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9 21:45:3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專業職稱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基金項目:江西科技學院校級教改課題“基于CIDO模式下《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編號:JY1504)。
1 前言
畢業論文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大學本科教育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大學四年所學專業課程的全面總結,也是對之前各個教學的繼續深化與拓寬[1]。畢業論文的完成情況不僅能反映出每個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科研思維的方法、寫作水平的高下,也能折射出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2]。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教學實踐中,大量的畢業設計出現雷同情況,學生的能力培養欠缺,出現大批畢業生面臨就業壓力,而設計、施工單位卻尋覓不到合適人才的狀況。
針對此種情況,本文從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如何提高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兩方面加以分析,為進一步提高《畢業論文指導》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2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問題
2.1 選題單一或脫離實際
題目決定畢業設計的內容,課程概念多、實踐性強。但土木工程學院學生畢業論文題目大多集中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預應力簡支T梁上部結構設計,或者輔以施工組織設計,沉降觀測等。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又以3-4層多層框架結構為主。主要是因為畢業設計要求本科生結合4年所學專業知識,所以基本以手算為主。而結構又必須考慮地震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只有底部剪力法可通過手算完成。反應譜振型分解法及時程分析法均需靠電腦才能完成。只有框架結構屬于剪切變形為主,符合底部剪力法的適用條件。所以這也就是畢業設計以框架結構設計為主的原因。
2.2 大多數學生專業知識沒學好,畢業設計難于入手
學生基本都是根據教師提供的任務書進行結構設計并繪制施工圖。但很多學生建筑圖紙部分就耗費大量時間。后面的結構布置已經喪失信心,能簡便則簡便。
至于結構設計中的重難點,學生往往更難把握。樓板設計及次梁設計屬畢業設計的次要內容。水平荷載及豎向荷載作用下內力計算是畢業設計的重點。很多學生往往對力學基礎課程掌握不扎實,對于彎矩二次分配法的應用更是無從下手。
同時,荷載效應組合及梁柱截面設計通常是畢業設計的難點。如果學生能堅持手算到最后,那么內力組合也就會通過請教與自學來完成此次畢業設計任務。
2.3 施工圖紙不符合現行規范標準
很多學生在進行冗長的手算完成后,往往還是對自己所做的論文題目缺乏清晰的思路。所以圖紙也只是仿造同學的圖紙,修改開間進深的尺寸及配筋。其中有很多不合規范之處。而畢業設計質量的關鍵就在于圖紙的質量。
2.4 指導教師水平有待提高
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論文指導能力直接影響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從指導選題、寫作到答辯,指導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選題是畢業設計的源頭,畢業論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于選題方向。但現在許多指導教師給的選題方向偏大、任務過重,還存在偏難,或者與專業不對口的問題,超出本科生畢業設計能力水平。加之指導教師本身教學與科研任務繁重,無法分擔太多精力指導學生,學生自己在摸索過程中容易犯錯,致使學生在畢業設計寫作過程中與指導教師溝通不暢或者教師指導不力的情況發生。
3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建議
3.1 選題多元化。
根據指導老師的課題研究方向或是工程實際項目,或者參考學生畢業實習崗位,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畢業設計題目,盡可能真題真做。同時題目難易程度也應適中,能夠體現目前研究發展的主要方向及前沿問題,能夠對學生知識面有所擴充。
3.2 嚴格要求學生并認真指導
畢業答辯前對學生進行預答辯,或者階段性審查。及時發現學生畢業設計中的問題并督促其整改。對檢查不過關或是預答辯不過關的學生,推遲其答辯時間或是取消答辯資格,整體學風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同時,指導老師也應加強督促,并定期追蹤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進展情況。如果所帶學生數較多,還應集中指導所有學生,并合理規劃各學生進度。對設計能力較強的同學,可要求更嚴格后期準備推優。對進度較慢的同學加強檢查力度,加大檢查頻率。主要教會學生理清設計思路,運用正確的設計理論及設計方法,教會學生學會參考規范及查閱相關資料能力。
3.3 參考國家標準規范制圖
國家分別制定了《建筑設計制圖標準》及《結構設計制圖標準》,很多按自己制圖習慣繪圖的習慣應督促其整改。甚至有些同學動手能力較弱,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尚欠缺。教師不可能手把手進行指導,應充分發揮組員團隊合作能力,采取幫扶政策,引導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幫助動手能力較弱的同學。
4 結論
目前,大學畢業生流行“畢業就失業”,主要是學生在大學四年沒有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很多學生大學四年混混沌沌、迷迷茫茫中度過,平時課堂也難以集中注意力。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優勢,并鼓勵學生深層探究,大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在畢業前的3年里學有所獲,不至于畢業設計無從下手。
本文主要從3方面闡述了目前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整改建議。畢業設計是體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最后環節,也 學校本科評估的主要支撐材料,學校及學生均應引起重視,并提高畢業設計完成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麗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實踐探索[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2] 陳蘭.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若干問題剖析[J].東南大學學報,2012(14):24-27.
[3] 周紅星,李兵,趙瑞芬.應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12):177~178.
[4] 劉正遠,段玉璽.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9,(03).
[5]季民,馬德剛.建立畢業設計管理體系提高畢業設計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7(05).
2“.小組協作”代替“單打獨斗”
“單打獨斗”可培養學生工作的獨立性,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工程預算的基本原理,獨立地完成每一個分部分項工程的算量,可更全面地對工程概預算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但是不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小組協作”代替“單打獨斗”的優點:模擬學生就業后在新疆地區工作的模式;培養了團隊合作的精神,讓學生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使少數民族學生更積極地參加課程設計,學到更多專業知識。
3“.關鍵點”代替“整個面”
“關鍵點”代替“整個面”的優點:能掌握計算工程量的方法,用系統的概念去計算工程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鍛煉獨立工作的能力;熟悉做預算的流程,更好地掌握關鍵點的預算知識。
職業道德認知,既對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認識情況.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內容、重要性的認知情況是決定其職業道德水平的思想基礎.只有在充分認識和理解職業道德內容、重要性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為大四階段的工程實習和畢業后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打下扎實的基礎.在調查中發現,雖然85%的大學生認為良好的職業道德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幫助,但是其對職業道德的了解情況卻不容樂觀,對職業道德非常了解的學生僅占13%,了解的為26%,一般了解的為40%,不知道的為21%.因此,加強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知就顯得非常重要.
2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情感
職業道德情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的愛與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的情感體驗是形成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然而,在一些客觀事實面前,他們既羨慕別人可以建造國家重點工程,但自己又不愿意到工作環境艱苦、遠離城市的工作;既羨慕別人取得的巨大成績,但自己又不愿意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既對工程建設中出現的不誠信現象嗤之以鼻,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待人接物、誠實可靠,不采取欺詐手段.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于職業道德的正確的情感體驗,而將職業道德僅僅掛在嘴邊.
3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意志
職業道德意志就是指人們在履行職業道德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做出抉擇的力量和堅持精神.有沒有這種堅毅果敢的職業道德意志,是衡量每個從業人員道德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情況越嚴重,越困難,就越需要堅定、積極、果敢,而越無為就越有害.”現在的大學生,往往已經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面對建筑業可能遠離城市、家人和網絡的工作條件,心生畏懼;面對建筑業可能出現的消極和腐敗現象,缺少必要的抵制能力.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職業道德意志不夠堅定.
4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
職業道德行為是指人的職業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從業者職業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觀標志.只有具備了正確的職業道德認知、良好的職業道德情感和堅強的職業道德意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行為.然而,在調查中發現,只有35%的同學有主動培養自己的職業道德行為,26%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低.
二“卓越計劃”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隨著“卓越計劃”開展的不斷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結合建筑企業對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現狀,才能培養出適合建筑市場要求的卓越土建工程師.
1加強家校和校企溝通,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師的培養,離不開家庭、高校和建筑企業的共同努力.高校作為連接家庭和建筑企業的中間環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紐帶作用,加強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家庭和實習就業單位的聯系.通過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實習單位的表現,及時解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2加強與任課或實習老師的交流和溝通,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內部環境
隨著卓越土木工程師計劃的實施,單純依靠輔導員或是專任老師都很難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因為,在專業技能培養、行業動態等方面,專業老師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又存在著對大學生缺乏思想教育經驗的不足;而思想政治輔導員,雖然有著很強的教育學生、指導學生職業道德養成的能力,但又缺乏對建筑行業技能、專業知識的了解,造成對學生職業道德指導針對性不足.因此,思想政治輔導員和專業老師只有加強溝通了解、取長補短,才能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內部環境.
3通過榜樣引領作用,激發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自覺履行職業道德的意識
社會學家研究認為,人的社會行為具有群體模仿和認同的特性,從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的過程來看這一現象尤其明顯.大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然后在周圍人的反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具體措施如下:(1)繼續深入開展“十佳大學生評選”活動“.十佳大學生評選”作為展示在校大學生風采的標志性活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的關注.由于這些榜樣就在他們身邊,使得學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2)邀請建筑企業卓越的土建工程師來院講座.現在,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困惑,不知道畢業后該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夠成長為一名卓越的土建工程師.因此,可以通過邀請建筑企業卓越的土建工程師來院講座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師的成長之路.(3)邀請優秀校友來院交流.由于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軟件硬件建設仍有不足之處.一小部分高考失利的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后,難免有些失落而自暴自棄.此時,可以邀請優秀的校友來校交流,通過他們的親人經歷,激發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專業的熱愛.(4)通過宣傳海報、QQ群、微信、微博、校園網等方式大力提倡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宣傳恪守職業道德的模范人物,使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深入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拓寬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途徑
職業道德教育有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這就決定了職業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即技能性.一方面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各級的職業技能競賽,如測量大賽、CAD制圖大賽、手工繪圖大賽、力學大賽、結構設計大賽、紙橋設計大賽等,培養學生的職業資格意識和職業榮譽感;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參與開放性實驗、校立學生科研、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挑戰杯創業創新計劃等,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5大力開展職業道德類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大學生培養職業道德的熱情
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職業道德教育課或是兩課課堂的理論灌輸,而是要結合學校的各項教學、實習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活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對于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面對陌生的學校和所學的專業充滿了好奇和疑問,這時高校要結合新生特點,著重開展始業教育、適應與成材、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思想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等活動.讓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可以盡快了解專業培養計劃、目標及發展方向等;讓學生能充分認識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將來一定可以大有作為,從而使他們熱愛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只有熱愛自己的專業,才能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初步樹立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可以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國,切實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性與實用性.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則應結合就業形勢,開展就業擇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等內容的教育活動.
在專業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成立由專任教師、企業實踐專家、職業道德專家、德育教師、輔導員等人員組成的“職業道德研究會”,在對大型、中型、小型不同規格各層次各性質眾多企業進行廣泛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及智力特點,參照與專業對應的國家職業鑒定標準和行業企業標準,細化專業崗位群任職要求,將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進行提取優化,進一步明確各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目標,對專業人才培養中職業道德教育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設計與研究。以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為例,專業的任職崗位群主要為機械設備裝配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工、安裝調試工以及設備管理與銷售人員。對制造企業工作人員、工作環境、工作崗位等進行大量的調研,依據崗位群的任職要求以及國家職業鑒定標準中關于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確定了該專業在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目標:具備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具有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認真、細心、誠實、可靠等基本素養;具備主人翁的社會意識和敬業、樂業、勤業、創業精神。
2突出教育的實效性,系統化設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內容
以實現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目標為要求,突出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將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滲透到大類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綜合實踐課程以及第二課堂中,充分保證職業道德教育的不斷線。開設《形勢政策教育》《入學教育及軍事訓練》《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心理健康教育》等大類基礎課程,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教育為主線,通過課堂學習、職業道德專題講座、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和環境熏陶等多條渠道,圍繞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質、適應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關鍵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職業選擇、職業理想、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原則與規范的理論教育。使學生從思想上進一步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確立主人翁的社會意識和敬業、樂業、勤業、創業精神,明確職業道德的一般原則與規范,為職業道德的實踐教育準備條件,提供必要前提。針對專業課程中不同工作任務的內容和特點,按照職業道德要求不斷提升和學生職業成長的規律,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吃苦耐勞、遵守紀律、實事求是、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創新創業、安全規范、團隊合作等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加入項目教學,使之成為項目課程教學內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得課程內容更加貼近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綜合實踐時,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熟悉企業文化、生產流程和相關崗位工作要求,按照真實企業職業道德的要求,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深化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重點強化學生解決生產現場問題和優化生產過程的能力,讓學生逐步成為具有較好綜合職業道德素質的“準員工”,實現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需求的零對接。依托學院素質發展平臺,發揮學校的優勢資源,通過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心理咨詢活動、道德講堂、道德名人專題講座、優秀畢業生專題講足、愛心互助、以職業道德為主題演講比賽、希望工程、專業技能比賽、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英雄模范電影展播等豐富多彩的職業道德教育第二課程活動,促進學生職業道德修養的形成。
3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拓寬職業道德教育培養的途徑
根據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要求,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職業活動相聯系,體現創新、合作、敬業等職業道德修養和品格要求,體現“知識、技能、素質協調發展”的課程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任務式、啟發式、參與式、案例式、合作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更貼近實際,增強教學的實效性。理論教學與人文講座、職業道德講座、名師講堂、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小組、創業工作組、社會實踐等密切結合,文理交融,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在進行項目課程教學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項目設計、方案制定、任務實施、項目評價等途徑,將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細化到各個教學流程中,通過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法、現場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先進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職業道德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規范學生的職業行為,重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信息處理、心理調適、創新思維、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通過規范作業、文明生產、強調紀律,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能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促進其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4通過職業實踐活動,促進職業道德修養的養成
充分利用《金工實習》《機械設備裝調》《維修電工實訓》《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及答辯》等實踐課程的實訓實習環節,從實踐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與訓練。整個的實踐活動中的職業道德教育要體現科學合理、嚴謹規范、管理到位,要做好統籌規劃、分工明確、精心設計、實施認真,對于校內實訓基地進行的實習實訓,通常采用“雙師”授課形式,企業兼職教師多為來自企業的能工巧匠、技術骨干和實踐專家,具有豐富的實踐技能和高尚的職業操守,可以結合自身的行業企業背景和職業成長的軌跡從專業角度深入解析職業道德的內涵和從業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的頂崗實習,作為一個準員工,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實習企業的規章制度和職業道德要求,在車間師傅的指導下在企業任職崗位上進行生產作業,使企業職業道德文化的氛圍感染頂崗實習學生,由企業職業道德的標準評價和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在不斷實踐中領悟職業道德對于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專業課程在量上的保證
在量上的保證是指在專業課的設置上要保證數量。學校只有開足專業課程,才能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才有可能保證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專業課程包括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其中專業理論課教學時間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學期,每周安排4~6課時;專業技能課第一學期每周安排4~6課時,第二學期每周安排6課時,第三學期每周安排8課時,第四學期每周安排8~10課時。第四學期,學校應加強專業技能訓練。一是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考核,讓他們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二是安排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和參與專業實習。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應以實用性、基礎性和靈活性為原則,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畢業后參與相關行業就業的競爭能力和為學生今后創業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二、專業課程在質上的保證
在質上的保證是指在專業課的學習時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學校可以按學生人數的多少來設置專業教師。根據我的教學實踐,筆者建議:每一門專業技能課在實作時,每20人必須有一位實作教師。否則,學生容易偷懶,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也得不到保證。專業理論課在傳授時,一是注意知識的深淺度,宜淺不宜深;二是必須加強實作課。實作課可以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專業理論課宜淺顯,課程數量可以少開;專業技能課和實驗實作課宜多開,每節課的內容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深。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以我從事多年的農學專業的教學經驗來看,在技能課上,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一)以視頻教學為輔,多看別人的成功經驗。但是,學生光看也不行,別人的技能不會變成自己的,還必須動手。(二)教師演示要慢,要講得詳細,技術要領要到位。(三)教師不僅僅要演示,同時也要學生看到老師的技能所要達到的高度。(四)學生動手時,每組必須有老師監管,或是每組要有先后順序,力求安全。(五)出現了小的安全事故必須及時處理。(六)學生的技能也不能因噎廢食,出現問題就不練了。學生的技能還是要嚴格按大綱或高考要求來做好的。(七)學生的技能器材和工具用完后要進行有效管理。
三、專業課程必須與時代接軌
農村中職教育本來就有滯后性,如果還不能與時代接軌,就會被時代淘汰。所以,學校要時時更新課程,才能保證培養的學生被社會所接納、所需求。學校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況,社會反響、學生的反饋等綜合考慮開設專業課程及課時。
四、專業課程必須與企業和社會接軌
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企業。企業和社會需要什么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人才。因而,學校在課程設置上要有前瞻性,只有深入企業第一線,了解企業、了解社會,才能達到學生好就業的目標。校企合作是一條路徑,可以更快、更早地知道不同企業的需求。但學校領導與教師必須走向企業,跟學生一起到企業實習。教師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只教自己的書,完全與企業和社會脫節,“兩耳不聞窗外事”是行不通的。
五、組織學生進行各級競賽
各專業每學期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1~2項專業技能訓練,并組織學生進行校內競賽或技能展示。這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自信心以及比賽素養。技能競賽能提升學校的影響力,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能的目的。在專業技能訓練和競賽的同時發現和培養人才,為參加市區級比賽、省級比賽、甚至國家級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特色專業課
根據《教學要求》,通過實際情況,通過學生的目標計劃安排就業的指導課程,限制最低的課程時間。通過開始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就業,每個課程院校要結合具體情況,課程要有則重點,通過課程的開設,再制定出具體的就業指導課程。
(二)完善教學模式
在課程中,要盡可能的凸顯出教師和學生兩方在課堂中的積極互動,創造出良好的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的去引導學生去認識到有計劃的去規劃職業的最大意義,全面的認識職業的規劃意見發展的過程。課程的開展要注意與實際結合。
(三)從各高校就業指導的教學情況看
課程主要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教學。就業指導的課程因其本身具有社會性、廣泛性、多變性等特點,就不能讓這門課程像普通的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更應該注重校園文化、社團活動等幫助學生學習。
二、各高職高專院校目前在就業指導課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度不夠。
根據相關的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職高專院校都設置了就業指導課程,但是其課程的內容包含的不全面,不能全方位的為學生提供就業的方向及規劃,很多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必要的就業技能和技巧。
(二)課程能讓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
部分學校的課程設置只對畢業生,課程的體系不完整,能讓比較單一,指導的重復性,而在教育引導上較少,忽視學生在學校期間的職業道德的培養,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心里素質。
(三)相對缺乏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很多高職高專的教師都是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或者向外校應聘一些教師,他們即使在教學中有一定的方法,但在就業指導上還是缺乏經驗,這樣會導致對學生的舞蹈的課程設置的不全面,課程的覆蓋面狹窄,內容不夠新穎。
三、對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思路
(一)改變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高專教育的本身就是面對以后的職業教育,也可以說是就業教育。其獨有的性質就決定它不能像普通的學校那樣一學科本位的教育,在人才的培養中國要重視就業的指導。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種: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學校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一起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法,充分的利用學習和企業的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半學半工模式。
按照社會的需求,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教育方式進行開展,最大的優勢是半工半學,讓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應用能力不斷的提升,能更好的與實際結合。
(3)結合地域經濟特點重點培養的模式。
將地方的經濟和模式相結合,在專業的培養中更加重視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重心放在培養地方人才。
(二)以社會需求和崗位需要為根據調整或設置專業。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內容單一,進行文理分科,高等學校也通過分科的方法,將各學科分成不同的專業。這種分科的教育,影響到高職高專的專業設置,對社會的發展也起到阻礙。所以,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制定出適合產業發展的模式,及時的調整專業的結構,高校要在人才培養中制定新的方針,更好的適應產業的需要。
(三)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要重視強調基礎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讓課程更好的適應當今的社會,具有現代化、理論化、多樣化、綜合化等特征。主要是分不同的層面,包括課程開發設計的層面、課程結構的設計層面、課程內容的設計層面和課程教學目的的設計層面等四大層面,更好的融入課堂。
(四)改革教學方式。
教學的內容要和教學的方式保持一致,教學的方式應該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要從事的崗位、社會的發展、所學到的技能,將教學中的實驗、實訓、實習相連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除了讓課程更加豐富,還可以讓學生采取邊上班邊學習。為上崗提前做好準備。
(五)改革教學評估標準。
高等學校的教育其本身就是為就業做準備,所以,重點要放在社會或企業需要的人才,學生要必備的條件是教學評估的基本要求,根據職業的適應能力為基礎,整合其他的素質,具體的考核標準應該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心里素質、人文底蘊。除了這些標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
二、高師教育專業文藝類課程教學體系的建構
在高師院校各教育專業設置一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文藝類課程體系,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的性質。文藝類課程應是每一個教育類專業學生必學的專業基礎必修課程。該課程旨在向師范生“傳授相關的文藝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對文藝作品及其相關活動的欣賞、創造”[2];其次因“文藝各門類的審美特性具有一致性與相通性,它們雖采用的媒介不同(線條、色彩、聲音、肢體動作等),但都是通過塑造出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以審美愉悅”[3],因此其眾多課程可以“整合在審美教育的同一框架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建立一個具有整體性、系統性、邏輯性的課程體系和系統,同時作為一門具有多元性和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中需要匯聚多方面的力量和教學資源來共同完成。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和安排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操作:
1.按專業區別對待
文藝類課程雖內容豐富、類別龐雜,但據其特點我們可以簡單地分為文學和藝術兩大課程系列。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安排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結合各教育類專業學生所學的具體專業和方向的需求,課程的設置和具體安排要因學生所學的專業和方向而有所區別、調整和側重,不是所有的教育專業學生同時開設門類、內容、學時完全相同的文藝類課程。比如兒童文學這門文學課程,對于學前、小學、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一定要開設,且課時量要有所保障,但對于教育學、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中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不開設。而中外文學作品選讀、書法、音樂、美術等課程應該面對所有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但課時量應該有所區別,對于藝術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可相應提高音樂、美術、舞蹈、聲樂、器樂、繪畫、表演等課程的課時量,而小學和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可適當提高書法、繪畫、演講、朗誦等課程課時量,對于教育學、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中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可增設攝影、陶藝等藝術類選修課程同時,又需適當增加中西文化、中外文學經典賞析等必修課程的課時量,以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深厚和廣闊的知識文化背景。
2.按年級科學設置
類別豐富的文藝類課程,應從整體性原則出發,按年級逐年呈階梯狀系統開設。筆者建議在大學本科階段的前三年同時開設文學和藝術類課程。具體安排如下:一年級可開設包括音樂基礎、美術基礎、書法、聲樂等在內的藝術基礎知識和訓練課程;同時開設藝術概論、文學概論、美學概論、寫作等一些文學理論和實踐入門課程,當然,在向教育類專業學生介紹這些文藝基礎理論時,不必像對中文和藝術專業學生那樣講得深透和具體,其主要任務是介紹文藝鑒賞的方法和正確的審美觀念。二年級建議開設音樂欣賞、美術欣賞、舞蹈與形體、朗讀與演講等藝術欣賞類課程,和兒童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現當代作品選讀等文學類課程,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們的審美體驗,藝術感受和感悟能力。三年級建議開設藝術創作提高類課程,如器樂、表演、繪畫、手工等;同時開設難度稍大的外國文學作品選讀、影視作品欣賞、影視文學、(兒童)文學創作等文學類課程。
3.按課程類別靈活安排
進行綜合課程設計之前,要選擇好一個題目。該題目不但要包含方法及工藝,而且還要把焊接性和結構包含進去,盡量讓三者所占比重比較相當。比如我們選擇某種型號壓力容器的焊接這一題目。首先,學生要根據壓力容器的工作要求及所給定的材料,設計出壓力容器。這部分設計主要訓練學生對焊接結構課程掌握的程度。其次,學生根據該容器的結構和材質選擇適當的焊接方法、編制好焊接工藝,并提出焊接要點及焊接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這一部分主要訓練金屬材料焊接性和焊接方法及工藝課程在實踐中的應用。最后,學生根據以上兩點把需要完成的設計工作落實的圖紙上。
2.課程設計的實施
一旦選擇好課設題目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項目的實施,如何讓項目順利的進行是課設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許多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逐一化解。以上面提到的某一壓力容器的焊接為例,學生首先要根據已知的條件來計算并設計壓力容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遇到結構和材料性能等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相應的教師來幫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因而,大約在前一周,我們就安排學生在機房進行設計,并安排結構方面的老師來指導學生。等設計結束后,學生們就開始選擇焊接方法及編制工藝,在這期間學生們遇到的主要問題基本上都是關于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問題。這期間在教室教學就可以,安排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專業教師來指導學生,大約兩周的時間,學生的課程設計基本上就全部做完了。在整個課設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們要相互配合,對學生們的設計隨時檢查,以便提前發現問題。
二、綜合課程設計取得的成果
通過我校2010級焊接專業學生開展綜合課程設計來看,效果是非常好的:一方面,綜合課設的開展,使課程設計時間大大減少,環節安排更加合理,同時焊接操作訓練也能順利地安排在該學期進行;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也不再很疲憊了,教師們同步指導,學生們有問題可以及時找到相應的老師,使得指導效果大大提升。
當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是,高職法律專業的現狀卻令人堪憂。據(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08年高職高專法律類畢業生就業率為75%,在所有高職專業中排名倒數第一,工作與專業對口率為29%,排名倒數第一。法學專業就業難,有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但是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難以適應社會對高職法律人才的要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高職法律教育必須結合自身特點找準專業定位,切實強化實踐環節教學,提升其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商法是法律專業的主干課程,商法教學改革是法律專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結合自己的商法教學實踐,談一談商法的職業化教學問題。
一、高職商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職法律專業以培養具有法律實際運用能力的實用型人才為目標高職商法教學與本科商法教學應當體現出差異性,如果說法學本科應偏重學術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尚存爭議,對于高職法律專業是職業教育應當沒有異議。培養目標上的差異必然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教科書選擇等方面的差異。但實踐中,高職商法教學成了本科商法教學的縮編版,除內容簡單點,課時少了點外,沒有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多數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以講解法律條文、法學理論為主,缺乏與實踐的銜接。學生只重視法學理論的掌握,卻不知在實踐中如何利用這些理論知識,面對個案不知如何著手。而案例教學,小組討論,模擬法庭、法律實訓側成了形式主義走過場,不是在課時上保障不了,就是資金保障不到位,導致教學效果低下。
其次,商法是一門與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密切相關的學科,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商法的實踐化教學操作起來并非易事,它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多元化的知識背景。而現在高職法學教師隊伍基本是理論型的而且從發展趨勢看,越來越朝清一色的理論型、研究型發展,這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教師因為所學專業的局限缺乏對法律之外的經濟專業知識的了解,另一方面沒有律師、法官、公司業務等實務經驗,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難以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
再次,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扎實的民商法專業理論知識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在法律人才中的需求比例將越來越大,民商法是有利于學生就業的課程。因此在高職院校應當確立民商法學在教學中的基礎性地位,加大課程比重。但目前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高職院校,往往重視理論課的開設而輕視應用部門法課程的開設,在部門法課程中,民商法課程所占比重并不大。以我院為例,商法課程為64學時,內容包括商法總論、公司法、破產法、票據法、保險法,內容多,時間緊。教師在教學中講述原理和條文后,往往沒有時間進行實際操作技巧的訓練。
最后,是關于商法教材建設的問題。雖然一些學院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編寫了一些教材,但是這些教材或多或少有一些摘抄本科教材的痕跡,教材的內容根本不能突出高職的特點,適應不了市場的需求,跟不上法制發展的步伐。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法的重心也發生轉變,從貿易法轉到企業法再轉到金融法。公司融資、并購、金融衍生工具的膨脹、電子商務等都成為商法的新課題。與此同時,傳統的票據制度已隨著交易電子化的發展而萎縮,在商法體系中的地位在逐步下降,為適應這種變化,高職商法課程在教材上應體現出來。目前的情況是,教材老化,授課重點不突出,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二、高職商法教學改革的建議
商法教學改革應體現出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其實際運用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并且應當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期間形成對未來工作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筆者認為應著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改善商法教學隊伍的知識結構
調整教師隊伍知識結構。高職法律專業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而培養這樣的學生需要有既懂理論又會實務的法學教師隊伍。因此,要使法學職業教育適應這樣的教育目標,就必須改造現行的法學教師隊伍。因此,要加強教師培訓,與其他院校進行交流、合作、學習。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的商法課程是全國唯一的商法國家級精品課,江西財經大學的商業法律網絡模擬課程十分新穎,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同時我們要與其他高職法律院校合作,共同探索高職法律教育的發展路徑。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允許教師適度兼職,從目前我國的國情看,主要是兼職律師,從發展趨勢看也可兼職法官、檢察官。筆者主張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培訓一批專職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類似理工科的實驗教師,專門帶領、指導學生從事法律實務模擬訓練。除此而外,還可聘請優秀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擔任兼職教師。
(二)大力加強教材建設
促進教學內容不斷豐富與更新,教學內容要涉及學術前沿,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引起的法律問題,電子商務,法律全球化等問題。要鼓勵教材不斷更新,強化教材對實踐法律運用技巧的講解。推出更多、更適用的商法案例教材。關于教材編撰的問題,雖然目前統編和自編的商法教材數量很大,但是,深入反映商法實踐中的問題、信息量大、視野開闊、適合高職教學的教材卻為數很少。筆者主張高職院校商法教師應當與司法實踐部門合作編撰適合高職教學的經典化教材。推出符合職業化教育需求的特色教材,除傳統的基本概念說明、主要學說梳理外,特別需要突出判解研究的說理、示范功能,以及重大實務問題的指引和動態研究。
(三)改進教學方法
變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向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學生交互式教學方法,應提倡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進而改善學習態度,學會自主發展,提高實際能力。課堂講授要從純理論的講授方法向理論結合實際的講授方法轉變。商法教學中應當吸收實踐性的內容,商法教師應當注意收集分析司法實踐中具有新穎性、典型性、可議性的商法案例的裁判規則,把這些典型案例運用到商法教學中去。案例教學法的目標,不僅是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討論所得結論來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獲得這些法律知識的過程,體驗法律職業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具體運用,從而獲得職業技能方面的發展。改進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僅是解決學時少課時緊的方式之一,更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法學的內容包羅萬象,要加強高職法學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時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手段、如幻燈、投影錄像、計算機教學軟件等,這將會大大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超級秘書網
(四)進行商法課程設置改革,提高商法地位
目前看來,商法課程所占課時仍然偏少,急需加強。筆者認為應當把商法分為三門課,商法一(總論、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商法二(證口法、票據法),商法三(破產法、保險法)。每門課48學時,都是必修課,二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商法一,第二學期開設商法二和商法三,這樣可以把商法各部分講透,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案例教學。除此以外,還應當在三年級開設金融法選修課,內容包括信托法、期貨法、電子商務法、銀行法等內容,以適應商法發展和創新的實際需求。還應當鼓勵開設實踐性、技術性強的法律運用課程,如律師訴訟技巧、商務法律實用非訟處理、談判技巧等課程。
實行專業技術職稱聘任制度是我國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是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一項基礎建設。目前,我國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改革正在不斷深入發展,我們要充分把握這個有利時機,著手革除歷史上形成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制度上的各種弊端,逐步建立充滿活力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制度,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環境,使每一個專業技術人員都能在與本人的知識、能力和客觀需要相適應的工作崗位上,更好地為振興經濟,發展科技、教育,繁榮文化貢獻力量。
我院的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編制是1993年由上級部門規定的,距今已有十幾年了,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的需要。而且現在國家實行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分開的政策,這將鼓勵更多人自覺地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努力去爭取獲得更高一級的專業技術職稱,故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專業技術職稱低聘,即獲得高一級的專業技術職稱多年,仍然受聘于低一級的專業技術職稱。甚至出現取得主任醫師資格多年,依然只是受聘于主治醫師等現象。這必將大大打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甚至有些單位出現了跳槽現象,造成了人員不穩定,勢必對醫院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我院從2003年開始試行專業技術職稱內聘制度,實行至今已有七個年頭,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具體做法
根據上級有關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的文件精神和醫院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的暫行規定》,從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專業技術資格、專業技術水平、科研能力、計算機、外語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規定。每年醫院根據崗位需要,推出一定數量的崗位進行競聘。組織符合聘任條件的職工進行競聘演講,由學術委員會評分,黨委會討論,擇優錄聘;并對內聘人員進行動態考核辦法,實行兩年一聘,打破聘任終身制。
1.1按需設崗。根據工作實際需要,設置崗位。主要是考慮各科室各職稱、各層次人員的科學合理的配置,盡量達到最優化管理。避免有些科室高職稱的醫務人員較多,有些科室高職稱的醫務人員較少等及各科室、各專業發展不平衡的情況。特別是護士崗位,在實際臨床工作當中,可起到醫生和病人之間的紐帶作用。
如果發揮好的話,不僅可以保證醫療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提升醫院的信譽。
1.2組織報名。由組織人事科負責。以醫院名義發放文件至各科室,通知符合條件的人員限時到人事科辦理報名手續———填寫表格,遞交材料。具體要求按照《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的暫行規定》執行,實行公開透明的聘任制度。
1.3資格審核。組織人事科對遞交材料進行真實性復核,并參照醫院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其競聘資格進行進一步的審核。其中包括獲得資格證的時間(我院目前是要求獲得資格證滿一年才具備競聘資格),學分證的情況(主要是檢查醫務人員繼續再教育的情況),(刊登雜志的級別)等等。如發現不符合競聘資格的人員,則及時反饋給本人,取消其競聘資格,中止競聘程序。
1.4競聘演講。組織符合競聘資格的人員參加演講。
醫院學術委員會作為評委,進行評分。主要是讓競聘者介紹個人工作學習情況,競聘崗位,個人優勢,以及競聘的完成目標。學術委員會通過競聘的情況,對其業務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醫德醫風、工作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分。演講結束后,競聘者離場,立刻組織工作人員當場計分,當場公布分數、排名情況,擬定聘任名單提交黨委會討論決定,做到快速、公開、透明。
1.5黨委討論,擇優錄聘。黨委會根據競聘者的演講情況、學術委員會提交的聘任名單,綜合考慮競聘者的綜合素質,進一步集體討論、決定擬聘任名單。
1.6公示聘任名單,頒發聘書。將黨委討論決定的擬聘任名單在院務公開欄進行為期七天的公示,接受全院職工的監督。公示期間,職工有權以實名制方式向院紀檢或人事部門反映情況(不接受匿名投訴)。公示期滿,如未收到有效的投訴,則視為無異議。最后,以醫院名義與受聘人員簽訂專業技術職稱內部聘任協議,并頒發聘書。具體工作由人事科負責。
二、初步取得的成效
2.1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2.2解決職工之間的內部矛盾,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
2.3激勵職工自覺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鼓勵大家努力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2.4為醫院人才穩定提供了保障,有利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3.1雖然文件規定實行兩年一聘,動態考核制度,但實際操作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動態考核的標準難以把握,具體指標的制定難以做到合理、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