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2 23:26: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價值評估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已成為個人致富、企業生存發展、國家富強的重要憑借。由于其蘊涵著巨大的經濟價值,知識產權轉讓、許可、出資等交易日益活躍,與此同時,侵害知識產權的情形也頻繁出現。不論是交易中確定知識產權的對價,還是侵權后核定知識產權損害賠償額,都要面臨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如何衡量和確定相關知識產權的價值。知識產權價值量的確定常常依賴于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本文將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之根據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是評估機構考慮相關因素并依據一定的計算方法對知識產權價值所作的評價、估計或預測。價值評估或評價與價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價值是客體對主體的效應,評價則是人們對客觀價值的評定,是主體的一種觀念活動。價值屬于主客觀相互作用的范圍,是評價的對象;而評價是觀念范疇,是主觀觀念對客體價值的評估。價值決定評價,評價反映價值。
(一)知識產權的價值由市場決定
為了鼓勵知識成果的創造,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法律賦予創造者一定期限之內獨占地利用其知識成果獲取收益的權利。知識產權由此成為專屬于權利人的財產,因具有效用與稀缺性而有經濟價值。價值不能離開交換,是交換把效用變成了價值。離開了交換,任何價值的存在都是人們頭腦中想像的產物,真實的價值必須是交換的結果,是市場的產物。市場是具體的,由時間和地域對其進行規定。不同的市場因環境條件各不相同,而有不同的需求與供給。相應地,價值是某一時空條件下某一具體市場的產物,不存在脫離具體市場而獨立存在的價值。(1)不同的市場,由于經濟狀況、文化背景、科技發展水平甚至市場主體的興趣愛好等因素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對知識產權的市場需求。知識產權的價值因之而不同。
有人采用比喻的說法描繪知識產權價值變化不定的特點。“價值這個詞不是一塊透明的、不變化的水晶,它是活動著的思想的外殼,可以隨著使用它的環境和時間的變化而改變色彩和內容。”(2)即便在同一地域范圍內,市場主體對知識成果的需求會因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知識產權的價值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日本學者屋太一曾舉例說,去年某一種領帶由于時髦賣兩萬日元,但今年由于它的圖案已不再流行,只能削價處理,只賣四千日元。就是說,去年社會上承認這種領帶具有一萬六千日元的“知識與智慧的價值”,然而今年它卻成為零。之所以能賣四千日元,僅僅是由于它還保留著領帶的使用價值的緣故。(3)由人們的愛好和需要所決定的市場需求是不確定的或變化的。只要出現了更新、更先進和實用的知識,可以取代原有的知識,原有知識產權的價值量會急劇下降。這種現象可被稱之為知識產權的無形磨損,其因自知識成果滿足人需求的能力的降低乃至消失。知識產權的價值也可能隨著其效用的提高而增長。例如,隨著創作者名氣的提升,其作品更容易被人們認知和欣賞,著作權的價值會增大。微軟曾花費大約400萬美元買下滾石樂隊的歌曲‘Start?Me?Up’,用來廣告促銷其產品Windows’?95。滾石樂隊能夠獲此重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作為全球著名的樂隊,其創作的作品因深受聽眾喜愛,而成為公認的高價值財產。有觀點認為,滾石樂隊在草創事業時,根本不可能以這等天價出售知識產權,也許他們一分錢都拿不到。但是當他們的曲目愈來愈多,并且漸漸走紅之后,其知識產權的價值便提高了。所以,知識產權的價值視市場愿意支付的價格而定,換句話說,也就是取決于潛在買主對于知識產權的看法。(4)
知識產權是有期限的權利,期限屆滿,作品、技術進入公有領域,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產,任何人均可任意獲取和利用,此時的作品與技術盡管仍然可以發揮其作用,但它們已經不再具有經濟學意義上的價值。在知識產權保護期限之內,隨著時間的經過,保護期限的鄰近,由于可產生收益的期限縮短,獲得收益的機會減少,知識產權的價值也相應減少。以專利為例,專利有時間性且其保護期不可續展,因此專利保護期比商標保護期對其價值的影響要重要得多。對于同一專利而言,其價值與其距離法定有效期屆滿日的期限成正比,即此期限越長則其價值越大。如果專利保護期只剩下兩年,價值決不能高于、等于或接近受讓方往后兩年預計利潤的總和。總之,知識產權的價值是動態的,隨著時間的經過,根據未來收益的增減而不斷變化。結果是,所表達的有關價值的觀點只與給定的時刻或特定的日期相關(5)。
(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以市場為根據
知識產權的價值由市場決定,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不是憑空進行的,而是以特定市場為依據,在綜合考慮被評估知識產權本身的性質和特點、其創作者的聲名和影響力、市場的認可和接受程度、可被利用的期限、有關的交易慣例等多種相關因素的基礎上進行預測。英國音樂業經濟專家格瑞特·豪維爾斯曾撰文《錄制音樂系列權利的估價及結算法》,對錄制音樂版權系列權利的價值評估及結算方法進行探討。他指出,音樂系列權利評估實際上就是對未來收益的預測。這種預測既要看與唱片公司簽約的藝術家能否按照合同的要求,創作出更多更暢銷的作品,也要看所生產的唱片能否適合消費者的口味,上市以后很快走紅。對于一個評估師來說,要想預測準確,就必須了解并掌握一些藝術家的情況及市場行情。(6)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較之有形資產評估而言相對復雜,因為知識資產種類繁多、千差萬別,可比性差,并且其受客觀環境影響較大,其效用發揮的期限、無形損耗及風險方面不確定因素較多。評估畢竟只是評估機構考慮相關因素并依據一定的計算方法對知識產權價值所作的預測,由于不可能充分、準確地考慮一切未來將出現并起作用的實際因素,估價并不一定等于價值。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實例,如某項知識產權估價為10萬元,卻有可能被人以100萬元的價格買走,并通過利用產生高于100萬元的收益。“估價”與“評價”本身說明了它們本身不是真正的價值(交換價值),是用“估”或“評”的辦法以求得與真正的客觀價值相符合或相近似的主觀價值;人們盡可以對周圍的一切進行估價,但這都不算數,最后都要拿到市場上去檢驗。(7)也就是說,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或定價只能是一種預測性的評價,評估者的結論必須是建立在相關市場情況的分析和預測基礎上,是對市場價值的估計和判斷,而最終由市場決定和反映出的價值才應當是真正的知識產權的價值,也是對評估值的一個檢驗。
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與適用
目前,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評估基本上沿用了有形資產評估方法,即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專門適用于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理論和方法還沒有確立。采用有形資產評估的方法,使對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得以開始進行。但關鍵的問題應當不是評估可以進行,而是是否采用了正確的方法,從而使評估結論能夠與真實的價值符合或接近,從而實現評估的目的。如果評估機構忽視知識產權不同于有形財產的特點,不加分析地照搬有形資產評估方法,有可能使評估結果遠遠偏離有關知識產權的實際價值或市場價格,根本起不到評估的作用,使評估結果的應用受到局限。下文將分析有形資產評估方法是否適用于知識產權價值評估。
(一)收益法
收益法(又稱收益現值法、利潤預測法)評估基于這樣一個原理:一項財產的價值等于它在未來帶給其所有者的經濟利益的現值。該方法從產生收益的能力的角度來看待一項資產,因此,它只適用于直接產生收益的經營性資產,該類資產通過生產經營帶來收益,同時通過生產經營的進行,其在若干個會計期間內會連續不斷地創造出收益。非經營性資產由于使用用途的特性,其價值會隨著使用而漸漸地消耗掉,不能像經營性資產一樣,給使用者帶來未來收益,一般不采用收益法來評估。(8)中外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無形資產是不具有物質實體的經濟資源,其價值由所有權形成的權益和未來收益所決定。”(9)知識產權屬于生產要素或稱經營性資產,其價值是通過對知識成果的利用而產生或預期產生的收益,因此,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最為適當的方法應為收益法。國外學者Reilly和Dandekar曾對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各類無形資產評估的適用方法作過較詳細的分類,其研究成果顯示,已批準的專利、商標與商譽、版權(計算機軟件除外)的評估主要都是采用收益法。(10)
(二)市場價值法
市場價值法(又稱市場價格比較法或銷售比較法)是最直接、最簡便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也是國際上特別在有形資產評估中首選的方法。它以現行價格作為價格標準,通過市場調查,選擇幾個與被評估資產相同或相似的已交易同類資產作為參照物,將被評估資產與它們進行差異比較,并且在必要時進行適當的價格調整。市場法只有存在與被評估資產相類似的資產交易市場時才適用。這種方法建立的基本依據是:一個精明的投資者或買主,不會用高于市場上可以買到相同或相似資產的價格去購買一項資產。這是評估中替代原則的具體應用。應用的前提是有一個充分活躍的公平資產交易市場,參照物的各項資料是可以收集到的。(11)現行市價法主要分為直接法和類比法。直接法是指在公開市場上可以找到與被評估資產完全相同的已成交資產,可以其交易價格作為被評估資產的現行市場價格。類比法是指在公開市場上可以找到與被評估資產相類似資產的交易實例,以其成交價格作必要的差異調整,確定被評估資產的現行市場價格。
由于知識成果具有新穎性、創造性,一般不會出現完全相同的知識成果。直接法難以運用于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但并不排除可以找到各方面條件相似的可以進行比較的知識產權,例如一部作品的作者已有若干作品推向市場,待評估作品版權與已上市作品版權在交易條件方面有可比較之處,那么也可以用類比法對該作品版權價值作出評估。確定適當的參照對象就成為采用類比法評估的最關鍵環節。同時,也需要針對被評估知識產權的特點,對于相類似資產的成交價格作必要的調整。調整需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時間因素,即參照物的交易時間與評估基準日的時間差異對價格的影響;地域因素,相比較的知識產權所在地區或地段不同對交易價格的影響;作用因素,即知識產權在生產經營中發揮作用的大小等等。選擇了不適當的參照對象,沒有根據被評估知識產權的特點考慮相關因素進行調整,都可能導致應用市場法評估知識產權價值發生錯誤,大大偏離知識產權的實際交易價值。在知識產權貿易市場相對發展和成熟的地區和行業,會形成一些知識產權交易的標準費率或業界標準。一些行業中存在使用費的習慣性標準,這些習慣性標準常常用作私人交易的談判起點(有時是終點)。當然,標準因商業背景或市場而異。比如在美國,小說和商業性圖書的作者可得零售價格的10%或15%,更為專業、讀者群更小的書籍的作者,可獲取15%-20%的使用費。因此,在條件適當的情況下,采用市場法確定知識產權的價值也是一種較可行的方法。(三)成本法
成本法,又稱重置成本法,是以重新建造或購置與被評估資產具有相同用途和功效的資產現時需要的成本作為計價標準。成本法依評估依據不同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復原重置成本法,又稱歷史成本法,以被評估的資產歷史的、實際的開發條件作為依據,再以現行市價進行折算,求得評估值;另一種是更新重置成本法,以新的開發條件為依據,假設重新開發或購買同一資產,以現行市場計算,求得評估值。一般都選擇更新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簡而言之,重置成本就是為創造財產而實際發生的費用的總和(研發成本、開發成本和法律成本)。(12)成本法最主要用于評估作為企業組成部分的不產生收益的那些機器設備和不動產。(13)由于重置成本估價模型是建立在有準確的歷史數據可查的基礎之上,所以這種方法頗受會計師和其他類似行業人士的青睞。
有觀點認為,可以采用成本法評估知識產權的價值。本文則以為,由于知識產權價值的特殊性,應用成本法評估其價值存在很大障礙。知識成果的創造投入往往是高風險、高回報的。利用知識產權產生的收益可能會遠遠大于或小于曾經付出的成本,使成本與最終實現的價值之間的關系顯得極其疏遠,導致在估算價值時,不必或不能考慮成本的因素。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政府在1950年代曾花費數百萬美元研發核能飛機引擎,引擎經過了測試并制造了樣機。飛機被設計出來,同時開發費用飆升。然而,不幸的是,核能飛機引擎從未能產生使飛機飛行所需的推動力。可以說,該核能飛機引擎技術的價值可以被認為是低的,或者說是零。(14)然而,研發費用卻是高昂的,如果依據研發費用確定該技術的價值顯然毫無意義。對技術商品而言,其生產過程是高度復雜的腦力勞動過程,具有探索性和創造性,不像一般商品的生產往往具有共同遵循的規律和特點,進行模式化勞動。技術商品的生產極可能走彎路,導致研制失敗或達不到預期目的,從而使投入的成本付之東流。其次,就專利而言,由于專利只授予首先申請發明的人,如果被人捷足先登,即使耗費很大也是前功盡棄。或即便取得專利,很快又有人開發出更先進的取代技術,也收不到預期效益。(15)在這些情形下,以高昂的成本確定知識產權的價值是不可行的。而對于一項來自奇思妙想的技術發明,也可能并未耗費什么生產成本,卻由于被人們廣泛使用而產生巨額的利潤,一些諸如電話、半導體等突破性技術創新,相比利用這些技術產生的收益,在技術研發階段支出的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不能認為,知識產權的價值由成本決定。
對于商標而言,要想找到商標的重置成本是困難的。許多現有著述及評估公司,一般把商標標識的設計費、為選定商標而向銷售商、專業律師、相關消費者進行咨詢的費用、注冊申請從始至終的費用、廣告費及其他促銷費等計入成本,并以此作為主要依據來計算商標的價值。盡管這種計算方法因有據可查而相對較容易操作,但卻不能正確反映商標的價值。實際上,不會有人認為某馳名商標的注冊申請費之類的費用決定該商標的價值。而瀕臨倒閉的破產企業,在資產清算時,如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已經沒有銷路,則即使該企業曾花費上千萬元的廣告費,其商標的價值也很難依此成本去計算了。(16)有觀點認為,重置成本法在一定程度上適用于商業秘密的估價。因為通過反向工程和獨立性研究可以合法地獲得商業秘密的內容,從這個角度講,商業秘密的價值不應該超過在自己的試驗室中通過反向工程或獨立研究來獲取商業秘密所付出的成本。這樣一來,重置成本就有效地規定了商業秘密所具有的價值(獨立開發和反向工程的成本)的上限。(17)該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商業秘密的開發成本與產生的收益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當侵權行為使商業秘密成為公知信息的情況下,原告因侵權而喪失的并非曾付出的成本,而是將來的收益,以開發成本確定對原告的賠償額將產生極不公平的后果。
總之,知識產權的價值依靠未來,與創造開發知識成果所付出的成本沒有必然關系,而是取決于對其使用而產生的收益。因此,本文認為,對知識產權進行評估應以采用收益法為主,在適當的條件下,也可以采用市場法,而成本法不宜作為評估知識產權的方法。
注釋:
〔1〕〔7〕鄭克中.客觀效用價值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143,142.
〔2〕〔5〕Gordon?V.Smith?Russell?L.Parr?Valuation?of?Intellectual?Property?and?Intangible?Assets?published?by?John?Wiley?&?Sons?p124.
〔3〕〔日〕屋太一,著.金泰相,譯.知識價值革命〔M〕.北京:東方出版社,1986.56.
〔4〕〔美〕萊斯莉·艾倫·哈里斯,著.常曉波,譯.數字化資產——21世紀的貨幣〔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66.
〔6〕〔16〕鄭成思.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中的法律問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34,104.
〔8〕〔10〕〔13〕葉京生.國際知識產權法學〔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570,570,570.
〔9〕王志平.無形資產的概念與定義初探〔J〕.生產力研究,1997,(5).
〔11〕胡佐超.專利管理〔M〕.上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218.
人力資源價值是指作為人力資源載體的勞動者所具有的潛在創造性勞動能力,這種潛在創造能力能夠創造出可計量的外在價值,可通過對這種已實現的或可能實現外在價值的計量來表示其內在價值。當前理論界,關于是否應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評估,還存在一些爭議。筆者認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力資源作為唯一能動的、活的資源,如果在交易中不予考慮,會降低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形成產權交易和各類資本業務誤區,損害當事人權益。
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必要性
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宏觀上講,生產要素市場的建立是構建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部分,勞動力市場的發育又是重中之重。勞動力市場供求雙方交易的是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但人們實踐經驗等綜合素質的差別,導致了能力上的差異,不同質的人力資源會創造出不同的價值,這就要求提供不同的報酬。建立一套人力資源價值評估體系,有利于供求雙方對人力資源價值做出合理估計,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動,避免浪費。
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手段。微觀上看,人力資源成本是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成本,必然成為管理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對象。由于異質的人力資源在相同崗位上創造的價值量不同,通過對人力資源價值的評估,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人力資源上可能的花費成本和獲得收益,為做出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提供依據。再者,人力資源價值體現在其未來超額獲利能力上,沒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企業就不能獲得超額利潤,通過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可使企業更重視人力資源的作用。另外,WTO過渡期內各保護條款的取消,跨國人力資源流動也活躍起來,但長久以來許多企業并不把人力資源當作資產看待,對此缺乏正確認識,更沒有一套規范的評估體系,使得合資時許多中方專業人才白白投入給合資企業,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近來這種現象已大有改觀,人力資源價值得到了廣泛承認,但建立完善的價值評估體系依然任重而道遠。
可行性
現實條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為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提供了現實條件。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是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實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的體制。因此,勞動力在特定階段仍具有成為商品的條件。勞動力成為商品為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提供了前提。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獲得超額利潤,就必須擁有一批專業的管理人員、掌握新技術的科技人才及熟練工人。為此,企業必須加大人力資本投資,重視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管理及科技人才。隨著統一、公平、自由勞動力市場的建立,勞動力作為商品有了交易的場所。所有這些都為人力資源價值評估創造了條件,使其方法的應用成為可能。
技術支持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為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提供了技術支持。以勞動者權益為核心的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是激發勞動者積極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使社會分配走向合理的根本途徑。隨著人力資本理論的建立,人們開始對人力資源會計進行研究,許多會計學者就適合西方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會計核算模式、計量方法、會計報告體系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法,并形成了理論體系。我國會計理論工作者從上世紀80年代也開始了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人力資源成本和價值核算方法。國內外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的建立和正在進行的有關理論研究可以為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研究提供相關技術支撐。
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對商品的價值及價值決定進行了充分闡述,他認為勞動者的活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價值是由人的勞動創造,物不能創造價值但參與價值創造。既然勞動者是價值創造的惟一源泉,那么人力資源就有價值,是可以被評估的。所以勞動價值論從人力資源的內在價值角度闡述了人力資源價值的規定性。
馬克思還注意到了人的不同能力在價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將勞動區分為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這實際上也就承認了不同質的人力資源會創造出不同的價值,并要求不同的報酬水平。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采用收益法和成本法來確定人力資源的價值。
西方人力資本理論
人力資本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西方經濟學家亞當•斯密、馬歇爾的論述。馬歇爾認為,“所有資本投資中最有價值的是對人本身的投資”。首先提出人力資本理論的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他認為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曾指出“勞動者成為資本擁有者不是由于公司股票的所有權擴散到民間,而是由于勞動者掌握了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資的結果,他們同其他人力投資結合在一起是造成技術先進國家生產優勢的重要原因”。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貝克爾指出“人力資本包括個人的技能、學識、健康,這些因素與人類緊密聯系。我們不能把一個人與他的知識、他的健康和他通過受培訓所掌握的技能分割開來,這些就是我們所指的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因為現代世界的進步依賴于技術進步和知識的力量,不是依賴于人的數量,而是依賴于人的知識水平,依賴高度專業化的人才”。人力資本理論指出了人對自身投資不僅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也是個人獲得財富的原因。
生產要素分配論
在生產活動中,需要相應的投入即生產要素。企業投入的生產要素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資本、勞動、土地、企業家精神及知識所有者提供的知識等。生產要素分配論認為企業在完成一個生產周期后,各生產要素在要素市場上都會得到各自相應的報酬,如資本—利息、土地—地租、勞動—工資等,但問題是如何確定各種生產要素的分配比例,尤其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怎樣確定人力資源這種無形的生產要素對企業做出的貢獻,以確認和評估人力資源的價值,是一個重要的命題。生產要素分配論為此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方法
經濟價值法
企業的經濟價值是其未來收益的預測值,企業的經濟價值是由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共同創造的。該法將企業未來的收益中視為人力資源投資獲得的部分作為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額。
ν0為人力資源價值,r為折現率,R(t)為企業第t年的收益,Hr為人力資源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該式反映了人力資源的相對價值,可比較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對企業貢獻的大小,以使企業有限資金用于最佳決策。但忽略了人力資源的必要勞動價值,會低估人力資源的價值。
未來工資折現法
該法以職工從錄用到退休或死亡停止支付報酬為止預付的報酬為基礎,將其按一定折現率折成現值,來作為人力資源的價值。
ν0為n年齡職工的人力資源價值,r為折現率,I(t)為職工未來第t年的工資。
公式將人力資源補償價值資本化,在不考慮重大經濟變動的情況下具有一定可行性。但除了存在職工未來工作時間與工資報酬經常變動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外,工資只是企業使用人力資源所付成本的一部分,這不符合勞動價值論,因為除了工資外,勞動者創造了大量剩余價值。所以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人力資源價值。
商譽法
商譽法是以企業過去的累計收益超過同行業平均收益的部分作為商譽價值,將屬于人力資源的商譽價值作為人力資源的價值。
ν0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總價值,RiF為企業第t年利潤,RiF為同行業第i年平均利潤,Hr為人力資源投資占總投資比例。該法認為企業獲得的超額利潤,一部分乃至全部都可以看作是人力資源的貢獻,這部分超額利潤通過資本化程序確認為人力資源價值。但由于只有企業存在超額利潤時,人力資源才會有價值,其理論基礎值得商榷,可能會有大部分企業人力資源價值為零或很小,甚至為負數。
實物期權法
該法將人力資源相當于金融期權的標的物,支出成本相當于期權的行使價格,使用時間相當于期權距到期日時間,人力資源價值的不確定性相當于期權中的衍生品的風險大小。
ν0為期權的當前價值,A為標的資產的當前價值,X為投資成本,r為無風險收益率,T為到期時間,σ標的資產的波動率,N(di)正態分布在di處的值。實物期權法是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最新發展,但會有大量的計算工作,某些指標的確定有一定主觀性,波動率和無風險利率的選擇決定了計量的準確與否,應特別謹慎。
另還有隨機報酬價值法、人力資源加工成本法、完全價值測定法等,但他們都是各學者根據自己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問題的理解,見仁見智。總之可歸納為以工資報酬、成本、收益為基礎三種思路進行計量,均有一定道理和可行性,但又存在一定不足。目前理論界和操作層仍不能拿出一套標準的評估體系。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特別是入世后,對人力資源定價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無論“59歲”現象還是國資委對MBO的叫停都反映出對人力資源進行定價的時代到來,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無論從理論還是應用上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但目前學術界和操作層都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的方法也大多停留在學術層面,操作可能性不大,所以,構建一個標準、完善的人力資源價值評估體系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人力資源是指存在于人體內的,可以作為生產要素投入到社會經濟活動中創造財富或為社會提供勞務和服務的人的腦力和體力,是某一人口總體所擁有的勞動能力的總和。本文研究的人力資源是指企業中的人力資源,是從微觀角度來探討人力資源定義。企業人力資源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能夠作為生產要素投入到企業經濟活動中并能給企業帶來收益的勞動人員的腦力和體力的總和。人力資源是企業經濟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是企業擁有的職工隊伍的總稱。這個概念是質與量的統一,質的規定性是指企業人力資源所具有的體質、智能、知識、技能等,體現在勞動人口的體質水平、文化水平、專業技術水平上,這是人力資源不同個體或總體之間的相互區別的關鍵。質的具體指標可以用相關學位、學位所占比例、相關職稱所占比例、工齡所占比例等指標來反映;量的指標是指可以在企業當中服務、為企業創造收益的人力資源的數量。
一、人力資源價值的基本含義
人力資源具有價值的觀點在西方國家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在中國,由于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理論界一直認為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不是商品,因此,人力資源是否具有價值也就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問題。雖然價值在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具有不同的含義,但在我國現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力資源應該是有價值的。因為無論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原理還是西方邊際效用價值論的原理,人力資源都具有價值。
從經濟學的立場,人力資源價值有兩種理解,即西方經濟學的和經濟學的。西方經濟學認為人力資源的價值是人力可能或已經實現的經濟貢獻或服務潛力;經濟學認為人力資源價值是在商品上人類勞動力耗費的單純凝結,人力是可以創造價值的價值。人力資源作為一種商品是有價值的,但僅僅通過生產、發展維持和不斷再生產出勞動力所耗費的物質、勞務的總和來界定人力資源價值是不夠的。人力資源具有未來服務的潛能,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質資產,具有主觀意識、創造性和人格尊嚴,因此,其價值遠非一般資產所能相比。人力資源價值的含義更側重于作為組織主要資源的個人或群體為組織提供有效的未來服務的能力。本文所研究的人力資源價值是指內在地蘊涵于人體內的勞動能力,外在地表現為一個人勞動中新創造出的價值。
二、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基本概念
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對企業人力資源價值在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人力資源的價值特征不僅在質上不同,在量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作為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具體評估方法應該是同一的,否則就失去了正確反映和提供人力資源價值尺度的功能。因此需要根據價值評估的目的,明確所要求的價值尺度的內涵,而后才能確定所采用的價值評估方法。本人認為,人力資源之所以能夠作為企業的一種特殊資產進行估價,是因為它具有資產的性質,即人力資源能夠為企業帶來預期經濟收益。所以,在評估中適合采用的人力資源價值的內涵應該是指蘊含于人體內的能帶來預期經濟收益的潛在勞動能力,其外在表現就是人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創造出的新價值。因此,應以產出即人力資源為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收益為基礎來評估人力資源的價值。當然還應該考慮勞動者過去的受教育程度、職業履歷等因素,因為受教育程度、職業履歷不同的人,其創造新價值的能力,即人力資源價值不同。
人力資源不同于其他的資產,能夠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因此,在具有與一般資產相同的評估理論基礎上,也體現出自身的特殊性。
三、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對象
資產評估的對象即評估的客體,本文探討的是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之所以限定在企業這個微觀層面上,是因為人力資源的范圍非常廣泛,比如球星、歌唱家、企業家、大學教授、發明家、職業經理人等都屬于人力資源的范疇。不同類型的人力資源其價值影響因素、評估目的、評估方法會有所區別。企業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往往追求利潤最大化,即盈利性是較為明顯的特點。這就使得企業人力資源能夠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最終生產出產品或提供勞務,也能夠以貨幣的形式反映出人力資源的價值。而非企業人力資源,比如大學教授,其主要工作任務是教書育人,我們通常無法根據教授所教學生人數衡量價值大小,也不便用和專著數量估算價值。因此,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對象是為企業服務人員的體力和腦力價值的總和。
四、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目的
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一般目的是為取得被評估人力資源在評估基準日的公允價值。不同的企業或個人在實際操作中會有其特定的評估目的。按不同的標準劃分,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具體目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投資入股。投資入股是指人力資源所有者以其所擁有的人力資源使用權作為資本投入企業,并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人力資本出資,在我國是個有爭議的話題。2005年3月份,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臺了《浦東新區人力資本出資試行辦法》(簡稱試行辦法)這一地方性質的規范性文件,對人力資本出資的評估、繳付、轉讓等作出了操作性規定,這一辦法從出臺之初就受到社會有關方面的質疑。《公司法》(2005)中明確規定了出資方式的五種類型,即為人力資本出資設立了禁止性規定。《試行辦法》似乎有違反公司法之嫌,公司法(2005)出臺后該文件很有可能會被進行清理。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運行已從對貨幣、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等物質資本要素的倚重轉向對科技知識、管理技能等人力資本要素的倚重。對公司法(2005)而言,硬性禁止以人力資本出資也許非長遠之策。
另外,企業的組織形式是多樣的,我國《合伙企業法》已對出資形式進行靈活規定,允許合伙人以貨幣、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甚至勞務出資。在合伙企業中,只要合伙合同中有約定,合伙人也可以用勞務出資,該項出資所對應的權利行使與義務承擔如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等都可以通過合伙合同由全體合伙人協商確定。這是因為合伙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也就不需要像公司那樣以“注冊資本”來負擔擔保功能了。
2.引進人才。引進人才是企業為生產經營所需,從企業外部招聘適宜人員。在對具體人員提出任職要求的同時,也往往明確其工資、獎金等薪酬待遇,以利于企業和人力資本所有者的雙向選擇。其實,任職要求和薪酬待遇不過是企業獲得人力資源使用權的預期效應和為此所付代價的外在表現。至于某一具體人力資本提供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則需進行評估。即能否達到企業的預期要求,與企業所付代價是否對等。
3.實施薪酬規劃。薪酬規劃是指企業為了建立和發展與員工的聘用關系而設計的一系列工資制度或計劃。人力資源與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割性,是工作中“偷懶”現象的根源所在。企業為解決這一問題需實施激勵機制和科學的薪酬規劃。但如何激勵及激勵程度的確定需要與人力資源所創造的價值相聯系。薪酬規劃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是直接影響企業人才管理與崗位績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它將直接對企業整體業績產生巨大影響。
4.績效考核。績效考核是企業對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業績:工作的數量、質量、工作能力和社會效益等進行評價,并用評價結果來判斷員工與其崗位的要求是否相稱。這就需要對員工所在崗位應創造價值和員工實際創造價值進行評估。
5.其他目的。除上述四個具體目的以外,實際工作中還可能存在其他的具體目的。如企業兼并等。
五、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假設
由于人們在對事物認識上的階段性和無限性,常常使人們必須依據已經掌握的事實對某一種事物進行合乎邏輯的推斷。這種推斷以事實為依據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全部事實畢竟難以全部獲取。因此需要根據有限的事實進行合理推斷,這就是人們在對事物進行推斷時所進行的假設。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除具有公認的一般假設外,還需一些特殊的假設,這是人力資源的物化假設、管理決定假設、可計量假設。
1.物化假設。物化假設即將人力資源進行物化,這是最基本的假設。人力資源的特點之一是其存在于人體之中,以人作為載體而存在的。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價值評估實際上是估算的勞動能力,此時需要將這種能力進行物化。
2.管理決定假設。假定人力資源的價值是其管理方式的函數。人的價值除了來自其自身的技能、受教育程度、才智外,還受企業管理方式的影響,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并使人力資源價值得到增長;反之,人力資源的價值或者難以實現,或者只能維持原狀。
3.可計量假設。企業人力資源價值的開發成本、使用收益和費用分攤都是可以計量的。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可以采用貨幣或者非貨幣價值兩種方法計量。對于人力資源的經濟成本以及由他帶來的經濟受益可以用貨幣性價值計量,對于人力資源的才干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則用非貨幣性價值計量。
六、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需要考慮的因素
1.企業人力資源績效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影響。由于存在人力資源使用績效對人力資源價值的影響,因此對人力資源價值的評估就可能無法在其使用之前完全確定下來。其價值的一部分需要在使用過程中,甚至使用以后才能加以確定。此時人力資源的價值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制于人力資源所在企業的績效,如果企業績效下降,人力資源的價值就相應地會發生貶值。因此為了準確地評估人力資源的價值,需要根據人力資源的不同類型,考慮其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作為企業經營者的人力資源價值應該主要從企業的績效來衡量其價值。而其他類型的人力資源價值則應該依據其在企業績效中的作用率確定應該考慮的企業績效因素。
2.企業人力資源使用環境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影響。從人力資源的使用環境變化看,由于人力資源的專用性,使同樣的人力資源在不同的企業環境中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評估價值,因此對人力資源價值的評估應該將其與特定的環境聯系起來進行,也就是說評估某一類人力資源的價值應該是指其在特定環境中的價值。因此在對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時,應該考慮人力資源價值的可能發揮背景,應該從人力資源的自身價值和發揮價值兩方面進行。
3.人力資源價值的構成變化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影響。在對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時,由于人力資源的知識是其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人力資源所擁有的知識的老化自然要影響到人力資源的價值,因此在人力資源價值評估中需要考慮如何解決人力資源知識老化以及其他價值構成變化對價值的評估影響。
4.人力資源使用期限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影響。由于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不僅存在于人力資源自身所具有的價值上,而且還取決于人力資源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越長,其價值越大;使用期限越短,其價值越小。而人力資源使用期限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尤其需要考慮勞動合同權益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影響,例如合同的提前終止對企業的價值突然消失的問題的解決。
由于在對企業人力資源價值的評估中需要從人力資源所在的環境和內部發揮可能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要正確進行人力資源價值的評估在當前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需要依靠人力資源管理學、心理學和數學等多學科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二版[M].人民出版社,1963
二、估價方法
目前,國外對保險公司價值的評估,并沒有統一公認的方法。事實上,不同精算師對同一保險公司的評估結果也經常有很大的差異。精算估價的方式目前共有四類:
(一)有效保單價值法
有效保單價值法的思路,是將每類有效保單未來每年的利潤進行逐年折現。計算的步驟包括:
1.利潤的認定
保險商品的利潤較其它行業的商品利潤更難認定,原因是除非保單的承保終止,否則無法確知真實的成本,因此也無法得知正確的利潤。這是保險經營,尤其是保單分紅中都會經常遇到的問題。然而實務上的做法,就是確定法規所認定的利潤,法規所認可的利潤便可以由股東自由使用或分配。
2.有效保單的預測
預測的基礎是一系列的精算假設,包括:
(1)經驗退保率、經驗死亡率、經驗意外傷害或失能率。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一般商品定價或準備金計算所采用的精算假設均包含安全系數。但有效保單的估價并不需要安全系數,因為這種估價的目的是為了向買賣雙方的決策者提供有效的參考。
(2)給付費用、管理費用、自留再保費比率、稅率、通貨膨脹率。此部分大多是費用率的假設。它并非套用壽險產品定價時的附加費用率假設,而且依據實際費用分析結果,并考慮未來可能變化(如通貨膨脹率上升,將導致費用增加)的最佳估計值。
依上述模型,將當前所有有效保單逐一模擬,到所有保單都終止為止。
3.利潤的折現
在模擬結束后,產生了各年度的利潤。傳統上對利潤的折現方式有兩種做法:
(1)最末年度折現。把所有有效保單視為投資標的,投資重視的是實際的現金流量,因此有效保單為一有價證券,它代表著一連串的現金流量,將這些現金流量折現至今即為利潤現值。這種做法存在的問題是,現金流量的利潤現值與實際財務報表的利潤現值不同。
(2)各年度折現。如前文所述,利潤的認定是以法規認定方式為宜。因此,將每年的利潤(損失)分別折現即為總利潤現值。折現率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依各年度有效保單所產生的盈余,按其風險程度,產生風險保費,風險保費再加上無風險利率即為折現率;另外一種則是以各保單設計的預定利率加權平均后的值為折現率。前者為市場利率的反應,后者是資金成本的概念。理論上,兩者的值在預期上是相同的,但實際上常有差異。在實務中應綜合考慮兩者的數值。
(二)凈值調整數法
法定的凈值是認可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或者叫做償付能力額度。凈值加上若干調整,包括非認可資產、資產帳面與市場價格的差異及特別準備金,即為公司價值。
需要調整的項目有:
1.非認可資產。法定凈值的計算并沒有將壽險公司的所有資產計算在內,而只是包含了那些可以立即變現的資產,也就是說,對資產中不能立即變現的那部分打一定的折扣。我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01年3月頒布了《保險公司最低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這部法規所附的《保險公司資產認可表》中明確規定了各類資產的認可比例,對不同風險和不同流動性的資產規定了不同的認可比例。而在計算公司價值的時候則應該將沒有計算在內的非認可資產包括進來。
2.資產帳面與市場價格的差異。包括股票、不動產及債券等的調整,在時間及成本足夠時,可取得評估機構的報告作為調整的依據。
3.特別準備金。特別準備金主要包括特別責任準備金和保費不足準備金等。
(三)業務體系價值法
這種方法的思路在于:因公司未來展業的發展,公司能不斷簽發新的保單,而新保單又變為新的有效保單,成為未來利潤的來源。這種方法的計算,與有效保單的計算有共同之處。
基本做法是,首先需對未來的業務進行預測,由于業務的不確定性,一般都預測未來20年或25年的年銷售量,將每年新保單初始年度的虧損視為投資資金,與后續年度的利潤共同視為未來的現金流量。而后續年度的利潤現值,一般是由運用前面所求得的有效保單值得出。
有兩點值得注意:
1.折現率。由于業務系統的組織結構變化風險較大,以及壽險產品型態的轉變,使得所采用的折現率比新保單折現率更高。在壽險市場或社會經濟變化較大的環境中,折現率可高達25%。
2.未來利潤的現值。由于各險種所產生的利潤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若新保單業務量的預測可以細分,則利潤的計算也應當細分。
(四)無形資產或負債法
無形資產如商譽、經營許可證或自行研發的計算機軟件;無形負債如公司對業務員或職員的書面或口頭承諾,都應加以考慮。
這種方法在判斷或查證上都特別困難。然而當一家公司要進行并購交易之前,部分原因是經營不善所導致,而這種特別狀況常使得這一部分的重要性增加。往往由于這一部分的疏忽而提供了不真實的公司價值,使得估價的報告嚴重地偏離了真實價格。
三、其它估價方法
從財務管理角度來看,標的的價值經常是股東的投資可獲得未來報酬的現值。例如股票的價值,是把股票的股利視為永久年金折算而得。因此,保險公司的估價亦可經下列步驟求得。
(一)法定自有資金
法定要求的所有者權益是公司在估價日時的自有資金,通常它要求為公司所有責任準備金的一定比例,而此資金是為避免公司發生償付問題的緩沖器。因此每一年的法定自有資金便可以根據這一比例求得。至于股東權益超過此法定自有資金的部分,則依公司對盈余處理的原則,分配給保戶、股東或作為新業務的支持資金。
(二)盈余的預測
每年的有效保單所產生的利潤,以及簽發新保單所需投入的資金,以及納稅的考慮,都要納入盈余的預測中。每年所決定的盈余,同樣根據公司紅利分配等決策,分配給保戶及股東,且保留部分盈余作為公司的資本公積。
公司的價值,則是稅后保留的盈余現值加上股東權益超出法定資金的部分。
四、保險公司估價的最新發展
由于近來各國保險公司并購案不斷,而且面對環境的迅速變化,各方面的經營決策階層對公司價值評估的了解越來越迫切。隨著公司財務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展,陸續出現新的看法。雖然各種理論方法并陳,尚無統一的看法,但某些研究的角度值得我們密切注意。
近幾年來,學者們對公司價值的研究,大致起源于1993年美國財務準則會計公報(StatementofFinaneiMAccountingStandards,SFAS)第115號的出現。由于該公報對某些資產決定采用公平價值,但對所有的負債仍延用帳面價值,這與一般會計對資產及負債均采用同一認定方式的原則不同,使得各方對于負債的公平價值的統一認定方法有明顯的需要。
對于公司負債公平價值的計算,大致分為兩種方向:
(一)直接估計
除了上文所介紹的精算評估方法,近來則引用了投資學上的期權技術。即把保單視為一種有價證券,而保險公司或保戶則處于擁有某些內嵌期權的地位,那么就可以引用期權的估價技術對公司價值進行計算。然而,保單的內含選擇多種多樣,比一般證券更為復雜,因此運用這種方法,應先了解以下幾方面內容:
1.股票及債券的期權估價方式運用于保單負債的期權估價。
2.各項保單的風險,如解約或部分解約,保險公司倒閉等的差值估計。
3.各類壽險產品的保戶行為。
(二)間接估計
這是在知道公司資產的公平價值及公司的賣價后,以公式:負債公平價值(FVL)二資產公平價值(FVA)—公司價值(AV)來求得,它表示買方在買得公司后,再把該公司的資產賣掉,剩下的則是公司的負債。
當然,公司的賣價實際上可能不只一個,因此會造成FVL也不只一個的情形。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有經驗的買方可以賣掉該公司的原資產,換成一個更恰當的資產組合,來匹配其負債,使得AV增加。理論上可以找到一個最佳的資產組合,使得AV值最大。由此,造成唯一的FVL.在投資的技術上,這種最佳組合正是投資學的主要課題。
另外,我們可以就AV本身研究,找出理論性的AV值。一個公司的AV值應該是可分配的利得(Distributableearning),它是公司的稅后利潤,再根據投資損益及風險資金調整后而得,代表買方前期投資后的回收。此利得的估價可采用類似直接估價負債的模式,只不過后者是討論負債的現金流量,而前者是討論可分配利得。
(三)兩種方式的比較
通過對直接法與間接法進行比較,直接法的優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財務理論健全。其所采用的現金流量分析,都是采用現資技術。易為其它金融機構人員所接受。其次,不需分析資產部分。第三,各項參數直接依市場狀況而定,貼近現實。
直接法的缺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需要具備財務分析知識,與一般精算方法不同。其次,采用期貨調整值,而該值通常得參考市場類似產業及商品而定,但保險負債尚無同類可比。第三,由于參數引用市場狀況值,因此負債之公平價值的變動較大。第四,不計人責任準備金或法定資金的需求。.
間接法的優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此法主要引用精算估價技術。其次,計人資金成本及責任準備金,能與普通財務報表匹配。第三,連結資產及負債狀況,較有一致,哇。
間接法的缺點體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折現值的采用并無明確的方法,將隨著公司的不同而調整。其次,負債的公平價值隨資產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并受法令變動的影響。
五、從公司理財觀點看公司價值
我們可以由公司理財的角度來看保險公司的價值。假定保險公司是股份公司,公司的價值就是股票的總價值:
公司價值=未來利潤+清償價值+保證價值
未來利潤是指公司未來的利潤,這包括了一些無形的價值,如有效保單利潤現值、經營許可證、商譽、銷售系統、人力資源等。這些項目和公司風險有關,當公司風險愈小,證明其愈具有繼續經營的能力,因此未來利潤愈高。
清償價值是公司資產的市值減去負債的現值而得。它與無形資產的內容無關,而只是公司立刻變賣的價格。
保證價格是由于保險公司具備有保險保證基金等機制,在某種程度上保證其清償能力而體現的價值。因此,就債權而言,保險公司可以出售較市場利率低的保單,就股權而言,股東在賺取高報酬利潤時,較不必擔心違約成本。這在財務上,是一種看跌期權價值,也就是說當保險公司本身的風險愈高,保證價值就愈高。因此,它和上文所述的未來利潤呈負相關關系。
從這三項價值來看,清償價值是不隨公司風險而變動的,而當公司風險降低,則未來利潤降低,但保證價值升高。因此公司的風險和它的價值,并非呈現絕對的負相關關系。這一點是公司理財學的一種理論:對一個公司而言,如果它把公司的資產內容調整,采用高風險但市值不變的資產,則公司的風險當然增高;所以此時市場就將公司已出售的債券(保單)之市值折價,因此公司的負債市值就下降。但因資產市值不變,因此公司的價值(股價)反而升高。金融工程上的幾種技術,如杠桿收購,就是使用這種原理。當保險公司采用高風險的資產,就使得未來利潤價值降低,但保證價值則升高;如果保證價值上升得較未來利潤上升得大,則公司的價值反而增加。
觀察上述的直接法及間接法,間接法是以有形資產現值—負債現值;盈余現值,但資產現值不僅包括公司的有形資產,同時亦應包括無形資產(即未來利潤),有形資產現值—盈余現值=負債現值+未來利潤+保證價格。用直接法計算負債,事實上也是計算上式左邊的三項價值。
外資并購是引進外資的重要形式。所謂并購是企業合并與收購的總稱,企業并購最先在英美國家實踐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業的財產權和經營權為目的的合并、股票買入和經營權控制等活動。在我國,外資并購指的是外國投資者購買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股東的股權或認購境內公司增資,使該境內公司變更設立為外商投資企業,或者外國投資者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并通過該企業協議購買境內企業資產且運營該資產,或外國投資者協議購買境內企業資產,并以該資產投資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運營該資產。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外資進入中國的方式有了重大改變,那就是與中國的知名品牌企業合資。外資的進入雖然給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資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但外資進入中國時所采取的所謂商標戰略給中國企業帶來的品牌損失和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威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外資并購中商標價值評估狀況
商標是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或者服務的提供者為了表明自己、區別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務上使用的可視性標志,即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所構成的標志。外資企業愿意并購中方企業,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業的商標價值,因為對于現代企業而言,商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產品的標識,更多意義上是代表一個企業產品的質量、企業文化和在所屬行業中的影響力,更多的是在標識一個企業的商譽。特別是馳名商標的價值更是不容小覷。在外資并購中必須要對商標價值進行評估,以便交易雙方明晰商標價值,尤其是讓被并購企業清楚知道自身商標的價值。然而由于商標評估存在種種問題,以至于中方企業的商標的價值被低估甚至不作價拱手讓與合資企業。如1994年,“金雞”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廠,為了引進外資,與美國莎莉集團所屬奇偉日化公司合資組建了中美合資奇偉日用化學(天津)有限公司,當時金雞鞋油已占據中國鞋油市場的半壁江山,而合資時金雞品牌卻只折價1000萬元。又如廣州餅干廠與香港一家公司合資時,將其在50年代注冊并享有盛譽的“嶺南”商標無償轉讓給合資企業使用,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損失。
二、商標評估存在的主要問題
外資并購的前提和難點是清產核資、界定產權和評估資產。科學準確評估商標的價值,合法公正地處置商標,有利于在并購過程中維護雙方企業的利益,推動和保障外資并購的順利實現。目前在商標價值評估中出現的突出問題表現在:
(一)缺乏有關商標評估的法律
國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頒布《企業商標管理若干規定》,該規定明確規定企業轉讓商標或以商標權投資,應當委托商標評估機構進行商標評估。接著1996年又頒布了《商標評估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但該辦法只對商標評估機構的條件、業務范圍及評估原則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做了規定,而對商標價值的構成、評估的具體方法等商標評估的實質內容為予明確,操作性不強。然而這兩個規章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被廢止。目前我國沒有一部關于商標評估的法律法規。
(二)評估機構不規范
商標等指知識產權的評估技術含量高、程序要求嚴格,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然而,在現實中,由于對資產評估機構的設置把關不嚴,對從業人員缺乏嚴格的培訓與考核,常常出現評估結果與實際狀況差距極大的問題。
(三)評估方法不科學
按照國際慣例,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有三種,即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評估對象和評估目的不同,評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單位卻是不分對象和目的,只用一種方法或用錯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學的評估方法,導致在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中,標準不統一,高估低估現象嚴重。
(四)不重視對商標權等知識產權的評估
有的中國企業在重視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卻忽略了通過自己長期經營形成的商標等知識產權,在評估時將這一部分資產價值低估甚至沒有將這一部分資產作價,造成商標流失。尤其是造成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流失時,其損失更為巨大。 三、完善外資并購中商標評估
(一)加強商標評估理論的研究
商標評估是按照一定的估價標準,采用適當的評估方法,通過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計算確定商標資產在某一評估基準日時現時價值的工作。商標價值構成比較復雜,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比如,商標的設計、注冊、廣告宣傳等費用,商標的使用期限、侵權狀況、法律保護程度,商標的顯著性以及商標帶來的市場占有率、企業知名度和信譽,商標資產依附于有形資產發揮的作用,包括所使用產品所處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行業的平均利潤率與行業發展前景,企業管理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國開展商標評估的時間較短,積累經驗還不夠。為了促進并實現商標評估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應當在借鑒國外商標評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企業商標價值的現狀和具體實際,加強理論研究,探索影響商標價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計算方式,逐步發展一套更加科學合理和規則的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以及技術規則,通過有關政策法規的頒布與實施,建立科學合理
的商標價值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 (二)完善商標評估的相關法律法規
針對當前商標評估無法可依的狀況,應加強商標評估立法,制定商標評估的統一法律規范,詳細規定商標評估的形式、時間、表現、機構及工作人員,建立和完善商標價值評估制度。
1.關于商標評估標準和方法。在商標評估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商標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并通過法律法規將其確定下來。
2.關于商標等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的法律責任。國家工商管理局曾于1996年頒布了《商標評估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規定“,使評估結果嚴重失實的,所在地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處理外,視其情節予以警告,處以違法所得額三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三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實際上讓商標評估機構在對商標價值評估失實時僅承擔警告、罰款的法律責任并不能起到處罰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類事件的頻繁發生,并且該規章在2001年被廢止。雖然隨后國家出臺了《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和《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但是這兩個規范性法律文件并沒有規定評估機構承擔的法律責任。目前我國沒有相關法律對商標等知識產權評估機構應承擔的責任做出任何規定。由于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對我國商標評估價值失實幾乎不承擔任何責任,如經濟責任、道德責任、社會責任、法律責任,尤其是法律責任,導致背離商標實際價值的評估現象屢見不鮮。針對這一情況,在商標評估立法時要明確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的法律責任。
3.關于外資并購時的商標價值評估。外資并購涉及外方企業,與企業并購時雙方都是中方企業不同,外資并購時企業商標等無形資產被低估甚至是沒有估價,會造成商標流失,造成損失,尤其是造成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流失時損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對外資并購時商標等知識產權的評估做出嚴格的規定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三)強化企業商標保護意識,重視自身商標價值評估
二、股權結構設置稅務價值分析
股權結構設置問題,主要是解決控股股東在資本市場運作中的個人所得稅和支付壓力問題。依據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居民企業納稅人在分回被投資企業的利潤時,不要重復納稅,但是個人股東在分回被投資企業股利時要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在資本運作過程,由于將優質資產注入擬上公司并將不良資產進行剝離,擬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一般比較好,上市前會積累較多的利潤。依據規定,這部分未分配利潤在上市后是要和新股東共享的。老股東基于自身價值最大化考慮,在上市前會進行利潤分配或者轉增注冊資本。從實務角度來分析,擬上市公司的現金流不足,分紅的壓力比較大,為了不造成支付壓力又能壯大注冊資本,增強擬上市公司的實力,更是增加企業價值,比較好的方法是未分配利潤轉增注冊資本。如果股權結構設置不當,以自然人持股就要支付個人所得稅,這筆稅款也涉及數百萬元,而以法人持股就可以緩沖。另外,考慮到上市后轉讓的戰略安排,這部分股權應自然人持股,否則會造成復重征稅問題。在資本市場中,融資還沒有融到,卻先付出沉重的稅務成本和支付壓力。這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事件,不能不說是資本市場上英烈們的悲壯。股權結構設置應當在資本運作戰略初期安排,這時由于利潤不多,涉及的到稅收成本較低。另外,國家為鼓勵新三板市場,2014年6月2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48號)規定:個人持有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的股票,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減按50%計人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暫減按25%計人應納稅所得額。雖然這條規定對自然人持股的個人所得稅和支付壓力會減輕很多,但筆者認為還是要分析持股目的,早做籌劃。
三、資產評估增值的會計稅務價值分析
在企業改制中,資產評估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和程序,一般來說,土地和房產都會被評估增值,那么,這部分增值在會計和稅務上是如何處理呢?資產評估的會計稅務處理一般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將房地產通過評估增值,列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案例一:A公司擬在新三飯掛牌,聘請資產評估公司進行評估,房地產原值4000萬,已提折舊950萬,經評估師評估,增值到8000元。這時,房地產評估增值的賬務處理是:借:固定資產8000累計折舊475,遞延所稅負債66.67,貸:固定資產4000,資本公積,評估增值3000,遞延所得稅負債1000,累計折舊950,應交所得稅66.67,資本公積在上市前轉增股本時,也就涉及到自然人持股的個人所得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份制企業轉增股本和派發紅股征免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1997]198號)規定:股份制企業用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不屬于股息,紅利性質的分配,對個人取得的轉增股本數額,不作為個人所得,不征收個人所得稅。表述的公積金"是指股份制企業股票溢價發行收入所形成的資本公積金。將此轉增股本由個人取得的數額,不作為應稅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而與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資本公積金分配個人所得部分,應當依法征收個人所得稅。所以,資產評估增值形成的這部分資本公積轉股時如果留到1年后,依據財稅[2014]48號規定個稅是可以節約75%,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為3000×25%×20%=150萬元。所得稅處理上,評估增值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第二種方案是將資產評估增值部分不作賬務調整,作為在股改過程中向工商備案的參考依據之一。同時,也就不涉及到稅務事項。筆者比較贊同采用第二種方案,理由如下:
1.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規定,資產人賬價值應當按照”歷史成本原則如果評估增值部分調整了賬面價值,那么,該有限公司改制成股份公司時原來的業績不能連續計算,應當從評估增值部分人賬的時間算起,這樣,擬上市公司的上市進程就要推后,延遲了公司分享資本盛宴的時間。
本文作者:馬會梅吳萍工作單位:云南紅河學院
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價值理論
對評價涵義的理解是與對價值涵義的理解緊密相聯的。價值論誕生以來,關于價值與評價之涵義的主要觀點,包括直覺主義、自然主義與情感主義[5]。我們對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價值設計自然是建立在對這些理論觀點的分析、批判、反思、繼承、改造、重建、深化的基礎上的。直覺主義價值理論認為,評價行為是表達事物本身的固有價值、內在價值的活動過程,評價行為的價值不能通過經驗認識和理性分析的方式來把握,只能通過直覺來把握。同時,通過直覺所做出的價值評定是客觀的、絕對的、普遍有效的。這種理論肯定了評價行為對事物本身內在價值的評定,這有其合理性,但它只承認直覺主義的價值評價方式是有局限性的。自然主義價值理論認為,評價行為是表達價值主體需要的活動過程,價值主體所需要的就是有價值的,所以評價行為決定于價值主體對不同利益需要的認知、鑒別和取舍。對擁有不同需要的不同價值主體而言,同樣一個事物,其評價行為的價值是不同的。因此,評價行為是人的主觀需要的表現行為,評價行為的價值是客觀事物對人的主觀需要的滿足。這種理論肯定了評價行為主體需要的價值屬性,這有其合理性,但它完全忽視事物本事的內在價值、客觀價值是有局限性的。情感主義價值理論認為,評價行為是表達人的情感、態度、欲望的活動過程,評價行為的價值所體現的是人的情感、態度、欲望等感情范疇,它沒有對與錯、好與壞之分,因而不屬于認識的范圍。這種理論肯定了評價行為與主體情感的關聯性,這有其合理性,但它否定了評價行為是人類建構價值世界的認識活動是有局限性的。直覺主義價值理論、自然主義價值理論及情感主義價值理論等都屬于工具理性的價值理論。對這些理論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評價行為在理論上可以定位為“一種具有價值意義的工具”,在現實中,它更多地作為一種教育和管理手段來使用并服務于學校教育活動。因此,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核心價值是教育價值和管理價值。教育價值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本質價值,主要是指教學評價行為所選擇、所追求并在行為活動中時時處處體現出來的價值內容,它表征著教學評價行為活動追求的理想目標,以及這種活動結束后而產生的結果。管理價值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手段性價值,主要是指教學評價行為活動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遵循的一系定的程序或原則,是規范教學評價行為價值主體在控制教學資源和獲得自身利益過程中的程序性價值要求,主要體現在評價行為活動順序、范圍、方式等方面要遵循的一系列的原則。教育性價值常常體現在管理性價值之中。同時,教學評價行為價值的實現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是以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為動力的,工具理性的價值理論也強調了教學評價行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彌補工具理性價值理論的局限性,需要系統理性的價值理論,這就要重視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
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價值設計
1.個體性價值設計。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個體性價值,是現代社會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關于人的理念、教育的理想、生活的意味、成長的含義及發展的內涵等方面的認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被逐步認可和重視。”[6]現代社會,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價值也在于促進人身心諸方面的和諧發展,這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個體性價值,也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本體性價值,它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個體性價值,首先表現在教師教學評價行為致力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和良好人格的養成,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態度、情感、實踐能力以及學習方法等綜合評價;其次表現在教師教學評價行為致力于促進教師個性的全面發展和良好專業人格的養成,注重對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學水平、業務能力、工作實績、教學風格等綜合評價;再次表現在教師教學評價行為致力于促進師生互動發展,注重以學生“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具體地說,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個體性價值重視評價對個人的診斷、反饋、改進、激勵、強化等功能,其目的是創造適合學生和教師發展的教育教學。教師評價行為的個體性價值設計,首先強調以人為本的生命化價值評價設計,它著力于人的內在認識、思維、情感、意志、態度、價值觀、方法、體驗及能力的激發,著力于個體的和諧發展,追求對生命的點化與潤澤[7],強調評價價值在于發現人的價值,評價價值在于發掘人的潛能,評價價值在于發揮人的力量,評價價值在于發展人的個性;其次強調評價對象的自我評價價值設計,突出其主體地位,重視評價對象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反思、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總結的價值作用。“人在認識世界的同時認識自身,人在建構與創造世界的同時建構與創造自身。”[8]自我評價是提升評價價值的基本動力;再次強調人格化和差異化價值評價設計,要求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是多元的、開放的和能夠體現差異的,對信息的收集應當是多樣的、全面的和豐富的,對評價對象的價值判斷應關注評價對象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有利于評價對象的人格化發展和多樣化發展。2.社會性價值設計。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是指教學評價滿足國家經濟和社會政治、文化發展對教育及其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需求。社會性是教學活動的根本屬性[9]。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生產價值、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等,它是教學評價行為的宏觀性價值,也是教學評價行為的外在價值。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主要表現在:全面地控制和診斷教學的過程和行為,為提高社會成員素質和社會人才決策服務;通過教學評價的過程使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從內部改進教學活動,以滿足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技術等對人才發展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通過教學評價的結果使社會了解教育教學工作狀況,并形成理解、支持改進教學活動的外部氛圍,從而促進教學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受教育者個人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實現社會規定的教育目標,達到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設計,它強調學生個體的社會化價值評價設計,要求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會社會文化環境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掌握規定的社會行為規范、社會道德準則,形成社會所允準的道德品質、個性特征和行為素養,發展成為能被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所接受的社會成員;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設計,它強調對影響到社會范圍的那些指導、規范社會教育活動的各種因素的價值評價設計,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結構、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的社會效益等;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設計,它強調應注意把握好這樣幾個問題:個體性價值與群體性價值問題、現實性價值與發展性價值問題、科學性價值與人文性價值問題、民族性價值與世界性價值問題、客觀性價值與主觀性價值問題。3.管理性價值設計。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管理性價值是指教學評價以教學的全過程為對象,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運用現代科學管理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對教學工作進行決策、計劃、組織、實施、檢查、指導、總結、提高,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的個體性價值和社會性價值,以保證教育教學目標實現。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管理性價值代表了其作為管理手段的價值利益和行為目的,決定了教學評價行為的功利性導向和工具性特質。管理性價值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一項常規性價值。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管理性價值主要表現在:教學評價行為的結果,可以提供大量與教學過程活動相關的信息資料,作為教學管理人員、管理部門、教師、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管理的依據;教學評價行為實施有助于學校領導決定教師的聘用、評定、晉級和獎勵,安排教師進修等;同時教學評價行為的開展,也有助于教學管理部門對自身的工作做出適時判斷決策,改進管理,提高效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的水平;教學評價行為的結果,可以直接反映實現教學目標程度所存在的問題與差距,檢查執行教學計劃、課程計劃的安排是否正確,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從而推動各項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發展。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管理性價值設計,它首先強調行為管理的教育性價值評價設計,要求管理者要提高管理育人的意識,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管理要素,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條件,從實際出發,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做好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教育工作,使價值評價過程成為一種民主參與、協商和交往的過程,管理者、教師與學生共同承擔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的職責。教育性價值是管理評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教育性價值在管理評價實踐中的運用,將會真正創設讓教師、學生、學校均得到發展的教育新空間;其次強調行為管理的系統性價值評價設計,要求重視教師教學行為目標管理的價值評價、教師教學行為計劃管理的價值評價、教師教學行為組織管理的價值評價、教師教學行為質量管理的價值評價及教師教學行為績效管理的價值評價等;再次強調行為管理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價值設計,要求診斷性評價價值、形成性評價價值和終結性評價價值相結合,相對評價價值、絕對評價價值和個體內差異評價價值相結合,宏觀評價價值和微觀評價價值相結合,他人評價價值和自我評價價值相結合,定性評價價值和定量評價價值相結合,靜態評價價值和動態評價價值相結合,終結評價價值和過程評價價值相結合;最后強調行為管理的人文價值評價設計,要求管理評價的過程應該成為創設充滿人文關懷、弘揚人文精神的過程。人的人文需求往往比經濟利益更能調動人的積極性,良好的人際關系、自由和諧寬松的氛圍,能夠充分展現教師和學生思想、情感、興趣、愿望、意志、能力的機會,會使教師和學生獲得最大的滿足和欣慰,極大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和學生才能在管理評價過程中煥發出具有靈性的鮮明的生命活力。教學行為的管理評價充分實現人文價值是時展的必然選擇。4.全息性價值設計。教師教學評價行為在價值評價上具有全息性。全息性是指局部要素包含并反映著系統整體的全部信息。由于局部包含并反映著整體的全部信息,就可以從局部來考察整體,也可以從一個局部來反映另一個局部。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主要表現為:第一,從評價所獲得的局部信息可以對整體進行判斷。比如,從學生的考試成績推斷他在一個學科的學習收益乃至整個身心的發展進程;從一個教師一次或幾次的教學行為,推斷他的教學能力或水平等。第二,教學評價信息可以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它可以制約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決策,影響后續教學工作的安排,這是一種反饋作用;它也可以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觀念,促進或削弱學習愿望,影響學生的人格和學習動力;它還可以作為社會或教育安排的依據,成為選拔、分流的判斷前提等。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設計,強調一方面要重視教學評價行為,充分發揮它的個體性價值、社會性價值、管理性價值等多種積極價值,并使它們協調統一,同時也要在不同的條件下或有不同的需求時,可以偏重于發揮其中的某些價值而忽視另一些價值,另外還要關注評價可能產生的各種消極效應,研究如何預防、減弱或化解這些消極作用,特別強調教學評價行為要十分慎重,不可濫用評價或隨意做出論斷;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設計,強調教學行為評價的界域是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部因素,包括對教師與學生素質的價值評價,對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行為表現的價值評價,對教學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務工作的價值評價,對教學設備、場地及其利用效率的價值評價,對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價值評價等,還有諸如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雙邊活動狀態、課堂氣氛、德育滲透情況、教學對學生智力、能力、個性發展的影響等方面的價值評價;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設計,強調應該從多種角度、運用多種方法對教學行為的目標、過程和結果進行價值評價,主張重視評價主體、評價目標、評價原則、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過程、評價方式、評價信息等的多維度價值、多元化價值和發展性價值[10]。
通常認為,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對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的一種公平的、能夠被交易各方承認和接受的評估價值。它實質上是公允價值會計針對保險行業的特殊情況而對保險負債采用的評估價值。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下屬的保險指導委員會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特別對于保險負債,公允價值是在評估當日將保險責任轉移給第三方承擔而不得不向其支付的金額。”
一、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的方法
(一)市價法。如果金融工具能夠在一個足夠的深度、廣度和開放程度的市場中進行交易,金融工具的市場價格就是其公允價值。例如保險公司絕大部分的資產由現金、銀行存款、債券、股票或證券類基金等組成,這些資產都可以直接從公開交易的市場上觀察到其市場價值,因此保險公司的公允價值的計量相對非常容易,市場價值即為資產的公允價值。
(二)復制法。有些保險產品同其他金融產品很類似,特別是保險風險非常低的投資性產品,例如保險風險不顯著的遞延年金、投資連結保險等,使用一些可公開交易的金融工具可以大體復制出該負債的現金流。
(三)現值法。如果市場價格不可用并且無法使用可交易的金融工具來復制現金流,則用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來估計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對于絕大部分的保險公司負債而言,現值法是最可行、最常用的方法。
二、使用現值法估計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
(一)直接估計法。考慮到為了直接估計負債的公允價值,那么負債的公允價值是合同本身所涉及的所有賠付的價值,因此,它把保險公司的負債從保險公司的具體經營中提出來單獨考慮,其公允價值或者說市場價值只與保險合同本身有關,而與保險公司的資產以及經營狀況無關。直接法主要有兩種估計方法。
1.調整貼現率。即直接把在保單下可能發生的一系列現金流貼現到當前時刻的現值作為負債的市場價值,貼現利率由反映現金流時間價值的無風險利率和作為承擔風險的補償兩部分組成。但是,對保險公司來說,它是負債經營,屬于負債市場,而大多數負債無法找到完全可比的產品,因此,必須考慮用別的方法來確定合適的風險利差,可以直接對各種復雜的風險進行建模,將它們體現為對未來現金流的影響,而不是用貼現利率來反映。
資本成本法是一種典型的直接調整貼現率的方法,其基本的思想是,投資者的預期回報與其承擔的風險成正比,預期回報越高,承擔的風險就越大。可以用資本回報和風險水平之間的關系來確定負債的風險利差。在理想狀況下,假設某公司的負債無風險,即負債的公允價值就是按照無風險利率貼現的現值,期間無現金流變化,無稅和資本的流入與流出。則有:
ΔL=L×rf
ΔE=ΔA-ΔL=(A-L)×rf=E×rf
其中E、A、L,都是以公允價值表示的保險公司的權益、資產和負債,rf為無風險收益率。這時,資本回報率=ΔE/E=rf,說明當負債無風險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的投資E不承擔任何風險。
但是在現實中,保險公司的投資往往面臨各種風險,如精算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所以保險公司要求的資本回報率將從rf上升到rE。推導過程如下:
由:E×rE=(E+L)×rf-L?rL
得出:rL=rf-E/L×(rE-rf)
可以看出,負債的風險利差rL要比無風險利率rf小,其差值依賴于資本與負債的比例和市場的資本回報率(rE)。因此,如果能夠獲得持有類似的資產/負債的市場持有人的相關數據就能夠推導出rL,從而也就可以結合負債的現金流狀況貼現推導出負債的公允價值。
2.調整現金流/期權定價法。期權定價法又稱為“多重情景法”,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估計現金流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景,然后通過一定的方法折現,來對未來現金流進行估值。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利率敏感型負債。
(二)間接估計法。所謂間接估計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首先估計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二者的差額就得到負債的公允價值。
間接法把保險公司的負債看作保險公司經營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負債的市場價值等于公司的資產價值減去公司本身的市場價值。假設存在潛在的投資者欲購買該保險公司,其買價就是該保險公司的市場價值,它由公司未來可分配盈余的現值決定,然后用資產的市場價值減去未來可分配盈余的現值即購買價格就得到該保險公司負債的市場價值。即:
MVL=MVA-MVE
其中MVL表示公司負債的市場價值,MVA表示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而MVE表示公司未來可分配盈余的市場價值,間接法的核心就是計算這一項。
利用間接法評價負債公允價值的具體步驟是:首先,在隨機經濟情境下產生期望未來現金流,其中要考慮支持資產的投資收益、會計準則調整、所得稅和風險資本需求;其次,按照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成本折現未來現金流(可分配盈余),求均值后得到可分配盈余的現值;資產的市場價值扣除遞延稅收負債后減去可分配盈余的現值即得到負債的公允價值。
對于確定保險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的方法――直接法和間接法,如果假設設置具有一致性的話,這兩個方法本質上是等價的。
三、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的作用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保險負債是消除或減少會計錯配、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的要求。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保險公司往往持有大量的投資組合和衍生工具,其資產負債表中的大多數資產都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而資產負債表對應的負債一方未反映現行利率的變化,采用了各種不同的計算基礎,這實際上人為地扭曲了保險公司的利潤和權益等相關信息。具體來說,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對保險公司有著以下幾方面作用:
(一)績效評估的基礎。減輕會計錯配問題的另一辦法是對負債進行公允價值評估。在市場利率頻繁變化的環境下,現行會計系統對負債評估僅僅報告其賬面價值,不能反映保險公司真實的風險、收益情況和公司經濟價值的變化。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將克服現行財務報告對公司價值的扭曲,揭示公司的真實業績,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管理,更有可能提高公司價值。
(二)資產負債管理的基礎。資產負債管理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第一,資產負債管理采用公司實際經濟價值,即資產現金流減去負債現金流。因此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傳統會計對公司價值的衡量不適用于資產負債管理。第二,資產負債管理的中心目的是管理公司實際經濟價值對市場利率變化的敏感度,因此公司應該控制或管理市場利率對公司價值的影響程度。要實現這兩個基礎,就必須對負債進行市場定價。報告保險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建立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財務報表,將使得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過程與公司財務報告趨于一致。
(三)新產品定價的基礎。許多保險產品都包含內嵌期權,例如保單貸款期權、投保人的退保期權等。實務中許多公司都是在假定利率和保單持有人行為不變的基礎上確定保費,并沒有對內嵌期權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市場利率頻繁改變,保單持有人頻繁行使這些內嵌期權。傳統的定價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出內嵌期權的價值,加大了公司定價風險。易變的市場利率也促使保險業使用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方法對其新業務進行定價。
(四)用VAR方法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為了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建立全面、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對公司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保險公司普遍運用在險價值對市場風險進行衡量和控制。而VAR方法是建立在市場價值基礎之上的,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支持保險公司的VAR管理過程。
四、保險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應注意的問題
(一)保險風險的公允價值調整。在計算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時,困難之一就是如何決定一個合理的風險調整。在缺乏市場的時候,可以應用本文所述的方法來獲得保險負債的風險市場價值。
(二)信用風險在評估中的考量。信用風險主要從增加投資風險或降低資本水平兩方面對負債的公允價值產生影響。投資風險的上升導致投資回報上升,從而增加了負債評估率rf并降低負債的價值。資本比率E/L的下降同樣增加負債評估率從而降低負債的價值。
(三)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的局限性。第一,公允價值評估非常復雜。首先,需要確定建立在各種精算假設之上的現金流。其次,需要用經濟情景產生器來產生利率經濟情景。最后,它是建立在復雜的精算模型之上。此外,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太耗時間,對于某些假設太過敏感。第二,公允價值評估的成本高。對保險價值進行公允價值評估需要上萬次的現金流規劃,所需要的計算成本也很高。此外,評估過程需要的經濟情景器及其維修花費和咨詢、購買精算軟件的高級應用模塊、數學和精算人才的花費都很高,昂貴的費用阻礙了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的應用。第三,評估沒有統一的標準。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缺乏標準化。各公司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計算的公允價值結果之間缺乏可比性。盡管許多公司公開披露時會說明其使用的關鍵假設和方法,但由于計算的復雜性和專業性,一般公眾和監管者都不甚了解,導致負債公允價值評估僅限于公司內部的衡量指標和內部績效評估系統。
參考文獻:
文化資源價值評估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其考慮的因素也非常繁多,但其核心工作是文化資源價值評估體系的構建和區域文化資源評價對象的選擇,這其中存在諸多的程序和需遵循的原則。本文的文化資源價值評估體系借助了云南縣域特色文化資源評估體系、山西文化資源價值評估體系及其他相關的評價體系進行綜合構建而成。而文化資源的單體評估對象,選取了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50個單體文化資源。
一、綜合評價方法的運用
(一)基本步驟
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層次模型,通過構建判斷矩陣、層次排序和一致性檢驗一系列操作及計算,得出多倫諾爾縣文化資源價值評估體系各指標的權重值。
通過實地調查和資料搜集確定評估指標的數據來源,對可定量的指標運用模糊十分制評價 方法,依據數據來源進行賦值。定性指標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經過數據整理、統計獲得。
針對單體文化資源評估指標的評價分值的獲取,定量指標的評價分值依據以上數據來源,經過標準化處理得到的數值為基準分值。定性指標的評價分值的確定,通過對每一個文化資源的問卷調查,然后求平均數的方法確定分值。
(二)綜合評價模型
通過對選取的文化資源依據上述方法進行處理而獲得的指標評價分值,與其指標權重相乘即為綜合評價分值,用數學模型表示多倫諾爾縣單體文化資源價值評估綜合評價模型為:
W=
W表示多倫諾爾縣單體文化資源價值評估綜合評價分值,Ci表示第i個評價指標的評價分值,Di表示第i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值,n為評價指標的數目。
(三)文化資源的價值等級分類
利用上述數學模型,計算出多倫諾爾縣各單體文化資源價值評估的綜合評價分值。本文將開發潛力劃分為五個等級,可為文化資源價值開發的可行性評估依據、以及開發時序確定提供科學依據。Ⅰ級文化資源,10—8,Ⅰ級文化資源,優秀級文化資源;8—6,Ⅱ級文化資源,潛力級文化資源;6—4,Ⅲ級文化資源,良好級文化資源;4—2,Ⅳ級文化資源,普通級文化資源;2—0,Ⅴ級文化資源,普通級文化資源。
二、文化資源單體評估分值的確定
依據上述的方法和標準,將計算得出的單體文化資源價值評估的綜合評價分值進行整理。見表1:
三、評估結果的分析
(一)整體評價分析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
多倫諾爾縣文化資源的整體開發潛力巨大,具有開發價值的文化資源主要集中在Ⅰ級、Ⅱ級,文化資源的開發空間大,潛力型文化資源比重最大,占取樣總數的36%,保存性待開發的文化資源的開發空間適中,占取樣總數的18%,普通級文化資源占取樣總數的14%,相對較低。總體而言,多倫諾爾縣文化資源的可開發率、可利用率較高,其浪費率較低。
(二)從空間聚集角度評價分析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
從文化資源的區域類別分布角度來看,自然文化資源的分布較為均勻,按其分布數量依次為蔡木山鄉4個,大河口鄉3個,多倫諾爾鎮2個,大北溝鎮1個,其品質以蔡木山鄉和大河口鄉最佳。社會物質文化資源分布的差度較大,多集中于多倫諾爾鎮,其文化資源的品質和規模具佳。社會精神文化資源大多為縣域共有的文化資源,品質較好,價值較高,影響力較大。
從文化資源的等級優良度來看,50個單體文化資源,優秀級文化資源共16個,潛力級文化資源共計18個,良好級文化資源9個,普通級文化資源7個。多倫諾爾鎮的文化資源無論是總量還是等級品位都比較高。優秀級和潛力級的文化資源主要分布于多倫諾爾鎮,其中少量的高品質文化資源分布于蔡木山鄉(5個)和大河口鄉(3個),大北溝鎮沒有優秀級文化資源的分布,潛力級文化資源1個,縣域共有的文化資源共計7個。良好級和普通級文化資源在各鄉鎮分布相對均衡,除多倫諾爾鎮分別為3個外,其他鄉鎮都分別在3個以下。
四、結語
優美的自然環境,優越的地理區位,造就了多倫諾爾區域文化的融合性、包容性。草原水鄉,文化交融是多倫諾爾的區域文化的真實寫照。多倫諾爾縣民風淳樸勤儉,古鎮舊貌依存,文化資源豐富絢麗,古今兼備,種類繁多,形態多樣,分布廣泛,集群較好,獨具特色。這些先天優勢決定了其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很高,這為多倫諾爾縣中心城市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牛淑萍:《文化資源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2]江藍生謝繩武主編,《2003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社,2003
[3]呂慶華:《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經濟日報出版社,2009
[4]申維辰:《評價文化——文化資源評估與文化產業評價研究》,山西教育出版 社,2004
[5]歐陽友權:《文化產業通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6]黃雪英:《閩西文化資源評估與文化資源開發》,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12(4)
[7]江榮生、曾啟鴻、楊曉晶、袁書琪:《古樹名木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研究》,林業經濟問題,2008.12(6)
《聆聽》雜志的讀者定位并非是古典音樂樂迷。出品方對雜志的定位是“古典音樂的時尚雜志”,更多的內容是音樂周邊的話題,諸如挖掘女鋼琴家海倫娜?格里莫最愛的度假勝地而不是她的最新唱片。埃里克表示:“我們希望大幅拓展讀者群體,而不僅僅是唱片收藏者。”《聆聽》目前是雙月刊,每期84頁,不提供唱片和圖書品鑒,只提供推薦。雜志的起始發行量為5萬冊,整p廣告報價3500美金,封底8500美金。雜志售價為4.95美元。
《聆聽》是1992年《音樂美國》雜志停刊轉在線存在以來,在美國出版的第一份迎合大眾興趣的古典音樂雜志。業界人士認為,考慮到經濟環境不景氣,雜志廣告收入持續下滑,以及古典音樂領域近來刊物的關停及削減,發行這份雜志選的時間再糟糕不過了。但是雜志創刊人埃里克?費德內無所畏懼。他在2002年2月面對商業環境同樣不太妙的情況下,在當時“9?11”剛發生幾個月和網絡泡沫破裂的情形下,創建了一個成功的在線古典音樂CD和DVD的零售網站ArkivMusic。
然而,雜志畢竟是雜志。在這個領域占主導地位的英國的《留聲機》和《BBC音樂雜志》,都是文學性強并且編輯很好的出版物,這些雜志均細致地報道了全球古典音樂界的動態。在美國,也有一些針對縫隙市場的古典音樂刊物,比如《歌劇新聞》《室內音樂雜志》和《交響樂雜志》,以及《號角》雜志和《美國錄音指南》。盡管,起初一年的14.85美元訂閱費還是誘人的交易。但是,那些老雜志讀者當中,有多少會愿意放棄一本老雜志并且給訂閱單添加一本新雜志?
有趣的是,《聆聽》最大的區別是強調特寫,而非新聞,對錄音的評論要少很多,而且該雜志文章的篇幅更長,增加了對藝術家生活非音樂層面的關注。
評論家對這本雜志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21世紀新的古典音樂雜志,尤其是在美國出版的雜志,應該是一本什么樣的雜志。美國古典音樂與英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的有何不同?不光東西海岸,還有美國其他地區正在發生什么?
第二,雜志應該關注于當下。貝多芬和勃拉姆斯總是會有其一席之地,但是一群令人興奮的新銳音樂家和作曲家正在從根本上徹底思考古典音樂應該是什么,與其他音樂形式有怎樣的關系。音樂先鋒是誰?他們的驅動力是什么?他們創作怎樣的音樂,好聽嗎?為什么20多歲的獨立搖滾迷,緣何會被某個古典音樂藝術家的冒險品牌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