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7 18:16: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語文學困生,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許多學困生對語文學習有著一種畏懼心理,他們因為自身學習成績較為落后,對學習活動懷著一種本能的恐懼。這樣的消極情緒影響和制約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投入程度,特別不利于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語文學困生在思想上出現的這些波動,對教師而言也是一次考驗。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情緒的疏導,讓他們能夠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學習中的困難,還要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筆者經常和學生進行談心交流活動,讓他們明白一時的落后并不等于永遠的落后,學習中的落后不等于各方面的落后,讓學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幫助他們逐步敞開心扉,走出自卑觀望的消極情感。例如,筆者在教學中對學困生加大表揚激勵的力度,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尊重。教的表揚鼓勵對學生而言是難能可貴的,這些學困生受到了老師的鼓勵,對語文學習會更感興趣。教師要抓住學困生學習中的進步,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一些閃光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情緒的調動和激發,讓學生將這些成功、滿足等積極情感有效遷移到語文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積極主動地開展語文學習,有利于轉化工作的開展。
二、學困生轉化應當抓住基礎知識夯實這一重要基礎
對許多小學語文學困生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基礎知識薄弱是導致學生學習成績滯后的主要原因。有些小學生拼音掌握不好,前后鼻音容易混淆,平翹舌音容易寫錯;有的學生字詞積累方面存在短板;還有的學生在閱讀分析理解等方面難以突破。歸納起來,語文基礎知識的薄弱是導致語文學困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教師應當在轉化工作中強化基礎知識的夯實。一方面要對學生語文學習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知識點檢測的方式,基本上掌握學生哪些方面是短板,哪些方面語文學習存在障礙,使學生能夠清楚地明白自己應當從哪些方面著力下手,彌補薄弱環節,夯實語文基礎。另一方面,筆者要求學生突出重點進行復習回顧。這些學困生基礎知識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找出來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擬訂補救計劃,哪些方面有問題就針對這些方面進行專門訓練,如拼音有問題的進行易混淆字音的強化記憶等。通過針對性的回顧夯實,能夠讓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在短時期內得到較大的提高,并且這樣的態勢要一直持續下去,促進學困生有效轉化。
三、學困生轉化應當抓住學習方法指導這一快捷通道
除了語文基礎知識薄弱,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不夠科學高效,也是導致語文教學中出現學困生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們自身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相對于其他學生而言,就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再加上語文學習不得法,往往事倍功半,更加導致語文學習效率低下。對此,筆者在學困生轉化工作中,充分強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運用先進的、科學的、高效的方法,推動學習成效的提高。例如,學困生背誦課文時難度較大,前記后忘、拖拖拉拉,筆者和學生共同分析,指導他們運用首句記憶法進行背誦,記住每一段的第一句話,這樣一旦背誦的時候思維斷檔,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及時將思維彌補起來,提高學生背誦的效果。在學習方法指導上,教師要善于引導班級語文學習較好的學生將自己的看家本領亮出來,供其他同學參考借鑒。教師還要經常上網搜集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向班級學困生進行推薦,鼓勵他們將這些先進的學習成果運用到自己的學習活動之中。經過這樣的方法推廣,學困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對增強學困生轉化效果將會起到積極的效果。
四、學困生轉化應當抓住學生互助合作這一豐富載體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要注重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外,還應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全體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使其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并具有良好的語文積淀,為其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生字、課文的學習會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一些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的缺乏等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率較低,甚至會出現厭學的現象,這便造成了學困生的產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必要的改革,給予語文學困生充分的關注和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學習的困境,為其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原因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小學生在入學前的所面臨的環境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小學語文學困生產生的原因也是多樣的,具體而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家庭是小學語文學困生產生的最為直接的原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學困生在其嬰幼兒時期的語文發展水平就相對較慢,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在于一些家庭中,父母對于孩子的照顧湘桂較少,溝通的時間也是比較少的,從而使得孩子形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此外,一些家長自身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也沒有充分的指導和移到,從而使得孩子形成了其自己的語言構建習慣。還有一些孩子在幼兒時期具有較強的語言能力,到那時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缺乏關愛等消極因素的影響使得孩子對于拼音的掌握等缺乏興趣或者產生畏懼的情緒,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其次,學校因素也是語文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年級時,學生的語文差異相對較少,但是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欠缺以及語文學習環境的不完善等都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升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師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成績,而相對的忽略學生興趣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等,都使得一些學生逐漸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學困生便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最后,學生自身的因素是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學困生產生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一些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學困生的產生。此外,學生的記憶力相對較差、識字上的一些障礙等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智力因素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影響,這種智力因素相對于學生因膽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小。
二、解決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有效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注重對語文學困生的轉化,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小學語文學困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基本上是課堂不專心聽講、作業無法及時完成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語文成績,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看到學生的在日常學習中的進步,不要因為教師的評價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不要挫傷學生的自尊。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幫助,對于一些活潑好動但是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指導,通過教師的談話等來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引導其改掉一些不良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成績。
第二,以激勵機制的應用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綜合應用激勵機制,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使其能夠對語文學習更具興趣。對于學困生,教師應給予及時的指導,對其課上表現以及作業的完成情況等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使其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從而使其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第三,以家校合作來改善語文學困生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以及家庭教育的情況等,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此外,該種家校合作也使家長更好的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能夠增加彼此的交流合作。教師對家長的家庭教學給予有益的指導,使其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來提高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強化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的創新措施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困生的轉化還應該注重教學措施的不斷創新應用,使其能夠更好的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有益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實現對學困生的轉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分組教學,使學困生與語文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形成良好的幫帶組合,通過小組學習來提高其語文學習能力。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內部的交流,增加學生間的寫作,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來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綜合應用多媒體教學以及情境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更好的融入教學中,激發其語文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條件,為學生創設一種更為直觀的視覺感受,使其發覺語文學習的樂趣,并且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結語:小學語文學困生的產生與其家庭環境、學校以及個人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將其轉變,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通過激勵教學以及家校合作的開展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并且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加強學生間的互助學習,使學困生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從而實現其語文學習的有效逆轉。
參考文獻:
[1]蔣美紅.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方法初探[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22)
[2]巴哈爾?切肯.淺談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方法[J].新課程(教師版),2010(6)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7-0146-02
1 前言
“學困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經常可以見到的群體。所謂的“學困生”指的是那些在智力和身體感官上沒有缺陷,也就是正常的學生,但是這些學生相較于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成績較差,在學習各科課程時明顯很吃力,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小學語文“學困生”指的是學習語文存在困難的學生,他們在拼音拼讀、生字默寫、語法分析、段落大意歸納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難。
本文旨在對多媒體工具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對其幫助“學困生”走出學習困難的事實進行例證。“學困生”問題一直是語文課堂上急需解決的問題,“學困生”的存在不僅對語文課堂教學氣氛和教學效率影響較大,而且對學生的未來長遠發展十分不利。
2 小學語文課堂“學困生”出現的原因
傳統教學方式無法吸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最終導致的基礎薄弱是“學困生”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類型的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方面存在十分明顯的困難。對于語文學習中的拼音拼寫、聲調誦讀、漢字拼寫等掌握十分糟糕;簡單的古詩古詞背不下來,或者今天背下來了,過一夜就全部忘記;閱讀理解抓不住主要內容,自己不能給文章進行分段;作文寫作常常感覺無話可講,或者有話寫不出來;等等。語文知識的學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然而由于個別學生在日常的語文學習中缺乏興趣,導致語文知識累計較少或者掌握不牢固,長此以往,則積少成多,學生的語文學習出現問題,變成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學困生”。
傳統教學方式下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學信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得記憶能力較差的學生負擔較大,無法將課堂知識全部吸收 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講課時主要依靠粉筆和黑板,雖然教師在授課中會書寫一些板書,但是并不可能將所有的課堂上所講到的話全部在黑板上書寫出來。眾所周知,說出的信息具有“即時性”,稍縱即逝并不能持續下來。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記東西比較慢的學生則在傳統課堂上學習存在困難,也就造成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無法全部吸收,隨著一節一節的新知識講解,學生心中存在的疑惑則會越來越多,最終造成“學困生”的出現。
3 多媒體技術對“學困生”的幫助表現
多媒體技術可以提升“學困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困生”夯實語文基礎 采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鏈接的媒介不再是粉筆和黑板,而是多媒體課件。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圖畫、視頻、音樂等穿幻燈片課件,在上課時只需要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圖片、視頻等展現出來,一方面滿足了小學生活潑好奇的天性,另一方面也使這些枯燥乏味的語文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吸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在學習《回鄉偶書》時,教師可以運用Flash技術,向學生展現出一個少年獨自背著包袱離開家鄉,轉眼經年,稚嫩的少年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翁。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村中樣貌大變,老翁向村中的小孩打聽自己家的位置,小孩卻笑著問道:“您從哪兒來?”通過這一畫面的展現,學生對書中的內容也加深了印象,便于“學困生”對古詩的背誦。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的使用可以使教師講解內容的即時性得到延展,相對于在黑板上書寫板書來說,教師將自己所要講的內容在課件上打出來要方便得多 在上課之前,教師通過充分的備課,制作出上課時所需使用的課件,將自己上課時所要講解的重點、難點在幻燈片上展現出來,還可以在課件上將自己上課時要舉的例子寫下來,等到上課時就一邊向學生講解,一邊將圖文向學生進行展示,給予學生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使語文知識的即時性得到延長,給予“學困生”較長時間的理解和記憶。此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超鏈接功能還可以將上節課所講的重點進行回顧,從而有效提升“學困生”的語文成績。
4 利用多媒體技術轉變“學困生”的注意事項
由于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學困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困生”努力夯實自己的語文基礎;同時使用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將教師所講的“轉瞬即逝”的知識有效進行時間的延展,因此在中小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越來越普遍。下面就來談一談轉變“學困生”所使用的多媒體技術需要注意的因素。
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要掌握分寸,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要適合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程度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使用多媒體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作用是當前教學的趨勢之一。但是這種趨勢并不是說多媒體使用越頻繁越好,課件內容越稀奇越吸引學生的興趣越好,而是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學困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群體,但是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以“學困生”的學習程度設定,對于一些十分基礎的問題還反復講解,而是要以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設定;不可一味地選擇一些色彩明快、內容稀奇的教學圖片、視頻等吸引學生興趣,而是要照顧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學困生”則可以在課下予以較多關注。
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揮是當前教育活動中十分重視的環節,同時也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并不是說教師借助多媒體工具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是要以多媒體課件為媒介,激發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將小學語文課堂變成學生“唱主角”的課堂,使“學困生”也能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鍛煉自己的語文表達能力,增強學習語文的動力。
5 結語
“學困生”是教師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中一個重要的、特殊的群體,轉變“學困生”是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林宇.“學困生”概念之厘定[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
[2]徐衛妮.提升語文學困生學習力的教學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學習困難學生(即學困生)是指智力屬于正常范圍,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中要達到義務教育語文“準則”規定的基本要求,和教學的實際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相較于大多數同級學生,他們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困難,教師在教學實際中要特別注意他們的特殊教育需要,給他們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
一、語文學困生形成原因探析
基于語文學困生的觀察研究,結合大量的實例觀察,我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造成學習困難與他們的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有關。
(一)缺乏學習的興趣,有畏難情緒。
通過對學習困難學生的觀察發現,他們之所以成為學困生,是因為缺乏對語言知識的學習興趣,對所學知識缺乏好奇心。雖然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教師如果展示一些圖片或播放一些音樂,可能會暫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一旦進入閱讀及理解文本,他們便立刻失去深入學習的興趣。面對閱讀或理解困難,或退縮或失敗或嘗試,有些學生面對閱讀文本等理解性內容有很強的排斥性,甚至一看標題會產生恐懼,害怕學習。另外,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有很大影響。如果一個老師看到學生不能完成作業或成績不理想,就對他們疏遠或不屑理睬,造成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極大地打擊他們的學習興趣,嚴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老師要想幫助學生取得進步,不能因為他們的成績不理想就排斥和拒絕他們,相反,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拉近心理距離,為學生愛學習自己所教課程奠定心理基礎,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情感鋪墊。
(二)基礎知識薄弱,知識掌握不系統。
調查發現,由于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基礎知識積累較少。知識儲備是幫助學生在現有基礎上深入學習,提高能力的前提保障,也是學生再學習的基礎。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內容的理解不符合要求,對新授知識不能及時地掌握,會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掌握的不系統性,造成后面學習的新弱點和知識掌握的新困難。如語音學習不好的話,較難養成好的語文素養;積累的字詞量小的話,書寫表達就會成為問題,更不用說閱讀理解,這種連鎖連反應會造成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惡性循環。
(三)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通過調查表明,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形成學習困難狀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學習自主性差,或在課堂上說話,做小動作;或走神發呆,沒有認真聽老師講課。課堂中老師的講課似乎與他無關,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總是無法進入有效的學習狀態:閱讀的時候,不看書不指讀;寫作業馬虎,應付了事;預習、課后復習、課外閱讀很少。總之,這類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缺乏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轉化學困生的策略與途徑
(一)重視學困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形成的自己固有的學習行為方式。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是養成學生良好的書寫積累和閱讀理解等語文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通過預習,讓學生知道什么是他們想要了解的知識,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特別是學困生,他們原來的基礎差,讓他們學習新的內容有一定的困難,他們覺得無從下手,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可為他們降低要求,準備適合的學習內容讓他們預習。我教小學低年級時,每學期開學會讓學生預習書的扉頁上的要求:(1)認真閱讀文本的兩遍。(2)繪制新的生字和詞語表。(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百字左右)。(4)提出學習問題(不少于2個)。為了鼓勵學生預習,每個環節都要檢查落實,每課的預習效果都要檢測表揚,做到有預習安排、有檢查反饋、有總結表揚。學困生的預習效果雖然在質量上和學優生有差異,但他們都很投入,至少能夠慢慢地培養他們預習的習慣。這種目標性的預習方式,與讓他們盲目地去讀去寫相比更有針對性,更能激發他們的預習興趣,效果也比較明顯。
2.培養學生聆聽的習慣
語文學習是一個語言活動過程,不能沒有聽、說、讀,寫。聽是前提,學困生上課易走神、不想聽,這對學困生來說是很常見的。所以對學習困難生的轉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愿意去聽,知道聽是最好的學習習慣。要實現這一目標,老師要不斷用語言來鼓勵他們:請認真聽同學讀課文,對他們讀錯或讀不好的地方用鉛筆做標記,然后報告,看誰聽得最認真。通過發現別人的缺點,激發學習有困難學生關注閱讀過程,養成他們愿意傾聽的習慣,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在此過程中,他們不但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喜悅,更重要的是他們參與了仔細聆聽的學習過程,對培養學生聽的學習習慣很有幫助。為了讓他們堅持聽下去,我會用不同的方式關注他們:用眼神給一個鼓勵,用微笑給一個啟發,用手勢送一個暗示……經常提醒他們聽了一遍又一遍,逐步讓這種習慣成為他們的學習行為定勢。為了更有效地激勵學生,我用積分的方法,作為一個群體,回答一次積一分,一個月進行一次獎勵。同學們為了集體榮譽都爭先恐后,學困生為了不拖集體后腿而努力往前趕,同時小組其他成員及時幫助學困生,在合作與互助中同學們的學習成績都有提高。
3.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閱讀幫助記憶,閱讀有利于語言訓練,閱讀的積累,有助于學習困難學生提高閱讀質量。多數學困生懶得讀,讀著讀著就停了;或者只動動嘴不用心記;或者嘴在動,心思不知道往哪里跑了;或濫竽充數只發聲音,不知所吐何詞。面對這種情況,對學困生的閱讀要獨立要求,讓他們挑重點少讀一些,但要保證質量。在閱讀形式上,學困生可以多樣化,如開火車讀,分角色讀,迫使他們都有參與的機會,減少他們在閱讀中走神或偷懶。
4.培養學生書寫的習慣
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明白:一個認真書寫的學生,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必定認真;書寫粗心的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其他方面必然較差。另外,有些學習狀態不穩定的學生,認真書寫的一段實踐,學習進步明顯;寫作懶散時,學習質量明顯下滑。因此,在平時的書寫練習中,應對學生嚴格要求,經常性指導學生書寫的姿勢方法,通過書寫鍛煉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耐心思想指導工作。
改變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要衡量學習困難學生的進步,就要讓他們自己與自己比、昨天和今天比,在細小的進步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們熱愛學習。在課堂上,老師要給學困生多找機會,鼓勵他們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讓他們在課堂上多表現多展示,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在作業批改中,對學困生的指導要有針對性,用激勵性較強的語言評價他們,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作業。在作業中發現錯誤時,要與學生面對面進行指導。教師對學困生的及時評價,將成為無形的力量給學生形成積極的動力,幫助他們克服不良的學習傾向,逐步回歸學習集體。
(三)作業安排要關注學困生的個體差異。
課堂作業是鞏固課堂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合理科學地安排作業,不但可以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能有效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在學生作業過程中,多數學生會快速高效地完成作業,但學困生受學習能力和基礎條件的影響,很難順利完成作業,有時還會出現抄作業的現象。所以,在作業安排中,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分層次布置作業。對學困生可布置比較簡單的問題,或只是讓他們寫一些生字詞語,逐步提高作業要求;對中等生可布置些能獨立完成,并能有效鞏固當天知識的作業;為成績優秀的學生盡可能安排一些具有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實現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工作收效慢、難度大,教師在轉化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真正理解“語文課程標準”,真正掌握學困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困難和特點,多關注學困生,多幫助語文學困生,讓他們愉快地學習語文,強化學困生的轉化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祝萍.提高后進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探索和思考.小學教材教學,2005(1).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6-273-01
語文作為母語是一個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它有具有工具性的學科功能。因此,語文水平的高低成為衡量一個素質人才的重要標準。在數語外的三大主科中語文應該是成為重中之重。但是在現實的語文教學生活中,有一些學生他們卻對語文有所忽視,導致基礎薄弱,長此以往出現了不喜歡學習語文,更對語文失去了信心,或是不善于積累和運用適當的學習方法,而造成諸多的知識漏洞,久而久之,便逐漸成為學習語文有困難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被老師們認為“朽木不可雕”,因此多數老師對他們也失去了提高語文水平的信心。他們自然成為了語文教學中的學困生了。那么,如何來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語文水平呢,成為當前廣大語文教師的重點難題。筆者參加了科研課題“提高學困生對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研究”通過研究感覺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困難,提高他們學習語文興趣有了非常明顯的效果,使語文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高。下面就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談談這一問題的嘗試體會。
一、營造氛圍,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要要從興趣入手,只有他們對語文感興趣了,他們也就會學習語文了,只有他們去用心學習,成績就會提高,也就會改變學習語文困難的局面。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待語文學困生的態度,將他們進行填鴨式的灌輸補習,極大地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了厭煩和逆反心理,最后結果是適得其反,學生的語文成績恰恰下降了。教師對他們的作用與他們的成長需求背道而馳。因而,必須將“語文學困生”與優等生同等對待,并將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落到實處。首先要創設良好的民主學習氛圍,提高創新意識。創設民主學習氛圍,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出于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創設出師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統一、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情緒氛圍。蘇聯教育烏申斯基認為“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課堂上語文學困生是一個弱勢群體,極少得到老師或其他同學的關注,因此語文學困生掌握新知識的速度較其他同學慢,反應、語言表達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學。久而久之,語文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影響學習效果,所以創設良好的民主學習氛圍,呵護學困生的點滴上進心相當重要,這是促使語文學困生取得進步的關鍵。
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具有民主的教學態度,熱愛學生的情感,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往,充分信任、尊重學生,從而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如在講《趵突泉》一課時,我運用影視手段展示的一幅幅畫面,播放優美的音樂與課文內容自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得到了更加真實的感受。釣突泉美麗的景色把學生帶入清新亮麗的世界中。那向外噴涌的泉水仿佛觸手可及,給學生創造了極為廣闊的思維空間,而學生的心情也仿佛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在情境中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感到充滿生命活力,充滿創造激情。在語文課堂運用信息手段充分展現師生其樂共享的人際情境,豐富多彩的活動情景,形成一種親切、愉快、智慧勃勃向上的課堂氛圍。
二、心理幫教,樹立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中說:“學校里的學習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也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在小學階段,小學生處于懵懂的、可塑的階段,他們需要關懷與尊重,信任與鞭策。特別是學困生,他們身臨困境,受人鄙視,缺乏自信心,易對周圍的人產生敵意。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一位學生,在理解、信任的基礎上,把激勵帶進課堂,以此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引導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會學習。
對待學困生,應因人而宜,適當給他們降低教學要求,并制定出“學困生分層目標評價細則”,然后和他們作出一天、一周、一月的約定,鼓勵他們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成功目標,繼而爭星脫困,讓他們建立起自信,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老師在平時課余時間必須做個有心人,對學困生進行個別的輔導,從最基礎的專項訓練開始入手,一點一滴地幫他們補起來,并在教學中對他們不譏不諷、不舍不棄,對其抱以愛心、耐心、用心的態度。鼓起語文學困生的勇氣,樹立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語文學困生有著其獨特的心理特征,其中,不少有難言之隱,他們往往自卑、自暴自棄、厭學,對教師不信任、畏懼。
所以,老師就不能動輒呵斥、體罰,應當循循善誘,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使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和他們多談心,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近期,筆者參與了學校開展的《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與途徑研究》課題,通過對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表現的研究,發現影響他們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不僅僅是來自智力方面的,更多的是來自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學困生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情感脆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作文教學是最適合發展、展示學生個性的領域。因此,要提高小學語文學困生作文水平,教師從關注學困生的特點著手。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探究出以下對策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尊重差異,樹立學困生習作的信心
學習中的自卑心理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智力、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作出了偏低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喪失信心等。在小學語文學困生中經常聽到“我語文學不好了”“我不會寫作文”等喪失學習信心的言論。他們對作文的懼怕心理,語文考試的不及格,使這些學困生在思想上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對寫作的信心不足。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語文知識薄弱,往往是錯別字連篇、病句成堆、敘述空乏。特別是有些學困生因害怕作文出現病句、錯別字、結構混亂等等鬧出笑話而遭到同學的恥笑,以致不敢多寫,甚至不寫。他們認為作文是一件很難甚至可怕的事情。
學困生需要尊重與溫暖,更需要扶植。對于這類學生,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因為學困生思想情緒長期處于壓抑、被動的狀態,大多數得不到教師的關心,教師要用愛和感情的泉水擦亮學生心靈的窗戶,隨時關心他們,只有這樣才能感動學生,教育他們。同時要盡可能多地給他們創造一些實踐活動的機會。比如課堂上啟發他們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及時給予肯定與補充。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嘗試寫出自己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不強求有華麗的詞藻,生動的語匯,只要做到寫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師要注意發現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例如,我經常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課堂上范讀,就會激發他(她)對作文產生興趣,產生寫作的欲望,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久而久之,這些學生會覺得寫作并不神秘,并不可怕。隨著實踐內容的擴展,他們想說、想寫的欲望更強了,作文的自信心也隨之提高了。
二、降低要求,激發學困生習作的興趣
小學語文學困生之所以作文能力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感到作文的眾多要求束縛著自己,對作文不感興趣,厭惡作文。因此,要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需要減少作文的束縛,多角度、全方位地激發他們的作文學習興趣。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對待語文學困生要減少寫作形式、內容等方面的束縛,在同一個作文題目下,允許他們使用不同的寫作方式來表達,比如,學困生可以是書面作文,也可以是口頭作文、美術作文、體態作文等,凡是能傳達個體的思想、意識、目的,都可以稱為作文。小學語文學困生語文基礎薄弱,在寫作中,只要能做到文從字順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已經是一種成功了。教師要給他們營造一種寬泛的寫作氛圍,消除學困生寫作的壓抑和畏懼心理。
不少學生的作文枯燥無味,沒有真情實感,除了寫作的基本功不牢外,另一個原因就是缺乏作文的興趣。故此,語文老師應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更注重情感教學。比如,從學困生的性格、愛好中尋找寫作的興趣。因為每個人的性格愛好都不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愛好中蘊藏著極大的興趣,把作文教學寓于愛好之中是激起學生作文情趣的好辦法,我在作文課上就常常啟發學生談談自己平時有什么愛好,為什么愛它,是怎樣愛的,愛好中有哪些樂趣等。通過引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出示作文題目《我的愛好》《我喜歡……》等。這樣,學生不但不討厭作文課,寫起作文來也輕松愉快,水到渠成,而且寫出了真情實感。
三、循序漸進,養成學困生習作的習慣
小學是學習的關鍵期,也是學生形成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學習習慣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習的效果。小學語文學困生怕寫作文,主要原因在于沒內容可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有的不知道怎樣連句成段、連段成篇,有的寫不具體……要解決這些長期困擾學困生的問題,還必須從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文習慣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走進寫作之門。
1.培養學困生先說后寫的習慣。“說”是“寫”的另一種形式,出口成章,既能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又是提高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先說后寫是為寫作理清思路,定好框架結構。
2.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在引導學困生博覽群書的前提下,還要培養學困生邊讀邊思考、不動筆墨不讀書、勤于積累、遷移運用的讀書習慣。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這課后,我讓學困生學習文中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精彩語句和片段。讓學困生抄寫并熟記,為學生以后寫秋天的景物做了鋪墊。
嚴格訓練,有的放矢幫扶差生,提高學生的知識素質,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及興趣。作為教師要善于分析“知識差”的原因,到底差在哪,為什么差?用什么手段解決?我認為要摸清學生知識的底數,有的放矢地對后進生輔導。第一關,檢查漢語拼音能否熟讀。第二關,檢查書寫漢字筆畫順序是否正確。第三關,檢查能否會使用字典、詞典。第四關,檢查每篇課文能否熟讀,若是遇到不會讀的字要標出拼音。這還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科學訓練,進行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知識素質,在這方面要做到:細水長流逐一補,以新代舊分散補,突出對象個別補。
2 解決“行為差”的原因
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由于種種原因,后進生的壞脾氣、壞習慣形成了壞做法。特別表現在學校的學習和活動中,玩心太重,自由散漫,自己不愿參加的活動就不參加,不想做的作業就隨意放棄,我行我素,自我約束能力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觀察和思考。學習上不獨立思考完成,有的總想依賴別人完成作業,不肯下功夫。對此,我們要通過多種教育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發展其觀察力、記憶力和創造力。根據后進生的能力及知識基礎定目標、定任務、定時間讓學生完成一些定量定質的具體任務。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這需要培養后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習方法。首先,教師要為后進生指定一個學習目標,學生有了目標,便有了學習動力,這一動力能使后進生情緒高漲,充分發揮潛能,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其次,教師需幫助后進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了解每課的重點、難點,讓他們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難關。再次,課上教師應盡量關注后進生設計有趣的情節、游戲、活動比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學習的注意力。課上適當采用實物、磁帶、圖片、簡筆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發揮,激發了興趣,增強了學習動力。最后,教師應和后進生一起做好復習工作,及時查漏補缺。
3 解決“心理差”的原因
后進生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而無論做什么事都很被動,生怕被人嘲笑,看不起。小學語文的后進生尤其如此,針對這些,首先,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這是后進生轉變的關鍵。其次,要增強師生感情,融洽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具體方法如下:①上課對后進生有目的地提問、練習。②批改作業時注意學生的自尊心,多寫鼓勵性語言的評語。③善于發現閃光點,以點代面,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④進行目標遷移,為后進生定小目標。⑤課下打開后進生的心扉,熱情主動地來到他們身邊談一談生活、個人愛好,了解后進生的生長環境、性格、思想,取得信任。
4 解決“生理或智力上有缺陷”的原因
真心關愛,喚起后進生的學習語文的熱情。作為教師,首先要學會給學生以豐富的情感,我們應該用一顆愛心來對待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用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微笑”,來贏得學生的心。一個親切的微笑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生硬的冰冷的語言變成富有感彩的語言,把命令式、居高臨下式的語言轉化為商量式、談話式的語言。其次要熱愛、尊重或信任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權力,相信他們的能力與力量,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教師尊重理解學生,學生敬重喜愛老師,對老師有向心力,他們就會形成一種積極健康、活潑向上的學習心理氣氛。積極愉快的心情能激活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可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過程處于最佳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尤其是對待有缺陷的后進生更要給他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越是小草,弱苗,越是需要陽光雨露,我們做老師的既要愛白天鵝,又要愛丑小鴨。
5 解決“后進生惰性習慣”的原因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存在以及日益增加的課程難度,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困生的問題越來越凸顯。而學困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教育的整體性,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這樣注重基礎積累的科目中,課堂兩極化的分布很容易影響整體的授課效率。因此,搞清楚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學困生的成因并探索其轉化策略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與未來發展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一、學困生產生原因
在面對相同的授課進度以及課堂開展時,學生之間不同的個體特征以及對于相同知識體系不同的反饋能力都會造成學生之間截然不同的學習效果。在探究如何高效科學地轉化學困生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有一個清晰認識。
1.學習能力不夠
隨著課程進度的展開,小學語文在低年級與高年級之間的教材深度存在著一定差異,尤其在面對需要豐厚積累的閱讀能力學習與寫作能力學習時,先天學習能力有限的學生往往會出現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情況。久而久之,沒有高效學習能力作為保障的學生就容易在年級更迭、教材替換的節點上成為學困生。而低效率的學習又使這些學生在后期的再學習與復習階段很難彌補之前學習所產生的漏洞,從而失去了自我轉化的機會。
2.學習習慣不好
學困生的普遍特點就是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后復習、作業完成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一些較差的學習習慣。比如,在最基礎的課堂學習中,學困生會出現課前準備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主動性差的現象,造成自己在語文學習最重要的課堂學習階段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另外,學困生的不良習慣還會表現在習題訓練與考試中,他們不具備良好的審題習慣與習題技巧,面對在知識儲備以內的測驗時,也往往拿不到應該拿到的所有分數。
3.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學生課外拓展的原始動力,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會使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造成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缺乏后勁。因此學困生另外的一個產生原因就是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從而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學習動機更加深層次的影響就是使學生過于放松對于自我的要求,紀律上懈怠,學習上滯后,對語文科目的認識也不深入,面對語文特有的抽象性內容,思維廣度還有嚴密完整的邏輯性沒有心理準備,從而經不起學習過程中的挫折,遇到問題就選擇放棄,并出現畏懼心理。
二、學困生轉化策略
針對上述分析的幾點學困生成因,我們希望能夠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策略幫助小學語文教育階段的一線教師團體解決學困生的轉化問題。
1.差異化教學
面對擁有不同學習能力的不同學生,先天具備的學習能力差異往往難以在后天的培養上做到有效彌補。因此,需要老師與學校開展適合不同情況的差異性教學模式來彌補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追求紀律性與統一性,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造成了學生之間學習效果的天壤之別,所以,需要在課堂中設立階段性的教育目標進行層次化的差異性教育。充分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學習節奏,允許部分基礎扎實,學習吸收能力強的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而面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時,就需要制訂階梯形的學習計劃,妥善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2.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往往對于外部環境的依賴性較強,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因此,通過加強學困生的心理干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來促進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根據班級中學困生的實際情況,老師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翻轉課堂模式、情景教學等不同的手段來增強加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興趣的誘發,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與內部學習動力,從而可以自主地進行學困生轉化。
綜上所述,學困生轉化已經是現代教育中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希望通過我們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成因與轉化策略的研究,能夠為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提供一些參考。而我們針對實際的學困生轉化問題所提出的策略也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小學語文一線教師團隊,促進小學語文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在傳統意義上,教師會將學科學習較差的學生歸為學困生行列。小學語文是語文學習的萌芽階段,忽略存在的問題,或者對學生過度施加壓力,都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教師應該客觀地分析學生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才能幫助學困生進行轉化,并且為日后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分析
1.先天因素
所謂的先天因素,是指學生在系統接受教育之前耳濡目染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教學主要學習的是漢語語言文字,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從我們開始學習說話時,就已經開始了語文的學習。小學階段是我國教育的開始階段,在這之前,有些學生家長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背誦一些文章詞句;也有一些家長自身文化素質較高,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會學到一些較為出彩的語言,這些都是先天環境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學生真正的自身因素,有些學生天生沒有語言優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賦”,當然這種情況是極少數。
2.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態度問題
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存在問題,是因為語文學習的方式與態度存在問題。在方式上,未能很好地把握語文學習對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速度。在態度上,也有一部分學生從小就被灌輸英語、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忽視語文的學習,從心理上對語文教學產生輕視感。
3.學生的心理問題
學生的心理方面問題并不單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輕視,而是上升到更為深入的心理層次。部分學生可能因為家庭、學習、環境等諸多因素,存在厭學心理,這部分學生表現為各科成績普遍差;也有些學生會因為自身的某項不足,例如不敢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等,產生自卑心理,而語文教學又有聽、說、讀、寫等多方面要求,促使這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懼怕或抵觸心理。
4.對教師的不認可
小學生年齡尚小,對于一些問題的認識尚處于懵懂狀態,因此就會受一些外部因素影響。對于教師影響學生學習也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真的無法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而語文學科重積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另一方面,是教師的言談或者穿著等因素引起了學生的反感,遭到W生的抵觸,進而影響語文學習。
以上是語文學困生產生的幾點常見原因,由于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不同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具體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不可一概而論。
二、學困生轉化策略
1.分層教學,發揮小組的力量
分層教學是新課改以來普遍興起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將學生進行分類,并針對學生的情況,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學方式等,促使學生逐步進步。分層教學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教師不僅要針對每一組學生進行不同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發揮小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小組的分配,不能完全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標準,而是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
標準。
2.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的每一句評價都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節課,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學生,尤其是對一些因自卑而導致語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多進行鼓勵,幫助他們找到自信。一項調查顯示,語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90%以上會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以鼓勵,而非不予理睬或者言語上的諷刺。
3.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兩個方面的要求,其一是教師注重自身道德素養、儀容儀表的修繕,不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其二,教師要緊扣新課改脈搏,提高教學質量,豐富課堂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做出深入的探索。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尤其是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學習,影響的不僅是學生某一科目的學習,更影響到學生日后人文素養的養成,關乎終生發展,要引起教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小學語文教師不可以因“學困生”這一標簽而放棄任何學生,要做到循循善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人類正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要求整體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指導思想,當前應重視語文學習困難學生的問題,研究語文學困生的學習問題與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現狀是吻合的。我校是農村小學,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沒有多少時間教育孩子,更沒時間想一想怎樣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時間,又有多少家長有能力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和輔導呢?學困生日益增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知識水平的基礎不同,兩級現象比較嚴重,若教師不對癥下藥,不分層次教育,滿堂灌,勢必會使一部分落后的學生跟不上,若教師不注意研究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其轉化方法,那么整個班級的語文學困生一定會越來越多。
一、轉化“學困生”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轉化“學困生”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我們還要努力使中等生成為優等生,并在優等生中培養英才的苗子。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應理解為: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地或較好地達到新課標規定的要求;少數學生也能達到新課標規定的基本要求;而少數尖子學生甚至可以超過新課標的要求,超過越多越好。總之,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我們教育工作者只有破除了“學困生不可避免”論,才能樹立起做好轉化“學困生”工作的信心,從而去研究、改進教育和教學方法,使“學困生”得到轉化。另一方面在抓緊學困生工作的同時,不放松對中等生、優等生的教育,使他們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如何轉化小學語文學困生
1.樹立正確評價學生的觀念
長期以來,學校評價學生時存在著這樣一種觀念,認為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在學生集體中總是呈正態分布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必然有優、中、差的等級之分,而且中等生是大多數,有少數是優等生,同時也必然有少數學困生。因此,出現學困生是不可避免的。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因為“正態分布”是隨機現象的一種常見分布,而教學是有控制的行為,教學工作做得好不好,可以使分布曲線產生右偏或左偏。尤其要說明的是,我們學科所指的“學困生”是指不能達到新課標基本要求的學生,而新課標是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性而制訂的,也就是說,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許多優秀教師的經驗也證明,他們所教的班級大部分學生數學成績優良,少數學生成績也在及格線之上,沒有“學困生”。由此可見,學困生的存在,不是必然的規律,如果我們的工作做好了,是可以不產生學困生的,即使有了學困生也是可以轉化的。
2.注重學法,改進教法
教師不僅要幫助學困生補習功課,掃除學習障礙,更重要的是應給予他們學法上的指導。學習語文,關鍵要靠自己動眼、動手、動口、動腦,課前要預習,課堂應緊跟教師的思路走,并認真做好筆記,課后要及時復習,并進行歸納和總結,要多讀多寫,這是學好語文的最主要途徑。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習經驗介紹、教師的學法講座、學生自身的不斷頓悟完善來達到逐步長進的目的。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大力改進教學方法,一方面力求做到備課吃透“兩頭”,教學兼顧學困生;另一方面要加強字、詞、句的教學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幫助學困生準確地掌握字、詞、句,如期實施寫作計劃,并進行系統的指導和講評,以不斷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和寫作水平。特別要幫助學困生過知識關、方法關,使他們盡快地跟上群體的步伐。
我們班的一位同學學習接受能力較差,反應較慢,遺忘速度快。一直到四年級,成績始終落在全班的最后一名。他的父母都是文盲,對于他的學習根本無能為力,只能完全靠老師的幫助。對于這樣一個學生,我通過仔細觀察和對他的學情進行分析,覺得他還是有進步的空間。因為他雖然學習成績差,但是很努力、認真。我了解到,同一道題目,他要做好多遍才做對,有時還是一知半解。在基礎知識方面,拼音全忘了,生字新詞靠強記,時間一長就忘,作文完全不會寫,只會抄作文選。對他的學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以后,我就做出了如下補差計劃:(1)復習拼音。先從頭開始教,然后指定一名學生干部,根據課后詞語表,天天給他做10個看漢字寫拼音,然后認讀。(2)天天做三道基礎題,而且舉一反三,做與講解交替進行。(3)利用補課班的時間,把他一周內不懂的地方進行講解。(4)作文降低要求,只要寫出一件事既可,不作選材和描寫上以及字數上的要求。(5)難的作業一律不做要求。慢慢地,他的成績提高了。通過這個事例,我總結出:對學困生應找到他們的“困”之所在,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而且要舉一反三,千萬不可怕麻煩。