技術、水利、礦山工程技術、安全科學技術和食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3的學科科技發展的主成分得分小于零,表明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60%的學科科技發展低于平均水平(見表5)。
表5 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綜合評價
投入
產出
綜合
排序
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
2.93105
2.48946
2.96681 1
機械、儀表
1.38674
0.06872
1.29458 2
航空航天
1.16586
-0.81414 0.98384 3
材料科學
0.57576
1.29195
0.67626 4
化工
0.61197
0.94682
0.66216 5
計算技術
0.35117
1.86971
0.51358 6
動力與電氣
0.49477
0.42028
0.50252 7
交通運輸
0.45473
-0.19787 0.40005 8
土木建筑
-0.32659 0.6906
-0.23377 9
工程與技術基礎學科
-0.26822 -0.66067 -0.31811 10
冶金、金屬學
-0.46472 0.25968
-0.40773 11
輕工、紡織
-0.46716 -0.475
-0.47954 12
環境
-0.69617 -0.31043 -0.67619 13
核科學技術
-0.72349 -0.79265 -0.75082 14
能源科學技術
-0.79072 -0.50098 -0.78198 15
食品
-0.76882 -0.90066 -0.80184 16
安全科學技術
-0.81005 -0.84276 -0.83462 17
礦山工程技術
-0.8642
-0.85314 -0.88633 18
水利
-0.89218 -0.8347
-0.91028 19
測繪科學技術
-0.89975 -0.85423 -0.91858 20
3)上海工程技術領域科技論文產出與北京差距懸殊。
在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國際科技論文方面,上海排在前3名的11個學科中,除材料科學與土木建筑兩個學科外,冶金與金屬學、機械與儀表、動力與電氣、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化工、交通運輸、能源科學技術和環境工程9個學科的國際科技論文數均不足北京的1/2。
在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國內科技論文方面,上海進入前3名的9個學科,除材料科學、輕工與紡織兩個學科外,土木建筑、交通運輸、冶金與金屬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化工、環境工程等7個學科國內科技論文均不足北京的1/2。
4)加強產學研合作、戰勝系統失靈是上海工程技術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面臨的基本任務。
表6所示上海工程技術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70%左右的項目為獨立完成,表明知識流動不足、系統失靈成為制約上海工程技術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瓶頸,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產學研合作、戰勝系統失靈是上海工程技術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面臨的基本任務。
表6 上海市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
項目參加人
項目數 員全時當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項目經費支出
與境外機構合作
201
3341
2169
74523
與國內高校合作
437
1762
1415
21865
與國內獨立研究院所合作
644
3021
1745
24587
與境內注冊外商獨資企業合作 94
854
608
19073
與境內注冊其他企業合作
1431
4551
3454
52744
獨立完成
6934
22836
15879
219665
其他
293
1592
1198
10703
資料來源:上海市全社會R&D資源清查工作小組。上海市R&D清查數據匯編,2001,75。
3 上海農業科學領域科技發展的學科結構與績效評價
1)農學和水產學占據上海農業科學領域中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主導地位。
上海農業科學領域中占據科技發展主導地位的學科是農學和水產學,林學、畜牧與獸醫科學相對薄弱(見表7)。
表7 上海農業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綜合評價
投入
產出
綜合
排名
農學
1.21943
1.45978
1.26327
1
水產學
0.28854
-0.26992
0.2164
2
畜牧、獸醫科學 -0.3714
-0.38479
-0.37749 3
林學
-1.13657
-0.80507
-1.10218 4
2)上海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與國內先進地區有相當差距。
在農業科學領域4個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的農學和林學、甘肅的畜牧獸醫、湖北的水產學國際科技論文排名第一,上海在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科技論文無一進入前3名(見表8)。在農業科學領域4個學科國內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的農學、浙江的林學,江蘇的畜牧獸醫、山東的水產學國內科技論文排名第一,上海在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國內科技論文無一進入前3名(見表8)。無論是國際科技論文、還是國內科技論文,上海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與國內先進地區都有相當大的差距。
表8 2001年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國內科技前三名地區
國際論文
國內論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農學
北京
浙江
江蘇
北京 江蘇 浙江
林學
北京
黑龍江 安徽、福建、 浙江 北京 福建
廣東、陜西
畜牧、獸醫科學 甘肅
云南
北京
江蘇 北京 甘肅
水產學
湖北
山東
廣東
山東 廣東 福建
資料來源:200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2,23-24。
4)知識流動不足是上海農業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相對薄弱的重要原因。
表9所示上海農業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64%的項目為獨立完成,表明知識流動不足是上海農業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相對薄弱的重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產學研合作、戰勝系統失靈是加強上海農業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
表9 上海農業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
項目數 項目參加人員全時當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項目經費支出
與境外機構合作
24
46
38
229
與國內高校合作
25
72
45
613
與國內獨立研究院所合作
48
86
68
442
與境內注冊外商獨資企業合作 2
5
4
18
與境內注冊其他企業合作
69
124
99
506
獨立完成
312
420
269
3716
其他
9
8
3
25
資料來源:上海市全社會R&D資源清查工作小組。上海市R&D清查數據匯編,2001,73。
4 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的學科結構與績效評價
1)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但與北京仍有相當差距。
在醫藥科學領域6個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的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醫學四個學科排名第一,上海的藥物學和特種醫學兩個學科排名第一。此外,上海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排名第二,中醫學排名第三(見表10)。在醫藥科學領域國際科技論文方面,上海除藥物學和特種醫學外其他4個學科與北京均有一定的差距。
表10 2001年醫藥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國內前三名地區
國際論文
國內論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預防醫學 北京 浙江、廣東
北京 廣東 上海
基礎醫學 北京
上海
廣東
北京 廣東 上海
藥物學
上海
北京
江蘇
北京 廣東 上海
臨床醫學 北京
上海
廣東
北京 廣東 上海
中醫學
北京
云南
上海、江蘇 北京 廣東 江蘇
特種醫學 上海
北京
廣東
北京 陜西 上海
資料來源:200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2,23-24。
國內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包攬了6個學科國內科技論文的第一,上海除中醫學國內科技論文未進入前三名外,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藥物學、臨床醫學和特種醫學國內科技論文均排名全國第三(見表11)。在醫藥科學領域國內科技論文方面,上海6個學科與北京均有一定的差距,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醫學和特種醫學國內科技論文不足北京的1/2。
表11 上海醫藥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綜合評價
投入
產出
綜合
排名
臨床醫學
1.495
1.583
1.56579 1
藥學
0.89727
-0.15227 0.79183 2
基礎醫學
-0.33507 0.84777
-0.246
3
中醫學與中藥學
-0.21555 -0.8431
-0.27284 4
預防醫學與衛生學
-0.69136 -0.64275 -0.70052 5
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 -1.1503
-0.79264 -1.13826 6
2)上海醫藥科學領域中占據科技發展主導地位的學科是臨床醫學和藥學。
上海醫藥科學領域中占據科技發展主導地位的學科是臨床醫學和藥學,中醫學與中藥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與衛生學、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科技發展相對薄弱。
3)知識流動不足是影響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制約因素。
表12所示上海醫藥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85%的項目為獨立完成,表明知識流動不足是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相對薄弱的重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產學研合作、戰勝系統失靈是加強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
表12 上海醫藥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
項目參加人
項目數 員全時當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項目經費支出
與境外機構合作
37
124
114
7510
與國內高校合作
142
258
170
1607
與國內獨立研究院所合作
113
234
171
1921
與境內注冊外商獨資企業合作 6
10
7
119
與境內注冊其他企業合作
97
195
166
2343
獨立完成
3074
4857
3192
20038
其他
139
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寧;青;新農(林,畜牧,墾)業科學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咸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4-1389
國內刊號:61-1220/S
郵發代號:52-11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2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編輯加工是對稿件進行修改、整理的一系列工作,是出版流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編輯加工使稿件得到完善和提高,更加符合出版規范,達到出版要求,是出版質量的重要保證。為了切實做好畜牧類文稿的編輯加工工作,本文從把好初審關、編輯加工的準備工作、編輯加工的技術環節,以及提高編輯自身素質等方面作介紹和分析。
1把好初審關
初審環節是處理文稿的第一步,也是保證文稿最終出版質量的基礎。
1.1真實性
文稿的真實性是編輯初審文稿時首先要關注的問題,真實性包含2個方面。首先是稿件內容的真實性,即文稿中所使用的方法、得到的結果、實驗數據、統計結論等內容都必須保證完全屬實。只有這樣,這件文稿才具有科學性,才具有價值。否則,不但會誤導讀者,而且也會助長學術不端行為。編輯在判斷1件文稿的學術真實性時,有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時需要編輯多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多關注該領域的科技發展動態,同時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初審的過程中,結合作者的科研環境,仔細推敲文稿的上下文邏輯關系和得出最終結論或實踐經驗的過程,以考察文稿的真實性。其次,還要注意文稿是否為原創作品,是否存在剽竊行為。應利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中外文數據庫等資源對來稿進行檢測,剔除存在抄襲和剽竊情況的文稿。
1.2創新性
1件文稿如果沒有創新性,即使其內容再怎么準確無誤,邏輯再如何嚴密,其出版的意義也將大打折扣。因此,編輯應對文稿進行、查新。這一點,除了依賴編輯的職業敏感性外,還可以從文稿所列出的
參考文獻中尋找端倪。首先,要檢查文稿中引用
參考文獻的必要性和準確性。之后,審查
參考文獻的數量、出版年限、類型,以及在該學科領域的深度和寬度。若文稿所引用
參考文獻的出版時間很久遠,同時又不具有深度和寬度,那么是否采納這篇文稿就需要推敲。文稿
參考文獻的引用反映了作者對該學科方向了解的深度和廣度,是判斷科技論文水平的重要依據[1]。
1.3是否符合結構、邏輯要求
文稿的結構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凡是論文結構有缺陷的,說明作者的研究工作本身有缺陷,其學術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結論往往是站不住腳的[2]。論文需要具備標題、摘要、
關鍵詞 、目的、方法、結論、
參考文獻等要素。書稿需要具備書名、作者署名、內容提要或序言、目錄以及內文等要素。編輯在檢查文稿是否具備以上要素的同時,也需要注意檢查這幾個要素是否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組合在一起的,是否成整體,文稿中是否出現要素缺失、邏輯關系混亂、上下文說法不一或圖表數據與正文內容不一致等現象。
2編輯加工
一般來說,出版單位接收的稿件只能算是半成品,距離出版尚有距離。除了對文稿本身的技術處理外,叢書或期刊編輯還需要對文稿中的各要素做出調整,以達到與全套叢書或期刊的要求相統一。所以,對1件文稿的出版來說,編輯加工環節,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2.1準備工作
經過初審程序,編輯篩選出了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且已經基本對文稿有了大概的了解。編輯人員應在初審的基礎上,將初審時發現的問題進行再次確認,查閱文獻或請教專業人員之后,與作者進行充分溝通,明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地方需要對內容進行增刪,哪些地方是重點介紹的內容。只有準備工作細致、充分,思路清晰,才能使編輯加工工作順利、有效地進行,加工出來的文稿才能切中主題。
2.2技術上的編輯加工
編輯對稿件進行整體技術加工的內容包括加工與整理2道工序。加工指對文章內容和文字的表達、圖表的制作和技術規范等進行再創作的過程;整理則是對稿件內容進行技術處理,即核對原始資料、目錄安排、文字對照等[3]。畜牧類文稿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所以在編輯加工環節中,應注意審查稿件是否存在專業知識或常識性知識方面的錯誤;要對整篇文稿的文字表達進行加工潤色,使語句更加通順,表達更加精煉、流暢;應規范、統一文中標點符號、單位及量的用法,檢查計算公式是否正確,藥品和化學試劑的名稱(中文名稱、英文名稱、英文縮寫、化學符號等)是否正確,使用的名稱形式做到全文統一;插圖和表格的格式是否規范,尺寸大小是否合適,圖表中的數據等內容與正文內容是否一致;此外,還應該盡量減少錯字、別字現象的發生。
2.3整理文稿的邏輯
邏輯性是高質量文稿的基本硬件條件。試驗性科技論文,需要遵從試驗的目的及意義、試驗材料、方法和步驟、試驗結果以及結論的邏輯來寫作。綜述性論文,需要先介紹該課題的重要性、國內外研究背景,然后再得出作者自己的結論和看法。畜牧類圖書,則需要根據其內容,在緒論之后分章節展開,同時需要注意各章節的設置和每章節的內在邏輯[4]。此外,也要注意避免出現上下文內容相矛盾的情況。
3提高編輯素質
要提高稿件的編輯加工質量,在把握好編輯加工環節的技術要點之外,積極提高出版社或期刊編輯部編輯的整體業務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
3.1提高編輯素質
首先,應注重職業教育,培養編輯愛崗敬業。編輯是個比較特殊的職業,即是以他人的勞動成果為基礎,默默無聞地工作,付出大量的辛勤勞動“為他人做嫁衣”。往往圖書出版了,了,編輯自己付出的辛苦都在無形之中。而且整體行業收入水平也不及從事科研或生產的人員。所以,編輯應該處理好個人的情緒問題,細細體會作為編輯的職業榮譽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職業道德,愛崗敬業。[5]
專業素養和經驗積累、信息儲備是畜牧類專業編輯人員從事編輯工作的基礎。編輯人員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增加專業知識的儲備,關注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掌握網絡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只有這樣,編輯才能以敏銳的目光篩選出更值得出版的文稿,以專業的眼光審閱、加工稿件,才能與作者實現良好溝通,真正成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
此外,當今出版形勢下,編輯的內涵、職責、地位和功能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編輯必須實現3個角色的轉變。一是從傳統的文化選擇者,轉變為文化的創新和策劃者;二是從單純的編書轉變為滿足讀者需求的服務商;三是從傳統的伏案審稿、編輯加工單一型人才,轉變為參與市場調研、選題策劃、組織書稿、編輯加工、設計制作、成本核算、宣傳營銷全過程的復合型人才[6]。
3.2吸收畜牧專業科研人員當編輯
若讓非畜牧專業的編輯來處理這一領域的稿件,編輯則會十分吃力,且處理效果也不甚理想。比如,如果讓動物組織胚胎學專業的編輯來處理動物臨床疾病方面的稿件,編輯可能會稍嫌吃力,但是也可以基本勝任。但如果讓歷史專業或計算機專業的編輯來處理這類稿件,雖然他們的文字功底強、計算機應用水平高,但是對這類稿件的處理可能就不會太理想了。由于畜牧類文稿的專業性很強,其作者和讀者通常為從事這一領域的科研人員或生產一線技術人員。轉行作編輯的科研人員,由于其之前的學習、工作經歷,使得他們更容易站在作者和讀者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更容易做到與作者、讀者的角色互換,能夠更好地與作者進行溝通,也能真正做到尊重和維護作者、讀者的權益。
所以,由于畜牧類文稿的專業性較強,建議期刊和出版社應盡量多吸收該領域的科研人員來做編輯,這樣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出版社和期刊編輯部編輯的整體學術水平,同時也對推動畜牧專業科技進步、促進畜牧業發展都大有好處。
參考文獻:
[1] 苗麗娟./
參考文獻初審論文的探討[J]. 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7,9(5):745-746.
[2]陳浩元. 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59-70.
[3]謝箴. 科技期刊文章的編輯加工研究[C]. 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十二集).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23-24.
[中圖分類號] S8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174-01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組成中占有十分基礎性的地位,但是,畜牧業在我國農業產值領域中的比重大小已經成為了直接衡量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程度十分重要的標志,當前形勢下以及今后的時期中,加強我國農業綜合能力建設已經成為了鄉鎮經濟工作中以及農業經濟工作中十分重要并且緊迫的戰略任務。現代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已經成為了增強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加強畜牧業自身發展,對于促進我國鄉鎮經濟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發展,全方位建設小康社會一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但是,做好我國動物防疫工作已經成為了保證我國農業穩定發展最為根本的保障,動物防疫工作不僅僅關系到了我國畜牧業生產以及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更加關系到了人們身體健康,下面,筆者就對如何建立鄉鎮畜牧獸醫的公共服務體系進行淺析。
一、建立鄉鎮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的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各個地區的畜牧獸醫機構都實施了改革工作,改革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原來畜牧獸醫的站點不改變,在畜牧獸醫機構改革過程中保持著我國鄉鎮畜牧獸醫站基本不變,不管是在資產所有權方面還是在經費供給渠道方面,甚至是隸屬關系方面都不變,重點將其放在運行機制方面來實施改革,在增強我國鄉鎮畜牧獸醫內部活動方面做文章,將工作重點放在增加服務功能方面。建立起鄉鎮畜牧獸醫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把鄉鎮里面所有畜牧獸醫機構都合并成為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人員實施統一調配,資產要實施統一管理,工作也要實施統一安排。還要做到職能分離,實行一個區域站管理以及中心站管理,我國鄉鎮畜牧獸醫行政執法以及部分公益性僅僅由縣級的畜牧獸醫主管部門來進行負責,飼料銷售以及藥品銷售等等經營性活動都要實行社會化的管理,過去原有的鄉鎮畜牧獸醫工作人員都要進入到中心站中,受委托來實施品種改良工作以及產地檢疫工作,并且從事一個具有經營性的活動。
二、建立鄉鎮畜牧獸醫的公共服務體系措施
1.建立鄉鎮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要建立籌資機制
長久以來,我國的城市以及我國鄉鎮公共服務籌資的過程恰恰相反,我國城市畜牧獸醫公共服務自上而下進行設置,我國鄉鎮公共服務自下而上來實施設置,這一種戰略存在的弊端就在于1978年至今所實施的改革政策得到了不斷放大,進而導致了我國鄉鎮社會政府轉變自身職能,與此同時,不僅僅沒有對資金的來源進行解決,反而加重了資金的匱乏。特別是在1994年所實施分稅制度以及2000年度所實施的將一改革、兩調整以及三取消作為主題的我國鄉鎮稅費改革,進而使得我國鄉鎮公共服務供給產生了嚴重的變化。我國基層政府自身的稅源得到了萎縮,與此同時,我國中央財政以及我國地方財政上級財政對于我國基層財政轉移的支付規模比較小,不能夠實施透明管理,缺少規范,很難對鄉鎮財政進行彌補。所以,要求我國中央政府財政資金必須要實施戰略性的調整工作,使得財政資金向我國鄉鎮地區的基礎設施配套進行傾斜,這樣也就從本質上使我國鄉鎮畜牧獸醫公共服務具有國家層面制度的保障以及國家層面財政的資金保證,從本質上有利于對制度障礙進行克服。
2.建立鄉鎮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要建立管理機制
想要建立管理機制必須要實施公開招聘,定崗定責,以錢養事以及動態管理的措施,把我國過去傳統鄉鎮畜牧獸醫站所實施的整體改制,進而實現獸醫站人員的身份置換,所謂的身份置換就是指從單位人轉變成為企業人,在實施改制以后,鄉鎮服務中心要實施競爭機制,進而將人員分化進行落實,使一部分人員成為鄉鎮畜牧獸醫公益主體,進而獲得政府財政,使其能夠用在畜牧獸醫服務部分實施支付資金的轉移,另一部分的人員還要實施相對來說比較個人化的經營,鄉鎮畜牧獸醫機構除了每一年將費用上繳中心之外,其余所獲得的收益都要歸個人。
三、結語
本文中,筆者首先對建立鄉鎮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的現狀進行了闡述,接著又從建立鄉鎮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要建立籌資機制以及建立鄉鎮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要建立管理機制這兩個方面對建立鄉鎮畜牧獸醫的公共服務體系措施進行了探討。
參考文獻
[1] 魏生明.石文輝化隆縣鄉鎮畜牧獸醫科技服務體系狀況的調查與思考[期刊論文]-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8,38(5).
[1]宋重境.奶牛犢牛的飼養管理[J].大理州服務三農畜牧獸醫,2012:1-1
[2]李妍,戚建允.犢牛早起斷奶的飼養管理[J].科學養牛,2011:1-3
[3]張建林.初生犢牛護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1:1-1
[4]陳傳強.犢牛的生理特點和飼養管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1,5:1-1
[5]于廣成,周曉秋,王洪寶,等.中國荷斯坦奶犢牛的飼養管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1,5:1-4
[6]王云洲.犢牛培育技術問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1-125
[7]邱懷.全國高等農業學院校教材,牛生產學[M].1995,(5):181—190
[8]覃國森,丁洪濤.養牛與牛病防治[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24—130
[9]李國江.動物普通病[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10):215—221
[10]解春亭.畜牧概論[M].科學出版社,1983,(12):186—190
參考文獻
[1]桑潤滋.從冀、魯、豫肉牛業發展,看我國肉牛業發展潛力──國家“九五”重中之重課題:“肉牛規模化養殖及產業化技術研究與開發”初見成效[J].黃牛雜志,2000,(5):17-20.
[2]夏廣奎,王作武,李斌.如何提高北方地區肉用母牛的受胎率[J].黑龍江動物繁殖,2007,(6):21-27.
[3]禚度鵬.母牛的鑒定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J].山東畜牧獸醫,2010,(6):33-35.
[4]程貴忠,秦宏偉,程之淵,唐朝忠,程培濤,唐中偉.提高肉牛繁殖率技術的研究報告[J].畜禽業,2002,(7):44-46.
[5]孫宏新,崔麗.提高受胎率是提高黃牛繁殖率的關鍵[J].黑龍江畜牧獸醫,1994,(7):18-21.[6]原平貴,王欣,王海玲,王小國.把握最佳配種時機,提高肉牛情期受胎率[J].中國牛業科學,2009,(4):33-36.
參考文獻
[1]季華員,李省輝.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J]現代農業科技,2007.第21期
[2]楊公社.豬生產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97
[3]蔡尚文.豬場高效益管理技術.[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8~119
[4]劉振生.農村高效養豬新技術.[M]中國農業出版社、農村讀物出版社,2007.131~132
近年來,安丘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面提高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這一做法得到了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論文參考。去年4月份,山東省政府在安丘召開全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現場會議,把安丘的做法確定為“安丘模式”,在全省推廣。
1.主要做法
實施區域化建設,就是從源頭控制和基礎工作抓起,從出口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入手,通過加強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管理,推行標準化生產,實施全過程監控,逐步在全市形成符合國際質量標準要求的出口農產品種植養殖區域,把住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道關口,從根本上確保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主要抓了“五個體系”建設:
1.1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加快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建設
在嚴格實施已有國家級、省級標準的同時,研究制訂了與農產品質量標準相配套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33個,參照出口國食品衛生標準制定了200多個生產標準,形成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農業標準體系。按照“基地規模化、形式多樣化、生產標準化”的要求,已建成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30萬畝、果品基地10萬畝、標準化養殖基地400個。對所有基地,實行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生產、統一質量檢測、統一收購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保證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全部按標準化要求實施。
1.2健全控制管理體系,搞好農業化學投入品的源頭控制和規范使用
堅持把加強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管理作為實施區域化建設的關鍵措施來抓,制定出臺了《安丘市農藥管理辦法》和《安丘市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農業化學投入品專營專供管理辦法》。積極探索農業化學投入品供應管理體制,一方面,強化對標準化基地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供應管理,建設農業化學投入品專營店。論文參考。在專營店配備專職技術人員,在基地配備植保員,指導規范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目前,已建成市級農藥獸藥專營總店1處,鎮和農村社區直供店67家;設立市級化肥專營總店1處,鎮和農村社區專營店60家。另一方面,加強對全社會化學投入品市場規范管理,確定15家化肥、農獸藥批發企業,負責全市化學投入品的網絡建設和批發供應,凈化規范社會化學投入品使用的大環境。
1.3健全科技服務體系,為區域化管理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一是健全區域化管理科技服務組織。整合農業、畜牧、林業等職能部門的科技人員,落實區域化管理科研課題,積極開展良種的引進選育和試驗示范,以及新農獸藥的測試和推廣應用。二是加強區域化管理的宣傳培訓。目前,已聘請檢驗檢疫、農業、外經、畜牧等方面的專家進行骨干培訓20次,培訓人員2萬多人次。通過電視臺開辟專欄、編發科技宣傳冊、開展科技下鄉等形式,培訓農民10萬多人次。三是開展區域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成立農業專家顧問組,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110免費服務熱線,建立“安丘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110”網站,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組織321個,在全市形成了以農業、畜牧、林業等職能部門為龍頭,以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依托,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協會和生產合作社為紐帶,上下貫通,左右相連,點面互動的科技服務網絡。
1.4健全檢驗檢測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對已有的農業、畜牧、質監等檢測資源進行整合,建設了市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重點蔬菜生產區和批發市場建立了快速檢測點;在外貿食品公司成立了山東省首家自有出口蔬菜檢測中心;在凌河鎮、新安街道分別建設了高標準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市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為依托,以農產品加工企業檢測資源為主體,農業、畜牧、質監、環保等部門檢測機構共同參與、分工協作的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實現了出口農產品從農資、土壤到生產、加工各個環節全過程、無縫隙的監控和檢驗檢測。
1.5健全組織領導體系,形成區域化管理整體推進機制
在國家出口檢驗檢疫部門的指導下,建立了政府主導、龍頭帶動、部門聯動、全民行動“一導三動”的區域化管理推進機制。政府主導,發揮好政府統籌協調、行政推動作用,制定實施規劃,加強政策扶持,搞好組織協調,實施聯合執法和監管。論文參考。龍頭帶動,以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組織為支撐,擴大基地規模,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拓展國際國內市場,示范帶動區域化管理的開展。部門聯動,根據區域化管理的總體規劃和重點工作,明確相關部門在區域化管理中的職責,做到既各負其責、分工把關,又協作配合、執法聯動,強力推進區域化工作開展。全民行動,通過宣傳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和農產品安全意識,真正調動全體農民群眾參與和支持區域化管理的積極性,形成了區域化管理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
2.初步成效
2.1創新了管理模式,建立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
通過組建專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協調組織和機構,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了政府部門的人力、技術和執法管理資源,形成了長期穩定、聯合協作、富有成效的工作機制。
2.2擴大了標準化基地規模,降低了基地建設管理成本
全市標準化基地由原來的6.5萬畝擴大到30萬畝,有效解決了企業基地過于分散、管理費用過高等問題,降低了基地建設管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建設一個300畝的標準化基地,可節約7.8%的用地,每年節約管理成本10萬元,農業化學投入品使用成本降低15%。
2.3提高了安丘出口農產品質量和知名度,擴大了農產品出口創匯
安丘區域內各類蔬菜的藥殘檢出率(含藥殘達標蔬菜)由實施區域化以前的17.2%下降到目前的2.4%。供港蔬菜從未發生投訴問題。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今日關注》、《東方時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香港《大公報》、山東電視臺等欄目對安丘市實施區域化建設的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
2.4減少了污染,保護了環境
規范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有效地控制了農業污染,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促進了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2.5培育了新型農民,加快了新農村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